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另一种历史

_25 铁血熊猫(现代)
  今夜与以往不同。敏感的她发现,第二道警戒岗哨外缘,似乎多了一些人。
  定睛望去,是一些身躯高大、面色黧黑、手持花管冲锋枪、身穿伞兵夹克的士兵,左臂一致地佩戴着她未曾见过的短剑飞翼、红蓝双星臂章。
  "他们是谁?"她警惕地问。
  卫士长报告说,是委员长派来保护夫人的一支伞兵队伍。
  "伞兵?我怎么没听说。长官是谁?"
  卫士长答,据说叫做--呃,陈庚。
  宋美龄想了想,忽然大惊失色:"陈庚?要死哦!那是共党来的!有没有搞错!"
  卫士长也惊惶了,连忙跑去核实,一会儿气喘吁吁地回报:"薛长官说了,没有错,就是陈庚。但是……委员长正在与共产党合作。"
  "上帝!"宋美龄把双手在胸前握起,作了一阵祷告。过一会正色吩咐:"那么叫这个陈庚来,见见我。"
  卫士长再次离去,又再次返回,困难地说:"夫人阁下,这个陈庚……是个将军,不会跳伞。他们带队的是个年轻的上校旅长,叫做皮…皮定均。"
  "要命呐!委员长他,用共产党来保护我?真是匪夷所思!"话语里听不出是怨愤还是感叹。
  卫士长劝慰:"夫人,援兵都被挡在山那边,目前只有伞兵,还,还能护驾。黄维兵团已经被迫撤入市区……薛长官把卫队旅,都派出去打巷战了……"
  (586)
  陇东。榆中,甘草店前线。
  杜聿明将军视察完阵地,回到兵团指挥部。他和汤司令向委员长立了军令状,突破苏军阻击线的时间只剩三天。他命令部队不停顿进攻,"一分钟也不许敌人喘息!"每一级都立下军令状。
  参谋长袁可征,正在用电话向汤恩伯13兵团商借炮弹--本部所余无几,对方尚有库存。一通联系、哀求以后,他无奈地放下电话,摊开双手。
  "看着吧,杜长官。咱5兵团即使攻破敌人阵地,那营救夫人的功劳也得让13兵团汤司令抢了去。"
  杜聿明皱眉挥手:"这种话少说。还有个大局没有?我问你,"他用手指了指地图态势线左翼:"他们那个,陈庚纵队,情况报来了么?"
  "报了。他们进入阵地后,发动6次攻势,还没啃下来。"
  杜聿明嘴角露出一丝嘲讽:
  "他不是能打么?不是老念叨与德军那点交手么?什么布达佩斯、巴拉顿湖之类。他陈庚,不是还跟我面前,摆什么黄埔一期'三羽鸟'老大哥的谱么?"
  "司令,敌人针对陈纵队,增兵了。从桑园峡又过去两个团。"袁可征小心翼翼。
  "增兵?哪条防线没增兵?敌53集团军不是冲上来两个师么?我说我面前至少增加一个师!我们轻松?"
  "他们……陈赓他们缺少重武器。"
  "甚哩,那苏军不缺少?也是大炮不剩球几门了嘛!"杜聿明抬杠脾气上来,把嘴里叼的烟卷吐出,拍在桌上。"咱不也没炮弹了么?还是卖不卖力气的事儿!"
  "卖力气么……长官,他们拼了刺刀……指挥所还挨了炮弹,陈庚他,挂花了。"
   "嗯?这还差不多。伤重吧?去看看?"
  "不算重。还能…通话么。不过,他们还阵亡一名政委。"
  杜聿明在条凳上坐下。"政委他们多的是。多大都有。哪一级的?"
  "这个……不小呢。谢富治。"
谢富治
  "呀?纵队政委呀?!"杜聿明又站起来,"这人,该留后方啊?咋就死球了?"
  "上火线动员,挨了冷枪。"
  杜聿明拍了一掌脑门。对门口喊:"警卫连!备车!"然后拉起袁可征:"走走,咱两个,上陈庚那儿看看去。"
  "多少带点东西吧?别空手哇……"参谋长四下寻觅。
  "茶叶……不,辣椒!辣椒就行,把球那个湖南佬……"
  (587)
  黑海水域。西洋舰队第二分舰队,旗舰"智远号"舰桥。
  林遵少将收到两份电报。一份是邓兆祥小组确认,三艘原罗马尼亚驱逐舰已在苏联水手驾驶下离开康斯坦察港,向克里木半岛驶去。
  对此,林遵下令:立即抛掉伪装的烟囱,全体航向右15度,全速前进!
  另一份是华北联军空军驻巴尔干留守大队张廷发中校告知:他们的战斗机已转场到黑海西岸机场,进入一级战备。
  对此,林遵复电:感谢友军支援!请等候出击信号。
  ……4小时后,3艘被苏联作为战争赔偿的原罗马尼亚旧式驱逐舰,出现在航线交汇点的水平线上。
  林遵分舰队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分为两队截断了它们的去路。
  接收旧舰的苏联水兵人员尚未配齐,火炮无人操作,不能组织有效还击。自身航速又慢,很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救生筏上抢到一个位置。
  林遵分舰队用舰炮,将刚挂上苏联海军旗不久的两艘驱逐舰顺利送入海底。
  为确保它有足够时间发出求救电报,特地留下一艘行驶缓慢的负伤者"玛莱斯提号"。中国舰长们甚至让枪炮长把主炮射速降低,半小时后,才将它击沉。
  林遵收到黄廷枢"进入设伏海域"电报后,及时发出命令:"返航!"
  几位参谋跑上舰桥向他祝贺:三比零!
