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译注

_2 司马迁(西汉)
  ①略:治。 ②广潟(xī,希):宽广而且含碱。潟,盐碱地。 ③厥:其,那里的。斥卤(lǔ,鲁):盐碱地。《索引》引《说文》云:“卤,碱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 ④上下:第三等。 ⑤中上:第四等。 ⑥絺(chī,吃):细葛布。 ⑦海物:海产。错:杂。《尚书》伪孔传:“错,杂,非一种。” ⑧畎:山谷。 枲(xī,西):大麻。铅:锡类。怪石:奇异之石。 ⑨酓(yǎn,眼)丝:即柞蚕丝,可用来制琴弦。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①。大野既都②,东原厎平③。其土赤埴坟④,草木渐包⑤。其田上中⑥,赋中中⑦。贡维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阳孤桐⑩,泗滨浮磬(11),淮夷珠臮鱼(12),其篚玄纤缟(13)。浮于淮、泗,通于河。
  ①艺:种植。 ②都:通“潴”,水停聚的地方。 ③厎(dì,底。旧读zhǐ,纸)平:得到平复。厎,致。 ④埴:粘土。 ⑤包:茂密丛生的样子。 ⑥上中:第二等。 ⑦中中:第五等。 ⑧土五色:五种颜色的泥土。古代帝王用五色土立社(祭祀土地之神的场所 ),五种不同颜色代表五方: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将封诸侯的时候,各取一方之土,放在白茅上,作为封地的证物。 ⑨夏:大。狄:通“翟”,长尾野鸡。 ⑩孤桐:独生桐,用来制琴瑟。《集解》引孔安国曰:“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按:“孤”、“独”、“特”同义。 (11)浮磬(qìng,庆):用水中石制成的磬(敲击乐器)。 (12)珠:即珍珠。,珠母,产珍珠的蚌类。 臮(jì,既):古“暨”字,及,与。(13)玄纤缟:非常细洁的黑、白丝绸。玄,黑色。纤,细。缟,白绢。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①。三江既入②,震泽致定③。竹箭既布④。其草惟夭⑤,其木惟乔⑥,其土涂泥⑦。田下下⑧,赋下上上杂⑨。贡金三品⑩,瑶、琨、竹箭(11),齿、革、羽、旄(12),岛夷卉服(13),其篚织贝(14),其包橘、柚锡贡(15)。均江海(16),通淮、泗。
  ①阳鸟:即大雁。《集解》引孔安国曰:“随阳之鸟,鸿鴈之属,冬月居此泽也。” ②入:指入海。 ③致定:意思是修治完成,指修筑堤防,成为蓄水湖泊。 ④竹箭:即箭竹。竹质坚硬,可以制箭。布:遍布。 ⑤夭:茂盛的样子。 ⑥乔:高大。 ⑦涂泥:土质湿润。 ⑧下下:第九等。 ⑨下上:第七等。 上杂:意思是夹杂有上一等的,即第六等的。 ⑩金三品:指三色铜。(依《集解》引郑玄说。) (11)瑶:美玉。琨:似玉的宝石。 (12)齿:象牙。革:兽皮。旄:旄牛尾,可作旌旗上的装饰。 (13)岛夷:即上文所说的“鸟夷”。卉服:草编的衣服。 (14)织贝:贝形花纹的锦缎。 (15)包橘、柚:包着的橘子和柚子。 锡(cì,赐)贡:根据天子的指令进贡。《集解》引孔安国曰:“锡命乃贡,言不常也。” (16)均:沿。《尚书·禹贡》作“沿”。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①。九江甚中②,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③,赋上下④。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⑤,砺、砥、砮、丹⑥,维箘簬、楛⑦,三国致贡其名⑧,包匦菁茅⑨,其篚玄纁玑组⑩,九江入赐大龟(11)。浮于江、沱、涔、(于)汉,逾于雒(12),至于南河。
  ①朝宗于海:意思是像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大海。朝宗,朝见。《周礼·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②甚中:意思是都有了固定的河道。《会注考证》引江声云:“中,犹言水由地中行也。”(“水由地中行”即水顺河道而行。) ③下中:第八等。 ④上下:第三等。 ⑤杶:即椿树。幹(gān,干):即柘树。木质韧细密,可作弓。栝(guā,刮):即桧树。 ⑥砺、砥:磨刀石。砺粗砥细。 砮:一种石头,可做箭头。 丹:丹砂。 ⑦箘簬:一种细长节稀的竹子。可做箭杆。楛:一种可作箭杆的荆条。 ⑧致贡其名:进贡当地有名的特产。 ⑨包匦菁茅:包裹和装在匣子里的菁茅。匦,匣子。菁茅,祭祀时用来滤酒的一种香茅。 ⑩玄纁:彩色的帛。玄,黑中带红。纁,浅红色。《集解》引孔安国曰:“此州(按:指荆州)染玄纁色善,故贡之。”玑:珠子之类。组:丝带。 (11)入赐:意思是根据朝廷命令进贡。入,纳。 (12)逾:越过。离开水路走陆路,再进入水路,所以叫“逾”。
  荆、河惟豫州①: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②。其土壤,下土坟垆③。田中上④,赋杂上中⑤。贡漆、丝、絺、纻⑥,其篚纤絮⑦,锡贡磬错⑧。浮于雒,达于河。
  ①惟:通“维”。 ②被:同“陂”,指筑堤防(依《尚书易解》说)。 ③下土,低洼地。垆:黑色坚实之土。 ④中上:第四等。 ⑤上中:第二等。 ⑥纻(zhù,注):纻麻纤维织的布。 ⑦纤絮:细丝绵。 ⑧磬错:治玉磬的石头。错,治玉的石头。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①,和夷厎绩。其土青骊②。田下上,赋下中三错③。贡璆、铁、银、镂、砮、磬④,熊、罴、狐、貍。织皮西倾因桓是来⑤,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⑥,乱于河⑦。
  ①蔡、蒙旅平:王引之《经义述闻》云:“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旅,道路。 ②青骊(lì,丽):黑色。 ③下中:第八等。三错:意思是杂出第七等、第九等。 ④璆(qiú,求)美玉。 镂:一种坚硬的铁,可以刻镂其他金属。 ⑤“织皮”句:点校本“织皮”二字属上。《尚书易解》引郑玄曰:“谓西戎之国。”又引王鸣盛曰:“雍州之织皮昆仑云云,知织皮谓西戎之国,即昆仑等是也。”今参用此说,以“织皮西倾因桓是来”为句。因,顺。是,而。 ⑥逾于沔,入于渭:《会注考证》引金履祥曰:“潜、沔于渭,无水道可通,必逾山而后入渭,《史》文当是‘入于沔,逾于渭’,如荆州‘逾于洛’之例。”译文据此说。 ⑦乱:横渡。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①。漆、沮既从,沣水所同②。荆、岐已旅③,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④,至于都野。三危既度⑤,三苗大序⑥。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⑦。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⑧。
  ①属:注入,流入。渭汭:指泾水流入渭水之处。汭,河流会合处。 ②所同:指同入渭水。 ③已旅:指道路已开通。 ④原:高地。隰:低洼地。 ⑤度:同“宅”,可居住。 ⑥三苗大序:《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舜迁三苗于三危。”这里指经过禹的治理教化,三苗族已经大为顺服了。序,顺。 ⑦琳:美玉名。琅玕:形状象珠子的美石。 ⑧“织皮”句:意思是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析支山、渠搜山。即序,就顺,顺服。
  道九山①:汧及岐至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①道九山:开通九山之路。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①。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②,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③,同为逆河④,入于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⑤,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⑥,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⑦,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①余波:江河的末流。流沙:指沙漠。沙因风而流动转移,所以叫流沙。一说为流沙泽,即居延海。 ②雒汭:指洛水入黄河处。 ③播:分流,分出支流。 ④同:合。 逆河:在上游分流到下游又合流的河。 ⑤“东汇泽”句:意思是再往东流有大泽之水来汇合,这个大泽就是彭蠡泽。 ⑥迆(yǐ,倚):斜行。 ⑦泆:同“溢”。《尚书易解》引《晋地道记》云:“济自大臭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济水分河东南流。”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 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 (12)距:同“拒”,违抗,违背。 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①:百里赋纳总②,二百里纳铚③,三百里纳秸服④,四百里粟⑤,五百里米⑥。甸服外五百里侯服⑦:百里采⑧,二百里任国⑨,三百里诸侯⑩。侯服外五百里绥服(11):三百里揆文教(12),二百里奋武卫(13)。绥服外五百里要服(14):三百里夷(15),二百里蔡(16)。要服外五百里荒服(17):三百里蛮(18),二百里流(19)。
