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另一种历史

铁血熊猫(现代)
另一种历史 作者:铁血熊猫
序曲1: 
  有人在解析混沌学概念时,曾用过一个比喻:
  一只蝴蝶,在平壤煽动一下翅膀,却引起了里约热内卢的一场风暴。
  正在渐渐远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那样一场影响人类的战争。以至于多年后,它的衍生物,它的结果,仍然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人类,尽管人们往往忽略其存在,却无不生存于其中。
  六十年后,翻阅那些耳熟能详的二战史,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富有象征意义的时间,引人遐想的地名……重复进入眼帘。
  你可曾推想,战争的进程,原本可以有那么多种不同结果,可以被人们所选择,而给后世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
  ……
  我们来看,一只舞动的翅膀,在变幻的时空中,会带动人类走向何方?
  当然,注定的一点是:历史就是历史,无从改变。
  
序曲2:
  公元1945年2月12日。
  希腊。雅典。
  晨曦渐散。阳光刚刚把触手伸向巴特农神庙的千年废墟,一声清脆的礼炮就将这座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不久的城市唤醒。
  道路两旁聚集起市民。人们好奇地注视着海滨,想见识一下来自遥远东方古国的那支盟军的风采。
  9辆吉普车列成三重箭头队形,缓缓行驶在队伍前方。从海神大街出发,沿着辛格罗斯大街前进,再从比雷埃夫斯大街折返。
  随后是一个完整方阵的旗手,在军乐声中高举上百面军旗,步伐铿锵。
  坦克。炮塔上军士向人群敬礼致意;曙色映衬着肩章星徽,闪闪发光。
  步兵。军装崭新整洁,行进在古老的街道上,姿态昂然。
  人们略感惊讶:这些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军人,也可以这样威武雄壮吗?……直到昨天,他们还被称为"腼腆的征服者"。
  位于广场一端的检阅台上,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团不放过机会,矗立其间的将军们成为拍摄焦点。
  盟军观礼席上,一位英国少校不解地向身旁同行耸耸肩膀:"我看中国人有些小题大做?毕竟这座城市是占领而不是攻克的。"
  被询问的美国少校咧嘴笑道:"老兄,你不了解中国。今天是他们日历上的除夕,相当于我们的平安夜,是一年中的重要日子。"
  "原来如此,"发问者点头。"不过,这个庆祝习惯……是否太奢侈?"
 
 
序曲3:
  世纪末。安详的下午。西点军校。
  操场上一片静谧,没有了往日的新生队列练习。草坪尽头,几只水禽在丛林泽畔,偶尔发出啼叫。
  办公室内,头发灰白的教官从桌上一摞打印稿中抽出最厚一本,递给桌前的学员。室内只有他们两人。
  "你知道这次出的题目吗?"
  "知道,教官。《太平洋战争早期最优化对策研究》"。
  "可你交来的是什么?"教官拍着打印稿,提高声调,"简直是一篇异想天开的幻想小说提纲!"
  "对不起长官。这不是什么幻想小说,而是严肃认真的分析论文。"
  "严肃认真?"教官的目光透过镜片直盯在年轻的脸上,"这种完全不符合历史的报告,算是严肃认真?"
  "但是长官,历史所发生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学员笔直站立,为自己观点辩护,"其实只要有一点改变,今天的世界本会有更好结局。"
  他犹豫一下,"不过很抱歉,可能我对这关键的一点阐述得不够详细。"
  "那么给你时间。但你的解释必须言之有据。"
  "谢谢教官。其实这一切,都从1942春天里的一次会面开始。"  
卷一:《蝴蝶振翅》
  (0)
  纽约州。海德公园。
  转上山坡弯道,吉普车开始减速。大海在丛林和建筑物的缝隙间,躲躲闪闪地张望着他们。
  哈得逊河畔,水青冈树丛中,那所老房子进入视野。
  铁杉和丁香掩映的阳台上,是轮椅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海军陆战队少校詹姆斯·罗斯福轻轻吹声口哨,对身边副座上的长官卡尔迅中校低声道:
  "嗨,埃文思,他在那儿。"
  
  (1)
  这是1942年3月中旬里的一天。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临时假期中,回到离白宫不算太远的祖居--斯普林伍德。
  海德公园是他渡过童年的地方。在这里,能方便地看一眼平生喜爱的灰蓝色海洋;也能找到那种让思索不受打扰的宁静。此刻,他需要梳理心情。
  三个月前,珍珠港腾起滚滚硝烟,战云终于笼罩美国。
  第二天,12月8日,腿上绑着钢架的总统,在长子詹姆斯海军上尉搀扶下,走上国会大厅讲坛,发表了那个著名的六分钟演说。国会当即通过对日宣战决议。怒火中烧的美国人发誓,要把卑鄙的袭击者送进地狱。
  美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如他所希望那样高速运转。
  军火和物资,源源不断,开出仓库、工厂,开往车站、码头,开向大西洋,开向太平洋。
  一曲新世界交响乐的前奏,在1942年元旦之际谱写成篇。--五大洲26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白宫,签署文件:《联合国家宣言》诞生了。
  但是敌人似乎没有感到震慑。
  开战以来,太平洋战局急转直下,使人忧心忡忡。
  日本人迅速席卷了东南亚。三个月里,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苏门答腊,婆罗洲,一个接一个地失陷。
  美国曾经自豪的太平洋舰队,只剩下孤零零两艘航空母舰;根本无法发动攻势。海军仍在打捞珍珠港里的沉船,清理那些油污的水面。
  重创美国的同时,日本人毫不客气,又把英国远东最大战舰"威尔士亲王"和"反击号"送进深渊。一向以海洋帝国闻名的大不列颠,如今只能尴尬地面对远东势力的真空。
  东印度群岛,美英荷澳四国联合舰队同样被悉数击沉。包括受人喜爱的总统座舰--罗斯福巡视太平洋时乘坐的"休斯顿号"也未能幸免。那艘漂亮的旗舰一度被称为"爪哇海岸疾驰的幽灵",激战后,现在长眠在爪哇海底……
  然后是马来亚丛林的"自行车闪电战"。上个月,山下奉文中将在新加坡迫使13万英军投降。吞噬了狮子城,他于是号称"马来之虎"。
  接下来的不祥战报--前天,仰光失守。昨天,万隆陷落。同样的噩梦还在吕宋的巴丹半岛继续。
  太平洋上,盟军节节溃败,惊人消息不绝于耳……
  而此刻的欧洲,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人正蜷伏在俄罗斯冰原上喘息;窥测时机,以便再次去撕咬斯拉夫人的喉咙。
  隆美尔军团正开始第二次奔袭之旅。那狐狸的目光也许比上次更深邃、更贪婪,但目前还只是沙漠尽头卷起的一股烟尘。
  只有东方。那群罗圈飞毛腿的武士,才是眼下真正的征服者,兵锋锐不可挡!
