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五千年

_122 (现代)
3万人的军队进入瑞士。英国则以此作为它发动战争的理由。在
亚眠和约后不久,英国政府就在策划第三次同盟。和约对于英国来说,不过
是一个缓兵之计。而拿破仑的合并小国,以及他在邻近各共和国中所保持的
影响,则加速了他与英国的破裂。从拿破仑这方面来说,战争是他的维他命,
他渴求战功,企图以征服他国来扩大领土,以军事胜利来达到个人的极高地
位。因此,他不可能就此罢休,既然他不想要自由,那就需要战争。
1804年
11月
6日,被击败的俄奥两国又重新走到一起。两国秘密地订
立了对法“防御同盟”。1805年
4月
11日,英俄又正式签订《英俄同盟条
约》。此后不久,奥国便加入了“英俄同盟”。这样,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
了,欧洲又将陷入一场战火的洗礼中了。
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英国和法国进行的第一次战役发生在西班牙南
端的一个海角。这次海战,英舰击沉法舰
19艘,俘
4艘,法国遭到失败。此
战役后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拿破仑从此致力于陆地上与各国的角逐。
英国一直是法国的海上主要对手。俄奥联军则是法国陆上的老对手。奥
国查理大公受命率领
9万大军囤于意大利。法国马塞纳元帅所统帅的
5万法
军居于守势。在南德意志方面,斐迪南大公率兵
6万,暂取守势,相机转入

反攻,打算在俄军到达或意大利方面获胜后,向法国内地进攻。在提罗尔方
面,约翰大公率
4万军队准备驰援南德方面。这是战争初的双方力量对比情
况。
不久,麦克替换查理大公任奥军总司令,麦克是一位志大才疏的将领,
拿破仑评价他是“头脑混沌而自以为才高八斗”。麦克认为拿破仑为防范英
军在法国登陆,必然以重兵把守北部海岸。另外,为对付国内叛乱也要留兵
驻守。麦克的估计是错误的。基于这种估计,麦克不顾奥国兵力不足、武器
弹药不足、士气低落等情况,贸然与费迪南亲率大军
5.8万人,进至伊勒河
畔。这一着棋实际上已经注定了奥军的失败,并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作战。
库图佐夫将军率领俄军第一军团
5.5万人,由布罗提出发,约在
10月下
旬始能进至莱茵河畔。另外,布克斯豪登率第二军团约
4万人,同一天由布
勒斯特出发,行动迟于第一军团,始能至多瑙河左岸,进出于波希米亚。剩
下的
2.5万人编成两个登陆部队,拟分别由意大利的纳波尔和瑞典所属之普
美伦登陆,威胁当面法军。俄奥的作战意图是双方会合兵力,在德意志战场
上与波拿巴决一雌雄。
拿破仑获悉奥军动向后,立即离开布伦,匆匆返回巴黎。9月
24日,他
便率军开赴前线。拿破仑这次打算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在俄奥会合之前,
全力打击奥军。然后再一举击败俄军。此外拿破仑出色地运用了他的政治手
腕,对持骑墙态度的普鲁士采取温柔政策,使之保持中立;同时,在北海岸
只留少量部队作防御之用,并迅速调集了布伦的精锐部队,使得他的大军总
计有
24.4万余人。
法军直扑奥军。9月
26日拿破仑抵达斯特拉斯堡。法军主力于
9月
25
日至
28日渡过莱茵河后,进至内凯河一线,再向多瑙河推进。拿破仑的意图
是实行迂回,在乌尔摩以东的多瑙河畔,突破奥军普哥斯登、诺伊堡和多瑙
河乌兹一线,切断奥军同本国及俄军联系,并先行击破突进之奥军。
10月
6日,法军到达乌尔摩地区的多瑙河左岸海得亨至魏森堡一线。此
时,莱茵方面军依第六军团在海得亨掩护右翼。美因兹方面军南进至魏森堡
及其以西地区为左翼。库图佐夫率领俄军第一军团,正向莱茵河右岸之布劳
瑙前进,约
10月下旬方可到达该地。俄军第二军团则在维也纳以东地区,距
离很远。俄军对法作战意图了解不多,他们又与奥军缺乏联系。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法军在
10月初切断了奥军退路。麦克见势不妙,向乌尔摩运动,但
为时已晚。10月
7日,拿破仑决定渡过多瑙河。麦克派出约
5000人前来堵
击,然而此举未能成功。奥军当即向乌尔摩退却,另一部退往梅明根。
拿破仑原本打算先以重兵击退急进之俄军,以解后顾之忧,但他听说俄
军无所行动,遂率法军第二军团向西转进,并令内依、兰诺、缪拉各军团分
进合击,缩小对奥军主力的包围圈。
麦克此时若能审时度势,迅即撤退,或许有一线希望脱身。然而他却犯
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巴黎局势不稳,法军很快便会退兵。结果延误时机,
致使乌尔摩奥军成为瓮中之鳖。10月
16日,法军开始炮击乌尔摩市区,麦
克于次日率部
3万向拿破仑乞降。13日从海得亨突围的奥军约
8000人,由
于受法军追歼,也被迫投降。麦克乞降后被释放回国。这位将军在军事法庭
上还这样说道:“我全在梦中!”或许在监狱中他才能清醒过来吧。
乌尔摩在战史上被人们称为“乌尔摩之围”。拿破仑以闪电般的行动,
切断了俄、奥两军之间的联系,迂回包围奥军,一举围歼了乌尔摩之敌,创

