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读史方舆纪要

_35 顾祖禹(明)
  木角甸山在州东百三十里。地名备乐村,产芦甘石。旧封闭。明嘉靖中开局铸钱,取以入铜,自是复启。又东为阳暮山。夕阳倒景,金紫万状。中有龙洞,分上中下凡三,幽奇瑰异,不可穷究。○碧玉峰,在州北五十里,岩石磷磷,下瞰?江府之抚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然。一名石钟岩,以有石如悬钟也。《志》云:州北有竹子山,道出云南府宜良县。
  ○婆兮江州东六十里。源自?江府抚仙湖,流经州境,汇于婆兮甸,下流入盘江。○浣江,在州西南三里,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夹岸林树阴森,为行客饯别之所。经州南,又东南会于婆兮江。《志》云:州南有瓜水。浣江之水自北至,思永之水自西至,转而东南下矣冲之水,与之俱会于茶部冲。形如瓜字,故名。思永河在城南四里,即海眼泉。水甚清澈,热如沸汤。海口有池曰汤池。高河泉在州西南四里团山顶,外窿中洼,周二百余步。涝不涸,雨不溢。又州东北十里有巅岩泉。两岸相对,下有溪涧。一泉自山巅下垂,如瀑布然。又通井,在州治南。水甚洁,虽旱不涸。
  ○甸苴关在州西北四十里。《滇纪》:宁州有甸苴关,旧置巡司于此。
  通海县府东北百五十里,东北至?江府江川县百二十里。旧阿?蛮居此。一名阿亦,又名尼部。蒙氏于此置通海郡,段氏时为秀山郡。元初立通海千户,隶鄯阐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通海县,隶宁海府。二十七年,隶临安路,后又改隶宁州。明属临地府。今因之。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二里。
  句町废县县东北五里。相传汉句町县盖治此。后汉因之。蜀汉以后,俱属兴古郡。梁大宝初,始没于蛮。唐初,为?柯州地,蒙氏置通海郡于此。其后段氏改置秀山郡,蒙古置临安路,皆治焉。明初,移临安府于建水州,因改置今县,而置守御通海前前千户、右右千户二所于此。《滇志》:通海二所,洪武十五年与临安卫同置,创筑土城。二十四年,易以砖石。又有旧土城在县东五里,相传大理段智兴时筑,此以御诸蛮。今废,址尚存。
  ○秀山在县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长河,即海子也。旧有启祥宫,大理段智祥时所建。山半又有判府泉,亦因爨判而名。王奎云:逾滇以南,深渊绝壑,通海为最胜。环通海数十里,峻壑遥峰,秀山为最胜。秀山之奇,曰浮屠者三,涌金为胜云。○诸葛山,在县东南三里,相传武侯南征屯兵于此,因名。○通海湖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来,注于此。周八十里,似环而缺。一名杞麓湖,俗名海子。○新生泉,在县东十里,可溉田百亩。
  ○宁海关在县境。《志》云:县有宁海关。又青口铺在县东南三十里,通海驿在县东。
  河西县府西北百八十里。东至?江府江川县百九十里,北至?江府新兴州百三十里。唐武德中,于姚州南置西宗州。贞观中,改曰宗州,河西县隶焉。天宝后没于蛮,地名休腊,本属步雄部,后阿爨蛮易渠夺而居之。元初内附,属阿?万户。至元十三年,始为河西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改为县,明因之,编户四里。
  ○古城在县东北一里,相传唐宗州故城也,今废。
  ○琉璃山在县治北。元时土酋建城寨于其上,凡三层。其西为普应山。又有佛光山,在县西十里。○螺髻山,在县西五里,山峰尖峙,因名。又碌溪山在县东北,山多石,近溪四围皆水,通海湖之源出于此。○曲江在县东。自??峨县流经此,又东入石屏州界。○禄卑江,在县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东入于曲江。碌碌河在县西北。源自新兴州江川口,合诸流成河,经县境而入于曲江。○东湖,在县东南二十里,延四百步,袤三百步。其北有西湖,延百步,植堤蓄水,资以溉田。又县北有三龙泉,县西南十里有九龙泉,延百步。皆有灌溉之利。
  ○曲陀关在县北三十里,蒙氏所置,亦曰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立元帅府于此,为商旅辐辏之地。明初,废于兵燹。旧有曲陀巡司,万历中裁。龙马槽寨县北五十里。相传尝有龙马现此,因名。昔为蛮酋恃险处。又鞑靼营,在县东南东湖旁,蒙古尝屯兵于此而名。??峨县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二百里,西南至元江府界二百三十里。唐时有?蛮??猊居此,名??峨部,后并于阿?。元初,置??峨千户,隶阿?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峨州。二十六年,降为县,隶临安路,后又改属宁州。明初,改属府土知县禄氏、主簿王氏。编户十五里。
  ○筇洲废县在县西北九十里。元初,置县于此,属河西州,后废为筇洲乡。《志》云:旧??峨县治在今县东北二里??峨山之阳。又县有废城二:一在县西怕念乡,元时有百夫长居之。一在平甸乡,元末梁王备兵之所。
  ○桂峰山县南二里。高峰峭拔,上多桂树。其相连者为龙山,下有龙泉,四时不竭。又??峨山,在县东北二里。县北又有萃秀山,环拥县治。○五凤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五山连峙,其势如飞,山麓有凤山洞。
  三元洞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又有筇洲洞,在县西百里。○邃岩,在县西二百二十里兴依乡,深邃广阔。旧有兴依乡巡司,岩在其南,明万历中司废。
  ○曲江在县东。自?江府新兴州流入境,又合流。江在县东南二里。一源自新化州,流经县北,为大河。一源自石屏州,流经县南,为小河。合流入于曲江。
  丁癸江在县西北二百五十里。源自三泊,流经丁癸村。其水深阔,居民刳大木为舟,下流入于曲江。
  ○伽罗关在县西,有巡司。又??猊寨在县西北四十里,元时所建,基址尚存。一名唐??猊寨,旧置巡司,明万历中裁。又有褚市屯,在县东三十里。
  蒙自县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东至广西府故维摩州百五十里。本蛮地,以目则山而名。汉语讹为蒙自。南诏时,以赵氏守此。至大理时,为阿?蛮所有。元初置蒙自千户所,隶阿?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临安路。明属临安府,今因之。编户十五里。
  ○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语讹为蒙自者也。其山横列二十余峰,秀丽如画,百里外举目皆见。《元史》山有古城,白夷所筑。下临巴甸,故县盖治此。
  云龙山在县东三十里,回环盘束,几数十里。中有石室,可坐千人。又有石洞,足容百人,经行者夜宿其中。其余危峰森束,林箐深广,岩壑幽胜,不可名状。又北为小云龙山,亦奇峭。○耳罗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年必大丰,土人以为验。东有仙人洞,四面石壁悬注,如钟鼓然。
  羡裒山县东九十里。其上石笋森立,绝顶平广,有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丰衍,宜牧放。
  ○梨花江在县东南。源自纳楼茶甸境,流入县界,其上源即礼社江也。又倘甸河在县东南七里,流入梨花江。长桥海县东二十里。构木为梁,长十八余丈,四面皆水。又二十里为矣波海,中多鱼虾。《海菜志》云:县西南二十里之水曰西溪,有二所,一出银矿,一出锡矿云。又有草湖,在县治南百步。
  莲花滩在县南。为入安南之道,即澜沧江下流,交趾洮江之上流也。明永乐初,沐晟出蒙自莲花滩进讨安南。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抚臣汪文盛以莲花滩当交广水陆之冲,遣兵据其地。为诸来归人声援,登庸大惧。即此。《舆程记》:繇莲花滩达安南之东都,可四五日而至云。
  ○大窝关在县西南,亦曰大窝子,有险可恃。又南曰打巫白箐,箐深道峻,下马攀援乃得前。又南至江浒地,名矣吝母渡江,为勒古薄地,入交趾界。《滇纪》:县有箐口关,旧置巡司。杨柳河关在县西南,近王弄山长官司。山高箐密,深险可恃。《志》云:自关而南,地名老寨。旁有白木、乐龙、老火等箐及奚乌石洞,皆险僻处也。
  发果寨在县东南。傍有五山,峻拔险固可恃。○八寨,在县南。《滇纪》:自老寨,雾露结箐、洒哈诸地至八寨,又进至江底,其傍曰猛撒箐。渡江即交趾界。又有哑得白箐,自溪楮山南出之道也。渡江为交趾境内之阿别波哨。《滇纪》:孟撒至交趾境内者兰州三十里。
  贺谜寨在县东南。《滇纪》:县有溪楮山,去八寨二十余里。又南至大江,地名安边。繇县至底泥,又前渡三岔河,即至贺谜。其地有万山相接,正中地名慢老。左曰磨莫,右曰八洒,俱近安边。自慢老至江底,皆崇山峻岭,旁有黄角榆诸处,江南为笼阴山箐入交趾界。
  柏木芦寨在县南。据山绝顶,四面悬崖峭壁,外建墩台,以护水道。又南渡江入交趾界。《滇纪》:县南有雾露结箐,繇此抵柏木芦寨。又有薄喇寨,去交趾者兰州仅五里。○鸡街寨,在县西北,道出府城,此为要口。新平县在府西北三百三十里。本??峨部地。元初,为??峨千户地。至元中,设平甸县,属??峨州,后改平甸乡,仍隶??峨县。明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有土城,编户二里。
  ○镇元山县南三十里。又南二十里曰金营山。○南峒山,在县南二百里,南峒巡司置于此山。有七十二峒,名胜不一。又倚山在县西百里,崇岩峻石,若楼阁凭虚。○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又东五十里有大罗河,水势汹涌。○洪本泉,在县治西,流灌郊郭,为利甚溥。又西里许,有瑞木井,源出木下,味甘冽。新化州府西北五百三十里。南至元江府界二百里,西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三百四十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四百三十里。
  古南蛮地,蛮名马龙、他郎二甸,阿?诸部蛮居之。元初内附,立为二千户所,属宁州万户府。至元十三年,以马龙等甸管民官并于他郎甸,为马龙部千户所,属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明初,改为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司。弘治中,改为新化州。万历十九年,改属临安府。州今为开化府。
  州江山险要,控扼群蛮。
  ○新化城明州城,旧为长官司治。本无城垣,明嘉靖五年,建土城,周五里。
  ○迤?而山在州治东。山势来自昆阳,连属不绝。又迤阻山在州治西,与迤?而山对峙。○彻崇山在州治北五十里,林木蓊郁,岩石峻险,延长一百五十里。路险人迹罕至,下有温泉。又?龙阁山在州北百里,五峰耸峙,有泉下注于摩沙勒江。
  马龙山州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因名马笼部。又北有陀崆山,陀崆山之北又有法龙山,皆蛮酋结寨处也。
  ○摩沙勒江在州东南八十里,即马龙江之异名也。自楚雄府?Ф嘉县流经此。又东南经元江府境,为礼社江之上源。《元史》谓之鹿沧江,秋潦有瘴。《志》云:马龙诸山,在江之右。迤阻诸山,在江之左。群山夹江,其隘如峡云。元至元中,平缅叛,结寨于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平缅土酋思伦发入寇,亦结寨于摩沙勒。沐英遣将击却之。既而复寇楚雄之定边县,英昼夜兼行凡十五日,抵贼营,悉平其党。今有摩沙勒巡司。
  阿怒甸在州东北,其相近有喇乌得箐,俱近新平县界,为两境之要地。
  纳楼茶甸长官司府西南一百八十里。蒙诏时为茶甸地。元置茶甸千户,隶阿宁万户。至元中分为二千户,后又改今名,属临安宣慰司。明初改为长官司,土官普姓。临安九司,司独在江内云。
  ○通曲山司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禄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又松子山在司南一里,山多产松子而名。○羚羊洞,在司北,中产矿炼银。其高耸处,有羚羊飞石层积,人不可到。又司东二十里有风洞,司东南六十里有鱼洞。《志》云:司旧有矿场三:曰中场,曰鹅黄,曰摩柯,今皆封闭。○禄莲渡司南四十里。又司东南百里有乍甸渡,又司东百五十里有呵土渡,所谓纳楼三渡也。
  ○倘甸在司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明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
  教化三部长官司府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时强现蛮居此,为强现、牙车等三部酋地。华语讹为教化。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后属强现四部。明初,改为长官司,属临安府,土司张氏。司今省。
  ○波些山司西四十里,孤峰秀削,冠群山之上。○鲁部河司西南三十里。源出礼社江,经司境流入蒙自县之梨花江。○牛羊箐在司南。有酋长守其地。《志》云:繇敦化三部而南,地名枯木箐,亦有酋长戍守。又南为斗嘴三关,险固可守,自三关而南,即抵牛羊,与交趾接壤处也。
  王弄山长官司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元为王弄大小二部。明初改置长官司,土官阿氏。万历中,沙氏世袭。
  ○木底河箐在司境。《志》云:司境又有梭罗洞、锁狸城洞、黑打洞、弄弄山箐,俱设险处也。
  亏容甸长官司在府西南百四十里,旧为铁容甸部。元至元中内附,隶元江路,司治亏弓村。其地上湿下热,多炎瘴,常以安置罪人。明初,改置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阿氏。○亏容江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府流入境,至司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一云:即礼社江之上流也。○槟榔渡,在司西北五里。又有茶渡,在司北四十里。溪处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七溪之溪处甸部,其酋名贺?,华讹为和泥。初本一部,后分为三,溪处甸其一也。元置军民副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赵氏。《志》云:司治左作村,部夷有?夷、倭泥二种。
  ○溪处山在司治西。奇峭延长。民居山上,中有溪涧。
  思陀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旧为官桂思陀部,管落恐、溪处二部,后分为三部。元置和泥路,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为思陀甸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遮氏,后为李氏。司今省。
  ○思陀山在司治东。山顶平旷,有思陀寨遗址。
  左能寨长官司府西南二百三十里,本思陀甸寨。明初置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官吴氏。○乐育甸在司东。《滇纪》:自石屏州界坝罕渡江而南,至乐育。是也。○崇府寨,即司治。《志》云:高山连亘,崖谷之险,倍于他司。
  落恐甸长官司府西南二百里。旧名伴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元置落恐军民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临安府。
  ○大寨在司西南。《滇纪》:繇石屏州坝罕甸出猛甸,遂抵落恐大寨。又西近元江府境,自大寨而东北,地名乃龙,出纳楼等司境。
  安南长官司府东南百九十里,本阿?蛮所居。旧名裒古,亦曰部?弱踵甸。阿?裔孙舍资居此,因名拾资部。元初,置拾资千户。至元十三年,以舍资地近交趾,为安南道防送军千户,隶临安路。明初,改为长官司。正德六年,省入蒙自县。天启二年复设,后又并入王弄长官司。
  附见:
  临安卫在府治东。洪武十五年建。又守御通海前前千户所,守御通海右右千户所,俱在通海县治东,洪武十五年建,隶临安卫。
  ◇?江府东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五十里,南至临安府宁州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云南府晋宁州百里,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百十五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三百里,至京师一万七百四十五里。
  《禹贡》梁州南徼地。汉为益州郡之俞元县。蜀汉属建宁郡,晋因之。宋改属晋宁郡,齐因之。梁属南宁州。大宝初,没于爨蛮。隋属昆州。唐为南宁、昆二州地《元史·志》:唐?州地。天宝末,复没于蛮,号罗伽甸。初麽些蛮居此,后为?蛮所夺。上元中,南诏取其地,改置河阳郡。大理时,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部。后居罗伽甸者号罗伽部。元取其地,置罗伽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江府,领州二、县三。今仍曰?江府。
  府北倚会城,南接临安,襟水负山,称为饶沃。介壤甸之中,厚藩翰之势,亦雄郡矣哉。
  河阳县附郭。汉俞元县地。晋、宋以后因之。梁末,废南诏置河阳郡于此。元初,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河阳州,寻降为县。今因之,编户六里。
  ○河阳城即郡城也。《志》云:府城旧建于绣球山。明弘治中迁于金莲山。正德中,迁?溥山麓。嘉靖中,复迁金莲山南。隆庆四年,与县同迁于舞凤山。环城为濠,引东西泉水会入濠中,复达于抚仙湖。今城周四里有奇,门四。
