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激发无限的潜力

_5 安东尼・罗宾斯 (美)
  在此,我要问个问题:“你追求什么?你所爱、所关切的人又追求什么?”在第二部份里,我们提出这类的问题,明辨它们的差异,找出你该如何运用所长,以达目标的方法。在前面你已学会如何成为一位神射手,现在就让我们好好追寻目标吧!
  先前我们说过,人生的好坏取决于信息传送的方式。在这一部份,让我们来谈谈如何提升信息传送的技巧,以便各位能善用所长,面对眼前各种情况。若你想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去向,那就得计划出一套策略。
  在我们继续之前,先回顾一下过去所教的东西。你现在已经了解,你的成就是没有止境的,而秘诀就在于懂得模仿,再制他人的成就。如果某人有一番成就,不管那是过火、赚大钱或广结人缘,你只要仔细模仿,跟着去做便成。要怎样模仿呢?首先你得知道,任何成就都是某些行动的结果,任何结果都有它的渊源。如果你确实从身心两方面照着别人的做法,那么你也能产生相同的成就。一开始你得先模仿他的想法,和他有相同的信念;然后拟出做法的每一步骤,最后再建立和他完全相同的生理状态。如果这三个阶段你做得分毫不差,你便无所不能了。
  前面说过,成败决定于一念之间,不管你相信能办成或不相信能办成,你都不算错。即使你禀赋优异、才干过人,但不认为能办得来,那么你就等于关闭了可能办得成的思路,若是你认为你可以,便会打开你内心里能够助你实现的各种潜能。
  必定成功公式已经告诉了你:知道目标,建立追踪目标的敏锐感,具有找对方法的应变弹性,那么你便能到达目标。如果你未达成目标,是不是就失败了呢?当然不是。就像一艘船的舵手,你只要改变旧有的行事方法,便能达成目标。
  你晓得积极心态的力量,也知道如何调整生理状态和内心储忆,使你振作、奋发,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你相信只要全力以赴,成功便在掌握之中。
  “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他们欠缺诱人的目标,激发不出他们的干劲。”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匪疑所思的良性循环过程。当你越发展你的才干,就越有能力,你越有能力,就越能挖掘出更大的才干,以及建立更乐观的心态。
  生物学家沃森在他1979年出版的《生命潮》一书中,引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观察研究,名之为“第一百只猴子并发症”。这事是发生在日本附近的一个海岛上,有一群猴子从沙堆里挖出它们从未吃过的新食物——甜薯,然后引进它们的族群里。由于以前它们的食物到手即可人口,而这种脏兮兮的甜薯倒是第一次见,所以迟迟不知如何下手。其中有一只猴子想到把甜薯拿到溪水中洗净,并告诉了母猴及其玩伴这种清理方式,然后就发生了奇怪的事。大约有100只猴子知道清洗甜薯之后,其他不知道的猴子虽然没有跟已经知道的猴子接触过,竟然也得知了这种方式,甚至于栖息在其他海岛上的猴子也照样做起来了。虽然它们都未与最早洗甜薯的猴子有过任何实质上的接触,但是这种行为却散播出去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独特的,有无数的例子足以说明。虽然个体之间从无接触,但却有相同的行为。当有位物理学家想起某个主意,往往在他处可能会有三个物理学家同时想到相同的主意。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没有人确切明白,但有些著名的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博姆和生物学家谢尔德瑞克,相信我们人类有一种集体意识。当我们能把自己的信念、注意力、生理状态瞄准别人的,便能找出一个方法,开启这种集体意识。
  我们的身体、头脑和心境犹如一支可调的音叉,可与更高层次的身体、头脑、心境产生共鸣,因此你调得越高,对正的越高,就越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不过这种过程有个要点,就是先得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心灵便会自然地把我们引到朝向目标的方向。由于心灵的做工是无意识的,若想成效显著,就得能建立认知我们所追寻目标的系统,否则心灵会自动扭曲、忽略或断章取义。这种现象就是马尔茨所称的“人工头脑学”。当心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以迄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若是心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精力就会虚耗,犹如一个人虽持有性能最佳的电锯,却不知在森林中要做什么事。
  能否发挥个人才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在1953年,对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做过的一次研究,足可以说明上句话的正确性。当时那些毕业生被询问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3%的学生有肯定的答覆。20年后,在1973年,重新调查了一下当年接受访问的人,结果那些有达成目标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虽然这项调查只限于财务方面,但是根据调查人员侧面的观察,似乎那3%的人在幸福及快乐的程度上,也高于其他的人。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
  在本章里,你将会学到如何确定你的目标、你的美梦和你的愿望,学到如何能够保持志向和促其实现。我不知你是否玩过拼图游戏?若你在人生中没有清楚的目标,就好像不知图画的全貌;乱拼凑生命。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便能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让神经系统得以按图索骥,找到最需要的资料。
  有些人似乎经常迷失。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下子试试这,一下子又试试那,似乎永远没有定向。他们的问题很单纯,就是他们不知所求的是什么。如果你也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永远不会有击中目标的一天。
  在本章中,你得建立个美梦,尤其是得全心全意地去做。如果你只是随手翻翻,不会对你有什么帮助。我希望你能够坐下来,手里有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下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计划。
  找一个让你觉得最舒服的地方,不管是你喜爱的书桌,或是角落里可以照得到阳光的桌子,只要能让你心静的地方,花一个多钟头好好计划一下你未来的希望。做些什么?看些什么?说些什么?成为什么?相信这会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你要去学习如何设定目标和预测结果,你要画出一张人生旅程的地图,你要勾勒出自己的去向和行经的路径。
  在一开始,我要先给你一个忠告,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完全抛弃常理。如果你只有150厘米高,就别指望明年参加美国职业篮球大赛的灌篮比赛会赢,因为不管你怎么试,也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踩着高跷。或许不给自己设限,会把你的注意力从你最在行的事上移开,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帮你移开可能的限制呢?有限的目标会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设定目标时,要尽量伸展你自己。惟有你自己去确定目标,才是惟一能期望达成的方法。接下来就是形成结果的五大规则:
  一、用肯定的语气来预期你的结果。说出你希望的结果,不要像许多人说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二、结果要尽可能具体。你希望结果看来如何?听来如何?嗅来如何?感受如何?我要你尽可能把所有的感觉用上,好好把你所要的结果做详细的描述,如此才能鼓舞你的脑子去实现它。另外你也得明确地订出完成的期限和项目。
  三、要掌握住达成的证据。在你做成结果之后,你要能从外界得知你的成果。否则你虽达成而不自知,无异于虽已赢得比赛,却总觉得好像是输了。
  四、要能全盘掌握。要怎么做的主动权是由你掌握,不应由他人来控制。要记得任何的结果都是你直接行为的反映。
  五、查验你的结果是否于社会有利,为社会所喜。你必须针对做出的结果,放眼未来,看看这个结果是否让你及社会一同受惠。
  我在研讨会里一定会问一个问题,现在我也要问问你:“假使你知道不可能失败,你会怎么做?假使你百分之百相信会成功,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设定目标的重点
  具体目标
  什么是你确实想要的?
