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事]盛世狼烟

_2 戴旭(现代)
  放眼世界,像中国这样被四面军事大国“围”在中间的发展中大国,独一无二。世界现有7个核大国,而三个在中国周围,一个在中国门口。还有一些梦寐以求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也都在中国周围。此种困境,也是中国一家多独有。
  俄罗斯、日本为传统军事强国,美国是传统的、未来的和今天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印度是新兴强国,韩国等后来居上,且各国均取进攻性战略。从政治形势上说,今日中国当然不同于昔日中国;但从军事形势上说,以梁启超形容晚清时局的“百鬼环瞰,万虎眈视”描述今日形势,怕不为过。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7)
  环顾四周,几无中国立足的战略空间,伫望世界,中国落后列强更多。德国国防部率先取消陆海空三军体制,按照战略攻击力量、战略防御力量和战略支援力量的思路,重塑其28万国防军,一马当先地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前列;英国、法国在德国之后紧锣密鼓,带动整个欧盟作为军事一极的迅速崛起。
  一个不能拥有未来的民族,只能重演历史。晚清灭亡最重大的教训,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遭受军事打击后又反应缓慢,思变图强不彻底,所以连续遭受屈辱。在狂潮巨浪般汹涌澎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进程面前,如果我们再像老黄牛一样慢慢腾腾地悠哉游哉;中国军队若继续蜷缩于一隅,会有什么出路,历史已经证明过。
  (四)、止戈为武——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时间的神圣使命,要求我军必须拥有吓阻、遏止战争的能力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崇尚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只有战争才能消灭战争,只有足以消灭对手的实力,才能迫使对方不敢轻易开战。试图以仁义、道德感化对手,从而换来对手的怜悯,只能是割肉饲狼,抱薪救火。近代史上,中国连续退让了一百多年,战争避免了吗?亡国灭种的危机避免了吗?以今日举世关注的中日东海问题为例。150年前,中日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东海问题”,之所以今天成为“问题”,完全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进攻,中国不断退让所致。先是日本占中国属地硫球(日本今天称为冲绳),强行与中国发生“问题”;接着割占台湾,到今天,本来天经地义的中国领土钓鱼岛竟成了“争议”领土。而由这“争议领土”遂又引出东海中间线的“争议问题”。照日本人这种得寸进尺的逻辑,以后连中国本土都会成为有争议的地方——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硬弄出个“满洲国”不就是如此吗?假如当时日本征服了中国,它还要与全世界发生“争议”。中国对日本的退让,是世界战争史上和国际关系史到都绝无仅有的“经典”。战前让战中让战后也让,结果是日本的毫不领情,至今仍在对中国步步进逼。
  20世纪中国在中日关系的做法导致的历史和现状,解释了今天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大片海洋领土仍然被侵占的大国。美国、英国、法国,无不在全球海洋上拥有跨洲际的海外领地,而中国居然连几千来的祖传岛屿都成了“争议”。不能把责任都甩给历史。至少南沙群岛不能如此。二战胜利后,中国曾经全面接收了南沙群岛。之所以后来被列国瓜分,完全是我们海洋意识淡薄,只重大陆国土防守的战略造成的。1988年本有机会在南海弥补历史的失误,但囿于战略短视,只满足于几个岛礁的夺取,而不乘机扫荡残敌。时陆军鏖战正酣,而海空军战略上竟无作为,凸显我总体军事战略的缺陷。时乎时乎不再来,这一战略失策的后果,在油价飙升和中国不得不高度重视海上通道的今日,正逐渐显现出来。
  为什么我们总是吸取不完的教训?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吸取教训吗?
  我军现行战略由于过于内向,强调自守,故既不足以吓退对我不怀好意之强敌,也不足以慑止贪婪之弱邻,甚至不能威服分裂之家贼。原因皆在于在内守型战略指导下我三军远程打击、投送能力极弱,不能对其构成可信的威慑。因为我之威慑力不足,反而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猖狂挑衅,时至今日几乎对我和平发展战略构成威胁。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现代化进程都是被日本发动的战争打断的。甲午战争前,日本恐惧中国的洋务运动可能导致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进而如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给中国带来富强,于是“一赌国运”,密谋策划了甲午战争,一战让中国万劫不复。1937年全面侵华,再度扼杀中国复兴,使中国至今还落在世界的后面。今天我和平发展又呈现出良好势头。一些日本右翼和国际上其他反华势力,又有蠢蠢欲动迹象,欲诱使中国在经验不足、理论不备、武器性能逊色的海空战场,绊中国一跤。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叫嚣要在钓鱼岛与中国打一次英阿马岛式的战争,背后的阴险战略动机,就和甲午战争之前的伊藤博文一样。美国每年在中国周边进行1500次各类演习,日本演习次数虽不多,但指向性极强。还有台湾。三方早已不是什么勾勾搭搭,而是明目张胆地进行着军事一体化。三方的军事体系,早已是互为支援单元的一个大系统了。日本右翼和台独分子之所以敢嚣张到挑衅大陆的地步,就是幻想一旦动武,有美国的全球和地区军事体系可以做支撑。
  我们经常说,中国不会主动发起战争,但也不怕战争强加在我们身上。但仅仅“不怕”就够了吗?我们还必须能够阻止战争找上门来!我们不仅要有“务歼入侵之敌”的能力,还要让战争发起者明白,一旦它们敢于以战争“弑”我,我军一定要以灭此朝食的能力和决心,让其追悔莫及。当年抗日战争时,我国前线后方唱的都是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但未来再发生敌人侵犯我国利益的事件,我们绝不能只满足于“赶走敌人”——那样会让战争发动者觉得失败的成本太低,以后还会进行入侵的尝试。必须效法美、苏在“二战”中的做法,直捣黄龙,斩草除根,只是在样式和手段要更短暂、更猛烈、更迅速。如此方可彻底地摧毁敌战争潜力,震撼敌民族意志,惩罚其战争行为,追偿战争损失,赢得长久的和平。为此,我新型军队必须拥有这种狂飙般卷击敌人后方的能力,而不只是长堤般阻挡敌人的能力。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8)
  胡主席明确提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有效遏制战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军队建设重要课题。“遏制战争”远比赢得战争,对我实现和平发展的国家大目标“效益”更大。如何“遏制战争”?我认为主要应从战略威慑上着眼。不能只满足于敌不敢入侵我大陆国土,而是要让其不敢轻易动以战争手段解决与我争端的念头。如此,我军就必须拥有让对方“理性思考”战争成本的能力。在这方面,和中国的地缘形势有着惊人相似的国家以色列,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者。以色列追杀民族敌人时的锲而不舍——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把隐藏在阿根廷的最后一个盖世太保捉拿归案并绞死;以色列“先发制人”攻势防御的国防战略;以色列重视军事工业,一直在技术、装备和军事理论上领先对手的做法;以色列敢于大胆出奇的战术……以色列面对的威胁比我们大多了,但它从来不用“人民战争”。它是鹰式的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必须说明,以色列的国家战略是防御型的。它是以进攻实现的。进攻的防御效果比之纯粹的防御,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由于这种战略的有效性,由于以色列民族性格的强悍,它的那些众多的传统敌人,已基本上放弃与以色列进行常规战争的打算,有的还实现了和平。比之建国之初要被赶下大海的危机局面,今天的以色列已经稳如磐石。
  蔡锷将军当年说:“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打败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锁定日本。蔡锷将军希望中国打败日本,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敢于走出去,不要老等着别人打过来。为什么要打败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富有进攻性和冒险性;为什么选日本?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富有进攻性和冒险性的。只有打败了这样的国家,才能锻造出中国的血性,威慑其他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中国后来果真打败了侵略成性的日本,此后不久,新中国还打败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迸发出威镇四海的民族雄风浩气。可以说,中华民族心理强大的基础,籍由这两场伟大的胜利,已经奠定。这个心理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新型军队,所必须继承和依靠的。中国不是没有打败强敌的勇气和能力,关键是要有这样的认识。一支只能保卫自己本土的军队,是不能阻止别人产生入侵、伤害它的念头的,就像刺猬、穿山甲尽管“全副武装”并不能使自己避免灭顶之灾;只有这支军队具有吞噬入侵者的能力、意识和决心,它才是真正安全的,比如狼或老虎等猛兽,即使安然入睡,也少有其他动物动它的念头。
  无论是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安全形势,还是未来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军事发展的普遍规律,都要求我军必须脱胎换骨式的“创新”,而不只是在原有的“老爷车”上刷一层时代的新“漆”自欺欺人。一些军事学者不在党中央要求的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却连篇累牍地阐述“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似乎换了“高技术”的汤,人民战争的药也会跟着变成指导现代战争的良药,自欺尚可,焉能欺人?
  二、建设新型中国军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国际阴谋的暗算。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玩这一招的高手,在古代是中国,在近现代则非美国莫属——其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冷战“胜利”。就是在这场“胜利”中,美国曾经对苏联采取陆地进逼的战略态势(主要是北约和美日联盟,以及拉拢中国等),迫使苏联将国防重心放在陆地,从而无力争夺海洋,为其称霸海洋并通过海洋征服世界闪开道路;而后再以海洋围困陆地,最终逼死苏联。在中国热烈地欢迎尼克松访华,庆祝中国打破西方封锁的时候,就有美国学者看破了美国政府的战略用意:激怒苏联进攻中国,从而让两个红色对手鹬蚌相争同归于尽。即使达不到这一目的,也将使双方更加对立,从而将更多的钱扔到陆地。应该说美国成功了。这从中国军队整个军事体系(从理论到装备)至今仍死守本土,就能看得出来。
  现在,美国又在对中国来这一手。国家大战略层面,美国对台大肆售武,暗中挑动台独分子向中国挑衅,同时给日本松绑,试图造成中国与日、台独力量互相抵消的态势,以为其永远统治亚洲,了却心腹之患。其主要手段是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制造恐慌。既大批出售了军火,又为中国周边插上荆棘篱笆。军事战略层面上,美国一再无中生有地编造《中国军力报告》,煞有介事地指责中国“军事不透明”,说中国的军力已超出解决台海问题所需,并唆使日本也如此叫嚷,试图以此让中国捆住自己发展军事的手脚,永远地在军事上落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后面,从而可以像历史上一样随心所欲地对付中国。
  这种贼喊捉贼的小伎俩本不值一“戳”,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竟被美国的战略阴谋所蒙蔽,在思考我之未来军事理论和装备发展方面,缩手缩脚,惟恐惹“山姆大叔”不高兴。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评述美国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时说:如果说我们按照美国人的要求,不建设强大的国防,把国防开支削减为零,军队解散,美国人就会很满意吗?也不会的。它的核心就是阻止一个新的力量的出现,限制你、遏制你,最后封杀你。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9)
  美国前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曾经说:我们尊重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上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们的。这句话把美国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宽容只在于:在不影响美国利益的前提下,你可以固守你的本土,但不能染指本土以外的世界公用空间——因为美国人已经认为那是它们的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巴里波森说:“美国目前享有对全球公用空间——公海、太空和大气层空间的控制权”,正在并将长期“悠闲自在地呆在军事食物链的顶端”。美国为什么每年投入五千多亿美元国防经费?美国政治家和战略智囊们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军事实力的保障,美国也将“悠闲自在地”呆在政治“食物链的顶端”。在美国军队完成由现在低端信息化状态向高端信息化状态“转型”的同时,美国的国家政治形态,也将由现时的唯一超级大国转型为初期的全球帝国。美国高举反恐的旗号,在朝、伊核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及不断推出“中国威胁论”版本,其实都不过是遮掩其全球帝国战略的烟幕。
  美国希望瞒天过海,不希望有人看破它,于是就拼命地对着中国鼓噪,既转移世界视线,又限制中国发展,一举两得。
  受其影响,日本也有人希望中国一定要落后20-30年。近日,日本右翼刊物《武士》登载了藤原慧三的所谓“新亚太和平新解”理论:“大日本国将在今后的亚太安全事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国作为在亚太地区的最大国家,应该懂得如何承认这一实际观点……日本在利用以及开发来自西方军事科技上,远远超过中国。中国海军目前仅仅还存在于黄蓝分界线上,而强大的日本国海军,已经仅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级强国海军。中国必须认同日本的强大,并且切实减少自身过于迅猛的军事化科技建设。在亚太地区目前需要的是一个经济中国而绝非是一个军事中国。亚太的国际安全,日本是完全可以独立承担的……在早期中国经济改革之处,中国海军低调处理,受到了广大亚太国家的赞誉。在那个时代,他一直保持着落后于美国30年落后于日本25年的比较“和平”的水平。但是,随着他的经济实力过快增长,他并没有把增长价值,全力投入到国民待遇提高上去,反而却用于了高速建设其军事武装力量上。这是日本乃至美国和整个亚太国家都不能接受的。在海军建设上,中国很清楚,他的舰队每次前进一个先进等级,那么就意味着美国需要前进2个,日本则是3-4个级别。只有这样,日本才可以保持对中国在军事力量上取得较好的优势”。
  按照藤原慧三的逻辑,为了让日本感到安全,中国一定要把自己弄成“残废”。但是在近代史上中国“残废”的一百多年中,日本是怎样对待“残废”中国的呢?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落后”上,这个日本战略学者的逻辑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让那个藤原慧三做他的东洋春梦去吧。我们一定要汲取苏联的教训,认清美国和日本贼喊捉贼的战略阴谋,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了世界和平,理直气壮地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要说威胁,中国当年的“两弹一星”比现在的常规武器“威胁”大多了,但40多年过去了,中国威胁了谁?只是“威胁”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但是世界和平却因为中国的到来,多了一根支柱。
  除了这种战略心理战,美国还从“战术”层面上对中国釜底抽薪,其经典的杰作,是以低价赠售波音-707和MD90国产化诱惑中国民航,致使“运十”下马,中国战略行业失去一次腾飞良机;另一个是在以色列预警机项目上“忽悠”中国,致使中国空军现代化步伐延迟数年。当中国一边大批大批地购买波音客机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军售却连一枚螺丝钉都不放行。不知已经为美国航空工业送了400多亿美元的中国民航,现在可曾意识到自己当年的失误。还有就是美国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诡异做法。美国要中国发射的卫星,连最基本的安全检测都不许中国进行,结果导致发射连续失败,极大地败坏了中国运载火箭在世界上的声誉。之后,美国一纸禁令,禁止中国发射美国卫星,致使中国火箭走向国际的努力遭到重大打击。这背后难道没有国家级的战略阴谋?我们一些重要领域的当家人,在和国外“合作”的时候,似乎总是显得过于单纯。须知,涉及战略行业,是不会有别人真心实意希望你强大的。
  (二)迷失在信息化的口号里。我军现在正在进行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但三军齐呼信息化,千军万马大呼隆,大跃进,这就值得担忧了。
  在“信息化”之前,我们要首先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未来的战争样式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军队?采行什么样的理论?现有军事体系中,哪些是有改进价值的部分?哪些是应该汰减的?哪些需要增加?先从编制上进行理顺,然后是重组,然后是信息化的经费投入——装备、训练等等。不解决这个问题,将造成军事变革的无的放失,在盲目的激进中,不仅将耗尽宝贵的国防经费,还会贻误掉宝贵的追赶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的机会。
  方向、途径、顺序,这就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之后,是系统跟进。当年洋务运动,清朝试图在不变革政治制度的情况下,实现工业现代化;又在工业现代化没完成的情况下,实行军事现代化;而在军事现代化中,又试图在不变革陆军体制的情况下,变革海军。都是只重局部不重整体、只重单元不重系统的先例,结果一塌糊涂。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10)
  (三)陷入唯武器论的陷阱。战斗力是武器和人的乘积。在人的精神、智慧相等的情况下,谁的武器好,谁就赢得战争胜利,是不争的算术结果。武器和人,是两个变量。但我们长期却只在武器与人之间进行作用对比,只在人的数值极限上拚命挖掘,结果导致走向“政治挂帅”重人轻物的意识极端,落入军事唯心主义的巢臼。近来一系列现代化局部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信息化武器的巨大威力,一些学者乃至相关部门,又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格外地重视起武器问题来。似乎讲信息化战争,就是讲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讲新军事变革,就是讲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不知不觉中落入唯武器论的陷阱。如此,将何以解释我军建国前的历史?
