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5 (现代)
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不久他们就恢复了镇定,开始冷静地面对近乎于疯
狂的羯陵伽人。战争残酷地进行下去,战场上到处都是倒下的战马和士兵,
随处可以看见断腿和滚在一边的头颅,浑身沾满鲜血的士兵仍然在猛杀猛
冲,战鼓始终擂得震天响。阿育王有条不紊地指挥他的士兵向羯陵伽人杀去。
战场的局势渐渐明朗下来,羯陵伽人的军队开始动摇。然而他们仍然不放松
最后的希望,要向阿育王的军队拼死一搏。一批批士兵倒下去了,紧接着另
一批士兵又冲了上来。阿育王的军队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平原上渐渐形成
一道血的河流。阿育王久攻不下,心中烦燥,脸上泛起青光。熟知他的大臣
们知道,一场大的屠杀即将到来。
阿育王这时已变成一个穷凶极恶的屠夫了,他满眼凶光,拼命地歇斯底
里地指挥士兵向前冲杀。
最后,阿育王下令全面进攻,大军潮水般向几乎已丧失抵抗力的羯陵伽
人冲去。郁集的怒火一齐爆发出来,手中的武器很快落到了手无寸铁的羯伽
人身上,连妇女和儿童都不能幸免。羯陵伽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
屈辱地跪倒在阿育王和他的军队的脚下。然而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被俘
获的
15万羯陵伽人也在劫难逃,他们当中的十万身强力壮的士兵被一个个杀
掉。而怒气未消的阿育王的士兵仍然恣意地在村庄里乱闯乱杀,整个羯陵伽
族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片土地。
有时候事情的变化往往会出现匪夷所思的戏剧性变化,刚才还是阴云密
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沉寂的气氛,霎时便风息云散、万里晴空了。
阿育王此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类似的变化。
胜利并没有令这位伟大的君王欣喜若狂。他几乎是非常平静地指挥完这
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又非常平静地面对战争所带给他的一切。不仅自己军队
所遇到的顽强抵抗和遭受的损失令他震惊,而自己的士兵们痛苦的倒下的形
象更是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以前的征战他视为乐趣,那是他征服欲望被
满足之后的乐趣。可是现在,他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乐趣。他的胜利是用他的
几万名士兵的生命换来的,他好像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
而他在硝烟未褪的战场上所巡视到的另一幅景象则更加深入地触及他的
灵魂,他不相信那就是他所征服的民族。眼底下无数的尸体在他的脚下无声
无息地躺着,都保留着最后一刻的战斗姿式。他们紧咬牙齿,脸上显现出无
比愤怒,不瞑的眼珠上蒙着一层不可知的迷茫,好像在探寻这一切究竟是为
了什么。狼籍的战场上空,秃鹰在飞旋,不时发出凄厉的鸣叫。阿育王深深
地震动了。仿佛这时候,他才清楚地知道,一直同他负隅顽抗的他所痛恨的
羯陵伽士兵也是同自己一样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灵,然而就由于他这一邪恶

的征服意志,那些无辜的生灵们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走到断壁残垣的村庄
旁边,听到的都是失去丈夫的妻子的痛哭,失去父亲的儿子的啼哭,失去儿
子的父母的呜咽,那揪人心肠的哭声纷扰着他的心,一直使他一刻也平静不
下来。这样整整几天,阿育王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痛悔之情溢于言表。
的征服意志,那些无辜的生灵们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走到断壁残垣的村庄
旁边,听到的都是失去丈夫的妻子的痛哭,失去父亲的儿子的啼哭,失去儿
子的父母的呜咽,那揪人心肠的哭声纷扰着他的心,一直使他一刻也平静不
下来。这样整整几天,阿育王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痛悔之情溢于言表。
军队安静了下来,屠杀停止了,此后平原上得到了阴惨的平静。然而阿
育王的痛楚后悔之情却日益明显,他深刻地反思了他的所作所为,他把自己
放到曾经在他手上遭难的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反思,从而他陷入了更大的痛
悔之中。一方面他深深地为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而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他同
时也感到决不会再将这些罪恶持续下去了。
他公布了举世著名的碑文,在这篇碑文中,阿育王将他的痛悔之心明明