  期望感元
  你希望看见什么?
  你希望听到什么?
  你希望有何感觉?
  你希望嗅到什么?
  你希望尝到什么?
  期望结果与
  你想得着什么?
  目前状况
  目前状况如何?
  两者有何差异?
  查验结果
  你要如何才能知晓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实现?
  我们每个人对于所追求的目标,衡量的标准均不相同!有些甚至十分模糊。例如更多的爱、更多的钱、更多的休闲时间。然而你要想能激励自己去达成目标,这个目标就势必得十分具体。
  当你在编织未来时所写下的许多心愿,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在你的心中萦绕多年,也有一些是你压根就未曾想过的。不过,现在你得认真地去思考一番,到底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因为惟有你清楚晓得,你才能真正得到。要想美梦成真,你就得在心中先做那个梦。如果那个梦是又清楚又真实,在你的现实人生中就可能得到远超过你所想像的结果。美梦能够驱策我们的身心,朝向目标前进,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就先让自己的心灵自由翱翔,随后身子便能翕然相从。
  现在我就用身体来做个实验,请你照着一起做。起立,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两臂平举。现在请往左转,手指往外与手臂成一直线,当身体转到极限时,请在手指指到的墙壁某处,用眼睛标定一个记号,然后反转身体,恢复原状。此刻请你闭上眼,在脑海里浮现自己转身的画面,不过在画面里你转的角度要比刚才转得更大。这种臆想画面做个两三次后,请睁开眼,实际转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转得有何差异。是不是转得比先前更大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为你在脑海里所做的突破先前限制的臆想,结果在身体上就产生了新的状态。
  本章所说的,就是要教你如何运用像上述的方法,来帮助你开创你所想要的人生。在以往,你的能力只能让你达到某种地步,但是你将要运用你的心灵,做出远超过你既有成就的臆想,然后便能使臆想实现。
  一、先开始编织美梦,包括你想拥有的、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散播的。现在请坐下来,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动手写下你的心愿。要记住,’一动笔就不要停下来,写个10到15分钟。你在写的时候,不必管那些目标该用什么方式去达成,就是尽量写,不要限制。另外你得写得越简明越好,如此方能立即接续下个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有关于你的工作、家庭、交友、情绪、健康、生活等,别自限范围,涵盖越广越好。你要像个国王一样,掌握住每一件和你有关的事,因为要达成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它是什么的结果。
  另外,你要以游戏的态度来设定目标,如此才能使心灵任意驰骋,否则心灵受限,将来的成就亦会受限。今后当你一有自限的念头时,就要赶忙丢得远远的,就像在脑海里有幅摔跤的画面,你把对手掷出绳圈。这个视觉画面可以适用于任何会限制你的消极思想,你要把它们抛开,同时记得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这件事。现在就进行第一步,写下你的心愿吧!
  二、审视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你希望何时达成呢?六个月?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告诉你,如果你的目标有达成的时限,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可能有些目标你希望一蹴可及,另有些目标却遥遥无期。如果你的目标多半是近程的,那么你就得把眼光放远,找出一些潜在而有可能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多为远程的,那么你也得建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时你得特别铭记于心,那就是慎始固然重要,克终亦不可忽视。
  三、选出在这一年里对你最重要的四个目标。从你所列的目标里选择你最愿意投入的、最令你雀跃欲试的、最能令你满足的四件事,并把它们写下来。现在我要你明确地、扼要地、肯定地写下你实现它们的真正理由,告诉你自己能实现目标的把握和它们对你的重要性。
  如果你做事知道如何找出充份的理由,那你就无所不能,因为追求目标的动机远比目标本身更能激励我们。罗恩是我人格发展的启蒙老师,他常说一个人若有充份的理由,便能胜任各样的事情。在人生当中,我们常想得到某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因为对那些东西有兴趣而已,却从未下定决心要得到它们,结果我们依然两手空空,这就是有兴趣与有决心最大的分野。如果你光说想要致富,那只能算是个目标,激不起你的斗志。如果你晓得要致富的原因,晓得财富对你的意义,你便会倍受豉舞促其实现。的确,知道为何要做比知道如何去做重要得多,如果你的动机够强烈,便能永远寻得做事的方法,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便没有任何事能阻拦你。
  四、核对你所列的四个目标,是否与形成结果的五大规则相符。你对这些目标是否有肯定的期望?对预期结果的感元是否具体?这些目标是否在达成过程能查验出来?当你达成目标时,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达成了目标,带来的结果是不是对你及社会都有利呢?如果不是就请修正它。
  五、列出你已经拥有的各种重要的资源。当你进行一个计划,就得知道该使用那些工具。列出一张你所拥有资源的清单,里面包括自己的个性、朋友、财物、教育背景、时限、能力,以及其他。这份清单越详尽越好。
  六、当你做完这一切,请你回顾过去,有哪些你所列的资源曾运用得很纯熟。回顾过去找出你认为最成功的两三次经验,仔细想想是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才造成事业、健康、财务、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请记下这个特别的原因。
  七、当你做完前面的步骤后,现在请你写下要达成目标本身所应具有的条件。你是不是得有很好的教育和训练呢?你是不是得知道如何运用时间呢?假使你想做个突出的民意领袖,你就得列出吸引群众的能力和条件。
