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4 (现代)
术运用出发,根据地形的不同组合及其所处的位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从而把地形分为“通”(我可以去,彼可以来)、“挂”(易于进,难于退)、
“支”(敌我出击均不便)、“隘”(两侧险要,中间有狭窄通道)、“险”
(险要)、“远”(敌我相距甚远)。又按用兵之法,把军队作战经由的地
域分为“散地”(各国在自己国境内作战的地区)、“轻地”(入敌国境不
深的地区)、“争地”(敌我占之均有利的必争之地)、“交地”(敌我均
可往来地区)、“衢地”(多国交界地区,先到之可结交各国之地)、“重
地”(深入敌境,背后有众多敌人城邑之地)、“圮地”(山岳、湖川、沼
泽、森林、险要等难于通行地区),“围地”(进路狭隘、退路曲折,敌人
可以寡击我之众的地方)、“死地”(拼死迅速决战才能生存,否则有败亡
可能的地区)。并就此提出了在这些地形上,军队应如何行动的具体方法。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抢占有利地形,而迫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形,“先夺其所
爱”。然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即顺着敌人的企图,集
中我的力量,乘敌之隙,攻其一点,就可长驱直入,斩将杀敌。
如何利用地形,他论述了地形的重要性,以及地形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
在不同作战地区的用兵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地形
者,兵之助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武研
究地形,不是以地形的自然特点(如山地、平原、江河等)分类,而是从战
术运用出发,根据地形的不同组合及其所处的位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从而把地形分为“通”(我可以去,彼可以来)、“挂”(易于进,难于退)、
“支”(敌我出击均不便)、“隘”(两侧险要,中间有狭窄通道)、“险”
(险要)、“远”(敌我相距甚远)。又按用兵之法,把军队作战经由的地
域分为“散地”(各国在自己国境内作战的地区)、“轻地”(入敌国境不
深的地区)、“争地”(敌我占之均有利的必争之地)、“交地”(敌我均
可往来地区)、“衢地”(多国交界地区,先到之可结交各国之地)、“重
地”(深入敌境,背后有众多敌人城邑之地)、“圮地”(山岳、湖川、沼
泽、森林、险要等难于通行地区),“围地”(进路狭隘、退路曲折,敌人
可以寡击我之众的地方)、“死地”(拼死迅速决战才能生存,否则有败亡
可能的地区)。并就此提出了在这些地形上,军队应如何行动的具体方法。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抢占有利地形,而迫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形,“先夺其所
爱”。然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即顺着敌人的企图,集
中我的力量,乘敌之隙,攻其一点,就可长驱直入,斩将杀敌。
《火攻篇》:火攻,在古代战争中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进攻手段。
本篇着重论述了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时机以及内外策应的方法等,除
此之外,又提出了“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这一
至理名言,似乎是全书的总结(根据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篇题木
犊,《火攻》列在《用间》之后,为第十三篇)。
12.《用间篇》: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其方法。强
调了侦察了解敌情并给敌造成错觉对作战胜败的重要性。并提出先知敌情“不
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类比推断),不可验于度(看天象星辰)。必取
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武强调要使用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等
五种间谍,使敌人“莫知其道”,摸不到我军的规律,无从应付,而我军则
可广泛搜集情报,全面掌握敌情。强调在使用间谍时,必须机智、果敢和精
心筹划,严明纪律,以防被敌人欺骗、利用。
总之,《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可以概括为:在敌我力量对比的
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作战形式,出奇制胜,避实就虚,机动灵活的歼灭敌人,
