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45 (现代)
的限制。实际上从此以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就被停止了,毛泽
东实际上参与了中央军事上的指挥工作。这次会议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
冒险主义的错误,确定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打下了基础。
1935年.. 1月.. 15日~17日,广大指战员盼望已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在遵义召开。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
德、陈云、博古,侯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还有红军总
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第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三
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五军团政委李卓然。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长身
份参加了会议。会议中途,彭德怀因前线发生战斗,提前离开了。九军团长
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因为部队没有渡过乌江而没有参加会议;五军团长董振
堂也未出席这次会议。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以及为他担任翻译的伍
修权,列席了会议。
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叫柏辉章的军阀公馆二楼一个长方形房间召开
的。房间不大,天花板中央吊着一盏旧式煤油灯,房中间放着一张破旧的桌
子,25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椅子摆在桌子周围。因为天气冷,还用铁炉
生了一盆炭火。会议由博古主持,他坐在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一直没动。
紧挨着坐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其他的参加者不象现在这样,有个名单座次,
每次来了随便找个凳子坐下就行了。李德大概因为心里不舒服,因此一直坐
在门边,凳子放在一个很别扭的位置上,翻译伍修权紧挨着坐在他旁边。另
外,还有两个人是躺在担架上来开会的:一个是王稼祥、另一个是聂荣臻。
会议一般都是晚饭后开始,一直到深夜。因为白天中央政治局和军委都要处
理战事和许多日常事务。
会议首先由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报告。
在报告中,博古为失败的错误领导进行辩护。他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帝国主义、
国民党反动力量过于强大,白区和各苏区的斗争配合不够等等客观困难,而
不承认主要原因是他和李德压制正确意见、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随
后,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了副报告。在报告中,周恩来承认在第五次反“围
剿”时中央政策不对头,指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
并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极为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李德和博古。
周恩来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闻天按会前与毛

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好的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
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军事上的指挥错误。接着,毛泽东作了一个多小时
的长篇发言,是会议期间发言最长的一个。在发言中,毛泽东对博古、李德
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作了切中要害的分析,指出他们在军事领导上犯的错误是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和转移中的逃跑主义;他还阐述了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以及此后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毛泽东的
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因为他道出大多数指挥员长久以来闷在心里没有说
出来的话。王稼祥在发言中,严厉地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领导,
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表示拥护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张闻天
和朱德也表示了明确态度,支持毛泽东正确的观点。虽然朱德是个稳重谦逊
的人,但这次发言时,却声色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领导的错误,并且说:“如
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周恩来再次发言,表示坚
决支持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领导错误的批评;并竭力推举毛泽
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袖。他的建议得到与会大多数人的赞同。刘少奇、聂荣
臻、彭德怀、刘伯承、李富春、陈云、邓小平等多数与会同志也发了言,支
持毛泽东的发言。林彪在会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是赞同毛泽东的。只有何
克全(凯丰)在发言中不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继续为博古、
李德的错误辩解,甚至狂妄地对毛泽东说:“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
是看了些《孙子兵法》!”并对会议持保留意见。李德是列席会议,他在发
言中为自己和博古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辩解,拒绝大家对他的批评,把
失败归结为客观原因和临时中央身上,说他只是一个“顾问”。大部分时间
里,他一言不发,只是闷着头一个劲儿地抽烟。博古在会上虽然没有完全意