白白地公布于天下。从来没有哪位胜利征服者会对他所征服的地方表示怜
悯。可是阿育王不,他坦诚地在碑文中写道:
“皇上征服并吞羯陵伽族后,内心非常懊悔。..因为必须以杀戳民众
或捕捉俘虏为手段,才能征服如此顽强不屈的民族,真是一件令人痛心和遗
憾的事。”
接着他又继续写道:“即使被虐杀、残害或俘虏的人民,仅有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皇上也会感到歉疚难安。如果将来有人背弃了皇上,皇上也会宽
恕他。皇上对居住于原始地带的野蛮人也会同样仁慈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统
治,即使稍有疏忽,皇上也会悔恨不已。人民应在皇上的感召下,不再胡作
非为。皇上衷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安全与自制的重要,如此才能享有和
平宁静的幸福生活。”
写完这个告示以后,阿育王决心让仁爱平和来充满他的整个帝国。这样
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他回到了都城。
阿育王决定皈依佛教,并用佛教的精神面对他的国民和世界。
其实阿育王对佛教并不陌生,也并非头一次心血来潮要皈依佛门。佛教
在帝国境内的广泛传播当然会引起阿育王的注意,自然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
他的思想。前面曾经提到阿育王要杀死一万人祭神的事。这件事最后的终止
也正是因为一位沙弥的现身说法。传说中这位沙弥无意闯入祭祀堂,如果按
照阿育王的命令,他当然会被处死。这位沙弥请求给他七天的忏悔期。在这
七天之内,沙弥因目睹祭祀堂的罪行,眼见的都是血肉、骨骸等,便对无常
圣谛获得正解,成就神变。死期之日,“沙弥既证圣果,心夷生死,虽入镌
汤,犹在清池”。滚烫的油锅竟然耐他不得。阿育王得知此事,赶到祭堂,
沙弥当场为国王说法,对他讲述着杀生的罪愆以及佛祖的恩德。从而使阿育
王深感惭愧,便杀死了狱主,折毁了祭祀堂,从此不再在国内妄杀平民。关
于这个传说,当然有虚夸的成分,可是沙弥说法使国王悔悟之事应当是真实
的。此后,阿育王请来一位著名的高僧专门为他讲法,这样使阿育王的信仰
极大的增长。也使得目睹羯陵伽人的悲惨景象后他从内心深处的彻底转变成
为自然。
就在征服羯陵伽族的同年,阿育王最后正式皈依了佛门,成为一名佛家
弟子。佛教也从此成为印度帝国的国教。在今天印度国旗绿白黄三色中间一
个醒目的蓝色法轮,这就是为了纪念阿育王及他的这一伟大转变所带给印度
的深远影响。

皈依佛门以后,阿育王也就好像整个人都变了个样似的,真个是“放下
屠刀,立地成佛”了。
皈依佛门以后,阿育王也就好像整个人都变了个样似的,真个是“放下
屠刀,立地成佛”了。
他经常出去体察民情,以虔诚的心情到寺庙里参拜。他也经常在寺庙前
建立纪念碑,刻上自己的诏示。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山岩、石柱和洞壁
上,这种大量的石刻诏书也随处可见。他通过这个向国民阐释佛家思想,以
佛家的道德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臣民。他在一个“磨崖勒文”中这样写道:“人
人应该遵守的规律——佛教所谓的法,其精髓即是行善事、怜悯、亲切、诚
实和简朴的生活。应听从父母,对亲朋、僧侣、苦行僧等,应宽宏大量,重
要的是不得杀生。”他不仅仅是把这些命令在全国立起来,而且还定期派出
“正法”大臣前往全国各地巡视,检查他的“正法”统治的进行程度。与此
同时,他致力于许多社会公益事业;开辟道路,栽种果树,建起许多救济院,
收容动物和无依无靠的人民。他的宽容之心还表现他对宗教的信仰上,尽管
他皈依了佛门,然而他仍然不排斥其他宗教。
当然,更可以想象出此时他对佛教的信徒的种种优惠,以及他自己对佛
教所做的贡献了。他在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的地方——鹿野苑,建起了
一根巨大的石柱。在这根壮丽的石柱上,有一只脚踏法轮的狮子,整个石柱
上都市满了优美的图象,它是印度最宏伟的纪念碑。他还在帝国的境内建起
了多达
8.4万座的佛舍利塔,塔内每天都点着油灯、燃着薰香,饰以各种宝
物。同时,阿育王又对佛门施舍大量的土地财物,大力供养佛教僧团。全国
各地的僧人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
在这样宽松优裕的条件下,佛教内部的自由思想也逐渐滋生起来,佛教
分裂的情况很严重,各派的教徒们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教义也争吵不休。因此
阿育王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当他在都城鸡园寺大供佛教僧团的时候,几乎全
国各地的僧人都来到这里。趁此机会,阿育王决定对佛学教义进行勘正。他
请著名高僧目犍子帝须长老召集
1000名有资历的僧侣,念诵经典,并制定和
编纂了《论事》,洗清了佛教内部的纷争,并命许多长老到全国各地及国外
传教,使佛教进一步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同时,阿育王对佛教在国内指引国民生活还不感到满足,他还尽力推广
