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80 (现代)
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
中国将获得再度辉煌。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取得重大成功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取得重大成功

15年来,我国在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上的
成功,其他领域里的改革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
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
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又不失时机地
召开了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开展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党
和国家的生机被充分焕发出来,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国
15
年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与思想解放是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
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
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纲领。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决策和价值取向,是中国政治领导和政
治理论的历史性改革和发展。
——总结中国历次“左”右倾错误的教训,立足中国国情,作出了我国
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
史阶段。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而且明确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为我们党制定出
正确的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
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
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5年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新成就证明,邓
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和要求的。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重大历史
是非作了认真的清理,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历次政治运动和“文革”中整错
及受到迫害的人平反,落实了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
项政策。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同时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同
志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活
逐步转到正轨上来,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的思想,使党

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改革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使党和国家的领
导职责有了明确分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改善和发展,选举制度得到进
一步完善,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程度,扩大了公民政治民主的权利,增强了公
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改革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使党和国家的领
导职责有了明确分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改善和发展,选举制度得到进
一步完善,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程度,扩大了公民政治民主的权利,增强了公
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改革国家行政领导体制,明确了国家各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作用。1982
年以后,开始精简机构,裁减工作人员,合并重叠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从
而减少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群众与行政机构的联系。
——改革干部制度,逐步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提出干部队伍革命
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废除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终身
制,完善了离退休制度,建立了正常的代谢机制,妥善安排和照顾了大量老
干部,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保证了政治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
和民主协商制度。三中全会后,为了化离为合、化疏为亲、化外为里,团结
一切爱国的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国发展和完善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
战线。同时,党还发展和完善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各民主党
派建立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
——提高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对知
识分子的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邓小平同志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提
高,作用得到加强,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决策和领导,在改革开放中做出
了重要贡献。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理
论,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和解决国际争端,指出了方向和提供了可行方式。
正是由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以上一系列政治思想方面的变革并取得了成
功,我们才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才顶住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
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制裁和和平演变的图谋。我国的其他各项改革措施才得以
顺利实施。

经济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
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
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中国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结构看,1993年与.. 1978年相比,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
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原来的.. 78%下降到 56.6%,集体工业的比重由 22%上升到 30.l%,其它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产值已占 13. 4 %。在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部门所占比重由.. 1978年的.. 55%调整到 1993年的 39.7%,集体部门的比重由 43%调整到 26. 3%,其它经济成分的比重由 2.1%上升到.. 34%。国有经济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非国
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途径,国
有企业正向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变了
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状况,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
经营责任制,发展了一大批企业集团,进行了转换经营机制的深层次改革。
为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形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制试点。到.. 1993年底,
中国各类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达.. 1.15万个,正在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初步发挥。..
——培育市场体系,推进价格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很大变化,
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力发展各类零售和批发商品市场,积极培育生
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通过.. 15年渐进式价格改革,目前,8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85%以上的农
产品价格和 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已经放开,生产要素市场正处在市
场化进程中,市场体系正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国家的宏观调控,正由行政指令性的直接控制,向主要运用经
济、法律手段的间接控制转变。在工业总产值中, 1978年以前指令性计划
占 95 %以上,现已减少到.. 5%。国家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和计划收购的商
品也大大减少,随着计划、投资、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税率。利率、汇
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已经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打破了以往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格局,并开始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有
企业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报酬与个人劳动贡献挂钩的
办法。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制度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正是以上一系列转变,才使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
实力增强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 1953—
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6.1%,改革开放以来的.. 1978-1993
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9%。特别是.. 1992年和.. 1993年,国内生产
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2.8%和.. 13.4%。据国家统计,1992年,我国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 24036亿元,比.. 1978年的.. 3588亿元增长了约.. 5.7倍,在世界各
国中占第.. 6位。1992年国内社会总产值达到.. 55842亿元,比.. 1978年的.. 6846
亿元增长了.. 7倍多,比.. 1952年的.. 1015亿元增长了.. 54倍多,1953-1992年
间,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9.l%,是世界上社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国家
之一;工农业总产值1992年达到46151亿元,比.. 1978年的5634亿元增长了
7倍多,比.. 1952年的.. 810亿无增长了近.. 56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清
楚地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综合
国力已上升到第 10位,已真正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三
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3年同.. 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由.. 28.4%
下降到.. 21.2%;第二产业由 48. 6 %上升到 sl. 8%;第三产业由
23 %上升到 27 %。特别是 1992年以来,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和投资比重
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比重增长幅度最
大,发展也最快。
——市场繁荣,国内贸易活跃,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增长
的需求。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改革开放前的.. 8%上升
到改革开放以来的.. 14.5%,其中.. 1993年比上年增长.. 26.l%,扣除物价因素
为.. 11.6%。
——全社会集中支配的财力物力不断增加,财政总收入.. 1993年达到
5114B.8亿元,比.. 1978年的.. 1121.l亿元翻了两番多。 1978—1993年国
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37161亿元,其中,仅.. 1993年全国用于固定资产
投资的物力总价值就达到.. 6800亿元以上。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
了经济发展,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制裁中国的政策破产。

