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生存还是毁灭?

_2 陈书凯(现代)
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莎士比亚一生之中塑造了无数形象,有的机敏睿智,有的贪婪愚蠢,有的积极乐观,有的消极颓废,亨利六世无疑属于消极颓废这一类型,他软弱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上帝,自己却从来不做任何积极的努力。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一一经历,很多挫折和遭遇都是不由人的意志而决定的,它们是无法避免的。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既然很多挫折都是注定要遭遇的,那我们就不应该害怕。消除这种烦恼的最佳方法便是面对挫折,把这种烦恼当成上进心的养料。努力既成,烦恼远扬。成功是要靠努力的追求得来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上帝主宰你的命运。
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上帝主宰,如果上帝真的愿意并且有能量替我们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可以不必付出任何努力,或许我们可以不必面对所有的挫折,或许我们可以不必再饱尝失败的苦恼。可是在逃避掉所有的这些责任与打击的同时,我们还将失去做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自信、历经风雨磨砺之后的坚强还有依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我们的命运真有一天不再受自己的掌握,那我们岂不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如同一碗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如果我们的命运真的仅靠上帝掌握就可以解决一切,那绝不是上帝对我们的眷顾,而是上帝对我们最深重的惩罚。
既然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并且尽他们所能地赋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良好的教育以及其他种种,而这个社会又以极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不但接纳我们的优点,同时还接纳了我们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缺点,那我们同样要敞开胸怀接纳社会赋予我们的一切,其中既包括种种喜悦和成功,也包括悲伤和失败的考验。当然了,要想获得幸福并实现成功,我们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接受,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化悲伤为力量、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汲取智慧和勇气,然后用这些力量、智慧和勇气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掌握自己今后的命运!
因此,你应该怀抱远大理想,树立坚定信心,磨砺意志品质,追求不断进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掌握自己的人生。
不要相信奇迹
陈书凯
奇迹已不再了,我们只能承认,事情变得完美,自有它的道理。
坎特伯雷,《亨利五世》第一幕第一场
亨利五世从浪子到“所有基督教国王的借镜” 的转变使大多数人都感到惊奇,在众人大称奇迹的时候,一个身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人物却称亨利五世的转变并非奇迹,同时这位大主教还说其“完美国王的表现其实是有手段的世俗”。
亨利五世的转变究竟是奇迹还是世俗,这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却是的的确确地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令世人难以想到的奇迹,如鬼魂、精灵、预言性的梦境以及神的干预等等。莎士比亚并非是要通过这些奇迹来宣传鬼怪神灵,而是要借助于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
莎士比亚借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奇迹的理解——事情变得完美,自有它的道理。这道理即是自身的努力,对于身边之事,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对于天意,在成功时用不着感谢,不可为一时之得而陶醉;在失败时,也不用咒骂,不可为一时之失而自馁。
当运动员奋力一搏之际,为赢得胜利而感谢上天创造奇迹的时候,他应该把更多的功劳归于自己。因为若不是他每天早上起床之后跑五英里,或者在每日早晨练习举重,应该不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吧!
