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嘉庆皇帝》作者:刘德贵

_20 刘德贵(清)
  守城的官兵在黑乎乎的城墙垛里,女儿墙角,吓得连头也不敢抬,“嗖嗖”的箭矢如同雨点一样从上空下落,三百来号的兵了哪见过这样的阵式,心里顿时崩溃了。还没看清这些爬上城墙的义军的脸面,就如同草人一样纷纷倒毙,或是不顾一切地从城墙上往下跳,哭喊爹娘声很是疾人。
  丢盔弃甲的兵丁像没头的苍蝇狼奔豕突。刘斌左抵右挡,倒底第一个逃至县衙,将熟睡中的知县强克捷叫醒。强克捷此时早已瘫了,刚站定在县衙门口,就见眼前晃动着无数的火把,睁不开眼睛。一愣神,就感到搀着自己的刘斌“哎呀”一声倒了下去。强克捷低头一看,刘斌业已气绝身亡.喉咙间正中一贝雕翎箭,箭羽还在微微颤动。强克捷下意识地摸了一把刘斌的双眼,算是给他合了眼,自己弓着腰,强撑着躯体,绝望地喊一声:“大胆狂徒,竟敢无视大清律令,聚众造反——”“卟”地一声,一柄飞刀从行前的人群飞出来正中心窝,他咬牙挺住了身子,摇晃了一下,就再也不知世事如何了。
  各门的义军会合一处,黄氏兄弟打开牢狱后,跪着就哭,命人抬了副担架,扶持好李文成、牛亮臣,直奔衙门。李文成紧握着牛亮臣的手说道:“没有想到,你我二人还能活着出来。”黄氏兄弟更是一路悲咽,一路诉说:“四嫂和宋宫主径直去了衙门,强克捷老贼今日是死期已定。”果然,他们赶到时,就着无数的火把,只看见衙门前一滩烂肉堆在那里,哪里还有死人的模样,愤怒的义军早将强克捷跺成了肉酱。可怜嘉庆王朝的一位干练的臣子就这么死去了。
  李四嫂想阻止众教徒不要碎尸万段,见到李文成才觉得就是把强克捷肢解也不解恨。她忍了一整天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不待担架落地,便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把李文成搂在怀里。众教徒见了都远远地散开,有意将火把熄灭了不少,牛亮臣的在健妇营参战的妻子也一样地抚摸着丈夫受伤的躯体,悲咽不已。
  李四嫂不停地在李文成的脸上吻来吻去,伤心欲绝,说道:“为妻担心死了,怕是见不着你了。”李文成轻声道:“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照样指挥战斗,照样推翻大清。”说着竟自慰地一笑道:“今夜看你这身戎装越发英武而妩媚了。”
嘉庆皇帝--08
08
  不一会,衙内就传出阵阵惊恐之极的救命声,有女人的哀嚎,孩子的哭叫,声音惨不可闻。李文成一惊,忙道:“不能这样滥杀啊!”李四嫂也连忙奔向衙内,只见后院横七竖八地躺着两三个女子的躯体,在她们的身边各有一位紧紧地搂着她们不放的孩子。李四娘连连摇头。黄氏兄弟及宋元成见状都过来,说道:“众弟兄们不够息忿,就连窝给端了。”李四娘突然感到,一股不祥的兆头朝自己袭来。
  几千人的教徒在滑县城里大大地骚扰了一番,百姓家家户户没有不上灯点烛的,一家家的都蜷缩在屋子的一角,惊恐地听着街道上一阵阵声浪,如同飓风卷过松林一样。“顺天保民,推翻大清”,“顺天保民,推翻大清”。
  众人在清理过的衙门内停驻,因为全县城没有比这更适合的场所了。李文成等各事稍定后,就对众人说道:“今天这一举动,好是好,可就是有些对不住林大哥了。但是约定我九月十五这天,率兵去北京做外援;现在我们既闹了这个乱子,提前举事,前途必有官兵来截堵,要想进发就很困难,岂不是也耽误了他的大事吗?”
  宋元成说道:“我已写好急书发去,估计这两日就到,他接信后,也应提前。”黄氏兄弟补自道:“我们因为你被强克捷那臭厮捉去,恐怕你吃了亏,所以赶快的聚集来劫救,难免有许多疏忽之处,考虑问题不怎全面。”李文成感激地说:“要说不周的是我,怎能怪罪弟兄们呢?如今事已如此,只好投石过河,探试深浅后就走下去了。再说,我也要感激大家的冒死相救。”牛亮臣也在一旁点头。
  “这样吧,”李文成喝了几杯奶茶,感到心里热乎乎的,说道,“我们不能等官军到来,我们先分路进攻,或许能抢在先路。我的脚胫已断,不能走动了,须调养些日子,暂时就守在沿城里,把它做为根据地并施发号令如何呢?”众人点头称是,说道:“但凭人皇吩咐。”于是由李文成支配、分兵两路,一路由黄氏兄弟率领直攻山东,欲与冯光善联络,一路由宋元成率领进逼直隶。李文成夫妇、牛亮臣等坚守滑县做为大本营,两路策应。一时间,集合的上万教徒浩浩荡荡开拔而去,好不气势。
  直到此时,巡抚高杞和知府郎锦麒才真正着慌起来。连夜得报后,吓得面如上灰,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硬着头皮,写了一份军情急报,派一队快骑直趋直隶总督府,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在众教匪之前赶到。一环紧扣一环,直隶总督温承惠闻知也大惊失色,忙用八百里紧急文书上了一封奏报,说“滑县已失,县官褚戕。”
  天空阴沉沉的。雷雨前的狂风扑打着避暑山庄的各处宫殿的门窗,噼里啪啦地乱响。庄内各处的房间内都显得十分阴暗。嘉庆帝仰靠在那把宽大的的紫檀木方椅上,一边似漫不经心地捻着唇上的一撮黑毛,一边轻松地乜斜着皇后身后的两个站鬟:晓鸾和翠红。皇后则是双眉紧蹙,脸上一片焦躁不安的神色,她不时地将一双明亮的眸子投向门外,望一望铅灰色的天空,重重地叹口气。
  “这天气,怎么偏偏赶上这天气……”
  她诅骂苍天,她担心这场暴风雨就要浇下来,皇后扭着头看了嘉庆帝一眼,心里道:唉,皇上的心思这时又不知道搁哪里去了。
  “晓鸾,翠红,你们二人到膳食房去一趟,备些酒菜来。”皇后吩咐道。二位宫女以为皇后发现了什么,显得很紧张,一时手足无措,红扑扑的小脸儿一瞬间变得煞白,她们使劲地低下头,愣在那儿站着。迟疑了一会,才战兢地问道:“皇后,要预备些什么?”
  “随他们的便,弄些清淡可口的。”皇后似有不满。嘉庆帝问道:“皇后有什么心事吗?”边说边下巴额向前一仰,给晓鸾递了一个眼色。前些年,或许是因为侍候皇后的两个宫女年龄小的缘故,未加注意这转眼到十六、七岁,竟也长得小鼻子小眼,干干净净又水水灵灵的,让人想起荷塘里的小荷花,似开未开、清香四溢,举手投足间,周身上下透脱着活鲜鲜气息,这对他可是一种难耐的诱惑,甜甜的微笑,一双娇羞的眉眼,这些对于嘉庆帝来说都是一种诱惑。
  前一阵子,嘉庆帝光顾着在华妃那里消遣时日,倒也可人,但次数一多,日子稍长,就感到有些腻歪。不久就回到了老住处烟波致爽斋。初始感到皇后略有不满,但经一番哄拥之后,端庄而又丰腴的皇后也就释然了。
  “皇上,二子他们可有音讯吗?”皇后不安地问,“你瞧这天,黑云翻滚,似有一场大雨要来,按时日,他们也应该来了。”嘉庆帝笑道:“这有什么?都是成人还用得你为他们担心?再说这一路都是行宫,怎会淋得着他们?”二人正说话间,就听殿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皇后站起来,急急要走出西暖阁,刚动几步,太监林升就急急地闯进来,喜滋滋地道:“皇后,二位皇子都回来了。”嘉庆帝一跃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踱到皇后身边,说道:“朕说过,没事嘛。”
  随着一声“皇子觐见”,绵宁、绵恺从外间大踏步地往里走。见着皇父母后,倒地便拜。“儿臣奉旨办差,都已完毕,特回转来看望皇阿玛及母后。”“快起来吗,起来吧,这是天意啊,你们看明日就是十五,你们若是不回来,叫为娘怎放心得下?”皇后絮絮叨叨地说,“这几日为娘都在担心你们呢,一路上风尘苦吧。”
  “谢母后挂念。儿臣感激不尽。”两个人在皇后的搀扶下就近挪过凳子各自落座。
  嘉庆帝半空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他如何不惦记他们呢?刚要开口,绵宁从怀中掏出那块明黄色的如意玉呈递过来,道:“父皇,儿臣也算完壁归赵,请父皇验明。”嘉庆帝不知是接还是不接,有意赏给他呢,怎奈绵恺在场,还是伸过手去,正欲收回,皇后蹭地一下走过来,把绵宁的手抬了抬,转身对嘉庆帝说:“不要说我护着儿子,他们也都不小了。皇上自己说过的话,若是他们办事归来,就将这玉赏与他们,可不能说话不算,失信于孩子。”嘉庆帝心中一凛,心道,你意欲何为?不料,皇后又道:“绵宁,留下吧,绵宁办事稳定、细致,少不了日后还要出去的。”说着拿眼睛盯着嘉庆帝,那意思是,我说得在理!
