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冬吴相对论1-400

_20 吴伯凡 / 梁冬 (当代)
梁冬:没我就不行啦,类似这样的,是吧?
吴伯凡:对,事实上比如说一场地震,八级地震下来是对你的生活会造成一个非常大的断裂,但是实际上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还是继续生活,继续向前,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新的变化,往往是意料不到的。所谓的“肝炎休假”就是在平常的连续性的思维和行动当中,有勇气打断它,不这么想。有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什么事情,比如公司启动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花了很多的钱,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个上头,一直没有太多的结果。这个东西就有一点被套牢的感觉。总会有那种胡子项目,就是不停地永远在那剃,永远地长出来问题,就永远结束不了的那样一些工程。但很多公司常常是被这样的大工程给耗死的,他就没有那种量子思维,难道这个东西就一定是按照这种连续性思维一直往下做下去吗?真的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吗?你能不能设想突然有一天发生了地震怎么办?什么都一下子终止的时候怎么办?
梁冬: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我想象当的截断众流,禅宗里面讲的截断众流。因为很多事情你一旦一直做得不顺的时候,很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呢?是节奏不对。你有没有发现,就是有些时候我们一起走路,就不在那个点子上,人家出左脚,你出右脚,总是很难受,这个时候你干嘛呢?你就停下来,左脚踏两次,然后跟着节奏走,你就发现走对了。所以很多事情之所以做不成,很可能的原因并不是你做的有什么不对,而只不过是你做所有那个节奏和外部环境的节奏不一致。当不能形成共鸣的时候,你就会受到这一个气场或者能量场的干扰,你也做得不好,能量场也受到影响。最后你调整一下,停半步,跟上了这个能量场的节奏的话,你就发现每一件事情都踏到了点子上。那好!今天这个话题刚刚做了一个开头,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冬吴相对论》。
下期预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什么以量子命名?什么是量子思维?做饭和料理是中日两国对饮食的称谓,这折射出中日文化的哪些差异?症状解和杠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何不同?什么是狐狸型企业?什么是刺猬型企业?为什么说烦恼是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恐惧?什么是大脑和心理的病毒?明天同一时间欢迎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量子思维之下期。
冬吴相对论第092讲——本期主题:量子思维(下)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欢迎来到《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伯凡啊,我们较早之前聊到《量子飞跃》这本书嚎!说到《量子飞跃》呢,我就想起另外一个非常耳熟能详的词--量子基金。以前呢,我们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想过量子基金为什么叫量子基金。
吴伯凡:对。40万美元起家,搞到400亿美元了。400亿照说也不大,但是索罗斯一旦出手的时候呵,造成的那种冲击,会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都可能打得崩溃。
梁冬:对。但问题是常常他并不是真正地用他的力量去打崩溃的,他实际上是看到了你自己的力量的脆弱点了,他轻轻一击。比如说他对英镑的袭击,额,其实当时英镑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啦。
吴伯凡:对,他呢有一句名言叫“点错成金”。
片花: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什么以量子命名?做饭和料理是中日两国对饮食的称谓,这折射出中日文化的哪些差异?症状解和杠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我们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机理解决问题?什么是量子思维?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量子思维》之下期。
吴伯凡:我们常常解决问题的时候啊,都是在对那些所谓的大问题在进行解决。就不断地去堵那些看得见的一些漏洞啊,花非常大的精力去解决所谓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是他常常是看到一个系统当中的那些隐秘的弱点,那些漏洞。
梁冬:小穴位。
吴伯凡:小穴位,一旦出手,他好像是很小的一点力量。好像武侠小说讲的那个点穴术,一下子就把你给制伏啦。
梁冬:对。据我所知,我的一些老师跟我讲点穴这个事情,他说为什么点穴有用?我以前也不知道。他说实际上啊,所有的中国功夫里面,点穴基于一个判断,就是我们人的身上有一股气流在运转。每天按着周天在转呐。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呢,他能判断那个气流走到什么地方。他要点的一个穴,只不过是在这个气流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改变了一下。让你的气对自身造成了影响,从而对自己产生某种的伤害,或者是帮助。治病也是用这股气去帮你。致命,被点穴击中了,用很小的力气能影响到你、伤害你,也是这个原因。所以点穴的本质并不是用外力去对你进行攻击,而是用外力轻轻地拨弄了一下你身体的这个能量的通路的走势,让你自己的气对自己形成影响。这个跟索罗斯他对英镑的袭击是一样的。他看到了整个英国金融体系在运转过程当中,它走气走岔了,它有一个错位,好像在外部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地方,他看到了那样一个空间,轻轻地把手指推了进去,花一点点钱,令到整个英镑大崩溃。
吴伯凡:点错成金嘛。
梁冬:点错成金。所以呢这个东西呢,就是量子力学里面他讲的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它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说你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他整个过程里面去了。
吴伯凡:对对,不是你去改变事物,而是加入某一种能量,让他自身发生巨大的改变。我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日本文化跟中国文化的不同,我们就从一个词说起。日本把做饭呢叫料理,我们叫做饭。做饭呢就是以我的力量把这个饭做出来。
梁冬:对,Do the rice。
吴伯凡:呵呵呵。散装英语又出来了,哈哈。
梁冬:散装英语,哈哈。不准说方言。
吴伯凡:料理呢是在某种程度上成全它,照顾它。我们说料理一个什么事情嘛,就是按照它的路径来照顾它。所以日本强调这个原汁原味啊,让这个食物最……
梁冬:让米饭吃出米饭的味道,让一片生鱼片吃出生鱼片的味道。
吴伯凡:对对,它就叫料理。这种思维呢我觉得就有点像量子思维啦。它不是说以我们的意志、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去改变事物,而是把我们的力量作为某种变量,进入到事物的进程当中。一下子就会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说到这里,我想起彼得圣吉讲的症状解和杠杆解。什么叫症状解呢?就是你看到一个什么的症状的时候啊,你就要改变这个症状。你费好大的力气。
梁冬:你看见了发烧,你给他退烧。这就叫症状解。
吴伯凡:你看见了两个车要撞啦,你就用什么样的力量……
梁冬:像超人一样把它顶住。
吴伯凡:把它堵住,这是一种解决方法,叫症状解。实际上如果这个刹车非常灵的话,你刹车的那个力量肯定用不着像超人堵住火车的力量那么大嘛,但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叫杠杆解。
梁冬:还有一种杠杆解就是你把那个轨道呀稍微拨一下,让它两个不在一个轨道上面,那可以错身而过,是吧?那个花的力气就更少一些。
吴伯凡:对对对。杠杆解呢,彼得圣吉他就把它比作是舵手的力量。万吨级的船,如果要调整方向的话,派一些水手到下面去推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嘛。舵啊,它其实是一个杠杆嘛,它用杠杆的力量一下子能够化解。真正的有效地解决问题往往是杠杆解,而不是症状解。
梁冬:这个事情啊,说复杂一点,我能不能够稍微地印证解释一下。就是中国汉字里有两个字,一个叫治、一个叫理。治理呀,什么意思?治呢就大禹治水,治水,他并不是堵住它,就是说,这个水本来就要朝这个方向流,他只不过呢……
吴伯凡:因势利导。
梁冬:因势利导,让它顺着这个水势而行,最后呢也能流出去,是吧?也花不了多大的力气。理是什么呢?理叫制玉,实际上是。一个王字边,一个里,是吧?就是纹理的理。它来自于纹理。玉的理啊。所以呢,好的玉器匠人呢,它会根据这坨玉石本身的纹理来做一个东西。比方说它长得像白菜的,有做白菜的可能,你就把这块玉呢做成一棵白菜。要它长得像坨肉的话呢,他就把这块玉做成一坨肉。在故宫啊,台北故宫就有一坨这样的肉。赭色的一块石头,有浅有深的,他把它就做成了一块像红烧肉一样的一块玉石。以前在故宫里面,后来被拿到台北故宫去了。前段时间我去台湾的时候看到过。哎呀,那真是做得惟妙惟肖啊。但是你想说,如果你把一块本来就不是这样颜色的石头做成这样,那是很困难的。恰好是因为它本来就有这些形状了,你能因应它的材质来做。虽然我自己做管理是一塌糊涂,但是呢我所认识的那些真正做好的那些企业领导人呢,他们告诉我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你怎么样把你手上的每一个员工用到好处。他们说这个每一个人哪他都有一些特点,有一些人呢总是觉得这个员工不够聪明,但是不聪明的员工你该把他放到不需要聪明才智的地方,而不是非要把他逼成一个聪明的员工。对吧?就有些同学,我所认识的一些人,他催款催得很慢,是吧,你叫他催点钱,哇,很久都催不出来。你每次催他,他都觉得很痛苦。最后呢我想明白了,就根本不应该让他去干那个事儿,他应该干一个保守账务的事情,是吧,他就不需要做这个事情,他就很成功了对不对?所以问题不在于让不让他干什么事情,或者逼他干什么事情,而在于说让他干他应该擅长干的事情。
吴伯凡: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梁冬:对,这一点我终于明白了,我就觉得很从容。
吴伯凡:有一个比喻,就是大伤口上贴一块小邦迪,没有用的。真正的要解决问题,他不是在同一个层面的。你要用原子弹去炸一个地方的时候,扔原子弹的那个人,他只是按一下按钮就完了,用不着他自己抱着个原子弹,是吧?它实际是它是两种力量,就是按下这个按钮下来,它引爆,这样一个过程它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力量,所以我们有时候啊,常常是把两种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力量混淆了,所以你费多大的劲都是不管用的。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掂量一下,我们用的力跟我用要解决的那个问题之间,是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如果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口的话,贴多少邦迪都没用,甚至需要做手术。他骨折了,或者是他整个的机体开始坏死的时候,他是另外一种内科和外科你都没搞清楚的时候,你就会瞎用力。所以呢有时候我们常常被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牵着走,而不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那个机理来走。
梁冬:这又让我想起了庖丁解牛这个事情。虽然我们在节目里面曾经提过这个事情,但是上次提呢,主要是讲这个合乎而道。其实呢,我认为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啊,非常地丰富,你几乎从任何一个层面去看待它呢,总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你看庖丁他说的顺着这个牛的筋腱骨骼之间的那个缝隙慢慢地滑。
吴伯凡:以无厚入有间嘛。
梁冬:对,你只要足够小,你在它的缝隙里面走的时候呢,刀啊十年如发呼新硎,好像刚刚磨出来一样,是吧?原因是什么呢?它没有伤到自己。所以这篇文章呢,我以前一直不理解它为什么放在《养生主》这一篇里面,《庖丁解牛》是放在《养生主》的,就是如何保全天年,如何又把事情办成了,自己又不累。我坦白说我常常看见一些很辛苦的人、很努力的人啊,我在内心里面呢既敬佩、又同情。你明白我那种感觉吗?就是说你说他辛苦吧,你应该表扬。但是呢,你干得那么辛苦才干了这么点儿结果吧,其实你又觉得,哎,人生难道都是由这样的人组成那也很无趣。哈哈……如果你周围的朋友真是这样的人,也很无趣,是吧?我们这个话题呢往下延伸一点,就是说为什么有一些人每一次都不累,都总能踩在点子上,而且呢好事全是他混着。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实中总有这么一种人?
