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57 (现代)
田.. 20亩,种植桑麻。官僚地主所受土地比农民多百倍,最高达一万亩永业田,
少的也有两千亩。此外,他们还有职分田和公廨田。灭陈后,这个制度推行

到江南。
到江南。
灭陈后,当时,全国垦田面积只有一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
经过
20年的努力,到大业五年(公元
609年),增加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
千零四十顷。这个数字虽然不科学,但仍然能够反映耕地面积激增的趋势。
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隋文帝也做了大量努力。首先,他缩短了农民服
兵役和徭役的年龄,从原来
18岁开始服役推迟到
21岁开始服役,并且规定
年满
50岁的人可以只交钱不服役;其次,减少农民的服役时间,规定男子一
年只需为国家服役
20天。这些措施,保证了农民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农业生
产。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财力也迅速增强,开皇
12年,隋文帝看到
国家的仓库都堆满了粮食、钱币和布帛,便下令减免农民三分之一的田租。
这件事充分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的确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隋文帝时期促进生产发展的另一个得力措施,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
皇二年(公元
582年),开渠引杜阳水灌三畤原,使数十万亩土地得到灌溉。
开皇四年(公元
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漕运
300里畅通无
阻。
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这两方面,隋文帝也做了
大量的工作。首先,为了理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加强对商业的管理,隋文
帝时统一了货币。早在南北朝时期,钱币制度极端紊乱,南朝有五铢、六铢、
鹅眼钱,岭南诸州利用盐米交易,不用货币。北齐用常平五铢,制造甚精,
可是市场上流通私钱,种类也很繁杂。北周使用永通万国钱、五铢钱。隋文
帝即位以后,逐渐废除以上各种旧钱,另行铸造一种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
通行全国。不合标准的货币,禁止流通。开皇九年(公元
589年),全国统
一以后,便大规模铸钱。当时在扬州设五炉、鄂州设十炉、益州设五炉,由
政府出面铸大量五铢钱。文帝时法治严厉,基本上统一了货币。
其次,文帝时期统一度量衡。南北分裂期间,度量衡紊乱不堪。开皇年
间,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
冀州刺史曾制定铜尺铁尺,放在市场作标准。后来隋文帝把冀州的度量衡在
全国推广使用。
商业的发达必然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当时最繁荣的城市是西京长安。长
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内置东西两市,东
市名叫都会,西市名叫利人,这是长安的工商业区,这儿聚集了许多国内外
商人。
除了首都以外,东都洛阳也很繁华。这个城市位于黄河和通济渠的汇合
点,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洛阳设有三市,东市叫丰都市,南市叫大同市,
北市叫通远市。通远市紧挨着通济渠,周围
6里,商旅云集,停在这里的船
只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
8里,市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洛阳不仅是国
内著名商业城市,而且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据点。另外,四川的成都,也是
相当繁荣的繁华都市。那儿各种货物云集在街市之中,拥挤得连行人走路都
很困难。
隋文帝把国内的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一件件地处理好之后,

又开始用心处理与少数民族突厥的关系。
又开始用心处理与少数民族突厥的关系。
过去,为了避免突厥入侵,齐、周两个王朝争着讨好突厥,把中原的大
量财物送给他们,他们还是劫掠边境,杀害平民百姓。隋文帝即位以后,除
了正常的往来,不再送礼物给突厥。沙钵略非常不满。沙钵略的妻子千金公
主,是被隋朝灭亡的北周赵王招的女儿,她经常怂恿沙钵略为自己的娘家报
仇。当隋朝的一个地方官高宝宁起兵叛乱的时候,沙钵略便和高宝宁合谋,
攻占了临渝镇(今河北省山海关)。接着,又出动
40万大军骚扰隋朝的北部
边境。
隋朝刚刚建国,北周的旧臣心怀不满,南面的陈朝派兵攻掠江北。北面
又受到威胁,形势十分紧张。怎样解除突厥的威胁?隋文帝冥思苦想,一筹
莫展,很伤脑筋。
一个叫长孙晟的大臣乘机上书说:“达头和沙钵略力量不相上下,但是
地位没有沙钵略高,他们之间有矛盾。只要稍稍鼓动一下达头,他们就会互
相攻击起来。沙钵略有个弟弟叫处罗侯,因为势力小,没当上可汗,跟沙钵
略不和。阿波也不是真心拥护沙钵略,只是看谁强就听谁的。我们应该联合