  西古城在县治西。元时筑,遗址犹存。城西十里别有西街,城居民稠密。正德六年,以寇警,守臣唐臣谕众民以其屋地所占及第户之高下分筑为城,周匝三里,为五门,与郡城相犄角。○舞凤山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而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明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旧《志》云:在府西北七里。又回龙山在府治东南,一名象鼻岭。石骨低回,蜿蜒如入湖状。其脊分垅旋转,北望罗藏城郭,左顾若龙蟠然。又治西北有山,曰龙爬山。○金莲山,在府治东五里,一名龟山。高圆平正,众山环拱。日光照耀,有若金莲。又?溥山亦在治东五里,上有诸葛营,为武侯驻兵之所。《一统志》:府治北有?于扎山,一名无诈山,今名乌?。其麓有泉,流为?于扎溪,南入抚仙湖。又云龙山,《滇纪》云:在府东十里,一名订盟山,相传诸葛武侯誓蛮于此。罗藏山府北十里。《后汉志》俞元县有装山,出铜,后误为藏。又蛮语虎栅为罗藏。昔有虎自碧鸡渡滇池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因名也。山高五千尺,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寨其上,亦名梁王山。明初梁王瓦尔密闻曲靖破,走入罗藏山是也。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西有泉,流为弥勒石溪。俱经阳宗县,入于明湖山之东。又有菜花坪,以野菜蔓生而名,相传梁王宴游处。○阙摩山,在府北三里,多岩穴泉窦,其水流为北波沼。又府西有盘龙冈,石岩下双湫夹出,曰西{?山}。一云即西浦龙泉也。旧传水自地中接昆明池,双涌于西山之麓。流不百步,南折入于湖。今增建闸堰,蓄泄以时。涌拔山府西南三十里,孤高突秀,有玉笋之形。一名玉笋山,屹立于抚仙湖上。又八仙岩在府西十五里,壤接荍甸,寇盗窃发,往往经此。昔有亭鄣戍卒,今废。○抚仙湖城南十里。一名罗伽湖,一名清鱼戏月湖。周三百余里,北纳诸溪流,南受星云湖。涵泓清彻,一碧万顷。中多石,尾闾东会于盘江。○龙泉溪,在府西十五里乱石中,流入于抚仙湖。铁池河府东二十里。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宜良县,至铁池铺入山峡数十里,会抚仙尾闾。又东入路南州,谓之铁赤河。河外竹山五丛,林木深密,伏戎之莽,扼河可守,盖天堑也。
  潄玉泉《志》云:府东街有潄玉泉,出重珠山下,有潄玉桥。又庄镜泉,出碌?奇山下,有庄镜桥。附郭田畴,资其灌溉。又西街有立马闸,防龙泉溪之水。太平闸,防梁王冲之水。又有太平桥,在治西二里,跨罗藏溪。
  江川县府东南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河西县百九十里。汉时名碌云异城,蛮名易笼。唐时南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大理以些麽徒蛮子孙分管其地,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属?江路。明属?江府。今因之。县系土城,编户二里。○部椿城县北二十里。昔蛮易昌所筑。元置双龙县于此,今为双龙乡。
  ○龙凤山县西三里。崇冈叠阜,为县镇山。下有温泉、冷泉,泉水四绕,合流而注于星云湖。又西里许有西山,峰峦起伏。又城东三里有东山,山顶浮圆。唐天宝二年建。○海瀛山,在县东南。特起湖中,四壁如削。凭虚视下,竞秀争流,一名孤山。
  蟠坤山县南十五里。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石皆赭童无草木。又屈颡颠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海,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件溪,入星云湖,溉田甚博。《志》云:土人谓犬为屈,惜为颡,尝有猎是山而不获者,因名。
  绿笼山县西北十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流入星云湖。○覆盆山,在府西南三十里,山皆螺甲,形若覆缶。○星云湖在县治南,周八十余里。东流五里,繇海门入抚仙湖。
  ○海门桥县东南五里,临安要路也。星云湖水经其下,繇此入抚仙湖。阳宗县府东北四十里。北至云南府呈贡县界一百里。唐时麽些蛮强宗居此,号强宗部。后讹为阳宗。元初,置阳宗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县,属?江路。明属?江府。县有土城及濠,编户二里。县今省。○黑相城在县治东。一名输纳笼城。又梁王屯在城东南二里棋坪山,上有废垣,元梁王曾城其地。《志》云:明初征滇,伪梁王使其部酋屯于此,阴决沟,引水以灌我军。有沙锅者侦以告,因绝其水,遂灭之,今亦名沙锅寨。○夹浦山在县城西。弥勒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流其下,因名。又棋坪山,在县东南二里,顶若棋坪,上有梁王屯。《一统志》作棋和山。又化石祖山,在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为日角溪,一作觉卜山。
  天马山在炒甸南三十里。山形肖马,故名。两山并峙,峰峦起伏,茂林曲涧,蓊郁盘旋。陟其巅,见宜良大池江,南望?江抚仙湖,西连阳宗、梁王屯,北睹汤池、万佛寺。山麓流泉,环绕若带。《滇纪》云:山在县东三十里。
  ○明湖在县北。一名夷休湖,一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余里。两岸陡绝,山水赤色,产鱼甚佳。○弥勒石溪,在县西,发源罗藏山,流经县治东北,而入明湖。
  大冲河在县南五里,源出罗藏山北,诸水汇而为河,下流亦入于明湖。明隆庆中堤决,县令文嘉谟复浚而深之。又日角溪,在县西北百里,出化石祖山,伏流至天生桥下,复出成溪,又东北入于明湖。《志》云:县西有锦溪,亦汇于日角溪。
  新兴州府西一百二十里。南至临安府石屏州百二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一百里。
  古滇国地。晋新兴县地,后因之。梁末,土人爨瓒居此,分为西爨地。唐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置温富州,段氏时麽些徒蛮分据其地。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新兴州,隶?江路,明属?江府编户二里。今因之。
  州山川环列,居然奥区。○休纳城今州治。《志》云: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旁,次曰普舍。部旁据普具龙城,亦名休制部。元初,立部旁千户所。至元七年,改为?纳县。十三年,置州于此,寻省县入州。明正德间,始筑土城。万历六年,改筑砖城,周三里有奇,门五。○白城,在州西北。昔部旁、普舍二城之西有此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之,莫能定。又州治西南有禄匡城,州治南有昌人城,相传汉时所筑。
  普舍城州北二十五里。强宗部蛮之裔普舍者居普札龙城。元初,置普舍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明初省入州。○研和城,在州南三十里。昔麽些徒蛮部雄居此。元初其孙龙锸者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研和县。明初省入州。又畔龙城在州西十里。元至元中置县,后省入研和。《志》云:研和县有王乞城,汉筑。又州西有中古城,州北有黑村、马桥二城,俱元置。《志》云:有大营城,去州十余里。
  ○奇梨山在州治西。林木茂蔚,下有泉,流为奇梨溪,下流入大溪。○罗麽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麽溪。溪凡九曲,入于大溪。又灵照山在府东十里,山高峻,日出则光先照,因名。博螺山在州东南。《滇纪》:自州境出博螺、龙马诸山,道宁州入蒙自县界。
  大棋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元末,蛮酋据险设寨于此。又蒙习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适饥山,山顶与晋宁州分界。○关索山,在州西。道险,引绳而渡,谓之关索驻驿。
  ○大溪州西北五里,源出州北之夹雄山。自东北流绕于州之西南,过罗麽、奇梨二溪,出临安府之??峨县,入于曲江。○九龙池,在州西北二十里,池聚九泉,分灌赤壤。《志》云:州北十里有莲花池,下流入于大溪。
  萝木箐河在州北。自晋宁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峨县界。又密罗河在府西,源出密罗村,亦西南流入??峨县。铁炉关州北三十余里。为北出昆明之要路,向有巡司戍守。《志》云:州东有棠梨坡砦,自州至江川县,此为次舍处。
  路南州府东百三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二十里,北至曲靖府陆凉州二百三十里。
  古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唐为昆州地,蛮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初,置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路南州《元志》:至元七年,并落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江路,落蒙为路南州,属?江路。明属?江府编户三里。今因之。州旁控蛮甸,雄峙东陲。
  ○撒吕城州东北一里。《志》云:州旧城也,即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因有落蒙部之名,后废。明弘治中,始筑土城。隆庆六年,重筑。万历四十八年,复修治,周二里有奇,门四。
  邑市废县州东北八十里。旧有邑市、弥沙等城,落蒙子孙分据之。元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县入邑市,隶路南州。明初因之。弘治四年,邑市县省入州。《志》云:弥沙城在州东南,相近又有河头城,俱汉时筑。达子城州东三十里,蛮语为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底于广西,绵延三百里,昔蛮酋弟兄筑此分界。
  ○竹子山在州南五十里。山高千仞,周百里,旧为贼巢。明弘治中,方伯陈金平之。环向有蜡?、香炉诸峰。○遮日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峰峦峻拔,阳辉掩映,一名些亦山。又?龙山在州东八十里,峰峦高耸,下有小石,可炼为铜。《志》云:州治旁有鹿母山,治南半里又有紫玉山。照镜山州西北二里。山前有池如镜,倒影其中。又休桑山在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下有流泉,曰休桑溪。南流入于盘江。○羊鼻山,在邑市废县东北十五里,以形似名。顶有泉,引以灌溉。又木龙山,在邑市废县东南十五里,高可五百余仞。《志》云:州北三十里有关索岭,高二十余丈,险峻难度,若关隘然。
  ○巴盘江在州西。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云南府宜良县,入府境,过邑市废县,至州西南合铁赤河,东南流入广西府界。
  铁赤河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兴宁溪,在州东二里,绕州治西南流入于铁赤河。
  ○天生桥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皆石梁可渡,不假人力,因名。又州境有革泥巡司及和摩驿。
  ◇广西府东至广南府四百八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二百二十里,西至临安府宁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二百十里,西北至?江府路南州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师一万九百六十五里。《禹贡》梁州南徼。汉为??郡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宋因之。隋属?州,东爨、乌蛮、弥鹿等所居。后师宗、弥勒二部强盛,历蒙氏、段氏,皆不能制。元初,内附,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立广西路。明初,改为广西府土知府旧昂姓,今为土照磨属夷,有黑爨、?夷、上獠、沙蛮、猡猡,五种杂居。《筑城记》:广西东临水下沙夷,西近龟山寇巢,南连路南州,北接陆凉旧越州。土舍夷猡,四面杂处,而沙夷尤称犷猂。旧为矣邦、生纳下村,土官掌之。成化十四年以后,属于流官,领州三。今仍曰广西府。府东瞰粤西,南控交趾,山谷幽阻,民夷富强。《志》曰:诸山为屏,八甸为堑,弹压乌沙、土獠诸蛮,是郡之大势也。
  ○广西城府治旧在矣邦、生纳二村,无城,成化中,始筑土城,寻圯。隆庆五年,易以砖石,周三里有奇,门四。○发果山在府治北,培?相接,环于府治。城中有山曰钟秀,城南二里曰翠屏山,皆与府治相环带。
  阿卢山在府西三里。山延亘四十余里,南连弥勒,北跨师宗,有山洞深邃莫穷,洞中流泉入于西溪。山下诸蛮旧曰阿卢部。又有吉输山,在府东南五里。○临光山,在府西十里,与阿卢山相接。○巴盘江在府西北百里。一名潘江,亦作半江。自?江府流入,又东至师宗州界而入曲靖府罗平州境。又有盘江,在府西五十里,自临安府阿迷州流经弥勒州界,复东北流经府西,至师宗州而会于巴盘江。
  西溪在城西。《志》云:师宗州诸水多伏流于地,至阿卢山洞始出而为溪,流经府城西,环抱城南,与东溪合,下流入于矣邦池。
  矣邦池在府西南。一名龙甸海,亦谓之乾海。周三十余里,半跨弥勒之界。有二源:一出阿卢山麓石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明弘治十二年,李韶言府南有乾海,后有平壤一带,有水利可开屯田,是也。
  师宗州在府北八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江府路南州一百二十里。
  古南蛮地,地名匿弄甸。爨蛮师宗者据之,号师宗部《一统志》:宋时爨蛮居宕浪甸,其后师宗居匿弄甸。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置师宗千户总把,领阿宁、豆勿、阿卢、豆吴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为师宗州。明因之编户六里。属广西府。今仍旧。
  州山高水深,称为雄险。
  ○师宗城今州治。《志》云:元置师宗千户总把,治于州东南槟榔洞,后徙今治。旧有土城,万历二十八年修筑。四十年,复展拓之。城周三里有奇。
  ○恩容山州北五里,三峰峭拔。○锁北门山,在州北十二里,二峰高耸。经行其间,如门扃然。《志》云:州西南七十里有龟一山,极高峻。去府城亦七十里,为夷猡之薮。明万历四十八年,筑土城于此。周一里有奇,谓之督捕城,府通判驻守其地。
  英武山州东八十里,峰峦峭拔,高可千仞。明洪武中,设英武驿于其下,山饶盗贼及虎。行人稀阔,驿遂废。○绿德山,在州东百二十里,孤峰秀削,一名六德山。有六德废驿址,在山下。地名阿歹村,多暴客。
  马者笼山州东二百四十里。山高峻。又州东二百里,有高耒山,高三百仞。《志》云:高耒山西南三十里,即马者笼山。○巴盘江在州西北五十里。自府境流至此,又东北入曲靖府罗平州界。又州西二十余里有盘江,亦自府境流入而合于巴盘江。《志》云:州近治有大河口,盖盘江经此回曲而为大河也。
  ○槟?良驿在州东南五十里,今为槟洞村。又东为英武驿,又东为六德驿,三驿俱明洪武初设,寻废。
  弥勒州府西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百七十里,西北至?江府二百五十里。
  古南蛮地,本名郭甸、巴甸、部笼之地。些莫徒蛮之裔弥勒者据此,因名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欲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置弥勒州。明属广西府编户十六里。今仍之。州襟带山川,控扼蛮?。
  ○弥勒城今州治。旧为甸村,元置千户所于此。明弘治十一年,始筑土城,周四里,门四。○卜龙山州南五里,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叠嶂重峦,环绕州治。又阿欲山在州西十里,旧阿欲部千户所治也。冈峦重叠,下有温泉。其山绵亘七十余里,东接北倾山。○北倾山,在州北三十里阿欲乡中,高五十余仞,西连阿欲、构甸二山。
  盘江山州东南百里。有东西两山相峙,盘江流其中。东抵师宗州,南抵阿迷州,中有石窍,深广丈余。浊水涌出,注于盘江。
  ○盘江在州东南。自临安府阿迷州流入境,又东北入府界。○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治前有桥曰玉津桥,跨溪上。长五丈,阔七尺。
  ○十八寨在州西南。有十八寨山,山箐连属其中。蛮种最繁,盖盗薮也。寨东五里有白马河。○新哨,在州西南。自阿迷州之彭堡达于新哨,乃至州治,又北出板桥,接云南府宜良县界。
  维摩州府东南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广南府百七十里,西至临安府蒙自县百五十里,南至安南界一百七十里。古南蛮地。元始立维摩千户,隶阿迷万户。至元中,以维摩为千户总把,领维摩、屈中二千户,隶广西路,后改为维摩州。明初因之土知州旧资姓,今李姓,编户九里。州今省。州南瞰交趾,险阻之区也。○维摩城今州治。元初,为维摩千户所,后建为州。明洪武初,设流官,筑土城于今州西北。宣德以后,交趾背叛,土司侵强,旧治遂废,因徙今地。万历二十年,始筑土城,周二里有奇。《志》云:州西南有法土A1城。A1,读陇。其城险固。城后有高山壁立,复有石城,甚险峻,冯高临下,城中每恃为声援。又西地名江那,亦据险处也。丘北城在州西。又东至旧维摩城,有箐口甚险隘。《志》云:州西又有三乡城。明万历二十二年筑,周一里有奇。
