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读史方舆纪要

_33 顾祖禹(明)
  ○龙城废县在县南。《志》云:梁大同三年,八龙见于江,乃即江南置龙城县。隋开皇八年,徙治江北。唐因之。宋曰柳城。元移治于龙江东,即今县也。县旧无城,成化间筑,?以砖石云。○柳岭废县,在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县,属龙州。贞观七年,废入龙城县。
  ○青凤山县西二里。高百余丈,上有一窍通明,一名穿山。又乌蛮山,在县东南二里,高耸临江,下有深潭,澄湛彻底,以山石纯卢,故名。○勒马山,在县北五里,其形曲转,如勒马状。《志》云:县治旧在山下,一名文笔山。又铜磬山,在县西十里,一名云盖山,高大峻耸,云气常覆其上。《志》云:县西北有观音岩,回环相通。又东有会仙岩。○龙江在县城西南。自庆远府宜山县东流入境,又东南流,与融水合而为柳江。
  融江在县东。即柳江上流也。自怀远县流入境,亦谓之融水,又南入马平县界,龙江流合焉。○马跑水,在县西七十里,一名涌珠泉,有灌溉之利。
  ○东泉镇在县南。有巡司,东泉驿亦置于此。又古寨镇,在县北,有巡司。《志》云:司初置于融江西岸。成化二十二年,迁于马头驿东。○东江驿,在县西。又县北有马头驿。《舆程记》:自东江驿而西,六十里为罗斯驿,又五十里为宜山县境之大曹驿,又五十里即庆远府城也。《志》云:县有磨石驿及洛奸、吉清、廖洞三巡司,今革。
  上油峒在县东北,贼巢也。万历二年,洛容叛犭?与上油洞诸贼相连络,官军讨之,分遣别将杨照等攻上油,连破板桥、姚峒、青鸟、黄泥、常安、蒲岩诸巢,俘获甚众,贼遁匿里厢、下良诸岩。里厢、下良共一山,长数里许,中宽而曲,水石各半,官军复攻破之。○安劳堡,在县西北。成化初置。正德以后,为叛犭?所据。万历二年,平上油贼,复置堡设兵屯守,又于境村立堡,亦设兵守之,邑境遂安。
  罗城县府西北百九十里。东南至柳城县百二十里,西南至庆远府天河县百里。《一统志》云:本桂林之玖州洞地。宋开宝五年,置罗城县,属融州。熙宁七年,省入融水县。崇宁初,为罗城堡。明洪武初,复置县,仍属融州。十年,州废,改今属。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五十里。
  ○罗城旧城在县西。《志》云,县旧治西罗乡,洪武三年,迁治凤凰山下,即今县也。旧无城,成化十七年,始筑,?以石。○东黄山在县东。中有渊秀岩。又城北二里曰凤凰山,十里曰覆钟山,有岩圆耸若覆钟。○冰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其上高寒,四时常冰。县西北八十里又有葵山,又西十里曰石砚山,圣水发源于此,南流入于龙江。
  ○武阳江县北百里。有二源:一出县东北之高悬里,一出县北之平西里,皆流至武阳寨合为一,又西有沙拱江流合焉,下流入于融江。○西江水,出县西银村,南流入于庆远之龙江。
  ○武阳寨在县北。宋置。《通志》:今县西百里有武阳镇巡司。又西九十里有通道镇巡司。又莫离镇巡司,在县东五十里。
  怀远县府北三百十里。北至贵州永从县二百里,东北至湖广通道县三百七十七里。本??夜郎蛮地。宋初,置羁縻怀安军。庆历中废。至和中,置王口寨。崇宁四年,又于寨置怀远军,寻改平州,兼置怀远县为附郭。政和初,州县俱废,复为王口寨。七年,复置平州。宣和二年,赐郡名曰怀远。绍兴四年,州废,又为王口寨。十四年,仍置怀远县,隶融州。元因之。明洪武十年,县废,置三江镇巡司。十四年,复置县,改今属。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九里。
  ○怀远旧城在县北,即王口寨也。宋初,置怀安军。景德四年,宜州澄海军较陈进作乱,据宜州,陷柳州,官军退保象州。贼攻怀安军,知军任吉等击走之,即此。崇宁中,置怀远军,并置平州于此,后改废不一。明初,吴良征蛮,降古州峒,析融县金鸡乡为县地,置县治于江浦。其地形?虰,犭?峒环伺,屡为寇乱。嘉靖初,县城为贼陷。隆庆初,营故城,犭?贼复为变。万历初,讨平之,议移县治于板江堡。四年,犭?复叛,堡毁,县寄理于融县。十七年,始营县城于丹阳镇,即今城也。
  废允州在县西北。宋置安口寨。崇宁中,置允州治焉,改寨为县。政和中,州县俱废。又西有废从州,宋置乐古寨。崇宁中,置格州治焉,又改寨为县。五年,改格州为从州。政和中,州县皆废,复为乐古寨。《宋史》:崇宁四年,时蔡京以开边蛊上,知桂州王祖道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土,夸言向慕者百二十峒,又言王江山川形势,据诸洞要会,宜开建城邑,置?洞司主之。从之,于王口寨置怀远军,寻分其地置允、格二州是也。
  ○平山县北五里。宋平州以此名,亦曰屏山。山东麓有治平洲,广数百亩,可以耕种。又北五里曰大桂山。○武牢山,在县南十五里,高险峭拔。又县南有珠玉山,县之案山也。《志》云:今县治即故丹阳镇,有丹阳洲,苍帽山当其北,珠玉山在其南,挂榜山在其西,天马山直其东,又东北为大耀山,又远为唐朝山,与湖广通道县接界。
  九曲山在县西北。高万仞,怪石?岩,中流一泓,碧练千尺。其南为石门山,大江左右,两山夹峙,凡有四处,俱崖石峭竖如门,又南入融县界。江岸皆有山夹峙,俱谓之石门云。《志》云:县境有古尼山,峰峦环抱,风气凝聚。○古州江在县西北。自贵州西山阳洞长官司流入县境,即福禄江也,亦谓之大江,湖广靖州南境之多星江、芙蓉江诸水皆流汇焉。自石门山而南,绕县西入融县境,谓之融江。
  板江县北十五里。源出北境之扶劳山,经牛头、上瓮、边田诸村,南入大江。又蕉花江,在县北二十里,出蕉花村,自江口入大江。县北三十五里又有田寨江,出吼江北原,经田寨、播营、丹竹诸村入大江。○西波江,在县北四十三里,源出白雉山,入甘边江,会合水江而入大江。又四里江,亦在县北,自大理马平经白花、占利、龙塘诸寨入大江。又有斗江水,自县北江源、大地诸村入大江。《志》云:县北三里有军听潭,两岸皆悬崖峭壁,其流亦入大江。
  ○文村堡在县北。宋置。其东有临溪堡,又有融江寨,在县东北。又东有浔江堡。《宋志》:崇宁四年,王江、古州蛮户纳土,因建怀远军,割融州之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寨隶焉,寻又属平州。政和初,州废,融江等寨还隶融州。又百乐寨,在县西北,崇宁中置,兼置万安寨,初属平州,寻又置连靖、镇安等寨,拨隶允州,后皆废。《志》云:县东有通天寨,亦宋政和中置,属平州,宣和中废。又县有浔江镇巡司,旧有宜良、丹阳、万石三巡司,今革。
  板江堡在县西南。万历二年,设兵戍守,又议迁县治于此。四年,堡为犭?贼所陷。《经略志》:万历初,议讨怀远叛犭?,以近县近江诸巢为必剿之寇,黄土诸狪、白杲诸獞、青淇、大梅诸犭?,宜安抚。于是召集诸军,水陆并进,贼党奔溃,官兵追捣太平、河里,连破七团诸巢,直抵靖州界。于是天鹅岭之北,贼犭?略尽,而杲黄、大地诸贼,犹聚郡邓山,乃移兵夹击,复大破之,又破其上犭?龙七寨。寨为诸犭?重地,长亘数里,崖壁峭绝,官兵奋勇克之。计前后破贼巢百四十有余,犭?大窘,乃议以县北之太平、河里、四港诸孽属之三甲余民,猛团、七团诸孽属之武洛良獞,桐木、合水、三门诸孽属之白杲良獞,县南郡邓、坡头、杲黄、大地诸孽属之县,边田、板江诸孽属之浪溪、宝江良獞,河潺、蕉花诸孽属之背江良獞,县境侵噬稍息。四年,犭?复叛,陷坡头堡,毁板江堡。六年,复攻长安镇,官军大败之,自是犭?患益少。
  融县府西北二百五十里。东至桂林府永宁州二百八十里,东北至怀远县九十里。汉潭中县地。萧齐析置齐熙县,为齐熙郡治。梁兼置东宁州。隋平陈,郡废。开皇十八年,改州为融州,又改县曰义熙。大业初,州废,县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复置融州。六年,改义熙曰融水县。天宝初,曰融水郡。乾元初,复为融州。宋因之,亦曰融水郡。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黔南路治焉。三年,府罢,赐军额曰清远军节度,寻又升为下都督府。元曰融州路。至元二十二年,降为州。明洪武初,以州治融水县省入。十年,降州为县。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七十里。○融水废县今县治西。萧齐曰齐熙县,隋曰义熙,唐曰融水,皆为州郡治。明初废。《志》云:县东临融水,西近香山,南达真仙岩,北倚云际山。唐始筑州城。宋大观初,复增拓之,创外城,周九里。元至正中,寇毁,复修筑内城。明初,又增拓城西一面,环之以濠。正统九年、嘉靖三十一年、四十四年,皆尝修葺云。
  武阳废县在县西北。《志》云,萧梁置黄水县,并置黄水郡,在今县西。又于西北置临?县,属黄水郡。隋平陈,郡废,县皆属融州。大业初,俱省入义熙县。唐初,复置临?、黄水二县,仍属融州。天宝初,改置武阳县,临?、黄水俱省入焉,仍属融州。宋初因之。熙宁七年,废入融水县。崇宁初,置武阳寨,即故县也。或曰:武阳废县,即临?故址。○安修废县,亦在县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十二年,省入临?。
  抚水废县县西北三百里。唐垂拱中,置羁縻抚水州,领抚水、古劳、多蓬、京水四县,属黔州都督府,后仍没于蛮。宋初,亦置抚水州及县于此。祥符九年,州蛮为乱,寇宜、融等州,广西转运使俞献可使宜州将普克明、融州将王文庆等讨之。克明出樟岭西,文庆出天河寨东,磴道危绝,蛮多伏弩以待,官军击破之,群蛮窜伏,寻出降。诏以抚水州为安化军,县为归仁县。《宋志》庆远府有羁縻安化州,领县四,即此。元废。○乐善废州,在县北。宋崇宁二年,置乐善寨。绍兴中,为羁縻乐善州,后复废。
  ○独秀山县西一里。挺然秀发,上干云霄。又西里许为旗山,山巅卓起,坡势衍逶,旧设香山驿于山下。《志》云:县西南四里有老人岩,叠?隆起,度高千仞。山腰削壁,忽开岩窦,轩豁明爽。山后有石径,萦纡而上,俯眺川原,尽在几榻。又县西北四里有玉华岩,俗谓之龙吟虎啸岩,以石形相似也。又县西五里有弹子岩,中多石子,一名德岩。
  灵岩山县东南五里。仰视高远,青白错杂,灵寿溪贯串中出。岩中有白石巍然,亦名老君洞。宋咸平中,改为真仙岩,颁太宗御书百二十轴藏于岩内。《志》云:县南五里为刘公岩,旧名西峰。宋绍定间,郡守刘继祖洗辟,因名。又南二里即真仙岩矣。云际山县北十里。甚高峻,上有二泉。又石门山,在县西北十里,两峰夹峙江岸,崖石峻削若门,土人谓之上石门。其在怀远县境者曰下石门。○圣山,在县北四十里长安镇,高七八里,上有舜祠,因名。又县东北四十里有四盘岭,上下二十余里,岭道萦纡。《志》云:县北五十里有天堂岭,有泉长流。
  宝积山县东五十里。产铁及芦甘石。○采蓝洞,在县东北二十里。四山环列,洞中平地如砥。○潭江县城东。一名融江。自怀远县流入,与县境诸水合流至柳城县而为柳江。今有浔阳渡,在县东南十五里,融水津渡处也,为往来要道。
