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另一种历史

_15 铁血熊猫(现代)
  舰桥上伫立的小泽向飞机行军礼,直到最后一架消失在视野中。他深知这些飞机没有生还希望,这舰桥上的送别既是职责,也是感情。
  机群飞到哈尔西上空时还有60架。
  美舰队千余门高炮打出的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在天空中织起一道道弹幕,毫不留情地拦击了多数敌机。
  无望的日本武士祭出最后手段--自杀攻击。一架B6N"中岛天山"贴着海面,向修复后再次参战的"北卡罗来那号"飞来。甚至当炮手已看到飞行员狞厉的面孔时,它也没有爬高。在所有人的惊恐目光中,径直撞上二号炮塔后的位置,携带的500公斤炸弹同时被引爆。火焰和鲜血将前甲板变成人间地狱。
  这种战法,从此被日军演绎成模式化的"神风攻击"。
  CV11勇猛号和CV17邦克山号,各被命中一枚炸弹。甲板击毁,象刨木床上巨大的刨花,丧失了飞机起降能力。
  日军残余舰载机带来的伤害终于到此了。最后一架试图向旗舰"南达科他"俯冲时,被数十发炮弹打得凌空解体,目睹此景的水兵欢呼喝彩。
  杀死日本鬼。
  杀死更多更多的日本鬼……
  哈尔西不停默念着他的口号,以克制自己的血压和时时袭来的心动过速……现在终于透了一口气,这才想起,该上厕所了。
航进的"榛名"。
行使的"大和"
(329)
  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
  南路。古贺峰一沉痛地听着参谋整理的战损报告。最上、铃谷等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被击沉。若不当机立断,命令舰队在第二波次敌机来到之前改变航向,很可能没见到敌舰,自己就损失殆尽。
  这都是因为缺少空中侦察。不能发现敌人、而被敌人发现,就是这种结果。
  手头还有大和、金刚和榛名3艘战列舰,那智、熊野、鸟海3艘重巡,以及十几艘轻巡和驱逐舰,尚可一战--尚可进行一次老式的传统海战,夜战。
  通讯官及时送来一封台湾发来的电报,古贺眉头一展,交给参谋传阅。
  一刻钟后,古贺舰队再次大幅调转船头,紧贴台湾东岸,向北疾驶。宇垣缠参谋长克制地赞道:
  "杀他个回马枪!"
  原来,一架日本侦察机在下午雨后,发现了正在护送运输船队返回的斯普鲁恩斯舰队,但发向台湾基地的电报发到一半就被击落了。电文中提到庞大的运输船队,却没来得及说到护航舰队规模。
  福留繁把这半份电文转发联合舰队。这就是古贺峰一采取行动的依据。
  (330)
  历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的对决,发生在东海--八重山列岛海域。
  在众多飞机残骸缓缓沉入哈尔西身边大海的时刻,尖锐的战斗警报在西侧200海里的斯普鲁恩斯护航舰队中响起。
  雷达提前发现了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立刻,所有运输船被驱逐舰簇拥着径直向北开去,脱离战场。
  太平洋海战中有几次这样的戏剧性情节--哈尔西的期待,变成了斯普鲁恩斯的操作。这次同样,哈尔西期待已久、极力捕捉的战列舰对决,又被上帝分配到斯普鲁恩斯头上。
  BB38宾夕法尼亚、BB41密西西比、BB42爱达荷、BB43田纳西、BB44加利福尼亚、BB45科罗拉多、BB46马里兰和BB48西弗吉尼亚,8艘新老战列舰,排列阵势,拦住古贺提督的去路。
  下弦月悬挂天边,海面上波光粼粼。
  "大和"舰队也装载了13型和21型雷达。虽然性能不稳定,又是"后敌发现",但"大和"有着超远的主炮射程。
  42000米的极限距离上,大和主炮就开火了,以45度角射出1460公斤重的穿甲弹。第三轮炮击,35000米距离上,9发18英寸炮弹中2发在田纳西号舷边爆炸,近失弹造成中度损害。
  随着双方接近,28000米距离上,美国战列舰群开始发泄压抑的怒火。24门16英寸主炮和60门14英寸主炮相继开火,炮弹在日舰群中激起巨大水花。
  无论是战舰和火炮数量,还是火控精度,日本舰队现在都居于下风。唯独"大和号"凭借着世界最大主炮,成为日本舰队的一把撒手锏。
  一发重磅穿甲弹击穿了BB44"加利福尼亚"的水平装甲,瞬间夺走70多条生命。下一轮齐射又给予BB44致命一击。
  日语中"4"也与"死"同音,被用来解释BB44成为这场残忍对决中最先牺牲者的原因。
  随后美国人的复仇降临。
  "金刚"被16英寸炮弹击穿多处,甲板上堆满死尸。这艘一战时服役的老舰,脆弱的防护已禁不起打击。进水无法控制、电路中断之际,舰长下达弃舰命令。
  沧桑老舰似乎不愿他们过早离开,突然向右侧倾倒,迅速消逝水中。一小时后,姊妹战列舰"榛名"、重巡洋舰"熊野"也相继战殁。
  (331)
  美舰炮火集中瞄准"大和"时,8艘排水量2000吨的日本驱逐舰成为短短几分钟里的主角。
  "水雷战队"的薄云、白云、涟、潮等,都是日本为舰队决战而精心准备的"特型驱逐舰"。下水第一天,它们就等候这个时刻。
  如同一群非洲鬣狗,驱逐舰开足马力,冲向美国战列舰。
  美国人注意到了海上的异常,6英寸副炮纷纷将炮口调准。暴雨般的炮弹瞬间将前锋4舰全身覆盖,拖着熊熊烈火的驱逐舰变成漂浮棺材。
  但后续4艘丝毫不因同伴的下场而犹豫,决死冲击。在丧失战斗力之前发射了19枚鱼雷。12枚脱靶,另外7枚令美国舰长们着实紧张规避了一阵。
  威力巨大的长矛鱼雷几乎没有尾迹。美舰左右避让,阵列突出部的BB38 "宾夕法尼亚号"还是被多发命中,造成左舷致命进水,又吃了"大和"一枚巨弹之后,舰长泰戈尔上校下达弃舰命令。
