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78 (现代)
牛僧孺在党争方面比李德裕的手段更无情,为了打击李德裕,他甚至拿
国家利益当儿戏。上文提到的李德裕接受吐蕃将领投降一事就反映了这一
点。当时牛僧孺完全不考虑国家利益,硬是命令李德裕将已经收复的土地交
还给吐蕃。这是极端荒谬的卖国行为。
一般来说,尽管在牛李党争的
40年间国家仍有发展,但出现的问题同样
非常多,这些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成了唐末大动荡的隐患。这不能不归因
于牛党和李党之间无原则的争斗。
这两个官僚集团的倾轧争夺,加深了朝政的混乱,助长了宦官的专横,
没有多少的积极意义。唐宣宗时,牛李党争已近尾声,然而外廷的官僚与内
廷的宦官互争权势,却又闹得厉害起来。这个情形一直继续到了唐末。
在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剧烈的政治形势影响下,政局更为混乱与
昏暗。腐朽、黑暗政治的发展,形成了机构庞杂,贿赂公行的政风。政府机
构日益臃肿,冗员日增月溢。据元和年间(806—820年)统计,唐政府文武
官吏及各种胥吏达到
388668人。如以当时全国“纳税户”144万计算,平均

7户就得供奉两个官员。所以出现了国家财政日益少,而官员俸禄却日益
增多的现象。随着官员的增多,官场的舞弊徇私也很惊人。太和中(827—835
年),御史中丞宇文鼎奏称:官僚刘é、刘徇和胡自中等,伪造自己的科举
出身材料,并卖官职给有钱的人。太和二年(828年),另一个案件更是严
重,南曹县令李某伙同
6个人,伪造出身材料,出卖官职,一下子卖掉了
65
个官职,收取卖官的钱共
16730贯。
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种种恶劣行为,已经形成了风气。加上牛李两党长期
斗争造成的政治混乱局面,唐朝的统治秩序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匡胤篡取后周政权,有它的主客观原因。
唐朝末年黄巢揭起了起义的大旗,攻占了唐都长安,却被晋王李克用击
败,然而李克用也没能挽救唐朝衰败的命运,又被朱温打败,从此中华大地
在频繁的政权交替中度过了几十年,梁、唐、晋、汉、周,前仆后继,此争
彼夺,各争一时一地,但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统一中原,都是刚一立国,便起
亡国之祸。最长久的也只有.. 10余年,短促的不过两三年便灭亡了。长期的战
争,人民生活极为贫困,不仅人民渴望得到安宁的生活,就连后唐明宗也因
为自己无法平治这种妻离子散的社会现状而向上天祈祷,请求上天生下圣人
来,拯救百姓。
传说唐明宗下面有个从军都指挥使赵弘殷,他府中生下一个奇异的孩
儿。孩儿诞生的时候,红光满屋,多日不散,屋脊上紫气围绕,孩子遍体呈
现金色,还有异香,被称作香孩儿。此时赵弘殷正要随天雄节度使石敬塘赴
阆州,征剿阆州节度使董璋,忽然在出征前夕得此佳儿,狂喜之余,给香孩
儿取名叫赵匡胤。
赵匡胤自幼就与众不同,他在与伙伴玩耍嬉戏中,便喜欢排兵布阵,自
己做大元帅,指挥伙伴作些行军打仗的游戏。等到年纪稍微大了些,他便出
入于军营之中,学习舞刀、击剑、射箭、骑马的技术。逐渐地养成了豪爽的
性情,结交了石守信、张光翰、赵彦徽等一群勇武的少年朋友。他的豪放之
名不久便远近闻名了,诸如磁州的韩令神、太原的慕容延钊等人都慕名不约
而同地赶到洛阳来和赵匡胤结拜。于是,这伙少年朋友便终日在一起较量武
艺,谈论兵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匡胤的志向越来越远大。他时常想仿唐太宗李世民
的作为:用一匹马、一杆枪去荡平天下,去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已是后汉乾
佑年间了。赵弘殷奉命出征凤翔,战胜了王景,积功升官成了都指挥使。赵
