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50 (现代)
苻坚统一北方后,就准备南下进攻东晋,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公元
382年
10月的一个清晨,古都长安,雾很大,灰茫茫一片,整
个城市仿佛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醒来,显得很静。突然,皇宫里景阳大
钟“铛、铛”地轰响起来,绵长悠扬,该上朝了。
这时,前秦王朝的正殿上,众多的文武大臣依官品高低的先后次序
鱼贯而入,像往常一样纷纷上前参拜皇帝。苻坚,这位前秦王朝的最高
统治者,正端坐于龙榻之上,矜持地注视着他这一班正在朝他跪拜的文
武大臣。庭院前面,香雾缭绕,显得肃穆、高贵而神秘。
“众位爱卿,”苻坚浑厚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朝堂中回荡:“联承
继大业二十有五载,蒙众卿戮力同心,统定北方。今天下太平,国强民
富,然东南建康未曾征服。朕顺承天命,势在统定天下。朕不敢苟安于
此而不图建大同之业,每思及桓温贼寇对朕大秦王朝的屡次骚扰,朕就
切齿痛肤,立誓攻下江东。今朕拥有百万劲卒,文武如林,倘杀将过去,
必将摧毁东晋,建起千秋不世之业。众位爱卿,不知意下如何?”说完
后,自信的脸上泛起踌躇满志的微笑,探询的目光中含着不可置否的坚
定。仿佛东晋业已在其铁骑之下,而自己已俨然为天下一统之最高君主

了。
了。

80万众临江对峙,东吴仅两三万卒抗
之,使大败而归,以微臣之见,不宜讨伐,请陛下三思。”“请陛下三
思!”这时,文臣武将呼拉拉跪了一大片,请求苻坚先定国抚民,不要
忙着讨伐东晋。苻坚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便叫散朝,
只留下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商量事宜。
苻坚对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颇为器重,多次命他率兵出征,而且苻
融是一个文武全才,在政治上对苻坚帮助不少,这次南征的重大决策也
须与其一起策划。
苻融对苻坚逐渐滋生的骄傲情绪有所察觉,因此,也比较清楚地认
识到秦王朝貌似强大的外表下面掩藏着很大的危险。自从宰相王猛死
后,秦朝的法制日益颓废,苻坚也开始营造宫室,沉醉于金银宝器、虚
华奢侈。更为危险的是,秦朝的基石仅仅是不同民族的简单混和物,且
其中有与氏族有相当大的矛盾的鲜卑族、羯族、汉族,虽然实行民族融
合的政策,可是各族间紧密联系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其间隙也绝不会
蓦然消失。想到这儿,他又不禁想起王猛临死时对他和苻坚所说的话:
“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死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是啊,国
内尚未安定,怎么能这样仓促的发起征讨呢?
当苻坚问及苻融的看法时,苻融说:“陛下,臣以为晋万不可伐。
今晋主英明,朝臣各司其职,士气高涨。而我朝十年来连年征战,兵疲
将乏,厌倦战争,对此百姓有所不安,期望天下太平,休养生息。如此
时伐晋,必致内外不宁,变乱又生啊。群臣所言晋不可伐,皆忠良之言,
愿陛下听之。”苻融见他仍然无动于衷,哀及王朝的前途,不禁泪下:
“陛下,难道你忘了王猛临死前说的话吗?”苻坚怔了怔,王猛语重心
长的形象和“勿以晋为图”清晰地现在他的脑中。但此时的苻坚,已完
全被胜利的花环所迷惑,而听不进任何话了。“陛下,今鲜卑、羌人、
羯人皆住于长安附近,对我耽耽以视,大军一旦东下,关中虚弱;后果
不堪设想啊。”太子苻宏也在一边劝说苻坚放弃攻晋的打算。但苻坚都
