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花季雨季

_17 郁秀(当代)
萧遥答应着,忙转身走了。
江老师望着萧遥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萧遥出了教学楼,经过操场,看见王笑天,他的身后是一道长长的影子,在空荡荡的操场上愈发显得孤单。
萧遥没有叫王笑天,径直向校门口走去。
又是一大。余发仍没有来,王笑天异常不安起来。刘夏不理他了。是真的不理他了,他知道这回不再是买份礼物或吃餐麦当劳能哄回来的。
王笑天决定去说明真相。这个念头曾经在他脑海里反复闪过。都被意外情况给挡回去了,使得他想说也说不了。现在不能再犹犹豫豫了,他必须去说清楚,"那有啥了不得的。王笑天想。这想法平添了许多勇气,也得到一种轻松。
快到办公室的时候,王笑天竟意外地碰见陈明从办公室出来。两个人相视一下,错过了。奇怪,陈明来办公室干什么?他可是从来不到办公室的。唉,别想这么多,还是先进去吧。王笑天担心自己在途中多一分犹豫,多一分停顿都可能使他后退,推翻自己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勇力。
"邝老师,那张漫画是我画的。王笑天开门见山他说。
"哦?"邝老师愣了愣,尔后哈哈大笑,"你们现在的学生太讲哥儿们义气,连陈明这样的学生也来过,现在你又来顶认。
王笑天想起刚才在走廊里碰见陈明,敢情他也是专门为这事来的。
"邝老师,真不是余发画的。我画的。
"王笑天啊。你——"
"邝老师,那漫画是我画的,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我当然希望您不相信,可现在……老师,我当时想把画扔结余发,却扔给了陈明,陈明又递给了余发,余发不过是写了几个字……"
"荒唐!邝老师打断王笑天的话。这时上课铃响了。邝老师往椅背上靠了靠,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无力而疲惫他说,"回去上课吧!
出了办公室,王笑天伸了伸手臂,笑了。这时他看见陈明在走廊拐角茶色玻璃门后窥视他。王笑天一点儿也不慌。吹着口哨笑着走过去。
在王笑天到办公室前几分钟,陈明也去了趟办公室。陈明很少去办公室,尽管他是学习委员。这次,毫无疑问是为了余发。他虽然瞧不起余发这种靠钱进来的学生,但他还是找了邝老师:"也许真不是余发画的,因为他完全可以递给我,那纸团是从后面扔上来的。"
真相大白,邝老师一个劲儿自责:"都怪我太主观,差点害得余发没书读。江老师也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而内疚。那群男孩呢。事情说开之后,疙瘩顿时化解。就像雨过天晴一样,他们又和好如初。
余发不恨邝老师也不怨王笑天,他倒是从这件事上意识到自己平日也实在大"那个"了。
对陈明,余发也开始有了好感和歉意。但是陈明一如既往,无论余发主动表现出什么样的谢意,陈明全是一笑置之。只是有一次,大家又提起漫画风波时,晓旭对陈明说了一句:"谢谢你,陈明。陈明被感动了半天,难道就因为余发的事吗?不管怎样,他毕竟赢得了这样真诚友好的目光。这目光如此纯净,使他想起村前的海。陈明感到快乐,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咱班的同学都很可爱
"那天的事,老师也有错,在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就对一位同学有偏见。那天,我确实很气,不冷静,看见漫画,脸上挂不住。岁数大了,自尊心更强了。不过有一点,今天我还是要说。王笑天让你当一回老师,学生当众丑化你,你怎么想?"邝老师把眼镜摘下,用衣角擦了擦,再重新戴上,"许多时候应该将心比心的。
邝老师几句平平常常的话说得王笑天等人心里酸酸的。他们几个男生听说老师叫他们到办公室,原想肯定是挨骂来了,可邝老师却先作了自我检查,这让同学们心里很不好受。
邝老师又接着说:"王笑天你这画画得够损的了,我有那么难看吗?哈哈。说真的,要是我青年时看到这幅画,早气背过去。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可忌讳别人说我大蒜鼻了。说完,大笑起来。
过去同学们都说邝老师怪怪的。教师节那天,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他。可是那节历史课很吵,邝老师看到礼物。没收。反而生气他说:"什么礼物不礼物的,你们给我好好听课就是最好的礼物了,从此以后,同学们就叫他"怪老头"。
"后来当我真正明白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涵义后就不再难过。当时我想三四十年后我用什么再现青春美?只有知识,也只有这种美可以后天得来而且是永久的。"
