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82 (现代)
作为英国电信界的领袖,普利斯早就在研究感应无线电报,马可尼
刚到英国时,他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试验,但都失败了。10多年的艰
辛,换来的是徒劳无功,普利斯不免有些惆怅和遗憾。正在这时,他从
英国《电气技师》上看到马可尼申请专利的简报,发现马可尼用电磁振
荡的方法发明了无线电报,他感到无比惊奇和欣喜,急于想见到这个名
不经传的年轻人。一天,普利斯如愿以偿,马可尼前来登门拜访。普利
斯高兴地接待了神交已久的发明家,并进行了热烈的交谈。马可尼谦逊
地拿出他的收发报机请普利斯过目并恭敬地请他指点。普利斯非常欣赏
年轻人的才干和品质,请他留在邮电总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不久,马可尼在普利斯的帮助下,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进行了无线
电信号实地收发实验。这一次电磁波的传递距离达到了
8公里。
1896年
12月
12日,德高望重的普利斯把马可尼介绍给大家,就像
本文开头介绍的一样。从此,马可尼登上了英格兰的社会舞台,整个大
不列颠都知道马可尼和他的无线电了。
1897年春天,马可尼在英国西海岸南端的布里斯托尔海湾紧张地进

行跨海通信试验。理论和实验都行得通,但究竟在实际使用中能否具有
生命力将由这次实验来进行检验。普利斯为了这次实验能够成功,特地
把自己的助手乔治·肯普调来协助马可尼。
行跨海通信试验。理论和实验都行得通,但究竟在实际使用中能否具有
生命力将由这次实验来进行检验。普利斯为了这次实验能够成功,特地
把自己的助手乔治·肯普调来协助马可尼。

4.8公里,通信效果良好。
一个星期后,马可尼和肯普把接收机移到海岸的布瑞当,收发距离
增大到
14.5公里,聪明的发明家用两只覆盖着锡箔的风筝作为收发天
线,风筝可以升到好几十米高,比圆筒天线高得多。5月
18日,通信试
验获得了很大成功,无线电信号第一次传过了布里斯托尔海湾。普利斯
在试验结束后拍着马可尼的肩膀表示祝贺,马可尼却盛赞肯普的干练得
力。宽厚、谦逊的普利斯为了帮助年青的发明家,当场告诉他可以把肯
普留下,马可尼大喜过望,从此,肯普成了他终身的助手,为他的事业
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跨越海湾的通信在无线电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它是人类第一次不用导线而把信号传过了海湾。
同年,马可尼还在怀特岛的艾伦湾建立了一座电台,取名叫尼特无
线电台。在这个小岛上,马可尼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通信实验。
1899年夏天,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英法海峡——多佛尔海峡两岸的
无线电报联络,把通信距离扩大到
45公里。
同年
9月和
10月,马可尼被邀请访问美国,他用随船的无线电装置
报导了美国在领海里举行的国际快艇比赛实况。当访问结束,马可尼离
开纽约前,通过海底电缆发电报给伦敦的实验室,告之他乘座的“圣保
罗”号预定在星期三上午
10点到
11点之间到达,星期二上午就到尼特
电台作好准备,实验室主持人弗伦德还派了一名助手在机房值夜班。
第二天,弗伦德很早就起来巡视整个通信站,洋面上无一丝帆影。
到了中午时分,邮船预定到达的时间早已过去了,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弗伦德和他的助手们开始焦急起来,担心发生什么事。
直到下午
4点
45分,接收机上的电铃突然响了起来。
“你是圣保罗号吗?”尼特站发出电报问对方。
“是的”。对方回答。
“你在哪里?”
“66英里以外!”
马可尼的电报终于驱散了大家的忧虑,尼特站顿时洋溢着欢乐的气
氛。马可尼第一次成功地把无线电通信距离增大到
106公里,无线电信
号首次突破了
100公里大关。这一天是
1899年
11月
15日。
突破了无线电通信百公里大关的马可尼没有停止不前,他把目光投
向了辽阔的大西洋,渴望在欧洲和美洲之间建立起无线电通信。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当时很多内行人都认为很难实现,这一
见解并非毫无理由。第一,无线电的收发装置在当时还处于原始阶段,
发射机还停留在火花式发射机的水平上,电振荡是衰弱的,也没有功率
放大输出;接收机很简单,检波器是老式的金属屑检测器,没有电子管
放大电路,也没有现代接收机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方式。第二,英国和
北美相隔太远,地球的曲面很可能妨碍通信的实现,一般人都认为电磁