  小太监林升躬身进来,轻声问道:“皇上,让皇子们去歇息吗?”嘉庆帝一摆手:“好!你们先去洗漱,待会到西暖阁用餐。”二位皇子称谢辞父别母而去。
  窗外掠过一个闪电,隆隆滚动的雷声由远而近推了过来,一股雨腥浓味充溢在空气里。
  透过格子花式的窗棂,嘉庆帝的目光掠向远处的绰绰树影,在低沉的乌云挤压下越发苍黑,他派出的托津还未回来,按原先的计划,过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就可以去行围打猎了。说实在的,嘉庆帝每到避暑山庄总不把行围放在心上,实在想避一避宫中紧张繁琐的事务,那纷至沓来的奏折多少令他感到活得太累,太乏了。他注意到玻璃窗外的澄湖在起着层层波浪,他似乎闻到那些翻卷着的荷叶宛若一道凝碧的波痕,似乎闻到花香阵阵,雅意幽幽。
  探头探脑的林升踅进来,问道:“万岁爷,华妃派人送来一坛花,奴才叫人放在外廊檐下。”嘉庆帝说道:“什么花?”“还很别致,从坛底的不停冒出的水泡,有香气溢出……”林升摇头晃脑地想先卖个关子。
  “混帐,朕问你什么花?”嘉庆帝大不高兴,说着,甩袖往外走去。停在廊前驻足,一看,真是巧夺天宫的佳作,窑烧的紫坛胎薄而又丰实,轻轻一按机簧还能看到内里旋转的花坛,在突突冒出泉水的上面,仿佛池中的小荷才露姿色。是一枝绿荷。嘉庆帝想,真是心有灵犀,朕刚想到那阵阵芳香,这会就在眼前。跟在嘉庆帝后面的皇后,嘴角略略一弯,没有说什么,心道,这个华妃尚不知足,想是见大雨将至,怕一个人落寞寂寥,想约皇上跟她一起呆在冷香亭。更何况,那艘御制的青雀肪就停泊在不远处呢!
  皇后转身向水榭宽敞的东周走去。青藤爬满廊柱,枝枝蔓蔓地牵连一片,仿佛用绿色的屏风有意隔开似的。
  林升小声道:“万岁爷,华妃说泛游湖中,雨中更富有诗意。”“闭上嘴,”嘉庆帝说道,“你应该静候在斋内,谁允许你到处乱跑,去,去看上书房那儿可有奏折。”一句话呛得林升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自个儿去了。
  远远地从廊前的那片花草丛中,走来了一行人,领头的是皇后身边的两个侍女,袅袅婷婷,风摆杨柳似的腰身,令嘉庆帝神往了好久。忽然起了梅香心中一番感慨。低头细赏那一只小小的绿荷,名花各有主,也不枉虚度一场了。
  时辰不大,翠红来到嘉庆帝的面前,说道:“万岁爷,皇后让奴婢来请皇上用膳呢。”嘉庆帝这才止住了感慨看着翠红,中等个儿,身条儿十分苗条,一张瓜子脸细腻白嫩,宛若凝脂一般,真是女大十八变,没想短短的几年工夫连这些婢女竟也神奇地出落成一个个地地道道的美人儿了。那小巧玲珑的鼻子,一双明澈清亮的眼睛,红润的小嘴儿,如同画儿上走下来的一般。嘉庆帝一面点头,一面伸过手去在翠红的脸上轻轻一抹,叹道:“你们都长大了,朕怕是老了吧。”翠红嫣然一笑道:“承蒙皇上夸赞!”转身就想走,嘉庆帝刚想用胳膊拦住她,猛然间又是一声响雷在烟波致爽殿上空炸开了。这一声惊雷吓得翠红差点叫出声来,扭头就扑进嘉庆帝的怀里,嘉庆帝眼睛一亮,就势抱住翠红抵在门廊柱上一阵轻佻的狂吻。翠红面色如赤,越想摆脱却越是摆脱不掉。吻得兴起,嘉庆帝就要……正在这时,皇后的声音传过来,“皇上,二位皇子都在等您呢!”嘉庆帝只得放开,笑嘻嘻地拉着翠红的纤纤细手仔细端详着:“真是苗条、秀气,瞧这手指就像葱脖儿一样白嫩。朕还是第一次见你这样的美人儿。”说得翠红心里痒痒的。羞羞答答的不敢开口,只得理了理云鬓回皇后身边去了。
  转过一座漆器屏风,就看到一张嵌大理石面的红木桌子,几张黑漆镶螺甸、贝壳的木椅。桌面上摆放着一个绣花的提盒。几位侍女早已站在一旁。嘉庆帝环视了一下,笑着对皇后说:“今儿吃点什么?”话音未落,一位身着天蓝色旗装的侍女走上来,揭开盒盖的第一层,里面放两把玲珑、别致的壶,一只溢出浓浓的酒香,青花、白瓷、细嘴,容积不大。另一只是白底无花的细瓷壶,是盛佐料的。将壶取出,再揭去空格,两碟江州四美酱园的豆汁酱和抚顺的百年老陈醋,再一碟放紫姜片、宝塔菜、乳瓜、蒜瓣之类的酱菜,另一碟蜜饯杏仁、桃红、莲心、藕片、青梅、红瓜,红、黄、绿、白四种颜色,令人赏心悦目。嘉庆帝频频点头,称赞道:“朕要赏给膳食房绸缎五十匹,”皇后额首称是,说道:“明日中秋十五,少不了又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吃腻了,今日正好享享清淡口味。”
  侍女又揭开盒子的第二格,露出底层的一格:这一格是五档,中间是圆形,四周的四档呈多边形,每一档放一两样下酒的冷肴:脆膳,炸得透酥、焦黄;肉脯,紫红色的薄片,很像是植糕切成的片,脆而鲜,耐咀嚼;蛋青包虾仁,白里带黄的蛋皮裹着粉红色的虾仁;醉蟹、澄湖中出的大闸蟹、敞开青色上盖,堆着蟹黄的嫩肉,黄白相间;还有鹿肉脯烘烤出来的、清香扑鼻。别说二位太子,连皇上皇后也禁不住啧啧称奇,真是菜鲜味美。嘉庆帝正要带头一点筷子,后面不知何时冒出的林升竟抢先夹过一点尝尝,嘉庆帝嗔道:“林升,你也特心细了,这是朕在自个的殿里进餐,又不比往日,你去吧,不要扰了朕的兴致。”林升只得咽着口水,悻悻地退在一旁。嘉庆帝一摆手,膳食房来的一行侍女都退了出去。皇后叫过贴身的婢女,对嘉庆帝说道:“就让晓鸾、翠红为我们斟酒吧。”嘉庆帝道:“好的,好的。”转过头对绵宁说道,“说说此次灭蝗的情形吧。”
  绵宁连忙起座,要正色答复问话。嘉庆帝道:“这还拘什么礼?说吧,坐下边吃边说。”
  绵宁慢慢地说道:“果然如父皇所言,天底下哪有蝗虫有两种颜色?更无黄色的蝗虫不食庄稼之说。儿臣一行赶到那一打听,得知不少详情,百姓不愿让官军下去帮助捕杀的原因是,他们行的善远没有做的恶多。名为捕虫,实在敛农而已。儿臣所到之处,代父行事,严禁了这样的行为,儿臣临走时,有不少村户的庄民箪食壶浆,跪送道路两旁,儿臣见了很是感人呢!”