王笑天真诚他说:"老师,这件事是我的错。"
邝老师一转话题:"老师年纪大了,在教学上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但我一想到'抛砖引玉'这个成语,又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
余发却问了个问题:"邝老师,你脸上的伤疤是文革给斗的吗?"余发一问,陈明就捅了他一下,余发也觉得自己失言了。可是收不回来了。
邝老师却平静地笑笑:"是啊。"
那动荡的十年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对知识分子。邝老师像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无法逃过这场劫难。但是他的目光始终向前看,从未向别人提起自己所受的委屈和苦难,包括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邓老师只是十分宽容地接受了这一切。
"老师,你恨吗?"余发又问。这次陈明没有再捅他。
邝老师平静地笑笑:"娘爱儿子,偶尔也会打错、骂错儿子。后来娘向儿子赔不是,儿子能记恨娘吗?能回骂娘。不认娘吗?"
邝老师说得极平静,但这话在萧遥他们心里却是极不平静的。现在的青年人受不了一点委屈;受一点苦。一点冤枉便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相比,我们缺少我们父辈祖辈特别是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所拥有的宽容和忍耐,光这点就值得现在的年青人好好学习的。萧遥的爸爸来信中有这么一段后:"我想倘若再有一次自然灾害,大概饿死的、活不下去的多是你们这代年轻人,因为你们生活大优越了。相反,我们这代吃过苦的人可以活下去。
江老师说:"这件事对我也是一次教育,我开始的时候也很不冷静,多亏了萧遥,是他提醒了我。通过这件事,我发觉咱们班同学都很可爱,萧遥的宽容、笑天的坦诚、余发的豁达,还有陈明的友善等等,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不断成熟,而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颗童心,始终能真诚热情地拥抱生活。
老师们的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同学都很感动。。
深圳明天靠你们
"报告!"办公室的门敲响了。
江老师回过头,是王笑天、余发、萧遥还有不合群的陈明。
"什么事?一个个板着脸。
几个男生推来推去:"你说吧。"你说吧。最后还是班长说话了:"我们想请您和邝老师吃顿饭。
请老师吃饭,怪事!
"为什么请我们吃饭?"
"我们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余发咧着嘴笑了,"你们挺够朋友的!
王笑天解释道:"老师您放心,这钱完全是我们自己赚的。我和萧遥是寒假打工的钱,陈明是他的奖学金,余发的钱是他炒股票赚的。
江老师想了一会儿,走过去跟邝老师耳语。邝老师直皱眉头也对江老师说了什么。
江老师回来对他的学生们说:"好,咱们走吧.邝老师有事不能去了。
出了教学楼。江老师说:"邝老师为什么不能来,你们知道吗?"
男孩子们面面相觑。摇摇头。
"邝老师的老父过世了。
"哦……是这样,邝老师还来上课?他为什么不戴黑纱?
"邝老师怕大家分心,他说:"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已经很大,我不能再给学生造成感情上的压抑。"
同学们沉默了。
这时,江老师指着校园外的小树林:"你们看那片荔枝林带,都是邝老师种的。从参加工作至今每年种一棵,每年带一批学生。你们是他带的最后一批学生,他很快就要退休了。明年你们会不会替他也种上一棵呢?"
大家都点点头。现在,同学们终于明白了教师节那天邝老师为什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高高兴兴地收下礼物。在那乱糟糟的课堂秩序之后,再面对装磺精美的礼物会是一种什么心境?难怪他说"你们给我好好听课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同学们常怨老师不理解自己,可同学们对老师又是否理解呢?老师忍受着种种困难,从不向学生诉苦,他们对自己的苦痛缄口不言。如果同学们连为我们付出如此爱心的老师都无法理解。那么如何去理解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明年3月12日植树节,我们替邝老师种荔枝树;以后每年也都会有人种!