保全自己。为此,必须对敌情、地形和我军情况作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做到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孙子兵法》成书后,对我国以后的战争实践和军事思想,都起着指导
性的作用。在孙武谋略制胜的兵学思想熏陶下,历代名帅良将皆循着他所揭
示的战争原理原则,统军作战,克敌制胜。
在孙武后世的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群雄争霸,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频
繁的时代。各强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采取“礼贤下士”,重用知识分子
的政策,使战国成为“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丰富的战争实践,
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他们总结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将其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著成了许多兵书。这一时代主要军事著作,流传至今的,已为数不
多,如《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都显示了当
时军事思想的特征,在我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除兵家外,

诸子百家也都谈兵,各个学派各从其基本观点出发,从一个侧面观察研究军
事,彼此切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军事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战国时代
也是我国军事思想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时代的军事著作,对于后人的军事研
究和指导战争实践,都起了重要作用。
诸子百家也都谈兵,各个学派各从其基本观点出发,从一个侧面观察研究军
事,彼此切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军事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战国时代
也是我国军事思想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时代的军事著作,对于后人的军事研
究和指导战争实践,都起了重要作用。
西汉时,汉武帝看大将军霍去病不好古籍,于是“尝欲教之吴孙兵法”。
三国时著名军事家曹操最赞赏《孙子兵法》,说:“吾观兵书决策多矣,孙
武所著深矣”,并对此书作了注释,他是第一位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
曹操之后,历代都有人研究《孙子兵法》,有的从文学意境注解,有的就语
句内容发挥,有的用以往战争印证,计有.. 200多位注释家撰文著书、注解、
赞赏推崇《孙子兵法》。宋代将《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成为
习武言兵之人必读必修的“教科书”。明朝著《武备志》的茅元仪高度赞扬
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道出了这部划时
代著作承前启后的辉煌价值。


4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4世界五千年
──影响人类历史.. 200件大事

古印度阿育王皈依佛门
古印度阿育王皈依佛门
300年后,仍然是在恒河流域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上,有一个强大的孔
雀王朝,一个王子占取了那本来并不属于他的王位,并在一鼓邪气的支配下,
征服了邻国。然而胜利并不曾给他带来狂喜,遍地的尸血却令他幡然悔悟。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时,佛的光辉照在了他的身上,300年前那位王
子的顿悟给了他一个光明的世界。因此他决心以善行来解救自己罪恶的灵
魂,将佛的恩泽广播于世。正是他这旷古未有的转变,才使佛教得以迅速传
入亚洲各国以及世界各地,对各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这位充满了传奇与神话色彩的古印度之王,便是孔雀王
朝赫赫有名的阿育王。
那么,佛教又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呢?在此我们必须追溯一下古
印度的历史及佛教得以产生并流行的情况。
在南亚次大陆的中部,肥沃丰饶的恒河流域,有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的文明古国——印度。公元前两千多年,古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所创
造的光辉璀璨的哈拉帕文化照亮了整个东方,因此也引来了尚处于原始野蛮
