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模仿:你确实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

_3 天地人印 (现代)
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典范。少年时因战乱他没有完成学业,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决定做生意赚够100万后,就重新回学校念书。但当他赚到100万后,由于已经拥有了一个企业,要对员工负责,所以没办法回学校念书了,他就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这使他养成了每天晚上都要看书的习惯。为了避免晚上看书时入迷忘了时间,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书时,他都要设定好闹钟。
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使李嘉诚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经营塑料工厂时,订阅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技术。一次他在杂志中发现美国研制出一种新的制造塑料产品的机器,但价钱要2万美金,他买不起,他就决定自行研制。
通过自己36个小时不眠不休地学习有关知识,他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样性能的机器,而成本只有美国机器的十分之一。通过这台机器制造出来的塑料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从此李嘉诚工厂的资产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
这就是热爱学习为李嘉诚带来的好处。据说近年来,李嘉诚精读的一本书是《金刚经》,年届八旬的他曾当众吟诵,倒背如流。
比尔•盖茨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别人热衷于谈恋爱,他却热衷于电脑软件和看关于财经的书籍。他认为看书比谈恋爱更有乐趣也更好玩。
比尔•盖茨喜欢学习,学习使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不仅在软件方面有了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企业管理上也创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的方法,这就是期权制。“期权制”让主要员工都能获得公司股票的期权。因此,微软也就创造了上百个亿万富翁!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微软的管理方式,比尔•盖茨在管理方式上的贡献甚至比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还要重要。
孔夫子为什么要不耻下问(1)
吴墉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旧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便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呢?”孔子听了后回答:“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呢?”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就叫“不耻下问”。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写的《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人》里,孔子名列第三,足见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力。由此看来,他可不仅仅是在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也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呀。那么,孔夫子为何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呢?原因就是前面刚刚提到的,孔子能够“不耻下问”。请问,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识渊博如大海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非孔子莫属。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孔子从小就立志于学业,追求真理,一生不渝。“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子追求真理的最好写照。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虽然他是当时中原各国学识最为渊博的人,但他并没有丝毫的傲气,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不耻下问”,肯向小孩请教,公开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是对自己的专业儒学,也就是礼仪方面的问题,他遇到不懂的也敢于公开请教。于是别人就嘲笑他说:“你不是知礼吗,怎么还什么都问呢?”他回答:“不懂就问,此正是礼也。”
当然,光有学问是不够的。儒家讲究“修、齐、治、平”,因此修身立德就是一个人成为学者——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重要一步。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思想后来被孟子发展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条。中国学者的最显著特色就是强调道德为本,强调人格的高洁,认为一个学者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孔子的学问是具体的,世俗的,他所关心的大多是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他讲授给学生的也大多是实用知识。他不谈“神鬼力怪”,也不擅长抽象思辩,终其一生,除了留下了一部语录体的《论语》之外,他最大的学术成就应该是他整理了中国的古代典籍,编订了《诗》《书》《易》《礼》《乐》《春秋》,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的经典文化体系的核心。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他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孔子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创新,而在于整旧:整旧一新。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最主要的素质是他的学识。从《诗》三百篇中,他能够总结出“思无邪”这个要旨。一部言简文约的《春秋》,却能“微言大义”,成为定名分、制法度的规矩。从这些事实里,你是否看到了孔子的伟大,以及孔子为什么伟大吗?
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孔子少孤”而“贫且贱”,按当时的家境和礼制,孔子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但他是不大可能进入诸侯官学接受当时的高级教育的,那么孔子又何以“金声玉振,圣集大成”呢?孔子高徒子贡说得好:“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也就是说,孔子的学习是学无常师、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甚至“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的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可谓“智者知人”。比如《微子》篇的楚人接舆、荷蓧丈人、长沮与桀溺,再比如“故畦拾穗”的田间老人林类,孔子皆遣学生执礼问讯,或自己亲临请益。
孔子虽然站在“学也,禄在其中矣”的士大夫立场而有些轻视稼穑之事,但他还是十分坦率地承认自己稼穑“吾不如老农”和“吾不如老圃”,自己乃“空空如也”,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就表达了一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明智之态度,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绝不不懂装懂,粉饰无知。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老子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孔子也是这样的思想:善学者学无常师然时处有师,善者正面为师,不善者反面为师,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择不善而去,择其善而从,朱熹谓之为“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真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啊。
举一反三,知类通达
孔子的学问表面上似乎仅是“博学多识者也”,然而孔子说:“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
《礼记•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按《孔丛子•嘉言》的说法,孔子明确反对“繁辞富说,博而不要”。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果不能如此,那才是司马迁之父谈公说的“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孔子虽热心授业传道,但无悟性者他还是不情愿教授的,所谓“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能“举一反三”、“闻一得三”、“闻一知十”或“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学生,孔子向为赞赏,以为此方可“师逸而功倍”或“孺子可教”。
孔夫子为什么要不耻下问(2)
吴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由周至清近三千年的中国教育,其基础是诗教,诗教所蕴涵和贯穿的类比思维(比兴)以及对灵性通达的力求,乃汉语思维或汉语言文化思维的一大特点。天下之物、事不可胜察胜解,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比物俦类,比类取象,推此及彼,举一反三,自可豁然开朗,条理通达。《礼记•学记》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斯可谓大成。”孔子实非仅博学多识而已,乃博而有要,知类通达,广而条贯,金声玉振,是谓“大成”。
前人学识之集大成者
学习在孔子看来,是一件非常快乐而有诱惑力的事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从十五岁孔子就立志研究学问。到不惑之后,他还坦诚的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希望活过五十岁,研究《易》经,完成自己思想学术体系的整合。恐怕只有立志学问的人才有如此迫切而毫不功利的期盼。
孔子最先提倡,学习要讲究方法。孔子不止一次地告诉学生,我并不是学了东西就记住了,而是“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原则来贯穿知识。后人谓为思想的网络体系。纲举目张,想要什么知识就提取出来。
孔子不是“生而知之者”,即不是天才,而是“学而知之者”,是勤奋学习而获得知识的。他说:“……学之不讲,……是吾忧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学习,才能成为渊博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喜欢古代文化,孜孜以求,这或许正是孔子的学习状态。孔子曾自谦道:“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不是原创型学者,但他博闻广识,去粗取精,也就成了仅次于天才的文化大师。古人所获得的经验凝结成一条条谚语,一部部书籍,我们只要多花点时间,就能吸取其毕生的精华,何乐而不为?纵然是这样,孔子仍旧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读并且把知识记住,学习而不厌烦,教诲他人而不疲倦,我做到了哪一点呢?