  背江县西北十里。《志》云:背江之水,历石门山,流经罗城县界入柳江,盖即融江支流也。又保江,在县北二十里。浪溪江,在县北六十里。县境又有思回江、丹江诸水,俱流汇于潭江。
  灵寿溪县南五里。出县西南之六村,东流入真仙岩。县东七里有清潭,其深叵测,流合灵寿溪,下流俱注于融江。又玉华溪,亦曰玉华江,出玉华岩,下流亦注于融江。○都博塘,在县西南十五里,大数百亩。又县北四十五里有山塘,受诸山溪之水,回环数曲,大如江河。《志》云:县境陂塘凡数十处,而都博山塘为最大。
  ○长安镇县北四十里。有巡司。《通志》镇旧在融江东岸,今徙西岸。又县西南五十里有鹅颈镇巡司,县东六十里有思管镇巡司。《志》云,县有清流镇巡司、大约镇土巡司,又有保江、西峒、理源三镇巡司,今皆革。○板江村,在县西。成化中,怀远贼侵融县板江村据之,即此。
  来宾县府南七十里。南至宾州二百二十里。汉潭中县地,后为獠所据。唐乾封元年,招致生獠,置来宾县,并置严州治焉。天宝初,改为循德郡。乾元元年,复曰严州。宋初,州废,县属象州。元因之。明初,改今属。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九里。
  ○归化废县在县南。晋义熙中,置县,属郁林郡。宋、齐因之。梁、陈间废。唐乾元初,复置,属严州。宋开宝七年,省入来宾县。又循德废县,在县东。唐初,置归德县,属柳州,寻改曰循德县。乾元初,改属严州。宋初废。《志》云:县东南五十里有古郎城,以傍有古郎山而名,城周一里。疑即故循德县治。
  武化废县县东南八十里。刘?句曰:汉潭中县地。隋为桂州建陵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武化县,仍属桂州,寻属晏州。贞观十二年,州废,以县属象州,寻移州治此。大历十一年,州移治阳寿,县仍属焉。宋初因之。熙宁七年,省入来宾。元?初,复旧。绍兴初废。又东有长风废县。唐武德四年,析阳寿县置,属晏州,寻属象州。大历十一年,省入来宾。
  ○龙镇山县北一里。县之主山也。县北四十里又有思玉山。○石牙山,在县南三十里,平地有石,峭拔如牙。又南五里有居松山。又南五里为穿山,山有穴,南北相通,相传马伏波获白鹿于此。《志》云:县南六十里又有金峰山,泉石甚胜。
  白云洞县北二十里。洞深邃,尝有白云覆其上。○白牛洞,在县西南六十里。弘治中,盗贼出没于此,台臣万祥言,贼在柳、庆间者,有白牛、上油、肆滴、二都、四五都诸巢,是也。
  ○大江在县南。都泥江下流也。其源自贵州定番州界,经庆远府境,历迁江县北、宾州南,又东北入县界,有雷江流合焉,又东南入于柳江。《元和志》严州有长水自??流下来宾,即此水也。详见大川右江及川渎盘江。
  定清江县北五里。又雷江,在县北三十里。俱南流入于大江。○白马溪,在县西南二十余里,下流亦入大江。
  ○界牌镇在县南境。有巡司。《志》云:司旧置于县西。宣德七年,迁于南冈石牙村,接贵县界。○在城驿,在县西二里。
  象州府东南百三十里。南至浔州府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宾州二百八十里,北至平乐府修仁县百五十里。
  秦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属桂林郡。晋以后因之。梁置象郡。隋平陈,郡废,置象州开皇十二年置,治马平县。大业初,州废,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复置象州治武德县。贞观十二年,移治武化。大历十一年,又移阳寿。天宝初,改曰象郡。乾元初,复为象州。宋因之亦曰象郡。《宋志》:景定三年,州徙治来宾县之蓬莱镇。元曰象州路,寻降为州。明初,以州治阳寿县省入编户十里,领县一。今仍旧。
  州接壤浔、邕,控临番峒,山溪错杂,为肘腋要地。○阳寿废县今州治。汉中?县地,属郁林郡。后汉因之。晋废,后复置,属桂林郡。宋、齐因之。梁改置阳寿县,又置诏阳郡治焉。隋郡废,县属象州。大业中,属始安郡。唐初,属象州,寻为州治。宋、元因之。明初省。《城邑考》:州旧有土城,洪武中,?以砖。成化十四年、嘉靖九年及万历十三年,皆尝修治。城周三里有奇,门五。
  桂林废县在州东南。汉县,属郁林郡。吴孙皓分置桂林郡,县属焉。《广纪》:汉改秦之桂林郡为郁林,孙皓又分立桂林郡。时谓桂林县为小桂。晋建兴三年,陶侃为广州,执交州叛将刘沈于小桂是也。陶弘景曰始兴桂阳县即是小桂,误矣。大兴初,又分置晋兴郡,桂林县属焉。宋、齐因之。隋属桂州,后属始安郡。唐属象州。乾封初,省入武仙县。○淮阳废县,在州西南。梁置,属诏阳郡。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阳宁县,属象州。大业初,废入阳寿县。
  武德废县在州南。唐武德四年,析桂林县地置为象州治,寻属象州。天宝初,省入阳寿县。又西宁废县,亦在州南。唐武德四年置,属象州。贞观十二年,省入武德县。○晋兴废县,在州西。晋大兴初,分郁林郡置晋兴郡,领晋兴等县。宋、齐因之。隋郡县俱废。
  ○象山在州治西。下有岩,深三里许,中有白石如象,州名本此。其相连者曰西山,山北为猫儿山,下临大江。《风土记》猫儿山对鹿儿滩,是也。又凤凰山,在州治东二里,与东冈山相连。又东三里有金鸡岭。《志》云:州城北有燕子岩,空洞可容千人,群燕巢栖于此,下有碧潭,亦名龙潭山。白面山州南七里。石壁屹立,横截大江,中多白石,一名挂榜山。又南三里有鹭鹚岩,一名鹭鹚峡。○居鹿山,在州东北四十里,上有鹿池。又雷山,在州东六十里,广四十里,下有仙女池。州东北百里又有圣塘山,高峻不可登,上有塘水。
  象台山州西北三十里,平正如台。○石门岭,在州东南十里。《志》云:州北七里又有二仙岩。○象江在州城西,即柳江也。自府城东南流经州西北,自城西而南入武宣县境,又南入浔州府界。详见前大川右江。
  七里江州东七里。有天堂岭,江源出焉,流入象江。又温汤泉,在州东三十里,水流成河,灌田甚广,土人谓之热水江。其下流谓之第四涧,从牛角洲流入象江。又州东四十里有濮泉,州城东北有东泉,俱有灌溉之利。
  三里塘在州南。方广三里,灌南乡诸田。《志》云:州城东有大莲塘,城北有第一、第二、第三等涧。又古凤坝在州北,慈悲坝在州南。俱灌溉民田,为利甚博。
  ○龙门寨州东八十里。有巡司。《志》云:寨东至永安州二百里,山溪险僻,为犭?贼出没之处。又州境有鸡颈、尖山二镇巡司,今革。○象台驿,在州城南。《志》云:州南三十里有象台,平地突起,巍然一台,四望平远,相传州旧治此,驿因以名。《舆程记》:自象台驿沿江而北,江中有金滩、麻子滩,皆峭险,分道出洛容县之江口驿凡七十里。
  武宣县州南百里,南至浔州府二百五十里。本桂林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武仙县,属象州。宋因之。明初,改为武宣。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八里。
  ○武仙旧城县东十余里。旧县治此。宋景德四年,宜州军较陈进作乱,转攻象州。时曹利用安抚广西,遣将败贼于武仙,遂平之,即此。明洪武三年,筑土城。三十年,尝增拓之。宣德八年,移于今治。成化中,始营砖城,即今城也。○仙岩山县南四十里。岩中可容数百人。又石羊山,在县西六十里,峭壁上有石如羊,俯临大江。又铜鼓山,在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滩。
  罗渌山县东南百五十里。其相近有老鼠诸寨,旧为犭?贼出没之薮。洪武二十年,广西参政汤敬恭讨叛犭?,败没于此。○大藤峡,在县东南三十里,接浔州府界。详见重险。○浔江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大藤峡水,即柳江与诸川汇流处也。中有四滩,曰弩滩、新藤滩、锁筒滩,牛角滩,滩有巨石,水势回旋,其声如雷,又南入浔州府境。旧为犭?贼渊薮云。○大江,在县西六十里,都泥江下流也。自宾州流入界,东合于浔江。○仙山驿在县南。自浔州府经大藤峡至县,又北出象州之通道也。又县东有东乡巡司,旧为犭?獞出没处。成化二年,平大藤贼,设巡司于此。《会典》有县郭、安永二巡司,又旧有周冲、闲得二巡司,今革。
  宾州府南三百里。东北至象州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南宁府二百五十七里,西北至庆远府二百二十里。秦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晋、宋、齐因之。梁置领方郡。隋平陈,郡废,属尹州。大业初,仍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属南方州。贞观五年,改置宾州。天宝初,曰安城郡。至德二载,改为岭方郡。乾元初,复为宾州。宋开宝五年,州废,属邕州。明年,复置亦曰安城郡。元曰宾州路,寻降为州。明初,以州治领方县省入编户十五里,属柳州府,领县二。今因之。
  州制邕管之上游,为两江之障蔽嘉靖中,林富言:州为两江障蔽,宾州有警,两江必不能晏然也。南服有警,批亢捣虚,州其折冲之所矣宋皇?中,狄青讨侬智高于邕州,勒兵宾州,亦其证也。
  ○领方废县今州治。《志》云:旧县在今州南三十里。汉置县,属郁林郡,郡都尉治焉。后汉亦属郁林郡。三国吴改曰临浦。晋太康初,复曰领方县,仍属郁林郡。宋、齐因之。梁为领方郡治。隋初,郡废,县属尹州,寻属郁林郡。唐属南方州,寻为宾州治。宋开宝五年,以琅邪县省入领方。明年,移州及领方县于琅邪旧治,即今城也。《唐志》琅邪县,唐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宾州。《城邑考》:州城,宋开宝中筑,后废。明洪武初,复修筑。成化中,增修。正德八年,复修城浚濠。嘉靖十五年、万历十二年,皆尝营缮。城周不及七里,门四。
  保城废县在州东南。本领方县地。梁析置安城县,并置安城郡。隋平陈,郡废,县属尹州。大业中,属郁林郡。唐初,亦曰安城县,属南尹州。贞观五年,析属宾州。至德二载,改曰保城县。宋开宝五年废。○思干废县,在州西。唐武德四年置,属南方州。贞观五年,改属宾州。十二年,省入领方县。
  ○领方山城东一里。旧郡县皆以此名。又圆珠岭,在城南门外,大江环流,如珠圆抱。又南里许为铜鼓岭,人行岭上,逢逢有声,如铜鼓然。○顶山,在州南五里。州南十五里又有南山,连峰耸峙,为州前案。其相近者曰武渌山。
  马鞍山州西十五里。以形似名。其相连者有白村岩,相传岩中有道,潜通南宁府武缘县界。又葛仙岭,亦在州西十五里,有洞深邃,容数百人。又有渌蒙岭,在州西北十五里,盘踞蜿蜒,与渌寿岭相接,四围如屏,中有田数十亩。○金鸡山,在州西二十里。又州西南二十里有甘村岩,岩中幽深,下有潭水。
  石壁山州东北二十里。其并峙者曰白羊山,旁有廖平岩,清胜奇绝,四围坚密如城郭。又双山,在州东二十八里,以两山相对而名。○铜泉山,在州东北十七里,下有泉,尝出铜。《志》云:州北十五里有罗凤岭,蜿蜒横亘,为州后屏。
