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44 (现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经过了十分艰苦的斗争逐步发展起来的。红军到达
边界时,党的组织已全部被敌人破坏了,只剩下若干避难藏匿的党员,群众
革命组织也受到敌人的摧残,农民自卫军的枪支绝大部分被豪绅缴去,群众
革命情绪受到严重挫伤。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首先恢复和建立
边界各级地方党组织,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领导力

量。
量。
毛泽东还领导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到.. 1928年.. 6月,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地区的地
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了,小部分地区在分配中,乡区政权普遍建立,并成立了
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同时,乡村普遍组织了暴动队,区、县则成立了赤
卫队。由于敌人严密封锁,根据地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十分缺乏,
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红军官兵一律每人每天五分钱的油盐柴菜钱,经常
吃的是粗糙的红米饭和没有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冬天棉
衣、棉被不够,盖着稻草睡觉。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带领下,边界军民发扬艰
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陋就简地办起了红军医院,自己上山采药,村
村办起熬硝盐厂,自己动手熬硝盐,自己种棉花,纺纱织布,实行正确的工
商业政策,开办红色圩场,繁荣根据地的经济。这样,根据地的红军和人民,
依靠自己的力量,采用种种办法打破了敌人的反革命经济封锁,渡过了艰难
的岁月,赢得了创建红色政权的胜利。
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支完全新型的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的人民军队成长发展起来。红军中坚持实行党代表制度和“支部建立在
连上”的原则;发展大批工农战士入党;坚持实行民主制度;加强部队的阶
级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正式宣布了红军的三项
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
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
要赔),以后逐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纪律,对于正确处理
军队内部关系和团结人民起了伟大的作用,使军队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永
远立于不败之地。1927年底、毛泽东规定了红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
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
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这样,就使红军从根本宗旨上区别于任何旧式的军队。
由于群众武装、地方武装组织的不断扩大,从而创立了正规红军、地方赤卫

队和工农暴动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开展了真正的人民游击战争。在
1928年.. 4月朱德率部和毛泽东会师后,适应当时的情况,又产生了游击战争
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样,就初
步形成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人民游击战争的基本战略战术,为日益
发展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队和工农暴动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开展了真正的人民游击战争。在
1928年.. 4月朱德率部和毛泽东会师后,适应当时的情况,又产生了游击战争
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样,就初
步形成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人民游击战争的基本战略战术,为日益
发展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自从潮汕失败以后,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一无供给,二无援兵,
受着寒冷、饥饿和流行病的折磨,失望和混乱的情绪笼罩着部队。在这极端
艰难的时刻,朱德、陈毅坚决领导这支革命队伍,一面和敌人战斗,一面和
部队内部的失败情绪作斗争。1927年.. 10月下旬,在信丰城西的一个小山坳
里,朱德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他以俄国革命胜利所走的曲折革命道路作比
喻,坚定地指出:我们只要留得一点人,在将来的革命中间就会起很大的作
用。”他还卓有预见地指出:“蒋桂战争一定要爆发的,蒋冯战争也一定要
爆发的。军阀不争地盘是不可能的,要争地盘就要打仗、现在新军阀也不可
能不打。他们打,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发展了。”陈毅也鼓励大家要经得起
失败的考验,要做失败时的英雄。这次大会,极大地加强了部队的革命信心。
接着,部队进行了整编,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 1927年 11月上
旬,朱德、陈毅抓住了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率部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
崇义县西南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接着,又利用朱德与驻韶关的地
方军阀范石生的老同学关系,率部进驻韶关附近休整,得到范石生的枪枝弹
药和衣被的补充。同时,与湘南、粤北的党组织取得了紧密联系,并派毛泽
覃到井冈山,同毛泽东所部取得联系。1928年.. 1月,朱德、陈毅根据党中央
和湖南省委的指示,率部开赴湘南,领导湘南起义。在湘南特委的协助下,1
月.. 22日,部队开进宜章县城,在全城一片欢腾声中,在县政府门前升起了革
命的红旗。部队也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旗。同时,参加起
义的一部分农民建立了宜章农军,革命风暴迅速席卷了全县。蒋介石急忙派
“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带五个团从广东韶关直奔宜章,妄图扑灭刚燃
起的革命烈火。朱德、陈毅将部队撤至城南.. 40公里的山地,在农军的协助下,
将敌击溃,歼灭其一部。工农革命军乘胜追击,在坪石将敌五个团全部打垮,
许克祥化装潜逃。起义军重新占领了宜章县城,立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成
立各种群众组织,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开始了打土豪的斗争,
群众起来烧毁田契,有的地方自发地分了土地。宜章起义的胜利,揭开了湘
南起义的序幕。
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革命红旗插遍了
湘南的宜章、郴州、永兴、资兴、耒阳五县。在这五县胜利影响下,起义的
烈火,又迅速地在桂阳、安仁、常宁、桂东、汝县、衡阳等县的大部分地区,
以及茶陵、攸县、酃县、临武、嘉禾等县的部分地区燃烧起来。革命势力的
发展,威震华南。粤、桂、湘军阀以七个师的兵力,分南北西三路,对起义
军进行“协剿”。朱德、陈毅为了保存军力,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
果断地决定起义军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毛泽东亲率井冈山工农革
命军两个团,分两路迎接并掩护湘南部队转移。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部队
顺利到达砻市。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完成掩护任务后,也胜利地回到砻市。5
月.. 4日,召开了庆祝胜利会师大会,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