状态的雅利安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后来者毫不留情地给这个古老的文化
打上了句号。接着,他们输入了自己的接近于原始宗教崇拜的文化,他们按
自己的思维模式,建起了严格的种姓制度,这个种姓制度就是后来统治了印
度半个多世纪的婆罗门教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因而灭亡的原因。
得势的婆罗门得意地宣称,神用口创造了他们,然后才用手创造了刹帝
利(武士),用腿创造了呔舍(手工业者、农民),最后用脚创造了首陀罗,
并以此决定了四者的高低尊卑和职业。作为神的“最洁净的部分”所创造的
婆罗门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因而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社会的最上层。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口”是“最洁净的部分”,同时也是最软弱无力的
部分的事实。拥有军事和行政权的刹帝利在南征北战中打下江山并辛苦地继
续维持,可是他们所创造的安宁环境却成了婆罗门凌驾他们的乐园,他们当
然愤愤不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农业和手工业,使吠舍们在社会
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矛盾日益突出,广大的贱民和奴隶更是对婆罗门无所事事
却又作威作福的行径恨之入骨。这样历史的发展使各种不满日益明显地溢于
整个社会,婆罗门教逐渐日薄西山。因此,到公元前.. 6世纪至.. 5世纪,它便
面临着崇尚努力修行的“沙门”思潮的强烈冲击。
恩格斯说过:“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
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
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
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古印度中诸国林立,也就是所谓的古印度的战
国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便是其中之一。国王“净饭王”有一子乔答摩·悉
达多,被寄予厚望。国王希望他能继承王位,将来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
王子从小生活优裕。长大后,父亲怕他受“沙门”思潮影响而给他一切享乐
的设施,丰厚的财宝和众多的美女任他享受。然而自小爱思索的悉达多仍然

没能在享乐中麻醉掉自己,反而更加清楚地洞察到世间的“无常”。弱小的
国力所产生的朝不保夕感及对生老病死的不可摆脱感使他无比地烦恼困感,
而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丝毫不能使他感到解脱。最后,他决定舍弃将来的
王位和荣华富贵,出家修行,寻找人生的真谛,那时他才
29岁。出家后,他
首先来到跋跏仙人的苦行林,最后他并不满意他们折磨肉体的苦行生活,滞
留一宿便离去。此后,他又拜访了几位修行者,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解脱之
道。因此,决定自行苦修,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然而,六年过去了,依
然没有获得所期望的结果。他决定放弃苦行,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
结跏趺坐,静思冥想,最后终于觉悟成佛,世称释迦牟尼。而他所思考出的
那种独特的观念便是佛教的源泉。在他觉悟后长达
4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
持不断地向世人讲说自己的观点,他的足迹遍布了恒河流域中印度的大国小
国,对象包括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从婆罗门到首陀罗,甚至妓妇和盗贼。
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不拘一格的形式很快便征服了印度人的心。这样佛教
在印度公然流行起来,特别是它在与婆罗门教等其它宗教的斗争中所取得的
胜利,更是扩大了它的影响。它公然抛弃了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不分种姓高
低,僧团内只有按受戒先后的长幼之分,这也使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广
泛的赞同,因而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刹帝利和吠舍中
的工商业者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教徒们提供住宿和衣食,专心听大师说
法。所以婆罗门教则日益被人冷落,婆罗门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佛教不仅在印度各地流行开来,而且以后又播迁到世界各地。