  古漏山州西四十里。有泉如滴漏,四时不竭。宋咸平中,州守王举凿崖烧石,开关路以通行旅,往来称便。又灯台山,在州西南八十里,高耸为诸山望,南接南宁武缘界,西接上林大明山,迤逦二百余里。○镇龙山,在州东南八十里,高出东南诸山,亘百余里,与平乐府之永安县、浔州府之贵县接界。
  ○宾水在州南。其上源即都泥江也。自庆远府忻城县界东南流,经迁江县北,又东南流,历州南,复东北入来宾县界。详见大川右江。
  李依江州东三十里。源出县北,合诸流入宾水。融县商船道出于此。又武陵江,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武渌山。又有浮江,亦自州南流入焉。俱汇于李依江。○宝水,在州西南三十里,即宾水支流也,亦东会李依江。
  古漏水在州西。出古漏山下,注流成川,合于宾水。○白鹤泉,在州南三十里,源出南山,至城东南,通鹰寨泉,合李依江。
  陷塘州东二十里。相传岭陷成塘,周五六里许。又东二十里有梁鸦塘。俱灌溉所资也。《志》云:州东十里有清潭渠。州境陂塘,其得名者凡十余处,俱有灌溉之利。
  ○古漏关州南四十五里。以古漏山名,宋置。又安城镇,在州东六十里,有巡司。○清水驿,在州北八十里。又北八十里为来宾驿,接来宾县界。《志》云州有在城驿,又有李依驿,今革。
  迁江县州西北百里,西北至庆远府忻城县七十里。本蛮地。唐大历中,置羁縻思冈州,属邕州都督府。宋天禧中,改为迁江县,属宾州。嘉定三年,始筑县城。元毁。明洪武二十五年,始复营筑。万历十三年,增修,周不及四里。编户二里。
  ○宝积山县东二里。叠石崔巍,不通道路。山巅稍平,可居,乡人常依以避寇。亦作堡积山。又县北一里有钟山,下有岩。又北二里曰钟子山,以石峰突兀如钟也。○印山,在县西二里,有泉石之胜。又西一里曰烟合山,层峦叠嶂,岩壑深蔚,烟云常聚其上。又县北五里有泊舰山,下有岩,容数百人,石笋奇甚,舟行者必驻观而后去,因名。
  永昌山县西七里。石岩奇秀。又瓦山,在县西十里,山峰险峻。《志》云:山下有古县治。又县西十五里有古党山。《志》云:唐开古党洞,置党州,即此。误。○双髻山,在县南十里,两峰并峙。又南十里有鹧鸪山。《郡志》谓之白鹤山,下有洞,亦名白龙洞。
  ○大江县东北二里。即都泥江也。自庆远府忻城县流入界,又东南入宾州境。旧《志》:都泥江,亦名浑水江,自宜州落木渡东流,合贺水达柳江。详大川右江。
  龙江县南三里。源出鹧鸪山之白龙洞,下流入大江。又贺水,在县西二里,源出上林县界,石碛险?,溪流屈曲,绕县西而东,亦会于都泥江。○武节水,在县西十里,流汇于都泥江。又武绳水,在县南十七里,流合贺水,入都泥江。《志》云:县西八十里有潮泉,泉水涌出,一日三潮,流至罗月镇入都泥江。
  ○石零堡县东南三十里。往来者经此,每罹寇患。正德七年,设堡于此,筑城置戍。《志》云:县有清水镇巡司,旧有罗目、李广二镇巡司,今革。
  上林县州西八十五里。西至思恩府一百五十里。汉领方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上林县,并置南方州治焉。贞观八年,改为澄州;天宝初,曰贺水郡;乾元初,复为澄州,皆治上林县。宋开宝五年,州废,县属邕州,寻改今属。县旧无城,洪武三十一年,立屯田千户所,始筑土垣。景泰三年,陷于贼。天顺初,改筑土城。成化八年,?以砖。弘治以后,屡经修筑。城周一里有奇,编户八里。
  ○无虞废县在县南四十里。唐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贞观八年,属澄州。宋开宝五年,省入上林。又止戈废县,在县东南,亦唐武德四年置,属南方州。贞观五年,改属宾州,寻复来属。宋开宝中废。○贺水废县,在县东北。《新唐书》:武德四年,析马平县地置,属柳州。八年,改属南方州,寻属澄州。宋初,与州俱废。
  扶岚山县北五里。八山分矗,若扶摇云霄之上,一名八角山。又罗勾山,在县西六里,山势盘屈如勾。○大明山,在县西十里,接思恩府及武缘县境。蜿蜒叠耸,中有五峰,直插霄汉;上有潭,深不可测,潭中时吐异光,远烛数里,因名。又县东七里有争光岭,俗称岭有夜光,与大明山交映也。又石光山,在县北十里,以山石洁白而名。
  镆铘山县南十里。相传昔人尝得宝剑于此。有镆铘关。县南二十里又有鸡笼山,中有洞,宏阔可容百人。又石蓬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平地突起,中有岩洞,容数百人;下有小江,穿石缝中,其水清碧多鱼。《志》云:县东四十里又有云陵山,最高秀。○罗洪山,在县东五十里,岩洞幽胜。其相近者又有狮山,对峙者曰螺山,皆平地突起,旁有狮螺江。《志》云:鱼峰岭,亦在县东五十里,高峻可四望。高眼山县南四十里。山最高,林木深郁。又古渌山,在县西南五十里,乔林葱蔚,下有古渌水。○周安岩,在县东北二百里。又智城洞,在县东二十里,矗立千仞。又罗汉洞,在县北二十里,一名白云洞,有茂林清溪之胜。
  ○澄江县西二里。出大明山下,流入马波江。唐澄州以此名。○马波江,在县北四里,源出县西之茶山,流入迁江县境,合于大江。《志》云:县北有黄龙、里仁、化龙诸江,又有周江,皆流合马波江。又淡竹水,在县南八里,亦出大明山,会马波江。
  周利江在县西南。又县南有单竹江。俱东流注合水。《志》云:县南三里有龙马江,亦出大明山,县南又有章光江流合焉。又樊庙江,在县南三十里,出古渌山。俱流至县东三十里而为合水,又东汇于大江。○宝水,在县西南十五里,有陂堰,可溉田。
  ○镆铘关在县南镆铘山上,宋置。○三畔镇,在县北三十里,有巡司。《志》云:上无虞乡有琴水桥,万历中置巡司于此。又思龙驿,在县东百二十里。旧有思龙、三门滩二镇巡司,今革。
  周安堡在县西南。八寨之一也。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州三都、皂岭、北四诸洞,西连东兰等州及夷江诸峒,南连思恩及宾州上林铜盘、渌毛诸峒,北连庆远忻城东欧、八仙诸洞,周环五百里。故迁江八屯及上林二里民地,贼据日久,寨各千余人,扼险要,且鸷悍难制。成化初,参将马义等讨之,不克。正德中,益炽。嘉靖初,王守仁定思恩,密图八寨,潜师分道捣之,破石门,贼始觉,惊溃。守仁议以八寨诸贼实柳庆诸贼根柢,四山环合,同据一险,各巢贼皆倚八寨为逋逃薮;今幸平荡,宜据其要害,建置卫所,以为控御;其周安堡正当八寨之中,宜创筑一城,移南丹卫守之。未及行,而守仁病归。既而抚臣林富议云:八寨为柳、庆、思恩各贼渊薮,而周安堡委当思恩八寨之中,四方贼巢道路所会,宜就筑新成,委官驻札。亦不果。不数年,猖獗如故。隆庆四年,抚臣殷正茂征古田八寨,贼震恐请服,因设长官司戍守其地。万历二年,龙哈獞樊尚纠党为乱,抚臣郭应聘密令三寨土司袭破之。其后,诸酋益恣,占上林七里、武缘五图横行四出。七年,督臣刘尧诲等议征之,分官兵为四部:一由三里,一由忻城,一由夷江,一由上林,进破贼巢,贼皆披靡。又以北五诸聚落习与贼通,移师破之。因议曰:八寨,原系迁江县永安乡地,洪武间设千户所。后寨贼强盛,所不能制。弘治六年,以其地拨附思恩。正德间,又改属归顺州。未几,复叛。今宜分设三镇,以周安、古卯为一镇,思吉、古钵、罗墨为一镇,古蓬、都者、剥丁为一镇,各置土巡司戍守,以思恩参将辖之而隶于宾州,建参将署于三里,龙哈、?布咳各筑左右堡,募兵置戍,迁南丹卫八所与参将同城而居。自是八寨帖服。《土夷考》:三里,谓上林之循业、抚安、古城等里,向被寨贼占据,改为龙哈、?布咳二寨。万历三年,抚臣郭应聘改设思恩参将驻守于此,因筑三里城,又筑龙哈、?布咳二大堡,设兵戍守。
  附见:
  柳州卫在府治东北。洪武四年建。又守御融县左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二年建。守御来宾中前千户所,在来宾县治东,洪武三十年建。○守御象州中右千户所,在州治东,亦洪武中建。又武宣守御千户所,在武宣县治东北,宣德六年建。守御宾州后千户所,在州治东,洪武三年建。以上五所,俱隶柳州卫。南丹卫在上林县西北百里,南至周安堡五十余里。本庆远之南丹州。洪武二十八年,改州为卫。正统七年,徙卫于宾州治东,寻复立南丹州于故地,而卫治不改。嘉靖三年,王守仁平八寨,议移南丹卫于八寨。八年,抚臣林富言:南丹卫旧设于宾州,既不足以遥制八寨,迁之八寨,又不得以还护宾州。独上林之三里,守仁议设凤化县者,可迁卫于此。其地平旷博衍,多良田茂林,南连八寨,西达思恩,形势险要,可耕可守。但设县,则割宾州之地以益思恩,是顾彼失此也;迁卫,则守宾州之险以制八寨、以援思恩,是一举两得也。亦不果。万历八年,督臣刘尧诲议曰:南丹八千户所,旧在南丹土州,洪武二十八年建,后徙于柳城屯种。永乐二年,徙于上林县东二里,筑城以卫之。正统七年,改附宾州。嘉靖七年,王守仁议移南丹卫于周安堡,既而林富议移于三里,俱不果。今仍议移于三里,与思恩参将同城驻守。从之,即今卫也。
  迁江县屯田千户所旧在县治东。洪武二十五年建,直隶都司。嘉靖三年,王守仁议曰:迁江八所,皆土官世职,旧有狼兵数千分置八寨。今虽衰耗,尚有四千余众。若留四所屯田于外,调四所合南丹一卫之众以守,足为柳、庆间一巨镇。既而抚臣林富言:八寨原系迁江八所土官所辖地方,合如守仁议,量迁四所官兵并召募精锐,协力防守。七年,迁置所于县东南境,接浔州府界,西达八寨,压屯堡七十二,编户五里。
  ◇庆远府东至柳州府二百三十里,东南至柳州府宾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利州界七百里,西北至贵州独山州界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六百三十里,至京师七千九百里。古百粤地。秦属象郡。汉为郁林郡地。晋以后,没于蛮。唐武德中,置粤州。乾封中,改为宜州。天宝初,曰龙水郡。乾元初,复为宜州。唐末,为马氏所据。五代汉乾?三年,入于南汉。宋仍为宜州亦曰龙水郡。宣和初,升为庆远军节度。咸淳初,又升为庆远府以度宗潜邸也。元曰庆远路。大德初,改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三年,复为庆远府《通志》:洪武二年,安抚司吴天护归款,以庆远为南丹军民安抚司,授天护为同知。三年,以广西省臣言,改置今府,领州一、县四,又羁縻州三、县一,长官司二。今仍曰庆远府。
  府江山峻险,土壤遐僻,控扼蛮荒,为西陲之襟要。
  宜山县附郭。唐置龙水县,为宜州治。宋宣和初,改县曰宜山。今编户三十七里。
  ○龙水废县在府治东南。唐武德中,平蛮洞,置县于此,寻为州治。《城邑考》:郡旧有土城,唐天宝初筑,后废。明洪武二十九年,因旧址改拓。成化三年,增修。弘治初,复修城浚濠。正德七年,又增筑外垣。嘉靖、万历间,又复营缮。有门六,城周六里有奇。
  洛曹废县府东八十里。唐置洛封县,属柳州。元和十二年,改曰洛曹。宋淳化五年,改属宜州。嘉?七年,省入龙水县。○述昆废县,在县西南。唐置羁縻述昆州,领夷蒙等五县,隶桂州都督府。宋因之,寻为述昆县。熙宁八年,废县为镇。相近有古阳废县。《宋志》羁縻怀远军,领古阳一县。熙宁八年,废县为怀远寨,即此。今为永顺长官司地。