 
  (2)
  总统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击败法西斯。
  但美国要从失业困扰中彻底解脱、并且完成军事动员和军队训练、发挥出战争潜力,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里,能否有效地遏制住法西斯的猖狂势头,使局面不至于失控?
  而且,怎样给复仇情绪强烈的国民舆论作出一个满意的交代?--要知道这种情绪是冲着日本而不是德国。而在总统的战略菜单上,日本是列在末位的。
  罗斯福私下承认,对东方这个敌人,过去低估了。
  午餐时,夫人埃莉诺接完电话,告诉他,杰米--他们的长子,路过纽约,打算过来探望。
  杰米(詹姆斯的昵称)年初胃切除手术后,重回军旅,加入海军陆战队,现在是"卡尔迅突击大队"的少校参谋主任。他们马上就要投入那些血腥的岛屿和珊瑚礁盘争夺战了。
  是的,正是那个日本军靴咔咔作响的太平洋……
  身后脚步声打断了思绪。
  回头看时,詹姆斯笑嘻嘻站在面前。
  "爸爸!猜我带来了谁?"
  卡尔迅中校向总统微笑敬礼。
  "埃文思?嗨!真是你吗?我太高兴了,来!"罗斯福顾不上儿子,把手先伸给略显腼腆的卡尔迅。
  "我也同样,总统先生。特别是看到您气色仍然这么好。"
  "不,不。埃文思!你没看出我心情忧郁吗?"罗斯福一边打趣,一边吃力地把轮椅摇向阳台一侧的茶几,拿起骆驼牌香烟向他们分发。
  "有四年没见面了吧,埃文思?"
  "四年零十个月,总统先生。"
  "这么精确?嗯,总之很久了。机会难得--我知道你们即将开赴前线,几时出发?"
  "两周之内,"詹姆斯抢答。"晚上我们就要赶回圣迭戈营地。今天来看你还是霍尔库姆将军特地准假呢。"
  "啊哈,看来我要感谢他关照?" 总统诙谐地眨眨眼。"好吧。那么你们,将在太平洋的--什么地方,执行勤务呢?"
  "第一站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叫做……"詹姆斯摸摸光头。"嗯哼?那个波利尼西亚语发音的名字……"
  "考艾岛。我们先在考艾岛作适应训练。"卡尔迅解释。
  见父亲脸上掠过一丝茫然,杰米顺他目光指向,麻利地从室内搬出特制的大地球仪,放在轮椅旁茶几上。
  "喔。这儿。"罗斯福指住瓦胡岛西北的一处绿色小斑点。"这么说,是要真刀真枪地和日本人较量了。有信心么?"
  詹姆斯咧嘴,转头看卡尔迅。
  "总统先生,我们会把敌人打得--灵魂出窍。"卡尔迅一字一顿。
  罗斯福大笑着伸手把打火机递给他。
  "哈哈哈,好啊。这句话使我高兴。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个敌人现在象他们的大相扑队员一样来势凶猛、咄咄逼人啊。"
  "总统先生,他们虚张声势。"
  "你这么想?"
  卡尔迅点点头。罗斯福摇摇头。
  "这可是近来听到的……最乐观、也最轻敌的看法了。"
  "爸爸,我们是特种兵!本来参加陆战队就不容易,又从5000名志愿者里,五比一挑选出来的!我们是著名的袭击者--'工合营'啊。"
  罗斯福仍然摇头。"杰米,你了解吗,日本军队凶猛和疯狂到什么程度?"