不以为然地摇头,说:“你们都去吧。”苻融知道他无法打动苻坚,只
得怅然离去。
回到内宫,皇后张夫人及小儿苻诜迎上前来,见苻坚面带愠色,问
及缘故,苻坚说朝上之事。张夫人听后,略为忧虑地说:“妾以为众臣
所言极是,今天下大乱甫定,未及安民而连年征战,实为不妥,愿陛下
慎之。”听了她的话,苻坚更不高兴了:“军旅事宜,妇人不当干预。”
苻诜亦从旁劝父王,苻坚说:“天下大事,孺子安知!”一点也听不进

去。
去。
因此,苻坚决定不顾群臣的反对及国内实际情况,在攻占晋梁、益
二州及襄阳之后,苻坚伐晋之决心更大了,最后在公元
383年
7月,苻
坚发布征召令,规定百姓中青壮年每
10个人中抽一个人去当兵。贵族世
家,凡年届二十有武艺者,授为“羽林郎”(禁卫军官),随军出征,
各州公私马匹,一律调作军马。于是,他凑齐步兵
67万、骑兵
27万,
羽林军三万,号为百万大军。公元
383年
3月
26日,苻坚任命阳平公苻
融为前锋都督,指挥幕容垂、梁成率步骑
25万先行;任命兖州刺史姚苌
为龙骧将军,带领蜀军东下,他自率领中军大队,随后而行。这样,秦
朝大军,浩浩荡荡,直指东晋。望着他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雄师,
苻坚在马背上得意地想:“朕这百万大军,即使把马鞭丢入长江,也能
够阻断其流。晋朝哪儿还有什么天险可凭借呢?”
苻坚一声令下,百万秦军分几路倾巢而出,直扑东晋,声势十分浩
大,前后绵延千里。当苻坚前部抵达项城时,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
同时,前秦的军队又从上游四川顺流而下,幽州和冀州的军队也开始进
驻彭城。前秦军队,水陆并进,东西万里,蔚为壮观,滔滔黄河之上,
从石门到汝颍,千帆点点,川流不息。苻融率领先头部队,大约
25万人
马,摇旗擂鼓直捣东晋淮南军事重镇——寿阳。
东南千里大地,霎时燃起万股烽烟。秦军百万压境的消息传到建康
后,满朝文武大为紧张,急忙商讨对策。
东晋王朝,是在西晋败亡之后,江东世家大族和从北方逃到南方的
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共同拥戴原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草草
建立起来的。然而,从东晋王朝建立的开始,统治阶级内部就矛盾重重,
尤其是南方和北方世家大族的矛盾,更是难以协调,司马睿为巩固自身
的利益,对江南世家先实行笼络政策,不能奏效,转而实行分而化之的
政策,逐渐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尽管如此,江南大户仍有相当大的实力,
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开始的东晋王朝统治显得倾危不安。在对待北方
和苻秦治下的中原大地,东晋统治阶级从来没有打算过收复失地,统一
九州,只图苟安江东,保得一席之地。这一立场不但使东晋坐失许多收
复失地的机会,甚至阻扰着中原人民要求北伐的正义战争,第一位起兵
北伐者当推范阳祖逖。“闻鸡起舞”的祖逖希望获得朝廷支持,但司马
睿却态度漠然。祖逖自己招兵买马,因为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他逐渐打开局面,收复黄河以南失地,威震中原。正当他积蓄力量,准
备渡过黄河时,却被征召回军,以平衡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他忧愤交加,
不久即郁郁病死。祖逖之后,又有庚亮兄弟、桓温等先后进行过几次北
伐战争,并都取得一定的胜利。甚至在公元
354年,恒温以步骑
4万,
直捣襄阳,进攻关中,连败当时秦王苻健的军队,长驱直入,攻至霸上,
与长安仅以区区灞水隔河相望。可是最后,这些战争都失败了,为什么