  崖山废县在府东南。唐贞观九年,置崖山县,属柳州,后改属宜州。宋景?三年,县废。○富安废监,在府南百六十五里,宋置此以采?朱砂,后废。《宋志》:宜州有羁縻监二:曰富仁,曰富安,其地盖相近。《通志》:府北三里有铁城,宋宝?中筑。又有废宝积监,在府西二百二十里。废玉田场,在府西南百三十里。皆宋置。
  ○宜山府城北一里。群山皆高大,此独卑小,下临龙江,宜于登眺,因名。唐以此名州。宋复以此名县。又天门山,在城北二里,两峰如笋,??律参天,亦曰天门拜相山。其相近者又有卢山,与府治对峙。○南山,在城南五里,岩洞轩敞如屋,洞中有石龙,鳞甲宛然,因名。龙隐洞山之左曰白云岩。又九龙山,在府西南六里,山有九龙洞,洞口有潭,深不可测,引流为陂,资以溉田。《志》云:九龙江陂,在府西八里。会仙山府北二十里。有白龙洞,一名北山,盘曲数里,中多佳胜。《通志》:山在城北一里。○日山,在府东隔江九里,圆耸特立,拱峙郡城。又有月山,在府西二十里。
  小曹山府东三十二里。下有潭,今筑为寨,名水寨。又马蹄隘山,在府南二十里。其并峙者曰鳌山。○香炉山,在府西六十里德胜镇。其并峙者曰文笔山、屏风山。又有羊角山,在府西六十里河池所。皆以形似名。《志》云:府西十五里有观洞,以灵异称。○龙江在府城北。自贵州独山州流经天河县境,又东南流经城北,复折而东流,至柳州府柳城县,又东南合于融江,即右江别源也。其两岸石笋峭立,湍流迅急。洪武二十九年,拓郡城,北倚龙江为险,而东、西、南三面平旷。弘治二年,始环城为濠,引官陂水注之是也。余详大川右江。
  小江府东北六里。源出西北诸蛮峒,经天河县界,合于龙江。又洛蒙江,在府南六十里,源出忻城县山中,东北流经此,下流亦注于龙江。○金水,在府北。《志》云:龙江自天河县折而南,与金水诸川合流至城北。是也。
  官陂府南六里。堰水分流东西灌溉,汇流城南,引入饮军池。弘治初,郡守王溥尝疏治之。○饮军池,在城南。宋景德间,宜州军较陈进叛,曹利用讨败之,尝饮军于此,因名。又龙泉,在府南二里,泉涌出如勺而灌田甚博。又南一里为龙塘,即龙泉所潴也,复导流而南为官陂水。《志》云:府境陂塘灌溉之利,以数十计云。
  ○东关在府城东。成化三年,垒石为垣,以护民居。亦曰迎恩关。又西、南二厢亦各为关,皆设兵守之。其西关亦曰香山关。
  大曹镇府东五十里。有巡司。其旁为大曹驿。《志》云:府东四十里为大曹渡,即龙江渡处也。又有宜阳驿,今革。○怀远镇,在府西三十五里,有巡司。又德胜镇,在府西六十里,有巡司,德胜驿亦置于此。《志》云:万历六年,置戎政行馆于德胜镇。是也。又东江镇,在府西一百二十里,亦有巡司。
  思立寨在府北。宋淳熙十一年,安化蛮蒙光渐等犯宜州思立寨,广西将沙西坚讨平之。《宋志》龙水县有怀远、思立二寨,是也。怀远,即上废古阳县。安化,见柳州府融县之废抚水县。
  天河县府北九十里。西北至贵州独山州界二百里,东北至柳州府罗城县百里。唐武德中,置天河县,属粤州,寻属宜州。宋因之。大观初,改隶融州。靖康初,复故。今城周二里,编户十八里。
  ○天河旧城在县西。唐置县治此。《志》云:宋时,天河县治在高寨山下。明洪武二年,迁治兰石村。正统七年,治甘场村。是时,县未有城。正德十二年,始营土垣。嘉靖十三年,迁于福禄村,寻改筑土城,后毁。万历九年,复营木城。明年,始?以石,即今治也。
  东玺废县在县东。唐置,属粤州,寻属宜州。五代时,马氏因之。南汉废入天河县。○澄海废城,在县东南,宋置戍守处也。景德四年,澄海军较陈进作乱,据宜州,既而转攻天河寨,官军败之,即此城。寻废。
  ○甘场山在县治东。形如幞头,岩险可恃,县治倚其麓。又东二里曰凤头山,山形昂耸,因名。○榜山,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又西里许曰穿山,以石窦相通也。又交椅山,在县西五里,山形回环,因名。
  高寨山县西二十里。旧县治在其下。其相近者曰北陵山,麓有水泉。又乌山,在县西三十里,峰峦高峻,上有泉,民恃险筑寨其上。○?且福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势高耸,绵亘数里,县之镇山也。
  ○龙江在县西南。自贵州独山州流入界,又东南流达于府城北。○三潮水,在县西十里,源出北陵山,注于龙江。其水一日三潮,潮至涨满,潮退则其流一线,可以溉田。民受其利,谓之圣水。
  东小江水在县东。发源罗城县界,流入境,注于龙江。又有东北小江水,亦自罗城县流入境,二流分导,下流复合入于龙江。居民引以溉田,为利甚溥。○思吾溪,在县东南二里,下流亦入龙江。
  ○德谨寨在县北,宋置。又西有??江堡,《宋志》:大观三年,与县俱属融州。靖康初,复旧。元废。《志》云:县有归仁、思农二镇土巡司。○江口渡,在县南二十里,通道所经。县北三十里又有清潭渡。
  河池州府西二百十五里。西南至南丹州百四十里,西北至贵州独山州二百里。唐羁縻智州地。宋初,置河池县,隶宜州。大观初,改置庭州。四年,州废,仍属宜州。元属庆远路。明初,属庆远府。弘治十七年,升县为州编户十八里,领县二。今因之。
  州密迩蛮左,山川环叠,为控扼之地《志》云:州境思恩、荔波二县西北界与贵州烂土、黎平诸蛮相接,不通王化。○怀德废县今州治。北宋置河池县。大观初,即县置庭州,改县曰怀德州,寻废,县复曰河池。元因之。明初,亦曰河池县,后改为州。《城邑考》:州治即宋怀德县,旧有土城。天顺六年,迁于屏风山。成化十三年,还治庭州故址。嘉靖四年,以土壤卑洼,城易颓圮,复迁今治,北去旧治三里而近。隆庆四年,始营土城。万历十三年,复增拓之。城周不及二里,门三。
  富力废县在州东北。《一统志》:宋置河池县,以富力县并入。或曰,县盖湖南马氏所置,南汉因之,宋废。疑即智州所领羁縻县矣。○废智州,在州西。《志》云:唐贞观中,开生蛮置。今《唐志》不载。《宋志》宜州所领有羁縻州十,智州其一也。州盖宋初所置。或曰,州西南有三旺州,今为三旺里,盖明初所废。似未可据。○屏风山州东北三里。嵯峨环绕,如屏之峙。天顺中,尝徙县治此。又四一山,在州治北。州治南有吴山,环拱前后,为州之胜。又移岭山,在州北五里,道路萦纡,山崖峻险。州东南三里又有马鞍山。
  智州山州西四十里。盘纡绵亘,凡百余里,智州旧置于山下。○都铭山,在州东二十里,山高峻,旧名都猛。又州东三十五里有鬼岩隘山,以岩穴深杳而名。又太平山,在州东,下临金城江。
  ○金城江州东五十里。源出贵州界,下流入都泥江。《宋志》宜州所领有羁縻金城州,盖因江以名。○古浪溪,在州东五里,一名乾溪。又州南一里有秀水州,西有猫溪水,居民多引为陂塘。其下流注于金城江。
  怀德陂在州南。又州东南有罗家水陂,州东有将村陂,东北有官村陂。俱灌溉民田,多者至千余顷。又悬崖泉,在县南,溉田十余里。
  ○安远寨在州西。宋大观二年置,属庭州。宣和五年,移寨于平安山,寻废。今为安远里。
  谢村站州西南八十里。又六十里而达南丹州。○金城渡,在州东五十里金城江上,渡旁旧置巡简司。《志》云:州有土堡镇巡司。又都铭镇巡司,今革。
  思恩县州东北七十里。东南至府城百五十里。本生蛮地。唐贞观十二年,开置思恩县,属环州。宋熙宁八年,改隶宾州。大观初,又改属宜州,寻复故。元属庆远路。明初因之。弘治中,改今属。县无城,编户二十二里。
  ○废环州在县西北。本蛮地。唐贞观十二年,李弘节招抚降附,置环州,理正平县,兼领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七县。天宝初,曰正平郡。乾元初,复故,后仍没于蛮。宋为羁縻环州,亦曰南环州,以别于陕西之环州也。庆历四年,南环州蛮臣希范作乱,陷本州,破镇宁州,诏广西提刑田瑜讨平之。元初,州废。○废镇宁州,在县西,宋所置羁縻属州也。《宋志》:熙宁八年,以环州之思恩县属宜州,又省镇宁州之礼丹县入焉。县亦宋所置。宋末,州废。废溪州在县北。宋置带溪寨。熙宁八年,移思恩县治此。元丰六年,县还旧治。大观初,增置溪州于此。四年,州废,仍曰带溪寨。
  ○寒山县南五里。山高多风,土人谓之寒坂。○绀山,在县北二十里,以山色名。亦曰捍山,以捍蔽县后也。岩嶂层叠,日光少见,土人谓之暗岭。
  三峰山县东二十里。三峰并列,下有石岩洞,泉出其中,引流溉田。○回头岭,在县南三里,山势回顾县治。又龙岩,在县南五十里,有洞深邃。○环江县南六里。源出县西北蛮洞中,绕流经此,东北流合于龙江。唐环州以此名。《志》云:县西有环江渡,即江流所经也。○带溪,在县北四十里,源出荔波县,东流经此,旋绕如带,南流入于龙江。
  ○普义寨在县南。《宋志》县有普义、带溪、镇宁三寨,是也。元废。《土司志》:普义相近有苑滩,正德中,南丹酋莫扬侵思恩地,于苑滩筑二堡,于普义、六传、川山、三疃筑四堡。嘉靖初,始还属思恩。《志》云:县有安化镇巡司、归恩镇土巡司。又普义、吉定、北兰三巡司,今革。○白面山寨,在县治西。《志》云:县治旧在清潭,宣德中,徙于白面山寨。天顺中,又移今治。寨盖邑民保聚处也,北去清潭不过百武。荔波县州西北五十里。南至南丹州百八十里。本蛮地。宋置羁縻荔波州。元初因之,属南丹安抚司。大德初废。《一统志》云:宋置荔波州,明初,废入思恩县。洪武十七年,复置荔波县,属庆远府。正统十二年,改隶南丹州。弘治十七年,改今属。县旧无城,嘉靖四十年,创营之,寻圮。万历三十年,改筑,周不及二里。编户十二里。
  ○水岩山县西十里。岩穴幽胜,水出其中,因名。又县北五里有方林山。○马鞍山,在县北;又有分水岭,俱与贵州独山州接境。万历三十年,界独山,还所侵甲站等村地,以此为限云。○劳村江县东南百二十里。或曰即金城江之别名。○带溪,在县东,流入思恩县界。○董界堡在县南,近南丹州境。万历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界官堡,督臣刘尧诲谕却之。相近又有金竹隘堡及翁昂等村寨,俱南丹所侵地。万历三十年,复来归。
  附见:
  庆远卫在府治东北。洪武二十九年建。又河池守御千户所,在德胜镇西二里。明初,置于河池县城内。永乐六年,徙于此,隶庆远卫。有土城,宣德八年,易以石城。内有思恩仓,亦永乐中置。
  南丹州府西二百四十里。东南至那地州百八十里,西至贵州丰宁长官司二百里,北至贵州独山州二百七十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元丰三年,置南丹州《志》云:宋开宝中,土酋莫洪?内附。元丰中,置州管辖溪洞,以莫氏世其职。大观初,改为观州,寻复故《宋史》:大观元年,广西经略使王祖道欲急边功,诬南丹酋莫公佞阻文兰州不令纳土,发兵取其地,杀公佞,改南丹为观州。公佞弟公晟密图报复。四年,废观州,仍以公晟知南丹州,历世承袭。元为南丹州安抚司至元末,莫国麟纳土,升州为安抚司。大德初,并入庆远路时议者以南丹去庆远为近,户口少,请省之。因立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初,复为南丹州。洪武二十八年,州废,改设南丹卫。正统十年,复置州洪武初,莫金内附,后复叛,遣都督杨文讨平之,因废州置卫。后卫治屡徙,州地既虚,夷民屡叛,乃复置州,以授金子莫禄,世守职贡,属庆远府编户十九里,秋米七百二十石有奇,贡锡。州今省。
  州蛮峒错杂,控据咽喉,称为形要《西粤风土记》:南丹视田州、泗城差小,而兵力悍劲。东兰、那地兵亦精勇。