  詹姆斯不屑地撇撇嘴:
  "凶猛,我不知道;至于疯狂我知道。他们竟然用活人--战俘练习劈刺!甚至还比赛,谁能更残忍。"
  卡尔迅下意识地咬了咬颚骨。罗斯福于是招手:
  "来吧,都坐下。我们来找几个能让他们'灵魂出窍'的地方。既然你们要去太平洋,我们就从那儿谈起。"
  (3)
  6年前,还是陆战队上尉的卡尔迅,按照轮换制度,成为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温泉卫队的执行卫士长。任期是两年,友谊也从那时开始。
  沉勇、干练、身材颀长的卡尔迅,使罗斯福感到信任。以至于去年,为了詹姆斯希望从军方观察员身份派往野战部队服役--但因为胃溃疡而不被批准时,总统进行了小小干预,把杰米送进陆战一师、卡尔迅突击大队。让他在这个职业军人手下锻炼,满足詹姆斯参战的渴望。 ※
   ※史实。
  "好吧你们说,日本这么猖狂,"现在罗斯福转动地球仪,顺便掸一下烟灰:"我们太平洋上的防线,应该设在哪儿?"
  杰米又要开口,罗斯福举起手指拦住他。
  "埃文思?"
  卡尔迅没有马上回答,凝视地球仪,看它慢慢停下。
  "我,还是那个观点,总统先生。我为此呼喊了四年。"
  "嗯哼?"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第一防线,都应该放在那儿。" 卡尔迅声音低沉沙哑,缓缓抬起手臂。
  "你是说……"
  "我是说,这里。五年来一直勇敢抵抗日本的--中国。"
(4)
  埃莉诺看着阳台上的男人们围绕地球仪热烈谈论,隔着玻璃窗叹了口气。
  剃光头的杰米,彻底一副军人模样了。
  战争是男人们古老的话题。而此刻尤其显得重要--两个是就要上前线的战士,一个是他们宪法意义上的总司令。一同面对着严峻的局势。
  让他们畅所欲言吧。下次父子见面还不知什么时候。
  回到走廊,她嘱咐女仆,给阳台送去热咖啡--三月天还透着几许凉意。
  (5)
  菲律宾,马尼拉湾,科雷吉多小岛。
  奎松总统坐在藤椅上收听广播。
  收音机里的罗斯福演说录音,正告诉人们,数千架飞机即将飞往前线--但这个前线不是菲律宾,而是欧洲。
  曼努埃尔·奎松越听越愤怒,指着巴丹半岛上升起的浓烟:
  "我已经为这里的人民工作了30年,盼望了30年!现在他们正在为一面不能保护他们的旗帜而家破人亡。POR DIOS YTODOS LOS SANTOS!(西班牙语:凭上帝和神灵起誓!)我受不了这样的口口声声,只有英国和欧洲!这个骗子吹嘘的飞机在哪儿?美国人为一个远房表亲的命运痛苦得打滚,而自己的女儿正在后院里被人强奸!" ※
  站立一旁磕打着烟斗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毫不阻拦他的发泄。在一定意义上,奎松的话代表了他的心声。
   ※这段话载于麦克阿瑟传记。
奎松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
  将军坚定认为,美国选择了一项错误的战略--无视正被人痛打的太平洋,而把目光投在老牌政客丘吉尔手指的方向。轻信而易于冲动的总统上当了。而参谋部的建议,更是那位官僚--不用指名也知道是谁--出于挟私报复、对他麦克阿瑟采取无视态度的个人感情原因。
  晚上,周身捆扎着大包的乒乓球口袋作为救生圈的菲律宾少尉--安东尼奥·阿基诺,从对岸巴丹半岛,游到科雷吉多的乱石海滩,报告奎松总统:
  前线菲律宾军人与美国军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在上升。
  "给我们吃的只有沙丁鱼罐头,每天一罐;30个人吃,还得吃两顿。"
  愤怒的奎松立即着手给罗斯福写信。
  (6)
  海德公园。阳台上的谈话在继续。
  显然,"让敌人灵魂出窍"的概念,在总司令和他的士兵们心目中并不统一。在战斗中、战术上能做到的,无法代替战略考虑。
  而总统的动作应该是战略级的动作。
  地球仪于是转到远东。罗斯福注视着那些绿色、黄色和棕色的色块,声音象是自言自语。
  "你说……中国?不,埃文思。她的力量不够。眼下谁能在大举南侵的日本身后给它一斧头呢?好象只有苏联。可是斯大林明确拒绝了艾登大臣,坚持不肯两面作战……至于中国吗,她不足以阻拦日本。"
  "那么父亲,很多人不明白,你又为什么主张支援中国?"詹姆斯提起话头。
  罗斯福侧身望着詹姆斯。
  "杰米。如果中国人屈服了,你想那会发生什么?会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腾出手来。他们会攻占澳大利亚,夺取印度,冲向中东……那将是日本和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他们将在近东会师,彻底切断俄国的对外联系,孤立埃及,封锁地中海--那时美国还能干些什么呢?" ※
  ※罗斯福二战言论摘引。
  "中国不会屈服的,总统先生。"
   "你确信?"罗斯福转回身来。
  卡尔迅点头:"1937年,我曾在战火中的上海,问起一个不识字的、浑身汗水的苦力--为什么冒着枪林弹雨,挑着担子给前线送饭?他沉默很久,只回答两个字:救国。" ※
  卡尔迅想想又说下去:"1938年我在河南,还看到一个12岁的女孩。膝盖被炸掉,伤口十分可怖。包扎时她一声也没有呻吟……我想,一个把痛苦和死亡如此置之度外的民族是打不倒的。" ※
   ※均引自《The Big Yankee》
  罗斯福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的,这些令人钦佩。但是埃文思,流血和牺牲,还不等于反击。"
  卡尔迅于是手指地球仪:
  "那么总统先生,如果在这里,中国的华北,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作战,是否能对局势发生影响?" ※
  "可是埃文思,中国的军队,都被压缩在西南角落里。日本人已占据了整个华北!"