呢?正如前燕谋臣申胤所料:“晋室衰微,朝臣未必一心,故当温(桓
温)得志时,众臣反感,必将千般阻扰,以坏其事。”由此可见,统治
阶级内部权利之争,使几次北伐失败成为必然结果。
呢?正如前燕谋臣申胤所料:“晋室衰微,朝臣未必一心,故当温(桓
温)得志时,众臣反感,必将千般阻扰,以坏其事。”由此可见,统治
阶级内部权利之争,使几次北伐失败成为必然结果。

373年,权臣桓温死后,谢安当宰相。谢安善观全局,颇有才
智。他清楚地知道朝廷内部的矛盾,决心予以调和,当时东晋内部主要
有两派,各有实力,分别拥兵荆州、扬州。要平衡二者关系,没有一支
中间力量是绝对不行的,恰逢北方连年征战,大批农民流落南下。于是,
谢安趁机从中征募士兵,组建军队,由其弟之长子谢玄负责训练,号称
“北府兵”。北府兵英勇善战,出令必行,以一当十,所有征伐,一战
一胜,十分厉害,因此有力地牵制着荆、扬势力,使之不再妄动,因而
调整了内部的矛盾关系,国家逐渐兴盛,百姓和乐,将相同心,政权相
对稳定,远非昔日东晋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南北的汉人对北方少数
民族的统治十分不满,尤其是北方汉人,背井离乡来到南方,十分希望
东晋这个汉族政权能为他们伸张正义,举兵北伐,恢复他们以往的安乐
生活,因此十分支持北伐;而世家大族出于自身的小利益考虑,唯恐“胡
马东渡”危及他们在江南的既得利益,故也想御敌于千里之外。整个东
晋所表现出的主流都在于一种抗击北方的蓬勃士气,民族矛盾居于所有
矛盾之首。
所以,当秦军进攻的消息传来之后,广大人民踊跃响应,要求积极
抵抗,出兵北上。朝廷内部虽有部分官员被秦军气势吓倒,主张投降,
但在谢安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只得放弃这意图,于是朝廷作出了抗秦的
决定,并立即开始筹划出兵。
公元
383年
9月,晋孝武帝任命谢安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其子谢
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谢安子),桓伊等率领
8万,沿淮河
西上,抵抗秦军,又令将军胡彬,率领水军
5000人,增援被秦军围困的
寿阳重镇。谢安坐镇建康指挥整个战争的全局。
将军恒冲向谢安建议道:“倘全军出动,恐后方空虚,宜留精兵三
千,镇守建康。”谢安笑道:“不必了。此正当国家危急之秋,将士效
命之际。千日所练,在此一搏。你尽管出征,不必挂念后方。”
出征的前日,谢玄拜访谢安于府上,欲问谢安对征战的谋略。毕竟,
秦有百万大军,国强民富,东晋将士虽有拼死决心,如无良策,亦必定
失败。谢玄心中因此有些紧张,拜过之后,尚未说明来意,谢安便叫备
车出游。9月江南之秋,风高气爽,十分惬意。车上谢安笑语谢玄,大谈
江南美景,秋水长天,对征战只字不提。至安别墅,置棋于庭院之间,
尽赏奕趣。谢玄不知所以,索性尽心而玩。游至深夜,谢安方才送谢玄
回家。出门之后,谢玄见浩然星空,苍茫大地,顿然醒悟。只觉天开地
阔,豪气满胸。
第二天清晨,东晋
8万北府兵即挥戈北上,开赴前线。北府兵大都
是随祖父流亡南下的北方农民,有的甚至是冲破少数民族统治者所设置
的层层封锁之后辗转来到东晋的。他们热爱汉族政权,渴望收复失地重
返家园。他们经过
7年的严格训练与征战,勇于为国捐躯,因此北府兵
的战斗力十分强。
前秦百万兵士,情绪远非苻坚那般激昂,就苻氏以之起家的氏族士
兵而言,因跟随作战多年,未得休息,疲惫不堪,心中对继续打仗早有

怨言,且如今本已拥有北方肥沃草原,都想回家振兴家园,安乐度日,
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南进,并吞东晋,厌战情绪很高。而那些所谓“良家
子弟”组成的羽林军,早先听说南进,只想江南秀美肥沃,富甲天下,
都想大捞一把,掠得财富,因而积极支持。可是一听打仗,他们又怕得
