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92 (现代)
第二队骑兵向敌人的左翼发起进攻时,从而赢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除了追
击溃敌之外,整个战斗只用了半小时。温斯比战役后,战争形势由此开始了
转折。
1644年,在北方,由于苏格兰人的到来,战争正日趋白热化。国会军围
困住了约克城的王军,尽管国会军有
2万人,但要想彻底围困住约克城,其
兵力仍嫌单薄。这样议会又派克伦威尔率领骑兵前去支援。6月初,约克城
被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国王查理一世无论如何不能丢失约克城。他命
令鲁伯特率兵北上,解救约克城,平息叛军。6月
30日,国会军的统帅们得
知国王的援军只离他们
18英里,国会军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阻止国王援军
同约克城的王军会合。于是,国会军进占朗马斯顿,认为在那儿可以控制所
有通路,挡住王党军向约克城的推进。然而,大出国会军将领的意料的是,
援军将领鲁伯特,行动神速,率军很快地同约克城的王军会合。王军的会合,
无疑对国会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鲁伯特决定要同国会军决一雌雄。1644年
7月
8日下午
4时,双方军队
来到朗马斯顿荒原。在那里,双方在各自的阵地布置兵力。两军阵地相距仅
四分之一英里。王党军队
1.8万人,而国会军至少有
2.2万人。仅从参战人
数上看,这是英国本土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鲁伯特坐阵于阵地上,
他知道只有在这里才能与克伦威尔交锋。尽管从军事才能上来讲,克伦威尔
这位中年议员的声望远远不如年青的鲁伯特,但他在骑兵战术上多次获得成
功这一事实,却使得鲁伯特大惑不解。他十分急切地打听,“克伦威尔就在

对面的军中吗?”双方都按照传统布阵,将步兵主力摆在中间,步兵的后面
是为数众多的骑兵。
对面的军中吗?”双方都按照传统布阵,将步兵主力摆在中间,步兵的后面
是为数众多的骑兵。
克伦威尔右侧的战事也进展顺利。在国会军主力的左翼,除克伦威尔和
曼彻斯特外,似乎全部遭受到了挫折。然而,经过一片混战,形势渐趋明朗。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摘下自己帽子上的白带标记,扔在地上,然后巧妙地穿
过王党部队,来到克伦威尔重新集结骑兵的地方。很明显,克伦威尔将不得
不与王党骑兵进行较量了。整个战役的成败全在于这一次的交锋了。克伦威
尔和戴维·莱斯利率领部队绕到敌后,发现一队受到重创的苏格兰步兵方阵
仍在拼死抵抗着王党骑兵的猛烈进攻。正当王党部队的骑兵确信胜利在握
时,克伦威尔率兵到达了。王党军队怎么也想象不到会从另一方向受到攻击,
他们招架不住,很快便大乱溃败了。战斗结束了,克伦威尔记叙道:“英国
和上帝的所有臣民得到了恩惠。上帝赋予了我们自开战以来最伟大的胜
利..上帝使我们的剑锋利无比,毫不留情..一切荣誉都应归于上帝。”
但是,鲁伯特则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一殊荣应属于克伦威尔。从此以
后,他称克伦威尔及其部下为“铁骑”。
朗马斯顿荒原战役给国王军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国会军在别处失
利,所以,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为了更有效地击败国王
军,克伦威尔决定组建“新模范军”,这个建议得到了议会的同意。1645年,
“新模范军”开始组建,军队人数有
2.2万人,包括
6600名骑兵,1.44万
名步兵和
1000名龙骑兵。“新模范军”的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手工业者和一
部分小资产阶级,它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是战胜国王军的主力。“新模范
军”的指挥权落在克伦威尔手里。1645年
6月,在纳西比,新模范军同国王
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决战。这场战斗又以国王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国王军被
俘甚多,国王军主力被消灭。在新模范军的强大的进攻形势下,国王军的残
余或逃或降。国王查理一世也在
1646年被国会军所俘。这样,英国内战,以
国王军的失败,国会军的胜利而结束。
内战打赢了,但是胜利却未能解决任何问题。对于怎样处置国王查理一
世,议会意见不一,只有极少数人主张废黜国王,绝大多数人则要求保留国
王,并维持原有的一切制度。议会内部纷争,政局不稳。此时物价飞涨,失