  ①国:国都。甸服:指国都郊外的地区。“甸”,王田。“服”,服役。这一地区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所以叫甸服。 ②纳:交纳赋税。 总:连穗带秆的禾把子。穗为粮,秆可供饲马、修屋、烧柴。 ③铚:短镰。这里指用短镰割下的谷穗。 ④秸服:带壳之谷。 ⑤粟:未去糠的粗米。 ⑥米:去糠的精米。 ⑦侯服:甸服之外五百里的地区。《集解》引孔安国曰:“侯,侯也。斥候而服事也。” ⑧采:采邑。古代卿大夫受封的土地。 ⑨任国:《尚书·禹贡》作“男邦”,与上句的“采”和下句的“诸侯”并举,可能是指小的封国。 ⑩三百里:《尚书易解》引《今文尚书考证》云:“三当作二。” (11)绥服:侯服外五百里的地区。绥,安抚。绥服是天子安抚的地区,推行天子的教化。 (12)揆(kuí,葵):揆度,揣度。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 (13)奋武卫:振扬武威保卫天子。 (14)要服:绥服之外五百里的地区。“要”有约束的意思。要服是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 (15)夷:《尚书易解》:“《周书·谥法》曰:‘安心好静曰夷’,盖谓相约和平相处。” (16)蔡:法。指遵守天子的刑法。 (17)荒服:要服外五百里的地区。荒,远。荒服是为天子守卫远边的遥远地区。又《集解》引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18)蛮:指荒凉落后。《集解》引马融曰:“蛮,慢也。礼简怠慢,来不距(拒),去不禁。” (19)流:流动,无定居。《尚书》伪孔传:“流,移也。言政教随其俗。”一说:“指罪人的流放地。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多以表显之。”
  皋陶作士以理民①。帝舜 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②。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③,谋明辅和④。”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⑤!慎其身修⑥,思长⑦,敦序九族⑧,众明高翼⑨,近可远在已⑩。禹拜美言(11),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12)!皆若是(13),惟帝其难之(14)。知人则智,能 官人(15);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16)。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17)?”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18),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19),宽而栗(20),柔而立(21),愿而共(22),治而敬(23),扰而毅(24),直而温(25),简而谦(26),刚而实(27),强而义(28),章其有常吉哉(29)。日宣三德(30),蚤夜翊明有家(31)。日严振敬六德(32),亮采有国(33)。翕受普施(34),九德咸事,俊乂在官(35),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36)。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37)。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38)。”
  ①理:治,管理。 ②相与:一块儿,共同。 ③信其道德:《尚书·皋陶谟》作“允迪其德”(允,信;迪,道),《会注考证》以为此句当作“信道其德”,意思是确确实实地遵循道德办事。 ④辅:辅佐,指辅佐之臣。 和:和谐。 ⑤於(wū,乌):叹词 。 ⑥慎其身修:谨慎对待自身修养。 ⑦思长:思虑长远,做长远打算。 ⑧敦序九族:使九族亲厚而有顺序。敦,厚。九族,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 ⑨众明:指众多贤明的人。 翼:辅佐,帮助。 ⑩“近可”句:意思是由近可以及远,要从自己做起。 (11)美言:善言。 (12)吁:叹词。 (13)若是:如此。 (14)惟:通“虽”,即使。帝:指尧。 其:恐怕。 难之:以之为难,觉得它困难。 (15)官人:给人官职,即任用人。 (16)怀:从心里归向。 (17)善色:伪善的颜色。佞(nìng,去声宁)人:指巧言谄媚之人。 (18)亦:通“迹”,检验。下句“亦”字同(依《尚书易解》说)。 (19)事事:做事情。前一个“事”是从事、做的意思。 (20)栗:威严。 (21)立:坚定,有主见。 (22)愿:老实。共:同“恭”。 (23)治而敬:办事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 (24)扰:柔顺,驯服。《集解》引徐广曰:“扰,一作‘柔’。” (25)温:和气,柔和。 (26)简:简约,平易。廉:有棱角。 (27)刚:刚劲,果断。实:实在,指讲实效。 (28)强:有力。义:合宜,指讲道理。 (29)“章其”句:意思是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章,表彰,表扬,这里有重用的意思。常吉,《尚书易解》:“常,祥也。常吉,祥善也,指九德。言当显用此有祥善之士哉!” (30)宣:宣扬,表现。 (31)蚤:通“早”。 翊:恭敬。明:勉,努力。 有家:指可以做卿大夫保有其采邑。家,古代卿大夫及其家族的封地。 (32)振敬:恭敬。振,通“祗”。《尚书·皋陶谟》作“祗”。 (33)亮采:意思是认真办事。亮,诚实,认真。采,事。 有国:指可以做诸侯保有其封国。国,指诸侯的封地。 (34) 翕受:意思是全部具备。翕,合,综合。普施:普遍地施行。 (35)俊乂(yì,义):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经典释文》引马融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在官:居官,有职位。 (36)天事:指上天所命之事,即管理天下的大事。 (37)五刑:五种轻重不同的刑法。秦以前指墨(刺字)、劓(yì,抑。割鼻)、剕(fèi,痱。断足)、宫(阉割男子生殖器,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杀头)五种。五用:指用于五种罪行。 (38)赞:助。道:指治天下之道。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①。”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②。”皋陶难禹曰③:“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④。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⑤。以决九川致四海⑥,浚畎浍致之川⑦。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⑧。”
  ①昌言:美言,善言。 ②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③难:诘问,追问。 ④服:通“遍”,威胁。 ⑤鲜食:新鲜的肉食。《集解》引孔安国曰:“鸟兽新杀曰鲜。” ⑥致四海:导入大海。 ⑦畎浍(kuài,块):田间沟渠。 ⑧而:你的。美:指巨大业绩。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①,安尔止②。辅德③,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④,天其重命用休⑤。”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⑥。予欲左右有民⑦,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⑧,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⑨,女明之⑩。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11),来始滑(12),以出入五言(13),女听。予即辟(14),女匡拂予(15)。女无面谀,退而谤予(16)。敬四辅臣(17)。诸众谗嬖臣(18),君德诚施皆清矣(19)。”禹曰:“然。帝即不时(20),布同善恶则毋功(21)。”