  此刻"大和"舰桥已被数次命中。雄姿高耸的桥楼变得七扭八歪,古贺提督和有贺幸作舰长下落不明。各巨型炮塔失去统一指挥,只是惯性作战。
  "大和"无力还击之时,美国炮弹依然不停,似乎要把战争仇恨全部让"大和"承担。各舰长都不制止这种被后人称为浪费弹药的行为。
  16英寸炮弹,在燃烧的背景下和不时升起的照明弹光耀中,无情地将3个炮塔逐一敲碎。暗红色的血液溅上烧得滚烫的炮身,发出嗤嗤的声音。
  最后斯普鲁恩斯中将亲自下令,战列舰才意犹未尽,停止射击。驱逐舰编队进入,向"大和"同一侧连续发射鱼雷。
  拂晓,肩负皇国兴衰的"大和",终于翻倒,花了19分钟从海面上消失。随军记者用摄影机和新产品--彩色胶片,记录这个镜头。
  (332)
  圣诞节姗姗来迟的冬日,温和地照射这片海域的时候,联合舰队80%的主力永远化为乌有。
  此役,联合舰队提督古贺峰一以下,两万多名官兵阵亡。美国失去4艘战列舰、3艘护航航母、6艘巡洋或驱逐舰、损失170架飞机、800余人。
  在战果陈述报告中,太平洋舰队助理参谋长伯纳德·奥斯汀上校认为,对照日本海军的覆灭性损失,如果美国也算是"代价沉重"的话,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尽管损失仅次于珍珠港。
  历史空前的"八重山大海战",随着圣诞节一起结束。
  受到几轮惊吓的、灰蓝色的八重山列岛海面,漂浮着一片又一片震死的鱼群。
  鱼群中,夹杂着几面一度光芒灿烂的"旭日"海军军旗。
(333)
  "逆戟鲸"再次导致日本政权更迭。善使"胜负手"的小矶国昭内阁倒台。
  日本工业持续下降,国民生活日益艰难。每人每天大米配给量只有200克,民众普遍战意阑珊。但军部执迷不悟,仍部署着新一轮的"天"号作战。
  海军失败使陆军势力再次占了上风。著名死硬分子、陆军大臣阿南惟畿接任首相。这一任的口号是"一亿玉碎"。
  盟军1944年的首次陆地攻势是从南洋开始的。
  元旦,麦克阿瑟将军登陆了菲律宾最南端的棉兰老,并在骤雨中手持麦克风,通过"自由之声"广播电台向菲律宾人民,发表了那篇"我回来了!"的著名演讲。大量美国新闻受众,都满意这句话作为新年开始的吉利象征。
  少数媒体挖苦将军,说是要学习他"高明的时机选择和抢风头手法"。
  不管怎么说,老麦信守诺言地回到了在他手里失去的菲律宾土地。尽管那还不是吕宋主岛。
  山下奉文大将闻警启动"捷"号作战。但再也得不到海军支援,眼看米军潮水般涌上他负责的热带海岸。
  "马来虎"注定成不了"菲律宾虎"了。他的第14方面军分散在各个孤立海岛上,失去制海权的今天,他唯一的指令是各部队长拼死指挥,各自为战,为天皇殉职,以赢得时间。
  可是,赢得时间干什么呢?山下奉文找不出答案。
  
  (334)
  得到"逆戟鲸"行动送来的补给之后,中国军队不再贫血。他们抓住季节,首先筹划在温暖的南方发动冬季攻势。
  1月6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魏德迈中将为反攻部队司令官。经过两轮装备、整训之后的美械师,编成了全新序列,共19个军、57个师。
  魏德迈欣慰地表示:"到中国以来,我们正在进行真正的合作。"
  蓝姆迦训练中心已全部搬到贵阳。教育长和各主任也多由中国军官担任。训练方法与史迪威时代大体相同。
  英-中之间的合作也开始了。
  1944年1月15日,蒙巴顿上将针对马来半岛的"拉链作战"拉开序幕。按照开罗会议商定,蒋委员长从兵力上给予了慷慨支持。
  他命令白崇禧部12个师和龙云的6个师分别从越南、缅甸夹击驻泰国的日本南方军主力第4师团。
  蒙巴顿指挥英军在马来亚槟城海岸登陆。同时,也向中国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和海空配合。
  狭长而难于守备的暹罗半岛当下被切断,只有3个师的泰国王室撑不住,一个月后宣布投降,退出战争。残余日军向西贡方向撤退。
  暹罗之战中,一个未经核实的惨剧被广泛流传:
  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缅甸的兰比岛,风景秀丽。小岛周围波平如镜,水中矗立着数不清的莽莽苍苍的"山脊"-这是著名的鳄鱼岛,数万条鳄鱼借助地形地貌和保护色,平静地生存繁衍。
  2月19日,在孟加拉湾海域巡逻的英国舰队,截击了一支企图从海上撤回的日军船队(由于记录残缺,日军番号无从查考)。英舰力量远胜日舰,几艘护航日本炮艇被击沉。船上1000多名日军慌忙在兰比岛登陆,打算负隅顽抗。
  入夜,疲惫的日军七零八落地躺下,希望好好睡一觉,应付第二天的战斗。
  突然,众多鳄鱼窜出水面,向他们凶猛扑来。原来白天激战时,鳄鱼被吓得藏入水中,天黑后潮水退去,一群群鳄鱼被死伤士兵的血腥气味吸引而出。
  疲惫不堪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鳄鱼进攻惊呆,拼命用机枪、步枪向鳄鱼射击,但招架不住鳄鱼群猛袭,顷刻间,惨叫哀号之声响遍沼泽。
  锚泊岛外的英舰上,人们正在讨论次日计划。值勤匆匆跑来报告:"岛上突然传来激烈枪声和乱哄哄的喊叫,估计日军与其他部队发生战斗"。
  英军困惑。指挥官询问:是否有部队同英军联系?回答是没有。于是派一艘小艇去调查情况。
  东方发白的时候,小艇返回指挥舰。艇上侦察兵个个脸色苍白,一副恐惧过度、语无伦次的样子。
  英军上岛才发现,到处是撕碎的尸体和被击毙的鳄鱼。1000多名日军成了鳄鱼的美味佳肴。整个小岛被血水染红。
  最后,仅找到20名活着的日军士兵,幸存者神经已彻底崩溃。 ※
※这段流传很广的战例无法核实,存疑。征引意在印证战争残酷。
  (335)
  华北。张家口。
  1944新年伊始,大病初愈的史迪威将军和华北抗联吸取"第三次百团大战"不成功、延安失守的教训,进行了大规模补充、整编,准备即将到来的反攻。
