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80 (现代)
鉴真对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
推动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时日本佛教没有建立授戒的办法,很多僧人风纪败坏,不能清修律己。
鉴真在奈良东大寺立坛授戒。天皇诏书里说:“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
尚!”天平宝字三年(759年),鉴真又以朝廷所施备前国水田一百町的收
入和给他的园地,在奈良建立唐招提寺,作为传戒的中心。鉴真所学以律宗
为主,日本的律宗从此建立。他的弟子如宝等以后都成为有名的“律师”。
鉴真东渡时也带来一些天台宗的著作,他自己和他的弟子也讲授过天台宗经
典。
同鉴真一起东渡的有扬州(广陵郡)的法进、台州(临海郡)的思托、
衢州(信安郡)的法载、泉州(清源郡)的昙静、窦州(怀德郡)的法成等
僧人,有藤州(感义郡)的尼智首等
3人,还有扬州潘仙童、“胡国人”安
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瞻波国人”善听等,一共
24人。鉴真和他的
弟子们不仅在日本传授戒律,而且介绍了中国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唐招提寺
的殿堂是在他们亲自设计和指挥之下建成的。其中的佛像有的是鉴真从中国
带去,有的是到日本后雕造。殿堂和佛像还有安如宝和军法力参加修造,因
而西域和南海的佛教艺术风格也被介绍到了日本。
鉴真对于日本人大藏经的校正和药材的辨别,也作出了贡献。菅野真道
等所编《续日本纪》卷二十四云:“于是有敕校正一切经论,往往误字诸本
皆同,莫之能正。和尚谙诵,多下雌黄。又以诸药物令名真伪。和尚一一以
鼻别之,一无错失。”。鉴真不仅精于药物学,而且也通晓医道。他曾替皇
太后(圣武天皇的光明皇后)治病,取得良好效果。《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中有《鉴上人秘方》一卷,是鉴真对于日本医学的贡献。
鉴真到日本后过了
10年,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七年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五月圆寂,年
76岁。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
40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
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
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剥削越来越严重,农业萧条,田赋收入没
有保证,可是政府的开销却成倍地增长,再加上每年还要付给辽国和西夏大
量的银绢,这就造成了财政上的困难,宋朝统治面临危机。
宋仁宗死后第四年,赵顼即位,他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
20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不景气
的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宋神宗想,
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
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
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
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公元
1021年出生在
一个地方官吏家庭。青年时代曾经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民间的情况比
较了解。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
22岁中进士,一生仕官生活中,南北奔走,任职地方,
俸禄不丰,子女
8口,日子并不那么好过。他常以古今治乱之道教育儿女,
从小激发孩子忧国之心。王安石任官后,所以能做到关心民瘼(疾苦)国事,
并敢于以治天下为己任,不能不说这是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的。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记性特别好。他
17岁那年初夏,跟随父亲到了金
陵,思想开始趋于成熟。在如何对待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
题上,他的认识有了重大发展。后来,他的《忆昨诗示诸外弟诗》这样写的: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志将安归?
才疏命践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唏。
(稷和契都是上古时候著名的政治家)
17岁的王安石在那士子热衷于科举功名的潮流中,希慕远古先人契和
稷,不务虚名,立下了学以致用、干一番经世治国大事业的远大志向,由此
奠定了他日后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奋战一生的思想基础。安石读书有了新的
境界,视野开阔了,不耻下问,接近民众,对社会问题有了较深切的体会和
认识,对下层人民疾苦有了真切的感受。王安石日后当政,之所以能提出一
些切中时弊的符合下层人民利益的政策,原因在此。
宋仁宗宝元二年,王安石
19岁的时候,父亲王益因病去世,王家一下子
衰落下来。王安石首先必须挣钱养家糊口,孝敬老母亲。他明白自己只有去
参加科举考试,求得一官半职,才能首先养家活命,然后再治理国家,为民
造福。抱着这个念头,准备了三年之后,他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一举中
第,名列进士第四,真可谓是少年春风得意,一朝金榜题名。

不久,王安石被派到扬州做官,然后又被调到鄞县去任知县。(鄞县在
今浙江宁波市一带)。
不久,王安石被派到扬州做官,然后又被调到鄞县去任知县。(鄞县在
今浙江宁波市一带)。
王安石身在下层,问题看得真切。他看到造成北宋“积贫”的重要原因
不只是“费出之无节”,更重要的是“理财无术”。他把开源,即发展生产