  ①乃:你,你的。在位:指在位之臣。(参用《尚书易解》说) ②安:稳。 止:举止,行为。这里指处理政务。 ③辅德:意思是辅佐的大臣有德行。 ④“清意”句:大意是以清静之心来对待上帝之命。 ⑤其:将。重:重复。用:以。休:美,善。 ⑥股肱(gōng,工)耳目:比喻得力之臣。股,大腿。肱,胳臂由肘至肩的部分。 ⑦左右:帮助。有民:民众。有,有人认为是上古汉语名词词头,无实际意义。 ⑧象:指衣服上的图象。 ⑨“日月”二句,意思是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做锦绣服装。《会注考证》:“南化本‘象’下有‘以’字。” ⑩明之:指明确服装等等。 (11)六律五声八音:泛指音乐。六律,我国古代的定音方法,用十二根长短不同的律管定出十二个标准音,叫十二律。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显)、仲吕、蕤(ruí,瑞阳平)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è,夜)、应钟。狭义上的律,仅指上列十二律中单数的六个律,即“六律”,为阳律。与之相对的双数的六个律叫“吕”,即“六吕”,亦称“六同”为阴律。六律,在这里泛指古代音乐中的定音方法。五声,也叫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zhǐ,止)羽。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缶(fǒu,否)、革、丝、木、匏、竹等八类。 (12)来始滑:此句历来不可解。《尚书·皋陶谟》作“在(察)治忽(怠慢)。”意思是通过音乐来考察各方政教之治乱。译文姑据此。(13)“以出入”句:意思是根据音乐来采纳或否定各方的意见。出入等于说:“进退”。五言,指五方之言,即五方的意见。(参用《尚书易解》说) (14)辟:邪僻,有过失。 (15)匡拂(bì,必):纠正。拂,通“弼”,与“匡”同义。 (16)谤:指责别人的过失。 (17)四辅臣:又叫“四邻”,天子周围的辅佐大臣。《集解》引《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18)嬖(bì,避)臣:宠臣。 (19)诚:确实,真的。 (20)时:是,如此。 (21)布同善恶:意思把好人坏人全都混同起来。布,《尚书·皋陶谟》作“敷”,是“遍”的意思。毋:同“无”。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①,毋水行舟,朋淫于家②,用绝其世③。予不能顺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④,[辛壬]癸甲⑤,生启予不子⑥,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⑦,外薄四海⑧,咸建五长⑨,各道有功⑩,苗顽不即功(11),帝其念哉(12)。”帝曰:“道吾德(13),乃女功序之也(14)。”
  ①维漫游是好:等于说“维好慢游”,只喜欢怠惰放荡。维,通“唯,只。是,助词,无义。 ②朋淫:聚众干淫乱之事。 ③用:以致,因而。绝其世:意思是丹朱不能继承尧的帝位。世,父子相继。 ④涂山:古部族名。涂山,其地说法不一。一说在渐江绍兴西北。《越绝书·记地传》:“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一说在四川重庆市,俗名真武山。《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 ⑤辛壬癸甲:古代用天干记日,自辛日至甲日,共四天。这是说只经四天婚期就又去治水了。 ⑥子:抚养,哺育。 ⑦州十二师:每州用三万劳力。师,二千五百人。(依《尚书易解》说) ⑧薄:迫近。 ⑨五长:统率五个诸侯国的首领。《集解》引孔安国曰:“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 ⑩道:领导。 (11)苗:即三苗。 不即功:意思是没有功绩。即,就,成就。 (12)其:表示祈使。念:记着。(13)道吾德:意思是用我的德教来开导。(14)乃:则,那么,就。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①。不如言②,刑从之③。舜德大明。
  ①则:效法,学习。 ②如:顺从,依照。 ③刑从之:意思是施以刑罚。从,跟随。
  于是夔行乐①,祖考至②,群后相让③,鸟兽翔舞,《箫韶》九成④,凤凰来仪⑤,百兽率舞⑥,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⑦:“陟天之命⑧,维时维几⑨。”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⑩,百工熙哉(11)!”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12):“念哉,率为兴事(13),慎乃宪(14),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15),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16)!”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17),为山川神主(18)。
  ①行乐:制作乐章。 ②祖考:祖先,指祖先之灵。 ③群后:各地诸侯。后,君主,帝王。④《箫韶》:相传为舜之乐名。《集解》引孔安国曰:“备乐九奏而致凤凰也。”九成:奏九遍。乐曲终止一次叫一成。 ⑤来仪:被招来。“来”、“仪”同义。 ⑥率:全都。 ⑦用此:因此,于是。 ⑧陟:登,这里有遵循的意思。 ⑨维时维几(jī,机):《集解》引孔安国曰:“惟在顺时,惟在慎微。”几,细微的迹象。又《尚书易解》释此句为“惟 如是则近之矣”,时,是,指下文股肱三句;几,近,犹今言差不多。 ⑩元首:指天子。 (11)百工:百官,指百官之事。熙:兴盛,光大。 (12)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既跪,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也叫“空首”。扬言:高声说。 (13)率:率领,带头儿。 (14)宪:法度。 (15)丛脞(cuò,错):细碎。 (16)往:往后,以后。钦:恭敬,这里指敬其职事。 (17)宗:尊奉,尊崇。 (18)神主:指帝王,意思说他能替天地神灵施行号令。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①。而后举益,任之政。
  ①或:有的。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①。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②,天下未洽③。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①属(zhǔ,嘱)意焉:倾注心意于他,就是心归向于他的意思。 ②日浅:时间不长。 ③洽:融洽,和谐。这里有顺服的意思。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①,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②,乃召六卿申之③。启曰:“嗟!六事之人④,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⑤,怠弃三正⑥,天用剿绝其命⑦。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⑧,右不攻于右⑨,女不共命⑩。御非其马之政(11),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12);不用命,僇于社(13),予则帑僇女(14)。”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①有扈氏:古部族名,在今陕西省户县。 ②《甘誓》:《尚书》篇名。记载的是启与有扈氏在甘地作战前的誓辞。 ③六卿:天子有六军,其首领都是卿,所以叫六卿。 申:告诫。 ④六事之人:指六卿。 ⑤威侮:轻蔑。威,王引之以为“烕”之误,“烕”通“蔑”。 (据《尚书易解》引)五行:大约是指“五常”,即仁、义、礼、智、集。 ⑥怠弃;不重视。弃,忽忘。三正:《集解》引郑玄曰:“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⑦剿绝:消灭,灭绝。命:天命,命运。 ⑧左:指车左,为战车上的射手。 ⑨右:指车右,掌管刺杀。 ⑩共命:即接受命令,遵从命令。 (11)御:驭者,驭手。非其马之政:等于说“非正其马”,意思是不能使车马整齐。政,同“正”。《尚书·甘誓》作“正”。 (12)祖:这里指宗庙里的神主。《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之前,示不专也。”(13)僇(lù,戮):通“戮”,杀。社:这里指社主。《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别僇之社主前。” (14)帑(nú,奴):通:“奴”,收为奴婢。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①,昆弟五人②,须于洛汭③,作《五子之歌》④。