  教训的焦点在于,没有全力以赴去争取战略主动权。
  现在,接受了"鲸腹"船队补给的华北联军,发展到27个纵队、近百万人的规模。
  联军统帅部将所属部队编为华北、华东、中原三个攻击群。同时搭建起3个装甲旅的架子,分别由萧克、许光达、周士第等三位初步了解装甲作战并有文化的将领指挥。
  联军炮兵也得到长足发展。一些主力纵队已配有炮兵营,以及工兵大队。
  承担运输的汽车团达到9个。拥有卡车、吉普车5000多辆,并有一支基本合格的维修队伍。
  原来上百个担负敌后武工队任务的自行车战斗中队,也纷纷扩编为大队,增加机动作战能力。这本是日军的特点,现在却成为抗日军队的一大特色。
  通讯优势,是史迪威所属部队的另一大特色。前年卡尔迅力主配备的步话机,现在成了华北联军的制式装备。它使八路军获得了战场效率,及时传递信息,弥补兵力的数量缺陷。
  尚不完整的伞兵纵队是华北抗联手上一张机动王牌。阿诺德将军"赔罪"送来的30架新型道格拉斯C-54运输机,每架可以装载近60名武装士兵,成为绝好的空降运载工具。
  泰勒不开心的是,自己精心测算后上报的"装备100架C-54"的计划,被马歇尔将军批评为"胃口不小"。大笔一挥,就给砍掉了一半。
   美军供应部长萨摩维尔中将。
中国军队中的美军顾问
  (336)
  年初,病愈的史迪威兴奋地起草一份文件,上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关于作战设想,他提出分2批再装备、训练50个陆军旅。计划于5月向满洲方面发起进攻。
  如果占领了连云港、青岛地区,美国应向华北派出一到两个装甲师,组成中美联合部队,而后,会攻满洲。
  为此,专门在沂蒙山建立了华北联军司令部分支机构。由跟随他多年的平可顿·多恩上校担任代理参谋长,主持日常工作,埃德曼中校负责训练计划。
  在具体要求中,他提出,美国分期提供50个旅的装备--这比国府要求美国装备90个师的计划,已经节省太多了。每月向华北输送3万吨器材物资;并帮助华北建起一支独立的小型空军。
  为此,史迪威临时委托负伤的杜利特将军主持航校。
  这位航空学家、麻省理工博士,曾创出多项飞行世界纪录。他用负伤的左脚蹬舵,仍然能飞出那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动作--外圈筋斗。夜间盲降更是一绝。
  在他带领下,航校陆续培养出上百名中国飞行员。其中12人表现突出,身怀绝技,被称为杜利特的"12弟子"。后来都成为空军的宝贵种子。
  华北战区组建了6个航空中队--其中3个运输机、2个教练侦察机和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开办时拥有各型飞机68架,以及滑翔机25架。规模虽小,但这项建设终于起步了。
  华北联军重视空军建设,派出了早年曾去法国勤工俭学、擅长根据地营建的聂荣臻将军,和在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过的刘亚楼上校,分别担任新建空军的司令员和参谋长职务。
  ……在重庆,蒋委员长闻讯,即刻指示戴笠和周至柔:密切监视华北抗联空军的发展动向。
  年初,几个中队的美国新式"P-51B野马"远程战斗机出现在丽水机场,为一度中断的轰炸日本本土行动护航。
  日军现役战斗机中没有它的对手。少量性能不错的"疾风式"因为零部件生产厂家遭到前一轮空袭破坏,只好临时拼凑其他型号上的零部件。
  结果质量大降,在杰出的"野马"面前甘拜下风。
(337)
  地中海,马耳他。
  1944年1月,倍感无聊的巴顿中将,正在奉欧洲盟军艾森豪威尔司令官的命令,带着"光荣使命"和10名参谋,在地中海周边进行一场"虚张声势的痛苦旅行"※,为的是转移敌人视线。
  半个月里,他先后到了突尼斯城、科西嘉、耶路撒冷、开罗和马耳他等地。名义是视察港口和机场,为接管这些地区作准备;并不断地把消息泄露出去,以吸引德军对这里的注意。
  实际上这是一次真正的游山玩水。当然这也是巴顿一生中唯一一次游览地中海名胜古迹的机会。那些古老的城堡、拿破仑的诞生地、圣经记述的所有胜地以及金字塔,使他流连忘返……
  但巴顿怎能心安理得。在战火遍地的世界,他不能闻不见硝烟。
  特别是1月18日,他期待已久的霸王战役集团军群司令的位置,被艾克明确由"大兵将军"布莱德雷接掌时,这个晴天霹雳把他的梦想完全击碎了。 ※
  难过的巴顿,对艾克要他参加的那个示假于敌的"坚毅行动"毫无兴趣。
  主动求战,从不安份,是他的平生习惯。1939年欧战爆发,巴顿上校看到美军仍在置身事外,便焦躁不安,于是给加拿大驻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老朋友麦克诺顿将军写信,请求以少校军衔参战带兵,并获同意。是马歇尔及时把他调往本宁堡组建装甲旅才使他改变主意。 ※
   ※均为史实。见于同期《巴顿日记》。
  现在,他又一再写信给马歇尔参谋长和史迪威上将,请求他们给找一个"能够马上开着坦克战斗"的位置。
  "看在上帝的份上……哪怕是让我再次带领那些训练不足、略显笨拙、但手脚足够灵活的中国小伙子们也行啊!"
  马歇尔的体谅,和史迪威的欢迎,使巴顿如愿以偿。1944年早春,他居然又在寒冷的张家口过了一个春节。
  (338)
  河北,涿鹿。桑干河畔。
  眼前这片干河滩就是传说中上古时代"黄帝大战蚩尤"的著名古战场。现在它是八路军坦克部队训练基地。
  巴顿将军兴致勃勃,驾驶着那些从北方"交换"来的、过时的苏联小坦克,在河滩训练场扯开嗓门大声呼喊。
  "不要担心开不动它们,小伙子们!这种见鬼的克里斯蒂坦克,是我夫人毕阿特丽丝开过的※!……既然女人能开,你们就没问题!"
