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生存还是毁灭?

_6 陈书凯(现代)
不是只有成年人才会感到忧伤,许多孩子也会酝酿心事藏在心底,难以抒解。长期性的悲伤将引发人们的忧郁情结,更容易堆积出不安全感与情绪障碍。因此,请试着微笑吧!那将使人转换心境,重新获得面对未来的新能量。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低潮时刻,身旁所有的人都会安慰你:要坚强、要快乐些。坚强是绝对必要的,可能你一直无法快乐起来,毕竟,谁能在痛苦的时候还觉得高兴呢?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平静下来。平静地看待这件事,平静地把其他该处理的事做好,那么你就有了复元的能量!
在自然中放松自己
陈书凯
这些树林不比猜疑更为安全吗?我们的这种生活,虽然远离尘嚣却可以听树林的谈话,溪中的流水便是美好的文章。一石之微,也暗寓着真理;每一件事物中间,都可以找到一些优点来。
公爵,《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一场
宫廷内的斗争从来都是严酷和惨烈的,如果谁在宫廷斗争中处于劣势,那就要受到来自胜利者一方的镇压和欺凌,所以有人称在宫廷内生活永远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公爵在与兄弟的权位争夺中处于下风,当他被篡位的兄弟流放到亚登森林后,在大多数人眼中,也许此刻的公爵应该万念俱灰、痛不欲生,可是公爵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反而在自己被流放的森林中看到了远离喧嚣的祥和与宁静,为了使他身边一群可怜的难兄难弟振作起来,他还为恬静的田园生活吟唱了这一首小小的颂歌。公爵的这份达观和洒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实际上也表现出了莎士比亚本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使自然的空间大为减少。但是大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保持了纯净之美,这些足以供我们享受。接近大自然可以恢复我们疲惫的身心,有很多人喜欢在周五晚上前往乡村度假,他们去的时候又累又紧张,但是在周日回到城里时,却可以心情愉快地准备应付下一周忙碌的工作了。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愉快时,并不能随时到乡下去,但我们可以进入脑海中宁静的一角,想像以前所见过的那些美景,那些美妙的事物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
有时候,改变一下环境很有好处,这也是很多人喜爱旅行的原因。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地方,只要是新的景色,都能使人的意志获得休息与振奋,就像吃一顿丰盛的美餐,能令你感到十分舒适与满意。
安祥恬适的自然风光常常成为作家们赞美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平常不为人注意的自然风光常常被表现得如梦幻般美丽。其实自然风光本身就是美丽的,平常人们注意不到是因为缺少一双探求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自然的心。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自然世界是喜悦和灵感的源泉,树木、森林、小溪河流、微风细雨、日月星辰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也许在莎士比亚的心目中,回归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中回到心灵的纯粹和天然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回归自然是一种令自己的身心感到放松的极佳方式,对于这一点,大多数身处当今激烈竞争时代下的人们都有同感。不过人们却总是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人们的心弦便愈绷愈紧、压力愈来愈大。何其苦也,适当地走到大自然当中——呼吸晨曦中的空气,聆听浪花拍击的声音,抚摸阳光下的海滩,感受天然森林中的缕缕清新……这种感觉是何等轻松!在经受了种种紧张之后,这片刻的放松虽然短暂,但足以令我们的身心得到缓冲,从而使我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轮竞争。
家庭和谐最珍贵
陈书凯
看哪,孩子们,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当黄金成为你们的目标,天性就会很快地变成忤逆了!
《亨利四世下篇》第四幕第五场
俗话说“血浓于水”,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比至亲骨肉之间的亲情更浓厚、更深沉的了。可是在名利、地位和权势等无尽的欲望面前,即使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也常常被弃置不顾。对于这种悲哀,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位高权重的国王亨利四世也只是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才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悲哀和无奈:当亨利四世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唤时,他浪荡的儿子亨利亲王回来探望他。亨利四世只打了一个瞌睡,醒来之后就发现皇冠不见了。所以病危中的亨利四世就发出了如上感慨,他的认识虽然深刻,但是却也掩饰不住其中的落寞和悲哀。的确是够悲哀的,当亲情在金钱、地位和权势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时,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信任和忠诚可言,而人们又能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呢?
也许是为了表达亲情胜于名利的理想,也许是为了使人们看到一个圆满的结局,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一剧中最终安排了全家和解的美好结局,意义非常深远。莎士比亚是要提醒人们,不管财产多么珍贵,都不如家庭的和谐珍贵,能否把握住家庭成员之间的宝贵亲情,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西谚有云:“婚姻就像一个空盒子。”为什么呢?当你希望由盒子里拿出东西时,你必须先放入东西;每当你期待源源不绝的得到时,就需要你去不断付出。也就是说,家庭关系的和谐,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建构。如果将它看作生活品质的一个焦点,它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俗谚说“家和万事兴”,希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就要像经营事业般努力去建构家庭的和谐。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当然也包括婚姻的成功、家庭的和谐,一切收获都是要付出的,没有天上凭空掉下来的礼物。生活固然有幸与不幸之别,但那都必须要付出爱的代价!
酗酒带来灾难
陈书凯
麦克德夫:喝酒最容易挑起哪三件事情?
门房:大人,酒糟鼻,睡觉和撒尿,性欲呢?它被挑起来也被压下去,它挑起你的欲望,又不让你去做。
《麦克白》第二幕第三场
啊!你空虚缥缈的酒精灵,要是你还没有一个名字,让我们叫你魔鬼吧!