聪明反被聪明误
陈书凯
公主: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玛利娅: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爱的徒劳》第五幕第二场
无论于生活中或者工作上,太过聪明者往往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美国,即使是在深夜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即使没有警察,人们也会严格遵循交通标志而行。即使在红绿灯出现故障的十字路口,也没有人争先恐后,通往四面八方的路口上,来来往往的汽车都会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行进。
有一个外国人到了美国,他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没有警察真是高兴,于是加大油门一路向前冲。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前面是红灯,白天的繁忙在这寂静的夜色中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了,看到道路上零零星星的车辆都规规矩矩地停在了红灯下面,这个外国人不由得在心里说了一句“笨蛋”,他开足马力向前方急速行驶。一路上,这个外国人不知道闯过了多少红灯,他一直都在暗自庆幸自己的聪明,他知道自己要比那些仍旧严格遵循交通规则的美国人节省了很多时间。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他亲手将自己送上了生命的末端——他失去了未来的所有时间,因为在他再一次直闯红灯时,横向来了一辆大卡车,他开的小汽车被大卡车撞得严重变形,当警察赶来时,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变成“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用自己全副的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愚笨”。
具有大智慧者很少会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更不会自作聪明地干一些实际上愚蠢至极的事情。真正的聪明者不需要通过投机取巧来加以表现,自作聪明者常常反被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所累。
生存还是毁灭
陈书凯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到底哪样算高贵?隐忍在心中,承受这欺人命运的剑伤枪挑,还是拔起剑刀向那无边大海般的磨难搏斗去?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和重整乾坤的艰巨任务面前,深感自己的软弱无力与犹豫迟疑。他的心理斗争十分激烈,是逃避还是战斗,成为他不可回避的选择。他感到十分疲倦,对未来的光明丧失了信心,从而讲出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独白。
这不仅是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而且是整个悲剧的核心,极具哲理性。这也是哈姆雷特为自己也为世人提出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至今仍耗费着众多读者的心力与精神。
生命中总是充满着种种不同的选择,大至人生大事,小至在超市中买生活用品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当然有些选择是无伤大雅的,选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有些却令人难以下定主意,选错了会后悔,甚至抱憾一生。
人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愈来愈多,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取舍上。选择之所以难,就在于背后的舍弃,多少次都是因为我们舍不得,所以在选择时才会举棋不定。常听到一句话语:“怎可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座森林?”这反映出选择时往往要做出很多的舍弃。我们在做选择时,把眼光放远一点,舍弃眼前的一点点利益,往往可以换来不一样的结果。
人生难免空白和遗憾,够成熟的人才懂得该放弃时放弃。放弃只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在放弃中进行新一轮进取,绝非三心二意。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真正把握命运。
因为,人的心态能决定命运,心理灰暗,生命也会暗淡。悲观情绪会逐渐转为绝望心情,而绝望则会抹杀生命的需求。因为悲观就会失去希望,就会看不见光明而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悲观的人多无助,积极的人才不会悲观。
坦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陈书凯
一只雀鸟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
莎士比亚把哈姆雷特放在一个基督教环境里,基督教的观念贯穿全剧。虽然哈姆雷特对于将要来临的与雷欧提斯的决斗怀有不祥的预感,霍拉旭也建议他相信这种感觉,他仍然回答说:“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这里体现了莎士比亚对死亡的看法,人不应过于在意死亡,在需要的时候,应该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
以勇敢而著称的凯撒大帝曾经说过:“懦夫在死之前已经死过很多次,勇士却只死一次。”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对于不可避免的现实,往往愈是逃避就愈显被动,当你勇敢地迎接它们时,也许它们会被你无畏的气慨所吓倒。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以极其传神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忧郁、延宕的形象,即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还有一位温柔美丽的母亲,但是这完美的一切很快就被贪婪、残暴的叔父所破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哈姆雷特王子几乎不能接受,可是伟大的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情怀时时撞击着他的内心,于是他便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一度试图以离开自己的国家来逃避这些现实。但是,当哈姆雷特即将与雷尔提进行致命的最后决斗时,他终于决定不再逃避现实,而是要坦然接受眼前的这一切。哈姆雷特的选择流露了莎士比亚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如果它总有一天都会到来的话,那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它。
莎士比亚劝我们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快快乐乐活出生命的精彩。
女人并非弱者
陈书凯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亡故的父王尸骨未寒,不到两个月,原本崇敬的母后竟不等“眼眶内之虚假眼泪干涸”便“敏捷地跃入乱伦的褥中”,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的“人”开始模糊为“腐烂的石头”,而他对女性的爱恋则转变成这句话——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当他以忧郁的眼光审视周围时,女人的软弱让他目不忍睹:自己深爱的奥菲莉娅成了试探自己的工具!因此,他怨恨世界上所有的女人。奥菲莉娅就成了这种怨恨的牺牲品,最终精神崩溃,溺死于河中;他母亲也几乎被他逼疯,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亡魂求情,情况可能更糟。
