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42 (现代)
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保证人民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严禁司
法和警察以外的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承认国民党、共产党
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积极执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
而上的普选”,等等。关于解放区政权、解放区军队以及国民大会等问题,
虽然中共一再让步,但均被国民党拒绝,未获协议,留待以后由政治协商会
议和国共双方组成的三人小组进一步磋商。
关于解放区军队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了必要的让步,提出“应公平合理
地整编全国军队”。把人民的军队缩编成
48个师,占国民党军队
263个师的
六分之一。国民党不同意,中共代表又提出缩编到
43个师,占七分之一。国
民党说,它的军队要缩编到
120个师。中共代表说,照此例减下去,人民的
军队可以缩编到
24个师,还可以少到
20个师,还占七分之一,并表示广东、
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八个地区的抗
日军队可以迅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陇海路
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根本否认人民军队的
合法地位,对中共的整编方案以“可以考虑”为幌子,实际上加以否定。

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包办产生的国大代表,
修改国民党制订的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宪法草案。国民党方面也表示
不能接受。关于受降权问题,中共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的要求。
国民党实际上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意见。
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包办产生的国大代表,
修改国民党制订的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宪法草案。国民党方面也表示
不能接受。关于受降权问题,中共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的要求。
国民党实际上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意见。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虽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能够达成协议,
但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一斗争,用事实表明了自己争取和
平的诚意,有力地揭穿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从而极大地争取了群众,使自
己在政治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蒋介石则陷入了被动、孤立的困境。
《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忠实地按照自己同意的协议,将江南
部队撤往江北,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了自己坚持和平团结的诚
意。但是,国民党却把谈判和这些协议当作掩护他们发动内战的手段。还在
毛泽东等到达重庆的第二天,即.. 8月.. 29日,何应钦就下令国民党各战区大量
印发蒋介石.. 1933年编写的《剿匪手册》。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军队大批运
至内战前线。10月.. 13日,蒋介石就向国民党军队发布了内战密令。在他的
密令下,国民党军队分数路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早在.. 9月初,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就在蒋介石的密令下,
集中.. 13个师的兵力,并勾结日伪军,分两路沿同蒲路向解放区进犯。一路由
临汾、浮山、翼城等地进逼晋东南的上党地区。另一路从太原、榆次出发,
对太岳、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
平领导下,奋起自卫还击。从.. 9月上旬至.. 10月上旬,共歼敌3.5万余人,俘
敌军队、师长等高级军官多名,缴获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彻底粉碎了
敌军的进犯。
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在.. 8月至.. 9月上旬,勾结敌伪军先后占领
集宁、丰镇、兴和等战略要地,并向刚被解放的张家口地区进犯。10月中旬,
傅作义集中其主力.. 10万余人,由集宁、丰镇全线出动,企图一举攻占张家口,
沿平绥线东进北平。晋绥和晋察冀部队在贺龙和聂荣臻指挥下,经过半个多
月的激战,击退了傅作义的进犯。从 10月 20日至 11月 5日,逐次恢
复了被其占领的集宁、丰镇、和林等地,歼敌.. 1.2万余人,傅作义部进犯张
家口的计划被粉碎。
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这时也
向晋冀豫地区进犯。从.. 9月.. 12月到.. 10月.. 7日,连陷封邱、延津、原武、武
涉四县城及部分乡镇。10月中旬敌集结.. 20余万兵力,由郑州、新乡沿平汉
线北上,10月下旬,进犯邯郸地区。与此同时,国民党第十六军在日伪军配
合下,由石家庄沿平汉路南下,造成对解放区南北夹击的局面。晋冀鲁豫野
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奋起自卫,经过激战,于.. 10月.. 25日收复
磁县,并将国民党新八军、四十军、三十军全部包围。在解放军强大的政治
攻势和劝降下,也由于蒋介石内战政策不得人心,10月.. 30日,被蒋介石视
为“杂牌”的新八军军长(十一战区副司令)高树勋将军率领全体官兵万余

人,举行反内战起义。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果
及师长以下官兵
2万余人被迫放下武器。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毙俘国民党