  ○废观州在州东。本南丹州之高峰寨也。宋大观初,改南丹为观州。四年,南丹复故,移置观州于高峰寨。绍兴四年,复废州为寨,即此。○废永州,在州境。《一统志》:明初,省永、鸾、福、延四州入南丹州,建置未详。
  中平废县在县北。宋所置羁縻县也。大观初,置靖南寨于此,属庭州。四年,移寨于废孚州。政和七年,寨还治中平县。宣和三年,仍置于废孚州,以其地废入南丹州。○孟英山州西五十里。产银。永乐十五年,遣内臣开矿,岁不过九十余金,旋变锡,遂罢。《志》云:州西有长春、三宝诸山,州南有金鸡等山,皆高峻。
  ○都泥江在州南。自贵州定番州界流入境,又东历那地州,入忻城县界。详见大川右江。《志》云:州东南有红盆江,西有青云溪,下流俱入于都泥江。
  ○罗侯关《图经》云:在州西。又西有下城关。又甲界关,在县东南三十里。《志》云:县东北二十里有莲花寨,又东有金鸡寨、巴峨寨。又有蒙寨,在州东南四十里。
  木门寨在州东。《宋志》州有存留、木门、马台、平洞、黄泥、中村等堡寨,今皆废。○君峒,《舆程记》:在州南六十里。又东南六十里为中坑锡场,又六十里而至那地州。东兰州府西南四百二十里。东北至那地州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思恩府二百四十里,西南至田州界百三十里,西至泗城州界二百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崇宁五年,置兰州《土夷考》:宋时,韦君朝者居文兰洞为土夷长,传子宴闹。崇宁五年,内附,置兰州,以宴闹知州事,世其职。元曰东兰州。明初因之洪武十二年,土酋韦富挠归附,世袭知州,修职贡,属庆远府编户十二里,秋米一千一十三石有奇,贡马。州今省。
  州群山森立,地僻而险。
  ○废文州在州东。本羁縻蛮洞。宋崇宁五年,纳土,置文州。大观初,改置绥南寨。绍兴四年,寨废,仍置文州。《一统志》,洪武十二年省安习、忠、文三州入东兰州,建置皆未详。废隆州在州南。宋政和四年,置隆州,治兴隆县。宣和三年,州县皆废,改置威远寨,隶邕州。又东南有废兑州,亦宋政和四年置,治万松县。宣和三年,州县俱废,改置靖边寨,亦属邕州。元初,二寨俱废。
  ○五篆山在州西南。又州北有青云山,州西有胜山,州南有双凤等山,为州之胜。○福山,在州东北。其东有三佛山,又东北曰伐山。皆高胜。
  ○隘洞江在州东北。流入南丹州界,合都泥江。又州西有九曲水,流经州南,合于隘洞江。《舆程志》:自州东南渡清水江,越狗遁关,出思恩府之道也。
  ○雷山关在州东南。其地有雷山,因名。
  那地州府西南二百四十里。西南至东兰州二百四十里,南至思恩府百七十里,西至泗城州界三百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崇宁五年,置地、那二州《志》云:宋熙宁初,土酋罗世念等归附。崇宁五年,诸蛮纳土,因置地州及那州。元因之。明洪武元年,省那州入地州,改为那地州时地州酋罗黄貌帅先归附,诏省那入地,以罗氏世管州事属庆远府编户二里,秋米四百一十石,贡锡、马。州今省。
  州界蛮犭?之中,山川盘纡,有险可恃。○废那州在州南。宋崇宁五年,蛮酋纳土置。元亦曰那州。明初废。○废孚州,在州东。本地州之建隆县。宋大观初,析置孚州,其倚郭县曰归仁。四年,州县俱废,移置靖南寨于此。政和七年,复置孚州及归仁县,以靖南寨还旧治。宣和三年,州县仍废,置寨如故。绍兴四年,寨废。
  ○虎山在州南,以山形蹲踞也。又有马山,在州北。马山之西曰感现山。俱高耸。又有屏山,在州西,以卓立如屏而名。○红山,在州东南。又东曰翠屏山。《志》云:州北有慕晓岭,州东北有怀峡岭,俱峻险。
  ○都泥江在州北。自南丹州流入界,又东入忻城县境。《志》云:县东有龙泉江,州西有巴罗江,俱汇于都泥江。
  ○盘利关《图经》云:在州东北。又州东有龙泉寨,州西北有思廉寨。○水龙坑,在州西南六十里。《舆程记》:水龙坑山路险仄,沿溪越岭,三日而至东兰州。
  忻城县府南百四十里。东南至柳州府宾州百六十里,西南至那地州百里。本蛮地。唐贞观中,开置芝州,治忻城县。天宝初,曰忻城郡。乾元初,复曰芝州。宋为羁縻地。庆历三年,废芝州,以忻城县隶宜州。元属庆远路。明初,属庆远府。《土夷考》:元置八仙屯千户,授土官莫保。洪武初,罢屯官,籍屯田兵为民,莫氏遂徙居忻城界。正统以后,犭?獞屡乱,知县苏宽不事事。獞老韦公泰等举莫保玄孙敬诚为土官,宽请于监司,奏授世袭知县。一县二令,权不相统,流官徒拥虚名?印,蹴居府城。弘治中,革流官,独任土官莫氏世居其职。编户一里,秋米二百一十九石。县今省。
  ○废纡州在县西。唐所置羁縻州也,领东区等六县,隶桂州都督府。其南又有羁縻废归思州,亦唐置。宋初因之。庆历三年,以二州地并入忻城县。○废思顺州,在县东,亦唐所置羁縻州也,领罗遵等五县。宋初因之。又有废归化州,宋所置羁縻州也。庆历四年,以二州地并入柳州府马平县,后析入县境。盖县与马平接界也。
  ○叠石山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又龙塘山,在县北六里。○张帽山,在县东北,山高耸,与叠石山相映带。
  ○乌泥江县西六里,即都泥江也。自那地州流入境,经县北,下流入宾州迁江县界。○龙塘江,在县北,源出龙塘山,东南流入乌泥江。《志》云:县旧设三寨巡司,旋革。永顺长官司府西南六十里。本宜山县古阳、述昆等乡。弘治间,增置是司,以邓文茂等世其职,割宜山西南百二十四村畀之,秋米三百五十九石。
  永定长官司府东南八十里。本宜山县归善、洛三等乡。弘治中,增置是司,以韦槐等世其职,割宜山东南一百八十四村畀之,秋米三百三十五石。《土夷考》:宜山南境与思恩府接界。正统六年,老人黄祖记与思恩土官崇瑛合谋割地归思恩,土人韦万秀不服,遂倡乱。成化二十二年,覃召管等复作乱。弘治间,遣官抚之,叛者愿以黄祖记所谋割地别立长官司。抚臣邓廷瓒奏,从其请,遂置二司,设正副长官各一。自是遂为羁縻之地。
卷一百十 广西五
  ◇南宁府东至浔州府贵县五百里,东南至广东钦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太平府罗阳县界三百十里,西北至思恩府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柳州府宾州二百五十七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四百十里,至京师九千二百七十里。
  古百粤地。秦属桂林郡。汉属郁林郡。后汉因之。晋大兴初,分置晋兴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平陈,郡废,属简州。大业初,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晋州。贞观六年,改曰邕州置都督府,并督羁縻二十六州。自是皆兼督府之名。天宝末,置邕管经略使,为岭南五管之一。刘?句曰上元后始置经略使,似误。《新唐书》州城内有经略军。天宝初,曰朗宁郡。乾元初,复故咸通三年,置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此。五代时,属于南汉改岭南西道曰建武军节度。宋仍曰邕州亦曰永宁郡建武军节度。州仍置都督府,督羁縻州四十四。
  元曰邕州路。泰定初,改曰南宁路。明初,改路为府《志》云:洪武十年改,领州三、县三,又羁縻州四。今仍曰南宁府。
  府内抚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错壤而居,外控蛮荒,实南服噤喉重地。唐置邕管于此,为广南唇齿之势唐咸通元年,南诏陷安南。明年,转陷邕州。四年,南诏复陷安南,遂进逼邕管。明年,围州城。盖州与安南接境。宋侬智高倡乱,邕州不守,而西路遂为鱼肉宋皇?四年,侬智高陷邕州,遂陷横、贵、藤、梧、康、端、龚、浔八州,又陷昭州及宾州。荡灭之后,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镇于此,以镇压安南元至元十六年,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元贞初,以静江都元帅府分司邕州。近代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
  宣化县附郭。汉领方县地,属郁林郡。晋置晋兴县,为晋兴郡治。宋、齐因之。隋属简州。开皇十八年,改县曰宣化,属缘州。大业初,属郁林郡。唐、宋以后,皆为州郡治。今编户四十一里。
  ○邕州城府南二里。相传唐时邕州治也。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经其下。咸通二年,邕州为南诏所陷,后复治此。宋皇?中,平侬智高,改营今城,后屡经修筑。明嘉靖十六年,复营治之。有门五,城周六里。
  朗宁废县在府西。唐武德五年,析宣化县置朗宁县,属南晋州,寻属邕州。宋开宝五年废。○思笼废县,在府西北。《新唐书》:乾元后,开山峒置,属邕州。又封陵废县,亦唐乾元后开山峒所置也,属邕州。开元十四年,封陵獠梁大诲等据宾、横州反,讨平之。宋开宝五年,与朗宁县俱废。
  晋兴废县在府东北。唐武德五年,析宣化县地置,属南晋州,寻属邕州。五代末,南汉废。又横山废县,在府东,以近横山而名。唐武德五年置,属南晋州,寻属邕州。乾元后省。○如和废县,在府南。唐武德五年置,属钦州。景龙二年,改属邕州。宋景?二年,废入宣化县。
  废?州府南二百八十里,东至广东钦州六百三十里。《通典》:隋大将军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不通。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京寻刘方故道,开置?州,以达交趾,治临江县,兼领波零、鹄山、弘远三县。天宝初,改为临潭郡。乾元初,复曰?州,以县界有?水而名也。唐末废。胡氏曰:州在郁林西南、交趾东北。○废怀化州,在府西。本邕州怀化洞。宋元?初,改置州,盖羁縻州也。绍兴以后废。
  ○武号山府南十里。山势雄武,拱向城郭,为邕江之砥障。一名五象山。又青秀山,在府东南十里,雄峙秀拔,障邕水之口,拱揖望仙、白塔诸山。○马退山,在府北十五里。柳宗元曰:是山?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盘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伏,绮绣错杂。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又北五里曰罗秀山,上有龙潭,山高峻,俯瞰北湖,亦曰罗山。又有苦竹山,在府北三十里,多产苦竹,因名。