要把知识记住,孔子开的药方是复习。他说学习知识并且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也提醒做老师的,不要把周而复始的教课看成工作,而要看成不断学习不断知道新知识的过程。否则你就成了老学究!更何况有人凭借一两本书,反复研读,成就一代大师。学习还要多思考,不然会被蒙蔽。这就叫“读书须存疑”。但不能只思考不学习,否则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当然,还有一个前提,要读对书。因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心研究错误的学问,生命短暂,何其可惜!
学习还得有正确的态度。孔子列了几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要向别人学习。最好的态度当然是有兴趣在学问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更为“疯狂”的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像谈恋爱,怕追不到手,等两个人在一起了,还生怕失去对方。
那么,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再总结一下。孔子虽也提过“学而优则仕”,但他的意思是,学习有余力可以去做官。而在孔子眼中,恐怕没几个人学有余力!孔子一方面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另一方面说“君子忧道不忧贫。”用我们的话来说,知识就是资本,不担心投入大,只担心没学到它。但孔子也有无法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有些学得很好的人,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最令孔子心疼的就是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他曾慨叹,颜回的学问差不多了吧,可他依旧那么穷困!于是孔子转而追求知识,为学习而学习。是谓“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古人做官,以谷米等为俸禄,所以“志于谷”就是想做官的意思。孔子还愤慨地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都是为了自我修养而学习,今天的学者却是为了向人炫耀而学习。这也许是人性使然,而非一朝一代的问题吧。
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
吴墉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人类向大自然拜师,还是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向每一个可以学习的人学习,都说明了,你要省时省力更易成功成材,惟有向别人学习。自己闭门造车的后果只能是浪费光阴和资源。归根到底,没有学习与模仿,就没有人类的迅速发展。
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人类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学会了模仿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相反,学不会模仿就连入门都提不上,而不入门又何谈成功呢?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往往会模仿好的东西,优秀的事物,好的东西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得到了社会认可的。“专家说好才是真的好。”在某一个事情上面成功的人往往是专家,而你要在某事情上成功,就必须依靠专家,只有专家可以让你一夜之间成功。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所有的事实都已经证明,模仿是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成功者的拿手好戏。可以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模仿的高手。
一言以蔽之,模仿是成功的开始,是成功的标志,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模仿,是成功者的根
曾有歌迷问中国歌坛天后级人物田震:“请问,邓丽君的歌您会唱几首?”
田震回答说:“你应该问我邓丽君的哪一首我不会唱。”
据专家研究发现,一个成功者成功的标志,往往不是看你的东西有多么的新,而是看你的模仿功夫有多么的深,模仿得能否乱真是衡量模仿的标准。唐代的虞世楠、冯承素、褚遂良所临的《兰亭序》摹本,因《兰亭序》真迹被李世民殉葬而变得弥足珍贵。歌唱家彭丽媛当年凭借一首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名,且唱红了大江南北。在书法界里,米闹的米芾,沈长坡的金农、刘绍典的王铎,都在全国书法大展上获奖。
专家研究证明,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科学,无论艺术,模仿都是传承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都是成功者的前奏,都是成功者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模仿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历朝历代、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可以说都是模仿的高手。模仿是成功的开始,模仿是成功的标志。
模仿来自何方
模仿首先从自然中来,它是一切动植物的自然本能,动植物都是通过复制DNA、传递遗传密码(基因)等方法来完成“传宗接代”的。这些遗传因素发挥作用,靠的就是DNA复制的结果,并且是以模仿相像为标志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动植物都由基因组成,在这些基因中,人和老鼠的区别,在于基因的排列的顺序中,几百万分之一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一个变成人,一个变成老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模仿上也有着充分的证明。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模仿也是按着自己的特定轨道,进行着有规律的复制,以达到完美。
为什么要进行模仿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一部分人对“模仿”非常反感,甚至口诛笔伐。对于他们来说,模仿很没有必要,创新才是正道。是的,我们首先承认,社会要不断往前发展,创新必不可少,但是,由此而忽视了模仿的力量,那就大错特错了。
模仿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发展都有着关键的意义。如果没有模仿,就没有大自然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当然,这也包括人类自身。
为什么要进行模仿呢?模仿的意义就在于,你要传承与发展,就必须以模仿作为坚实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科学、艺术,莫不如此。只有通过模仿,我们才能够快速、准确、省时、省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复制,为自然、科学、艺术的发展、传承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研究发现,任何门类都是在模仿中求得发展的。也就是说要有道、有根、有源、有出处,如同孩子要有娘一样,要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
模仿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有人看不起模仿,事实上,有价值的模仿很多时候比盲目的创新还要困难。不相信,可以问一问那些设计汽车的专家。模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更不是一两下子就能完成的,模仿是很需要时间和很考究功夫的。