  ○曲部山在州治西。中峰高耸,下有泉,流为溪。经州南数里,入于石窦。今山下有曲部驿。○万年龙山在州东北百里,有泉成溪,流入广南府界。又有宝宁山,下亦有泉,流入于宝宁溪。
  小维摩山在州东北八十里。高可千仞。又有大维摩山,在州东南一百里,高出众山之上,昔时土官皆世居此。○阿母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千余仞,下有阿母驿。又东七十里为维摩驿。又折角山在州东南百五十里,下有泉,流为折角溪。○龙定山,在州东南三百余里,有五峰屹立。○宝宁溪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出宝宁山,南流合万年龙溪及折角溪之水,流入广南府界,汇于右江。
  ◇广南府东至广西泗城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广西府维摩州百七十里,南至古器野界六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界四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九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百三十里。
  古南蛮地。宋时名特磨道,侬智高之裔居之宋至和二年,广西经制使余靖遣邕州司户参军石鉴入特磨道,生获侬智高母,即此。元至元中,立广南西道宣抚司,领路城等五州。后来安路夺其路城、上林、罗佐三州,惟领安宁州、富州。明初,改置广南府编户六里,土同知侬姓,领州一。今仍曰广南府。府山崖高峻,道路崎岖,控临边陲,有金汤之固。《志》云:广南古无郡邑,西洋江限其南,牌头山为之镇,崇?巨壑,峻阪深林之区也。○广南城《志》云:今府治,在平关坡上。明洪武十九年,树木为栅,周四里有奇,设西南二门,栅下有濠。
  ○牌头山府西北五里,峰峦起伏。其右小山连峙如盾,土人筑砦居之。○莲花山,在府东北二十里,五峰连耸,诸小峰参差旁峙,形如莲花。○西洋江府南八十里。源出府东南境之板郎山、速部山、木王山,三流相合,东南入于广西田州府之左江。
  富州府东二百里,东至广西安隆长官司界一百里。本南蛮地。元至元中,置富州。明因之土知州沈姓。州无城,编户二里。州今省。
  州山谷峻阻,控御群蛮。○废安宁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省。又罗佐废州,一云在州东北百里,亦元置,明初废。
  ○祛丕山在州治西。形如狻猊。昔土人结屋避兵其上,今呼狮头寨。
  玉泉山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飞流如素练。下有石池,清碧洄旋,溢流于西洋江。○者鹞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二百仞,怪石槎岈,蛮酋之壑穴也。又西宁山在州东北百十里,岩洞深邃,蛮潜匿其中,不可究诘。
  ○楠木溪州东三十里。源出州境之花架山,其水常温。又南汪溪在州治西,源出州西北之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楠木溪东行至石洞,伏流十五里复出,下流入于右江。◇元江府东至临安府石屏州界一百十里,南至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界二百十里,西至思论设者癸寨界三百里,北至新化州界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八百四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八十五里。
  古西南夷地,蛮名惠龙甸,又名因远部。蒙氏时属银生节度,徙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蛮戍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读简,制若中国之州。或曰:与赕同,读淡。后仿此。后和泥蛮侵据其地。宋时,侬智高之党窜于此,和泥开罗?甸居之,后为些麽徒蛮阿?诸部所有。元初内附,后复叛,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万户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讨平其地,复于威远置元江路《元志》:割罗?、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尼陀十二部于威远,立元江路。明初,改为元江府。永乐初,改元江军民府,领长官司一土知府那姓。嘉靖三十年,土舍那鉴作乱,寻讨平之,革其官以临安卫署之,寻复故。今曰沅江府。
  府屹峙南陲,制临交趾,山川环屏,道路四通。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附郭。本名罗?甸。元属元江路。明初,置长官司,编户八里。
  ○步日城在府西。蒙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元为步日部,明初废。《志》云:今府城元大德中筑,三面濒河,延袤九里。○玉台山在府城东。旧名罗?山,凡二十五峰。悬崖绝壁,险?厄难登,苍翠如玉,望之若台。又有天马山,在府治旁,秀如华峰,相对峙学宫前。○自乐山,在府东北十里,状如中原之崆峒。今名栖霞山。《志》云:山与蒙乐山同脉,故名。
  路通山府东二十五里。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嵯峨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中峰嵯峨,状如卓旗,飞舞翔动。又宝山在府西二十里,圆如螺髻,尖若插簪。俗传昔有蛮藏宝山麓,因名。
  因远山府西四十里。有因远驿,为往来必经之地。泉出岩中,流为仲夷溪,分溉田亩。东流入礼社江。《志》云:府北有奇山,旧曰龙瓜山。有涵春泉、仙人洞,奇诡万状。又有九龙山,在府西北三百里,产矿,名鱼凫场。
  ○礼社江一名元江,自新化州流入境,绕府城东南而入临安府境。○?良峨河,在城西四十里阿南村。有混龙桥跨其上,下流入礼社江。
  ○?力白衣甸或云在府南境。元至元二十七年,云南?力白衣甸酋长凡十一甸内附,盖皆在府境云。○鱼复寨,在府西,近镇沅府界。明嘉靖三十年,镇沅知府刁仁攻那鉴克鱼复寨,是也。
  ◇者乐甸长官司东至新化州界三百四十里,西至镇沅府界二百里,南至钮兀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景东府界一百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二百五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里。古南蛮地。南诏蒙氏属马龙、他郎二甸,地名猛摩,夷名者岛。后为阿?诸部所据。元时内附,属他郎甸管民官,隶元江路。明洪武末,分置者乐甸长官司土司刁姓,直隶布政司。
  司据山附水,称险僻之地。
  ○者岛山在司治北。岛,讹为乐,司因曰者乐。山高耸可以望远,为北面之障。蒙乐山司西北二百里。一名无量山。巍然高峻,穷日之力,方陟其巅。有毒泉,人畜饮之即死。山与景东府接界,今详见景东府。
  ○景来河在司东。自景东府流经司境,下入马龙江。以自景东府来,因名。
卷一百十六 云南四
  ◇楚雄府东至云南府禄丰县一百八十里,南至沅江府三百里,西至景东府四百里,西北至大理府四百二十里,北至姚安府百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七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汉属益州郡,后为杂蛮耕牧地《一统志》:晋咸康中,尝于此分置安州,寻罢入宁州。据《宋志》:晋成帝咸康四年,分??、夜郎、朱提、越?四郡为安蛮州。安州未尝治此也,名峨碌。后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赕居之,因名威楚城。唐贞观末,诸蛮内附,此为傍、望、览、丘、求等州地《唐史》:贞观二十三年,遣将击西爨,开蜻蛉、弄栋为县,其西徒莫祗蛮、俭望蛮皆内属。以其地置傍、望、览、求、丘五州,隶郎州都督。《滇志》五州惟求州在?江新兴州境内,余俱在府境。天宝末,没于南诏,属银生节度,寻改置银生府于此。大理时,以银生属姚州,此为富箸?,又改白鹿部,后改威楚郡。元初内附,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后又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于此。明初,改为楚雄府近郭有罗婺诸蛮,领州二、县五。今因之。府当四达之冲,东卫滇郡,西连大理,南控交趾,北接姚安。山川清秀,土壤肥饶。盐井之利,商民走集,称为大郡。
  楚雄县附郭。南诏时为安州威楚县,后为爨蛮所据。大理时,属于姚州。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五年,改置威州。二十一年,降为威楚县。明初,改今名。县丞杨氏世袭,编户十里。
  ○德江城在府城西北二里。《志》云:威楚在蒙诏时,为银生黑觜之乡,因置银生节度。至段氏中叶,高?泰执国柄,封其侄高量成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其裔高长寿,附于元。今府西北二里有德江村,或云即故城处也。今城明初洪武十六年征蛮都督袁义所筑。义以南山高峻,逼近城郭,倘寇据以临城,是资敌也。因绘城山图以献,报可。义遂改筑石城,缘山为险,岁久渐圮,隆庆四年改筑。万历二十八年,东南城圮于水,寻复修筑。四面有濠,城周八里有奇,有门六。
  富民废县在府东。元至元中置,寻省入威楚县。今为富民乡。又有净乐县,亦元置,后省,今为净乐乡。
  ○南山在府治南。旧名雁塔,山亦名金矿山。其麓有武侯祠,相传孔明曾营于此。又慈乌山在府治东,城跨其上。○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志》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又城北青峰坡有峨碌山,古峨碌城之名本此。今有峨归驿。《志》云:城北五里,又有锦囊山,形如锦囊布地,因名。
  薇溪山城西二十五里。山高千仞,峰峦百余,而溪箐如之。每溪皆有泉,分流三十里。乃合而注卧龙江,又西五里有紫溪山。
  ○龙川江在府城北。源出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峰下而为峨?川。又东会诸水,经定远县境而入武定府界。○平山河,在府东三里。源出南安州山中,流经府北而入龙川江,跨河有平山桥。
  波罗涧在府西八里。《志》云:其麓有夜合榆,榆下有卤水。元至正间设官开井,煎盐输课,今废。又捣练溪在府西三里,水宜酿酒。又凤泉在城东,四时不竭。
  城南堰在府南三里,可灌田千余亩。《志》云:府东三十五里,有梁王堰。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所筑也。
  ○吕阁驿府西四十里。古名合关滩。元至正末梁王孛罗败明玉珍将万胜于关滩。既而玉珍入云南,大理段功进兵至吕阁,败玉珍兵于关滩江,焚其众于古田寺。又追败之于回蹬关,又追至七星关,是也。《舆程记》:今吕合驿郎吕阁也。又吕合巡司北至姚安百五十里,西至镇南州沙桥驿六十五里。旁有合襟水,因改名吕合云。古田寺在吕阁东七星关,见贵州重险。广通县在府东七十里。东至云南府禄丰县百三十里,北至姚安府百六十里。蛮名古路赕。元初,置路赕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明初,改今属,编户四里。
  ○东山在县治东。势若鱼跃。又东三里,曰高登山。元时有盐井,建盐司于此,今废,亦名盐仓山。又鹤翥山在县东北十里。山形如鹤,环绕县治。其相近者又有蟠龙山,山形蜿蜒,中有龙泉,甚甘冽。或曰即九盘山也。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关其中。又东为凋林山,高插霄汉,登之则禄丰、定边诸境一览在目,为楚雄众山之长。
  和茶山县南十五里。清水河源出焉。其东有阿纳香山,一溪河出焉。二山相连,高耸峭拔,延亘二百余里。○凤山,在县西一里,又里许有营盘山,相传山下为武侯屯营地。又《图经》云:青峰即峨碌山,其支在广通之南者,名阿浮炼山,是县之主山也。
  回蹬山县西十八里。相传南诏阁罗凤攻云南,柘东城至此山,以雷雨回兵而名。一云阁罗凤叛唐,唐师讨之,不克,返辔于此,故名也。有回蹬关,为趣府之道。元末明玉珍将兵三万来攻鄯阐,大理段功赴救,败其兵,追至回蹬关。又有泉出山之东,为观山河。○翠屏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有汤团箐。相传诸葛武侯出师时遗迹。又西十里为罗苴甸山,一邑物产,此出大半。稍东为卧象山,地名罗苴村。其东南又有卧狮山,相对拱峙,山麓俱产银矿。阿陋雄山县东北十五里。高逾千仞,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出山南,为阿陋河。○龙街山在县北七十里,有龙街洞,为县之胜。○舍资河县东五十里。源出武定府东,流入南安州界,至元江府境,下流入交趾河。今有铺,有堡,有巡司,有驿,有村,皆以舍资为名。巡司之前有陡涧桥,跨舍资河上。《志》云:舍资巡司在县东七十里。
  立龙河县西一里,源出马鞍山下,流经城西,又北会于大河。大河在县北三十里,自府境流入,汇县境群流而西北出,流入定远县境之龙川江。又罗绳河在县西南三十里,流经定远县之黑井,亦入于龙川江。
  蒙七塔溪县东二十里。有翠微桥跨其上,其后即蒙七塔铺。《志》云:县东三里,有清风河。发源于县东北之赵普关,流至枯木村,有清风桥跨其上。又城东北十里有雕龙河,源出阿陋雄山。又有龙泉,出县东北之蟠龙山。山势蜿蜒,出泉甘冽,环绕县治,交会于大河。
  阿陋井在舍资村中。又有猴井,俱产盐。置盐课大使,属黑盐井提举司。《志》云:县产盐之井凡四十七区,俱环盐课司四旁。或以人名,或以地名,今多淹没,总以奇兴大井为名。○回蹬关在回蹬山上,有巡司戍守。又九盘关在九盘山上,二关为县境东西之险。○沙矣旧箐在县东北七十里,有巡司戍守,司南三十里,即舍资驿也。舍资驿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戍守。《滇程记》:自云南府禄丰县七亭而畸达舍资驿,中途有窝石炮南平坡、六里箐、响水桥、响水铺诸境,自舍资驿四程而达县,为路甸驿。有十八湾坡、清川桥之胜。
  定远县府西北百二十里。西北至大理府赵州云南县百二十里。地名日直赕,杂蛮所居。唐为姚州地。一云:本髳州地,天宝中,没于南诏,使爨酋筑新城于此,曰耐笼,后入于段氏。元初,曰牟州,置牟州千户,牟与髳同音也。至元十二年,改置定远州,后降为县,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主簿李氏世袭。城周一里有奇。编户五里。
  ○南宁城在县南,地名黄蓬?。《滇二志》:宋绍圣中,段氏时臣高?泰专国政,命云南些麽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元初,立黄蓬?百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南宁县,寻省入定远,今为南宁乡。
  ○赤石山县西二十里。《图经》云:定远镇山曰赤石味山,邓楚雄之峨?录山也,亦曰赤土山。多赭石,林木幽翳,延亘二百余里。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其相近者又有云龙山。山势峭拔,起伏非一。亦名伏虎箐。
  会基山县南四十里。高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余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基关,向设兵戍守。《志》云:县之清和乡有木剌答村,山多?岩怪石。又有马蹄石,一路峻崖,凡七里许。?畔有石池,方广各丈余。泉香而甘,石上有马蹄痕数处。又紫甸乡有自久山,方广四十里。明初,有土酋名自久者据为寨,因名。
  玉璧山县东六十里,高千仞。旭日照之如玉璧然。东有凤羽山,南有易者山,北有绝顶峰,皆丹崖壁立,高出群山之表。又诸葛山,亦在县东六十里,一名独立山。世传孔明过此,令掘断山冈左右以厌胜,亦名破军山。山畔有井,旧出卤水,下有白石泉。
  ○龙川江在县东。自府境流入,又东北入武定府元谋县界,而为西溪河。
  黄莲池县东南五里,广二里许。池常产黄花如莲。又龙马池,在县西南五里,方广四里。相传有龙马现池中。《志》云:近城有浪溪,产盐泉。
  黑盐井县东七十里。有釜盐。设提举司。其产盐之井曰复隆井,旧名岩泉。又有大井、东井,凡三井。其东又有琅井,亦产盐。元李源道记云:滇池西走六驿,有郡曰威楚。东北五舍,沿浪山入长谷,有鹾井,取雄于一方。井西里许有山曰万春,墙立屏峙,束龙江之水,踞虎岭之麓,为最胜处。又环黑井上者曰金榜山,近琅井者曰笔架山。今为黑盐井及琅井两盐课提举司。又有黑盐井、琅井二巡司。《志》云:琅井提举司本名安宁,在云南府安宁州治西。明天启三年,移置于县界,改曰琅井。
  ○罗平关县西南三十里,有巡司戍守。或讹为罗那关。元至大二年,梁王老的与大理构隙,引兵至罗那关,以计杀其守将高蓬。盖关为大理之界云。又会基关,在会基山上,与广通县接界,有会基巡司。○诸葛营,在县西十里,相传武侯讨南中,过日直赕北傍山下筑营。夷称望子洞,基址尚存。《志》云:营在县境者有三:一在磨盘山,一在羊牟山,一在光法山。
  自久寨在县东紫甸乡。明永乐初,蛮酋自久据险犯顺处。
  定边县府西三百十里。西南至景东府一百八十里。地名南涧,为濮落蛮所居。元至元二十二年,置定边县,隶镇南州。二十四年,省县入州。明初,复置今县,改属府。土县丞阿氏世袭,编户五里。○苍山在县北。《图经》云:青峰山在定边之北者名曰苍山,盖一山高大,分为五县之镇也。《志》以县治后真武坐台山为镇山云。○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刁思郎遗垒。又北有螺盘山。山顶盘旋,形如螺髻,故名。明初西平侯沐英与刁思郎战于此。山之西产青绿石矿,上有自普关。又陶罗山,《一统志》云:在县治西,高可千仞。无量山在县西五十里。《志》云:山高万仞,为西南天堑。俗传孔明南征至此乏粮,亦名无粮山。即景东府之蒙乐山矣。
