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8 (现代)
如此下去,佛教的影响势必因之而日落千丈。
清规戒律约束,从此可以我行我素了。这自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倘若果真
如此下去,佛教的影响势必因之而日落千丈。

500
人,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岩毕波罗窟进行结集。
佛陀在世时所传经律,仅为口头宣讲,弟子们全凭耳闻记忆,不立文字,
因此很难完全保持一致。会诵时,大家分别背诵当时所记,然后汇集一起,
由权威弟子负责,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成文,最后形成了关于教理内容的《阿
含经》和关于清规戒律的《八十诵律》,后者已不传于世。
“阿含”的意思就是“集结说教的经典”,它主要是论述四谛、八正道、
五蕴、十二因缘、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等,这便是佛陀用以度化众生的佛
光。
佛陀在鹿野苑对桥陈如等初转法轮时,就提示了佛教的根本教理——四
圣谛。它表达了佛教对一切有情生死痛苦与解脱安乐的途径与看法,它包括
了苦、集、灭、道四谛。
苦谛:就整个人生而讲,人会遇到无尽无休的苦恼。人生即为苦,苦海
无边。人生有八种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集谛:即无明,乃痴、嗔、贪的聚集。痴是不明事理,迷惘愚昧;嗔是
激恚愤恨,忌妒不平;贪是对名利财色等一切的追逐贪欲。
苦谛与集谛属于迷界,也就是众生不觉悟,陷入一片迷茫之中受苦的原
因。集谛乃苦谛之因,苦谛乃集谛之果。众生不摆脱迷界,就不能超脱。
欲要脱离苦海,就必须脱离迷界,达到悟界。灭谛、道谛便是悟界,也
就是众生摆脱一切痛苦、生、老、病、死的境界。灭谛是讲如何灭除烦恼,
永享天乐。它是悟界的果,道谛则是悟界的因。道也就是成佛之道。依道而
行,则可达灭境。苦集而迷,道灭而悟。迷而不能悟者便是众生,迷而能悟
者便可成佛。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就是四谛的宗旨。
要想达到涅槃解脱,就必须选择“八正道”。也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
思维、语言、行为、生活、努力、信念、禅思。这“八正道”以道谛为中心
展开,它既反对享乐,又反对苦行,因而行“中道”,所以称为“正道”。
正道而行,自然无虞。
佛陀讲完四谛、八正道之后,又为弟子们讲了十二因缘。
“因缘论”被认为是佛教教义的精髓与核心,是佛陀观察宇宙、断悟人
生的独特方法,也可以说成是佛教的世界观,又叫“缘起法”。
所谓“缘起”,也就是把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看成是一种相依、相
缘、相资的关系,也即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亦就
是如佛所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
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不过是“此彼”连锁关系的表现或反映而已。如兄弟之
间的关系,有兄故有弟,有弟故有兄,无兄就不成其为弟,无弟则亦不成其
为兄。宇宙万象的存在不过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对象彼此相依、相辅的结
果,离开主客观的相因,便无世界。
十二因缘便把以上的“缘起法”分成两个彼此成为条件成果联系的环节。
这十二因缘分为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它还包括无明、行、识、