从总体上来看,模仿通常可分为内部模仿与外部模仿,如果你想要模仿某样事物,那么你就既要了解它的外部特征,又要了解它的内部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模仿者必须投入时间,认真对待。当然,由于被模仿者已经被证明是正确者或者成功者,所以多花一点精力也是值得的,因为至少你不是再做一次无用功。
真正到位的模仿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立体的和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模仿。
要让模仿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把风险降至最低,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模仿原则1:学会选择模仿的对象
你必须学会选择模仿的对象,必须选择最合适你的。你要有选择,要有目的,不可盲目。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要知道自己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如果你什么都喜爱,这就要有所选择,不可没有主次。这就好比是谈恋爱,可爱的有的是,漂亮的也很多,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
模仿原则2:坚守专一
当你选定了模仿的对象,你就不要再朝三暮四。只有你对模仿的对象专一,它才会对你专一。你可千万不要浅尝而止移情别恋,要坚守本真哦。
模仿原则3:要有刻苦精神
模仿跟恋爱有很多共通之处,恋爱需要付出、专一,也需要刻苦,对模仿也一样。你要爱上模仿的对象,要不断地发掘、发现,去寻找其优点,这时你就总有一种快乐、新鲜的感觉。你要有耐心、不断地进行一个面一个面的探索,一项一项地去发现,这时你会发现被你模仿的对象里,会有很多新的东西,于是,你的创新之旅也就随之开始啦。
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2)
吴墉
模仿也有一系列方法
任何事情要成功达成,都必须要有方法,模仿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不会例外。通常来说,模仿有以下几种方法:直接模仿、间接模仿、自然模仿、艺术模仿、嫁接模仿、技术模仿、层次模仿、创造模仿。下边我们就介绍这些模仿的方法。
1. 直接模仿法
这种方法又叫做复制,它跟复印机一样,模仿的对象是什么样,模仿出来还是什么样,标准是越真实越好,越像越好,能乱真则更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省事,有迹可寻且效果显著。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说的就是这个方法,它主张通过直接拿过来模仿,先求入门再求发展。
2. 间接模仿法
不是直接即间接。这种方法多用在同类事物当中,它借用其技术、形态、思想、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充实到自己事物中的方法。如篆刻可借用汉印固有的字,再按汉印字的特点组合没有的字,刻出新的作品,是汉印的味道。我们常说这些新作品是学“汉印”的。从中看出“间接模仿法”跟创作联系比较密切,是学与用的关系。
3. 自然模仿法
通过自然现象、自然的美去发现、感悟,萌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填充、补偿,为形成风格和追求奠定基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探索、发现、感悟。如王羲之的观鹅、颜真卿的屋漏痕、孙二娘的舞剑、张旭的担夫争道、黄山谷的荡双浆等,都是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并运用到书法上及其他技能,从而形成独特风格的。
4. 艺术模仿法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表现的是虚实、对比、变化等;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音乐有音乐的表现方法,鼓、号、弦、琴;书法有书法的表现方法,笔、墨、纸、砚。艺术模仿法,主要侧重于模仿艺术之间相通的那个方面。通过其他艺术的表现,更能看清自己艺术的,把相邻艺术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作品里,丰富作品的内涵。如诗歌的平仄、音乐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表现手法。故学习艺术的人,要学会欣赏其他相近艺术,如文学、戏剧、体育等。
5. 嫁接模仿法
嫁接是一个科学方法,梨树嫁接到苹果树上,接出的果实即有苹果味还有梨的味道,故称“苹果梨”。嫁接模仿法的方位纵横交错,可古与古、今与今,古与今、今与古,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以书法为例,在书法上可采用嫁接模仿法,比如用篆书笔法去写行草,可使书法一新。同样高古,而风格迥异。又比如,用古人的造型去写今人的笔法。古与今的嫁接,以古为主,今为次。在写古代魏碑时再结合当代魏碑大家的书法,书法上就可以既古朴又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再如,用今人的造型去写古人的笔法,今与古的嫁接,以今为主,古为次,同样可以写出很好的作品。嫁接模仿法的原则是,尽量是同类间的嫁接,并且在同类中要尽量相近。
6. 技术模仿法
技术模仿法包括工具模仿、操作模仿两方面。模仿的对象是用的什么工具这个要搞清楚,搞不清楚的就要进行实验,看看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比如,初学“二王”书法时,用狼毫笔写效果较好,用羊毫写就找不到感觉。操作的模仿要搞清楚模仿的对象是怎么使用工具的,这对技术模仿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层次模仿法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模仿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也可以说是初级水平的模仿、中级水平的模仿、高级水平的模仿。例如,同样是一本临摹字帖,不同层次的模仿,其感受、理解、追求、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初级水平的模仿,往往会出现模仿不下去,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而高级模仿者则渐有行云流水之感。
8. 创造模仿法
创造模仿法很多种表现形式,如取其形,如取其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全方位的,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主要是使这个被模仿事物的主干上发出很多新的枝叶,并且茂盛、蓬勃、兴旺、充满生命力,这才是创造的模仿真正的意义。
2008奥运会:拜师是堂必修课
吴墉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日,北京向世界承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奥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那一刻,我们都为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有很多人都建议,到那时候,奥运会的开幕式应该如何如何出奇制胜,点火仪式应该怎样怎样反映我们的特色与智慧,当然,还有更多更多。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很多同胞都热切希望把奥运会举办成一届令世人过目不忘的聚会,举办成一届与众不同的创新的大会,举办成一届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盛会。
然而,我们还是想提一些也许是题外的话。当我们下定决心要举办出一届深具中国特色的奥运会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在创新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去学习借鉴往届奥运会的经验与教训呢?
