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23 (现代)
门远远看见廉颇来了,就赶紧避开他。这样,日子一久,蔺相如手下的门客
觉得他太软弱了,想离开他回家。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我连秦王
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吗?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这样只对秦国有好处,而对赵国不利。因此,我要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
恩怨。”廉颇听说后,大为感动,十分惭愧。于是,廉颇负荆登门向蔺相如
请罪。从此以后,两人互敬互让,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由于赵国将相团

结,齐心治国,在整整
10年间,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范睢起了重要作用。范睢是魏国人,曾随须贾
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私下和齐国勾结,回国后须贾报告了魏相魏齐。魏齐
命令家人狠狠鞭打范睢,打断了他肋骨,打掉了他的牙齿。范睢假装死去。
家人用席子卷起把他弄了出来,郑安平把他藏了起来,改名叫张禄。秦王的
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把范睢推荐给他。于是范睢随王稽逃到了秦国。
当时,秦国太后、穰侯专权,华阳、高陵、泾阳君为羽翼。他们反对山
东六国的说客入秦,因此,范睢在秦国住了一年多,没有机会向秦王进言。
后来,范睢抓住一次机会,向秦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太后与四贵
专权,对秦王是一个威胁,应该废除太后,贬除四贵。他还提出了“远交近
攻”的策略。这些建议都被秦王采纳。范睢得到了秦王赏识,被拜为相国。
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化装成普通商人去见须贾。须贾惊异范睢还活
着。须贾问范睢以何为生,范睢说我给人家当佣人。须贾很可怜范睢,留他
吃饭,并送给他一件丝绸袍子。后来须贾见到秦相张禄,原来就是范睢。须
贾吓得魂不附体,赤着上身,跪行向范睢请罪。范睢没有问他的罪,说须贾
所以免于一死,是因为他赠我一件丝绸袍子,“有故人之意”,所以把他放
了。这就是赠梯袍的故事。
范睢要须贾回去告诉魏王,送魏齐的头来,否则要荡平大梁。魏齐逃到
赵国,赵王捉拿他,他和虞卿跑到大梁,在大梁自杀了。
在范睢的辅佐下,秦国势力迅速膨胀,赵国成为秦国继续发展的障碍。
这样,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战争开始时,赵国名将廉颇坚守长平。他老谋深算,料想秦国远交近伐,
急于求战,于是筑垒固守,坚不出战,挫其锐气,消耗秦军力量。双方相持
三年,不分胜负。秦王看到战争旷日持久,攻不下长平,就采用范睢的离间
之计,向赵王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哪还敢和秦国打仗啊!要是叫年
轻力壮的赵括去,秦国早被打败了。”赵王听信了流言,于是马上召回廉颇,
派赵括代替廉颇作赵军统帅。
赵王的错误作法,遭到了蔺相如的坚决反对。蔺相如对赵王说:“王以
赵括为将,就好像用一根粗劣的木头棒去弹琴瑟一样。赵括轻浮地读其父传
下的兵书,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要误大事的。”赵王不听,坚持派赵括为
统帅。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跟父亲读了许多兵书,爱谈论战争,
以为天下谁也比不了他。但他父亲并不认为他可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
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关系到生死存亡,赵括却夸夸其谈,我看今后
赵国不用他为将则罢,如果用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必然是他。”赵括母亲
得知赵王用赵括为将,就极力劝阻赵王,希望赵王不要任用赵括,否则会误
国误民。但是,赵王固执己见,说:“你不要管,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上任后,一反廉颇原来的部署,更换了原来的将领,撤除了防御工
事,改防御为进攻。秦国暗暗高兴,偷偷地换上了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
高傲轻敌的弱点,故意打几阵败仗,然后假装失败逃走。赵括不知是计,出
兵追击,一直追到秦军阵地前。秦军坚守,赵军不能前进。在赵军追赶秦军
的时候,白起派了两支奇兵包抄赵军的后路,把赵括的大军分割成两截,使
其首尾不能呼应,进退不得。白起又派
5000骑兵,切断了赵国的援兵和粮道。
赵军被围,断粮已经
40多天,饥饿的士兵互相杀食。赵括绝望之下,组织部

队轮番突围,都没有能成功,他自己也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主帅,军
心大乱,只好投降。白起怕投降的赵军作乱,把.. 40万战俘全部活埋,只把
240个小孩放回赵国。
队轮番突围,都没有能成功,他自己也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主帅,军
心大乱,只好投降。白起怕投降的赵军作乱,把.. 40万战俘全部活埋,只把
240个小孩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军乘胜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由于秦国在长平之
战中的残杀,激起了赵国人民的义愤,赵国军民英勇抵抗。赵国总结了长平