  我们当然应该跟上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的潮流,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决不止于此。试想,一个臂短腿短耳背眼近视且思维迟钝的侏儒,就是给他一支长矛,它能打赢一个正常的长枪武士吗?木桶理论认为,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了整个木桶的盛水高度;一支军队,最薄弱的环节决定了它的战斗力。以锻造一支全新的军队而言,现在我军的薄弱环节又岂止武器一个?那甚至不是主要的薄弱环节。
  (四)务实与务虚。新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浮夸、做表面文章的一段历史。令人遗憾的是,迄今这一遗毒仍在军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各大军区、军兵种竞相拍摄反映自己成就的电视剧,而且都争相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更有甚者,为了渲染气氛,不少演习如演戏。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而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新军事变革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要么不思进取,要么喊喊口号,写写标语,开开会议,搞搞阅兵,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我国几乎和世界同时开始新军事变革,但现在一些大国已经推进到实质阶段,新型军队已经呼之欲出,我们中又有多少人作好了基本的心理准备?务虚的工作不是不需要,但决不能将主要精力全停留于此。在这方面,美国人又是我们的榜样,美国二战后几乎没有进行国阅兵,各军兵种也不拍电视剧表扬自己,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用兵30多次,除索马里马失前蹄之外,其他战争无不近乎完胜。美国超强军事实力的形象,不树自立。
  前不久《解放军报》登了一篇谈“军事泡沫化”的文章,意有所指地说“泡沫军事的危害较泡沫经济而言更严重,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它不像经济,可以在伤痛中慢慢平复。泡沫军事一旦形成,到最后破灭时,带来的往往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灾难,甚至是亡国灭种”。此文值得深思。
  (五)重拾创新传统,进一步打破思想禁忌。追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年举世无双的光荣历史,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出奇的军队。红军时期有惊世骇俗的长征;抗日战争有陷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有运动战;抗美援朝有机动反击阵地战。一场战争一个打法,依据敌情我情,因敌制变,始终在战略上高敌一筹,所以能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屡胜强敌。这是解放军最主要的军事传统。50多年前,人民空军从初教机,跳过中教机和高教机,直接到喷气式战斗机,速成上阵,实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也使新中国空军“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空军强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空军整体的现代化水平是基本和世界先进水平持平的。我们只用了十几年,就追上了西方空军40年的发展水平,靠的就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在核武器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
  但不知何时,这一传统被淹没和覆盖在响彻云霄的政治口号中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思想的禁锢行动的雷区山重水复。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教条主义,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理论创新的问题;2006年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又提出建立自主型创新国家的问题。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主旋律。今天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和有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大潮流中,是重新发现和恢复这一传统的时候了。
  (六)学习赵武灵王,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具有悠久军事传统的民族和国家。二战中其独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曾经创造了苏联红军卫国战争的辉煌。但现在面对新的军事形势和特点,它就“残忍无情”地弃之如撇履。这是一种可怕的民族意志。(相比起来,我们对别人的东西倒可以以“残忍无情”的坚决拒绝和扔掉,但对自己光荣的历史和经验,却显得恋恋不舍藕断丝连)。我们应该像赵武灵王那样,胡服骑射,大刀阔斧。学商鞅。说到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正处于“四战之地”,面临胡人和秦、齐等强大邻邦的严重威胁,随时有被兼并的危险。赵军一直沿用的兵车战法,行动笨拙,面对胡人凶悍的骑兵突击,疲于应付,被动挨打,几乎不能自保。赵武灵王对整个局势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之后,决定首先向落后的传统习俗开战,大胆放弃传统的长袍马褂,“国无贵贱,皆效胡俗”,并带头穿胡服,亲自跃马引弓。军事上彻底改造以步兵和兵车为主的赵军。一年后,一支以新兴军种骑兵为主的新型赵军出现在战场上。7年中,赵武灵王率领这支勇猛剽悍的新赵军所向披靡,不仅收服了中山等国,还向胡人开疆数百里。赵军一改兵车时代消极防御的落后战略,使用改革后迅速壮大起来的进攻型骑兵部队,“竟袭咸阳”,让虎视天下的强秦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以小克大,以弱敌强,何其壮哉!后来秦朝采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扫六合,平天下,将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几千年后的日本明治维新几乎就是“胡服骑射”和商鞅变法的引进版。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11)
  中国军队如果抱残守缺不进行大刀阔斧脱胎换骨的变革会是什么样子?我以为有两个参照:一是国有企业,二是中国足球。前者内部效率低下,后者对外冲击乏力。二者都是不停地改来改去,但都未能割舍掉根本性的体制弊端。在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学习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时候,我希望也能从我们其他行业“现代化”的教训中,学到点什么。领域不一样,道理一样。
  今天中国军队从总体上落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太多,非急起直追、争分夺秒,不足以阻断差距继续扩大的态势。而同时,我们的脚下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思想和行动上的绊马索又重重叠叠,让我们举步维艰。
  李际均将军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今天挺立着,那是因为黄继光在我们的前头。
  今天我们在冲破国际围堵和国内种种思想限制的时候,也需要黄继光。
  邱吉尔说:如果我们不做,谁来做?如果今天不做,什么时候做?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愿当代中国军人以此自勉。我们也许没有机会投身一场战争,但一样可以在“战争”一样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完成报效祖国的壮举!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1)
  第七章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
  中国的和平发展正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但这个“机遇期”也潜伏着巨大的凶险:世界先进国家军事变革,在经过数十年的酝酿、筹备、配套实施以来,已开始发生质变: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新型军队雏形已现,最多十五年后,21世纪的军队形态将基本成型。历史证明,新型军队诞生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必将重新进行洗牌——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未来世界政治面貌会不会也因此改观?我军有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起步较早,现也推进到了关键时期。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层大力倡导理论创新和自主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要承担起新时期新阶段新使命,必须要革故鼎新。内在和外在的形势都说明,中国新型军队的设计和构建问题,已到了应该予以正视的时候了。
  1991年海湾战争是世界性新军事变革的开始。如果把它比做一场21世纪的军事赛跑的话,今天我们看到,虽然美国仍一马当先,但20世纪传统军事列强们正在快马加鞭飞速赶上。这其中,又以俄罗斯的身影最引人注目。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评价苏联布尔什维克时说:“他们抛弃被证明不可行的东西时的残忍无情,就像一个化学家突然意识到他一直以来依据着错误的方程式工作”。
  后来的历史证明那不仅布尔什维克,而是整个俄国人的天性。他们1918年抛弃资本主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和1991年抛弃社会主义重新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时,都表现出这种“残忍无情”。今天这种“残忍无情”又在其军事变革中表现出来——
  2006年5月19日,俄军国防部决定,正式实施《2010年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在2015年底前将现行六个大军区、四个舰队司令部,重组为西欧、中亚和远东三个联合司令部,并立即在远东展开试点工作;同时将天军、战略导弹部队并入空军,而将空降兵归入陆军。这个被世界军界广泛认为是“美式”改革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在新军事革命口号叫响十几年之后,已经推进到了军队体制全面改革的实质阶段。
  这是俄军从传统机械化军队向未来信息化军队脱胎换骨的第一步,但却是俄罗斯走向全面军事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跨出,整个世界不久将感到彼得大帝铁骑归来的震撼。
  不仅如此。当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留下了众多“苏式”国家。除了被美国摧毁、同化、围困者外,还有越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印度、伊朗等。可想而知俄罗斯的军事举动将在世界上激起怎样的狂澜。
  作为与俄罗斯(苏联)有着千丝万缕军事联系的中国,自然也无法无动于衷。抗美援朝战争中,我空军几乎完全使用、陆军大部分使用苏军装备;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军正规化迈开第一步时,学习的榜样就是苏军老大哥。苏(俄)军对我军影响巨大,比如重视陆军的传统,比如空军重视空中格斗等;比如大军区制及军区空军制等。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反作用于战略。所以,在中国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几十年里,苏军是大纵深进攻理论,我军是大纵深防御理论,本质属于同一个军事体系的对峙。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三军主战装备,皆为仿苏制,之后又大批进口俄罗斯重型军事装备。可以说,中国军队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苏式军事体系一直走到今天。正因为如此,今日俄军的改革才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和借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早就脱开苏式政治体系摸索自己的道路了,我们的军事改革也应该扬弃苏式军事体系,更何况俄军也已经扔掉了曾经属于自己传统的东西。
  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谁在这场变革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且顺应时代走得更远,谁就赢得未来的胜利。在世界旧有两大军事体系纷纷革故鼎新,按照全新的思路打造新型军队的时候,中国也必须建设一支完全新型的军队,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未来“军事游戏”——一如19世纪中叶的清军。但未来新型中国军队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世界独立发展,中国新型军队的建设也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军事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在未来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中所要打造的新型中国军队,首先必须拥有现代军队的基本特征,然后才是注重“特色”的问题。这也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的马克思基本原理。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2)
  一、新型中国军队应该具备七大战技指标:灵、远、高、快、准、狠、新
  综观现代世界各强国军队的编成,其共同点是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战斗力特征:灵、远、高、快、准、狠、新。随着信息技术群的发展,未来各国军队的发展趋势,也是在这七个字的基础上,向极致扩展。五角大楼不久前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说:“美国要调整全球军事基地,在关键的战略和战役领域内继续投资,发展持续监视、远程打击、隐身、作战机动能力,在战略距离作战的空、海和陆地力量。”其本质也是这七个字。
  我军从总体上说,还不完全具有这些战力特征,因此不能称为现代化军队。我们几十年来一直高呼“现代化”,但从来也没有提出现代化的具体目标。
  我军长期坚持的传统战略的核心是捍卫国土,是历史悠久的“黄色国防”思想的产物;未来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和领域特别是海洋和天空(太空、电磁空间),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必须确立“蓝色国防”思想。如果形象一点比喻,我们传统的防卫战略是“刺猬战略”,依据国家和平发展目标和现代战争发展趋势,未来新型我军应当采取“鹰击战略”。事实上现代军队的七大战力标准和特征,正是这一战略所涵盖的——
  (一)、灵。灵是指耳聪目明,反应机敏。一个人的灵魂在他的头脑和神经系统,一支军队的灵魂在它的统帅部和指挥系统。军事学术界在形容我军指挥管理体制时,称“树状结构”;称西方现代化军队的指挥体系时为“扁平网络化”。我是纵向,彼是横向。我传递环节多,耗费时间长,反应时间自然就慢。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差距,相较之下我之反应能力更显得格外迟钝。一是我C4ISR系统建设水平不高,且不配套;二是我现行军队编制是机械化战争形态,纵向狭长,而横向基本隔断。未来我新型军队建设,事项千头万绪,但塑造出功能齐全、敏捷缜密的信息化“首脑中枢”是首要的任务。否则其他都无从谈起。
  今天,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借助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将指挥系统的“灵”字,扩展到全军的反应行动中。1998年,美国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思想,旨在通过网络把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各种作战要素互相连接起来,“把军队看作一部完整的战斗机器”,实现己方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适应未来战争的信息保障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这一思想得到美国国防部和三军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预示了未来10—20年后不同于传统“平台中心战”的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具体实施模式。
  美空军一上将指出:“在旧有模式中,我们着重研究自己的作战计划,较少考虑如何更好地配合其他军种、合作伙伴或盟国,而新的模式把这种过程逆转了”。美前空军参谋长福格曼公开宣称:“在新世纪的头25年,你能及时地发现、盯住和跟踪、瞄准在地球表面移动或者位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何有重大影响的目标。我可以非常坦率地告诉你们,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其中的大部分。这种能力将对所有的军种产生深远的影响。”