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和行为过去因;识、
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和行为过去因;识、
佛教教义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其核心要旨。
在佛陀逝世后百年余,佛教徒又进行了第二次结集,并由于对教义、戒
律的理解产生分歧而分裂为两大派系:一称上座部,一称大众部。而且后来,
上座部与大众部本教团内部又继续发生多次分裂,形成了各个部派。在此期
间,出现了一位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他对佛教的发展、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这个人就是印度历史上的阿育王。
公元前
32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希腊军大举东侵,刀锋直逼印度,
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成为其掌中物。可是当亚历山大欲继续向恒河流域进
发时,遭到了难陀王朝的顽强抗击。希腊士兵远离乡土而生厌战情绪,亚历
山大只好撤回。此次进攻印度时间尽管很短,却使其遭到很大破坏,佛教也
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而有所丰富。
公元前
324年,旃陀罗之笈多趁局势动荡,民众暴动,发兵推翻了难陀
王朝的统治,并于公元前
317年统一印度北部。这个新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
它的第三代王——阿育王便是我们要着重提及的人物。
阿育王对庞大帝国王朝的统治维持了
40多年,这是孔雀帝国的极盛时
期。
阿育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即位后便对南印度发动大规模征伐战争,
杀人无数,经过苦战,在血腥杀气中,阿育王终于建成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
大帝国。在功成之前的一次战争中,俘虏
15万人,杀
10万人。这次杀戮使
他臭名远扬。为了欺世盗名,他于是便皈依佛教,而且成为印度佛教史上最
著名的护法王,而被列入世界宗教史册。
在位期间,阿育王大力宣扬达摩思想和佛理。并且命人在全国各地刻文
记载。为保障一切信仰和正法,他设置了正法大官,专管道德及慈善事业,
保护一切宗教,他还在国内广建寺塔,向僧团布施,举办社会福利事业。佛
教被定为国教之后,地位更享尊崇,这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黄金时期。
阿育王所以有此般种种举动,其意实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佛教所宣扬之
佛理,要求世间的人们断绝一切欲妄之念,勤行修身,使自己的品格达到崇
高的境界,而不主张人们为解除世俗的苦难而反抗、斗争。阿育王要稳固对
刚统一不久的帝国的统治,便需安抚民心,使他们安于现状,念经拜佛,去
追求死后的极乐。因此,佛教便成为了他施政安民的工具。
佛教自此便与政治紧密相连。统治阶级尽管不信奉佛教,可是他们要求
被统治者信奉,以使自己能够长治久安。当阿育王发现佛教教义异说纷纭,
僧团内混进许多异教徒,破坏佛戒,造成混乱时,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统
一信仰和教规,清除冒充比丘的外道。他邀请了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在华
氏城的阿育王寺举行
1000人结集,以列举各部派之论点,斟定是非,这便是
第三次结集。
此次结集之后,阿育王为扩大佛教之影响,派出许多使团和大批宣讲师,
前往各地传教,传教者的足迹踏遍了全印各地,并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让佛教走向世界。结果在信徒们的大力开拓之下,在短时期内,佛教便传布
到整个亚洲。佛教的传播分为两路:北路经西域传入中国,并以中国为中心,
东渐朝鲜、日本、越南;南路则经锡兰(即今斯里兰卡),入缅甸、泰国、

柬埔寨、老挝等国,而且在这些国家内造成极重要的影响。
柬埔寨、老挝等国,而且在这些国家内造成极重要的影响。
佛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信仰,而且对社会生活诸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
响,如特定风格的佛教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陀去世已有
2000多年,至今佛教在世界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它的信
徒数目已超过
2亿。

亚历山大大帝和马顿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和马顿帝国
公元前.. 356年,对于马其顿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因为这一
年在马其顿诞生了一位英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是菲利蒲二
世,是马其顿国王;他的母亲是一位公主,名叫奥林匹阿斯。亚历山大大帝
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菲利蒲二世远离家乡正在攻打希腊。
古希腊帝国是由许多城邦国家组成的,其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强大的两
个城邦国家,它们曾在希腊半岛强盛一世。然而这时的希腊帝国已经衰弱,
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很不适合一个王国的进一步发展,它不像埃及和巴比伦那
样具备平坦河谷,肥沃的土地,而是山峦连绵起伏,交通不便,这就使古希
腊很难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公元前.. 5世纪,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都想
征服整个希腊,建立统一的国家,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当希腊诸城邦国家
日渐衰落的时候,在它北面的马其顿国则朝气蓬勃,日趋强盛。马其顿同希
腊不一样,它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欧洲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菲利蒲二
世以前的几位国王,修筑了许多道路网,联通全国,并且建立了一支人数很
多的常备军。这些,希腊各个城邦国家都是无法相比的。
亚历山大大帝从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父亲菲利蒲国王为
他找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博学多才,通晓植物学、
动物学、生理学、哲学等。亚历山大从十几岁起就同他朝夕相处,讨论哲学、
政治,伦理等学问,由于长期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激起了以后亚历山大对
亚细亚的浓厚兴趣。亚历山大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据说来自他的父亲。菲利
蒲二世早在青年时期在底比斯为人质时,就接受了当时最伟大的将军巴密浓
达的教诲,学到了许多新的统兵作战的方法,可以说,亚历山大之所以有后
来的成就,亚里士多德和他的父王菲利蒲对他的影响和熏陶是至关重要的。
公元前.. 339年,希腊联军同马其顿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的
地点位于希腊中部的凯洛尼亚。以雅典人和底比斯人为主组成了三万希腊联
军,军队人数同马其顿军队人数大致相等。然而战局一开,希腊联军就处于
不利地位。菲利蒲的战术是在固守一翼的同时,从另一边发动猛烈进攻,并
且不把他的军事行动限制在战场上,而主张尽可能地追赶敌人,力求全歼敌
人。菲利蒲这种战术被现代的军事家称为“挫败战术。”在这次战争中,菲