佛教在古印度广泛传播和成为占优势的宗教,然而很多人并不曾真正理
解它的含义,而且在释迦牟尼的时代,传教范围也仅仅局限于中印度的恒河
流域一带。那么,佛教又是如何得以发展到今天这种举世闻名的程度的呢?
我们知道,有许多部落民族自己所产生的宗教虽然在当时也获得了本民族人
民的厚爱,然而最终却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或仍然停滞于本民族之内,没有
在世界上广泛地传播开去。而佛教为什么能得到如此殊荣?只要我们沿着历
史查询,我们很快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名字——阿育王。
公元前
327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后侵入次大陆的西北部。这
时那里正处于许多小国分立的局面,亚历山大将其各个击破,很快便征服了
五河流域(即旁遮普)。亚历山大还想继续东进,但由于士兵厌战和难陀王
朝的强大,不得不于公元前
325年顺印度河南下撤回巴比伦。他撤离后,将
征服的地区交还给两个傀儡管辖,另设总督和驻军监管。
亚历山大撤离后,次大陆北部人民起义到处发生,政局十分动荡。当时
一个名叫旃陀罗崛多的人成了驱逐马其顿驻军的领导人。他手下有一个得力
的辅佐大臣,名叫侨底利耶,相传是著名的《政事论》的作者。旃陀罗崛多
(约公元前
324~300年)领导下的起义军最后成功地驱逐了侵略者,大约是
在公元前
324年,旃陀罗崛多便独立为王。而后,他又东进攻下了摩揭陀的
首都华氏域,推翻了难陀王朝。从此,次大陆北部统一起来。据说,旃陀罗
崛多出身于农村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故称他所建立的王朝为孔雀王朝(约公
元前
324~187年),其帝国为孔雀帝国。旃陀罗崛多依靠大批常备兵(据说
有兵力
60万人),在次大陆进行扩张和征服活动,他又成功地抵御了塞琉古
王国的入侵(公元前
305年)。他死后,他的儿子宾头沙罗(约公元前
300
年~273年)继续扩大领土并镇压了爆发于■叉始罗的起义。孔雀王朝至阿
育王时(约公元前
273~236年),又大举征服南印度的羯陵伽。此时,次大

陆除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抵阿姆西界,西达兴
都库什山,都已并入孔雀王朝的版图,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统一帝国。
陆除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抵阿姆西界,西达兴
都库什山,都已并入孔雀王朝的版图,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统一帝国。
孔雀帝国分为若干个省(阿育王时至少有五省),靠近都城的东部和中
部省份由国王直辖,边远省份往往由王子统治。帝国境内还有很多处于半独
立的部落。国王对中央、地方和军队的官员都派密探进行侦察和监督。
阿育王对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维持了
40多年,这是孔雀帝国的极盛时
期。但这个庞大的帝国没有统一的基础,各个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保
有很大的独立性。阿育王的统治无法消除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很尖锐。因此,这个靠武力征服而统一的帝国不可能
长期维持下去。阿育王死后不久,西北地区和东部核心地区已由他的两个儿
子分别统治,开始了分割帝国的过程;原来在帝国内保持半独立状态的安度
罗,也据有南部地区宣布独立。因此,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遂告分裂。大约
在公元前
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被其将军普沙密多罗·巽伽(约
公元前
187~151年)所杀,孔雀帝国也就正式覆亡了。
以上我们回顾了古印度史上的孔雀王朝的简单历程,下面再来看一看阿
育王的生平事迹及其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就好像注定阿育王要成为尊崇佛教、广播佛教之种的圣君一样,他的诞
生与登基也充满了他所信奉的佛教那样的玄虚与神秘。
大约在公元前
600年左右,在印度广阔的恒河平原上,对峙着大大小小

16个国家,它们彼此发动战争,企图吞并对方,一统天下。最后经过长达
百年的战争,中部的摩揭陀王国成为了胜利者,拥有强大实力的摩揭陀仍然
一如既往地放纵它的侵略野心。当孔雀家族中年轻的冒险者笈多夺取了前篡
位者难陀的大权之后,他把整个帝国扩展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孔雀王
朝。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及远达西北的大片土地都成为了以后阿育王得以
顺利传播佛教的基础。
古印度从“战国时代”逐渐向一统帝国的过渡,自然使佛教也得以逐步
播迁到印度全境。孔雀帝国的兴起,也为阿育王驰骋疆场、建立一个空前庞
大的帝国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基础。当然在这里,笈多只是一个过
渡性人物。