  ○定边河在县南。其上流一自大理府赵州流入,即礼社江也。一自蒙化府罗丘场流入,即阳江也。合流经县之和木村。五六月间,涨水汹涌,人不敢渡。县东又有环川,县西又有牟苴河,一名零川。相近又有剌崩川,下流俱合于定边河,入镇南州府界。
  ○自普关在县北螺盘山上,为控扼之地。○武侯台,在县东五里刘?村,相传武侯屯兵处,遗址尚存。
  定边驿在县治西。又北百里即大理府赵州之定西驿矣。又有新田驿,在县南。石洞哨,在县南六十里。?Ф嘉县府南四百五十里。东至临安府新兴州百里。本蛮獠地,曰虚初。元至元中,置?Ф嘉千户,后改为县,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二里。县今省。
  ○黑初山在县治西。高千余仞,五峰耸列,连亘百里。《志》云:蒙古灭段氏而赦段兴智,兴智于黑初山设寨自守。时有星殒化为黑石,以为祥,因名?Ф嘉寨云。○卧象山,在县治东,形如蹲象,上有元?Ф嘉千户所。旧址泰定间所建,属景东路。卜门山县东北三十里。高可千仞,最为险峻。《志》云:即楚雄峨?录之支也。高耸入云,其泉下绕,为卜门河。自县入郡,路必经此。凡三十六折,乃至其巅,亦曰北门山。又罗甸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丙龙岩,在县北十里,岩高数丈,下有水自景东府流入境,下流亦入于卜门河。
  ○卜门河在卜门山下。县西四里,有马鹿塘河流合焉。二河合流之处,有西龙桥跨其上,在县北十里,又东北入于马龙江。马龙江在县北。自镇南州流入境,又东入新化州界,又有上江河,在县西五十里,与南安州分界。
  南安州府东南五十里。东至云南府易门县二百里,东南至新化州四百三十里,西南至镇沅府三百里。
  古为黑爨蛮所居,寨名摩刍。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置南安州,隶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五里。今仍曰南安州。州山岭稠叠,林麓四周,为险固之地。○南安城古摩刍寨也。元筑土城,明初因之,城周一里有奇。
  ○健林苍山州东五里。今讹为阿姑娘山。山半有泉,昔黑爨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子孙渐盛,不属他部。至大理时,高氏封威楚,始隶焉。盖蛮酋据险处也。○紫石山,在县东一里。又里许为乌笼山,树木丛密,望之郁苍,泉出下注,为黑龙潭。
  表罗山州西南四十里。中产银矿。俗名老场。滇中银场以此为最。○安龙堡山,或云在州东南。山高险,贼蛮潜伏于此。明嘉靖间,有奚德、奚本者,倡众为乱。知州苟诜出奇设伏,躬入巢穴,率师格杀,仍立哨于要地,民用以安。
  ○黑龙潭在州东七里。水深莫测。州东三里,又有白沙泉,土人资以灌溉。又石井在县东北二里,其泉涌出,随取随满。
  镇南州府西北七十里。北至姚安府一百二十里,西至大理府赵州二百八十五里。
  古濮落蛮所居,川名欠舍,亦曰沙却。中有城,曰鸡和。唐上元中,蒙氏置俗富郡于此,后属于段氏。元初,置欠舍千户。至元二十二年,改为镇南州,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四里,州同杨氏,州判陈氏世袭。今因之。
  州山川环带,舟车往来,走集之郊也。○和子城州东二里。唐上元中,南诏阁罗凤击东爨,侵峨?录,取和子城,即此也。元始筑土城为州治。明初废,弘治间改筑,嘉靖中圮。四十年,因旧址筑。万历四十三年,易以砖,周三里有奇,门四。石鼓城州东三十里。旧名鸡和城,阁罗凤侵东爨,取鸡和城,置石鼓县,段氏因之。元初置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二年,改为县。二十四年,省县入州,为石鼓乡。
  ○石吠山州东南二十里,产煤炭。相传上有石如犬,凶年则吠。又金鸡山,在州东五里,高出群峰,每日出则先照其上。《一统志》:州治西北有鹦鹉山,平地突出,甚高耸,鹦鹉产焉。○十八盘山在州北十五里,登之者迂回山冈,十八折乃至其巅。
  石鼓山州东三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名。又五楼山,亦在州东三十里太乙村后。嵯岩峭拔,最为幽胜。《一统志》:州东十里有会逢山,峭拔耸空,草木丛茂。
  ○马龙江州西南百八十里。其上流即定边河也。自定边县流入境,东南流经?Ф嘉县东,又东南入元江府界。
  平夷川州西三十里。源出众山中,经州城西,东南流至府城,西而入龙川江。《志》云:州西四十里有苴力桥,州西三十里有白塔桥,州西十里有平夷桥,俱跨平夷川上。
  南堰在州南。又州西有西堰,可溉田二千余亩。○子甸溪在州东北,亦溉田至数千亩。
  ○英武关州西七十里有巡司戍守,亦曰鹦鹉关。《志》云:英武关蹑山脊,越峻阪,箐莽阴翳,行者寒心,为郡境之险。又有阿雄关,在州西北,亦有巡司戍守。《志》云:州境又有镇南关巡司。
  沙桥驿州西三十里。又有铺,有堡,有巡司,俱以沙桥名,皆在州西三十里。又西七十五里为普淜驿。《滇程记》:自州三亭而畸达沙桥,有鸳鸯、白塔二坡,自兹徂西山确道,修凡八亭而遥达普淜。土人称陂堰为淜也。途经小孤山、鹦鹉关、七里坡、普昌关、麦地哨,道列巨箐危石,为险?厄之所。
  附见:
  楚雄卫在府治东。洪武十五年,废征缅招讨司,置卫。又定远千户所,在定远县治东。洪武二十一年置,隶楚雄卫。
  ◇姚安府东至武定军民府元谋县三百二十里,南至楚雄府百九十里,西至大理府三百七十里,北至北胜州四百五十里,东北至四川威龙长官司四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七百六十五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十里。
  古滇国地,属楚。汉属益州郡。后汉因之。蜀汉属云南郡,晋初因之。东晋咸康初,析置兴宁郡治?弄栋县。宋齐因之。梁末,没于群蛮。唐武德中,置姚州初为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置都督府于戎州。《通典》:姚州,麟德元年置,其人多姚姓,因名。刘?句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奏置姚州。麟德元年,始自云南移于弄栋川也。又咸亨三年,永昌蛮叛,寇姚州。调露二年,永昌蛮复寇姚州,败州兵。于是废姚州。垂拱四年复置,仍为都督府督,羁縻诸州。天宝初曰云南郡。既而蒙氏据其地天宝七载,州为南诏蛮所陷。十二载,复置戍守于此,寻为蛮所陷,改置弄栋府又置弄栋节度于此,为六节度之一。宋时段氏改为统矢逻,又改为姚州,亦曰姚府欧阳玄曰:段氏以姚州为姚府,居八府之一。《滇志》:段思平改弄栋府为统矢逻。段政严时,封高太明之子明清为演习官,世有其地。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立统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改置姚州,属大理路。天历初,升为姚安路。明初,改路为府,寻又改姚安军民府府州佐皆高姓,高明清之后也。明清七世孙曰泰祥。宋理宗二十二年,蒙古攻略至境,泰祥悉力拒守,被执不屈,见杀。忽必烈因官其子伸,至今不易。所属蛮曰散摩都猡猡,强悍好斗。领州一、县一。今仍曰姚安府。府通道越?,络绎滇洱,为南北之要会。诸葛武侯平南中,渡泸水而南,隋史万岁略西洱,亦自青蛉、弄栋而入。唐永徽三年,赵孝祖平青蛉、弄栋西白水蛮,遂请略定西裔孝祖上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州。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富,多于蜀川,请因破白水蛮之兵,随使西讨。从之,遂略定大小勃弄之地。麟德初,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建言:姚州在永昌之北,越?之南,此地有崇山修谷,平畴广川,东有金沙江之利,西接云南州之胜。距威楚,瞰点苍,最为险要。请置都督府于昆明之弄栋川,屯兵镇守,以治叶榆、イ河诸蛮。则群蛮不敢横,而中国长有盐贝之利矣。从之,因置府于弄栋川。咸亨以后,南中渐多事。姚州废置不恒。神功二年,蜀州刺史张柬之表言:姚州绝域荒外,山高水深。诸葛破南中,使其渠帅统之,不置汉官。国家既置姚州,叛乱屡见。延载中,司马成琛更置泸南七镇,戍以蜀兵。自是蜀中骚扰,乞罢姚州,隶?府,并废泸南诸镇,于泸北置关。禁止中国百姓不得与蛮无故交通往来,以防乱萌。不纳。景云中,姚州蛮叛,引吐蕃攻陷姚州,于是姚?路绝。开元二年,姚?蛮复来寇,州军讨之,为所败。天宝以后遂没于南诏,恒以重兵守之,闭塞汉人南入之道。贞元中,西川帅韦皋复通南诏,自清溪关出工卩部,经姚州清溪见四川重险清溪关,工卩部见四川建昌行都司,入云南,谓之南路。盖自姚安而北,则度金沙,入越?。自姚安而西,则指叶榆,趣大理。自姚安而南,则出威楚,向昆明。郡为全滇之要会。西南有事,争于滇蜀间者,自古恒在姚州也。
  姚州附郭。汉为弄栋县,属益州郡。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东晋成帝析置兴宁郡于此。宋、齐因之。梁末没于蛮。唐置姚城县,为姚州治。天宝末,没于南诏,为弄栋府治。大理段氏仍置姚州。元为姚安路治。今因之,编户四里。○弄栋废县今州治。《志》云:州北有旧城,汉弄栋故县也。县境有蛮曰栋蚕。王莽时,益州郡蛮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后汉建武十八年,栋蚕与姑复、叶榆、弄栋、连然诸种叛,杀长吏,寻击平之。自晋至梁,皆为晋宁郡治。唐贞观二十二年,平西爨,开青蛉、弄栋为县。既而以弄栋地改置姚城、泸南等县。景云初,御史李知古改筑姚州城。蒙氏为弄栋府治,大理至元皆因故址。明初易以砖石,周二里有奇。嘉靖七年,筑月城于南门外。三十九年,复于城南增筑土城,四关皆缭以土垣。万历四十六年,复增拓旧城,创设敌楼以壮形胜。今城周六里有奇,门四。
  泸南废县在府东北。唐置。《新唐书》:武后垂拱初,置长城县,属姚州。天宝初,更名泸南县,以地在泸水南也。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即此。又废长明县,亦在州境,唐置,属姚州。天宝以后,没于南诏,与泸南俱废。
  澄川城在府东。杜佑曰:澄川守捉在云南郡东六百里,唐开元中置,属剑南节度。即此城也。《新唐书》:姚州有澄川、南江二守捉城。○废于、异州,在府境。《唐史》:武德四年,置姚州都督府,并置于、异、五陵、袖、和往、舍利、范邓、野共、洪郎、日南、眉邓、?备、洛诺共十三州隶焉。《会要》:麟德初,姚州都督府管五十七州,盖皆羁縻蛮地云。
  ○龟祥山府治西。一名赤石山,以山石皆赤也。山顶有泉,亦曰龟祥泉,旁有万花谷。又西五里曰金秀山,阳泒河出焉。其相接者为龙马山。○白马山,在府东十五里,又东五里曰燕子山,形如燕垒。又府西七十里有稽肃山,泉流入于阳泒河。
  东山府东十里,一名饱堙萝山。其西有武侯塔,相传诸葛武侯南征驻兵于此。后人建塔其上。山之南又有古城。《志》云:唐天宝初,云南太守张乾陀所筑,以防南诏。又寨子山在府东八里。明洪武末,土爨自久叛,结寨于此,官军讨之,败贼于东山箐,即此山也。有泉流入乌鲁淜。○笔架山,在府南二十里,有三峰并峙,上有井,云出即雨。又三窠山,在府南六十里,青蛉河出焉。
  九鼎钟山府东北二十里。峰峦凡九,状若悬钟,一名华山,以春时多花木也。又仙景山在府西北十五里,一名西山,亦名石云山。山麓有赤甲、西岭二泉。○矣保山,在府北十五里。又北五里曰龙凤山,山有白塔。石晋天福间建,高十五丈。一名白塔山。
  宝关山在府北百二十里。东去盐井提举司一里,山高百仞,以通盐要路,因名。又司东一里曰回龙山,司南一里曰北极山,司北一里曰象岭山,俱以形似名。○绿萝山,亦在府北百二十里,一名盘曲山,其相接者曰黎武山。
  ○金沙江府东北百四十里。从北胜州流入界,府境之水皆流入焉。又东入武定府界,详见大川金沙江。青蛉河在府南。旧名三窠戍江。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潴为石池淜。周广三百余亩,分为东汹溪、西汹溪,灌溉田亩。至府城北复合流,至大姚县南合于大姚河。又东入于金沙江。○阳泒河,在府西。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泒湖,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连水府西十三里。源出楚雄府镇南州北之磨盘山,流经此亦曰连场河。西北流七十余里,入大姚县之龙蛟江。又香水河源出府北黎武村,与白盐井提举司之观音箐步水合流,亦入龙蛟江,而注于金沙江。
  七淜在府城西南,土人称陂堰为淜。凡七,皆前代所筑,潴水灌田,民皆赖之。○金龟井,在府西十里,水甚清洌,土人皆汲于此。
  白盐井府北百二十里,本大姚县地。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曰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卤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土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今有白盐井巡司。○三窠关在府南三窠山上,为南面之险,有巡司戍守。○诸葛垒,在府东十五里,又府北十二里有孔明遗垒,盖武侯渡泸南征道出于此。
  普淜驿府西南百五十里。西至大理府云南县六十里,南至楚雄府镇南州百里,为往来必经之道。兼设巡司戍守于此。《滇纪》:姚安有白石村,官军败贼自久于此。又蹙贼于马哈山、芦头山,皆在府境。大姚县府北三十里。汉青蛉县地,属越?郡。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咸康中,改属兴宁郡。梁末废。唐武德四年,置西濮州。贞观十一年,改曰髳州,治濮水县,后没于南诏。大理段氏时,属姚州,蛮名大姚堡。元初,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大姚县,属姚州。明初,改属府,今编户四里。○青蛉废县在县北,汉县盖治此。常璩曰:青蛉县有盐官。是也。亦曰青蛉川。隋开皇十七年,史万岁击南宁叛爨,自青蛉川入,至南中。唐贞观四年,击西爨,开青蛉、弄栋。二十三年,复遣将击西爨蛮,开青蛉、弄栋,皆为县,寻以青蛉县属髳州。天宝中,没于南诏。又有岐星、铜山二县,亦唐髳州属县也,俱天宝中为南诏所废。扬波废县在县东。唐武德四年置裒州,领扬波、强乐二县,后废。又废靡州,在州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曰靡州,领靡豫、七部二县。又靡州之西曰废徽州。唐武德四年,置利州。贞观十一年,改徽州,领深利、十部二县。后俱废。
  马西废县在县北。《唐志》:武德四年,置尹州,治马邑县,兼领天池、盐泉、甘泉、涌泉四县,其地与髳州接。是也。后俱废。《志》云:县东北马鞍山麓,有武侯土城。
  ○四奇山在县南七里,有四峰高耸。又有几山,在县治东南一里。东隅有石穴,一名石壁洞,俗名纱帽山。○文笔山,在县西一里。《志》云:山之后曰凤凰山,左曰观音山,相去约二里。县西北三里,又有玉屏山。
  马家山县北十里。高出群山,林木深郁。又北二十里有方山。《汉志》青蛉县禺同山有金马碧鸡,或以为即方山也。○书案山,以县东北百五十里。山形如几案,大姚河出焉。
  赤石崖在县西北,与大理府十二关长官司接界。明嘉靖二十三年,增设姚安府督捕通判,驻赤石崖。万历中省。盖北渡金沙,东出武定,此为要地也。又柴丘岭在县东二十里,上有古砦。
  ○大姚河在县北。源出书案山,流经县西北,合铁索箐之水。又南流至县西南,合姚州小桥村之水。又东流绕县南,复东北会于青蛉河。或以为即《汉志》所称仆水也。
  龙蛟江县西北百二十里。源出铁索箐,合姚州连场、香水二河,东北注于金沙江。俗名茸泡江,音讹也。水产金。
  ○铁索箐在县西北,逶迤千里。山阿水隈,?径深险。蛮人每聚于此,恃险出没,剽掠几百余年。明万历初,铁索箐力些蛮畔,抚臣邹应龙讨之。七十二村悉平,因置戍守此,四境乃安。
  附见:
  守御姚安千户所在府城北。明洪武二十八年建。又姚安中屯千户所,在大姚县东二里,旧为土城,亦洪武二十八年筑。永乐初,易以砖石,周一里有奇。
  ◇武定府东至云南府富民县百里,东南至云南府二百里,西南至楚雄府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姚安府五百四十里,东北至四川建昌行都司会川卫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三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八百三十里。
  《禹贡》梁州南境。汉属越?、益州二郡。蜀汉属建宁郡。晋以后属晋宁郡。隋为昆州地。唐为宋州地,属戎州都督府。天宝以后,没于南诏。宋时,大理段氏使乌蛮阿历刂治此《元史》:昔獹鹿等蛮所居。段氏使阿历刂治纳Д?尼共笼城。又于共甸筑城,名曰易笼。其后裔孙法瓦寝盛,称罗婺部《志》云: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寻置罗婺万户府。至元八年,更置北路总管府。十二年,更为武定路《元志》: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二部入北路总管府。十二年,复分二部,更置武定路。明初改为武定军民府《通考》:府为南诏二十七部之一。明初以阿历刂耀K??奚淌ふ吖楦剑?老???U?轮校????浪锇⒂⒏男辗铮?笠炷保?馈W映?乃谩《尉噶?昱眩?窖暗橥辽岚差??富岢牵?馈W佑祝??氖细е?赝粒?弥?此馈3?难?蛹套婺倍岬铡K氖?迥辏?髀摇9倬?制街?B∏斐酰?旄锿凉俑纳枇鞴?/span》,领州二、县一。今仍曰武定府。
  府四维千里,削壁悬岩,水甘草茂,宜于畜牧,亦蛮服之雄也。且北渡金沙,接壤戎?。蜀境之险,府实共之,而地接昆明,旦暮可达。府境有变,祸必中于会城明嘉靖六年,凤朝文助寻甸之乱,直犯会城。四十二年,凤继祖复构衅,掠富民、罗次,纠东川蛮酋攻曲靖、寻甸,所至骚动。万历三十五年,土酋阿克等复作乱,直抵会城。城外坊市悉被焚劫,还攻元谋、和曲诸城,未及一月,陷一府、三州、四县。寻甸叛目亦应之,陷嵩明,逼杨林。官军拒却之。还攻寻甸,陷禄丰。官军四面合击,追至东川,尽擒其党。绸缪之虑,乌可略哉?
