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53 (现代)
所鼓吹“天动”而非“地动”的种种奇谈怪论作了有力的驳斥。
就这样,哥白尼在导师的建议下,重读古希腊罗马哲学,又得到绘画大
师达·芬奇的帮助,他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观测之后,
基本上弄明白了地球运动的问题,把他自己创立宇宙结构的新体系的研究工
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后,为照顾年老多病的舅舅而留在利兹巴城堡
住下来,并正式开始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6年后,他舅舅去世,哥白
尼便离去,到弗龙堡大教堂任职。在弗龙堡定居后,哥白尼买下城堡西北角
的一座箭楼作他的宿舍兼天文观测台。箭楼有三层,最上层的窗口可向四面
八方观测天象,平台适宜作露天的观测。但由于该地区纬度太偏北,而且近
波罗的海而阴湿多雾、星相模糊,为天文观测造成了困难,只有严寒的冬天,
才适宜于观测天象,于是每逢冬季,哥白尼便冒着严寒在露台上通宵达旦地
观测。
哥白尼动手自制了许多观测仪器,一种是测行星距离的“三弧仪”,一
种是测太阳中天时高度的“象限仪”,还有一种是测天体在天空任何处高度
的“三角仪”。虽说他自制的观测仪器十分粗糙和简陋,观测技术也无法与
现代人相比,可他的观测结果十分精确。
哥白尼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观测天象,是为了使自己创立的新学说符合
客观实际,用观测的第一手材料充实、修正其学说。但就在这长期观测中,
他进一步认识到,所有行星应当有一个共同旋转的中心,这个中心不是地球

而是太阳。这些新发现,为他写作《天体运行论》,探索宇宙结构的新体系,
提供了大量的准确而有价值的材料。
而是太阳。这些新发现,为他写作《天体运行论》,探索宇宙结构的新体系,
提供了大量的准确而有价值的材料。
3年后,他结束任期回到弗龙堡,正准备集中精力加快《天体运行论》
的写作时,战争爆发了,哥白尼亲临前线守城,激战数日而击败敌人的进攻,
为此他被国王推举为瓦尔米亚主教区的行政总管。一上任,哥白尼便热情帮
助人民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关系到人
民经济生活的货币问题,认为与宇宙天体运行有其客观规律一样,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亦有其客观规律。
在战争过后的情况下,为了消除各国货币非常混乱的局面,哥白尼在这
种情况下提出了成立“货币同盟”。主张参加货币同盟的国家只发行一种货
币。并规定每个货币含有一定量的黄金或白银,同时将各国以前发行的贬值
货币一律收回销毁,不得再混入流通领域。这一理论的提出比英国金融家格
雷欣早了几十年,这也是哥白尼为世界金融货币所做的一个贡献。
1521年后,哥白尼利用战后的平定全力展开《天体运行论》的写作。这
时,他遇到了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宇宙的中心问题,这是哥白尼
宇宙天体结构新体系——“日心说”的核心与灵魂。而“地心”还是“日心”
两大天文学派、两种世界观争执已久。而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都认为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其余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在哥白尼之前的
14个世纪
里,“地心说”占据了牢固的统治地位。倘要打破这种传统观念、提出新的
思想,新的见解,这在当时会被看作是一个荒唐的举动。
极具开拓新道路和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哥白尼,决心抛弃那些束缚人们
思想的错误观念,去探求真理。
哥白尼首先从观测宇宙天体现象入手,努力地探索宇宙天体的规律。
根据他的观测成果及对此的深入研究,他认为,如果说地球还能有别的
运动,那就一定是与其他行星一样的运动,即围绕太阳中心的运动。由此,
他得出一个新结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正如人们所说,只要‘睁开眼睛’
正视事实的话,就会看到星体的合理秩序与宇宙的和谐。”
哥白尼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通过观测实地测定了行星的公转周期,
重新安排了太阳系诸天体的排列顺序。他指出,太阳系的行星在各自的圆形
轨道上绕太阳旋转,其轨道大致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也一致。按照周期
与轨道大小成正比的观点,哥白尼重排了天体由远及近的顺序,即:最远的
恒星天球是其他天体运动和位置的参考背景。行星是土星、木星、火星、地
球、金星和水星(当时尚未发现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
就这样,哥白尼正确地解决了宇宙中心这个最大难题,而使宇宙天体结
构的新体系——“日心说”基本确定了起来。哥白尼之伟大是他把地球从宇
宙中心地位拉了下来,正确的降为一颗普通的行星,使地球不断自转并围绕
太阳运行,而彻底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粉碎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
这是人类天文学史上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1530年左右,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手稿基本完成了。他年复一年
地不断修订他的手稿,而对是否发表这部手稿一直犹豫不决。然而,当他的

真正见解走漏了风声以后,便引起了议论和好奇;大约在
1529年,他把《短
论》的手稿在朋友中间传阅。这本小册子对他体系的描述很接近最后文本,
但是所有计算都略去了。大约十年以后,哥白尼接待了年轻天文学家乔治·约
阿希姆的长时间来访,后者研究了尚未发表的手稿,并以《概论》为题把它
印出,让更广泛的人知道这手稿的内容。经过朋友和天文学家的传阅,使欧