江老师跟着他们走进一家小饭馆。饭吃完了,江老师先起身一步,忖了钱,然后说:"等你们以后长大工作了,再请我吃餐'劲'的。
"江老师,我爸说如果能在中学期间遇上几位好老师,那么对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萧遥说。
"我们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你们很有头脑。有见解,也有才华,在不少方面我还不如你们。王笑天你会漫画,我很欣赏你的观察力。技巧也不错。
"老师。快别提那漫画了,我真后悔,总觉得对不起邝老师。"
"以后上课可得好好听讲了。别再拿老师作模特了。你若真喜欢画画,就课余画。邝老师岁数大了,别说你们做学生的,就是我们都很尊重他。还有余发,别再睡觉,学点知识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学点总不是坏事吧。钱确实很重要,但绝不是人唯一重要的东西。江老师讲得很诚恳,"你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又生活在特区,是件很幸福的事,也许你们自己没有感觉到,要知道中国还有许多儿童上下了学,还有许多人温饱成问题,你们在物质上是极大满足的,那么精神上呢?深圳的今天。是你们的父辈于出来的,他们的青春在特区闪光,那么明天呢?深圳的明天靠你们.这不能光喊口号,一定要有切切实实的行动。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想。特区生活富裕,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志向如何?现在我发现深圳的学生都很有抱负,有志向,都是想当经理当老板的,都是想干大事业的,这很好。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不愿做小事,不愿从小事做起。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都笑了。
"今年报纸不约而同有个活题,就是谈发财,谈大款阔佬。谈经商之道,这不是巧合,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家都想当老板,当富翁,想一鸣惊人,想有所作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不过要想当别人的老板,首先要当好自己的老板!我愿意成为你们的老师加朋友。"
只剩下陈明在江老师身边,他们缓经走在大街上。夜幕正在降临,霓虹灯打开了,路灯也开始大放光明,好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专做夜市的小贩纷纷出笼。到处摆摊设点。"卖丝袜。丝袜大贱卖,15元一打!有人吆喝上了。
陈明看着这一切,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庸俗地生活着。
这平凡的街头景色,使江老师察觉到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被生活吸引住的感情。
"老师,你刚才说的邝老师的事很感人,但并不闪光。难道几十棵树就代表了人的一生?而且那些树一棵比一棵矮。是条下坡路,难道这就是人生意义所在吗?"陈明第一次采取了主动,"中学教师中不少是人才,可只是把别人的知识再转授给别人,只是连接符罢了。如果这些人当科学家、工程师,对社会的贡献岂不是更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为师者绝不可以用统一的尺寸去衡量他们。因为那样的结果只能像庸医给所有的病人开同一个药方一样。
江老师说:"你看问题尽管有偏颇之处。但见解独到。是的,中学教师里有不少人才,如果换个行当,他们的才干可能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是社会却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爱好,所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的观点我不赞同,能当科学家的人去卖番薯你不觉得遗憾吗?"
"不能人尽其才的现象过去的确存在。改革开放之后改变多了,现在内地择业部有了一定的自由度,更甭说特区了。不过平凡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社会需要红花也需要绿叶……"
"是的。这话很流行。可绿叶的价值也正是有了红花。如果只有绿叶,它的价值又何在?"
"你怎么知道在我的学生中就不会有红花出现呢?"
陈明不说话了。他就想当红花。
十六七岁正是多思的年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是多么需要能经常和一些比他们年长、比他们成熟、比他们深刻的人交心!
到了巴士站,江老师和陈明对视一下,两人没说话,笑笑,江老师拍拍他的肩,拥着他又往前走了一站。老师感觉得到陈明是赞同再走一站,再聊一会儿的,因为他走得很顺从。
"江老师,你一定很想你的家人,想你的太太和孩子吧?"