  巴顿自豪地讲起坦克的故事:
  原来苏联的"波特(BT)系列"坦克是购买美国人沃尔特·克里斯蒂的发明专利。这个机械师发明家在新泽西州的霍博肯开办了一家机动车公司。他设计的坦克具有革命性意义,主要特点是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
  这种坦克既可以用履带也可以用车轮行驶,还安装了避震系统。20年代的巴顿曾慷慨解囊,资助克里斯蒂搞研究,并且在自己的米德军营为他安排了一次坦克表演。
  表演那天,巴顿夫人穿着时髦,陪同丈夫前来观看,为他助威鼓劲,并为到场参观的将军们准备午餐。
  表演用的坦克靠自身动力开到米德军营。行程250英里,平均时速达30英里(48公里)。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
  巴顿作了简短讲解,然后请现场的将军们试一试,但无人响应。于是,他便请妻子-毕阿特丽丝驾驶它绕场一周。妻子照作了,但将军们无动于衷。※
  这种坦克最后还是被军械署否决了,理由是"操作不便"。巴顿不明白,女人能驾驶的坦克,怎么还会"操作不便"?他恨透了那群官僚。
  后来,精明的俄国人却想方设法搞到克里斯蒂的坦克,并认识到它的价值。于是,这种被命名为"波特(BT)系列"的快速坦克,最终成为30年代苏联红军装甲部队的骨干,并用它打赢了对日本的那场哈勒欣河荒原装甲战。※
  后来这种克里斯蒂坦克,发展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战车--T-34。※
※均为史实。
  巴顿指挥坦克训练。
  土八路开坦克。
仿佛命中注定,这种采用克里斯蒂式悬挂系统的坦克又回到巴顿手中--通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
  为了给新战士鼓劲,巴顿还讲起他发现自己不是胆小鬼的故事:
  ……西点军校时代,一次射击训练,轮到青年巴顿报靶。
他忽然萌生一个怪念头:看看自己能否面对子弹而不畏缩。
  同学们在射击。巴顿本应趴在壕沟里,但他却一跃而起,子弹从身边嗖嗖地飞过。
万幸,他居然安然无恙。
  另一次是用身体作电击试验。
  物理课教授向同学们展示放射火花的感应圈。有人问电击是否会致人死命?教授请提问者试验,但学生胆怯。
  巴顿请求教授允许他试验。教授迟疑后同意了。带着火花的感应圈在巴顿的胳膊上绕了几圈,他挺住了。并不觉得疼痛,只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此后几天他的胳膊一直麻木,硬绑绑的。但他再次证明了勇气和胆量。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胆小鬼,"年轻的巴顿自豪地写信给父亲:"但我现在,开始改变这一看法。"
  (339)
  "不要让恐惧左右自己!这是我最喜欢的格言!"巴顿喊道。
  士兵们很容易就喜欢上了这个豪爽粗鲁、军姿英武、着装华丽的老头。
  巴顿也不在意他带领的部队文化水平低--20年前的巴顿上尉就带领过由文盲组成的军队,并把他们变成了铁骑。
  他天生懂得怎么和士兵打交道,并懂得如何使他们绕开按部就班的繁琐程序,学会和掌握装甲战技能。
  装甲教导团结业典礼上,巴顿将军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说。
  "弟兄们,下一次作战中,你们的使命,就是驾驶坦克冲锋。
  "我们迟早会胜利。但只有不停战斗,比敌人勇敢,胜利才会到来。我们不仅要击毙那些狗杂种,还要把他的五脏六腑掏出来,去润滑坦克的履带。
  "使用坦克的战术极其简单!就像使用骑兵,一往无前地冲锋,根本不用顾及两边!不停行驶,不停开火-对付敌人你们要做的只有这些。我会把燃油和弹药送到你们需要的任何地方!
  "训练时免不了有人抱怨,说对战士要求太严,不近情理等等。让抱怨见鬼去吧!我坚信一条金玉良言,那就是:一品脱汗水,会挽救一加仑鲜血!
  "你们都是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你们对将来的厮杀,都不会害怕。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开着坦克去端鬼子的老巢吧!如果我们不抓紧,功劳就全让狗娘养的海军陆战队抢去了……哎呀,见鬼,我的朋友卡尔迅少将今天不在。他,也是个狗娘养的海军陆战队。
  "我不想听到报告说,'我们在坚守阵地'。我们不坚守任何见鬼的阵地!让鬼子坚守去吧!我们一刻不停地进攻,除了敌人的卵子,我们对其它任何目标都不感兴趣!我们的基本作战计划,就是前进,再前进!一定要扭住敌人的卵子不放,打得他们魂魄出窍!"
  每讲完一段,巴顿停下来等待翻译。他不知道翻译是否准确,但从士兵们不断的欢笑和掌声中,他对演讲效果感到满意。
  这期间,巴顿忽略了训练场围观人群中的一位不起眼的常客--着装普通、苍白瘦弱、浓眉紧锁的林彪将军。
  他沉默不语,也不佩戴任何军阶,用军大衣裹着身躯,但不停地在吉普车地图板上翻开小本子认真记录。第一本,第二本,第三本……唯一的动作,是用口中的呵气,暖一暖冻僵的手指。
(340)
  台湾海峡。1944年2月2日,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中美联合的跨海作战--代号"阳光灿烂"行动开始。
  战役目的是夺取台湾岛上的机场群。
  制海权在手的第七舰队司令金凯德中将,率领两个特混舰队担任海空掩护。特纳少将的登陆舰队负责运送。
特纳少将 戴笠
  国军担负主要登陆任务。抗日名将薛岳任总指挥,登陆部队在温州、福州、泉州集结,两个攻击波共13个师。
  当天张灵甫少将率整编74师首先登陆。巩固滩头阵地后,次日迎接了后续部队-孙立人少将指挥的整编38师。五天内上岸兵力达到集团军规模。
  某种意义上,这次胜利是谍报工作的成绩。军统在台湾战役中立了大功。
  戴笠手中有一个"林情报组",领导者台湾人林一平,也叫林介之助、林顶立,是东方谍报史上一个的神秘人物。公开身份是日本台湾警视厅特高课的高级特务,拥有日本国籍。而真实身份则是中国在日本特高课中最出色,最隐蔽的双面特工。是一个黄皮肤的"左尔格"。