弱的攻打强的,派使者和达头结交,联络阿波和处罗侯。这样,沙钵略势必
左右分兵防守,势力肯定显得单薄。等他们互相怀疑的时候,我们再找机会
起兵把他们全都消灭掉。”
隋文帝听了长孙晟的话之后,大为赞赏,马上决定采纳了长孙晟的谋略,
派遣使者联络达头,赠送绣有狼头的大纛,表示对达头的尊重。沙钵略得到
这个消息,很不放心,派使者到隋朝探听虚实。正赶上达头使者也来访问,
隋文帝故意让达头使者坐在上位,给他们制造矛盾。沙钵略听说达头和隋朝
关系这样密切,更加疑心,连忙派出军队戒备达头,并准备进攻他。
隋文帝又派长孙晟去联络处罗侯。处罗侯为人很聪明,也很有心计,他
知道自己力量还很薄弱,不敢和哥哥沙钵略争夺汗位。他一面争取族人的拥
护,一面和中原王朝拉关系,在这之前,早已和长孙晟秘密结成了联盟。这
次长孙晟来访,正好联络隋朝求得支持。长孙晟表示隋朝支持他争夺汗位,
希望他实践从前的誓言,与隋朝同心合力进攻沙钵略,处罗侯满口答应。
消息传到沙钵略那里,他更加怀疑处罗侯要篡夺他的权力,连夜派兵加
强戒备。这样,沙钵略和达头、处罗侯之间互相猜忌,矛盾更加尖锐了。隋
文帝的目的达到了。
开皇三年(公元
583年),沙钵略和阿波可汗分兵八路进攻隋朝,阿波
被隋朝打败。长孙晟对阿波说:“现在达头和隋朝友好,沙钵略就不敢欺侮
他。可汗这回打了败仗,沙钵略一定要怪罪的。请可汗想一想,能打得过沙
钵略吗?不如依附隋朝,联络达头,壮大自己的力量,何必受沙钵略的欺侮
和杀戮呢?”阿波听从了长孙晟的劝告,派使者到隋朝订盟和好。
后来,沙钵略也被隋朝打败了,他听说阿波和隋朝和好,就去攻打阿波
的住地,阿波向达头求救,达头和阿波联合攻打沙钵略。贪汗也出兵援助阿
波,四个可汗打得不可开交。达头、阿波、贪汗等四部势力都宣布独立,从
此,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更有利于隋朝分别解决他们了。
隋朝用远交近攻、扶弱抑强的策略,专门攻打沙钵略。沙钵略屡次被隋

军打败,力量渐渐衰弱下去。而阿波在不断的战争中,渐渐强大起来。沙钵
略受达头、阿波的威胁,提防契丹攻击,又担心处罗侯夺他的大权。四面受
敌,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去向隋朝求和。千金公主也不再想着报仇了,表示
愿意做隋文帝的女儿。
军打败,力量渐渐衰弱下去。而阿波在不断的战争中,渐渐强大起来。沙钵
略受达头、阿波的威胁,提防契丹攻击,又担心处罗侯夺他的大权。四面受
敌,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去向隋朝求和。千金公主也不再想着报仇了,表示
愿意做隋文帝的女儿。

584年),隋文帝派虞庆则、长孙晟出使东突厥。沙钵
略听说虞庆则、长孙晟要来,他下令卫队在帐篷口的两侧列队,士兵个个刀
出鞘,杀气腾腾,又在帐篷内摆上所有的珍奇珠宝,自己端坐在帐篷正中。
虞庆则捧着隋文帝的诏书走进来,沙钵略动也不动,十分傲慢地说:“我们
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向人家跪拜的习惯。”长孙晟非常严肃地说:“您与我
们的皇帝都是大国的天子,您不肯给我们的天子跪拜,我们当然不能勉强。
但是,您的妻子现在是隋朝皇帝的女儿,您就是隋朝的女婿,女婿能不拜岳
父吗?”沙钵略见他讲得有理,没有办法,说:“应该拜,我尊命就是了。”
于是跪接诏书。从这以后,沙钵略向隋朝称臣,成为隋朝的附属国,年年定
期向隋朝皇帝进贡。这样一来,西北边境也就安宁了。不久以后,还在与突
厥交界的地方开展贸易活动,用中原的粮食布匹来换取突厥的马匹和皮毛。
总结隋朝的开国史,可以看出,隋文帝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推行均田制,减轻租税徭役,使经济得到恢复,
户口增加,耕地扩大,粮食连年丰收,粮仓里都装满了粮食。纺织、制瓷、
造船业更是发达,能造高百余尺的五层楼船。营建洛阳和开凿大运河的宏伟
工程,既说明隋朝国力充裕,也说明当时工程技术已相当发达。
隋朝的民族关系,有斗争,也有和好,总的情况是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来往有了加强,特别在西北方更为明显。隋文帝对突厥的政策起了很大作
用。中外关系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经济文化交流都很频繁,东边与
日本的来往比较密切。
隋朝文化以建筑艺术成就最大,赵州桥的修建,长安和洛阳的宫殿建设,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雕板印刷出现于隋末,医学上出现了探讨病因病理的
著作。其中赵州桥至今仍然存在着。
由于隋文帝和他的大臣们励精图治,加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从隋朝
开国到开皇末年,只短短
20年的时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就发展起来了。隋
朝虽然是个短命的朝代,只存在了
37年,但却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
制度,为不久以后出现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隋朝的统一,
意义是相当大的。

开凿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
但是隋文帝是个容易轻信谎言的人,他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之后,另一
个儿子杨广千方百计想把杨勇废掉立自己为太子。就用阴谋把杨勇的名声搞
臭,让隋文帝越来越讨厌杨勇。不久之后干脆按杨广的意思废杨勇而立杨广