  和曲州附郭。旧治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蛮名叵?甸,?、?诸种蛮所居。蒙氏时,白蛮据此。段氏改属乌蛮,因并吞诸种聚落三十余处,统于罗婺部,初改叵?甸曰和曲。至元中,升为和曲州。明初因之。嘉靖末,改筑府城,移入郭内。今编户十一里。○南甸废县旧在郭内。蛮名Д陬笼,又名?甸,讹曰南甸。元至元中,置南甸县,为武定路治。明初,改属和曲州。嘉靖末,县废,寻又改筑土城,移和曲州入郭内。隆庆三年,复移建石城于狮山之麓,即今府治也。万历四十六年、崇祯十三年,屡经修筑,周六里,门四。宗居废县在府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西宋州。贞观十一年,正称宋州,治宗居县,兼领石塔、河西二县,后废。○诸葛城,在府东二里。《志》云:武侯初过大渡河,驻节于此,今故城遗址犹存。
  ○狮子山城西五里。高千余仞,顶平旷,有石岩,状如狮子。中藏深谷,可容万人。又有泉自山岩喷出,潴为小池,郡郭群山错立,此为最胜。又三台山在府西北六里,高可千仞,叠起如台。明隆庆初,土官凤继祖叛,筑寨于此,为拒守处。○五峰山,在府东三里,攒列郡前。又府南二十里有天马山,其相接者曰笔架山,连峰并峙,为南境之胜。佐丘山府西北二十五里。中平坦,有泽,广五亩,水泉无盈,涸名洗马池。分流东注,一为勒溪Д,一为东波Д。又雄轴龙山在府西北八十里,形势峭峻,林麓茂密。○猗朵山,在和曲旧治西北。有泉,下流为南甸河。又?哇山在府西南五十里,山势险隘,有悬瀑千馀丈,下注成池。蛮名?哇咦。
  红崖峡府东北四十里。东枕溪流,险峻难涉。明弘治中,土知府凤英始筑路以便行者。又武陵洞,在府北八十里夹甸西,山洞深不测,内有流泉。其西又有三石塔洞,泉石甚幽胜。
  ○金沙江府北三百八十里,自姚安府流入界。又东达四川会川卫界之废黎溪州,有金沙江巡司戍守。杨士云曰:自府境金沙江渡而北,达会川卫,不过七十余里。蒙氏四渎之一也。详大川金沙江。乌龙河在府北五里。源出禄劝州之乌蒙山,绕流经此,溉田数百顷。下流入于金沙江。又西溪河在府西北,即楚雄府之龙川江也。自定远县北流入界,又西北至元谋县,西而入于金沙江。又勒溪Д在府东北,出佐丘山与东波Д皆分流而东北出,注于金沙江。
  惠?弱湖在府西北八十里。湖方五里,茂林掩映,水色清碧,深不可测。○广翅塘,亦在府西北。《志》云:安宁州螳螂川经富民县境,又北入武定府界,为普度河。汇于广翅塘,入于金沙江。只旧盐井《志》云:距州百六十里。又草起盐井,距州二百里,俱产盐,以为民利。
  ○虎市桥府东北一里。相近又有龙潭桥,两崖石壁,峭立相对。跨以木桥,下临龙潭,渊深莫测。又仙人桥,在府西北三十里,地名龙三藏涧。出崖壑间,涧边有石,两隅拥出,相接而成梁。
  虚仁驿在府北。《图经》:府北有勒站及虚仁、环州、姜驿等站,达于四川会川卫境,自昔往来通道也。○利浪驿,在府南八十里。《舆程记》:又东南七十里,即云南府城矣。元谋县府西北百九十里。北至四川会川卫界九十里,西至姚安府三百二十里。蛮名华竹,一名环川。元至元中,置县,属和曲州。明初因之。土官吾姓。嘉靖中,改流官,编户五里。○马头山在县南。连亘四十里,地势最高。东望寻甸,南见楚雄,北眺黎溪,西瞻大理,县境之镇山也。○吾梁山,在县北三十里,孤圆秀拔,登临最胜。相近者曰雷应山,高三十余里,绵远深秀,顶有古刹。应元溪经其下。又西北四十里为盘龙山。《志》云:县西北又有火焰山。
  住雄山县西北十里。壁立万仞,顶摩苍空,西枕?陋甸,东连诸山,环于县境。一名法灵山,俗名环州山。○竹沙雄山,在县西北二百里,四面卓立,高出群山。竹木丛密,人迹罕至。○金沙江在县北百八十里。自姚安府东流经此,县境群川悉流入焉。○西溪河,在县西,其上流为龙川江。自府境北流经县境,又东北流入于金沙江。应元溪在县南。《志》云:自和曲州之虚仁驿流经马头山下,合于纪宝溪。○纪宝溪,出楚雄府定远县界之苴宁山,北流入县境,合于应元溪,居民多引以灌溉。下流皆注金沙江。
  禄劝州府东北二十里。东至寻甸州界二百三十里,东南至云南府富民县九十里。唐羁縻宋州地,蛮名洪农碌券甸,杂蛮所居。元至元中,置禄劝州,属武定路。明属武定府编户七里,今仍旧。
  州接壤?、蜀,控扼群蛮,山川险固,称为要地。
  ○石旧废县州东五里。旧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后讹掌鸠为石旧。元至元中,置石旧县,属禄劝州。明初因之。正德中,废入州。《志》云:今州城,旧系土垣,不及一里。万历七年,改筑今城,周一里有奇。
  易笼废县州北百八十里,地名倍场。有二水相合,绕城而东。蛮谓水为Д,城为笼,又讹Д曰易,故曰易笼也。昔为罗婺大酋所居,群酋会集于此。元至元中,置易笼县,属禄劝州。明初,省入州。
  ○法块山州北二十五里。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又哇匿歪山,在法块山西。巅凹而平,可容万家。○幸丘山,在故易笼县东北。四面陡绝,顶有三峰,可容数万家。昔为罗婺寨,有天生城,牢不可破。乌蒙山在州东北二百八十里。一名绛云露松外龙山。与四川东川府接境,山北临金沙江。山有十二峰,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八九月间,其上常有雪。又顶有乌龙泉,下流为乌龙河。蒙氏封此山为东岳,今附见前名山玉龙。
  ○乌龙河在州北。源出乌蒙山下,流入于金沙江。○普渡河,在废石旧县东南,北流入于乌龙河。普渡河巡司置于此。又撒里巡司,在州治南二百里。
  掌鸠水在石旧废县,绕县三面凡数十渡。东南流,合普渡河。其合处形如狮子,一名狮子口。
  ◇景东府东至楚雄府四百里,南至威远州界四百里,西至云州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定边县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一百八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里。古荒外地,名曰柘南,蛮名猛谷一名?君南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蛮所居。汉、唐未通中国。南诏蒙氏立银生府于此为六节度之一。寻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白蛮遂据其地,历大理段氏莫能复。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至元中,置开南州,仍隶威楚路。明洪武中,改为景东府编户八里。土知府陶姓,土知事姜姓。今因之。
  府山川环绕,群蛮错列,亦控扼之所也洪武二十年,沐英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置一营,率兵屯种,以备蛮寇。盖州与群蛮迫近。
  ○景东城《志》云:府旧无城池,治北有卫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二里有奇。又别为小城,在卫城之西,据景董山之顶,周三十余丈,开东北门以望远,名玉笔城。万历三年及十八年,相继增修,而府治则在卫城南门外之东。
  ○景董山在府治西。昔为酋寨,明洪武中,建卫城于山上。其城西据山巅,又有小城,亦据山顶,形如偃月,谓之月城。
  邦泰山在府治东。高耸延长,有险可恃。土官世居其麓,曰陶猛田。○锦屏山,在府南一里。其相接者又有孟沼山。《郡志》:东有邦泰之秀,南有孟沼之雄。是也。又鹤笼山,在府北三十里,一峰突兀,绝顶盘圆。
  蒙乐山府北九十里,与者乐甸长官司接界。一名无量山。高不可跻,连亘三百余里,中有石洞,深不可测。一峰突出,状若崆峒。其南有泉,流为通华河。北有泉,流为清水河。俱东流入于大河。山上又有毒泉,人畜饮之,皆毙。蒙氏封此山为南岳。《志》云:城西景董山,即此山之支陇也。余附见名山玉龙。
  ○澜沧江府西南二百里。自云州流入境,又东南入镇沅府界。详见大川澜沧江。
  大河在府东。其上流即定边河也。自楚雄府定边县南之阿笠村流入府境,有三岔河流合焉。又引而东,蒙乐山之清水河、通华河俱流合焉。又东入楚雄府镇南州境,流入于马龙江。
  笕泉在府北卫城内。明洪武中,建卫城,中无井泉,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取汲于此,因曰笕泉。又府有土井,产盐。
  ○母瓜关府南百里。又府北一百五十里有安定关,又府东南百二十里有景阑关,皆控御处也。
  板桥驿府东北六十里。又北六十里为定边县界之新田驿,又六十里即定边驿矣。○保甸,在府西北百里。有巡司戍守,宣德中置。又有三岔河巡司,在府东。明弘治中置,辖一碗水、九窑坡二哨,地多盗。兰津桥《滇纪》云:旧在府西南,跨澜沧江上,后汉永平初所建。永乐初修,高广千仞,两岸峭壁林立,飞泉急峡,复磴危峰,森罗上下,熔铁为柱,以铁索系南北为桥。自古称为巨险。○大河桥,在府东二里,跨大河上。上覆瓦屋四十九楹。
  附见:
  景东卫在府北卫城中,洪武二十三年建。
  ◇镇沅府东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二百里,南至威远州界三十里,西至景东府界三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二千四百五十里。
  古荒外地,濮洛杂蛮所居《元史》作昔朴、和泥二蛮。唐天宝以后,南诏蒙氏为银生府之地。后金齿?夷侵夺其地,大理段氏不能复。元初内附,属威远州。后置案板寨,属元江路。洪武末,改置镇沅州《志》云:州境有刁猛混及孟婆、遗定、案板等寨。洪武末,元官土官刁平剿平之。因置州,以平典州事。永乐四年,升为府府无城池,编户五里,土知府刁氏世袭,领长官司一。府今省入沅江府。
  府群山环峙,介于群蛮,亦控扼地也。○案板山在府治北。高百余仞,形如几案,元以此名寨。○鸟连山,在府东北。山高林茂,群鸟常集,因名。又府治东有石山,以Лヴ少土而名。波弄山在府治西。山势起伏,形如波浪。山之上下有盐井六所。土人掘地为坑,深三尺许,纳薪其中,焚之,俟成灰,取井中之卤浇灰上,明日皆化为盐。盐色黑白相杂而味苦,俗呼为白鸡粪盐,用以交易。
  ○杉木江在府治南。源出者乐甸,流经府境,下流入威远州界,合于谷宝江。江岸多杉木,因名。
  ○者章硬寨在府西南。明正统五年,麓川叛酋思任发屯孟罗大掠,据者章硬寨,沐昂督兵进克之,贼宵遁威远州。
  者达寨在府境。又有石崖等寨。《滇纪》:永乐初攻石崖、者达寨,外夷整线来降。又有六谷等三十三寨,亦近府境。
  禄谷寨长官司府东北二百五十里,永乐十五年置。○马容山司北八十里,高千余丈,盘亘数百里。石路隘狭,仅容一马。又石罗山,在司南百里。又司东百里有小不旧山。纳罗山司西百里。山深险,中多虎豹。土人呼藏为纳,虎为罗。南浪江出于此。
  ○南浪江在司南。源出纳罗山,下流经司治南,又西南流,合于杉木江。○马涌江,在司东,源出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流入司境,又西南合于南浪江。
卷一百十七 云南五
  ◇大理府东至姚安府三百七十里,东南至楚雄府四百二十里,南至蒙化府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永昌府腾越州六百三十里,北至鹤庆府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八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百五十里。
  《禹贡》梁州南境。汉武开西南夷,此为益州郡地。后汉时,属永昌郡。蜀汉属云南郡。晋初因之。永嘉中,又分置东河阳郡沈约《宋志》:晋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永昌、云南,立东河阳郡,领东河阳、??榆二县。宋因之。梁末,没于群蛮。唐武德七年,为羁縻南云州地亦谓之昆弥。唐武德四年,昆弥遣使内附。《唐书》:昆弥即汉之昆明,在爨蛮西,以西洱河为境。贞观三年,改为匡州。天宝以后,没于南诏南诏伪建都邑于此,亦谓之西京,后又改为中都。五代时,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相继据之,后段思平代有其地,称大理国。元宪宗三年,收附。六年,立上下二万户府。至元七年,改置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大理府,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今仍旧。
  府西倚点苍,东环洱水,山川形胜,雄于南服。昔武侯南征,规固其地,于是收资储以益军实,选劲卒以增武备,遂能用巴蜀之众,屡争中原。唐之中叶,蒙氏负?于此,乘间抵隙,常为蜀肘腋患。段氏承之,抚有城邑,保其险塞,雄长群蛮者,亦三百余年。蒙古取其地,益成包并东南之势。盖地虽僻远,而封壤延袤,关山襟带,西南都会,滇洱其竞胜者矣。
  太和县附郭。汉叶榆县地,属益州郡。后汉为??榆县,属永昌郡。晋属云南郡。永嘉以后,属东河阳郡。宋、齐仍为??榆县。梁末,废于蛮。唐为羁縻匡州地。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皮罗阁逐洱河蛮,取太和城。城盖蛮所置也。其后遂据其地,段氏因之。元立太和上中下三千户所。至元中,改置理州及河东县。后省州,改县曰太和,属大理路。今编户六十六里。
  ○太和故城在府南十五里。今城本羊苴咩城也。唐开元末,皮罗阁取太和城,遂徙居之。其城周十余里。蛮语以坡陀为和,和在城中,尊之曰太,城因以名。阁罗凤亦窃据于此。天宝十三载,剑南留后李宓击南诏,深入至太和城,以粮尽引还,为蛮所覆。贞元中,异牟寻寇西川,败还,惧筑羊苴咩城。延袤十五里,徙居之,改号曰大理。自是太和别为一城。段氏时,故城渐废。太和之名,遂移于羊苴咩城。今故城犹谓之太和村。《云南记》:羊苴咩城在点苍中峰下,即古??榆城也。蛮语讹为羊苴咩,亦曰阳咀咩城。南去太和城十余里,北去成都二千四百里,去云南城三百里。繇泸州南渡泸水,行六百三十里,即至羊苴咩城。贾耽云:自羊苴咩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此繇安南通天竺之道也。贞元初,异牟寻筑此城。七年,西川帅韦皋遣判官崔佐时至羊苴咩城,说异牟寻,使归唐。宋时段氏据此,亦谓之大理城。元郭松年《行记》:大理城,一名紫城,方圆五里。西倚点苍,东扼洱水。龙首关于邓川之南,龙尾关于赵?之北,称山水大都。是也。明洪武十七年,复因故城修筑,砖表石里。二十五年,复展筑东南面,方三里,周十二里。南门曰承恩,东门曰通海,西门曰苍山,北门曰安远。
  ??榆废县在府东北。汉县治此,本曰叶榆。境内又有姑缯夷。始元初,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后汉建武十八年,叶榆、弄栋诸种叛,杀长吏,寻讨平之。元初六年,永昌诸郡蛮复叛,益州刺史张乔遣从事杨竦将兵至叶榆,败蛮酋封离等,尽平其党。晋亦曰??榆县。宋、齐因之,后废。又东河阳废县,亦在府东。晋永嘉中置,属东河阳郡。宋齐因之。梁末,郡县俱废于蛮。
  勃弄废县在府东百里,亦曰勃弄州。隋开皇十七年,史万岁击南宁叛爨,入自青蛉川,经弄栋,次小勃弄、大勃弄,至南中,渡西洱海。唐永徽初,青蛉、弄栋西白水蛮与大小勃弄蛮酋相诱为乱,遣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将兵讨破白水蛮。孝祖言:小勃弄、大勃弄常诱弄栋为乱,请遂西讨。诏可。明年西入小勃弄,酋长殁盛屯白旗城,破斩之。进至大勃弄,获其酋长杨丞颠,悉破降其众,始改云南县为匡州。《唐史》:弄栋西有大勃弄、小勃弄二州蛮,其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接。武德七年,置南云州。贞观三年,改为匡州,领勃弄、匡川二县,后没于蛮,州县俱废。
  史城府北四十里。隋开皇中南宁夷爨玩既降复叛,史万岁讨之。入南中,过诸葛武侯记功碑,度西洱河,此其驻师处也。唐大历十四年,异牟寻立,初迁史城。贞元初,引吐蕃寇蜀,败还。四年,始改筑羊?苴咩城,徙居之,称日东王。《滇纪》:史城,即太和县喜?村,元初,尝置喜州,旋废。盖讹史为喜也。○九重城,在府境。九重,犹言九座。《志》云:南诏境内有九重城,皆备吐蕃而设。一在河尾里,一在关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在北国,一在蟠溪里,一在塔桥,一在摩用。其二城则羊苴咩城、史城也。又有金刚城,在点苍山佛顶峰麓,亦南诏所筑。
  ○点苍山在府城西。巍峨秀丽,为南中奇胜。顶有高河泉,深不可测。分为十九峰。又有瀑布诸泉,流为锦浪十八川,环绕于群峰间。南诏常封此山为中岳。今详见名山点苍。
  玉案山在府西南,叶榆河之东。相传汉元封初,司马迁使昆明,尝至此,观西洱河。或云:司马相如奉使时,亦尝至焉。山形方整,亦谓之玉几岛,与青巅、罗筌相映带,共为西洱河之胜,详附见大川西洱河。