工业持续高速增长
工业持续高速增长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 1953—1988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8%。此后,我
国的工业总产值在需求推动下高速增长,199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
25%。 1993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达 51206亿元,比.. 1978年的.. 4237亿元增
长了11倍,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的 349亿元增长了 145倍。即使扣除物价
上涨因素,中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工业高速发展的国家。
——工业已有相当规模。截止.. 1992年底,全国已有工业企业.. 861万个,
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 10.33万个,集体企业.. 164万个,城乡个体工业企业
685.4万个,其他经济成份的工业企业1.42万个。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
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从.. 1985年开始,中国工业增加值已占世界第.. 5位。
——主要生产资料以快速度增长,不少主要的工业产品已跃居世界前
列。如钢产量.. 1953年达到.. 8868万吨,比 1978年的 3178万吨增长了一倍多,
在当今世界居第4位,煤产量1993年达到11. 4亿吨,比 1978年的 6.18
亿吨增长了近.. 1倍,在世界上居第.. 1位;原油产量.. 1993年达到.. 1.44亿吨,
比.. 1978年的.. 1亿吨增长了.. 44%,在世界上居第5位;发电量1993年为.. 8200
亿干瓦小时,比.. 1978年的.. 2566亿千瓦小时增长了近.. 2倍,在世界上居第.. 4
位。此外,我国的水泥、棉布、电视机生产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化肥生
产量居世界第.. 3位。这些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为整个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
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山设备、发电设备、
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宇航工业、电子工业等。生产部门所需要的
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都成龙配套。中国
工业结构残缺不全的状况已经改变。在重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随着生产和
消费需求的扩大,市场需求较大的日用轻工机械产品,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如家用电冰箱.. 1978年年产量只有.. 2.8万台,1993年
已达到622万台;家用洗衣机1978年年产量只有0.04万台,到.. 1993年已增
加到.. 876.3万台;汽车产量.. 1978年只有.. 14.9万辆,到.. 1993已增加到.. 131
万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和工业设备,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经济振兴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工业布局已有很大改善。新中国在工业布局中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
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大内地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
使旧中国畸形的工业布局已经根本改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也有了较
快发展。
——工业技术水平有根大程度的提高。一是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

有提高;二是各工业部门都拥有一批现代化大中型骨干企业;三是产品品种
规格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四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了
显著效果;五是某些高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以较高速度发展。1953-1978年农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
3.2%,而.. 1981—1985年“六五”计划期间却达到 11. 85%。此后农业发
展速度虽然放慢,但仍然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同一时期的发展速度。1993
年,农业总产值为.. 15735亿元,比.. 1978年的.. 1397亿元增长了.. 10倍。
——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达到自给,棉花自给有余,许多农产品产量居
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农村人口的 30%,
是世界上一个农业大国。一些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建国初就居世界前列。40多
年来,我们不仅保持了原有地位,并且有所提高,一些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
比重也有所提高。1992年同占世界粮食产量比重的 21%,位次由第 2位上
升到第.. 1位。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4.56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
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 22%人口的吃饭问题。棉花产量从
1978年的.. 216万吨,增至.. 1992年的.. 450万吨,1984年曾达到.. 625万吨,创
历史最高记录,1985年后一直在世界棉花总产量中占第.. 1位。粮棉生产的改
观使我国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除个别地区外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此外,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其他农副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粮食、棉花在
世界上占第.. 1位以外,猪牛羊肉产量、油菜籽产量也在世界上占第.. 1位。茶
叶、花生的产量在世界上占第.. 2位。
——单一的种植业特别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层次的综合发
展的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比重提高,农林牧副渔五业
结构中,林牧副渔比重提高,其增长幅度也较大。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比重提高,即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
度高于第一产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内部的比例关系趋于合
理,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安排。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企业
得到了飞速发展。乡镇企业.. 1978年只有.. 152万个,到.. 1993年已增至.. 2321
万个,乡镇企业职工人数 1978年只有.. 2826万人,到 1993年时已增至.. 1.1
亿人; 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比 1978年的 493亿元翻了近两番。乡镇企
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工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生产部门,它的飞速发展极大地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十几年农村的全面改革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
点:粮棉产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棉花超过了世界
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继续趋向合理,多年薄弱的畜牧业、渔业有了
新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优质品种的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使