从陈明口里说出这句话,江老师很惊讶。也很感动。老师关心学生,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显得理所当然。而学生关心老师的个人生活,却令老师意外、感激。
又到了巴士站,远处有车来了。陈明对江老师说:"萧遥他爸爸说得对,中学期间如果能有一位好老师,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的。"
对于江老师。陈明是尊敬的。江老师并没有对陈明特殊化,但陈明却对江老师有了特殊的感情。过去初三班主任兰老师特别疼爱和照顾陈明,可陈明对她却有说不清的反感情绪。对江老师。陈明通过一学期的接触,他承认第一次对老师有这样的好感。
未了。陈明又说:"老师,有空到我家坐坐吧。我家有根多荔枝树,有的现在已经熟了,去尝尝最新鲜的荔枝吧!"
这也许是陈明第一次欢迎别人到家里作客。
作为教师,最大的满足莫过于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最大的心愿莫过于为社会培养出出类拔苹的人才。在现今,这些尤为难得和重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中国与世界日益缩小距离的今天,在特区,在崭新的教育战线上,是多么需要一批真正的园丁啊!
少女的暗恋
晓旭日记
X月X日
天不早了,办公室的灯闭了,我知道江老师要出来了。我不用看就感觉得到。我装作没看到,拿着本英语书在走廊上走来走去地读,心里却怦怦直跳。江老师离我越来越近了。他要和我说话了。
果然,江老师说:"林晓旭,这么刻苦啊!"
我装作则刚听见,回过头:"噢,我该回家了。于是我们一起下楼了。(我是不是很狡猾?)
到了楼底下,江老师说去推车,这时我发现他衬衫的第二个扣子掉了。我真想说:"老师.您扣子掉了。我帮您缝吧!
可我没说,大概是出于女孩子的矜持。有时我真想变成一个男孩子,听王笑天说,他们和江老师一起下饭馆,这真让我羡慕;或者变成刘夏、欣然那样的女孩,也可以与老师畅所欲言,江老师,您知道吗?我有许多话想对您说。我真想问您,您生活得好吗?幸福吗?
江老师的单车从我身边经过:"林晓旭,路上当心啊!这话就像出自父亲的口,那么慈爱和亲切。江老师又回头看了我一眼。我确定那双眼我小时候曾经见过,真的。"
望着江老师的身影,直至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我才收敛我的目光,又想起江老师的扣子,心里大声地喊:"老师.让我帮您缝扣子吧!
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自己的白衬衣,剪下上面的扣子,因为这个扣子和老师的一样。明天我就悄悄地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悄悄的。
X月X日
老师的扣子缝上了,我很高兴,要知道那粒扣子是我的呀。可当我走近时,我发现那扣子不是我的,它与其它扣子不大协调。
我想哭,我的扣子呢?
课间我去交作业时;在江老师办公桌角上找到了那粒扣子。紧紧握着它,心里很难受。它大微不足道了,放在桌上都不被人注意。
我握着这位不起眼的扣子,很久很久不动。
第二十二章 也许她真是妹妹
萧遥像往日一样,骑着跑车,路过13路公共汽车站,又看见(3)班那位穿黑色衣裙的也姓萧的女孩子,心里一阵快活。萧遥向她笑笑,从她身边经过。女孩子也腼腆友好地微笑着。
萧遥想下回见到她,一定要与她打声招呼,与她说说话。可每次见到她,却总不好意思开口,又只是一笑。于是又下一个决心:"下次见到她,一定要向她问好。"