  我们听过不少成功的故事,但是很少知道那些成功者本身的特质,例如他们的个性、信念、行为等。如果你不能确知他的这些特质,就根难看出他成功的原因。所以现在该你写下你若要成功,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和条件。
  八、写下你不能马上达成目标的原因。要克服自我的限制,便得确实地去认识它。首先你得剖析自己的个性,看看是什么原因妨碍你的前进。是你不懂如何计划吗?还是你不知如何执行?是你分身乏术呢?还是你太过于专注于一件事呢?是不是你过去因为得失心太重,使你不散尝试呢?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限,定出跨不出去的界限,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限制,便能马上改变它。
  我们知道追求的目标和原因,我们也知道贵人何在,但是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达成心愿的因素,还在于我们的做法。要想顺利达成目标,我们得有循序渐进的计划。就像盖栋房子,难道你以为有木头、钉子、榔头、锯子便可以动工了吗?难道要胡乱拼凑吗?像这样子盖的房子,是不太可能会成功的。盖房子一定得有蓝图、有计划,你才能知道怎么进行,否则你只是把木板胡乱拼凑而已。人生亦复如此,现在你就得画出自己的蓝图,追求成功。
  要想达成自己的心愿,你得不断采取什么做法呢?如果你不确定,可以想想有哪位成功者值得你去学习?你得从最终的成就倒算,往你目前的地位一步步列出所需的做法。例如你希望未来能在财务上不虞匮乏,可能得先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要做总裁之前,你得先是副总裁或公司的重要主管。另外一步是,你可能得找一位投资顾问或税务律师来帮你计划如何运用手中的金钱。像这样子从最终的目标往回溯,一步步找出每一阶段的做法,直到目前的你。或许目前你就得在银行开个户头存款,或者买本教你如何致富的书。如果你想做个职业舞者,你可知要怎么做吗?你可知有哪些步骤?你可知在目前、在明天、在这个礼拜、在这个月、在今年得做那些事,才能达成心愿吗?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音乐家,要怎么走这条路呢7.不管你是想做什么,从目标往回计划,一步又一步,直到目前的你。
  就你在第七条中所找出的资料做为你设计未来计划的参考,如果你不敢确定未来的计划,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妨碍了你不敢去追求想要的呢?当你找出了答案,就立刻把它给改变,在这些问题能解决之际,它就成为你的阶段目标或踏脚石,帮你逐步达成心愿。
  九、现在请你针对自己那四个重要目标,定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别忘了,从你的目标往回定步骤,并且自问,
  我第一步该如何做,才会成功?或者,目前是什么因素妨碍了我前进呢?我该如何改变自己呢?一定要记得你的计划得包含今天你可以做的,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到目前为止,你已完成了必定成功公式的第一部分,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同时也制定了长短期阶段目标。你知道自己的个性,那一种能助你前进,那一种会扯你后腿。在此刻我要你开始给自己立下达成目标的策略步骤。
  还记不记得,追求卓越最稳当的方法为何呢?那就是向已达成跟你有相同目标的人学习。
  十、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从你周围或从名人当中找出三五位在你目标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简单地写下他们成功的特质和事迹。你做完这件事,请你阖上眼睛想一想,仿佛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提供你一些能达成目标的建议,记下他们每一位建议的重点。这些重点可能包括应避免的路障,突破限制的方法,应注意的地方,应寻求的事物。就像他们在跟你私下交谈一样,在每句重点之下记上他们的名字,即使你不认得他们,但透过这种过程,他们就好像成为你追求成功的最佳顾问一般。
  在前面我们说过卡修基希望能成为一位富有、成功的生意人,因而向洛克菲勒学习;斯皮尔博格在还没受雇于环球制片公司之前,便向里面的工作人员学习。事实上,每一位有重大成就的人,都有一位模范,都有一位老师在引导着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在你已很清楚地知道该往何处去了,并且也知道跟着成功者的脚步前行,不但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且可避免走错路。可是在你的人生里,谁能扮演领导你的角色呢?那个人就在你的周围,你得好好地去寻找才行。
  到此为止,你一直在传送一些信号给你的脑子,让它能形成一个清楚、明确的目标。目标有如磁铁,可以吸引能实现的美梦。在第六章里,你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脑子,如何控制自己运用次感元化消极为积极,请你就把这些技巧好好地用在目标的追求上吧!
  请你回想过去曾有过的重大成功事迹。闭上眼睛,把那次的成就在脑海里形成清晰、鲜朋的图像。好好记下你放置图像的位置,是在左还是右,在上还是在下。现在想想你今天所写下的目标,在脑海里浮出一幅有一天你实现这些目标的图像。请你把这幅图像放在刚刚那幅图像的旁边,并使它放大、鲜明、清晰,看看你有什么感觉。相信你这时的感觉必然跟先前刚制定时的感觉截然不同。如果增强所定目标的过程你做不来,别忘了我们先前所谈过的“飙换”方式,借助新图像与旧图像的瞬间替换,你可以建立起强烈的成功储忆。记住,成功之路是永远在构筑中的。
  十一、如果你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那就太棒了,然而要注意的是,这所有的目标对你都得有整体性的意义。现在就请你好好地计划每一天的生活。你希望和谁在一起呢?你要做什么?你要如何开始这一天?你要朝哪个方向?你要得到什么结果呢?希望你在起床开始,一直到上床,全天都有妥当的计划。别忘了,你所有的结果与行动都来自于内心的构思,因此就照你所期望的方式,好好计划你的每一天吧!
  十二、有时我们会忘记,美梦是由家先开始的。我们也会忘记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提供自己一个能滋生创造力的环境,让我们去做各种能做的事。在此我要特别提醒你,为自己设计一个完美的环境吧!
  你要像个国王一样,为自己造出一个能实现美梦的环境,让自己的心在里面翱翔,不加限制。你希望的环境是在何处?在森林里?在大洋上?还是在办公室中?你希望能拥有哪些工具呢?一个调色盘?一部电话?还是一台电脑?你希望周围有哪些能帮助你达成目标的人呢?
