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40 (现代)
然而威廉做事喜欢深思熟虑,不愿轻易出击。现在他已拥有陆军
6000,
船只
450艘,水手三四千人,阵容可谓庞大,他进一步从武器方面,对部队
进行整编。陆军一律配给长枪、刀剑和锤矛,步兵则发给长枪和弓箭。在军

队的物资补给、军纪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
队的物资补给、军纪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

1066年
8月,威廉大军从诺曼底整装待发,但是英吉利海峡的呼啸
北风阻延了他的行程。一个月之后,风向南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威廉
大军迅速登船,乘风破浪,直抵英格兰海岸。第二天上午,大军顺利登陆,
并在黑斯廷斯安营扎寨,一面搜集物资补给,一面休息调整,以待哈罗德大
军。
此时哈罗德在哪里?为何英国南海岸防备空虚,使威廉大军长驱直入?
原来,此时哈罗德正在北方,忙于抗击挪威王的战争。
因为在哈罗德登上王位之时也引起了另一个王位争夺者的不满,这便是
哈罗德的兄弟、得到挪威国王支持的陶芬提格。
哈罗德虽然被“贤人会议”推为国王,但北有挪威,南有诺曼底,双方
互成犄角,对英格兰严阵以待。
陶芬提格为什么会勾结挪威王来反对自己的哥哥?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陶芬提格早年曾与英国北部的爱德温和摩加两大贵族发生领土纠
纷。哈罗德为了减少一个王位竞争者,笼络爱德温与摩加,增加自己的政治
实力,于是亲率大兵,“大义灭亲”打退了陶芬提格。败逃的陶芬提格来到
佛兰德,一面暗暗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面暗下决心,一定要报仇雪恨。
公元
1066年夏初,陶芬提格率军进攻英国南海岸,遇强大抵抗后,向北
进军,在林肯鹰州的林立地区登陆,遭爱德温与摩加的军队袭击,大败而逃。
不久,陶芬提格便投奔了北方的挪威王,怂恿挪威王与他一道攻打不列
颠。
哈罗德认识到国内形势的严峻性。在挪威王发兵之前,他审时度势,认
为南方距离诺曼底较近的南海岸地区威胁更大,所以在此布置了重兵。
但是,三个星期过去了,威廉大军仍按兵不动。恰逢此时,北方挪威国
王的
300余艘战船已进抵约克附近海面,威胁英格兰北部边境,大兵压境,
哈罗德不得不置南方防线于不顾,率领大军,星夜兼程前去约克镇解围。
且说挪威王与陶芬提格在约克郡登陆后,迅速占据了南北长
20公里、东
西宽约
10公里的阵地,粉碎了爱德温与摩加阻止其登陆的计划。9月
25日,
英王与挪威王两军对垒于斯坦福德桥两端,哈罗德的英军率先占据大桥,冲
进敌营,挪威军队虽勇猛善战,但在强敌面前,终于败下阵来,挪威王与陶
芬提格战死,挪威王太子降服,保证日后永不侵犯英格兰。
正在哈罗德与众将士大摆庆功宴举杯痛饮,庆贺斯坦福德之役胜利之
时,一份十万火急的情报传到了他的手上:诺曼人已在南方登陆!速来迎敌!
哈罗德闻讯大惊,南方沿海的守兵刚刚由于补给不继而遣散,英军登陆
后岂不如入无人之地?于是命令大军迅速南下,以解燃眉之急,由此导致一
场恶战。
1066年
10月
14日,哈罗德大军刚从斯坦福德战役中退下,便又投入另
一场更加严酷的战争——黑斯廷斯之役。
这场战役在未打之前,哈罗德就已经犯了几大兵家常忌。
首先,经斯坦福德一战,士兵均已疲惫不堪,连日的急行军,更使士兵
昼夜不得休息。而威廉大军已调停多日,以逸待劳,自然占了优势。
其次,诺曼底大军深入英格兰,若能断绝其粮草和兵力的后援,实行“坚
壁清野”,必将沉重打击威廉,也会充分发挥英军本土作战的优势,可惜,
哈罗德未能这样做。

再次,哈罗德的军队装备不及诺曼底军队。英军的兵器主要有长矛、标
枪、防盾和丹麦长柄战斧,而威廉大军中却有专门的弓箭手,配备了轻便的
长枪、锤矛等。
再次,哈罗德的军队装备不及诺曼底军队。英军的兵器主要有长矛、标
枪、防盾和丹麦长柄战斧,而威廉大军中却有专门的弓箭手,配备了轻便的
长枪、锤矛等。