凯西奥,《奥赛罗》第二幕第三场
我虽然看起来老,但我可是强壮且精力充沛的,因为我在年轻时从未曾喝下过一滴猛烈的酒。
亚当,《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三场
莎士比亚不喜欢酩酊大醉,在他的世界里,酗酒总会带来灾难,它几乎是个坏消息,属于小偷、恶棍、流氓之行,是毒药的堆积,是谋杀的前奏。
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着关于酒的如下说法:“酒是穿肠毒药……”以及“酒壮熊人胆”等,这些民间俗语足以令人们对酒危害身体和麻醉神经的作用了解得一清二楚。当然了,历史上也有为数众多的歌颂美酒的千古佳句。不过,无论人们用怎样的言辞来形容酒的醇美和甘冽,都不得不承认酗酒这一行为对于人们身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
在生活中,酗酒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表现在诸多方面:我们熟知的凶杀案、强暴事件多是与饮酒过量有关;饮酒过量可以加速脑部老化过程,损伤智力,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导致错误的判断;酒精会破坏肌肉的协调能力、神经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酗酒容易导致意外事故,比如酒后开车很容易发生车祸;另外,酗酒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胃炎、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可以说,酗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简直是灾难性的,而且这种灾难性的危害不仅仅发生在酗酒者本人身上,而且还会波及到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社会上由酗酒引起的各种严重犯罪及事故时有发生。
其实酗酒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放纵自己的表现,这种行为显然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严重不负责任。首先,从酗酒对身体的危害来分析:在很多宣传教育手册和科普读物上,人们几乎都能了解到酗酒对身体的种种危害。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宣传和教育,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以感受到酗酒给自身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所以说,酗酒对人们身体造成的种种危害,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了解的,而人们不愿意改掉酗酒习惯的原因只不过是自己不愿意节制罢了。放纵自己喝酒的欲望显然要比在美酒面前克制自己更容易,但是当自己拖着被大量酒精所伤害的身体回到家中时,除去头痛欲裂的痛苦和五脏六腑的翻江倒海之外,也应该想到每次酗酒对于身体的长期危害。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肝脏的病痛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过度饮酒造成的,死于肝病的人数已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由酒精中毒造成的身体危害,更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其次,从酗酒对人们精神上的危害来分析:几乎所有有过醉酒经历的人都知道,饮酒过量会使自己的神经受到麻醉,有时还会使自己的理智大量丧失。很多经常酗酒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喝酒过后,人的记忆力会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影响很多事情的正常进行,所有的事情只能等到酒醒之后再处理,此时如果遇到十分紧急的事情需要及时处理,那也只能不了了之,这样一来自然会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拖延了时机;过度饮酒还会使人们做下令自己后悔终身的荒唐事,很多平时善良可亲的人甚至会在酒精的麻醉和刺激下做出违背常理、角犯法律的事情,结果不仅自己因此将遭受牢狱之灾,许多无辜的人还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严重伤害。酗酒对于人们精神上的危害远不止这些,由酗酒而造成的种种悲剧实在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从中吸取惨痛的教训,最后克服自己对酒精的依赖。
最后,从酗酒对于整个社会的恶劣影响来分析: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说,酗酒者在为自己带来不利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些人将自己的酗酒行为称为“不得已的应酬”或“当时被逼无奈的处境”,还有人说“整个社会风气如此,不是我个人所能改变的”。其实所谓的“社会风气”本身就是由这些酗酒者造成的,当他们不负责任地扰乱自己和周围人的工作和生活时,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因他们的行为而受到腐蚀。
莎士比亚说:“要想健康长寿,我们应该避免烈酒。”
对于莎士比亚的建议,人们着实应该加以充分考虑。为了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为了精神上的积极和愉悦,为了周围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清酗酒带来的灾难,而且要对酗酒的行为采取积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音乐的魅力
陈书凯
可笑的傻子,因为你所学不多,所以不知道音乐的用处!它不是在一个人读书或者工作疲倦之后,提供放松精神的最好方式吗?
路森修,《驯悍记》第三幕第一场
路森修本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不见得有多么深刻,他只不过是为了接近年轻漂亮的比恩卡才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博学的音乐教师,可是他的这一段对音乐用处的阐释却既简洁独到又发人深省。从路森修的口中,不仅仅是比恩卡,还包括所有看到此话的读者,大家都领悟到音乐的一个妙处:在进行了紧张的脑力激荡和体力劳动之后,音乐可以使人们感到身体和精神双方面的放松。
谨慎的另一种镇静剂便是音乐。美妙的音乐到处都能够听到,收到的效果也很好,然而仍然有很多人未能充分利用这门可爱的艺术。
心理学家注意到了音乐的安抚效果。关于工作方面的研究已经透露,音乐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对心理异常的人所作的研究则显示,音乐对精神异常者有绝对的镇静效果。在如今,音乐不仅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方法,而且它还被人们广泛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陶冶自身情操、与朋友沟通交流、激发创作灵感,甚至还被医生用于治疗、被动物学家用于了解动物大脑活动以及被植物学家用于培育优良种子等。音乐的作用真是神奇,有关音乐的更多作用还有待于人们继续挖掘和运用。