佛教,将其远远地推广到印度东北部的极偏远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弘扬佛法的僧侣们,秉承国王的旨意,将佛祖光辉达到了亚洲东部的国
家,西部的希腊文明地区,甚至远达埃及。
当时希腊人正在自相残杀以追求帝国光荣的幻影,他们害怕这个东方强
大的帝国会乘虚而入使他们沦为奴隶,所以顺利地接受了使者们阐扬的大法
以换取和平。阿育王对佛法的胜利喜不自胜,更加陶醉于这项伟大的事业。
最成功的莫过于阿育王当比丘的儿子摩晒陀的锡兰(今斯里兰卡)之行。
在公元前
251年,摩晒陀王子受父王委托,率佛教团到达锡兰,同行的还有
他的妹妹僧伽蜜多。他们受到锡兰国王提婆南毗耶、帝沙及大臣们的热烈欢
迎。他们仿照阿育王将佛教定为锡兰国教,通令全国遵行佛法,这样,佛法
的实施也受到了锡兰人民的拥护。比丘僧团和比丘尼僧团分别建起来了。僧
伽蜜多还把从菩提伽耶佛祖得道处的那株菩提树折下的一枝幼苗种在了锡兰

的大寺园里,幼苗成活了,从而更引起了人们的崇奉之情。这棵树至今尚存,
被视为国宝。一直到今天,佛教仍是锡兰具有代表性的宗教。
的大寺园里,幼苗成活了,从而更引起了人们的崇奉之情。这棵树至今尚存,
被视为国宝。一直到今天,佛教仍是锡兰具有代表性的宗教。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王尊崇宗教都是为了更好地麻痹人民利于统治,
然而对于阿育王,我们却不能这样妄下结论。从他的主观意志上说,他是完
全皈依佛门并虔诚地运用佛教的精神统治帝国。在征服羯陵伽后,他再也没
有动用过军队。从阿育王临死时对佛门所作的最后一次施舍,我们可以看到
这位帝王对于佛教的诚意。
由于沉溺佛教,阿育王逐渐不理政事,对僧侣的大量布施而浪费国家钱
财的行为及运用佛教统治所形成的平淡枯燥的生活,使他逐渐遭到身边大臣
的反对,他日益大权旁落。以至到最后他病重的时候,已没有任何权力。他
病中曾下令大开国库对僧侣布施,可是已经没有人听从。阿育王不禁长叹,
更觉世间宝贵,不过风中蜡炬,愈加感慨不已。当时他的手中只有半只解渴
用的庵摩罗果,便叫仆人把这半只果赠与僧众。众僧感动异常,用锅煮之,
每人喝下一碗汤,然后把果核供奉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到,阿育王对待佛教
的态度是相当真诚的。
阿育王的皈依使佛教不仅在印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印度的历史起着
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以广泛流传,从而使之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
一。阿育王连同他那神奇的转折和坦率的忏悔一起,留芳百世。

古希腊诞生三位伟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
古希腊诞生三位伟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
古代希腊哲学,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平民与贵
族的斗争,贫者与富者的斗争,奴隶与奴隶主的斗争,奴隶主民主派与寡头
派的斗争,城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充满了希腊的历史。在这些复杂的斗争中,
产生了西方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希腊的哲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
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希腊也因此产生了无数影响后来的人类思想家。在他
们当中,尤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为最著名。他们对于西方文化
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海森堡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就很难在现代原
子物理学中取得进展。”那么,究竟是谁奠定了希腊哲学的基础,对现代自
然科学和哲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前.. 5世纪,重
新去认识一下这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拿到地上”的苏格拉底;
“人类的导师”柏拉图;“一切有知识的人的老师”亚里斯多德。他们对伦
理学、辩证法、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永远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熠熠
生辉的明珠。
诗云:巍巍盛德,莫之能名;光风霁月,涵育贞明。
往事已越千年,古老的地中海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然而远
古三位哲人卓尔不群、独立特出的形象却不会消失;洁白的云朵依旧在慢慢
地飘逝,但三位哲人震古烁今的思想却不会离我们而去。
