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260 (现代)
张员外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就备下重金去买通县衙的绍兴师爷。明清时
期,许多府县衙门的师爷都是绍兴人,他们为主事官出谋划策,鱼肉百姓,
为财主富豪消灾避祸,称霸地方,所以“绍兴师爷”几乎成了恶讼师的代名
词。但其中也不乏正直之人。张员外买通的周师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
看不惯张员外仗势欺人的行为,但还是佯装着答应帮忙。
周师爷对张员外说:“要打赢这场官司,必须要有确实的证据。”
张员外说:“我为此正想请教师爷,不知师爷有何高见?”周师爷沉思
片刻,出谋划策道:“可以秘密派人去那坟地埋下一块祖坟的墓碑,以作凭
证。”
张员外听了大喜,称赞道:“此计大妙,不知墓碑立何年代为好?”
周师爷思索了一会,说:“年代太远了不好,太近了也不好,依我看,
选一个不远不近的年代吧!”
张员外想了想说:“甲子这个年代不远不近,也比较吉利,不知师爷以
为如何?”
周师爷听到甲子这个年代,觉得正中下怀,便说:“在下不敢为尊祖立
碑,就依员外的意思办吧!”
张员外依计做了一块石碑,乘着黑夜叫人抬到山上埋下。
隔了几天,县衙发下传票,会齐两家人实地勘察,差役在破土之后,挖
出了一块石碑,上写“张公某某之墓”,下面的落款是“大明万历甲子年立”。
张员外顿时趾高气扬,振振有词:“铁证如山,这块风水宝地原是我家的。”
李家主人觉得此事蹊跷,但一时也无话以对,县官见事非已有分晓,便
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审理。
县官刚进县衙,书僮送来周师爷的一个禀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万历皇帝无甲子”七个字。县官急去翻看历书,只见上面载着:万历皇帝
癸酉年登极,在位
48年,这期间果然没有甲子年。他马上明白了,那块墓碑
原来是假的。
县官大怒,开堂审讯时,责问张员外:“你身为乡绅,为何作假,欺骗
本县?”
张员外被问得倒吸一口冷气,还待强辩,县官在堂上将历书摔在他面
前,怒道:“万历皇帝无甲子,你当我三岁孩童吗?”
这场官司,张员外打输了,但他始终没有弄清楚是吃了周师爷的暗亏。

李秀才妙拟奏折
李秀才妙拟奏折
然而,贩盐的纠纷还是屡屡出现。有一年,江南的食盐歉收,杭州知府
就暗中派盐商到江北运盐,不料在长江的江面上被对方拦截住了,盐商急将
此事告知杭州府。杭州府去公文协商,恳求对方给予通融。对方却不肯谅解,
说食盐南北分卖,是先朝立下的规约,谁也不能违背。杭州知府为此愁得食
不甘味,夜不成寐。
府衙有个姓李的幕僚,是绍兴入,秀才出身,才学出众,颇为清高自负,
平时不愿多管闲事,但一旦干预,总能把事情办妥。杭州知府就同李秀才商
议如何来解决这贩盐纠纷。
李秀才坦诚相告:“要解决此事,势必通天,打破以前立下的规约。但
革除旧规并不容易。朝廷准奏,固然能为民造福,万一怪罪下来,则非同小
可。个中风险甚大,不知大人能担待否?”
杭州知府说:“为民请命是我本分,只要有理有利有节,再大的风险,
我也敢于担待。”
李秀才发挥了他绍兴师爷“刀笔”的才能,当场就为知府代拟了一个奏
折。他在奏折中慷慨陈词,分析了南北分贩食盐的不合理,强调革除旧规的
必要性。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其中主要的句子是这样的:“列国纷争,
尚且移民移粟;大清一统,何分江北江南。”
这话的意思是统一的大清难道不如纷争的列国吗?为什么要自订规
约,自缚手脚呢?
这份奏折由杭州知府上达朝廷后,皇帝见了感到文中所写颇有见解,觉
得自己应该做像一个统一的大清的主子。于是就将奏折批给户部,户部尚书
不敢怠但,又见文中所说字字有力,句句在理,就下令取消了旧规。从此,
食盐就可南北调运,这次纠纷当然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冯师爷写禀救寡
冯师爷写禀救寡
在封建社会,寡妇再嫁被视为不守“名节”的行为,加之姑娘夫家的父
亲和兄弟都竭力反对,所以这事很难办。但冯师爷很同情姑娘的遭遇,绞尽
了脑汁,为她写了一封禀词。这份禀词通篇是之乎者也的古文,用现代文字
来表达,大意是这样的:
为请求保持名节事:小女子十七岁出嫁,十八岁丧夫,年轻守寡,看来
是命里注定了的,本想安稳过日子,了却一生,再修来世。无奈公公是个光
棍汉,小叔子年轻力壮尚未娶妻。小女子觉得在这样的家庭中很难相处得体,
倘若事事顺从他们,就可能乱伦,如果稍有违背,就是对公公不孝,对小叔
不敬,顺违两难。为了保全小女子的名节,故写此禀词,请大老爷作主。
这份禀词上写的内容,既有事实,又有冯师爷的分析推理。明明是姑娘
想再嫁,要冲破封建礼教的“名节”观念,却偏偏写成姑娘要守“名节”,
请求官衙加以保护。
县官看了这份禀词,觉得姑娘叙述得很合情理,为了保持封建礼教,免
得乱伦之事发生,丢了他这个父母官的面子,就批复姑娘回转娘家。
姑娘回娘家不久,就和青年邻居结婚了。她原来的公公和小叔因有县官
的批文,不敢对她干涉。