在热爱生活的人们眼中,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莎士比亚本人就是一位十足的音乐爱好者,歌声及音乐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他甚至在《威尼斯商人》第五幕第一场中说过这样的话:“灵魂里没有什么音乐,或是听了什么甜蜜和谐的乐声而不会感动的,都是善于作恶多端,善用计谋的……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在莎士比亚看来,音乐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最纯洁和最高贵的体现,莎士比亚眼中的音乐本身就是魅力的代名词。而通过莎士比亚的传递,我们这些名利场上的俗人也应该适当地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时常用听音乐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和提升自己,这不失为一种愉悦心灵、享受悠闲的生活艺术。
在饮食中享受生活
陈书凯
不平静地用餐会导致消化不良。
艾贝丝大娘,《错误的喜剧》第五幕第一场
艾贝丝大娘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国家关于饮食方面的谚语都有很多,这是因为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虽然是最寻常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如果没有它,任何人都不可能得以生存。一旦人的生命不能得以维持,那所有的生产和生活自然不会继续开展,整个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由此面临灭亡的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是却一语指明了饮食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深刻意义。所以民间经常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有关正常饮食的俗语,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又如艾贝丝大娘提出的“不平静地用餐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等。
饮食也是有一定文化可循的,由于并不是业内人士,关于饮食方面的文化我们就不在这里赘言了,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两个最基本的在饮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注意饮食的成份,二是要注意饮食的方式。
所谓的要注意饮食的成份,指的就是人们在用餐时不要只顾着美味和方便,而且还要注意食品里所含的具体成份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能否为自己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等等。如果人们长期的饮食成份不够健康和营养,那必然会导致人们身体发生某些不适,甚至会产生某些疾病。人们在关注饮食成份的同时,还要关注饮食结构的搭配和调理,如果饮食结构过于单一,即使这种饮食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们也会因为营养不够全面而出现由身体免疫力降低造成的其他疾病。
所谓的要注意饮食的方式,这里主要指在哪里用餐、用餐的同时是否还要做其他事情、用餐的速度是否过快或过慢、用餐时的情绪是否过于激动或紧张等等。即使饮食的成份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而全面的营养,如果饮食的方式不够科学和健康,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提到饮食成份及饮食方式的时候,我们十分有必要提到现在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的“快餐文化”,有必要从倍受大众青睐的快餐中分析其饮食成份及饮食方式是否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里,快餐食品大量充斥着人们的餐桌,快餐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省事、方便、料多、好吃这四个快餐的基本需求,已经悄悄地潜入到不同阶层人们的心里。可是当人们在快餐店大饱口福时,是否想到过这些快餐食品的危害呢?
其实,快餐(汉堡包、油炸薯条等)可引起体内激素的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造成难以控制进食量的后果。有关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快餐食品有损健康,这不只是成分的问题,还因为我们吃快餐的方式:在路上、在车里、在办公室里。
“食”这一行为是生活中最大、最简单的乐趣之一。佛教僧侣在进餐时除了吃东西以外,不能做别的事。吃,是与宇宙进行交流的表现,是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表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就应该让我们的菜肴更加合理、更加营养、更加美味可口。
我们最好以放松、健康、从容、自在的心情吃“慢餐”,真正地享受美食、享受快乐。这才是现代真正的时尚。
远离赌场
陈书凯
他们说这地方有很多骗子,有的会玩弄遮掩的把戏,有的会用巫术迷惑人心,有的会用符咒伤害人的身体,还有各式各样化妆的骗子、口若悬河的江湖术士,到处设下陷阱。倘若真有此事,我还是赶快离开的好……我怕我的钱会不保了。
大安提福勒斯,《错误的喜剧》第一幕第二场
当大安提福勒斯描述出以弗所古城的情景时,不仅他自己害怕自己的钱会保不住了,就是我们也不由得感到一阵颤栗。这种纵容赌博的城市曾经令无数头脑冲动的人陷入其中不可自拔,无数人曾经谴责过其中暗藏的阴谋和陷阱,但是一旦受到它的诱惑,人们又总是无法自控地投入更多贪婪和欲望,结果让自己在一夜暴富的渴望中挥霍着青春和理想。不论最终在赌场上是输是赢,赌博的人都是最大的失败者——理智被贪婪所打败,理想被邪念所战胜,品德在欲望面前输得一塌糊涂。
大安提福勒斯口中的以弗所古城其实是所有赌城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心堕落之社会的缩影。无论是闻名于四海的拉斯维加斯、大西洋城、蒙特卡罗,还是大小赌徒云集的各种赌场,无一不被闪亮的灯光、诱人的美食、半裸的歌舞女郎、不堪入耳的淫声艳语所充斥。总之,凡是与人类的贪婪和堕落有关的一切,这里都应有尽有,有谁身陷其中,他的灵魂就会很快被吞噬得一干二净。