波只能像光波一样传播,不能绕过地球曲面传播。
波只能像光波一样传播,不能绕过地球曲面传播。
为了实现这一越过大西洋的宏伟计划,马可尼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1900年,他获得了无线电史上有名的调谐电路的专利。这种电路相当于
现代接收机的输入调谐回路。
同年.. 10月,马可尼在普尔杜建立第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了.. 10
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这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发射机,同
发射机相配合的天线很复杂。最初架设的是一种庞大的垂直天线阵,是
用.. 2000根.. 60米高的金属杆围成的一个大圆柱网。网的直径达45米,周
围还有很多固定的缆绳。可是因为天线太高,支撑困难,没多久就被大
风给刮倒了。受挫的马可尼没有气馁,他改变方案,新架设的天线用很
多根垂直天线排成扇形,结构牢固,抗风性强,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初
次试验,通信距离达.. 322公里。
1901年.. 11月 26日,马可尼、肯普和另一位助手佩基乘“撒丁”
号轮船,从英国西部港口利物浦起航,向纽芬兰驶去。他望着波涛汹涌
的大西洋,思绪万千,想起当初离意大利去英国的情景,而如今自己将
要踏着前人的足迹去开拓新的领域,完成人类史上的又一创举。
12月.. 6日,轮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港,马可尼和
两名助手登陆上岸。第二天,马可尼拜访了纽芬兰官员,好客的主人热
情地接待了他们,并答应和他密切合作,为他的试验提供一切方便。
马可尼和他的助手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实验的全部准备工
作。
12月.. 9日,正当他们工作之时,天气突然刮起了大风,气球被吹得
跳起了摇摆舞,最后腾空而起,消失在天空之中。
10日风还在继续刮,马可尼不仅想起了四年前,他曾用风筝在布里
斯托尔海湾成功地进行了试验,他就决定改用风筝做天线。使天线被控
制在.. 220米左右的高空。
这是一个阴冷的天气,山脚下的悬崖在海水的拍击下发出雷鸣般的
吼声,面对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英国远在.. 3000多公里的另一半地球上,
圣约翰斯港静静地躺在山边,沐浴在薄雾中。
在这个划时代的日子里,马可尼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在日记中
写道:“关键时刻终于到了,我为它作了六年艰巨的准备工作,各种责
难从来没有使我动摇过,我就要检验我的理论是正确的,证明我已经获
得的.. 300多项专利的价值,为了进行这次试验和在普尔杜建造大功率无
线电台花费了我数万英镑,这笔钱是不会白花的。”为了更有把握,马
可尼决定不用莫尔斯电码记录仪作终端,而改用电话机来直接收听金属
屑检波器的输出信号,因为人的听觉比记录仪要灵敏得多。
1901年.. 12月.. 12日,预定的通信时间到了,大家屏息静气地等待着,
大约中午.. 12点半,电报键突然发出了“的答”声,信息来了!马可尼立
刻抓起听筒,紧张地听着,三个微小而清晰的“的答”声在马可尼耳边
响起,啊,千真万确,这是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信号,飞越了.. 3000多公
里!
马可尼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把话筒递给旁边的肯普说:“伙