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主持会议期间,没有利用职权压制不同意见,表现出
了一定的民主作风和宽宏的气度。会后,他又能坚决服从和执行中央的决定,
能够顾全大局,把担子交出来,显示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好的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
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军事上的指挥错误。接着,毛泽东作了一个多小时
的长篇发言,是会议期间发言最长的一个。在发言中,毛泽东对博古、李德
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作了切中要害的分析,指出他们在军事领导上犯的错误是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和转移中的逃跑主义;他还阐述了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以及此后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毛泽东的
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因为他道出大多数指挥员长久以来闷在心里没有说
出来的话。王稼祥在发言中,严厉地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领导,
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表示拥护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张闻天
和朱德也表示了明确态度,支持毛泽东正确的观点。虽然朱德是个稳重谦逊
的人,但这次发言时,却声色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领导的错误,并且说:“如
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周恩来再次发言,表示坚
决支持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领导错误的批评;并竭力推举毛泽
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袖。他的建议得到与会大多数人的赞同。刘少奇、聂荣
臻、彭德怀、刘伯承、李富春、陈云、邓小平等多数与会同志也发了言,支
持毛泽东的发言。林彪在会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是赞同毛泽东的。只有何
克全(凯丰)在发言中不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继续为博古、
李德的错误辩解,甚至狂妄地对毛泽东说:“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
是看了些《孙子兵法》!”并对会议持保留意见。李德是列席会议,他在发
言中为自己和博古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辩解,拒绝大家对他的批评,把
失败归结为客观原因和临时中央身上,说他只是一个“顾问”。大部分时间
里,他一言不发,只是闷着头一个劲儿地抽烟。博古在会上虽然没有完全意
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主持会议期间,没有利用职权压制不同意见,表现出
了一定的民主作风和宽宏的气度。会后,他又能坚决服从和执行中央的决定,
能够顾全大局,把担子交出来,显示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
论。张闻天在会后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发言的内容,起草了中共中
央《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写出后,经过充分讨论,
最后在中央红军到达云南省扎西县后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正式通过。《决议》
认为博古作的关于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充分肯
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并
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错误是中
央苏区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决议》分析了第五次反“围
剿”的国内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及我粉碎敌人第五次反“围剿”的有利与不
利条件,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们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攻

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
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然而在反对第
五次“围剿”战争中,却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堡垒战代
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的战略路线。
“这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的目的”。接着《决
议》详细分析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
的具体错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决议》认为在福建事变发生的情况下,
“利用反革命内部的每一冲突,为极积方面扩大他们内部的裂痕,使我们利
于转入反攻与进攻,是我们粉碎敌人‘围剿’的重要关键”。认为党中央采
取同十九路军订立停战协定,推动十九路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反蒋介石的
方针是正确的。但博古、李德等人根本不了解利用十九路军事变是粉碎五次
“围剿”的重要关键之一,没有采取行动配合十九路军的行动,从而失去了
这一宝贵的机会,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
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
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然而在反对第
五次“围剿”战争中,却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堡垒战代
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的战略路线。
“这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的目的”。接着《决