是呀,试想一下,我们如果不向雅典学习,不向悉尼借鉴,不向亚特兰大学习,不向巴塞罗那借鉴,不向汉城学习,不向纽约借鉴,我们自己关起门来,雄心勃勃地要举办一届我们中国人自创的奥运会,可行吗?是否真的能够达成我们当初承诺的“我们要办成奥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呢?
也许,我的提问有点庸人自扰了。毫无疑问,我们必须从所有值得学习的榜样那里,学习和借鉴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优点与长处,吸收到别人的特色之处,融合到我们的特点里,从而成为我们的出色之处。说到底,也就是“取众人之长,而长于众人”。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想不成为奥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却很难。
当然,我们的奥运筹委会委员们都必会比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把2008奥运会办成最出色的一次盛会,向前面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学习,是一堂绝不能忽略的必修课。
北京奥运应借鉴雅典什么?
现代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在2004年雅典奥运中,中国体育健儿充分发挥了这种精神,以金牌总数32枚最终名列第二,达到历史最佳,令世人刮目相看,实在可喜可贺。中国体育健儿无疑为中国人争了光。而更重要的是,四年之后,将轮到北京主办奥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取雅典奥运的各种经验,才可令北京奥运事半功倍,获得最大的成功。
奥运会在阔别希腊108年后,重返这个欧洲文明古国,所以,这不但是四年一度的世界体育盛事,更是展示历史文化及现代文明的最佳平台。事实上,主办国希腊为世人呈献的开幕礼,虽然缺少了金钱堆砌出来的豪华,亦没有过分的喧闹,但却以朴实的表演,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糅合了历史与现代,被誉为充满想象力和历史感,细腻、浪漫而富有激情,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希腊无疑已成功地透过开幕礼展示出本身独特的魅力与风采。这就是北京奥运应该借鉴的成功经验。当然,各国历史背景不同,条件有别,太过刻意模仿,往往会变成邯郸学步,弄巧成拙。因此,如何在雅典奥运的成功基础上发挥创意,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是北京奥运主办当局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雅典奥运开幕礼无疑获得了空前成功,但除此之外,其实雅典奥运无论是在筹备过程,还是其他方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也是北京奥运必须引以为戒的地方。以最受关注的保安问题为例,即使该届奥运的保安费用创出历来新高,仍然有外国传媒揭露出保安漏洞多多,令恐怖分子有机可乘,后果实在可大可小。其次,奥运筹备过程亦非常不顺利,施工进度缓慢,不少比赛场馆拖到开赛前夕才勉强完工。另外,雅典奥运开支远超预算,成本之高昂,更成为历届之冠,为主办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雅典人民更需要为此负上十一年的债务。所有这些问题,都为北京奥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以雅典奥运为鉴,希望北京奥运不要重蹈覆辙。
从汉城奥运我们看到什么
只要看看我们的近邻韩国,就可以明白举办奥运会能够给一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世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韩国,世界看到了其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好感,使国家形象得以提升,而且其产品在国际上也迅速畅销。在国内,大兴土木加速了汉城硬件设施的建设,刺激了消费,增加了旅游、投资和出口,对韩国经济的起飞产生了重要作用。是奥运把韩国带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使其步入了现代化阶段。韩国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比赛中夺得了12金、11银,跻身世界体坛四强之列。这一结果,在点燃韩国大众奥运热情的同时,也增加了国人的自信心。奥运使韩国走向开放、改革和繁荣,为韩国带来了体育的突破、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腾飞,奥运使韩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改善。
希望中国能藉举办奥运和当年韩国一样,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
悉尼奥运用法律实现环保
在借鉴悉尼奥运会时,该届的“绿色奥运”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悉尼奥运会环保工作之所以成功,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采取了法律的形式来开展这项工作。
悉尼决定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申办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延续1994年冬季奥运会准备阶段时首次提出的绿色奥运概念。作为申办文件的一部分,悉尼奥申委与一系列投资者和社团密切合作,贯彻发展1993年出版的《夏季奥运会环境指南》。
实际上,在《奥林匹克宪章》中,环境是仅次于体育和文化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澳大利亚有关方面针对奥运会的筹办者及其签约商,在整个奥运建设期间共出台了大约100个环境保护和土地维护方面的法令,包括防治水污染、减少噪音、防治空气污染和减少对生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悉尼奥运会的筹办活动都要遵守新南威尔士的环境保护法规,符合绿色奥运的标准。
在这届奥运会上,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得到广泛应用。所有场馆循环材料的平均使用率为60%,有些场馆甚至达到90%。在水保护上,水循环利用管理的一个突出范例是水回收管理方案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将比赛场馆和设施的污水收集到海湾做一定处理后,可以作为非饮用水在奥林匹克公园再利用,如奥运场馆和设施中的冲厕用水和公园灌溉用水。水回收管理方案的设计减少了奥运会用水对悉尼供水系统的依赖。环境管理计划在奥运会后继续产生了许多良好的效益。例如,将大型的工业垃圾场改造成体育场馆、幽静的休憩场所和自然保护区。
由此可见,北京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绿色奥运”的做法非常可取,而有了前人作为借鉴的榜样,北京奥运在“绿色奥运”这一领域,要实现超越悉尼奥运会的目标,看来并非难事。
上好拜师这门必修课
其实,已经举办过的每一届奥运会,对我们的北京奥运会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办成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时,我们也必定不会放过向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机会。而且,要使我们举办完北京奥运会后,获得世人“优秀”的评价,我们就必须上好“拜师”这门必修课。
当今奥运会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举世瞩目的盛事。而主办奥运会,更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管理能力、人文素质等等方面的一次综合检验。因此,我们期待2008年北京奥运能够带给世人一个更大的惊喜,令五千年文明古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效能:惟一赔不起的就是时间
吴墉