公元前.. 5世纪中期的雅典,街头、广场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每一个
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劳作着。突然,大家纷纷驻足听两个人正在进行的一
场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位长相十分难看,厚嘴唇,狮子鼻,大肚子,但他却
思维敏锐,不时地抓住对方话语中的矛盾,层层批驳,最后竟使对手理屈词
穷,低头认输。人们对他那雄辩的口才、高明的见解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时一位旁观者悄声对其同伴说:“那位苏格拉底先生真是天神对我们雅典
的恩赐啊!”原来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大约生于公元前.. 470年,出身于平民阶层。他曾继承父亲的职
业,做了一位雕刻匠,可是不久他就致力于哲学和社会政治活动。
当时的雅典正值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提洛同盟的金库从提洛岛转移到了
雅典城邦,这极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对各种文化活动又采取
宽容和保护的态度。因此,各个学派的学者纷纷来到雅典讲学,这为苏格拉
底进行学习,从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他曾追随阿开劳斯学习过
哲学与天文,拜过智者普罗底柯学习语言学和修辞学。在长期的求学生涯中,
苏格拉底开始崭露头角。在他20岁时,他同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
及其弟子芝诺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说明苏格拉底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形成了
一套系统的哲学观念,从而显示了他的卓越才华。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苏
格拉底又经常在各种公众场合与别人辩论,很快就饮誉于全希腊了,并且在
他身边逐渐地聚集了一批门徒,包括柏拉图、色诺芬等一批著名思想家,从
而成为当时奴隶主贵族思想家的领袖人物。
柏拉图在其《申辩》篇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苏格拉底的弟子凯勒想

知道他的老师到底有多聪明,就偷偷地问德尔斐神庙传神渝的女先知,女先
知告诉他,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知道他的老师到底有多聪明,就偷偷地问德尔斐神庙传神渝的女先知,女先
知告诉他,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一是他所谓的“自己知道自己无知”;
二是他所谓的“美德就是知识”;
三是他的方法,即精神“接生术”。
我们先来讲讲第一个方面。据说苏格拉底获知德尔斐神庙的神渝之后,
感到自己并不聪明,因而就去证实这个神渝。他就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
包括政治家、诗人、工匠等,结果发现他们都不比他聪明。因此,他又反躬
自问,推论到“知己无知”正是他聪明的地方,苏格拉底以此要求每一个人
都要“知己无知”。然而,这种说法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首先必须指
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经由概念
的,知识是普遍的,绝对的,永桓的。人不能也不应该去认识客观世界,要
研究的是神的智慧和意志,而神的智慧和意志又体现于事物的目的之中,因
此人应该去研究事物的目的。可以说,苏格拉底是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创
始人。所以,“自己知道自己无知”无非是叫人不要从自然本身获得知识,
真正的知就是服从神。
苏格拉底思想的第二个方面是他一生中最关注的伦理学问题。苏格拉底
强调探究了神的智慧和意志的事物的目的,同时要人认识“真正的我”。他
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由于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辩是非,
分清“善”与“恶”。因此,苏格拉底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
据此,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即美德就是关于“善”的概念的认识。那
么什么是“善”呢?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
财富、正义、聪敏等等,这些行为是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指导他们的灵魂,