  嘉庆帝默默地沉思着,不知不觉呷了不少酒。实际上,酒未到唇边,一股醇香就直透心脾,这酒白中带绿,至少在地窖里埋了二十年以上。嘉庆帝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眉头展开,似乎有无限的感慨。绵恺则不管许多,心多少有些不乐,连亲生母亲在谈话间也有意地维护绵宁,仿佛他就是未来的皇帝一样,其实,他哪里知道呢,嘉庆帝早就把他立为后储之君了。一阵猛吃过后,感觉极为舒服,舌尖上的美味,也如美妙的歌喉一曲既终,余音袅袅,余味无穷。
  正吃着,谈着,忽然林升又急急地闯进来,凑在嘉庆帝的耳边小声地嘀咕了两句,嘉庆帝当即面色一沉,对林升道:“让他们都到颐志堂去,说朕不一会就去。”把手中的象牙箸重重地一放,说道:“朕已吃好,你们慢慢地吃去。”他站起身来,踱至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一语不发,一道闪电把嘉庆的脸照得雪亮,紧接着一阵响雷过后,铜钱大的雨点子就噼里啪啦地砸下来,砸在干燥的土地上,地面上立时冒起一片白烟。
  颐志堂在清舒山馆之西,有屋宇数楹,座北朝南,圣祖康熙皇帝御笔亲题额曰:“颐志堂”,又日“光风累月”。堂外一带,磊石依岸,澄波绕栏,曲牗生凉,明窗纳爽,是皇帝处理政务之暇读书学习的场所。嘉庆帝碍于烟波致爽殿住着后宫的一些宠妃,又不似紫禁城宽大深远,人来人往的有诸多不便,于是就把处理政务时不时地放在颐志堂进行,尤其是满族的内部事务大都在此。
  嘉庆帝坐在青凉轿内,感到头顶的雨点稀稀疏疏,但很大,震得烦躁的心境更加上火。
  事情缘起是百龄的革职。百龄自从陈凤翔的案子受到训斥以后,虽说还有不少头衔在身,但自觉低人一等,办事却更加小心谨慎。在朝中的行为也不似过去的冷漠,而是有些人情味了。这一切,或许归于他的贤妻帮助的结果,但与嘉庆帝的反复开导也不无关系。每当和嘉庆帝对栾时,嘉庆帝总是说道,做人也如同下棋一样,不能孤立,独木难以林,要讲究粘、贴、连、竖、靠,总之要发挥每一颗棋子的妙用,做人也是这样,孤立是要被吃掉的。有时候,朕感到很孤独,这时就招部分大臣进宫随便聊聊,以遣寂寞。你好像体会不到啊。百龄对嘉庆帝的话可谓言听计从,可是自嘉庆帝去了避暑山庄,百龄又如同从前一样。恰逢礼亲王昭梿五十大寿,百龄得到一张请柬,当时还想起了嘉庆帝的平时教导,不想几日过后竟忘个一干二净,把个请柬随随便便朝书房的案头一放。愣是没有送寿礼前去恭贺。
  至于礼亲王昭梿是如何大骂百龄的,百龄的家人当然无从知道,老家人王冒像往常一样前往京郊的几亩庄园里查看庄稼的长势时,恰遇昭梿的家奴。令王冒心寒的是,仅有几亩的豆苗早被洗劫一空,而紧挨着的大片的良田,即礼亲王的产业都完好无损。王冒气愤不过,站在田头大骂几声。不料想,正是这几声叫骂,招来了昭梿家奴的一顿毒打,当即门牙脱落,眼睛乌青,当他哭哭啼啼地在随从的搀扶下,摸回百龄府时,正是第二天的早晨刚过没久。百龄刚刚用过早点要去办理政务,虽说革职尚还留用呢,面对家人的哭诉,他顾不得妻子的劝解,偏着硬硬的脖子说,不能因为是亲王就可纵奴行凶,我百龄自有过失之处,但皇上早已处理过,我还是朝中的大员,撇开这些都不说,就是挨打的是平民百姓也应有个说法。小娇妻劝阻不下,只好由他。百龄气哼哼地要去礼亲王府。妻子看到了书房上的请柬,打开一看,全都明白了,对百龄道,官人不必自取辱没,忍了算了。百龄却不管这些,说,这或许是我一时疏忽,话说回来,我有不去的权利,我又没让他给我下什么请柬。砰的一声摔门,乘上轿子直奔王府。这才有,昭梿站在王府的威严的石狮下,双手叉腰,面对各部衙的正在去办理公务的官员高声辱骂的场面:你私受贿赂,怠工迂延,出了大事却完全推梿诿于将死之人(指陈凤翔),人心皆无,兽性大增,试问往来各官员,你的一个任内亏空河工的钱两多少?私自侵吞了多少?一旦万岁回来,本王非参你一本不可。骂得百龄狗血喷头,气急交加,回到府中就卧床不起,还有难听的,不堪入耳,什么有阴私心里,人面蛇心,真让百龄欲死欲活。实在出不下这口怒气,遂给远在避暑山庄的嘉庆帝上了一封奏章。林升所报的事儿就是由董诰接收后,感到有必要在清廷中为汉官出一把力,不然的话,有谁敢去得罪亲王一类的家室,汉官今后还能有什么出路。
  嘉庆帝刚一坐定,喘息未定,只见董诰和托津(看是刚到不久,一脸疲惫)还有其他几位扈驾大臣也都坐在颐志堂里。嘉庆帝仔细看了一遍百龄的奏章:臣是罪身,容万岁爷的宽宏,得以留任,当肝脑涂地在死不惜,虑及受辱,深感悲愤。本当一死明心,奈惧万岁嗤笑。特上奏一章,一是奏明实情,二是讨个公道;三是请求正名。如果不然,还不如让臣致仕还乡吧。”嘉庆帝边看边生气,问道:“你们对此事是怎么看的?”
  托津摸不清底意,随口答道:“百龄也是无事生非,个人之间恩怨竟值得上了封奏章,依微臣之见,驳去或好言相劝一番也就算了。”
  嘉庆帝明显地表示不悦,说道:“若此时放在你的头上,又做何想?”弄得托津面起愧色,仍不甘心似的慢答道:“臣等岂能和王爷较真?应当登门道个寿礼未至之歉。”嘉庆帝从鼻孔里哼了一声,“如此小人之策,妇人之举,哪里还像个王爷风范?”不再搭理托津,把目光转向董诰。
  董诰之所以让嘉庆帝知晓此事,真真完全出于公心,其耿直的脾气不容任何人以势压人,这明显的是扶私报复嘛!而这个“私”也就是因为百龄没有送礼,想到这,略一沉吟,说道:“臣以为,办任何事体,都应公私分明。纵百龄有千万个不是,万岁爷已有明断。此事只应由万岁提及以警示群臣,若哪家亲王动辄提及,多少有伤大臣之自尊。况且百龄只是未送礼贺寿而已,这与万岁一贯倡导的不要铺排礼数是相宜的。”停了一下,董诰继续说,“至于如何解除百龄心中的忧愤,臣想,万岁在批复奏折之时,好言劝慰几句也就行了。”
嘉庆皇帝--09
09
  “不,”嘉庆帝不紧不慢,口气却是那样的严厉,丝毫没有留下任何余地,“著即革除昭梿的王位,以辱没大臣,私刑佃员罪,罚去辽吉圈地三年,其王位由世子承袭。就这么办,朕早就说过,皇族不该仗势压人,尤其是对朝中的大员。百龄是朕一手亲拔,虽有过失,但这一年来,河事甚平,著即恢复原位。”
  托津听得明白,深海刚才又一次失言,不待嘉庆吩咐完毕,早就来到案儿边,写好了诏书,嘉庆帝望一眼托津,取出随身携带的王玺盖了上去,交由董诰,说道:“发回京去!”
  干打雷,不下雨。轰隆隆的阵阵雷声把满天的乌云都震散、赶跑了。金色的太阳从云隙中间穿过道道粉亮的光柱,往外一望,真是绿柳遥堵,红荷近渚。
  转眼之间,秋风渐起,金谷登场,不知不觉,自七月份前来避暑山庄,至今已有一月有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内务府一声下令,避暑山庄的各处行宫都忙活开了。庄里庄外到处张灯结彩,御膳房里蒸出一笼笼的大馒头和寿桃。宫女们忙着扎兔儿爷,近千号人足足折腾了数天,才见出一些眉目。
  嘉庆帝一跨出西暖阁,就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即桂花,是一种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有丹桂(红色)、金桂(橙色)、银桂(黄白色)。抬头看着廊上各摆四盆丹桂,花型尽管不太美观,但香味浓郁,真是隔着几重朱廊碧槛就能闻到。它的香味,既不是兰花的馨香,也不是水仙的幽香,更不是梅花的暗香,确实是一种甜香,飘然而至,特别惬意。按照往年的惯例,在山庄内自然要到偏殿的供奉牌位的神像前拈香叩拜,又走到烟波致爽殿里接受百官的朝贺,嘉庆帝耐着性子听完这些歌功颂德,祝愿天下太平的陈词滥调,心中当然惬意了。开口对林升说道:“请各处的宫妃都来这儿赏月吧,人多点热闹。”林升不敢怠慢,去传旨办理了。
  嘉庆帝望着忙忙碌碌的宫女,一路走,一路瞧,看到晓鸾带几个人正在扎供月的物件“月光马”,不禁走了过去,站在晓鸾的身后,猛不丁地道:“好一个栩栩如生的‘月光马’”。晓鸾一听是万岁爷连忙转身要行大礼,嘉庆帝一把搀住,“不必了吧。”紧紧一捏,晓鸾猛缩手,说道:“万岁爷,皇后在那边廊下正摆贡品呢。”
  “好个‘月光马’,”嘉庆帝并非来寻找皇后的,说实在的,他就是有意地来找这两位宫女的。“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制,金碧耀煌。”嘉庆帝甚是夸赞了一番,对晓鸾道:“你说,你这手艺是跟何人所学的?”晓鸾怯生生地答道:“奴婢在宫中跟着以前的老嬷嬷学的。”嘉庆帝见晓鸾总是低着头,心中甚觉无趣,暗道:看模样挺标致,比起翠红来是瘦弱了些,还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儿。
  “皇上,您在这儿呢?”皇后玉盆似的脸上带着笑意,身后是一群贵妃都哄笑着簇拥过来,“皇上,陕甘总督那彦成来了,特意绕道去洛阳给皇上带来了十几盆鲜活的牡丹花,正在御花园呢。皇上去看看吧!”