吴伯凡:我们曾经讲到过解套的问题,就是解套未知的自己,我们有一期节目里头讲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有的人,他做不好事情,做事情一出手就错,一开口说话就错。什么事……尴尬人偏遇尴尬事。
梁冬:额,拧巴人总遇拧巴事。
吴伯凡:哈哈,他实际上是有一个他看不到的一种模式把他给左右了。这个模式本身就错啦,所以他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一定是错的。这里头呢最重要的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所谓量子思维,我们前面讲到要截断众流,突然一调头,猛回头啊。
梁冬:就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吴伯凡:常常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在一个劲儿地一条道走到黑的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当中,是有时候你突然停下来,甚至想朝相反的方向看,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种别有洞天的解决方案。索罗斯他之所以能够以小博大,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奇迹,他肯定不是按我们正常的线性思维,而是一种量子思维。所以这里我又想起禅宗里头讲的禅定。我们有时候那个思维方式被套牢了,执迷不悟啊。这种一条道走到黑。
梁冬:那定到底是什么呢?稍事休息一下之后,定一定,回来呐--《冬吴相对论》。
片花:智和慧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狐狸型企业?什么是刺猬型企业?什么是临在的状态?什么是当下的力量?为什么说烦恼是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恐惧?什么是大脑和心理的病毒?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量子思维》之下期。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刚才呢我们讲到了一个话题啊,就是禅宗里面的定这个事情。徐文兵老师曾经在《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里面讲过一个事情,他说智和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智呢是“急中生智”,慧呢是“定能生慧”。智是你透过努力之下,情急之下的那种反应,智其实是做加法而得来的,你学习。慧呢是透过做减法,去除盖在真相上面的东西,看到他本来就呈现的那样一个东西。就有如说你在奥运会期间,你让大家都不要开车了,让把工厂全部关掉,然后呢你发现本来原来北京是有蓝天的,只不过以前被某一种东西覆盖住了,遮蔽住了,是吧?儒家里面也讲这个,所谓的性本善,就是天性里面的那一种悲悯,也是这样的东西。所以呢,你刚才讲到禅定这个事情,是不是说他有某一种的假设,这种假设就是,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完全没有办法以后,我们开始放弃解决它的努力,因为我们相信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事情本身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解决它的方法。不要去创造一个解决它的方法。因为你的能力已经不行了,那么你就去找到那个方法,如何找?透过安静去等待着找。就有如一个猎人,在丛林之中安静地等待猎物的出现,而不是满林场子跑来跑去,去找那只老虎一样。
吴伯凡:嗯,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里头讲了两类企业,有一类企业是狐狸型企业,有一类企业是刺猬型企业。他这个比喻是从《伊索语言》里头来的,他原来是这样说的,说狐狸啊千计百量而有限,刺猬无一技之长而无穷。狐狸啊很狡猾的,它总是想各种各样的诡计来战胜别人,是吧?但是呢它还是有尽头的,最后它还是个弱势动物。
梁冬:充其量就是狐假虎威。
吴伯凡:最聪明的不就是狐假虎威吗,是吧?它长的那个大尾巴,它边走,就用那个尾巴把那个脚印给扫掉,那多聪明啊,是吧?但最后它在自然界里头……
梁冬:它留下了一个由尾巴扫出的一个非常宽阔的道路,哈哈!
吴伯凡:猎人还是找着它啦!即使你那狐假虎威,说明老虎还是比你强大得多嘛,你只是借它的威力来吓唬吓唬别人嘛。
梁冬:对对对!
吴伯凡:百兽之王,这个老虎,什么动物都怕它,但是有一种动物不怕它,就是刺猬。刺猬没什么本事,它也不会去攻击人,但是你什么东西来攻击它呢是不可能的。用你的话说呢,是智,做加法的企业。还有一种是慧,他能够静下来,他以他的……无一技之长,但是你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是吧?所以这里头就讲到了,慧是什么?慧就是定,止观定慧。儒家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叫“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有些时候啊,你该罢休时且罢休,尤其是在那种所谓的不断的努力,朝一个方向总是没有结果的时候,你要停下来。停下来了呢,心就会定下来,定下来就会静下来,静而安,最后才能得道。是这样一个过程。时常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在经营我们自己的人生和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状态,就是你身不由己,好像被一种力量所裹挟,你本来不想这样,但是你又停不下来。
梁冬:前两天我碰见了一个大和尚,这个和尚跟我讲了一个东西它挺有意思,他说啊为什么智和慧有区别?智是看见了事物的不同。所以那些专家呀、教授啊,越是专业的人士,他越强化我这个东西和你那个东西不一样,所以我是专业人士。慧是什么,是看到了事物的相同。你总是在关注不同,你要因你而变的时候呢,你就会非常地累。但是万一外界的变化是非常地不确定,而且很多个东西同时在变的时候,你怎么办?就死定了。所以呢,有一种企业呢,他就不变。他只做一件事情,永远做最好的服务,或者永远做最好的产品,对吧?他会发现说,最后那些竞争对手并不是被他击败的,那些竞争对手都是因为自己折腾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
吴伯凡:他就不懂得不折腾是智慧,是吧?
梁冬:对!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之所以一天到晚想那么变,想要那么折腾,有些时候也不是说自己愿意的。很多人也不想折腾,但是最后呢被迫还是折腾了。比如说以前的成都人都是很悠闲的,现在成都人也不悠闲了,因为他们引入了万恶的贷款买房制度,很多人都开始贷款买房买车了。以前呢有个QQ,是吧?开着也挺开心的。现在呢,看见别人开奔驰呢,也要去开奔驰,或者开一个……开不了奔驰开奔腾,是吧?开不了宝马,起码开一个宝来,是吧?哈哈。这样呢就开始借款了,就开始折腾,就被裹挟了。我觉得社会巨大的裹挟的力量很可怕。
吴伯凡:这个我们自己有时候被自己裹挟的事情呢也很多的。我们曾经讲到过网络的闲逛啊,坐在电脑面前啊,他就不由自主地到处去看看,最高的统计,八个小时有四个半小时是在闲逛,好多员工,是吧?他像瘾一样的,你控制不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你特别无所事事的时候,或者是一种又困又睡不着的那种情况下,经常会脑子里头出现一个旋律,甚至是你非常讨厌的一首歌,它不停地在你脑子里头出现。
梁冬:我有一次就是这样,发生过一模一样的情形。但没有很累。有一天我发现我在洗碗的时候啊,在哼着一首我平常非常不耻的歌。
吴伯凡:是什么歌啊?
梁冬:“妹妹你坐船头啊……”哈哈,我疯了。我意识到我在哼这首歌的时候,我整个都崩溃了。因为……那时我嘲笑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说你是唱“妹妹你坐船头”这首歌的人。
吴伯凡:你想止住你还止不住,你说,这下我不唱了,洗碗继续洗,一会儿又唱起。
梁冬:这个声音就像那个时候有段时间你在中国的大街上,每一个集市、每一个农贸市场,是吧?每一个小店里面都在放这首歌的时候,你完全是躲无可躲、逃无可逃的。
吴伯凡: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现在是没人放这首歌了,你自己唱起来了。
梁冬:啊,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你给我解释一下。
吴伯凡:就是人的大脑啊,它处于一种疲惫状态的时候,他要造成一种运转的假象,他就会把一些你最不费劲、甚至你很讨厌的东西啊,他就来回地像过去那种唱片打滑了以后,不能连续地放一首歌,但是呢他就老是那一句。像我们有时候电脑死机的时候,你突然在放一首歌,他不停地在重复那句话,能让你疯掉。实际上证明你脑袋快死机了,但是呢他还不停地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有时候都常常是被这样一种状态所驾驭着,是一种完全无意义的、没有成效的一种运转在裹挟。
梁冬:但是有时候被裹挟时间长了之后你觉得还挺舒服的。我前段时间碰见一个人,刚刚修行出来的一个闭关三年多的人。我问他你为什么会觉得现在比你三年前的更好呢?你闭关到底干什么?是吧?他跟我说,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每天重复地念一些经文。
吴伯凡:真的不一样。你重复地……
梁冬:你重复的时间长了之后,他的整个大脑它就不累了,你知道吧?理论上来说,你重复念可口可乐也会得到安详,呵呵。
吴伯凡:这个,你重复地念可口可乐还是阿弥陀佛,这都是你自己有意地去念的,这种状态是不一样的。那个是控制不住地会反复地出现一个什么旋律、一句什么样的话。那种……
梁冬:啊,我有一段时间……
吴伯凡:那种状态呢就是说,你的整个的思维啊,处于一种极端的浮躁和动荡,而且是没有效率的运转当中。就有点像病毒程序。这个时候啊,当你脑子里头控制不住地不停地出现“妹妹你坐船头”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病毒进了你的脑子里头了。
梁冬:啊,这个事情中医里面有个解释的,中医里面叫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面是有个神的,它在……
吴伯凡:六神无主啦。
梁冬:对,你的神呢比如太弱了,或者你的神到体外去了,就是失魂落魄的时候,你城中空虚,那外面的东西呢就一下子装进来了。
吴伯凡:趁虚而入。
梁冬:趁虚而入嘛,是吧?