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在这段经典的论述中,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两组并列的概念:效率与效能——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倾向于前者:效率和正确做事。而事实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做事。正如他所说:“对企业来说,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向正确的方向走路,必定要远比仅仅正确地走路更容易到达目的地。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时间都是最宝贵的。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前,首先要确定是将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地完成它。而达到此预想,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对比与借鉴,然后学习适合者里的最优秀者,在模仿中正确地完成预定目标。
拿什么来拯救你,追求成功的人(1)
吴墉
根据“二八定律”,成功者必然是少数,但是谁又愿意让自己成为不成功的那些大多数呢?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失败者,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是非常想追求成功的。然而,想成功者不一定能成功,拥有一定才华与能力者,也不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唉,想出人头地却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想逃出穷人的笼牢却不知道出口在何方,难道就这样空怀一腔豪情吗?难道就这样怀才不遇下去吗?
是呀,谁也不想被埋没,谁都想成功,谁都想斩断穷根永不穷。可是,这一头有壮志,那一头却时间如刀,刀刀催人老呀。是呀,正如香港“喜剧天王”周星驰先生在《少林足球》里说的那句很经典的话那样:“来不及了,时间是不等人的!”
是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是,我们又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呢,追求成功的人?
别人能够做到的,你我也可以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直都很想知道,人要怎么样做才能达成心愿?
在很久以前,我就相信那些做出辉煌事迹的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留下痕迹的。我也知道,那些超凡成功者是非常善于用梦想给自己打气的,但是,光是知道这恐怕仍然不够,我还得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幸好,我逐渐确信,如果我能分毫不差地学习别人的做法,我就能够做出和他们相同的成就。因为我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成功之后回顾成功心得时,都会强调一句话:“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能够做到。”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只要别人证明过可以成功的方法,为什么自己不去“拿”过来用呢?谁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浪费不起太多时间去摸索。他们会告诉我们,成功跟我们的意愿关系不大,而主要涉及到我们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的那个人是怎么样去做的。
例如,如果某人是背诵诗歌的高手,那么他必然有一套能让你也能成为此中高手的方法,也许只需要四五分钟便可学会。如果有一位你认识的朋友与其子女沟通很在行,那你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做到这一点。此理亦可适用于“轻易地在早晨苏醒”这类好习惯,只要学习别人控制神经系统的方式就可以了。
又如,有一个人能够临危不乱,那么,当我们能够从他处事的观点和做法上去学习,我们也就能比以前的自己更加沉着。如果有一对夫妇在结婚25载之后,依然感情极其深厚,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出他们的相处之道,并运用到自己的婚姻里,必然也能得着相同的结果。再说到热门话题“减肥”上,当一个胖子决定减肥后,如果想节省更多时间,就可以向一个瘦身者学习,看他吃什么,是怎么吃的,有什么样的饮食之道。很多减肥成功的人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你想减肥,你是否得到一些启示了呢?同样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运用在财物收入上和人际交往上,亦有同效。因此我们可以信心百倍地向那些在该事情上做成功的人学习。为了达成目标,同时还需要少浪费时间,我们真的有必要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秘方,找出捷径。
自然,比较复杂的事物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模仿和复制了。不过,在不断调整和变更过程当中,你若有强烈的意愿和十足的信心,那么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学成。有许多例子显示,有些人之所以能达成目标,乃是穷极多年之功,历经无数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的。但是你不用走他们的老路,而只要走进使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中,这样就不需要花费像他们那样多的时间,却很可能用不多久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与他们一样的成就。
从模仿成功开始拯救自己
模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困难,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孩子们是怎么样学会说话的?体坛新手是怎么样跟前辈学习的?一个有抱负的商人又是怎么成立他的公司的?全是模仿来的。模仿绝不是一件新事物,每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都是本着他人的发现找出新东西来,每个孩子也都是通过他周遭的事物去模仿的。
这里举一个在商界中非常简单的模仿例子。现代社会有一个通性,就是在甲地可行的,往往在乙地也能适用。所以在商界里,有些人能够赚大钱,就是透过这种跟进策略去做的,效果非常显著。如果有人在底特律的商店街开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巧克力糕饼店,那看着吧,在达拉斯也会成立相同的店;如果有人在芝加哥经营一桩专门供应奇装异服以达到宣传效果的生意,很有可能在洛杉矶和纽约也会出现相同的生意。
所以有很多人事业成功,就是在市场尚未饱和之前,把甲地成功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地搬到乙地去,就这么着就成功了。类似同样情形,你可以撷取别人证明有效的方式再制造一个。如果可能,再加强改进一下,那么想要成功就有如探囊取物啦。
当年,有许多人公认“钢铁大王”卡奈基是世界首富,你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吗?很简单,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模仿他们的做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财富巨头。所以,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他的境遇,而在于他选择从什么角度去看自己,从那些方面去着手行动。
当然,从模仿开始,当取得一定成功后,每个人都应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模式和做法。那些成功者同样告诉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别太过相信,否则总有失灵的时候。这跟中国古代圣人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殊途同归。
拿什么来拯救你,追求成功的人(2)
吴墉
给你一把成功的万能钥匙
谈到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总是能够不断做出最令人满意的结果,总是能够做出卓越的表现呢?