  ①失国:《集解》引孔安国曰:“盘于游回,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②昆弟:兄弟。 ③须:等待。 ④《五子之歌》:《集解》引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今存伪古文《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①,废时乱日②。胤往征之,作《胤征》③。
  ①羲、和: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参见《五帝本纪》。湎:沉湎于酒。淫:过分。 ②废时乱日:弄错了岁之四时、日之甲乙。 ③《胤征》:《尚书》篇名。伪古文《尚书》有此篇。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帝少康崩,子帝予立②。帝予崩,子帝槐立③。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④。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⑤,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⑥。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⑦,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⑧,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⑨。夏后使求,惧而迁去⑩。
  ①少康立:据《索隐》、《正义》考证,帝相至少康中间经后羿代夏政,寒浞(zhuó,浊)杀后羿代夏,此纪未记,是司马迁的疏略。 ②帝予:《索隐》:“音伫,《系(世)本》有“季伫”,《左传》、《国语》有《“杼”。 ③帝槐:《索隐》:“音回《系(世)本》作‘帝芬’”。 ④帝不降:《索隐》云:“《系(世)本》作帝降。” ⑤好方鬼神:迷信鬼神。《会注考证》曰:“方”字疑衍。 ⑥畔:通“叛”。 ⑦食(sì,寺):喂养。 ⑧扰龙:驯龙。扰,柔顺,这里是使柔顺的意思。 ⑨食(sì,寺):给吃。 ⑩迁去:指迁往鲁县。按:刘累驯龙事采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译文参照《左传》所记译出。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①。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②,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③。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④,代夏朝天下⑤。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①“帝发崩”三句:《索隐》:“桀,名也。按《系(世)本》帝皋生发及桀。”又《集解》:“《谥法》:‘贼人多杀曰桀。’” ②夏台:夏时监狱名,据说当时称为“均台”。 ③放:放逐,流放。 ④践:踏,登临。 ⑤代夏朝天下:取代夏朝接受天下诸侯朝拜。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 、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①。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 江南,计功而崩②,固葬焉,命曰会稽③。会稽者,会计也。
  ①《夏小正》:《大戴礼记》篇名。 ②计功:考核功绩。计,考察,考核。 ③会稽的“稽”字也有考察、考核的意思。
殷本纪第三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
  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
  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
  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译文】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yǔ,语)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振死后,儿子微继位。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rǔ,汝)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就在这个时候,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由伊尹跟随。商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去讨伐昆吾,转而又去讨伐夏桀。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商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汤誓》。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号称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旧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全军崩溃了。商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zōng,宗),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义伯、仲伯二臣写下了《典宝》,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商汤灭夏之后,想换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还没有谁比得上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成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huǐ,悔)作了朝廷的诰命。汤废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汤诰》这样记载:“三月,殷王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国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这时,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纯一的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的是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的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训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这就是雍已帝。到了这个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衰弱,有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chì,治)为相。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储)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义)》、《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不从,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就这样,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帝迁都于隞(áo熬)。后来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迁至邢。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这些曾有《仲丁》加以记载,但现已残佚不存。外壬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时,殷朝国势再度衰弱。
  河亶甲逝世,他的儿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兴盛起来,巫咸被任以重职。
  祖乙逝世,他的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儿子祖丁,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儿子阳甲,这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