  林遵,这位林则徐的直系后人,显然不满足。一脸漠然道:"这只是-开胃小菜。"
林遵少将  
  (588)
  晨曦下的黑海,海面波光粼粼。
  塞瓦斯托波尔港,西南25海里,黑海舰队出港必经航道上,"伏波"号潜艇在设伏水域保持着指挥塔深度,作好随时下潜的准备。瞭望员手持高倍望远镜,站在塔顶仔细搜寻水天线上的敌舰踪迹。
  "荧光"计划的前半段顺利完成,但那只是为了引诱"红旗黑海舰队"那些懒惰的大家伙出港。
  按照此前某个海军强国有意无意透露的情报,苏联海军主力舰似乎继承了熊的冬眠的习性,常常窝在港内三两个月也不见动静。因此52万人的苏联海军中,有40万人只能算穿着水兵服的步兵,不少水兵没见过大海,也不足为奇。
  这次苏联海军没有让黄廷枢两次偷渡海峡的努力白费。
  接到监视渔船发来的报告后约一小时,3号瞭望员终于在东北方向发现了依稀可辨的舰队身影。
  黄廷枢在潜望镜中辨认着目标:一艘重巡,又一艘重巡。5艘驱逐舰……突然,一个庞大身影进入视线。
  在东方微明的背景中,不用查对识别手册他也知道,那就是"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黑海舰队旗舰,一年前,他曾随桂司令一起登舰参观。
  最大猎物出现!
  黄廷枢呼吸在一瞬间加快,"荧光"作战的战果将超出预想。
  此刻"伏波"的阵位是每个潜艇艇长梦寐以求的。目标侧面完全暴露在视野内。
  "敌舰距离?"每隔几分钟,他就问道。
  "10000米,长官。"
  "8000米,长官。"
  "艇艏发射管注水!鱼雷定深3米5。"
  "艇艏发射管注水完毕,长官。"
  "5000米!长官。"
  "好,瞄准。泡个咸水澡吧,老毛子。预备--发射!"
  6枚九五式潜射"长矛"鱼雷,以平均5秒的发射间隔,不留痕迹地向着尚不知危险降临的敌舰扑去。
  僚艇"凌波号"也从另一角度射出6枚同型鱼雷。
 
  (589)
  塞瓦斯托波尔号(原名"巴黎公社号")战列舰。
  尽管天还不亮,到达拦截中国船队水域还有数小时距离,旗舰上的海军中将,此时却毫无睡意。
  在自家门口让中国那么个小舰队击沉3艘驱逐舰,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如果不赶快用这12门305毫米主炮将那些黄皮猴子轰沉,他清楚后果是什么。
  罗嗦的参谋长却频频怀疑。在他看来,中国偷袭舰队此刻一定已全速开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继续追击只能是浪费燃油。如果昨晚出发的话……
  舰队司令粗暴地打断他:"我就不信那些破船会有多高的航速!告诉驱逐舰分队,脱离舰队,以最高速向海峡方向追击!务必把这些黄脸猴子缠住!我要连他的货船一起俘虏!"
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
  "轰!!"--整个编队上下,没人预料到突然到来的打击。
  一声爆炸从"伏罗希洛夫号"吃水线下传来,没等震倒的水兵爬起,再次爆炸击中船尾,船身随即在水面打转。
   "莫洛托夫号"运气比她的姊妹舰好些,就像其名字拥有者在政坛上的境遇。一枚"长矛"击中舰舷但没有爆炸,令"外交人民委员"逃过一劫。
  可是"塞瓦斯托波尔号"注定无法回到与它同名的港口了。3枚大威力"长矛"击穿了服役多年的铠甲。涌入的海水令她开始长达4小时的沉没过程。
  平时声色俱厉的政工人员不知去向。水兵们正采取各种损管措施拯救旗舰,直到舰体倾斜得让人无法站立。
(590)
  潜望镜中,驱逐舰迎头驶来。
  黄廷枢奇怪,氧气动力的长矛航迹十分隐蔽,对方司令官不简单啊,对我艇位置判断这么准?看来对手训练有素。
  他下令迅速下潜、撤离!"伏波"隐入波涛之下。
  僚艇"凌波"位置较好,于是欲罢不能地进行了再装填。不失时机、也不顾危险地打出第二轮齐射。
  命中两雷的驱逐领舰"古比雪夫号"燃起大火,迅速蔓延。舰长尚未来得及发出"弃舰"命令,主燃油柜就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狂啸。巨大火球从舯部裂开,舰体撕为两半。艏艉垂直地将分队司令、舰长和250名水兵一起带往黑海深处……
  倾斜严重的旗舰上,弗拉基米尔斯基司令员目睹这一场景,面色铁青。他明白:追击中国舰队已不可能实现。也明白回到岸上是什么下场。
  "天亮了。命令航空兵马上出动,追击敌人!"他指示道。"此外,组织反潜。通知未受损舰只,营救落水者。"
  发布命令之后中将顿了顿,平静地告诉舰长:"你可以宣布弃舰了。"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司令舱,从保险柜里取出那支作为战利品收藏了两年的"鲁格"手枪。
  (591)
  博斯普鲁斯海峡北口。
  趁夜高速行驶的林遵舰队黎明抵达这里,正在整顿队列。
  因早起而不耐烦的土耳其海务局官员,尚不知道昨夜发生海战,默认了中国舰队以不合规定的混乱队形匆匆进入海峡。在他们看来,这支来自远东的舰队越早离开黑海越好。这一点上,土耳其人和桂永清不谋而合。
  追踪而来的苏联海军航空兵不敢进入土耳其领空。本想转头西北,去袭击那些赔偿中国的货船,但发现船队上空竟有一中队"野马"战斗机护航!带弹的攻击机显然不是对手,只得悻悻作罢。
  中国方面的唯一损失是"凌波号"。为扩大战果和掩护主艇,未能摆脱驱逐舰的围剿,在深水炸弹的轰鸣中消失了。
  黄廷枢深感痛心。那位艇长,沈铎中校,是他的同乡学弟,又是姻亲,而且是中国第一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的后人。还有那些辛苦训练的水手……
  他此时不知道,随"古比雪夫"沉没了一位前途极其远大的海军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少将。
   "凌波号",断送了一位海洋的来日主宰。
  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592)
  黑海大捷,果然激起了国际反响。
  忙于清理自身战争废墟的欧洲,对此,还局限于新闻传播、热衷于故事曲折性等层面。人们感兴趣的是,猜测中国潜艇怎样实现的海峡偷渡?