莎士比亚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了这些地方背后所隐藏的阴谋——利用人们渴望不劳而获的心理和寻求感官刺激的欲望来骗取人们的金钱和灵魂。所有那些漂亮的灯光、便宜的食物以及免费的饮料全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欺骗”。换句话说,把你辛苦赚来的钱从你身边夺走。在赌场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或许有人会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原因赢得一些金钱,但这些并非源自于辛勤劳动所得的金钱必定不会被用于正当的营生——赌来的钱通常不是被用于吃喝玩乐,就是继续在下一轮赌博中一掷千金地挥霍。
在所有的个人习惯当中,最可怕的就是赌博这种恶习,它是万恶之源,除了让人更贪婪以外,毫无益处。
刚开始时,赌博这种习惯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无聊或追求刺激。但无论多么有修养的人,一旦染上这种恶习,就很难将它戒掉。长久下去,人们便深深陷入赌博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赌博很容易让人滋生不劳而获这种不上进的想法,也可导致人们做出损人利己的举动。赌博还可能引发许多严重问题,如隐瞒、欺诈等。它会严重地破坏你的声誉、诚信以及你和亲友的感情。
莎士比亚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赌博的严重危害,从而促使自己保持警惕,免得让它毁了你的美好前程。所以你要坚持远离赌博的立场,对它避而远之。
睡眠是最好的享受
陈书凯
那清白的睡眠,把忧虑的乱丝编织起来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劳者的沐浴,受伤之心灵的油膏,大自然最丰盛的菜肴,生命盛筵上主要的营养。
《麦克白》第二幕第二场
当麦克白和他的夫人准备向那些熟睡的侍卫举起杀人的大刀时,麦克白有些害怕和犹豫了,他看到人们因为熟睡而显得无比纯洁和安祥的面孔既是羡慕又是恐惧,他害怕自己的此次行动会使自己永远无法安心睡眠。他在手拿利刃的时候,心里似乎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喊:“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这个声音也许正来自于他自己的心灵深处。虽然在权势和野心的诱惑下,麦克白已经丧失了理智和高贵的品性,但是他却对睡眠如此钟情,这不能不说是莎士比亚在处理戏剧冲突时的又一奇妙之处。
可能真正对睡眠钟情的正是莎士比亚自己,他是想通过麦克白这个从正义英雄一步一步走向邪恶魔鬼的人之口来表达睡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心无邪念地每天睡上一个好觉,这的确是大自然对人们的一种赏赐。睡觉是人们从一生下来就一直都在进行的正常活动之一,如果没有这一活动,人们的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都无法得以正常开展,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
如果以每天睡眠八小时计算,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快了许多,工作时间也变得较长且不规律。相对的,睡眠时间缩短了不少。有些人为了做好工作,时常熬夜工作、为工作应酬而酗酒、为保持工作状态而饮用大量咖啡等,这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睡眠不足的危害是很大的,除了会造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等问题外,长期如此会并发高血压、心律不齐以及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需要适可而止,有些人以为多睡大睡就是对身体有益,其实不然。过度的睡眠对人体同样有害而无益,过度睡眠容易引发嗜睡症,结果越睡就越想睡、越容易犯困,这样一来包括心脏和脾脏在内的很多身体部件就会运转失常。这也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在辛苦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想在节假日大睡几天,结果不但没觉得精力得以恢复、精神得到好转,反而觉得身体更加不适,精神更不如从前。其实睡眠如同我们的其他活动一样,时间长不见得效果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只要适度适量就可以达到养身的目的,就可以放松自己过度紧张的情绪。
因此,现代人尤其需要重视睡眠。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把握“适度”原则,包括饮食适度、工作适度、娱乐适度等,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进而保证睡眠的品质。
重视睡眠,就是重视生活质量。莎士比亚热爱生活,他说睡觉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他建议我们抛开每日的烦恼,在睡眠中治疗我们心灵的创伤,并使我们的体力得以恢复。
区分爱情与情欲
陈书凯
爱,使人舒畅,就好像雨后的太阳,欲的后果,却像艳阳之后的暴风雨;爱,就像春天,永远使人温暖、清新,欲像冬天,夏天还未完,就急急忙忙的来。爱永不使人馋,欲却像老饕,饱胀而死。爱即是真理,欲却永远在编织谎言。
《维纳斯与阿都尼》第799行
你可以娶我的女儿,但在一切神圣的仪式没有加给你们以前,你不能侵犯她处女的尊严;否则你们的结合将不能得到上帝的美满祝福,憎恨、轻蔑和不和睦将使你们婚姻中长满令人嫌弃的恶草。
普洛斯彼罗,《暴风雨》第四幕第一场
请问,是否有某人一直存在你的心中?而你想知道:这是爱情还是情欲?阿尔·巴多·格兰德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测试,让我们来看一看!
当你想起此人时,你是否感到愉快?那就是爱情;或者是心烦意乱?那便是情欲了。遇到此人时,是常感到新鲜,还是偶尔有激情但常感到厌倦?前者是爱,后者为欲。莎士比亚指出,情欲是贪婪的——你容易变得嫉妒和专制。爱情对另一个人的时间是不会贪心的——你们在一起时的快乐,但也为彼此留下空间。你能对他坦诚相待?那就是爱情;还是试图编织谎言以赢得对方的心?若是那样则为情欲。
结论如下:爱是经常关心另一个人;情欲则仅关心自己而已。你是否愿意为心仪者守候?或者,你单单希望别人为你守候?如果你能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你就知道那是爱情还是情欲了。
婚姻是神圣的,处女的尊严是圣洁的,当神圣的婚姻到来之前,如果侵犯了处女的圣洁,那么这种婚姻就会失去上帝的祝福和护佑,这种所谓的相爱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情欲。只有在经过了上帝的美满祝福之后,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才可以全身心地享受彼此相亲相爱带来的鱼水之欢。婚姻应该是两个人真正彼此相爱的圆满结局,但是当人们克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在婚姻之前就进行不负责任的性行为时,这个结局就如同普洛斯彼罗所说的“憎恨、轻蔑和不和睦将使你们婚姻中长满令人嫌弃的恶草”。
爱欲,或许会随着时间而烟消云散;人,也终究有一天会死去。只有真爱能成为不朽。
真爱经得起考验
陈书凯
最美丽的考狄利娅!你因为贫穷,所以是最富有的;你因为被遗弃,所以是最可宝贵的;你因为遭人轻视,所以最蒙我的怜爱。我现在把你和你的美德一起攫在我的手里;人弃我取是法理上所许可的。天啊天!想不到他们冷酷的蔑视,却会激起我热烈的敬爱。陛下,您的没有嫁奁的女儿被抛在一边,正好成全我的良缘;她现在是我分享荣华的王后,法兰西全国的女主人了;沼泽之邦的勃艮第所有的公爵,都不能从我手里买去这一个无价之宝的女郎。考狄利娅,向他们告别吧,虽然他们是这样冷酷无情;你抛弃了故国,将要得到一个更好的家乡。