  阳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盘庚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汤的故居。因为自汤到盘庚,这已是第五次迁移了,一直没有固定国都,所以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况,就告谕诸侯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这样,最后才渡过黄河,南迁到亳,修缮了成汤的故宫,遵行成汤的政令。此后百姓们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因为盘庚遵循了成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盘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时,殷又衰弱了。百姓们思念盘庚,于是写下了《盘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小乙帝逝世,他的儿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有一天夜里他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说(guè,悦)。白天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这时候,说正服刑役,在傅险修路,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果真是位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管他叫傅说。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办好政事。”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高兴,殷朝的国势又兴盛了。
  武丁帝逝世,他的儿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淫乱,殷朝再度衰落。
  甲帝逝世,他的儿子廪辛即位。廪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儿子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以北。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落了。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国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纣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做国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国。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更加淫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材料采自《尚书》和《诗经》。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原文】【注解】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①,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②。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③,五品不训④,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⑤。五教在宽⑥。”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⑦,百姓以平。
  ①玄鸟: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称为玄鸟。玄,赤黑色。 ②按:关于殷之始祖契的诞生,《诗经·商颂·玄鸟》也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神话传说,玄鸟可能是商部族的图腾。③百姓:指贵族。在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贵族的总称。④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一说: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品,品秩,等级。训:顺。⑤敬:谨慎、小心。敷:设,施行。五教,即五伦的教育。⑥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⑦平: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①。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①振:为“亥”之误。陈直《史记新证》云:“余考亥为冥子,《世本》作‘核’,《史记》作‘振’,‘振’即‘该’字传写之误。《古今人表》作‘垓’,《天问》作‘该’,惟殷墟甲骨文及《竹书》作王亥。”
  成汤①,自契至汤八迁②。汤始居亳,从先王居③,作《帝诰》④。
  ①成汤:《会注考证》认为此二字为衍文。②八迁:殷从契至汤共十四世,曾经八次迁都。③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从:跟从,追随。④《帝诰》:已亡佚。《索引》引孔安国说,内容是向帝喾报告已经迁回亳地的事。
  汤征诸侯①。葛伯不祀②。汤始伐之③。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④。”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尹国子民⑤,为善者皆在王官⑥。勉哉⑦,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⑧,予大罚殛之⑨,无有攸赦⑩。”作《汤征》。
  ①汤征诸侯:《集解》引孔安国说,汤“为夏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得专(独擅)征伐”。②葛伯:葛国的国君。《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放肆)而不祀。”③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开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书》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汤一征,自葛始”的记载。④治:治理得好。不:同“否”。⑤君国:为国之君,意思是做国君,治理国家。子民:以民为子,意思是抚育万民。⑥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职。⑦勉:努力。⑧敬命:指敬顺天命。⑨罚殛(jí,极):诛罚,惩罚。⑩攸:同“所”。《汤征》:《尚书》篇名,已亡佚。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①,乃为有莘氏媵臣②,负鼎俎③,以滋味说汤④,致于王道⑤。或曰,伊尹处士⑥,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⑦。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⑧。既丑有夏⑨,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⑩。
