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94 (现代)
的存在,《圣经》也是因果论证陈述了其合理性。如老鼠之所以存在是要给
猫吃,猫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要吃老鼠,鲜花的存在是因为人们想看等等。这
使得更多的人对此深信不疑。

18世纪,科学家拉马克公然站出来说生物并非按上帝的旨意一成不
变的,而是在不断进化的。他认为动物的意志和欲望在进化中起着重大的作
用,上帝的干预是不存在的,多余的。例如,长颈鹿为什么会有这样长的脖
子,这正是因为长颈鹿希望吃到在它头顶上方的很高的树叶而努力伸长脖子
的结果,这种变化是可遗传的,但又是极缓慢的。可是人们早已习惯于《圣
经》中确立的理论,不接受拉马克的观点。但拉马克毫不气馁,他征服了一
部分年轻人的心,他的观点渐渐被一部分青年人所接受。因为他毕竟没有否
认“上帝造人”这个最根本的东西。达尔文毫无例外地了解了他的观点,并
与同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拉马克关于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对于生物的影响的
论点,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达尔文的祖父对达尔文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祖父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
员。他不仅是英格兰医学界的权威,也是
18世纪著名的动物学家和植物学
家,是当时欧洲最具进化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首名叫《自然的殿堂》
的长诗具有天才的洞察力。诗里对于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万物的发展
和人类的进化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在诗中写道:
当浑沌还没有燃烧的时候
许多火球就已经开始旋转
一些太阳在疾风中爆发了
许多其他球体无限地从那火球里挣脱出来了..
有机体的生命在海里诞生了
人,这一切野兽的帝王
夸耀着自己的智慧和流畅的语言
骄傲地扫除着尘土
自命是造物主的形象
从最初那些基础中发生的时候
他们全部毫无例外地
从那些类型、触觉和生存的胚点幼芽里产生出来
于是一切生物从卵或种子里诞生了
各处的森林
低矮的植物
蝴蝶和蠕虫
它们全部从水里出来了
胎儿在母胎里孕育着
一开始也是在水中生活着。
“生命源于海洋”的论断,在
18世纪爆发出来。达尔文的祖父的这些思
想,对于幼小的达尔文也许算不上影响至深,但这种对达尔文潜移默化的影
响,今天的任何人都能够一目了然。
正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影响,达尔文开始确立了

自己的奋斗目标。他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和思考,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生物进
化的材料,从而使他一步步走向真理。
自己的奋斗目标。他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和思考,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生物进
化的材料,从而使他一步步走向真理。
18世纪,英国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同时,工业革命爆发后
蒸汽机和铁路被广泛使用。但上升的资产阶级并不满足国内的狭隘市场,决
心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于是,一批又一批的舰船和探险队离开了国家,到
世界各地去进行科学考察和军事探险活动。为了弄清各地的资源及地质地
理,还吸收了一些自然科学家一起参加这些考察活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贝格尔舰被派出进行远洋考察,这是它的第二次
旅行,在经验丰富的菲茨罗伊舰长率领下,完成环球航行。
1831年,达尔文刚走出校门不久,菲茨罗伊希望物色一位博物学家与之
同行,他找到了亨斯洛教授,亨斯洛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
——达尔文。见到达尔文后,菲茨罗伊深为达尔文的学识和信念折服,但他
却怀疑达尔文的决心和精力。因为他从达尔文的鼻子判断达尔文是不会有足
够的决心和精力去完成艰苦的考察工作的。但达尔文的坦诚最终征服了他,
他终于同意让达尔文乘上贝格尔号巡洋舰。
1831年
12月
27日,经过几次因风暴而延缓起航日期之后,贝格尔舰终
于开航成功,驶入茫茫大海。贝格尔舰最终被许多人所熟知,并不是因为它
完成了海军部所交给的测绘任务,而是因为随行的人中有一位将要成为
19
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的查理·达尔文。
远洋航行是十分艰苦的。时间长,路途远。达尔文体质并不太好。他本
来患有心悸心痛的毛病,为了能顺利参加考察,他掩盖了这一病情。在这种
情况下远航考察,他就必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
他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晕船。海中巨浪无情地扑打着贝格尔号巡洋舰。颠
来簸去的船只使达尔文苦不堪言。他一晕船便呕吐不止,头晕脑胀,茶饭不
思,坐卧不安。
尽管达尔文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他仍没有忘记此次出行的目的。他仍
然一丝不苟地用网捕捞着各种生物,制定成标本,并作了详细的描绘和简单
的认识,有的生物还做了解剖,绘制了详细的解剖图,达尔文这种为科学献
身的精神的确让人钦佩。
有一天,舰长菲茨罗伊发现船上堆积了一小块灰尘,便请达尔文去辨认
一下。达尔文认出那是熔岩灰,只可惜太少了。有人说前樯的桅帆顶上到处
都落满了这样的灰尘,达尔文便希望能得到更多。但舰长出于风浪太大,船
身摇摆不定危险很大的缘故,不让军官和水手们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达尔
文不由分说便自己向桅杆顶爬去,一直爬到顶端,弄到了许多这样的熔岩灰,
并用显微镜在灰中发现了许多小生命。舰长大感诧异同时又五体投地,他不
得不承认,当初仅根据达尔文的鼻子来判定他不具备参加这次远航的足够信
心和精力,是错误的,为达尔文的精神所折服,舰长又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名
仆人。这个忠实的助手帮他捕猎鸟兽,采集标本,仔细整理,详细记录,节
省了达尔文不少的时间。这使得达尔文工作更加精神起来,成效也日见显著。
1832年
2月,贝格尔舰穿过地球赤道。在穿过赤道时,达尔文接受了迎
接海神的仪式。他首先被蒙住双眼带到甲板上,被放到一只充满水的大浴盆
上的一根窄木条上,然后水从四面八方充泄下来。随后他的脸上被涂了粘乎