  如果你对自己所盼望的生活没有清楚的概念,又怎能达成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理想的环境为何,又怎能创造出它呢?如果你不知自己的箭靶位置,又怎能射中它呢?务必要记得.我们的头脑得有清楚而明确的讯号,才能引导我们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思考是最艰难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何很少人愿意去从事的理由。”
  ——亨利·福特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远景,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为你做主;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因此你要做好本章的练习,可不要只是看过了事,不然你永远无法在心里产生能助你成功的讯号,引导你走上正确的方向。或许这些练习一开始做起来并不容易,但是请相信我所说的,它们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你越做越觉得有意思。
  许多人的一生过得庸庸碌碌,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成功经常是藏在辛勤工作的后面。的确,好好计划自己的未来,按部就班地前进是件艰难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何人们迟迟不规划自己的人生,因而落人仅求养家糊曰的窠臼。现在请你花点时间,很努力很认真地去做这些练习吧!长久以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干百倍。为了你自己
  的将来,好好地运用这12条原则,你的人生将会无比丰富。
  另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你得经常检讨所做的结果。有时候我们是有改变,但是缺乏检讨,结果还是在旧有的路径上而不自知。因此你要每个月、每半年、每一年都有系统地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你要养成记录的习惯,使自己随时都能知道人生的行踪。这些记录是检讨的好资料,让你知道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情形。如果你认为活得值得,那么人生就值得记录下来。
  你认为我说的是否有道理?就在三年前,我设计将来想要的日子和环境,现在我两者兼得。
  当时我住在加州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里,但是我决心要过丰富的人生,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目标。每天我都思考我想要过的日子,日久便把这份理想深植于潜意识里,开启了我新的人生。我的计划是这样子的:
  我希望在海边能有一栋房子,里面有足够的绿地,每天清晨醒来一眼就能望见海,可以迎着海风在沙滩上慢跑。这栋房子高大宽敞,二楼及三楼四面都是落地的大玻璃;我希望有一辆豪华型的私家大轿车及专用司机,我要找几位跟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一家公司;我希望能找到一位内外皆美的女孩为妻,我希望能有足够的收入,使我不露匮乏。
  我把这些心愿深藏在心里,每天不断地提醒自己有朝一日这些心愿都必实现。由于有了这个清楚明确的目标,所以我的思想和行动便自然地朝向这个方向而行,没有多久我的心愿便全部实现了。我相信这个方法对我有用,对你也必然有效。
  现在请你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列一张表,写下过去会是你的目标而目前已实现的一些事。你要从其中看看自己学了些什么,这期间有哪些值得感谢的人,你有哪些特别的成就。有许多人常常只看到未来,却不知珍惜和善用已经拥有的。所以我要告诉你,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有许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从今天开始,就得学会掌握机会,并且天天都要走在正确的路途上。
  在本章中,你已经知道给自己明确制定目标的重要。同样地,“明确”这个观念,对于信息的传送也十分重要。我们做一切的事越明确,我们就越能成功。在下一章里,我就要与各位分享“明确”的一些法则,使你迈向成功。
第十二章  明确的力量
  想想看,在以往你所听到的话,有哪一次令你深受感动,记忆犹新?可能那是一次公开场合,譬如金博士在首都华盛顿演讲“我有一个梦”;也有可能是你的父母或老师,对你私下的训诲。每个人差不多都会记得别人对我们所曾说过发人深省的话,终身不忘。吉卜林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所用过最有效的药。”相信我们对于语言所具有的神奇力量,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格林德和班德勒对于成功者的分析中,发现他们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便是明确的沟通技巧。他二人发现那些最成功的管理者,似乎都拥有某种能力,能迅速地掌握住问题的核心并且把自己的看法有效地表达出去。他们经常使用某些扼要的短句或字眼,便可很明确地表达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观点。
  这些人不是事必躬亲,他们知道如何把精力用在重要之处。班德勒和格林德也从一些杰出心理医师的工作上,发现他们也使用类似的扼要短句和字眼,只要一两次的诊疗便能找出病人的病因,这在以前往往一两年才能做到。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地图所显示的并非完全的疆界,那么对于格林德和班德勒的发现,便不会惊讶。正如对于任何事物所做的口头描述,那也只能做到储忆所及,并不代表事物的真貌。因此若要成功,无疑地,能明确地表达出你的意思是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尽量使地图能呈现出真实的面貌。有时候我们以为说得很清楚,结果对方完全会错了意。由此可见,一句话说得清楚,便能让别人了解;一句话说得含糊,便会造成误导。乔治·奥威尔在他那本《一九八四》一书中,就阐明了这个观念:如果思想会影响语言,那么语言也会扭曲思想。
  在这一章里,我们要去学习一些传送信息的工具,使你能比以往表达得更明确且更有效,让别人能按照你的意思去行。我们要时时记得,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藩篱;相反地,也可能成为我们与别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要如何做,才能从别人那里得着你想要的结果呢?我认为你得知道如何去“要求”。
  我的意思并不是你得用哀求、恳求、抱怨的方式,而是你得知道如何有技巧地去要求,惟有如此你才能达到你的目的。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五条原则,使你要求得有技巧。
  一、求得具体。你对于自己想要的,在心里头就得十分清楚,然后仔细地向别人描述。例如有多高?多远?多少?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何做?跟谁?等等。假使你的公司想向银行贷一笔钱,只要你知道如何去求,就一定能得到。如果你是这么要求:“我们为了增加一条新的生产线,需要向贵行贷点钱,请借给我们吧!”我想你们不太可能贷到。你得明确地说出贷多少?为何要贷?期间多久?同时你要能够显示出使用了这笔贷款后,所能产生的结果。