  1941年10月26日,这个林顶立曾镇定自若地配合军统行动队员汪鲲、苏群英,刺杀了日本华南情报部长、日方在厦门的最高指挥官泽重信大佐。※
  "林情报组"在"阳光灿烂"行动之前,提供了大量日军布防、战斗力、以及水文气象方面的情报。
  通过林顶立,戴笠对日军在华东、台湾的布防了如指掌。戴笠陪同中美合作所的梅乐斯中校亲赴东南敌后,车队穿越日军千里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直抵东海之滨,令梅乐斯大为惊叹,也对军统工作能力产生了信任※。
   ※均为史实。
  2月8日,在台湾地下抗日组织"黑旗军"策应下,国军登陆部队攻克了台北市、基隆港和桃园机场。
   戴笠坐在藤椅上。
  (341)
  台湾日军,由于上一年支援大陆作战,大批原有兵力调往浙江丽水前线,也许永远无法回来了。
  日本驻台湾守军司令官本间雅晴,此时手中的第10方面军只有一个乙类师团和两个不满编的丙类师团;还有作用不大的铁道大队、自行车大队,总数6万余人,以及当地岛民组成的几万地方自卫队。缺少空军、缺少重武器,在不间断的空袭面前几乎抬不起头来。
  福留繁中将已成为没有飞机的光杆司令,无事可作。
  台湾地处日本"绝对国防圈"核心地带,联合舰队兴旺时期从来没有危机感,也没有构筑抗登陆常备阵地。
  "八重山大海战"的彻底失利,对台湾日军不啻是个晴天霹雳,本间司令官惊呆数日,才想起派兵驱赶市民和乡民,到海滩和城市外围去挖战壕。
  后来分析了诸多太平洋岛屿失守的案例,发现近岸防守已被证明无法对抗美军舰炮的轰击,守军在滩头炮火中伤亡很大。本间雅晴于是又连忙修改应对方针:放弃滩头,实施纵深反击。
  台湾南部。麻豆。
  国军南线攻击在这里受阻。
  本来北部是登陆攻击重点,盟军三个军的压力,以及无可争辩的空中优势,对于左支右拙的本间来说,实在吃不消。为保存兵力,下令残部撤往中部山区。
  2月6日,实力不足的日军选择在对手登陆力量薄弱的南部发动反击。
  胡琏少将带领的南线佯攻部队国军11师不够幸运,遭遇了日军顽强阻击和反扑,对高雄的几次进攻没能奏效。
  整编11师被迫困守台南市郊两周,伤亡日增,其间不得已曾一度撤离到海上,战斗打僵了。
  紧急关头,薛长官打来电话询问,再次登陆有无把握?胡琏答得斩钉截铁:"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为了军人的荣誉,胡琏所部随后组织了第二次登陆,并事先夺占了澎湖列岛。
  虽然免不了又是激战一场,整编11师还是坚持到主攻方向得手、后援部队接替到来,完成了佯攻牵制任务。
  在激烈的麻豆遭遇战中,由于日军敢死队夜间偷袭,胡琏将军负重伤不治,两天后以身殉国。
  主将阵亡,成仁取义。为此胡琏被追认为中将,并授予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中将。
  (342)
  台湾登陆之初,在卡尔迅少将的坚持下,魏德迈中将同意了这个老牌陆战队指挥官带领他训练的两栖联队,以及新四军一个旅,乘坐从石臼所返航的运输舰,参加"阳光灿烂"作战。
  为他们规定的任务是扫清基隆港外围日军阵地。战斗进行五天,随后与接防的孙立人将军办理了阵地交接。
  事后,薛岳长官的评语是:
  "(卡尔迅)他们任务完成顺利,但并无突出表现,牺牲也不大。结束战斗后他们按照事先规定,迅速撤离,没有滋生事端。但却在美国海军特纳将军默许和配合下,令人怀疑地卷走了大批登陆器材,特别是60艘微型登陆艇和两栖战车等,原本该返还司令部……"
  薛岳后来才知道,卡尔迅用这些器材,组织了青岛登陆战。
  肃清台湾岛上残敌的战斗持续了四个月,直到日本投降。龟缩阿里山中的本间雅晴残部,这期间已不能影响轰炸日本的"天火"作战。
  由于深山中消息闭塞,这位会写小说、剧本的将军,直到两年后才走出山林。须发蓬松灰白,原来的桶状身材只剩下一把骨头,已是面目全非了。
(343)
  西太平洋航线。台湾攻克后,关岛到中国大陆畅通无阻。
  武器弹药、物资油料,源源涌入。
  中国战场从此不再为物资困乏、肌体贫血而萎靡不振,战局变得生气勃勃。
  自从"一个PQ17船队规模的补给量"被证明充分有效、可以发动一场全面攻势(例如台湾战役)之后,马歇尔就估准了援华物资的有效量。分配租借物资的目标、数额和种类日见清晰。
  随后三个月,运来中国沿海的物资吨位量达到100万吨!
  虽然这不过是同期援助苏联数字的20%,但对中国战场意义巨大--这超过了前两年里中国得到物资的总和。
  而且其中四分之一是供应美国航空兵的燃油、炸弹和给养消耗。
  这是美国造船史上骄人的时节。
  从1942年秋季开始,美国本土99个造船厂,最高月造船吨位达130万吨。几乎相当于德军潜艇历史最高月战绩70万吨的两倍!
  标准化的运输船被冠以"自由轮"和"胜利轮"的美名,用流水线成批生产。在"天才的美国造船工人"奇迹般的努力下,万吨轮建造速度从年初的六个月,缩短到1942年5月的12周;再到9月的4周。直到11月12日"罗伯特·皮尔里"号自由轮用了4天零15小时29分建成下水!下水时船身油漆都没干透。创造了造船工业的当代神话。
  这一纪录空前绝后,至今无人打破。
  (344)
  无论太平洋和大西洋,此时的主旋律是不容置疑的《自由轮交响曲》。
  只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再次表达了愤慨-几个月里太平洋航线的货轮全部开往了中国!
  一些物资车队反而是从纳兰基地,开向乔巴山和赤塔,出现了逆向输送。
  美国方面解释:由于苏联远东港口都被日本封锁,目前物资奇缺的日本肯定会拦截货运船队;而苏联既不肯对日宣战,又无力自己护航。因此通过中国、蒙古送过去一批苏联紧缺的药品、食物和卡车,也算是对前年苏联"慷慨支持"的一份回报和补偿。
  实际上,1944年陆上通道打开以后,孔庆德的汽车团就拉着油料和食品送到乔巴山,连车带东西交给苏军卡巴科夫上校。用留下的几辆车再把司机拉回来。这样的任务他完成了两次。
  对于苏联提出经太平洋把物资直接运到波斯湾的要求,美国答复,那样要增加一万海里的航程、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马六甲海峡还在敌人手里。从效率角度,不如经过中国的转运。