乎的柏油和颜料,不少被塞进了嘴里,接着一个粗糙的铁环又在他的脸上一
阵乱刮,最后,他身下的木条被抽掉,他毫无防备地掉进了身下的浴盆中。
这次折磨使达尔文像生了一场大病那样难受。但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航程,他
还是咬着牙关挺过来了。
乎的柏油和颜料,不少被塞进了嘴里,接着一个粗糙的铁环又在他的脸上一
阵乱刮,最后,他身下的木条被抽掉,他毫无防备地掉进了身下的浴盆中。
这次折磨使达尔文像生了一场大病那样难受。但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航程,他
还是咬着牙关挺过来了。
南美洲是达尔文此次考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地区。在这期间,达尔文广
泛地考察了南美洲的东西岸和智利的安第斯山脉的地质构造,研究了已经绝
迹的软体动物的贝壳层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高山上,达尔文看到许多
原来是海底爬行的软体动物的无数贝壳,它是地质变迁、海岸线逐渐上升的
明显证据。
达尔文在南美洲东西海岸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行进途中,发现哺乳动
物和鸟类的相似形态都是互相更替出现的,不同地区的动植物分布是不同
的,大西洋海岸的老鼠与太平洋海岸一带的老鼠完全不同。鸟类和昆虫也有
同样的结果。科迪列拉山脉两边的动物显出了巨大的差异。在南美洲,达尔
文得到了不少新的发现。
1835年秋,贝格尔号抵达加拉哥巴斯群岛。达尔文通过对这一带地区的
生物考察后认为,大多数动物都是当地特有的,甚至这个群岛的各个不同的
岛屿生物也是千姿百态的,虽然这些岛屿与南美洲大陆中间隔着一个宽
500