匡胤便决定西去追随在外统兵作帅的父亲去博取战功、建立功业。于是,他
便辞别了妻子、母亲,连夜离家而去。
赵匡胤先是一路南行,后又转而北上,这日他渡过汉水,顺流而上,恰
巧来到了后汉枢密副使郭威的大营。当时汉隐帝刚刚登基,河中、永兴、凤
翔三镇推李守贞作盟主起兵叛乱。郭威受命领兵西征。当郭威得知赵匡胤为
将门之后,为了招慰,安抚叛乱,便问他:“你为何不在家中享福,反来此
投军,往辛苦路上走呢?”赵匡胤答道:“凡人不可以专门靠祖宗基业,倚
赖父母的福荫,而自己游手好闲,白过一生。而应趁青春年少,舍弃安逸,
多吃辛苦,做出一番大事业,才称得起是大丈夫!况且现在,正当乱世,应

乘好时机建功立业,否则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呢?”郭威心下十分爱悦,
又命赵匡胤试着表演武艺,更是样样精通,真可谓武艺高强,艺压群芳,郭
威十分满意,认为他绝非凡夫俗子能比,日后定能相助自己,于是便把赵匡
胤留在了帐下。
乘好时机建功立业,否则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呢?”郭威心下十分爱悦,
又命赵匡胤试着表演武艺,更是样样精通,真可谓武艺高强,艺压群芳,郭
威十分满意,认为他绝非凡夫俗子能比,日后定能相助自己,于是便把赵匡
胤留在了帐下。

950年,
郭威起兵南下,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王朝,于是郭威提
拔赵匡胤做了东西班行首,滑州副指挥,不久,又升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可
郭威不久即病故,他的义子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因周世宗与赵匡
胤最为交好,便升他进典禁军。
周世宗刚刚即位,北汉主刘崇便率兵
3万,又联合辽兵万余人直杀洛阳。
边关频频告急,周世宗便亲率大军前去迎击。不一日到了泽州,安营下寨,
北汉的部队在高平之南屯扎。世宗使命令前锋部队出击,北汉兵退
10里,周
世宗怕敌人逃掉,便催促部队疾速前进。周军将士见援军没到,又看见汉兵
人人勇猛强壮,早有了畏惧之心,因此两军刚一交战,周军阵内便窜出一支
军马,立时投降,丢盔卸甲,北向呼万岁,声震山谷。步兵一见,也有千余
人跟了过去,愿同作降虏。其余三军将士虽不肯同流,也斗志顿减。周世宗
见兵势危急,送亲自领兵冒险阵前与汉兵搏战。北汉主刘崇看见周世宗亲自
冲杀,便命弓箭齐向世宗射来。当时赵匡胤也在军中,便大喊道:“主忧臣
辱,主危臣死,现在主上危急,我等还不努力向前,更待何时呢?”
于是,和禁兵将领张永得各率精兵
2000人,分左右两翼向汉阵包抄冲
杀。赵匡胤持抢跃马,身先士卒直捣敌阵,周军将士勇气大增,个个奋勇,
正可谓一鼓作气。由于周军将士个个以一当百,汉军大败,北汉主刘崇逃入
晋阳城,闭城自守,丢弃的兵器、粮草不计其数,周世宗得胜领兵还都,提
升赵匡胤为虞侯,做严州刺史。
这次高平战役之后,周世宗柴荣着手整编禁卫军,责成赵匡胤具体整编,
赵匡胤秉承柴荣的意旨,精选一批武艺超群的壮士,编成殿前诸班,经过补
充人员,加强训练,这支禁军便成了后来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公元
955年,
周世宗攻打南唐刘仁瞻。当时刘仁瞻坚守寿州,后周诸军急切未能攻陷,而
在淮河下游的涂山等地又驻有水陆两路唐军万余人,威胁着后周的围城队
伍。为解除这个威胁,柴荣将任务交给赵匡胤,命他攻击下游唐军。赵匡胤
首先派遣百余骑兵直奔敌营,把对方诱进预先布置好的阵地,一声暗号,伏
兵齐发,大败唐军,杀死唐将何延锡,夺得战船
50只,周军大获全胜。
滁州是唐都金陵的天然屏障,是周军必争的军事重地。为早日夺取淮南,
柴荣命赵匡胤分兵攻打滁州。赵匡胤率领几千军兵兼程前进,却在清流关下
被南唐将皇甫晖战败,为了反败为胜,赵亲自去拜访当地名士赵学究(当时
是教书先生,后成为赵的谋士),终得奇计。周军连夜出发,由小路绕到清