4点钟左右,威廉率领部队包围了哈罗德大军所驻扎的高地。
哈罗德的大军布成“龟型”方阵,士兵们肩靠肩,盾靠盾,手中挥舞着剑和
斧,紧紧靠在一起,结成一道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诺曼人虽手持利剑,却
在英吉利人的顽强抗击下败下阵来,哈罗德大军取得暂时的胜利。
威廉早在战前已将进攻部队编成三个梯队,他亲率重骑兵和弓箭手位于
两翼,步兵居中。这一部分多为软弱的不列塔尼和法国雇佣军,一交战很快
就抵不住英军冲锋而凹陷,英军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了包围圈,同时又派出第
三梯队列阵于道路两侧。英军一进入诺曼底军的包围中,各个梯队立刻联合
夹击,英军方觉上当,急忙集结,重整阵容。
威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命令大军后退,佯装败走。哈罗德不知是
计,率军紧追,漫山遍野的方阵倾刻溃散,威廉眼见敌已中计,遂命弓箭手
万箭齐发,一批批英格兰士兵倒在乱箭之下。威廉身先士卒,冲进敌营,一
日之内,他的坐骑被敌军矛枪刺中竟换了三次。哈罗德也是一员勇将,率领
军队掷标枪、滚巨石,无数诺曼底士兵葬身沟壑。
突然,哈罗德眼前一黑,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右眼,哈罗德疼痛难忍,
大叫一声,栽倒在地,死在诺曼底军的乱刀之下。
英吉利大军群龙无首,顿时乱作一团。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哈罗德的两
个兄弟也相继身首异处,诺曼底大军很快扫荡了这支大军。
黑斯廷斯战役在英国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此,威廉征服了英国,
揭开了不列颠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公元
1066年圣诞节,沉默了几周的“贤人会议”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在
伦敦城内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为征服者威廉举行加冕仪式,诺曼底公爵威廉实
现了多年的夙愿,正式登上英国王位,即威廉一世,后世也有人称其为“征
服者威廉”或“威廉大帝”。他们开创的王朝称为“诺曼王朝”。
威廉即位之后,立即着手加强自己的统治,他对旧贵族实行镇压与提拔
并用的措施。他没收旧贵族的土地,转给诺曼人经营,同时镇压了的贵族叛
乱,如埃德加·艾塞琳、艾德温和摩卡等人,有人评价威廉“非常固执,非
常残忍,没有一个人敢于违抗他的意旨..对自己的兄弟阿多也不宽容,将
他投入监狱”。为了笼络人心,他重新起用了爱德华时代的元老大臣们,如
艾德温、沃尔西夫、斯蒂甘等。
威廉为后世作出的一大贡献是,公元
1086年他下令清查全国的土地,将
土地占有者、数量、牲畜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汇成《土地清丈册》。这部
被称为《末日审判书》的小册子,为人们提供了了解
11世纪社会情况的丰富
史实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威廉时期颁布的唯一一部法律是“森林法”。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
史》记载,“他建立许多鹿林,他特别颁布一条法令:凡射杀一只公鹿或母
鹿者,挖眼睛。射杀公猪者,处以同样之罪..仿佛他是他们的父亲,..
为此,富人悲叹,穷人抱怨。但是他抱着一颗铁石心肠,全不理睬他们对自
己的仇恨。”
威廉的征服对英国历史的影响决不可等同视之。他在给英国各阶层人民
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为英国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他第一次为英国引