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很久,后来我终于在一个叫“NLP”(神经语言程序)的东西上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NLP完全提供给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使我握有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得知为什么某些人能够不断地做出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像有些人能够在早晨快速且容易地苏醒并充满蓬勃朝气,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呢?既然要先有行为以后才会有结果,那么是哪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行为,能在清晨产生轻易苏醒的神经生理过程呢?答案就在NLP里。NLP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人的神经系统都是相同的,如果某个人能做到某样事,只要你使用同样的方式去运用你的脑子,那么你就能做出同样的事情。这种从他人身上准确地找出他们达成特殊成就的不寻常过程,就称之为仿效,或叫模仿。
那么,NLP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门叫神经语言程序的学科,简称NLP。顾名思义,神经与脑子有关,而语言就是意念表达,程序是过程的安排。简单地说,NLP就是研究语言,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NLP研究人们用什么传送方式,使自己能够达到最积极进取的状态,进而采取最佳的做法。原来,我们的能力奠基于自我控制神经系统的能力。那些表现不凡的人,就是透过神经系统传送特别的信息,以致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尽管神经语言计划只是一门学术理论,可其功效之大却是很多人一直都闻所未闻的。很久以前,知道的人只有精神病医生和少数从事预言占卜的人。当时有一位NLP的专家正在为一位患恐惧症有三年之久的妇女治疗。不到45分钟,她的恐惧消失了,令初次接触者看得愣住了。有时候,上述的治疗只需要五到十分钟。NLP提供一个有系统的架构,让我们能控制头脑,使我们不仅能掌握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包括旁人的。说得更明白些,NLP就是一门告诉你如何善用头脑,达成心愿的科学。
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很有成就的人。两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他们对下列三个人的模仿,经分类后所建立的诸多有效的行为介入模式,使得他们声名大噪。这三个人分别是当代最伟大的催眠疗法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医师、杰出的家庭医师沙提尔女士和人类学家贝特森。
例如,格林德和班德勒二人发现沙提尔能轻易地建立人际关系,而其他的同业却不行。于是,他们找出她特有的模式,并教导学生去模仿着运用,如此,即便他们没有任何的执业经验,也能做出毫不逊色于沙提尔的成绩来。因为他们都播下了相同的种子,因而收获也相同。从他们三个人身上模仿后所总结出来的基本模式的经验,帮助格林德和班德勒也建立了自己的模式并传授出去,而这些模式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NLP。
这两位天才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系列改变自我,非常有力且有效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有一套有系统的看法,能在极短时间内再制任何型式的人类成就。
利用这种模式达成目标是极富戏剧性的,然而有许多人仅是学到了这种能产生心态及行为改变的模式,但却从未刻意地以有效且不改的方式运用在自己的身上。然而,所有的成功事实都在告诉我们:单是知道仍然不够,还得努力行动才能有所成就!