流山背后,趁着西涧水大涨的好时机,浮水而下,从唐军后面出其不意攻其
不备,活捉了皇甫晖和姚凤,占领了滁州城,随后周军乘胜又攻下了扬州、
泰州,一时‘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通过这一战,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得
以充分显露,个人威信也大大提高了。
不久南唐陆孟俊反攻泰州,周守军不战而逃,陆孟俊乘胜进攻扬州,周

将韩令坤又欲弃扬州而逃。柴荣一面派张永德支援,一面派赵匡胤率兵
2000
人驻屯六合。赵一到目的地便下令:“扬州兵有过六合者斩其足!”这使得
韩令坤也决心坚守,终于杀败了南唐军,俘获了陆孟俊。这时,南唐齐王李
景这又率兵
2万人向六合逼来。部将们请求赵匡胤迅速出兵进攻,赵匡胤说:
“他们设立障碍自守阵地,表明害怕我们,我军不满
2000人,如果出击,就
暴露了自己兵少,不如听候他们前来,必定可以将他们打败!”没几天,南
唐军果然主动进攻六合,被赵匡胤杀得大败。战斗中,赵匡胤亲自督战,见
有士兵不肯拚战,就在他的皮笠上砍下一个标记,第二天检阅队伍,几十个
皮笠上有剑痕的士兵,立刻被斩了头。经过这样的整顿军纪,士兵的战斗力
大为加强了。
赵匡胤因屡建战功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经过滁州这一
战役,赵匡胤终于官高位显了,这是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他主观
努力的结果。这为他以后发动陈桥兵变,直到黄袍加身,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公元
957年,赵匡胤再次随柴荣南征。在寿州城下,赵匡胤率军一连攻
破紫金山上几处营寨,切断唐军所筑甬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救,为完全孤
立寿州城,乃至最终迫使寿州的唐军投降,立下了汗马功劳。返京后,赵匡
胤因屡立战功,改领义成军节度使。不久,赵匡胤又因攻占楚州、扬州、泰
州等城池,以及大破南唐水军等战功,改担任颂忠武军节度使。
后周占领了南唐等地之后,国内的人力和物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于
是周世宗柴荣便想掉转头来对付契丹,以除北方外族的威胁。公元
959年,
周世宗柴荣亲征契丹,在这次北伐的前线,柴荣无意中捡到了一块木牌,有
二三尺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几个大字,柴荣虽然明知道这又是野心
家造谣惑众的伎俩,但心中也不免增添了几分猜忌。当时张永德官居殿前都
点检,掌握着当时全国最为精锐的部队——禁军,同时张永德又是后周建国
皇帝、柴荣义父郭威的佳婿。柴荣目睹了多次因将帅兵权过重而篡位的史实,
害怕这张永德的权势过重而跋扈难制,便解除了张永德的军职,升赵匡胤做
了殿前都点检。柴荣为使柴氏子孙长久地享有统治权而作出的这一决定,使
得赵匡胤的势力更加雄厚。
周世宗柴荣这次北征,先后收降了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等处的守将,
边境城邑,望风归附,光复了关南的全部国土。正当柴荣准备继续向北追杀,
攻取幽州的时候,他却突然得病倒下,向北讨伐的计划只得停止。柴荣率领
部队返回京师,病情日渐加重,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皇长子柴宗训当时只有
7岁便接替了王位。柴荣企图踏平周围国家以统一中原的远大志向,及在用
兵时的雄韬伟略,使赵匡胤有了用武之地,并使他在连年争战的乱世中拥有
了自己的一份雄厚的军事力量。同时,柴荣的早逝及幼主的继位,又为赵匡
胤寻求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客观条件。