  嘉庆帝心想,四月的牡丹才是盛期,这那彦成还真会凑热闹呢,说道:“难得那彦成一片忠心,朕待会就过去。哎——祭月的供品都备齐了吗?”“这还用皇上操心,都放在神殿院内的供桌上。”皇后说着就凑到嘉庆帝的身边,轻挽起嘉庆帝的胳膊,说道:“林升,让銮舆侍候!”嘉庆帝说道:“不必了,又不是在宫里,不远的路,一会就到了。”其实,他不想和皇后共乘而已。
  到了御花园,果见那彦成正在那儿让侍卫摆正花盆,听到一声“万岁驾到!”连忙一甩官袖,低着头紧走两步,拜见嘉庆帝。
  望着那彦成黝黑的面庞,嘉庆帝心里不禁起先皇乾隆皇帝所说过的称赞那彦成的话,“大学士阿桂的孙子那彦成将来定是一个国家栋梁。”是的,自己在亲政之初,也曾把那彦成和戴衢亨同留军机处,主要用以抗衡权相和珅。随着岁月的流逝,那彦成的今天也不算声名赫赫了。但这四年的陕甘总督确实干得不错,董诰不止一次向嘉庆帝建议此人可调到京城任军机大臣,给个大学士也未尝不可。但嘉庆帝自有他自己的主张看法,越是上朝中的权贵嫡子孙,越是不能破格提拔,所以近几年,那彦成由过去的四处奔波到今天在陕甘一干就是四年了,也算是一种关照吧。
  “起来吧,那彦成,”嘉庆帝亲切地问,“陕西的旱情可有缓解?”那彦成摇了摇头说道:“禀皇上,天旱还较厉害,但前几日的一场大雨使秋种的庄稼有了个好的开头。旱情有所缓解。”
  不要再问了,问也没用!倒底忍不住地又问道:“那饥民怎么办?”那彦成说:“一般都是由县以下的人员,组织赈放的钱款以求救灾。”
  “嗯——,那要是下面多报或少报,遇到这种情形如何处置?”嘉庆帝并不是有意赏花,而且来到御花园的目的就想亲自和那彦成谈心一次,考虑以后留个什么更适合他的位子。有一点是明显的,做治河的事,他几近不通,他只能当总督吗?那彦成听了嘉庆帝的问话后,眼睛一亮,决定露一手,实际上,按过去的资历,他完全可以不必如此,个中原委,一时也讲不清道不白。然而,到了今天,一大批迟于自己成名的官员都已跑到前面去了,虽说官级不小,可以不时受到嘉庆帝的请赏,心里老是不舒服,就想回京谋个大学士的差事。早晚与家人呆在一起,共度漫漫的后半生,以免却放任为外的苦楚。时光的流水冲刷得原本有棱有角的那彦成终于变得性情乖顺多了。这不,此次面圣,特地带回些花草,与自己的美眷一同乘着宝马急赶来……
  那彦成说道:“谅也不敢,任何灾情一般是由下而上的申报,受灾人数、田地面积等上报来的数据,一般须经由总督府派下去的人一一核清,实施边赈灾、边摸底,双管齐下,既及时地传播圣恩,又阻隔、杜绝舞弊现象。”那彦成本是无心赏花的主儿。
  “那彦成,”嘉庆帝问道,“朕看你选择的牡丹花挺好的,似有研究吧。”
  “这——”那彦成一时语塞,应不是,不应也不是,“这——,万岁爷过奖了,臣在督府后面花园内所种的全是牡丹,与府中花匠闲聊,也是牡丹之事,时日一长,耳濡目染而已。”
  “万岁,”那彦成一指这十二盆,说,“请看,这是重楼、叠翠、魏紫、姚黄、二乔、金钗,仅从名字上也是不俗气的。”果然这样,有的含苞欲开,有的怒放如盘,又刚刚淋了水,鲜灵灵的,十分漂亮。弯下腰去,又直起来,嘉庆帝在身后黄鹅大扇的遮掩下,说道:“紫蕚丛开未到家,却教邀客赏繁华,如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一边轻吟,一边望着那彦成,说道:“唐代诗人令狐楚有赏牡丹诗可谓别有风味,那彦成可知道吗?”
  天哪,那彦成暗想,皇上不愧是皇上啊?能够钻透我内心任何的一种想法,不由得诚惶诚恐起来,多少又有些惴惴不安,便低首说道:“臣尚能谨记‘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蕚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嘉庆帝击节称道:“果然还如以往。那彦成,就留下避暑山庄,跟朕秋弥之后,再说如何?”那彦成称谢。抬眼看到自己的家眷们正和皇后她们打得火热,心道,平时讷于言辞的夫人也学会了左右逢缘。
  林升说道:“万岁爷,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里算是‘花开时节动山庄了。’”嘉庆帝问道:“牡丹何时为花开时节?”“中秋呗。”林升尖细地答道。一下子惹得周围的人都哄笑起来了。
  嘉庆帝拉着那彦成的手说:“朕与你好好的谈一谈陕甘近日情形。”那彦成只得跟去。边走边说:“朕今夜要与你及那些大臣们共同赏月。”
  等到晚上,来来往往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的人越来越多。白天,嘉庆帝有旨,今夜大会宾客,后宫皇后与大臣的眷属亦共叙一堂,皇上自和一班扈驾大臣共话中秋。面对如此盛宴,一时间,宫外宫里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身份高贵的诸如王公亲族、朝内重要大臣在园内等候,身份稍低的,只能在园外跪接。因为,这片不大的场子实在容纳不了许多人。
  静鞭三响,圣驾来临,园内外一片山呼“万岁,万万岁”的高叫声,嘉庆帝满面笑容地下了銮舆,漫步走进御花园,但见园内彩绸结篷、五色迷乱、宫灯装点、火树银花,“月光马”矗立在醒目的位置果与月光一般清辉亮丽。
  嘉庆帝用手轻轻地一摆,算是象征性地虚扶众人,众人都站起来。嘉庆帝笑嘻嘻地说道:“今夜朕设宴款待各位,宫里宫外大都不必拘礼,大家难得聚合一处,各得其乐,各得其乐。”一指早已摆好的三十多桌酒席,“大家入座,各想自己的祝辞。”转头对皇后说,“朕说不坐车辇来吧,总是拗不过你,这礼节一施,情趣就没有了吧。”皇后忙不迭对身后的贵妃及王室族内的众妃说道:“大家跟我拜月吧。”一推嘉庆帝,“去,去,那边由你了。”
  世俗有“男不拜月”之说,故中秋留给男人的任务就是借机大吃一顿。嘉庆帝望着都正襟危坐的大臣,一步就踏上自己的御座,放眼一望,但见明月高悬,风清气爽,已是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之际。嘉庆帝落座后,林升便把盛着热水的银盆端到面前,嘉庆帝伸手洗了洗,揩开后,望着一轮皓月,举手施礼,默默祝愿:“苍天在上,臣爱新觉罗·顒琰敬告上天:臣一生为民操劳,深知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善于始者必慎于终,自古无完人之美。敬天讫怜,赐民万福。”祷告一番后,转身对都在沉思不语的大臣们说:“今夜开怀畅饮,数日之后,怕都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
  “托津,你是啥时溜回来的,朕昨日刚要问你,你倒先走了。”嘉庆帝意在打破沉闷,半开着玩笑。
  托津忙要施礼,见皇上恩准免了,也就坐下来道:“皇上,臣就不谈公务了。臣接着皇上的思路说下去。木兰围场都已准备好了,行宫设于白涧,可谓位置适中,不远不近,各蒙古王公、贝勒的行帐也都搭好,只盼皇上休息数日后,就动身前往,以展雄姿勃发。”
  嘉庆帝举杯说道:“众位爱卿到了木兰围场,一试高下,如何?”一仰脖颈喝了下去。众人这才有所放缓紧张情绪,同饮过后,就举起筷子,频频攻击早已相中好的盘中御膳。口中还念念有辞,感激不尽。嘉庆帝偏过头,对坐在身边的皇子绵宁说道:“这次,你的差办得不错,了却了朕和大臣们的一番心思,有模有样的。”绵宁得到父皇的称赞,心中一阵激动,连忙站起来躬身答道:“儿臣有何德何能敢受皇阿玛如此夸赞,此次,全仗父皇的料事如神,才没有让下面的贪官得逞,三弟绵恺表现也很出色。”
  嘉庆帝听绵宁说话规矩,又加顺便捎上了弟弟,没有丝毫的贪功之心,心里十分高兴,说道:“哦,你不必谦虚了,董诰已呈上奏折,要朕封你呢。在这里,朕暂且为你记一功。先赏纹银五千两,锦缎五十匹。同样,绵恺也有赏物。”二位皇子都起身称谢。
  “今夜中秋佳节,众爱卿要吃好喝好,不必光顾得叨念君恩。朕要你们用膳完毕,各自回去,家人还要团聚呢!朕怎能光顾一人之欢乐,弃大家的合欢于不顾呢?”嘉庆帝望着皎洁的月亮,举杯道:“八月二十五日,起驾秋围木兰,大家都是常套了,轻车熟路,到时谁要是迟了,可别怪朕不客气啊。”
  董诰抹了一把油嘴,朗声说:“皇上请放心,有皇上勤勉作风,谅做臣子的也不敢懈怠。”一碰托津,说道:“别顾着吃呀,调调气氛。”托津吱哝了一声:“鹿肉塞牙缝了。”上唇微撇,一只牙签上下捅动,不得已,说道:“万岁爷,臣等沐受皇恩,经常临听垂训,哪有敢懈怠的。”拿眼环视一下,突然见那彦成正把一大块糖酥放到嘴里,心道,馋鬼样,这宫里的膳食还没有几样我托津没尝过呢,说道:“那总督远道而来,又是行武出身,人中俊杰,在外带兵治理陕甘,确实辛苦了。赶明儿,我们一班臣子就分推那总督替我们在皇上面前挽回一点面子。”
  那彦成谦逊地摇了摇,心道,想当年,我在军机处时,你还不知在哪山角角里呢?真是三十年河东河西之转,当年因治河的过错自己远调京城,他倒是因治河的臭屁方略,得以荣升,人不可以一时论短长啊。一句话没有言语,闭目吃他的糖酥,咬得“嘎嘣”直响,引得周围的人啧啧称羡。
  嘉庆帝道:“那彦成,刀弓可娴熟吗?”那彦成赶快下咽口中食,也不拘礼,说道:“一日不曾脱手,越是太平日,越要刀弓熟。”“说得好!”嘉庆帝击节赞叹。
  这时,林升凑了上来:“万岁,皇后那边好像都散了,各嫔妃都回住处,惟有一班大臣的内眷尚在偏房内等候。”嘉庆帝点点头,表示领会,朝托津轻摆一下臂。托津会意,站起来说道:“万岁白日里已经操劳一天,臣子们不敢打扰,谢万岁爷的赏宴。臣等告辞了。”忽啦,站起来一大批。嘉庆帝未做挽留之态,说道:“也好,也好,佳期难逢!”