作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根本。这个见解为王安石以后变法、制订理财方针
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当了将近
20年的地方官,做了许许多多对农民有利的事。在地方
当官期间,他的变法思想也逐渐形成了。
嘉祐三年十月,王安石
38岁,被朝廷任命为中央三司度专判官(中央最
高财政机构官员)。那时,改革呼声并没有完全沉寂下去,在社会需要面前,
王安石又站了出来,向神宗提出了改革的“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万言书的主要内容是:
一、在“法先王”的旗号下,改革制度。
王安石指出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对外,不能不怕“夷狄”;对内,统
治宝座不稳,天下财力日益困穷,风俗衰坏。他认为问题的根子在于现行的
法度不适用,必须改革。打出效法先王的旗号,目的在于改革法度时,不至
于使天下人惊骇,这其中蕴含着王安石为适应现实情况而作出灵活决定的意
图。
二、要改革,须以整顿吏治,培养人才着手。
王安石认为,目前的官僚队伍太冗太滥太贪,依靠这支队伍是不可能进
行改革的。至于人才的培养,他认为要做到“教之、养之、取之、任之”。
提倡学习一些有用的可以治理国家、增强国力的学问。
“万言书”虽未包括他日后变法的全部纲领,但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理论基础。万言书呈给仁宗皇帝后虽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但显示了王安石
的全部改革路线:依靠皇帝的权力,整顿现有的官僚机构,制定一些能够适
应和应付当前局势的法度,从而缓和各方面的矛盾,以巩固封建统治。一句
话,利用上层建筑力量,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
治平四年,即公元
1067年,神宗即位。宋神宗是个年轻气盛、想干成一
番大事的、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直敬重王安石的才华与胆识,即位不久,就
任命王安石做江宁府知府;不久,又调他到京城做了翰林学士;接着又打破
常规,直接召官职很低的王安石进宫,与皇帝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王安石一
下子得到神宗皇帝这么多额外重视,引得许多朝廷中的老大臣嫉妒不已。副

宰相唐介就到处宣扬“王安石是小人得志,千万不能让他主持国家大事,否
则国家所有的法律都将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
宰相唐介就到处宣扬“王安石是小人得志,千万不能让他主持国家大事,否
则国家所有的法律都将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
王安石经过认真思考,写了一篇奏疏。他在奏疏中说,由于政治、经济、
军事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所以,国家衰弱,人民贫穷;幸好现在
我国边境上没有大事,国内没有大的灾害,这才保证了大宋政权自开国以来
百余年没出现大的变故,朝廷自上而下没有出现大的政治危机。但是,这种
局面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如今皇帝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希望陛下能为国
家做一番事业。
王安石已经感到了变法之难,然神宗坚定地对王安石表示:“尽管他人
不能真正了解你,但我深知你的学问与为人并非自今日始。我之需要你正如
唐太宗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神宗的信赖使王安石十分感动。他充
满信心地说:“刘备、唐太宗何足道哉!陛下能为尧舜,左右必有稷、契充
当助手。”从神宗殷切期待的神态里,王安石感到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已经来
临了。应神宗的要求,王安石继续阐述自己早已形成了的变法思想。神宗认
真地听着,越听越觉得王安石的主张好。宋神宗高兴地说:“这都是我从来
没有听到过的。我想让你帮我改革朝政,想来你不会推辞吧!”王安石怕宋
神宗以后变卦,就说:“陛下真要用我,不必过急,请先听我讲学吧。”
王安石想利用儒家经典讲述他的变法主张,来坚定宋神宗变法的决心。
宋神宗毫不迟疑地说:“我知道你很久了,希望你好好帮助我。”停了一下,
又问:“变法应当先从哪里入手?”王安石说:“变风俗,立法度,是当务
之急。”宋神宗连连点头称是。
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排除了廷臣们的反对和阻挠。大胆地把王
安石从翰林学士提升为参知政事。王安石做参知政事二年。便被神宗任命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之职)。在任宰相期间,他辅佐神宗厉行变法,掀
起了前后持续
16年之久的熙丰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熙宁二年(1069
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死结束。宋神宗自始至终是变法的领导
者,王安石是变法的主要谋士和实际支持者。
自古变法多险阻。熙宁变法涉及面广,对大官僚地主、富商既得利益触
犯又深,因此它遭到了激烈反对。守旧派矛头又不敢指向神宗皇帝,而王安
石则成为合力攻击的靶子。在与气势汹汹的反对派(后宫势力为其后盾)的
斗争中,王安石显示了一个伟大改革家所具有的过人的胆识、智慧、辩才、
能力和勇气。鲜明地提出了“三不足”的口号:“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
祖宗之法不足守。”
守旧派反对改革,首先是制造谣言,阻挠王安石上台参与大政。王安石
以身许国,义无反顾,面对流言蜚语,毫无畏缩,依然敢作敢为。副宰相唐
介在与王安石关于变法辩论中,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发背痛而
死。王安石被命为参知政事后,守旧派更加惊恐。御使中丞吕海急不可耐地
捏造了王安石十大“罪状”上告神宗,说他是“大奸”,对王安石进行人身
攻击。王安石做事大公无私,把所有的政策法令都公布出来,从来不搞阴谋
诡计,何来“奸”与“诈”?再说王安石刚入政府几个月,何来“十大罪状”?