其实,“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只是对当时社会的写照。但“女性等同弱者”却伴随着这句名言的流传深深烙在人们心中数百年。
弱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别人保护及同情。而在现代社会,女人已不是弱者。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所组成的,有男人的一半也有女人的一半,并且女人在这一半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女人之处必定会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做女人并不难,难的是不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女人。女人只要从心底里不轻视自己,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让你的风采发挥出来,也一定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生存,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强大和美丽。
身为女人,不能因社会的变迁而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女人都必须从这变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不要让自卑的心理缠绕着自己。
西蒙波娃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女人是处境造成的,而不是先天造成的。”这可解释成“我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成为‘可怜的女人’是‘处境’造成的”,这也是她在“第二性”中不停阐述的重点。
而传统父权下的男女关系就像是“主”和“奴”,今日女人如此可怜便是因为“主”(男人)不停压迫着“奴”(女人)。若将所有加诸于女人身上负面的用语全部去除,“女人不是弱者”,便自然能从这种处境中跳脱出来了。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陈书凯
当你们呈报这一切不幸的事实时,请你们在公文上老老实实照我本来的样子叙述,不要徇私袒护,不要为我开脱……你们应当说我……像一个糊涂的印度人,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更为重要的珍珠随手抛弃了……
《奥赛罗》第五幕第二场
因为伊阿古的阴谋,奥赛罗害死了自己的妻子,这里的“珍珠”指的就是他忠诚贤惠的妻子。虽然奥赛罗可以选择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伊阿古的身上,但他还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了全责。奥赛罗不愿意将自己定位在受害者的角色,所以他不将所有的错怪罪于他人,包括使他陷入疯狂状态的伊阿古。
奥赛罗是一位大英雄,他因能勇于担负自己的责任而伟大,虽然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无论是出现在神话、电影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他们总是做自己的主人。即使是处理一件小事,不管结局是否正确,他们也一定能担负起自己全部的责任。
成功人士向来给人一种勇于认错的印象。有些人认为认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认错给人带来的更高的附加价值。面对错误,如果你能不逃避现实,勇敢地对错误负起责任,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之人。相反地,如果你经常推卸责任,或者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只会让别人对你失去信心。
只有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为了做到这一点,即使面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你也要负起全责来。
一旦你具备了十足的责任感,也就等于有了无形的万灵丹,没有人会对你有所责难。它能使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发现自己的重要性。
嫉妒是可怕的
陈书凯
我要报复我的仇恨……我也要叫这摩尔人心里长起根深蒂固的嫉妒来,没有一种理智的药饵可以把它治疗。
伊阿古,《奥塞罗》第二幕第一场
啊,主帅,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
……
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
伊阿古,《奥塞罗》第三幕第三场
可是多疑的人是不会因此而满足的!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有了什么理由而嫉妒,只是为了嫉妒而嫉妒,那是一种凭空而来、自生自长的恶疮。
爱米利娅,《奥塞罗》第三幕第四场
奥赛罗轻信虚假的表面现象,被嫉妒蒙闭了理智的眼睛,使他落入嫉妒的万劫不复当中,成了嫉妒的牺牲品,以至他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战胜了种族的偏见,却未能躲过极端主义者的暗箭,最后酿成悲惨结局。
一位光明正大、品格高尚的主帅,—个挚爱多情的丈夫,却在一名卑鄙小人的唆使下,身陷于内心嫉妒之火的灼烧中,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理智,这结局是多么发人深省啊!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的危害相当严重。它如同一柄双刃剑,既伤害别人又伤了自己。嫉妒者的流言、恶语、陷害、阻挠等,往往会对被嫉妒者造成恶劣的后果。而且嫉妒别人实际上是同折磨自己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人在嫉妒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折磨自己,多少嫉妒别人的人最后都喝到了自己所酿的苦酒。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治病治本,医治嫉妒心理必须认清嫉妒的危害,学会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心胸豁达,待人以诚,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从根本上切断导病之源,这才称得上是明智之举。
我们绝对要远离嫉妒,哪怕心中产生的只是一点点嫉妒的火星,也要及时将其扑灭,绝不能让嫉妒之火烧毁我们的灵魂,这样才能塑造一个比他人更完美、更有作为的自我。
勇于面对直觉
陈书凯
我希望他再胖一点!可是我不怕他;不过要是我的名字可以和恐惧连在一起的话,那么我不知道还有谁比那个瘦瘦的凯歇斯更应该避得远远的了。
《凯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有关我自己的事情,应当放在末了办。
《凯撒大帝》第三幕第一场
凯撒有很强烈的预感,他觉得凯歇斯将会对他产生威胁。但是凯撒犯了致命的错误,因为他忽视了那个不断在耳边提醒他要小心凯歇斯的直觉,也忽略了自己心中的那股恐惧感。
凯撒自认为他是伟大的,所以相当排斥害怕的感觉。凯撒认为,从未有任何人会让我产生畏惧感,一旦我对凯歇斯感到害怕,岂不是和我的身份不相称吗?