黄县令八字翻案
黄县令八字翻案
这些外官中,有浙江的将军李盛和巡抚张羚。那李将军与张巡抚平时有
怨,老想找巡抚的岔子,好把他挤跑。这次他们都到京城办事,恰好朝廷要
放一个姓黄的知县到浙江,便令巡抚带回去任职。巡抚是黄知县的顶头上司,
黄知县自然对巡抚要比将军热乎得多。于是,心胸狭窄的李将军对张巡抚更
是怀恨在心。
这日朝贺完毕,将军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这次一定要寻些
事让张羚倒倒霉,方解我心头之恨!他想了一夜,清早起来写了一个奏折,
请有熟人关系的京官呈给皇帝。
皇帝打开奏拆一看,很是生气。原来李将军告了黄知县和张巡抚一状,
说那黄知县朝贺时对皇上毫不恭敬,而张巡抚竟然对下级的过失不闻不问,
这是在包庇胆大妄为的知县吗!
皇帝当即派大监去责问巡抚。张巡抚有苦难言,垂头丧气地听训。
太监临走时,那黄县官对张巡抚献上一计:先叫巡抚用山珍海味把那太
监好好招待一顿,然后黄县官对张巡抚说:“巡抚大人,卑职认为,要了结
此事并不难。请想:在朝拜皇上时,你们职位高的跪在前,我们职位低的跪
在后,不管是谁,都得恭恭敬敬,不能左顾右盼,前倾后仰。可现在,李将
军既然看到身后的我对皇上不恭敬,这只能说明他自己的身子转了过来,是
他对皇上不恭。于是卑职想代您写上八个字,只要请那宦官带去给皇上一看,
包你无罪。而且,反而能叫李将军倒霉呢!”
张巡抚瞪大眼睛说:“是哪八个字?快快写来!”
黄知县立即书写道:“参列前班,岂敢后顾?”意思是说:巡抚我在前
面向皇上恭贺时,哪敢朝后面看呢?这八个字虽没直接指责李将军对皇上不
恭,但其中的含意是多么明显呀!
巡抚捻须一想,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马上自己抄了一遍,盖上官印,
并备了一份厚礼一同交给那太监。太监得了好处,自然也要帮巡抚的忙,赶
到官中,转送上巡抚的奏折。皇帝见了那八个字,立即把李将军定上诬告之
罪,削职为民,赶出京城。