法兰西王,《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当曾经热烈追求过考狄利娅的勃艮第公爵得知她将一丝一毫的财产也不会得到时,其态度便马上从热情转变到了冷漠,而且还十分决绝地告诉考狄利娅,自己不会再娶她。看到勃艮第公爵的表现,聪慧的考狄利娅立刻表明自己对他的态度,“他所爱的既然只是财产,我也不愿做他的妻子。”
勃艮第公爵过去极力宣扬的爱情在现实面前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可见他当初对考狄利娅的表白根本就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当勃艮第公爵宣布退出对考狄利娅的追求时,法兰西王向考狄利娅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在危难与贫穷的考验面前,法兰西王的真爱得到了考验。在法兰西王诚挚的爱情面前,勃艮第公爵的爱情显得那么渺小,他的行为是令人如此鄙视。也许在此之前,人们对考狄利娅的命运全是同情,可是从这一刻起,对现实有着深刻洞察力的人们一定会为考狄利娅感到庆幸,她虽然失去了财产、权势以及父亲的爱,但是她却得到了人间最宝贵的爱情。考狄利娅是不幸的,她仅仅因为自己不善于甜言蜜语就受到了父亲如此残酷的惩罚;可是她也是幸福的,她在几乎一无所有之际,得到了最宝贵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能够经受得住任何考验的,也只有经受过充分考验的爱情才能更令人沉醉、更令人幸福。其实人世间所有真正的幸福无不源自于生活的考验,如果没有生活的考验,幸福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也就不会那么令人产生至为深刻的体验。产生这样的论断并非是要提倡人们明明顺顺利利却偏要无事生非,而只是想提醒人们,不要让那些外在的财富或贫困左右自己的幸福。如果没有真爱,就算拥有万贯家财也不会得到幸福;如果有了真爱,就算生活贫困也会在彼此的关爱中体会到真正的甜蜜。
其实只要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不经历艰苦的付出,怎么能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如果不历经风雨,怎么会体会到彩虹的绚丽?如果不在逆境中经历一番磕磕碰碰,怎么能理解成功后的喜悦?人世间的一切都如此,不经风雨便无法见彩虹,不经受考验便无以显示真爱的力量。
激情之爱
陈书凯
罗密欧:不管侵蚀爱情的死亡怎样伸展它的魔手,只要你用神圣的言语,把我们的灵魂合为一体,让我能够称她为我的人,我就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劳伦斯:这种狂暴的快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正如火和火药的亲吻,就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烟消云散。最甜的蜜糖可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长久;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甚圆满。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六场
人们在情感的深处其实都隐藏着对激情的无限渴望,激情可以给人们以电流通过全身般的震憾,可以给人们以全部身心被甜言蜜语萦绕的滋润,也可以给人们以为爱付出一切的疯狂。激情带来的爱是浪漫的,人们渴望这份浪漫,但是这份浪漫对于人们却不尽是甜蜜和温柔,有时它还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悲伤和无尽的悔恨,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奥塞罗与苔斯狄蒙娜,他们之间盲目的激情全都如费雷尔·劳伦斯担心的那样,导致了“狂暴的结局”。所以,莎士比亚虽然也歌颂激情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但是他更希望人们能够用更多的理智来经营爱情,如果缺少了理智的经营,那么即使是互相痴迷的“真爱”,最后也会被疯狂的火焰所灼伤。
罗密欧与朱丽叶近乎疯狂的激情之爱虽然令人痴迷,但是这种爱就如同“火与火药之间的亲吻”——它会产生刹那之间的炫目和炽热,但是当激情燃过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灰烬,一切爱与被爱着的人们都将在疯狂的燃烧中一无所有。费雷尔·劳伦斯主张比较“温和”的爱情,这种“温和”的爱情即为充满理智和更符合现实的爱情,也许人们更向往文学作品中怦然心动的激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这种比较“温和”的爱情才能更绵长、隽永。
也许,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朝一日获得再生时可以看一看下面的故事:
浪漫与现实天生就是一对恋人,他们虽然彼此爱得如火如荼,但是他们知道总有一天其中的一方要先于对方离开这个世界。于是多愁善感的浪漫问现实:“你到底爱不爱我?”“我十二分地爱你,我爱你甚至超过爱我自己。”现实坚定地回答。浪漫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仍感到不满足,于是又问:“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会不会随我而去?”现实回答:“我想不会,虽然我十分不愿意离开你,但是如果你离我而去,我会好好地活下去。”
听到现实如此回答自己,浪漫感到现实根本就不是真的爱自己,于是他离开了现实到其他地方去寻求真爱了。后来,浪漫遇到了甜言和蜜语,但是他们的爱却不能令自己感到真实。于是浪漫继续寻觅,然后又遇到了风花和雪月,结果他们给自己的爱并不能持久。经过一番比较,浪漫觉得还是现实的爱更加真实、更加诚挚,于是他又来到了现实面前。此时现实已经久病不起,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浪漫感到痛心极了,忍不住问:“你要是走了,我该怎么办?”现实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告诉浪漫:“你要好好地活下去。”浪漫顿然领悟了真爱的深意。
人们总是嫌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于是渴望激情并想办法寻找如火如荼的激情,但是当真正经历了炽热的激情之后,才想到当初的平静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适合自己。在《无事生非》和《驯悍记》等喜剧当中,莎士比亚塑造的恋人们在平平淡淡的憎恶中初识,然后互相挑毛病,只有达到一定的妥协与平衡之后,爱情之花才得以盛开。莎士比亚认为,这才是能够天长地久的爱情,只有这种爱情的结局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非夜空一道殒落的流星。
忠贞于爱情
陈书凯
假如,你为了钱财而娶了我的妹妹,那么看在钱财的份上你也该对她更好一些;纵使另结新欢,也只能秘密行动……何必让她知道你已经变心了呢?……别在她的心灵上留下双重的创伤,既然已对不起她,就不该恶言相向。
露西亚娜,《错误的喜剧》第三幕第二场