业人数猛增,失业者处境非常悲惨。这些人曾为议会事业出生入死,认为自
己应该享受到好一点的待遇,而议会却对他们如此漠不关心。于是军队变成
了一块产生激进、不满情绪的滋生地。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李尔本领导的
平等派就诞生了。他们提出了较为民主的平等主义思想,有些平等派甚至认
为爱尔兰人应与英国人平等。于是,议会下令解散军队。议会与军队关系更
为紧张。克伦威尔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这些军队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业人数猛增,失业者处境非常悲惨。这些人曾为议会事业出生入死,认为自
己应该享受到好一点的待遇,而议会却对他们如此漠不关心。于是军队变成
了一块产生激进、不满情绪的滋生地。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李尔本领导的
平等派就诞生了。他们提出了较为民主的平等主义思想,有些平等派甚至认
为爱尔兰人应与英国人平等。于是,议会下令解散军队。议会与军队关系更
为紧张。克伦威尔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这些军队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8月,克伦威尔率领骑兵进入伦敦。军队控制了伦敦和国王,掌
握了主动权。11月
11日查理一世违背自己“永不逃脱”的誓言,偷偷逃出
汉普顿宫,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行踪和打算。克伦威尔利用混乱之机,重新
加强了对士兵的控制。有一团队拒绝服从他的命令,克伦威尔便逮捕了为首
的闹事者,并当场进行审判,判处其中的三人死刑,至于谁承受死刑,则由
这些人自己掷骰子决定,谁输了就枪毙谁。自此以后,军队便趋于驯服。
1648年
5月
1日,克伦威尔得到消息,在彭布罗克郡,一位国会军的将
军被闹事的王党分子残酷杀害。5月
3日,他率领三团步兵和二团骑兵,离
开温莎。第二次国内战争开始了,在克伦威尔的一生中,他第一次享有独立
指挥的权力。在克伦威尔的进攻下,反叛的王党军队一个个被打败。新模范
军在第二次内战中再次显示强大的战斗力。普列斯顿一役又以克伦威尔的军
队大胜而结束。这样,国王查理一世挑起的第二次内战又被克伦威尔平定了,
查理一世再次被捕。
对于怎样处置胆大包天、使国家遭受第二次内战的查理一世,议会意见
不一。克伦威尔主张处死查理。因为只要查理活着,英格兰就不可能有和平。
他言辞激烈地说:“我们应该把他的头和王冠一道砍下来。”1月
30日,国
王查理的头颅从怀特宫的断头台上滚了下来。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以前也
有国王被杀,但情况不同,他们要么是被杀死在疆场,要么是在某个城堡监
狱中的黑暗角落里,被秘密处死。国王被他的臣民公开处死,这在欧洲历史
上还是第一次。有几位目击者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克伦威尔情绪高昂,激
奋活跃。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英国此时已成为共和国,政权由
90名议员组成的“残余国会”和由国会所认定的国务会议掌握。国务会议的
第一位临时主席是克伦威尔。2月
6日,下议院开会,一致投票同意废黜贵
族院。
英格兰虽然相当平稳地转变成共和制。但查理一世的另外两个属地苏格
兰和爱尔兰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国王被处死的消息传到爱丁堡的当天,查
理二世便宣称自己为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据悉,这位年轻的
国王准备在爱尔兰升起王室的旗帜。而舰队司令鲁伯特则率领一支小舰队在
爱尔兰海岸游弋。爱尔兰各地的王党势力结成同盟,在各地举行叛乱。显然,
必须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只有这一次行动,英国政府没有受到国内问题的干
扰。克伦威尔在放弃国务会议主席职务后的第三天,就被任命为远征爱尔兰
的司令官。他统率的军队有八个步兵团,三个骑兵团和
120名龙骑兵。但是,
就在克伦威尔要远征爱尔兰时,国内的平等派掀起了叛乱。他们把克伦威尔
看成是最大的暴君。很多平等派官兵感到克伦威尔的只按上帝的旨意行事的
信念十分令人恶心。5月上旬,克伦威尔逮捕了平等派头子李尔本。在审判
李尔本时,克伦威尔捶着桌子喊道:“我提请您注意,对付这些人别无选择,
只有消灭他们。否则,他们将会消灭你们..你们花费多年劳动,历尽艰辛
所取得的一切,都将付诸流水,你们在全世界有理智的人的心目中,将会成

为软弱、胆怯的藐小之辈,就活该被那些卑鄙、下贱的家伙消灭和摧毁..