洲不少天文学家都逐渐了解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上引起
反响。
《天体运行论》定稿之后,哥白尼踌躇了很久时间没有发表。对此大多
数人都认为哥白尼担心著作一出版,会引起一批人的轻蔑、非难和攻击,而
且会招致教会的残酷迫害。因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教会疯狂地迫害那些
宣传违背《圣经》的“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的科学家与进步思想家。
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哥白尼对教会的迫害和担心,并不主要是考虑
自己的命运如何,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所创立的“日心说”的命运如何。哥白
尼十分担心自己费尽心血换得的研究成果将被教会的愚昧残暴扼杀在摇篮
中,而不能实现其凤愿——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奉献给祖国,奉献于社会,为
全人类造福。正因为这样,他才决定慎重对待这一著作的出版。
在此期间,他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在他们的劝说与敦促下,哥白
尼消除疑虑,他相信真理定会战胜谬误,正义定会打败邪恶,进步定会取代
反动。为了追求真理,摒弃谬误,哥白尼毅然把《天体运行论》交付出版了。
哥白尼充满信心地认为,它将会驱散笼罩在大地上的迷雾,得到那些有真才
实学的天文学家和一切敢于追求真理的人的欢迎与拥护。因此他说:“我毫
不怀疑,有真才实学的数学家只要他们依照科学的要求,深入地而非肤浅地
了解、鉴定我立论的依据,就会同意我的看法。”
这时,已经衰老多病的哥白尼在朋友们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将手稿托付
给年轻天文学家乔治·约阿希姆去发表。这本书在纽伦堡印刷,于
1543年出
版,也就在哥白尼去世之前几个小时内,《天体运行论》印刷出来了。他带
着一种安慰离开了人世。哥白尼奉献给人类的《天体运行论》是近代科学史
上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不仅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产生一次新的飞跃,而
且也宣布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
哥白尼“日心学说”的诞生,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从神学和哲学中分离
出来,宣告了宗教神学世界的破产,为科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在《天
体运行论》出版后,它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应,受到了那些经过了文艺复
兴运动风暴洗礼的追求真理而敢于向传统的宗教神学挑战的天文学家和青年
学者们的热烈欢迎。而《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却引起了教会的仇视和恐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拥护哥白尼学说,而反对宗教神学的谬论,1616年
罗马天主教会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并更加疯狂地迫害那些宣传、捍
卫哥白尼学说的人。但是,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和青年学者接受了哥白尼学
说,并为宣传、捍卫和发展它而与宗教神学进行了无私无畏的斗争。而迫使
罗马教廷在
1757年解除其禁令,准予印行。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广泛传播开来,尤其在实用天文学家中间。许多英国
科学著作家都推崇日心学说,最先是约翰·菲尔德在
1556年首开其端,还有
威廉·吉尔伯特,他试图在他关于磁学的思辨与哥白尼理论之间建立一种关
系。但弗兰西斯·培根反对日心学说。哥白尼体系之最终为科学界所接受,
主要应归功于伽利略、开普勒和笛卡尔以及后来还有牛顿等人的权威。

哥白尼学说的最早拥护者之一是意大利思想家乔丹诺·布鲁诺(15481600
年),他当初是个僧侣,以后云游欧洲传授异教思想,为此他最后被宗
教法庭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布鲁诺的著作包含为哥白尼天文学辩解的内容,
但他比他的先师更进一步,抛弃了那种认为恒星固定在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
晶莹的天球上的信念。他把恒星看作是散布在无限空间中的一个个太阳,成
为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行星系的中心。
开普勒和伽利略等学者们,继续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通过理
论研究、天象观测,而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证据,并补充和发展了它。后来,
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更对哥白尼“日心说”的
胜利起了重大作用。随着光行差和恒星视差等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光辉例证的
发现,彻底地驳倒了反对“日心说”的人所持的论据,从而也使哥白尼学说
不仅从数理上得到了论证,而且为天文学观测的反复实践所证实。
哥白尼的学说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指导于实践。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舍尔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定名为天王星,