  横山府东八十里。山高险,横截江流,南蛮入犯,往往以山为孔道。宋置横山寨于山上,为控扼之所。又思王山,在府东北六十里。《志》云:山跨柳州府来宾县及宾州界,险峻难越。又都石山,在府东六十里,以岩石崔嵬而名。其相近者曰都茗山,产茶。○都龙山,在府西北六十里,蜿蜒起伏,势若游龙,远近诸山,皆相联带。又圣岭山,在府西三十里,峰峦秀拔,云兴雨至,居人每以为验,因名。又府西二十里有铙钹山,下有龙潭,流入大江。
  昆仑山府东北百里。?岩峻拔,高出群山,有道极险?厄,古设关于此,以扼蛮洞,关上有台。宋皇?四年,狄青讨侬智高,勒兵宾州,别将陈曙擅引步兵击贼,溃于昆仑关,青诛之,旋引军次昆仑关,元夜于军中会饮,引兵先度关,大败贼兵。又熙宁七年,交趾分三道入寇:一自广府,一自钦州,一自昆仑关,连陷钦、廉二州,又陷邕州。盖关为府境之冲要也。《志》云:关扼宾、邕两界,旁多岐岭与诸夷通,据关而守,则间道所当虑也。
  望仙坡府东北一里,与罗秀山相对。昔罗秀者学仙于山上,故坡以望仙为名。狄青破侬智高,时驻师于此。坡下有白龙塘。《志》云:府南百里有回龙岩,下有龙潭。
  ○大江在府城西南,即郁江也。其上流自奉议州流入界,经归德州及隆安县南,又东流至此,有左右二江流入焉。左江源出交趾境内广源州,右江源出交趾境内峨利州,二江俱东北流,至合江镇会为一江,又东至府城西南合于郁江。唐时,广、桂、容三道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左、右江,三年一代。其后,戍军废,左、右江守兵单薄。咸通二年,南诏乘虚入寇,遂陷邕州。左、右江盖南蛮入寇之道也。郁江,自州南复引而东,经永淳县南,又东入横州界。《唐志》郁江,自蛮境七源州流出,常为州民患。景云中,州司马吕仁引渠分流,以杀水势。自是无没溺之害,民皆夹水而居。盖误以左、右江为郁江上源也。又刘?句曰:?水,在宣化县北,本??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一名温水,盖皆郁江之异名也。唐时,州城未徙,故江在城北,非误也。余见大川左江及川渎异同。
  八尺江府东南六十里。其上流自广东钦州界流入境,北流入于郁江。《志》云:府东南六里有扈江,西北十里有星盈江,府东四十里有大冲江,合远近诸山泽水,下流皆入郁江。伶俐水府东八十里。源出昆仑山,流经永淳、横州界,合于郁江。○可泸水,在府西九十里,源出思恩府境大明山,流经武缘县界,至隆安县曲流村合郁江。
  北湖府北十里。又北五里有铜鼓陂,陂水南溢,汇而为湖,中有五花洲。又有龙溪,亦出铜鼓陂,会北湖诸水南流入郁江。《志》云:铜鼓陂,昔时潴流溉田处也。永乐二年修筑,其后崩溃。成化、嘉靖中,皆尝修筑,为民利。○邕溪,在府南十里,源出钦州界,北流经故州治南入江。唐以此名州。《郡志》云:溪源出四方岭,经府西十里南入江。似误。○昆仑关在府东北昆仑山上。详见前。
  横山寨在府东横山上。唐尝置横山县。宋置寨。皇?元年,广源州蛮侬智高据安德州,沿郁江东下,攻邕州横山寨,杀守将,寻陷邕州。绍兴三年,诏市马于横山寨,置博马场,以东路经略安抚司总其事。开庆元年,蒙古兀良合台自交趾而北,破横山,进陷宾州、象州,趣静江。寨盖锁钥重地也。或作横江寨,误。永平寨在府西。旧与横山寨并称要害。《志》云:永平寨去府十程,宋置,为戍守要地。○古万寨,在府西百四十里,亦宋置。《志》云:左江发源交趾界,流五百八十里至古万寨,又九十里至合江镇。是也。
  迁隆寨府西八十里。因宋寨为名。又府西六十里有那南寨,七十里有那龙寨,百四十里有渠乐寨,皆设巡司戍守,俱洪武四年置。○金城寨,在府东九十里。本宋之金城驿。宋皇?四年,广南西路将陈晓击侬智高于邕州,败于金城驿。明洪武四年,改为寨,并置巡司于此。又八尺寨,在府南六十里,有巡司,亦洪武四年置,近八尺江,因名。
  合江镇府西五十里。左、右两江合流处也。宋皇?中,狄青败侬智高于归仁铺,智高自合江口遁入大理,即此。胡氏曰:府西有左江、右江二镇。唐长庆三年,岭南奏黄峒蛮寇邕州,破左江镇,是也。或曰,左江、右江,即合江之异名耳。○归仁铺,在府东三十里。狄青讨侬智高,陈于归仁铺,贼兵大败,智高遁去,筑京观于铺侧,即此。
  三官堡在府西那梧村。嘉靖三十年置。又大座堡,在府东北三十里,防宾州、武缘诸山寇。关山堡,在府东北八十里,防宾州渌里之寇。又渌开堡,在府西北四十里。又西有木冥村堡及渠乐堡,今名三河堡,防罗阳县白沙、那昏、长沙诸寇。○团罗堡,在府南九十里。又南二十里有那漏堡,防广东灵山、钦州之寇。
  建武驿在府治西南。又府西五十里有凌山水驿及大滩马驿。又那龙寨旁有那龙水驿,府南五十里又有黄范水驿,府东六十里有施?马驿,又东五十里有长山马驿。府当四达之道也。万历中,迁凌山驿于新宁州。
  隆安县府西北百八十里。东至思恩府武缘县百二十里,西至万承州百四十里。本宣化县思龙乡之那久村。嘉靖七年,王守仁征田州,相度地利,奏置今县,属南宁府。十四年,筑砖城,周不及二里。编户十里。
  ○三台山县东二里隔江。俗曰岜横。顶有三峰,因改今名。旁有那觉岩,深不可测。县东南八里又有金榜山,俗曰岜雅,有岩有池,四塞如城,中多泉石,奇胜不一。○火焰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俗曰岜桑,脉自归德州来,上有泉。六七月间,山表火焰自发,因名。《邑志》:县东三十里有岜桑山,亦高耸,上有泉池,非即火焰山也。又东十里曰逍遥山,上亦有池。又县东五十里有陇鸦山,岩石之胜,甲于一邑。
  岜仆山县南四十里。有岩,可容数百人,旧为贼薮。设县以来,稍稍敛迹。又盖桥山,在县南二十里,中有岩穴,水积其中,架梁其上。○岜空山,在县西三十里,高出众山,山顶有岩,流泉下注大江。又多柄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亦高秀。县西南六十里有龙山,山形屈曲,宛如游龙。梅龟岭县南五十里。广三十里,树木丛蔚,鸟兽繁植,盗贼常窃据于此。又更院岭,在县东三十里平洋中,突起五峰,逆镇大江,俗谓之梅花岭。又那龙岭,在县南半里,岩嶂层叠,下有甘泉。又南里许曰马晚岭。○龙床岩,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滨江岩内,有石如床,下有龙床潭,深不可测。《志》云:县西北三十里有阳明洞滨江,王守仁征田州时过此,因名。
  ○大江在县城北。自奉议州流经县西,绕流而东南出。《郡志》云:江自田州经县界,至县东五十里,绕流九曲,其地名九曲村,又东南达于郡城。
  可泸江县东南七十里,与武缘县接界。流入宣化县境,合大江,可通舟楫。○驮甘溪,在县东二里。又头玉溪在县北三十里,剥落溪在县东北二十里。皆出武缘县界,流入境,分引溉田,下流注于大江。又驮良溪在县西十里,驮兴溪在县南十五里,驮渌溪在县南二十里,流合驮兴溪,皆源出万承州,分灌诸村田,达于大江。驮鼋溪县西北十里。发源都结州,流经县西岜空山,又东合大江。又墓乌溪,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源出思同州之明山。又桥峻溪,在县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康州。皆分灌民田,流注大江。《志》云:县西有冲柳溪,又有冲利溪,亦流注大江,有灌溉之利。○驮演寨在县西。有巡司。《志》云:旧在那村,今徙于那久埠头。又那楼寨,在县南二十里,亦有巡司戍守。又梅龟堡,在县东南五十里,有戍兵以扼梅龟岭之险,隆庆四年置。○那造水驿,《志》云:旧在府西九十里,后徙于县城西北隅,嘉靖四十五年革。
  横州府东二百十里。东至浔州府四百三十里,南至广东钦州三百五十里,北至柳州府宾州二百六十里。
  秦桂林郡地。汉为郁林郡地。孙吴永安六年,置合浦北郡。晋太康七年,改置宁浦郡《广州记》:汉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置宁浦郡。《晋志》亦云:宁浦郡,吴置。沈约据《太康地志》云:晋改合浦属国都尉,立郡。宋、齐因之。梁增置简阳郡。隋平陈,二郡俱废,改置简州。开皇十八年,改为缘州。大业三年,州废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复置简州。六年,改为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天宝初,曰宁浦郡。乾元初,复曰横州。宋因之亦曰宁浦郡。元曰横州路,寻复为州。明洪武初,以州治宁浦县省入,改隶浔州府。十年,降为横县,隶南宁府。十四年,复为州编户十五里,领县一。今因之。
  州屏蔽岭西,控扼交趾。宋余靖以为九洞襟带,列城唇齿。杜杞以为地势险阻,实邕、钦、廉、三郡之咽喉。说者以为粤西之要在邕州,邕州之要又在横州。州盖粤西之锁钥,不特一二郡之藩垣而已。
  ○宁浦废县今州治。汉郁林郡广郁县地。吴置昌平县。晋太康元年,析置宁浦县,为宁浦郡治。宋、齐因之。隋、唐以后,皆为州郡治。明初废。《城邑考》:州旧为土城,元至正六年,?以砖石。明洪武二十二年,复修拓之。宣德十年、景泰二年、成化四年,皆尝增修。嘉靖三十一年、三十八年,又复营缮。南距大江,东、西、北三面环濠,有门六,城周十里。乐山废县州东南五十里。汉广郁县地。晋置平山县,属宁浦郡。梁置乐阳郡治焉。隋平陈,郡废,改县曰乐阳,属简州。开皇十八年,又改乐山县。大业初,属郁林郡。唐属横州。宋开宝五年,省入宁浦县。○昌平废县,在县东。《志》云:吴置,晋析置宁浦县,而昌平如故,亦属宁浦郡。刘宋省入宁浦县。沈约曰:晋改昌平为宁浦也。今《晋志》有昌平县。
  兴道废县州东南百里。孙吴时,置连道县,属合浦北郡。晋属宁浦郡,寻改为兴道县。宋、齐因之。隋废。又淳风废县,在州东北七十里。唐武德四年,析宁浦置淳风县,属简州,寻属横州。永贞初,改曰从化县。宋开宝五年省。
  简阳废县在州南。沈约曰:晋太康七年,置县,属宁浦郡。今《晋志》不载,《宋志》作涧阳。齐仍曰简阳县,属宁浦郡。梁简阳郡盖置于此。隋平陈,郡县俱废。○始定废县,在州西南。晋《太康地记》宁浦郡领始定县,今《晋志》不载。宋仍曰始定县,属宁浦郡。齐废。又吴安废县,在县西,盖三国吴置,晋属宁浦郡,宋、齐因之,后废。
  蒙泽废县州西四十里。唐武德四年,置蒙泽县,属简州。贞观十二年省。又岭山废县,在州西北百里。梁置县,为岭山郡治。隋平陈,郡废,改曰岭县,属简州。开皇十八年,复曰岭山县。大业初,属郁林郡。唐属横州。贞观十八年,省入宁浦县。
  ○秀林山州西南十里。一名盛山,以林木秀郁而名。又古钵山,在州北七里,山形圆耸。其左曰九珠山,右曰九凤山,以山势联络飞舞而名。《志》云:古钵山,州之镇山也。○长寨山,在州东二十里,形如执笏,一名将军山。又城东北二十里有罗蚕山,平地突起,其形如蚕。宝华山州南二十里。山势高秀,背有雷公岭,泉出如练。又南三十里曰洪崖山,山之东麓接广东灵山县界,置堡其上,为守御处。
  乌浒山州东六十里。昔乌浒蛮所居之地,亦曰乌浦。后汉建兴三年,郁林太守谷永招降乌浦人十余万,开置七县。熹平末,合浦、交趾乌浦蛮反。光和四年,刺史朱?破之。盖是时乌浒于诸种蛮为最盛也。杜佑曰:乌浒在南海之西南、安南府北,属朗宁郡界。刘?句曰:今贵州郁平县,汉郁林郡广郁县地,古西瓯骆越所居,谷永招降乌浒,即此地也。今山与贵县界相近,亦谓之乌蛮山。《郡志》:山本名乌岩,南汉主名岩,因易为蛮,非是。山下有乌蛮滩。○东山,在州东南八十里,高数千丈,盘纡百余里,多樟楠之材,武流水出焉。