沈知县听字判案
沈知县听字判案
洋教士说:“我只要羊皮大的一块地皮,价钱嘛,任你用银元堆在这块
羊皮上,能堆多少,我就给多少。”
那老板利欲熏心,就同意了这个条件,双方签订了契约。洋教士就去买
羊剥皮量地了。谁知他心怀叵测,将羊皮剪成羊皮条,竟将一条街都围了进
去,老板觉得受了欺骗,便告到了县衙里。
沈知县把原告、被告和有关人以及店铺住房的主人都传来县衙。洋教士
为了虚张声势造舆论,把在襄阳的洋人都请来助阵。
沈知县对众人喝道:“这里是公堂所在,所有人都统统给我跪下!”
中国人一听喝声,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而洋教士与一班洋人都昂首挺立
不肯跪下。还强词夺理说:“我们是天主的信徒,只给天主下跪,决不向异
教徒下跪!”
沈知县佯装不懂。间道:“你们的天主是谁?”
“我主耶稣。”
“这个名字好陌生,怎么我都没有听到过?”知县装糊涂到底,洋人们
发出了一阵笑声。知县对洋教士说:“你把天主的名字写出来!”
“那还不容易,快取文房四宝来!”洋教士显然是个中国通。
“不必!”知县拿过公案上的朱笔,伸过手掌,“就写在我手心上好了。”
洋教士就在知县手心写上“耶稣”两字。知县将手凑近耳旁,突然肃立,
说道:“天主耶稣要我传言,要你们统统跪下!”
洋人们一听此言,俨然把知县当作耶稣的化身,只得跪在大堂上。
知县又将手心附在耳上,接着对洋教士厉声喝道:“万能的天主耶稣告
诉我,你利用财迷心窍的异教徒,玩弄偷梁换柱的鬼把戏去骗人,叫我当堂
代天主重责你四十大板!”
洋教士一听,忙辩驳道:“你撒谎,天主决不会帮异教徒说话的!”但
其他洋人却面面相觑,不敢吭声。
知县喝道:“你竟敢怀疑天主吗?快给我打!”
差役们闻声上前掀倒洋教士,重打了四十大板。直打得洋教士屁滚尿
流,皮开肉绽。
知县又听了听手掌,说:“万能的天主说,只要这迷途的羔羊退还契约,
再不提及此事,可以饶恕他的罪过!”
洋教士疼痛难忍,只好当场答应:买地契约作废,所付银两全部赔偿给
受损失的中国百姓。
待等洋人走后,知县又恢复了当地父母官的面目,下令重打那利欲熏心
的房地产老板四十大板,以儆效尤。百姓们闻听此事,都称赞沈知县断案机
智公正。

起义军木头穿衣
起义军木头穿衣

1784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甘肃回民田五等忍受不了清朝
压迫,愤而起义。起义军很快攻下了安西州(现在的甘肃安西)。清朝廷忙
派出陕西固原提督(官职名)刚培去镇压。
刚塔指挥清兵大肆进攻起义军,田五阵亡。
起义军退据马家堡,刚刚安营扎寨,刚培兵将已怪叫着如潮卷来。
夜深了,起义军的新首领吩咐手下说:“与其死守,不如设计撤走。等
到天亮,我们就没命了。大伙赶快行动,就照我说的去做!”
起义军们很快散开,按照新首领的命令分头准备。
很快,起义军营垒四周并排立起了许多木杆,一件件义军衣服、帽子悬
挂在上面。夜色中,风一吹,那木杆儿活像一个个人。
起义军们认认真真打量一会儿,暗暗笑了,然后借着夜色掩护,翻山撤
走了。
刚塔将士只以为起义军在调兵遣将,且老远望见起义军营圭四周站着许
多人,就更放心了:他妈的,你们早已被包围了,还瞎折腾个屁!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刚塔实在憋不住了,发动手下进攻。当他们逼近起
义军营垒时,发现原来都是悬挂着的衣帽,起义军早已不见踪影。