造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拿破仑对此战胜利颇为自得,他说道:“以如斯狭
小之地域内,使机动如此之大军,以前未尝有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乌
尔摩的胜利,就不会有奥斯塔利兹战役的胜利。乌尔摩之战为奥斯塔利兹战
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造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拿破仑对此战胜利颇为自得,他说道:“以如斯狭
小之地域内,使机动如此之大军,以前未尝有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乌
尔摩的胜利,就不会有奥斯塔利兹战役的胜利。乌尔摩之战为奥斯塔利兹战
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拿破仑打败奥军后,乘着胜利的余威,于
11月
13日占领维也纳,然后
推进到摩拉维亚,迎击与战败的奥军会合的俄军。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法军,库图佐夫感到兵力有些不足,他于是命令部
队在摩特伦附近北渡多瑙河,企图与第二军团会合后再战。此时,拿破仑的
大军正逼近维也纳,库图佐夫也不能舍此保彼了。
11月
17日,库图佐夫的第一军团与从维也纳北撤的奥军会合于普尔里
兹,双方兵力计有
4.5万余人。之后,姗姗来迟的第二军团也在
11月
22日
与第一军团于沃尔谋次顺利会合,战线因此而趋于稳定。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在
11月
18日亲临沃尔谋次。当他到达沃尔谋次后,
他突然发觉自己亲临战场并不能感动士兵。士兵们见到皇帝时神情冷漠阴
郁,一片沉默。士兵粮秣不足,单薄的衣服难以抗御寒风的侵袭,他们一心
只想着去邻近村庄打家劫舍,军纪废弛。亚历山大一世与军中的主要将领也
产生了分歧。库图佐夫担心同法军进行决战,会中了拿破仑的计策,因此建
议按兵不动,等增援部队到达后再战。亚历山大一世则认为此举过于慎重,
无异于示弱,宜与拿破仑速战速决,他坚信自己的军队是可以创造任何英雄
业绩的。最后,库图佐夫屈服了。就在俄皇来战地的同时,奥皇弗兰茨也到
达了军中。其时库图佐夫已失去了实际指挥权,他的司令之职已是徒有虚名。
有一天,他向陛下询问关于调动军队的设想,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不关
您的事”。对于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来说,没有这位将军的指挥,想战胜对手
几乎是不可能的。
普鲁士皇帝也派豪格维伯爵为特使去与拿破仑谈判。普鲁士皇帝想借调
停为名,试探一下拿破仑的意图。如对方不接受条件,就决定发兵
15万参加
对法作战。有人谓之为“武装调停”。
由于俄奥联合作战,战场形势突变。法军为了应付查理大公的
9万奥军
和保障后勤供应,以及保护侧翼,不得不延长战线,分散兵力。内依元帅率
军西去提罗尔;马尔蒙将军率部去斯提利亚;达乌元帅率部东去匈牙利;伯
那多特元帅率部北去波希米亚。现在拿破仑手中的兵力只有缪拉、苏尔特和
兰诺三位元帅的部队,在数量上法军处于劣势。各地法军如向主力靠拢,在
一天内可集结
5万余人;三天内可达到
7.5万人;四天内可集结
8.5万人。
此时,俄普结盟和特拉法加海战法军失利的消息传至军中,人心不免有些动
摇。拿破仑考虑的是:法军在希尔诺附近只有
6万余人,缺乏攻击力。如俄
奥的增援部队一到,兵力将增加一倍,普鲁士很可能也将派兵增援。现在只
有趁联军尚未全部集结,普军还未正式参战之隙,击破当面之联军。在这一
思想导引下,拿破仑采取了缓兵之计,以求在短暂之日,适当集结兵力进攻。
拿破仑的措施是:一、急令伯那多特、达乌元帅火速回师支援;二、推迟接
待普国特使,以暖昧态度使犹疑中的普鲁士仍举棋不定;三、派遣萨瓦里将