有一次放学,萧遥远远看见13路车站人很多,猜想大概是塞车了。车子很长时间都没来,女孩子焦急地看着表。萧遥好像听(3)班同学讲过她家在罗湖区,离学校很远,见她很焦急,他也急了。他很慢地骑着车子,"干脆带她回家吧。可当他骑到车站,刚想停。另一只脚却不知怎的重重一踩车踏就过去了。他停在一个商店门口,悄悄地和她一起等车。终于,13路车来了,女孩子上车了,车子起动了,萧遥这才嘘了一口气。
(3)班上实验课要从(4)班门前经过,这时,女孩子总会探身望望。王笑天一见就大声叫:"萧遥,你妹妹来了!搞得萧遥很不好意思。在王笑天眼里,她就是萧遥妹妹,因为她父母也在国外,她也姓萧。久而久之,萧遥也觉得他与她好像真有什么亲戚关系。而(4)班上语音课却要经过(3)班,萧遥也不由自主地在(3)班门口停留一下。有一次,女孩从(4)班走过,王笑天又叫:"萧遥,你妹妹来了!萧遥笑笑。王笑天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头!萧遥窘得要打王笑天,这时女孩子回头了,她没看唱歌的王笑天,而是十分友好地看看萧遥。"也许她真是妹妹。萧遥想,"下次再见到妹妹,应该向她问好。
从五楼教室到大操场有一段距离,每次做课间操的时候,总是整个年级的同学像排长龙一样到大操场集合。路上萧遥偶尔会从(3)班同学的聊天中知道一些她的情况。"她很安静"。"从不嚼舌头"。听到同学们这样评价她,萧遥特别高兴,他不喜欢那种整天"哇哇"乱叫的女孩。
做操的队列是一班接着一班排的。(3)班和(4)班相邻。萧遥在众人中总是一眼就能寻出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见到她,萧遥都很快乐。
这天下操了。同学们纷纷冲回大楼。萧遥发觉她没动。身不由己地也停住脚。
女孩子站在草坪的中间。嫩绿嫩绿的台湾草衬得女孩子格外清纯可人。女孩子仁立着,静静地望着萧遥。
萧遥也是第一次这么大胆地打量一个女孩子。她的目光若即若离,好像想说什么。
四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时,雨"啪叭、啪叭"地落下来。
"下雨了,快走!"萧遥说。
两人又一次四目相交,然后各自向通往本班的走廊跑去。
课堂上,萧遥心神不定:"她要说什么呀?因为她的目光告诉他她有话要说。萧遥想放学路过车站见到她时,一定要问问清楚。
雨越下越大,到处都是潮潮的。第四节快上课的时候。刘夏拿看一把小花伞进来:"萧遥,你妹妹给你的!刘夏也学王笑天的贫嘴。
萧遥有些奇怪地接过伞:"怎么回事?"
刘夏耸耸肩:"不清楚,她就叫我把伞给你,没说别的。"
萧遥真想冲出去问问究竟,但是上课铃响了。
放了学,萧遥立马跑到隔壁班,她不在;萧遥又赶到车站,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她。下午天晴了。萧遥还是拿着她的小花伞,准备谢谢她,把伞还给她。可是一个下午都看不到她。一连几天都没见到。萧遥大天带着小花伞上学。班上同学都笑他"女里女气"。
她大概病了,大概是那天淋雨了,等她来了.一定要向她问好,说谢谢,一定!
可是她仍没来,萧遥每次都充满希望地盼她来,可每次都失望了。她怎么了?
她突然去法国了
萧遥到邮局发信。这封信是写给爸爸妈妈的。他在信上十分清楚地写了他对出国的看法。他相信父母会理解的。他们向来尊重他的选择。
在邮局,萧遥又回想起那次在这里见到她的情景。他希望出现个奇迹,他希望又能看到她拿着法国寄来的邮件从他身边经过。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她了,萧遥紧张中隐隐约约有几分担忧。
放学经过车站,萧遥习惯性地往那边看,还是不见她的影子。这时,有(3)班同学从这里经过,萧遥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班那个姓萧的女生呢?"
"哦,她?她去法国了,难道你不知道?"