人的爱情是一种忠贞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感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
但在现实生活中,爱情的忠贞常常被摧毁,“婚外情”现象就是一些人不得不面对的情况。面对婚外情应该怎么做,如何对自己的爱人坦白,这确实是从古至今最困难的伦理道德上的问题之一。
莎士比亚本人对待爱情并不忠贞,露西亚娜给在锡拉库扎的安提福勒斯的建议是心照不宣,也许莎士比亚也曾经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在感情方面的问题。露西亚娜之所以给安提福勒斯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是要伙同他欺骗自己的妹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妹妹受到的伤害。也许莎士比亚也想通过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妻子受到更少的伤害,从而使自己的婚外情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进行下去。
露西亚娜是个极富同情心的角色,也是《错误的喜剧》一剧的理性之声,她虽然对安提福勒斯背叛爱情的行为感到痛心,但是她却不希望令已经失去忠贞爱情的妹妹再失去对完美爱情的向往,所以她建议安提福勒斯向妹妹隐瞒真相。这种欺骗是一种善意的欺骗,虽然它已经与爱情无缘,但至少可以给一个心怀爱情理想的可怜女人以希望。
通过露西亚娜建议的方式来解决感情背叛的问题,这在当时也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这种方式不见得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可是其中体现的善良温厚之情却值得现在的人们所借鉴:如果你已经丧失了对爱情的忠贞,那么你的妻子(或者丈夫)就已经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如果你因为不再爱对方而继续伤害她(他),那你就会在良心上亏欠她(他)更多。所以莎士比亚建议人们,在背叛爱情之后、准备摊牌之前,最好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当你对另一半坦白婚外情时,你是准备消除误会,以便对你们的关系重新进行一次诚恳的审查呢?还是只为了让自己觉得好过一些?或者实际上想伤害你的另一半?或者是想要一个迅速且卑劣的方法来了断一段关系?如果你想使对方受到的伤害更少,或者使自己减轻良心上的谴责,那就要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人们都知道,背叛爱情的事情一旦出现,即使人们采取的方式再温和,也难免使被抛弃的一方受到伤害,而一个正直的人良心也会因此而难安。所以,要想使彼此之间都不受到如此深刻的伤害,最好的办法,也是惟一的办法便是保持对爱情的忠贞,在诱惑面前更加善待自己的爱人。
两情相悦,水乳交融
陈书凯
它们是那样彼此相爱, 仿佛两者已合为一体; 分明是二,却又浑然为一: 是一是二,谁也难猜。 两颗心分开,却又在一起; 斑鸠虽和它的皇后分开,它们之间却并无距离存在: 这情景只能说是奇迹。 爱情在它俩之间如电光闪灼, 斑鸠借着凤凰的眼睛, 就能清楚地看见自身: 彼此都认为对方是我。 物性仿佛已失去规矩, 本身竟可以并非本身, 形体相合又各自有名, 两者既分为二又合为一。
《莎士比亚诗选·凤凰与斑鸠》
真正的爱情会使双方合二为一,正如凤凰与斑鸠一样即使身体分开,可是心也在一起,即使生死两分离,可是彼此之间却并没有任何距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形体相合又各自有名,这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人类的男女情爱虽然也常常充满了山盟海誓,甚至有时会感天地、泣鬼神(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莎士比亚一直以来也都在其戏剧作品中力图追求这种理想化的完美之爱。可是由于人性的自私以及其他缺点的存在,人世间男女之间的爱情常常不会达到这种水乳交融、合二为一的至爱境界。
在实际生活中,恋爱中的男女也许会暂时“无论自处天涯海角,都会心系一起”。可是随着时间的冲刷和环境的诱惑,彼此之间最初的浓厚情感常常会变得越来越淡,甚至会移情别恋。事实上,由于男女双方身处异地而导致感情破裂的例子数不胜数。遇到这种情况的男女,不要责怪对方对自己的爱不够坚贞,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宽容地想一想,也许可以为自己除去许多无谓的烦恼。
如果对方的心已经离开,那就不要继续强求。身体分开,心系一起的爱情确实值得人回味,可是如果反过来——心已两分,强求身体在一起,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爱情必须是两情相悦方能互相感到甜蜜。用一句实用的话来说,爱情实际上是互动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已经失去了对这份情感的依恋和尊重,那么即使另一方费尽心机也无济于事。
谁都渴望得到莎士比亚诗中描述的理想化的爱情,就像民间歌谣中所传唱的那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但是现实毕竟不是理想,现实中的爱情同样需要两情相悦,但更需要相互宽容、彼此理解以及互相忍耐,否则爱情就不会得以长久维持。更应该引起追求爱情的人们注意的是,虽然人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爱情毕竟是属于双方的,如果对方对你的爱已经随风飘逝,那你不妨放宽心、放开手随它而去。或许放手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
珍惜爱情
陈书凯
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未来;欢笑嬉戏莫错过了眼前,将来的事有谁能预料?别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甜美且双十年华的你,青春它并不常在。
小丑,《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场
只有真心相爱的人才能享受爱情的甜蜜,但并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珍惜彼此之间的爱情并且享用终生。
有人说“真爱永存”,其实不然。只有那些懂得珍惜的人才能永远感受真爱,如果不去珍惜,真挚的爱情会如同过眼云烟般稍纵即逝,就如同赫米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述,“飘忽如影、短暂如梦、匆匆如闪电”。正因为它是如此匆匆,所以莎士比亚告诉人们应该抓紧爱情存在的每一刻、每一天,尽情享受它带来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渴望得到甜蜜爱情的人不胜枚举,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珍惜爱情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当人们没有爱情时,会时时渴望并且不懈地追求,但是当受到爱情滋润时,人们却又以任性和猜疑来驱赶爱情,等到失去爱情时,却又后悔莫及。
世上为爱而痴狂的人何止千万,但是又有几个人能长久地拥有爱情呢?