此后,就在天文学家编制木星、土星和天王星三大行星的星历表时,发现一
桩怪事:木星和土星的运动的观测资料与理论计算完全吻合,但天王星的两
方面总对不上号,发现天王星有摄动现象,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可能是在
天王星轨道之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在吸引它,而造成了摄动。但是,怎
样去找到它呢?因为未知的行星比天王星要远离地球,倘用望远镜逐个搜索
天空,无疑于大海捞针。
于是,只有运用计算去寻找它的位置,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维耶几
乎同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是依据了牛顿在哥白尼学说基础上建立起的天
体力学原理而进行的科学的计算。这一发现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这颗新行
星被定名为海王星,它是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它的发现,被认为是科学上
的重大发展,成为哥白尼“日心说”彻底胜利的重要标志。
本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根据类似的计算,指出海王星之外仍有
一颗行星。1930年,汤鲍发现了这颗新行星,并命名为冥王星,它是太阳系
的第九颗行星。至此,哥白尼的学说被完全证实了,“日心说”成为论证太
阳系结构的科学真理。
哥白尼“日心说”诞生后,自然科学在继续向前发展:19世纪的细胞学
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使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后,现代自然科学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
哥白尼在科学上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追求真理、毕生献身于科学为人类
进步作奉献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天文
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今后也一定会继续对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的
发展施以积极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公元
395年,曾经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
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千年历史的帷幕拉开
了。由于君士坦丁堡曾叫拜占庭,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名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强盛期,其领土遍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西亚的小亚细亚、
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及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成为横跨亚、非、欧
三大洲的世界性帝国。
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即便在今天,拜占庭文明仍是世
界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在西起西西里,东到高加索,北起俄罗斯,南至红
海之滨,众多民族受惠于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亚欧交界处的重要商道上,长途跋
涉的商队和扬帆远航的船队云集而来,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富庶、人口最稠密
的大都市。马克思形象地将君士坦丁堡比作“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然而强大繁荣的拜占庭帝国,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衰落。先
是在公元
8世纪,阿拉伯人从帝国手中夺走北非,接着随着国内大土地所有
者力量的增强,中央国家政权被削弱了,同时这些分裂疆土的领主们对农民
的残酷剥削,又激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断反抗。1204年
4月,以罗马教皇和威
尼斯为首的欧洲第四次十字军东侵,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十字军
在君士坦丁堡城中纵火三天三夜,全部坊肆及收藏丰富典籍的君士坦丁堡图
书馆被付之一炬。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侵占,十
字军在其侵占的拜占庭国土上建起拉丁帝国。直至
1261年,拜占庭帝国才收
复君士坦丁堡,但帝国已今非昔比,领土缩至一隅,经济也失去活力。外患
未除,内战又起,1321年至
1326年,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与孙子的战争爆
发,使帝国更趋衰弱,内忧外患接连不断。到
15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
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地,“整个民族变成了暮气沉沉,既无主动精神也无意
志。在皇帝和教会面前,他们匍匐在尘埃之中,转过身来他们却不禁伸拳顿
足。上面是暴政和榨取,下面是仇恨和怯懦。..所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都
同样的腐朽,民族精神已经衰老了..”