  土耳其人怀疑,是从德国用火车运到保加利亚装配的,或者是从多瑙河进入黑海--有位情报军官站出来证明,德军以前这么干过!
  而遍布亚太地区的华侨聚居地却是人声鼎沸。鞭炮和锣鼓声响成一片,吵闹得那些当地原住民不停皱眉头。
  黄廷枢、沈铎和林遵的照片,刊登在各地华文报纸的头版。甚至催发了一轮滨海城市里的海军报名热。
  后来,日本也生出一轮有趣的鼓噪--当媒体披露执行攻击的是"伊-201、203"艇和"长矛鱼雷"时,日本退伍海军老兵协会激动地把这两种日本产品作为举办年会和发行会刊、广告的主题,大加宣扬!并收入了不少会费、稿费、模型制作费和报刊费等,发了一笔小财。
  (593)
  纽约。第五大道。
  毗邻十字路口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门脸,由于挂上了"史迪威基金会,在此招募飞行人员"的招牌,最近热闹起来。
  退役的约翰中校主持这里的招募。
  复员回来的小伙子们,很少找得到航空公司的理想位置,又不愿意屈就薪水较低、或别的不那么激动人心的岗位,一时间这里人满为患。
第一期名额很快用完了,约翰忙着对后来者说抱歉。
  一个来自缅因州的前战斗机中尉忿忿不平:"那么,我去昆区(皇后区)的苏联招募站报名好了!他们也招收志愿飞行员!凭我的技术他们一定满意的!"
  他转身走到门口,另一个已于上午荣幸登记了的、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少尉伸腿拌了他一下。
  "你干嘛?乡巴佬!"缅因小伙急了。
  "我要告诉你,别当我们的敌人。"威斯康星小伙也不示弱。
  俩人不由分说便挥拳相向,脸上和身上瞬间血迹斑驳。
  约翰咆哮着,缓缓走过去,用苏格兰人厚实的身躯挡在两人中间。
  "你,还有你!"他指指双方的鼻子:"你们俩,有本事天上见!"
(594)
  1946年夏天,对那场战争的努力在各个角落进行着。
  英国。泰晤士河口,绍森德港。
  继"潮州号"之后,中国民生公司的远航班轮"温州号"也靠泊了码头。又一支劳务工人队列走下舷梯。
  岸边,围观的华侨中有一位温州籍人士,家乡来的轮船引起他的关注。看到长长的队列里竟有不少女子,他感到惊奇。对其中一个问道:"你们从温州来吗?来此地做什么?"
  那是个单纯活泼的乡村女性,脸上还洋溢着新鲜好奇的光彩。
  "吾伲(我们)青田人喏!温州上船的!老板同吾伲讲,来清理废墟的。"
  "清理废墟?你们?"一丝悲哀涌上华侨心头。
  "喔呀,先生!哪样是废墟呢?"听到乡音,几个叽叽喳喳的女孩子围上来,七嘴八舌问道。
  "废墟?……喏,个堵就是。"华侨指指远近遍布的瓦砾。战争虽然结束一年了,但它留下的痕迹比比皆是。
  "天哪,废墟,废墟哪能是……砖头哦?"女子们惊奇,但并不沮丧。
  探问一通家乡、故国、生计、旅程……分手时,华侨问起,她们的名字?
  "名字么?名字哦……罗·罗啊。侬喊吾伲'罗罗'好了哦!"
  女子们似乎不想告诉他,回答仍是叽叽喳喳,欢声笑语。多嘴的女子还指指男工人群:"伊拉(他们)么,喊伊拉作'蚊子'也可以的,嘻嘻。"
  "罗罗?蚊子?什么意思?"
  温州华侨大惑不解。
  过了很久,在他顽强的好奇心追踪下,才弄清谜底:
  原来"蚊子"就是战争期间,英国广泛使用的那种大名鼎鼎的"蚊式"木质轻型轰炸机。曾取得优异战绩,它们保有量在3000架以上,战后面临大批退役。
  精明、节俭又缺乏资金的英国人,不想让它们在垃圾堆里烂掉。想到它们的战争用途,于是派商团来到战火仍未熄灭的东方,分别寻找苏联和中国的买主。
  两家都没有足够外汇。而且苏联还缺乏兴趣,他们有的是伊尔-2。
  有兴趣的中国,却缺少英国需要交换的资金或实物。
  最后聪明的谈判者们找到了成交办法--中国过剩的人口,包括女性劳动人口,可以参与英国战后恢复工作,正好弥补不列颠岛上的劳动力短缺。
  南京政府用数万名劳动力三年的劳务,交换了上千架"蚊子"。至于"罗罗",业内人士知道,它就是"罗尔斯-罗伊斯"品牌的代指,意味着一批用劳务交换的备用航空发动机。
  这位华侨始终没有搞清它们的实际数量,只是恍然大悟地明白了--国家间还可以这么做生意。
  半年后,大伦敦郊区出现几座简易的"温州村"。聪慧、勤俭、韧性、能算、互助的温州人群体,是天生的劳务和贸易好手;靠着自身努力,打拼了起码的生存条件。这里成为后来"温州人遍布四海"这一神话的最初发端。
  后来那位华侨也忍不住,娶了一位"清理废墟"起家的勤勉女子。婚礼时他们相视而笑,用家乡话相约道:"原来是罗罗和蚊子哦……让吾伲--白头偕老吧!"