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人数约一万余。又
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作为边界党和军队及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由毛泽
东任前委书记。
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人数约一万余。又
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作为边界党和军队及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由毛泽
东任前委书记。

6月
23日龙源口大捷,歼敌一个团,打垮两个团,缴枪千余枝,取得了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
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达到边界全
盛时期。
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区域的进军,以及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八
一起义和湘南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会师,创造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具
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井冈山区革命根据地是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
进攻结合起来的最好的典范。这个进军是在革命暂时失败的形势下,革命力
量被迫从城市退却下来,正确地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革命基础深厚
的农村,特别是数省边界的边区,地势险要的山区,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创
立了边界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创造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
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上的伟大创举。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
结合,领导了湘赣秋收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同时总结了其他各地革命斗争
的经验,创造性地开辟了这条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枪杆子发展起来的。1928年
4月到
7月,正值南方反动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期,湘赣两省敌人向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会剿”,敌军少则八九个团,多则达十八个团,
超过红军数倍。然而红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
5月上旬,敌人进攻遂川的五斗江,红军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
从侧面打击敌人,在遂川的黄坳、五斗江等地,歼灭了来犯之赣敌,第一次
攻占了永新城。5月下旬,敌人又从吉安向永新推进,红军出其不意,攻其
不备,声东击西,远道奔袭,歼敌一个团,捣毁敌指挥部,第二次占领永新。
6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
10个团联合“会剿”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朱德、
陈毅亲临前线指挥,红军在龙源口、七溪岭一带,从腹背两面猛击敌军,打
败了号称江西劲旅的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
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及时地总结了红军游击战争的经验,肯定了“敌进
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的作战原则。红军取得
反“会剿”战争胜利后,又分兵发动群众,割据地区采取波浪式推进政策,
二十八团去安福边境,二十九团去莲花,三十一团去吉安边界,逐渐地扩大
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时,根据地的固定区域,扩大到包括宁冈、永新、
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边界各县区、
乡政权普遍建立。5月下旬成立湘赣边界最高的领导机关——湘赣边界工农
民主政府。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红军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
革命,是从
1927年秋天开始的。但在根据地初创时期,主要是打土豪、分浮
财、废债毁约,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分配土地只是在少数地区试行。1928年
5月
2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着重讨
论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这次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特委,
毛泽东为书记。大会后,湘赣边界各县、区、乡普遍设立了土地革命委员会,