年幼的周主柴宗训,负担不起任何治理国家的实际责任,国家大事只好
交给几位辅政大臣来处理。大臣之中宰相范质是个循规蹈矩的“忠厚长者”,
性情直率,廉洁自好,但天性软弱,决不是乱世中的中流砥柱。侍卫亲军副
指挥使韩通,出身于行武之家,性格过于暴躁,有勇无谋,他的部下对他并
不信服。只有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历典禁兵,战功累累,对
部下又能够“恩威并施”,因此使将士们心服口服,威信极高。
赵匡胤名望、地位一天天高起来,这使他自己原来想模仿唐太宗李世民
去荡平天下的志向,重又萌动起来。同时,也使一些大臣对他掌有过大的权

力有了几分担心和不满。早在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时候,大臣郑起就上书宰相
范质,大谈赵匡胤如何如何得下面士兵的拥护,这样下去会对周家的天下造
成很大威胁。还有个大官杨徽之还劝告柴荣,应该解除赵匡胤的禁军军职。
柴宗训继位以后,虽韩通和赵匡胤两名大将同时掌管侍卫军,可军事大权主
要归韩通掌管,当时韩通的儿子韩微劝他父亲铲除赵匡胤以除后患,而韩通
并没听从,觉得赵匡胤在军中威信高,这样一来反而会失去军心。于是,这
就促使赵匡胤集团日渐形成并最后采取了行动。
力有了几分担心和不满。早在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时候,大臣郑起就上书宰相
范质,大谈赵匡胤如何如何得下面士兵的拥护,这样下去会对周家的天下造
成很大威胁。还有个大官杨徽之还劝告柴荣,应该解除赵匡胤的禁军军职。
柴宗训继位以后,虽韩通和赵匡胤两名大将同时掌管侍卫军,可军事大权主
要归韩通掌管,当时韩通的儿子韩微劝他父亲铲除赵匡胤以除后患,而韩通
并没听从,觉得赵匡胤在军中威信高,这样一来反而会失去军心。于是,这
就促使赵匡胤集团日渐形成并最后采取了行动。
公元
960年,赵匡胤集团终于采取行动了。他们向朝廷谎报军情,说是
契丹和北汉联合起来入侵周朝。当朝廷接到了这来自镇州、定州的“探报”
后,宰相范质、王溥等便紧急召集人员商议,决定派遣赵匡胤统率宿卫诸将
士北征。其实,所谓契丹入侵的谎报,仅仅是赵匡胤集团所采取的阴谋行动
的第一个步骤。因为假借外族人入侵的威胁,赵匡胤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以“举足轻重”的姿态,在政治舞台上出现。同时,还因为周朝统治集团在
开封有着牢固的势力,利用出征北伐,可以摆脱后周势力的束缚。更主要的
是,可以选择一个有利的地点来集结自己的力量。另外抵御契丹侵略,赵匡
胤便是以“民族保卫者”的身份出现,可以获得广泛的人民支持,这也正是
当年郭威被拥立时的故技重演。
然而,事情也不那么顺利,京城里人多嘴杂耳目又多,赵匡胤行动的秘
密有所泄露。大军临出发前,京城里策立新天子的流言传遍了各个角落,只
有当时最高当局的朝廷还被蒙在鼓里。韩通的儿子韩微得知此信向父亲献
计,要趁赵匡胤入朝辞行的机会,乘机将他杀掉,但韩通却极力阻止,使赵
匡胤能够顺利地率领部队离都出发了。一场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行动,拉
开了它的序幕。
在开封东北
20公里的陈桥驿四周,环列着成千上万的营帐,西斜的日光
照射在战旗上,放出异彩。众士兵各归各的队伍,分守营寨,纪津十分森严。
这里也驻扎着赵匡胤所率领的北征队伍。
在大军刚到陈桥的时候,前军散骑指挥苗训就仰观天象,声称天空中出
现了两个太阳,一个正在沉没,而另一个却正在升起。苗训并向站在自己旁
边的楚昭辅解释说,那个正在沉没的太阳是当今幼帝,而那个正在上升的太
阳便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于是,这话就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全军的
将士都知道了这一上天传示下来的赵匡胤当做天子的讯息。
果然没过多久,江宁节度使高怀德就聚集了很多将士密谋说:“当今皇