议》详细分析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
的具体错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决议》认为在福建事变发生的情况下,
“利用反革命内部的每一冲突,为极积方面扩大他们内部的裂痕,使我们利
于转入反攻与进攻,是我们粉碎敌人‘围剿’的重要关键”。认为党中央采
取同十九路军订立停战协定,推动十九路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反蒋介石的
方针是正确的。但博古、李德等人根本不了解利用十九路军事变是粉碎五次
“围剿”的重要关键之一,没有采取行动配合十九路军的行动,从而失去了
这一宝贵的机会,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
《决议》认为李德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由他
们包办,惩办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被抹煞
掉了。博古代表中央领导军委工作,他对李德在作战指挥上所犯的错误以及
军委内部不正常的现象,不但没有及时纠正,而且积极地拥护和助长了这种
错误的发展。“同时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己对于军委的领导
是非常不够的”。因此《决议》认为:“为了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必须
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
最后,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
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军事最高首长朱德、
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
负责者。扩大会完毕后,常委即进行分工,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同志的军事指
挥上的帮助者。随后,在红军转战到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鸡鸣一带,政治局常
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3月
4日,中央军委在第二次
驻遵义时成立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毛泽东为政治委员。3月
11日,
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在当时紧急的战争环境下,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指挥机构。
在紧急的战争环境下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属于瞬间
的事情,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痕迹。
从历史上看,这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并没
有全面地分析和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因为在当时,就党多年来工作上
所有重大问题作一个讨论是不可能的。而且,党中央对这些问题取得一致性
的看法需要一个过程,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所
以,《决议》只笼统地肯定了党中央当时的政治路线,对于造成党中央在军

事上犯的指挥错误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到党的六届六
中全会上才完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
情况下召开的,这些成果是独立自主取得的,因此,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立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上成
熟。
事上犯的指挥错误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到党的六届六
中全会上才完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
情况下召开的,这些成果是独立自主取得的,因此,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立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上成
熟。


31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31世界五千年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6个月时间里,在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
的突破。第一个是发展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光束的能量在传播、吸收和
产生过程中都具有粒子性,即量子性,也就是光电效应理论。第二个是在分
子运动方面用统计学和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为布朗运动做出了理论上的说明。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狭义相对论。
物理学家们特别称道“相对论”,是出为它不像其他的理论那样随着时
光的流失而黯然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光彩照人。“相对论”
的提出,它将时间、空间、能源和物质这些传统的概念击得粉碎。它的数学
表达式已经揭开了自然界一些最本质的秘密。它其中的一个方程式已成为原
子时代的中枢。
那么“相对论”理论讲了些什么呢?是如何产生?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19世纪
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力能源和内燃机的发明
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较,电气化是第二次技术革命
的主要特征。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理论准备则是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19世
纪前半期,电和磁在理论上的重大成就,就在于为后来的电磁现象的实际应
用开辟了道路。但是在研究电磁现象领域时遇到了“以太疑难”。正是在解
决“以太之迷”的各种探索中,为“相对论”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19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法拉第、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但是,