  鸡足山府东北百里,与宾、邓二州接界。前有三距,后起一支,形若鸡足,因名。《志》云:山峰攒簇如连华,然盘折九曲,松杉郁葱。其崖、壑、台、洞、泉、涧之属以数百计,上有石门,号华首门,俨如城阙,人莫能通。佛寺环列,金碧辉映。绝顶五更见日出之光,游人经旬乃尽其胜。杨慎云:自府城至鸡足山,繇海则径,繇路则迂。大约出府城六里至海神祠,登舟约二十里至橹摆山。又二十余里至下仓,又二十里至白梅桥,又二三里至洗心桥,过盘磴者九又两之,凡十八湾而至大龙潭。又数里至山绝顶,亦名九曲岩。又鸡额山,在府北七十里。《滇略》云:自上关放舟而南,有飞崖出水面者,曰鸡额山。石磴盘旋,可三百武,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峰尽在几席。又南为铁雨崖,崖面如蜂房蚁穴。又南即赤文岛矣。
  ○西洱河在府城东,亦曰叶榆水。源出浪穹县罢谷山,流经府西北而至城东点苍山,十八川之水皆会于此。又西南流会于样备江。杨士云曰:大理之境,峰峦万叠如列屏十九曲,峙于后者,点苍山也。波涛千顷,横练蓄黛,如月生五日。潴于前者,叶榆水也。今详见大川西洱河。样备江在府西。源出鹤庆府剑川州之剑川湖,流经浪穹县过点苍山后,会西洱海,出天桥而入赵州界。详附见大川澜沧江。
  喜洲在府北五十里。其地名何矣城村。《白古通》曰:点苍山脚插入洱河,其最深长者惟城东一支与喜洲一支云。
  ○龙首关府北七十里。亦曰石门关,又谓之上关城,有四门。府南三十里为龙尾关,亦曰下关城,有三门。皆控点苍、洱海之险,为拒守要地。详见前重险石门。
  天桥府西南三十五里。一名石马桥。下断上连,绝壑深险,洱河之水从此泄而南注郡境,无泛溢之患。《志》云:天桥石梁横亘,凭虚凌空,渡者仄足而过,称为绝险。
  五华楼在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晟丰┙所建,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蒙古忽必烈入大理,驻兵楼前。至元三年,赐金修治,今故址犹存。亦曰五华台。○祭天台,在府城西,其地有武侯祠。祠后有山冈台在其下,今坛?之址犹存,相传武侯祭天画卦处也,一名画卦台。三塔在府城北。中高四百余尺,凡十六级,旁二座差小。相传唐贞观六年,尉迟敬德监造。开元初重修,其寺曰崇圣。城南有塔一,高二十丈,级十六,其寺曰弘圣,在玉局峰东一里。
  赵州府东南六十里。东南至景东府三百三十里,西南至蒙化府界九十里,东北至宾川州九十里。
  汉??榆、云南二县地,后为罗落蛮所居。唐为匡州地。蒙氏为赵川?《滇志》:蒙氏使赵康居此,因以名?。蛮语州为?也,读若简,见前元江府,寻改赵郡,又为赵州。段氏时,曰天水郡。元初为赵?千户。至元中,改为赵州,属大理路。明属大理府编户八里,领县一。
  州当往来之孔道,控苍洱之要冲。山川回抱,原隰沃衍郭松年云:赵?之山,四周回抱,川泽平衍。神庄江贯其中,溉田千顷,民多富庶。蒙古取大理,先下赵州。明初,大军入赵州,遂经营两关谓上下两关也,进薄大理。盖攻取之先资矣。
  ○赵?城今州治。《志》云:州初无城郭。明初迁州治于三耳山,或以为即古勃弄州治也。弘治二年,始筑州城,周七里有奇,引水为垣,屹然险固,有门四。
  白?城州东南九十里。《滇略》云:即古彩云城也。汉元狩初,命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间出西南夷至滇,指求身毒国。是岁彩云见于白?。蜀汉建兴中,丞相亮南征,斩雍?于白?川。师还,命龙?那为酋长。?那始于白?西山下筑彩云城。一名文案洞城,其后谓之白?城。唐时蒙氏曰白??,为境内十?之一。贞元十年,异牟寻大破吐蕃于铁桥,并破施、顺二蛮,禽其王置白?城,是也。《唐书》:自戎州开边县南行,至白?城,三千里而近。宋淳?十二年,蒙古忽必烈攻大理,至白?,筑垒于白?东南七里,寻置白?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建宁县,属赵州,寻省。郭松年云:自赵州山行六十里,至白?甸,甸形南北袤与云南品甸相埒,居民凑集,禾麻遍野。西山石?斩绝,其色如雪,因名白?。明嘉靖二年,增置大理府督捕通判驻此。四十三年,筑土城为?卫。万历末,裁通判不复设,而居民殷阜,俨若城邑云。铁桥,见丽江府巨津州。开边废县,见四川叙州府。
  安东城州东二里。《滇略》云:蒙氏安东将军李专珠所筑,城东一里有九龙池,山上有诸葛武侯营垒遗址。○唐城,在州南十九里。唐天宝中,李宓征云南时筑。今州西二十五里,有万人冢,垒土如山,即鲜于仲通及宓丧师处也。
  ○三耳山在州治西里许。有三峰,高耸如耳。一名凤仪山,以一支两翼如凤来仪也。其东为龙伯山,与凤仪相对,俱点苍之南支矣。○宿龙山,在州北十五里,顶有浮图,唐镇南将军韦仁寿所建。或曰山在龙伯之南,又州南有五佛山。山下出泉,不竭不溢,谓之圣泉。
  九龙顶山在州南五十里。九峰相聚,望之如龙,与云南县接界。○西山,在白?川西,有毕钵罗窟,一名宾波罗窟。岩壑耸拔千余丈,有独木桥十余所,樵子最狷捷者乃能履之而过,谓之仙桥。《志》云:毕钵罗窟山在州东六十里,北去宾川州二十里。
  定西岭州南四十里。本名昆弥山。明初平西侯沐英过此,更今名。岭高千余仞,设关其上,波罗江出焉。又岭东南七里有故垒,蒙氏灭大理时屯兵处也。俗谓之胡营。○样备江在州西南。自太和县流入界,又南流入蒙化府境。○波罗江,在州治东南,有二源:一出九龙顶山,一出定西岭,合流而北,经州治。又西北流入西洱河,一名大江。
  白??江在州东南。《志》云:出白?西山之毕钵罗窟,流经楚雄府定边县,为礼社江之上源。亦曰白?川。又赤水江,在州南四十里,源出定西岭。东南流,亦入定边县界,合于礼社江。又毗雌江,在州西南六十里,源出蒙化府之巍山,流入州境,合于赤水、白?二江。○迷渡市在州南九十里,有巡司。相传诸葛武侯曾筑城于此,名诸葛城。又州东有干海子,多沙无水,亦设巡司于此。《志》云:州境又有赤壁岭巡司。定西驿在定西岭上。为往来必繇之道,置关戍守,兼设巡司于此。其在州治旁者,曰德胜关驿。又有样备驿,在州西八十里。南趣蒙化,西达永平之孔道也。云南县州东南百里。东南至楚雄府定远县一百二十里。汉元封初,置云南县,隶益州郡。后汉改属永昌郡。蜀汉建兴二年,置云南郡治焉。晋、宋至梁,皆因之。唐为匡州匡川县地。后张仁果据之,号白子国。蒙氏改为云南州,段氏因之。元初,曰品甸千户所。至元中,复曰云南州,寻降为县,属大理路。明初,改隶赵州,土知县、县丞俱杨姓,主薄张姓,编户十五里。
  ○云南故城在县南。《滇略》:汉武时,彩云见于白?,县在其南,故曰云南。蜀汉因置云南郡。《水经注》:云南郡本云山县地,云山疑亦云南之讹矣。《唐志》:自戎州开边县而南七十里至曲州,又二千五百里至云南城。即此城也。后迁今治。《志》云:今县东南又有废城,即唐时匡川县治,后废。
  云平废县在县东。本云南县地。晋咸宁五年,析置云平县,属云南郡。《晋志》:郡初治云平县,后还治云南。宋、齐俱为云平县,梁末废。○镜州城,《一统志》云:在县治东,唐置,领夷郎等六县,后废。今名云南,土城遗址尚存。考《唐志》,不载镜州也。《滇略》云:镜州城在今县治西南。郭松年云:自镇南州过雌岭,即大理界。山行七十里,有甸焉。川原坦衍,山势回合,周二百余里,乃云南州也。州西北十余里,山麓间有石如镜,光可鉴。旧名镜州,以此。镜州,盖即云南州之别名矣。
  ○青华山县南八里。下有洞,阔十丈。山仅培?娄,洞中甚深,邃不可穷。旁有石窍漏光,若天窗然。《滇纪》:自洱海卫城西行,通蒙化,岐左有青华洞,中极宽衍。是也。○水目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宝华山。山巅有泉,深不可测。又南二十里曰南华山,一名天花山。宝泉山在县西北十五里。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空洞,盘折而升,一名九鼎山。又龙兴和山在县西二十五里,亦高耸。又有梁王山,在县北三十里,蒙氏时有酋长王氏屯据于此。安南坡在县东南。《滇程记》:自镇南州普淜驿六亭而达云南县界,所经有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安南坡,坡有巡司。下坡地复坦夷,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
  ○叶镜湖县南三十里。中有石如镜,因名。又清湖在县西南一里,湖水恒浊。永乐七年,黄河清,此水亦清。自是不复浊,因名清湖。
  青海子县东南二十里。其地有金龙山,水出其下,一名青龙海子。又有周官些海子,在县东北十五里,一名蒙舍海。旧引宝泉山水蓄于周官、品甸二陂,以备农事,即周官坡也。
  品甸陂在县西三十余里。《志》云:唐初尝置坡州于此。其地川原饶沃,亦名清子川。甸中有池,亦曰清湖,灌溉甚溥。又品甸湾在县东北十里,相传蒙氏尝置品甸县于此,元千户所以此名。○溪沟,在县西三里,源出宝泉山,东流入定边县界。夹溪十里多花卉,亦名万花溪。
  ○云南驿在县东。其相近有古城村,或以为古云南郡城也。自驿而西,又八亭达于赵州之定西岭。○力士营,在县南九里,相传诸葛武侯驻兵之地。
  邓川州府北七十里。北至鹤庆府百九十里,东南至宾川州百五十里,西南至云龙州百五十里。
  汉益州郡??榆县地。唐初,为?川州,隶姚州都督府,后为?赕诏所据。南诏并之,置邓川赕,后改为德源城。段氏因之。元初,立德源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邓川州,隶大理路。明属大理府土知州阿姓。隆庆三年,改设流官,编户十二里,领县一。今因之。
  州峭山深堑,控据边陲,号为险要。
  ○德源城在州治东。亦曰大?城。唐时?备州治此。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取太和城,又取大?城,是也。后为德源城。元因置德源千户所。《志》云:州水患频仍,迁徙靡定。旧无城郭,明崇祯十三年,迁治邓川驿,始建土城,周六里有奇。未竟,复为山水决坏。
  宁北城州北三十里,唐时蒙氏所置。《滇纪》:唐贞元十五年,异牟寻谋击吐蕃,以?川、宁北等城当寇路,乃峭山深堑,修战备,为北面之固。是也。段氏时城废。废曾州在州东境。或曰即汉时姑缯夷之地,唐武德四年置曾州,治曾县,兼领三部、神泉、龙亭、长和四县,后废。《旧唐书》曾州西接匡州,是也。
  ○鼎胜山州东南十里。孤峰特耸,洱水为襟。登山一望,波光万顷,最为奇胜。《志》云:州治旁有象山,其南为伏虎山,东北曰卧牛山,俱以形似名。又东山在州东十里,山麓崖下有泉注为池,深不可测,谓之星鲤泉。又东为狮舌山,以山形如狮吐舌也。下有龙潭,与鼎胜山皆环峙州治,并为形胜。
  钟山州北八里。《滇纪》云:唐开元中,?赕诏酋咩罗皮据大?,为南诏所攻,率其部据钟山之险以自守。即此山也。
  豪猪洞州东二十里,山顶有石墙遗址,下有龙潭。《滇志》:孔明纵孟获于白?,获引所部至银坑。坑一名豪猪洞,险绝,非人力可到。孔明出奇策擒之。是也。洞南有诸葛寨,相传武侯驻兵处。《滇纪》云:寨在州东三十里。
  ○普陀江在州北,其上源即浪穹县之宁河。东流经州,北折而南,流入于西洱河。一名弥苴佉江。或谓之葡萄江,即普陀之讹也。上洱池州南十五里,即普陀江之旁出者。又南五里有油鱼穴,皆流达于西洱河。○南诏潭,在州西南二十里,广十余亩,三山环匝,其一面峻壁如石墙。潭深莫测,昔人尝避兵其中。
  ○佛光寨在州北三十里,与浪穹县佛光山相接。《滇志》:初,孟获自豪猪洞被擒,丞相亮复纵之。获走佛光寨,据险坚守。汉兵不得进,乃繇漾濞江而北出砦后,遂破之。明初,傅友德等既平大理,余孽普颜笃复叛,据佛光寨,先不华据邓川。友德自七星关回军大理,平邓川,破佛光砦。遂过金沙江,下北胜、丽江巨津之境,是也。
  阿至店州东八十里,接北胜、宾川州界。又州东南有青索鼻巡司。《志》云:司南十五里,地名干海子。
  浪穹县州西十五里。北至剑川州百里,汉叶榆县地,蛮名弥次,即浪穹诏所居。唐武后永昌初,浪穹州蛮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来降。诏以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统其众。开元初,其王铎罗望与南诏战,不胜,移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中,为南诏所破,亦置浪穹州于此,统浪穹、旋浪、邓赕之地,段氏因之。元初改置浪穹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为县,属邓川州。土知县、典史俱王姓,编户三十五里。
  ○凤羽废县县西南四十里。蒙氏所置,以凤羽山为名。或曰元时亦尝置县,属邓川州。旋废。今为凤羽乡,有巡司戍守。《志》云:凤羽巡司西二十里,有罗坪关,北五里至闷江门哨。安宁城在县北。唐天宝八载,?州都督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安宁城及五盐井,复立马援铜柱,是也。《滇纪》:县西北有石和城,唐开元末施浪酋长分兵据此,以拒南诏。南诏袭败之,遂取其地。
  ○宁山在县西。形如凤翼,一名凤翼山。又灵应山在县东二十里,峻拔高耸,上有石岩。
  佛光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山盘亘回远,接邓川鹤庆之界,佛光寨以此名。其南崭然险绝,山半有洞,可容万人。山后尤为??,仄径仅容一人,名曰一女关。山下又有九石窍,泉出其中,名曰九龙泉,流入宁河。
  莲花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形如莲花。三面陡绝,惟一面仅容单马。其相连者曰蒙次和山,三面绝险,一面临河。六诏时,施浪诏居此。两山下亦曰蒙次和村。唐开元末,为南诏所并,设三营以守之。蒙古忽必烈自石门入,取大理,见二山为襟喉之所,乃留达军三百户镇之,亦分为三营。《志》云:三营在莲花山下,是也。
  罢谷山县北二十里。《水经注》:罢谷之山,洱水出焉。其山空洞,泉涌起如珠树,乃澜沧江之伏流也。○凤羽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郭义恭《广志》所云吊鸟山也。《后汉志》《水经注》皆云??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俗言凤凰死此,众鸟来吊云。《滇志》云:山旧名罗坪山,或作罗浮山,蒙氏改为凤羽山。
  普陀崆县东南十五里。为往来要隘之地,有巡司戍守。其南有龙马洞,深不可测,石壁上马迹犹存。《志》云:普陀崆巡司东十里曰下山口,南二十里曰闷江门,西三十里曰大树关,北三十里曰观音山。
  ○样备江在县西百里。自剑川州流入县境,有上下江嘴。又南流入太和县界,亦曰漾濞江,或谓之漾、濞二水,盖同流而异名也。唐景龙初,吐蕃及姚州蛮寇蜀,使唐九证为姚?道讨击使击之,蛮以铁?梁漾、濞二水通西洱蛮,筑城戍之。九证自?入永昌,累战皆捷,尽刊其城垒,毁?焚桥,勒石于剑川,建铁柱于滇池,俘其魁帅而还。吐蕃渡处盖在县境。《志》云:县有上下江嘴二巡司,上江嘴东去罗坪山麓五里,下江嘴东去罗坪山二十里。宁河县西北五里。《通志》:罢谷之水,注于宁河,亦曰明河,又为宁湖,下流即葡萄江也。《一统志》:明河宁湖周回五十里,水色如镜。○鱼子淜,在县西。水色青碧,流合于宁河,一名龙池。
  五盐井在县西北三百里。即唐天宝中何履光收复之地。明洪武十六年,建五井盐课提举司于此。《志》云:五井一曰洛马井,一曰石缝井,一曰河边井,一曰石门井,一曰山井,俱在县界及云龙州之境,亦曰上五井,兼置巡司于此。又有顺荡井巡司、师井巡司、十二关巡司,俱在县境。
  ○三营在县东北莲花山下。南诏时,设营于此。蒙古取大理,复设三营万户以守之。洪武十五年,云南平蓝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是也。《志》云:县西南有箭杆场巡司,司南八十里为马鞍山干海子,接永平县界。凤凰台县治北。旧传施望欠诏所筑。台下有白沙井,泉味甘冽,亦施望欠所凿也。又县东二里有九气台,台凡九窍,下有温泉。其气从窍而升,台因以名。
  宾川州府东一百二十里。东至姚安府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楚雄府二百四十里,西南至赵州九十里。
  汉益州郡地。后汉属永昌郡。晋属云南郡。唐为匡州地。蒙氏为太和楚场地,段氏因之。元亦为太和县地。明弘治七年,建宾川州割太和县九里、赵州一里、云南县二里置,属大理府编户一十二里。今因之。州控姚安之肘腋,蔽大理之肩背,襟带山川,东西联络,屹为形要。
  ○诸葛城在州西二里虎?居山上。相传为武侯驻兵处。
  ○钟英山在州东。基垂百里,产竹箭,饶鸟兽毛革之利。○翠屏山,在州西北四十里,形方顶平,苍翠横列,如倚屏然。又乌龙山在州西南四十里,岩壑玲珑,东麓有白塔,又有乌龙池,积水下迸,诸堰皆仰给焉。鸡足山州西四十里,与太和县及邓州川接界。亦名九曲山。《一统志》:山在洱河东百余里,峰峦攒簇,状若莲花,九盘而上,亦曰九重岩。其南有上仓湖,最为幽胜,今详见太和县。○毕钵罗窟山,《志》云:在州南二十里,即白?西山也。今详见赵州。
  ○金沙江州东北百五十里。自北胜州东南流经此,入姚安府境,有巡司戍守。《志》云:金沙江东北有汉遂久废县,古称白门,谓入白果国之门也。白果即白崖矣。
  金龙湫在州西百里洱河东。《通志》:大理之龙潭有三:在赵州干海子哨者曰干龙潭,在邓川州钟山寺鸡足石侧者曰大龙潭,在宾川州西龟山东者曰红雀龙潭。今引潭为新渠,东注杨梅谷,灌田万顷。
  ○赤石崖镇在州东。今有巡司戍守。《志》云:州境东接姚安,南接赵州。嘉靖以前,夷蛮剽劫,往往出没于此,因置戍于赤石崖诸处,与姚安、云南、十二关互为形援。又有宾居巡司,本名蔓神寨。又有神摩洞巡司、白羊市巡司,俱在州界。
  云龙州在府西六百里。西至永昌府永平县一百五十里,北至鹤庆府剑川州一百七十里。