因此,善可以说系于智慧。知识又从何而来呢?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知识
不是来自客观自然界,而是先天有的,如果要使人们意识到先天的知识,必
须通过引导、启发,也就是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称自己为知
识的“助产士”。苏格拉底对于知识来源的看法就为以后柏拉图的“回忆说”
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谈谈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如前所述,苏格拉底自称为知识
的“助产士”,他在讨论各种问题时,双方一问一答,通过诘难揭示矛盾,
使对方逐渐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这种所谓的“接生术”其实是一种归
纳法,也就是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这种通过归纳下定义的方法,在辩证
法、认识论、逻辑学发展史上是有贡献的。
遗憾的是,苏格拉底本人并无学术著作留下来,现在关于苏格拉底的学
说,主要依据于色诺芬的回忆录和柏拉图的对话集。此外,亚里斯多德的《形
而上学》也有零星记载。而且苏格拉底本人的传世之作只有《阿波罗颂》和
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几段小诗。
尽管苏格拉底一生在学术上建树颇丰,颇受尊敬,可是在仕途上郁郁不
得志。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他三次出征,尽管作战勇敢,然而却无人赏识。
与此同时,雅典民主派力量受到很大摧残,民主政权被推翻,出现了“三十
僭主”的统治。公元前
399年雅典恢复民主制后,因为苏格拉底的两个弟子
是“三十僭主”的成员,苏格拉底自己被控传播邪说、引进新神、毒害青年

和反对民主,因此
500人法庭判处他死刑。这位伟大的哲学家饮下一杯毒芹
水后安静地死去了。
尽管苏格拉底死了,但他的思想却留下来了。
苏格拉底虽然死了,但他的后继者柏拉图将他的目的论、回忆说和概念
的辩证法继续加以发挥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
被誉为“苏格拉底的唯一的‘继承人’”柏拉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
在哲学上又作出了什么贡献呢?
下面就来看一看其人其事。
马克思说过:“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伟大
的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值古希腊的奴隶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巨变的时期,
这时候的民主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加剧了民主制
的衰败。这场战火持续了
277年之久,最后以斯巴达战胜雅典而告终。为什
么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斯巴达能够战胜远比它先进的雅典?奴隶主贵族政
体与奴隶主民主政体哪个更先进?奴隶主民主政体为什么适应不了历史的发
展?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柏拉图的心。公元前
399年,柏拉图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重大打击,他最尊敬的老师、雅典智慧的化身苏格拉底被民主政权残酷
地杀害了。
古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祥地,也是欧洲科学和文化的摇篮。这里早在公
元前
7世纪就出现了伊奥尼亚的唯物主义、米利者学派、爱斐斯学派,接着
公元前
6世纪又出现了大希腊的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爱利亚学派,以
后又出现了智者派、新唯物主义。这一时期的希腊各个学派纷呈,各种思想
杂然陈列,极似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在名家辈出的时代中能脱颖而
出的柏拉图也恰如当时的孔子。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优秀学生和亚里斯多
德的卓越老师;作为公元前
4世纪希腊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理念论的创
始人;作为欧洲最早的学校——阿卡德米的创办者,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伯内特称赞他是“最伟大的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并产生了