"真的?什么时候?"萧遥吃了一惊。
"当然是真的,就是前几天。听说她妈妈一直在法国工作,后来在当地买了一幢原先是法国贵族居住的城堡。就把她接去了。
萧遥只觉得自己的心"咯噎"一下沉了下去。他刚刚发出一封信,说他"现在暂不出去"。可她却已经走了。一去就是那么远,也许他们这辈子都没机会重逢了。
最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向她问好呢,还没说"你好",怎么就"再见"了呢。萧遥非常懊悔,为什么不向她问声好?如果那样,她一定会说点什么,而下会在默默无言中去了法国。
萧遥猛然想起那天在大操场时她的神情,想起分别时那最后一瞥。也许什么都会过去,这最后一瞥但愿能永远留在彼此心中。
第二天清早,萧遥骑车又经过车站。早晨,天地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树木人群若隐若现。萧遥停了下来,恍恍熄恤看到那个黑衣少女站在那里,她手里拿着一本书,摹然回首,露出羞涩友善的微笑。
尽管他们没有单独交往过。甚至没说过话,但萧遥忘不了她的腼腆、忧郁和友好。
现在她已经走了。像晨雾般地消失了。
在法国的古老的城堡的阳台上,一定时常出现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姑娘,在眺望全城的景色。
天渐渐明朗起来,雾开始散开,一切清晰起来,那朦胧美好的一瞬深藏心底。
永远的最后一瞥
奶奶本想给萧遥的父母打电话,但又怕他们太担心,忽然间她想起萧遥常谈起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因此,决定去找他商量商量。奶奶事先打电话和这位老师联系好了以后,来到了学校。
江老师在接待室迎接萧遥奶奶。
奶奶是个旧社会的名门闺秀,几十年过去,仍然保持良好的风范,她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脸色也很好。
"请这边坐吧。这节我没课,我们可以单独地谈一谈了。据我看来,你要找我谈的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是……的,嗯,嗯……"奶奶的心情有些紧张,刚给江老师打完电话她就有些后悔了,她很顾虑自己这样做会出现电影,电视里的那些"镜头",那可就糟了。可是除了老师,她不知该求助于谁。
"江老师,我对你谈的请你不要让第三人知道。
江老师点点头。
得到保证后奶奶才开始讲:"是这样的,萧遥的父母希望萧遥出去,考虑到他年龄小,比较容易适应外面的环境,可萧遥自己认为目前不宜出去。这件事情听他说,他曾经和你谈过,征求过你的意见。
江老师又点点头。
"我和他爷爷都是早年留法的,解放后我们回国了,对于蒲遥的决定我们表示理解和赞同。
"说到这里,你大概知道我该有个'转折'了,是吧?"奶奶和江老师不约而同地笑了,奶奶接着说,"对于萧遥这个孩子,我和他父母都是比较放心的,他比较踏实和上进。可是近来他神色有些恍惚,几次问他,他都不说。一次他忽然问我:'奶奶,您早年留法,法国是怎么个情况?'当时我并没多在意。后来,我发现他的桌面有一幅画,啥,就是这张,我知道事情大了。
江老师接过奶奶递来的画:一个大草坪,一个女孩子,旁边不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男孩子,除此再没什么。画的一角写着"最后一瞥一一一萧竹"。画得不好,却一眼看上去就能让人感觉到是用心画的。江老师同时教(3)、(4)两个班的语文课。所以也知道萧遥画的是谁,不过她的姓是小月肖。
"天啊,江老师,萧遥他……"
江老师却想到另一个问题:"请问这幅画您是怎么看到的?"
"昨天,我收拾房间,在萧遥房间里发现的。奶奶一边讲一边觉察到老师的脸色变得不那么开朗,她停下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要背着孩子看他的信件,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有些东西是只供他们个人看的。
"但是不这样做,我就根本不知道他的事,尤其是这方面的事。他的父母都在国外工作。照顾萧遥的任务由我承担。我必须对他负责。不,江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江老师理解地点点头。
"作为教师,希望学生成才,但我们作为家长,还希望孩子幸福。
"这个年龄的男孩子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既冲动又内向。女孩子还会把自己的感情告诉伙伴,而男孩子却把一切都埋在自己的心底。江老师说,"中学六年,学生的变化很大,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起着巨大的变化,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
"江老师,依你的意思,中学生'拍拖'反而是对的了?