  19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及北约第一次将“网络中心战”思想初步应用于实战,将四级中枢——设在美国本土,用于战略指挥的的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设在比利时,用于战区指挥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联合作战中心;设在意大利,用于战役指挥的北约战术空军司令部联合指挥中心;部署于战区用于战术指挥的23架空中预警机;以及战略、战区、战术等三级网络——美国的全球侦察预警系统、北约综合数据传输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等众多功能网络——进行互联;编织成一张巨大而缜密的“网”,涵盖全部空间的情报监视侦察功能;完备的通信功能;高效的指挥功能。和如此庞大的信息动员、展开能力比起来,南联盟军队就成了天罗地网笼罩下的几只可怜的小麻雀。北约最后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战争胜利。之后,美军大力发展“网络中心战”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网络中心战”概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这一新战争概念所蕴涵的普遍性规律,也值得我们研究。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差距是现实我军落后于外军最主要的方面,因此也应当成为我军未来发展的重点。
  (二)、远。“远”就是臂长腿长。有史以来,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打越远。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核时代;从弓箭到步枪到大炮到飞机到洲际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从数千公里之外轰炸欧洲的柏林和亚洲的东京。之后,导弹问世,一下子把攻击距离延伸到地球的物理极限。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3)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将军队投送到欧洲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依靠强大的海上和空中运输、攻击能力,左右开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远战能力有了质变,凭借遍布全球近千个军事基地的支持,十几年中轻松打遍亚非欧美。在这些所谓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全世界叫得最响的是信息化,认为由于美国可以让战场“单向透明”,结果以“硅片”战胜了“钢铁”。但很多人忽视了另一面:美国在机械化能力的全面优势,才是胜利的基础。以规模最大也最经典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即使美国不使用卫星侦察和精确制导武器,萨达姆也改变不了战争结果,因为伊拉克军队的武器大部分打不到美国本土、战区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上,而美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和空中炮艇一样把伊拉克打成焦土,只不过战争的时间和伤亡数字增加一些而已。是机械化——主要的远程打击能力的差距,决定了美国所有那些战争的结果,信息化能力只是让战争的结果变得简单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军事史上的远程打击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到来的。1981年以色列飞越4000多公里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1986年美国万里空袭利比亚,将一个“远”字的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2006年美国爆出的一个新型武器实验和战略计划,又将这个“远”字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美国有关部门准备改造洲际导弹,为其配上核弹头。加上其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的全球长矛和全球盾牌都已经握在手中。如果说近20年来的战争,美国的战争主要还是以防区外打击为主要特征的话,用不了多久美国从自己的本土就可以突然开战了。俄罗斯也注意到这一趋势,莫斯科热工学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索洛莫诺夫5月16日说: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给以运载核弹头为主要设计的洲际弹道导弹换装常规弹头进行非常精确的打击是可行的。他说“目前的命中精度是几百米,未来的命中精度可以达到几米。如果达到这种精度,常规弹头造成的杀伤力可与核弹头造成的杀伤力相提并论,只不过前者用的是手术刀,后者用的是斧头。”
  呼之欲出的“洲际常规导弹”,可是地球上目前打得最远的武器了。两个当年的超级选手,同时以全球为战场,其对全世界大国、中等国家军事示范的作用不言自明。当然,洲际导弹不会取代其他兵器而独霸战争,但这是一个征候——人们将拼命地从最远的地方袭击对方。世界武器发展历程证明:只要有一种有效的新武器问世,接着便是大范围的普及。坦克、飞机如此,核武器也如此。美国总想绝对地超过别人,最终只不过是起到了武器技术发展领跑人的角色。
  我将“远”字列为未来新型中国军队的第一能力,是因为在我军各种现代作战能力的短板中,这一弱点特别突出。长期坚守国土防卫战略的结果,导致我三军皆以近战兵器为主。这一情况今天已使我军屡现尴尬,举例:今日台军只有三十多万,日军只有二十多万,而台独和日本右翼竟敢动辄以吓阻和决战对拥有数百万之众且有核武器的我军叫嚣挑衅。我军虽众,但都在“城”中看家护院;其在城外高声叫骂,故无顾忌。我漫长海疆众多海域,几乎到处是强加的“争议”。面对海空挑衅,我军虽勇,但臂短腿短鞭长莫及,只能望洋兴叹。巨大的被动局面,发人深省。
  五十多年来洗脑式的强化教育和宗教式的政治神化、拔高,让一些人甚至是专职理论研究人员的思想观念,长久地停留在传统人民战争理论的铜墙铁壁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像锈死在当年碉堡废墟上的一门山炮。即使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国家利益的触角迅速超越本土伸向世界各地,我军依然反复强调“积极防御”。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积极防御”没什么不对,但一些人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事实上只停留在“防御”上,至于“积极”的理解则仍限于战术层面。“为改革开保驾护航”的说法基本上被赋予了政治含义,因此未成为我军及早进行军事战略反思的启蒙。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拥有航空母舰的争论。一些所谓专家的观点是:由于美国的全球侦察、精确打击力量强大,其航母舰队控制着太平洋,我航空母舰未来将无法生存。照此观点,我现时没有航空母舰列装的三大舰队,是不是应该解散?应该不应该拥有航空母舰固然还可以继续争论,但因为别人强大我们就不敢、不能强大的思维方式,毫无疑问是作茧自缚。
  战略指导思想长期禁锢的结果,我军一些进攻性兵器的运用被异化。日前,数位美国前任国防部军事战术专家在《亚洲军事了望》,针对中国军队的现状发表评论说:中国长期的“固守国土”政策注定它的空军一直用来作辅助作用……中国很多飞行员,没有“远程打击概念”,目前还在刻意去追求“大s型”机动……美国空军主要在中远距离上打击对手,一旦对手突破这个距离,那么美国空军要做的就是“撤走”,不会与对手进行近距离格斗;现在中国一线空军绝对不缺少远程打击手段,但他们却开发出一套所谓“中近格斗”战术,一旦远程打击失效,就冲上去准备“空中拼刺刀”。但对于一旦在中远距离作战失效就飞回基地的美国空军,中国空军必然不敢贸然接近美国地面防御区域。因此,那样的战术设计事实上将一无所获。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4)
  最大的“异化”还是对于进攻性军种作用的认识上。世界海军在诞生之初,原是为远洋商船护航的武装船队,当马汉《制海权》问世,海军成为为国家开辟海上战略通道、进而争夺和控制世界的战略军种。可以说,从一开始海军就是进攻性的军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地面大规模阵地战导致战争旷日持久,使双方同时想到从空中打开突破口,空军于是诞生。从一战、二战的实践,直到今天一系列现代化战争,无不证明了杜黑关于空军是进攻性军种论断的正确。但在我军,由于根深蒂固重陆地、重陆军的传统,加之传统国土防卫战略的绝对化,在看待这两个军种的时候,我们只见其外形,而忽视了其内在。由于这种忽视,结果这两个“舶来军种”基本上“洋为中用”地被我们建设成了中国式的“海上陆军”和“空中陆军”。陆军是老大哥,海、空军是小兄弟。因为陆军在国土防卫中的主要战略使命是防御,结果迫使天生是进攻军种的海、空军也成了防御性的,就像一只老公鸡教两只小鹰学格斗,结果两只小鹰也变成了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小公鸡。北洋水师当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按照陆军的思路把海军当做海上阵地。空军一直依据朝鲜战争和国土防空的有限经验,沿着防空军的思路,走了几十年,倾力发展歼击机而且是在单一机型上挖空心思,结果落在世界后面。此等教训足以刻骨铭心。1965年中国空军使用轰-6型中程轰炸机空投原子弹实验成功。空中核打击平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空军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年代,实际上已经担当起国家的战略使命。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直到2004年才恍然大悟。同时期的美国,由于越南战争的实践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此后美国大力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美国近20年来使用空中力量无往不胜,其实就是得益于对空军战略作用的正确认识。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再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和远程空中攻击力量,致使今天基本上是一支以歼击航空兵为主的防空型空军。尽管中国空军人数世界第一,战机数世界第三依然被国际军界认为是战术空军。我们自己拔掉了自己的战略羽毛,因此只能做家禽,不能为雄鹰。海军发展的教训和空军类似,至今还在“黄水”里打滚。今天我们大声疾呼要加强海空军建设,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加强”,而在于“解放”,把这两只小鹰小龙解放出来——从对陆军这只“老公鸡”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给它们原本属于它们的海洋和天空,让蛟龙入海,让苍鹰翱翔,不仅是对海空军自身的“加强”,也是对全军的“加强”!
  今天空军提出建设战略空军的口号。这不仅仅是空军的事,它反映的是我们全军新军事观念上的一个进步。海军也应该是战略海军。美国四个军种都有在全球范围内单独遂行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中国军种不以此为目标,但应该学习美军努力成为实现国家意志最佳工具的做法。世界所有先进国家的军队,各个军种都是平等且平衡的,未来中国新型军队,也应该如此。令人欣慰的是,国防大学已提出建设联合指挥大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先声。中国军队就将在新军事变革的征程上大踏步前进了。
  观念新而后眼界远,战略定而后三军强。今天世界各军事强国无不具有远程打击能力,未来新型中国军队也必须拥有同等远程打击能力,才有足够的报复手段,因此才有可信的威慑能力,就像核武器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效益一样。有例可证:在一次演习中,美军原计划用F—22和“联合攻击”战斗机等最先进的隐形战机夜袭解放军机场和导弹阵地,派航母战斗群打击中国大陆沿海目标,美国陆军在五天之内将一个师的兵力运上前线,海军陆战队搭乘可以垂直起降的V—22旋翼飞机深入敌后。但在演习的过程中,美军三艘航空母舰在解放军反舰导弹的威胁下,不得不远离海岸线,舰上全部250架战机毫无用武之地。美军能用得上的只有B—2隐形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但由于数量原因,且由于B—2在无护航状态下的某种脆弱性,使得仅靠这两种武器,根本无法赢得大规模常规战争。在“联合-96”演习中,我军远程打击的威慑性也颇为明显。当时,新华社公布的弹着区域图,一个在台北附近,一个在台南附近,显示大陆已具备覆盖和封锁台湾全岛的能力。一时台独人心惶惶,股票狂泻,资金外逃。而这是我在大陆进行的历次陆地大规模演习,所没有达到的效果。一个射程上的“远”字,竟有如许战略效益,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军队必须要有温伯格设想、“龙啸”推演,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经济成果,基本都体现在沿海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浅近腹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上。那里是中国发展的火车头,沿海近海受威胁,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未来中国的命运受威胁。中国之不能允许沿海近海受威胁,犹如一个人不能容许别人把利刃伸到自己的心腹和咽喉。“龙啸”推演中美国隐形战机从关岛和冲绳起飞,对上海、深圳、广州、厦门、香港等大城市密集轰炸的设想,从反面提醒中国,必须要有将3000公里以内对我有威胁的空军(导弹)基地(或航母集群)纳入攻击范围的能力,以为我经济发达的沿海获得相对安全(至少3000公里)的防御纵深。在这个距离内,由于潜在敌人的航母集群慑于我饱和攻击的威力将不敢露面,因此其舰载机群也整体失效;由于我毁灭性的远程火力,其空军基地也将被迫后撤,其大量战术飞机和一般巡航导弹也将完全失效。强敌若无这些前沿空军基地和航母集群,事实上将失去进行现代战争的“两条手臂”,难以对我形成有效的军事威胁。其费尽心机研制的战术性隐形飞机,大多数由于航程所限将失去用武之地。这就大大弥补了我在战术飞机上和一般精确制导武器方面与敌人质量和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此时,敌只有战略轰炸机和远程弹道(巡航)导弹才能对我构成实质威胁,但靠其数量不多的远程战略武器进行常规战,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无异于杯水车薪。我之战略威胁一鼓可破。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5)
  从作战层面上说,我拥有与潜在敌人对等或超过对手的远程打击能力,将迫使敌只能在战术上选择与我进行远程对攻、对射。必须坚决防止出现敌一威胁进攻,我本能就开始防守和撤退的怯战情况。敌一旦对我城市和经济设施发起空袭,我应立即对敌城市和经济设施进行对等或加倍还击。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一架埃及飞机轰炸以色列首都,以色列空军立即轰炸开罗,埃及空袭行动立即停止。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须知在对攻式的战争中,我比未来潜在对手占有巨大的战略优势:国土广袤,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抗打击能力强;敌方国土狭小,且工业化程度高,抗打击能力脆弱,一旦其水、电、交通设施被毁,将很快陷入全面瘫痪。同样的后果,在敌无法承受,在我则不会伤筋动骨。顾及这一“结局”,战争发起者要三思而后行;而一些国家在允许强敌利用其基地对中国进行空袭时,也不能不反复掂量。我远程打击的战略威慑不言自明。
  我军确立远程打击战略,将为国家带来如下“好处”:一是悄无声息地打破美、日苦心经营的战略围堵,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将不攻自“断”。上兵伐谋,战略层面的招数必须以战略破之;二是震慑挑衅:顽固的台独分子和狂热的日本右翼新武士道者,面对新型中国军队远击战例应该有所清醒了。中国目前对其最有效的威慑手段只有核武器,而核武器的使用门槛很高,且中国有不首先使用的自我设限使其有恃无恐。一旦中国常规远程火力打击体系建立起来,在我强大火力打击范围之内,其嚣张气焰和挑衅言行将立即减煞。第三,最大最现实的好处是,逼退我国家安全面临的海空立体威胁。我经济发达地区多在沿海,造成我国防的软肋,拥有远程打击能力,等于将安全边界前推。沿海安则全国安。如此,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方有一定的保障。
  依我国目前工业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若要在信息化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确有难处,但要在机械化方面迅速赶上别人,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已经拥有的洲际导弹技术,还不能拥有“周”际打击能力吗?关键是要确立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具体思路,我以为应首先研制远程打击武器,如类似美国“战斧”和俄罗斯Kh-555等射程在2500-3000公里的巡航导弹,如此则我现有大量近程攻击平台也将威力大增。由此,我整体远程打击能力以及我之面临的军事威胁态势,也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灵”字解决的是眼到心到,“远”字解决的是手到脚到。这两个字的文章做好了,灵活的头脑、敏感的神经、长而强健的手脚——中国军队才算有了现代化的雏形,才有角逐未来战场的基础和起点。
  (三)高。“高”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外观,也是未来世界军事发展的另一个必然趋势。杜黑在1921年说:战争的演进曲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点上中断了连续,突然急剧转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促成这一转折的主要因素是空中武器,它不再是革新,它是革命。
