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85 (现代)
美洲的领地、亚洲的菲律宾等。这些地区也逐渐成了西班牙经济发展的
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大批的利润从那里滚滚流向西班牙本土。
路易十四开始行动了。恰巧,查理二世无嗣,他死后西班牙王位悬
空。于是,法国向其他国家发出了照会,要求他的孙子菲力浦成为西班
牙国王。欧洲各国纷纷抵制,而其中跳得最高的是奥地利,因为查理二
世和奥地利统治者同属哈布斯堡王朝,按照惯例,西班牙王位应由哈布
斯堡王族的人继承,因此奥地利皇帝反应最强烈。两把烈柴相撞了,一
下子便剧烈燃烧起来。首先是路易十四,举大兵扑向奥地利,奥地利被
迫应战,又一场欧洲大战揭开了序幕。
战争形势无疑对法国有利,路易十四强大的军队足以几次毁灭奥地
利。因此,法军推进迅速,但局势又有了变化,英国、荷兰相继投入了
对法战争。他们看得很清楚,如不干涉,法军会很快取胜,则西班牙丰
富的财富将归于法国,路易十四会因此实力大增,从而在世界霸权的争
夺战中多一个硅码,使英、荷处于劣势。同时,英国、荷兰也想在对法
作战上从西班牙的财产中捞到好处。这样,战局进一步扩大了,与法国
对立的力量日增,而法国在先前的历次战争中结下了许多敌人,这必然
使战场继续扩大。首先,神圣罗马帝国对法国进行打击,以夺回莱茵河
左岸被法国占领的土地;法国的宿敌德意志也参战了,它没有什么过多
的想法,只是欲在战场上报法国对它的几箭之仇。
还有一支新兴力量登上了对法战争的舞台,它便是北欧的强国丹
麦、瑞典。他们似乎预见到了战争的重大意义,预见到这将是一场决定
欧洲
18世纪基本格局和瓦解西班牙的战争。
于是,反法大同盟包括了大英帝国、荷兰、奥地利、德意志联邦、
神圣罗马帝国、丹麦、瑞典和其他一些小邦,他们在海上、在陆上同法
军进行了战斗,投入人数之多,战斗之惨烈,都是史无前例的。路易十
四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好几次著名的大战中打败了
联军。然而联军的经济、军事潜力之和大大超过了法国。随着战期的无
限延长,法国开始处于劣势。而这个时期到来时,10年的时间已经过去
了。
此时,联盟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因为它本身便不是稳固的,
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打算。首先是荷兰出现了继续作战的犹豫。因为
它看到英国的海上势力不断增长,海上殖民不断扩大,而因商业摩擦与
英国发生的三次战争依旧历历在目,不由不感到心灰意冷。因此它甘愿
能有个强大的法国来对抗英帝国。

这时的法国,所受打击已是日趋严重,若反法大同盟能全力作战,
坚持团结,法国的溃败已不太久远了。然而,这场战争的源起是西班牙
继承权之争,若同盟取胜,同盟中的奥地利将无可辩驳地成为新的西班
牙统治者,也就是说哈布斯堡王朝将进一步扩大,以致有可能重建它昔
日在欧洲的霸权。这是其他同盟国家所不愿看到的。表现在军事行动上,
这些国家便进展迟缓,与法国若和若离。
这时的法国,所受打击已是日趋严重,若反法大同盟能全力作战,
坚持团结,法国的溃败已不太久远了。然而,这场战争的源起是西班牙
继承权之争,若同盟取胜,同盟中的奥地利将无可辩驳地成为新的西班
牙统治者,也就是说哈布斯堡王朝将进一步扩大,以致有可能重建它昔
日在欧洲的霸权。这是其他同盟国家所不愿看到的。表现在军事行动上,
这些国家便进展迟缓,与法国若和若离。
丹麦、瑞典的退出最终使反法同盟归于结束。因为自
1700年开始,
与西班牙的继承战同时,北方大战也爆发了。俄国疯狂向瑞典进攻,以
求得出海口。1710年左右,战争出现白热化,一批又一批的俄军和瑞军
在战场上倒下,瑞典深感到两线作战力不从心,便和丹麦一起从抗法北
线撤出了全部军队,调至北方大战战场,也就是说,丹麦、瑞典在事实
上已退出了反法大同盟。
和平已走在近途上了,另一个因素成了和平的催化剂,即路易十四
的孙子菲力浦在历次战斗后已登上了西班牙王位,世称菲力浦一世。他
是个贤明的国王,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得到了广大西班牙
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到
1710年左右,菲力浦一世已在西班牙站稳脚跟,
再把他赶下台,已是十分渺茫的事了。以上因素使议和开始了,首先是