计,你听听看有些什么。”肯普接过话筒,贴在耳朵上,几秒钟过去了,
他兴奋地喊叫起来:“信号,三点短码!”
计,你听听看有些什么。”肯普接过话筒,贴在耳朵上,几秒钟过去了,
他兴奋地喊叫起来:“信号,三点短码!”
1897年
7月,马可尼在伦敦成立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后改为马可
尼无线电公司。
1898年
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使用,替爱尔兰
首都都柏林《每日快报》报导快艇的比赛实况,马可尼把电台装在一台
租来的轮船上,随时把比赛实况拍发给岸上的接收台,然后通过电话线
直接告诉给《每日快报》编辑部,当天晚上,比赛结果就见报了。
1899年
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过装置第一次在英国海岸演习中使
用,具有远见卓识的英国皇家海军没有忽视这一尚处于雏形的“小玩艺
儿”,把它们装在三艘军舰上,由马可尼及助手分别操作,演习中无线
电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演习结束后,皇家海军与马可尼签订合同,要他
第二年给海军的
28艘军船和四个陆上通信站装置无线电台,这是马可尼
公司的第一个大宗合同。终于,马可尼公司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S”信号胜利越过茫茫大西洋,这在无线电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
破,它表明,只要建立起永久性的电台,洲际无线电通信就指日可待了,
马可尼对此深信不疑。
为了向全世界表明这一点,马可尼又作了一次试验,确实的电报内
容越过
2500公里的大洋,传送到目的地,马可尼的预言变成了事实。
加拿大政府对这次成功的实验非常满意,特地拨款
1.6万英镑,让
马可尼在格拉斯湾建立一个大功率的发射台。1902年
12月的一个风高月
明的夜晚,相隔
3000多公里的普尔杜台和格拉斯湾台开始试验通讯。这
是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第一次正式进行的洲际无线电通信。结果英国接收
加拿大的信号非常清晰,而加拿大接收英国的则要差一点,这表明普尔
杜台的发射功率还不够大,马可尼公司就拨款予以改装,嗣后两台之间
的正式通信完全成功。第一份从加拿大拍往英国的正式电报是马可尼发
给英国和意大利国王的,这表明了马可尼的胸襟,他忘不了生于斯养于
斯的祖国,他更忘不了支持他事业的第二祖国英格兰。
1909年
1月,在大西洋上发生了“共和国”号同“佛罗里达”号相
撞的恶性海上事故。幸亏船上安装了无线电台,及时地发出呼救,才使
所有的乘客和船员幸免于难。无线电在海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12年
4月
10日,在数千人的欢呼声中,有“人类进步象征”之雅
号的英国豪华邮轮“铁达尼”号在南安普敦港下水出发,开始了它横渡
大西洋的首次航行。在这艘长达
267米的巨轮上载着
1348名旅客和
864
个船员,开往大洋彼岸的纽约。
“铁达尼”号航行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船舱里不时传出舞会的
音乐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静谧详和之情洋溢在轮船的每一个角落。欢
乐的旅客那里知道,死神正向他们走近。当“铁达尼”号驶进纽芬兰南
边的洋面时,冰山险情出现,航行在前面的“加利福利亚”号发现险情,

并向“铁达尼”号发出冰情警报,遗憾的是恰好此时“铁达尼”正在拍
发一份私人电报而没有收到。深夜时,当“铁达尼”号发现险情时已来
不及了,轮船被撞开了一条长达百米的裂口,冰冷的海水像猛兽一样扑
进船体,“永不沉没的水上之城”此时也躲不开灭顶之灾了,临危不乱
的史密斯船长镇定自若地命令报务员发出求救信号。
并向“铁达尼”号发出冰情警报,遗憾的是恰好此时“铁达尼”正在拍
发一份私人电报而没有收到。深夜时,当“铁达尼”号发现险情时已来
不及了,轮船被撞开了一条长达百米的裂口,冰冷的海水像猛兽一样扑
进船体,“永不沉没的水上之城”此时也躲不开灭顶之灾了,临危不乱
的史密斯船长镇定自若地命令报务员发出求救信号。