  自此以后九十多年,急转直上的战争曲线再没有回落。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格外注重制空权的争夺。制空权与胜利,即使不是“等号”也是正比的关系。直到2006年的某一天,美国兰德公司专家大卫席拉帕克还说:“战场上有个不言而喻的道理:能够夺取并保持空中战场的优势,对战争胜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拥有先进战斗机群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台海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
  如果孤立地就台海战场空间看,大卫席拉帕克关于制空权重要性的论述是无可争议的。但如果放在更广阔的战场空间和未来更大的时间纵深来看,仅仅看到“制空权”就远远不够了。因为现代战争在制空权之上,又有了制信息权和制太空权。
  在美国取得精彩胜利的每一场局部战争中,都是得益于“高”:一是太空侦察,卫星制导,空中打击,空中机动。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每一场战争美国都要调动50至100多颗卫星,用于军事行动。今日美国在太空中有400多颗各类用途的卫星,正是这些卫星,主导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信息化进程。一些美国军事学者不止一次惊呼“命运系于空间”。
  尽人皆知,美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优势是它的信息化,具体而言是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而这一系统的源头就是卫星。所以有人比喻,卫星就是悬挂在信息化战场上空的“天灯”。
  因为站的高,所以看的远,因为看得远,所以可以全面掌控战场态势,“知己知彼”,进而可以“百战不殆”。著名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不仅可以使普通炸弹“装”上眼睛,从而数百倍地提高攻击效果,今天更和手机——当年的战场“蜂窝”通信系统——一样成为商业和民用设施。由于居高临下地控制着信息技术的钥匙和源头,美国在和平时期,其实已经掌握了许多国家的命运。
  还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已经确定了“高边疆”的国家战略。继1969年“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之后,美国始终以第二宇宙速度,在太空冲刺。自1982年成立国家航天司令部至今,美国已经拥有可以立即投入实战的完备的太空力量体系。2006财年军费预算中,美各军种用于研发新型太空武器的经费总和有230亿美元,超过中、俄、印等军事大国全年的军费;二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部队和国家网络战,筹备另一种全新型的军事力量和作战方式。兰德公司将这种战争样式的威力等同于核武器。美军对未来新军队的要求是:既可以单独进行太空战和网络战,也要在太空、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援下,使四大军种都具备全球快速打击能力。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6)
  伊拉克战争中,由于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美军的“震慑与畏惧”被大力渲染。其实,由于伊拉克被十几年的制裁和核查折腾得奄奄一息,美军几乎未费吹灰之力。由于军事阶段的胜利来的过于容易,美军强大的战力,事实上仅展现出了冰山一角。美国军事学者非常清楚,伊拉克战争模式,不具有现代战争的普遍性,特别不适合于大国特别是核大国。美国空军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到2025年,大部分战争可能不是攻占领土,甚至不发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发生在外层空间和信息空间。在“2020年的美国空军”战略构想中,美军认为:一架预警机可以监视数百平方公里,但24座天基雷达可以“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地面固定和移动目标保持不间断的监视。”它“对潜在对手的行动具有强烈的威慑效果”,因为监视“实际上无时不在。”在全球警戒的前提下,是全球到达。“远程飞机从防区外发射的超高速导弹将以6倍音速飞行,攻击800多公里远的目标。”空间作战飞行器一天可以往返3次,它“可以以武器攻击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目标。”
  “远”和“高”的关系,以及对于未来战争面貌的影响,一目了然。太空战场的军事活动不受地球、国界、天候等因素的影响。通信卫星可以使上至宇宙、下至大洋海底所有军兵种的联为一体;导航卫星可以为地上、海上、空中、水下所有的兵器或士兵精确定位。太空武器可以光速作战,对于数万公里的目标,可以在瞬间予以消灭。从空中投下一枚普通炸弹,最多毁掉一座楼房;部署在1000公里地球轨道上的功率为20-30兆瓦的激光武器,对地面连续发射150秒,可立即引起大火,几分钟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2001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示国防部研究的“对实施全球快速打击有价值的次轨道太空飞行器”,能以15倍以上的音速,在100公里的高度投放武器。由于它的速度和高度,它投放的武器不需要安装弹头,到达地面时威力就已经可以击穿地下400米的掩体。
  美国是在太空军事化方面走得最远、最快的国家,它的着眼点已经不是为了进行常规战争确保制信息权和制太空权,而是直接以太空军事优势达成战略目的——这才是对大国的“震慑与畏惧”。
  20世纪,美国凭借空中力量压得世界几乎喘不过气来,但21世纪当人们坐在因特网前,或是拿着全球通的手机,可曾意识到太空已经让地球变小,小成一个地球村?美国压倒性的太空优势,将令那些美国看不惯同时也看不惯美国的人们,感到技术、军事和政治上的窒息。
  美国及其盟国的每一仗,都是在给全世界的军队“上课”。海湾战争之后,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整军经武的热潮,各国军队发展的重点,不约而同地都在“高”上,没有技术实力的,大力发展空军等传统空中力量;有潜力的国家,则效法美国,以空中为跳板,向太空跃进。
  但中国军队现行整个军事体系,是以地面大规模决战为基点构建的“平面型”,极大地限制了我军的“高”度。传统战争观念、历史的差距、现实技术实力及国家经济基础的制约,决定了未来我新型军队建设对“高”的追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可先从跳出平面的初始阶段开始,三军都向空中化方向改进,达到美军及先进国家军队20年前的水平。中国新型军队的第一作战能力应该是“远”,而这个“远”,本质上说就是要凭借“高”来达成的。现有常规兵器中,只有空中力量,才是打击距离最“远”的。即使是同射程的巡航导弹,陆基和海基在单位时间内,也无法与空中平台机载攻击距离远。“空中化”之后,再在追赶中跨越,实现空天对接,最后向太空冲刺。
  中国不追求全球霸权,因此不需要参与以独享太空为目的的军事竞赛。但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世界和平使命的根本上说,未来中国新型军队,必须抢占这一未来战争制高点。从有效遂行未来战争的角度看,能否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未来中国新型军队的“命门”所在。从因果关系上说,“高”的“远”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对天空“高”地的占领和控制,中国军队的远程打击战略,是根本不可能奏效的。从递进关系上说,注意“远”,是为了进行今天的战争,而强调“高”,则是为了明天或后天的战争做准备。
  美国非常警觉中国在“高”方面的军事进步,还在欧洲“伽利略”计划筹划阶段时,美国就公开警告、阻挠欧洲吸纳中国;近来更对中国可能与俄罗斯进行太空合作忧心忡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心态毫不掩饰。这从反面提醒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必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拔“高”自己。只有当中国成为太空大国的时候,新型中国军队的“高”大形象,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依托。中国必须逐步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国家预警指挥系统,作为三军C4ISR系统的源头。之后应借鉴美国和俄罗斯军队的做法,建立航空航天军,尽快拥有有限空天一体战能力。当年核武器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当核武器处于垄断的时候,才是世界最危险的时候。中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和平力量,世界因为中国拥有核武器不是变得更危险,而是更安全了。未来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也是这样。目前超级大国对太空技术的垄断与核武器刚问世时的情况类似,世界需要中国像当年一样担当起世界和平的使命。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7)
  向“高”处登攀的进程,肯定是极其漫长和艰辛,但中国军队没有退路,非止如此,如果不思进取甚至没有出路。当年韩信背水一战,今天中国军队是背地(海)一战。
  (四)、快。自古兵贵神速,中外皆然,未来依然。“快”在传统战争中的本意是指机动速度,现代战争中,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对“快”字含义,已有了全面的丰富。
  20世纪六十年代的朝鲜战争进行了3年,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进行了12年,但九十年代同等规模的海湾战争,只进行了42天。另外三场战争,科索沃战争是78天,阿富汗战争是61天,伊拉克战争真正的“战争时间”只有21天。战争进程之“快”,难以想象。相对于越战以前的战争,这些时间只是一场战役或战斗的时间。
  这个战争总体性的“快”,是由以下军事要素的“快”导致的:侦察、预警发现快,各战斗单元反应快;部队机动速度快,战斗平台和武器速度快。最后是,敌人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中,溃逃快,失败快——胜负结果出现快。
  1991年海湾战争中,从危机出现到美国空军进驻中东地区戒备,只有几个小时,而从本土空运一个重型步兵师到沙特,只用了五天。从技术和战术层面上看,美军从发现目标到作战平台实施精确打击,即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这样一个“打击链条”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时为20分钟,而伊拉克战争中平均只有10分钟左右,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对方根本来不及实施机动。如3月20日傍晚,美国发起首次打击以后,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射了一枚“萨默德”导弹。还没等伊军收完发射架撤离,一架美军的F-15就飞过来发射了空地导弹。4月7日,美军特种兵发现萨达姆及其政府高官进入了一幢建筑,立即呼唤在空中巡逻的战略轰炸机。半小时之后,“B-2”赶到,投下两枚两吨多的炸弹,炸出一个六十米直径的大坑,差点要了萨达姆的老命。
  “快”是军队“高”和“远”战斗威力的自然延伸。2001年11月间,美军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下达攻击命令,3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3枚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并命中目标,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100名塔利班人员丧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是现代化军队的作战能力的缩影。在车臣战争中,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臣武装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90名官兵苦战3昼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被全歼,由于没有“高”和“远”的手段和能力,俄军也无法“快”起来。
  冷兵器时代是多打少;热兵器时代是大吃小;机械化时代是强胜弱,现代战争是快打慢。格林纳达战争后,美军总结经验说:二十四小时运来一个营,比三个月运来一个集团军还管用。伊拉克战争美国第四数字化师,由于需要海运,行动缓慢,结果一个月后到战场上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验证了这一总结。
  2004年,作为对伊拉克战争直接军事心得,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对五角大楼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事构想过渡的任务。这一构想的实质是:在美国政府做出在某个地区动用武力的政治决定之后,美军要在10天内进入战斗准备,并且向预定地点进发。此后30天内,美军应击败敌人,并使敌人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恢复有组织的反击。而后的30天内,美军应当调整部署,并为到达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按照这一设想,美国一年之内,可以连续打赢五场战争。顺着这一思路,不久后美国实验成功超音速8倍的技术验证飞机,并宣布以此为基础研制从美国本土起飞,在2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目标的空天轰炸机;配合空军这一努力,海军陆战队也开始研制能在2小时内将部队和装备送抵全球的“小型作战单元空间传输和嵌入有人飞行器”。2006年2月,五角大楼又决定将部署具有全球瞬时打击能力的“未来武器系统”计划从2037年提前到2019年。到2020年,一支具有“全球瞬时打击”战略瘫痪能力,能够超越战术、战役层次,直接进入“战略战”的境界的全新型美军将齐装亮相。
  距离、速度、时间,美国是把这个简单的物理公式推算到了极致。其实,何止美国,世界其他先进军事大国,也和美国一样深谙“距离、速度、时间”的乘积等于“战争动能”的原理。科索沃战争后期,俄军空降兵抢占普里什蒂娜机场时的快速敏锐,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中俄联合演习中,俄军长距离快速机动的能力再一次展现。经过车臣战争血的洗礼,俄罗斯军队正在浴火重生。
  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快”所带来的战略好处,不言而喻。可惜的是我军还从来没有领略过这一战争“快”感。五十多年来,由于我们一直坚持国土(大陆)防卫的战略,保持着世界第一以陆军——其中又是以步兵为主的庞大常备军。由于设想进行“人民战争”,并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所以既不追求武器现代化,也不追求高超的战术设计。因此,当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的时候,我军还处于半机械化的状态。是国家的工业能力,不能为我军提供机械化的装备吗?可空军、海军和二炮,都是纯机械化的军兵种,唯一没有全部机械化的军种却是陆军。为什么技术含量低的陆军机械化程度反而不高?这就是思想观念和战略的问题。观念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建设,大纵深防御战略,不要求陆军拥有高度的机动能力。
  科索沃战争之后,中国曾经播放过一部由某个大军区制作的电视剧,设想的战役背景是两个陆军师的对抗;伊拉克战争之后——确切地说是2006年,中国又播放一部由另一个大军区制作的电视剧,设想的战役背景变成了两个坦克团的对抗。设想的战争样式一个是60年前,一个是50年前的。两部电视剧都是想反映我军在新军事变革方面观念“突围”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但最新一部的结尾,却是一支民兵骑兵,用马刀劈掉了蓝军信息化的指挥部。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设计啊,波兰军队当年的马刀没有砍翻德军的坦克,今天中国军队的编剧和演员替他们弥补了这个遗憾!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8)
  这个例子已经回答了我要说的问题。我们的目光老是盯着地面战,就只能发展地面大战的装备,而偏偏我们的“人民战争”理论又为某些不愿探索未来的人提供了思想懒惰的“借口”。既然是国土防御“人民战争”,不需要我们跨越高山、海洋和天空主动出击,那我们的碉堡、机枪坦克和大炮就够了。自空军(空中力量)出现在战场上以来,20世纪所有的防线都被突破,从二战时的马其诺、齐格菲、大西洋壁垒、东宁要塞到中东战争时的塔列夫防线、海湾战争时的萨达姆防线。但在我军不少人头脑里,防线意识还根深蒂固。我们早就拥有了直升机技术,但我们的直升机只是用来运送伤员,顶多就是战场布雷。美军却以直升机发展出一个低空突击兵种——陆军航空兵,让它的陆军离开地面!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并不比战斗机的制造技术复杂到哪里去,我们两弹一星都造出来了,难道造不出武装直升机?但我们没有美国人那样的战争和战役观念。美国让它的陆军飞起来,一是美国全球作战的需求也是它极力避免伤亡的追求结果。它战场大,所以它必须高机动;二是它不愿意在阵地战中消耗过多的生命,所以它想方设法让它的陆军避开能使其遭受惨重伤亡的丛林、山谷、泥沼和水田。而我们陆军没有这样的想法,只几十年如一日守株待兔般坐等阵地战。大量的国防军费被庞大无比的地面战斗兵团吃掉,我们吃掉的正是陆军的机械化。
  今天我们在喊跨越式发展,主要是从陆军的现状出发的。其实从半机械化进入机械化是很容易的,用不着天天喊口号,挥刀割掉自己的尾巴就可以了。把那些没有快速机动能力、打击威力小的兵种汰减、压缩、合并,与部分机械化部队一起改造成适应未来作战的新兵种,把传统陆军这把沉重的大铁棰,改造成新型陆军轻便锋利的青龙刀。中国军队的威力将大增。陆军在拖着全军机械化的后退,陆军快不起来,全军都不可能快。所以,未来新型中国军队,首先要在新陆军的设计和建设上,加大力度,让这条大恐龙进化,插上翅膀变飞龙。