  众人辞行后,不大的御花园似乎加宽了许多。
  夜风来了,阵阵凉意袭人。“花气袭人是酒香”,真是众妙毕备。嘉庆帝由皇子陪同,在林升的搀引下,踱出了御花园。
  月光昏黄起来,一大片薄如游丝的云带密密麻麻地遮住了天空。偌大的一道晕环罩在月亮的四周,风似乎更大了。
  到了就寝的东厢阁里,睡意全无的嘉庆帝靠在软垫靠背上,低头沉思,天已入秋,该回京城了,等打完几场就算了。已经离京有不短的时日了。正沉思间,林升端着各宫妃的牌子走进来。嘉庆帝想了想,还是翻了皇后。毕竟今晚是中秋夜啊。
嘉庆皇帝--10
10
  “皇上,我还疑心皇上喝多了呢!”门帘轻挑,皇后带着两位宫女已站在门口……
  转眼到了九月初九,这日正是传统的九九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九月而又九日,故为“重阳”。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曾写下一首诗,其中有“每逢佳节倍思亲”和“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说的就是一种遗憾、一种惆怅、一种思念,这对于嘉庆帝来说,正切合他的心曲。要是在往年,这个俗称为“登高”节的日子,携一班簇拥着的文武大臣登高,饮酒,其乐融融。杜甫有诗“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足见其影响力。可是,今年不比往年,连续的阴雨已让嘉庆帝大失猎兴,火急的战报又使他忧心如焚。
  颁了一道道圣逾,只有一条是关于登高游景的,其余的都是探询滑县的教事。
  初一日起,嘉庆帝纵马木兰围场时,徒奔了半日不曾获得一只猎物,招来托津问询原因。托津道:“万岁,据臣看来,木兰围场的范围小了,原来的树林都被砍伐得差不多了。入秋风寒,草木枯萎,野兽失去遮掩,纷纷逃至山里,臣也是一只未获。”
  嘉庆帝问道:“何不进山?”托津苦笑一声答道:“万岁,您老人家忘了,前几天下得是何样暴雨,溪水骤涨,沙渍泥淖,人马如何过得去呢?”“依你之见呢?”嘉庆帝其实心里清楚,但总想和托津扯拉几句。
  “万岁,依臣看来,只好下令减围,待来年再筹划扩大围场,移植树木,容得野物生存。”托津目不转眼盯着地面上的一株草茎状的植物,慢悠悠地答道。嘉庆帝一听,只好传令,减围扈驾皆回避山庄。忽又想起,二位皇子也是离京有了一段时间,便召见绵宁,嘱咐他们回到京城的宫里,一则照应一下,二则温习功课,绵宁点头称是。
  到了晚上,二位皇子前来辞行,嘉庆帝见绵恺似有不悦,便问道:“回去苦读是件好事,怎么不高兴呢?”绵恺答:“禀父皇,太师傅所教内容,儿臣皆不大明白,哥哥还行,太师傅常拿他为我的榜样呢。”一听这话,嘉庆帝怒斥:“好你个顽劣之相,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你不想去弄明白,想朕自幼学启蒙一至读书到三十有五,即使今天,朕不敢有一时的疏忽懈怠,正如练武一样,三天不打拳自己知道,十天不打拳别人知道,勤学多问是为根本。”
  绵恺哪里能听进去,顺着父皇的话把儿就张嘴,“倒真不如给儿臣再找位武师,儿臣的一身筋骨练就武艺还行。”
  “啪”地一声,清脆的巴掌打在绵恺的脸上,“混帐,”嘉庆帝喝道:“‘武以强体,文以治国’,现在朕时时提倡的练武是为了保持满人的传统,敬祖宗而不忘根本也。古往来之,哪有一味地以武治天下的道理?来,来,朕考你一考,不必说出意,只须背出即可,《论语》上‘子谓子产有君之道四焉’,哪‘四焉?’”
  绵恺捂着左脸,火辣辣的,忽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脑子在急速旋转。他知道,父皇要么不怒,一旦怒起来就雷厉风行,任何人也别阻挡的住,可不像他在朝中办事,躬亲之余,还再三催促。在对待皇子们的读书上,嘉庆帝简直是一位过分的严父了。
  吱唔了半天,也说不上半句,两膝一软,绵恺哭道:“儿臣知错了,儿臣即刻回京闭门苦读,待父皇回京之日,也是儿臣熟记之时。”嘉庆帝之怒气略消了一些,转头对绵宁道:“你来试一试?”
  绵宁正迟疑间,绵恺说道:“父皇,哥是会的,或许此时忘了。”嘉庆帝又好气又好笑,他何尝不知道此时的绵宁心里所想的正是兄弟之谊呢?他这是担心,若自己哗哗地背出受到褒奖,那绵恺若是有私则可能挟愤于心,所以宁愿共同受怨,也不愿让绵恺有何异想。
  绵恺见绵宁面色红涨,禁不住掩口偷笑。“你笑从何来?”嘉庆帝的怒气又上来了,“你别以你哥哥背不出来,他是担心你呢!蠢子愚顽透顶。绵宁,背出来!”
  “谨遵皇阿玛之命,”绵宁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忠。”背完便肃立一旁。这下绵恺傻了眼,心里着实感激哥哥为人厚道,处处替自己着想。
  “可明白你哥的意思吗?”嘉庆帝说,“今日即回,认真学习,过不几大,朕也要回去了,到那时再考你一考,倘若再背不出,休怪朕对你不客气。”做皇子谁不害怕封不上王位?这“不客气”的隐含辞就是不封王。绵恺只有连连点头,哥俩一脸虔诚地对着嘉庆帝施礼,退出行宫,返回京师了。
  重阳节前一天,嘉庆帝接到了河南巡抚高杞及卫辉府知府郎锦骐的奏折,是由京师的留守军机处转来的,初始不信,“教匪已剿灭了好几年了,怎么会冒出一个天理教呢?此教是以何种形式得以迅速发展?怎么这几年来也不见各地的奏章有过提及呢?”嘉庆帝虽然一直处于困惑之中,虽然没有把这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但过去亲政之初的如火如茶的“苗事”“白莲教”作乱,不也是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嘉庆帝想,从历来的经验来看,尽管事态不大,但要防患于未燃,或防患于小燃,一旦事情扩大了,又是几年的战争,不能掉以轻心。他一方面询问大臣,强克捷是个怎样的人,一面直接命高杞、郎锦骐驱命弹压。他还担心,倘若是百姓不堪繁重的苛捐杂税怒而杀之,只需擒住元凶即可,万不可滥杀无辜,激起民变。
  正迟疑间,嘉庆帝便接到了直隶总督温承惠关于天理教在滑县密谋起义为强克捷发觉,捕住了匪首李文成等,余部攻陷县城,强克捷被跺成肉泥的奏报。这下嘉庆帝可犯愁了,手指温承惠的奏报便颁发一道道圣逾,调兵遣将,进行堵剿,万万不可以让教匪直趋京师。因为,温承惠的奏报也提及教匪攻击的目标,并且定陶被破,茫茫的齐鲁大地也风起云涌。
  嘉庆帝不能掉以轻心,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董诰站出来说:“可否命温承惠为钦差大臣,立即驰往长垣、滑县进剿?”嘉庆帝刚想点头,托津呼地站起来:“万岁,不可以,山东向来为直隶境内,有如此众多之徒,请皇上降旨发落温承惠,怎么可以命他为钦差大臣?”