  卡尔迅摇头。"不,总统先生,远不是整个。我在华北呆了五个月,走了上千英里。见到的日本人,只有俘虏。"
  "嚯嚯?埃文思,你真幽默。"总统不自然地笑了。
  "不说华北,仅仅一个山西,日本人实际控制的地盘,只在自己大炮射程以内。我确信,总统先生,由于有了那些抵抗战士,日本想征服中国,就像用犁铧犁开大海一样,枉费心机。"
  罗斯福沉默不语。
※这个看似平淡的建议,就是这个100万字长篇的动因和肇始。
  (7)
  卡尔迅打破沉默:
  "总统是否记得,我的两本书--《中国双星》和《中国军队》,还有几年前的那些信?我想,那里的确有一支生力军。如果我们提供武器,他们可以牵制数万乃至数十万日本兵。"
  怎么会不记得呢?罗斯福还亲自把卡尔迅的书和文章批转给国务卿赫尔,并请他"阅后退回"。※
  1937年春天,卡尔迅结束总统卫队勤务,申请第三次赴中国任职。被批准后,起身前一周,受到罗斯福单独接见。
  这时的世界处于战争全面爆发的边缘。总统给了卡尔迅一项特殊使命:
  "埃文思,我要你不时地给我写信,告诉我,你眼里的中国已经、正在和将要发生些什么。这信只有你我两人知道……我想今年中国局势将发生突变。我需要直接了解情况,并及时听到你这位军官的看法。"※
  此前,卡尔迅已有两次、共五年的中国阅历。他在北平学习汉语,并在上海结识了年轻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第三次赴中国的两年里,卡尔迅作为助理武官和战场观察员,在华北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多次奇迹般地长途跋涉,徒步行程达1600公里以上。※
  遵照指示,他用信件向总统汇报。
  按约定,这些信写给白宫秘书莉·汉德小姐,地址也是她的私人住宅,信笺开头的口气象是亲人--为了防止泄密。但内容,都是活生生的中国观察。※
※史实。这些信件存放于纽约罗斯福纪念馆。
   
  (8)
  想到这里,罗斯福把双手握在胸前。
  "埃文思,你是说华北--那支共产党军队?他们真的有战斗力吗?"
  "我相信我看到的事实,总统先生。"
  "说说,他们有哪些象样的作战?"
  "比如,中国对日本第一场胜利的伏击战,就是八路军所为。作战地点叫做平型关。还有袭击日军机场,一次捣毁24架飞机,也是他们129师的一个团。这些战斗发生时我就在中国。因此我才决心去华北考察,也从而改变了整个观念。"
  "嗯。还有吗?"
  "很多。…1939年在太行山,他们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一个山地战专家,也是目前日本在陆战中被击毙将领的最高军衔,享有声誉--号称名将之花。当时我不相信,从日本方面得到证实。"
  总统微微颔首,脑海中翻出几年前那些来自卡尔迅的熟悉的字迹。
  "埃文思,记得你信中说,你专程访问了毛泽东本人。"
  "是的。1938年5月15日,在延安窑洞里,他同我谈了一个夜晚。" ※
   ※史实日期。
毛泽东亲笔签名送给卡尔迅的照片。
  罗斯福继续追思:"你还说过--那支队伍很艰苦。"
  "无庸置疑,总统先生。"
  "到什么程度?"
  "不看不知道。"卡尔迅陷入回忆。"比如说,他们经常要使用冷兵器作战,大刀或者长矛。他们的装备基本依赖缴获。士兵每人手中常常只有5发子弹。战斗中发射三次,之后就全靠拼刺刀。"
  "国民政府不再发放军饷和补给?"
  "是的。再比如说,伤员没有药品,甚至没有绷带。1938年我在五台山,他们一位司令员--聂荣臻,带我到前线附近一个庙宇。我看到简陋的手术台上,重伤员强忍痛苦接受手术。没有麻醉药物,没有灯光,一位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帮他们取出满身弹片……" ※
   ※史实:卡尔迅曾同白求恩长时间交谈。
  罗斯福两手交错,又一阵默不作声。
   "武器交给共产党人,国会山那些家伙,会不会给你出难题呢,父亲?"
  "如果计较这个,杰米," 卡尔迅反问道:"我们也把不少武器交给了苏联。这是正牌共产党,是个强大的国家。别忘了,《租借法案》的对象,是一切抵制和对抗法西斯轴心国家的力量。"
  "是啊。给一个国家可以,给一个地区游击队有什么不可以?我看那般家伙没什么可指责的。"詹姆斯说完,观察父亲的脸色。
  罗斯福转而问道:"埃文思,敌后游击战争真的有效?"