  在我们希望从陆军的双腿上解放海空军的同时,也希望陆军从地面上把自己的双腿解放出来。当年的老“三打三防”,是对付眼前的敌人;后来的“新三打三防”,是对付到达头顶上的新敌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更远的地方消灭敌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迫使敌人也进行防御?也许军种使命所限,陆军不一定追求超远程攻击能力,但按照“远、高、快”的要求,进行新陆军的设计,仍是方向性的要求。只有陆军达到了这些指标,新型军队建设三军合理编配、协调发展和一体化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五)、准。“准”是自海湾战争之后,才被用做衡量军队作战能力的新“指标”。正是这个指标,解释了现代战争结果之“快”的真正原因。由这个指标,事实上引出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信息化。
  “准”字体现在战争进行的各个环节,首先是看得准。侦察、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大,捕捉目标能力强,还要有剥夺敌人对我的“透视”能力,包括伪装欺骗,破坏其感知系统,以达到单向透明的能力;其次是打得准。武器、平台信息化程度高,效率高。最后是打击效果评估精确。可以说整个C4ISR系统的运行都围绕一个“准”字,直到最终准确消灭目标,并得到确认。
  一个“准”字,实际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以前,战争指导者虽然也追求准,但只是体现在大概方位和战略层面上,比如选择战场,突击方向,以城市为单元的面状目标。由于准确打击能力的不足,导致军队规模的庞大和附带杀伤的无法避免,这就是“一战”和“二战”绞肉机式的屠杀和玉石俱焚式的摧毁,成为必然战争现象和结果的原因。
  但是由于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武器的威力有了数十数百倍的提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心理效果,又使战争可以省略战役阶段,从战术直达战略目标。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空军的沃登上校,就提出了一个“五环打击”的理论,利用美国空中力量“准”的方面的巨大优势,像点穴一样,依照政府首脑、经济设施、军事目标的顺序,任意“蹂躏”对手,却不给对手以还手之机,从而快速打垮对方的战争意志。
  到伊拉克战争,由“准”字导致的作战样式变革,使“瘫痪战”成为一种现代战争观。瘫痪战是近20年来美国确切地说是美国空军一贯的作战思想。美国在海湾战争后的总结中说:“多国部队在空中战役中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前两天战略目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通过摧毁伊拉克的电信、战略防空和空军,让伊全国领导处于瘫痪……多国部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
  由一个“准”字带来的低伤亡甚至零伤亡,还同时催生了新的战争伦理观。从这一观点出发,衡量胜利的指标已经数字化,是胜价比,是除法,而不是以往的减法。
  以人力为主进行的战争,当然都是高伤亡的战争。所以,从战争的伤亡数字,可以直接判断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军人英雄主义的勇敢精神一如既往地受到推崇,但智力因素被认为更应该成为新时代军人的主流品质。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空前的。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9)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比例从8%提高到60%,最直观地反映出未来战争发展求“准”的趋势。今天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准“的水平,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就可见一斑。人们只看到美国的飞机在崇山峻岭上空炸来炸去,而没有看到几百公里太空上,上万公里佛罗里达海滨的地下指挥所里,那一双双美国式的深蓝色眼睛,已经把战场看的清清楚楚。飞机准确起把一枚枚炸弹和导弹投进塔利班阵地。一个漆黑的夜晚,美国侦察卫星锁定了几个逃跑的塔利班士兵,因为其中一个人是大个子,看上去很像本拉丹。一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而不是一枚洲际导弹,在卫星的导引下,准确地飞向目标,将那个替死鬼炸成碎片。远、高、快、准,一气呵成。在这一幕发生前不久,俄罗斯已经通过手机信号,发现并利用卫星系统制导巡航导弹,击毙了反叛的车臣总统哈布斯多夫。2006年6月7日,一架美军武装直升机用一枚精确制导炸弹,把心腹之患扎卡维干掉,再次显露美军在“准”字上的“点穴”功夫。
  其实,以色列的定点清除,也不止一次地展现了这一幕。其他欧洲国家无疑也有着这样的能力,只是他们长期无缘战争,没有机会展示出来而已。
  2001年12月初,小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城堡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上空飞行的精确打击空中力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每天都在改写着作战的规则;阿富汗作战使我们对未来军事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比专家和智囊们讨论10年的收获都大;当我们所有军队都能连续确定和跟踪移动目标,包括从天空和太空中进行监视,战争方式就会真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正在把局部战场“准”的能力,扩展到更大领域:通过覆盖全球各个角度的太空侦察系统和搜集公民旅游拍照资料,美国正在进行一项不为人知的全球地图数字化的工作;美国的全球信息栅格建设计划,正在把所有美军及其盟军组成一个信息化的作战整体……人们忍不住担心,发生在阿富汗的一幕会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吗?
  “准”字是传感器革命的代名词。传感器即现时代信息化技术群的“军品代表”。一支军队“准”的程度,就是其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实力的缩影。中国对“准”的理解不应该机械照办“国际”标准。由于目前国家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军对“准“字”的要求,不一定太“精确”。急于求成或“精益求精”,可能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这也是我将“准”字列为未来我新型军队第四能力的初衷之一。短期内,我之战术思路,应以数量弥补“准”之不足;战略上,应以打击对方基地和航母集群等面状目标为主,大致方向瞄准即可。少量部队和兵器的可追求点打击,多数仍以面打击为要。体现在装备发展上,应是现有武器的信息化改造和研制、购买新式武器并重,双翼齐飞。随着我国我军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再逐步向全面精确方向大步迈进。
  (六)、狠
  “狠”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武器威力大,二是战略打击方式凶狠。这一点在伊拉克战争中体现的最明显。战前,美国研制了重达9吨的常规航空炸弹和钻地炸弹,一出手就是“斩首行动”。战争第一天即发起决定性空中打击,在短短数小时内美军共出动了各型作战飞机两千余架次,共发射或投掷了精确制导弹药一千余枚,相当于科索沃战争中平均一周的投弹量。如此密集地使用兵力和巨大的投弹量,效果非凡。路透社报道说,使“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力”大“心”狠,不仅仅是让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震慑与畏惧”,美国还在对世界进行杀鸡儆猴的表演。
  受益于这二“狠”对战争直接结果和国家战略目的作用,美国在这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不久前,美国一名前情报官员威廉阿金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透露了一份由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制订,正式命名为“Oplan5077-04”号的作战计划。针对“美国防部认为中国大陆已经将790枚弹道导弹面向台湾部署,已经造成台海两岸的不平衡。美军制订的这份5077计划中,准备运用美军在太平洋地区以及美军全球的空中、海上、两栖登陆、导弹防御部队以及远程打击力量来保卫台湾。战争手段包括在台湾海峡上空的拦截行动、攻击中国大陆的目标,信息战,甚至核力量。
  够“狠”吧?但比起下面的一则新闻则又算不了什么了。据最新一期美国《国防新闻》周刊透露,4月20日一些美国顶尖的军事战略家在夏威夷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演习的想定是“半世纪来的最大规模”——世界大战。在这次演习中,因为争夺石油资源,美国不但和中国作战,而且还同时和伊朗、委内瑞拉作战。战场不但包括台湾海峡、波斯湾,甚至到了美国邻近的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益先进,以及政治倾斜态势的加剧,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只会更“狠”。而由于美国军队的“示范”,其他国家也必然在“狠”字上着力。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10)
  受限于政治对战争的决定性制约,由技术和装备层面的“狠”,遂导致战略和战术层面的“狠”。继血淋淋的野蛮肉体屠杀阶段之后,现代军事将呈现出以震慑、剥夺对方意志为主的新暴力特征。
  目前我军在“狠”字上的力度很不够。常规武器中大威力品种稀缺,由此造成战术运用的复杂低效,“狠”不起来。另一方面,在使用武力的决心和意志上也不够“狠”。涉及国际争端中的表现,过于温良恭俭让;甚至在演习中也表现得小心翼翼。军队是国家的“猎犬”,该露出牙齿的时候,一定要威风凛凛。在这方面,美国和美军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新。军队永远是最“喜新厌旧”的地方,因为军队是社会前进的“尖兵”,一刻也不能驻留。古往今来,凡是停滞的、守旧的军队,无一不在急风暴雨式的下一场战争中,被无情地摧枯拉朽扫荡出局。这是历史的规律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的表现。反面:在中国有清朝的例子,在世界有苏联的例子;正面:在近代史有日本及其军队,在现代有美国及其军队。军事意义上的新,几乎直接等同于胜利的代名词。
  “新”在以往,主要是部分武器和战术,如科索沃战争破坏电厂的石墨炸弹,阿富汗战争的山洞窒息炸弹,伊拉克战争的“炸弹之母”,以及各种使用方式。在今天,“新”字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正呈现出系统化特点,如美国正在研制的无人潜艇群、太空雷等等千奇百怪不胜枚举的各类武器系统。说明西方先进国家军队对技术和战术“新”的追逐,正呈现出加速和大范围展开的趋势。
  “新”是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历史上之所以强盛,今天仍然领时代潮流之先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军队变革应格外着力的地方。就总体而言,今日中国军队,使用着20世纪70年代的武器,按照40年代的理论,练着50年代的战术,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着“旧”的气象。比如不久前我军登陆演习中万船(多为民船)齐发的场面,这是什么年代的战术?直到2006年我某舰队还在演练以驱逐舰围歼“敌”护卫舰的科目。试问:自二战以后,世界上还有水面舰队大规模交战的情景出现吗?即便参照1982年马岛战争的模式,“战争”也不应该这样打啊。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21世纪的战争,一定是要靠21世纪的军事体系去应对,去赢得。和海洋民族的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游牧民族的俄罗斯比起来,农耕民族的我们有着守旧的天然习性,这就是中国封建制度比欧洲多延续300年——从而全面落后世界——的原因。在20世纪下半叶,由于中国在政治极端中陷入狂热,半是由于这一天性的潜作用,我们又落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后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无论是日新月异的世界军事形势,还是国内各领域深刻变革,都让我军无法再继续“旧”下去。
  为了打造新型中国军队,笔者建言应该首先具备现代军队“远、高、快、准、狠”之共性特征,其实,“新”是凌驾于的所有这些具体要求之上的一个整体概念。我们只有真正领悟了“新”的基本含义——新观念、新思维、新发明、新编制、新战术,才会有新胜利、新光荣。
  突破“旧”的束缚,我们会看到“新”字后面的希望。以中国军队喊了许久的“杀手锏”为例,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武器引进、研制或使用单位,都将这一绝招锁定在最先进的某件或某几件武器上,有的军兵种甚至将引进国外的一些武器平台,作为我军的“杀手锏”。其实,我以为这就是一种“旧”观念在新问题上的表现。想依靠国外的武器,试图威慑另一个外国,无异于掩耳盗铃。中国军队的杀手锏,必须是自己有而别人无,且实战管用。比如相对于以某种购买的先进重型战斗轰炸机和防空导弹作“杀手锏”,我以为就不如改造退役飞机为亚音速巡航导弹,以下驷换上驷的思路,消耗敌之先进地空导弹,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战胜对手。我退役飞机数量巨大,拆除不必要设备,以增加载油量和载弹量,单向最大航程基本可具备远程巡航导弹的要求。万机(弹)齐飞,铺天盖地。敌不防,我作为导弹打击;敌若防,我之“土弹”与其“洋弹”同归于尽。数量我十敌一,敌败;价格上我一敌十,敌仍败。敌之防空体系,就此可破。我先进战机,或与此“机群”同行,或紧随其后,扫荡残敌。战法虽土,未必无效。颇类似于一场没有“人民”的人民战争。信息化战争的一大问题是,武器成本高昂,难以持久作战。这就是战争发起者追求速决效果的真正原因。一旦信息化战争打成了骑虎难下,进攻者就将捉襟见肘。科索沃战争时,美国的巡航导弹库存全部打光,不得不从关岛,调运亚洲太平洋战区的导弹储备;今天伊拉克战争的局势,让美国的战争经费陷入无底洞,已经影响到全球导弹系统和隐形战机的装备计划。不管技术多么先进的战争,都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而在任何一种技术之后,都是经济在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拼技术,我不行,拼经济,敌不行,避长击短,胜券在我。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可行不可行可以论证,意在抛砖引玉,开启思路而已。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11)
  不要以为我们技术落后,就什么都应该落后。其实,技术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思想落后。
  二、新型中国军队基本构想和战役想定
  依据“远、高、快、准、狠、新”六个方面构建起来的我新型军队,应该是远程、大区域、全方位攻防兼备型的军队。如果说传统我军是一只会跳跃的“刺猬”,未来我新型陆海空天各军兵种,将是一只目光迅疾、捕捉准确、攻击凌厉的苍鹰。
  按照这一要求,新空军应当是拥有远程、中程常规地对地弹道导弹,以重型多用途歼击、轰炸——航空航天远征部队为主;辅以远程警戒雷达和远程防空导弹;近程防空雷达和高射武器,以及空降兵可参照美、俄军队做法交与陆军。不能让空军既做高空搏杀的雄鹰又做近地格斗的老公鸡。新海军应该成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远海作战力量,在空军远程打击能力的庇护下,具体确保我远海利益安全。新陆军是新型中国军队锻造的重点。奉行传统国防战略的我军,以步兵为主力,体系庞大,环节众多,反应缓慢,动员复杂,从外交转入战争需时间过长,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展现国家意志。且推进速度、攻击距离、打击威力——衡量现代军队的三大指标——均不理想,在全球瞬时打击时代,这一能力将导致战略威慑力减弱,因此也不利于以政治手段解决国际问题。未来应以装备各型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突击部队和空降兵、机械化部队为基本力量,辅以陆基巡航导弹和远程群射火箭及先进的防空兵器等,成为攻防兼备的快速机动力量。
  新三军之外,还应该成立太空兵。
  在最近20多年的战争中,美军已经成功地超越地面和近距离血战,以低生命成本的代价,实现战争目的。美军已经超越一体化战争样式,开启不接触战争时代。和美军的“一马当先”比起来,俄、日、德、英、法等“第二军团”,目前正处于由联合作战向一体化作战阶段跃升的阶段。这才是中国新型军队赶超的目标。
  我军的现实是,目前尚未进展到联合作战的地步,但形势已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我军“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地方,就在这里。能否从各军种相对独立作战,跨越联合作战阶段,直接进入一体化作战阶段,是未来新型中国军队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体化战争必然需要一体化训练,而一体化训练又要求军队必须是一体化编成。
  新型军队的具体编成:(略)。
  新型军队的战役、战术构想:
  1、要能够够进行“外科手术”、定点清除式打击和远程精确格杀,以处理边界冲突、小规模战争和惩处台独首恶分子的冒险挑衅。这是一些现代化军队二十多年前已具备的本领;
  2、对付中等规模局部战争,可施行立体、远程“火力绑架”——空中突击和占领。以火力笼罩的态势,威慑敌人;威慑失效,即集中火力,锁定敌人作战体系之战略节点,在强大信息优势的支援下,以饱和攻击的手段和歼灭战的决心,震慑对方战争意志。最后视情况发起海上、空中、水面立体对海、对岛围攻战,实施占领性空中突击,延伸我之远程打击效应;