吕海的攻击,仅是一个开端,在变法中,随着新法一项项颁布,造谣、中伤
与诬蔑直指王安石而来,他却坦然处之,说:“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

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确的,让大家去说吧!“人言固有不足恤”,
这是王安石的名言,也是他进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确的,让大家去说吧!“人言固有不足恤”,
这是王安石的名言,也是他进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宋代帝王有恪守祖宗家法的传统。守旧人便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口
号,妄图以此恫吓和镇压神宗和王安石。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也是大学问家。
他精通历史,发现没有一朝王法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响亮地提出了“祖宗之
法不足守”的战斗口号。
但是以曹太后为首的守旧派,联合起来上书神宗,要他罢王安石的官,
将他逐出朝廷。面对巨大的压力,王安石并没有退缩,他根据历史事实,从
容地向年轻的神宗加以解析:“仁宗在位
40余年,曾有好几次修改过法令。
如果说法不变,子子孙孙当世世守成,那么,为何祖宗屡屡加以变动?”这
番陈述精辟有理,使神宗信服。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三不足”的响亮口
号,成为王安石变法革新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这个目的,陆续推行了青苗法、均输法、
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等,这些属理财富国类;将兵法、保甲法、保
马法等,属于强兵类;更贡举、兴学校等,则属整顿吏治,培养人才一类。
变法的中心是“理财”。王安石制定新法的出发点是把便民与富国联系在一
起,至于实际的执行程度是另一回事。改革初期,新法由新创建的条例司颁
布下去,命令各地严格按照法令执行。
这个新创建的条例司全称叫“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通过这个机构,
将新制订的法令颁布天下。新法的具体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
种法:
一、青苗法。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
给农民,秋收以后偿还,使农民避免地主豪绅的高利盘剥。这是王安石早年
在鄞县采用的办法。
二、募役法,或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颁布。规定改差
役为募役(用钱雇役)。具体做法是:原有差役负担的人,按田亩多少分等
交“免役钱”;原来没有差役的人户(享有免役特权)一律按田产数交“免
役钱”之半,官户后来又减少到了
1/4,但按家产纳钱的规定不变。家产越
大,须交纳的免役助役钱越多。这样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到
1076年,北宋政
府收入役钱(除雇役支出)为
400万,都入了国库。废除免役特权,对兼变
及官户也起了抑制作用。募役法是此变法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也是王安
石最为得意的一项新法。
三、农田水利法,或称农田利害条约,于熙宁二年(1069年)十月颁布。

王安石任相后,派人专门分赴各路考察农田灌溉、徭役利害等情况,在掌握
实情的基础上,参照前代兴修灌溉工程的知识经验,制订和颁布了《农田水
利法》。规定各地共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按高下分派。不足
部分,可依青苗法向政府贷款,取息一份就够了。朝廷由此可获薄利。农田
水利法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又使农民直接受益。法令颁布后
的头
7年,全国兴修的水利工程
1万多处,可灌农田
3600万亩、官田
20万
亩。
四、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坏,规定纳税的数
目,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五、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凡家
有两丁以上,出一人作保丁。农闲时集保丁练武;平时,每一大保规定
5人
轮流值夜防盗。王安石还计划把保丁练成民兵,逐步代替募兵,即以征兵制
代替募役制,以此改革冗兵之弊病,为国家节省巨额经费。这不是轻而易举
的事。作为封建政治家,王安石的远见卓识从保甲法可窥一斑。
六、均输法,颁布于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规定朝廷向东南六路征
调财物的征调权统归发运使,由其掌管六路、京师生产和府库的储备等状况,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和各地方产品情况征收,由国家调剂有无,权衡贵贱,统
一运输。从而打击了商人操纵奇赢、牟取暴利,给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可
惜的是,由于反对派反对,此法推行不久就废除了。
七、市易法。在京师开封设立提举市易司,又在全国
19个较大都市设立
市易务。由国家出资,市议司(务)平议价格,收购因富商大贾操纵物价商
旅不能脱销的货物,再以地产、金帛为抵押,让普通商贩赊购进行经营,年
息二分。这样,政府掌握了议定物价权,打击了垄断市场的富商兼并势力;
政府收入增加了,商旅和城市商贩也有利可图。
八、置将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发布。针对军队“兵不知将,
将不知兵”指挥不灵的局面,置将法划定禁军防守区,不再将军队调来调去,
并规定由固定的将官对禁军就地加以训练,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置
将法首先在北方和西北方地区推行,加强了边防力量。
另外,为了培养更多的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王安石改革了人才选拔