为太子。
杨广夺取太子的名号之后,野心更大了,他想早一点当上皇帝,就残忍
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隋文帝,然后自己即位,杨广就是后来的著名的暴君隋
炀帝。
历史上的隋场帝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对他的残暴荒淫一再
谴责、批判、指责,认为他是历史的大罪人。但也有不少人主张应客观评价
隋炀帝的是非功过;因为除了他的残暴之外,隋炀帝还做了许许多多值得大
书特书的历史业绩,如打击分裂势力,抵御边境侵犯,开拓疆土,开凿大运
河等。其中,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
用,大运河对于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期,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采用刀
耕火种的方式”。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
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处女地。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首推江浙,
特别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了士族门阀盘踞的地方,这些地方的
土地“亩值一金”,其肥沃程度可与关中相媲美。但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在
北方。而北方城市和边防军所需要的粮食,有很大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马车和人力车运输,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无法满足北
方各地的迫切需要。利用水路运输,是当时最切实可行的办法。由此可见,
尽早动工开凿大运河,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即使没有隋炀帝,这一
时期必定也要开南北运河的。
从政治方面看,江南的阶级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始终是比较尖锐
的。开皇十年(公元.. 590年),江南大地主沈玄■、汪华等聚众反隋,有的
称天子,有的称都督。隋文帝派杨素调集大军,历时两年才平定江南的叛乱。
开皇二十年(公元.. 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第二年,
潮州少数民族发动起义。由于南方人民的不断起义,于是隋文帝下诏没收天
下兵器,严禁私造。同时更禁止江南人私造大船,凡是三丈以上的船只,一
律由国家没收。隋炀帝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于是下令开凿大运河,
使南北运输畅通无阻。
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之外,隋炀帝决定开凿大运河还有想到江南
享乐游玩一番的因素。杨广早年曾任扬州总管,对江南盛景始终非常恋慕,

这从他留下来的大量咏江南风景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曾作过一首《春江
花月夜》,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这从他留下来的大量咏江南风景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曾作过一首《春江
花月夜》,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扬州的秀丽风光。隋炀帝本来就是一名风流皇帝,说
他想开凿运河以便去江南游玩,应该也是开运河的动机之一。
在中国古代,天子一般都有出巡的习惯,叫做“巡狩”,炀帝当然也有
这样的打算。在开凿运河前一年,他曾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以来天子都有
巡狩之礼,以前江南的许多皇帝大多贪恋宫廷的奢侈舒服的生活,呆在深宫
之中,从来不走出宫门与老百姓见面。也许这正是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出游并不单纯为了享乐和游玩,还有深入民间了解
民情的意图在内。
如果追根求源,最早动工开凿大运河的是隋文帝。他在位的时候,出于
水利灌溉和漕运的需要,曾征发民夫引西边的渭水从大兴城到达东边的漳
关,东西全长
300里。这段运河开通后,隋文帝命名为广通渠。广通渠的开
通确实大大方便了关中地区的物资转运工作。
炀帝即位,便积极动员人力物力开凿东南运河工作。公元
605年开通济
渠,下令征调河南、淮北一带百万民工,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
又从板渚(今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向东南经
今夏邑、永城、宿县、灵壁、泗县,由盱眙对岸入淮水,再折向今清江市,
达于邗沟。同年又征淮南民工十余万开邗沟,修整扩大前代故道,从山阳(江
苏淮安)引淮水至扬子入长江。通济渠的开凿,直接沟通了黄河、汴水、淮
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运河的主体部分。“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