柏拉图主义,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奴隶制度的风雨飘摇、历史变迁的错综复杂情形,以及自己敬爱的老师
苏格拉底的惨死,都曾引起柏拉图长时期的反省和沉思。正是在反思之中,
柏拉图迅速成长为时代的精英人物。他在反思中探究历史、分析现存社会制
度的弊病,并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学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哲学沉思中,
少年时代的情景又浮上了脑海。
柏拉图约生于公元前
429年,比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小
40岁,原名阿里斯
托克勒,柏拉图只是他的绰号,意即宽阔、壮伟之义,后来才逐渐成为他的
正式名字,以致人们把他的原名倒淡忘了。柏拉图的父母都是名门望族的后
裔,他的母亲是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之后,父亲则是公元前
11世纪希
腊国王科德鲁斯之后,叔父克里底亚以及表弟查米德斯便是上文谈及的“三
十僭主”的成员。
由于出身贵族和雅典的传统,因此柏拉图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
而且少年柏拉图风流儒雅,一表人才,才华横溢,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等
方面都显示了极高的才华,尤其是在文学上造诣颇深。他的著作不仅是哲学
名著,而且是文学名著,并且还有一些优美的诗篇传世。
可是柏拉图最终并未成为专业文学家,却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他走上

了艰深的哲学之路。据说,在狄奥尼修斯赛会上,柏拉图听到苏格拉底的演
讲后,立即将准备参赛的悲剧作品投入火中,接着便忠实地跟随这位伟大导
师学习长达八年之久,而且深得苏格拉底哲学之真谛。苏格拉底也极为器重
这位才华横溢的弟子。有这样一则传说:柏拉图拜师的头天晚上,苏格拉底
梦见一只小天鹅飞到自己膝上,很快就长满了丰满的羽毛,小天鹅一声长唳
便展翅飞向了远方。第二天柏拉图拜师时,苏格拉底满怀希望与热情接待了
他,并拥抱了他,并将自己的学识倾箧相授。所以,泰勒说,柏拉图是苏格
拉底唯一的传人。
了艰深的哲学之路。据说,在狄奥尼修斯赛会上,柏拉图听到苏格拉底的演
讲后,立即将准备参赛的悲剧作品投入火中,接着便忠实地跟随这位伟大导
师学习长达八年之久,而且深得苏格拉底哲学之真谛。苏格拉底也极为器重
这位才华横溢的弟子。有这样一则传说:柏拉图拜师的头天晚上,苏格拉底
梦见一只小天鹅飞到自己膝上,很快就长满了丰满的羽毛,小天鹅一声长唳
便展翅飞向了远方。第二天柏拉图拜师时,苏格拉底满怀希望与热情接待了
他,并拥抱了他,并将自己的学识倾箧相授。所以,泰勒说,柏拉图是苏格
拉底唯一的传人。

35篇对话、13封信札和
一本定义集。其中可以确定为柏拉图遗著的至少有
23篇对话、10封信札。
这些著作,思想深邃、文笔华美,体现了柏拉图哲学思想、宇宙理论、政治
学说和美学观点。在写作手法上,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通
过讨论揭露对方的矛盾,从具体事例引出一般概念,进而得出柏拉图主张的
结论。此外,他还大量运用神话和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
哲人柏拉图到底又有一些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
柏拉图首先是哲学家,因此哲学思想是其整个思想学说的基石。他在整
理、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理念为核心的一系列唯心主义哲
学观点。
“理念”这个词,它的希腊文原意是“被祝之物”,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等同于观念。由此,
柏拉图进一步提出了理念世界。他指出理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所以理念世
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那它与幻影世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的世界又是什
么样的关系呢?柏拉图在吸收了“摹仿说”后,又进而提出了“分有说”。
他认为,理念是原型,具体事物是由摹仿原型而产生的,是理念的“摹
本”。而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由于它分有了理念的结果。为了说明他
的这一理论观点,柏拉图以床为例,认为床有三种:理念之床、仿理念之床
的具体之床、仿具体之床的艺术之床,它们的真实性越来越差。在理念之间,
柏拉图又构造了一个理念的等级系统。他说,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
数学或科学的理念是较高一级的,艺术和道德的理念则更高一级,而善则是
最高一级的理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