在千年古国拜占庭无可挽回地走向穷途末路的同时,一个年轻的民族奥
斯曼土耳其正在迅速崛起。
13世纪
30年代,突厥部落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
西北角与拜占庭毗邻的地区定居下来。不久,便向拜占庭领土发动了蚕食进
攻,从拜占庭手中夺取布尔萨作为首都。1331年,又从拜占庭手中夺走尼西
亚城。到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时期,领土向东南欧扩张。1367年移都阿德
里亚堡,君士坦丁堡与东南欧的关联被切断,成为一座孤城。1396年,击破
十字军以后,土耳其更是威震海外。
与拜占庭相对比来看,拜占庭早在
13世纪初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以后便已
名存实亡。14世纪中期以后,长期处于奥斯曼苏丹附庸的地位,向苏丹纳贡
称臣。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对面的亚洲岸边建起安纳
多卢希萨尔要塞。这样,经过对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分割包围,灭亡拜占庭已
指日可待。完成这最后一击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土耳其苏丹穆罕

默德二世。
默德二世。

19岁的穆罕
默德继位伊始,便杀死了自己年仅
8个月、尚在襁襁之中的幼弟,以防他将
来与自己竞争王位。在位
31年间,穆罕默德几乎年年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从
小亚细亚到巴尔干都留下了他这个“征服者”的足迹,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
来深重灾难。晚年,由于大臣中有人欲立他的小儿子杰姆为苏丹,图谋叛乱,
使他疑神疑鬼,对异己无情杀戮。甚至颁发了令世人咋舌的法令,“朕儿子
中即位的那个人,有权杀死自己兄弟,以维护王位和国家的安宁。”纵览古
今中外,统治者为争权夺位,而同室操戈的可以说屡见不鲜,像中国古代曹
魏时期的曹植被其兄曹丕威逼无奈写下的著名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
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便是一例。然而,明确地以法令形式
允许同胞相向,血染宫廷的,却属罕见。穆罕默德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穆罕默德二世在一生的南征北战中,曾身经百战,其中,最著名的战役
便是攻陷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这次战役震撼了亚欧大陆,标志着千年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和壮大。
穆罕默德二世虽生性多疑易怒,残酷无情,但却不乏领导者的聪明才智。
他精通五门外语,酷爱读书,在文学、艺术、哲学、神学等领域都进行了广
泛涉猎。他崇拜亚历山大、恺撒、查理大帝的功业,发誓要征服全世界,建
立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
1451年,苏丹穆拉德病逝,年轻的穆罕默德二世登基执政。他即位后的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其先辈们蓄谋已久的、也是他心中酝酿多时的对君士坦
丁堡的征服。
他的先辈们已为他占据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东南部,包括保加利亚、色
雷斯、马其顿和希腊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亚洲的安纳托利亚东部、中部也臣
属于这个新兴帝国。
穆罕默德二世虽对君士坦丁堡垂涎多时,但他并没有盲目地立即率兵前
去进攻。他深知拜占庭帝国虽已衰落,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君士坦丁
堡毕竟是昔日叱咤风云的强大罗马帝国的故都,而且,君士坦丁堡还有两大
优势:首先,它是信奉东正教的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其次,君士坦丁堡的地
势易守难攻,东、南、北三面濒临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西面陆地又有多年
修筑的坚固城墙。所以,没有充分的战前准备,胜利也并非垂手可得。
穆罕默德二世的战争准备,分外交和军事两方面。
在外交方面,穆罕默德二世宣布承认父王穆拉德与拜占庭君士坦丁签订
的所有条约有效,制造和平、友好的假象,以免拜占庭提前察觉自己的侵略
野心。为了避免在战争中腹背受敌,与威尼斯签订和约,答应维护威尼斯商
人的权益,又与匈牙利签订为期三年的休战条约,和华拉齐亚、波斯尼亚也
建立起友好关系。
在军事方面,穆罕默德二世虽在战场上也吃过败仗,但总起来看,在他
亲率大军征伐欧洲的
20多次战斗中,他所制订的作战计划比较周密,行动神
速,败而不馁。在征战君士坦丁堡这次战役中,他的战前准备尤其充分。
1451年冬,他下令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岸边开始修建坚固的博加兹
凯森(意即切断博斯普鲁斯海峡)碉堡,后改名罗迈利希萨尔,与一个世纪
前修建的安纳多卢希萨尔隔岸相望。这就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黑海沿岸各港
口的联系,使君士坦丁堡丧失了粮草来源。