英国秘密同法国妥协,准备退出战争。荷兰、德意志各邦感觉出这一点
后立刻公开与法妥协。经过紧张的谈判,协议达成。1713年
10月《乌得
勒本和约》签订,反法大同盟归于不存,路易十四的光辉历史便也告一
段落。
在和约里,法国的路易十四保住了自己在西欧的第一陆上强国君主
的地位;但人们看出,对于法国来说,这已是日迫西山。一方面路易十
四渐渐老迈了,另一方面法国丢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国库也日见窘
迫。
路易十四的专制王权可以说达到了法兰西历史的顶峰。这是时代的
产物,因为那个年代,法国常年对外征战,人民疲倦不堪,因此希望有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出现,使国家从困顿中崛起,使生灵免于涂炭。
这种精神状态促使路易十四王朝达到了盛期。
在日常生活中,路易十四聪慧和机敏。他说话平和,但言语中常有
暗刀,令人不寒而栗。
据说,有一次,一个十分老朽的官吏喋喋不休地向路易十四陈述毫
无意义的问题。路易十四十分厌烦,但他没有厉声制止,只是把手杖扔
到了窗外,说:“它已经完成使命了。因为它太老且弱,我再也不用它
了。”吓得老官吏诚惶诚恐,再也不敢有如上劣迹了。
还有一次,路易十四在教室里听神父布道。他一向不满于阻止他行
使王权的教会,当他又听到那冗长而无用的训问时,便用以下的话使神
甫迅速停下来:“我十分赞赏您的布道,它是来自上帝和天国的使者;
然而,希望下一次我不是被强迫着来到这里。”
路易十四反对首相的专权,反对高等法官对王权的干涉。这并不等

于他不信任手下人,相反,他礼贤下士,网罗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其效
劳,代表人物便是首席顾问科尔伯特。科尔伯特才华出众,理政才能不
逊于米希留、马萨林。他整顿了所有的行政机构,改革法律,调整税制
体系,使之服从于法国经济的发展。他推崇重商主义,在他鼓励下,大
批的手工工场建立起来,大机器工业开始建立,这为法国商业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力竞争提供了条件。
于他不信任手下人,相反,他礼贤下士,网罗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其效
劳,代表人物便是首席顾问科尔伯特。科尔伯特才华出众,理政才能不
逊于米希留、马萨林。他整顿了所有的行政机构,改革法律,调整税制
体系,使之服从于法国经济的发展。他推崇重商主义,在他鼓励下,大
批的手工工场建立起来,大机器工业开始建立,这为法国商业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力竞争提供了条件。
路易十四也喜欢享乐,不仅在其执政前期,在其执政后期同样如此。
但同是享乐,他却有鲜明的政治目的,通过大量的宫廷舞会、宴会,设
置大批宫官,拴住众贵族的手脚,以利于自己更好的统治。同时,在客
观上,一大批社会名流和艺术家、文学家,经常出入宫廷场合,对他们
的创作起了积极的影响。莫里哀便是把法国的上层社会作为自己创作的
源泉。
路易十四在历史上不过一闪即逝,但他执政时期,法国军事、政治、
文化和外交及社会风尚的全面发展所构成的辉煌,却永远自豪地留在了
法国历史中。有人是这样评介这个时代的:
“法国王朝的威信,即使在敌人的眼光里,也不会由于路易十四的
好功喜战而失去光辉。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反对法国的专制王权,但法国
的文学受到了一般人的欣赏,法国的书籍颇受人们重视..当时文学
界,凡是想一展所长者,无不以法国为之典范,其影响之远,远达俄国
东部及大西洋沿岸。”


19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19世界五千年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原籍山东历城,即今天的
济南府。济南是个处处清泉荡漾的美丽地方,李清照在这儿度过了最早的三
年时光。3岁那年,她就随父亲李格非迁到东京去居住了。东京即今天的开
封市。
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学生,在学问和散文创作方
面很有成就。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是一名大家闺秀,出身于壮元之家,写得