10海里外的地方,但由于报务员擅离职守,导致了
1000余
人葬身鱼腹的命运。
事件表明,无线电在航海事业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海上生
命安会国际会议规定:5000吨以上的轮船必须安装无线电收发报机,24
小时必须有人值班。
现在,无线电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应用在各行各业,卫星、
航海、气象、军事都广泛应用无线电,马可尼在无线电技术上的伟大贡
献改变了电讯的历史,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开拓了一条金光大道。

伽利略开辟近代自然科学新时代
伽利略开辟近代自然科学新时代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伽利略开始的。考察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
后人会从中吸取到丰富的营养,并深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伽利略,一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卫士。
伽利略从小便显示了极高的天赋。他聪颖过人,勤勉好学,对拉丁
文、希腊文、哲学、音乐、图画等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接受力之
强也曾使身为数学家和音乐师的父亲大吃一惊。
但是,小伽利略感兴趣的还不止这些。从小,他就是一个“天空音
乐家”。他喜欢一个人默默地、专注地看着星空,那闪烁的群星在调皮
地向他眨眼,“星星的背后有什么?”“星星是钻石吗,为什么会发光?”
爱好音乐的伽利略沉浸在另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那是想象中的星星运转
时的奏鸣曲。
小伽利略还是个小机械师。他每天的游戏便是不停地制作机械玩
具。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不断地制作出象车、风车、船之类的
模型。
幼年时期形成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使他一
生都受益匪浅。
由于伽利略不肯盲从别人的观点,只相信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往往
会冒出一些别人难以理解的“疯”念头。
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
型期,教会控制文化的“黑暗时代”还没有过去,宗教裁判所就是对敢
于违背教会宗旨的人的审判镇压机构。即使在文明的摇篮——学校里,
教师们也奉守教条的先哲规矩,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就用一句大学者亚
里士多德的话来搪塞“导师已经指示过了。”
但是,伽利略从不轻信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的
脑海中时时在思考着。
一天,伽利略正在教堂里做祈祷,寂静中传来挂灯链条摆动的嘀嗒
声,爱动脑筋的伽利略从那有节奏的韵律中,发现挂灯每往返摆动一次
的时间似乎一样长!
于是,他出人意料地跳起身来,跑回家去,他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
己的这一发现。
他兴冲冲地找到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做这个实验。“过
一会儿,请您帮我数一下绳索的摆动次数,”伽利略说。
“又是一桩伽利略的疯念头,”教父嘟哝着,无可奈何地耸耸肩,
他不知道这个伽利略又在捣什么鬼。
一会儿功夫,伽利略就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他把挂有同样重量
铅块的两根等长的绳索分别悬挂在两根厅柱上,他将两个铅摆,分别拉
到距垂直线四掌宽和两掌宽的位置上,然后同时撒手。
“开始!”伽利略喊道。
“100次”,“100次”,“我成功了!”伽利略兴奋地喊道。