"尽管初恋在作家笔下很美好,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就不那么浪漫了。我不赞成中学生谈恋爱,包括互相理解。志同道合的早恋。爱情是必须以婚姻作为发展方向的,不以婚姻作为终结的爱情是不负责任的。而婚姻对中学生来说实在太遥远,小小年纪怎能肩负得起这沉重的社会责任。"
"这个看法我很赞同。我还认为有必要找这个女学生谈谈。
"肖竹已经去法国了。我认为您把这件事看重了。何况这种牵涉到感情的事情老师干预很容易弄巧成拙,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我发现有必要敲警钟时,我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过问这件事的。目前我只能从旁进行观察……您也不要再检阅萧遥的信件了,不要再用这种态度对待孙子,他会感到委屈的。
送走奶奶,江老师回到办公室,听到隔壁的老师在谈她们班的情况,无意中也涉及到早恋:"现在的学生成熟得早,什么事不懂啊,特区的孩子也开放,这种事只要不招摇,学习成绩不往下掉,就一只眼开一只眼闭算了,何况这种事也难管。
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正如马卡连柯说的,"现代社会造就了这样一批大孩子,他们在生理发育上虽然接近成人,但他们还不会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他们仍需要"管".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只是方法与形式不同而已。他们需要成年人善意诚恳且不让他们本人发觉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低谷期。我们教师有责任作学生这种过渡的桥梁,让学生毫无察觉。安全、平稳地过河。对于这种少年男女的感情,只能尽量做到使他们变得纯洁、高尚、美好。这一点,我们是能够做到的。
爱情讨论会
晓旭日记
X月X日
今天是周未,清早起来,我把那条雪白的连衣裙洗掉。我从不忍心让它受洗衣机的析磨。也不忍心让它与其它衣物一起洗。总是用手一次次地揉,用清水一次次地漂。
这种白裙子今年很流行,刘夏也有一条,比我的还精致。还华贵,但我觉得不一定比我的漂亮。
把白裙子拿到阳台上去晾,嘴上唱着歌儿。其实并不一定要像刘夏那种人才能唱歌,每个人都能唱,唱自己的歌。只要你高兴。
有一首很美的英文儿歌,我说不上它哪里好,只是很快地记下它的歌词:
当我是个小姑娘时,我问妈妈将来会怎样?我会漂亮?我会富有?妈妈说我会漂亮,我会富有,将来不是我们所能描述的。
是啊,将来是什么?生活是什么?
这么大了,我可以从别人瞬间的束情,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皱眉,总之,从许多地方感受到生活。
但是,我需要知道和了解的那部分生活,被妈妈用"将来你自然知道"给搪塞过去。
我偏要那部分生活,因为只有它能解释心里的好奇、羞涩、惊讶。
又想起那首很纯很童稚的儿歌:将来不是我们所能描述的。
X月X日
今天班上升的讨论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江老师说,如果在他的中学时代有这样的讨论会,一定是最沉默的会了,当然那时也不可能举行。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以前的中学生单纯,现在的学生啊……"后面没有话了,用了几个省略号搞得人心惶惶的。说到底,不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字典里儿过去多了一个"爱"字吗,这有啥了不得的,真不知大人们紧张些什么?
现在的女生暗地里没少谈论男生,那么男生呢,听说他们也没少议论我们女生。但是像今天这样,男女生在一起讨论爱情却还是第一次。
我想深圳的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还是比较全面的,初中时我们就开过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有时在报章杂志上读到内地中学生自杀啊、堕胎啊,老师私拆学生的信啊等等,我真为我们这拔人庆幸。
一开始同学们都有些不好意思,渐渐地,同学们活跃起来。
王笑天打头炮:"前几天国际台'930'放《青梅竹马》,我想大家都看了,小女孩问小男孩:"你会爱我一辈子吗?"小男孩说:"当然,我已经整整爱你一个星期了。"这个影片看完。让人回味无穷。一点也不像老师家长想的那么'不干不净'。中国就不会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人其实异性相吸,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反之,倒是不正常的了。"
立刻有人捂着嘴笑:"经验之谈。"
余发凑近刘夏:"那个对白是不是发生在你和王笑天之间呀?