  二、要问对人。问得具体并不够,你还得问对人,例如懂这事的、握有资金的、洞烛机先的、有经验的人等等。假如你和你太太之间起了冲突,婚姻濒临危机,这时你找了一位正面临和你相同遭遇的人帮忙,会有成效吗?那不太可能。
  不论你求的是什么,譬如更好的关系、更佳的工作、更周详的投资计划等,你都得找那曾经有过或做成的人,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去挖掘。千万不要以乞求的眼神、怜悯的口气求得别人的帮助。
  三、对你所求的人要有利。别光会要求别人帮助你,要先留意他帮助你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你现在有个创业好点子,想借钱促其实现,有个办法就是找一位能借钱给你的人,告诉他你的点子如何能使双方赚钱。使对方有利并不一定得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一种感觉、一个交情或是一个理想。假如你向我借1万元,我很可能会拒绝;如果你说借钱是为了造福人群,我或许会有兴趣听一下;如果你强调是为了使你自己和其他人获利,我也希望那对我也有利。
  四、要用坚定的信心去求。如果你的说辞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又怎能说服别人呢?因此当你在求的时候,不论是在言辞上,或在神色举止上,都得表现信心十足。相信你能求到,相信你会成功,相信这么做不但使你,也使别人和所求的人,都从其中获得利益。
  有时候对于这四条原则,我们会做得很漂亮。我们求得恨具体,也找对了求得对象,所求的也对双方有利,求时的态度更是没话说,可是就是得不到所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还没做到第五个原则。
  五、不断地求,直到达成目标为止。这条原则所指的并不是向同一个人要求,也不是始终用同一种方法去求。还记得我们在必定成功公式里说过,你必须养成能探知结果的敏锐感和变通的能力。如此一来,当你在求的时候,便能不断地改变和调整,以迄达成目标为止。如果你去看看那些成功者的人生,便会发现他们不断地求、不断地试、不断地改。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信迟早有一天,会觅得一位相助的贵人。
  在上述五条原则中,最困难的是那一部份呢?对许多人而言,那就是不知如何具体要求。我们失败的原因,经常是没有明确传送信息。我们所说的话,都是在反映整个社会的需要。例如爱斯基摩人对于“雪”这个字,便有好多种说法。那种雪是会崩塌的,那种雪是可盖成雪屋的,那种雪是可跑狗的,那种雪是可吃的,那种雪是即将融化的。我住在加州,那里几乎从不下雪,所以一个雪字便足够表达。
  在我们目前所用的话语里,有许多不具任何或只有一点’点特别的意义,这种字眼或短句,我称其为“含糊”的用语。它们不具具体而微的意义,模糊得要去猜测才行。例如,“玛丽看来有点沮丧”或“玛丽看来有点疲倦”,或者更糟的是,“玛丽沮丧”或“玛丽疲倦”。如果要说得具体,你得如此说:“玛丽今年32岁,就坐在我右边,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女性。现在她仍靠着椅子,啜饮一罐减肥可口可乐,两眼无神,呼吸微弱。”像这种的描述才能使人正确地由外表辨识,而前面的描述只能让人不凭判断去瞎猜。其实说话的人并不知道玛丽心里所想的,纯粹是他自以为是。
  “人们对于思考之苦,能免则免。”
  ——爱迪生
  让我举三里岛核电厂的事件为例,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座核能电厂的许多问题,早就提报上去了,而电厂的高级官员也承认这件事。然而他们都以为已有人在处理这些问题,却不去详细查问是谁在做?怎么做?只是相信这些事已有人在处理了。就由于他们的自以为是,结果造成美国最严重的核能事件。
  我们所说的话,有许多不着边际,因而令人曲解真正要传送的信息。如果别人能够很确实地告诉你他最感困扰之处,那么你就能对症下药地帮助他,如果他的话不着边际,你便如同坠人五里雾中,难辨去向。你若想能与别人沟通顺利,那么就得拨开这重迷雾。
  我们经常就是使用了许多空泛的词句,造成沟通的失败。如果你想沟通顺利,就得避免那些含糊的词句,同时知道该如何问些具体的话。我们之所以要求在说话时明确,其目的就在于能尽量传送有用的信息,若你所表达的越接近自己的本意,就越能表明自己的立场。
  要想避免言语含糊,那就得借助明确模式。这个模式可用双手帮助记忆,请你先花几秒钟好好记住这两个图形。在记忆双手每只手指所代表的意义时,请你别忘了把眼睛移往左上方的视觉储忆位置。每次一只手指头的去记,直到能一看到手指,便能自动而迅速地浮现它所化表的意义为止。
  现在在你的心中已储有那些短句和字眼,各有不同的意思。明确模式是用来引导我们克服一些语言上最易掉人的陷阱,当我们常用的一些空泛词句出现时,这套模式便能重导我们回到明确的方向,避免别人的曲解、忽略和断章取义,而能维持双方的同心一致。
  现在让我们就从小指开始看起吧!在你的右手,那是代表着“泛称”;在左手上,它代表着“所有的、每一位、从来都不”。如果你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氧气或你儿子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大学毕业,那表示你说的是事实,“泛称”就可以不去理会,否则你就会有不确定的感觉。如果你看见马路上有一群孩子在嬉戏,然后就说:“现在的孩子太没教养了。”如果你员工中的一位,把公事弄得一团糟,你就说:“我不知为何雇用这些人,他们从来都不做事。”在这两个例子里,由于我们习惯于“泛称”,所以所说的话就把原本部份真实的事,给扭曲成完全不实的事。虽然那些孩子是有些调皮,但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欠缺教养;或许某一位员工不尽责,但并不表示所有的都是。当你下次听见像这类泛称的话时,只要想起明确模式,重复先前所说的话,加重泛称的那个字。
  “所有的孩子都没教养吗?”质问一下自己:“所有的?”
  “嗯,我想不是,只是指这一群孩子而已。”
  “你的员工从来都不做事吗?”你反问道:“从来都不?”
  “嗯,那不是事实,我指的是这位捣蛋者,并不包括其他的人。”
  现在让我们看看双手的无名指,它代表着强制的意思“应该、不应该、必须、不能”。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不想去做某件事,这时你会怎么想?无疑地那表示他做不来。如果你接着问他为什么做不来,或者告诉他,即使他做不来也得做,他们就很可能有许多的理由拒做。要想避开这种清形,你不妨这样说:“如果你做得来,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么一来就会出乎他们的意料,重新考虑如果去做可能会产生的良好或不良的后果。
  同样的过程也可用于你内心的想法。当你对自己说:“我做不来。”马上就该回问自己:“如果我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呢?”答案很可能是积极的,使你有心一试,产生不同的结果。只要你问自己那句话,就会造成你身心的改变,使可能化为事实。
  另外你也可以如此问:“是什么阻止了我现在做这件事呢?”当你这么一问,就能很轻易地找出自己应当改变的看法。
  现在让我们讨论中指,它代表的是动词,你得这么问:“有多具体?”别忘了,你的脑子要能有效运作,就得先有清楚的信号,含糊的言词或想法是帮不上忙的。如果有人说:“我十分沮丧。”那表示他的心境不佳,可是他并未告诉你明确的状况,也未给你任何能帮得上忙的资料。只要你能打破这种含糊言词,便能打破不佳的心境。如果有人说他沮丧,你得要他明确地说出沮丧的状况和原因。