凯撒终其一生对他内心的直觉都未能敏锐地察觉。在凯撒前往元老院的途中,一名忠实的随从曾经塞给他一封信,信中写的正是刺杀凯撒的阴谋。虽然随从要凯撒为了自己好,一定要马上看那封信,但是凯撒却用以下的理由拒绝了他:“有关我自己的事情,应当放在末了办。”
以凯撒为鉴,你要学会重视自己的直觉,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你的感觉是你值得信赖的预警机制。事实上,凯撒有充分的时间更深入分析自己的感觉。如果凯撒能够将自己的感觉摆在第一位,然后严肃地去看待它,他应该可以适时揭穿布鲁特斯和凯歇斯的阴谋,从而扭转自己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没有任何的直觉反应,那就像一些我们时有耳闻的特殊孩子,对疼痛失去了知觉,将会是一件相当令人惋惜的事。人们的直觉在非常时刻,甚至可以救我们一命。
有些遭遇会带来负面的情绪,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这个时候,你一般会想赶快摆脱这种感觉。但是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感觉,都是在指引你下一步要怎么走。
不要轻视自己
陈书凯
何瑞修:我有逃避的天性,殿下。
哈姆雷特:我可不许你的敌人这般的说你,所以,我也不希望听到你这般的说此刺耳之言。 我知道你不是个逃避者。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何瑞修是哈姆雷特最知心的朋友,不仅年轻有为,还是一位饱学之士,但是他的坏习惯就是喜欢自贬身价。当何瑞修说出这番话时,哈姆雷特马上反驳他的说法,哈姆雷特想表明,何瑞修总是贬低自己,这对他来说并不公平。
我们有时也会产生与何瑞修相同的情绪,就算是性格沉稳的人,情绪落差也会很大,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自贬身价,看不起自己。就连莎士比亚也有灰心丧志之时:“我的诗为何了无新意?连丝毫的变化也没有?”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至于你对自己优缺点的描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印象。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建立可靠的形象,由里到外始终如一。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谦虚是一种美德,而且所有人都能接受。可是一旦谦虚过了头而自我贬低,后果就和吹牛一样糟糕。如果还希望别人会针对你的谦虚发出异议,更是不可能的事。
有一些人就是有这种坏习惯,而且你在第一次和他们见面时就能察觉到。他们开口就说:“我这样做可能不大对,不过……”或者是说:“也许我的脑筋不太灵光,但是就我看来……”他们自己很难发现这个毛病,显然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
如果别人都这样说你,你会怎么想?不用说,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形都非常气愤。
要记住,自贬身价没有一点好处。有魅力的人绝不会在人前自贬身价。否则你等于替周遭的人增加了负担,他们不得已只好说一些鼓励你的话。最糟的是,他们还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些原先隐而未见的缺点。
不要自贬身价,成为自己可怕的敌人。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要看轻自己。
走出自我迷失
陈书凯
斯赖:我是一个老爷吗?我有这样一位太太吗?我是在做梦,还是到现在才从梦中醒来?我现在并没有睡着;我看见,我听见,我会说话;我嗅到一阵阵的芳香,我抚摸到柔软的东西。哎呀,我,不是补锅匠,也不是克利斯朵夫·斯赖。好吧,你们去给我把太太请来;可别忘记再给我倒一壶最淡的麦酒来。
斯赖:感谢上帝,我现在醒过来了!