进了封建体制,使英国形成一种融合英、法文化的新文化体系,大量法语词
汇也汇入英语中,今天英语词源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法语和拉丁语。
总之,威廉的征服开辟了英国历史的新时代。征服者威廉也在英国历史
上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文化的先驱——孔子与老子
中国文化的先驱——孔子与老子
在中国历史的过去和今天,在成千上万个伟大的文化名人中,孔子的名
字使所有其他的人黯然失色。孔子确立的古典文献,作为现在和将来的指南
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而与他的作用相辅相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老子。没
有他的思想,没有他的哲学,中国的文明也许会停止不前或起倒退作用。因
此他俩都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人,是塑造中国文化的先驱。
孔子与老子为中国文化写下的那些光辉灿烂的论著,几千年来一直流传
下来,成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为他们塑造中国
文化而感到骄傲。
在古今中外世界名人的排行榜上,孔子与老子分别被列为第五位和第七
位。
在最有名的世界论著中,也有孔子的《论语》与老子的《道德经》。
孔子还被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中,并且名列榜首。
虽然他们已是历史人物,几干年已经过去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对
他们总是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因为历史是客观而公正的。当我们翻开
中国的文明历史,就知道这两位伟大的优秀人物不朽的一生和他们如何探索
的精神,还有他们毕生所追求和所奠基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历史开始于公无前.. 2300多年,也就是说中国有.. 5000年的文
明历史。那时,大地上泛滥着洪水。公元前2349年左右,禹——一个传说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圣人,领导人们勤劳了.. 13个年头,从而使洪水流入了大
海。他因此接受了舜的禅让,成为第一个朝代——夏的始祖。
从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君主开始,帝王的世袭制在中国从此成为天经
地义的公理。这也使中国进入了奴隶制时代。当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的暴
政被推翻的时候,新的领袖汤建立了新的王朝,称为商。在商的都城殷挖掘
出大批的甲骨文——一种刻在龟骨等上面的最初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得以
改进并流传下来。美丽而又深奥的方块字构成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基石。
周朝的开国之君是周文王,原是西方的一处诸侯,当商朝的最后一个君
王纣王大施暴政,不得民心的时候,周武王夺了王权,声称唯有有德的人才
配做天子。周天子推行宗法制度,被称为周礼。西周通过大分封,把土地分
封给王室、诸侯。天子和诸侯除君臣关系外,还保持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
宗法关系。宗法制规定各级奴隶制大家族族长的地位,同时也构成王、公,
卿、大夫的等级阶梯。
旧的王族的衰落,权贵、卿大夫的身边开始云集了大批的士人——那些
受到良好教育、政治上军事上必不可少的人物;天子的号令非但不能驾驭诸
侯,反而受到诸侯的欺凌;歌颂人民和抨击时弊的诗歌流行起来;视为神秘
莫测的“子产铸刑书”,开始成为贵族公开的守则;人们的心中加强了对自
己的肯定而逐渐减少了对神的膜拜。孔子正是在这种历史大趋势中形成了他
的思想并影响至今。
孔子(公元前.. 551年-前.. 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宋国奴隶

主贵族的后裔。青年时当过小吏,中年后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后来,他带领
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回鲁国从事教育与整理典籍。他死后,弟子们
把他的言论编成《论语》20篇。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后世的儒家弟
子称孔子为“素王”,并将他与古时的贤明帝王相提并论。实际上孔子不是
帝王家族的人,他的祖先是周天子的诸侯,后来没落了,由于受到宫廷的牵
连,以至于不得不从宋国迁到周天子帝国的东部鲁国。
主贵族的后裔。青年时当过小吏,中年后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后来,他带领
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回鲁国从事教育与整理典籍。他死后,弟子们
把他的言论编成《论语》20篇。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后世的儒家弟
子称孔子为“素王”,并将他与古时的贤明帝王相提并论。实际上孔子不是
帝王家族的人,他的祖先是周天子的诸侯,后来没落了,由于受到宫廷的牵
连,以至于不得不从宋国迁到周天子帝国的东部鲁国。

66岁的时候娶了不满
20岁的颜征在,而在古时,
64岁结婚就被认为是不合礼议,以至于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含
义模糊的“野合“来形容这种结合,指出这是粗野而不合礼仪的婚姻。婚后
不久,孔子出生了,取名为丘,字仲尼,据说命名为尼,是因为颜氏在祈祷
尼丘山后生的孔子,“仲”的意思是第二。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颜氏离开
了夫家而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的阙里,至今那里还保存着孔子的府邸,吸引
着无数的中外人士。显然,离开了矛盾复杂的大家族是作为年青寡妇颜氏的
最好抉择。她在压抑的环境中将满怀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让他努力学习
各种礼仪、文献和技能。当时的鲁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年幼的孔子并
没有产生要背叛传统的心理,而对于周天子制定的礼仪有着无比的崇敬,以
至于在他
17岁母亲去世时就沉着地按照礼节办理丧事。他的年轻的母亲对他
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清寒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使她早早的离开人间。
孔子的母亲去世后,无情的现实生活摆在了孔子面前,迫使孔子去做他
一直认为是“小人”干的体力劳动。幼年的艰辛和痛苦使得孔子懂得人生的
甘苦。
但给他以巨大刺激的事却来自一次贵族宴会。鲁国贵族季孙氏请士一级
的人参加,孔子的母亲刚死不久,他自己认为是武士亡子,便随着人群走进
了季孙氏的府第,哪里想到一名叫阳虎的家臣以非常傲慢的态度把孔子赶了
出来,并对孔子人格进行了侮辱。这位十七八岁的年青人梦寐以求跨入上流
贵族社会的梦被打碎了。从此
U后,孔子更加发奋读书,但阳虎显然给孔子
留下了恶劣印象,后来他被孔子指责为以家巨而擅权。
孔子以其聪颖的天资及发奋的精神较早地掌握了贵族子弟应接受的正规
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他去东南方的郯国向郯子请教古时
的职官制度;去鲁国的太庙时问这问那直至清楚,丝毫不理会别人的闲言碎
语;甚至他还去帝国的首都学习周礼和古代文献;他向最高明的乐师师襄学
习琴艺,而在齐国听到《韶》乐后,竟然三个月不知肉是什么滋味;在首都,
他向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博物学家苌弘请教,还求教于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孔子永不停止的学习无疑是他成为思想伟人的前提。当他
20几岁
的时候,他谦虚为人,知书达理,博学多才,已经在曲阜小有名气了。
19岁时孔子娶了妻子宋人亓官氏,婚后年余得一儿子。鲁国的国君鲁昭
王因为孔子的贤名和其父母的家族背景而送来一条大鲤鱼。孔子以其为莫大
光荣,就以鲤命名了儿子为伯鲤。
这时孔子已开始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了。
30岁的孔子已经具有渊博的知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他的
志向在于政治,希望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达到干预政治的目的,但是他的希
望很快就破灭了,因为他出身低微。