摇撼世界的人,都是擅长模仿的人
当我看了更多有关于NLP的书以后,我就对图书领域里几乎欠缺有关模仿的著作感到吃惊。因为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某个人做出我心羡的成就,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就可以做出相同的结果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一些成功者,便能如愿。也就是说,找出他们的做法,尤其是他们运用脑子和身子的方法。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受欢迎的人、有钱的人、好父母、优秀的运动员、成功的商人,那就快去找一些卓越的模范来模仿。
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他们精于学习的艺术,能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而不是贸然前闯,因为他们知道生也有涯。若你有机会留意畅销书排行榜,排名前几位的,绝大多数的书里都包含一些教你能表现更佳的模式。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就指出要做一位杰出企业家及创新者所需的特别做法。他说得十分明白,创新不是一条非常特殊且微妙的过程,而做个企业家也并无神秘与神奇之处,别以为他们是天生好手,那是可经由训练而学会的。别怀疑他的话,他就是强调模仿的技巧而被视为现代企管实务之父的。另外,像《一分钟经理》一书,就是有关人际沟通,简化并有效管理人际关系的典范,里面列举了多位全美最杰出经理人的范例。又如《追求卓越》一书,提供了一份全美最成功企业的范例。像这类的书不胜枚举。该书里面也包含了许多范例,教你控制心智、身体和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出惊人的成果来。此外,该书希望你不光学会这些成功的模式,更盼望能超越他们,创立自己的模式。
只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模式,便可以让你既能教一条狗改进,也可以教一个人进步。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能够了解它的过程、架构和法则,这样你才能在复制成功上,无往不利。不要只单学会各种模式,要不能拘泥于一格,不断地寻找更多新且有效的方法,去完成你的目标与心愿。
要向卓越模仿,你就要像一个侦探,像一个测量员,不断地质疑并找出切实能够助你成功一臂之力的痕迹来。有人曾找出手枪射击更准的模式,从而提升了美国陆军射手们的射击水准;有人曾观察空手道高段的想法和打法,由此学会了其中的精髓;有人也使用类似的方法,帮助过职业及奥运选手,大幅提升了他们的成绩。这一切的成效,都是从被模仿者历次超水准的表现中找出模式,并告诉模仿者如何运用,再现佳绩的。
人生大部分的学习,其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在科技领域中,无论是工程或电脑设计,每往前跨一步,都是循着先前的发现和突破。在商业世界里,不从以往学习,不会像创作那样艺术般经营的公司,早晚必然会消失。
拿什么来拯救你,追求成功的人(3)
吴墉
制造任何成功的三重门
班德勒和格林德发现,如果要再制人类任何形式的成功,必须从三个基本方向出发。它们是三种形式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紧紧地扣住我们所想要的结果,你可以把它们想像成三道通往令你心旷神怡的梦想世界的大门。
第一道门,代表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论你是不是相信你能够做到,你都是对的。”当你不相信你能办到,就会丝毫不差地传送一个信息到神经系统,进而限制或消除你能实现结果的能力。相反,如果你也能丝毫不差地传送一个你能办到的信息到神经系统,那么就会有个实现你心愿的信号到脑子里,那就可能实现。因此,如果你能够模仿成功者的信念系统,就等于你向他跨近了一步,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结果。
第二道门,称为心智序列,是指一个人思想组成的方式。序列像一串暗码,如同电话号码是由几个阿拉伯数字所组成,如果你想接通,就得按照正确的顺序拨号。同理,惟有按照顺序去触动你的脑子和神经系统,你才能最有效地达成心愿,沟通也是运用相同的道理。有些人难以沟通,就是因为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暗码,不同的心智序列。当你破解开这些暗码,你就跨进第二道门,去模仿成功者那些最好的特质。
第三道门,叫做生理状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有相连关系的。例如你呼吸的方式、站姿坐姿、面部表情、举手投足,都会支配你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就会影响你行为的范围和成效。
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效通过上述的“三重门”,他就可以再制任何形式的成功。
拯救自我最重要之处
对所有期望追求成功的人,本文已经提供了足以实现拯救的策略方法。然而,方法极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即使同是想要成功的人,许多人也是漫无目标、胡乱模仿的。他们往往随意地向某甲拿一点,向某乙取一些,结果却失落更了重要的。有时从这里模仿了些好的,却又从那里模仿了些坏的,以至于成效相互冲抵。有的时候,虽然我们很用心地向我们所尊敬的人学习,但却往往又不知何处下手。
因此,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何谓运气,就是先有预备,再碰上机会。”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它就会帮助你专注模仿到更精确的地步,使你能够留意人生中一直在进行的某些事情。
在每个人身旁,都围绕着自己想像不到的机会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像一个模仿者那样开始思考,经常留意那些有杰出成就的模式,我们离成功的时间就会更短。如果在某个人表现很突出时,我们心里立刻跳出一句话:“他是怎么办到的?”那么,我们离优秀就会更近一点。只要你能让自己不断追求卓越,你就能在自己所看的每件事里挖掘特点,找出优点,并学到实现的做法,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达到别人已经拥有的成就。
赚钱急先锋的杀手锏(1)
吴墉
每年都会有“巴黎时装周”、“意大利时装周”之类的服装展,正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模特身上最新潮的时装后而印象犹新时,用不了多久,在市场上就会出现式样相似的时装,并随之销售到全国各地。于是,金钱就比同行对手们更快地赚到了自己的口袋。
做出如此迅速反应的,是温州商人。
谁说赚钱没有捷径?如果真想知道捷径在哪里,就不妨研究研究温州商人吧。
就这样快速赚到了钱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能够在极其短的时间里对时装做出如此反应的,首选温州商人。据说他们的做法是,委托国外的亲戚在服装节后,马上以高价购得新产品,乘飞机带回温州,连夜拆开,从里子到面料,从领口到袖口,从口袋到门襟,一一解剖,然后将式样图交给大师傅做出样板,再交给裁剪部门。过不了几天,崭新样式的服装便可投放市场。
正如当年深圳提出的口号那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温州人的表现和收获的确是“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近年来,温州人已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群体。许多温州商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一开始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涉足商场后虽也有人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但总体而言,这一群体则保持着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在赚钱的速度上,他们相比较于中国其他地方的商人甚至世界商人而言,都是经商上的“赚钱急先锋”!