之战的经验教训,采取持久防御的战略方针,不与秦军进行决战。赵国一国
的力量抵抗不了秦军的进攻,于是向各国紧急求援。这又是战国后期的一次
很重要的战争,不但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山东各国的命运。于是发
生了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的故事。
在邯郸被围的严重时刻,赵王派平原君赴楚国求援。平原君喜欢收养门
客,他家门客常有几千人。平原君出使楚国前,决定从几千门客中挑选.. 20
个勇士同去。选来选去,只选出 18人,还差一人怎么也选不出了。这时,
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到平原君面前说:“我听说您要和楚国联合起来,
合纵救赵,准备从门客中带.. 20个人去,现在还少一人,你就把我带上一同去
吧。”平原君问他到门下有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处
世,好象锥处囊中,锥尖马上会露出来。先生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没有人
称赞过你,我也没有听说谁讲过你有什么本领。你不能去,留下吧。”毛遂
说:“我今天才得请处囊中。如果我早得处囊中,整个铁锥都会露出来,不
只是露出来一点点尖。”于是,平原君就带了毛遂等.. 20人去了楚国。那.. 18
人都对毛遂轻蔑地笑笑。
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王商谈合纵抗秦的事,从早上一直到中午,
也没有一个结果。毛遂按捺不住怒气,按剑逼近楚王,厉斥楚王不该优柔寡
断,拖延时间,并力陈战争形势,指出如果楚赵不联合抗秦,那么楚国也会
自身难保。毛遂义正辞严,使楚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当场与平原君歃血为
盟,楚赵联合抗击秦国。楚王马上派兵前往赵国解救邯郸之围。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很有感慨地说:“我不敢再相信天下的士了,毛先
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此毛遂为座上客。毛遂在别人不了解自
己的情况下,勇于出来主动承担重任。后来人们把这种自我推荐、勇于去做
某件事的行动,叫做“毛遂自荐”。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因此平原君三番五次派人向魏国搬
兵求援。信陵君屡次请求魏王出兵,而魏王就是不答应。于是,信陵君只好
带.. 100多辆车骑去赵国与秦军死拼。路过东门,遇见曾经厚待过的隐士侯赢,
侯赢对他十分冷淡。信陵君走了一段路以后,不禁又回来见侯赢,问是什么
缘故。侯赢笑着说信陵君的行动好像用肉去喂饿虎,悄悄告诉信陵君应该利
用魏王的宠姬如姬盗出兵符,只有这样才能救赵。信陵君依计盗得兵符之后,
带上卖肉的大力士朱亥前往军中,以免魏军主帅晋鄙仅抗。
信陵君一行人到了军中,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了兵符,但又感到奇怪。
他感到事不对头,不想交出兵权。危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40多斤重的
大铁锤,打死了晋鄙。接着,信陵君整顿军队,连夜带兵奔向邯郸。
随后,楚相春申君率领楚国援军,与魏国信陵君带领的援赵魏军,会同

平原君亲率的三千人的赵国敢死队,向秦军展开猛烈进攻。秦军顿时被杀得
落花流水,四处逃命,被围困了一年多的邯郸终于解围了。
平原君亲率的三千人的赵国敢死队,向秦军展开猛烈进攻。秦军顿时被杀得
落花流水,四处逃命,被围困了一年多的邯郸终于解围了。
秦王嬴政长大,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自己的权势太重,与王权发生
矛盾。另一方面,他又害怕秦王嬴政知道他与太后私通而治罪,于是把自己
的舍人嫪推荐给太后充当幸臣。嫪得幸之后,便伙同太后掌握大权,胡
作非为,把秦国政治搞得混乱不堪。
公元前
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嫪乘机叛乱。秦王果断地镇压了
这次叛乱,处死了嫪等人。在追查过程中,秦王发现牵连到吕不韦,便罢
免了他的相国职务,并令他远迁蜀郡。吕不韦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在集中国家权力的同时,秦王嬴政还任用了有才能的李斯、尉缭等人,
治理秦国。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看到山东六国
都已衰落,只有秦国雄心勃勃,有能力统一天下。于是他离开楚国投效秦国,
并逐渐得到了秦王的赏识。
正在李斯要大展抱负时,韩国有一人,来秦国修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
的人力物力,牵制秦国东进。事情被发觉了。秦国宗室大臣认为客卿来秦国
的都不可信。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驱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逐客。李斯列举了外来客卿对秦国发
展所起的作用,并指出现在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天下志士都寄希望于秦国。
如果把客卿赶回敌国,势必壮大对方力量,孤立自己。秦王看了之后,果断
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后来封他为丞相。此后,李斯一直是
辅佐秦王的最重要的人物。
对秦国统一天下作出了贡献的尉缭,就是在废除逐客令后来到秦国的。
秦王采用尉缭的离间诸侯之计,还重用王翦父子等能征善战的将领。在秦王
嬴政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从公元前