吴伯凡:那个跟电脑病毒是一样的。
梁冬:对呀,就像有些人经常在外面做生意,十年八年不回家,是吧?回家时候发现儿子都不叫他爸爸了,叫另外一个叔叔叫爸爸了。这很可能的嘛。这叫“趁虚而入”。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小区里面。我们小区里面哪,有一个我以前的一个朋友。他呢早出晚归,早上出门的时候呢,女儿还没有起床,他回家的时候呢,女儿已经睡了。前两天呢,他的保姆给他说了一句话,把他刺激坏了。她说啊,前两天啊,你们家的女儿在楼下小区玩,看见一个装修工人,就跟着人家屁股喊爸爸。哈哈……就家里太长时间没有看见男主人了,你知道吗?这小朋友有时候反正就需要一个成年男子,看见一个男的就喊爸爸。哇,我那个朋友都疯掉了。第二天就不去上班,在家里面专门等着,等女儿醒了之后跟她说几句话,我才是你爸爸。这是一个比喻。它说明什么呢?我们自己内心里面要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存在。这个清晰的意识存在呢,是常常在的,而这个常常在呢,就不会有外部侵袭。前两天我上那个缙云山的时候啊,碰见李一道长他的学生--吴道长跟我讲了一个事情。他说什么叫做觉?就是你喝水的时候,你知道我在喝水。我做节目的时候,你知道我在做节目。我看你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看你。你在想事情,我知道我在揣摩你在想什么。他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常常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的时候,这个就叫“觉”。
吴伯凡:觉知。
梁冬:对!你如果能够常常保持这样状态,那么你就是神在内敛了,就算你没有那么张扬、没有那么说话,你的那种眼神是聚焦的,你的整个的身体是安静的,你的灵魂是有力的,你的声音是从容淡定的。
吴伯凡:在当下的力量里头,他讲到这……
梁冬:The power of 当下,哈哈。
吴伯凡:Power of now。
梁冬:Power of now。
吴伯凡:在当下的力量里头,他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叫临在的状态。我们常常做事情啊,我们自己是不在场的。我们说洗手,洗手只是一个被标签化了的一个动作而已,我们洗手的时候不会意识到我们在洗手。他要告诉你的就是你要学会这样一种生活在当下,而不是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总是在想别的,甚至是唱起了“妹妹你做船头”,是吧?
梁冬:对,这就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所以被趁虚而入了。
吴伯凡:你看,你打开水龙头,你要感受这个水龙头那个铁的那个温度,然后那个水流的声音,水往下流的那个形状,你感觉到你的手伸过去,水在你的手背上、手心里头慢慢地流淌过的那种感觉,然后就一点一点地来搓肥皂,甚至能闻到肥皂的气息,然后再清洗这个手指。然后再感受自己用毛巾在擦自己的手,这种状态就叫当下的状态。
梁冬:这就是禅修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我碰到那些禅师他们都这样跟我说。你吃饭的时候,你就认真吃饭。很多人因为没有认真吃饭,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所以他的消化不好。他说你认真地嚼,你感受这个米在你口腔里面,感受它吞了下去。你去看人的时候,你就认真地看他,你在喝水的时候,你就认真喝水。
吴伯凡:他叫全然地接受你当下的状况。
梁冬:如果你真的能够全然接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没有烦恼的,因为烦恼都是对过去的悔恨和对……
吴伯凡:未来的恐惧。
梁冬:哇塞,这两人简直说相声的。哈哈!
吴伯凡:实际上我们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恐惧,这些都是一些心理病毒。当你的思维不在当下的时候,这些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占据你。
梁冬:老吴,我跟你讲一个真实的个案。一个半月以前,那天我在不丹骑马上山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问到我一个问题,梁冬,什么叫当下的力量。我跟他说了一句话,大家认为觉得还不错。什么叫当下的力量?就是在这一秒钟,你全然地去感受你的前列腺和马背的摩擦。
吴伯凡:对,这叫禅定。就是从这种心猿意马,被各种各样的虚无飘渺的一些负面情绪所裹挟。这种状态呢,也就是你的头脑已经是染上病毒了。就古代的那些宗教哲学,它实际上讲到了好多关于查杀我们大脑里头的病毒。很多人的焦虑,实际是就是染上了大量的心理病毒,无法达到禅定。所谓智慧啊,尤其这个慧,就是止息这些无效的心理活动。活在你的当下,把我们每一个感觉、每一个行动,把它自身当成目的,而不是当成手段。我们活着就是活着,而不是为活着在做准备(应该是“为死亡做准备”吧,编者按),你就不会被那些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思维所裹挟,你就不会处于这种焦虑状态。就像电脑杀完病毒以后,突然你发现,哎哟,这个运算能力非常强。实际上这个能力并不是加上来的,是它本来就有的。我们说达到那种量子思维的那种跳跃,就会产生某种思维奇迹,甚至行为奇迹。实际上呢是因为你轻装上阵了,你一下子从这种巨大的负面能量的引力场中脱身出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身轻若燕,这时候就创造了奇迹。
梁冬:好!在结束之前呢,跟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三天以前,我在深圳的弘法寺见到一些大和尚。大和尚跟我讲,他们庙里面的一个老和尚,本焕老和尚,一百零二岁了。他说本焕老和尚为什么能够活一百零二岁?他说他已经七年没有起一个妄想,每天都活在这一秒的。所以他到一百零二岁仍然能够身轻如燕。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周再见!拜拜!
冬吴相对论第093讲——本期主题:知人善用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都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在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聊到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个话题。其中呢大家都比较关注就是关于时间的管理,想不到这期话题,诶还真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说:哇,想不到掐指一算,人生也就三万天而已。三万天呐!三万块钱连个厕所都买不到,这三万天就过去了,而且还活比较长寿的,八十多岁的人才活三万多天。
吴伯凡:活一百岁才三万六千五百天嘛。
梁冬:对啊,而且这三万天里面还抛出你小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
吴伯凡:哎,唐伯虎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十年幼小十年昏老。中间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是吧?呵呵……
梁冬:呵呵……这样你算下来就几千天可活。
吴伯凡:呵呵,对,还有中间夹杂多少奔波烦恼。
梁冬:哎呀,老吴这是你在大学还是中学的时候背的?
吴伯凡:我忘了,反正他这么写的。
梁冬:哎呦,但是呢总而言之屈指算来,真是人生苦短啊。那么人生的烦恼呢除了没有好好的利用时间之外呢,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浪费时间的方式,你发现了没有?
吴伯凡: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机会,有些时候机会它比时间还重要,机会过去了你再多的时间没用了。
梁冬:对,所以呢,我们今天呢继续沿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个思路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些观念啊,应该我觉得说除了做一些事情拖拖踏踏浪费时间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浪费的方式,那就是与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对生命的浪费。
吴伯凡:嗯,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做一件不合适的事是吧?那就是非常浪费。把那个人的生命给浪费了,把你的生命也浪费了,把组织的生命,把组织的机会全浪费了。
梁冬:对,简而言之,浪费了一个屁股,同时浪费了一张板凳。呵呵……那今天我们的话题呢就跟这个如何用人有关啊。
片花:为什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学会用人所长?为什么有些组织不能用人所长?人是不能改变的吗?为什么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错?如何做到管理人而不是改变人?为什么善于用人短处也会成为长处?华容道关羽放曹操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用人智慧?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知人善用。
梁冬:我几乎没有见过一个公司人尽其用的,也没有一个员工觉得自己是真正充分的被发挥出来的,这个很有意思。
吴伯凡:我听很多很多老板就没有说哎呀我这个员工怎么好,怎么好,没有的。偶尔会说哪几个不错……
梁冬:啊,没有说全体好的。
吴伯凡:呃,整体上是不满意的。就像几乎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婚姻是不满意的。
梁冬:呵呵,你甚至用的是“几乎每个人”是吧,哈哈,前面加了一个状语--几乎,这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概率。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呢?
吴伯凡:嗯。德鲁克这里头首先讲的是用人,他的主张是用人所长,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听不懂),仔细一想他真的是说到了要害点。
梁冬:怎么说呢?
吴伯凡:比如说啊组织里头小到婚姻大到跨国集团,所有这些人员设置啊他都存在着一个不用人所长而且呢用人所短还揭人所短,最后呢这个组织里头啊,因为你把一个不合适的人放在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你只有天天生气嘛,你指责他的时候他也会指责你嘛。
梁冬:对,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心理上的对抗。
吴伯凡:哎,这种对抗,这种负面能量互相集合就会越来越大。卡耐基说没有任何人会认为自己有错的。他做过一个调查在美国的辛辛那提重型犯的监狱里头每个人临死之前写的自白里头他都会把自己所有的那些过错,杀人不眨眼的那些行为都归之于社会的原因、他人的原因。
梁冬:甚至父母的原因、基因的原因,反正不是我的原因。
吴伯凡:对对,不是怨天就是尤人。整个组织里头啊不用人所长的时候啊,它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的影响。所以呢,德鲁克把它作为一条原则提出来,用人所长。
梁冬:这意味着:第一,你得承认他有所短;第二,你得包容他的短;第三,你要尽量的让他的长处得以充分的发挥。
吴伯凡:德鲁克这里头他提醒的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领导者经常会把教育人当成他的第一使命,而不是说把管理人,用人所长作为你的第一使命。他经常纠正你这儿做的不对,你那儿犯什么错误了,不停的在这种指责批评当中感受到这种权利,而且觉得这样才是管理。你会发现很多人犯错误啊,你不过你说一百遍、一千遍他该犯的还是要犯,所以德鲁克提醒人们,我们要用人所长,至于教育人的事让上帝去干。
梁冬:呵呵呵,我观察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啊,有些老头老太太,两人加在一起一百五六十岁,一百七八十岁都有,是吧?结果呢到临终了还在互相指责,而且呢两个人已经花了一辈子时间试图改变对方、教育对方,统统没有结果。
吴伯凡:都在……实际上用了一辈子的光阴在干一件什么事情呢?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现的一个真理,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每天的游戏就是不停的重复这样一句话……
梁冬:对,然后呢不停地去证明它。
吴伯凡:嗯,不停的想改变对方,你也想改变我,我也想改变你,在这样一个语言和思维的跷跷板上不断的重复一个非常单调,非常乏味,但是又乐此不疲的一个游戏。
梁冬:啊这个东西呢它有一个基础的心理假设,这个假设就是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前两天呢我们在这个课堂上的时候啊,做了一个游戏我们的老师。他叫全班同学每个人都填一个东西,就是说你认为你在班里边算是中等以上的请举手,结果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呵呵,全班人都认为自己是中等以上,那谁是中等以下的?没有,哈哈……
吴伯凡:没有。有一个调查跟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调查就是说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是优秀的,你认为你是属于那百分之十还是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自己是属于百分之十。是吧?