那么,他们在快速致富方面有哪些秘密武器呢?
温州商人的杀手锏
温州人非常善于仿造,他们是世界上最善于使用“拿来主义”的商人群体之一。这也是温州商人的杀手锏。对温州人来说,小到钮扣、打火机,大到皮鞋、服装流水生产线,他们都能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试以温州眼镜业为案例,来证明这一秘密武器的威力。
温州眼镜业也是从仿造而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温州眼镜企业发展到了一百多家,并以式样新颖、质优价廉吸引来了外商。据统计,1997年温州眼镜业产值突破10亿元,1999年上升为15亿元,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畅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以远洋眼镜公司最为有名,该公司的老板叶子健也通过仿造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眼镜大王”。
还是在1982年,当时已经有许多走私的“金丝”眼镜流入市场。还在温州蜜饯厂金工车间当工人的叶子健,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副金丝眼镜,然后将镜架拆卸,凭着自己对金工的了解,他把镜架拿到其他配件厂加工,再自己塑型装配,终于生产出第一批“金丝”镜架。自此,凭借这“小小的”眼镜,叶子健成为了很有钱的人。谁说赚钱没有捷径呢?
再举一例。温州大隆机器有限公司采用的是与外商、台商合作,引进模仿台湾及意大利鞋机生产厂商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他们把此举称为“与巨人同行”。1994年他们与台湾鞋机生产商益鸿公司合作,为其生产配件,两年后大隆将自己研制生产的鞋机推向市场。其后大隆又瞄准了意大利技术。他们选择了意大利的沙巴和BC作为合作伙伴,由意方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鞋机图纸,而大隆负责鞋机的生产和销售。这一策略,令大隆很快就跻身于世界一流鞋机生产厂商的行列。这又是一个快速成功的典范。
赚钱急先锋的杀手锏(2)
吴墉
“拿来主义”的实践者
在世界上,对“拿来主义”做得最好的民族也许是大和民族,但要说做得最好的商人,我看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里的一群商人,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温州商人”。
温州人大都懂得模仿,善于仿效,精于仿造。有学者把温州商人这种“群起仿效”的做法称为“蜂群现象”。温州产的打火机能够风靡世界,就是其中之成功范例。
1985年初,一些旅居海外的温州人回乡探亲,馈赠日本打火机给亲戚。这种小巧玲珑,一打就冒出蓝色火焰的打火机要卖三五百元人民币。一些机灵的人动起了脑子,他们将打火机一一拆开,把每个零件均仔细研究;然而关键的电子打火器却不是轻易能仿制成的。于是,温州人来到当时电子业最发达的上海,从光明打火机厂了解到,“猫眼”打火机的电子点火装置中的4.7伏电容器,其低损耗技术当年为日本松下公司所独有。在光明厂他们还获知,东风电器厂刚在一周前攻克了这一难题。由于拥有了国产的4.7伏电容器,这款世界畅销的时髦“猫眼”打火机很快便在温州问世。
时隔不久,不再冒明火的日本防风打火机开始出现。这种打火机的外壳并非冲压而成,甚至连手工制作也难以达到如此精致。而被称为温州第二代打火机“王中王”的防风打火机,是温州人李坚的仿真之作。李坚将其拆下反复琢磨,最终发现打火机的外壳是“锌合金”通过压铸而成。他与几个朋友买来相关设备和材料,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温州的能工巧匠们从模仿起家,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生产加工体系,如今温州每天有三种新款打火机问世,年产打火机5.5亿只,有大小打火机出口厂商三千多家,打火机款式超过一万种。这其中,以周大虎的大虎打火机厂最为出名,他在1992年就拥有了温州打火机企业第一个注册商标:“虎”牌商标,开始批量生产质优价廉的“虎”牌打火机。
1993年末,德国商人英塞尔在美国纽约大商场琳琅满目的打火机柜台中,发现了一款标明中国制造的“虎”牌打火机,其外观毫不逊色于日产打火机,但价格却低三分之二。英塞尔到北京,打听到大虎打火机制造厂后,又赶到温州,向周大虎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建议:由他出资金,出技术,将大虎打火机厂改造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制造名叫“SOLO”的国际品牌高档打火机,专用来点雪茄。周大虎同意定牌生产,但不同意改变企业性质。英塞尔最后同意了周大虎的建议,并聘请韩国的打火机高级工程师直接指导大虎厂的定牌SOLO。大虎厂仍保留生产“虎”牌打火机,其份额不低于70%,英塞尔拥有大虎厂欧美地区的产品代理权。仅用了一年多时间,1994年,大虎打火机厂便生产出了国际品牌SOLO雪茄专用打火机,并使大虎打火机厂成为当时全国惟一一家经外经贸部批准的,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打火机企业。
1995年春,日本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日本广田株式会社社长广田良平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选择:放弃在本国的生产而转移到中国去。经过两年磨砺,大虎厂定牌生产了广田公司的产品,接着又接下了美国百年历史名牌Colibri Ronson的定牌生产。与此同时,“虎”牌打火机也跻身于世界名牌打火机行列。
这就是温州商人。这就是在赚钱领域里急先锋们惊人的前进速度。如果你想了解如何节省多一点时间,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更快地赚到更实在的钱,可以继续研究研究温州商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