  ①奸(gān,干):求,请求,这里指求见。由:道路,门径。②媵(yìng,映)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汤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儿,所以,伊尹愿作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见汤。③鼎俎:古代烹饪的器具。鼎,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俎,切肉用的砧板。④说(shuì,税):劝说。⑤致:送达,这里有进言的意思。⑥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⑦素王:指远古帝王。一说指没有“王”、“皇”等名号,而有王皇之实的德高望重的人,因无名号故称素王。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⑧适:到……去。⑨丑:以为丑,憎恶。有夏:就是夏,这里的“有”没有实际意义。⑩《女鸠》、《女房》: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①:“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②,左。欲右③,右。不用命④,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①祝:祝褥,褥告。②左:这里意思是向左。③右:这里意思是向右。④用命:从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①。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②,遂伐桀。汤曰:“格③,女众庶④!来,女悉听朕言⑤!匪台小子敢行举乱⑥,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⑦,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⑧。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⑨,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⑩。女其曰(11)‘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12)。有众率怠不和(13),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14),予其大理女(15)。女毋不信,朕不食言(16)。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17),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18)。于是汤曰“吾甚武”(19),号曰武王。
  ①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一说在许昌一带。②钺(yuè,月):古代兵器,类似大斧。③格:来。④女:同“汝”,你,你们。下文“闻汝众言”、“予与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众庶:众人。⑤朕:我。⑥匪:同“非”。台(yí,饴):我。小子:汤自称。举乱:作乱。⑦维:通“虽”。⑧正:通“征”。⑨有众:众人。这个“有”也没有实际意义。⑩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庄稼。割:夺取。政:通“征”。一说“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11)其:或许。(12)率:相率,都。这里指君臣一起。一说“率”通“聿”,句中语气词。(13)不和:指不与夏王合作。“和”,和洽。(14)尚:通“倘”,如果。(15)理:通“赉”(lài,赖),赏赐。(16)食言:说话不算数。(17)帑僇:“帑”通“奴”,这里指收为奴隶。一说“帑”通“拏”,妻子儿女。“僇”,通“戮”,杀戮。(18)《汤誓》:《尚书》有此篇。(19)武:勇武,能征善战。
  桀败于有娀之虚①,桀奔于鸣条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③,俘厥宝玉④,义伯、仲伯作《典宝》⑤。汤既胜夏,欲迁其社⑥,不可,作《夏社》⑦。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⑧,平定海内。
  ①虚:同“墟”,旧址。②奔:奔逃。③因为三(zōng,宗)是忠于桀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汤才出兵讨伐它。④厥:其,他的,他们的。⑤《典宝》: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⑥迁:变置。社:社神(即土神)。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⑦《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是写夏的社神不能变置的原因的。⑧践:踩、踏,引申为登临。
  汤归至于泰卷陶①,中作诰②。既绌夏命③,还亳,作《汤诰》④:“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⑤:‘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⑥。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⑦,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⑧,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⑨,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⑩,有状(11)。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12),毋之在国(13),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14),咎单作《明居》(15)。
  ①陶:《索隐》认为是衍文。②:音huǐ,悔。③绌:通“黜”,废止,废弃。④《汤诰》:古文《尚书》有此篇,内容与此处所引不尽相同。⑤群后:指各诸侯国的国君。“后”,君主。⑥勤:尽力、努力。⑦四渎:指江、河、济、淮四条大河。“渎”,大河。⑧降播:指教给人民播种。“降”,赐。⑨三公:指禹、皋陶、后稷。⑩予:给与,授与。这里指赐福,保佑。(11)有状:指有这样的事例。(12)不道:无道。(13)之:到……去。在国:指各诸侯所在的国家。(14)《咸有一德》:古文《尚书》有此篇,言作于伊尹归政于太甲之后,与此处言作于汤时不合。(15)《明居》:已亡佚。《集解》引马融说,内容是讲居民之法的。
  汤乃改正朔①,易服色②,上白③,朝会以昼④。
  ①改正(zhēng,征)朔:改变历法。“正”,每年的一月。“朔”,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为表示自己“应天承运”,要重定正朔,即改变岁首月份。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殷历改建丑(正月为丑月)。②易服色:改变车马、祭祀用的牲畜、服饰等的颜色。每个王朝都崇尚一种颜色,新王朝建立要改变颜色,是表示制胜旧王朝。夏尚黑,商尚白。③上:同“尚”,崇尚。④朝会以昼:在白天举行朝会。诸侯拜见天子为“朝”,天子接见诸侯为“会”。
  汤崩①,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②,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③。
  ①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作“崩”。②适(dí,敌):通“嫡”。③《伊训》:古文《尚书》有此篇。《肆命》、《徂后》:《尚书》篇名,皆亡佚。《集解》据郑玄说,《肆命》是讲如何施行政教的,《徂后》是讲汤之法度的。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①。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②,以朝诸侯③。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④,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⑤,乃用《太甲训》三篇⑥,褒帝太甲,称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⑦,作《沃丁》⑧。
  ①放:流放。桐宫:商之离宫,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②摄:代理。当国:掌管国家政权。③朝诸侯:使诸侯来朝,即接见诸侯。④反:同“返”,归向。⑤嘉:嘉许,赞美。⑥《太甲训》:古文《尚书》有《太甲》上、中、下三篇。⑦训:顺,这里有根据、按照的意思。⑧《沃丁》:已亡佚。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①。