  霍普金斯补充说:如果苏联参与针对关东军的进攻,那么日本退出战争后,援苏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3月底,由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和副总参谋长什捷缅科中将组成的代表团,与中共中央和华北抗日联军总部会谈的结果,确定了每个月交给苏联方面军火和物资的数量。
  作为交换条件,在林彪坚持要求下,苏联终于同意交给八路军一个团的"喀秋莎"火箭炮和10个基数的弹药。
  华北联军炮兵纵队的朱瑞、郭化若、赵章成的三个炮兵旅各分得一个营。
  (345)
  台北。桃园机场。
  盟军终于夺取了台湾岛北部日本经营多年的、良好的机场群。
  1944年春天到来,对日全面反攻,从空中开始。
  这次当然日本人没有多少油料弹药可供缴获。阿诺德将军迅速充实和加强了第20航空队,设施完好的基隆港成为转运中心,大宗物资纷纷到岸--这得益于日本占领时期对港口的扩建。
  李梅少将再次担任指挥官,大批重型轰炸机陆续进驻台湾机场。
  3月中旬,第20航空队全体出动。600架B-24"解放者"、和刚刚出厂的4个中队最新式重型轰炸机B-29※,从8个台湾机场出发,进行毁灭东京的作战。
  B-29"超级空中堡垒"一出场,那种无可比拟的空中优势便显现出来。它巨大的载弹量,和那种所有日本飞机、高射炮都无法企及的飞行高度,使得航空实力严重削弱的日本人束手无策。
  自身性能不够稳定是B-29唯一的敌人。这是阿诺德的责任--为加快战争进程,他在B-29还没有完成最终测试之前,就下达了"批量生产"的命令。这时期B-29的若干损毁,多和自身故障有关。
※史实是,1944年4月第一批近百架B-29到达印度。
  但头顶落下的炸弹成倍增加,却是日本人实实在在的感觉。悲愤不已的日本报纸再次叹息:樱花时节的东京"到处绽放着黑色的死亡之花……"
  两月之后,除千代田以外的东京都,基本成为一片废墟。
  千代田丘陵周围,那些一度如茵的绿草、苍翠的树木,都变成了焦土和熏黑的枯枝败叶……被盟军免予轰炸的皇宫,几乎成为东京唯一的地标。
  人们只得凭借它来辨认"曾经存在过"的帝国首都。
(346)
  1944年3月的欧洲。
  西线。鉴于意大利退出战争,德军迅速接管了意大利北部,凯塞林元帅依托亚平宁半岛狭窄地带建立了"古斯塔夫"防线,在山峦中与盟军对峙。
  东线。苏联和德国同样在沉默对峙中度过了冬天。
  一条沿着波罗地海三国、过白俄罗斯的奥尔沙陆桥、戈梅利,再经第涅伯河到黑海沿岸3000公里的"豹"防线,成为日尔曼人和斯拉夫人流血较量的刀口。
  由于援助物资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苏维埃不得不放缓它的进军速度。前线红军上报的数字说,卡车的缺口在15万辆以上(这些车被转用于中国)。有些地段已把民间卡车全部征用,即使效率低下的马车,也还是不敷使用。
  当得知英美再一次违背诺言,以缺乏登陆艇为借口-因为它们在准备登陆日本-而迟迟不能发动法国作战时,斯大林元帅看穿了资本主义头子们的伎俩:他们是希望苏联人把血流干。
  愤怒的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在斯德哥尔摩,同李宾特洛甫建立接触!
  ……但是另一个小胡子-希特勒,竟在接触中讨价还价,趁机要求实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地海三国独立!
  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奥地利下士竟然耍弄"把战争俄罗斯化"的阴谋。他难道以为1944年的苏联还没有粉碎他梦想的力量?红军于是发动了克里米亚战役。
  激战又开始了。由于那位"十分熟悉此地"的曼施泰因元帅,这场厮杀在乌克兰南部持续了半年之久。
  黑海航路迟迟未能打通。数十万吨租借物资积压在埃及,无法运抵苏联黑海港口。至于绕道波斯湾和伊朗,英国人的理由是,要等待苏伊士运河疏通拥塞--因为几条被炸沉的航船阻挡了航道。
  这期间,"豹防线"北段无战事。※
※史实是到七月中旬北线无战斗。
  (347)
  柏林。帝国总理府。
  对于苏联攻势,元首的反应是:立即着手组建以叛将弗拉索夫为首的亲德国乌克兰政权。
  盘算下来,这个政权起码短时间内可以给他提供30万紧缺的兵源。元首对弗拉索夫开放苏联战俘营,由他去挑选那些能忠实于自己的士兵。
  元首认为,大西洋和法国方向的西线,短期内还没有盟军登陆的危险。凯塞林在意大利干得也不错,挡住了急不可耐又笨手笨脚的约翰牛和山姆。
  元首感到后悔的是决策上的一个失误--直到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以后,才对国内实行战争总动员。潜力发掘得太晚了。
  有所补偿的是,在施佩尔博士高效组织下,军工生产正前所未有地提升。当然这牺牲了民用品。但若没有胜利,民用品不就等于敌人的战利品么?
  ……只有油料是危险的。为此元首加强了罗马尼亚油田的守备和防空力量。好在安东尼斯库将军十分配合,他有一句话:"在罗马尼亚,对战争中德国利益的保障,比任何其他被德国占领国或盟国都好。"这是实情。
  国内新建的步兵师,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组建的那些装甲营应继续调往东线,投入那里决定性的战役。元首在酝酿着一场"豹的扑击",并期待着扑击之后有利态势下的媾和。
  ……为此,元首打算派出在非洲打出赫赫威名的隆美尔元帅--试试这个对士兵有感召力的名字的效力。他窝在那个暂时没有危险、又不得施展的西线,干着督导工兵的工作--修筑"大西洋壁垒",有点可惜。
  (348)
  伦敦。契克斯庄园。
  英国本土此时已成为一个巨大而完整的航空基地。数十座机场承载着上千架次的庞大轰炸机队伍飞去飞回,已是家常便饭。而此时在远东,千机规模的轰炸刚刚开始。这些轰炸对法西斯的战争经济的消耗不可低估。
  契克斯的郊外休假别墅里,丘吉尔目送着如同一片乌云般又一次远去的大机群背影,翻阅手中的战果报告。
  首相点燃大号雪茄,喷出一个完美的烟圈。之后,他挥舞一下《战果报告》,对参谋长布鲁克元帅轻快地问道:
  "虽然飞机不如我和斯大林希望的那么多,可也决不是希特勒希望的那么少啦。这难道--不就是第二战场么?"