《驯悍记》序幕第二场
醉醺醺的乞丐斯赖在树枝堆中睡着了。此时正好有一位贵族带着随从路过,他下令将斯赖小心地拖回庄园,然后将斯赖放在他的床上,等他一醒过来,就告诉他,他是这里的主人。
一开始,斯赖表明自己其实是个流浪汉。不过,当其他人告诉他,这只是他长年昏睡时所做的梦时,他便相信了,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老爷。
斯赖所代表的问题影响很深远,这种迷失自我的人充斥于社会中。现代人更容易出现和斯赖相同的毛病,以外在环境来定位评价自己。
要是你已经陷入斯赖的思考模式中,对自己和其他人都会造成威胁。自我陶醉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人性,而且太过依赖外在条件。
患有“斯赖症候群”的人既没有生活重心,不珍爱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所以只能无穷无尽地追求虚名。
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随着别人的脚步跑,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多半都不能成大事。因此,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等于“慢性自杀”。
你要保持自我,不受外在变化所影响。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为此而高兴吧!归根究底,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保持自我、做你自己。
找到动力来源
陈书凯
米兰达:唉,那时你是怎样受我的烦累呢!
普洛斯彼罗:啊,你是个小天使,幸亏有你我才不致绝望而死!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择洒、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
《暴风雨》第一幕第二场
普洛斯彼罗及幼小的女儿米兰达被胞弟安东尼放逐到远离人烟的荒岛上。女儿成了他活下去的原动力,鼓舞他忍受饥饿,抵抗所有迎面而来的困难。
普洛斯彼罗的法力让他无所不能,不过,他也深深地了解,如果没有爱,没有他的女儿需要他,他的法力将失去意义。除非他为了他所爱的人而存在,否则一切都是枉然,他终究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我们的生命中,至少也要有个人让我们为他奋斗,为他付出。惟有心系他人,我们在全力以赴、突破难关的同时,才会感受到这份成就的重要性。
这并不表示你需要对方给你掌声和赞美,甚至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所做的一切,也不知道你的动机为何,他们的存在对你就是一股动力。对我们所关心的人抱有责任感是世上最重要的事,也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虽然责任看似包袱,不过它却能使我们收获很多。纵使对方不知道我们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就像小孩一样对一切浑然不知,可是我们心里有数。我们在过程中得到了乐趣,这种替对方带来更美好生活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莎士比亚说道:“一个满足的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无数的人之所以有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经济能力的双亲或是爱人对他的需要。
没有人是一文不值的,他在某个生活中一定扮演着某种关键的角色。只要替自己找到一个付出的对象,你将会得到成就感,享受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会让你度过最困难的环境,就算自己正处于低潮,你也能从别人身上看到你存在的价值。
虚荣心作祟
陈书凯
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过度的虚荣心导致李尔王误会了忠心于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不但没有把继承权分给她,反而将诚实率直的小女儿驱逐到国外,只是因为考狄利娅不愿意说恭维话来取悦父亲。李尔王把一切财产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她们会说中听的话。谁料这两个女儿达到目的后却马上背叛父亲,把他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最终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虚荣心使李尔王迷失,他无法判断到底谁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因为他急切地希望从他人口中听到肯定的话语。李尔王为虚荣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成了自己误判之下的受害者。
这一由虚荣心演化的悲剧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普遍性。在现实世界里,的确有很多类似李尔王的人存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言:“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在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能使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虚荣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兴奋剂,它能燃起一个人的邪念,使人失去理智,最后往往导致终生的遗憾。
所以,你一定要克服虚荣心。下面是给虚荣者的心灵良方:
——调整心理需要,不追求虚幻的满足。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要有自知之明。
——要有正确的追求,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珍惜自己的人格、名誉,提高自身修养。
——保持一颗“平常心”。
正确的金钱观
陈书凯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郎;有了它,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它,鸡皮鹤发的寡妇能够重做新娘。
《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
雅典的贵族泰门慷慨好客,乐善好施,挥金如土,家中日日宾客如云。虽然他帮助许多人摆脱了困境,但他分不清谄媚者与朋友,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恶棍与寄生虫身上。一朝黄金散尽,债主盈门,他派人向元老、贵族以及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之人请求援助时,那些曾百般躬迎的小人却如躲避瘟疫一样惟恐不及,弄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泰门悲愤地离开了人群,独自隐居在城外的洞穴里。某天,他正挖树根充饥,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金子,饱经世态炎凉,看透人间虚伪的泰门不由愤怒地说出了上面的话。
莎士比亚通过泰门之口道出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是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金钱对人诱惑的确很大,很多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本性。一些人挥舞着手中的金钱,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有人狂叫“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在正确使用金钱之前,先正确对待自己。请记住:你自己是第一位的,你的精神是第一位的,你所爱的人是第一位的,而金钱次之。
你本身、你的精神及你的快乐远比你的金钱重要,相信你会赞同这一观点。事实上,赚钱的目的并非是钱生钱,而是使你在经济上有所保障,有安全感,并充满快乐。金钱应起到保护你、照顾你的作用,而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保护和照顾你的金钱。你应该让金钱更好地为你服务,给你带来内心的平安快乐,而不是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徒增烦恼。
对钱的平常心,是现代社会平常心的一个标志。没有找到对待金钱的合理态度,没有找到对金钱的平常心,哪有心灵的自由?