  震龙山州北百里。山顶有潭,分流为五溪。《志》云:横、淳、宾、贵诸山之脉皆起于此。又天堂山,在州西南百里。其并峙者曰石榴山,山高耸,登其巅,见广东钦州灵山县境。○崆峒岩,在州东三十里,石洞玲珑,一名五星岩。又东十里有凤凰岩,石壁临江,岩室深广。又登高岭,在州城西北隅,上有敌台,景泰二年建。
  ○郁江在城南。自永淳县东流至此,环抱州城,其形如月,谓之月江。又东入浔州府贵县界。《志》曰:州西南五十里为横槎江,中有滩,亦名横槎滩,亦曰横浦,相传昔有浮槎至此。而名州曰横州,以此也。经州东二十里为月林湾,又东四十里历乌蛮滩,滩极险,延亘三十余里。又东二十里为鳄江,以旁有鳄鱼穴也。皆郁江之异名矣。余见大川右江。清江州东十里。源出州北,经六麽山下,又南有从化水流合焉,注于郁江。又古江,在州东十六里,源出震龙山,经州北六十里之绿蓝陂,下流至乌蛮驿入于郁江。○武流江,在州东南二十里,源出广东灵山县界,北流经东山麓,又北合于郁江。又陈埠江,在州西南十里,源出钦州界,经灵山县入州境。商人贩竹木谷粟之利,多取道于此,达于郁江。《志》云:州东五十里有苦竹水,旁多苦竹。又州西五十里有泠水。下流俱注于郁江。
  ○太平关州南隔江二里。成化四年建。《志》云:州西四十里有南乡巡司,州东六十里又有古江口巡司,旁有乌蛮水驿,置于乌蛮滩上。又州门驿,在州治西。○海棠桥递运所,在州城西一里,洪武中建。
  武思营在州东,近贵县武思江口。驯象卫拨兵戍守。又六庄堡,在州东南五十里。州境又有洞口堡、楞佛堡。
  永淳县州西百三十里。北至宾州百四十里,南至广东灵山县界百三十里。汉郁林郡广郁县地。隋为宁浦县地。唐武德中,置永定县,为淳州治。天宝初,曰永定郡。乾元初,复为淳州。永贞初,改曰峦州。宋开宝五年,废峦州,以永定县属横州。熙宁四年,省入宁浦县。元?三年,复置,更曰永淳县。元因之。明初,属浔州府。洪武十年,属南宁府。十四年,仍隶横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七里。
  ○废峦州在县北。《新唐书》:唐武德四年,置永定县,并置淳州。刘?句曰:淳州失起置年月,或以为开元中所置也。后又改曰峦州。咸通二年,安南陷邕州,经略使李弘源奔峦州,即此。五代时,南汉亦曰峦州。宋废。《城邑考》:县本治江北,元至正十二年,以峒贼乱,迁于三洲村。明洪武三十一年,复以寇乱,迁江南岸。天顺八年,始筑土城。成化八年,复以寇乱,始?以砖石,开濠环之。嘉靖三年及十四年,又复修筑。《邑志》古淳州在县东百里,又云峦州在县北六十里,皆误。
  武罗废县县北八十里。唐置,属淳州。宋开宝六年,废入永定县。又灵竹废县,在县东七十里,亦唐置,属淳州。宋初废。今县有武罗、灵竹二乡。《邑志》:县南七十里有南里废县,唐置,旋废。今正史不载。
  ○挂榜山县治西北隅。城环其上,石壁临江,亦名屏风山。下有珠岩,俯临水涯。《志》云:城北二里有万松山,一名印匣山,亦曰赤石岭。又有佛子岭,在县东二里。
  高尖山县北二十里。高耸接天。又天堂山,在县西三十里,峰峦峻拔。又司中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山深林茂,中多名材。县北五十里又有滕塘山,山多林木。其相近者曰大人岭,岭高耸,上有古寨,乡人避寇处也。
  盘龙山县东北七十里。山形蟠绕。又火烟山,在县南三十里,峰峦高峻,烟雾蒙胧,状如火烟。○鱼流山,在县西六十里,滨江潦涨湍急,鱼辄随流而下。又龙隐岩,在县西十五里,岩壑甚胜,一名聚仙岩。又朦胧窟,在县东二十里,石窟中容数百人。
  ○郁江在县城西。自宣化县东流入县界,历县北,复绕城而西南,又折而东入横州界。中有牛练滩。《志》云:滩在城南十七里。又有三洲,在县西南十里水中,有三洲突起,旧县尝治此。水东江在城东一里。一名四岭江。自横州北境流入县界。又东班江,在县东北五里,源出横州震龙山,其别源出宾州界,经县西北二里,俱入于大江。○秋风江,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马卯江。《邑志》:江有二源:一出广东灵山县界,一出宣化县界,俱流入大江。
  莫大湖县东二十里。又清湖,在县东五十里。《志》云:县北六十里有平旺潭,今筑坝运谷于此,为军兴之资。○火烟溪,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广东灵山县。又蓼江溪,在县北五十里,源出横州震龙山。下流皆入于郁江。
  ○火烟驿县南六十里,水驿也。旧名罗帏站。明初,改今名。又县城南有县门驿,亦作永淳驿。《志》云:县东北六十里有修德乡巡司,景泰间,迁于县西。又县北有武罗乡巡司,县南有南里乡巡司,皆置于废县治云。○渌境堡,在县西十五里江滨。又西十里有石洲堡。《志》云:石洲西十五里曰伶俐堡,又西二十里曰天窝堡。二堡在宣化界内,而工食则取给于县。盖县境上流之卫也。
  新宁州府西二百里。西南至忠州二百里,西至江州界百八十里,西北至太平府罗阳县百里。
  古蛮峒地。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招抚降附,开置笼州。天宝初,曰扶南郡。乾元初,仍为笼州,寻复荒塞。明嘉靖中,洞民黄纲率众归款。隆庆六年,始置新宁州《志》云:州境旧为四洞,地介宣化县及思明、江州、忠州间,后为思明及忠州所占据。嘉靖十八年,洞民黄纲请内属,因改四峒为四都:曰武黎、曰华阳、曰沙水、曰吴从,设四都营属南宁府,使黄纲等掌其地。隆庆中,思明、忠州争取四都地,忠州黄贤相擅命据守,剽掠村落,官兵讨擒贤相,寻建州,治沙水都定渌峒,以三都地属之,属南宁府。今因之。
  ○武勒废县在州东。唐置笼州,治武勒县。勒,或作勤。唐末,没于蛮。今州城,隆庆六年筑。万历十三年,易以砖石。有门四,城周四里有奇。
  武礼废县在州境。唐笼州,兼领武礼、龙罗、扶南、龙赖、武观、武江六县,后皆废。宋置羁縻武黎县,属邕州。武黎,即武礼之误也。元废。今为武黎都。龙赖,或作龙额。○华阳废县,在州西南。元置,属思明路。至元二十九年,上思州土酋黄圣许作乱,结交趾为援,陷江州、忠州及华阳县,寻败走交趾。明初,县废。今为华阳都。西原废州在州西南。又西接太平府境,皆古西原蛮地。唐上元初,桂州经略使邢济奏破西原蛮二十万众,斩其帅黄乾曜等。大历六年,西原蛮张侯、夏永等陷容州及郁林州,容管经略王翊讨平之,因置羁縻西原州,属安南都护府,寻复入于蛮。《新唐书》: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北接道州、武冈,西接南诏,依阻洞穴,绵地数千里,有宁氏相承为豪。又有黄氏居黄橙峒,其属也。天宝初,黄氏强与韦氏、周氏、侬氏相唇齿,为寇害,据十余州,既又逐韦、周于海滨而夺其地。今州境诸土豪大抵皆黄氏之裔云。
  ○印山州南一里。其上有玄天洞,石峰突起,宽敞可容百人。○三峰山,在州北。三峰并峙,环列如屏,俗名笔架山,下有金鸡岩。又北二十余里有朝冠山,涧水出焉,流入大江。
  狮岩洞州西北十里。山半有洞,洞口宽数十丈,稍入则邃曲空旷,称为奇胜。又犀牛洞,在州西十里,洞最空明,池水清澈。○石人埠,在州东五十里,接宣化县界。有石如人,卓立水滨。
  ○大江在州城北。自奉议州流入境,又东入隆安县界。《志》云:州西五里有鲇鱼湾,大江经此,群峰壁立,一石下垂,状若鲇鱼。又有回澜石,在州西一里,巨石突出横江,江水为之西折。州西半里又有石龙洲,连亘千余丈,横截江流,三面背水,中一白石,长数十丈,出地不过尺许。
  丽江州南二里。《志》云:自太平府罗阳县流入境,又东入宣化县界,即府西南境之左江也。
  ○凌山驿在州西。旧在宣化县西五十里。万历三年,改属州,移于州治南。十五年,复徙置于西门外。申峒在州南。宋嘉?五年,交趾与申峒蛮寇邕州,广西经制使余靖讨平之。又黄峒,在州西,即西原蛮巢穴也。一名黄橙洞。唐大历以后,黄峒蛮屡为乱。元和末,裴行立攻黄峒蛮,破之,既而复炽。长庆二年,邕州刺史李元宗惧罪奔黄峒,盖遁入蛮中也。
  上思州府西南三百里。西至思明府二百五十里,东南至广东钦州界七十里,西南至交州偏村界一百里。
  唐初羁縻蛮洞地,寻置上思州,属邕州都督府。宋属邕州迁隆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因之《志》云:洪武元年,土官黄威庆率子中荣内附,以州授中荣。成化末,其孙瑛以罪死,族党争袭作乱。弘治中,改流官。正德中,余党黄Α等复为乱。嘉靖初,讨诛之。弘治十八年,改属南宁府编户二十里,秋米六十七石。今仍曰上思州。
  ○上思州旧城在今州南隔江。峙武岭之麓,有土城。弘治十八年,迁州治于江北,改筑州城,即今治也。嘉靖十五年、二十三年,复增拓之。三十五年,又复营治。有门四,城周四里有奇。○狮山州北二里。蹲踞若狮。一名思山,州因以名。其并峙者曰文岭山,亦曰三台山,山阴五里有温泉。○望州山,在州北十里,官路所经,俯瞰州治。其相接者曰渌王山。又北二十里曰北梯岭,路险若梯。
  栋铜山在州东。有三百谷口。又朝拜山,在州南,一名六马岭,其形如拜。○凤凰山,在州西十里,北接王侯山,上有廨址,一名王侯寨。又蕾淋山,在凤凰山西。嘉靖初,官兵讨黄Α,屯营于此。州西十八里又有达追山,亦曰排汤岭,四周石壁,泉流如瀑布,下注成溪。
  东香山州北四十里。山最高险,下有弄怀岩,岩峻洞深,怪石层叠。其东曰美丽岩。又大吉山,在州东七十里,俯视群山,草木蔽芾。其相接者曰幞帐山。○十万山,在州西南八十里,群峰Лヴ,百溪分注,明江之源出焉。
  四方岭州西三十里。山势陡拔,四面方正,上有天池,溉田甚远。○峙武岭,在州东南。其东峰高百丈,上有土城,相传马伏波所立。山之麓为甘燕岩。其对峙者又有胡峙岭、回车岭,上皆有土城。又独秀峰,在州东南五里。峰后三里有狮子潭。州西八里又有明丽峡,两山相丽,明江水出其间。
  ○明江州南一里。源出十万山,东北流,至州西南五里汇为葫芦潭。亦曰龙跳溪,一名板龙溪。江流两分:一西流入思明府界,一东流经州南,又东至古万寨与小江合。《志》云:州南有龙潭,一名汪水潭,亦明江所汇也。
  小江在州东南。即源出峨利州之右江也。流经州境,入宣化县界。又上渔江,在州西南,亦东流至古万寨合于小江。渔,亦作愚。○驮龙溪,源出州北龙岭,南经狮山,绕流而南合于明江。又驮造溪,源出州东十里东晓山。州西又有驮槐等溪,源出凤凰山。皆流注于明江。
  驮桃溪县北二十里。一名驮白溪。源出东香山。又有剥邓溪,出州西三十五里弄朴山。淰况溪,出州东二十里蕾西山。下流皆入明江。○那板溪,在州西南,与渌浪、渌郁等溪俱出十万山,流汇于明江。
  ○那马堡在州东。又东南有那洞等堡。又耿槐堡,在州南。相近又有那岭等堡。又南有那提堡,接交趾界。○弄槐堡,在州西。又西有那麻、佛子等堡,接忠州界。西南有那奔堡,近思明府之迁隆洞,常为峒酋所侵轶。又州北有渌骨等堡。皆戍守处也。
  附见:
  南宁卫在府治西,洪武二年建。又驯象卫,在横州治东,洪武二十一年建。