当时麦克斯韦并没有认识到,电磁场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实体,而把“以
太”看成是电磁场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认为电磁现象则是“以太”的表现形
式。而赋予“以太”以多种不同的性质(惯性、弹性、透明性..等),这
些性质往往相互矛盾,因而形成了“以太之迷”。
早在
1725~1726年,布雷德利通过长期天文观察发现,恒星的表观位置
在一年内会发生变化,这称为光行差现象。1818年,菲涅尔按照“以太”是
绝对静止的假设,对光行差现象进行了解释。1845年,斯托克斯不同意“以
太”完全静止说,而认为“以太”会受外力作用而运动。为了证实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从多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如果“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就应该存在
“以太风”,即可检测到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这种“以太”的
绝对静止和弥漫于整个空间的性质,正好对应着牛顿的“绝对空间”。由于
这个特点,更增强了“以太风”的兴趣。所以,从
19世纪中后期,直到
20
世纪初,“以太风”成了物理学发展中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
1904年,彭加勒在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和科学大会的演说中,根据大量实
验事实,正式提出相对性原理这个名称。他说:“根据这个原理,无论对于
固定的观察者或者是匀速运动的观察者,物理定律应该是相同的,因此,没
有任何实验方法可用来识别我们自身是否处于匀速运动中。”
由于彭加勒也相信“以太”的存在,也没有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产生怀
疑。因此,应该说其思想离“相对论”思想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之,爱因斯
坦是在电磁学理论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还存在内部不和谐的情况下来开展自
己工作的。当时的物理学,已经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为“相对论”的诞生
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揭示“相对论”思想本质的程度。

寻找“以太风”的失败,成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负结果。尽管前面的人
已做了很大努力,但没有突破。问题已很明显,只有抛弃机械的“以太”去
创立看来似乎与常识相矛盾的学说才是克服紧张形势,找到正确出路的关
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过:“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
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
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
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
爱因斯坦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新的实验事实面前革新了旧有观念,他比别人
站得更高,通过艰苦的思索和劳动,于
1905年创立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他
1905年发表的《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著名论文,揭
示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他指出:光的速度是不变的,它与观察者和光
源的运动速度无关;物体在运动时,不但它的大小发生变化,而且时间过程
本身也发生变化。他的理论说明了空间、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并不是彼此
孤立无关的,而是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
统一成一个四维空时。空间和时间的性质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相对理论
破除了作为牛顿理论体系中的绝对空间、绝对时间的先验主义的概念,深刻
地揭露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说上的。第一个是著名的狭
义相对性原理。从本质上说,狭义相对性原理是力学中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的直接推广。就它的广泛意义而言,人们不能通过任何实验来确定惯性系自
身的运动,因而就没有任何绝对的运动存在。地球由于绕太阳的运动,在一
年四季的不同时间里可作为不同的惯性系,但任何时刻进行的电磁学实验都
显示了同一电磁规律,那些企图证明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实验的失败,
是相对性原理的胜利,第二个是光速不变的原理。爱因斯坦提出:在真空中,
光总是以一个不变的速度传播,这个速度的大小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光速与
光波频率无关;光速与观察者运动状态无关;光速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相
同。这是一个从科学实验和电磁理论中提升出来的假设,其中的假设成份主
要是光速的各项同性。因此,“相对论”与牛顿物理学是一致的。然而,在
物体高速运动时,牛顿物理学就不能判断和描述宇宙了。因此,宣称“相对
论”取代了牛顿的物理学是不准确的。“相对论”是站在巨人牛顿的肩上看
世界的。
“相对论”使人们最终明白:主张任何形式的运动为绝对运动的观点是
错误的。在没有绝对静止界标存在下,所有的运动都是相对的。许多年来,
地球一直被错误地想当然为静止的,并且作为绝对界标存在使用。直至
1543
年,哥白尼的“日心说”改变了所有这些观念。如今我们知道:地球以
20
英里/秒的速度绕轴自转,它同时又以
1000英里/秒的速度绕太阳运行。我们
所处的太阳系又以
13英里/秒的速度绕恒星系运转,而后者又在银河系中以
200英里/秒的速度运动。我们的银河系在整个星系中以
100英里/秒的速度
运动。
我们知道,夜晚的天空是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前的景象,因为来自遥远
恒星的光需要无限的时间才能抵达地球!对我们而言,“现在”的夜晚天空
的景象已是这些恒星的历史了。我们眼见到的一些恒星也许现在已不存在
了,而其光还未到达地球上的一些年轻恒星我们还看不见,但却已经存在了。
因此,从本质上讲,过去、现在和将来与时间一样是某种程度上的空间分离。

“绝对现在”观念的终结也带来了“绝对同时性”观念的末日。对一观