一手好文章。调入东京后不久,李格非便升任礼部员外郎。他的文章写得很
好,得到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的高度赞赏。他不仅是一位文学
家,而且对金石字画和古代文物也很有研究。更可贵的,李格非品格高尚忠
直,忧国忧时。他对当世的达官贵人不顾国家治乱、一心经营园林的行径十
分不满。为了警时醒世,他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了《洛阳名园记》,寄托自
己的感慨。他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肃,他常说:文章是不能马虎草率从事的,
如果不以“诚”作为文章的精髓骨干,是不可能写得好的;只有字字如同从
肺肝中流出,才能高步众作之上。
每当李格非写作时,童年的李清照便侍立案侧,父亲一篇文章刚脱槁,
她就过目成诵了。有竹堂外的小院,是李清照儿时的乐园,那劲挺的翠竹,
那多窍的湖石,以及洒落在小径上变幻不定的竹影,都在她童年的心灵中描
绘出了鲜明的影像。成年后她喜画竹石,正是对儿时生活的追忆。李格非夫
妇的思想很开通,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在这样的家庭中
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从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她那渊博
的历史知识,出众的文学天赋以及豪爽坚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
母对她小时候的教育。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一直是在东京度过的。东京是当时北宋的都城,是全
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虽然国家政治面临着危机,但文化艺术却正处在鼎
盛时期。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长期担任文化官员,经常与他交往的大都是文
学艺术界的名流大家。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李清照耳濡目染,在少女时代
就充分显示了她的卓越的文学修养和多方面的才能。她能书,笔势清真可爱;
善画,她的竹石、人物图卷一直为后人宝传;她的古文笔力逼近她的父亲,
无论难易,均能运笔自如,曲折尽情,“文章落笔,人争传之”;尤工于诗,
完全是一种大家风范,“无愧于古之作者”;她的词作,婉丽新巧,往往出
人意表,更是脍炙人口。早在出嫁之前,李清照的诗名就传扬京师了。她的
一些诗句,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
试春草”等,刚一传出去便被人们广为传诵,认为是难得的好诗。连平时从
来不肯夸奖别人的大诗人晁补之,看到李清照的这些诗句之后,竟赞不绝口,
逢人便说“李清照小小年纪,写得如此好诗,真是世上少有的奇才!”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聪明而开朗活泼,她从不愿意整天死守着闺房呆坐
着。父母亲都是有学问而且豁达大度的人;也很少限制她的思想自由和行动
的自由,所以她除了在父母的指导下,勤奋地读书作文外,她也像当时的许
多贵族少女一样,喜欢斗草、踏青、荡秋千等游戏,在春秋天气晴好的时候

偶尔也会约伴结队去近郊的溪亭园池划船。北宋时代的东京城,四周一百里
之内,到处都是景色优美的园林。所以,每年清明前后,重九左右,东京城
里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出城去游玩。只见到处是彩车宝马、俊男倩女,真
是热闹繁华极了。对于这段美好幸福的少女生活,后来,李清照一直非常留
恋。她曾有几首词作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先看这首著名的《如梦令》:
偶尔也会约伴结队去近郊的溪亭园池划船。北宋时代的东京城,四周一百里
之内,到处都是景色优美的园林。所以,每年清明前后,重九左右,东京城
里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出城去游玩。只见到处是彩车宝马、俊男倩女,真