梁冬:剩下百分之十认为自己是百分之一,哈哈……
吴伯凡:剩下的那个可能真是优秀的,他不说自己是那百分之十的。所以人呐经常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或者说自己呢看自己的时候总是越看越好。《菜根谭》里头有句话叫做:人自愚,查人则明。人自智,查己则昏。
梁冬:啊,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太复杂了。
吴伯凡:就是说最蠢的人看别人啊都是很聪明的,都是一看就一个准,最聪明的人看自己,就一看一个错,就是昏的,看不清楚地。
梁冬:怪不得我认识好多那易经大师啊,给自己算命算的一塌糊涂,呵呵,给别人算都算挺清楚的。我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啊我也问过很多这个很厉害的大高手……
吴伯凡:对对,眼睛看不见眼睫毛是吧?而且是离你越近的东西你越看不清楚。白居易说睫在眼前藏不见。睫毛是离眼睛最近的嘛,你往往看不见嘛。所以呢我们在跟人相处在管理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何看到别人的长处,让他去干跟这种长处相匹配的工作,而不是在不停的挑他的短处,然后还让他去干一件已经知道他不胜任的事情,这样就是一个很荒诞的游戏。很多的管理的低效率、低效果都是这样出来的,试图去改变人,实际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梁冬:对。我发现呢其实每个人都在犯类似的错误,很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书,这个书里面的倒是很有意思,它说啊做父母的要教育小孩啊,永远不要说你不应该怎么样,而是说你这个事情做的不错,很好啊,你应该再继续往下做,你……
吴伯凡:可以做的更好。
梁冬:你可以做的更好,小孩子呢他总是会被这样的一种鼓励而前行。但是你告诉他说你不要去玩那个电表,或者你不要把手伸到那个220伏的那个洞洞里面去,他总会试一下到底怎么样。
吴伯凡:禁忌即诱惑嘛。
梁冬:啊,禁忌即诱惑。这个后面呢我觉得他背负了一个很重要的类似于我们当年说的《秘密》这本书里面所印证的一个道理,就是说人们只能听到正确的、肯定的东西,人的大脑实际上都是如此,神的大脑也是如此,他听不见负面的、不要的东西。
吴伯凡:嗯,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寓言啊,这个寓言讲的是蝎子和青蛙的故事。这个蝎子有一天来找青蛙说我想到河的对岸,你把我背过去,青蛙说那不行,你要蛰我怎么办?蝎子呢还很循循善诱说,你想啊,我要是蛰你的话,把你蛰死了我也会淹死,所以我肯定不会蛰你的,青蛙一想有道理啊,是啊,它蛰我相当自杀嘛,它是不会的,所以就背它过河,到了河中间的时候青蛙就感到自己被狠狠的蛰了一下,就知道要死了,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蛰我啊?蝎子说我忍不住,我碰到东西我就要蛰。
人是很难改变的,人的一些本性的东西是非常难改变的。有的管理者啊他就这种毛病,他好像什么都看明白了,但是呢他总是在试图改变别人,就相信这个东西还是能改变的嘛,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在一些最根本的事情上改变不了的。夫妻之间吵架其实一个最大的主题就是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办,你应该成为我所希望你成为的那个样子,这个游戏导致的是永无宁日,那么如何又要把事情做好又不去改变别人呢?回到德鲁克的话,用人所长。
梁冬:他开始就应该干这个事儿,你就让他干。
吴伯凡:哎,你千万不要把他放在一个他不胜任的位置,那个糖不能够让蚂蚁去保管是吧?再有自律心的蚂蚁他最后他还要去吃那个糖嘛,没办法的事情是吧。如何管理人而不是去改变人呢,有一个主张,这个主张呢跟德鲁克说的用人所长是一样的,就是充分的、因地制宜的利用他的长处,其实一回事。举个例子,诸葛亮,诸葛亮刚到刘备那儿的时候关羽和张飞都不服他,资历很浅,文弱书生,而且呢看刘备对诸葛亮那么好他们也很嫉妒是吧?就总会找一些别扭,但是诸葛亮呢,在那个赤壁之战的时候啊他就让关羽啊去守华容道,其实呢,诸葛亮就算好了,知道派关羽去,关羽肯定是会把曹操放走的,而诸葛亮在他的计划当中他就是想让曹操走掉。
梁冬:为什么呢?
吴伯凡:因为曹操如果一被杀死的话,整个三足鼎立的格局就破坏了,孙权就会来收拾当时还非常弱小的刘备,所以呢他必须要保持这个三足鼎立,让曹操来降住东吴,这个格局是不能破的,如果派张飞去二话不说他上去就会把曹操的头看下来,这个时候呢派关羽去的时候呢,他就让关羽立下军令状,说你要是把曹操给放跑了,你就提人头来见是吧,那关羽当然是立下了军令状啦,他本来就告诉自己我绝对不会把他放走,但是当看到曹操那个落难的那个样子,一句别来无恙,一问他心就软了,觉得他已经这个样子了,算了吧,把他放了吧。
梁冬:关二哥这么义薄云天的人是吧。
吴伯凡:对,呵呵,放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这样诸葛亮呢实际上是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制服了关羽,因为关羽已经欠他一条命,他如果不杀他,他的命是他给的,你不会再不听我的话了。
梁冬:对,你不会再那么牛A了是吧。
吴伯凡:啊对。第二,他也达到了他的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把曹操放走啊。所以呢这就是用人所长,或者说你了解这个人的短处,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短处也是一种长处。
梁冬:或者说短处或者长处就是使用他的特性,或者他的个性,他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好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我认为呢老吴刚才讲的东西呢和前段时间和郭生白--郭老讲的这个生命本能系统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待会儿跟你分享一下啊。
片花:什么事嗜好矛盾律?为什么人们通常会羡慕别人的长处而忽略自己的长处?什么是欣赏式探寻?如何发现下属的长处,又如何让下属发挥长处?组织中需要哪四种人?领导者最大的悲剧是什么?为什么只有不合适的员工而没有不好的员工?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知人善用。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都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依然是梁冬和吴伯凡谈到刚才的话题,伯凡呢刚才讲到一个事件说当年呢诸葛孔明要把曹操放走从而呢维持一种均衡的势力,三国鼎立,这样的话呢,刘备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与此同时呢他又让关羽去守华容道,他也知道关羽必然义薄云天,看见落难的曹操之后呢就会放他走,从而呢关羽就欠下诸葛孔明一个人情。这和前段时间呢我在《国学堂》这个电台节目里面请郭生白--郭老来讲生命本能系统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郭老讲生命的本能系统啊分成若干个性,其中一个呢叫守个性,什么叫守个性呢?就万事万物啊,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一个东西呢它都有它自己天生的一个性。
吴伯凡:嗯,万物各就各位,各随其心。
梁冬:对,水是往下的,火呢是往上的。关二哥是义薄云天的,张飞是粗中有细的,这全都是他的性,这个性呢就是他的德,所以呢郭老讲到的生命是这个样子,所以呢你要针对这个脾脏或者这个东西的一个性给他相关的药才能治好相关的病。所以呢叫守个性,你不要去改造一个个性,第二个呢,他讲的叫均衡性,什么叫均衡性呢?就任何事情呢大到石头剪刀布,石头呢也不能够把剪刀彻底砸碎,因为他把剪刀砸碎之后呢那个布就来收拾石头了,所以呢,石头也知道说它不能够完全把剪刀砸碎,这叫均衡性。所以呢,这两个生命的本能性呢和你刚才讲到的如何保持三国的军事平衡又如何利用了关二哥这样的特性是完全一致的,回应一下,讲的稍微多一点,还在讲伯凡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一下用人所长,我想问一个问题啊,既然说用人要用人所长,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长处?
吴伯凡:嗯,用人所长的前提就是要知人所长,你连你……知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够用他所长呢,是吧?
梁冬:比如说我都不知道我的长处是什么,因为大部分的人呐之所以我有这个长处是因为我认为我用的这个长处呢是很自然的,比如说有些人说梁冬你这个人呢说话还蛮流利的是吧,但是我觉得呢难道不应该这样说话吗?就所谓的长处对别人来说是个长处,但是呢对自己来说呢只不过是你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比如说这么渊博的知识像吴老师,你觉得说难道一个人不应该读那么点书吗?哈哈……是吧,那么一个人怎么能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呢?
吴伯凡:盖洛普啊曾经啊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好多的人啊,之所以职业生涯不是太顺利,是因为他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且人有个毛病,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啊与生俱来的东西他不珍惜,他也不觉得的有什么,往往呢自己很羡慕的那些东西恰恰是自己不太会的,有的人呢,他天生不适合于做生意,他特别喜欢做生意,天生不具备做主持人,他很喜欢做主持人。
梁冬:啊你骂了太多人了,哈哈……
吴伯凡:唱歌爱跑调的,他就特别想去当歌星,这种事情很多的这叫“嗜好矛盾率”,就说是有个专门的名称。就是一个人,他所暗中羡慕的恰恰是他自己所缺乏的,而自己特别游刃有余的东西啊往往不在意,所以呢,很多人就很难发现自己的长处。在不是你的真正长处的地方去使劲的话,再使劲你也不可能达到一种……
梁冬:优秀或者卓越。充其量是中庸。
吴伯凡:比如舒马赫,他开了多少年的车,我们普通人也开了多少年车,是吧?有的那些司机可能比他开的时间还长,但是你开车的那个车技,你充其量的当一个优秀出租车司机可能还有点问题。舒马赫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就觉得是跟呼吸、跟睡觉、跟吃饭一样的简单。这就是一些长处,就是它的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所以呢我们常常是很难发现别人的长处,甚至是自己也难发现自己的长处,这个时候呢,就是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还一个专门的说法--欣赏式探寻。
梁冬:诶,此话怎样?