利蒲命令亚历山大指挥骑兵攻打底比斯神圣队,并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时亚
历山大才
18岁。凯洛尼亚之战,菲利蒲以新的战术取得了胜利。年轻的亚历
山大也在此战中开始显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凯洛尼亚之战结束后,菲利蒲二世把希腊大部分城邦国家代表召到科林
斯城,组成了大希腊联盟,又称为科林斯同盟。同盟的一切决议由马其顿国
王、同盟的军事指挥官去决定。不幸的是,菲利蒲在准备进攻亚洲波斯国期
间被人暗杀了。菲利蒲二世被杀后,亚历山大控制了军队,被马其顿人拥护
为新的国王。亚历山大一朝大权在握,就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争。
亚历山大征战波斯帝国,有许多优势:一是他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一个
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二是他拥有当时最好的一所军事机构,拥有一支职业军
队。这支军队由服役并训练多年的马其顿贵族和农民组成;三是亚历山大具
有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所有这些都是消灭波斯帝国的有利条件。
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城召开了同盟大会,自封为大
希腊复仇主义战争的盟主和同盟的总司令。他为了巩固后方大本营,就留下
菲利蒲二世手下有才能的将领安特帕特摄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向亚细亚前
进,向波斯帝国进攻。波斯帝国疆域广阔,势力很强。它占有色雷斯、印度、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富饶地区。它的国王就是号称“万王之王”的大流士。
波斯拥有庞大的军队,其中有的军队战斗力也很强;它还有当时世界上最精
锐的水上舰队。然而,由于波斯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广大老百姓怨
声载道,生活苦不堪言。与此同时,波斯帝国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这些就严重地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国力,使波斯帝国无力抗拒亚历
山大大帝的猛烈进攻。
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他的步兵拥有长枪,排
成战斗方阵便于机动,是激战中致胜的利器。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骑兵立于
右翼;副统帅帕米尼欧指挥的骑兵位于左翼,在战斗中稳住阵脚,直到决定
性时刻,亚历山大才从右翼发动进攻取胜。他们还挑选突击队配合作战,制
造各种轻巧的攻击武器,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军官们为参谋和亚历山大大帝的
卓越指挥;所有这些使亚历山大大帝所向无敌,攻无不胜,战无不克。
公元前
334年
5月,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马其顿大军在格兰尼库斯河同
强大的波斯帝国军队对垒。当时波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有才能的罗德斯
岛将军买农,他主张不要与亚历山大直接作战,应该撤军并烧掉村舍、庄稼,
甚至于城池,迫使亚历大大帝撤出亚洲。不幸的是,这些正确主张没有被其
他将领接受,他们拒绝买农将军的建议,并把波斯骑兵调到河边,同步兵一
起来迎战马其顿大军。无疑,波斯国的将领们犯了战术上的错误,这就是使
得波斯骑兵没有回旋的余地而难以发起有效进攻。正当波斯帝国将领们意见
不一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却抓住难得的时机率军迎战。亚历山大大帝统帅
的马其顿大军攻势很猛,他们渡过格兰尼库斯河后,从两边夹攻波斯军队,
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这次战役后,亚历山大大帝作出了一个令其将领们大
为吃惊的决定:解散马其顿海军。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海军同波斯海军相
比处于劣势,他也意识到了海军吃一次败仗将会给军队士气带来不良影响。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确有超人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
333年春天,在叙利亚平原上,波斯大流士皇帝率领大军同亚历
山大大帝又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会战。在叙利亚平原上作战有利于大集
团军作战,这本来对大流士很有利,但是后来大流士改变了主张,他想急于