  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②,一暮大拱③。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④?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⑤,作《咸艾》,作《太戊》⑥。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⑦,伊陟让,作《原命》⑧。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①或:有的,有些。②祥:本指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凶兆。:楮(chǔ,储)树,也叫构树,一种落叶乔木。③拱:两手合围,表示树的粗细。④阙:同“缺”,缺点、过失。⑤王家:指朝廷、国家。⑥《咸艾(yì,义)》、《太戊》:今皆亡佚。《咸艾》又作《咸乂(yì,义)》。“艾”是治理的意思。两篇内容大约是记载和赞扬巫咸、太戊事迹的。⑦弗臣:意思是不以臣下相待。⑧《原命》:今亡佚。《正义》认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说“伊陟让,乃再为书命之”。《尚书》伪《孔氏传》说“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①。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①《仲丁》:今亡佚。大概太史公听说过这本书,在当时就已经亡佚了。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①,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②,于是诸侯莫朝。
  ①更:改。②比:连续,接连。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①,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②,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③,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④,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①五迁:指汤至盘庚前后五次迁都。《正义》云:“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局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②咨:嗟叹。胥皆:全都。③高后:对成汤的敬称。④由:因而。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①。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①《盘庚》:《尚书》有《盘庚》上、中、下三篇。按《盘庚上》云:“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资胥怨,作《盘庚》三篇。”与此处“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之说不同。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①。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②。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③,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④,筑于傅险。见于武丁⑤,武丁曰是也⑥。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⑦,号曰傅说。
  ①佐:指辅佐的大臣。②国风:国家的风尚、风气。③百工:这里指百官。营求:设法寻找。营,谋求。④胥靡:因犯法而服劳役的人。⑤见:使拜见,这里是被带去拜见的意思。⑥是也:就是这个人。“也”是语气词。⑦姓之:给他姓。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①,武丁惧。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已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②,降年有永有不永③,非天夭民④,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⑤,不听罪,无既附命正厥德⑥,乃曰其奈何。呜呼!王嗣敬民⑦,罔非天⑧,继常祀毋礼于弃道⑨。”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①雉:野鸡。呴(gòu,够):同“雊”,野鸡叫。②监:监察。典厥义:以厥义为典,以他们的道义作标准。“典”,常则、标准。③降年:上天赐给人的年岁、寿数。永:长。④夭民:使人的寿命夭折。“夭”,夭折,短命。⑤若:顺从,遵循。⑥附:附着,这里是使……附着,有降下的意思。正:使……正,即端正、纠正。⑦嗣:继承,继位。⑧罔:没有什么,没有……的。⑨弃道:当弃之道,即非恒常之道。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①。
  ①《高宗肜(róng,荣)日》:《尚书》有此篇,内容即祖己训王事。“肜”,祭之又祭叫“肜”。清孙诒让认为“肜”为“易”字之误,“易日,犹言更日。”《训》:即《高宗之训》,已亡佚,内容大约也是记祖己训王事。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①,谓之天神。与之博②,令人为行③。天神不胜,乃僇辱之④。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⑤,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①偶人:土或木制成的人像。②博: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类似下棋。③为(wèi,畏)行:等于说为之行,替他下子。④僇辱:羞辱,侮辱。⑤卬:同“仰”。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①,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②。
  ①贱:地位低,这里指非为正后。②纣:《集解》引《谥法》:“残义损善曰纣。”
  帝纣资辨捷疾①,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②;知足以距谏③,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④,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⑤。好酒淫乐⑥,嬖于妇人⑦。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⑧,北里之舞⑨,靡靡之乐⑩。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11),而盈钜桥之粟(12)。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13)。益广沙丘苑台(14),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15)。慢于鬼神(16)。大冣乐戏于沙丘(17),以酒为池,县肉为林(18),使男女倮相逐其间(19),为长夜之饮(20)。
  ①资:资质,天生的禀分。辨:同“辩”,有口才。②格:格斗,格杀。《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③知:同“智”。距:同“拒”,拒绝。④矜:夸耀。⑤出己之下:意思是比不上自己。⑥淫:过度,无节制。⑦嬖:宠爱。⑧师涓:当作“师延”,是名叫延的乐师。淫声,指与雅乐相对而言的俗乐。⑨北里之舞:古代舞曲名。⑩靡靡之乐:声音柔弱的音乐。(11)厚重:加重。鹿台:朝歌城内的高台。《新序·刺奢》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12)钜桥:仓名。(13)仞:通“牣”,满。(14)苑:园林。(15)蜚鸟:即飞鸟,“蜚”同“飞”。(16)慢:傲慢,不敬。(17)冣(yǜ,聚):积聚。(18)县:同“悬”,悬挂。(19)倮:同“裸”。(20)长夜:通夜,通宵。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①,于是纣乃重刑辟②,有炮格之法③。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④。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⑤,纣怒,杀之,而醢九侯⑥。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⑦。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①怨望:怨恨。“望”也是怨恨的意思。②刑辟:刑法。③炮格之法:相传为商纣的酷刑之一。《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法。”④九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鬼侯’。”鄂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邗(yú,于)侯。’”