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81 (现代)
1978年的
434万人增加了近
5倍。正是由于科
技队伍的迅速发展,才使我国在建国后短短的
40多年时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
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教育体系。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逐渐增多。到
1993年,全国县以上国有独立研
究、开发机构
5852个,高等院校有科研机构
3000个,大中型企业办的科研
机构
10200个,从事科研、开发活动的人员达
234.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
程师
137.3万人。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
1978年起,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
计划,如“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丰
收”计划、“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基础研究计划、“攀
登”计划等。国家不仅组织人力物力在基础科学方面进行攻关,而且还在生
物工程、空间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和新材料等几个最主要的
高科技领域,组织精干力量,给予较大的投资,跟踪世界发展潮流。与此同
时,国务院还批准在全国沿海和内陆城市逐步建立了一些高科技开发区,并
创办了几千个高科技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航天技术方
面,自
1970年
4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
1号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送入轨道后,我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
火箭几乎可以全面适应于各种应用卫星的发射。1990年
4月,我国用“长征
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成功。它表明中国卫星已进入世界商
业航天市场。在核能领域,中国已能自行建立核电站;在超导研究方面,我
国已处于世界研究的前列,我国是最早发现液氮温区超导材料的少数国家之
一;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
上人工合成的第一个蛋白质。1988年我国又成功地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电子对撞机和重离子加速器;在农业方面,我国培育的小麦、水稻、玉米、

棉花等大批优良品种,基本上更新了我国农作物品种,我国培育的杂交水稻
居世寻领先地位;在生物技术和医药方面,1985年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干扰素
基因工程,标志着我国基因工程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通信技术方面,我
国已掌握
3毫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正在向
1毫米和亚次微米技术进军,
已制成亿次巨型计算矾和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这一切,说明我们有能力
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品。
——开拓技术市场,加快技术成果商品化。1978年以前,我国对技术成
果不视为商品,在国内无偿提供使用,在国际上许多技术无偿外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技术市场才开始在几
个中心城市逐渐建立起来。1985年
3月,中央在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中,充分
肯定了技术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技术市场的发展方针,从此技术市场
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技术交易网,多层次、多形式、
多种所有制的中介机构遍布各地,技术有偿合同已成为技术转让的重要形
式。技术交易额逐年大幅度上升,1983年全国技术交易额只有
5000万元,
1985年达
23亿元,1989年已达
81亿元,到
1993年已高达
206.7亿元。与
技术市场的发展相适应,各级政府对技术市场的管理正在加强,有关技术市
场的法规、条例也陆续制定和公布。

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 1978年的 134元增加到
1993年的.. 921无,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城镇职工工资
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已由.. 1978年的.. 615元增加到.. 1993年的 3236
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分别增长 7%和.. 5%。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
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1978年到 1985
年,短短 7年,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由原.. 2.8亿人减少到.. 1.25亿人。从
1985年到1990年,国家每年投入40—50亿元,又减少贫困人口 4000万人,
目前,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又由31%下降到 8. 8%,只有 8000
万贫困人口。世界银行在1993年召开的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是亚
洲乃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为帮助最
落后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做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
所作的努力要成功得多。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已由.. 1978年的.. 3 6
平方米增加到.. 1993年的.. 8平方米,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人均居住
面积由.. 1978年的.. 8.l平方米增加到 19平方米。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 1978年的.. 210亿元,增加到.. 1993年的.. 14764
亿元,增长了近.. 70倍。
——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地由温
饱向小康型转化,沿海发达地区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人民吃得比过去好了,
衣着向多样化发展,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销
售量大幅度增加。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文化生活也有所改善,居民
拥有的报纸、图书、杂志大为增加,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递增,社会服
务事业发展较快。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截止到.. 1992年,我国共有社会福利
事业单位.. 9.6万多个,兴办社会福利企业近.. 5万个,全国共办福利院、光荣
院、敬老院、疗养院等 4 3万个,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工作人员 212万人,
支出杜会福利救济费用 48.2亿元。 2000多万老弱病残人得到了不同程度
的社会救济。