上年纪幼小,不很明事理,又没有贤臣在他左右辅助,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
地去攻打敌人,驰骋沙场,就是立下汗马功劳,又有谁承认给予奖赏呢?我
看还不如顺应天意、人意,先拥立我们的都点检做了天子,然后再去北征,
各位将军认为这主意怎么样?”当时在场的各位将士早有同样的心思,听高
怀德这一倡议,谁还会说不同意呢?大家齐声说:“就该这样,咱们一起商
量个办法吧!”都押衙李处耘道:“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还得同都点检的
胞弟供奉官都知赵匡义商量一下才更好”。高怀德说:“对,对,对,应当

和他商量。”于是,大家就把赵匡义请来。赵匡义说道:“我哥哥赵匡胤向
来以忠义闻名军内外,如果我们冒昧进言,他肯定不会答应,我们必须想出
一个万全之策来,才不会遭到拒绝。”此时正好掌书记赵普到来,于是赵匡
义又把众将的谋划告诉了赵普。赵普说道:“我也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的。
现在下边各军营的兵士,都聚集在营门前,纷纷议论:都点检倘若不肯登基,
那我们冲锋陷阵去厮杀,又是为了谁呢?哪还不如各自散去,回家种地过日
子好呢?兵士如此说,民心就可以看出来了,只要我们一到汴京,大事便可
成功。我们趁着今夜,这样,这样..准备起来。到时候,点检即使不同意,
也没有办法了。”众将官听了赵普的话,齐声说好,便与赵匡义、赵普一同
出来,整顿队伍,齐集了各营的将士,向大家宣布了所定的计划。一时军中
欢声雷动,谁都愿意都点检早日做天子,大家好重新过上和平的生活。众将
官准备完毕,一直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便一起来到赵匡胤的营帐门前,齐呼
万岁。守门的侍卒连忙摇手禁止道:“都点检还未起床,大家不要惊扰。”
众人一齐说道:“今天册立都点检为天子,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推举赵匡
义出来,进入赵匡胤的营房,请都点检起身受贺。此时赵匡义便推开众人直
接进入赵匡胤的军帐,正好赵匡胤刚刚醒来,赵匡义便把诸将的意思以及军
士们归心的情形向他细细讲述一遍。赵匡胤说:“这样的事,怎么可以做呢?
诸将贪图富贵,倒还可以理解,你是我的弟弟,怎么可以这样地让我陷于不
忠、不义之地呢?”赵匡义说:“古代早有明训,‘老天爷给予你的好处,
你不要,会反倒受害的’。现在军士们如此心归于你,都说都点检如果不做
天子,我们就解散回家种地去了,如果兵士果真都散去了,没人守卫边关,
哥哥你不是也同样有罪吗?请哥哥不要再有顾虑了。”赵匡胤还是有些犹豫
不定,说:我出去再和众将官谈谈,再作打算。”说着赵匡胤走出营帐,只
见众将官都聚在那里,军士们手拿兵刃围绕在四周,一齐高呼:三军无主,
愿奉都点检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怀德和石守信已手捧黄袍,
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全军的将士一齐下拜,高呼万岁,声音震动内外。赵匡
胤说道:“你们想要富贵,却使我背负了这不义的名声,况且此事重大,怎
么可以仓促行事呢?”赵普道:“天命所向,人心归顺,明公如果再推让,
反而上违天意,下失人心了。”赵匡胤说:“我受世宗大恩,现今世宗尸骨
未寒,我就背叛他,天下人会怎样说我呢?”赵普道:“想要报世宗的恩,
只要善待幼主和皇太后,使他们安享快乐,也就可以了。”匡胤还要说话,
却已被请将拥上了马,不由分说,向汴京进发。赵匡胤拉住僵绳对诸将说:
“我有号令,你们若能遵从,我就回汴京,否则宁死也不回去。”诸将官齐
声答道:“听令!”赵匡胤下令道:“太后和主上,我本应当忠心侍奉,你
们不许冒犯。京内的大臣,过去都是我的同事,你们不许欺凌。朝廷的银库
及平民人家,你们不许侵扰。听从我的话的,以后重赏,不听话,有违反纪