  3、对于大规模战争,可采远程火力对攻。此战略,看似消极进攻,实际上是扬我之长,避我之短,是田忌赛马的策略。敌既不与我进行我之擅长的地面阵地战,我也不与强敌进行敌所擅长的海空平台决战。但此战略决非当年两伊战争互相袭城战的简单翻版。一旦战事爆发,我应先以远程火力对攻,将其赖以发动现代战争之空军基地、航母集群、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基地,逐次摧毁或压制。这是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上校沃登曾提出的空中战役打击“五环理论”的逆运用。美国倡导先发制人,故按照先打政府首脑、国家经济设施最后打击军事目标的顺序,以便于尽快结束战争,取得最大战略效益;我国、我军奉行后发制人的自卫反击战略,首先应斩断敌之军事手脚,迫敌与我在军事目标(即第五环)之间进行决战,以“攻其所必救”的战法,使敌放弃“五环打击”的惯用战略,从而使我首脑机关、国家重要设施得以免遭杀伤。此种战略将迫使敌不能发挥其固有的中近程空中火力优势。我空中有无人飞机改装的大量“导弹”和巡航导弹群;水下有无人潜艇集群,地上有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超远程火箭炮)。以我生产成本优势转为远程武器数量优势,以我之兵力集中和火力集中,迫敌兵力、火力后撤、分散。后发先至,迅速瓦解敌之攻势。虽为蜂群战术,蕴涵雷霆之力。此战术也可有效克制敌隐形空军的威胁。我不能以技术落后之空中力量,成架次、成批次地消灭隐形战术飞机,但可以总体远程火力体系优势,成建制、成集群地将其消灭或赶离战场之外,置其于无用武之地。
  当然,当我掌握战场优势时,也不妨借用“五环理论”,直接对敌战略目标和经济设施实施打击,对敌首脑机关进行“斩首”。
  无论是“逆五环”还是“正五环”理论,都要求我军首先具备压制敌人进攻的能力,而不是抵御敌人进攻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关于传统战场的基本定义。美国之所以在200年里肆无忌惮地连续发动240多次战争,主要是因为战争一直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美军即使失利最多也不过是撤军而已,对国体民众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伤害。我之传统本土防卫战略最大的缺陷也在这里,不能使潜在敌人的本土受到威胁和伤害,因此也失去了基本的威慑效应。未来新型军队应该树立这样的大战场观:凡对我发动战争者,其国家所在地、海外军事和其他目标,均是战场的一部分,应在我打击之下。我必须拥有超越前线的全方位、全领域打击能力,如此方可慑止某些国家和好战分子的寻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采远程火力对攻,不失为一种以战止战的有效战略。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12)
  4、要能够进行太空攻防和网络战争——这是未来战争的主战样式。2001年美国已经进行了纯粹的太空战演习,2006年2月6日又进行了网络战大演习。目前,美、俄及其他先进国家军队,无不以此为目标整合部队,研制装备,演练战术。未来我新型军队也不能只沉迷于现代化“补课”,还必须锁定“未来化”的战争样式,未雨绸缪。
  总之,我之新型军队基本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应以不接触为原则。今天美国进行的那些局部战争还是战场上的不接触,其全球瞬时打击计划预示着未来的不接触将有全新的战略含义。不仅美国,世界其他国家最新的军事理论和武器发展计划,也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不接触”。敌以不接触战法对我,其最害怕的也是别人以“不接触”对它——美国的TMD、NMD的基本战略用意就在这里。我未来军事理论的着眼点,不是向后盯着我们自己的“传统”,而应该是主要瞄准世界军事领域最新、最重大的变化,因敌制胜。
  20世纪之前,中国军队一直在那片干涸的黄土地蜗居、匍匐着;21世纪的中国军队,无论思想、精神和技术形态上,都必须腾空而起,凌空翱翔。惟如此,方可保卫翼下这片故土的宁静,护送中华号巨轮自信远航,担当起世界和平赋予中国的神圣使命和义务。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
  第八章无声的搏杀
  现代战争是全维的战争。俯瞰20世纪,我们发现战争从平面到立体之后一步也没有停留,传统的陆海空战场继续“膨胀”,向两个方向飞速延展:一是无限大,一是无限小。
  无限大里充满着无限小;无限小“弥漫”在无限大。战争在接近极限的时候失去了极限。
  无限大就是太空。
  当陆地、海洋、天空被一双巨大的翅膀连一体之后,人们的目光寻找新的“制高点”。人造地球卫星”进入了太空,人类登上了月球……太空正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美国空军大学1996年完成的《空军2025》研究报告就认为,到2025年,大部分战争可能不是攻占领土,甚至不发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发生在外层空间和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就是无限小。我们看不见电子、光子和纳米级的分子。但战争已经打到了这个“级别”上,时髦的说法叫信息战。
  远距精确打击,把天涯拉到咫尺;信息无所不在,让天堑变为通途。
  信息战是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战等作战样式的统一体。纵观近几年的局部战争,无论哪一种样式无不强烈地依赖于或取决于遍布陆地、海洋、空间的各种信息“网络”。而这些网络的最初形态又起自于一束束电磁波。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2)
  一、美国十年前设想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空中信息战:隐形飞机加逻辑炸弹
  1996年,一本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作序的名为《下一场战争》的书在美国出版。书中预言,2007年,一支大型的日本舰队向南中国海的深海驶去。午夜时分,舰队指挥启动逻辑炸弹,有超强感染能力的计算机病毒迅速将台湾的铁路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海上交通导航系统等切断、锁死。与此同时,日本隐形战斗机分别到达大陆和台湾上空,投下电磁炸弹。强烈的电磁波虽然不杀人,但却把计算机系统的电子组件全部摧毁。
  火车不能行进,飞机不能起飞,空军陷入瘫痪,庞大的地面军队也不能有效地调动,战略威慑失效,国家社会结构陷入混乱。
  然后,日军强大的空中攻势开始了。战斗轰炸机扑向北京、上海、台北,巡航导弹如暴雨般飞来……
  这是根据五角大楼计算机的模拟作战想定,进行的一次空中力量和信息战联合打击的文学描述。但是,如果人们只把它当成虚构的小说来看,那就错了。因为作者并非作家,而是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防部长达7年之久的温伯格。他不仅对美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世界以及未来军事的发展,也比大多数军事理论家知道的更为详实和准确。
  在这里,温伯格以一个内行军人的专业,描绘了一个在20世纪孕育成长并正趋成熟的作战方式:信息战。
  二、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的“三级联网、四级中枢和三大功能板块”
  未来是今天的延续,今天是未来的基础。让我们回到现实中。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空袭78天后战争结束,进攻者没流一滴血。
  战争结果比战争过程更猛烈地震动了全球军界。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结果?
  答案并不在那些飞机和炸弹里,虽然答案是由他们来书写的。
  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个国家直接参战,6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这是一次典型的大区域联军联合作战,作战基地分布在30多个国家,空域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战场东西15000公里,比海湾战争时的作战空间还要广阔得多。
  在这样一个广袤的战场上,把如此分散的兵力集中、动员、调度起来就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何况这仅仅还只是前提。
  看看北约是怎么做的吧。为了保证“联盟力量”行动的实施,北约动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C4ISR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通过“三级联网、四级中枢和三大功能板块”,基本实现了战场数字化。
  三级联网是:战略、战区、战术网络的互联。
  战略层次上,美国的全球侦察预警系统、全球通信系统和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空军的“地平线”C4I系统、海军的“哥白尼”C4I系统联网;
  战区层次上,“初期空战中心能力系统”“北约综合数据传输系统”“海上指挥控制系统”联网;
  战术层次上,北约大量装备的“移动用户设备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及“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联网;
  四级中枢是:
  设在美国本土,用于战略指挥的的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
  设在比利时,用于战区指挥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联合作战中心;
  设在意大利,用于战役指挥的北约战术空军司令部联合指挥中心;
  部署于战区用于战术指挥的23架空中预警机;
  所有这些巨大而缜密的网络又被编织成一张更大更缜密的网。它因此有了涵盖全部空间的情报监视侦察功能;完备的通信功能;高效的指挥功能。
  和如此庞大的信息动员、展开能力比起来,南联盟军队就成了天罗地网笼罩下的几只可怜的小麻雀。
  北约最后零伤亡的空中胜利也因此显得微不足道。
  对科索沃战争结果感到困惑的人,也是当年那些对海湾战争结果感到困惑的人。他们先是看到双方的坦克和飞机;接着又只听到飞机的轰鸣和航空炸弹的呼啸;他们只在有形有声的战场寻找,因此也永远不可能看到那两场战争胜负的实质,就象站在夕阳下怎么也不会看见曙光——因为真正的实质本来就是无形无声的。
  在这张覆盖了南联盟同时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的巨型天网中,美国的战略C4I系统是北约全球C4I系统的核心。这个系统当年曾原封不动地用于海湾战争。还在70年代美苏紧张对峙的冷战时期,这一系统就已经建成。它由40个自动化指挥中心、90多个大型自动数据处理系统、100多个通信网络和10多个大型探测系统组成。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3)
  三、海湾战争的“脑外科手术”——美国拥有让对方常规战争能力下降为零的能力
  海湾危机一爆发,美国的战略C4I系统就已经启动。战争一开始,战场上的美军中央司令部、英军司令部、法军司令部、阿拉伯军队战区联合司令部及其他20多个国家的陆海空军就全部纳入这一系统的统一指挥下。远在美国本土的布什总统,通过这一系统,直接向海湾地区的联军发出91-001号作战命令。
  在“沙漠风暴”开始之前,美国已经开始了另一场无声的风暴——“白雪行动”。太空上,美国动用了70颗军用卫星;地面上,美国有3个电子情报旅,8个电子情报营;空中,有138架电子战飞机和34架预警机,所有美国飞机都装备自卫电子设备。形成对伊拉克“全空域、全时域、全领域、全频域”的泰山压顶般的电子重围。
  再看伊拉克投入的电子兵力:2架伊尔-76预警机和前苏联的“警笛”雷达告警接收机;法制“幻影”-1战斗机上的干扰吊舱;在法国和前苏联帮助下建立的不配套的雷达网和陈旧过时的通信设施。
  美国还带去了一把独一无二的电子尖刀——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正是这种雷达看不见的飞机,一马当先拉开空袭的大幕。但他的第一枚炸弹却没有投在总统府——在美国人看起来,那不是伊拉克的头颅。美军及联军飞机首先攻击的目标是微波中转塔、电话交换台、光缆通信中心以及铺设电缆的架桥。
  一位西方军事家评论说:如果说海湾战争是一种“外科手术式”战争的话,那么,它应该是“脑外科”手术。
  一开始,美国就首先压制和摧毁了伊拉克的雷达、指挥、通信系统,使伊军飞机变成无头苍蝇。一个被打碎了头颅的壮汉,是不能指望他的四肢有所作为的。
  伊拉克拥有700架战机,其中不少是性能先进、足以与美军主战飞机对抗的米格—29和其他第三代战机。但是,自始至终伊拉克空军也没有得到和美国飞机进行对等空战的机会。联军只在空战中击落了5%的伊拉克飞机,但却一直拥有着100%的制空权。伊军700架飞机不是深藏于地下,就是飞往邻国避难。偌大一支空军,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竟然寸功未立。
  没有了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伊军的5000多辆坦克、100多万大军,完全成了美军B-52战略轰炸机、A-10攻击机、各种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的把子。伊拉克保存完好的数千门高射炮像放爆竹一样的盲射一气;而它的数百座导弹发射架连盲射的运气也没有,只能沉默。那情形就如一群凌空而下的恶鹰秃鹫扑食一只幼弱的羔羊。
  与伊拉克的眼瞎耳聋相对照,美国的电子联结工程,却把海湾战区的资料库和电脑网络与美国本土的资料库和电脑网络连为一体。这些网络每天处理70万人次的电话通话,15万次的文件资料;提供3万个无线电频道。仅空战一项,电脑网络就实现了3000万人次的电话通话。
  电脑网络还把每天几千架次的飞行安排的井井有条。空袭的飞机每天要通过122条空中加油站;660个限制作战区;312个导弹作战区;78个攻击走廊;92个空中战斗巡逻站;36个训练区域;飞行距离93600英里。在完成这些的同时,还要与6个未参战国的民航路线协调好。
  美军运用了各种先进的电子战手段,牢牢掌握海湾战场的主动权,不仅使伊军一直是瞎子、聋子,还使夜晚对自己“单向透明”。一个参加战争的美国空军的将军形容说:战场的情况就好象一个突然打开电灯的厨房,伊军是满地乱跑的蟑螂,我们一个一个地、不慌不忙地把他们全部杀死。
  这就是海湾战争那不可思议的结果的真正秘密。战前很多人在对比双方的坦克、飞机和军队的数量,并以此推断战争的结果。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是一方的坦克不能开火、飞机不能起飞、军队不能动弹,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而美国正好就拥有这种让对方常规战争能力下降为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无与伦比的信息优势。
  四、胜利者的秘密武器:为什么美军打遍天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美军认为,没有有效的C4I系统,军队不过是一群武装的乌合之众。海湾战争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看法。
  从利比亚、巴拿马、格林纳达,到海湾战争到科索沃;美国在20年的时间里,从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亚洲,又从亚洲打到欧洲;大战小战,弱旅劲敌皆有。世界不由得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对海湾战争结果的解释同时也是对科索沃战争结果的解释。这其实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所有战争结果的解释。
  美军所有的胜利,无一不是美军利用在电磁空间具有的绝对优势,对其对手进行电子屠杀的结果。空袭不过是战争和胜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4)
  正是因为有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常规军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完整统一,使美国军事力量与他的对手以及潜在对手相比,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即使在以火力和机动来决胜的传统战争中,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支足以在整体上打败美军的军队。
  就象脑袋控制拳头的道理所揭示的,被剥夺了信息的军队,就好象被挖去了眼睛、耳朵,摄走灵魂的躯壳。在雷达、通信系统被摧毁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就像是被拔掉核心部件的一部钢铁机器,庞大笨重而毫无用处。难怪一位美国空军上校说:海湾战争是一场电脑中的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用的战争。
  在20年来美国所向披靡的战争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的国家都有空军,但所有国家的空军在美军面前都几乎毫无建树。其实不仅对方的空军,整个对方的军队和国家,面对美军——其实是美国空军,都是束手无策。
  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空军司令曾经亲自驾驶米格-29升空,但在整个作战系统被压制的情况下,老上将还没有发现敌机,就被不知哪里飞来的一枚导弹击碎在空中。他的悲剧就是南联盟空军的写照。
  南军在失去制信息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制空权。战争还没有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
  五、系统对系统——马岛:昨天的战争和明天的战争
  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和压制,实际上使平台对平台的对抗难以实现。这一点早在10年前的英阿马岛之战和以叙贝卡之战中已得到证明。
  1982年4月,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空军由于电子战装备比不上英军,战机损失近半,最后输掉了战争。为此,西方军事评论家指出:“阿根廷打了一场昨天的战争。”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最富偶然性的活动。世界历史——尤其是军事历史,也是这样。当世界军事专家总是盯着列强大国的一举一动喋喋不休时,谁也没有想到,竟是一个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印象里都十分遥远的国家,一下子扯出现代战争的话题。
  1982年4月2日,南大西洋风云突变。随着加尔铁里总统的振臂一呼“我们不愿再等150年了!”4000名阿根廷军人突然登上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武力占领了这片和英国争议达一个多世纪的土地。全世界的目光和神经,都被这一突发事件紧紧地抓住。
  像是突然被人抡了重重的一个耳光,英伦三岛立时热血沸腾。《泰晤士报》在头版用了两个大字做标题:耻辱。素有铁娘子之称的首相撒切尔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宣布战时内阁成立。半小时后,议会两院以二战后没有先例的全票,通过她的动议:向阿根廷宣战!