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方面有较大的发展。1982年我国成立了广播电视部,后又
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为广播、电影、电视的统一和管理,更好地调整中央
与地方,广播、电影与电视,有线传播与无线传播等方面的关系,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办起了广播电台、电视台。到.. 1993年,
我国共有广播电台.. 98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25座,电视台683
座,l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 1085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 11.3万
个。电影、电视片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程度提高,有许多电影、电视片在
国际比赛中获奖。群众对文艺作品和演出的欣赏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文
化素质也有所提高。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
力的增强,中国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完全甩掉了“东亚病夫”
的帽子。解放前,我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成绩为零。1959年,我国在国际
体育比赛中仅有.. 1名运动员获得.. 1项世界冠军,1978年,我国也只有4名运
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 4项冠军;而到1993年,我国运动员一年中就获
得 103项世界冠军,而且还创造了.. 57项世界纪录,使我国成了一个名副其
实的体育强国。与此同时,我国的体育设施不断增多,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
发展,近 89%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86%的学生达到合格标
准。
——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78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共有病床.. 204.2
万张,到.. 1993年已增加到279.5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78年共有246 4
万人,到.. 1993年已增加到 411.7万人,其中医生 183.2万人,护士、护师
105.6万人。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
口的寿命明显延长。人口平均寿命,解放前只有.. 36岁,1982年已上升到.. 68
岁,1985年又上升到.. 69岁,现在已达到71岁。婴儿死亡率比解放前下降了
四分之三。
十五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中国.. 1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所走的这条改革开放的道路是非常
正确的。1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
国实现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是十分有利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强调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条要管一百年的基本路线对于我们实现
未来的发展战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各种改革配套进行。我国从农村改革发展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
改革进而发展到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各种改革措
施配套进行,稳步发展,才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各种改革配套进行。我国从农村改革发展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
改革进而发展到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各种改革措
施配套进行,稳步发展,才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把计划与市场都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
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
15年的实践中,始终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放开价格,培育和建立市场体系,健全平等竞争的市
场秩序和法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对于我们在建党
100周年时建立更加成熟和定型的社会制度将起到重要作
用。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加快新旧体制转换,
使国民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把改革看成是发展的动力,把发展看成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把保持稳定看成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
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好成绩,
而且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创造了一个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国内环境。
——坚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
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引进国外资金,运用和借鉴发达国家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有力地
促进了国内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今后,如果我们继续做到这一点,我
们将可能更好地利用目前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更多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
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已使中
国人民深深认识到,在中国,僵化、封闭是不被人接受的,抛弃社会主义方
向也是不被人接受的;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不能丝毫动摇;改革
开放是强国之路,也不能有所偏离;党的基本路线将把跨世纪的中国人送到
社会主义胜利的彼岸。

中国在今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今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国际地位,是制
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邓小平同志在
1985年曾指
出:“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
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
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
迫近的看法。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
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
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现在看
来,这两个变化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还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
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
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126-128页)
现在世界形势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认清今日世界形势的特点和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每一个跨世纪青年的重要任务。

今日世界格局的特点
今日世界格局的特点
(一)世界处于大变动时期,动荡与缓和并存
“冷战”结束以后,旧的平衡突然被打破,新的平衡一下子建立不起来,
故必然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动荡和冲突。正如党的十四
大文件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
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
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
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
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大战的
危险性进一步下降,但世界上绝不会太平无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将会抬
头,国际反共势力将会嚣张一时,南北矛盾将会激化,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压
力也会相应增大。对此,邓小平同志看得十分清楚。他说:“过去两个超级
大国主宰世界,现在情况变了。但是,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
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们看得很清楚。”(《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29
页)“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
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
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
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44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分析,正确描述了当前国际
形势的主要特点。
目前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总形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在
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占优势地位,而少数不发达地区则处于
比较被动的状态。由于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各种矛盾正在分化组合,原来
被两极对峙所掩盖的各种问题正在暴露和日趋尖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经济关系日趋紧张,第三世界的战乱和动荡仍然存在,
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新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
因素也在增长。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局部冲突甚至战争有增多之势,但世界大
战在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世界总体和平的局势可以继续保持。这是因为:
第一,由于前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旧格局已经瓦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严
重对峙的态势业已消失,打大战的结构已经解体。邓小平同志对此曾明确指
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
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127页)现在苏联已经
解体,美苏对峙的局面已结束,美国现已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拥有最强的经
济和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但美国的相对实力地位也在下降,并
且不得不面对国内的各种问题,这一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第二,目前,世
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成为阻止霸权主义者发动战争的强大
力量。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构成了阻止战争
爆发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三,新技术革命引起了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和力量