要死,生怕在不虞之间,小命殒散,赔了夫人又折兵,因而躲避打仗,
只在平时作作样子。且秦的百万之师,氏族士兵仅占少数,十之八九是
汉族士兵和其他少数民族士兵,他们被迫征发而来,根本不愿作战,更
谈不上什么战斗意志。其他少数民族同氏族积怨颇深,他们在看着氏族
日渐强大的同时,也忌妒地希望他们溃亡下去,哪儿还想真正替他们卖
命打江山呢?汉族士兵更不待言。有强大凝聚力的汉人身在秦营心在
晋,常思及江南故土和外族治下的中原大地,“人心思晋”,都希望晋
能一统天下,谁也不愿与汉族士兵对打,因而常对秦的命令阳奉阴违。
所以,整个百万大军,实则为一盘散沙。且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只有先
头部队
30万人。总之,外强中干的秦军面临着严重的内部危机。
正当赶赴寿阳的东晋北府兵还在行军路上时,苻融指挥的
25万前秦
军凭借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地攻下了寿阳,东晋守城将领徐元喜以及安
丰太守王丰都被前秦俘虏。同时,慕容垂率兵攻入郧城,与东线苻融遥
相呼应,牵制晋军力量。这时的形势对东晋来说十分严峻。
晋军这时昼夜兼程,不敢稍作休息。率水军沿淮河而上增援寿阳的
胡彬听到寿阳陷落的消息后,不再进军,退守硖石。硖石位置险峻,是
屏障淮南的重要据点。苻融得到消息后,为消灭之,便采用分割歼灭的
方法,命梁成率士卒
5万,东南而进,屯于洛涧,筑壕结栅,切断淮水
水道,使胡彬水军无法东撤,同时也巩固了寿阳的东面防务。从陆路而
来的谢玄主力害怕梁成的军队,到达距洛涧
25里之地即停止前进,安营
扎寨,亦不敢轻易进攻。
胡彬固守硖石,粮草不继,很快就要吃光。于是派人报告谢石,不
料送信的士兵被秦军俘获,押送到苻融面前,泄露了军机。苻融得知,
非常高兴,赶紧派人到项城对还同大军在一起的苻坚报告,说:“晋军
人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苻坚听到这个情况,把大军留在项
城,自己率领轻骑八千,急忙赶到寿阳。
这时,苻坚在军事上犯了轻敌的思想。苻坚到寿阳后,对军队部署
甚为满意,认为晋军已毫无斗志,只能束手待毙。为了不动干戈而胜,
他便派东晋降将朱序到晋营说降谢石。朱序本是东晋襄阳守将,襄阳失
陷后被活捉,降于苻坚。朱序不忘故国,见到谢石后,便把前秦的虚实
都告诉了谢石。他说:“我虽投降了前秦,但心仍在东晋,日夜思归。
今观秦军,确实势大,若百万之众全部抵达,实难与之匹敌。但现在其
各路兵力尚未集结,应当趁机攻打,只要败了秦军前锋,则秦军必闻风
丧胆,后部秦军可不战而胜。”同时,他还分析了秦内部情况,劝谢石
采取果断行动。本来想以消极防御的谢石顿时振奋起来,下决心趁此机
会,猛攻秦军。
首当其冲者,必是洛涧梁成军。11月,谢玄派北府兵猛将刘牢之率
精兵五千,急行赶赴洛涧,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梁成守此日久,
见晋军无动于衷,早有松懈,突然遭此袭击,顿时溃不成军。混战之中,
梁成及其弟梁云皆死,秦军四散奔逃,抢渡淮水,溺死
1.5万余人。刘

牢之纵兵猛追,直到寿阳城下。此役之胜,一则解胡彬之围,二则大振
晋军士气,为淝水决战作好了准备。谢石闻讯大喜,令水陆齐进,屯晋
军于淝水东岸,与寿阳秦军隔水相望。
牢之纵兵猛追,直到寿阳城下。此役之胜,一则解胡彬之围,二则大振
晋军士气,为淝水决战作好了准备。谢石闻讯大喜,令水陆齐进,屯晋
军于淝水东岸,与寿阳秦军隔水相望。
获得洛涧大捷后,谢石决定乘胜进攻,速战速决。谢玄便派使者前
往秦军大营,对苻坚说:“你率领军队深入东晋境内,列阵于淝水之侧,
却丝毫没有什么行动,这大概是想与东晋打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想迅速
决定胜负。如果你们能够稍稍把阵地向后移一下,使我们渡过淮水,然
后让我们一决高低,怎么样?”