曾经有一对恋人彼此爱得刻骨铭心,在经历了风花雪月和海誓山盟之后,他们终于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在婚礼前夕,姑娘向未婚夫提出一个要求:“世事总是变幻莫测,今天我们彼此相爱,可是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就会相互厌烦。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在送我回娘家以前,必须让我带走我认为最珍贵的任何东西。”
未婚夫认为爱人的要求莫名其妙,而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相信自己永远都不会舍弃如此可爱的姑娘。可是姑娘却坚持让未婚夫答应自己的要求,并且还要他写下保证。就如同所有童话的结局一样,他们从此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会像童话那样就此结束,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经过了柔情蜜意的浪漫之后,他们决定要彼此携手、共同创造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是他们就肩并肩地开始了事业的打拼,几年以后他们渐渐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本来可以变得更加美满和幸福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来他们在一心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已经忽视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因为生活琐事而互相埋怨,动则恶语相向,严重时甚至互相撕打。到了后来,他们彼此都感到筋疲力尽了,终于有一天,当彼此间的怒火都爆发之后,丈夫对着自己的妻子说,“请你离开,回到娘家去,带上你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我绝对不会挽留。”
听到丈夫的话之后,妻子惊呆了,丈夫也有些后悔,但是他不愿意再维持这样的生活了。妻子要求再和丈夫好好地喝一次酒、吃一次饭,在饭桌上,妻子又回到了从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模样,丈夫也不再丢三落四、粗声粗气。酒足饭饱的丈夫很快睡着了,妻子把丈夫搬到了娘家。当丈夫醒来之后,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柔声说道:“我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你,我希望咱们能够像以前一样彼此相爱。”
后来,他们都看到了自己过去对爱情的漠视,于是互相检讨,终于又相亲相爱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故事的最后结局,也许这又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无论怎样,它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爱情之花如果不用心来浇灌就会枯萎。所以莎士比亚建议那些幸运坠入爱河的人要珍惜欢乐,趁爱情还存在的时候,品尝它美妙的滋味。
爱情是坚定的,它可以使贫穷的人感到内心的充实,可以使财富黯然失色;爱情也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一句无心的指责和有意的埋怨;爱情不是永远的,所有寻觅真爱的人必须不断地追求、真心地经营,否则即使得到爱情,它也会转瞬即逝。
正确教育儿童
陈书凯
我希望十岁和二十三岁之间并没有别的年龄,否则在这整段时间里让青春在睡梦中过去吧!因为在这中间所发生的事,不过是叫少妇照顾孩子、对长辈任意侮辱、偷东西、打架。
牧人,《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三场
在青春年少之际,由于缺少丰富的阅历和足够的知识与理智,孩子们总是要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这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因为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更好地控制自己,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家长和老师勒令他们不许靠近的东西。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专家们常说:“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现如今,孩子们面对的诱惑更大、更多,由于社会的开放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将那些认为不好的事物全部关在家庭和学校的大门外,毒品、帮派、色情、暴力等东西通过各种途径侵蚀着孩子们幼小的身体和心灵,当充满责任心的成年人举着抗争的大旗向这些东西发出挑战时,却发现这些东西无孔不入。于是,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表示,“现在的小孩”是完全的异类,暴力、鲁莽、不可理喻,一点都不像过去那样犹如天使一般。
在遥远的过去,孩子们果真如现代人所想像的那般纯真、规范吗?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的就是人生这个大舞台,在其剧本中同样存在着令现代成年人焦头烂额的教育问题,牧人的悲叹就说明了“现在的小孩”的问题过去一样存在,而且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现代。看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千百年来,所有责任心强烈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莎士比亚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通过戏剧的形式向人们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担忧,而且他还提出了把孩子教育成为负责的、有教养的人的方法。
莎士比亚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缺少责任心的父母是不可能将孩子教育成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暗示了将育儿的责任交给老师或保姆的危险;哈姆雷特的母亲为了贪图富贵和情欲,丝毫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哈姆雷特后来的痛苦至少有一半来源于对母亲的失望;《李尔王》一剧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孩子或许充满了爱心,但是他却极其草率地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下定论,结果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悔恨,对于他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这种草率也对她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至少扮演一次为人父母的角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为鉴,全身心地承担起为人父母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应该参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关心他们的想法、有耐心、有爱心、充满理智,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严格管教孩子
陈书凯
溺爱儿女的父亲若把藤鞭置之不用,只让它作为吓唬人的东西,到后来它就会被孩子们所藐视,不会再害怕他。
文森迪奥公爵,《一报还一报》第一幕第三场
所有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不仅是遏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且还体现了正义与公平的存在。文如其名,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严肃而深刻地探索了罪与罚的主题。
文森迪奥公爵通过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讨论引出了罪与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如果没有严格的管教,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现今的民主时代,教育孩子还需要用管教约束的方式吗?当然需要啦!年幼的孩子就如同璞玉一般,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父母的重要角色之一,便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且提供他们正确的行为指导。