就这样,从比萨教堂悬挂的一盏油灯的来回摆动中,医科大学生伽
利略发现了摆锤的等时性定律,并被后人广泛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
博、计算日食、推算星辰等运动方面。
就这样,从比萨教堂悬挂的一盏油灯的来回摆动中,医科大学生伽
利略发现了摆锤的等时性定律,并被后人广泛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
博、计算日食、推算星辰等运动方面。
1585年,伽利略被迫离开比萨大学,回到佛罗伦萨。他继续孜孜不
倦地埋身于数学王国中,对他所热爱的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1586年,
他发表了《比重秤》,这部著作使他在数学界一举成名,被称为“当代
的亚里士多德”。
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谋到了教授的职位,回比萨大学执教。
校方很快发现,这个年轻的数学教授“恶习难改”。他公开在课堂
上讲,比背诵圣哲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学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大自然这本
宝书”,亚里士多德也会犯错误,没有经过亲身检验,不能轻易相信。
而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成天忙于实验,用“小孩子的玩具”——绳
索锡块、杠杆图片来“研究宇宙奥秘”。
更让校方大吃一惊的是,1590年,他居然提交了一篇论重力的长篇
论文。他公然指责,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同一高度掷下两个物体,重的物
体先落地,轻的物体后落地,是错误的,应该是同时落地;而且,他从
实验中发现自由下落的物体所经过的距离与其耗费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的规律。这样,伽利略不仅从实践上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而且又
有理论为依据。
然而,在以亚里士多德派为主的比萨大学里,伽利略却遭到了群起
攻之。
伽利略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他将让公众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证实。
这一天,比萨斜塔前聚集了许多人,有市民,也有教授和学生,这
个“狂妄”的数学教授今天可要出丑了,一些反对他的人幸灾乐祸地想
着。
然而,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伽利略从同一高度同时掷下的一个十磅、
一个一磅重的铅球,它们同时从高空坠地!
尽管如此,那些顽固的教授们还是不肯相信伽利略的学说,无论如
何,亚里士多德怎么会错?直到后来,科学家塞特尔的实验才最终结束
了对伽利略的实验多半是虚妄的指责。
比萨塔上的实验,标志着伽利略向圣哲亚里士多德学说挑战的开
始。
与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方法相反,伽利略更重于用实验来检验。
他承认感觉对思维有启迪作用,但他更相信千百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更接
近真理。他的实验分如下四个步骤进行:实验性观察,作业假设,数式
化或理论性演绎、操作。这种方法对他后代的科学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伽利略的所作所为终于使校方决定驱逐这位对“圣哲”出言不逊的
狂妄教授,年轻的伽利略怀着一颗怅惘的心离开了比萨大学。

不久,当时欧洲著名的帕多瓦大学发来了聘书。由于当时威尼斯包
括帕多瓦已被教廷摒弃,所以帕多瓦大学的学术气氛比较自由,教授们
也很容易接受新观点,这无疑给伽利略提供了一块进行学术研究的乐
土。他一生中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是从这一时期的研究中受益的。
不久,当时欧洲著名的帕多瓦大学发来了聘书。由于当时威尼斯包
括帕多瓦已被教廷摒弃,所以帕多瓦大学的学术气氛比较自由,教授们
也很容易接受新观点,这无疑给伽利略提供了一块进行学术研究的乐
土。他一生中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是从这一时期的研究中受益的。
伽利略从小就对神秘的太空充满向往,长大后,他成了哥白尼的崇
拜者。根本不相信教会的“地心说”。1600年
2月,当哥白尼的信使、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被教会关押十年之后,在
罗马鲜花广场被活活烧死。消息传来,他忍住悲愤,决心一定要找到强
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哥白尼学说的正确,为布鲁诺伸冤。
但是,浩瀚无际的宇宙始终不肯让人类看清楚,千百年来,人们只
能凭着肉眼来观察日升日落,月盈月亏。伽利略苦苦思索着,如何制作
一个仪器来观测太空?
灵感的火花终于爆发了,当他听说一个眼镜商人在制造镜片时,偶
然发现一块凸镜片与一块凹镜片合在一起时,便出现了物体放大的图
象,他欣喜若狂,许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一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他迫不及待地找来各种类型的镜片,研究它们的曲率,将各种不同
镜片组合比较,并用数学公式来测量出不同曲率及组合所引起的视觉上
的效果。一个晚上的时间,世界上第一架可以将物体放大
3倍的简式望
远镜诞生了。随后,经过不断试验改进,终于在
1609年制成了一架可以
放大
32倍的望远镜。于是人们惊奇地发现,“正向这里驰来的帆船..
是那么遥远,以至要等两个小时之后他们才能用肉眼看到”,“遥远的
星宿如在眼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