但是此路不通就走另外一条路。他决定自己创办私学。由于孔子的贤名
远扬,一些没有资格入官学而又渴望学习的青年投到孔子的门下。孔子来者
不拒——来的时候只需一束干肉做见面礼,只要愿意来,他都收为学生。当
时鲁国的大夫孟僖子都将其子送至孔子门下,这一举动无疑表明孔子的私学
成为官学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此路不通就走另外一条路。他决定自己创办私学。由于孔子的贤名
远扬,一些没有资格入官学而又渴望学习的青年投到孔子的门下。孔子来者
不拒——来的时候只需一束干肉做见面礼,只要愿意来,他都收为学生。当
时鲁国的大夫孟僖子都将其子送至孔子门下,这一举动无疑表明孔子的私学
成为官学的有力竞争者。
由于鲁国内部发生战争,孔子对鲁国的政治彻底的失望,于是就投奔齐
国。孔子在齐国寄人篱下,终于在
37岁又返回鲁国。
但鲁国国内的政治显然仍在恶化,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完全控制了鲁国,
而且完全操纵了鲁国的大权。在这种“天下无道”时,孔子只好隐居,然而
阳虎却想拉孔子出来壮大自己力量。孔子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但却不能做什
么,只有等待。孔子继续讲学,一面教导学生,一面研究文化,成为伟大的
教育家。
三年后,阳虎在叛乱被平灭后逃走了,鲁定公为了选拔人才,让有真才
的人来管理国家,于公元前
501年,任命
51岁的孔子为“中都宰”,孔子终
于获得了实践政治理想的机会。孔子把恢复周礼、重建西周“小康”社会作
为根本的政治理想。他强调仁政德治,统治者必须以身作则,以德来修身治
理天下。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礼”指周礼所规定的等
级名分,即周初的政治秩序;“仁”即“爱人”是人们的最高道德规范。礼
是仁的标准,仁是礼的基础。仁是人们的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行为的准则。
他提出节用,反对横征暴敛。
随着孔子被提拔为司空后,52岁的孔子又被升为大司寇——负责司法和
外交的长官,这是孔子最为光辉的政治时代。
孔子在任外交官的时候,齐国和鲁国关系紧张。齐国和鲁国在夹谷举行
会谈。此前,齐王想用装成乐队的部队要挟鲁定公时,孔子挺身而出指责齐
王,并迫使齐王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土地。孔子以礼为武器,以弱胜强,
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才能和胆略,这也是孔子在短暂的政治生
涯中取得最引入瞩目的业绩。后来,孔子受到了贵族势力的排挤,毅然辞官
不做,带着一伙弟子,开始了长达
14年之久的游学生活,这一年孔子
55岁。
师徒一行离开曲阜先去卫国。鲁、卫两国是兄弟之国。孔子在卫国的声
望很高。他的好多弟子都是卫国人。到达卫国后,孔子住在弟子颜庚家中,
卫灵公因为孔子的鼎鼎大名,给予孔子在鲁国同等的待遇,同样的薪水,但
昏庸的卫王显然对孔子的“仁政”毫无兴趣,始终没有让他参与政事。孔子
和弟子们决定离开卫国,却在途中遭到匡人的拘禁被迫返回,卫灵公高兴的
去迎接孔子,孔子喜出望外,这样他在卫国又呆了五年。
卫灵公死后,孔子离卫去陈,途中经过宋国。但宋王对孔子的到来丝毫
不感兴趣,又得罪了掌握大权的大臣。孔子和弟子只好逃往郑国。在郑国孔
子和弟子走散了,子贡四处找老师,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站着一个
人,那样子就像是丧家的狗。”子贡找到老师后说起这件事,孔子笑着对他
说:“很对,很对。”孔子的幽默正是体现了孔子执著的精神。
孔子一行终于到达陈国,陈国国王陈湣公将孔子待如上宾,时常向他请
教问题,让他参加陈国的政治活动。孔子的渊博知识和见多识广让陈湣公佩