  这是这场战争影响中国人命运和生活轨迹的一个注脚。
  (595)
  伊尔库茨克。苏军中亚-后贝加尔战区指挥部。
  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朱可夫元帅、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元帅等一行在这里,会见战区负责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老战友们互致问候。并带来、同时又转回对斯大林同志的问候--因为他身体偶感不适,正在莫斯科郊区短期疗养。
  随后讨论战场形势。
  因为季节进入盛夏,距离斯大林同志的要求--100天结束战斗为期不远,朱可夫关切地询问前线:还有什么要求?
  华西列夫斯基沉吟片刻,据实提出:增加兵力和补给。
  随后他介绍说,他的战区原有约120万兵力,其中一线战斗部队占七成。自5月初开始行动,两个月下来,歼敌已超过50万,但自身也损失20余万。
  目前两大突击方向--兰州和绥远,战斗都处于胶着状态。
  兰州由于华军大量增兵,崔可夫中亚方面军始终未能肃清敌人。后勤补给线也出现干扰和破坏。如不及时增援,该方面军甚至有被反包围的可能。
  绥远方向,右翼集团已进入河套平原,只要渡过黄河突入鄂尔多斯高原,就到达长城控制线。但左翼,察哈尔方向,在燕山-军都山脉受到阻击。
  敌人凭险据守,比预想的要顽强。地形不利坦克快速推进,必须组织大量炮火和有效空袭。
  (596)
  朱可夫经仔细考虑,决定把按斯大林要求组织的第二轮补充部队--40万人,6个集团军和空军集团军,全部交给华西列夫斯基,以保证按时结束战斗。
  "这不行。远东,科涅夫战区也同样需要兵力。"贝利亚插言道。
  "只有完成了中亚、蒙古方向的任务,我们才能集中兵力,解决满洲。科涅夫的交通补给状况要好的多,满洲铁路相对发达,地势平坦,利于部队机动。态势上,也没有转入被动的迹象。"
  "为什么不分配给远东适当部分呢?要知道占领满洲对于我们的意义。"
  "可是那样违反兵力集中原则。四处分兵,势必哪里都不够。一个人不能同时去抓几只兔子。"
  "那么为什么不把另一边暂时放弃呢?比如说,兰州?我看不出那里对于我们--甚至对于敌人,有什么重大战略意义。蒋的妻子,并不意味着战略价值。"贝利亚坚持道,他坚信自己是对的。
  "是这样,贝利亚同志。崔可夫方面军是个重兵集团。一旦撤退,很可能出现…崩溃。"华西列夫斯基解释:"这是由于补给路线实在太长的缘故。敌人在兰州集结了重兵,如果他们沿途追击,就会如同1812年库图佐夫追赶拿破仑的情景。我看,甚至现在……都已经无法撤退。"
  他在地图上兰州外缘划出一个大圈,"敌人很快将在这里形成包围态势。"
  "因此,不是要不要兰州的问题。而是如果损失了中亚方面军,我们就可能被迫宣布失败!"朱可夫严肃指出。
  贝利亚转问:"我们是否再向斯大林同志请示一下?"
  朱可夫皱下眉头:"这只是东方战场。斯大林同志养病期间,授权我对统帅部负责。我们不要事事都去麻烦老人家了。"
(597)
  哈尔滨。南岗,阿什河街45号。
  一座带地下室的三层俄式小洋楼,矗立在塔松环绕的街拐角。
  被软禁在楼上的徐向前将军,正烦躁中,一向安静的楼下突然吵吵闹闹,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嗓门。
  "恁说啥咧?俺有条子!看,陈部长的条子,俺来投奔老首长哩……"
  --许和尚?!他怎么来了?徐向前心绪复杂地俯向窗口。
  楼前,许世友正高举着双手,由警卫在他上下周身搜查。
  "呣枪咧。呣有武器!俺投靠老司令,用得着带武器么?礼物也不用带!俺奉了陈政委陈部长的命令看望老首长……俺有条子,俺一个人呐!哎哟嗬……你这不是胳肢俺么?呵呵呵……哎哟哎哟,奶奶的,你胳肢俺?……"
  徐向前铁板着脸,不知这个许老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投靠我?陈昌浩的命令?稀里糊涂嘛!乱弹琴!我是甚状态?关押在这里,逼着表态、变节哩!这都没搞清楚?胡球来嘛……
  还没容他细想,就发现许世友那只诡秘的牛眼,向楼上的他,眨了一眨。
  ……嚯嚯?这小子!徐向前兴奋了。
  这,这就来啦?有两下子嘛!孤身入虎穴哩……没武器?呵呵看守长啊小心吧。听说过许和尚么?知道少林寺么?
  知道?那你可还知道,什么叫"坐地黑煞掌"!
  (598)
  四平。晓东中学,地下室。
  这里再次成为林彪将军的前线指挥部。两年前他在这里指挥围歼后宫淳大将的日本关东军时,城市面貌的破坏也远没有现在来得大。
  作战处长江拥辉上校进来报告:
  "首长,公主岭顶不住了。敌'坦四集'楔入我军最后一道防线。三个旅长挂彩。梁兴初手上那点美国坦克打光了,弹药剩的也不多。估计明天……"
  "歼敌情况怎样?"
  "报销敌人坦克约100辆。击溃敌15集团军营以上规模进攻24次,杀伤敌步兵约7000人。"江拥辉打开报告夹。
  "伤亡呢?"