可是,当他的儿子频头婆罗继承了他的王位之后,又在孔雀王朝的版图
上加上了德干高原和远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丰饶土地。阿育王就是这位

英勇无比的国王的儿子。
英勇无比的国王的儿子。
读到这里,你也许想不到孔雀王朝最强盛时代的国王阿育王竟有这么神
秘有趣的出身。当然,这也许有点传奇色彩,然而其以后的活动则更为离奇。
然而阿育却不曾得到父王的喜爱。尽管他长大后聪慧过人,父王却认为
他品性顽劣粗暴,不足为爱。不觉中频头婆罗已到垂暮之年,他应当为他的
继承者考虑了。到底选谁,他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因此他请来帝国中最著名
的相师,请他占卜定夺。
占卜在宫中金殿上举行,各王子被召至殿上。当时,阿育由于他的父王
平素不喜欢他,便不想前去,认为没有希望。然而他母亲却坚持要他前往。
阿育于是前往金殿。途中,阿育碰到大臣成护。成护见他走得匆忙,由此知
道他是去占卜未来的,便叫住他,给了他一头老象让他坐着前去。阿育到了
殿上以后,径直走到诸位王子中。坐在地上,等候占卜。各位王子都是衣着
华丽,骑着高头大象趾高气扬地来等候占卜,然后他们坐在金丝银缕点缀的
座凳上,看着阿育穿着粗布衣服,骑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老象,来到殿上一
屁股坐在地上,便有些窃笑,他们不禁都摇了摇头。他们不知道这位平素惹
父王讨厌的弟弟此时到底来凑什么热闹。频头婆罗也看见了,阿育的行为使
他大为反感,不过到底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便没有发作。这时,阿育的母
亲又给他送来了用陶瓷盛装的普通的奶酪。跟其他王子面前的金银器皿盛装
的山珍海味相比,因而显得十分寒酸。准备停当,频头婆罗便让相师开始占
卜。相师早已在心中卜出谁能够当上太子,那就是阿育。然而他也看出,频

头婆罗并不喜欢阿育,所以,他不敢明白而直接把阿育的名字说出来。于是
他说:“今天诸王子中,坐着最特别的坐骑的王子将来会为王。”频头婆罗
心中明白,但他不愿就此罢休,便让相师重新占卜。然后相师接着又说:“诸
王子中坐着最好的地方、穿着最殊胜的衣物、吃着最殊胜的饭菜的将来会当
王。”众王子听说得此话,个个非常高兴,立即互相攀比起谁的衣料最好、
饭菜最香、凳子最华贵,都认为王位非自己莫属。频头婆罗和大臣们却听出
了玄外之音。他们一琢磨就知道了,最好的坐具是土地,最殊胜的衣服是粗
布,最殊胜的食物是奶酪。频头婆罗心中不满,然而却不便发作,便叫退下。
阿育回到家中,仔细向母亲诉说了今天的一切,他的母亲立即明白了,她的
儿子将会成为孔雀王朝之王。阿育非常高兴。
头婆罗并不喜欢阿育,所以,他不敢明白而直接把阿育的名字说出来。于是
他说:“今天诸王子中,坐着最特别的坐骑的王子将来会为王。”频头婆罗
心中明白,但他不愿就此罢休,便让相师重新占卜。然后相师接着又说:“诸
王子中坐着最好的地方、穿着最殊胜的衣物、吃着最殊胜的饭菜的将来会当
王。”众王子听说得此话,个个非常高兴,立即互相攀比起谁的衣料最好、
饭菜最香、凳子最华贵,都认为王位非自己莫属。频头婆罗和大臣们却听出
了玄外之音。他们一琢磨就知道了,最好的坐具是土地,最殊胜的衣服是粗
布,最殊胜的食物是奶酪。频头婆罗心中不满,然而却不便发作,便叫退下。
阿育回到家中,仔细向母亲诉说了今天的一切,他的母亲立即明白了,她的
儿子将会成为孔雀王朝之王。阿育非常高兴。
然而频头婆罗却想同命运抗争。自然,他不会亲自命令杀死阿育。当时
正巧有一个叫做德叉尸罗的属国发生叛乱。蛮横的人们扣留了国王派去的执
政官,公然表示反抗。频头婆罗想出了一个主意。一天,阿育被父王召到宫
中,频头婆罗对他讲述了德叉尸罗的叛乱以后,就命令他立刻率兵前去征讨,
然后给了他一些军队,可是却不给军队所需的物资器材。频头婆罗深知德叉
尸罗的野蛮,加之他所挑的士兵又是老弱病残的劣等兵,还没有什么物资作
后盾,阿育此番前去,必死无疑了。阿育一声不吭地接过命令,率领他的军
队就向德叉尸罗开去。
德叉尸罗人很快便听到阿育率兵前来的消息,然而奇怪的是,他们不但
不组织自己的军队前去抵抗,反而远远地在长达
15里的路上洒上香水,清洗
道路,夹道欢迎阿育的到来。阿育到此,非常诧异。一个长者对他说:“我
们来迎接大王并不是想和您打仗,也不是想背叛您。只是由于您的父亲派的
大臣在我们这儿胡作非为,因此我们实在是忍受不了他的残暴才把他扣起来
的。望王明鉴。”阿育听得此事,知道是那大臣咎由自取,便接受了人们的
欢迎,高高兴兴地进入城中。入城后,阿育王广纳民意、博采众议、制定新
的规定,一时间德叉尸罗人民安定,秩序平稳,一派繁荣。阿育的名声大振。
挑战与机遇并存,阿育王受命出征,并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不费一
兵一卒便平息了事态,这自然使其在国内的地位大为提高,也为其以后顺利
执掌国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阿育凯旋而归,这使频头婆罗感到意外。可是叛乱已平定,他也非常高
兴。不久频头婆罗身染重疾,此时他的长子修私摩被派往德叉尸罗,频头婆
罗命令阿育速去叫回修私摩,要把国事托付给他。然而大臣们却不愿这样做,
因此他们给阿育涂上黄姜汁,说他有病不能前去。频头婆罗心中忧愤,病情
加重,奄奄一息,大臣们却又拥着阿育前去谒见国王,说:“这是王子,愿
大王授与王位。”频头婆罗怒而不言,然而众人便把王冠戴在阿育的头上,
国王长叹一声,喷了一口热血,溘然而逝。阿育因此得以登上孔雀王朝的王