是热闹繁华极了。对于这段美好幸福的少女生活,后来,李清照一直非常留
恋。她曾有几首词作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先看这首著名的《如梦令》: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是记一次愉快的郊游。但作者并没有铺叙郊游的过程,而只是截
取日暮归舟时一幕,加以集中的描写。你看:沉醉中小舟闯入藕花深处、进
退两难的狼狈,“争(怎)渡?争(怎)渡?”迷失了归路的姑娘们的同声
惊呼,加上从睡眠中惊起的鸥鹭,构成了一组生气盎然、雅趣横生的画面,
充分表现了诗人乘兴而往、兴尽而归的愉悦心情。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她那
颗热爱生活的年轻的心的跳动。
东京郊外的春天美,秋天也同样引人入胜,请看李清照描写湖光山色的
另一首词《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怨王孙》描绘暮秋湖上的风物,形象多么鲜明生动。这么美好的
水光山色,游客竟然不去细细品味便匆匆归去,多不知趣!连眠卧在沙汀上
的鸥鹭都生气了,当游客经过时,它们连头也不抬,它们不想理睬这些辜负
了美景良辰的人。那“说不尽无穷好”的湖上风光,经这一点,境界全出来
了,手法真是太高明了。
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创作的词都比较香软细腻。她曾写过一首
《如梦令》,其中的“绿肥红瘦”竟成了她一时的雅号。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与上文引用的那首《如梦令》描绘的季节不同,大概这是暮春的一天清
晨,李清照从浓睡中醒来,觉得昨晚的酒意尚未全消。侍女正在卷帘,从轩
窗中弥漫过来的淡淡寒意使她清醒了许多,她突然想起昨夜有一阵子风刮得
很猛,雨脚虽然不密,但却把轩窗打得噼啪作响。这一夜的风雨,该不会把
花都打坏了吧?这首令词是从晚唐诗人韩偓的一首绝句——“昨夜三更雨,
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引申点化而成,但比原作内
容丰富,刻画更见匠心。她在短小的篇幅内,引进了两个年青女子的对话,
形神兼备,真是别开生面。全词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姿:由昨夜风雨引起
“试问”,这一问极有情意;却答以“依旧”,答得极淡,毫不经意;顺势
又引出“知否”以下三句。“绿肥红瘦”四字不单语新意隽,而且蕴含着无
限凄惋的惜春深情。无怪乎当时人士莫不击节叹赏,自叹弗如,并送给李清
照“绿肥红瘦”的雅号。
在这样平静而幸福的环境中,李清照送走了童年、少年,迎来了青年时
代。宋徽宗建中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遵从父母之命,与才华横溢

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了。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
人。诸城又叫东武,所以明诚的著述总是署作“东武赵明诚”。他是赵挺之
的幼子。当时赵挺之担任吏部侍郎,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虽是同朝当官,
平时却不大来往。赵明诚非常爱好读书,而且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集、
鉴赏古今名人字画、文物和金石铭刻的作品。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能作诗,
会填词,写得一手雅洁的散文,尤其擅长文献校勘、金石鉴赏。他是位学者
型的青年。李格非对这位太学生的人品学识相当器重,所以将爱女许配给他。
李清照的婚姻是美满的,她与赵明诚志同道合,如鱼得水。
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美满姻缘,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赵明诚童
年时曾在白天做了一个梦,梦中读一本奇书,书中暗示他将来是“词女之夫”,
即将要娶一位擅长填词的女子作妻子,后来赵明诚就把这个童年的梦讲给李