军前往沃尔谋次谒见俄皇,要求停战一天。
军前往沃尔谋次谒见俄皇,要求停战一天。

11月
25日前往联军驻地。他此次身负双重使命:向亚历
山大呈递拿破仑的亲笔信,同时,伺机刺探俄奥联军兵力部署及官兵士气等
情况。萨瓦里回来时,对俄奥联军的弱点已了如指掌。这样,拿破仑就做到
了知彼知己了。
萨瓦里回来时还带回了俄皇的复信。信中写道:“感谢您派萨瓦里将军
前来送信,特向您表示深切的谢意。我只希望欧洲能在正直的条件下和公正
的基础上重建和平。同时渴望个人仍能有机会对您表示友好。请接受我最崇
高的敬意——亚历山大”。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停战的可能性不存在。
正当法国特使与俄奥谈判之时,拿破仑已获悉援军于
12月
1日即可到
达,遂令部队作好准备,摆开决战姿态。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很快命令军队发动进攻。11月
28日,在雅沼城附近
双方军队相遇。俄奥联军小胜法军,法军损失了几个骑兵连。这一胜利使俄
奥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加上亚历山大一世派去劝拿破仑投降的特使道尔戈鲁
向他报告,称法军害怕在奥斯塔利兹同联军作战。此时,俄奥联军有
9万人,
而法军只有
7万。这些都使俄皇对自己的成功深信不疑。

12月
1日,俄奥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分兵五路前进,占领奥斯塔利
兹西南方狄尔尼兹至北方斯尼兹一线。这五路部队基本上以普拉钦高地为核
心。第一路至奥格兹附近。其一部位于狄尔尼兹,作为左翼;第二路约
l.16
万余人进至普拉钡高地南侧;第三路约
1.3万人进至普拉钦东南侧;第四路
进至喀尔佐诺雅兹之西,兵力约
2.5万人;第五路约
4600余人,进至普拉钦
东北侧,为右翼。库图佐夫的司令部及总预备队
8500余人,在喀尔佐诺维兹。
计划规定联军主力开往法军集结的原野,包围其右翼,将之围困于布尔诺城
内,并切断法军能往维也纳的退路。
拿破仑也将重兵设于普拉钦高地,另外,以一个师的兵力防守狄尔尼兹
和索科尼兹地区。法国的援兵第三军团已进至莱格伦附近,逼进奥斯塔利兹。
拿破仑抓住俄奥联军正面和左翼兵力较厚的特点,将少数兵力右翼防
御,牵制俄军;主力则部署在中央和左翼,成梯次配置。拿破仑拟暂放弃普
拉钦高地,分散俄军兵力,然后乘隙出击。当时有人反对拿破仑的这一计划。
然而这正是拿破仑的高明之处,因为如果法军坚守高地,联军势必在
12月
1
日全力攻取,提前一天大战,而这时法军后援未到,难于决战。同时,普拉
钦居高临下,俄军不便向法右翼迂回分兵,而可能集兵于高地正面,从而形
成硬打硬拼,硬打硬拼对人数少的法军是很不利的。
果不出拿破仑所料,俄军占领普拉钦高地后,就准备分兵迂回,压迫法
军右翼,试图切断法军同维也纳的联系。12月
2日晨,亚历山大一世前往普
拉钦高地,视察部队。这时,广阔的原野上弥漫着浓雾,对方军队行动无法
看到。战争形势扑朔迷离。库图佐夫忧心忡忡地眺望远方,而亚历山大一世
却兴致勃勃。他问道:“您不觉得一切都很顺利吗?”独眼老将军库图佐夫
微微一笑,小心翼翼地答道:“既是陛下在指挥作战,谁还怀疑胜利在握呢?”
如果沙皇此时得知拿破仑的打算的话,也许他也不会那般自信了。
法军诱使俄军分散兵力后,凭借有利地形以万人抗击和牵制了联军
4万
余人;而在中央及左侧,则以近
6万之众对联军
4万,形成主要方向上的优
势,以利中间突破。12月
2日早晨
7时许,浓雾散开,整个奥斯塔利兹平原
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在拿破仑眼中,普拉钦高地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