吴伯凡:所谓“欣赏式探寻”,它是反面就是质问,就是怀疑似地质问。举个例子:大家都总是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看自己的孩子一般的情况下,怎么看他都是欣赏式的探寻。一个事情他做的不太好的时候,你总是对他有一种正面的期待。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半杯水看你怎么看,是吧?是只剩下半杯水,还是还有半杯水。这个欣赏式探寻实际上是一种就是先有了一个正面的期待,然后朝着这个期待去找证据,这样一种态度。欣赏式探寻。反过来的是我怀疑他是个坏人或者我怀疑他偷了我的东西,我是那种怀疑似的质问,那完全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对待下属的时候,最好是采取欣赏式探寻,而不是那种质问式的怀疑,。因为欣赏式探寻的话有的人他的长处发挥,他是需要场的,尤其是年轻人他是需要有一个气场的,如果这个气场是对的是正面的,他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的人啊天生的某种长处啊,他只在特定那种氛围下发挥出来,如果你要是一种负面的气场加注与他的话,他就会表现非常的不如人意,这就是欣赏式探寻的好处。发现人的长处第一点:要有这种态度,态度最重要的。第二点就是要在确保风险的情况下,给予他更多的尝试的机会。天才其实跟白痴是一步之遥。不管是许三多也好,还是阿甘也好,最后做出那种杰出成就的,刚开始啊往往是让你绝对想不到他会是那样的。许三多那里头,他站了大半天,还是练不好这个立正,那个班长对他表示出非常厌恶那个态度,他还傻乎乎的问,班长,你是不是说我笨啊?班长说,我是见过笨的,但是我没见过你这样的。但是呢最后的结果呢,他是成了兵王。这种事情我觉得不完全艺术的夸张,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天才,往往最初的时候,表现出有点像白痴的样子。
梁冬:所以你的结论就是说,要让不同的人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让他自由发挥,从而观察,看他的真正的优势在哪里。
吴伯凡:对对。只要是说,不是造成破坏性的灾难性后果的这种项目里头,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和信任,给他更多的正面能量让他去发挥。如果是这样做了还是不行的话,那证明确实这不是他的长处。
梁冬:那还有一种我觉得说,如何发现人的长处,可以做一些测评,因为我常常发现有很多人真的是连自己都不了解,更不要说了解别人。前两天我们在中欧毕业模块就有一个全班同学的一个测评,我发现原来我跟大都是人比原来有几项指标,是我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我比自己想象的里面原来具有更多的一种努力往前,去争取某些东西这样一种冲动。但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很内敛的人,你知道吗?讲出来大家都觉得是个笑话!是不是?但我真的这样是这样想的。所以呢,这个事情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说原来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与很多的人进行一个标准化的对比。所以呢,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是有效的,现在大部分测评工具,比如一开始的时候,他会把你界定为你是更倾向于对处理事件的人,还是更倾向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是可以用方法来区分。
吴伯凡:德鲁克说,实际上在一个企业里头需要四种人。
梁冬:哪四种?
吴伯凡:一种是思想者;一种是行动者;开一种是开拓者;一种是交际者。这四种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梁冬:对,您能解释下吗?
吴伯凡:思想者,他就是总能够产生一些宏大的构想,他能够想人所未想。但是往往思想力强的人啊……
梁冬:行动力比较弱。
吴伯凡:啊对,行动力比较弱。也或者他思想力也很强,他也能开拓,但是在这种人际交往过程上,比如他脾气很坏,不善于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只善于跟聪明的人打交道,不善于跟不如自己聪明的人打交道,等等。所以,思想者,行动者,开拓者和交际者,一个都不能少。领导者最大的悲剧是妄图把这四种角色集于一身,觉得我自己都行,最后呢实际上是造成了企业的缺项,本来你的团队里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开拓者,你觉得你自己就很有开拓性了,所以你其实缺项的,或者说你旁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人,你看不到人家有这个长处。
梁冬:更有一种悲哀是什么呢?是很多领导者企图让他的所有员工都同时兼具四种功能。
吴伯凡:嗯,那是……
梁冬:对吧,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又让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你能开拓,又要你能善于交际,还要能思想还要能行动力。
吴伯凡:对。有些人之所以选不到好的员工,是因为他并不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一个绝对好绝对坏的员工,只有合适不合适的,他的长处跟某个岗位正好匹配,这才是合适的员工。广告里头讲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所以呢他随便选个员工的时候就跟在CEO那样的选,所以总是找不到。或者呢,在一段时间里头,总是找不到以后呢,他就开始非理性的降低预期,看谁都差不多,反正是找不到最好的就像那个有的人老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公的时候,随便……
梁冬:就随便嫁了一个。
吴伯凡:随便嫁一个,是吧?这种最后肯定结果也不会太好的,是吧?!
梁冬:对。所以我们今天在前半个小时其实就想说明一件事情,用人就一样要用人所长,换句话来说,要包容他的所短。第二个呢,就是要发现他的所长,而他的所长常常是那些他自认为这个东西天经地义,但是对比起别人来说,却又那么容易那么突出的那种特性。
吴伯凡:对,如果找到合适的人,他干一件事情真的是举手之劳,但对不适合于做这件事情的人来说,他往往是难于登天,你让他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没用。
梁冬:对。比如说,你把丁俊晖培养成为一个台球运动员,和把我培养成为一个台球运动员,所用的力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他来说呢他是快乐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悲剧了。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的同一时间再见!
冬吴相对论第094讲——本期主题:要事优先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两脉,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较早之前呢,我们讲到了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所提到的:要用人,就要用人所长。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充分地讨论,但是我们发现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经典的案例,没有和大家分享,即使这个案例对你的人生很重要的?伯凡。
吴伯凡:我较早之前我们提到了一个叫“嗜好矛盾律”。
梁冬:什么叫做“嗜好矛盾律”?
吴伯凡:所谓“嗜好矛盾律”就是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很不在意,他往往是羡慕那些自己所没有的,自己所不擅长的,去做自己力不胜任的那些工作,只有这样才觉得有挑战性。
梁冬:对。
吴伯凡:简单地说人非常容易轻视自己的长处,而非常看重那些自己力不胜任的工作。
梁冬:是吗?
吴伯凡:啊。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大文豪托尔斯泰,他擅长写这种宏篇巨词,《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琳娜》,但是他就觉得自己一写写那么老长。
梁冬:真没劲。
吴伯凡:呵呵,真没意思。他自己内心也特别羡慕那些像契诃夫这样的,写那种精致的、短小的、意味深长的那种短篇,所以他自己经常还时不时地去试一下,也试图写一些短篇,可是他一篇那种成为大师级的那种短篇小说都没有写出来,但是他还不停地去尝试,这就是人的“嗜好矛盾律”。有的人,他在创意方面他其实是很缺乏,他是一个做执行的人,执行力非常强。
梁冬:对。
吴伯凡:但是他不看重自己的那种执行力,觉得那种东西一点创意都没有,是吧?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他就经常会去做一些广告创意呀,给人家小孩取名字呀,做这样的工作。
梁冬:哈哈哈……,所以呢,这一点呢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发,那就是:如果在工作里面选择一个你擅长的和选择一个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会选择什么?很多人呢,会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呢,站在另外一个维度,站在让自己卓有成效的维度上来说,你应该去做那些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吴伯凡:你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在表层和深层呢,它都会消耗你大量的能量,尤其是这种内在能量,就是我们说的心力、心血。
梁冬:精力憔悴,是不是这件事?
吴伯凡:这种内在能量耗费是非常大的。
梁冬:对。我较早之前做过一个心理评测,他说,人呢分成本我的角色和社会角色这两个维度,然后呢你的社会角色和你的本我角色之间越接近呢,诶,那么你的这个自我心理的损耗程度啊越小,反之呢,你就越累,我们全班同学做完了之后,我还可以,但有些同学就明显觉得,哇,那个差距很大,一问起来真的是每天是活在很痛苦的事情里面,,因为他在扮演的社会角色里面的那个位置和他自己本我之间呢,差距很大,他每天在自我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
吴伯凡:最后就是两种力量相互耗损剩下来那一点点能量在驱动他往前走一点点,所以他就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梁冬:诶,讲到这个能量损耗这个事情上啊,让我们想起来另外一种生命的浪费,什么浪费呢?我们说有一种浪费是做事没有效率没有效果,有一种浪费是和不应该在一起的人一起共事共生,那是一种损耗,还有一种就是不知道什么事情该放在前面做,什么事情放在后面做。
片花:为什么说管理就是选择事物的优先级?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说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现在去做?什么是目标管理?怎样做到要事优先?要事优先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要事优先。
吴伯凡: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就是选择优先级,假如你才剩下三天的时光,你会做什么事情?假如你还能活一年的时间,你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假如你觉得还可以活五十年,你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你的优先级是完全不一样的。
梁冬:对。
吴伯凡:有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啊,由于你觉得这个时间还老长老长的呢,你把它放在了老后老后,每一年的新年给自己立下年度规划的时候,往往都会想到一件事情,往往这件事情会拖好久好久。
梁冬:嗯。
吴伯凡:查尔斯·翰蒂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调整自己的优先级,他有一个很多年没见的朋友,他一直想去看他,他在英国,那个朋友在美国的旧金山,他总觉得这个时间还很长,一年一年一直在往下拖,但是他心里总是放不下,突然有一天,旧金山发生了地震。
梁冬:对。
吴伯凡: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非常地后悔,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想去见这个朋友没有见,这样呢他就给这个朋友打电话,电话打不通后来电话打通了以后,他二话不说,就飞到旧金山了,这件事情就成了,很多我们拖了很久的事情,突然在某种情景下,你调高了他的优先级的话,你就去做了,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现在去做。我们有些时候,经常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来做,把最不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先来做,这样呢就是生活当中就遍布各种各样的要处理的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结果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大量的生命力就耗费在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头,说到这里呢,我想起史蒂芬·柯维写的那个《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是一本很著名的书了。
梁冬:对。
吴伯凡:它在某度程度上是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一个延续,那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是一个教授在给学生讲课,说这堂课的名称叫做“一个水桶里头到底能装多少东西?”。
梁冬:到底一个水桶里面到底能装多少东西呢?