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土地革命的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土地革命的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的开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
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改良土壤,养猪积肥,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获
得了丰收。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农业生产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
粮食总产比.. 1927年增产百分之二十,茶油丰收更是十几年来所没有的。永
新、莲花、遂川等地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工农民主政府又领导根据地人民
大力发展生产,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开辟圩场,建立根据地的财政金融制
度,使根据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生活的需要。此外,
文化教育事业也发展起来了。根据地建设的成就,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进
行。
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一种最能发动群众力量和最利于斗争的工农兵民
主政权一工农兵代表会议和工农兵政府。同时,在工农红军的积极帮助下,
普遍建立地方武装。这些地方革命武装,对保卫地方革命政权起了巨大的作
用。
这个时期,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
红色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井冈山根据地呈现一
片大好形势。当时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和军委(陈毅为书记)的政策
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
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
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
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的斗争;集中红军相机
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
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势迅速向前发展的时候,中共湖南省委多次派代表
到井冈山,指责湘赣边界党是“极严重的保守观念”,不顾当时正值南方统
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期,命令红军大队远离根据地冒进湘南。毛泽东于.. 6月
30日在永新召开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讨论湖南省委
的命令,一致决定,红四军主力不应离开根据地冒进湘南,而应“继续在湘
赣边界各县作深入的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可是湖南省委代表趁
毛泽东、宛希先远在永新时,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联席会议的决议,于.. 7
月中旬,强令红军大队向湘南冒进去打郴州,结果使边界和红军一齐失败,
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边界被焚之屋,被杀之人不可胜数,各县相继失陷,
造成了“八月失败”。毛泽东得知红军大队在湘南失利的消息后,亲自率领
一营兵力往湘南迎还大队。8月下旬,两军在桂东会合后,打退了敌人的追
击,决定返回井冈山。8月.. 30 日,湘赣两省敌军以四个团的兵力,从黄洋界
进攻井冈山。红军凭险抵抗,英勇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的保
卫战的胜利。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军大队回到井冈山,三战三捷,收复
了大部分失地,恢复并发展了井冈山根据地。
为了纠正“左”倾冒险错误和右倾悲观情绪,总结湘赣边界一年来的斗
争经验,1928年.. 10月.. 25日在宁冈茅坪召开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

决议案,正确地阐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策略的问题,
并且对“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关键问题作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回答。这就大大加强了党员和群众的斗争信心。
决议案,正确地阐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策略的问题,
并且对“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关键问题作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回答。这就大大加强了党员和群众的斗争信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找到了一
条革命发展的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
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指出: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1年
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以
“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的王明,掌握了这次会议的领导权。这次会
议,标志着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王明没认识
到现阶段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长期性的基本特点,错误地认为整个资产阶
级是革命的对象,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情,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路线”
和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进攻路线”;他们竭力照搬苏联经验,强调工人的罢
工斗争,鄙视毛泽东、朱德搞的红军和农村根据地。要红军都去打大城市,
配合工人运动;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他们实行残酷的宗派主义政策。
王明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国民
党统治的大城市里,他们不听正确意见,拒绝执行必要的退却和防御,不要
合法斗争,硬着头皮搞为当时情况根本不允许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及示
威游行。结果,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遭到了百分之百的破坏,连王明的临
时中央也无法在上海藏身,只好于
1933年
1月迁到中央苏区避难。这样,在
王明等人到来之后,中央苏区便也不得安宁了。
临时中央(王明已到莫斯科汇报)由博古代替他迁到革命根据地后,就
让毛泽东靠边站了。对那些不同意他们主张的人,他们无情地打击。先后在
福建、江西开展了反“罗明路线”、反邓、毛、谢、古“江西罗明路线”的
斗争。他们的这些作法,弄得苏区人心惶惶,对于反第五次“围剿”的斗争,
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933年,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纠集
50万大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
第五次军事“围剿”。他总结以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制订所谓“三
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采取堡垒主义的形式向中央苏区推进。采取“稳
扎稳打,步步为营”。
中央苏区红军已有
8万多人,根据地日益巩固,又有前四次反“围剿”
胜利的经验,士气高涨,形成了粉碎敌人新的进攻的有利条件。如果按照毛
泽东的战术,完全有可能打败敌人,但这时临时中央负责军事的博古不懂军
事,一味信任苏联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可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硬把他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规战的经验搬到中国来,对毛泽东等创造的符合中国实
际的游击战和积极防御战的经验不屑一顾,盲目推行了一条“左”倾的军事
路线,结果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就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地位。
战争一开始,博古和李德就提出所谓“两条路线的决战”的口号,和“不
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攻击敌人的坚固堡垒,
结果使红军主力陷于敌人优势兵力和堡垒之间,处处挨打,十分被动。正在
此时,国民党十九路军的将士在福建前线发动了福建事变,建立了福建人民
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并派人同红军谈判合作。
但是,博古等人硬说十九路军的行为是“假革命”、“欺骗群众”,因
而不肯同他们有任何合作,拒绝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的正确意见。结