林则徐虔诚求雨
林则徐虔诚求雨

1785—1850年)去广州查禁鸦片之前,曾在
湖广总督任上大力查禁鸦片,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是
1838年遇到罕见的大
旱,田地里收成大减,米价十分昂贵,老百姓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林则徐
忧心如焚,除了拿出自己的薪俸周济饥民外,还动员下属们尽力捐助。然而,
两湖的官员们口头上说不尽同情百姓的好话,轮到真要出钱了,又一个个诉
说自家经济的困难,有的干脆说有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夜之粮,结果没有
人捐出一文钱来。
林则徐见状,也不言语。第二天,他让人在官府衙门前张贴告示,说明
某日他要率领众官设坛求雨,在这两天内大家必须沐浴戒荤,表示对苍天的
真诚之心。
到了求雨那天,沐浴清心的林则徐,徒步来到广场,走上高坛,俯伏在
地,念念有词地祷告起上苍来。大小官员们也鱼贯走上高坛,俯伏在地祈祷。
求雨仪式完毕,林则徐叫侍卫在高坛下铺设了大片芦席。自己带着官员
们依次坐在芦席上休息。
当时烈日当空,炎热异常。一直娇生惯养的官老爷们坐了没多久,就一
个个口渴头晕,面色灰白起来。
林则徐这才说道,“平时我们一直高高在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富贵生活。在这大旱之年,我们怎知道‘农夫心内如汤煮’的情景?今天,
我愿意跟大家都来尝尝贫苦百姓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苦滋味。”
过了大约三炷香功夫,林则徐才说:“看来我们喉咙里都冒火了,茶水
可不能不喝啊。”
说完,他即刻传唤差役将凉茶桶扛了过来。他自己拿了葫芦瓢先舀了一
瓢“咕咯咕咯”地喝了个饱,官员们当然也迫不及待地依次喝了。
不一会儿,由于冷热交攻,林则徐首先呕吐出来,接着大家都呕吐了,
弄得芦席上狼藉不堪。
林则徐笑道:“这样倒可以量量各人的心肠和家庭经济状况了。”
于是,他亲自检验各人的呕吐物,叫侍卫把所含的成分一一记录在案。
检查结果,林则徐自己吐出的是粗糙低劣的杂粮野菜,而大小官员们吐出的
不是山珍海味就是鱼肉荤腥。
林则徐严肃地望着众官员低下的脑瓜,沉痛他说:“今天我真心诚意地
向天求雨,为的是解除旱情,让百姓活下去。可你们是不是素食素水,真心
诚意啊?再说,前几天我号召大家慷慨解囊,捐助灾民,你们一个个哭穷,
有的还说什么揭不开锅啦,今天看看你们吃的都是些什么呀?我说啊,天公
所以如此发怒,制造旱灾,完全是因为你们做官当老爷从不体恤民困的缘故
啊!”
官员们自知理亏,又羞愧又恐惧,生怕林总督要处罚他们,结果纷纷报
上捐款济民的数额..

聂士成仙鹤引路
聂士成仙鹤引路

1894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年)的某天,在朝鲜成欢驿(今汉城)
以南的地方,一支援朝的清军,在转移途中误入了日本侵略军的埋伏圈。“全
体人马,原地休息。”聂士成下达了命令,部队便开始原地待命。
“我们在这异邦之地,人生地不熟的,怎么才能突出重围呢?”将士们
乱作一团,不知所措,部队充满了绝望的情绪。
军中一位小队长向聂士成建议道:“将军,我们总不能在此束手待毙。
以在下之见,我们只有孤注一掷,组织全队人马向左面山口突围,来它个鱼
死网破算了。”
“不行,左面山口肯定是敌人重兵把守的所在。从那儿突围,无异于以
卵击石。”聂士成道。
“那么,其他各处也都有敌兵啊!”
“不要惊慌,再仔细观察一下。”聂士成沉着冷静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突然,他发现右前方的一个高山岗上站着两只仙鹤。它们悠闲自在地在土岗
的草丛里觅食:一忽儿又互相用嘴揭着羽毛,一忽儿伸长了颈脖向两旁张望。
聂士成心里一亮:“你们看,那地方落着两只鹤,一定不会有敌人伏兵,我
们就从那儿突围出去。”
聂士成领着部队,悄悄地从鹤立的地方往外冲,果然一路上未遇到伏
兵。走出有十里地了,士兵们才敢出声讲话。
“好险啊,要不是我们聂将军料事如神,今天我们可要全完了。”将士
们以十分敬佩的目光望着聂士成。
聂士成还是那种沉着冷静的神情:“今后你们可要记住,战争中遇事要
多观察,多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奇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捕鸟师追飞罗网
捕鸟师追飞罗网
食饵的香味扩散出去,鸟儿们闻香而至。麻雀聒噪着,呼朋引伴,成群
的野雁拍打着蓬松的翅膀,一齐向沙滩边飞来。大概鸟儿们饿坏了,一着地
便饥不择食地狠啄食饵,绿豆般的小眼睛不时警觉地向四周乱顾。正当鸟儿
们为饥饿中找到如此美味的食物而暗暗庆幸时,捕鸟师猛地一拉绳,“呼啦
啦”,没等这些平时一见风吹草动便迅速避逃的鬼精灵张开翅膀,就把它们
全部罩在网中了。捕鸟师立即跑过去,正要按住网,忽然整个罗网扑腾腾地
朝前跳动起来。捕鸟师紧追几步,没想到罗网竟然腾空飞起。原来,其中一
只大鸟张开翅膀向上飞去,其余的雀鸟也跟着奋力腾飞,连网一起上了天。
这些平时“老死不相往来”的鸟儿们在生死存亡之秋,都拼力合作起来。
捕鸟师抬头望着罗网,又看看日欲西坠的天空,对徒弟喊道:“快追!
这些鸟儿飞不了!”徒弟感到很纳闷,可头次学捕鸟又不便多讲,于是跟着
捕鸟师紧紧追赶。他们一边看住罗网的去向,一边随之越过田野,跨过村镇。
足足跑了近半个时辰,还没追上罗网,行人见了,都嘲笑他们说:“真是两
个大傻瓜,鸟在天上飞,人在地上跑,怎么追得上?”捕鸟师毫不理睬,仍
全力往前追。
这时,徒弟已跑得气喘吁吁,热汗淋漓,对捕鸟师傅说:“师傅,我们
还是不要追了,歇一歇吧!”
捕鸟师边走边说,“不!不能歇,再跑一会儿.就能追上的。”
一会儿,夕阳落坡,红霞满天,天空就像拉上了一道血红色的帷幕。渐
渐地,整个罗网果然掉落下来。捕鸟师扑上去,连网带鸟全部抓住了。他笑
着对徒弟说:“怎么样,追上了吧。”
徒弟很觉蹊跷,问道:“师傅,你怎么知道鸟网要掉落下来的呢?”
捕鸟师指着天空说:”你想太阳西坠,夜幕降临,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
巢,有的想飞回树林,有的想翔归山崖:有的往东飞,有的向西飞。方向一
乱,闹成一团,一个个精疲力竭,整个鸟网自然会掉落下来的呀。”