对此建议,秦军内部再次陷入分歧,将领们大都认为:“我众敌寡,
不如使他们不能够过河进攻,这样可以争取时间让后续部队增援我们,
然后再攻东晋军队。”苻坚和荷融却认为可以同意晋军的要求,稍作后
退,让晋军渡河。等到他们渡过一半时,然后再以我们的优势骑兵围而
歼之。众将见无法改变苻坚的主意,遂在苻融指挥下,后队作前队开始
后退。
谁知不退则已,一退就乱了方阵。刚受到洛涧战败影响的秦军士气
低落,一听说撤退,以为晋军又逼上来了,心中恐慌,都想躲到阵后去。
一时间,30万大军阵势全无,前面的军队转头向后队如潮水般涌去,后
队亦不知前面具体如何,只见前面慌乱的士兵拼命向后奔逃,只道是大
事不好,也撒腿就跑,阵势越来越乱,再也无法控制。就在这个时候,
朱序在阵后趁乱大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正惊慌异常的秦军士
兵以为真的败了,更不听指挥,拼命想冲出阵营,整个秦军乱成了一锅
粥。谢玄趁此机会,指挥士兵抢渡淝水,奋勇追杀,北府兵如出海蛟龙、
下山猛虎,多年怨气一喷而出,争先恐后,奋勇拼杀,秦军主帅苻融骑
马上阵,企图阻止秦军盲目退却,却不防被乱军撞得人仰马翻,被后面
赶上来的晋军杀死。没了主帅的秦军像倒了树的猢狲,只恨爹娘少生了
两条腿,拼命向北逃窜。秦军自相践踏至死者不计其数。淝水西岸,尸
横遍野,血流成河。晋军一鼓作气,猛打猛追,直到寿阳城西
30里地的
青冈才收军。朱序、徐文喜等原东晋旧将也都重新返回。秦军中侥幸逃
脱的士兵,惊惶失措地向北边逃去,惟恐晋兵追来,昼夜不敢停息,沿
途听见风声鹤唳,以为晋兵追来,心慌意乱,加之没粮少衣,冻饿交加,
一路倒毙十之七八。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人。在混战中,苻坚身中
流矢,幸得不死,单人匹马逃回北方。
苻坚逃回北方后,由于丧失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发展起来的强大实
力,国内各种矛盾也迅速爆发出来,前秦统治再也难以维持下去了。不
久,强大一时的前秦王朝很快就瓦解了。
消息传到建康,宰相谢安正与友人对奕,捷报传至,呈阅谢安,谢
安看后,不露声色,下棋如故,友人问何事,谢安轻描淡写地说:“小
儿辈业已破贼。”但棋毕送走友人,谢安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极度喜悦,
当回到自己房间过门槛时,连自己脚上木屐的齿扣断了也没有察觉。世

族百姓,闻此捷报,皆大欢喜,举国欢腾。
族百姓,闻此捷报,皆大欢喜,举国欢腾。
淝水之战的双方都带有统一的性质,而前秦之所以失败,东晋之所
以取胜,绝非偶然。首先,苻坚不顾国内隐含的民族矛盾、人民的厌战
情绪等诸多实际情况及文武大臣的反对,贸然南下,败在必然,即使侥
幸得胜也不能长治久安。其次,战略上,秦主张速决,在大部队尚未集
结的情况下,轻敌而战,急功近利,致使大部队不战而溃,而东晋的速
决战略却适合了它兵员集中,士气旺盛的特点。其三,东晋内部团结,
将相一心,又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具有强大的斗志。同时,北府兵
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东晋的军事实力,这也是它取胜的一个先决条件,
苻秦王朝正是因此而遭到了惨重的一击,终于崩溃。
淝水之战结局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战后,北部中国在长达
50
多年的时间里又陷入军阀混战之中。南方则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与破
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同时确定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471—499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推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提到魏孝文帝的改革,不能不首先想到其祖母冯太后的作用。可以
说,如果没有冯太后早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许就不会有孝文帝的伟
大改革了。冯太后是汉族人,生在长安城,原籍是长乐信都,即今河北
冀县。冯太后
14岁时被选为魏文成帝的贵人,后来册封为皇后。她对汉
族的封建文化和政治制度非常熟悉,孝文帝自幼跟随冯太后,在她的教
育下很早就对汉族封建文化感兴趣,而且乐于学习汉族人的生活方式。
冯太后把魏孝文帝培养成了一个完全汉化的封建皇帝。作为中国古
代历史上少数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之一,冯太后对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