在《一报还一报》一剧中,莎士比亚将教育孩子的问题重心置于家庭的范围内,提供了现代儿童教育专家都明了的方法:应该教导孩子适当行为的界限为何,使他们明白越界的惩罚,并确保惩罚能够公平的实行。当孩子们的犯错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时,所有的惩罚工具都如同虚设,这将使整个教育体制表现得相当松散,孩子们将会因为无所约束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体罚孩子是不可取的。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惩罚而惩罚只会使现实与教育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为人父母者,必须要让孩子们知道犯下错误之后将要受到的相应惩罚,并且要保证公平,即当孩子们真的犯下越过一定界限的错误之后,就必须用相应的手段来加以惩处;同时,对待所有的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不可重此轻彼,要以尽可能用同等的爱心来对待他们,当他们犯下错误之后也要以同等公平的手段来惩罚他们。
如果家长们不能用严厉的方式来使孩子知道犯错与惩罚的必然联系,如果家长们对待孩子不能保证公平,那我们自己和惩罚本身就会丧失尊重和威信,孩子将得到这样的认识:不管怎样,这个世界是不可相信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而这样的惩罚方式不但没有用处,而且还对教育孩子起到了反作用。
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陈书凯
那么,考狄利娅,你只好自安于贫穷了!可是我并不贫穷,因为我深信我的爱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
考狄利娅,《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让它落下来吧,即使箭镞会刺进我的心里。李尔王发了疯,肯特也只好不顾礼貌了。你究竟要怎样,老头儿?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上谏。保留你的权力,仔细考虑一下你的举措,收回这种卤莽灭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儿并不是最不孝顺你;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就是无情无义。我的判断要是有错,你尽管取我的命。
肯特,《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当两位姐姐用尽心思地向父亲李尔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时,深知自己没有好口才的考狄利娅早已想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虽然早就知道父亲会相信这些煽情的美言,可是她依然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说一些假话。于是她只好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放逐,并且还要亲耳听到父亲要与自己斩断亲情的话语。而一向忠诚的肯特则冒着性命之忧向李尔王直谏,可是被甜言蜜语蒙弊了理智的李尔王根本就听不进去。
每逢提到李尔王,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种既同情又痛恨的情感。这两种情感用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显得十分矛盾,但是当面对李尔王这一形象时,无论谁都很难不被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所困扰。
身为一国的君王,李尔王实在不应该那么糊涂,可是在面对自己至亲的女儿时,他却真正到了糊涂至极的地步。他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虚伪的甜言蜜语,一边又把小女儿考狄利娅句句发自肺腑的话当成了对自己的不孝和不敬,而且还残忍地剥夺了心地善良的考狄利娅的所有继承权,甚至还当众宣布与自己的亲生女儿考狄利娅解除父女关系。
当我们指责李尔王的糊涂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问问自己是否同样喜欢听迷惑人心的甜言蜜语,却不愿意听到苦口婆心的批评和教训。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大多不是出自本心,人们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向你献上自己的所谓“真心”,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其不可言的目的;相反,那些可能听起来不甚入耳的话语,往往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通过这些逆耳忠言,聪明人往往会更聪明、伟大者则会更伟大。因此,在甜言蜜语面前,人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智,要保证自己不至于在花言巧语面前做下后悔终身的蠢事。不要宁愿受到甜言蜜语的迷惑甚至愚弄,也不肯相信实实在在的真话,结果等到发现真相的时候错误早已经无法挽回了。
亲情间的互动
陈书凯
让她也感觉到一个忘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更使人痛入心扉!
《李尔王》第一幕第四场
莎士比亚用了整部戏剧《李尔王》来探讨子女不孝的问题,而剧中的李尔王则用其一生的经历演绎了饱受子女苛刻的悲凉和辛酸。李尔王也许是慈爱的,他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一对女儿,并且为了她们放弃了王位,将王权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可是李尔王也是苛刻的,他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小女儿,无情地放逐她,还剥夺了她的继承权。结果呢?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得到金钱和权势之后便视自己的父亲如同蔽履,在李尔王最需要人照顾和帮助的时候,能够来到他身边的却只有过去他最不喜欢的小女儿。虽然莎士比亚最后安排的结局是不孝顺的女儿们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这种父女之间亲情的淡薄和世态的炎凉却不能不令人感到辛酸。
亲情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情感之一,当最基本的亲情都丧失殆尽的时候,恐怕人与人之间就再也没有任何温情可言了。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儿女者,或者是为人兄弟姐妹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抛弃彼此之间永远都无法脱离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种亲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人世间最根本的沟通桥梁,如果缺少互动沟通,即使是挚爱的亲人之间也会变得疏远和陌生。
李尔王的一生虽然是令人同情的,他的两个女儿的不孝也着实令人们感到愤怒和痛恨,但是在谴责两个女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回到李尔王本身的问题上来。有人认为,李尔王后来遭受的苦难其实就是他先前所作所为的报应——如果他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三位女儿,不过份溺爱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他最后的结局一定会好得多。这种观点也许有失全面,但是人们却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先虐待自己的子女,然后在自己年老时又期望得到他们的尊重。所以,为了确保子女长大成人后孝顺自己,为人父母者就应该在子女年幼的时候好好地善待他们。
对于为人子女者来说,对待父母同样要持以善心,同时也要持以感恩的心理。父母使我们从小衣食无忧,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得我们在儿时度过了无比幸福的生活,在我们不懂事的时候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长大,在我们生病时精心照料我们到康复,尤其值得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都不计回报,他们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为了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亲情是需要双向互动的,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子女者,都应该尽可能地向自己的挚爱亲人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都应该尽可能地善待对方。惟有如此,亲情才会愈来愈浓、生生不息。
年轻与老迈全由心灵决定
陈书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