安贫乐道,安富乐道,达到特别自在的状态。这个平常心要求你既看重金钱,又看轻金钱。不贪、不奢、不执迷,轻松自在地对待它、玩耍它,这是入世的自在。
金钱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魔相,是诱使人走入误区的一大因素。在金钱问题上做到洒脱自在,也是一种对心灵的修炼。
想收获,先播种
陈书凯
要收获谷实,还要等待我们去播种。
公爵,《一报还一报》第四幕第一场
自古至今,人们通常都依照季节来春耕秋收,所以农民们会在春天播种、插秧,勤快地施肥、浇水、除虫,经过夏季的滋润,秋天自然而然农作物便会丰收了。
因此,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播下种子,去慢慢灌溉,用理智的心情去等待成功的果实。不要为那些埋在泥土里,看不见的遥远的希望而觉得不耐烦。许多人都等不及真正的收获,就把要播种的种子吃掉。
倘若你期待得到成功,就必先付出勤劳与努力的代价;你期待得到友谊,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先要把自己的“心”拿出来;你期待得到爱情,必先学会关爱和宽容……一切都要先下耕耘的苦功,然后才可望收获。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辛勤的付出就会有丰厚的收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够勤勤恳恳地努力,每天在希望的同时,积极地按照最初设计的规划努力去工作,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也许付出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看到收获的结果,但你要相信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继续努力以赴,你终究会得到收获的。
“耕耘越多,收获越丰”,这是亘古不易的定律。你期待能够谷实丰收,还是赶快去“播种”吧。
心存希望
陈书凯
黑夜无论如何漫长,白昼总会来临的。
马尔康,《麦克白》第四幕第三场
在现实生活中,因身在“黑夜”中而悲观绝望、意志消沉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你若想远离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就要让你的心看到“白昼”的光明,看到希望。只有在自己的心里点起一盏不灭的明灯,才能让自己从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学到应付环境的技能和信心,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意志薄弱的人。后者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总是选择逃避而畏缩不前。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总是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但意志坚强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内心有着一股坚强的特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仍会用内在的勇气来承担外来的压力和考验。
看到希望会帮助你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因为你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有十足的信心看待自己的能力,对于任何困难,从来不会畏惧,你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会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掌握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无论目前是怎样的处境,无论“黑夜怎样悠长”,未来是随着自己的希望、梦想而或成功,或失败,或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你可以放弃希望变得渺小平凡,也可以怀抱希望成就事业,变得伟大不凡。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心怀希望非常重要。如果你意识不到“白昼总会到来”,就会无法忍受挫折和失败,甚至在生活的道路上刚一迈步,就会被逆境给吓退了,只有执著于自己的希望,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最后赢家。
勿对人性失望
陈书凯
只望血肉之躯能瞬化为甘露, 天条亦无禁戒人类自戕;上帝呀,上帝,人间万物我观之已是乏味, 枯燥, 平淡, 也令我心灰意懒。罢了, 罢了。就像无人管顾的花园被丛草吞没,此事就如此的发生……我心将碎, 因我不能多言。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那么世界末日就快来临了。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文艺复兴运动使整个欧洲都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人们过去对于上帝的牢固信仰渐渐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所欲为,在结束了传教士般的禁欲主义之后,被禁锢了多年的人性一下子被不断膨胀的私欲所控制。《哈姆雷特》真实地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杀死了自己的兄长,夺取了王位,而且还企图置王子哈姆雷特于死地;王后乔特鲁德,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因为经不住情欲的引诱,在丈夫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委身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所有人性的弱点几乎都在顷刻之间暴露在了哈姆雷特这个曾经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面前,他过去视父亲为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母亲则如同圣母一样贞洁,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花园”,所以那时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可是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叔父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迅速对人性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痛苦和忧虑使他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