1.4万余人,缴获大量美制枪炮弹药及多种重要文件,完全粉碎了敌人对
平汉线北段和邯郸地区的进犯。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取得了歼敌
9万余人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蒋介石发
动全面内战的阴谋,密切配合了重庆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和政治
协商会议的召开》。
鉴于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独占胜利果实又困难重重的现状,美
国总统杜鲁门于
1945年
12月
15日发表对华声明,表示赞成中国“召开全国
主要政党代表会议,以谋早日解决目前的内争”,并派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
军事冲突。26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发表了公报,重申了坚持
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并认为“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
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27日,中共代表以无条件停止战争办法
书面提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国民党由于全面内战的准备尚未就绪,并由于苏、
美、英对中国问题的态度,不得不表示同意谈判停战问题和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
12月
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团抵渝。中
共代表团认为,无条件地停止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是召开政协的前提条件。
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立即停战的建议。国民党当局为求缓兵之计,也同意
此项建议而开始国共双方、并有马歇尔参加的停战谈判。到
1946年
1月
10
日,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于同日下达了自
1月
13日午夜
生效的停战令。《停战协定》规定,国内一切军事冲突和军事调动一律停止,
并组成由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政府三方代表参加的“三人小组”和“军事
调处执行部”(设在北平),以监督停战协定执行。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参
加“三人小组”,叶剑英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1月
10日晚,中共中央
向解放区各部队发布了严格执行停战协定的命令,解放军忠实地执行了这一
命令。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其
目的是一方面在东北放手大打,另一方面便于部署内战兵力,然后将战火烧
向关内。蒋介石在下达停战命令的同时,还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
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中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
阴谋。
在发布停战命令的同一天,即
1月
10日上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共
38人,共产党有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
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等
7人。国民党有孙科、王世杰、邵力子、张群等
8人。民主同盟有张澜、罗隆基等
9人。青年党有曾琦、陈启天等
5人。无
党派人士有郭沫若、王云五等
9人。参加会议的代表,就其成份来看,基本
上分为左、中、右三个政治集团,共产党属于左的方面,国民党和青年党属
于右的方面,民主同盟和无党派人士基本上属于中间集团。这三个方面反映
着不同的阶级要求,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一场尖
锐复杂的斗争。
斗争的焦点,仍然是军权和国家政权问题。国民党和青年党提出所谓先
实行“军队国家化”,然后实现“国家民主化”的反动主张。目的是取消人
民军队,以继续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主张要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先实现“国家民主化”。中间势力

对蒋介石“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的欺骗抱有幻想,有的则主张国共双
方都交出军队,由他们代表国家来接受和领导军队,经过左、中、右三种势
力的激烈斗争,最后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的纲领、关于军事问题、关于宪法
草案问题、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实
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对人民是有利的。
对蒋介石“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的欺骗抱有幻想,有的则主张国共双
方都交出军队,由他们代表国家来接受和领导军队,经过左、中、右三种势
力的激烈斗争,最后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的纲领、关于军事问题、关于宪法
草案问题、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实
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对人民是有利的。

2月
10日,国民党特务就
在重庆较场口破坏庆祝政协成立大会,并殴打了大会主席团郭沫若、李公朴
及新闻记者
60余人,制造了较场口事件。21日,国民党北平当局指使特务
捣毁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3月
1日至
17日,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
会,改变了政协关于修改宪章草案的原则,从根本上推翻了政协决议。三月
底,国民党反动派又破坏了“东北停战”协议。4月,蒋介石又公开表示不
能承认政协会议及其决议。之后,国民党政府就在美国指使下,向解放区发
动了猖狂的进攻。5月下旬,侵占了四平、长春、永吉等城市,形成“关外
大打,关内小打”的局面。所有这些,清楚地说明,蒋介石已经完全撕去了
他的假面具。公开向全国人民宣战。
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达成有利于人民、不利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几项协
议,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这次会议对于
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美蒋反动派,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中国共产党
的政治威信,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撕毁政
协决议,发动内战,只能使它在全国人民面前进一步暴露其反动面目,而招
致人民群众的谴责和唾弃。
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和平合法斗争的时候,并没有对反动
派抱任何幻想。还在双十会谈时,毛泽东就指出绝对不要期望反动派发善心,
必须时刻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1945年
9月
19日,中共中央在刘少
奇主持下,制定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决定华中
局北移和山东分局组成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
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卫战争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日本投降前夕,党的方针是全面扩大解放区,重点是向南发展。苏军进入
东北后,特别是日本投降后,形势发生急剧的变化。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迅速抢占了华南和江浙的大城市以及交通要道。这些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势
力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而且江浙又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中心,蒋介石无论
如何是要力争的。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不仅发展有困难,而且面临着如何
保存实力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争夺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战略地位看,
东北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对支援整个革命战争
极为有利。从地理位置看,它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与朝鲜毗邻,南面的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西南除有沿海平原与冀东接壤外,更有燕山
的居高临下之势,直驱华北平原。从解放区的形势看,陕甘宁边区与晋绥、
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解放区联成一片,占据华北大部分地区,成为解放
区的中心地带。因此如果控制东北,就可以与冀热辽和整个华北解放区联成
一片,改变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的状态,使解放军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
这样,不仅可以保卫华北,而且有利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加速中国革命的