600英里的大洋的海面,但是它们全都和大陆上的生物有明显的亲缘关
系,这个群岛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物种不变论在这里明显地遇到了麻
烦,这些事实使人思考这些生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根源产生的,而且它们是
不断变迁和进化的。这对于达尔文进化观的形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836年
10月,达尔文结束了长达五年的艰苦考察工作。在这次艰苦的
考察中,达尔文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到了极为丰富的博物学资料,这些东西为
他以后的理论提供了佐证。这次考察动摇了他的陈旧观念,使他认真考虑物
种起源原因。此外,他创立了卓越的珊瑚礁的构成理论,为他后来关于物种
进化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基础。总之,这次远洋考察决定了达尔文一生的事业。
已是
1837年春天了。1837年
3月,达尔文住进了伦敦。在这儿他一直
居住到
1842年
9月,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达尔文一直埋头整理研究环球航行
期间所搜集的资料,那一共是
16本密密麻麻的日记。这是一项极其繁琐、细
致却又十分必要的工作。他也陆续地发表了一些此次考察的论文。同时,他
又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也包括哲学和宗教方面的。因为这些东西同物种
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达尔文还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同许多著名的权威
成为挚友,如地质学家莱伊尔、植物学家欧文,甚至同赫胥黎也非常亲密。
赫胥黎为达尔文进化论的迅速屹立在英国,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达尔文一直潜心整理他的《考察日记》。从
1837年
7月开始便记载有关
物种起源的事实的第一本笔记。他不是那种未经成熟考虑便急不可耐地拿出
自己观点的人。他要作大量的工作对他的论点进行全面地论证。他的这项工
作一直持续了
20多年。

达尔文边整理日记边思考问题。他希望能找到生物进化的原因。考察期
间所发现的三个事实经常盘旋在他的脑际。第一个便是他在巴塔哥尼亚所发
现的与今天的动物很相似的但年代久远的动物化石;第二个事实便是南美洲
上的同种动物从南往北形态逐渐不同;第三个事实则是加拉戈巴斯群岛上动
物与大陆有相同起源,但各小岛之间生物又多少有些不同。这些事实一直困
扰着他,他承认物种可变,但怎么变,他一时拿不准。
达尔文边整理日记边思考问题。他希望能找到生物进化的原因。考察期
间所发现的三个事实经常盘旋在他的脑际。第一个便是他在巴塔哥尼亚所发
现的与今天的动物很相似的但年代久远的动物化石;第二个事实便是南美洲
上的同种动物从南往北形态逐渐不同;第三个事实则是加拉戈巴斯群岛上动
物与大陆有相同起源,但各小岛之间生物又多少有些不同。这些事实一直困
扰着他,他承认物种可变,但怎么变,他一时拿不准。
1842年.. 6月,达尔文写成了一个只有.. 35页的提纲。这是他经过长期思
索后所形成的一个思维主线。但这仅仅是一个提纲。大量的材料需要收集,
以便一条一条地论证这些观点。达尔文首先从农牧业实践中研究在人工条件
下的物种变异事实。他与农学家、园艺家和饲养者们联系,参加了大量的培
育选种活动。同一个起源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品种,而这种创造的过程则是
经过长久的人工选择来达到的。达尔文又将这种选择原理推广到自然界。他
发现,自然界生物的实际存活量与它们的繁殖能力是极不相称的。他断定:
生物界一定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而且生物都存在着变异。当变异能适应
环境时,它便容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繁殖下去,反之则必将淘汰而灭亡。这
种自然的选择作用最终形成了界限分明的物种。他这个观点的结论虽然与拉
马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他们所阐明的到达这种结果的方法却截然相反。
达尔文为他的进化论描下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1844年,达尔文把他的简单的提纲扩展为.. 230页的理论纲要。这个理论
纲要几乎包括后来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这时,达尔文的进化论
的基本观点已经成熟。
1846年至.. 1854年,达尔文深入研究蔓足类动物,这又为他的《物种起
源》的写作做了必要的准备。经过长期的认真准备工作之后,1856年.. 5月,
达尔文开始正式编写《物种起源》一书。
就在达尔文把书写到近一半时,华莱士于.. 1855年.. 2月写成一篇论文《制
约新物种出现的规律》。出于对达尔文的尊敬,华莱士把他的论文寄给了达
尔文。达尔文无比惊讶地发现,自己花费了20多年得出的结论,竟然如此清
晰地出现在这位天才的青年学者身上。达尔文并不想同小自己.. 14岁的华莱士
争夺研究的优先权,又忙于自己的《物种起源》的写作中去了。但他的朋友
莱伊尔、胡克等坚持认为他不应该这样放弃自己应得的权利。在他们的劝说
下,达尔文同意把他和华莱士的两篇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的论文递交给了一个
科学团体。
但这两篇论文都未在科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人们都认为这个“荒谬”的
东西不值一谈。只有都柏林的霍顿教授作过一次公开的批评,他认为其中所
有新东西都是虚设的,而真实的东西都是早就有的。这进一步说明对进化论
这一新观点需要进行详细而严谨的论证的必要性。
于是达尔文以更加细致勤勉的态度对待他的《物种起源》。他延长了工
作时间,谢绝了许多会议,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部著作中,以便这部巨著早
日问世。
1859年 11月 24日,《物种起源》在经过达尔文的 20多年的苦心
研究著述后第一次出版了。
这部巨著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块丰碑。