  "大。十纵所有的旅都打残了。正在把营改编成连,连改排,排改班……"
  "告诉梁兴初,今晚撤下来。另外,兵团前指也撤往铁岭预设阵地。"
  "首长!我们也撤?中央军委指示,"江拥辉叫起来:"指示我们确保四平啊--象保卫马德里那样!"
  "四平无险可守。"林彪平静地说。"拿我们战士血肉之躯去挡敌人那千把辆坦克?亏本买卖。不作。"
  "巷战,林总!我们开展巷战,"作战处长提醒道。
  "巷战--老毛子傻瓜?四平才多大,人家陪你打巷战?敌人机械化。绕过去怎么办?以为四平真是马德里呀?"
  29岁的江拥辉上校点头:"也是。连长春,老毛子不也绕过去了吗?"
  林彪沉吟道:"顾总工有消息没有?"
  "还在沈阳住院。不过另一位,温总工通知,'猫头鹰'全部测试完毕。"
  林彪点头起身,带帽子,扣领钩。
  "1946年喽!战场思维不能停留在马德里时代。"
  "可这是军委指示啊!"江拥辉分辩。
  "谁也一样。中央是人,不是神仙。提法错了,都要纠正。非要鲜血换教训么?"
  江拥辉吐舌头:"乖乖!首长啊,中央真的怪罪下来,咱四平还不落个'不战而逃'的罪名?"
  "这是战争。"林彪嗓门不高,调门不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599)
  西安。鼓楼,前广场。
  会议台兼舞台上,横幅大字写着"欢送王震工程兵纵队出征仪式"。
  陈诚参谋总长主持仪式。
  何应钦陆军部长,和中共南方工委书记刘少奇分别讲话。这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的特殊时期,中国两大主要政党之间再次开始合作的一个例证。
  蒋委员长这次没有训示,但向王震部队赠送了自己一个亲笔条幅: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他听陈庚介绍,说是王震纵队主要负责修筑天水到兰州段的公路和铁路,这将大大改善西北战场的后勤。为此,委座还答应帮助征发2万名民工。
  王震少将,疑惑地捧着条幅,有点哭笑不得。找了个机会凑近蒋介石:"委员长噢,这次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到敌后埋地雷呀!炸坦克。"
  委员长迟疑、辨析一阵,又起身写了一幅:"克甲勇士,敌后先锋。"
  欢送仪式上,民国时期的京剧名角纷纷登场。义演几段折子名戏--马连良献了一折《失空斩》,谭富英端出的是《定军山》,梅兰芳则出演《穆桂英挂帅》。
  这在当时已经足够隆重。
  (600)
  剧场前排看戏的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环顾一下四周,对身边的李宗仁上将轻轻说:
  "德邻兄,我看,总裁虽具战略慧眼,可终不比那毛某棋高一招。"
  "噢?健生,此话怎讲?"
  "国府虽将共党拖入抗苏战争,却未达到既定目的--反被共军削弱。"小诸葛闪烁其辞。
  "不会吧?苏军用于东北的兵力不比西北少嘛!那里对它才有真的占领价值。共军也在满洲各地血拼,并未显出退让躲避架势……健生你,过敏了吧?"
  "德邻兄,此番共党派陈庚增援兰州,作何解释?"
  "作何解释?陈庚在欧洲合作也算不错嘛。如今国难当头之际,他有伞兵,正和我用。还是相忍为国吧,大敌长驱直入,岂可兄弟阋墙?健生啊,不可多疑。"
  "呵呵,德邻兄真厚道人。可共党未必如你一般厚道。"
  "怎么个不厚道法?"
  "毛泽东四两拨千斤,以区区两个纵队,换得总裁心旌摇曳;周恩来又派陈庚,欲以旧情打动老蒋。而委座自视高明,尚不知祸已临头!"
  "危言耸听了吧健生?何祸之有?"
  "德邻兄你想,兰州僵持既久,斯大林势必追加重兵,以图速决。而蒋公绝不肯弃夫人于不顾吧?鏖战之势已成。国府养兵千日,于今一役挥霍!而共党加柴添火,以此减轻满洲压力。用心何其毒也!"
  "不然,健生。即或共党不出兵,蒋夫人焉能不救?兰州成围,其势已然。系铃者苏联,非中共也。"  
  白崇禧闻言默然。
  两人视线又转向戏台。看了一折,李宗仁在戏间又缓缓说道:
  "博弈之道,因势利导。即或毛泽东老谋深算,各谋其利,亦属本分。吾人当以大义晓之、良策图之,于逐鹿战场一见高下。"
  "呵呵,既如此,愚见多有不妥之处,还望德邻兄宽恕。"白崇禧又瞥了一阵戏台,再次低语道:
  "然而,今夕蒋公送别出征,大张旗鼓,兴师动众,亦有深意。"
  "噢?健生……不妨明示。"
  "那就是--桂系、滇系,上阵卖命,为时不远!即或你我之辈,不日亦将应召,赴西北寻葬身之地去也。"
  "健生何出此不吉之言?你我戎马半生,枪林弹雨,疆场未尝临难啊。"
  "德邻兄,今非昔比哟。"
  "健生啊……中华之大,何虑周旋?"
  说话间,新的一折戏又开场了。两人打住话头,以茶代酒,继续赏戏。
(601)
  华盛顿。白宫。
  哈里·杜鲁门总统面前摆着一份辞呈,他不想回忆刚才那不愉快的一幕。
  一个时期以来的股市低迷,使得全美大企业、特别是涉及军火的企业,对政府经济政策啧有烦言。抱怨和指责愈来愈多地见诸报端。
  可他不明白,谁有本事保证经济象战争期间那样高速增长呢?