对比的重大变化。在国际斗争中,经济、技术上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军事手段的作用相对下降,各国在重视国家安全的同时,已经开始把关
注的重点更多地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方面。因而使世界在缓和的大趋势下又
出现了动荡不定和复杂多变的特征。在
90年代的新旧格局交替过渡时期,世
界总的形势是动荡与缓和交织、大和平(世界和平)与小战争(局部战争)
并存。
(二)欧洲局部地区危机重重,亚太风景独好
在冷战时期,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和东西方对抗的前沿。正是由于这
个地区极为敏感、极富有爆炸性,而且东西方的实力对比大致均衡,所以双
方尽力避免直接冲突,从而使欧洲长期保持对峙且又相对稳定的状态,欧洲
长期以来一直是有“冷战”,无“热点”,而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一向平静
的欧洲的“腹部——巴尔干”,使欧洲成为世界上动荡多事的地区。
首先,原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多数成员国都面临着种种危机而无力自拔,
它们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纠纷。原南斯拉夫内战不断升级,战火至
今未熄。
其次,在欧洲还存在严重的难民问题。从
1989年到
1992年,从前苏联
和东欧向西欧的难民已超过
150万人,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如此大规
模的难民活动在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给西欧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
和社会问题。
第三,领土纠纷、民族矛盾、民族自治和独立倾向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大
陆。欧洲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共有
300多个民族。由于“冷战”的结束,
被掩盖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上升。民族矛盾的激化,加剧了欧洲的动荡。
第四,西欧不少国家执政党的支持率下降,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势力抬头。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欧洲危机重重,但欧洲仍是一支和
平的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欧洲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地区。..
西欧和东欧都是维护和平的力量。东欧,西欧都需要发展,越发展和平力量
越大。为什么说欧洲是和平力量呢?因为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而战争一旦打起来,
首先受害的将是欧洲。..只要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不绑在别人的战车
上,战争就打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33页)目前,欧洲虽
然各种矛盾已开始暴露出来,但还不至于导致新的大规模的战争。
与欧洲地区相比,亚太地区尽管也存在多种矛盾,但总的形势则显得比
较稳定并将持续保持下去。从
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了全球公认的经济发
展最快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上升。发展的趋势推动着和平的趋
势,而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坚持并进一步深化改
革和扩大开放,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普遍良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稳定因素。
(三)美欧日矛盾多方面展开
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称为“西西矛盾”。美日欧三角关系是这一矛
盾的核心。在整个冷战时期,虽然美日欧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三角关系随
着各方面的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但由于共同面临苏联的威胁和挑战,它
们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动摇战略联盟体制。然而,在苏联、东欧
剧变后,政治上、安全上的共同敌手不复存在。此外,近期美国经济衰退,
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进一步均衡化。这两大因素促使三方矛盾突破了旧框

框、旧体制的束缚,朝着十分广泛甚至带有对抗性的方向发展。
框、旧体制的束缚,朝着十分广泛甚至带有对抗性的方向发展。
在政治方面,三角关系的变化更引人注目。欧共体在谋求1992年年底建
成“欧洲统一大市场”和.. 1993年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同时,还要求重
新确立欧洲的世界政治中心地位,并重申“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力图把
美国从欧洲排挤出去。在日本国内出现了日益强烈的反美抗美情绪,反对美
国的霸权主义。在这一点上,欧共体与日本有相似的立场,如坚决反对建立
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主张由美、欧、日三极共同主导。
在军事方面,欧日与英国的对抗是冷战结束后才出现的新现象。欧共体
要求打破美国继续操纵北约的局面,并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和防务体系—
—西欧联盟,旨在摆脱美国的军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甚至在必要
时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派兵。德法两国还联合建立了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洲
军团”。上述两个军事组织将大大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军事作用,并将使北约
形同虚设。日本国会在.. 1992年.. 6月.. 15日通过了派兵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
队的法案,从而一举突破了阻止日本军事力量发展并向海外扩张的禁区。这
一举动对美国、欧日关系及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很难预测。
总之,冷战结束后,美欧日最强有力的凝结剂——共同抗苏已经消失,
三方战略联盟关系的基础和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欧日从美国的经济对手将变
为政治竟争对手,从过去反对美国控制,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发展成为争夺
世界领导主导权的斗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三者之间还有合作的一面。欧
日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还未达到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程度,三方在促使东欧
与独联体彻底实现资本主义化,在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抗所谓南方国
家的挑战和威胁,在建立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等许多方面
还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广泛的“战略一致”。这些因素决定了美、欧、日
在冷战结束后将长期保持一种既对抗又协调、既分裂又合作、既是对手又是
伙伴的关系。
(四)南北矛盾加剧,南北差距扩大
南北矛盾即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原有的内涵
主要指建立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上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和相
互之间的冲突。在冷战时期,南北关系中也有政治冲突,但西方国家出于与
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势力范围的需要,还比较注重改善和维护同发展中国家
的政治关系,经济援助也只是一种政治拉拢与渗透的手段,还不足以威胁第
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南北矛盾集中表现在经济方面:剥削和反剥
削的斗争。
冷战结束后,南北矛盾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斗争依然
存在,但政治斗争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北攻南守的态势进一步加深,第三
世界不能像以前那样利用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发挥独特的国际政治作用。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种种困难,南北关系的僵局未能冲破,旧的国
际经济秩序、沉重的债务危机及新技术革命提出的挑战仍然困扰着发展中国
家,致使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资料,60年代,发
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发展中国家的.. 14倍,到.. 80年代,已增加到 24
倍。目前全世界有 11亿人口生活在赤贫之中,而且穷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

加。就国际经济地位来说,发达国家占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居劣势。南
北贫富差距的悬殊,必将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必将
增添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加。就国际经济地位来说,发达国家占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居劣势。南
北贫富差距的悬殊,必将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必将
增添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发展。在冷战时期,
联合国在履行这两大职责方面虽然有所作为,但由于美苏时常玩弄“你赞成
我必反对”的对抗游戏,使联合国难以就许多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形象有所改观,实际作用与日俱增,表现出越来
越大的重要性。如在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处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
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阻止原南斯拉夫内战扩大化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
都做出了贡献。在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抉植贫困国家发展、救助
难民灾民、限制军备竞赛、防止尖端武器扩散、打击恐怖活动和毒品的生产
买卖等一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问题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全球性的综合实力竞争与部分地区的军备竞赛并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