果,孤立无援的福建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和政治分化瓦解之下很快失
败,红军也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打破敌人“围剿”的宝贵机会。随后,蒋介石
便集中全力进攻中央红军了。
果,孤立无援的福建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和政治分化瓦解之下很快失
败,红军也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打破敌人“围剿”的宝贵机会。随后,蒋介石
便集中全力进攻中央红军了。

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把
“左”倾机会主义推到了顶点。根据地形势更加严峻,由于打击面太大,造
成了社会混乱。这就更加增大了粉碎敌人“围剿”的困难。
4月中旬,蒋介石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博古、李
德不顾敌强我弱的情况,仍然决定与敌主力硬拼,双方激战
18天,红军伤亡
惨重,广昌失守。随后,敌军日益深入我苏区腹地,在遭到重大挫折后,“左”
倾指挥者便灰心丧气,处处设防,由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变为防御中的保守
主义。红军陷入了更加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毛泽东再次提出将红军主力
调到湖南,并牵着江西敌人到湖南消灭的挽救危局的方针,但遭到拒绝。“此
计不用,打破敌人‘围剿’的希望最后断绝,剩下长征一条路了。”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
根据地,实行军事战略大转移。1934年
10月
10日,除陈毅率领的一部分留
守部队外,中共中央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
8.6万余人,开始了向
湘西的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左”倾领导者惊慌失措,实行了退却中的逃跑
主义。对长征这么重大的行动,事先秘而不宣。长征开始后,对于为什么要
撤离苏区、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要到哪里去,这样一些基本问题都始终没有
和广大将士说清楚。因此,大家出发前糊糊涂涂地不知要做什么准备,只好
采取大搬家的方式,组织了庞大的后方机构,携带了大批武器、几千副挑子
等等。大批的战斗队变成了掩护队,不能机动地执行战斗任务。由于队伍实
在是太多了,行动极为不便,经常会出现
7、8万人在一山中羊肠小道中缓慢
移动的情况。
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蒋介石布置了
4道封锁线,由湘军、粤军、桂军
分别布防。英勇的红军战士经过浴血奋战,虽然连续突破了漳水、宜章、粤
汉路、湘江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特别是湘江一役,损
失尤为惨重。经过
4道封锁线后,红军人数由
8万多人锐减到仅剩
3万多人。
这时,红二、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在川黔湘边界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蒋介石察觉到红军前进的方向是要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便立即调集重
兵,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着红军去钻。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该怎么办呢?
长征开始后,广大红军干部和战士看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我们一
直处于不利的状态,现在又几乎陷入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痛快淋漓
的大胜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开始怀念起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来。还在苏
区时,许多红军指挥员和党政干部,就对当时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
的作法逐渐产生了不满和怀疑。一些军团指挥员多次向他们提出意见,有的
还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被排斥在领导岗位之外的毛泽东,怀着高度的
革命责任心,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和主张;但是,这些都被当成了耳
边风。随着长征中红军的不断失利,这种不满情绪日益暴露出来,到湘江战
役后达到了顶点。许多指战员忿忿地说:“过去几次反‘围剿’打了许多恶
仗,不但没有这么大的消耗,还壮大了许多倍,现在光挨打,真气人!”第
三军团长彭德怀更气愤地说:“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象个打仗的样子?”
严峻的事实,使一些曾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逐渐醒悟过来。还在第