王笑天接着说:"谁心里能真正否认自己没爱慕过别人,没对异性产生过好感?只是不好意思承认罢了。
刚才还为王笑天第一个发言捂嘴笑的同学一下子没声了。这话像一把手术刀在剖析着大家的心理。我承认他说得对。
刘夏说:"现在形容中学生拍拖的'术语'大多了,什么'不该吃的禁果'、'犯个美丽的错误'、'不该走进的误区'。'嚼下尽的青苹果'等等,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它的美好和诱惑力;一个是它的过早。"
王笑天和刘夏讲话总是一唱一和的,尽管他们因为画像的事吵架了.但他俩许起话来还是那么"夫唱妇随",难怪同学们笑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取笑归取笑,但我还是挺羡慕这对金童玉女的,感情纯纯的。前些日子,我湖南的表姨叫我妈给她介绍对象,她自个儿条件不怎么的,要求却一大堆。一要有深圳户口。二要有经济基础,三要有本科以上文凭,四要身高一米七五以上,五要……中学生"拍拖"绝不像成年人那么俗气和势利.他们才是最讲感情的。
这时柳清说:"我说不上什么。我曾经看过一本反映少男少女早恋的书。看后真不是滋味,那书讲两个学生在'拍拖',后来被一个同学告发到学校,两个老师用不同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团委书记先是'教育'一番,再要学生交代经过,写检讨,交日记,搞得学生很反感;班主任则以另一种态度对待这件事,她以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当年自己也曾险入歧途,后来如何如何,还召开班会,在每个学生照片上写下'未来的工程师'、'未来的科学家'之类的预言,教育学生'共产主义在向你们招手,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终于,学生知错了。男生在班上说。'感谢老师的帮助,是的,我险些误入歧途,迷失方向,现在我要悬崖勒马。共产主义在向我招手……,看完后真气,我真替那位女孩子悲哀。彼此真诚的爱慕怎么被形容成'歧途'呢?后来一看版权页,发现是1982年出版的,这才松了口气。十几年前的东西,难怪这么老土!"
柳清第一次当众人面讲那么多话,讲那么好。
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我,我能说什么呢?我的感受是说不清的。
"有时,有时觉得爱情很具体、很明白,有时又觉得很遥远、很朦胧。有人说: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感情是最美好的,过了就老了;20岁前没有初恋的人,人生是下完整的。可也有人说:这杯酒是醇厚甜美的、但现在还不到品尝的时候。所有的大人都说不要早恋,早恋不好。其实这并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我,我说不清……"
发言完了,我开始琢磨自己刚才说的话和想说又说不清的感觉,开始回忆自己这段的感情,下面接着是凡位同学发言,我没心机听了。
江老师也发言了,他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子不知什么时起,总想着她。哪一天见不到她,心里就空荡荡的,可见到她又从不说话。男孩想引起她的注意,只要她在的场合,男孩都特别活跃。到了毕业那一天,他们谁也没开口,后来各自成了家,有了伴侣和孩子,中学的一切都成了永久而美好的记忆。真该为这个小伙子庆幸,因为他以冷静置之的处理方法实在是大漂亮了。也许你们会说这个男孩应该去表白自己的感情这才是男子汉的气概,喜欢谁就应该勇敢地表白和追求,但这是对社会化程度很高的成年人而言。两个中学生,都在成长变化着,却要共同维持一份永恒下变的情感,尽管心有余,实在是力不足啊!
"太校方口气了。"余发说。
"那你怎么看?"
"我吗?没啥看法。我们村里许多女人结了婚是不工作的。大夫在外面开公司办厂赚钱,妻子在家里看房子。现在许多内地妹,特别是湖南蛛、四川妹贪图本地人有钱嫁进来,她们当然长得不错,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牵着哈巴狗在街上溜达。许多本地人很反感她们的,我也很看不惯。"余发达说边学那些阔太太走路,把大伙都逗乐了,他自己也乐了,搔后脑勺,"嗨,我们听听陈明的看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