  嘉庆帝断然道:“托津,不必多言,事情并非你说得那样可怕。邪教一节,比时断不可提及。将来擒获匪徒审讯时,亦不必根究习教。”
  董诰说道:“皇上圣明,当年白莲教匪就是以教的名义传播远扬,我等万不可为他们冠之以教。皇上还应给温承惠具体指示才行。”
  想了又想,嘉庆帝说道:“托津,你来记吧,温承惠一定要以剿起事匪徒为正务,别的什么概不要你过问,一切政务尽行搁起。对于那些刁民乘着混乱,到处抢掠的无籍之民,也应从缓办理,暂且放他一放,不可以顾小而失大。拾了芝麻,丢掉西瓜。”嘉庆帝看着托津手中的直笔龙蛇就在话完后嘎然停止,笑道:“托津,你的书记速度大有长进。”陷入沉思。
  “万岁,可否让各地村庄各自招募乡勇,随时堵截。”托津眨着眼睛,以为出了一个好点子,有些洋洋自得。
  “万万不可!”董诰惊慌起来,惟恐托津边说边写上,几个沉重的步子便踱到托津身后。托津双手一摊。白了董诰一眼,那意思是说,万岁爷还没发表意见呢,你倒急个什么?
  嘉庆帝也站起身来,注视着董诰一会儿,朗口说道:“董诰所言极是,想当年德愣泰、明亮过去在办理三省教匪起事时,就曾招募过乡勇,谁知道,成群结对,训练有素的乡勇反倒过头和官军做对,致使官军做了很大的无谓伤亡,这就等于为起事匪徒扩充武装,且令官军无处可防,真假难辨,这个教训焉能不吸取呢?”低头对托津说,“写上,官军所到之处,可帮助附近村庄,自守为御,挑控河沟、濠梁,用以为坚壁清野之助,亦是困贼良法。但是,务需言明,但凡民人自卫本乡本村尚可,若要提及组建乡勇兵团,万不能允准,断不得再踵陋习。假若该处乡民有情愿随应打仗者,温承惠务必严行禁止,以防不测。”
  托津为自己再一次多嘴而没有被训斥,长吁了一口气,专心听嘉庆帝口谕完毕,边听边记下要点,形成一篇圣谕,递给嘉庆帝,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圣明,还是小心才好。”
  嘉庆帝浏览了一番,拿起治国的珏玺蘸着殷红的朱砂重重地盖了上去。随侍太监拿出御制的锦囊盛放好,封漆妥当便交由领军旗牌官以八百里加急文书快速下达。
  正是这样的一封诏书,给急于北上的李文成的两路人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各方大员,在接到嘉庆的谕旨后,积极进剿,虽说进展缓慢,但到底还是控制住了日趋扩大的局面。尤其是在防堵方面,颇为严密。眼见大军不能推向北去,李文成在滑县也是急得口干舌燥,情急之下派出三队精悍的坎卦教徒纷纷北上,谁知都被官军堵回,这边消息送不过去,那边还在等着十五日起事,等着北上应援后,两路夹攻力克京师。看来原先的计划成了黄梁一梦了。李文成徒有自责行事不秘,呆在滑县城里长吁短叹,要不是李四娘尽心扶侍,恐怕要心灰意冷了。四娘劝慰道:“不必过于愁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各地教徒都在纷纷响应,只要宫中得手,何愁天下不乱,官军不溃?你的双脚已断,不要担心,有为妻在这儿,什么事都能挺得过去。”反复劝说好几次,李文成才安定下心来,一面指挥起义军向官军猛战,一面设法传递音讯。
  中原大地,风在吼,血在流……
  秋高气爽,天阔地长。远在木兰围场的嘉庆帝虽说没有登高取乐,可在京师的宫中,照样举行。
  人们根据习俗在重阳节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纷纷用面粉蒸糕互相赠送,糕上插着彩色的小旗,点缀着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等果实,或者做成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称着“狮蛮”。京城里的各座禅寺都举办了狮子会,寺院的住持都盘坐在石制的狮子上,做着法事讲文经文,吸引着许多游人,京城里的大户人家的子弟,多结成伴儿,到郊外登高望远,带些酒撰佳肴,欢宴击节,最后一次外出享用大自然赐予的明净的天空,清爽的空气,平畴阔野。
  这一日,城里的酒店无一例外,卖新出的烧酒,酒香撩得人欲醉。街道两旁的菜馆、饭庄、小卖部、大货栈也不约而同地以色味上等的菊花装饰门面,每条街道的店铺两边、里弄的各户人家门口都摆着做霜斗寒的菊花,散发阵阵浓浓的菊香,引得一班落魄的秀才,潦倒的文人倘祥街头指着盛开的金菊品头品足,吟咏赋诗,个个摇头摇尾,念念有辞之间,故做搔首弄姿,迂腐可笑之极。偌大的北京城沉浸在传统的习俗中,弥漫着秋菊绽放开来的清新幽香。
  街道上、天桥边、菜市口、流动的人群、移山摊位、高悬的幌子,组合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逼真的风俗图。各种买卖声、车马的叮吟声、欣赏的啧啧声奏出一道井市谐和的风景。
  北京城是这样热闹,紫禁城焉能落于人后?乾清宫内养着几盆名贵的菊花,现在个个散溢着清香,直扑入鼻孔,其色泽、丰姿、造型都让皇二子绵宁赏玩不已,日日流连忘返。其中有花瓣呈黄白色的、花蕊似莲房一般的“万龄菊”;粉红色的“桃花菊”,白而捶心的“木香菊”;黄而圆的“金铃菊”;纯白而硕大的“喜容菊”等等都竞相开放,争艳斗奇,正是它们“傲霜斗群芳”的时候。
  绵宁驻足观赏了一会,只见太监刘得财进来,把菊花一盆盆地抱到廊下吸收阳光。绵宁道:“算了吧,阳光促使早发,等皇上回来时,恐怕就败了,放在阴凉处,开得慢一些。”刘得财心道:“你等着吧,再过七日就是你们这班人的祭日。”随后不等绵宁的恩准便退出乾清宫,绵宁虽感诧异也未往心里去,又独步朝上书房走去,远远的就听到绵恺读书声,心想,待父皇回来后定要禀明。
  刘得财的任务就是看护好菊花。他哪里有心思,守在宫里,回到住处,便取出一长串早已备好的钥匙揣在怀里,急急出宫。迎面碰上步军统领吉给带着几十个兵丁骑马直奔皇宫,刘得财心下纳闷,不知何事。正愣神间,张明东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对刘得财说道:“你上哪儿去?”刘得财答道:“正要去一品香,哎,你赶紧到常永贵处打探一下,吉纶此时来有何事,他不是驻守卢沟桥的吗?”张明东面色一灰,连声说:“好,我这就去打探一下。”
  其实,林清在京的策划,同李文成一样是事先泄露出了,只是由于有关官员的因循怠玩而未能及时发现并及时举发。如林清手下有一个视现的小头目,他很早就参与了天理教的活动,其族人祝海在预王处当差,祝现就想发展他,可惜被拒绝了。视现为了挽救这位族人,冒险将起义的事关大秘的举动告诉了祝海,并细述起义的具体时间和步骤。祝海便于初九日的当天夜里密报了预王,预王答应道,“还有一段时日,待嘉庆帝回来再说。”另一个就是吉纶将军,卢沟巡检陈绍荣事前对林清在辖区内的活动有所失察,但事发前夕,他惊骇地发现属内的居民慌乱异常。一番探访后,得知实情,在林清动手前申报宛平县,县令派人捕捉。林清事先得了消息,早溜之大吉,随后县令又向吉给做汇报,惹得吉纶大怒:“最近一段时日,天下太平,你是惟恐天下不乱是怎么的?你怎么会想出这样的疯话来蛊惑人心呢?本将军正虑及皇上马上就到白涧,要赶去接迎,少来添乱子。”说完,跨马而去。
  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宋家庄,林清宅邸。
  各部起事的众教徒首领正襟危坐。一语不发。厅内十分安静。掉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心里都怦怦直跳,神色在紧张之中透着兴奋。眼见得十五之期将到,可是李文成的消息一点也没有,但从京师守备的情形可以看出,至少整个起义的筹备过程还没有泄露一点消息,依旧松驰,大家心里自然有些兴奋。这时,大厅的后门突然一闪,林清一身青布皂褂,脚穿皂靴,神情昂然地迈进来。众人刷地一下全部站起,齐喊:“无生父母,真空家乡。”声若宏钟,震得房梁咯吱直响,掉下一些灰尘。
嘉庆皇帝--11
11
  林清示意大家坐下,目光环视众人,开口说道:“为践二八中秋的诸言,上承天意,今日即日九月十四,眼看河南道口会议拟定的十五日就要到了,至今尚未有地、人二皇的消息,各位教主如何看这事呢?”言语之间,不由露出一丝焦虑。这几日,林清表面上依旧随和,和蔼可亲,无论是组织安排人事,还是准备刀枪箭棒,都做得井井有条,不紊不乱,可是心里又如何不急呢?起始,李文成还不放心自己,一个月前专程北上,这个九月十五是根据天象推演而来,已经做定了死结。可是都到届上一把就眉下的节骨眼,咋就不见动静呢?每半月一次的固定联络也中断,派出去的人也都不见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清心里自然十分不安。眼下诸事都已准备妥当,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所以,翻滚的思绪搅得林清两日来茶饭不想,昨天接到刘得财的密报,虽说有皇子居于宫中,可守护的禁军却不见增加,都在准备接驾而归呢。还透出了一个细节,张明东可以直趋宫中禁地——太和殿(亦即金銮殿)。
  听得林清的问话,众人无不愕然。何出此言呢?噢,准是因没有李文成的消息,心怯了。
  陈爽是李文成派来的援兵,久不见李文成的消息,心里有些发毛,见林清也有此意:“天皇,起事是件重头戏,是一锤子的买卖,无论如何要慎之又慎。这样可好,先容鄙人只身一人快回快来,如遇李文成的大军即刻回禀,到时再动手不迟。”
  本来对林清向李文成请求增援就有些不满的林清部下刘呈祥、龚恕、王世有、祝真、刘进玉等八卦各教的宫主,一听此话,互相对视了一眼,皆有不满之色。龚恕手接佩剑,站起来对林清“卟嗵”一跪,语气甚为坚决地说:“天皇,天数不可违,既然早在几年前就定的这一天,倘若改期举事,势必造成教徒内心波动,甚而产生对天理教的怀疑。民心不可失,鄙人认为,明日即进城,按计划行事,打入皇宫,挖掉大清的心脏,谅它也活不过明日。”
  “起来,”林清的勇气增加一些,他疑心倘若李文成果真就在明日到了呢?到那时,众多人马进驻京城,宫中守备必得加强,吉纶再领步军从卢沟桥杀将回来,势必里外受敌。“大家都说一说!”