不容低估的推动作用。如果以迁都洛阳为界标,把魏孝文帝改革划分为
前后两期,那么,前期改革的重大措施,如“均田制”、“三长制”和
“新租调制”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冯太后和魏孝文帝共同决策、一起推
行的;在后期,魏孝文帝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也与他受冯太后长期
的汉族封建文化教育与政治思想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
创建北魏王朝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是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的一个落
后的游牧部落,后来随着匈奴势力的衰弱,逐渐向南迁徙,占领了鄂尔
多斯草原。
鲜卑族拓跋部虽然已经跨入阶级社会,并迅速走上了封建化的轨
道,但是与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汉族相比,显然落后得多。北魏统
治者在统一北方以后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鲜卑族以前一直保持着单一的游牧生活方式;进入中原地区之后,
开始逐渐学习汉族人农业耕种的生活方式,封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很
多鲜卑人与汉族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杂居在一起,相互融合的程度进一
步加深。在鲜卑族内部,很快也出现了富有的地主和贫困的农民,而且
两个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大。鲜卑人不断封建化的过程,也保证了魏孝文
帝的前期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推行过程中,魏
孝文帝及其支持者冯太后充分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组织
才能。
和平六年(公元
465年),魏文成帝死了。冯皇后对文成帝的死太
难过了,挣扎着要为丈夫殉葬。大臣们纷纷劝阻她,希望她留下来,协
助继位的献文帝一同治理国家。就这样,冯皇后成了皇太后。不久,冯
太后用计逮捕并杀掉了独揽大权准备谋反的丞相乙浑;从此代替献文帝
独自掌握了朝廷里的所有军政大权。献文帝成了木偶皇帝毫无实权。
不久,冯太后让献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拓跋宏,也就是以后赫赫有
名的魏孝文帝。后来,冯太后处死了献文帝,自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主
持朝政,孝文帝在她的管教下学习治国经验。
当时,北魏国内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国家税收越来越少,各地又
不断有起义发生;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冯太后决定进行全面的改革。
首先,改革官员的俸禄制。当时北魏的官吏都没有俸禄;官员们都

靠着贪污掠夺来满足他们的奢欲。冯太后决定实行俸禄制度,按官职的
大小给官员们多少不等的粮食、土地和其他财物,这样可以保证官员们
奉公守法,不再剥削老百姓。从此以后,官员的贪污风气便慢慢地得到
了扭转。
靠着贪污掠夺来满足他们的奢欲。冯太后决定实行俸禄制度,按官职的
大小给官员们多少不等的粮食、土地和其他财物,这样可以保证官员们
奉公守法,不再剥削老百姓。从此以后,官员的贪污风气便慢慢地得到
了扭转。
果然,“三长制”一实行,许多隐瞒的户口被清查出来了,国家的
税收大大增加了。
不久,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又实行了“均田制”,规定
15岁以上的
男子和妇女可以分到国家授给的田地。每个男子可以领到种庄稼的露田
四十亩,女子二十亩,人死了以后要还给政府。每个男子还可以领到桑
田二十亩,死后可以传给子孙。不宜种桑养蚕而适宜种麻的地方,每个
男子可以领到麻田十亩,女子五亩,死后也要交还政府。实行“均田制”,
农民有土地可种,有了衣食来源;交得出赋税,国家有了财政收入;农
业生产也发展起来了。
冯太后临朝称制,在政治上敢于进行改革,是一位出色的女政治家。
这些改革对发展社会生产、加强国家力量,都起了积极作用。而且也为
以后孝文帝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