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就要以他的坚兵利炮、去摧毁联军的大军了。俄奥联
军倒霉时候就要到了。
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就要以他的坚兵利炮、去摧毁联军的大军了。俄奥联
军倒霉时候就要到了。

7时
30分,法皇拿破仑命令苏尔
特军团乘隙夺取这一战略要地,8时,法军由般维兹以北地区猛烈攻击前进。
库图佐夫企图增援普拉钦,然而俄军四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中午,苏尔特军
团夺取了普拉钦高地。拿破仑命令在高地上布置炮火,将俄军置于火炮攻击
之下。到此时,胜负实际上已经很明朗了。法军已经占领了有利形势,掌握
了战场的主动权。
法军的炮火从高地上密集地射向联军,打乱了俄奥联军的阵线。法军扑
向敌军,顺势攻击其左翼和背后,并切断了俄军主力与侧后的联系,使之腹
背受敌。1小时后,联军便溃不成军,俄国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混乱不堪。
他们惊慌失措,只顾逃命,军旗摇摆,刺刀歪斜,后撤的人流越来越汹涌,
淹没了高喊止步的军官,伤员恳求救援,无人置理。四下里到处是逃兵败将。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当时可谓狼狈极了。在混乱中,他力图保持镇定,他
的左右侍从中有几个人坐骑中弹,就倒毙在他眼前。一颗炮弹落在他不远处,
溅起的土块打中了他的面部。
在苏尔特军团攻取普拉钦高地时,法军右翼被俄奥联军有所突破,联军
渡过了哥尔德巴哈河。但在
9时许法军达乌第三军团赶来支援,予以有力阻
击,终于转危为安。
薄暮时分,亚历山大一世离开了炮火隆隆、火光闪闪的战场,策马退向
行辕,他身后只有一两名侍从。精疲力竭的沙皇几乎连坐骑都难以驾驭了。
此时,俄奥联军已全线溃退。
1805年的奥斯塔利兹战役,法军取得重大胜利。他们击溃俄奥联军
10
万人,俘虏了
20名将军和
3万名官兵,缴获大炮
120门。奥斯塔利兹战役在
军事史上影响巨大。
奥斯塔利兹之战,由于法、俄、奥三国皇帝均在军中指挥督战,故人亦
称之为“三帝会战”。12月
26日,拿破仑同俄奥联军签订了《布列斯堡和
约》。根据协议,俄国部队立即撤出奥国领土;奥国将其在德意志施瓦本境
内分散的小块土地,让与法在德之盟友符腾堡与巴登;奥赔偿军费
4000万法
郎等。
1805年
12月
9日,亚历山大一世在荷利茨最后一次同前盟友会晤,然
后就沮丧地踏上返回圣彼得堡的大道。行前,他给普鲁士国王写信,表示“在
任何情况下,我都永远准备竭尽全力支持她(普鲁士),我个人甚至也愿听
命于她。”普鲁士原本准备向法国宣战,此时竟转而祝贺拿破仑的胜利,并
同法国结盟;将莱茵河左岸克累弗和威塞尔两地及瑞士的纽沙特尔让与法
国;普对英封锁海岸以换取汉诺威等。
拿破仑在接受普国使者的祝贺时,这样说道:命运之神把您祝贺的对象
改变了。
俄奥的失败对于殚精竭虑组织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英国来说,无异于也是
当头一棒。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认为,法国皇帝拿破仑现在已经成功地控制了半个欧
洲,他不可能长期抵御扩大霸权的诱惑。俄罗斯若不甘心向这个“头戴皇冠
的科西嘉人”(指拿破仑)称臣,那么就必须尽早恢复其军队,寻求新盟友
并加强与原先盟友的联系。为此,亚历山大通过涉外使节的频繁交涉,不断

结盟。他始终没有忘记积极备战,他确信有朝一日将再与法兰西一争高下。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2000年。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然而能真正理解佛教内容及其影响的人并不多。什么原因呢?一
是佛教经典浩若烟海,其理论深广;二是佛法又是建立在自身修行实践基础
上,因此能把佛教的内容搞清楚确非易事。
(一)佛祖释迦牟尼与佛教