哈姆雷特对人物或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十分偏激的,在他怀抱人文主义理想时,便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负载万物的大地”、“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那时的哈姆雷特对人同样充满了赞誉,这从他的一句著名念白中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是当残酷的现实摆在自己面前时,哈姆雷特过去所有的人文主义理想便在瞬间破灭,而他对于整个世界和人性的看法便与过去的认识截然相反了。世界在他眼中变成了“一所很大的牢狱”,而且还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里面长满了恶毒的野草”,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一切都变得“颠倒混乱”。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此时在哈姆雷特眼中都变成了邪恶,人的心灵变得阴暗污浊,即使是能够给予自己爱情的纯洁少女奥菲利娅,在哈姆雷特眼中同样不值得信任。母亲背叛父亲的行为使哈姆雷特彻底失去了对贞洁的信任,也失去了对美妙爱情的理想,他认为“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使一个中年妇女(即他的母亲,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当无法遏制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然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
哈姆雷特的偏激和过份悲观,或许表达了莎士比亚本人对文艺复兴晚期混乱社会的一种担忧,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必然具有一种艺术概括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待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却不应该如此偏激。
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一般说来,人应该具有好的人性。所谓“人性”,例如“恻隐之心”就是共同的人性,“慈悲良善”也是共同的人性,“惭愧”、“羞耻”、“爱众”、“合群”都属于人性。而坏的人性也不少,譬如自私、贪婪、害怕强权等就属于人性的弱点。
对于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人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人们看待世界和人性的方式应该更趋于积极和乐观的一面,而不应该以消极、悲观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看待人性。
很多人只看见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从而以悲观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只看人间光明的一面,才可以使自己乐观些、勇敢些。然而,世界是很冷酷的,既然有黑暗面存在,为什么回避它呢?一旦我们必须面临黑暗的时候,岂不是格外的失望惶恐,不知所措吗?
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你必须面对黑暗,承认很多人都是自私的,人们的善意是有限度的,许多时候,仁爱是有条件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时常需要建立在彼此的利益上。不要奢望人们一点也不虚伪,你只能希望人们在虚伪之中仍不忘善良,并且希望人们能在该诚恳的时候诚恳,这就够了。
不要对这个世界失望,我们生就这个样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人生太苛求是不会快乐的!
积极地看待问题
陈书凯
其实世事并无好坏, 全看你们怎样去想。对我来说, 它是个牢狱。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由于悲观失望,把丹麦看成是牢狱,使自己更加消极,错失了许多报杀父之仇的机会,甚至差一点儿不复仇就自杀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们。在看待事物时,你应考虑事情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你总想着事情糟糕的一面,那你就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如果你总想着事情好的一面,哪怕是不好的事情,也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
有些人认为,他们现在的心态是周围环境造成的。但事实上,如何看待世界、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你摆正心态,专心走自己的路,你会发现环境是无法左右你的。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事情想像成什么样子,事情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个人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积极心态者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心态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
你的心态是你——而且只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来引导你的思想,控制感情,决定命运。
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呼心理危机,我们的心态也许真的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但相信这一切是可以解决的,假如你愿意改变自己,首先得从改变心态开始。只要改变了心态,就改变了“世界”,你就会在人生道路上畅通无阻。
邪念使人失去理智
陈书凯
福斯塔夫:我现在才明白我受了你们愚弄,做了一头蠢驴啦。
福德 :岂止蠢驴,还是笨牛呢,这都是一目了然的事。
福斯塔夫:原来这些都不是精灵吗?我曾经三、四次疑心他们不是什么精灵,可是一则因为我自己做贼心虚,二则因为突如其来的怪事,把我吓昏了头,所以会把这种破绽百出的骗局当做真实,虽然荒谬得不近情理,也会使我深信不疑,可见一个人做了坏事,虽有天大的聪明,也会受人之愚的。