  汉益州郡地。后汉永昌郡地。晋为西河郡地,宋、齐至梁因之。唐初,为匡州西境。蒙氏谓之云龙甸,段氏因之。元至元末,立云龙甸军民府。明初改为云龙州,属大理府土知州段氏。万历四十八年,改流官,又裁五井提举司,以盐课归州。编户二里。今因之。
  州藩卫大理,襟带永昌,密迩生蕃,为西垂要地。
  ○?唐废县在州南。汉县,属益州郡。汉武开西南夷,欲通身毒国,北方闭氐、﹂,南方闭?、昆明。徐广曰:?唐县与昆明正相接。颜师古以即?州,误也。后汉属永昌郡。《古今注》: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治?唐,镇慰哀牢、??榆蛮是也。晋仍属永昌郡,后废。南诏为云龙甸地。元始为军民府治。明改建为州。
  比苏废县在州西。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属永昌郡,晋初因之。咸和中,分东河阳郡置西河郡,治芘苏县,宋、齐因之。梁末废。
  ○三峰山在州西五里。一名三崇山,壁立万仞,人迹罕至。或以为即古之三危,黑水所经,误也。山后有野蛮,距郡五百里。
  ○澜沧江州东二里。自丽江府南流入州境,复折而西南,入永昌府境。详见大川澜沧江。
  苏溪在州西北,与浪穹县五井盐课司接界。下流入于澜沧江。
  诺邓井州西北三十五里,盐井也。置盐课大使于此,所辖又有石门一井。又大井,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产盐。所辖又有山井及天耳井。又师井在州西北百三十里,顺荡井在州西北二百五十里,俱有盐课大使,旧属五井提举司。万历末,废提举司,改属州。其井新旧互异,仍与浪穹境内洛马盐课使统为五井云。
  ○云龙甸州东北七十里。甸广衍,宜畜牧,有巡司戍此。十二关长官司府东三百里。本云南县楚场地。元至正间,因僻险始置十二关防送千户所。明初,改为长官司,土司李氏。
  ○归山在司西。峰峦耸峙,为境之望。《志》云:司北百二十里,有赤石崖、大山箐,西三十里为干海子山箐。东六十里曰楚场山箐,南四里即你甸也。
  一泡江在司南,波流湍急,自归山而东,历司城南,东北流入姚安府界,注于金沙江。
  附见:大理卫在府治南,洪武十七年建。洱海卫在云南县治西,洪武二十二年建。
  大罗卫在宾川州治东钟英山下。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因以名卫。杨慎曰:云南诸城西上永昌,经途所届,旁多寇巢,曰金鸡庙、赤石?、螳螂龟山、铁索箐。其诸蛮皆以盗掠为雄。弘治中,始州宾川而卫大罗,城迷渡而戍普淜,冀以弭盗,竟不克。嘉靖初,巨魁就擒,道路始宁息云。金鸡庙,《志》云:在云南县境。
  ◇鹤庆府东至北胜州二百十里,南至大理府二百五十里,西北至丽江府界七十里,北至丽江府宝山州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二百四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四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汉属益州郡。东汉分隶永昌郡西北境。唐为越析诏地地名鹤川,又名样共川。南诏徙羊苴咩城,近龙尾、鹤拓即此。天宝中,属于南诏。太和中,置谋统郡。蒙氏劝丰?于样共川置。宋时段氏因之。元初,置鹤州,寻改置二千户,仍称谋统属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复为鹤州。二十三年,升为鹤庆府,后又改为路。明洪武十五年,复为鹤庆府,旋改为军民府编户十三里。《通考》:鹤庆四十八村,乌蛮、猡猡、西海子等尤为犷猂云,领州二。今为鹤庆府。府山川明秀,内固大理,外控番戎,险阻足据,平原可耕,亦要地也。○鹤州城今府治。宋时大理所筑。元置鹤州于此,明初废。洪武十五年,因旧址列栅为守。永乐初,?以砖石。嘉靖十九年,复拓旧址,改筑,号曰新城,惟北门月城尚因旧垣。万历二十八年,复修城浚濠。今城周四里有奇,门四。
  废副州在府境。《一统志》:废木按州,亦在府境。二州皆元置,属鹤庆府,明初省。
  ○覆釜山府西五里,为郡镇山。形如覆釜而最秀,南北诸山皆拱翼之。下有龙潭。又有金灯山,在覆釜下,亦名秀台山,其相抱者曰仰止山。○金凤山,在府西二十五里。又府北三十五里曰逢密山,有三峰入云,山腰有洞颇幽胜,谓之青玄洞。
  峰顶山城东十七里。峰峦起伏,南接龙珠山,北抵丽江界。下有五泉,可以溉田。○龙珠山,在府南五十里,前耸后平。象眠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山势逶迤如象眠然。下有石穴,漾共江之水过此穴而流入于金沙江。
  拱面山在府西北五里。山高百仞,一峰拱向郡治。林峦环映,阴晴异态。又府西南十里为朝霞山,山半有风洞。又西南二十里曰垂珠洞,又西二十里曰金斗陂,下有银泉。方丈山城南百二十里。《志》云:南诏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南接点苍,巍峨峻拔,山半有洞曰太极洞。中有池曰金龙潭,深不可测。一名观音山,南去浪穹县仅四十里。又半子山,亦在城南百二十里,产矿山也。山北有涌泉,伏流二里许,始泄为三派,居人赖之。又南五里为豸角山,以形似得名。桃树江出山下,流入南山岩穴中。大成坡府东南七十里。顶有泉,深广仅尺许,不溢不涸,行人资焉,谓之一碗水。又府东南百三十里有炼场岩,下有温泉。岩石层垒,可数千仞。又大孟岩,在府东南百八十里,石壁屹立,其形如城。
  松桂台在城南六十里。明初傅友德征佛光寨尝屯兵于此。又城北八里有象跪石,相传忽必烈自丽江石门关乘象至此,象跪不前,因名。
  ○漾共江在府治东南,即鹤川也。阔十余丈。源出丽江界,流入境,至象眠山麓。群山环合,水无所泄,潴而为湖。入城东五里之石穴,复出,名为腰江。东与金沙江合流。○落钟河,在城南五里,源出朝霞山之龙湫,截官道而东入于漾共江,昔尝坠钟于此,因名。又长康河亦在府南五里,源出府西黑龙潭,东流注于漾共江。
  白龙潭府北七里。潭之上,山数十重。最高一峰名金顶,下为白鹭。山势若骞凤,泉源甚远。至白龙祠下,有泉百派,汇而为潭。又西龙潭在府西七里,源出覆釜山,东流溉诸村田,亦名上潭。其东北有龙宝潭,一名下潭,周五百丈,堤曰万年堤。石闸之下有会济池,东分一小闸,为波流山,亦金灯山脉也。《志》曰:府境龙潭凡十五,流入漾共江者十三:曰黑龙,曰青龙,曰白龙,曰西龙,曰龙宝,曰吸钟,曰石朵,曰香米,曰北?,曰柳树,曰小柳南,曰赤土和,曰宣化。其流入金沙江者曰龙公,而停蓄极深者曰大龙。
  诸葛泉在府南百四十里罗陋村。相传武侯驻师之地。泉均二流,甚为民利。○温泉,有二:一在观音驿南二里,一在驿南十里。
  ○宣化关在府东北,有巡司。又观音山驿在府南百二十里,亦有巡司戍守。又南七十里至大理府邓川州之邓川驿。
  剑川州府西九十里。南至大理府云龙州一百七十里,北至丽江府七十里。
  古南蛮地。唐时,为义罗鲁城,一名剑川《志》云:唐显庆初,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走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初,南诏击破之,尽夺剑共诸川地,其酋徙居剑赕西北四百里,号剑羌云。南诏置剑川节度。宋时大理改为义督赕或谓之波州。元初,置义督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为剑川县,属鹤庆路。明洪武十七年,升为州编户十八里。今因之。州控?厄西番,藩屏内地,亦称形胜。
  ○望德城在州南三里,周五百丈,段氏所筑。今为民居,名水寨村。《志》云:州治旧无城,明崇祯末始筑土城云。○罗鲁城,在州南十五里,唐所筑,今为瓦窑村址。罗鲁,西夷云海也。《志》云:州东北六十里有达子城,即蒙古入大理驻师处。一云,在州南百三十里。
  ○金华山州治西一里。自西番界罗均山盘折而来,延亘二十余里。山顶常有紫色如金,故名。西麓为西湖,秋水时,与东湖相连。至冬水落,民始播种。又州治南有金山、银渡两山并峙。一赤如金,一白如银,因名。○剑和山,在州西四里,以卓立如剑而名。又州东十五里有青崖山,山产青石如列翠屏。又州南二十里有夜合山,剑湖绕山麓而出。
  石宝山州西南二十里。层崖峭壁,上有石坪方数十亩,岩洞泉壑,往往奇胜,南中之名山也。又南一里为中山,岩壁峭立,亦称奇胜。○石罗摩山,在州东北七十里,峰高百余丈,屹立如巨人状,亦名将军山。
  ○剑川湖州南五里。湖广六十里,尾绕罗鲁城。南流为漾濞江,俗呼为海子。每岁办渔课于州。《一统志》:湖在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广可半亩,流经州东而为此湖。又剑川在州南十五里,即剑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弥沙浪河在州南百里白水场,与剑湖水汇而南流。○大桥头,河在州东二里,古名合惠尾江,下流入剑川湖。每遇洪潦,辄泛溢害稼。又桃羌河,在州南三十里,东南流入于漾濞江。诸葛池州北四里,相传武侯饮马处。《志》云:州有龙潭凡九:曰老君,曰易堤坪,曰仙女炼,曰隔?,曰建和,曰白难陀,俱流入剑湖。曰花丛,曰白龙,曰青龙,俱流入湖尾。弥沙盐井在州西南百五十里弥沙乡。有盐课司大使,辖产盐井二:曰大井、小井。亦设弥沙井巡司。顺州府东一百二十里。东至北胜州界五十里,北至沧浪卫百五十里。古南蛮地。唐时地名牛赕,南诏徙诸浪人居之,与罗落蛮杂处《元志》:顺蛮种本居剑川。唐贞元间,南诏异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丰族渐盛,自为一部,徙居牛赕。至十三世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改为顺州,属丽江路。又改属北胜府。明初,仍曰顺州,改属鹤庆府土州同时氏,今编户三里。州今省。
  州山川列峙,亦称险?厄。
  ○顺州城今州治。元置州于此,未有城垣。明万历二十八年,筑土城,周三里,环城有池。
  ○公山在州治北七里,危峦耸拔,数峰融结。其并峙者曰漕峰山,一名母山。《志》云:漕峰山在州治北一里。○杨保山,在州东北八里,下有池,中多蒲草,凫鹜之薮也。又乌铺山,在州西南十里,有乌铺桥,跨乌铺山溪涧上。
  ○牛甸湖州东二里,其下流合于河头溪。《志》云:溪在州东二十里,出石岩下,周八十余丈。又有浴海浦,在州东二十余里,水中分界。西畔属顺州鱼课,入剑川州河泊所。东畔属北胜州,广可三十里。
  ◇丽江府东至澜沧卫蒗渠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西番浪沧江二百里,南至鹤庆府界七十里,北至永宁府革甸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四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三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七百六十里。
  《禹贡》梁州南徼,为荒服之地。汉为越?、益州二郡地。后汉兼属永昌郡或曰:即古白狼地。后汉永平十七年,白狼王唐?作诗三章,诵汉功德,即此。隋属?州,唐因之。后没于蛮,为越析诏。贞元以后,属于南诏,置丽水节度。宋时,麽些蛮据此,大理不能有。元初击降之《元史》:丽江路自汉至隋唐皆为越?郡西徼地,麽蛮、些蛮居此,为越析诏。二部皆乌蛮种也。居铁桥,后归南诏。宋时复据此。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沙济江,麽些负固不服。四年春,平之,置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改为宣慰司。十三年,改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二十二年,府罢,更立宣抚司于通安巨津间置。明初洪武十五年,改丽江府。既又改为军民府土知府木姓。《志》云:府治及所属四州,俱未设城垣,领州四。今为丽江府。府南屏大理,北拒吐蕃,为西北之冲要。南诏与吐蕃相持,恒角逐于此。蒙古忽必烈降摩荻一名摩沙,即摩些之讹也,进取大理,即其道也《明史》:万历三十一年,税监杨恭责丽江土官木增退地,听开采,按臣宋兴祖言:丽江木氏世有其地,守石门以绝西域,守铁桥以断吐蕃,不宜自撒藩篱,贻误封疆。不报。通安州附郭,在今府治东偏。古笮国,地名三赕,蛮云样渠头。汉为定笮县地,属越?郡。唐改定笮曰昆明,属?州,又升为昆明军,此为昆明地。天宝后,为越析麽些诏所据,后并于南诏。宋时仆纟解蛮居之,后复为麽些蛮所据。元初,置三赕管民官。至元十四年,改为通安州。明因之。土州同高姓,编户十三里。○象山府西北五里,形如伏象。山下有泉,曰象泉。又东山,在州东二十里,一名吴烈山。峰峦起伏,环拱郡治。
  雪山府西北二十余里,即玉龙山也。蒙氏封为北岳。详见名山玉龙。
  珊碧外笼山府西南二十里。孤峰?酉?,多产箭竹。又马左墅山,在府南三十五里,土人常牧牦牛其中,一名马左墅他郎场山。
  ○金沙江一名丽江,从巨津州流入界,环府境三面流入宝山州界。详见大川金沙江。清溪在府城东南。其源有二:一出东山,一出雪山。至府东东圆里而合流,绕府城之前,灌溉甚溥。今城东五里有东圆桥,跨青溪之上。○龙潭,在府西南十里,阔数十亩,深不可测。《志》云:府治西有在城驿,明洪武十六年建。
  宝山州府东二百四十五里,东至永宁府界一百里,南至鹤庆府百三十里。
  汉越?郡西境地。后汉属永昌郡。唐为麽些蛮所据。元初,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鲁罕。至元十四年,置宝山县。十六年,升为州属丽江路。明因之土知州罗姓,编户六里。州今省。
  州雪山西峙,丽水环流,居然雄胜。
  ○阿那山州西南十五里,上有阿那和故寨。又珊兰阁山,在州北八十里。
  ○金沙江在州南。《元史》:州在雪山之东,金沙江西来,环其三面,是也。
  ○大匮寨在州界。唐时麽些蛮兄弟七人分据七寨:曰大匮,曰罗邦,曰罗寺、曰碍场,曰卞头场,曰当波罗场,曰当将郎。蒙古忽必烈征大理,自卞头济江,繇罗邦至罗寺,围大匮等寨,其酋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鲁罕,是也。
  兰州府西南三百六十里。北至巨津州一百六十里。
  汉益州郡西北境。东汉永昌郡地。唐时,属于南诏,为獹蛮所居《元志》作卢鹿蛮部,地名罗眉川。宋时,大理段氏置澜沧郡于此《一统志》:段氏使董庆治此,后有周姓者强盛,遂与董分为二部,以江为限。元初,皆内附。元至元十二年,置兰州属丽江路。明初因之,属丽江府土知州罗姓,编户四里。州今省。州密迩番戎,屏翼内郡。
  ○雪盘山州南十里。四时常积雪,下有白石溪。○福源山,在州北十里,延亘而东南,凡五十余里。又有老君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古名如剌均山,顶有深渊五所。一名牧牛山,土人常牧牦牛于其上。
  ○澜沧江州西北三十里。源出吐蕃,流入境,又南入大理府云龙州界。○白石溪,在州治南,中多白石,下流入澜沧江。巨津州府西北三百里。南至兰州百六十里。古西番地。唐时,为罗婆九赕、濮獹二蛮所居,后麽些蛮夺其地。南诏又并之,属丽水节度。元初内附。至元十四年,于九赕立巨津州,属丽江路。明亦曰巨津州编户六里。今因之。
  州迫邻吐蕃,当西北陬之要害,神川之险,守御所资也。
  ○临西废县在州西北。《志》云:县在府西北四百六十里,为大理极边险僻地。麽些二种蛮居此,名罗裒间。元至元十四年,以其西临吐蕃,置临西县,属巨津州。洪武十五年,改属府。正统二年,为蕃人所居,仅存一寨,后亦革去。《滇略》:临西亦称剌缥郡,今为他照和村。○华马山州东南百五十里。崖壁有石如马而色班烂,因名。昔麽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国。忽必烈南灭大理时,三赕土酋麦良内附,并破铁桥之华马国,以功授职,即此。又州东北二十里,有金马山。有石如马而色黄,因名。
  汉薮山州西北二百八十里,高可万仞,上有三湖,各宽五亩,深不可测。○果铺山,在废临西县治西,今入蕃界。
  ○金沙江在州北,亦谓之神川。唐贞元五年,南诏异牟寻破吐蕃于神川,遂断铁桥,吐蕃溺死者万计。十年,异牟寻复击吐蕃于神川,大破之,取铁桥十六城是也。《元志》:江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以巨津名州。
  ○雪山关在州东北。亦曰雪山门,旧名越灭根关。当吐蕃、麽些之界,极为险峻。○石门关,一云在州西百里,有巡司。所云铁桥以限吐蕃,石门以绝西域者也。唐贞元九年,韦皋遣崔佐时繇石门趣云南,复通石门南道,盖谓此。铁桥在州北百三十余里,跨金沙江上。或云隋史万岁及苏荣所建,或云南诏阁罗凤与吐蕃结好时建,或云吐蕃尝置铁桥节度使,是其所建。《唐史》:天宝初,南诏谋叛唐,于麽些、九?地置铁桥,跨金沙江以通吐蕃往来之道。贞元十年,异牟寻归唐,袭破吐蕃于神川,取其铁桥十六城。十五年,吐蕃复袭南诏,分军屯铁桥。南诏毒其水,人畜多死,乃徙屯纳川。《志》云:时吐蕃置铁桥城于此,为十六城之一,今有遗址。其桥所跨处,皆穴石熔铁为之,冬月水清,犹见铁环在水底。又旧《志》:铁桥在施蛮东南。一云:施蛮在铁桥西北,居大施赕、敛赕、寻赕,又顺蛮在敛赕西北四百里。《新唐书》异牟寻大破吐蕃于神川,并破施顺二蛮,禽其王置白?城,是也。又《元志》:汉裳蛮本汉人部种,依铁桥而居。今有古宗蛮在铁桥之北,一名西番,一名细腰番云。明初裂吐番二十三支分属郡邑,以土官辖之。丽江控制古宗,余州郡各有所辖,盖驭戎之善策也。