我再一次提醒您,必须将他们全部消灭。”克伦威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
领军队毫不留情地平息了反叛者。
为软弱、胆怯的藐小之辈,就活该被那些卑鄙、下贱的家伙消灭和摧毁..
我再一次提醒您,必须将他们全部消灭。”克伦威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
领军队毫不留情地平息了反叛者。
克伦威尔到达都柏林后,发表了一篇讲话,他说他之所以来爱尔兰,是
要“进行一场神圣的工作,与野蛮的、嗜血成性的爱尔兰人作斗争..传播
基督福音,使这个血渍斑斑的国家恢复原有的幸福和安宁。”克伦威尔对爱
尔兰人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这是很明智的措施。这种措施使克伦威尔的军
队与爱尔兰的农民和睦相处。他严禁掠夺抢劫,有二名士兵因偷鸡被捕后处
以绞刑。农民们得到保证,只要将农产品卖给部队,便可受到保护并得到现
款。不久克伦威尔便率军平定叛乱。9月,在德罗盖达城,双方展开了激战。
克伦威尔用炮兵炸开城墙,部队发起冲锋,并很快地占领了城市。拒绝投降
的人遭到克伦威尔的屠杀。克伦威尔后来心情坦然地作了这样的回忆:“我
们的队伍冲上前去,我命令他们统统把敌人杀死。在激战中,我确实命令部
下杀死城中所有手持武器的人。我估计,那一天晚上,至少有2000多人作了
刀下之鬼。”还有一部分拒绝投降的人被克伦威尔烧死。克伦威尔的行为,
从军事上讲,是无可非议的;根据国际公认的战争法则,也同样是合理的。
的确,假如某一要塞拒绝投降,那些被迫冒着生命去进攻的人,就有权洗劫
被攻陷的城市并杀害所有的居民。在威克斯福德之战中,克伦威尔又取得了
辉煌的胜利,爱尔兰有.. 2000人被杀。两次大屠杀,使爱尔兰人的反抗转入低
潮。在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的战争中,爱尔兰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战火、瘟
疫和饥馑。
远征爱尔兰战争快结束时,议会召回克伦威尔。因为此时,北方的苏格
兰对英格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1650年7月.. 22日,克伦威尔又统帅1 .6
万人的大军,跨过了边界,进攻苏格兰。苏格兰人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是由
于苏格兰没有一位杰出的战争指挥者,最后苏格兰人同爱尔兰人一样都不可
避免地失败了。征服苏格兰,标志着克伦威尔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从此
以后,他再也没有率兵驰骋疆场了。十年忙碌的戎马生涯结束了。几乎没有
任何军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像他那样,跃升得如此之快,取得了如此辉煌
的成就。
现在,议会将汉普登宫奖授给克伦威尔作为住宅,以表彰他多年的辛苦
工作。于是,这座宫邸便成了克伦威尔全家的周末别墅。虽然“残余议会”
在理论上拥有统治权,但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去找克伦威尔解决问题了。有人
写道:“战争期间,上帝让你创下了不朽的业绩;和平时期,人们在你这儿
得到有益的东西。你将压迫者碾成粉末,减轻了受压迫者身上的负担;你为
囚犯解除了镣铐;你让穷苦的家庭得到了面包。”有一度,当传闻克伦威尔
死在苏格兰时,很多人为此而惊慌失措。“残余议会”也知道真正的权力掌

握在克伦威尔手中,但是他们不会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给克伦威尔。于是,
克伦威尔同“残余议会”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
握在克伦威尔手中,但是他们不会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给克伦威尔。于是,