230年开始,秦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向山东各国发动强大攻
势。秦首先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在韩地设颖川郡。
公元前
228年,秦攻赵,赵王派大将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李牧是抗
击匈奴的名将,手下战斗力很强,秦军一筹莫展。后来,秦国用重金买通赵
王宠臣郭开,让他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昏庸,杀害了李牧。秦
军很快打败赵军,攻克邯郸,俘赵王迁。赵公子嘉率家族数百人逃到代郡,
自立为代王。
公元前
227年,秦攻燕。燕太子丹和他的师父鞠武商量,准备联合诸侯
共同抗秦。但太子丹认为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派荆轲以献地图为名刺杀秦
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刺杀没有成功。秦加紧攻燕。

燕联合退守代郡的赵公子代王共同抗秦,被秦军打败。公元前
226年,秦军
攻占燕国都城蓟。
公元前
225年,秦攻魏,攻克大梁,魏亡。公元前
222年,秦攻燕辽东,
俘燕王喜,燕亡。接着,秦攻代,统一了北方。公元前
221年,秦国攻打最
后一个诸侯国齐国,齐亡。
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只用了将近
10年时间,秦国就灭掉了
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一个空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
国家。战国时代结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印刷术之出现
印刷术之出现
随着汉字的出现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笔、墨、纸亦相继出现。据记载,
在公元前.. 3至.. 4世纪时,我们的祖先就用兔毛作笔头,用细竹笔杆制成了毛
笔,古代的人称它为“战国时代的笔”。在造纸术没发明之前,古人却是用
兽骨、龟甲、竹片、木板等作为书写材料的。到了西汉时期,古人就以植物
纤维做材料造成了“霸桥纸”。公元.. 105年,东汉的官员蔡伦在前人制造丝
质纸、麻质纸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蔡侯纸”。这种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
旧渔网等原料制成的,质量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是造纸史上的一大进
步。笔、墨、纸的发明和不断发展,亦为印刷术之发明创造前提条件。
由于纸、墨、笔的发明,接着又出现了印章和“拓石”,在石头或木板
等物上雕成印章,并产生一定的图案和字符。印章和“拓石”的出现,后来
并被广泛地流传,这一发明对印刷术之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看,
印章和“拓石”正是印刷术的原始形式和先声。
所谓印章,就是我们今天还颇为流行的图章,大约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
印章上的字皆为反字,有凹下去的“阴文”和凸出的“阳文”之分。早期的
印章多盖在泥上,字数只有几个,还只是处在原始的初级阶段。到东晋时字
数多起来,东晋葛洪在其著述《抱朴子》中载有一种刻有.. 120个字的符号,
这便是后来雕版印刷所用的雕版的原型。
找国的石刻文字很早就已出现,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秦始皇统一中
国后,为歌颂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命人到处刻石立碑,歌功颂德。到目
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石刻是秦代的.. 10个石鼓。公元 175年,汉灵帝命蔡
邕在洛阳将重要的经典文字写在.. 46块高.. 1丈宽.. 6尺的石碑上,然后由刻工雕
刻,将其立于太学门前,以供校正之用。
大约到公元.. 4世纪,“拓石”这种技术开始出现,所谓“拓石”,就是
把一张浸湿的薄纸贴在凹入的正写阴文的石刻上面,用毡布牢牢地盖在湿纸
上,来回地移动。一直等到湿纸完全嵌入到石刻文字的凹槽里止。待纸张干
了以后,再用刷子蘸着墨轻轻地均匀地涂到纸上,然后将纸取出,就出现了
黑底白字的拓本。
印章和拓石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和条
件。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出现,后人才在充分地利用和吸取前人的丰富的积
累和成果的基础上,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印刷术,大约出现在我国隋末
唐初时期,距今已有.. 1400年的历史。它用梨木或枣木板作原料,先将梨木或
枣木板刨成合适的厚度和普通线装书面的大小,然后在木板上用刀刻出凸起
的阳文反字,把墨涂在刻好的板面上,将纸铺到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地一抹,
揭下后纸就会出现白底黑字来。
雕版印刷术到底起源于何时,是谁发明创造的,现在还无法搞清楚。隋
唐时候,文化繁荣,读书识字的人逐渐地增多,光靠抄写书本已经不能满足

社会的需要了,因此,那时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社会的需要了,因此,那时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雕板印刷书籍是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的著述《女