  "总统先生,我认为,这恰恰正是中国--没有成为法国的原因。"
   总统笑了:"这个结论……未免片面,不过有道理。"
(9)
  日本。濑户内海,柱岛锚地。
  黎明时在"大和号"甲板上习惯性踱步的山本五十六大将,漫步走过那些装有460毫米巨炮的炮塔。
  望着举世无双的巨舰巨炮,他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
  曾几何时,饱受英美歧视的日本,在战列舰--这个号称第一武备的领域,竟然领先于那些傲慢的对手了。日本,堂而皇之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顺手摸一下系缆桩的绞盘机盖,白手套上没有留下一丝的油污和灰尘。满意中,他感到了士兵对自己战舰的爱慕,也理解了那些他称之为"老式军官"的人们对大舰巨炮的留恋情结。
  一个月前,2月12号,他把联合舰队指挥部从32年船龄的老舰"长门号"迁到了新下水的"大和号"上。
  从武器、设备到官兵居住条件,都显得格外先进、豪华的这艘"超弩级"全新战舰,使船上的水兵们乐开了花、船下的人群也看红了眼;纷纷称之为"大和宾馆"……已经风闻军令部那帮人在讲怪话,说是海军过于模仿英国、过于贵族化、过于奢侈等等。
  山本提督没必要在乎这些,毅然把旗舰迁上"大和"。它既是日本的骄傲,也是对联合舰队赫赫战功的奖赏。
  舰舷边,值更的水兵挺直身体向他敬礼。他颔首低头走过,不想打断思路。
  面对一连串的胜利,不知几人仍然保持清醒?这一周里,大本营的进取欲望达到新的沸点。几乎所有的进攻方向,都有了设计中的腹案,甚至是文案。
  西进--打穿印度洋海陆通道,与德军会师中东;
  南进--攻取澳洲,铲除反攻基地;
  北进--目标就是罗刹国:苏联;
  东进--寻机摧毁米国舰队,巩固太平洋制海权……
  作战计划覆盖了所有方向。似乎八纮一宇,都闪烁着等待日本攫取的宝藏。
  但是,只有东进,才是他坚持的方案。才是现实的、符合日本国力的、可以实施的计划。其他那些,渗透着青年参谋的狂热和老朽们盲目冲动的预备案,山本一概嗤之以鼻。
  所幸,首相与他的心是相通的。以前激进的"剃刀将军"英机様※,现在相当老成持重--当家人方知柴米贵呀。
   ※様,日语中的尊称。
  陆军计算了南征西进、或者北上所需要的兵力和船只之后,一一否决了那些狂想。支那问题不解决,没有足够的师团开赴那些大片新领土。
  因此,当前的攻击之矛,仍然是海军。锋锐,仍然是他的联合舰队。
  (10)
  "游击战能有多大规模?"詹姆斯从阳台一角提问。
  "说到规模,杰米,"卡尔迅解释道。"你去过中国。1940年,他们进行过100个团参加的作战,动用20多万人马。"
  "嗯哼。我知道这件事,"詹姆斯想起来。"那年我在香港作军方远东观察员。八路军人数比当时美国陆军还多--同期我们只有19万人,排名世界第17位,在葡萄牙和保加利亚之后。" ※
※史实:马歇尔担任参谋长之后,1940年美国才开始扩军的步伐。
  卡尔迅看看罗斯福,又说:
  "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行军、侦察、宿营……亲身感受战斗。那种抵抗精神应该得到支撑,总统先生。我为此呼吁了几年,包括直接对军事委员长蒋本人。"
  "恐怕……无效?"
  "是的。他站起来,转身走了。"
  "可以想象。"杰米摊开两手。
  "但是,怎么保证他们得到武器后,去消灭日本人,而不是打内战呢?"
  罗斯福忽然朗声问道。他清楚记得一年前,为了调解"皖南事变",美国还专程派出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博士。
  "日本无疑是他们的首要敌人,总统先生。此外,提供武器可以有先决条件,签定明确协议。并应该使用控制手段--比如弹药和配件供应,同时限定战区。可能的话,最好派出一个小型美军司令部,进行作战指挥。"
   "正是这点最难。" 总统手指支起额头,若有所思。
  "还有,埃文思你说,如果这么做……要不要通知蒋?"詹姆斯又问。
  "杰米,除非我们不想在那儿打仗。"
  "我说也是。这种时刻,只要能打击日本人,"詹姆斯右手做了个向下劈的习惯动作,"就该使用各种办法。"
  罗斯福注视他俩一阵,又问:
  "埃文思,你刚才说,他们能--牵制数万日本人?"
