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32 (现代)
这样,既解放了这些失去自由的宫女,又可以让她们生儿育女,为国家多输
送劳动力。

80岁、90岁以上老人的,可以减轻赋税
负担。为了照顾老年人牙口不好的特点,政府定期发给老年人熬粥用的大米,
还经常发给他们肉,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在文帝统治中国的西汉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很低。为了保证老百
姓有足够的粮食吃,他还不断地减轻农民负担,少收租米、少派赋役、少发
徭役,这些措施实行起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文帝所以能够不断减轻老百姓的租赋徭役,关键在于他严格地控制了政
府开支。他在位
23年中,没有新建宫室和帝王花园,还经常撤消旧有的园林,
将土地赐与贫民。有一次他打算修一座露台,工匠造预算说是要花费一百两
金子。他听了便说:“百金是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啊!我享用先帝留下的宫
室都感到不配而羞愧,还修露台干什么!”马上打消了修露台的想法。他平
时节省宫廷生活费用,修建陵墓也不用金银贵重物品殉葬,只用些陶器,建
筑也尽量省工。临死时下遗诏说,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不必过于悲伤。丧
事一切从简。汉文帝除了自身带头节约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保境安民的
原则,尽量避免用兵作战。当时将军陈武等建议出兵,恢复秦王朝时疆土。
文帝却说:打仗是凶险的事情,即便能够获胜,损耗也很大,民众受不了。
我只希望边境保持和平安宁,好处就很多了,暂且不必考虑用兵攻取。他曾
派陆贾出使南越,通过交涉折服了割据南方自号“武帝”的赵佗,使他纳贡
称臣不再扰边。又采纳晁错的建议,移民充实北部边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
力量。由于他采取守势,努力减少军事活动,这样就使得人民的徭役负担大
大减轻,有可能安心生产,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粮食价格降到十多钱一
石,国家和个人都储存有许许多多的粮食,老百姓再也不必为生活而犯愁。
全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而繁荣的安定局面。
文帝之所以能采取这一系列好政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关键在于
他善于听取大臣们的不同意见,而不怕大臣冲撞他,失面子。他有一个大臣
叫张释之,是个正直而有才干的官员。当他向文帝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文
帝告诉他尽管讲出来,不用讲一些大话、空话,要谈就谈当前具体可行的意
见。于是张释之就向他讲秦汉的事情,秦所以失败汉所以成功的经验教训,
讲了很多,文帝听得非常高兴。后来也还常向他询问秦朝政治的错误之处。
不难看出,文帝这一系列政策,正好是与秦王朝的作为处处相反的。显然他
是正确地吸取了秦始皇和秦二世奢侈浪费、穷兵黩武、严刑峻法引起农民革
命以致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他接受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宣称“天
地之间生存着众多的人民,上帝为这些人民挑选君王治理他们;那么做君王
的就应该勤勤恳恳的工作,应该时刻先想到老百姓,后想到自己。只有老百
姓安居乐业了,君王才能够做得长久。”汉文帝的这些想法,当然不可能真
正做到,但是同秦二世公开宣扬当皇帝就是只图自己纵情享乐,也的确是完

全对立的两种政治思想。所以,同秦朝堵塞言路的作风相反,汉文帝很能鼓
励臣民发表意见,大小群臣提出建议他都能认真听取。讲得对的就嘉奖,错
误的不采纳就算了,也不追究责任。有一次,一个小官冯唐当面指责他不能
选任良将,他当时虽然生气地离开了,事后却又把冯唐找来仔细询问并立即
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处置。能采纳不同意见,这正是汉文帝突出的优点。
全对立的两种政治思想。所以,同秦朝堵塞言路的作风相反,汉文帝很能鼓
励臣民发表意见,大小群臣提出建议他都能认真听取。讲得对的就嘉奖,错
误的不采纳就算了,也不追究责任。有一次,一个小官冯唐当面指责他不能
选任良将,他当时虽然生气地离开了,事后却又把冯唐找来仔细询问并立即
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处置。能采纳不同意见,这正是汉文帝突出的优点。
可是,等文帝回城之后才知道,张释之并没怎么处罚那位乡下农民,只
是罚了一点钱就让他回家了。文帝气坏了,马上派人找来张释之,责备他说:
“你对那位惊吓我的人处罚太轻了,他把我的马匹给吓惊了,我当时正坐在
车上,马匹没命奔跑起来,把我摔下车,我不就很危险了吗?像这样严重的
罪行,你这个管法律的廷尉只判他罚钱赎罪,这不是太便宜了他!?”张释
之从容地回答说:“陛下订的法律是治理全国人民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
就应当照着去实行,故意加重治罪,就使法律在老百姓中间失去了信用。陛
下既然把这个案件交给我处理,我就要处理得公平,不能因为陛下受了惊吓
而把案子判重了。罪行有轻有重,轻罪重判,怎么能够叫老百姓服气呢?希
望陛下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吧!”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辩解,想一想觉得很
对,就说:“廷尉说得对。乡下人胆子小,罚他一些钱,把他放了吧!”
汉文帝还下过一道命令,鼓励所有的人都给他提意见,规定老百姓有什
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或愿意给皇帝提个合理建议的,可以给皇帝上书。
经过不懈努力,汉文帝把国家治理好之后,开始考虑处理对匈奴的战争
问题。匈奴在中国的正北方,很长时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的安全。
汉文帝即位之后,像汉高祖一样,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
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
158
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
6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
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边境的烽
火台都放起烽火来报警,连长安城都危险了。
汉文帝连忙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
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
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
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
汉文帝的车驾闯进军营,一点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接着,他又来到棘门,徐厉带着兵士出营迎接,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
样隆重。
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一见远远有一队人马过来,
立刻报告周亚夫。周亚夫去命令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
准备战斗的样子。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吵不休的时候,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
样挡住不让进去。
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赶快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