同马其顿军队决一雌雄,于是他率军在伊苏斯同马其顿大军对阵。伊苏斯地
域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这对人数众多波斯军队很不利,而对马其
顿军队却有利,马其顿的精锐部队可以凭此而充分发挥个人技能。马其顿大
军又占有地利。战局一开,亚历山大大帝亲自统帅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
打垮了波斯左翼军队,转而又进攻波斯中路军。这时,波斯皇帝大流士非常
胆怯,竟然临阵逃跑。波斯大军失去主帅,群龙无首,不战自败。伊苏斯之
战的胜利,使亚历山大大帝打通了东方到埃及的贸易通道,为东西文化的交
往,经济联系的加强提供有利条件。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的地区还兴建了很
多公共建筑,这又有利于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通过格兰尼库
斯河之役和伊苏斯之役,亚历山大大帝从波斯帝国夺取了小亚细亚沿海城
池,并为后来进一步打败波斯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马其顿军队决一雌雄,于是他率军在伊苏斯同马其顿大军对阵。伊苏斯地
域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这对人数众多波斯军队很不利,而对马其
顿军队却有利,马其顿的精锐部队可以凭此而充分发挥个人技能。马其顿大
军又占有地利。战局一开,亚历山大大帝亲自统帅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
打垮了波斯左翼军队,转而又进攻波斯中路军。这时,波斯皇帝大流士非常
胆怯,竟然临阵逃跑。波斯大军失去主帅,群龙无首,不战自败。伊苏斯之
战的胜利,使亚历山大大帝打通了东方到埃及的贸易通道,为东西文化的交
往,经济联系的加强提供有利条件。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的地区还兴建了很
多公共建筑,这又有利于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通过格兰尼库
斯河之役和伊苏斯之役,亚历山大大帝从波斯帝国夺取了小亚细亚沿海城
池,并为后来进一步打败波斯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有一个插曲。大流士皇帝为了赎回他在伊苏斯之战中被马其顿
军队俘获的妻小,写信给亚历山大大帝,提出送给亚历山大大帝7万泰伦特,
相当于.. l. 26亿美元;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土地;送嫁一个女儿;同亚历
山大结盟。马其顿军队副统帅帕米尼欧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而亚历山大
大帝本人则拒绝接受,他要彻底打败大流士,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样
的社会里,能够消除希腊与亚洲民族间的歧见,让自由市民与国王臣属和谐
相处。从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与他的将领们之间有严重的分
歧。这种分歧在后来更为严重,最终导致马其顿帝国的瓦解。
攻下提尔城和加沙城后,亚历山大大帝终于打通了通向埃及的道路,这
时的埃及仍处在波斯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埃及人痛恨波斯
人的统治,自愿向亚历山大大帝献城。这样,亚历山大大帝不费一兵一卒,
于公元前.. 332年.. 11月被埃及人恭迎进埃及城。这样亚历山大占有了富饶美丽
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大帝在尼罗河最西部河口以西,建筑了一座新城
市,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亚历山大城”。由于此城地处交通咽喉,商
业繁荣,不久城市居民很快就达到了百万人。建筑亚历山大城意义重大,影
响深远。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拥有整个东地中海地区,一旦在打败波斯帝国成
功后,这座城市就可以成为马其顿帝国的新都城,亚历山大城就可成为一个
行政中心,提尔商业城被毁后,在东地中海地区再修一些商业中心是当务之