  "是的总统,他们能。"卡尔迅再次介绍。"缺少的只是武器弹药。但他们有坚强的抵抗意志,士气和精神是富有的。无论衣衫怎样褴褛,脸色怎样苍白,他们的枪却总是擦得很亮!如果子弹达到100发,哪怕50发,甚至25发,八路军战斗力可以增长一倍以上。"
  "嗯。我了解他们的匮乏。"罗斯福看着阳台外的丁香树梢。
卡尔迅中校
  卡尔迅放下手中的杯子:"而富裕的美国又做了些什么呢?--直到去年夏天,美国还在供应日本大量战略物资--石油、钢铁、甚至还有炸弹、军火。我真为此感到羞耻。"
  也许卡尔迅的直率近乎唐突,罗斯福转头瞪着他。
  詹姆斯也不安起来,正色解释:"埃文思!你知道正是父亲--总统本人敦促实施了对日禁运法令。"
  "对不起阁下,"卡尔迅也觉冒犯,"我知道您力图制止那些黑心商人的贸易。我只是想,也许还能多做点什么。"
  罗斯福不说话,再次把轮椅转向地球仪,出神地凝视那些斑斓的色块。
  讨论停了下来。
  (11)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下午茶对于丘吉尔首相来说,是早餐的代名词。
  这头昼伏夜出的老狮子,每天从这时开始打起精神,黄昏降临时便精力充沛,到了午夜,变得目光炯炯。在他经常一字不差地即席吟诵那些经典的战斗诗篇、和逻辑严密而雄辩地发表演讲的时候,没人相信他已68岁。
  此刻,起床不久的首相有点萎靡。
  最近他很少住进官邸。因为伦敦频遭轰炸,并不安全。多数情况下他要听从警卫人员安排,住在一街之隔的外交部对面那座"战时地下指挥部"里。那里有他的办公室和门牌标号为"66A"的卧室。
  那10平米的空间着实使他郁闷,常找借口回到地面。日程表上这两小时是处理信件。首相戴上老花镜。
  几天前,3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来长篇海底电报,阐明他对"在欧洲开辟新战场感到强烈兴趣"。
  美国人送来代号"围歼"的计划,要求动用美国30个师和英国18个师,在法兰西海岸登陆,与如日中天的德军开战。
  这本身就不明智。漫说登陆舰艇远远不够,即使一年后船只充足了,这48个师就能对德军实现"围歼"么?
  20年来,美军没有同德军交过手。那些嘴里嚼着口香糖、屁股兜里塞着避孕套的美国大兵,从未见过流血牺牲。能对付那些身经百战、残忍坚毅、而且目前数量还很不少的纳粹士兵么?理想化的、天真的美国人哪。
  
  (12)
  还是先把纳粹送到更残酷的红色土地上去耗干他们的血液吧。
  维持力量均衡,用合理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利益,这是日不落帝国百年积淀的世界政治智慧精髓,幼稚的民族短时间是学不会的。
  近期内登陆法国不可想象。我们要把目光转向非洲。
  非洲,有一员希特勒的悍将--隆美尔。他象纳尔逊指挥舰队一样,在沙漠海洋里指挥他的坦克,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灵活、狡诈、迅猛,可以说无愧于他的称号--沙漠之狐。
  而我们那个因击败意大利而获得荣誉的装甲第七师--"沙漠之鼠",相比之下,简直就象这只狐狸的野餐。真是令人愤慨。为什么起名字的时候,不考虑长远一点呢?
  一定要把美国人的视点引到非洲。
  看哪,欧罗巴,这块被希特勒、墨索里尼践踏和蹂躏的土地,就象一条……鳄鱼?唔,这个比喻很好。它张牙舞爪。大不列颠很不幸,就在它天灵盖上。这是它牙齿最锋利、披甲最坚硬的地方,傻瓜才会一出手就对准这里。
  而非洲呢?在鳄鱼肚皮底下。
  在那儿站住脚跟。然后瞄准它柔软的肚腩--下腹部,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才是猎手的选择。循着巴尔干出击罗马尼亚,这是德国的石油来源;切断这条动脉,纳粹的钢铁怪兽就只能伏在地上喘气。
  此外,还有妙不可言的意外收获……
  什么叫战略?这才叫战略。具有这样世界眼光的人,才称得上政治家。
  首相想到这里,欣慰地喝一口咖啡。
  咖啡有点凉了,他皱皱眉头,点燃心爱的古巴雪茄。
  (13)
  说到"消耗战略",丘吉尔满意的,是去年秋天开通的北极航线。
  PQ船队,这是英国援苏运输船队的代号,返航则叫QP船队。已经航行七次,给斯大林--这个他一向认为与希特勒相仿的独裁头目--送去了645辆坦克、720架飞机、1400辆卡车,以及弹药和粮食。
  苏联人在流血。这些物资使首相在良心上多少感到释然。尽管那些苏联人还讥讽地说什么"每个隔岸观火的人,都自诩为战略家"……
  让纳粹和布尔什维克在广袤寒冷、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尽情地拼杀吧。这两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国家。我们价值观中的人命,比他们值钱得太多。供应物资,但不提供人力,这就是"各尽所能",也是消耗战略的着眼点。
  掸掸烟灰,首相在记事簿上写下几行字。提醒自己,适当时候给斯大林元帅打个招呼,通报物资保证情况,使他坚定信心,不要妥协。
  最近,苏联强烈呼吁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人对此十分感兴趣,却不肯对我提出的非洲方案做出反应。
  第二战场?什么第二战场?
  这本身就是个狡猾的斯拉夫式说法!
  一年前,大英帝国同法西斯孤军奋战的时候,苏联在干什么?不止是冷眼旁观吧?他们在赤裸裸地侵略芬兰、吞并波罗地海三国。现在却拿出"第二战场"的说法,来压低我们作战的意义!
  我们在空中、在海上、在大西洋、在北非,天天在作战!
  按时间顺序,这里分明是第一战场!
日军,阿部规秀中将。
(14)
  海德公园阳台。
  又一支烟抽完了,詹姆斯开始看表。
  "对了,你们俩。我还没问,你们从圣迭戈赶来,是为了什么事情?"罗斯福问话有点漫不经心,脸也没有从地球仪上转过来。
  "汇报、观看演习、检测装备…更换那种A型马达,橡皮艇上的。只有一天假期,埃文思的妻子已经来弗吉尼亚,都没有时间去看她。"
  "哦,是这样……应该去,应该去。"
  总统回答得有点恍惚,有点敷衍;完全不是他平时关心别人的样子。也没有了见面之初的兴致勃勃和刚才对话时的专注。眉宇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神情。
  卡尔迅打算告辞了,詹姆斯开口道:
  "对了爸爸,说到新装备,还有一个你推荐的呢!"