进程。反之,如果东北被敌人控制,就使华北解放区处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地
位。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东北地区当时没有国民党一兵一卒,国民党也不可
能一下子就把它的部队从大西南运到东北,而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有着血
肉联系,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军队,经过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在东
北人民中有着深厚的影响,这对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十分有利。
进程。反之,如果东北被敌人控制,就使华北解放区处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地
位。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东北地区当时没有国民党一兵一卒,国民党也不可
能一下子就把它的部队从大西南运到东北,而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有着血
肉联系,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军队,经过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在东
北人民中有着深厚的影响,这对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十分有利。

2万名干部和
10万大军(包括山东、华中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与原在
东北的抗日力量汇合,以消灭日冠和伪满的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府。
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从海陆空三路向东北大举进兵。在这种形
势下,中共中央于
1945年
10月,又具体作出了“巩固华北、争取东北、坚
持华中”的战略部署。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华北地区的平绥、
同蒲、平汉、津浦各线组织战役,消灭和阻止北进之敌,以保卫华北根据地,
掩护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展开。从
11月
16日起,国民党军陆续攻占被解放军
早已解放的山海关、锦州等地。中共中央分析了东北的形势,于
12月
28日,
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人民解放军“让开大路,占领
两厢”,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开
展土地革命,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和各种人民团体,发展人民武装,以积蓄力
量,准备将来反攻。为了适应东北革命斗争的需要,1945年
12月,还组成
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以统一领导东北人民的斗争。
1946年初,美蒋反动派不断增兵东北,东北内战愈演愈烈。这时,根据
中共中央的指示,东北党政军建立了一元化领导,有效地实现了关于建立巩
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由于东北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巩固,不仅为解放全东北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而且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同时,加紧了粉碎蒋介石军事进
攻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措施。1945年冬,中共中央发出《一
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等
党内指示。指出: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乃是各
解放区的中心任务”。强调要抓紧减租、生产和练兵等项工作,以巩固解放
区,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1946年春,解放区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利用战争间隙,开展了官
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特别着重于夜战、近战、投弹、
刺杀等项技术的练习。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军政、军民关
系,扩充了炮兵和工兵,调整了后勤服务工作。通过练兵运动,大大提高了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增强了战斗力。对于保卫解放区,粉碎蒋介石军事
进攻起了重大作用。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信大大提高。重庆谈
判之后共产党采取的种种措施为粉碎蒋介石的内战作了充分准备,重庆谈判
是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400多种报刊,在不同程度上介绍了十
月革命和宣传了社会主义。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以
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名著,也在中国陆续翻译出版。1920年
4月,陈望道翻
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接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入门》等著作
也公开出版了。所有这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中间广为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要冲破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种种破坏
和阻挠,而且还要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斗争。西方一些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潮,如改良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实用主义等,也作为“新思潮”涌进中国。所以,从五四运动后,到中国共
产党成立前后,思想战线上经历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激
烈斗争。李大钊、陈独秀和李达等曾先后同胡适的改良主义、张东荪、梁启
超等的伪社会主义以及区声白、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展开了三次论战。通
过争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越来越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说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
播,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提到了议事的日程。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
结合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
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党产生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二者缺一
不可。二者通过五四运动结合起来才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证明:无产阶
级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但是,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是不能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中
去,才能组织成为真正有战斗力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共产主义运
动,正是在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
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这个结合的伟大成果。
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这一结合中起到了桥梁作
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
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从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的。1920年
2月,
李大钊伴送陈独秀去天津途中,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3月,李大钊
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
建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3月,共产国际派威金斯基和俄籍华人杨
明斋(翻译)来华,4月到北京,经北大俄文教授鲍立维的介绍,会见了李
大钊。他们多次交谈俄国十月革命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认为中国已经
具备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此后,李大钊介绍威金斯基一行赴上海会见陈
独秀。
在上海,共产国际的代表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交换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
意见,以及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在知识界中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情
况。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倡导下,到了
1920年末和
1921年初,上海、北京
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组织。
在上海,威金斯基和陈独秀多次具体地研究了建党问题。共同认为,组
织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1920年
6月,开始筹
建共产党上海发起组,8月间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沈