  企业家们撰文,怀念罗斯福时代,尤其对《租借法案》大唱赞辞。因为这个慷慨的历史性善举,最大结果是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繁荣。
  那些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别人死活的军火商们,现在把指责集中在国务院对国际问题的漠视、不作为和技巧拙劣,实际上处处影射白宫。
  总统约见国务卿贝尔纳斯,听他诉说旧金山联合国筹备会一筹莫展的困境:
  由于未能成功地调停中苏战争--实际上双方谁也不听劝告,这种结果造成美国的国际威信大幅降低,人们私下里不再把美国的外交官当回事。
  特别是中国,官方代表纷纷离开旧金山,即使非休会期也找不到他们的人影。据说他们企图抛开美国政府,去搞什么"民间外交"。
  "忘恩负义的东西!"心情烦闷的杜鲁门顺嘴骂了一句。虽然是他直率性格的自然流露,却由此引发了糟糕的结果。
  贝尔纳斯慢吞吞地问:"我们对中国--有什么恩义吗?哈里?"
  杜鲁门眼睛冒出火花。
  "詹姆斯!美国对中国做了些什么,别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么?"
  "对不起,总统先生。可那是--罗斯福的美国。"国务卿依旧声调平静。
  杜鲁门惊愕半晌,说不出话来。
  "哈里,有些话也许不顺耳,可我不得不讲--如果我们再继续这么只关注国内问题,而对世界走向没有一个核心指导思想,那么还不如放弃美国的海外责任,回到威尔逊时代以前的美好时光。"
  杜鲁门鼓起眼睛:"听上去你是在批评华莱士参议员※?还是要我放弃总统的责任和职务?"
  "总之,国会中期选举快要到了,哈里。"
※华莱士时任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不久被解职。
  杜鲁门自认是世界主义者,自然对这种孤立主义的误解痛加驳斥。他滔滔不绝地陈述了20分钟。贝尔纳斯还是摇头。
  "这些,我做不到。我承认,我不称职,也很疲倦。"
  杜鲁门困惑地透过眼镜看着贝尔纳斯的灰眼睛,想要探询他的内心世界。
  "我会很快送来辞呈……我们还会是朋友的,哈里。"
  哈里·杜鲁门重重跌坐在椅子上。
  (602)
  军都山。八达岭。
  守势作战的刘伯承兵团,虽然抽调了陈庚、王震两个纵队支援兰州方向,却仍然扼守着各个主要阵地,保存着四道防线中的三道,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外贝加尔方面军难以突入纵深。长城各个烽火台、垜口都还在手里。
  长期的山区生活、战斗,以及近年在海外、特别是巴尔干山地作战中所受到的锻炼,使第二兵团受益匪浅。山地,使他们扬长避短。
  八达岭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呢?
  在某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崎岖地面上,双方陆续投入过30万大军,作战持续44天之久,一个高地28次被夺取,又28次被夺回。
  苏联红军担负军都山方向作战的36、39两个集团军,用600门大炮、上百架飞机和数百辆坦克,发动了150次以上的攻击。弹火将八达岭地区两个前沿高地削低了2米。但在主要地段,战线却未能向前推进300米。
  华军第二兵团前沿的李德生旅,伤亡最大。将士们在敌方炮火下进行了坑道作业,构筑了拖不垮打不烂的前沿阵地,用意志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堡、堵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手抓一把土,可以数出32粒弹片。
  一面旗帜上有381个弹孔。
  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
  李德生旅几乎消耗殆尽。旅部警卫连补充到3号坑道阵地后,133人4天下来,军官只剩一个排长,还有16个兵。
但他们仍在用嘶哑的喉咙,喊着那个浸透鲜血的口号:
"在长城上保卫中华民族!"
  (603)
  善于用智的刘伯承将军恰当地使用了手里的王牌--155毫米的"长腿汤姆"榴弹炮旅。
  那36门新式远程大炮从欧洲完整带回,是史迪威将军给予第二兵团的奖励。
  炮兵旅长孔从周上校几次利用准确的侦察和定位,出其不意地打掉了柳德尼克夫上将的几处炮兵阵地,以及若干苏军观察所和前沿补给站。
  打完后立即转移阵地--该旅在巴尔干时,就对这套打法烂熟于心。
  还有一个"豹式"坦克营,刘伯承舍不得用。那是千辛万苦从欧洲运回来的,由二兵团唯一的坦克旅在南口基地作了半年适应训练,期待有朝一日的反击。
  直到8月底,八达岭攻防才告一段落。
  双方战报有些差距。但各自承认伤亡的下限已分别是51600余人和48200人。其中死亡数超过三成。
  毫无疑问的是,那片10平方公里的山头,已被鲜血染遍。
  战斗结束,柳德尼克夫和卢钦斯基两位将军被免职了。这是中苏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告别战场时,他们由衷地给"八达岭"替换了一个谐音的俄文名字:
  "巴迦力"--伤亡之岭。也是"伤心岭"。
(604)
  沈阳。铁西区,601厂。
  这个当年"满铁株式会社"的"东洋机器制造所"被完整接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工厂。
  工厂周边林立的高炮阵地,由于很少遇到敌机来犯,而显得闲置。
  现在,1946年夏天,工厂的日本技工在德国工程师的设计监督和配合下,夜以继日地在这里为中国的雇主和订货者们,生产他们急需的武器。这是二十世纪中叶的一个奇观。
  虽然遭到医生严格限制,古德里安还是每天从医院打来电话,催问进度。日尔曼人的效率感和责任心,让厂里的中国工人和日本雇员看在眼里,无形中养成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劳动作风。
  256个合格底盘全部派上了用场。7月21日,第一批的最后一辆战车走下生产线,完成了涂装。
  一群凶悍灵异的怪兽--128辆"啸天犬"、64辆"麒麟"和64辆"貔貅",终于可以驶向战场了。
  一周前还有另外一群--110辆"刺猬"、50辆嫁接的"火蜥蜴"(猎手)对空战车出厂。所有能用的旧式"波特"和"斯图亚特"底盘都被修旧利废,进行了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人们的责任心让"顾总工"无可挑剔。
  它们的驾驭者,是从最早一批在桑干河畔接受过巴顿训练的坦克兵中挑选的。每下线一台新车,就当下开出去演练、打靶、尝试与"猫头鹰"的配合等。
  除了对装甲厚度不放心,古德里安觉得,其他指标,自己这些"孩子们"简直有点称得上--完美。
  (605)
  是啊,这不是古德里安的个人感觉。他还从另外的角度得到印证。
  三天前,秘书告知他,一位富有的、知名的西方商人,从北戴河赶来,急于与他见面。