  祝真扯着沙哑的喉咙道:“天皇,天下百姓早就不堪满鞑子的残酷,巴不得现在动手呢。再者说,天皇曾编得预言,二八中秋的闰月真言,可以说,妇孺皆知,都在敛息等待呢。如果明日不举义的话,以后,天理教的影响势力大为削弱,以后再想壮大怕是很困难的。”
  “重要在举事这一环节上,需慎之又慎,”陈爽红着脸道,“不错,改了日期是对民心有些影响,但一旦把握住了一次机会,一举而获,民心定可归附。退一万步来说,‘木立斗世清该绝’不也是没有应验,成就一件大事,善于捕住战机,宁可舍弃无把握的事,也要注重实效。”
  “你没进宫怎么就知不成功呢?”一个问。
  “即便成了,没有外援又怎么能持久呢?”一个反问。相互间争吵了一会。林清招手喝止,他想,无论如何也得一诺千金,不然,何以号众?“众首领说得都在理儿。但是,我决定还是明日进城!”说完,和善的目光扫向陈爽,尽管刚才陈爽有几句话很是不中听。陈爽忙站起答道:“本徒尽心听天皇差遣,若有丝毫懈怠,不得有善终。”林清放心了,又扫向自己的部下道:“大家再议,到底去多少为好?”
  众人的意见又是一番不统,有人说,多多益善,有人说,只需派精兵即可,多了反而容易过早暴露目标。正议论间,门外的信使一溜烟地进来,对林清耳语几句,林清点头,说:“众首领不必再议了。正黄旗汉军曹福昌和宫中太监张明东来了,听听他们的情况。”
  曹福昌何许人也?清廷四品大员,独石口都司曹福昌。简短介绍,林清相识曹福冒,正是曹家败落的时候,曹父死时家徒四壁。曹父生前为江苏高邮州军政长军,一生廉洁,死后留给子孙的就是几间屋子。林清时常接济曹福昌。终于,曹父的事让清廷知道后,按倒让其子承袭父职。一日,当曹福昌求林清传给他解除贫困的灵丹妙药,林清就传他“真空”八字咒,随后加入天理教。
  林清执着曹福昌的手说:“曹都司也惦着这事?”曹福昌惶恐地跪下,“徒儿正是为此事而来。”“有什么新情况?”林清问。“别的一切动静如常,徒儿得到了确切消息,嘉庆老皇帝将于十七日返抵白涧行宫。到那时,留守京城的大臣必定倾出迎接。因此,徒儿想,到那天分兵两路,一路直奔白涧把嘉庆老儿给杀了,俘获众臣;一路杀进宫中,那时宫里定更加松懈,成功的把握也很大。”
  林清不语,望着张明东说道:“张公公,宫里动态如何?”张明东尖细地说:“请天皇放心,一切如常。徒儿来这,就是受了刘得财的派遣,宫里又抽了一些禁兵,奔白涧去了。上次,天皇与刘得财商议的派多少去,刘公公认为,人不宜过多,因为紫禁城面积不大,多了反倒无宜,咱们天理教徒人人都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本领,必定能胜。”这几句话感动得林清握住张明东的白乎乎的手说:“还是要内应太监的引路才好!”林清对门外喊了一声:“给二位看座。”
  林清道:“听了各位的言辞,使我林清非常感动,大家齐心合力,定能成功。期不可更改,天定日数,哪能改呢?人不可派多,有二百人足矣,我原本打算多派几百人前往,怕目标太大,这里又加上宫中确难容纳,无需人数。众位以为如何?”
  大厅内又起震耳的高呼:“尽听天皇差遣。”
  林清站立案后,说:“众位,明日太阳升起,大家吃饱喝足,做完晨祷,即可着装进城,大家都明白了各自身分。杀入宫门时,即高声呼喊‘奉天开道,顺天保民’,那样京城百姓势涌助攻,本人留守此处,静候地皇、人皇的到来。我于昨夜卦了一签,上上大吉,有事即行。”众教徒都“噢”了一嗓子,原有的紧张、不安、争吵,都一扫而光。
  “各自准备,统一联络,明日此时,大宴群雄,大清的天下就是我们的了。到那时,人人封官给地,要多少给多少。”林清兴奋地忘了入教时的许诺,一文钱给一亩地。“行动开始了!”林清用尽全力喊了一声,众教徒也磨拳擦掌,一哄而散。
  曹福昌见林清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待众人散去后,与林清告辞说:“徒儿还有要务缠身,回去再做打探。”林清本想说,还打探什么,一切就绪留下干吧,忽然想到,也好,尚有一夜工夫,万不可暴露任何一位。转身对曹福昌和张明东道:“二位一路辛苦,家不叙常礼,再会吧。”
  一个教徒提着灯笼,把曹福昌和张明东送行好远好远。
  这一夜真够静的,静得令人后怕,连狗都不叫一声,林清独自在庄内各处闲走,到处灯火通明,忽然,刷地一下全都灭了,只剩下天上稀疏暗淡的星光在柔和的月光冷冷地注视着地面的一切。
  林清是早起以后决定率队到京郊的黄村的,他对列队站在面前的二百多名教徒做了最后一次动员。“众位教徒,推翻满清的大事就搁在你们身上了,本天皇要求你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杀尽鞑子,马到成功,胜利凯旋!”一挥手做了一个出发的姿势,迎冉冉升起的太阳,众教徒各自藏好兵器,出了村,散落在京城的四处城门,都装做贩卖货物的小商小贩的模样,大摇大摆地入了城门。
  接到入城无碍的消息,林清坦然地坐在黄村的一个教徒家中,那教徒也在出发之列,家中除了才过门半个月的新媳妇,其余的都是林清的随从。小媳妇不知林清何样身分,但见他气宇不凡的样子,就知道大小是个头目。一边殷勤地端茶送水,一边暗自担心丈夫别有意外,她总疑心丈夫所说的未来的美好生活,至少目前来说,自丈夫加入了这个教,家中的生活倒真是一天好似一天。林清独自坐在木制椅旁的一个方凳上,端着茶杯,静静地候着从京城里传来的喜讯,一动也不动,像座石雕的人像。小媳妇细碎的脚步声也没能提起他的精神,口里一直念着天理教的八字真言。
  九月十五日午刻,在紫禁城的东华门、西华门,突然城门大开,原先散落于各地的小商贩,忽然间变成一个个手持刀剑的斗士,高呼着口号,挥动着白条子,冲进宫里,见人就砍。
  起义正式开始了。
  按照预先的布署,攻打东华门的由坎教宫主陈爽带头,刘吴祥压后,由太监刘得财引路。
  攻打西华门的由龚恕带头,刘进玉压后,由杨进忠引路。在居中应援的是对宫里各地都比较熟悉且能各处行走的太监张明东。
  午时刚过,众教徒立马脱去长褂,露出兵器,扔下白薯、柿子、汤园等叫卖之物,像一股股流水急急汇集东华门。紧跟着太监刘得财、陈爽及四位行人则是原来打扮。守卫士兵见来这几个人,便上前盘问:“刘公公,他们是何人啊?”刘得财刚想答话,就听陈爽一声断喝:“天理教教徒!”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一道红光直窜半空,喷了陈爽一身,其余几位哪儿见过这样场面,急声高叫,“抓贼人啊!”均被跟进的天理教徒手起刀落尽行杀死,陈爽向后一招手,那些已露出刀剑的教徒呼嚎过来。
  问题就在他们身上,城上守军站得高看得远,早就疑心怎么今天东华门外有这些小商小贩,比往日增加了许多倍。正闲谈时,忽然见他们脱去长袍,露出刀剑,才惊慌起来,也就在此时,城门口传来一声声惨叫,城上守军高问:“什么事?”不听回音,又见那些小商贩个个面露峥嵘,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冲下城来,见前面几位教徒已经没有踪影,只好一面抵御冲进来的教徒,一面死死地关上城门。实际上,冲进去的只有陈爽等五人,其余者被关门外,无法配合,大叫小呼之时,已有数名义军被城上的雕翎箭所击倒,其余的人赶紧念动八字真言,念着念着又有几位中箭倒地而亡,余者仍边念边退,消散于京里的各处胡同,不见了身影。守城士兵也不追赶,立即上报九门副提都塔思脱。
  且说被关于城门内的五人,刘得财引陈爽及其随从一行,沿南北夹道冲入苍震门,准备亲自杀死总管太监常永贵。迎面遇见张明东,便道:“你且去东华门看看,可有进来的人,给他们引路!”张明东转身就走。苍震门即为皇帝内宫,也称大内。几位守岗的士兵正磕着张明东给的瓜子闲聊,毫无察觉。在不明不白之中,陈爽手起刀落砍死一人。另外几位“腾”一下,平地跃起半丈来高躲过刀锋,顷刻间,腰间的宝刀已执在手中。他们都是大内高手,有的经历过大小数次战斗,应变能力特强。转眼之间,陈爽二人即被包围,徒有拚死抵抗,再无还手之力,陈爽就听同伴一声惨呼,知道是不行了。不等亮闪闪的刀锋劈过来,把手中的长剑直向自己脖颈抹去,颓然倒地,瞪得圆圆的双目似要看透那夹道上一抹深蓝的天空。