玄庐、邵力子、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陈望道、赵世炎、李达、李秀、
袁振英、周振英、周佛海、沈雁冰、杨明斋等人,稍后又有李启汉、刘伯垂
等人参加,陈独秀被推为书记。上述的一些人很快就离开了上海,到各地后
大都成为各地党组织的发起人。
玄庐、邵力子、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陈望道、赵世炎、李达、李秀、
袁振英、周振英、周佛海、沈雁冰、杨明斋等人,稍后又有李启汉、刘伯垂
等人参加,陈独秀被推为书记。上述的一些人很快就离开了上海,到各地后
大都成为各地党组织的发起人。
1920年
8月,上海发起组帮助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发展了
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与此同时,上海发起组
还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以输送青年出国学习,培养干部。9月,上海小组把
《新青年》作为它的机关刊物,11月又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个刊物第
一次在中国树起了“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观点。此外,
上海发起组还创办了工人周刊《劳动界》,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先后组织
了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纺织工会等。
同年
11月,上海小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个“宣言”虽没有
向外发表,但是在内部起着临时党纲的作用。
1920年冬,陈独秀去广东,其职务由李汉俊代理,次年
2月,又由李达
代理书记职务。12月,威金斯基离上海去广州。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是全国建党活动的中心,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

1920年秋到
1921年上半年,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
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这样的小
组。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在
1920年
10月成立的,起初只有李大钊、张申府、
张国焘三人,不久,又发展了刘仁静、罗章龙,并将青年团的骨干邓中夏、
高尚德、何孟孟、缪伯英(女)等转为党员。11月底,他们举行会议,推李
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罗章龙负责宣传。到
1921年
7月为止,北京
小组又有范鸿劼、朱务善、李骏、张太雷、陈为人等加入,已拥有党员
13
人。在筹建党组织过程中,李大钊与陈独秀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交换意
见。他们共同确定党的名称叫共产党。
北京小组建立后,于
1920年
11月,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高尚
德为书记。同时,出版了工人通俗读物《劳动音》周刊,注意促进马克思主
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年冬,派邓中夏、张太雷等去长辛店筹建补习
学校,1921年元旦正式开学。之后,又建立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此外,北
京小组还派人去郑州、天津、唐山、济南等地,指导工人运动,帮助建立革
命组织。北京小组在建党活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李大钊成为中共创始人之
一,便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
1921年
1月,威金斯基从广州到达北京,再次会见李大钊,并和北京小
组的成员进行了座谈。他在回国前表示,希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能够迅速联
合起来,举行全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上海小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上海发起组成立
后,曾先后委托李汉俊和刘伯垂到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在刘伯垂、董必武、
陈潭秋、包惠僧等人活动下,1920年秋,由刘伯垂召集,在武昌召开会议,
成立武汉共产党支部,推选包惠僧为书记,张国恩负责管理财务。以刘芬(即
刘伯垂)的律师事务所作为党的机关。当年冬,共产国际代表马马耶夫到武
汉了解湖北党的工作,包惠僧向他介绍了情况。1921年春,包惠僧离开武汉

去上海,党的工作由陈潭秋负责。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武汉小组的成
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赵子俊、刘子通、
黄负生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