吴伯凡:他的那个桌子上就放了一块大石头,就问学生说,这个水桶里面装多少东西?学生说肯定能装一块石头,啊,就把这块石头就放下去了,放下去这个石头很大,基本上把这个水桶就放满了。
梁冬:嗯哼?
吴伯凡:他说:“还能装什么东西吗”?那学生看装不了什么东西了。他又拿出一包那个石头子儿,倒到那个水桶里头,诶,又装下了,说“现在还能装什么东西?还能装什么东西呀?”,说“装不下去了”,你想大石头、小石头把那缝儿都给塞上了,他说还是可以装的,然后他又拿出一袋细沙,往那个桶里倒然后摇动那个水桶,诶,这一小袋细沙呢,也装进去了,问学生说“还能装什么东西呀?”,学生说“这下可真装不下什么东西”,他又拿出一小桶水,往里头倒,倒到那个水桶里头。这时是真的是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梁冬: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吴伯凡:这个教授就反过来问,假如我先不是把这块大石头放进去,而是先把水放在里头,然后把沙子放在水桶里头,可能就差不多了,再把石头子儿放在里头,那个大石头就装不下去了。
梁冬:嗯。
吴伯凡:我们生活当中,常常是不能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级,最后你发现重要的事情就没办法去做了,这就是“要事优先”的道理。
梁冬:嗯,这故事很深刻,虽然稍长了一点点,但是呢我觉得大家应该回去好好想一想,因为呢,毕竟呢,它这个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东西不能够从水桶里冒出来,就有如说我们的生活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你不可能在二十四小时里面装进二十五小时一样。是吧?这个故事呢,如果深刻的往里想一想的话呢,它其实还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什么东西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东西。
吴伯凡:嗯,这个重要的事情就涉及到以前我们曾经讲到的目标管理,如果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话,你就没法判定这件事情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你在某一个阶段里头,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然后要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要达成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次要的是什么?这是可以分解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目标作为参照系的话,你就不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所以呢所谓重要的就是跟你的目标关联度最强的,有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需要马上去做的,实际上呢他跟你的目标关联度不强的,在优先级上你要对它有一个考量,按照我们以前所说的四个象限,重要且紧迫,不重要紧迫,有些事情是不重要的事但很紧迫,你说你要上侧所这个事儿,是吧?它是一个很紧迫的事情,但不一定是重要的事情是吧?有的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紧迫,有的事情重要它不紧迫。
梁冬:对。比如说一个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样的话才能决定什么是东西对你是重要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名垂青史,那么你应该去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并且把它记录下来,到处跟人家讲,最后呢你就变成了一个名垂青史的人了,是吧?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活的足够长的人,那也行,那么你现在应该去做体检,每天去学习跟健康有关的知识,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赚到足够的钱,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去建立你的财务规划,我想讲的是什么东西是重要?回应吴伯凡讲的,就是你首先确定什么是你的目标。然后呢再把你的目标分解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跟它的关联性比较强的,然后把这些事情解决好,那么人生这些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
吴伯凡:在讲到“要事优先”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原则。
梁冬:是什么原则呢?
吴伯凡: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这就是跟我们以前讲的时间的这种势能有关系,就大块儿的时间它才会产生很高的效率,如果是把时间切分以后它就变成涣散无力,在这种一个个涣散无力的时间里头,做的事情它也一定是涣散无力的。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我们常常是因为头绪繁多的时候,东奔西拖啊,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就一天这样蜻蜓点水地蝴蝶式地飞来飞去,最后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最后自己的工作留下来一堆半成品,自己的人生可能最后也是个半成品。
梁冬:说起来的时候,的确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对照一下,好像我们周遭,包括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在犯同样的错误。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成的机率是10%的话,那么你同时做两件成功机率是多少呢?并不是5%而是1%,这有如说为什么两口子要结婚一样,如果有一个人有10%的失业机会的话,两口子同时失业的机会是1%,一样的,明白这个意思吗?为什么一个人要结婚,因为他可以避免99%的机会,两个人同时失业。哈哈哈……,这个保险机制是很好的。好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要事优先”可以避免工作陷入到开碰碰车的状态?“卓有成效”为什么必须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做调查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么?为什么说调查报告是不自觉的自我欺骗?为什么做正确的决策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智模式,通用前总裁斯隆怎样做决策?如何避免组织集体陷入盲区?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要事优先。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两脉,依然回来到《冬吴相对论》,依然是和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在一起,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刚才我们讲到了一个话题呀,就是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或者说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呢,要做重要的事情,所谓做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得首先你得清晰你有什么样的目标,根据你的目标再分出不同的阶段,然后看哪一个阶段什么事情,那个相关性最强的,把那个相关性最强的事情解决好,那就是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再往深里看一下的话呢,其实除了要做重要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个东西特别影响我们的效率和效果,那就是所谓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吴伯凡:嗯,“要事优先”的原则,是避免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行为,陷入一种开碰碰车的那种状态当中去,开碰碰车是你在每一个轨迹上随时有可能被一个偶然的碰撞,而改变你的方向,不停地改变你的方向的时候,实际上好像走了很远很远,你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在那个地方转来转去,我们如果不能做到“要事优先”的话,很容易陷入到这种开碰碰车的状态,“要事优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做到卓有成效的话,他必须要做正确的决策,如果这个决策一旦错误了,那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
梁冬:是革命的方向是最重要的,是吧?走正确的革命方向,那如何做正确的决策呢?
吴伯凡:嗯,正确的决策呢,一般我们总是在讲知己知彼呀,集思广益呀,做很多的调查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等。这些在原则上都是对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啊做调查的时候,会陷入到一种自我循环,自我循环呢,用彼得·圣吉的话说呢,我们只能听到我们愿意听到的声音,有时候你坐了半天的调查以后,发现这个东西无非是:“哦,原来我的想法是对的”,所以在美国有一句话是讽刺调查业的从业人员的,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一种叫谎言,一种叫拙劣的谎言,一种叫调查报告。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因为好多时候的调查报告,它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地自我欺骗。
梁冬:此话怎讲呢?
吴伯凡:因为你事先已经有了某种结论和某种愿望的话,你可能就会只关注你所要的那个信息,无意当中去排斥那些你不愿意听到的、不愿意看到的信息。这个时候,做调查就变成了一件无用工,好像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无非是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判断,所以做决策实际上非常难的,这里头需要一种正确的心智模式。
梁冬: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智模式,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吴伯凡:嗯。如何才能具备一种正确的心智模式?首先你要对自己已有的心智模式,要有一个反省,有时候你不知道你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什么,你就会暗中受它的支配。第二呢,你要尽可能地去注意那些你习惯于忽略的你有意识无意识不愿意接触的那些信息,要保持某种混沌,不要让这个角色过程那么的顺理成章,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呀如果太顺理成章了,它一定是有问题的,里头一定会存在着我们还没有看到的那些陷阱,有一个军事家说,德国人之所以两次世界大战当中他都吃了败仗,实际上是跟德国人的一个思维模式是有关的。
梁冬:诶!我突然感觉都有趣味了,哎,你说这个事情真的很有意思哈,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人挑起的,为什么到最后都是以差不多的形式来失败告终了呢?这和他的心智模式有什么关联呢?
吴伯凡:德国人呢,他就是强调这种严谨,强调每一个环节的那种严密性。
梁冬:严丝合缝?