清照听,李清照很是感慨,她说:“可惜我是一名女子,只能把心思用在诗
词上,如果我是男子,真不甘心做词人,而要成为一名忠心报国的英雄”。
赵明诚少年时曾用心研究欧阳修的金石著作《集古录》,对欧阳修的学
问非常钦佩,他逐篇阅读,并写出心得体会。欧阳修下功夫考证古代的金石
器物和文人字画,赵明诚认为这对于了解历史发展、考订史籍缺失,有功于
后代学者很大。他稍感不足的,是这部著作搜罗得不够完备,编次又不按年
月的先后。《集古录》触发了赵明诚搜集、考证金石刻辞的强烈兴趣,他立
志要用尽毕生精力,在欧公《集古录》的基础上扩充发展,撰写一部采摭略
无遗漏、体例愈加严密、铨述益有条理、考证更为精博的《金石录》。他一
面在太学就读,一面从事金石刻辞的访求。当他与李清照成婚时,他所藏蓄
的三代鼎彝、汉唐碑碣已颇为可观了。李清照出阁前,在父亲的案头也浏览
过《集古录》,她深知这不仅仅是文人的风流雅事,而实实在在是项严肃的
学术研究,因此她极力鼓励赵明诚将《金石录》的撰述进行到底。
虽然赵明诚和李清照均出身于官宦家庭,但他们两家都是为官清正的
人,所以结婚之后,生活并不十分富裕。收集金石古物往往要花很多的钱财,
为了支持明诚的研究工作,清照常常拿出一些旧衣让管家到当铺典上一些

钱,资助明诚。
钱,资助明诚。
当时,大相国寺的庙会是逢初一、十五以及逢三和逢八的日子。每到这
时候,赵明诚总是早早赶到这儿,他是这儿的常客,熟悉各种物品的行情,
与每一家书店和文物古董店的老板都很熟悉。偶而逢天气好的时候,他也带
着李清照一起来这儿,凭着他的学识和眼力,他曾在这里找到不少相当珍贵
的碑碣拓片和上古的古器。每当与清照同来选购,运气往往特别好,很少空
手而归。如果意外地在这里发现访求多时的名人手迹或先秦古器,而钱不凑
手时,赵明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长袍作为抵押。然后买上几斤时鲜水果、蜜
饯点心,欢天喜地双双归来。晚上,他们相对摩挲展观,一边咀嚼着果子,
一边细细地赏鉴,觉得天上神仙的快乐也不过如此。他们婚后的第二年,有
个古董商人携来一轴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上门推销,要价
20
万。画是罕见的精品,拉开卷轴,满室生春。但
20万钱的价码,相当
20两
黄金,他们根本拿不出来,明诚与清照将《牡丹图》留了两晚,终因无法筹
措画款,只得照样还给画商。他俩既惋惜不能保存这轴画,又担心它以后会
流落毁坏,有好几天相对无言,很不高兴。
没过多久,赵明诚从太学毕业,走上仕途。当官之后有了一些俸禄,他
和清照决定吃素食,穿布衣,努力节省下每一文钱,搜集更多的古物。他们
说到做到,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
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
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
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
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
20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
的著作,叫《金石录》。
正当他们两人专心致志地搜集古物,进行金石器物研究的时候,北宋的
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在朝执政的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庸而且腐朽无能的皇帝,他起用蔡
京为相。蔡京是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的姻亲,名为新党,实际上却是个投机变
法的权奸。蔡京当权的第一个步骤,便是将宋哲宗亲政之前的执政大臣司马
光、苏轼、秦观等
120人,打为“元祐奸党”,死者削去官爵,生者贬到蛮
荒地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元祐年间担任文化官员,曾求教过苏轼;后
来又拒不参加整编元佑祐臣的章奏的写作组,而被贬为广信军通判。这次当