《物种起源》出版后,销路很好。但人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赞同的实在是
极少数。对于这本书,褒贬都有。然而,赞同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人毕竟不
多,相反,反对者却占大多数。
《物种起源》出版后,销路很好。但人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赞同的实在是
极少数。对于这本书,褒贬都有。然而,赞同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人毕竟不
多,相反,反对者却占大多数。
反对的人毕竟是大多数。著名天文学家赫瑟尔一口断定他的理论是“胡
闹定律”;著名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在信上说:“我读你这本书,非但不快
乐,反而非常痛苦。有些部分使我觉得好笑,有些部分则使我为你忧愁。”
他接着认为:“按照你的那些所谓自然法则,人类就会受到损失,人性就会
因此受到摧残,人类就会由此堕落..”;还有许多的科学家都攻击达尔文
的进化论。
但更可怕的反对力量则来自教会方面。《物种起源》像一颗重磅炮弹,
摧毁了《创世纪》中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世界的种种神话。在英国各地,教士
们大声狂叫着要扑灭达尔文的邪说,拯救灵魂,要打倒达尔文,围剿达尔文!
许多道听途说的或一知半解的牧师也附和着向达尔文发起攻击。
“人类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令大多数人感到寒心。他们绝
对不能把高贵的自己同那个毛茸茸可怜的玩物联系在一起。这实在伤害了人
类的自尊。上帝主宰无涯的宇宙,却能抽出时间来按自己的形象塑造人类,
这对于人类是何等的安慰与光荣。但现在,达尔文彻底否认了人类仅有的荣
耀。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正视,自己竟是那些爬走禽兽的子孙。
但不管怎样,《物种起源》以详尽的事实,充分的论证在许多人尤其是
青年人心中站稳了脚跟。在赫胥黎和一些科学家的积极支持下,这本巨著在
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响应。但教会和许多顽固的科学家力量强大,因此,
让他们轻易改变认识是绝对不可能的。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势在必然。
论战首先发生在英国。1860年
6月,“英国科学协会”在牛津开会。当
天的一篇小论文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赫胥黎当时对一位学者的粗鲁断言
进行了直接而全面的辩驳。这场争论并不激烈。激烈的是
30日的那场动人心
魄的辩论。
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网络了他的大批信徒来到了会场。他是以雄辩出
名的。这天,他下定了决心要让达尔文的学说成为一堆无用的废话。许多穿
着考究的绅士和婷婷袅娜的小姐们都赶来了。大学生、学者和记者就更不必
说了。许多人由于没有座位而坐到了窗台上。赫胥黎和胡克作为达尔文的全
权代表出席了这场辩论。达尔文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不得不放弃亲临第一线
的机会。
双方都虎视眈眈,都想把对方驳倒而后快。不久辩论开始了,威尔伯福
斯抢先跳上讲台,希望能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煽起人们的宗教情绪,控制全
场。他首先大谈《物种起源》冒犯了尊敬的上帝。在他长达半小时的唠叨中,
没有涉及一点科学的内容。他对进化论一无所知却又自鸣得意的辩论,得到
了他的信徒们和娇小姐们的尖叫和喝彩。他愈加得意了。最后,他突然恶狠
狠地转向赫胥黎先生,挑衅地说:“最后,我想问问尊贵的赫胥黎先生,你

相信猴子是人类的祖先,那么请问,究竟是你的祖父还是你的祖母,同无尾
猿发生了亲属关系?”
相信猴子是人类的祖先,那么请问,究竟是你的祖父还是你的祖母,同无尾
猿发生了亲属关系?”
赫胥黎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威尔伯福斯和他的追随者们面面
相觑,无言以对,悄悄地溜出了会场。会议在进化论者大获全胜的气氛中结
束了。这次胜利使进化论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被接受了。
赫胥黎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推广和认可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
用。如果说进化论是达尔文下的蛋,孵化它的便是赫胥黎。
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的创立,不仅在科学领域掀起一场巨大的革命,对
以后的生物学、地质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社会领域也同样产生了
巨大的震动。


