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痞痛:痞,堵塞。
②色悴声短:悴,焦悴无华;短,弱而无力。
[原文]
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①,乃其俞②也。 (《灵枢,背俞篇》)
[注释]
①应在中而痛解:一是指用手指按压在穴位上,病人感觉酸胀痛的是穴位;二是指原有疼痛用手指按压能使疼痛缓解,甚消除,病人感觉的便是穴位。
②俞:俞穴,全身穴位总称。
[原文]
阴胜则阳病①,阳胜则阴病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①阴胜则阳病:阴,阴邪;阳,阳气。
②阳胜则阴病:阳,阳邪;阴,阴津。
[原文]
阳气有余①,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②,为多汗身寒。 (《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①阳气有余:阴虚而阳偏有余。
②阴气有余:阳虚而阴偏有余。
[原文]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①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②也。 (《伤寒论》)
[注释]
①阳:指疾病性质属阳。
②阴:指疾病性质属阴。
[原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①;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原,以消阴翳②。 (《素问?王冰注》)
[注释]
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即补阴。阳光,虚热证。
②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益火,即补阳;阴翳,虚寒证。
[原文]
阳浮者热白发①,阴弱者汗自出②。 (《伤寒论》)
[注释]
①阳浮者热自发:阳,轻按;浮,浮脉;热自发,即发热。
②阴弱者汗自出:阴,重按;弱,弱而无力;汗自出,自汗。
[原文]
某年者,年上之干支①,治病先明逆气也。某月者,治病必本四时②也。某地者,辨高卑③燥湿五方④异宜也。 (《寓意草?与门人定议病式》)
[注释]
①干支:天干,地支。
②四时:四季,春、夏、秋、冬。
③卑:低洼。
④五方,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原文]
昼夜寒热者,辨气分血分也。饮食二便者,察肠胃乖和①也。三部九候何候独异者,推十二经脉受病之所也。二十四脉见何脉者,审阴阳表里有无差忒②也。(《寓意草?与门人定议病式》)
[注释]
①乖和:乖,不和谐;和,调顺,和协。
②忒:差错。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①。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篇》)
[注释]
①柔痉:病证名。
[原文]
痉病项强背反张;有汗为柔①,无汗为刚②。
[注释]
①柔:病名,柔痉。
②刚:病名,刚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