  杰米设置悬念时,好象回到15岁。他也感到似乎有点话不投机,想冲淡一下过于沉闷的气氛。看到父亲仍然迷茫,他摊开两手,像是揭谜底:
  "步话机呀!摩托罗拉生产的。"
  原来,两年前总统就职仪式上,罗斯福看到一种警用"手持无线电话机",当即敏感到它的军事用途,便给正在组建的伞兵部队写了推荐信。
  以后,摩托罗拉创办人高尔文完成针对性设计,产品得到认可, 1941年7月投入满负荷生产;这是珍珠港被炸前6个月。被称作"SCR-536"的军用步话机,后来遍布世界战场。因为质地优良而多次获奖。这次"卡尔迅突击队"一口气订购了50台。
  某种意义上,这是总统本人对战争的直接贡献。但此刻,罗斯福若有所思,并不关心这件事。他注视卡尔迅良久,然后换了一种命令式口吻:
  "中校!今晚你回到弗吉尼亚,妻子身边。她是叫蓓姬?请代我问好。"
  "谢谢,总统先生。"
  停一下罗斯福又说:"然后留在那儿,等候命令。"口气严肃,不容置辩。
  "是。总统先生。"
  轮到詹姆斯吃惊茫然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为什么?不能说明一下吗?难道埃文思,他说错了什么?上帝啊……"
  明白暂时得不到答案以后,詹姆斯口吃起来,又问:
  "可是,我,我呢?我该怎么办?"
  "你,杰米,可以回部队。这之前,到房间里看望一下你的母亲。"
  (15)
  伦敦。唐宁街。
  空袭警报到底还是响了。丘吉尔衔着雪茄,披上一件宽大的风衣,不慌不忙地随着卫士长步入地下指挥部。那间"66B"是他的办公室。
  地下的优点是安静,缺点是空气流通不畅,这对吸烟不利。
  另一件需要处理的信函,是来自印度韦维尔将军的电报。
  有过在非洲战胜意大利60万大军辉煌经历的韦维尔,最近好象换了一个人。自从在新加坡的慌乱溃退中,跌下码头摔伤了腰,他就有点意志消沉,几天前又失去仰光。
他电报中提到:
  "这是军事史上空前的灾难。日军的凶猛进攻、狡猾战术和空中优势,使英军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恐惧和自卑,几乎丧失战斗意志。" ※电报原文。
  从去年"阿卡迪亚"会议上,韦维尔由马歇尔建议出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统帅以来,连遭败绩,在日本人面前一场胜仗没打过。难怪他垂头丧气。
  缅甸。这个被主流世界遗忘的、无足轻重的角落,最近竟成了大西洋两岸海底电报和公众舆论的中心。1942年3月相对沉寂的世界,没有引人注目的新闻,于是英军在缅甸的崩溃被聚焦放大。
  令首相面子上挂不住的是,年初蒋介石主动提议,派兵协防缅甸。而韦维尔拒绝的理由是:"要中国来帮助防御缅甸?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
  现在呢?仅仅两个月,英国紧急呼吁中国远征军十万人火速增援仰光。耻辱吗?也只能接受了。
  雪茄的烟雾越来越浓。
  首相心中的缅甸虽然可有可无,可是上帝啊,缅甸的身边就是印度。这块女皇王冠上最绚烂的钻石,如今已被喷上黄色魔鬼口中的哈气!……它的舌头就要舔到印度少女的下巴了!我亲爱的韦维尔啊,你真叫我失望。
  怎么办?两个月前被拒绝的中国人能否及时赶到?
  韦维尔的话果然触动了那个羸弱、古老民族的尊严,蒋介石当时就变了脸色。
  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严厉指责韦维尔傲慢骄横,使在场的丘吉尔也颇不舒服。
  而总统甚至建议首相,把韦维尔从缅甸调走,以平息蒋介石的不满……
  (16)
  可是这位蒋,或者中国--真的需要认真对待么?