  几个小时之后,英军的作战计划报到战时内阁。
  一声令下,三军赴敌。英军平时优良的战备素质在这个时候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30艘战舰齐装满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朴茨茅斯军港;特种部队、陆战队整装待发;战斗机、轰炸机各就各位……
  国家战争动员体制迅速启动。上百艘商船、客轮立即应征,以最快的速度就近卸货,尔后各自调转航向,驶向南大西洋,边行进边改装。6.7万吨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离开英国时还是一条豪华客轮,3天后,当一架美军飞机从她上空掠过时,吃惊地发现,她的两个游泳池已被焊成直升机平台。
  1982年4月5日——距阿军登上马岛仅有3天,由“无敌”号航空母舰率领的英军特谴舰队已经踏上征途。大型水面战舰一字排开,潜艇慢慢隐入水下,朴茨茅斯波翻浪涌。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反潜机边行边训。
  等待他们的是13000公里遥远而危险的战场。
  加尔铁里向600公里外的马岛派去了1万守军。相对于原来岛上的198名英军,他的兵力已经过于强大。他不太相信英国会为了这样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大动干戈。所以,虽然他的士兵既没有经过高寒岛屿作战训练,也没有进行过抗登陆演习,他还是充满信心。一位将军向他建议,立即在马岛上修建大型空军野战基地,否则,阿根廷飞机将只能从本土起飞,只能在战区停留2分钟。这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建议,但是加尔铁里微笑着拒绝了:“以色列人不是一分钟就可以打个漂亮的空战吗?”
  英军特谴舰队星夜兼程,全速开进。
  4月12日,英军核潜艇进入战区,开始对阿根廷实行海上封锁;15日,英军战斗机开始在马岛周围进行空中巡逻。4月19日,英军远程战略轰炸机“火神”号到达距马岛5600公里的阿松森岛。这种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为6000公里,可以携带核武器。军事分析家们已经看出来英国的核威慑味道,而加尔铁里总统则开始意识到英国并不是只做做样子。他下令继续增兵,但将军们无奈地告诉他,阿根廷不具备反封锁能力,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都无法再靠近马岛。
  4月24日,英军拿下距马岛70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进攻的序幕拉开了……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5)
  4月25日晨,一架“山猫”反潜直升机发现一艘阿军潜艇,并立即予以击沉。
  4月28日,英军舰队主力全部进入马岛水域。
  4月30日,“火神”轰炸机突袭马岛守军和原有的机场设施。5月2日,阿军引以为自豪的万吨级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刚一出海便被英军核潜艇击沉。
  马岛已经完全成为孤岛。向来自负的加尔铁里总统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他下令:全体空军待命,从空中打击敌人!
  世界被英军强大的海空实力迷惑住了。阿军的舰艇不仅吨位小,而且舰龄老。其唯一的一条航母,几乎是古董的代名词。在拥有核潜艇和现代化航空母舰的英军舰队面前,如果它不想遭受覆灭的命运,那么它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港口里,呆在岸上兵力的掩护之中。
  它的空军多是欧美60年代的退役装备,无论是攻击还是格斗,它都只能是皇家空军的靶子。一些军事分析家预言,阿军可能不战而降。英军也被这一切迷惑了。虽然击沉阿巡洋舰可能招致阿军大规模报复,但它能怎么报复呢?它的战斗机是航炮和近距格斗导弹,它的攻击机是普通炸弹。特谴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想来想去,觉得胜券在握,止不住向战时内阁发出了第一份战报:我战斗全胜!
  但是,有一个因素他没有想到:在阿根廷普遍落后陈旧的武器库中,还隐藏着一柄撒手锏。
  1982年5月4日是个晴天。天刚破晓,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驱逐舰之一“谢菲尔德”号在高度戒备中以30节的高速驶向马岛北部水域,它要在那里担负整个舰队的警戒。
  这是一艘1975年才建成服役的新舰,载有“山猫”反潜直升机,装有先进的“海标枪”地空导弹。它的远程警戒雷达系统,能发现400公里远的目标。它还有一座“乌鸦”干扰装置,可以让来袭的导弹迷航……这样的舰艇在世界海军中也是不多见的。舰长索尔特为它的军舰自豪。上午10时,特谴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来电告诉他,说阿根廷空军活动频繁,要他多加小心。索尔特望了望他那蓝幽幽“零秒待发”的防空导弹,微笑着说道:“请将军放心!他们害怕‘谢菲尔德’,恐怕不敢来找我吧!”
  两位英军军官都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悠闲地通话的时候,阿军复仇的眼睛已死死地盯住了“谢菲尔德”。
  11点。距“谢菲尔德”300公里处,阿根廷唯一的航母“5月25日”号的甲板上,一架“超军旗”飞机迎风起飞。这是一架法国制造的舰载机,装有高性能的多用雷达,低空时速1.3马赫,具有良好的突防和攻击能力。在它的机腹下,悬挂着一枚红白相间的导弹“飞鱼”式。
  “飞鱼”空对舰导弹也是法国制造的,射程为5-45公里,可在离海面2-3米的高度以超音速飞行。惯性制导,接近目标后则有电子自动定向仪操纵,命中率极高,且很难发现。
  阿军指挥官事先对“谢菲尔德”号的性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知道其警戒距离是400公里。所以“超军旗”一起飞,就一个猛子扎到20-30米的高度,几乎贴着海面飞行。在这样的高度,任何雷达都不可能从强烈而杂乱的水面回波中分辨出飞机来。另一架阿军侦察机同时起飞,在自己舰队的上空不紧不慢地飞着,为低空偷袭的“超军旗”提供“谢菲尔德”号的准确情报。
  为了做到彻底的隐蔽,“超军旗”关闭了雷达,完全凭经验和引导飞向目标。10分钟后——估计已进入“飞鱼”射程,“超军旗”一下子跃升到150米的高度。在这一瞬间,飞行员开雷达,锁目标,放导弹,一气呵成。“飞鱼”一声怪叫,直扑“谢菲尔德”。“超军旗”则一个鹞子翻身,立即返航。
  “谢菲尔德”的雷达猛地出现一个大大的亮点。然而,没等雷达员报出方位,就听舰长索尔特大叫一声:导弹!
  “轰——”
  这是震惊全世界的一声爆炸。随着这一声巨响,1982年5月4日走进了世界战争史。
  一枚几十万元的小小导弹,一艘2亿美元的先进战舰,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划了等号。其实最让世界军事专家们震惊的地方还不是在这里。“谢菲尔德”号从开始设计就是防空型的,而对从天而降的危险竟一无所知。它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固然先进,但敌机根本没有进入它的射程就完成了攻击。这次攻击表明,传统的以空制海模式依然有效,但以空制海的手段,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精确制导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一点在随后爆发的战斗中显现得更加明显。
  这小小的一声轰鸣激起阿根廷民族的狂热。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总统府,高呼:“加尔铁里,决战!”空军成了民族英雄,飞行员们豪情万丈,发誓象击沉“谢菲尔德”号那样埋葬整个英军舰队!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6)
  5月24日,加尔铁里决定对英国人从空中发起致命性的打击,以庆祝明天的国庆节。
  阿根廷各式战机相继起飞,从不同的方向扑向英军特谴舰队。老式的“天鹰”和“普卡拉”挂载着普通炸弹,超低空冲向英军的护卫舰只;同时,建立殊勋的“超军旗”在大批战斗机的护航下,猛攻英军旗舰“无敌”号航母。英军战斗机立即迎战,同时舰炮、防空导弹连续开火。
  这是具有代差的两支空军的决战。
  飞临舰队上空的阿军飞机不是被“海鹞”式从空中击落,便是被“海标枪”射中,纷纷坠海,几无建树。但是这近乎自杀性的猛烈攻击却吸引了英军的主要火力,悬挂着“飞鱼”导弹的“超军旗”在混战中按下了导弹按纽,2枚“飞鱼”向着“无敌”号飞来……
  担负航空母舰掩护任务的“考文垂”号驱逐舰连忙释放金属箔,干扰导弹的制导装置。“飞鱼”导弹改变了方向,一枚射向“考文垂”,一枚钻进“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舰的肚子里。2艘大型战舰双双命断。
  在随后的空战里,“飞鱼”导弹又相继击沉“普列第斯”护卫舰和“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
  英国国防大臣接到战报,大惊失色:“皇家海军受到沉重打击!”
  撒切尔夫人则在当天日记的最后一行写到:“5月25日,黑色的一天。”
  看上去阿根廷人要接近成功了,但是,最致命的问题出现了:“飞鱼”导弹没有了。它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已全部打光,而供货国法国和北约国家一起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把本该供应的导弹全部封存。阿根廷无奈之下,竟向国际公开招标:每枚“飞鱼”100万美元!导弹没有了,而其他的战机已损失过半。用剩余的飞机——而且是没有效果的飞机挂载老式的炸弹,再去做徒劳无益的自杀性进攻是不明智的。钢铁一样的加尔铁里软了下来。
  英国人最终登上了马岛。
  阿根廷人愤怒而绝望地瞪视着天空和海洋。他们不愿意再等150年,但现实告诉他们,他们只能等下去……
  在这场昨天的战争中,导弹一词被世界牢牢地记住了。导弹是什么呢?导弹是加装了电子制导装置的一种精确炸弹。
  从外表看,导弹和普通炸弹没什么两样,但内在的区别就像一个活人和一具尸体。把一场战争的失败归因与一种导弹的缺乏,太过牵强。在导弹问题的背后是两支军队现代化程度的差异。而所谓“现代化的程度”,其实就是电子化程度。
  六、贝卡谷地:发生在山谷里的空袭革命
  这一年还爆发了另外一场战争。它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些。
  同年6月,以色列采用预警机指挥保障,空中攻击贝卡谷地。仅用6分钟,彻底摧毁19个萨姆—6导弹连,震惊世界。为此,西方军事评论家赞誉“以色列打了一场明天的战争。”
  西方军事专家把电子战作为“昨天的战争”和“明天的战争”的重大区别。
  昨天的战争和明天的战争,说的都是一枚真理的硬币,区别只在于从正面看还是从背面看。
  1982年6月9日,以色列出动96架各型战机袭击叙利亚的导弹阵地。叙利亚空军以62架战斗机拦截。
  双方不同系统引导下的空战开始了。
  以色列的E-2C预警机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中海上空盘旋,像它的名字一样睁着警惕的“鹰眼”。它可以发现400公里以内飞机和200公里以内的巡航导弹。现在,它正把叙利亚飞机起飞、集合编队、向战区飞来的所有情况,连续地传送给攻击机群的每一架飞机。
  根据预警机传输的数据,以色列负责制空的战斗机的搜索雷达紧紧地锁定逼近的敌机,中距导弹发出急不可耐的“丝丝”声……
  叙利亚一直采用着前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方法:地面雷达发现敌机后,报告机场对空指挥的塔台,由地面指挥员命令战斗机起飞,通过无线电引导战斗机到指定空域,然后,由飞行员搜索发现敌机,报告空中情况后请示攻击。
  当叙利亚雷达打开的时候,预警机立即指示在它上空的波音-707E电子战飞机对叙利亚引导雷达和陆空通信网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7)
  叙利亚飞机起飞不久,突然耳机里一片嘈杂,地面指挥员的声音骤然消失。与此同时,地面指挥员眼前的雷达屏幕也一片雪白,无法看清目标。空地联系中断。叙利亚歼击机的机载雷达也全部失效。飞行员只能睁大双眼,极力目视搜索敌机。突然,他们看到一条又一条的火龙穿云破雾,猛扑过来。
  空空导弹!轰!轰!轰!