克伦威尔同“残余议会”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
议会被废除,国内唯一的当权者是作为总司令的克伦威尔。1653年
12
月,克伦威尔接受了“护国主”的称号。有人说:“这个非凡的人违反了高
尚的人们和贵族的愿望,用这种方法几乎毫不费力地将自己凌驾于三个王国
的皇冠之上。尽管没有国王的头衔,然而他拥有的权力和威望使任何一位国
王都望尘莫及。”
克伦威尔取得英国最高统治权后,就开始向外侵略扩张,以维护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4年初,他派海军到地中海,其任务是利用他的舰队,
威慑任何想找英国商船麻烦的人。1654年夏,克伦威尔制订一项政策,打破
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的垄断权。克伦威尔在同这些外国较量中取得
了很大胜利。王党分子也承认:“克伦威尔在国外的崇高声望远远大于在国
内的影响”,是克伦威尔教会了让大不列颠雄狮发出怒吼。威尼斯大使也指
出:“1640年,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因
而无足轻重”,而现在与当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1658年
9月
3日,克伦威尔在白厅溘然长逝。随着他的去世,他所做的
工作不久即功败垂成。他选定的接班人是他的儿子理查,然而理查是一位无
能之辈,无法把克伦威尔开创的政府体制延续下去。这种政治体制是由于克
伦威尔的个人才能得以存在的。随着这个伟人的去世,这一脆弱的体制便土
崩瓦解了,传统势力、传统观念又死灰复燃。保王党为了庆祝复辟成功,克
伦威尔的尸体被从墓中掘出,套住脖子在塔伊贝思的绞刑架上吊了很长时
间。尸体取下来后,又被砍去了头颅。
克伦威尔是位优秀的军人。在他不平凡的生涯中,在英国,他用事实表
明,他指挥骑兵的艺术远比鲁伯特高明;在爱尔兰,他是一位围城战的专家,
懂得如何利用海上的威力来进行战争;在苏格兰,当兵力悬殊,敌众我寡以
及地形不利时,他却像一位魔术大师一样,在危急关头转败为胜。1648年
8
月,当他在“战时会议”上作出了第一个战略决策时,他就向人们表明,他
对各种艰险无所畏惧。果断地抓住战机和无情地追歼逃敌,这是他作为一位
军事将领的两大特点。
军人,从政者,政治家——这就是克伦威尔一生的经历。人们把他同凯
撒和拿破仑相提并论。所有这些人,都是由于他们非凡的军事才能而升迁的。
纵观克伦威尔生前
40年的生涯,人们不禁惊叹他是一位非凡而几乎令人费解

的天才。

开辟新航路的创举
开辟新航路的创举
继哥伦布之后,达·加马、麦哲伦继续探索联接各大洲的航路,他们不
畏艰险,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洋,使原本孤立存在的各大洲连成一体。于是,
“孤寂的大陆不再孤寂”,全球范围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全球市场得
以形成。不久之后,历史就记载了,在这些先行者留下轨迹的航道上,随着
大宗货物、黄金、原料..一同运来的更有奴隶、大炮和烟火。大规模殖民
的历史也从此开始。
无论如何,开辟新航路的水手们英名永垂。他们的辉煌创举堪与美国阿
波罗号登月船首次登上月球的深远意义相媲美。
正是他们改变了历史。
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东方在西方人眼里是神奇而朦胧的。威尼斯商人马
可·波罗在中国居住
17年之久,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称东方诸国,
如中国、日本和印度皆黄金遍地,“要多少有多少,采不尽挖不绝”,大汗
的宫殿金板盖顶,金砖铺地,金条做窗棂,黄金铸桌子。俨然一个黄金世界!
此时此刻,在古老的欧亚大陆上,正发生着一场不为人知的巨大变化。
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已悄悄地从封建王国的衰弱肌体内成长起来。市场与交
换的矛盾日益突出,黄金需求量大增。对黄金的饥渴使贵族们睁大了眼睛。
马可·波罗的游记使他们眼前一亮——到东方去!运回那黄金国度的黄金!