  白马寨在州南二里。《唐书》云:姐羌白马氐之裔居此,因名。州境又有宁番巡司及清水、澜沧二驿。
  ◇永宁府东至四川盐井卫三百里,西至丽江军民府宝山州界一百里,南至澜沧卫蒗蕖州二百十里,北至西番界三百三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四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六百六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一百里。
  《禹贡》梁州徼外。汉越?郡西境地。旧名楼头赕,与吐蕃接界。又名答蓝,后为麽些蛮所据麽些蛮酋祖泥月乌者,逐出吐蕃而居其地。唐时,属南诏。宋时,属大理段氏。蒙古忽必烈南侵大理,至其地《元史》:世祖驻军日月和,即此地也。至元十一年,置?蓝管民官。十六年,改置永宁州,属丽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属鹤庆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永乐四年,升为永宁府府无城,领编户四里。土知府阿姓,正统以后,为盐井诸酋所侵。土官不能制,乃请设流官,寄治澜沧卫,遥领郡事。领长官司四。今仍曰永宁府。
  府襟江带湖,山川险阻,人习战斗,为边徼之藩蔽。
  ○干木山府东南十五里,高八十余丈,根盘百余里。一名狮头山,亦名孤山。又有甲毋山,在府东,岩峦苍翠,耸入霄汉。
  ○泸沽湖府东三十里。湖周三百余里,中有三岛,高可百丈。又鲁窟海子,在干木山下,周回一百里,中有小山,名水寨。或曰即泸沽河也。土官筑水寨于岛上云。又有海门桥,在府治西。鲁窟海子之水流经此,通四川打冲河,达川江桥外,入盐井界。
  勒汲河在府治北。源出西番,流入境,东流入四川盐井卫界。又有勒汲墩,盖府地密迩吐蕃,居人与番杂居,常被凌扰,筑此墩于河上以为界云。○罗易江,在府南,自澜沧卫蒗渠州北流过府境,入于泸沽湖。
  ○瓦都寨府东北六十五里,与四川盐井卫接界。旧为番部戍守处,旁有温泉。
  剌次和长官司府东北二百四十里。永乐三年置,土官阿姓。下同。
  ○六捏山在司治西北,盘亘四里,为司之胜。
  革甸长官司府西北百二十里。
  ○干如山在司治北。司凭以为险。香罗甸长官司府北百五十里。
  ○卜兀山在司治西,高耸数百丈。
  瓦鲁之长官司府北二百八十里。
  ○剌不山司东北三十里。《志》云:司之胜,剌不山峙其东,金沙江绕其西。
  ◇北胜州东至四川盐井卫马剌长官司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武定府元谋县百里,西至鹤庆军民府顺州界五十里,南至大理府宾川州界一百里,北至永宁府三百五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二十五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三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古蛮地。唐贞元中,南诏异牟寻始开置,名北方赕《滇纪》:贞元十一年,异牟寻开北方赕,徙洱河、白蛮、罗落、麽些、冬门、寻丁、娥昌七种蛮以实其地,亦号成偈赕《元史》:铁桥西北有施蛮者,贞元中为异牟寻所并,迁其种居之,号剑羌,名其地曰成偈赕,又改名善巨郡。宋时,大理段氏改为成纪镇。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置施州。十七年,改为北胜州。二十年,升为府属丽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州,属鹤庆军民府。十九年,属澜沧卫今州与卫同城。正统六年,改隶云南布政司土州同高姓,判官章姓,编户十五里。今仍旧。
  州东出建昌,南卫大理,山川险?厄,称为要区。
  ○北胜城今州治。明洪武二十九年,筑?以石,通水濠。正德中,地震圮,寻复修筑。城周五里有奇。○蚃峨故城,在州南五十里蚃峨村,蒙氏所筑。其趾犹存。又州东南三十五里有蚃峨海。○澜沧山在城西南二里,高二百余丈。卫与驿皆曰澜沧,以此。又乌洞山,在州西二里,上列五峰。下有洞,广仅丈余,深不可测。又州西三里曰三刀山,山径险窄,相传武侯征南时所开。○乌鸦山,在州南十里,形如削玉,为州之胜。东山州东三里。亦曰观音箐。山之西麓接香炉峰,有三山鼎立。又三泉山在州东南三里,上有石崖,涌出三泉,民资以灌溉。
  甸头山州北三十五里。群峰耸列,林木森蔚,土人于此牧羊,又名牧羊坪。《志》云:州西北三里有红石岩,亦曰赤石崖。崖有泉,味如醴,下流入于金沙江。
  九龙山州南百里。山有九顶,一名九头山,高万余丈,四顾可千里。又州东南百里有大坡难岭,高二万余丈,巅有龙湫。又老虎山,在州南百三十里,山势雄峙,望之如伏虎。○金沙江在州治西。自丽江鹤庆府流入境,繇西而东,环绕州治,一名丽江。明朝洪武十六年,傅友德自邓川州过金沙江,攻北胜府,擒伪平章高生,复平丽江、巨津等州,是也。详见大川金沙江。
  陈海州南四十里,周八十里。相传昔本陆地,有陈姓者居此。一夕沉为海。或作程海。又程湖,在州南五十里,溉田可千亩。又州东南三十五里曰浪峨海。下流俱入于金沙江。
  桑园河在州西南。源出大理府云南县。流经州西南百五十里之桑园村,下流入金沙江。又有五浪河,在州西五十里,自蒗渠州流入界。又三渡河,在州南百四十里,其水旋绕三围,下流俱入于金沙江。九龙潭州西十五里。有泉九眼,溉田可万余亩。其下流亦入金沙江。又大龙潭,在州南百四十里。又南九十里曰小龙潭。居民俱引以灌溉。○小吉都寨在州东五里。《志》云:元时土酋高斌祥屯兵于此。又州治东二百里有宁番巡司。◇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与北胜州同城。本北胜州地。明洪武二十九年,于州治南筑城置卫城周五里有奇,开四门。北胜州治旧在拱极门北五里。弘治九年,始迁于城内西南隅,初领北胜、蒗蕖、永宁三州。永乐四年,升永宁为府。正统六年,升北胜为直隶州。卫领州一,隶云南都指挥使司城邑、山川,详上北胜州。今省。蒗蕖州卫北百八十里。东至四川盐井卫界二百里,北至永宁府界二百五十里。
  古蛮地。唐时地名罗共赕,罗落、麽些三种蛮居之。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六年,置蒗渠州属丽江路,后改属北胜府。明洪武十五年,州属鹤庆军民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土知州阿姓,属蛮有数种,曰猡猡、麽些、冬门、寻丁、峨昌也。今俱省。州山川峭险,为北胜永宁腰膂之地。○白角山在州西北白角乡。又绵绵山,在州西南绵绵乡。两山皆高峻,为州之望。
  ○罗易江在州东,合数溪流入永宁府界。又白角河,源出绵绵乡,经白角乡,而入西番界。
卷一百十八 云南六
  ◇永昌府东至蒙化府三百九十里,南至湾甸州三百里,西至麻里长官司七百二十里,北至大理府云龙州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八百十里。《禹贡》梁州西南徼外地。古为哀牢国,九隆氏居之。汉武帝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后汉永平初,置澜沧郡《滇纪》:汉武置不韦县,其后复叛。建武末,酋长贤栗请降。永平初,复叛。太守张翕讨平之,立澜沧郡。寻改永昌郡治不韦县。《志》云:后汉建武一十七年,哀牢王贤栗始诣越?太守郑鸿降,求内属。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因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蜀汉迄晋因之。唐属姚州都督府《唐史》:武后延载初,永昌蛮酋董期等率部落内附,后为蒙氏所据,历段氏、高氏,皆称永昌府。元初,立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立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仍隶大理路。二十三年,又置金齿等处宣抚司于此《志》云:元初,置明义军万户所,在今府治东。后为左千户所。又置四川军万户府,在今城南七里。又有蒙古军千户所,在城东五里。回回军千户所,在今城内,后为中左千户所。又有爨?军千户所,亦在城内。后为左千户所,军营俱明初废。明洪武十五年,仍置永昌府,又立金齿卫。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齿卫为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改为永昌军民府仍置永昌卫,领州一、县二、安抚司一、长官司二。今仍为永昌府。府藩屏边索,控驭群蛮。自汉开西南夷,始通中国。《华阳国志》:武帝度澜沧水,置不韦县。是也。东汉建武中,西南夷栋蚕叛,诏刘尚讨之。尚追破之于不韦,斩栋蚕帅,西南夷悉平。永平十二年,哀牢内附,置永昌郡,西南益少事。及晋末,而群蛮窜居其间,遂与中国绝。南诏异牟寻破群蛮,略其人以实内地。及大理时,白蛮复炽,渐复故地。元征白夷,复归版图。明初,克大理,沐英等遂分兵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下金齿,以为西陲保障。正统初,麓川作乱,金齿实扼其冲。征集军粮,悉会于此,以渐克平。盖诚必争之地矣。
  保山县附郭。汉不韦县地。元为永昌府治。明为永昌金齿二千户所,属金齿卫。正德十四年,改设新安千户所。嘉靖元年,始改置今县,取大保山为名,编户九里。○永昌城今府治,旧系土城。唐天宝中,南诏皮罗阁所筑。西倚大保山麓,段氏因之。元至元间,复修筑。明洪武十五年,又因旧址重修,寻废。十八年,改筑?以砖石。又于大保山绝?为子城,设兵以守。二十八年,复辟城西罗大保山于城内,设八门。其南门曰镇南,东北曰拱北。外皆有子城,辟二小门。嘉靖二十八年,复增筑西城,浚濠为固。万历二十八年,复修浚焉。今城周十四里有奇。不韦废县在府东北,汉置。《华阳国志》:武帝渡澜仓水,置不韦县,徙南越相吕嘉宗族以实之,名曰不韦,彰其先人恶行也。本属益州郡。后汉建武二十一年,刘尚讨栋蚕叛蛮,破之,追至不韦,诸蛮悉平。永平中,置永昌郡,治此。晋初因之,元康后荒废。《水经注》:不韦县北去叶榆六百里。
  哀牢废县在府西南。故哀牢王国。后汉永平中,哀牢王柳貌内附,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刘昭曰:哀牢在牢山绝域,西南去洛阳七千里。《通志》云:府治东即汉哀牢县故址,元为永昌府治。明初,改为中千户所。金齿城今府城也。百蛮之俗,以金裹两齿者曰金齿蛮,漆其齿者曰漆齿蛮,文其面者曰绣面蛮,刺其足者曰花脚蛮,以彩绳撮髻曰花角蛮。又或以铜圈穿其鼻,坠其耳,总曰哀牢蛮。谓之金齿,因其俗也。《元志》:金齿之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其东,与缅地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曰白夷,曰?,曰峨昌,曰骠,曰纟解,曰渠罗,曰比苏。金齿蛮本名芒施蛮,自异牟寻破诸蛮,金齿种衰。其后浸盛,元因置金齿等处安抚司,又改为宣抚司。杨廷和曰:元务远略,创立金齿等司于银生?甸,其地去今府千余里。后以远不可守,移其名于永昌府,其实非金齿故地也。《志》云:元时城中有爨?千户所,今改为右所军营。明义万户府,今改为左所军营,回回千户所,今改为中左所军营。又城西南门曰龙泉门,东南门曰镇南门,西北门曰永镇门,东北门曰仁寿门。
  密堵城在府南境。明万历十五年,缅酋入寇,陷密堵、速松二城,官军击走之。或曰:速松城亦在境南。
  ○大保山在城内,正西。嵯峨东向,高千余丈。横冈数里,山巅平衍,可习骑射。周遭林木苍翠,称为奇胜。诸葛武侯尝掘山脚以防蛮叛,深可三丈余,铁物间之。○宝盖山,在城西北永镇门外,以形似名。山势がテ,为众山之冠。右曰梯山,左曰玉壶山,山麓有石窦,流泉甚清。○灵鹫山,在城北八里,高如宝盖,延袤七里余。山巅有报恩寺,俗呼为大寺山。
  九隆山城西南七里。山势起伏,凡九分,为九岭,一名九坡岭。其麓有泉,自地涌出,凡九窦,土人?石为池承之。其下汇为大池,可三十亩。名曰九龙池,或谓之易罗池。相传蛮妇沙壹者浣絮池中,感沉木而生九隆,种类遂繁,世居山下。诸葛武侯南征时,尝凿断山脉以泄其气,有迹存焉。○法宝山,在城南十里,势邻九龙而沙河限之。又南五里为卧狮山,高百丈,袤二里。○官市山,在城南二十里,下有芭蕉湖,最幽胜。其北为官市堰,沙河水所经也。
  哀牢山府东二十里。本名安乐。蛮语讹为哀牢。孤峰秀耸,高三百余丈,雄峙西陲,延袤三十里许。山下有石如鼻,二孔出泉,一温一凉,号为玉泉,因亦名玉泉山。又有诸葛井,在巨石间,可饮千人。○凤溪山,在府东三十里,上有吕公台。《志》云:不韦废县在其麓。又笔架山,在府东南三十里,有五峰如指。
  虎嶂山城西北二十里,有温泉,可浴。其相近者曰云壶山,以山多白石而名。又五里曰云岩山,山高二百丈,盘回三里许。昔人尝因岩石凿为卧佛,因名卧佛山。
  峡口山府东南四十里,下有石洞,广二丈,高半之一。郡之水俱泄于此。阴流地中,达于施甸枯柯,下澜沧江。洞多鱼,亦名鱼洞。○天井山,在城东北三十里,冈陵四绕,中有平地可居,亦谓之石涧山。
  罗岷山在城东北八十五里澜沧江西岸。高千余仞,延袤四十余里。《志》云:府北十里又有白龙山。○屋床山,在府南七十里。《滇程记》:繇永昌过蒲缥驿,经屋床山,箐险路狭,马不得并行。过山至潞江之外,为高黎贡山,是也。
  玛瑙山在城西百里。山产玛瑙石,哀牢山之支脉也。又有风洞山,在府西八十五里。风自洞出,因名。○龙王岩,在城西十五里。一山中断,两崖壁立,如斧劈然。
  ○澜沧江在城东北八十五里罗岷山下。广二十六丈,其深莫测。《滇程记》:自沙木和十亭而畸至永昌,途经澜沧江,江流介二山之趾。两崖壁峙,截若墉垣,因为桥基。缆铁梯木,县跨千尺。束马以渡。又西为江坡,有径路。新辟爰建一亭。《志》云:跨澜沧江者为霁虹桥。守永昌者往往扼江为险,桥其重地也。余见大川澜沧江。
  潞江在府南百里,旧名怒江。源出吐蕃界,经潞江安抚司北,又东南经府境,复南流入孟定府境。两岸陡绝,夏秋间瘴疠尤甚。详见大川潞江。
  上水河在城内。又有下水河,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合流入城,贯穿委港而达于东河。东河亦曰郎义河。源出龙泉,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沙河,在城南七里,源出九隆山,南流入于峡口,洞有众安桥跨其上。
  清水河城北二十里。《志》云:河有二源:一出府北阿隆村,一出甘松坡下,合流至潞江城。东北折而东合凤溪郎义河。又经府城东南,合沙河诸水,入峡口洞。今府北二十里有北津桥,为屋其上。又东十里有东津桥,皆跨清水河。
  沙木河在城东北百十里。自顺宁府流入,合铅山涧水,汇流三十里入澜沧江,有凤鸣桥跨其上。青华海在府东五里,汇诸流为池。又九龙山麓有九龙池,泉有九窦,亦曰易罗池。又响水湾,在府北六十里。泉如瀑布,声若鸣金,即澜沧江回折处也。
  龙泉有二:一在司城北郎义村,折为三派;一在石丛村,皆有灌溉之利。刘寅《记》:永昌之城,右倚巍山。下有泉汪然涌出,停畜为池,周环数百步,澌而东南。灌田千余顷,谓之龙泉,或曰即九龙池也。
  大诸葛堰在城南十五里。其东有东岳堰及小诸葛堰,皆有灌溉之利。○甸尾堰,在城南二十里,周广二里。
  ○清水关在城西北卧佛山之西,扼清水河之要。元时建,今设清水驿,亦设巡司于此。○山达关,在城东北七十五里。其处又有阿章寨。《志》云:保山境内有甸头、水眼关二土巡司,俱万历中裁。诸葛营在城南七里。一名诸葛村。旧《记》:孔明既擒孟获,移师永昌,即金齿也。城南八里西山下,武侯尝屯兵其间。师还,民构祠祀之,因名。《志》云:元时有四川军万户府,在诸葛营后,土人居于营前。小海子内有土阜一区,周遭三十三丈,高六尺,随水高下,巨潦不没。相传为孔明竖标台。《一统志》:武侯旗台在东岳堰内。○金鸡村,或云在城东五里,有金鸡泉,一温一凉,四时可浴。泉北有将台,高丈余,广倍之。相传蜀汉时永昌掾吕凯筑此,以拒雍?。村后有蒙古千户所废址,土人居之。沙木和驿在府东北沙木河侧。巡司亦设于此。《滇程记》:自永平县七亭而崎达沙木和。土人谓坡为和也。途经铁场坡、花桥哨、蒲蛮哨、丁当丁山关,皆高险。蒲蛮者,孟获遗种也。今城南六十里,有蒲缥驿。《土夷考》:蒲蛮居澜沧江以西,一名朴子蛮,性勇为盗,以采猎为业云。
  霁虹桥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火所焚。弘治十四年,备兵使者王槐构屋于上,贯以铁绳,行者若履平地。南北往来,此为孔道,亦曰澜沧桥。
  永平县府东北百七十里,东至赵州界百七十里。本汉博南县地。晋因之,后改永平县。唐时,蒙氏改为胜乡郡,后段氏因之。元初,废郡,立永平千户所,后复为永平县,属永昌郡。今因之。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七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