  当你要他说得更具体,就必须从明确模型的某部份移向另一部份。因此,如果你要那人表示得更具体些,他很可能会说:“我之所以沮丧,是因为工作一团糟。”接下去该问什么问题呢?他的话是不是泛称的事实呢?因此你可以这么问:“你的工作一直都是一团糟吗?”很可能答案会是:“嗯,并非经常是。”像这样打破含糊而取得具体的做法,就能让你辨识出真正的原因而取因应之道。通常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只是在某一小地方出了点岔,但内心看得太夸张,认为那是个大失败。
  现在接下来让我们注意食指吧!它所代表的意思是名词,指的是“谁?什么?”不管任何时间,当你一听到名词,这包括人、地、物,是用一般性的说法时,要立刻用“到底是谁?是什么东西?”的短句回应。就像前面针对动词的做法,从不着边际的状况使之具体。你不可能抓住别人脑中的浮云,除非它的问题具体化之后,你才能行动。
  不明确的名词是最糟糕的含糊字眼,你是不是常常听别人说道“他们不了解我”或“他们从不给我公平的机会”这样的话呢?在这两例中,
  “他们”到底指的是谁呢?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此处的他们很可能指的是某个人而已,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打这场迷糊仗,你就得真正找出这位做决策的人来。如果单是用不明确或不指名的称呼,实在是最不负责任的。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指的是谁,你就会感到无奈,也就无法改变现状了;可是一旦你能注意到明确,便能重拾掌握权。
  如果有人说:“你的计划行不通。”你这时就得找出他们真正的问题,如果单是反驳说:“可以,一定行得通。”那么就会产生争辩。经常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整个计划,而是其中一小部份出了点岔,结果说得倒很严重。如果你想重订整个计划,就好像驾驶一架没有雷达的飞机,摸不清方向。正确的做法是找出有问题的那一点,那么你之变动计划才会有价值。别忘了,惟有越接近实际的地图,才会越有价值;你越能发现真实的疆界,就有越大的改变力量。
  现在让我们把大拇指合在一起,这是明确模式的最后部份。右手的大拇指代表“太多、太贵”的意思,左手的大拇指代表“跟什么相比”的意思。当我们说太多或太贵时,其实是内心想拒绝,通常这种说法是漫无根据的。例如你会这么说,超过一星期以上的休假实在是太长了,或者孩子要买的家用电脑竟索价300元,实在是太贵了。
  但是你可以用比较的方式,使自己脱离这种笼统的说法。例如,如果你花两星期去休假,回来时所有绷紧的神经都松弛且对工作充满干劲,那这么长的休假也很值得,或者如果你认为电脑是一种甚佳的学习工具,即使花个上千元也不为过。要做出像这样子理性的判断,惟一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正确的比较。一旦你知道该用这种比较模式,以后便不会随便出口说“太多、大贵”的话了。
  例如,偶尔有人会告诉我:“你研讨会的收费实在太贵了。”这时我会反问:“跟什么相比呢?”他也许会说:“嗯,跟以前我参加过的研讨会相比。”
  这时我会要他说出他参加的那个研讨会的特色:“那次的研讨会跟我的有什么差异吗?”
  他说:“并没有太多的差异。”
  “这倒很有意思,如果我的研讨会能让你觉得钱和时间都花得很值得,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这时他严肃的脸绽出了笑容,说:“我不知道,我想我会觉得好过些。”
  “现在我该怎么加强研讨会的内容,才会使你觉得好过些呢?”
  “嗯,如果你在某某课程上能多花点时间,我认为可能会好些。”
  “好的,如果我在那些课程上能多花点时间,你就会觉得所投下去的时间和金钱没有浪费是吧?”
  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我的话。在这段交谈中,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找出问题的真象,我们从含糊的认定,谈到具体的辨识,进而得以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处理一切,像这种方式才能算是沟通。要想双方达成一致,就得明确地辨识问题。
  在你看完本章之后,就得开始留意别人所说的话,找出像泛称的或不明确的名词及动词。一开始你不妨可以电视中的座谈节目做为练习的对象,找出节目中人物所说的许多含糊词句,然后就依明确模式所教的,二反问。
  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像“好、不好、好多了、差多了”这类带有评估或判断的字眼。当你听到“那是个不好的主意”或“你餐盘中的每样东西都好吃”的话时,你得回问:“是跟什么相比呢?”或“你怎么知道的呢?”有时候人们所说的,会牵扯到前因后果的关系,他们可能会说:“他说的话,差点没气疯了我,”或“你的话我得考虑一下。”当你听到像这类的话时,便能很自然地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呢?”这样你便能成为一位很称职的沟通者和模仿者了。
  另一件要注意的是要能测知别人话里的心意。当某人说:“我就是知道他喜欢我!”或“你认为我不相信你?”时,你得回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问问题是主导沟通的重要因素,其中有一种称之为“终结架构”。假使你问一个人他为何心烦或他是怎么了,可能他就滔滔说个不停,你若插上一句:“你希望怎么样?”或“你希望如何去改变现状?”那么你就能把你们的谈话从诉说问题导入解决问题,自然就能找出希望的解决之道。在沟通时要注意,讨论的方向要直指解决问题,而非强调问题。
  下面这几句是NLP专家比较常用的问句,可以直指解决问题的结果。
  “我想怎么做呢?”
  “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我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在这里我再告诉各位另一种问问题的架构,那就是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为何”的问句常常会引起找理由、找借口、解释、追究责任的可能,无补于解决问题。譬如说,对自己的孩子千万别问他,为何代数念不好,而应代之以如何才能使代数念得更好;你也不要问员工为何没有取得那笔生意,而应问他要如何改进才能谈成下笔生意。一个只会问为何做错事而不会问如何做对事的人,绝对不是一位好的沟通者,惟有会问问题的人才能够掌握住沟通的要诀。
  最后我希望各位能有这样的认识,人生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对于我们的将来都有帮助。所以当你与别人沟通或自我暗示时,不要只看见失败,而应珍惜它所带来的信息。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如果有一小块无法跟其他的配起来,那并不表示你拼图失败,而就此停止。你应该把它视为是一个回馈信号,重新去找一块能配合的。如果你能把这个道理运用在沟通,对你必大有助益。在沟通时,只要你能按照明确模式所教的,差不多在任何情况你都必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下一章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凝聚众人,迈向成功的力量,那就是……
第十三章 契合的神奇力量
  “朋友,是能了解你,启发你的人。”
  ——罗曼·罗兰
  想想你曾有过与别人看法一致的时刻,到底是哪些原因,使你愿意与他共事?