然地被蔡京划入“元祐奸党”,撤销礼部员外郎的官职,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李格非的好友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也被列入“奸党”,在同一
天撤职。李格非的亲家、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却因附和蔡京、极力排击元祐党
人,被提升为尚书左丞(副宰相)。李清照刚听说父亲划入“党籍”,真似
五雷轰顶。对于这场事变的是非得失,她无法细想,她担心的是年近花甲的
老父,怎么能经受贬窜的折磨?她明知公爹赵挺之一向与父亲的政见相左,
而且还听说这次父亲被贬职与他有很大关系,可她仍然像往常一样与赵明诚
相亲相爱。只是内心中的阴影越来越重了,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心情早已被
家庭与国家的巨大变故冲击得无影无踪了。这些经历在李清照的生活和思想

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迫使她睁大眼睛审视社会现实,思考国家命运。

24岁以前的李清照,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她用词来反
映日常生活中的感触,用诗来表达她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评价。如果说她的词
作题材还未越出传统词作的范围,还在描写一些风月之事,那么她的诗歌的
视野可就广阔得无所不包了。看来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是有意识地让诗、词这
两种不同体制的文学样式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不同的作用。
1107年,李清照
33岁的时候,她的公爹、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与奸
臣蔡京的斗争中失败,被罢了官,赵挺之又气又恨,不到五天就死掉了。蔡
京的爪牙并未就此罢休,除了追回赵挺之生前所受的各种官职以外,连他的
三个儿子也不放过,赵明诚与赵存诚、赵思诚被同时削去官职,捕入制狱候
审。这次赵明诚被父亲的案子牵连进去,给李清照的打击非常大,她经常恶
梦连连,梦见他们夫妻生离死别,梦见国家山河破碎..
幸好赵明诚平时为官清正,为人小心谨慎,蔡京的党徒审查了几个月,
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材料,只好把他释放了。
大观元年七月,赵明诚从制狱解除拘禁后没多久,便带着李清照返回青
州(今山东省益都县),开始过平民的生活。前些年他父亲曾在青州构筑了
一座供退休养老的宅院,现在空着,正好供他们夫妇居住。这所宅第的第三
进,是座高敞古朴的五开间厅堂,梁上高悬着一方匾额,上书“归来堂”三
个遒劲的大字。这里原是赵挺之为自己准备的静室,现在则成了明诚夫妇的
藏书处。青州是东方大郡,人烟稠密,文物昌盛。蔡京在这里安插了不少亲
信和耳目,随时都在窥探赵家的动静。为了避免不测,赵明诚与李清照绝口
不谈政治,这倒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金
石考古与文献校勘的学术工作。明诚夫妇事事节俭,但遇到名迹,索价千金
也毫不吝惜。每当收到一部前所未见的书籍,明诚与清照立即细加校勘,修
整装帧,撰写题跋。得到三代彝器、秦汉碑帖、名人书画,也共同舒卷赏玩,
指摘其中的毛病缺点。他们规定每晚的工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限度,始终保
持在精力旺盛、兴趣盎然的状态下从事鉴赏、研究,所以经他俩精心整理的
藏书,都能成为装订精致、字画完整的善本,在国内诸位大藏书家中是首屈
一指。
在他们闲居在乡里的十来年时间里,他们千方百计地搜求珍贵文物字画
及金石铭刻,散居各地的朋友们知道他们正在从事金石刻词的研究,往往及
时地将墨拓原本寄赠他们。有时得到大宗珍贵文物出土的消息,赵明诚也会
不远千里地前去访寻,亲自拓制铭文。像唐高宗李治亲笔撰书的《唐登封纪
号文》两碑的拓片,就是赵明诚亲自攀登泰山模拓回来的。为了访碑觅帖,
在屏居乡里的十来年中,赵明诚也不时与李清照有短暂的分离。李清照往往
用小词排遣她的离情别绪。这些词写得缠绵恻隐,非常优美动人,如她的这
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