追循马可·波罗的足迹去东方却已不可能。当时与东方交通有三条通道:
一条是从中国河西走廊穿越“丝绸之路”,沿里海经中亚抵达小亚细亚;一
条是从陆路经叙利亚到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中国;第三条则是经埃及过红海、
印度洋到中国和印度。但自从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占据地中海东岸以
后,他们设置关卡,征收关税,扼住了东西方的交通咽喉,阻扼了东西交通。
通向东方的陆路被阻绝。
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行,从海路开辟蹊径去东方?的确,渴望得到黄金
的人们别无选择,只有海路。
西方人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清晰、明确的历程,古希
腊、罗马时代,人们以为大地只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圆盘。天则由四根巨柱支
撑,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陆地周围的大海惊涛骇浪,有去无回。公元
4
世纪,神父拉克坦·斐尔来安就说过这样的话:“莫非说真有如此昏聩的人,
以为存在对蹠者,他们的脚对着我们的脚,头朝下走路?他们真以为在地球
上有这种地方,那里的一切东西都倒了个:下是上,而上是下,树朝另一面
长,而雨、雹和雪朝上落?地球是圆的这种错误意见,成了生活着脚朝上的
对蹠者这种无知妄想的原因。”直到
1490年,人们才否决了这一观点,但仍
相信,虽然地球可能是圆的,但西方的海洋仍是无法渡过的。
但到
15世纪末,航海术的发展,已为航海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文地
理知识不断增多,航海技术的进步已能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新式的大
型多桅多帆,安全平稳的大海船使人们不再畏惧海洋上的狂风骇浪,大量精
确的海图被一代代水手们逐渐完善绘制出来,再加上中国指南针的已西传至
欧洲并开始用于海船作辨明方向的工具,此外大批优良水手的出现更是赋予
了远洋航行以最基本的条件。

东方,神奇的东方,西方人循海另辟蹊径探视你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人
们相信除却经地中海的海路以外,穿越大西洋照样可以到东方。
东方,神奇的东方,西方人循海另辟蹊径探视你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人
们相信除却经地中海的海路以外,穿越大西洋照样可以到东方。
说起哥伦布,人们就想起“新大陆”。在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共有八
个国家,27个城市声称是哥伦布的故乡。直到
1932年,意大利热那亚的“争
办哥伦布故里委员会”用大批古籍档案来证明,才使这一几百年的悬案得以
落实。单从这一点,也可对其影响略见一斑。
哥伦布
1451年生于热那亚。其父多米尼科·哥伦布是毛纺作坊主,同时
兼营奶酪与葡萄酒,家中有六个孩子,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少年哥伦布虽出身下层人家,但却坚强刚毅勇敢,做事热情专注,锲而
不舍。对游记、航海、地理著作犹为关注,如地方志专著《世界图志》、《航
海日记》、《马可·波罗》游记等,每次读完都使他难以扼制内心的激动,
做一个大航海家的愿望时刻在他心中激荡。
正是“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为了这个远大而恢宏
的目标,哥伦布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他狂热地钻研被统称为宇宙学和数学
的各门知识;学会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四种语言;学会观测星象
测定方法,了解风向、风力、风速、潮汐规律、绘制海图,通过以上阅读,
“至高无上的神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我揭示了这些书的意义,就是他把创业
的火炬交给了我..”