制度。他深刻认识到,要对社会加以改革,必须培养从事改革的人才。王安
石执政以后,更增加了培养改革人才的迫切感,把以诗赋为主录取的科举制
度,改变为专以经义、策论取进士,同时废除了明经诸科。
学校也进行了整顿。首先是改组太学(最高学府),把反对变法的学生
统统罢退,委派陆佃等变法派支持太学,扩大太学生名额,增至
1000人。
为了统一思想,以推动变法的发展,王安石亲自编定各级学校统一教材。
他注解了《诗经》、《尚书》、《周礼》三部书。凡科举应试解经注义,都
应以它为唯一标准,从太学到县学,都奉之为教材。
新的贡举法和学校改革,抑制了反对派的舆论,有利于培养矢志改革的
人才。
新法的推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全国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
1万多处,
灌溉的土地达到
3600多万亩,使人民得到了好处,国家增加了收入。如政府
的财政收入增加许多,国家有能力支付
20年的财政开支,这在变法以前是不
可想象的。
在加强边防方面,熙宁五年(1072年),即在变法高潮中,经略安抚使

王韶曾取得了打败西夏,收复熙河等五州、幅员两千里土地的胜利,使唐中
叶以后久陷
200年的旧疆重归,这在北宋历史上是仅有的。由此可见,变法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
可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强烈反
对。他们纷纷起来攻击变法,咒骂王安石。
当时,正赶上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把这些事情同变法联系
起来,说什么王安石变法不当,所以老天爷发怒了。有的地方发生旱灾,灾
区农民被迫流亡。保守派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宋神宗,说:“旱灾是因为
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王安石,天一定落雨。”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
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
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根本不相信这一套。他说,灾害是自然现象,不是由人的行为造
成的;只要做法正确,就不怕别人议论,用不着顾虑;祖宗的成法也是经常
变的,不能死守着不放。
保守派大都是元老重臣,他们得到两个太后——仁宗的曹后和英宗的高
后的支持。这两个太后拚命攻击新法,她们哭着对宋神宗说:“王安石把天
下搅乱了。”
由于保守派的势力非常强大,反对十分激烈,最后,支持王安石的宋神
宗也逐渐动摇起来。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
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
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
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
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
1076年)春天,再
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王安石两次被迫辞职,从此,就没再出来做官。宋神宗死后,高太后执
政,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掌握大权,新法一个个被废除了。北宋失去了难得的
“中兴”的机会,从此加速走向了下坡路。


18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18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
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
这些受到恩格斯如此高度赞扬的“革命人物”中的一位就是公元
1524~1526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中的领袖——托马
斯·闵采尔。
托马斯·闵采尔(Thomas Mǖnzey,约公元 1490~1525)德国哈茨
山麓的施托尔堡人。早年曾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系统学
习了神学、哲学。会讲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等几门外语,后来以
优异成绩获神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闵采尔最初做了几年中学教师,后来又曾任修道院院
长、忏悔神甫等。
1517年.. 10月,德国宗教改革的著名领导人马丁·路德在维登堡万圣
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著名的九十五条论
纲,公开要求辩论赎罪券问题。
据罗马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就能赦免炼狱里灵魂的一切罪
行,甚至能分享大公教会里的全部幸福。
但是,路德却针锋相对地指出:当金币落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
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
路德的“论纲”一经贴出,立刻在全德引起强烈反响,农民、平民、
市民、骑士,以至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卷入到这一运动中来。当时正在不
伦瑞克的马蒂尼中学任教的托马斯·闵采尔也深深地被路德的精辟见解
所折服。不久,闵采尔便加入到路德宗教改革派的行列,并成为路德的
一个得力助手。他曾受路德之命前去维登堡附近的尤特博格进行反对教
皇党徒的斗争。1520年.. 4月,他又经路德介绍前去茨维考担任那里的第
一任新教牧师,继续与路德合作反对方济各会。闵采尔在革命初期,在
思想上与路德是一致的,他充满崇敬地称路德是“上帝之友的典范和灯
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