则》。据明代史学家邵经帮在所著《弘简录》46卷中记载中考证,《女则》
是用雕板印刷。据历史记载,长孙皇后死于贞观十年(公元.. 636年)。因此,
我们可以断言,最迟在这个时候或稍后一点,雕板印刷就已经出现了。
在雕板印刷术没有发明以前,人们要靠手写转抄来保存文献和传播文
化,这样化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雕板印
刷发明以后,这些缺点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克服,雕板印刷术很快在全国传播
开了。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公元.. 868年)王玠印造的
《金刚经》。它是1800年在我国甘肃敦煌千佛洞里发现的,卷尾标有“咸通
8年.. 4月.. 15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题有
明确时期记载的雕板印刷品。经卷高约.. 30公分,长约5公尺,由.. 7个印页粘
结而成,卷首是一幅扉画,后面是《金刚经》正文,画和文字都刻得很精美。
刀法的纯熟和印刷的清晰,足证当时的刻印技术已经很成熟。这卷刻印品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令人气愤遗憾的
是,这件国宝竟被英国人斯坦因于.. 1807年偷盗到伦敦去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刻印日历是公元.. 877年的历书,上面除印有节气、月大
月小和日期外,还间有阴阳、五行、吉凶、禁忌等。此外,还发现了长安东
市大刀家和成都樊赏家所印的民间日历的残片。但这些珍贵的文物又都被斯
坦因盗运到英国去了,使这些宝贵的东西在中国失传。
唐代民间刻印的医药书籍亦出现了。当时长安东市就有《新集备急灸经》
刻印本出售,上面注有“京中李家于东市印”。公元 861年,有人根据此
书印本传抄过该书,并流传了下来。后亦被法国人伯希和窃走,现存于巴黎
的国家图书馆。
除了宗教、科技书籍外,诗集、音韵和教学用书亦有刻印。公元825年,
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的诗集《长庆集》作序时也谈到了刻印,特别是江浙一
带刻印的更为普遍。人们都用这种刊印本交换茶酒喝,由此可见当时印刷此
类书籍的普遍性。日本名僧宗睿在公元.. 865年从唐朝回国时,曾带了一部.. 5
卷《唐韵》和一部 30卷《玉篇》。日本至今存有公无770年雕版印刷的《百
万塔陀罗尼经》,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品,中日学者认定日本的印
刷技术的故乡在中国。日本经卷的发明,说明中国印刷技术对日本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战火一直不断,但这并没有影响
到刻印业的发展。这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民间刻印书盛行的同时,政府
机关亦开始大规模地从事这一行业。当时除开封外,今天的甘肃西部、福建、
山东东部、南京等均已开始刻书,尤以四川、浙江为甚。
宋代刊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书、史书、医书、算书、文集等。宋
代刻印的数量非常多、质量很高、字体优美、纸墨之精,使宋版书成为难得
的艺术珍品,为历代藏书家所喜爱。宋代的雕版印刷术传入辽、金和西夏等

少数民族后,也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并开始学会运用刊印。例如,西夏曾用
西夏文译印了佛经及《贞观政要》等。
少数民族后,也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并开始学会运用刊印。例如,西夏曾用
西夏文译印了佛经及《贞观政要》等。
现存最早的彩色套印刻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解》,是在距今.. 600多
年前湖北江陵的资福寺所刻印的,用朱墨两种色彩。
16世纪末年,我国的彩色套印兴盛起来,开始出现了五色合印和五色套
印。明万历年间的闵齐、闪昭明、凌朦初等人在.. 30多年的时间里共刻印了
100多种套印书籍。
到了.. 17世纪.. 20年代,胡正言发明了“版”印刷术,即通过几块版或几
十块版来显现不同色彩及其深浅浓淡,并用这种方法在 1626年印制了《十
竹斋画谱》。这幅印品的同一花瓣能分出深红、浅红和阴阳向背,刻工精致,
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浑然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可
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国现在一直流传下来的古代论著大部分都是雕版印刷品。虽然后来发
明了活字印刷术,并且活字印刷术的优点远远超过了雕版印刷术,但是在活
字印刷术发明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古代印刷术的主要形式仍然
还是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进一步
发展,它的弊病就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它的发明和出现,确实比原来的手工
抄写大有进步。但是,用这种方法进行刻印时,需要印一页刻一版,而且印
完之后这块印版就作废了。如果要印一部字数多卷头庞大的书,需要雕刻几
万乃至几十万块版,花上很长的时间,这样不管是在人力上还是物力上和时
间上都将造成许多浪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提高印刷的技术,在人们继续
不断探求的劳动实践中,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升发明了制造活字的办法,