农产品进一步朝着优质高产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小农经济的束
缚,树立了尊重科学、重视人才,依靠智力发展商品生产的新观念;农业生
产的技术状况进一步改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和推
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取得突出成果
对外开放取得突出成果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兴办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功。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
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
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又决定开
发、开放浦东,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和全国各省省会及一些有条件的城市。
十多年对外开放的基本实践是成功的,取得的成果也是很突出的。
——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基本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多层次、全
方位、多形式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对外开放的市、县已超过.. 900个,开放的
领域已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投资的软硬环境都有了新的改进。
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体系和涉外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对外贸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密切,对
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199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 l958亿美元,比.. 1978
年的206 4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平均每年递增16.2%。其中,出口总额由
97.5亿美元增加到.. 917.7亿美元,增长.. 8.4倍,平均每年递增 16. 1%;
进口由 108.4亿美元增加到.. 917.7亿美元,增长.. 8.5倍,平均每年递增.. l6.3%。199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第 1l位,中
国的进出口额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5%以上,成为世界上开放度最大的国
家之一。
——利用外资蓬勃发展。1979-1993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7.4
万个,协议外资金额.. 2172.16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 639亿美元。仅.. 1993
年就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 8.3万个,协议外资金额.. 1108.52亿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 257.6亿美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头14年的总和。外资来源于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和日本、美国等国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1976-1978年,
我国仅与.. 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 7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合同金额仅
0.02亿美元,但到 1992年,我国已与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 33652份
承包工程合同,合同金额高达.. 256亿美元。
——境外投资平稳发展。截止 1993年底,我国在境外投资企业已达
4497家,中方总投资 51.6亿美元。其中贸易性企业.. 2927家,中方投资.. 32.13
亿美元;非贸易性投资1570家,投资领域包括资源开发、加工、生产、装配、
工程承包、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馆服务及中餐馆等。这些境
外投资企业已遍布世界.. 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进出口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借用外国贷款.. 600多
亿美元,建立民用机场、铁路、码头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通
过引进技术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使许多企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

平有了显著提高,加快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我国还
同世界上..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大量技术出口合同。
平有了显著提高,加快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我国还
同世界上..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大量技术出口合同。
——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来我国参观、
访问、旅游、探亲、休养、考察、参加会议和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
体育、宗教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人数逐年增加,
使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据统计,从.. 1980年到.. 1992年,前来我国旅游的
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从.. 570万人增加到 3811万人,旅游外汇收入总
额从 6亿美元增加到.. 39亿美元。旅游人数的增加,又促进了旅馆业、邮电
业、交通业、文化娱乐和导游业的发展。外汇收入的增加又有效地支援了国
家的经济建设。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1992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053
所,中等学校97784所,中等专业学校390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2900多所,
中等师范学校.. 900多所,普通中学.. 84000多所,农村中学和职业中学.. 9800
多所,小学校.. 71万多所,幼儿园.. 17万多所,盲聋哑学校.. 700多所。尤其是
基础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克服了重重
困难,使小学入学率达到.. 97.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升至.. 81.8%。到.. 1993
年,全国初中在校学生人数达.. 4082万人,小学生在校人数达.. 1.24亿人,普
通高校、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 253.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
人数达.. 762万人,在校研究生达.. 10.7万人。解放前西藏连一所中学都没有,
现已发展到.. 60多所。从.. 1979年到.. 1992年,高等学校分科毕业生数累计.. 565
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 722万人。他们已成为我国目前各条战线不可缺
少的骨干力量。1992年,我国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已达.. 186人,比.. 1949
年的.. 2.2人增长了.. 7倍多。
——教职工队伍也逐渐扩大。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人数已达.. 104
万,其中教师38.8万;中等学校教职工人数达.. 499万,其中教师362万;普
通中学教职工人数.. 411万,其中教师.. 314万;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职工人
数.. 37.6万,其中教师.. 24.8万。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宏大的教师队伍,对于提
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以
来,全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到.. 1992年,我国已有农业中学和职
业中学.. 9800多所,在校学生.. 340多万人,各类成人教育学校.. 45万多所,在
校学生.. 4900多万。一批又一批受到各类学校教育的新一代劳动者源源补充到
工人、农民和干部队伍中,逐步改变着职工文化素质过低的状况。

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

40年来,随着核技
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这三大骨干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了前所未
有的变化,许多在几十年前看来是梦幻般的设想,今天已变成了现实。
中华民族是富于科学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优秀民族。我国古代在农学、医
学、天文、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科学创造以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
技术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学技术远
远地落后了。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经历了
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1978年全
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
制改革的决定》的公布,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改革开放
15年以来,我国已形成一支规模庞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发展了一大批科学技
术研究机构,国家对科研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金,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科研发
展的文件和法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技队伍迅速成长。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科研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加。到
1993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共有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
2551万人,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