  32架叙机,几乎在同一时间,变成32个火球。剩下的叙机立即打开加力,迅速逃离战场。双方的飞机连一个格斗式的特技都没有做,叙机甚至都没有发现对手,一个惊世骇俗的记录就已经诞生——32:0!
  第二天,以军再出动92架飞机来袭,叙军以50架飞机迎战,结果无一生还。50:0!
  两个相同的结果,验证了同一个事实:空战实际上是空中电子战。
  与空中的辉煌相映照,以色列的对地攻击也精彩绝伦。
  这其实是一场战斗但却不能不被记述为战争,因为20年后,人们将它视为一场革命——发生在山谷里的空袭革命。
  消除了叙利亚战斗机威胁之后,以色列预警机指挥攻击机群中的战斗轰炸机直扑地面目标而去。
  打头阵的是“猛犬”和“侦察兵”无人驾驶侦察机。
  警惕的萨姆—6迎头拦击。
  就在导弹战斗部炸裂的瞬间,“猛犬”和“侦察兵”把萨姆—6制导雷达的频率传给了空中的“E—2C鹰眼”预警机——预警机又把数据同步传到正在升空的F—4——F—4鬼怪战斗轰炸机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沿着萨姆—6制导雷达的波束闪电般飞来。
  同样的信息还同时传给了“狼”式地地导弹。这些以色列导弹早就埋伏在一座山脉的背面。现在,这些“狼”正从另一个方向扑向贝卡谷地——这是以色列人的又一发明:以地地导弹,攻地空导弹。
  萨姆—6不可一世的怒吼声,转眼间它们就被“百舌鸟”和“狼”的怪叫给淹没了。当年的英雄成了“瞎子”——就在这可怕的瞬间降临的同时,以色列的大机群出动了——
  刚刚在空战中完胜叙军的F—15和F—16掩护着威力巨大的A—4攻击机和F—4战斗轰炸机,黑压压地扑上。激光制导炸弹象子弹一般轻巧和准确,点名一样擒拿着萨姆—6。不一会,刚才还是钢铁森林的贝卡谷地就被这一双死亡之手抹成了平地。
  随着几枚盲射的萨姆—6跌跌撞撞地从空中落下,一场震惊世界的空袭战宣告成功。只有6分钟。叙利亚花费20亿美元,苦心经营10年的19个导弹连、228枚导弹,转眼间便成了这惊世一幕的悲惨陪衬。
  以色列早就想报这一箭之仇了。
  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埃及、叙利亚联军突然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同时发起攻击,揭开第4次中东战争的序幕。以色列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反应敏捷的空军却迅速起飞对埃军和叙军展开反击。
  但是以色列不知道,对手早已秘密引进并部署了性能十分先进的萨姆—6。
  在第3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每架战机上都装了一个黑匣子——电子告警装置。一旦萨姆—2、萨姆—3导弹跟踪飞机,它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引导干扰机对导弹制导雷达实施电子干扰,使导弹偏离目标。这是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添加的。美军在吃了越军萨姆导弹的苦头之后,根据苏制导弹反干扰能力差的特点,研制了专门的电子吊舱。此后,越军导弹的命中率直线下降,几同于高炮。
  中东国家也装备着大量的苏制萨姆导弹。一直注重战争经验共享的以色列和美国,几乎是同时将这一成果应用于空军,不久就使以色列在随后爆发的战争中受益非浅。
  但是,以色列人忘记了,俄国人也在总结教训。就在美国人的电子干扰装置问世不久,一种采用新的工作频率和多种制导方式的地空导弹诞生了——这就是萨姆—6。这是一种安装在履带装甲车上的三联装导弹,机动性非常强。射程30公里,能够击落高度低于100米的低飞目标。它的瞄准器能自动搜索敌机……它几乎克服了老萨姆的所有缺点,特别重要的,它的雷达信号可以让一般电子报警装置失灵。
  胜利往往是胜利者的陷阱。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8)
  骄狂的以军以103架的惨痛损失刻骨铭心地记住了萨姆—6。
  埃、叙联军出其不意痛击以色列空军,萨姆旋风风靡全球。军火商的大幅广告这样煽情:“萨姆!萨姆!飞机的克星!”一些军事专家也一片惊呼:世界进入防空导弹时代,飞机已经过时!
  埃、叙联军虽然最后还是战败,但却牢牢地记住了萨姆—6,记住这个大放异彩的战场明星。让我们再重复一遍——胜利是胜利者的陷阱——
  为了建立起严密的萨姆屏障,叙利亚人把国防预算的75%都用在地对空防御上。8年之中,他们把萨姆导弹连扩充了3倍,全部是清一色的萨姆—6!
  十年之后,空中攻防革命的主角发生了彻底的转换。导弹还是导弹,飞机还是飞机,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
  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彻底的转换?
  是电子!
  这是两种空中作战系统的典型的实兵较量的结果。从那时起,空中力量的对抗就越来越表现为系统对系统,而不是平台对平台。
  80年代以后,系统的概念急剧延伸。
  在空中,是以空中预警机为核心的空中指挥系统。现代空中进攻力量,一般是由包括侦察机、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制空战斗机、攻击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攻击直升机、救护直升机编成的突击机群、压制集群、支援保障集群、掩护集群等。每个集群在预警系统自动化指挥下,即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现代空中合同作战的模式;
  在整个战场,是由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综合系统,将太空、天空、地面、海上、水下等各个独立战场联组成的一体化的大立体战场。
  以叙之战既是世界空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转折的决定性因素是电子技术的系统化。这是电子技术在战争和空战中应用80年来的一个质变。
  80年,电子与飞机几乎如影随形。
  七、从对马海峡海战引出电子战的历史话题
  电子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是几乎和飞机诞生同时的事。
  1905年5月,日俄爆发对马海峡海战。日军为了掌握俄军的军事动向,首次动用电子侦察技术,监听俄军舰队的无线电通信,掌握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然后将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配置在既定海域,准备予以伏击。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运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进行电子对抗的战争。
  俄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钻进了日军舰队布设的天罗地网。一艘主力舰被击沉,旗舰“苏沃洛夫”号受到重创。随后,日本海军又用电子干扰来破坏俄军的无线电通信,使得俄军舰队陷入四散溃逃的混乱之中。
  日军在电子干扰初尝胜果后,又成功地监听了俄军溃散军舰的无线电通信联络信号,并再次设伏。
  当俄军残存的军舰集结起来并准备驶往军港之际,遭到日军舰队的围攻,19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11000余名官兵死伤,而日军仅损失3艘小型舰艇,伤亡700余人。
  日俄海战以电子通信技术在侦听、组织协同、作战指挥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标志人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电子战充其量只能称为“电子通信战”,包括著名的俄德“坦南堡战役”和英德“日德兰大海战”中的电子战,所使用的电子设备都仅局限于电话、电报等。
  但它意味着在寂静的战场上无声的搏杀已经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战开始广泛应用于空军。雷达、导航和兵器控制系统相继问世,电子战也由单一的通信对抗发展成雷达对抗等诸多类型。研制出了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以及金属箔条干扰投放设备等专用电子战武器,许多国家还组建了电子战专业部队。
  不列颠空战前后,电子战成了战场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1940年7月10日,希特勒为实现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下令德国空军出动大批轰炸机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企图一举消灭英国空军,夺取大不列颠上空的制空权。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9)
  空战初期,英国通信侦察部门就利用“超级”译码机破译了德军电报,掌握了德空军试图引诱英战机大部升空后将其速歼的作战计划。因此,英军指挥官只下令少数战机迎击,保留一支精锐预备队,从而使德军的企图彻底破产。
  德军紧接着实施“鹰击”计划,但命令下达还不到一小时,就被破译并送到首相邱吉尔的手中,结果德军这次大规模空袭损失更为惨重,“鹰击”计划不得不被迫停止。
  空战中德军遭到巨大损失,遂决定以夜间空袭为主。为提高轰炸精度,德军研制了一系列导航系统,英军则竭力以无线电假信号干扰来破坏德军的导航系统。这样,以导航与反导航为主的“波束战”在英德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德军首先在简单的“洛伦兹”导航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性能更好的“曲腿”导航系统,英国本土因此遭受重创。英国人称之为“头疼”系统。
  双方你来我往,在天空上激战的同时,在无声的战场也进行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仗的较量。德军的“头疼”系统应用不久,英军随后研制出一种专治“头疼”的欺骗性干扰系统——“阿司匹林”系统,它令德军此后的空袭几乎失去了意义。之后,德国又相继研制出“X导航仪”、“Y导航仪”、广播导航系统等先进导航设备,但都昙花一现,依次被英军“密康”电子干扰系统、“多诺米”综合性对抗系统和“溴化物”对抗系统打下擂台。
  德军在不列颠上空电子战中失利,直接导致了制空权和战场主动权的丧失。而英国方面,则利用电子战所创造的有利契机,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由防守到进攻的战场态势转变,从而在兵力、装备、数量上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挫败德军,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而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不仅挽救了英国,也稳住了整个反法西斯阵营的阵脚。
  在著名的中途岛决战中,美国也是首先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取得情报优势;然后又利用日军舰队没有雷达的致命弱点,以弱胜强的。众所周知,这场战争决定了日本的命运。
  20世纪最精彩的一幕电子战发生在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那是一部宏大史诗中激动人心的篇章。
  1943年11月,苏美英达成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英美将于1944年5月在西欧登陆,苏军也将在东线同时发动攻势。这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动。
  可这一行动被德国察觉了。德军虽然已在苏联、意大利和北非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十分强大。仅在西线,就有将近100万军队据守在“大西洋壁垒”后面,并派享誉一时的隆美尔元帅镇守。这堵墙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中国长城的最庞大的一系列堡垒工事。倘若德国人判断出盟军登陆的确切地点,就能以逸待劳,将登陆部队全部消灭在海滩上。即使“霸王行动”在诺曼底取得了立足点,希特勒也会迅速把兵力集中起来,把盟军重新推向大海。
  形势的严峻让即将出任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心里没底。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写到:“这一次,紧张的情绪和气氛都是空前的。因为我们不是在冒一次战术行动失败的危险,而是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邱吉尔也指出:“要摧毁那些用现代火力装备起来的由训练有素的将士防守着的钢铁工事,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只能用......出奇制胜的办法。”
  怎样“出奇制胜”,在开战一来最大规模的人员和装备集结的时候不被发现,并且隐蔽真实的意图呢?
  惯于别出心裁的邱吉尔首相开始了绞尽脑汁的策划。伦敦监督处受命制定一个“对敌人实施心理欺骗”的计划,代号“卫士”。计划将从5个方面为“霸王行动”提供掩护,包括窃取情报、反间和保密、敌后特别行动、政治宣传和心理欺骗。“卫士”计划中,又包括6个“子计划”,36个附属计划以及一些零散的相关计策。
  其中,专门围绕诺曼底登陆的欺骗计划被命名为“坚韧”。它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用来把德军27个师“钉”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称为“北方坚韧”;另一个用来把德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第15军“栓”在加莱地区,称为“南方坚韧”。
  在描述这一计划时邱吉尔说:“在战争期间,真理是如此宝贵,因而必须用谎言去保卫它。”
  根据“卫士”计划,这场心理欺骗战的范围将覆盖参战双方和每一个中立国家。堪称一场不折不扣的“国际玩笑”。
  “卫士”计划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英国已经掌握了德国的无线电密码,通过这一“超级机密”,不仅已经知道希特勒对盟国行动的预测方向在加莱海峡,并且随时可以掌握德军统帅部的最新动态。
  “北方坚韧”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诱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丹麦、挪威和芬兰的27个师在登陆日之前一直滞留在这些国家,坐等英美苏军的联合进攻。为此,一支虚构的英国第4集团军——一支拥有25万人的强大军队——在无线电波里开始向苏格兰“集结”。它将配合美国第15军和一支并不存在的苏联部队,准备向挪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部队”的大规模调动都是在电磁波中进行和完成的。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0)
  1944年4月初,苏格兰的上空开始充满各种密码电报、明码电报和无线电电话的信号,“营”在跟“旅”讲话,“旅”在跟“师”讲话,“师”转接到“军”,“军”又转接到“集团军”。“集团军”所发出的全部无线电报,逼真而具体,电报的性质和发报设备都体现各个级别的特点。
  德国人很快就测出了“第4集团军“的位置。不久,一架德国战斗机来到爱丁堡上空进行了扫射,这是该集团军在整个大战期间所经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战斗洗礼。临时拼凑的老弱病残破枪烂炮煞有介事地忙碌着。
  真正的“军队”——电台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所以“调动”也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
  盟国报界和电台也装模作样地进行恰如其分的渲染和夸张。
  配合无线电通讯和报纸宣传,英国特种部队还于1944年春天对挪威的工业和军事设施发起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袭击,这些袭击都带有登陆攻击前“预攻战术”的特点。
  此外,伦敦监督处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特别措施,以便让德国人感到对挪威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英国的本土舰队在挪威沿海寻衅;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增加了他们在芬马克上空的照相侦察飞行;特种行动局拍发了大量电报,仿佛是向挪威抵抗力量下达指示;英国广播公司的丹麦语节目中进行的隐语广播也骤然大量增加。
  这都是辅助计划要求的。
  各方配合天衣无缝,“北方坚韧”计划取得惊人的成功。希特勒相信盟军很快会向挪威发动登陆进攻,他不仅让原来驻守挪威的部队留守该地,还加强了那里的防务。到1944年夏季,德军仅在挪威一地就留守了13个陆军师,9万海军部队,6万空军部队,6000名党卫军和1.2万名准军事人员。
  这些部队中包括一个机械化装甲师,一个小型的然而却是威力强大的潜水艇和鱼雷艇中队,一支空军——这一切对于诺曼底战场都是十分重要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