急,亚历山大城的建筑正适合当时商业形势的发展。亚历山大城不仅是军事、
行政和经济中心,而且还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因为在亚历山大城
地区是希腊和马其顿军队密集驻扎的地方,他们不可避免地把希腊的风俗习
惯、法律、艺术和生活方式传给周围地区。建筑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
的英明决策,是他对人类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亚历山大城从那时起就
一直是地中海的繁荣港口城市。
急,亚历山大城的建筑正适合当时商业形势的发展。亚历山大城不仅是军事、
行政和经济中心,而且还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因为在亚历山大城
地区是希腊和马其顿军队密集驻扎的地方,他们不可避免地把希腊的风俗习
惯、法律、艺术和生活方式传给周围地区。建筑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
的英明决策,是他对人类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亚历山大城从那时起就
一直是地中海的繁荣港口城市。

331年春天,亚历山大大帝统帅马其顿大军离开了
埃及,雄赳赳、气昂昂地直驱东方。他们沿腓尼基海岸北上,到达幼发拉底
河流域,横穿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一直到达底格里斯河。在高加米拉同波斯
帝国军队相遇。大流士自从伊苏斯之战失败后,在全国广为招兵,组成了人
数众多的庞大的波斯兵团,并配备了一支特种部队——大象队伍,用来对付
马其顿人的战斗方阵的装有大弯刀的战车。战争双方都很重视这场战争。亚
历山大大帝提醒他的部下,要求他们不要轻敌,并告诉他们即将要进行的战
争绝不能认为是占领巩固统治腓尼基或者是叙利亚,而是要攻下整个亚细亚
以决定谁来统治这块大陆。亚历山大大帝站得高,看得远。后来的历史也证
明了,高加米拉之战决定着未来几世纪内是由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雄踞霸主地
位。亚历山大大帝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在这一战中得到充分发挥。他针对交
战地是一片开阔地带,波斯军队想要向马其顿的两翼深入延伸的情况,把自
己的军队缩为方形阵,他自己指挥居于主阵线右翼的亲兵马队,方队及其他
步兵位于中部,副统帅帕米尼欧率精锐的骑兵守在左翼。为了拒防战车,亚
历山大将掷石手、弓箭手、梭标手摆于方阵的前面。由于亚历山大知道他的
军队人数少,肯定会被波斯军队所围攻,因而他的主阵线要比平常短,并且
在每翼的后面驻有一支兵力,并下达命令:如果波斯人从那边攻来,这支兵
力就去攻击波斯军队的侧翼。方阵第四边由雇佣兵组成,他们接受命令:如
果波斯军队从后面进攻就调转头迎战。
等一切布置好之后,亚历山大大帝就统率大军进攻波斯军队的右翼。马
其顿军队很成功地把波斯军队的战线打开一个缺口,亚历山大大帝不失时机
地命令亲兵马队和部分方阵战士组成楔形队列,向波斯军队扑去。就在这紧
要关头,波斯皇帝大流士再次临阵脱逃。于是波斯军队又一次全线崩溃。亚
历山大大帝乘胜追击大流士,一直追到离战场
56公里的阿贝拉,但由于帕米
尼欧被波斯将领梅沙乌斯阻挡,使亚历山大大帝停军时间过长,再次让大流
士逃走。高加米拉之战,马其顿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波斯帝国已被彻
底打败,离完全被征服已为时不远了。
高加米拉之战结束后,亚历山大大帝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建立牢固政权,
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他自封为亚细亚之主。为确保交通线和控制临近
地区,他修建了两座城池,并率大军进驻巴比伦城。在通往巴比伦城的过程
中,亚历山大大帝收降了很有军事才能的波斯将领梅沙乌斯,并让他效忠马
其顿帝国。此外,亚历山大大帝任命了一名波斯人为苏萨地区的地方总督,
派一名波斯人到亚美尼亚去任地方总督。在当时的情况下,亚历山大大帝敢
于重用外族人是很了不起的,体现了他的不同民族能够和睦相处的思想,同
时也说明了在巩固被占领土的统治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比其他人更棋高
一筹。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公元前
331年冬天,亚历山大大帝穿过波斯帝国狭
窄的道路,迅速进兵,直扑波斯帝国珀塞波利斯,夺得了大量的财富。亚历