21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1世界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200件大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7次远航西洋。他的游踪遍及印度洋、亚非两大洲的
30几个国家和地区,
沟通了中西交通的航道,为中国人民和南洋各友好邻邦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在世界航
海史上也是伟大的壮举。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无疑是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
心里不大踏实。当时他统率大军攻进皇宫,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
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纭,有的说
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
出城外去了;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
和尚,说得有根有据,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
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用朝廷的名义讨伐他,那就麻烦了。为了
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访建文帝的下落,
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仍是
没有下落。这让明成祖很苦恼,陆地上看来是找不着了。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
经开始发展起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
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消息,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当时,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很支持,明成
祖是从他侄儿手中夺得皇位的,所以在刚即位的时候,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
他也总觉得这是一桩使人焦虑不安的心事。刘基的儿子刘璟,以前与明成祖
关系不错,曾经一块下过棋,谈过天,但自从成祖即位后一直没来道贺,他
派人去请刘璟,刘璟推说有病不来。明成祖很生气,就把刘抓来,问他:“皇
帝召你为什么不来?”刘璟回答说:“建文帝死了,哪有皇帝?”明成祖说:
“我不是皇帝吗?”刘璟说:“殿下自称皇帝,其实您是篡位的人,百世以
后也逃不了一个‘篡’字。”刘璟不承认明成祖是皇帝,所以还像以前一样
称他殿下。明成祖一听刘璟说他篡位,勃然大怒,命令把刘璟关起来。刘在
狱中上吊自杀了。明成祖还是余怒未消,命令将刘璟的家人也抓起来关进监
狱。
刘璟虽然死了,可是明成祖耳边总是响着刘璟说的那个篡权的事,心里
很不舒服。他想,我若能干出一番事业,证明比建文帝强,别人就没话说了。
若是外国都来朝贡,尊我为天下“共主”,宣场了国威,提高了我的威信,
大臣们就服气了。可是怎么才能让各国来朝贡呢?就得派人去..于是明成
祖想到了才能出众的三宝太监郑和。应该让他代表我大明帝国去大海以外的
国家帮我完成这一件事。明成祖这一想法存在了很久。只是由于当时国家刚
刚安定,他的皇帝位置还没完全巩固,所以并没有马上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从成祖当皇帝的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准备各种必要的航海物资,并且让郑和
挑选合适的随从人员,一旦条件成熟,马上扬帆远航。
另外,成祖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翰林院开设“八馆”,训
练、培养通晓外国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才;在福建沿海命令修造
海船;还注意选拔忠于职守,才貌出众,能够执行外交政策的各方面人才。

在以后多达.. 7次的航海活动中,这些人才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以后多达.. 7次的航海活动中,这些人才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社会经济的繁荣,明政府刮取了大量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物质财富,有
能力承担大规模外事活动的巨大开支。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开展对外贸易成
为可能,而且也是国家的迫切需要,因为国内有可供出口的物资,如绸缎、
瓷器、铁器、土特产及手工艺品等;同时也需要进口本国不出产的必需品,
如香料、染料、胡椒等;而那些王侯贵族、地主豪绅,更希望通过对外贸易
换取一些满足其奢侈生活欲望的消费品。他们对南洋各国的珊瑚、珍珠和工
艺品非常喜爱,不惜花费巨资来换取这些东西。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人。他出生于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
族家庭,祖、父先后都曾到过麦加圣地朝圣,被尊称为“哈只”(意即到过
圣地巡礼的人。)郑和的祖父和父亲生活在元末明初。那时候,由于伊斯兰
文化的传播和阿拉伯航海贸易的发达,西起印度洋沿岸各国,东到现在的印
度尼西亚、菲律宾,都信奉伊斯兰教。而印度半岛上的一些国家和锡兰(今
斯里兰卡)、榜葛刺(今孟加拉)、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南部)、
暹罗(今泰国)等国家则信仰佛教。和这些国家交往,对于既是伊斯兰教徒
又是佛门弟子的郑和说来,是很方便的。他对伊斯兰教非常了解,平时生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