位。
阿育虽然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继承了王位,然而他的王位并未稳定,因为
他的几位兄弟们向来就鄙视他,而且暗中与他争夺王位继承权。以前尽管没
有同室操戈、兵戎相见,这次阿育抢先下手,夺取了王位,这自然会引起其
他人的愤怒。

因此登上王位的阿育王并不是面对着一个安宁的帝国。首先他的几位哥
哥便对他的登基表示反抗。他们逃出都城,会同从德叉尸罗返回的大哥修私
摩,纠集了队伍,公开对阿育王宣战。这次战争一直继续了四年,阿育最终
杀死了他的哥哥们,赢得了胜利。
因此登上王位的阿育王并不是面对着一个安宁的帝国。首先他的几位哥
哥便对他的登基表示反抗。他们逃出都城,会同从德叉尸罗返回的大哥修私
摩,纠集了队伍,公开对阿育王宣战。这次战争一直继续了四年,阿育最终
杀死了他的哥哥们,赢得了胜利。
而阿育王顽劣狂暴的性格此时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能够毫无阻拦
地让它在他的帝国中横行。在与王兄的长年征战之后,他变得比以往更为凶
暴,惩罚人已变成他的一种特殊嗜好。假如有一天他不亲眼见着对人施以刑
罚,便有些魂不守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因此每天早上他都要先命
令对人捆绑、拷打、杀戳,这些公事例行完毕之后,他才心安理得进早餐。
并且他不相信任何人,自小受人歧视所养成的自卑的性格,使他即便大权在
握后也仍然要通过杀人来掩饰内心的空虚与恐惧。因为他觉得处处都是敌视
他的人,所以他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因此一些邪恶的婆罗门看到了国王这个
弱点,他们给阿育王的杀戳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那就是:若能杀死
1
万人作为祭祀献给神,不但可以解脱心灵的痛苦,而且还可以使国政昌盛。
这正中阿育王的下怀,因此他命令修建一座祭祀堂,又找来一个心狠手恶的
刽子手,命令他掌管这个祭祀堂,不论是谁,只要跨入此堂,就要被杀死用
以祭神,直到
1万人满了为止。祭祀堂里装备了许多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刑具,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人杀死送给神,如斩首、剁碎、剥皮、焚烧、烹煮等。
这样,从此之后,这座祭祀堂里便传来绵绵不绝的惨叫声,刽子手的记录本
上的数字在飞快地增加着,阿育王也在这惨叫声中体会到了无穷的快乐。
阿育王在国内任意残害臣民,甚至设立人间地狱。而且对战俘也是血腥
屠杀,他征服羯陵伽,结果是那里有
15万人(畜)被掳走,10万人在战争
中被杀,还有若干倍于此的人死亡。
当然,阿育王在治理国家的热情上丝毫不亚于他对爱欲和杀戳的兴趣。
他及时地处理朝里的大事,公正地对待他的臣民,用他祖先的方式一如既往
地统治这个地域宽广的帝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充分继承并发扬了他父
亲和祖父的勃勃野心。他要使孔雀帝国在他的手中成为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他的目标最终实现了,通过了解印度历史,我们现在知道,阿育王所统治的
印度,是古印度历届朝代中版图最大的。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并吞其他的国家,武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阿育
王开始频繁地派出军队,攻打邻近的弱小国家。那些不堪一击的小国都顺服
地跪拜于他的脚下。这样土地的增长使他狂妄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他把目
标投向了更强大的民族,羯陵伽族便是他的首要目标。
对羯陵伽的征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恒河平原上的羯陵伽族是一个比较强悍的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他们
敢于跟外来的任何敌人拼死到底。不仅如此,而且,羯陵伽的实力也非常强
大,在恒河平原上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利的地形和内部的团结使这
个部落日益蓬勃发展起来。然而,毕竟在这个时候它还没有达到十分强大的

地步,特别是没有与阿育王的军队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它的失败也就在所
难免了。
地步,特别是没有与阿育王的军队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它的失败也就在所
难免了。
战争在宽阔肥沃的恒河平原上拉开序幕。羯陵伽人尽管知道自己取胜的
可能性很小,然而他们仍然进行了拼死的抵抗。他们呐喊着挥舞着盾牌和大
刀向阿育王的军队冲去。平原上血光闪闪,杀声震天。第一次遭到这样强悍
而又亡命的对手使阿育王的士兵们措手不及,许多人还没有从这震慑人的气
势中清醒过来便被一刀砍死。这样阿育王的队伍稍稍有些慌乱。可是,他们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