察者来说似乎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对另一观察者来说也许是相隔几分钟、几
天、甚至几年发生的事。
“绝对现在”观念的终结也带来了“绝对同时性”观念的末日。对一观
察者来说似乎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对另一观察者来说也许是相隔几分钟、几
天、甚至几年发生的事。

3×10
8英里)。
但是,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却是另一景象。光脉冲不仅上下移动,而
且由于火箭的运动,光脉冲还在水平方向上左右传播。对此观察者来说,光
程看起来就像这两种运动共同作用得到的倒置
V型。这距离要比宇航员测量
的要长一些。因为光速对所有的观察者都是一样的。因此,地球上的观察者
测量到该事件的持续时间要比宇航员测得的要长些。当然,火箭运行得愈快,
倒置的
V型就会愈长,对静止的观察者发生该事件持续的时间就会愈长。
如果光脉冲的上下移动对特别的光波钟是一个时间单位的话,那么,对
宇航员似乎是正常的时间单位,而对静止的观察者来说似乎延长了,好像该
钟走慢了一样。时间扩展效应与钟的结构毫不相干。所有的运动时钟,无论
是机械的还是生物的,不仅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来说其速度变慢了,而且实
际上也是如此。与静止的观察者相比较,以接近光的速度运动,这也许是延
年益寿的一种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狭义相对论”的发展有两个主要步骤,那就是使
空间、时间“度规”适合于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使物理学的其余部分适合于
那个改造过的空间、时间“度规”。其中第一个步骤产生了同时性的相对性,
运动对尺子和时钟的影响,运动学的修正,特别是关于速度相加的新定理。
第二个步骤使我们对大速度的牛顿定律作了修正,同时使我们对惯性质量的
本性得到了有基本重要意义的知识。但“相对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由此而
兴起的“相对论”的那个问题的范围。它扫除了场论的许多困难和矛盾,它
建立了更普遍的力学定律;它用一个守恒定律来代替两个守恒定律;它改变
了我们旧的绝对时间的概念。它的有效性不仅限于物理学的范围之内,它已
成为网罗一切自然现象的普通框架。”
当然,“狭义相对论”也有它的适用范围,只有在弱引力场的情况下,
引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狭义相对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在引力场
比较强的情况下,引力的影响不容忽略,时空的特性就应由“广义相对论”
来描述。
1905年出版的《狭义相对论》并没有立刻使爱因斯坦名扬四海,他在瑞
士的一个专利局里当小职员一呆就是
4年,用普普通通的薪水供养着他的妻
子和两个孩子。而后爱因斯坦才慢慢地得到各地有名声的物理学家的尊敬和
承认。从
1905年至
1915年,他用了
10年的时间来研究“广义相对论”。
那几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福祸交加的几年。婚姻失败,他却被授予当时
欧洲最有声誉的科研中心之一的凯撒·威廉学院的董事之职。他发表声明谴
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公开宣布他的和平主义主张。但是,他最主要

的目标是研究一种新的宇宙理论。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又刻苦自学了黎曼
几何和张量计算的新型数学工具。
的目标是研究一种新的宇宙理论。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又刻苦自学了黎曼
几何和张量计算的新型数学工具。
在“狭义相对论”中,“狭义”仅仅涉及到运动的有限情况,即匀速运
动。“狭义相对论”没有考虑到加速运动或在不同的引力场中的运动。对爱
因斯坦来讲,这不完善,他认为,一定有一个更普遍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
现象和情况。他思维的始点是人造引力现象。当升降机突然向上加速时,我
们会瞬间感觉较高一些。从本质上讲,加速系统可以人工制造引力。加速度
和引力之间的联系以等效原理来描述。此原理是“广义相对论”大厦的基石。
等效原理认为,在加速系统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做的实验与引力场的很相
似。换而言之,加速度和引力的效果是相同的。当漂浮在宇宙飞船的需引力
场中的宇宙飞行员突然“跃到地板上,他不能说出是他的宇宙飞船突然加速
还是飞船着陆而造成的。爱因斯坦断定,等效原理不仅对机械现象,而且对
所有自然现象——光学的,电子的,甚至生物的都合适。”
让我们来看一看等效原理在一个火箭内的应用例子。火箭最初是在地球
上,假定我们沿水平方向朝另一壁掷一个球,地球的引力将使弯曲球的飞行
轨迹像球滚出桌子一样。按照等效原理,如果火箭在外层空间以等于地球的引力造成的加速度(9.m/s 2)运动,球就会具有相同的飞行轨迹。如果现在
我们用一束光来代替这个球,那么,我们一是会检测到一个微小又可测得的
弯曲——因为按照
E=mc
2光具有能量,也就同时具有了与质量有关的特性。
等效原理令人吃惊的结论是,(,) 如果光线在一加速火箭内弯曲的话,它一定也
会在引力场中弯曲。
1913年爱因斯坦同大学时代的同学、数学家格罗斯曼合作写出论文《广
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纲要》,同时以张量分析和曲面几何为工具建立了引力
场的度规理论,利用微分几何这个数学工具他们发现,必须用十个函数而不
是由一个标量函数去描述引力场。这篇文章基本勾划出了“广义相对论”的
主要面貌。1915年爱因斯坦找到了引力场方程,同年
10月,希尔伯特从变
分原理的角度也得出了引力场方程。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解释了
水星近日点的运动,计算出了光线掠过太阳时的正确偏转值。1916年,他的
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是这项工作的总结,他标志着“广义相对论”
的最终建立。
爱因斯坦理解的引力对时间和光波的影响与其说是自然界孤立的畸变,
倒不如说是包含着“相对论”所有现象的重要设计的表象。从
1911年到
1916
年,爱因斯坦一直在寻找着能够以一种简单而又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引力及
其对光波和时间的影响模型。他最终创立了一个多维连续时空模式。在此模
式下,空间被引力“弯曲”了。爱因斯坦描述了一个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
在多维连续时空中的几何畸变的宇宙。
在爱因斯坦的宇宙模型里,引力、空间和时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
了四维连续时空。这对于习惯于三维世界的人类大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任
何试图使四维空间形象化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首先要体会一下作为一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