吴伯凡:嗯。但是呢事物在商业当中,在战争当中,在艺术创作当中它往往是非连续性的。
梁冬:对。
吴伯凡:当你呢总是要寻找这种连续性,寻找这种顺理成章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陷入到一种思维陷阱里头去了,所以呢这个军事家说,德国人总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一个个小陷阱,一边顺利地掉进那个大陷阱。
梁冬: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他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那一些静态的细节的打磨上,但是呢,却与此同时没有花到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如何建立一种面对变化的文化,比你处理每一个固态的细节的这种精密性要重要的多。
吴伯凡:从混沌到有序,我们做事情都是要这样的嘛,做决策也是要这样的,但是有时候这种有序性啊,是很害人的,《协同论》上有个很著名的概念叫“教授的书桌”。
梁冬:对。
吴伯凡:什么叫“教授的书桌”?就好多教授他书桌特别乱,但是他因为乱他自己能够在这种,好像是很混乱的格局里头找到他自己要的书,他最怕的是清洁工,来给他收拾书桌,收拾得整整齐齐,这儿放一堆,那放一堆,他就什么东西都找不着了。这就是简单有序性,有时候他是离真相更远,有时候保持适度混沌的时候,反而更接近事物的真相,那种完美的角色我们在三国演义里头常常看到都想到一块去了,诸葛亮说想到了怎么打,周瑜想到了怎么打,说我们先不说出来,我们各自用那个笔在手心里写一个字,最后他们把这个手一亮出来他们两个人的手心里头都写着……
梁冬:火攻。哈哈哈……
吴伯凡:这样的角色是完美的角色,实际上这是一种……
梁冬:小说家的想象。
吴伯凡:对,对。是一种完美到不真实的状态,很多角色他并不是说大家一下都能想到的,有时候大家一下子想到的都一样的时候可能是个大陷阱。
梁冬:嗯。有可能,你的意思是说当大家意见统一的时候,你应该提醒警惕呀。
吴伯凡:对呀,它就是可能是我们都没有看到,都忽略了一个潜在的危险,所以这个时候呢一个好的决策者呀,他不会说因为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他就啊一致通过,这样的决策有时候是很危险的,德鲁克就讲到管理者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的,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中做出选择,他举了一个例子,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就是比尔盖茨最佩服的经理人说,他每次开会的时候哇,他总是扮演一个搅局者,当大家意见好像是很一致的时候,他不会去马上拍板的,如果时间允许,当然这个角色必须要现在做出的时候,那就……
梁冬:那就没话说了。
吴伯凡:没话说了,是吧?有时候呢,有些角色它是一种酝酿过程当中,你今天这样想,想的好像是很完美,就像我们有时候写文章,哗哗哗写下来了,你过两天看实际上这里头漏洞很大的,所以呢,每当大家众口一词的时候,他就会说“诸位先生,在我看来我们对这项决策已经有了完全一致的看法,现在我宣布会议结束,这一问题延到下次开会时再行讨论,我希望下次开会时是能听到相反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这项决策真正的了解”。果然下次开会的时候,大家的想法就不太一样了,就能够看到一些过去被那种整齐划一的这种思维所损失掉的那些细节,而且这些细节往往是非常关键的。
梁冬:在中国古代会有两句话,一个呢叫是“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大家是一致的时候呢,它其实缺乏了某种因为差异性而带来的丰富性。因为这个差异丰富性而带来某种对事物的不同视角的看法。
吴伯凡:嗯。小人就是被领导者,君子呢是领导者,就是被领导者强调的统一,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梁冬:那强调的是执行嘛
吴伯凡:领导者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尤其是一个团队的时候,他强调的是“和”,什么叫和,就是不同的因素能够达到的一种和谐。
梁冬:就是在矛盾之后还能够求同存异的,所以很多时候呢,很多年轻的夫妻总是抱怨说我老婆跟我想的都不一样,很多女孩子也说我老公跟我想的不一样,这个事呢,是没有经验的表述,实际上到了老夫妻的时候,稍微有智慧的人呢,他们就会说,噢,我老婆跟我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两个才能够一辈子互相扶持,最终走到这里,有些时候我做的判断之后,因为他给我的性格不一样,所以他看到的事情的反面,我们避免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
吴伯凡: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应该有这种胸怀,就是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然后在这种不同的意见当中看到某种隐秘的信号,这个时候捕捉出来的东西对角色才是真正有用的,而不是说听风就是雨,一惊一乍那不是领导者应该做的。
梁冬:对。说到此处,想给你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你知道现在有本书叫做“《这世界有没有神仙》”这本书现在最近很火你知道吧?是一个叫樊馨蔓的人,就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总导演叫樊馨蔓的人写了一个她在四川缙云山和李一道长对话的一个事儿,这个李一道长是一个道家人士,一方面又懂“养生”,一方面呢,他认为呀,道家人士理解这个“道”。所以对于成功对于把一件事情做好,他有他的这种想法,所以呢,经常有很好的企业家,跑到他那里去呢,去了解如何做企业家?大概一个多礼拜以前呢,我在四川的缙云山呢,和李一道长聊天,我说这些企业家来找你,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呢?这个李一对我说了一句话蛮有意思的,他说实际上如何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把事情做得准确呢?那是EMBA或者商学院给大家的这个教育,他说,对于一个道家人士来说,我认为我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家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问他到底什么事情是一个道家人士能为企业家做的呢?他说帮助企业家拓展他们的心量,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我沉默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很多人这一辈子不成大器的原因在于,他自己的心量不大,什么叫做企业家的心量?那就是对于那些与你不同的人和事,你能够包容的欣喜地看到他,并且利用他与你不同。
吴伯凡: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有一点呢,值得注意的是,他有包容心的人,他不是说那种和稀泥的人,变成一个意见的垃圾桶,或者是各种意见的传声筒,那就不是领导者了,领导者他是在差异当中找到某种统一的东西,而不是在无差异的东西当中找到一个统一的东西,那就是只求同不存异,最后他得出的决策不可能是个优质的决策。
梁冬:对。今天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关于决策这个问题啊,那决策实际上就是该考虑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关于讨论决策的这个事情过程当中,吴老师特别强调了一个,我们要如何避免我们的心智模式的误区,如果一件事情所有人都认为我们应该向左走的时候,做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在这一秒钟停下来,说“好,我们先把它搁置一下,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认为一致的事情里的那些不同的东西”,如果我们看到了它的不同,仍然决定朝这个方向走的时候,那才是一个更加客观和合理的决策。
吴伯凡:避免那种集体性的盲区。
梁冬:对。人们当集体陷入盲区的时候,它会产生非常可怕的那种疯狂,和在那种盲从,另外一方面呢,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里面,也特别地强调当我们做出决策之后,下面一件事情就是要考虑谁去做?如何做?如何考虑他的效果以及如何接受做完之后的反馈意见,那这又是一个将来我们会慢慢和大家深入探讨的话题,今天的《冬吴相对论》就是这样,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周同一时间再见!谢谢老吴!
冬吴相对论第095讲——本期主题:积极的沉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伯凡,我们这个话题呢,一不小心呢九十多期了。哇,想起来也觉得很恐怖嚎,经常晚上夜间十一、二点钟,录完节目之后,夜行长安街,居然跟你一起把臂同游长安街。想想,这么几十次下来,什么事情干不成,呵,我是说这个节目,什么好节目做不出来,是吧?这个话说得有点远了,但是呢却表明呢,我们其实是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呢,这两天呢,一些朋友在跟我讨论的一些话题呢,又引发了我的一个小小的观察和思考。
吴伯凡:嗯。
梁冬:旁边的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呢,现在都面临一个小孩子该怎么教该怎么养的话题。哎呀,实际上呢很庸俗,以前很鄙夷的这些人,现在都在开始谈论这些话题。
吴伯凡:下一代的话题……
梁冬:子女的教育,那我发现呢,这旁边的很多人都在关心说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才能让这个子女将来呢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吴伯凡:嗯,前一阵呢,好几位朋友的孩子都考上大学了。
梁冬:对。
吴伯凡:有几位啊甚至小孩都大学毕业啦,今年现在这个经济状况不是太景气啊。
梁冬:对。
吴伯凡:找工作也是很难,所以我就很自然的想到,其实现在大家关心经济问题的时候啊,有一个附带的关心,就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将来有一天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且找到工作以后能够逐渐逐渐成一个--不是说一个优秀到卓越,至少是在小圈子里能够表现得不那么逊色和平庸的孩子,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望子成龙可能是一个奢望。
梁冬:对,那我们在收音机前面有些听众朋友们还不是父母,但是呢是父母的小孩,是吧?
吴伯凡:嗯。
梁冬:我觉得呢,如果你今天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诶,到底如何成长为一个还不错的人。
吴伯凡:嗯。
梁冬:话题应该也不错。
片花:为什么能安静的聆听长辈朗读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成功?养成倾听的习惯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还是一种人格教育?不急于发问,先从自身找答案为什么是一种性格的修炼?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积极地沉默。
吴伯凡:在美国啊有一个调查,据说样本也很大,就是调查学生的优秀程度跟什么因素相关系?
梁冬: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是吧?我们以前呢,拍脑门……
吴伯凡:诶。
梁冬:都觉得呢,是不是跟父母的教育程度啊,跟你所在的学校是不是好学校啊,童年的时候是不是被送去奥数啊那个班啦,但是到底跟哪个因素最关联呢?
吴伯凡:我其实以前呢也经常想这样的问题,过去我在社科院,在学界,现在也是……
梁冬:失敬,失敬,哈哈……
吴伯凡:现在混入商界里头成为观察员,也经常观察别人。
梁冬:对,对,对。
吴伯凡:我就疑惑,周围的那些朋友啊,总是在想如何把孩子送到景山学校啊,送到北京四中啊,我就特别疑惑的是,我周围的朋友过去在学界,现在在商界都是很优秀的人……
梁冬:对。
吴伯凡:怎么就没有一个是景山学校和北京四中,这有点失敬啊,我要说的只是不一定说一个很优秀的人一定出在一个很好的学校。现在好多父母挖空了心思,耗尽了财力,让孩子去进到一个好学校,结果呢这个相关度大不大他没有想过。美国的这个调查呢,可能会让我们获得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看法。
梁冬:呵呵,这个痒痒肉挠得稍微时间有点儿长,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这个调查到底是怎么调查的?以及有些什么样的结果呢?