是皇帝要进营来劳军。”
是皇帝要进营来劳军。”
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
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
汉文帝点点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
文帝面前,没有叩首,只是拱拱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
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感动,赶忙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
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
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
亚夫这个人太傲慢了,对皇帝太无礼了。
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你们不懂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
棘门两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就跟孩子们闹着玩儿一样。如果敌人来偷
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汉文帝视察之后一个月,周亚夫带领汉军向北方挺进攻击匈奴军队,汉
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匈奴抵挡不住,赶忙退兵回到北方去了。这样,长
安的危险消除了,汉文帝就撤去了防守长安的这三支军队。
周亚夫出色的治军才能受到汉文帝的高度称赞,不久,他就把周亚夫提
升为负责首都长安保卫任务的军事将领——中尉。并且对太子刘启说:“周
亚夫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而且对国家忠心耿耿:如果将来发生了动乱,用
周亚夫领军,肯定能保住我刘家的江山。”
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他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继续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他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
“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
22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
的子孙,汉高祖时分封他们去各地保卫刘家的天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
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齐国有
70多座城,吴国有
50多座城,楚国有
40
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他的封国
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早在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与他就有很大的矛盾。那时,按照
以前的规矩,吴王刘濞把他的儿子送到长安来,名义上是陪伴太子一块儿学
习,实际上是送个儿子到皇宫里做抵押,表示他并没有谋反的野心。太子刘
启和刘濞的儿子都很喜欢赌博,两个年轻人火气都很旺,赌着赌着就会吵起
来,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架。有一次,两个人又打起来了。太子刘启顺手抄
起赌博用的木盘,一下子就把刘濞的儿子给打死了。刘启派人把死者的遗体
送回吴国去安葬。吴王刘濞看到儿子的遗体,怒气冲冲地说:“我和当今皇
上都是刘邦的孙子。我的儿子既然死在长安,就应当在长安的皇陵里安葬,
为什么要送回来?”他派人把儿子的遗体又送往长安,硬要在皇陵里安葬,
他用这种要挟的手段向汉文帝示威,表示他有力量不服气,并且从此以后,
他就假装有病,不再到京城里朝见皇帝,积极地准备造反了。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发生了许多诸侯叛乱。对于已经发生和将
要发生的诸侯叛乱事件,那些拥护中央集权制度的大臣和官吏,都感到事情

很紧张,应当迅速谋求解决的办法。当时,贾谊给汉文帝上书,指出当时诸
侯势力过于强大,犹如一个人犯了肿病,一条腿肿得像腰那么粗,一个指头
肿得像一条腿那么壮,应当赶快医冶才好。贾谊认为医治的办法最好是分割
诸侯的王国,削弱他们的力量,力量小了,也就不会造反了。晁错,也跟贾
谊有同样的看法,建议汉文帝削减诸侯国的领地,分散他们的力量。汉文帝
知道他们的建议都很好,但是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不能太性急了。他只是
在齐王刘侧死后,因为没有儿子继位,才把齐国分成了六个小国,以此来削
减齐国的力量,又把曾经发动过叛乱的淮南国分成了三个小国。
很紧张,应当迅速谋求解决的办法。当时,贾谊给汉文帝上书,指出当时诸
侯势力过于强大,犹如一个人犯了肿病,一条腿肿得像腰那么粗,一个指头
肿得像一条腿那么壮,应当赶快医冶才好。贾谊认为医治的办法最好是分割
诸侯的王国,削弱他们的力量,力量小了,也就不会造反了。晁错,也跟贾
谊有同样的看法,建议汉文帝削减诸侯国的领地,分散他们的力量。汉文帝
知道他们的建议都很好,但是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不能太性急了。他只是
在齐王刘侧死后,因为没有儿子继位,才把齐国分成了六个小国,以此来削
减齐国的力量,又把曾经发动过叛乱的淮南国分成了三个小国。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他们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
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要抓住他们的罪
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很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
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
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现身为大臣应该首先想到国家,可是他父亲不
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的时候,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
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
乱。
公元前
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这七个诸侯王都是东方的强国,而且他们都为这次叛乱准备了好多年,
吴王刘濞更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叛乱的打算了。叛军一路向长安进军,
声势很大。汉景帝吓怕了,赶忙请出中尉将军周亚夫,拜他为太尉,让他率
军去讨伐叛乱的军队。
那时候,朝廷上有许多对晁错不服气的人,报怨他不应该劝说景帝削弱
王国土地,结果造成这次严重的叛乱。他们劝汉景帝说:“这些王国叛乱完
全是晁错引起的,您只要杀了晁错,答应不再削减他们原来的封地,再免了
他们起兵造反的罪,他们自然会撤兵回去的。”
汉景帝听信了他们的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
晁错一个人呢。”
不久,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
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不顾晁错的忠心,批准了这个奏章。这个一心想
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