为了获得航海的实践经验,小哥伦布从
14岁起就登上了海船,15岁开
始在船上做学徒,并多次参与了安茹王朝(今法国一部分)与阿拉冈王朝(今
西班牙境内)的战争。其后又由于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被一些商会、商人
争相雇用。这期间,先后到达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冰岛、几内亚
等地,长期海上生活的磨练已使哥伦布成长为一个襟怀远大、不畏艰险的海
上勇士。
1479年,28岁的哥伦布来到葡萄牙,邂逅了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巴托洛梅
奥·佩莱斯特莱拉的女儿、年轻美貌的伊莎贝拉·德莫尼斯,他俩一见钟情,
旋即结婚。这桩婚姻对哥伦布来讲,确实可谓如虎添翼。岳父把毕生积累的
地图、航海记录都移交给他,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妻子从小受父亲耳濡
目染,更对海上生活充满向往,时常鼓励他男儿志在四方,当扬帆远航。在
社交场合中,他结识了航海界的名流,大家切磋技艺,广泛交谈,哥伦布终
于确信地球是圆的,无论从西向东还是从东向西都可以到达东方的黄金之国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当时声名赫赫的大地理学家托斯坎尼写信肯定
了他的这一想法,哥伦布开始为这项宏大的计划激动不已,跃跃欲试。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设备精良的船只与熟练的水手。
而这两项的巨大支出却非个人所能承担,除非借助上层统治者的资助。
为此,哥伦布辗转于热那亚、葡萄牙、西班牙各国间,向各国君主力陈
西航的诱人前景,终于打动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女王不但同意出资建船
和招募水手,还与哥伦布签订了五款条约,宣布由哥伦布统辖新发现的土地,
当地产值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所有,黄金十分之九归王室。
1492年
8月
3日,西班牙帕洛斯港人头攒动,当太阳的第一缕光线刚刚
跃上地平线,将卡斯提原野上空飘浮的白云染成玫瑰色时,穿着盛装,威风
凛凛的海军上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修道院院长胡安·佩雷什一同登上甲
板,90名水手分立在三艘装饰华美、旌旗飞扬的巨轮——“圣玛丽亚”号、

“少女”号、和“云游”号上,最后一次深情地瞩视着这个熟悉的国度,前
途茫茫,僧侣们祈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人们只能把生还的希望寄托给冥冥
中的上帝。
“少女”号、和“云游”号上,最后一次深情地瞩视着这个熟悉的国度,前
途茫茫,僧侣们祈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人们只能把生还的希望寄托给冥冥
中的上帝。
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航行,在成功的曙光最后出现之前,船上人们的感
受非局外人可以想象,作为领导者的哥伦布更显示了他卓越的毅力和超群的
才气。
9月
14号,“少女”号发现成群飞鸟,据以往经验,这意味着已近陆地。
哥伦布却断然否定。9月
16日,又发现成片的新鲜绿草,人们欢声雷动,以
为接近大陆,只有哥伦布不动声色,结果三只大船在一片生长着密密褐藻的
水城中小心翼翼航行了
19天,因为稍一疏忽就可能被水草缠绕。哥伦布称这
片水域为“海藻海”,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0月
8日,船行途中哥伦布忽然发现大批候鸟向西南飞,立即下令船队
改向沿西南偏西航线前进。这一改向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否则,哥伦布的船
队首先发现的大陆将是北美洲,也许美国就不会成为英语国家了。
旅途的艰辛、劳累再加上水手们认为“渺茫”的希望,终于有些人沉不
住气了。面对四周辽阔无垠的苍茫大海,不断有人抱怨,“陆地在哪里?我
看这个疯子要把我们大家的命断送在这海上了。”与之同时,有两只船上的
船长也时常违背哥伦布的命令,自作主张。哥伦布既要对付下层士兵的不满,
尽力安慰他们,鼓舞士气,又要对以大平冒为首的几个人小心提防、忍耐。
10月
10日,几个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水手密谋造反,要杀掉哥伦布返航。事
发之后,哥伦布以大局为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并对大家说:“冥冥中的
上帝告诉我,陆地已经近在眼前!我们已经接近成功了,我向你们保证!”
哥伦布讲着这番话时,本为安慰手下人,孰料第二天清晨,令人鼓舞的
迹象却一再证明哥伦布是对的。先是发现了大群的信天翁,接着又发现海中
有绿色芦苇,这两点都说明已离陆地不远,接着又发现被人用手折断的小树
枝,水手们激动不已,聚集在甲板上,同声高唱《拯救雷希纳》,一面用手
在胸前划着十字,感谢上帝的保佑。两个多月的海上风吹日晒,他们的脸上
已挂满了旅途的疲惫,陡然间都苍老了许多。然而此刻,希望的火焰在他们
心头燃起,每个人都睁大眼睛向远处眺望,期待那片神奇的大陆突然从海平
面上冒出来。
哥伦布也同大家一样激动。他宣布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将得到一件赏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