(349)
  远东。华北战场。
  春节后不久的2月里,徐向前兵团6个纵队,在山地战中显出了武器精良、联络方便的优势,用连续的攻坚,突破日军兵力单薄、缺乏纵深的军都山-八达岭防线,占领南口镇,进而围困了北平。
  这一轮山地作战中的范例和技巧,被泰勒少将写进《山地战教学大纲》。
  华北空军联队首次出动配合作战。
  八路军飞行员的第一轮投弹,多数没有命中目标,使美国教官刘易斯感到沮丧。但他们敢于低空飞行,使用机枪扫射的良好功夫又赢得了戴维教官好评。
  "日以继夜,苦练使用'马克·吐温'瞄准器!"成为攻击飞行中队长方子翼少校提出的口号,十几个机组的投弹技术在实战中天天提高。
  同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攻击群,用运动战连克平汉线和陇海线上的安阳、邯郸,使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联军傅作义兵团攻取了太原、榆次,解放了山西全境,还帮助商震将军收编了不少阎锡山的晋军旧部。
  陈毅、罗荣桓带领华东攻击群围困济南日军12师团。
  黄克诚、许世友两纵队分别夺取了日军防守薄弱的山东城市潍坊、烟台和威海,补给港进一步增加。
  (350)
  山东南部沿海小港,石臼所。
  1943年末,卡尔迅两栖联队随"逆戟鲸"行动回到山东后,立即着手一项新兵种组建措施:
  以新四军1师和4师为主,成立"华北联军两栖纵队"。
  这个计划得到各方面支持。大家明白,为了战胜岛国日本,不能没有两栖作战能力。
  随船运来的两栖战器材迅速充实新部队。几十辆"水牛"两栖登陆战车,使纵队官兵新奇而又满足。
  卡尔迅少将亲任司令员兼教官。那些随他一起参加过千岛登陆作战的特种两栖队员,则立刻成为新纵队的"酵母"--例如攀爬绳网的教练。
  不过原来有些盲目骄傲的两栖队员们发现,在水乡成长壮大的新四军,一个个水性都比他们这些北方内地的"旱鸭子"更强,人家经历过的"白塔埠保卫战",其残酷程度也一点不亚于自己那个悲壮的无名岛。
  于是原来传授经验的优势心理自觉地变成了交流心得的谦逊态度,两栖纵队成为一所沟通良好的大学校。
  由卡尔迅提名,去年一起保卫苏北两大机场的战斗中那位令他印象深刻、多谋善战的将领--粟裕将军,担任了两栖纵队参谋长兼政委。他只有36岁,却指挥过近百场大小战斗。特点是擅长以少胜多,谋略过人,被称为共产党的常胜将军。
  两人合作的第一战是攻克青岛。
  在史迪威的计划中,青岛这个设备良好的港口,是必须打开的、保障下一步作战物资畅通的大门。
  这是中美又一次三军联合作战。中方行动代号为"后羿射日-7",美军海空策应行动代号为"红梭鱼"。
  为此,卡尔迅派出谍报小组监视青岛兵力变化,并在外围组织了若干次游击作战和陆地骚扰,以侦察和调动日军驻防兵力,削弱当地防御体系。
  一名常住青岛的外国侨民-德裔工程师米歇尔·根舍,成为谍报小组的核心成员。他的父亲是四十年前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防御工程主设计师,这些工程至今仍然是日本在青岛防卫的主体建筑。
  根舍从家里翻出父亲留下的一批图纸,经过伪装处理后,交给仆人,再转送给他的渔民亲戚,最后转到卡尔迅两栖纵队情报部门的手上。
航渡中的卡尔迅。 粟裕。
  (351)
  3月上旬,青岛作战行动准备就绪。
  负责提供海空掩护的"红梭鱼"部分,由继续留在黄海保护后续船队的米彻尔特遣舰队执行。 4艘"独立级"航母上的舰载机群,预先打掉了日军水警区,为登陆扫清障碍。
  特纳少将的登陆舰根据"红梭鱼"方案,提供运输支持。陆战队美军顾问担任呼叫火力支援任务。
  "后羿射日-7"登陆战,于3月7号开始。石臼所到青岛港只有60海里,5小时航程,两栖纵队当日抵达。
  日军青岛守备队一个混成旅、一个"海兵旅"和一万多名伪军,在飞机和舰炮攻击下发生混乱。被轰炸引爆的日军李村军火库是他们恐慌的起点。
  黄昏,粟裕指挥2个陆战旅在东侧崂山附近登陆,滩头障碍不多,部队趁夜突向市区,用火焰喷射器驱逐了据守在原德国遗留工事里的日军大久保联队。
  卡尔迅3个主攻旅则事先夺取薛家岛,建立炮阵地,猛轰日军守备队司令部等目标,旅长冢原少将被击毙在座车内。
  凌晨,几十辆LVT两栖战车开上前海海滩,粉碎了用老式步枪发起冲锋的金子繁治少将的青岛基地"海兵队"。日军仅有的两栖战车中队-14辆"特2式内火艇"也在滩头被击毁。
  山东军区配合作战的王近山旅,原准备埋伏打援,因为没有日军援兵到达,于是改为攻城。他们清理了外围障碍,随后攻下即墨县,然后是四方区,牵制市区北部守敌。勇猛的上校"王疯子"在战斗中打出了名声。
  激战中,伪军阵地迅速崩溃,随即大批投诚、加速了敌阵瓦解。第3天,两栖纵队在码头和前海栈桥一带会师。
  青岛战役,切断了山东日军的海上后路。而华北抗日联军则占有了解放区内第一座设备完整的大型海港。
  (352)
  张家口。桑干河坦克训练场。
  中旬,巴顿欣喜地接到史迪威的通知--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索要的250辆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310辆灰狗装甲车,正在青岛港卸载。
  虽然马歇尔没能派来巴顿期望中的美国装甲师,但他还是高兴得当天就把庞大的身躯塞进他那架狭小的"蚱蜢"后座,分段飞赴青岛。
  临走前巴顿要求泰勒:
  "看在上帝的份上马克斯,这回你必须借给我一批该死的大型运输机,我要把至少900名驾驶员和车长送过去接收坦克呀,我的小崽子们都要乐疯了。"
  热心肠的泰勒请示了史迪威,两天里给"巴顿的喽啰们"飞了29个架次的C-54,1800名装甲战士便从塞外神速地到达海滨,超过巴顿期望的一倍。
  一个月后,巴顿中将带领临时编组的陈庚装甲师,穿过济南下游黄河枯水地段,出现在天津街头。
  天津日军由于增援北平,几乎已对这里弃守了,战斗只持续了9个小时,俘虏的也尽是些老弱病残和伪军。
  在天津著名的海河金刚铁桥上,巴顿将军的"斯图亚特"坦克,与林彪将军的T-60/SU-76坦克团会师。
  这次,他们已成熟人,竟同乘一辆M-8"灵提"指挥车,检阅了立功部队。
缴获物资。
(353)
  凯歌声中,委员长没有落后。魏德迈参谋长给了蒋总司令以有力支持。
  参加台湾战役后的美军运输、登陆舰艇,都被保留,用来运送大后方装备训练完毕的第二批28个美械师。委员长十分清楚,由于国军主力位置目前距离主要战场过于遥远,必须抓紧运送。
  一时间,北部湾的海防港异常繁忙。越南城市还从未进入过这么多中国人。
  2月,张发奎组织第四战区攻击广州。
  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团团包围了武汉、宜昌。日军第11攻击军发动"决死攻击",战况胶着。
  3月,张治中着手收复长沙。卫立煌攻克九江,切断长江航线,使南京和武汉两地日军成为孤立的两大集团。