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
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等过一段时间,我还要他下拜呢!”
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
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等过一段时间,我还要他下拜呢!”
周亚夫的确很有计谋,他向汉景帝说:“这些叛军已经准备好多年了。
他们人马众多,粮草又非常充足,跟他们正面作战很难取胜,应当断绝他们
的粮道,这样才能制服他们。”汉景帝批准了周亚夫的作战计划,周亚夫领
兵出发了。
军队来到霸上,有个叫赵涉的读书人拦住周亚夫献计说:“吴王刘濞占
据的地方很富饶,他招兵买马,想要造反已经很久了,这次您出兵去征讨,
他肯定会在半路上山势险峻的地方设下埋伏,袭击您的队伍,所以您千万不
要从原路行军;应当走蓝田,出武关,直奔洛阳,走这条路虽说远一些,路
上要多花一两天时间,但是走这条路出乎吴王他们的意料,他们一定没有防
备,等到您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一定会以为您是从天而降的,突然袭
击他们,您肯定取胜。”周亚夫接受了赵涉的意见,马上率领大队人马从右
路直奔洛阳。
果然,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使得联军的粮食
供应发生很大困难,士兵由于饥饿,纷纷逃散。周亚夫乘机发动猛烈进攻,
把吴楚七国联军打得大败。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带了几千人冲出重围,
逃到长江南岸的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他想去联合东越兵卷土重来,可
是周亚夫早已悬赏一千斤金子购买他的脑袋,所以东越人不但不帮助他,反
而乘机杀了他,把他的脑袋献给了周亚夫换了一千斤金子。至此,历时约三
个月的吴楚七国之乱,终于被平定下去了。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
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
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平
定吴楚七国之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战胜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从此,
汉朝才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社会才进一步得到安定,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解决了王国叛乱问题之后,汉景帝转而重视农业生产问题。文帝时期实
行的那一套鼓励发展农业,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又被景帝继承下来。
另外,他在其他一些方面又作了许多改进。他下诏允许农民自由迁徙到地广
人稀地区去从事垦殖。正式确定由租税率为三十分之一,比过去减少一半。
又规定男子
20岁开始服徭役,比过去推迟几年。这些都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
文帝、景帝时期,还特别重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工具。当
时有人发明了一种耧犁,很先进,可以节省时间和粮食种子,汉景帝对此很
感兴趣,亲自试验耧犁,并下诏向全国推广。耧犁是一种播种的农具,由耧
斗、耧腿、犁铧和耧把四部分构成。播种的时候,用牲口拉着耧前进,耧腿
下面的小犁铧就在地上开沟,人扶住耧把来回摇动,种籽就通过空心的耧腿
均匀地播到了地里。这样,既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又提
高了播种的质量,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像这样
的农业工具当时发明了许多。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丝织、冶铜、漆器是西