山大大帝让这些钱在当地市场流通,恢复当地经济发展;他还兴建许多庞大
的公共设施,这样,就把大部分财富又归还给了个人。亚历山大大帝一直很
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他的帝国的商业和贸易的繁荣。他制定了一种标准的
货币,命令各地的造币厂都采用大家熟悉的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货币单位。货
币的流通大大有利于商品交换,有利于马其顿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的稳定。
重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亚历山大大帝又一高明之举。
山大大帝让这些钱在当地市场流通,恢复当地经济发展;他还兴建许多庞大
的公共设施,这样,就把大部分财富又归还给了个人。亚历山大大帝一直很
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他的帝国的商业和贸易的繁荣。他制定了一种标准的
货币,命令各地的造币厂都采用大家熟悉的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货币单位。货
币的流通大大有利于商品交换,有利于马其顿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的稳定。
重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亚历山大大帝又一高明之举。

330年
3月,亚历山大大帝率军进攻埃克巴塔纳,
但是等他们到达时,大流士皇帝早已逃走。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同他的将军
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他的将军们要求停止战争,而亚历山大大帝则要把战
争进行到底,要征服世界。正是因为双方争执激烈,亚历山大大帝没能够马
上追击大流士,而是在埃克巴塔纳城停了下来,来解决这次争执,统一思想。
只有将帅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亚历山大大帝在追击
大流士之前,认真解决自己军队将帅之间认识上的分歧不失为明智之举。在
埃克巴塔纳,亚历山大作出一项决定,就是解散他的希腊盟军。他给每个士
兵发了薪饷,犒赏了一份礼物,解除了他们的服兵役的义务;让他们回家或
者以个人名义当兵。此外,亚历山大大帝开始雇佣志愿者当兵。
希腊盟军的解散,意义重大。它是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一个转折点,它
标志着在希腊的复仇战争已经结束,亚历山大同希腊人之间的特殊伙伴关系
已经不再存在。自此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军队不再是为复仇而战的希
腊同盟军,而是马其顿帝国大军。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设立了一
个金库,任命他的好友名叫哈帕鲁斯负责掌管,同时他也任命一个波斯人做
米地亚王国的地方总督。由于马其顿大军副统帅帕米尼欧违抗命令,对亚历
山大大帝不忠,于是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果断地处死了帕米尼欧。
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解决将帅争执;解散希
腊同盟;设立帝国金库;处死帕米尼欧等,为他以后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
奠定了基础。
在埃克巴塔纳整休后,亚历山大大帝继续长驱直入,追击大流士。大流
士此时正在赫卡托佩洛斯,比修斯收留了他。马其顿大军赶到时,比修斯自
顾不暇,于是他杀死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自己逃走。亚历山大大帝面对大
流士的尸体,宽容地解下自己的战袍,把它覆盖在大流土的尸体上,并且他
下令把大流士的尸体运回珀塞波利斯,以君王的礼仪埋葬了他。厚葬大流士
说明了亚历山大大帝驾驭部下手段高明。厚葬大流士是让部下看的,是亚历
山大大帝要求部下对他忠诚。这样,到此为止,亚历山大大帝终于彻底消灭
他的宿敌大流士,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也因大流士的毙命而在历史上消失
了。
波斯帝国被彻底消灭后,亚历山大大帝又面临着新问题,这个问题是他
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这就是他的老部下都厌恶战争,思乡情绪笼罩着整个军
队。亚历山大有可能面临着军队哗变的危险。面对新情况,亚历山大大帝慷
慨陈词,利用部下对他的敬畏心理和他们的贪欲,鼓吹忠君思想,这样亚历
山大大帝软硬兼施,使他的部下听命于他。但是,在追击自封为大皇帝的比
修斯时,马其顿军队中的塞萨利亚人骑兵叛变。因为他们的统帅被亚历山大
大帝处死,再加上遥遥无期的征战使他们感到没有出路。亚历山大大帝毫不
留情地镇压了他们,并把他们遣返回希腊。军队的不稳严重地影响马其顿大

军的战斗力。长期的战争,使马其顿军队兵源不足,为了补充兵源,亚历山
大大帝第一次从周围野蛮民族征招新兵,这样,大量的东方亚洲人被补充到
欧洲军队中去。征招亚洲人入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马其顿帝国各部分之
间业已存在的裂痕。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亚历山大大帝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下
外族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亚历山大大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自己的生命、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