  4月,孙立人38师在杭州湾登陆,兵临上海城下。关麟征部从安徽方向、杜聿明部从苏南方向进逼南京。
  胡宗南部奉命安定西北,进驻新疆,平定骚乱;同时顺便解决了盛世才。
  国府空军,这时已发展到8个大队,600架飞机。承担了70%的国内运输和20%的对日轰炸任务。
  4月12日,晋升少将的克莱尔·陈纳德,正式把"中国空军"指挥权移交给国府军委会周至柔中将。
  周至柔一直为自己几年前糊里糊涂亲自开飞机送汪精卫一行到昆明(后又转赴河内),最终投入日本怀抱,感到沮丧。这次受委座之命接管空军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了对南京伪政府的轰炸。
  印度支那半岛。
  3月,国军白崇禧、龙云两部25万人,配合英军发动马来亚攻势,威逼新加坡。
  这支30年代初就使用英国装备的中国军队,对于眼下拨给的这些布伦机枪、司登冲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和3英寸迫击炮,倒是得心应手。
  他们还拥有了500辆加拿大产的雪弗莱C60L型卡车。
  "英国佬虽然不算慷慨,却也没有亏待我们。"滇军将领卢汉军长对家乡来的记者坦率发表看法。
  两张南国"王牌"劲旅--参加过台儿庄之战的滇系的60军表现出众。桂系的钢7军也战绩不斐。
  英国军官对于"毫不挑剔装备"的中国士兵倒是颇有好评。他们还不理解,那是因为中国兵的对比参照系是自己的过去、以及目前日军装备的水平。
  (354)
  东京。千代田。
  孤零零的皇宫中,裕仁天皇刚刚得到"国民政府"汪精卫主席旧伤复发,在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特别病房-防空洞地下室里去世的消息。
  10天前,汪精卫官邸被炸毁,只好夜间从重围中的南京,仓惶飞来日本-理由是就医。大家明白,说是看病,实际是逃难。在南京他已无处可去。
  但他到底去世了,说明,病也是实情。
  回想几天前那次礼节性的会晤,病得有气无力的汪精卫竟然不顾场合,断断续续谈起他的"曲线救国"理念。被愤怒的米内海相打断。
  曲线救国。天皇默念这几个字。怎么好像这个落魄、潦倒的中国人……给了自己一点启示?
汪精卫视察海军……
  日复一日的轰炸,每天毁灭一个城市。照此下去,日本还能支持多久?
  按照日本体制,天皇没有建议权,只有批准权。天皇在期待,可是内阁和军部目前仍没有明确意见。
  甚嚣尘上的口号是:一亿玉碎。
  紧急组成的新军,已使日本军队数量达到空前的700万人,计划中说还可以发展到2800万人。这是指12岁以上的全体日本男人和部分16到49岁的女人。
  可这也叫军队么?
  兵工厂没有产能给他们制造武器和军装,半数以上的士兵--只能叫做民兵--穿着半身军服,也就是两人合用一套。手里拿的是军部下发的竹矛和木枪,以及封建时期的弓箭。难道让他们用这些,去抵挡那每天上千吨的炸弹?
  况且,即使拥有武器,日本就能和米国、中国这些恐龙级国家,较量人力?优秀的大和民族即使玉碎净尽,能使那些长须鲸似的庞然大物伤及皮毛?
  更严重的危机是日益蔓延的粮荒。
  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大米已经一吨都无法运到日本。唯一通道-对马海峡,还能从朝鲜维持少量夜间运输。但敌方空中布雷也在频繁干扰着这条航道。
  眼下青黄不接时节,国民在食物中混合橡实粉、松树根粉、甚至锯末和树叶充饥。每天都有饿死的皇民……裕仁感到愧对祖先。
  昨天,他执意要去皇宫周边那些瓦砾堆中巡视。内大臣木户苦着脸跟在车后。
  小山冈旁,春日的田野上,他看见上百名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蹲在那里,用绢纸裱糊着荒川俊秀博士发明的气球。指望这气球顺着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层的高压气流,飞向米国,带着小小的烧夷弹去报复、去轰击,去燃烧那里的森林,去扭转皇国的厄运……
  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战争!
  裕仁闭上眼,压抑着不可遏制的悲伤。
  ……而"核心内阁"的六巨头会议上,仍是这种调子:"一亿玉碎!"
  "即使国民厌战,我们也要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战争,越接近日本就越有利!"
  阿南惟畿首相,挥舞着《今后战争之基本指导大纲》激昂宣布:"如不能尽辅佐天皇之职,就应切腹,真诚谢罪!"
(355)
  台湾,基隆市。
  3月25日,在这里,由擅长登陆作战、老资格的麦克阿瑟将军主持召开了"奥林匹亚"作战研讨会议。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登陆日本作战行动代号。
  罗斯福总统说过:"如果我们从南方进军,每个月只能攻占一个岛屿……我估计要50年才能打到日本。" ※
※(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八重山大海战使日本没有舰队维系它的海上国防圈了。
  盟军迅速改变原定战略,对分散在太平洋各个岛屿上的守敌不屑一顾。"让那些毒果在切断了的藤蔓上自行枯萎吧!"任其自生自灭。
  盟军把攻击矛头直指日本本土。
  于是大洋中众多的孤立岛屿上,那些被匆匆派去的日军精华--多数是准备拼命的"甲等师团",和他们煞费苦心修建的永久性工事,全都变得无足轻重!海外驻兵一下子变成奢侈的浪费,连呼应性的作战都做不到。又没有船只将他们运回此时最需要的本土。
  这就是海权被瓦解后的岛国悲哀。
  基隆会议研讨期间,第20航空队司令李梅少将提出:不必登陆作战。只要加大轰炸力度--把每天摧毁一个日本城市,变成两个,就可以赢得战争。
  这个建议被否决。理由是时间过长,轰炸机数量尚不满足等等。其实主要是陆军不甘于旁观、无所事事。
  尤其巴顿中将,把美国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模式,嘲讽为"斑鸠作战法"--占领一个岛屿,修建一个机场,然后派飞机去下蛋--他说,这种单调重复的"抢窝、下蛋"方式,"说明,该死的作战参谋们太缺乏想像力"。
  这种歪曲,使所有参与拟订过前段作战计划的航空兵参谋人员和陆战队将领都深感震惊,忿忿不平。纷纷质问--"他怎么能这样说呢?"
  资历过人的麦克阿瑟讲了公道话:
  "乔治,别这么说。你知道,太平洋主要是由水而不是土组成的--那么,多数的水面上没有地方去供你去开坦克。我们充分发扬海陆空全面优势,这才是想像力最广阔的天地。"
  巴顿顽固地嘟囔:
  "见鬼,道格拉斯。我的意思只不过是,我们也该换换口味了嘛,不能总是用该死的斑鸠打发日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