汉时期比较发达的手工业部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时期帛画和漆
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
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汉时期比较发达的手工业部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时期帛画和漆
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
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但是,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秦王朝很快便灭亡了。经过长期的战争,
最后刘邦建立了西汉。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人民生活非常贫穷,就连宰相出入
朝廷也只能乘坐牛拉的车。由此可以想见,西汉初年人民生活的水平了。
因此,对西汉的统治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安定民心,恢复生产,发展经
济。刘邦就曾经向他的大臣们询问现在应该怎样治理国家。大臣们各抒己见,
但都一致认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稳定,只有保持稳定,才能统治下去。
其中一名大臣陆贾的看法,尤其受到了刘邦的赞赏。陆贾说:“过去骑在马
上打天下可以,但现在却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了,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
进行休养生息,安定人民,发展生产。”刘邦听了陆贾的话,称赞说:“还
是陆贾说得好。现在国家刚刚安定,最重要的是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就这样,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们,大都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所谓
“无为”而治,就是国家不把百姓和地方管得太死,而是给地方以很大的自
主权,不搞大型的建设,对百姓少收税,鼓励百姓勤苦耕作。在军事上,以
训练常备军为主,注重防御,不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而在指导思想上,则提倡黄老思想,提倡安分守己,本本分分。但仍保
持比较自由的学术气氛。
从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西汉王朝都是采取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产恢复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可以这样
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王朝到此已经相当富足了,历史上号称“文
景之治”。但是,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也渐渐暴露出了许多弱点,历史
已经向前发展了,黄老思想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了。社会的发展现在需
要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而不是黄老思想。
西汉王朝,几十年来,一直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汉王朝的
统治秩序渐渐巩固起来。可是,长期实行这种政策却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
问题。
一是中央政权的权威受到了威胁。长期以来,中央给地方较大的自主权,
结果汉初分封的诸王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铸造钱币,拥兵自重,大有
凌驾于朝廷之上的气势。中央的权威受到威胁,汉景帝试图铲除诸王的势力,
把权力收归中央,但遭到诸王的激烈反对。
二是边境危机。西汉王朝在军事上采取守势,在保卫边境上显得软弱无
力,无法阻止匈奴的猛烈进攻。因此,许多有识之士都大声激呼,必须改变
过去那种“保守”的政策,而代之积极进取的政策。这方面最有名的代表人
物是贾谊,贾谊怒斥黄老思想的消极保守,积极鼓吹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
一切都表明,如果继续采取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国家的发展将会受到
严重的影响。现在国家已经比较富足强大了,只有抓住机遇,积极进取,才

是强国之道。
是强国之道。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绝对统治者,皇帝本人崇尚黄老思想还是信奉儒家思
想,对两派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太子则是未来的皇帝,因此立一位
崇尚黄老的太子,还是立一位信奉儒家思想的太子,就直接决定着两派的命
运。汉景帝时,保守派和改革派在立太子一事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在争夺太子地位的人选中,最具竞争力的有三个人物。一是汉景帝庶出
的长子刘荣,按照当时的继承法,汉景帝在公元前
153年
4月,立刘荣为太
子,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栗太子。第二个人物是排行第九的刘彘,公元前
153
年时,他只有
4岁,汉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刘彘从小就聪明过人,活泼好动,
后来在争夺太子身份的时候获胜。汉景帝因为他聪明过人,替他改名为刘彻,
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第三个人物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刘武,当时刘武被封为
梁孝王。按理说,刘武本没有理由立为太子,可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特别
偏爱刘武,因此刘武也成为争夺太子地位的有力的竞争者。窦太后之所以极
其喜爱刘武是有原因的。当时,窦太后是有名的保守派,她极端崇尚黄老思
想,极端厌恶儒家思想。而刘武呢?从小在窦太后的身边长大,在思想倾向
上和窦太后非常一致,因此,窦太后极力支持刘武,恨不得刘武马上登上王
位,继续维持黄老思想的统治地位。
但是,窦太后要想立刘武为太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时信奉
儒家思想的人已经形成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坚决反对立刘武为太子。窦
太后的亲戚窦婴,就非常喜爱儒家思想,当时,他是太子刘荣的老师之
儒家对窦太后立刘武为太子的企图,始终给予抵制。在汉景帝立刘荣为
太子之前,在一次宴会上,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宴会中间,汉景
帝对刘武说:“在我死后,我想把天下传给你。你看怎么样?”刘武赶忙装
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连声说:“不敢,不敢”。但在内心深处,他可是对此
求之不得的。坐在他一边的窦太后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不禁心花怒放。可是,
正在窦太后得意之时,窦婴却不顾一切地站起来说:“陛下,请您三思而行。
天乃是先辈们的天下,按照祖宗们的定规是父亲传给儿子,从没有哥哥传给
弟弟之说。陛下您怎么可以把王位传给梁孝王刘武呢!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就这样,窦婴坏了窦太后的好事,从此以后,窦太后对窦婴就怀恨在心。
后来,汉景帝没有立刘武为太子,而是立刘荣为太子。这对窦太后等顽
固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窦婴也成了太子刘荣的师傅,到此,窦太后
是再也无法容忍了。她和长公主等人勾结在一起,用诡计激怒了汉景帝,在
这种情况下,汉景帝不顾太傅窦婴、太尉周亚夫等人的反对,废太子刘荣,
把他贬为临江王。
太子刘荣被废不久,窦太后就积极活动起来,她公开向汉景帝提出要求,
让他立刘武为太子。结果,遭到许多大臣的坚决反对,汉景帝始终未敢立刘
武为太子。而刘武自己也积极活动,上书试探汉景帝,要求给他升官,结果,
同样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刘武不得不放弃努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