吴伯凡:这个调查呢,首先它在统计曲线嘛。
梁冬:对。
吴伯凡:比如这些学生,他优秀的程度,是吧?成绩好坏啊,他是在美国还是比较强调数字的嘛,他不一定是完全是那种应试教育,但是总而言之它设定了一个优秀的指标,然后就有的人高,有的人低嘛,这是一条曲线。然后呢就跟这些人的家庭出身,比如说:经济状况好坏,结果呢发现这两条曲线呀有点不相干。
梁冬:对。
吴伯凡:这样就否定了一个过去我们的假设,就是说经济状况跟学生的优秀程度是不相关的。
梁冬:对。
吴伯凡:至少是弱相关的,甚至有可能说是负相关的。
梁冬:反相关,哈哈……
吴伯凡:反相关。这是一条曲线,然后呢,针对其它指标产生了另外一条曲线,比如说父母的学历,父母受教育程度跟学生的……
梁冬:优秀程度。
吴伯凡:优秀程度。诶,发现这个曲线也不相关。
梁冬:对。所以像咱们这些没什么文化的父母是吧,也不用感到自卑。
吴伯凡:呵呵。对对。
梁冬:还是有机会的。子女还是有机会出来的啊。
吴伯凡:调查了很多曲线啊,就我们日常能想到的那种相关性啊,好像都对不上。
梁冬:都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关系。
吴伯凡: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有一条曲线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就是在调查学生的过程当中啊,就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父母给你们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其中呢父母是否经常性的给你读书,你在一旁听。按照这样一个指标的话,发现这两条曲线啊,非常相似。最后就出人意料的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就是你小时候,你的长辈是否持续地给你朗读一些作品?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跟你的优秀程度是非常相关的。
梁冬:嗯,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嚎,当然啦我们要强调一下,不仅仅是成绩好才是一个优秀,是吧?它这个调查呢,其实也是针对那些在大家概念上认为德智体美都还不错的人,来做的一个调查。而且呢这个老吴这个话题呢,其实讲的是--对着您朗读一些东西。它不是讲小红帽那种很弱的故事的,它可能是有些听不懂的。
吴伯凡:对。
梁冬:照样一大段一大段念给你听。
吴伯凡:对。它不是跟你讲故事,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讲故事。
梁冬:对啊。
吴伯凡:它是说是否朗读?你在旁边是不能打断的。你就在哪儿听,是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梁冬:啊,听不懂的时候呢,也要听。
吴伯凡:它跟普通的这种对话式的,解释性的是不一样的。就是你坐在哪儿听,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一直这样听下来。实际上呢这种习惯呢一般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培养成的。
梁冬:嚎,据说有些是,甚至是在胎儿时期。
吴伯凡:现在有些人呢,胎教也朗读,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就小孩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啊就是一种习惯性的跟小孩子说话,实际上呢他理智上是非常清楚,他是一句都听不懂的。但是呢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就不停地跟他说话:“小伙子长得很漂亮啊,长大怎么怎么……”说得那些完全他听不懂的那些话,这就是因为他有一种正面期待,呃,假设他听得懂。这样呢,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读一些书,你想一想父母跟你说话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持续个一年半载,渐渐地你的听力,你的理解能力就上来啦。到了一岁半的时候呢,你就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你让他去拿个东西去,他不会说话他都马上就知道你要让他干什么。到两岁的时候一下子就很多小孩都能说话了,是这样一个教育过程。我们学英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梁冬:先学语法的过程。
吴伯凡:对,先学语法,先那个搞明白,什么都要搞明白,一个一个地解释,把你要学的语言拿来研究,而不是说你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是这样一种方式……
梁冬:说得好也让你说,说不好也让你说。
吴伯凡:嗯,对孩子朗读实际上是跟孩子说话的一种延伸。有的家庭呢就保留了这种教育方式,有的家庭呢就没有啦,有的是因为忙,有的可能觉得没用。这个调查呢向我们表明的是什么?是这样一种看似像效果不大的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对小孩的成长是非常有作用的。
梁冬:诶,老吴啊,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话呀,表面上看呢,好像是和经济管理没有关系,但其实我们要看到这种的影响对于一个职场里面的人来说,其实影响非常深远。待会儿呢来和大家慢慢来延展,不过刚才你叫那个东西呢,我特别想和大家来分享和强调一点东西,就是……不是说知道他懂,然后才讲给他听,不重要的。对牛弹琴也是有用的。
吴伯凡:嗯。何况小孩儿他不是牛。
梁冬:对。
吴伯凡:听得懂也听,听不懂也听的这样一种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言语教育,他完全超越于语言教育之上。
梁冬:对,因为你的语言,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你总得说点什么吧?!说点什么里面就包含了人生的道理呀,诸如此类。
吴伯凡:对。除了这个以外,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孩儿从小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什么叫倾听啊?他不是说听完以后马上发言的,那叫对话。对话呢就是我听不懂了我就要问你,我甚至是质疑你,是这样一种方式,只要遇到一点点障碍的时候他就要发问。
梁冬:嗯。
吴伯凡:而倾听呢是什么?是你在哪儿说我听不懂的时候我也不会发问,因为我是在听你朗读一篇文章,朗读一本书。这个时候呢不允许你打断,这种教育实际上不知不觉当中培养了一种倾听的态度,这种态度呢对日后的人格的影响非常地大。
梁冬:诶,老吴,我觉得你这个地方讲的非常非常重要。你刚才说啊有些小孩子,父母是有意无意的培养他让他去提问。啊,说到一半他就跟你抢话了,甚至反驳你,有些时候呢我们会觉得这样教育的这样这个小朋友独立思考的能力,啊让他怎么怎么样。但是今天你强调的这个东西不是,比如你说很早的时候跟他朗读哈……
吴伯凡:嗯。
梁冬:他还没法跟你反对呢。话都不会说。
吴伯凡:对。
梁冬:但是呢,却因此呢抢了一个先机,最早的时候呢让他学会了倾听。如果不在他零岁的时候教育他,让他学会倾听的话,估计这一辈子他都不会有倾听的能力了。一个人如果缺乏倾听的能力的话,这一辈子成就很有限。
吴伯凡:对,他实际上无形当中就丧失了很多自我修炼的机会。因为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就是在接受长辈的单方面的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我们无意当中养成了一种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不是本能的去质疑、反驳、提问。质疑、反驳、提问它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遇到一点事情就可能产生一种自然性的反应。有时候小孩儿在听的时候,读到这个地方他没有听懂,但是他继续听下去的时候呢,诶,听到后面他听懂了,或者一次没有听懂第二次他听懂了。这样的小孩儿和那种没有接受朗读教育的小孩儿之间他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长大以后这个小孩儿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另外一个小孩儿就可能不是。
梁冬:充其量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哈哈哈。都不会成为好的主持人,我发现真正最好的主持人都是那种会在恰当的时候问一些恰当的问题。但不是太多话的人。
吴伯凡:嗯,对。
梁冬:这个话呢有点远了。
片花:一个领导者的倾听能力到底有多重要?什么是积极的服从、积极的沉默、积极的等待?为什么说会听比会说更重要?什么是服从力?“孝”为什么说是一种服从力?怎样才能忍别人所不忍,能别人所不能?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积极的沉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依然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和老吴啊我们俩聊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孩子在童年甚至是幼年的时候,被迫或者是有幸的接受了一种倾听的训练,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呢,给他带来的是一个人生巨大的财富。我从这个地方呢我想起一个事儿,如果一个女孩子面对两个男孩子,一个男孩子你说到一半他已经有很多观点了,啊,你这个对或者不对,然后加以评注。另外一个人呢,他听你把话说完,然后隔了一秒钟之后才会问你一个问题,你会觉得哪一个比较有吸引力?
吴伯凡:呵呵,呵呵。
梁冬:我觉得任何一个优秀的女孩子或者聪明的女孩子一定觉得后面那个可以孺子可嫁。
吴伯凡:嗯。甚至他的反应是不反应,或者是冲你笑一笑。《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觉人之诈,而不形于色,此中有无限乐趣”。就是说当你听到别人在骗你的时候啊,一点都不反应出来,这里头有无限的乐趣。
梁冬:哈哈哈哈,这个厉害,哈哈哈哈……
吴伯凡: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他不是那种随即性的机械式的反应,而是他不停的在吸纳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他就把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脑子里头作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反省。最后才能给出一种反应出来,那种一惊一乍的绝对不是领导者的素质。从小没接受这种倾听教育的,是这种对话式教育的,是吵架式这种教育的孩子吧,他将来长大以后就可能是一惊一乍的。
梁冬:嗯。
吴伯凡:可能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智力不可能有一个深度的开发和磨练。因为在听朗读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东西你是不知道的,这个时候你又不能够去问,而只能够逼迫自己去想。现在想不通,待会儿仔细的听说不定就能听懂,今天想不通明天再想。就这样反身而成,从自己内部找答案,而不是马上去寻找现成的答案,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不是一种文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一种性格的修炼。
梁冬:我觉得这个事情呢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就是呢我们常常发现呢现实生活中啊,你在跟一些人聊天啊,你话没说完呢说到一半,他已经打断你了,然后呢提出滔滔不绝的他的想法。表面看呢你觉得这个人反应很快,其实你会发现呢他每次说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吴伯凡:在谈判的时候,你要是遇到这样的人,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制服他的,怕就怕那种你一直在说,他一直在听,他没有反应。
梁冬:哈哈……
吴伯凡:到了最后的时候啪啪啪几下子全部把你……
梁冬:装兜里。
吴伯凡:诶,对。
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他让你说,不停地说,说了他总是在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你呢。
梁冬:对,那,刚才呢,你讲到,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他有倾听的能力很重要啊。
吴伯凡:嗯。
梁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你是主编。
吴伯凡:嗯。
梁冬:你手下有一些编辑、记者,你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不打断你,你说到气口上了,开始拿茶杯喝水的时候,喝完了,杯子放下来的时候,他提出一两个特别到位的问题,你会不会在内心里面喜欢这个编辑?
吴伯凡:对。
梁冬:因为最害怕的就是,老板还没说完呢,员工已经有很多反应了,啊,说你这个做的不对,马上辩解不是我的问题,是他的问题,或者呢,赶紧说这个事情是我做的,好事都是我做的,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其实站在上面往下看的时候,你看到这张脸面嚎,你会一下子就分清楚,哪一些人将来可以培养成为接班人的,哪些人是要有计划的清理出团队的,哈哈……
吴伯凡:对,在中国啊,有坚持给孩子朗读习惯的父母啊,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呢是强调他听话,这就是差别。听话和听书,我们讲的是听书。
梁冬:嗯。
吴伯凡:听话呢,是强调让小孩儿去服从。听书呢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服从的问题,让他积极地服从,或者积极地沉默,积极地等待,培养这样一种性格……
梁冬:这个词用得非常好--积极地沉默。
吴伯凡:嗯,因为我们好多时候就是两个极端嘛,要不就是沉默,要不就是唧唧喳喳。如果是你能够学会一种积极地沉默的话,这种人呢,他的智商情商到交往商,一定是会比普通的只会沉默或只会唧唧喳喳的那些人是很不一样的。
梁冬:诶,我觉得呢,刚才你讲的那里面,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东西,就是说有些人讲了一半还没讲出结果的时候呢,有些人很着急,很想马上想知道答案,或者马上要做出反应。另外一种人对于不确定的东西呢,他比较拥有耐受力,他愿意去观察和等待这个结果的呈现。或者愿意他自己去弄明白那个事儿。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说后者更从容一些。观察……
吴伯凡:其实是更主动一些。
梁冬:其实是更主动了,反而。
吴伯凡: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