五次“反围剿”刚开始不久,张闻天就怀疑:“这样打下去,我们能有胜利
的前途吗?”后因广昌战役与李德、博古意见不合,而遭到排挤。王稼祥更
是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五次“反围剿”刚开始不久,张闻天就怀疑:“这样打下去,我们能有胜利
的前途吗?”后因广昌战役与李德、博古意见不合,而遭到排挤。王稼祥更
是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1934年.. 12月 11日,中央红军在突破蒋介石四道封锁线后,到达湖南通
道县。“左”倾领导者仍然一门心思想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可如果真
去,就等于是拿已剩下不多的这点红军力量去钻蒋介石的口袋,红军就有全
军覆没的危险。在这危机关头,毛泽东极力主张放弃原来的想法,改向敌人
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于是,临时中央在通道举行了临时碰头会。会上,毛
泽东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并说那里“敌人力量薄弱,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
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
边嘛!”毛泽东的这番话,得到与会大多数人的共鸣。李德、博古虽还没有
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想法,但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突破蒋介石的第.. 5
道封锁线,于是只好暂时同意毛泽东避实就虚的建议。12月.. 4日,中央红军
向贵州黎平进发。通道会议的转兵西进,开始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处处受制
的局面,红军开始争得主动权。
12月.. 15日,红军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黔东军阀王家烈的部队,占领了黎
平城。这时候,敌人的大部队因红军的突然转向而被弄得措手不及,一时未
能跟上,红军在黎平获得了一个宝贵的休息机会。因为通道会议有关红军进
军方面问题的争论还没有结果,所以中央决定.. 18日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议一开始,多数人就在红军战略转移的问题上与李德、博古展开了激烈的
争论。会议气氛较紧张,发言人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噪门。一向温文尔雅的周
恩来在会上几次发言,严厉批评李德,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最后,会议采纳
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正式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和建立湘西根据地的计
划,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在决议中决定以
贵州遵义为中心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整编红军队伍;在适当的时候召开
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议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
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黎平会议是自王明“左”倾领导者排斥毛泽
东后,党中央在重大决策问题上第一次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这次会议改
变了红军前进的方向,是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也是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开
始,为遵义会议纠正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准备了条件。

12月.. 20日,中央红军按照军委的决定,分两路向乌江地区挺进。沿途
行动相当顺利。12月.. 31日,红军到达距乌江约.. 30里的集镇——猴场(今草
塘)。这时,李德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不过乌江;二是回头去与红二、六
军团会合。为了确定红军进入川黔边地区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又于
1935年.. 1月.. 1日在猴场举行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反驳了李德的建议,
提出在川黔边地区迂回战斗,以便粉碎蒋介石的“围剿”。毛泽东的建议得
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接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
方针的决定》,重申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并准备向川南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
红军整编和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等任务。会上,中央政治局还做出一条决定:
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
告。这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博古、李德包办军事指挥权的一种组织上
的限制。实际上从此以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就被停止了,毛泽
东实际上参与了中央军事上的指挥工作。这次会议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
冒险主义的错误,确定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打下了基础。
12月.. 20日,中央红军按照军委的决定,分两路向乌江地区挺进。沿途
行动相当顺利。12月.. 31日,红军到达距乌江约.. 30里的集镇——猴场(今草
塘)。这时,李德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不过乌江;二是回头去与红二、六
军团会合。为了确定红军进入川黔边地区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又于
1935年.. 1月.. 1日在猴场举行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反驳了李德的建议,
提出在川黔边地区迂回战斗,以便粉碎蒋介石的“围剿”。毛泽东的建议得
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接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
方针的决定》,重申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并准备向川南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
红军整编和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等任务。会上,中央政治局还做出一条决定:
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
告。这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博古、李德包办军事指挥权的一种组织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