在军事装备上,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扩充军队。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战斗
打响前,土耳其陆军总兵力已达
15万至
20万人,分为新军、地方军和杂牌
军,其中新军是
15世纪最精锐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穆罕默德二世
还下令大批兴建兵船,其海军舰队有战船
150艘至
350艘,另外,还配备了
一支炮兵部队,与陆军一起构成其军事征服的支柱。这支炮兵部队有
12个大
炮连、14个小炮连,最大的一门火炮能发射重达
1500磅的石弹。
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野心,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并非没有察觉。
早在奥斯曼土耳其加紧兴建罗迈利希萨尔工事的时候,他就派出使节,要求
奥斯曼土耳其方面停止兴建,但被穆罕默德二世一口回绝。他蛮横地说:“你
们有什么权利或实力来阻止我在自己土地上做想要做的事情呢?海峡两边都
是我的,对于小亚细亚你们又无力保护。回去告诉你的主人,现任苏丹根本
不同于他的前辈,他的实力已超过了他们的誓言”。
遗憾的是,拜占庭帝国虽已听到奥斯曼土耳其的霍霍磨刀声,却不能有
效地作好迎敌的准备。统治阶层内部由于宗教观念的分歧,一派倾于向西欧
各国,特别是向罗马教会求助;另一派坚持东正教的独立性,声称“我宁愿
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土耳其人的头巾,也不愿看到教皇的法冕。”统治阶层的
内部分裂削弱了拜占庭的防御力量,也限制了它在外交上求得别国援助,使
在后来的战争中陷于孤立。
不过,皇帝君士坦丁还是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抓紧修建和加固城
墙,在金角湾出口处埋设木桩,架起大铁链,选拔杰出的将领吉斯提尼任君
士坦丁堡城防总司令等。这些措施后来在奥斯曼土耳其攻城的过程中,都发
挥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总起来看,尤其是服役士兵的素质远远不及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
军队,城内适龄男子
25万人之中,只有不足
5000人应召服役,加上外籍军
人在内,拜占庭的总兵力不足万人,而且在海军方面也只有几只小船,武器
装备也不如奥斯曼土耳其。
随着双方紧锣密鼓地加紧战争准备,一场必不可免的战争一触即发,拜
占庭的上空火药味十足,战争的阴云已笼罩了这个古老的城市。
1453年
4月
5日,“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亲率
20万大军和
300艘战
舰,突然逼近君士坦丁堡城下,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拜占庭外围的两个据
点——提拉皮亚和斯地门已被奥斯曼土耳其攻下,全部守兵被统统用钉子钉
死,在普林基波岛上的守军,也被奥斯曼土耳其用硫磺薰出来,驱逐出去。
围城前,君士坦丁曾向穆罕默德二世求和,愿意交出首都以外的地方,
遭到穆罕默德二世的拒绝,他说“世界的帝国只能有一个,世界的宗教只能
有一个,要缔造这个联合,世上没有比君士坦丁堡更合适的地方了。”东罗
马求和不成,只能背水一战。
1453年
4月
15日,士耳其舰队抵达普林基波岛,先是用重炮对准君士
坦丁堡全面炮击了三四天,未能攻下,接着改变战略,集中一点攻击,但好
不容易打开的缺口很快又被守城军民补好。
穆罕默德二世遂下令,“对城墙和铁链封锁线全线出击!”
于是,20万土耳其军人如漫天的乌云铺天盖地涌向护城河边,一时间,
枪炮声、号角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喊杀声、妇女的哭声、儿童的尖叫声
响成一片,声势之大,连脚下的大地也跟着发抖。
但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的领导下,凭借着优越天险,

英勇不屈地进行了顽强抵抗,城墙上的火器喷着火苗,一同投向敌群,许多
土耳其士兵没能冲到护城河边,就被击毙,喊杀声与嚎哭声交织在一起,土
耳其士兵伤亡惨重。与此同时,土耳其海军也被罗塔拉斯大公统率的拜占庭
帝国军队击退,全线进攻失败了。
英勇不屈地进行了顽强抵抗,城墙上的火器喷着火苗,一同投向敌群,许多
土耳其士兵没能冲到护城河边,就被击毙,喊杀声与嚎哭声交织在一起,土
耳其士兵伤亡惨重。与此同时,土耳其海军也被罗塔拉斯大公统率的拜占庭
帝国军队击退,全线进攻失败了。
穆罕默德二世一筹莫展,他未曾预料到,小小的君士坦丁城堡会如此坚
固。军事上接二连三地失败的同时,土耳其大军的庞大后勤补给也面临危机,
在月底前如不能结束战争,将不得不自动撤离。土耳其将领内部也有人风闻
西方世界的援军已经开拔,主张从君士坦丁堡撤退。但是,穆罕默德二世是
个有坚定意志的人,对于他梦寐以求的世界最好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岂
肯轻易放弃?
穆罕默德二世终于露出了笑脸,他以保证热那亚商人商业利益为代价,
换得了从其控制的加拉太地区进入金角湾的权利,困扰土耳其军队时日已久
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当天夜里,土耳其军队将船只从涂有牛油羊油的木板路上,拖到金角湾
的尽头,在天亮时分,君士坦丁堡城内的人们吃惊地发现土耳其船队已在金
角湾搭起一座浮桥,筑起了炮台,开始对君士坦丁堡发动炮袭。
君士坦丁皇帝见状也大吃一惊,金角湾坚固的铁链防御工事一向被认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