  你很可能发现是你们对某一本书、某一部电影或某一件事,有相同的想法和一致的感受,甚至于你们的举止、说话、背景、信念也都很接近,只是未曾留意罢了。不管当时你是何种反应,但都是你与那人契合的表征。契合能使你进入别人的心灵世界,让他觉得你了解他,你与他休戚与共。要想有顺利的沟通,契合是绝对少不掉的,可以让你的心灵与他人的心灵完全凝聚在一起。
  契合是与他人共事的必要条件。在成功的七个谎言那一章里我们说过,人是你最重要的资源。要想开发这些资源,那就得借助契合。如果你能与主事人之间建立契合,你与他便能不分彼此,全力以赴。
  具备建立契合的能力,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最重要才能之一。不管你想做个好演员或是个好业务员,做个好父母或好朋友,甚至于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你都得具有契合的能力,能把跟你有关的人结合在一起。
  有许多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其实他们不必如此,只要能够按照本书所教的方法,和别人建立契合,那么任何事情就能变得更容易、更单纯且更令人愉快。你要知道不管你想做什么,在这个世界里必然有人能帮助你更快且更容易地达成。你要想找到这样的人,惟有借助你契合能力,方能把他们凝聚在你的周围。
  我们都知道“同类相聚”的道理,当人们之间相似之处越多,彼此就越能欣赏对方,这也就是为何在我们的社会上会有许多团体或俱乐部。虽然大家都喜欢与自己个性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但人际之间能有部份的差异,岂不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多一些刺激吗?不过就整体而言,你会喜欢那一类的人呢?你喜欢跟那种人交往呢?你会不会喜欢结交事事跟你唱反调的人呢?我相信你绝不愿意,你一定喜欢结交跟你
  个性相投的人。
  中东的问题是什么?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吗?他们的法律相同吗?语言相同吗?像这种差异不胜枚举,他们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有太多的差异。
  当我们说我们之间意见不同,其实就是说我们在那件事上欠缺“相似”,因而造成问题。你认为美国黑白人种问题的原因何在?主要的就在于人们太留意两者的差异之处:肤色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当人们之间有太多的差异,就容易发生冲突;当人们相似之处越多,就越容易和谐相处。这个道理从人类历史上便可看出来,国与国之间如此,个人与个人之间亦复如此。
  你可以随便找两个人,若他们的交情很好,那必然是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也许对同一件事情,他们会有不同的做法,但能把他们拉在一起,必然是他们有相近的性格。你也可以从自己的好朋友里去看一看,你欣赏他哪些个性怩?是不是他有跟你相似之处呢?你也可以找一位最讨厌的人来看看,是不是他的看法跟你一样呢?也许你会认为他实在是不可理喻,不想再提他了。
  照这样说来,是不是我们很难跳出“差异造成冲突,冲突产生差异”的恶性循环呢?当然不是,因为意见会有差异之处,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你认为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是不是有很多的差异呢?如果你只注意双方的差异,那就有太多的差异。可是你可曾想过两者还有更大的相似之处吗?我们都是人类,同有七情六欲。如果你想和谐,就别只看差异之处;如果你想沟通顺利,就别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
  “要让别人听从你,先要让他相信你是诚挚的朋友。”——林肯
  我们要如何建立契合呢?首先我们得找出双方的相似点。用NLP的语言来称呼这种过程,那就叫做“摹仿”或“配合”。我们若想跟别人相似而产生契合,有许多的方法。例如,摹仿他的兴趣、他的交友,或他的信念。如此摹仿便很容易建立友谊和交情。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借助语言来交换双方的观点,以达成一致的最普通方法。但是你可知道,根据调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字的好坏只占7%,另外有38%是借助语气。我还记得当我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时,每当我的母亲提高嗓门呼叫我的名字时,其中的意义不是安东尼三个字便能包含得了的。最后占55%的部份,是透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例如表情、手势、姿势等。一个人的举止动作在沟通时所代表的意义,往往远超过他口中所说的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演艺人员,往往说一句没啥意义的话时,却能引来哄堂大笑。那不是那句话用字的魔力,而是他的语气和表情举止所带来的功效。
  既然如此,如果我们在沟通时只注意谈话的内容,却忽略那55%的沟通共同性,要想达成契合实在是不容易。所以要激起别人的共鸣,有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借助摹仿以造成相同的神情举止。著名的催眠学医师埃里克森博士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摹仿别人的呼吸方式、举止、语气等,便在极短的时间内,与那人达成完全的契合。原先这些被摹仿的人对他并不认识,但在达成契合后,一下子就对他无条件的信任起来。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你只用几句话便达成契合,那种力量会有多大呢?
  然而,语言毕竟是一种下意识的活动,而生理状态才是无意识的活动。如果一个人直觉地就认为你跟他个性很近,因而信赖你,你想这种关系会有多好。由于它的产生是不知不觉的,所以效果特佳。既是这样,你要如何去摹仿别人的举止神情呢?有那些生理特征可供你摹仿呢?首先从讲话开始,你要摹仿他说话时的抑扬顿挫和用字遣词。另外你得注意他比较明显的神情举止和呼吸,这都是你得细心摹仿的。
  你这么做可能在一开始会觉得幼稚,但是当你能摹仿的惟妙惟肖时,你可知会发生什么结果吗?那位被摹仿的人会觉得他找到了密友,是一位对他深知、能看穿他心思且跟他很像的人。不过在一开始你不必什么都摹仿,只要能先做好语气和神情的摹仿,你就能达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契合。
  今后的几天当中,你应当向你交往的对象摹仿,学学他的举止、讲话、神情,看看你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缩短。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生理状态那一章里所谈过的摹仿实验呢?当甲向乙摹仿生理状态时,他不仅能体会生理上的改变,同时也会有和乙相同的内心感受,甚至于相似的想法。请问,如果你能把这些事做得驾轻就熟会有什么结果?如果你熟得都能知道别人的想法会如何,你会和他们产生何种程度的契合,且你如何处理?这些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但那些沟通高手却能做得易如反掌。摹仿是一种技巧,得经常练习才能顺手,不过你至少现在就可以开始,以获得所求结果。