  另外几位教徒也在太监刘金(刘得财的干弟弟)的率领下杀进熙和门,署护军统领杨澍增接到塔思脱的口信,率军直杀过来,一太监上前拦阻说“大内不得撞入,里面的贼子我们自行捉拿。”杨澍增把眼一横,恶声道:“你定是教徒无疑,”挥刀劈过,不多会儿,三位教徒也受伤被俘。
  攻打西华一路,由首领龚恕带领的五十人,由太监杨进忠引路,由于他们多扮作挑筐的商贩,西华门守卫没有设防,他们便涌进门里,并把大门关闭,防止外面清兵增援,在城门上,插起“奏天开道”、“顺天保民”的小白旗。
  按理这一路四五十人杀进皇城,本是一股精锐力量,可惜指挥失当,未能发挥作用。导引太监杨进忠,忽想起前几天与尚衣监有隙,便将这批人先引向尚衣监,向里面做衣缝补的太监开刀,然后杀人文颖馆,又杀供事数人。
  这批人转来转去,最后才到隆余门。这是直通养心殿的通道。起义者用两根木棍撞门,撞不开,久攻不下,心急上火,龚恕望望很高的城墙,说:“搭人梯!”就在这时,塔思脱和杨澎增带几十名清军向隆宗门扑来,边冲边喊:“投降不杀!东华门教匪尽皆杀死!”杨进忠一看势头不好,脚下抹油跑了。
  龚恕见搭人梯已经晚了,高喊道:“跟我来!”可在这九重之间,觉得东也有路,西也有路,不知走哪里好,大庭广众,层楼高阁,转了半天,其实仍在外城转悠,站在城楼上的塔思脱和杨澎增,一面吩咐往下放箭,一面将各处城门关闭。
  当时,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绵宁、绵恺,忽然听到喊关门的声音,出来一看,总管常永贵正面如灰土报告:东华门事发,不过冲进来的五人都已解决。
  惊魂未定的绵宁稍感宽慰,天啊!父皇过不了几天就回来了,怎能发生这样的事呢?将近下午二时,绵宁以为事态平息,准备赴储秀宫向内眷们说明情况,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妻子。忽报西华门事发,隔不多久,隆宗外杂声突起,撞门声清晰可闻。虽说绵宁当时已是三十一岁,绵恺十八岁,可是他们都养尊处优惯了,又没经历征战,如何不心惊肉跳?这些亡命之徒,会到他们九鼎之尊的圣地,直接意味着可能家破国亡,父皇又不在,如何担当这天大的责任呢?
  总管常永贵说道:“二位还不快到储秀宫躲一躲?这班穷凶极恶的匪徒正死命往里攻呢!”绵宁说道:“躲?不行!走!”转身从墙上取下鸟铳厉声道“上城墙!”不容置辩地抬脚就走。绵恺忙命内侍太监备好撒袋,腰刀,带着贝勒绵志,一行人急急地赶往储秀宫养心殿。
  刚走不远,但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原来是龚恕见久攻不下,便命众教徒一面掩救,一面抱些干柴,放火烧门。伴着浓烟,不时地从里面飞出几枝冷箭,墙上的清军也小有损伤。这时,龚恕瞅准机会,拣了几张从太监房搬来的方桌搭好之后,纵身上跳,他知道,越是抵抗的顽强所在,越是核心地段,不停地高喊:“杀呀!杀呀!”众人齐呼,在深巷中传出阵阵轰鸣。自己攀上了墙头,刚一探头,一支箭嗖地飞来,用剑一挡,雕翎箭折为两截。
嘉庆皇帝--12
12
  这枝箭正是塔思脱射过来的。龚恕看清来路,伸手往下示意一番,便有一个教徒递上弓箭,龚恕握弓在手,拈箭搭弦,“嗖”地一声,朝瞅好的方向伸头就是一箭。可怜塔思脱正举着弓箭四下里望,猝不及防,那枝箭正中喉处,哎呀一声重重地摔下城墙,下面攻门的义军一片欢呼,龚恕一跃上了墙头,正欲往下跳时,“砰”地一声,一棵子弹击中胸膛,跌在宫院之中。
  正是在常永贵的提醒下,绵宁才放了第一枪。绵宁眼见得塔思脱中箭而死,来人又跃上墙头。绵宁知道,那墙头后面乃是储秀宫,心脏中的心脏,顿时吓得面无血色,不知如何是好,两腿有些颤栗,刚才的勇气荡然无存。常永贵提醒道:“若不用鸟枪打烂房上地下之人,别无它法了。”
  绵宁一枪中鹄,又给清军以无尽的勇气,清军早就看清此人是个头领,果然,下面的攻势有所减弱,但仍有几个爬上墙头,都被鸟铳打死了。
  爬墙不行,只有坐看大火焚门了。
  正在此时,留京诸王及内务府大臣引兵进入神武门,大约下午四时左右,清军便集结了健锐营、火器营一千多人调入宫内,这些官兵皆是火枪装备,起义者抵挡不住,不得不自隆宗门退出。困守西华门。孤零零的无援无助,站在城墙垛往外高喊,可哪里有援兵呢?远远的有成群的百姓驻足观望,神情漠然,他们不知道,皇宫发生了什么大事,正想探下究竟呢。
  突然,乌云骤起,雷声大作,大雨如注,刚烧起来的大火,不多会便熄灭了。战至傍晚时分,起义军死伤多半,尽管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或被擒,或被杀。仪亲王永璇亲自领着健锐营把守四门,散落后,隐蔽在各处的教徒又被捉住了不少,此次起义宣告失败了。
  清王朝的心脏——紫禁城的这场风暴,虽说时间极短,仅仅一天的工夫,但震荡波却是极大的。一时间,北京城里处于混乱之中。为了安抚民心,绵宁命几位留守大臣赶紧张榜公告天下,说是匪患已除,嘉庆帝不日回宫云云。
  众多的传说尽管还时有所闻,但突出的一点是,清朝气数未尽,要不是这样,怎么好端端的晴空就突然下起大雨呢?如果没有这场雨,说不定教徒就攻入皇宫了……
  晓行夜宿,驾辇匆匆,可以想象在返京的路上,经历一生坎坷的嘉庆帝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急迫地回京,自九月初十返程到九月十五日,短短的几天内,他收到了有关鲁豫天理教起事的奏报有十多件,无非谈论一个话题,确为教匪有预谋的起事,而且由来已久。气得面色铁青,“好你个温承惠,朕把你看成栋梁,你倒简直是一个饭桶了,天理教就在眼皮底下你竟闻所未闻,岂不怪事?”想到这就于飞行的轿中,口谕随侍太监,“将温承惠革职,命那彦成暂时补缺,即命陕甘提督杨芳为先部先锋,大军直抵直隶协助围剿,调古北口提督马瑜驰往滑县长垣督办。”
  “万岁,即使是教匪起乱,也匆应如此之急。”托津立马在嘉庆帝的面前,额头的汗珠也是一颗一颗地掉在马鬃毛上混和着马汗直往地上淌。
  停住驾辇,嘉庆帝遥望前方,眉头紧锁,一脸阴郁,董诰也急急地钻出车驾,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皇上,不必惊慌!至少目前的局面还控制在我们手中。前面即到白涧行宫,就在那儿歇息,坐等事态进展,再斟酌损益,商议进兵不迟。”
  嘉庆帝长叹一声:“十年了,十年,好端端大清朝又要生发事端,叫朕如何不心急啊!”说着竟带着哭腔,“朕不明白,朕勤奋治国,却总换不来人心安定呢?”手指锦绣江山,悲咽道:“万一再酿发起像白莲教匪作乱那样,叫朕如何应付啊!不及时返京,聚在一起谋划,朕的心都操碎了。”
  白涧行宫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行宫就建于官道旁的山崖上,山那边是一溪深涧,因乱石犬牙交错,加之水流甚急,远望那溅起的水花,恰似一道银练飘落在谷底。林升几乎是背着嘉庆帝走进行宫。这日正是九月十六。
  一番忙碌过后,托津几乎不离嘉庆左右,忙这忙那,比太监照顾得还殷勤倍至。忽然,山脚一阵阵密集的马蹄声打碎了刚想歇困的嘉庆帝。一声声长长的“报”字惊起白洞上空鸟儿四下逃散。
  嘉庆睁开疲惫的眼睛,问道:“何事惊慌?”说这话时,感到自己的脊梁沟冒出冷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