爱文斯:福斯塔夫爵士,您只要敬奉上帝,消除欲念,精灵们就不会来拧您的。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五幕第五场
当福斯塔夫受到培琪大娘和福德大娘等人的联合捉弄之后,不由得羞愧至极,好在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由于心存邪念而做出了愚蠢的行为,此时的福斯塔夫也算是有一些自知之明。
福斯塔夫本人并不愚蠢,甚至在许多事情上比别人更加聪明,可是他为什么在被捉弄以前没有看清福德大娘等人对他进行的“荒谬得不近情理”的欺骗呢?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做了坏事,虽有天大的聪明,也会受人之愚的”。要想理智地看清问题,首先就要保持心灵的清洁,当心中存在太多邪念的时候,理智就会被远远地抛到一边。
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形之下,人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些人在私欲的作祟和外界的引诱下,常常会因为欲念太多而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理智被欲念所左右,最终不仅欲念不能得到满足,反而会因此而遭受丧失理智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不能在私欲和外界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完整的理智时,他将要失去的其实远比他想要得到的多。如果在淫欲面前,福斯塔夫能够用充分的理智来克制,他就不会把那些破绽百出的骗局当成真,也就不会做贼心虚地受那些“精灵”的摆布。
其实即使人类发展的脚步已经走过了几百年,人们还是不能避免再犯“福斯塔夫式”的错误。这是因为太多的人仍旧不能克服私欲和邪念的诱惑,一旦理智被私欲所代替,那么受愚弄的后果就不可避免。像生活中那些以身试法的抢劫犯,难道不都是被“无本暴利”的欲念冲昏了头脑吗?最后他们还要怪自己“一不小心”受了他人的欺骗和引诱,事实上,愚弄他们的正是邪念本身。再看那些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被人欺骗的人,他们真是既令人同情又让人痛心,他们自己在被骗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如果上了当、受了骗之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还算幸运,倘若执迷不悟、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利益”或“好处”,那最终只能悔之晚矣。
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陈书凯
成功失败,在此一试。
斯兰德,《温莎的风流娘们》第三幕第四场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当时印象极为深刻,所以虽然事隔多年却依然能记得大概:
有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穷困,不过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他们还是积攒了购买去往美洲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美洲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就准备了一些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甲板上豪华餐厅里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炙也好。可是父母不希望自己一家人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所以在之后的几天里,每逢到了甲板上豪华餐厅的用餐时刻,父亲都要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一些干面包和饼干。
其实父母和孩子们一样渴望得到豪华餐厅里的美味食物,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完全吃光了,剩余的两天总不能饿着肚子度过吧。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们根本就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服务员的回答令父亲大吃一惊,他几乎要跳起来了:“你说什么?我们一家人原本可以不用啃着干面包来度过这次旅途的?”
上面故事中一家人的经历或许值得我们付出自己的同情之心,可是一定有人不由得在心里问:“为什么他们不去尝试着到餐厅去问问就餐情况呢?”是啊,如果他们当时肯问一问就不至于在一路上都啃干面包了,更何况肚子里的饥饿和对美食的向往使得这一家人根本就无法快乐地享受这一次难得的旅途。他们不去问船上的就餐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的勇气,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穷人不可以到豪华的餐厅里享受美味的食物,于是他们就错过了十几天享受美食的机会,而且还失去了一次对美妙旅途的享受。
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没有勇气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的事情其实又何止这些,而且由于勇气不足而错过机会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又岂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也许你几番尝试,最终也不见得就会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不鼓足勇气去尝试,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很多人抱怨上天不赋予自己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如此捉弄自己。其实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害怕困难和挑战而自行放弃了,而这些机会一旦丧失,就很难重新拥有。这也正是那些怯懦软弱者经常无法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积极地尝试过、努力过,纵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我们毕竟拥有过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经验,而且我们的精神意志也会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