三公: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⑤憙:同“喜”。⑥醢(hǎi,海):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⑦脯(fǔ,辅):肉干。这里也是一种酷刑,把人制成肉干。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①,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②。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③,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④,假人元龟⑤,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⑥,维王淫虐用自绝⑦,故天弃我,不有安食⑧,不虞知天性⑨,不迪率典⑩。今我民罔不欲丧(11),曰:‘天曷不降威(12),大命 胡不至(13)?’今王其奈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14)!”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15)。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①阴:暗暗地,暗地里。②稍:渐渐地。权重:权力,“重”也是权力的意思。③咎:怨恨。④讫:终止,绝。⑤假人:至人,指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尚书》“假”作“格”。“假”、“格”都是“至”义。元龟:用来占卜用的大龟。⑥相:佐助。⑦用:因。⑧不有安食:意思是不能安心吃饭。⑨虞知:料知,揣度了解。⑩迪:由,遵循。率典:法常,即常法。一说“迪”为助词,无义。“率”,遵循。(11)欲丧:指想要纣灭亡。(12)曷:何不,为什么不。降威:指降下天威惩罚无道。(13)大命:天命。胡:何,为什么。(14)有命在天:指顺承天意而为王。(15)会周:与周会合。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①,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②。”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③,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④,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⑤。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⑥,表商容之闾⑦。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⑧。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⑨。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⑩。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①数:屡次。②争:同“诤”,谏诤。③详:通“佯”,假装。④甲子日:依周历,当是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⑤大白旗:即“太白旗”,大约是指挥军队用的一种旗帜。⑥封:指在坟上添土。⑦表:表彰、表扬。闾: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⑧续殷祀:承续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续殷的后代。⑨说:同“悦”。⑩属:隶属,归属。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①,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②。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③。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①《颂》:指《诗经·商颂》。次:编次。②《书》:指《尚书》。《诗》:指《诗经》。③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由此可见,本篇篇首帝舜“赐姓子氏”,实际上就是赐契姓子。
周本纪第四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
  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后稷的后代公刘、古分亶亶父(dǎnfǔ,胆甫)率领族人继续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离开豳(bīn,彬)地移居岐下,营建城邑,修治村落,设立官职,广行仁义,建立了周国。又经过公季、文王的苦心经营,加强了国力,直到武王率领天下诸侯,抓住商纣王暴虐无道、丧尽民心的时机,一举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本纪》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奴隶制王国的概貌,以及其间不同阶段不同君王厚民爱民或伤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风,君臣之间协力相助共图大业或相互倾轧各执已见的不同政治气氛。
  在这篇本纪里,司马迁明显地是以儒家的思想观点来看待周朝历史的,宣扬的是仁义兴邦的道理。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的叙写上。这几个人都是儒家理想中圣主贤臣的典范,周初那种君臣和睦、偃戈释旅的局面也正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环境。篇中对武王着意进行了刻画,在叙写了他灭殷的过程之后,又写了他日不暇食、夜不安寐,立社稷,改正(zhēng,征)朔,实行分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国、攘边安内的政策策略,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有宏图大略、有经营之术的古代政治家形象。
  周朝自成王以后,没有出现贤圣君主,却出现了几个昏庸暴君,所以司马迁对一般君主都轻轻几笔带过,而对几个昏庸暴君则给以重墨。如厉王的专利塞言、幽王的宠妇戏臣,都写得像精彩的戏剧,既有历史背景的辅排,又有人物性格的展现,于严峻的形势之中,突出了他们的昏庸暴虐,刚愎拒谏,给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几个精彩的形象。与此同时,司马公还为读者展示了几位尽忠敢谏的辅臣形象。如穆王将伐犬戎时,祭(zhài,寨)公谋父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厉王贪图财利,重用专擅财利的荣夷公,芮良夫则直言相劝;
  厉王以杀戮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召(shào,邵)公不但反复劝谏,在危难之时还舍子救险,与周公一起代行国政,即历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这些也都写得精彩感人。
  这篇本纪选材精审,详略得当,间或用小说笔法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于细行微言之中突出人物性格,使得一篇约八百年的王朝史简明扼要,跌宕生姿,令人回味。
  【译文】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kù,酷)的正妃。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想去踩它一脚,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于是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小的时候,就很出众,有伟人的高远志向。他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仔细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尧帝听说了这情况,就举任弃担任农师的官,教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做出了很大成绩。舜帝说:“弃,黎民百姓开始挨饿时,你担任了农师,播种了各种谷物。”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后稷的兴起,正在唐尧、虞舜、夏商的时代,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