其办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画凸出,每字均为独立的一颗,用火烧之使坚
硬,另外用铁板,上敷
238用松脂、蜡和纸灰制成的药品,要印时便把活字镶入铁板,用火烤
之,待药物熔化,凝固之后,即用以印刷。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曾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第.. 307条中
详细记载了这一发明。
据《梦溪笔谈》记载,毕升曾试图用木材做制活字,但因为木头的纹理
疏密不均匀,沾上水后易伸胀,以致于排出的版高低不平,而且木活字容易
和药物相粘,清理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他只好放弃了这一努力,仍改用胶泥
原料制活字。
我们今天流行的铅字排印法和毕升发明的这种方法完全一致。这种方法
既方便又经济,是人类印刷术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命。
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大约在.. 1241—1251
年间,姚枢教其学生杨古用泥活字印过朱熹的《小学》、《近思录》和吕祖

谦的《东莱经史论说》。此后关于泥活字的记载就很少。1830年,苏州人李
瑶用胶泥活字印成了《南疆绎史勘本》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不久,泥活
字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翟金生做出了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他是一位穷苦的
教书匠,安徽泾县人,能写会画,多才多艺。他按照《梦溪笔谈》中关于泥
活字的记载花了.. 30年时间烧制了.. 10多万的泥活字,这些泥活字都是仿宋体,
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种型号。1844年,他用这些泥活字印制出了《泥
板试印初编》。今天的北京图书馆保存有好几种当年用泥活字印制的书。
谦的《东莱经史论说》。此后关于泥活字的记载就很少。1830年,苏州人李
瑶用胶泥活字印成了《南疆绎史勘本》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不久,泥活
字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翟金生做出了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他是一位穷苦的
教书匠,安徽泾县人,能写会画,多才多艺。他按照《梦溪笔谈》中关于泥
活字的记载花了.. 30年时间烧制了.. 10多万的泥活字,这些泥活字都是仿宋体,
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种型号。1844年,他用这些泥活字印制出了《泥
板试印初编》。今天的北京图书馆保存有好几种当年用泥活字印制的书。
木活字是古代活字印刷史上经常使用一种活字,它的制作成功者首推元
代农业科学家王桢。1285年,他出任安徽旌德县官。在任期间,他曾花了.. 2
年的时间请工匠刻制了.. 3万多木活字,并于1288年印制.. 100部他编修的《旌
德县志》。这部志书6万余字,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且质量也高。
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遗憾的是早已失传了。
元朝科学家王桢所编的《农书》是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在《农书》的后
面,附有一篇《造活字印刷法》,详细地介绍了活字的制作和印刷方法。
王桢,山东东平人,元朝初年后先做过安徽旌德、江西永丰的县官。在
他任县官时期,汲汲以农桑为务。有名的《农桑》就是在这时编成的,他关
于活字印刷法,也是他对活字印刷术的一个新发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印
刷术知识的专门著述,已被翻译成好几种文字传入国外。
王桢所创木活字的制作和印刷方法是,先依据官定韵书选好字数,将字
按韵在纸上写好,贴在木板上刻出来,待字刻完后,就用细锯把字一个个地
锯下,用小刀加以整修,使其大小高低一样,排印时将字一行行地排好后,
用薄竹片夹起来,待字板排满后,用小块塞紧,如果活字有高低不平,就用
小竹片垫好。字板排好后,就在上面刷黑墨,铺上纸后,用棕刷一刷,即可
印刷了。
在实践中,王桢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这种转盘是用轻质木料做成
的,直径约.. 7尺,上面铺着圆形竹制的框子,木活字按韵分别放在里面,每
韵每字皆编好码次。事先要准备两架转盘,两本册子。一架转盘里是选出可
用的字,一架转盘里是普通常用的字。两本册子分别是两架转盘里木活字的
编号登记。排版时,一人据册叫号,一人坐于两架转盘之间据号拣字,极为
方便。
我国元代的木活字印本并没有真正地流传下来,但当时的木活字在社会
上却已广泛流传,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曾发现过几百个硬木制成的维吾尔文木
活字,大多数已经被伯希和偷走了。现在只剩下五个,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
馆。
明朝时期,从 1683年起,朝廷的公报也用木活字印刷,这在中国新闻
史上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民间的木活字印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用
木活字印刷记载各种文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