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陈国住了三年又去楚国,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楚国的
大臣怕孔子夺权而纷纷反对,对楚王说:“楚国办理外交的大臣没有赶上子
贡的,辅佐君王的贤才没有比得上颜回的,领兵的将领没人比得上子路的,
治理地方的官员没有比得上宰予的。”楚王听了这些谗言,就没有重用孔子,
也没有让他做官。
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陈国住了三年又去楚国,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楚国的
大臣怕孔子夺权而纷纷反对,对楚王说:“楚国办理外交的大臣没有赶上子
贡的,辅佐君王的贤才没有比得上颜回的,领兵的将领没人比得上子路的,
治理地方的官员没有比得上宰予的。”楚王听了这些谗言,就没有重用孔子,
也没有让他做官。
于是孔子就和他的学生们离开了楚国向卫国出发。在路上遇到一些隐
士,他们对孔子的言行有的讥讽,有的惋惜,这一切都引起了孔子的深思。
后来,孔子的弟子冉有鼓动鲁国掌握大权的大官季康子,请他把孔子请
回到鲁国。这时孔子已经在各国流浪了14年,终于从卫国返回了鲁国,他已
68岁了。孔子满怀喜悦,他为了自己政治理想,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回到
故乡,一切都备感亲切。他被季康子尊为“国老”,没有什么权力,但孔子
在朝廷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回来后将主要精力都用于教育和整理中国古
代文化典籍
上,他运用自己掌握的大量资料,整理出了《诗》、《书》、《礼》、
《乐》、《易》、《春秋》,称为六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六
经成为成套的教材,后来在我国延用长达.. 2000余年,这是世界教育史上最经
久的教材。
孔子在小时候父亲去世,青年时母亲又去世,晚年又流浪,可谓一生坎
坷,但造就了一代名师。在他回国前一年,妻子元官氏过世,三年后,唯一
的儿子孔鲤又去世,又不到一年,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年仅32岁的颜回不幸
夭折(孔门弟子中孔子对颜回赞扬最多,评价最高,仅论语中赞扬颜回的即
有.. 20多章),孔子放声大哭,说:“天丧我也,天丧我也。”孔子预感自己
将不久于人世了,以至于看到被射杀的麟时哀叹:“我也快要死了。”
又不到一年,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子路被发动宫廷政变的卫太子蒯
聩的人杀死,孔子悲痛欲绝,大哭不止。子路比孔子小.. 9岁,好勇斗狠,常
是孔子的护卫,深受孔子喜爱,子路的死对孔子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由于过
度悲伤,孔子病倒了。
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一见子贡就说:“你
怎么才来啊?”他沙哑的哼道:
巍峨的泰山就要崩塌了,
粗壮的梁柱要断了,
哲人啊——
要像草木一样枯萎了!
孔子倒了,再也没有起来,他永远也不可能再起来了。七天后——公元
前 479年夏历 2月 11日便与世长辞了,终年.. 73岁。他被葬在曲阜城北
的泗水旁,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子贡一直住了六年,现在还有他的“子贡
庐”。于是,前来祭奠凭吊的人带来树苗,种在周围,成为今天“三孔”之
一的孔林,和孔府、孔庙并称。
一生不得志的孔子最终在凄凉孤独和苦闷中离开了人间。虽然他死了,
但他那高尚的品格,伟大的思想,对社会的理想和抱负,千百年来,人们一
直都没忘记,把他的宝贵的精神遗产留给后人。
孔子的思想又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目前的孔子研究家们认为“仁”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最通常的意思是“爱人”——在一个尊卑有

序、亲疏存间的社会,孔子的爱人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性之爱,他不像墨子
那样的提出“兼爱”——像日月普照一样的博爱;孔子的“爱人”,强调把
自己的修养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
序、亲疏存间的社会,孔子的爱人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性之爱,他不像墨子
那样的提出“兼爱”——像日月普照一样的博爱;孔子的“爱人”,强调把
自己的修养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