律的,满门抄斩,决不宽容。”此时众将官再次表示了听从命令。赵匡胤这
才整理队伍向汴京进发了。
和他商量。”于是,大家就把赵匡义请来。赵匡义说道:“我哥哥赵匡胤向
来以忠义闻名军内外,如果我们冒昧进言,他肯定不会答应,我们必须想出
一个万全之策来,才不会遭到拒绝。”此时正好掌书记赵普到来,于是赵匡
义又把众将的谋划告诉了赵普。赵普说道:“我也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的。
现在下边各军营的兵士,都聚集在营门前,纷纷议论:都点检倘若不肯登基,
那我们冲锋陷阵去厮杀,又是为了谁呢?哪还不如各自散去,回家种地过日
子好呢?兵士如此说,民心就可以看出来了,只要我们一到汴京,大事便可
成功。我们趁着今夜,这样,这样..准备起来。到时候,点检即使不同意,
也没有办法了。”众将官听了赵普的话,齐声说好,便与赵匡义、赵普一同
出来,整顿队伍,齐集了各营的将士,向大家宣布了所定的计划。一时军中
欢声雷动,谁都愿意都点检早日做天子,大家好重新过上和平的生活。众将
官准备完毕,一直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便一起来到赵匡胤的营帐门前,齐呼
万岁。守门的侍卒连忙摇手禁止道:“都点检还未起床,大家不要惊扰。”
众人一齐说道:“今天册立都点检为天子,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推举赵匡
义出来,进入赵匡胤的营房,请都点检起身受贺。此时赵匡义便推开众人直
接进入赵匡胤的军帐,正好赵匡胤刚刚醒来,赵匡义便把诸将的意思以及军
士们归心的情形向他细细讲述一遍。赵匡胤说:“这样的事,怎么可以做呢?
诸将贪图富贵,倒还可以理解,你是我的弟弟,怎么可以这样地让我陷于不
忠、不义之地呢?”赵匡义说:“古代早有明训,‘老天爷给予你的好处,
你不要,会反倒受害的’。现在军士们如此心归于你,都说都点检如果不做
天子,我们就解散回家种地去了,如果兵士果真都散去了,没人守卫边关,
哥哥你不是也同样有罪吗?请哥哥不要再有顾虑了。”赵匡胤还是有些犹豫
不定,说:我出去再和众将官谈谈,再作打算。”说着赵匡胤走出营帐,只
见众将官都聚在那里,军士们手拿兵刃围绕在四周,一齐高呼:三军无主,
愿奉都点检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怀德和石守信已手捧黄袍,
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全军的将士一齐下拜,高呼万岁,声音震动内外。赵匡
胤说道:“你们想要富贵,却使我背负了这不义的名声,况且此事重大,怎
么可以仓促行事呢?”赵普道:“天命所向,人心归顺,明公如果再推让,
反而上违天意,下失人心了。”赵匡胤说:“我受世宗大恩,现今世宗尸骨
未寒,我就背叛他,天下人会怎样说我呢?”赵普道:“想要报世宗的恩,
只要善待幼主和皇太后,使他们安享快乐,也就可以了。”匡胤还要说话,
却已被请将拥上了马,不由分说,向汴京进发。赵匡胤拉住僵绳对诸将说:
“我有号令,你们若能遵从,我就回汴京,否则宁死也不回去。”诸将官齐
声答道:“听令!”赵匡胤下令道:“太后和主上,我本应当忠心侍奉,你
们不许冒犯。京内的大臣,过去都是我的同事,你们不许欺凌。朝廷的银库
及平民人家,你们不许侵扰。听从我的话的,以后重赏,不听话,有违反纪
律的,满门抄斩,决不宽容。”此时众将官再次表示了听从命令。赵匡胤这
才整理队伍向汴京进发了。

在可怎么办呢?”由于心里着急,用力过猛,竞把指甲掐入了王溥的肉里。
这时候侍卫亲军副都指挥韩通从禁中跑出来,范质连忙问他有什么办法。韩
通说道:“现在也没办法了,只有我去召集禁军,登楼守御:两位去请旨,
向各蕃镇发出檄文,命令他们火速来保驾,你我赶快分头去做吧。迟了便来
不及了。”说完,韩通骑马回头而去。
在可怎么办呢?”由于心里着急,用力过猛,竞把指甲掐入了王溥的肉里。
这时候侍卫亲军副都指挥韩通从禁中跑出来,范质连忙问他有什么办法。韩
通说道:“现在也没办法了,只有我去召集禁军,登楼守御:两位去请旨,