  摹仿可细分为两部份,一是敏锐的观察,二是得具有弹性。这里有个练习,你可以找个人一起来做,其中一人扮演摹仿者,另外一人扮演被摹仿者。一开始让被摹仿者在一两分钟内尽可能做出各种生理上的变动,例如脸部表清、手势、呼吸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动作。这个练习若能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来做!会更有意思。由你去摹仿他们,然后做个记录跟实际上比较一番,你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做得并不精确。在一开始做得不好是必然的,不过当你做久了,能认出人们数百种生理上的变动后,你就能成为摹仿的高手。这时你甚至于不必刻意地去摹仿他人的生理状态,便能自然地做出和那人相同的状态来,当你到了这种地步,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要想摹仿得惟妙惟肖就得用上你所有的感官,不过最基本上还是那三种常用的储忆系统,即视觉、听觉和触觉。我们先前说过,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三种储忆系统,但总有特别偏好的一种。如果你想简化摹仿的工作,以迅速达成契合,那就得找出那人最主要的储忆系统。
  ,假如人们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是没有脉络可寻的话,我们要摹仿就大不易了,不过幸好不是这样。储忆系统可以为我们开启摹仿的繁琐,只要我们能掌握一点线索,便可引出十倍以上的其他线索来。在第八章里,你看到了不少有关于不同储忆型的特征。例如:
  视觉型的人说话如机关枪,呼吸短促、音调偏高、经常肩耸颈伸;听觉型的人说话不疾不徐、音调平和、呼吸匀称、喜欢侧耳垂肩,触觉型的人说话温吞吞地、声音低沉、停顿时间长、身体动作多。
  当然这三类还有许多独特的迹象,不过因人而有不同,所以仔细地观察是有绝对的必要。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你若能察觉他主要的储忆系统,对于他的了解便能朝前跨一大步,接下来便是如何跟他一致。
  以听觉型的人为例,如果你想说服他去做某件事,但是却用飞快的说话速度跟他描述那件事,恐怕收效不大。相反地,你得不疾不徐地说清楚,他才能听得真切。否则你说得再好,他可是有听却没懂。再以视觉型的人为例,如果你以触觉型的方式对他,慢吞吞地说出你的感受,怕不把他急死,要你赶快说出重点。
  为了把这三种储忆的差异说得更清楚些,我用住家环境来解说。有一幢房子坐落于一条静谧的街道上,任何时刻你都可以在户外漫步,静聆鸟鸣,而不虞他人的打搅。当晨曦初现,你可以徜徉在林园之中,四周鸟声啼啭,不时有清风拂过枝头,绕过前廊,余韵久久不散。
  另外有一幢房子造型极美,你看一眼便深深爱上它。白色的长廊配以桃木的矮板墙,实在是视觉上的享受。从清晨到黄昏,各种不同的光线,可以从四面的窗户穿人房中,形成不同的气氛。房内的各式摆设,从螺旋的楼梯到雕刻精细的橡木门,可以让你消磨整天,流连于每个角落。
  第三幢房子就很难描述,除非你自己去体会。它的结构坚固稳实,每个房间透发着难以言宣的温馨,深深地触及你内心的深处。当你坐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感觉到房子里弥漫着令你内心恬适的气氛,因而倍感安详。
  以上三幢房子其实都是同一幢房子的描述,只不过第一幢是从听觉的观点,第二幢是从视觉的观点,第三幢是从触觉的观点。如果你想跟一群人详尽地介绍这幢房子,就得透过这三种感官储忆的表达,以满足每位听众的主储忆系统。不过我还是得再一次强调,每个人都具备三种储忆机能,如果你想有效地沟通,就是充份触动他的三种储忆,并加强其主储忆系统的沟通。
  今后你要倾听和你交往之人的说话内容,找出他最常用的字眼,然后你把这些字也用在跟他的谈话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同时你在跟他交谈时也连用不同的储忆系统,看看又会有什么变化。
  在此让我跟你说一个亲身的经验,以说明摹仿的惊人成效。不久之前我因事赴纽约一趟,为了松弛一下情绪,我就到中央公园小憩一下。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了没多久,我就注意起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兄,并开始摹仿起他的一切动作。你可能不晓得,一旦你养成了摹仿的习惯,就会常常来这么一手。我摹仿得一点都不漏,他怎么坐我也怎么坐,他如何呼吸我也如何呼吸,他脚搁那儿我的脚也搁那儿。当他开始给鸟儿喂面包屑时,我也给鸟儿喂面包屑;他的头摆一下,我也摆一下头;他仰视天空,我也仰视天空;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
  没一会儿,他站起身朝我走来。无疑地,我是完全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他觉得我很像他。当我们一开始攀谈起来,我又摹仿他的语气和遣词用字。过没多久他说道:“看得出来你是个聪明人。”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觉得我实在跟他很像,并且他还告诉我,他觉得对我的了解远超过交往了25年的朋友。在我们分手之前,他也答应参加我的研讨会。
  我知道有些人对于摹仿他人会不自在,认为那不是发乎自然。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有待商榷。事实上你可以看见,在任何时刻当你若能与某人产生契合时,便会很自然地摹仿起他的语气和举止神情等等。在我的研讨会里,每当有人对摹仿感到不自然时,我总会要他转头看看坐在他身旁的人,经常会发现两人是相同的坐姿。两条腿交叉着或脑袋都往一边偏,以及其他的姿势。由于在过去几天里上课的共处,彼此已有了契合,所以就不知不觉中相互摹仿起对方的一些动作了。
  由上看来,摹仿是契合的自然过程,你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做这种事。在本章事,我们就要学习如何透过契合,以便于在任何时刻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进而得着所要的结果。摹仿别人能让你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如果你能用心去摹仿,甚至于你就会跟他有相同的感受。当你在摹仿他人时,并不是要你失去自我,而是要以最大的弹性,把我们人类共有的相似生理状态给呈现出来。每当我在进行摹仿时,我都能从被摹仿的那人获益良多,那种感觉、体验、想法是那么地美好,使我和人们能共同体验周遭的世界。
  任何群体的成功必然是群体的契合所致,而大多数能干的领导者尤擅长于视听触三种储忆系统的运用。我们对那些能充分利用这三种官能表达且表里一致的人,尤其能给于完全的信任。让我们想想1984年的总统大选吧!请问你是否认为里根在当时的年龄仍颇具吸引力呢?你认为他讲话的声音和语调是否吸引人呢?他是否能激起你的爱国心和愿意努力的情感呢?对于这三个问题,大部份的人,包括不同意他政策的人,都会肯定地说是,也难怪他会被称之为沟通大师。现在让我们再来想想他当时的竞选对手蒙代尔吧!他的外表能吸引人吗?当我在研讨会上调查,如果有20%的人答是的话,那就颇令我意外了。他讲起话来有吸引力吗?答是的百分比更少,甚至绝对拥护他的人,对这个问题答是的也少得可怜。当他呼吁国入团结爱国时,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动呢?对这个问题,我通常会哈哈一笑,因为这是他最大的致命伤。像他这种表现,也无怪乎里根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获全胜。
  让我们再来看看哈特,他在那三个问题上,都可算是颇具吸引力。相反的蒙代尔给人的形象是多金且曾为副总统,为卡特无能的包袱所累。两者相比,哈特很自然就成为选民的宠儿。然而哈特只造成了初期的声势,不久便落败下来,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呢?只有一点,那就是他心口不一。原因是当人们问起他改名字的动机时,他口里虽说这件事没啥重要,可是神情举止和口气都显得很不自在。要是他当时不那么畏畏缩缩,而这样回答:“是的,我改了名字,因为我不希望选民以我的名字来衡量我的才干。”相信整个情况便会改观。就因为他当时的错误,新闻界对他所提出的“新观念”,认为了无新意,只是喊口号罢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