  确认了对方绝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以后,古德里安放心了。出于公平的心理,他表示,自己也不需要知道对方身份。客人下午就到,"顾总工"为此还特意打了领带--他已有一年时间不用这种东西。
  那是一个高大、傲慢的美国人。不作自我介绍,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甚至有点隐隐的敌意。但是直奔主题。
  为了方便,双方使用彼此都熟悉的、流利的法语进行沟通。中国陪同人员则基本保持沉默。
  古德里安不情愿地,带着这个美国佬看了样车、作了驾驶和打靶演示之后,那人眉宇间的一股骄矜之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种有诚意的羡慕和欣赏。
"啸天犬"突击炮
"麒麟"战车
  "成本是多少?"美国佬目光灼灼。
  "对不起,这个,牵涉到保密原则。真的对不起。"
  "噢?我没有窥探秘密的意思。我只想了解,比如,用同等吨位美国坦克的价格,能否买到你的产品?比如33吨的谢尔曼,大约5万美元,买得到你30吨的'麒麟'么?还有轻型的M5斯图亚特,3万美元,比你这个15吨的……见鬼的什么犬,谁更高些?"
  "我们低,是无疑的,我们劳动成本不高。……可是我不懂,难道,你想订货吗?"古德里安感到诧异。
  "是的!付现金。"对方目光明确。
  "哦?有这种事?但是……但是我们产量不足。你的订单可能要排到明年春季。"
  美国佬急得直搓手。"那,我会什么也赶不上的……"
  "这样么?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在你的国家购买?数量绝对充足啊。"
  "上帝,看到你这东西以后,我决心否定它们了--我是说那该死的美国货。"
  古德里安不免得意。这个美国人不像是没有经验那种,也没必要讨好自己。于是好奇地多问了一句:
  "对不起。难道你们,也在准备一场--什么战争么?"
  美国佬狡猾地笑了,小声用法语说:
  "实话告诉你吧,我的战场,就在这该死的满洲。"
  "你的战场?"古德里安上下打量一阵对方,忽然醒悟:
  这个似曾相识的大块头,哪里是什么商人,他在电影里--柏林签字仪式上出现过!勃兰登堡门下阅兵式上那个神气活现、被吹捧过的人物?他叫什么来着?自己懒得记住那些践踏德国领土的敌国将领名字……不过,这个人好像应该记住。
(606)
  "你有更快交货的好办法么,密斯特顾?我愿意多付钱。"对方仍在发问。
   古德里安定了定神,不想给美国人留下自己刚才回忆的痕迹。他心生一计:正好可以鼓励和利用一下这个美国人的背景,和跨国采购能力。
  "好办法--就是,你从美国采购一批发动机,需要600马力的'大陆AVD'。最好还有成套的悬挂装置--型号和图纸我来提供。我们尽快组装,对你优先。我们这一组产品,最大优势是实现了零配件的系列化和通用化。"
  "是的。这是个方向,你们眼光不错。那么,一个师的坦克,要装配多长时间?"
  "很快。如果你把那些东西用飞机运来的话。"古德里安打趣说:"你看上去像是个很有办法的人。"
  "让我试试。"典型的美国式回答。
  ……告别时,古德里安送客人到门口。促狭感使他用英语幽默了一句:
  "将军。我想,我知道你是谁。"
  美国人有点慌张,连忙确认道:"你真的……这样认为吗?见鬼。但是,你不会说出去,对吗?"
  "这不关我的事。当然不会。"
  "OK!那么,我也不会。"
  那个人调皮地眨眨眼睛,好像制订了一个双方秘密守则。这下轮到古德里安目瞪口呆了。
  握手时,美国人用另一只手拍拍他的肩头:"当心身体吧。我比你年长五岁,却没有心脏病。"
  古德里安绝望地想,上帝!他什么都知道……
(607)
  1946年7月21日,是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在拉斯腾堡上空爆炸一周年的日子。同一天《真理报》发表了一篇社论。
  《热烈祝贺东方人民的伟大胜利》:
  在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后,东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和满洲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也在伟大的苏联红军帮助下,正式摆脱了中国军阀政权的残暴殖民统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二十世纪之前,正如俄国人民被沙皇所统治一样,蒙古、东突厥斯坦和满洲人民也忍受着中国皇帝的封建统治。那里从来不是中国本土的一部分,而是被当作殖民地看待。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数百年来一直被镇压,被迫交纳沉重的税金。
  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象灯塔一样,为全世界被剥削压迫的各族人民,也包括中亚和远东人民在内,照亮了一条光明大道。
  蒋介石法西斯政权,为满足本国和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要求,用暴力手段延续着中国对于上述三地的殖民统治。这个独裁政权在三十年代和法西斯德国关系极为密切。出口大量资源,购买德国武器,成为法西斯扩军备战得力的帮手。
  蒋政权还聘请德国军事顾问,按照德国方式改编军队,妄想取代日本成为德国在远东的盟友。图谋破产后,他又投靠新的主子,不惜将大量青年充当帝国主义的炮灰,换取国际资本主义的恩赐。
  苏联政府一直对于中国采取友好和克制的态度。在1929年满洲地方军阀挑起的中东路事件中,苏联红军在维护了正当利益之后便主动撤回。
  在日本即将灭亡中国的时候,是苏联派出了志愿空军,并给与了大量援助,才使得中国没有被征服。1942年,尽管苏联正在和法西斯德国进行殊死斗争,但还是做出极大牺牲,动用远东地区人力物力,通过蒙古境内,建立了通向中国的交通线。
  正如一切法西斯政权一样,蒋政权完全忽视苏联的巨大作用,竟主动挑衅,入侵蒙古,镇压东突厥斯坦人民起义,妄图恢复殖民统治。
  在这个过程中,盘踞在中国北方和满州境内的一些原称是共产党人的新军阀势力,公然投靠到法西斯政权之下,鼓吹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将自己捆绑在法西斯匪帮注定将覆灭的战车上,手上沾满人民的鲜血。
  强大的苏联红军能够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军队,也能够击败远东法西斯军队的进攻,保卫远东人民。胜利无疑是苏联的。
  光荣属于全苏联各族人民热爱和拥戴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属于伟大的苏联红军,属于苏联现在、和未来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各族人民!