向各蕃镇发出檄文,命令他们火速来保驾,你我赶快分头去做吧。迟了便来
不及了。”说完,韩通骑马回头而去。
赵匡胤领着大军,缓缓地从明德门鱼贯入城,命令将士一律归营,自己
则退居到公署之中。不一会儿,军校罗彦攘推拥着范质、王溥等人到来。赵
匡胤流着泪向众人说:“我受世宗的大恩,却被大军逼迫着到了这个地步,
真是没有脸再去面对天地了。”范质等人正要答话,罗彦攘拔剑厉声说道:
“我们没有主公,今天已经推立都点检做天子了!有不从命的,就请先来试
试我这把宝剑吧!”王溥害怕极了,首先跪倒在地,范质没有办法,见势头
不好,也跟着跪倒在地。赵匡胤连忙走下台阶扶起两人,于是范质便诚惶诚
恐地拜请赵匡胤到崇元殿去行禅代礼,赵匡胤就命令范质等人先走入朝,召
集百官做好准备,范质等人领了令走了。
百官齐集,按班排定以后,石守信、王审琦等左右拥护着赵匡胤从容受
禅,就算领了上天佛祖的认可。翰林承旨陶谷取出禅诏,由兵部待郎窦仪宣
读。读诏完毕,宣徽使引领赵匡胤到北面拜受诏书,然后掖引赵匡胤登崇元
殿、即皇帝位。经过陈桥兵变,赵匡胤终于心想事成,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成了宋朝开基的太祖皇帝。
赵匡胤虽然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地方上的异己势力还是很强
大,许多藩镇不肯臣服,一些周朝拥有重兵的老将或采取观望的态度,或直
接起来抗命,在统一中原的道路上依旧是困难重重。
此时赵匡胤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便是如何巩固政权。在当时的形势
下,对那些态度不明朗、脚踏两只船的政敌,实行监视和收买,为使政权迅
速稳定,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至于那些公开起来反抗的,那就不得不用
暴力杀死,清除他们。
首先直接起来反抗的强蕃是在潞州镇守
8年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李
筠原是后周的开国功臣,平日在蕃镇,他专门截留中央的税金,招集纠结一
些亡命之徒,早有自己做王之心。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时候,念他是养父郭威
的旧臣,只好让他几分。如今却要他对出身低微的赵匡胤屈身称臣,那是绝
对无办法做到的。终于在公元
960年
4月,李筠在潞州公开树起了反宋的旗
帜。
赵匡胤首先命石守信、高怀德做前军,慕容延剑、王全斌率众由东路策
应去征讨李筠。5月,两军在长平首次交锋,宋军大胜,杀死敌兵
3000多人。
这时赵匡胤的亲征军又从汴梁出发,过荥阳,渡黄河,穿太行,在同年
6月
进入泽州城下。在经过太行山的时候,由于山路险峻多石,大军无法通行,
赵匡胤率先下马亲自搬运了几块大石,群臣和将士一看皇帝身先士卒,立时
跟着执行清除石块的命令,将那嶙峋险恶的山径,立刻筑成了一条平坦的道
路。这时,石守信的军马已在泽州南面击破李筠的主力,进逼泽州,李筠被

迫退入泽州城,据城固守。
迫退入泽州城,据城固守。
征讨李筠、李重进这两次战役的胜利,使后周的残余势力基本被铲除,
赵宋政权得到了巩固,同时也使赵匡胤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了信心,于是,他
便决心去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登位的时候,曾经多次微服私访。这一天,天下着大
雪,赵普退朝回家,天已经很晚了,突然听到敲门声,赵普走出来,却见太
祖站在风雪之中,赵普忙迎拜,太祖说道:“已经约了晋王了(即赵匡义,
他因避免与太祖名字相似,已改名为赵光义。)”不久,赵光义便来了。于
是在赵家的厅堂中他们席地而坐,吃酒、吃肉。赵普问:“天已经这样晚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