2500多年前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发生了一件大
喜事,净饭国王在
50多岁时喜得太子。净饭王早年与天臂城善觉长者之女摩
耶结婚,摩耶夫人温和贤淑,夫妇恩爱美好,但却一直膝下无子女,现在喜
得贵子,真是天大喜事。这一天是我国农历四月初八日。
太子姓乔答摩,取名为悉达多,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太子长大以后,虽然勇武聪慧,但性情却喜沉思,有一次同父亲远游,看见
农夫,脸向黄土,背朝天,在烈日照射下耕作,耕牛不时遭人鞭打,田中小
虫被鸟雀啄食。看到自然界这一幅幅生存争斗,太子心中感到无限哀痛。又
一次太子独出游玩,先看一老者,白发满头,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动十
分困难,其后又看见一个有病的人,身瘦腹大,痛苦呻吟,又遇一队人抬着
死去的人痛哭,看到这些,太子感慨万千,想到世人不论贵贱贫富,都逃不
过生老病死,叹息道:“日月易过,少年不常,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
将来,甚可畏惊”。
此后太子常为如何安身立命,解脱众生的痛苦问题而沉思,最后下定决
心,放弃了太子的荣华富贵地位,舍弃了爱妻娇儿,而出家学道。净饭王知
道后,无限悲哀,便派大臣们去追劝太子回国。他们追到太子,但太子立志
修行,不为所动,与陈桥如等五人坚定地去了。
当时印度有许多出家苦行的人,有人用火烤自己,有些人则每天只吃很
少的东西,认为今生让自己身体受苦,死后就能升天。太子分别参加学习了
这些外道修行方法,乃至在苦行时每天只进一粒麦。少吃少睡这样苦心修炼

6年之久,但是还是没有得到解脱之道。因此感到只靠苦修并不是解脱之
道,于是又开始吃饭,陈桥如等人看到这样,以为太子退转修行的决心,于
是,就离开太子到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修苦行了。
太子体力恢复以后,自己来到尼连禅河外
10里远的一棵树下,这棵树就
是菩提树,在一块大石头上打坐,发誓说,“不成正觉,誓不起座。”在第
49日的早晨,见到启明星出现而豁然大悟,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找到了
解脱众生、生死苦痛的方法,成了无上正等正觉,其后即称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是太子所在的族名,牟尼为寂默的意思,释迦牟尼的意思,专指无上正
等正觉。佛教弟子常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传说当日是我国农历的十二月初
八,佛教就把这一日作为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传说那一日由于长时间的
刻苦禁欲,太子感到自己虚弱得有如随风飘荡的一片草叶,他的形体枯干清
瘦两眼深陷,只剩下一副摇摇欲坠的骨架而已。
一天,他觉得格外饥饿,腹中有如石磨碾转一般,难受得几乎要窒息,
他走下尼连禅河,想用水滋润一下焦干的双唇,但是,水面上跳动的阳光令
他头晕,他跌倒在河边,昏迷过去。
不久,一个在河边草地上的牧羊女发现了他。看见他枯瘦如老树的身体,

她心生同情,便捧出用新鲜乳汁煮成的米粥喂他。一阵清凉的柔风拂过他的
面孔,他仿佛见到一层水雾,恍惚中他似乎见到了耶输陀萝如清泉般幽静的
面庞,如新月般梦幻的眉尖。他欣喜着,却又觉得自己虚弱异常,好象随风
飘落的片片枯叶一样。
她心生同情,便捧出用新鲜乳汁煮成的米粥喂他。一阵清凉的柔风拂过他的
面孔,他仿佛见到一层水雾,恍惚中他似乎见到了耶输陀萝如清泉般幽静的
面庞,如新月般梦幻的眉尖。他欣喜着,却又觉得自己虚弱异常,好象随风
飘落的片片枯叶一样。
世尊悟道后,首先前往鹿野苑为陈桥如等五人说法,世尊讲道:人的一
生是很苦的,要经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纵然有短暂的快乐,但是荣华
富贵不可常保,恩爱眷属终当别离,很多时候却是快乐一走,烦恼就来,可
谓人生所爱都是苦。人生所受的苦是由已经造成的恶业集聚而引起的。我们
必须灭除这些恶业,灭除贪欲,以达到解脱,生死苦恼的涅磐是可以由修道
得到的。这就是佛教中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世尊这次说法在历史上称
为初转法轮,陈桥如等五人就成为佛教最早的弟子,从此佛教正式创立。
世尊不久又行走各地,有很多人受他的教化而相继皈依了佛教。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