  首相再次点燃雪茄。
  它能为战争做出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五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比利时乃至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感到汗颜。在亲身感受日本人的强大攻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作出评价。
  但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做法,使人怀疑。
  那不光是为了战争。
  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在国会面前奋力争取……
  富兰克林似乎在为战后世界作打算。
  可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
  天哪,那种对中国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就象在扶植一位来自村庄的副总统!就象他一定要遴选从穷乡僻壤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他的竞选伙伴一样。
  罗斯福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美国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一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
  这瞒不过我的眼睛。
  在我这个年纪,对一切已经洞若观火。丘吉尔有点悲哀地想:美国,他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
  有什么办法?该死的战争中,我们也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首相本人对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定要安排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十分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说:
  "我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竟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我把这些天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雪茄烧到手了。首相狠狠把它熄灭。
  (17)
  华盛顿。宪法大道。
  陆军参谋部临时办公所在地的原军需大楼里,以往那种忙乱不见了,代之以一种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
  乔治·马歇尔上将刚刚完成他的精兵简政改革。原来臃肿的380个大小指挥机关,被清理掉四分之三。他委托铁面无情的麦克纳尼将军,领导一个委员会来执行这项彻底改组。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郁的心情感到几许振作。
  办公台上叠放着厚厚一罗军事计划。已实施的、未实施的;已决策的、待讨论的……分别用蓝、绿、黄、棕、灰等各种颜色标示着区别。
  "磁铁"、"围歼"、"波莱罗"、"铁锤"……是它们的名称,代表着一个个在欧洲和北非采取行动的方案。马歇尔望着它们出神。
  是啊,欧洲。都是关于欧洲的。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华盛顿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总统、首相和美英两国高级参谋人员一致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明确了希特勒德国是头号敌人,这与他的战略思考一致。为这一战略的确立,他可说功不可没。
  但是见鬼!三个月来的形势发展,德国除了潜艇战对盟军有一点威胁,还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略突破。欧洲局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担忧。
  可是亚洲却四面起火,处处被动。
  太平洋舰队被打成了残废。关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陆续被占领。麦克阿瑟在科雷吉多小岛地堡里,叫喊着与阵地共存亡。但是巴丹半岛上一万多美国士兵、七八万菲律宾士兵已濒临弹尽粮绝之境。
  日本人四处扬言,要把麦克阿瑟作为战利品锁进囚笼,送到东京展览,然后斩首示众,以炫耀他们的赫赫武功。
  这样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被杀,或者被俘,都是美国尊严所承受不了的。
  必须行动。不管有多少个人恩怨,马歇尔及时建议总统和战争部长史汀生,迅速将麦克阿瑟调往澳大利亚。
  昨天的消息是,他们的小队人马已经乘坐鱼雷快艇逃出日本封锁线,抵达棉兰佬岛的卡加延。那里目前还保留了美国控制的飞机场……
  高傲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人面前所体验到的狼狈和屈辱,正是整个美国此刻在太平洋真实状态的写照。
  (18)
  另一件烦心事,就是随着荷兰王国在爪哇的抵抗被粉碎,刚组建不久的"ABDA" (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被迫解体。西南太平洋陷于瘫痪。
  头痛的还有缅甸。日军仅两个师的兵力,就把大不列颠数万守备部队冲了个七零八落。仰光已经丢了。
  那是中国对外的最后通道。失去缅甸,就窒息了中国的输血管。那么刚成立的中国战区、和那位蒋介石大元帅,还能不能坚持对日作战?
  如果中国不能打下去,此后来自太平洋上的压力,甚至将大于欧洲的压力。
  毕竟还有两个强国--英国和苏联抗衡着德国人。莫斯科严寒中红军发起的反击,使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破灭。英吉利海峡天堑和皇家空军的出色表现,也在打消了希特勒跨海征服大不列颠群岛的念头。
  欧洲形势最令人担心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三个月以来几乎所有抵御日本侵略的努力,无不归于失败。
  日本人在空前地扩张。可是看看吧,参谋长桌上这些印制精美、考虑周详的作战计划,除了那个过时的"彩虹2号",却没有一份是关于亚洲的!
  马歇尔苦笑着摇摇头。先欧后亚……
  马歇尔上将
  (19)
  难怪这几天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那位被称为"用火焰喷射器刮胡子的倔老头"--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反复咆哮:必须在太平洋采取行动!甚至要求动用派往欧洲的部队。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一股舆论浪潮,要求修正战略方针,更加重视太平洋战场。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赞成先打败日本的民众比例是65%,而赞成先打败德国的是23%※ 。--差距如此悬殊。
   ※史实。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有影响报纸的头版标题,往往是:"究竟是谁在攻击我们?""哪一个更重要?""军事指导的误区在哪里?""必须先扼住日本的喉咙!""斩断黄色魔爪!"等等。
  发行量巨大的《时代》周刊冲在前列。
  马歇尔知道,它的老板亨利·卢斯生于中国山东蓬莱,是中国、也是蒋委员长一家的朋友。《时代》关注中国,已有十几年历史。
(20)
  北平。南池子,翠明庄。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冈村宁次大将刚布置完新一轮"肃正作战"计划。
  "总而言之,土八路有如附骨之蛆。药力一过便又迅速生长。此乃顽症,久治不愈。诸君切不可掉以轻心!"
  散会以后,冈村仍然想着他去年策划的那场"百万大战"。那是针对上一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行动。十万兵力,扫荡近两个月,又用蚕食、封锁,挖沟、筑墙、开河、修路、建碉堡、制造无人区等等手段,也未能把那个"晋察冀边区"肃正、剿灭掉。
  封锁沟挖了一万多公里。这是他得意的囚笼政策,有着前辈兵法的依据--中西合璧:德克塞的堡垒主义和曾国藩绞杀太平军的成功战例。
  可是对付游击战,完全不同于他在武汉会战中的那种攻防裕如。
  土八路混迹于百姓之间,神出鬼没,情报灵通,打了就跑,令防范颇感吃力。甚至把他的封锁沟变成交通壕,架着梯子在里面穿梭往来。
  必须再次展开攻势。手里18个师团的兵力--1军、12军、驻蒙军以及4个混成旅团和"皇协军"14个团,要充分运用、调配,组成一个个的"铁环阵"。
  针对华北粮仓--冀中平原的扫荡五月初开始。而针对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肃正作战"则安排在五月中旬。
下一页 尾页 共40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