  真理报的《社论》,很快也出现在各级中国领导人的办公桌上。
陈昌浩
  (608)
  哈尔滨。文庙街,极乐寺。
  这里是满洲苏维埃共和国"武装力量部"所在地。就任了部长职务以后,陈昌浩一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红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不到三个月,满洲领土收复已经十有七八,兵锋所向,直指旧日奉天城下。稍假时日,大势即可判定。
  忧的是自己的职责--满洲苏维埃人民军的组建工作遇到一些难题,始终不顺。关键是缺少有影响、有魅力的前军界核心人物,出头挂帅。
  前些时好不容易把徐向前哄骗来哈尔滨开会,趁机扣住。逼他出头领军,不料他死活不肯合作。看在俩人十年前一起长征、西征,千辛万苦走过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陈昌浩不忍加害于他,把他软禁在一个僻静之处。希望时间和事实能使他反省,回心转意。
  结果徐向前竟被那个"少林小子"许和尚给劫持了!自己怎么就上当给他开了那封介绍信呢!
  昨天,共和国的新政府工作会议上,人民委员陈绍禹同志批评,武装力量的组建工作进展缓慢。
  "难道非要等着苏联红军替我们解放全部领土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甘心无所作为?物色不到哪怕一位有影响的军事领袖?即便是希特勒,也从红军中找到弗拉索夫这样的人物嘛!我就不信……"
  陈昌浩感到,压力很大。
  (609)
  不过今天他非常高兴。送上门来的一位十几年前红四方面军老战友,解决了这个难题。
  徐海东,凡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会理解它对中国革命、对30年代的鄂豫皖苏区,对一代工农红军将领的意义。
  "中国的夏伯阳"不是白叫的。那颗项上人头,蒋介石的开价和毛泽东、朱德同一水准--10万大洋。还有许多说法:例如蒋把这位徐将军叫做"文明的一大公害"。这从另一面肯定了徐海东的价值。
徐海东(右一)
  当年魁伟彪悍、抡着大刀片冲锋陷阵的"徐老虎",是10万工农红军的一个神话。他的家族竟有七十余口被敌对势力杀害。在中国现代史上,能担得起"满门抄斩"这么夸张的罪行的,唯此一人。
  苦大仇深、身先士卒、身经百战……这些词汇用在徐海东身上,恐怕红军中没有一个人不同意,也没有一个人敢和徐海东比,除了彭德怀。
  毛泽东对徐的评价:"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此话,老毛未作第二人评。
徐海东
  找到徐海东时,他正在长春原关东军疗养院就医。据他讲,沈阳方面看他疾病缠身,不能上前线带兵打仗,又不是"嫡系"出身,结果就抛弃他了。
  抗日后期,他就因为伤病、吐血,不能坚持在一线杀敌。但了解他的陈昌浩想,这并不影响他的威望和感召力!有这么一位叫得响的人物,队伍才会召集得起来……
  这个徐海东属于嘴上话不多,讲究做事在先的那类人物。离开病房没几天,他就通过自己的秘密渠道,给陈昌浩的"武装力量部"献上一份宝贝--
  那是林彪手下陈士榘纵队,就是那个有名的"工兵纵队"的布防计划。
  从计划中看出,在满洲平原四平市以南,到铁岭的100公里开阔地段上,工兵纵队密密麻麻布满了四组巨大的反坦克地雷阵,以及呈纵深布置的多组反坦克火力网。只有贴近东南丘陵那一线,才有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陈昌浩拍拍"徐老虎"那原先厚实、现已日见虚弱的肩膀,表示了赞许和感激,迅速把这份重要和珍贵的情报复制双份,一份送往陈绍禹同志办公室,另一份火速送往四平,送给就要发起进攻的列柳申科前线司令部。
  走了一个老徐,又来了一个老徐。
少了一个"智多星",多了一个"黑旋风"!
  天无绝人之路,满洲共和国红军队伍的建设,这下可以起步了。武装力量部起草了不下百斤重的相关文件。这回,那几个说闲话的部门该闭嘴了。
  陈昌浩拿起部长会议办公室的电话。
(610)
  北戴河。东山,鸽子窝。
  象蒋介石喜欢庐山一样,毛泽东喜欢这个地方。各种会议也随之在此召开。
  倒不是因为它远离战区的安全性。毛泽东并不害怕敌人--1943年冈村宁次进攻延安,毛泽东非要看清日本兵的面孔才肯撤离--而是他喜欢住宅旁边有个……游泳池。哪怕大一点,哪怕天然的也行,就像幼年时韶山故居门前的水塘。黄土高原,太委曲他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