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
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大业四年(公元
608年)又征发
河北地区男女民工百万余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今辉县东北至临
清,顺卫河经今天津至涿郡,长达二千余里。大业六年(公元
610年)凿江
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长达八百里,河宽十余丈,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水系。
历经短短的
6年时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长达
4800里,是隋朝国
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运河的开凿,虽然和隋炀帝个人有关,毕竟是反映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运河贯穿陕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五省区,
并连结这一地区各个水系,这样庞大而成系统的工程,对于加强国内经济文
化交流很快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据当时的史书记载,通济渠向西直通黄河
和洛河,向南直达长江和淮河;隋炀帝每次巡幸,都从这条运河上经过,顺
利到达扬州。中国东南诸省,如交歧(今越南北部)、广东、湖南、湖北、
扬州、浙江等地区,都有商船到达这里,在通济渠上往来不绝。运河的开通
带动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往日十分萧条的大运河两岸,商业都市日益繁盛,
如运河南端的杭州,运河与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和江都,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
楚州,运河与黄河相遇处的汴州等,都是人文、物资及商品交流荟萃的地方。
当时的河北与江淮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不仅农业经济有发展,而且手工业、
商业贸易也有长足进步,人力物力基础雄厚,为运河开凿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运河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虽然有隋炀帝的贡献,但主要是当时各族劳
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劳动的结晶,它同我国古代长城一样,享名世界,成
为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值得人们重视。

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也和修长城的过程一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可
以说,大运河的每一处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挖出来的。当时,隋朝的统治者
为早日开通运河,对劳动人民特别残暴。为了开挖引洛水入黄河的工程,以
及修筑北边的长城,一下子征调民工百万余人。男人人数不够,就用妇女充
作劳动力,由于劳动强度太大,累死、病死、饿死的人占去一大半。
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也和修长城的过程一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可
以说,大运河的每一处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挖出来的。当时,隋朝的统治者
为早日开通运河,对劳动人民特别残暴。为了开挖引洛水入黄河的工程,以
及修筑北边的长城,一下子征调民工百万余人。男人人数不够,就用妇女充
作劳动力,由于劳动强度太大,累死、病死、饿死的人占去一大半。
为了对大运河的开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应该分段说明当时开凿的
情况。
首先开通的是通济渠。大业元年(公元
605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
淮北等地区的一百多万民夫开凿通济渠。这条运河是利用古代运河渠道,加
以拓宽的工程。从这年
3月开工,8月完成,两千里的渠道只用了一百余天。
如果是新开的河道,这样短的时间,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成的。
通济渠的具体路线,是以东都的西苑为起点,然后引谷水、洛水入黄河。
进入黄河后,利用黄河的一段河道直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从板渚再引
黄河水南流,使河水进入古鸿沟系统的睢水。这条睢水经过现在的中牟、开
封、陈留、杞县、葵邱、宁陵、商邱、下邑、水城、宿县、灵壁、泗县,入
泗水而进淮河。
在淮河与长江之间,隋朝以前有邗沟相通,但是到了隋朝,邗沟由于多
次改道,河道狭窄,根本无法通行大船。隋文帝平陈以前曾下令治山阳(今