周小泉夺瓷观音
周小泉夺瓷观音
恰巧景德镇有名的雕瓷艺人周小泉来京传艺。听说这事后,对当家的和
尚说:“你放心,那尊瓷观音,我曾多次来看过,七天之后,我准叫它回到
你身边。”
几天后,周小泉来到巴登的教堂里,取出一尊瓷观音给巴登一瞧,巴登
惊讶地想:“呀!这只怎么和我从报国寺愉来的那只瓷观音一模一样?”忙
把偷来的瓷观音拿出来比较一下。果然如此。
周小泉说:“这观音是明代珍瓷,全中国只有两尊,我今天给你送来,
正好配成对呢!”巴登高兴极了,忙问多少价钱。周小泉把假瓷观音和真瓷
观音放在一起,装作欣赏了一会儿,说:“很便宜,一千两黄金。”巴登连
连说太贵。周小泉趁他一不注意,将真假观音换了个位置。他抱起真的,说:
“好,嫌贵就算了!”说完,转身走出教堂。
巴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忽然觉得苗头不对:“他怎么价也不还就走了
呢?”急忙用放大镜察看留在桌上的观音。只见观音耳眼里印着肉眼无法看
清的字:“大清周小泉仿制”,知道上当,一失手,那只假瓷观音跌个粉碎。
巴登告到衙门里,说那瓷观音是他花一百两黄金买来的,被周小泉骗走
了。他事先贿赂了衙门里审理案子的官吏,所以审判官在堂上说:双方都有
道理,又都有证人,案子一时难以查清。他宣布:巴登和周小泉比喝酒,谁
喝得多,观音就判给谁。固为他知道,巴登是个有名的大酒鬼。
到了赛酒那天,京城著名的得月楼店门口人山人海。酒店门口搭了一个
高台,台上摆好桌子和凳子。周小泉手中拎着一把特大号的酒壶,往桌上一
放,便和巴登斟酒喝了起来,各喝了十几碗,把满满的一壶酒喝个精光。周
小泉的徒弟上台提起酒壶,进入店内,一会儿,满满的一壶酒又提了上来,
两人又一碗接一碗地猛喝起来。三大壶酒喝下去了。周小泉面不改色,而巴
登却醉成一摊烂泥。审判官只得将瓷观音断给了报国寺。
当家和尚将周小泉请到寺内,摆宴招待他。席间,周小泉揭开了斗酒不
醉的秘密:原来,他制作的那把特制的大酒壶是夹层的,内层装酒,外层装
水。壶把上有两个小孔,分别连接着内外层。壶嘴也连着内外层。如果用手
按庄上面的小孔,外层的水就被吸牢,只能倒出酒来;如果按住下面的小孔,
只能倒出水来。实际上,周小泉喝的都是水呀。大家恍然大悟,夸他是个智
慧不凡的巧匠。

荔姐扮鬼吓淫棍
荔姐扮鬼吓淫棍
巧女的名字叫荔姐。她的母亲是满族女人,做纪晓岚弟弟的奶妈。
一天,奶妈生病了,住在附近村里的荔姐知道了,来不及和他丈夫商量,
便匆忙上路,赶紧前来探望母病。
那时天已傍黑,月牙儿早已爬上了树梢头。荔姐走着,走着,只听得身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