江苏淮安)。但是隋文帝整治的是邗沟入淮的水口,并没有彻底清理河道。
隋炀帝时期,组织十余万民夫,把旧有的邗沟拓宽取直,从山阳到达扬子(今
江苏仪征),位置在邗沟的西侧,这次又把邗沟改直,不经过射阳湖而直通
长江。
大业四年(公元
608年),开凿永济渠。这条运河主要是利用自然河道,
沟通沁水和淇水,引沁入淇,在武陟县北部会合,一直北流从天津入海。永
济渠就是利用这条天然水道向北伸展,然后合永定河,北达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公元
610年),开凿南运河。在隋朝以前,长江以南的人民
开了不少小河,这次开河主要是利用旧日的小运河,把小河拓宽。然后引长
江水,穿小河,绕过太湖,以达杭州,便成了江南运河。这条河全长八百里,
宽十余丈,是江南十余万人民的劳动成果。
这条运河北起涿郡,南达杭州,连开皇四年(公元
584年)隋文帝命宇
文恺率水工开的广通渠(自大兴城至潼关,长三百余里)计算在内,大运河
全长
2700余公里,是世界最古老和最长的运河,相当于苏联沟通伏尔加河和
顿河的运河长度的
26倍多。大运河不仅长度在世界运河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其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大运河通航以后,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运河是大业六年开凿
的,第二年,隋炀帝就敕令把江淮粮食北运,并将江淮等地的战争物资通过
永济渠输送辽东。因此唐朝著名理财家杜佑说:运河通航以后,“天下利于
转输”。
大运河开通以后,对黄河起了分流作用。这是因为每年六七月间,黄河

流域雨量大增,黄河的流量骤然增长,而下游泥沙沉积,河床很浅,在河水
上涨之际,容易泛滥成灾。但从开凿运河以后,每当黄河涨水季节,部分河
水可以通过永济渠和通济渠泄出。这样一来,便减少了黄河本身的压力。因
此,南北运河开通以后,数百年间黄河未发生大泛滥。
流域雨量大增,黄河的流量骤然增长,而下游泥沙沉积,河床很浅,在河水
上涨之际,容易泛滥成灾。但从开凿运河以后,每当黄河涨水季节,部分河
水可以通过永济渠和通济渠泄出。这样一来,便减少了黄河本身的压力。因
此,南北运河开通以后,数百年间黄河未发生大泛滥。
首先,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方面很科学。开凿过程中,利用挖河挖出来
的土筑路、植树,在通航的同时,又发展了陆路运输,并保持不让水土流失。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通常做法是开挖四十步宽的河道,然后在两旁栽树,树
的品种多选择杨柳之类的易于存活而且树身相对较矮的品种。对于这种具有
深远环保意识的做法,当代学者也是赞叹不已。
其次,充分利用旧有航道。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开凿过程中,
运河利用汉魏以来自然航运条件较好的旧有航道。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例,
这两段都是利用黄河古道,向东南、东北作扇形张开,尽量利用黄河南北自
然地形的特点,使运河顺应地形,由高向低缓缓流去。当时既利用了黄河南
北水流的自然趋势,又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尽管利用古道修凿而成,民众仍然付出了繁重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
第三,为了减少工程量,尽量拉直河道距离。通济渠是呈直线型,路线
经过板渚、郑州、开封、商丘、永城、宿县、灵壁、泗县、盱眙一线,全长
大约
1500里左右,是比较科学的长度。在开凿邗沟这一段的时候,也几乎是
一条直线。这条运河既要穿越今天仪征地区的丘陵地带,又要截断今天安徽
中部丘陵,如果选择的线路不当,很可能就通不了航。隋朝时所开的邗沟,
是最早科学取水道的运河之一。
当然,要取直河道,就不可避免地强占民田,强拆民房,强拆城墙等障
碍物。这也可算是隋末的一大弊政吧。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少数人做出的
牺牲,换来的是长期的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隋炀帝是个复杂的人物,他的许多历史功绩与他的残暴行为分不开。甚
至一些本来有积极意义的事情,让他一干,反而成了祸害人民的弊政。
大运河是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开成的。这项巨大的工程大约用了
1.5
亿个工,当时全国只有
890万户,平均每户要出将近
20个工。开通济渠的
100多万民夫,死掉了三分之二。
运河挖成了,隋炀帝派去验收的人,把一丈二尺长的铁脚木鹅,从上游
放下,如果木鹅停住,就说是水浅。在运河的一段中,木鹅停了一百多处。
隋炀帝竟下令将负责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夫五万人全都捆住手脚,活埋在
水浅处的岸上。
运河还没有修完,隋炀帝已经派人造好了许多大船。公元
605年秋天,
他带着大批随从,乘坐这些船到江都游玩。隋炀帝坐的船叫龙舟,长二百尺,
分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
160间房,都装饰金、
玉,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挽船的人叫殿脚,龙舟有殿脚
1080人。皇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