  归德州府西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思恩府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田州三百里,东至隆安县六十里。
  唐羁縻蛮地。宋熙宁中,置归德州,隶邕州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洪武二年,黄隍城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为田州所侵铄,请隶南宁府。从之,仍以黄氏世其职。弘治十八年,改今属编户一里,秋米一百十石。州今省。
  ○归峰山州治西。山势有趋归之状,因名。○大江在州西南。自奉议州流入境,又东入隆安县境。《志》云:州治西南有三索桥,即大江所经也。
  ○润山堡《图经》云:在州东。又州西有丹良堡。
  果化州府西南三百二十里。西北至田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至归德州百里。
  唐羁縻蛮峒地。宋为羁縻果化州,仍隶邕州。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洪武二年,土官赵荣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弘治中,为田州所侵铄,改隶南宁府,仍以赵氏世其职。弘治十八年,改今属编户一里,秋米一百四十石。州今省。忠州府西南四百余里。西至思明府百余里。
  唐羁縻蛮地。宋置忠州,属邕州迁隆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属思明府《土司考》:忠州土官黄姓,其先江州之族。明初,黄威庆率子中谨归附,授威庆江州,中谨忠州,各世袭。隆庆中,知州黄贤相与思明土官黄承祖争四都地,贤相擅命侵据,官兵讨擒之,因改州属南宁府,仍以贤相子有翰世其职。隆庆三年,改属南宁编户一里,秋米二百一十石,贡马。今仍属思明。
  下雷州府西五百八十里。西北至镇安府百三十里,南抵太平府安平州界百二十里,西抵交趾界二百里。
  唐羁縻蛮地。宋置下雷州。元因之。明初为下雷峒时州印失,因废为峒,属镇安府。嘉靖四十三年,改属南宁府《土夷考》:下雷峒长许永通,明初归附,调征有功,世袭峒长。嘉靖十四年,复得旧印,仍号下雷峒,后改今属。万历中,以地逼安南,升下雷州,授许应?为土官,流官吏目佐之。万历十八年,升为下雷州编户一里,秋米百石。今省。
  ◇太平府西南至交趾界二百四十五里,南至江州界六十五里,西至龙州百八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九百八十里,至京师一万四百二十五里。古南粤地。汉属交趾郡地名丽江。晋、宋以来,为夷獠所据。唐为羁縻蛮地《志》云:即西原蛮地也,隶安南都护府。其后,或臣或叛。宋平岭南,于左、右二江溪洞立五寨,此为太平寨与古万、迁隆、永平、横山四寨为五也。五寨各领州县溪洞,属邕州。元初,仍为太平寨,后改置太平路,控制左江州县溪洞。明洪武二年,改为太平府《土夷考》:元至正间,太平路为上思酋黄英衍所据,迁路治于驮卢村。洪武元年,归附,因改路为府,设流官知府统之,复迁府治于丽江。编户三里,秋米二千石有奇,领州四、县一,又羁縻州十四、县二。今仍曰太平府。府内环溪峒,外达交趾,山川围绕,为西南之藩翰。
  崇善县附郭。宋置羁縻崇善县,隶古万寨。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因之,土酋赵氏世袭。宣德间,改流官。嘉靖十九年,迁入郭内。编户十六里。
  ○太平城今府城。一名壶城,以丽江自西北来经城南复折而东北屈曲如壶也。元末,徙治驮卢,在今城东北三十里。洪武初,复还旧治。六年,创筑府城,?以砖。永乐六年,易以石。正德十四年,复修筑。隆庆六年,水泛城淹,旋复修治。万历三年,复营缮。旧有门五,正德末塞西南一门,今为门四。东、西、南三面皆据河为险。城周不及四里。
  崇善废城府西北五十里。古名崇山。宋置崇善县,隶古万寨。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赵福贤归附,子暹袭。宣德间,暹叛,攻破左州,占据村峒四十余所,帅臣顾兴祖讨诛之,始改流官。嘉靖初,徙入郭内。今故址犹存。
  ○将军山在府城东。山势耸立,如武士然。或谓之衣甲山,今名文奎山。又金柜山,在府城东隔江,山形如柜,其中虚明,可容百人。○笔架山,在城东一里。其北曰?{?劳}山、筋竹山,上多产竹,故名。又城东三里曰蛾眉山,屹立云表。其并峙者曰白云山,方岩连亘,如玉屏然。有七洞相连,而白云最胜。其相近者又有尖峰,峰尖而秀,如卓笔然。灯架山府北四里。高耸尖秀,望之巍然。又鳌头山,在府东北四里,屹立江心,形如砥?主。其西即峨眉山也。每春夏,波涛冲激,有声如雷,俗名鸡笼山。《志》云:城北三里有石门,其石突立江上,中通如门。又有感谷,在城西北一里,上有进宝石,下瞰江流,状如石阙。
  青连山府北十里。山势绵亘三百余里,峰峦纷列,青翠相连。其阳青山岩,高阔深邃,奇胜不一。岩中之土可以煎硝,郡人取之。又北四十里曰盘环岭,纯土可耕,望见太平、安平二州,一名望州岭。
  崇官山旧县北二里。县因以名。或云即古崇山,舜放?兜处,传讹也。《一统志》旧县南二里有环岭,盖即盘环岭矣。
  ○府前江在府城南,即丽江也。亦曰左江。发源交趾界广源州,合七源州之水,历凭祥州、思明州、龙州、下冻州,会崇善县水,经府城西,环绕城南而东北出,历左州、思同州、陀陵县、罗阳县诸境,又南入南宁府界,至合江镇,与右江俱入于郁江。旧县江在府西北。一名崇善江。合思城州、太平州诸水,流经故县北,又东南入于丽江。《志》云:旧县东又有崇善水,出崇官山,与崇善江合流。
  龙马泉在府治南。水色清碧,南流入丽江。又有广济泉,在青连山北。《志》云:泉在府北二十里,皆有溉田之利。
  ○壶关府北三里。府城三面临江,惟北通陆,江流屈曲,形如壶口。正德三年,置关于此,用石?筑,东西跨河,为城北之保障。关外一里有陇口岭,与关城为唇齿。又有保障关,在府东北四十里。○威震关,《志》云:旧在衣甲山下,一名伏波关,相传马伏波征交趾时所筑。又旧有南关,近交趾界。今皆废。
  府前渡在城南。一名南门渡。自府境达思明府思陵州、上思州、忠州、江州之路,皆出于此。又有归龙渡,一名中渡,在府城东。又城西有上郭渡,城东南有下郭渡。皆丽江津口也。○左江驿,在府城东南,与下郭渡相近。
  附见:
  守御太平后千户所在府治东。洪武五年建,隶南宁卫。
  左州府东北百里。东至永康州百里,南至江州八十里,东北至万承州五十里。
  旧蛮峒地古名左阳。唐置羁縻左州,隶邕州都督府。宋仍曰左州,隶古万寨。元改今属。明初,亦为羁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黄胜爵归附,世袭知州。天顺中,以争袭相仇杀。成化中,始改流官。弘治、正德中,余党屡作乱,皆讨平之。成化十三年,改同正州,仍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二百三十石有奇。今因之。○左州旧城在州东十五里,地名龙村。正德十三年,迁于古榄村,即今治也。有土城,周四里。○金山州西北二里。有通幽岩,奇峰错峙,怪石环列。稍北有流霞峰,最高,登之则八表在目。又有双清、独秀诸峰,联络环向,亦州之胜概也。又银瓮山,在州西五里,临江,上有洞。又州西南有华父山,泉石甚胜。《志》云:州南门外有天登山,两山峙立,言其高可登天,故名。云岩山州东南二十里。岩有二层,平广如一,一名云洲山,亦名落城岩。又传感山,在州东南八里之?布亮村,奇峰对峙,一水中流,水隔处架槎以渡,岩洞泉石,类皆幽胜。○柏岭,在州南三里,一名北山岩,中虚敞,可容百人。○丽江在州南。自府东流入境,又东入思同州界。州治南又有桥龙江,源出陀陵县之三清山,西南流合诸山溪水,经龙、光二村,环州治而南入丽江。
  龙泉州东二里。高山连络,一石卓峙,泉涌其下,四时不竭,汇而为池,北流合于桥龙江。州民引流灌溉,凡数百顷。
  ○驮朴驿在州东沿江村。《志》云:州东境有龙头隘,旧设以防陀陵盗贼出没;南有怀拔隘,旧防江州、新宁流盗攻劫。今皆废。
  养利州府北百五十里。西至思城州界二十里,东至全茗州界三十里,北至龙英州六十里。
  旧蛮峒地古名历阳。唐置羁縻养利州,属邕州都督府今《唐志》不载。宋属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亦为羁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赵日泰归附,世袭知州。宣德三年,其裔赵文安侵掠邻境,服辜,因改流官。宣德七年,改同正州,仍属太平府编户二里,秋米一百四十八石有奇。今仍曰养利州。
  ○养山州西北三里。绵亘甚远,苍翠蓊蔚,州盖以此山及利水名。又西四里有金马山,玲珑耸峙,为州之胜。○武阳山,在州东三里,有武安洞,武阳水出焉。《志》云:州治南有古嵩山,州治西又有小印山。两山相望,仅隔一里。
  ○通利江在州北。自龙英州流入界,又西南入崇善县界合崇善江。○利水,在州西一里。《志》云:源出思城州,东流入境,合于通利江。
  武阳水在州南。源出武安洞,洞中水滴成溪,亦曰洞溪,西南流至州南,有瀑布泉流合焉,下流亦汇于通利江。溉田甚广。
  永康州府东北二百里。西至左州百里,南至思同州六十五里,东北至南宁府隆安县百里。
  旧蛮峒地古名康山。宋置永康县,属迁隆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杨荣贤归附。成化八年,其裔杨雄杰纠合峒贼劫掠宣化县,总兵赵辅讨诛之,因改流官。万历二十八年,升县为州,仍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四十石有奇。今仍曰永康州。
  ○净瓶山州东二里。平地突起一峰,如瓶立。又州西北有凤凰山,西有白虎山。
  ○驮排江在州西。山溪诸水汇而为江,南流至罗阳县境,下流入于丽江。○绿瓮江,在州西南。源出州北绿涳山,西南流合思同、罗阳诸水入于丽江。上石西州府西南三百三十里,东至思明府百五十里,西至交?界百三十里。古蛮峒地。唐置羁縻石西州,属邕州都督府。宋初因之。嘉?间,改为上石西州,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并入思明府。永乐二年,复置《土夷考》:上石西州土官赵姓,明初归附。既而更赵、何、黄三姓皆绝,始改流官。成化中,知州殷舆为土人毒死,厥后莅职者多寄孥于太平,承使令之乏而已,其州地则为思明土酋黄氏所据。嘉靖中,州虽属官,而莅职者旷废如故。万历十九年,知州孙继先复新州治,赫然更始,既而复为蓁莽。论者谓以土官辖流官,事体非便,乃改今属。万历二十八年,改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三十石。州今省。
  ○古望山在州北。山势嵯峨,可以望远。又白马洞,在州南三十里,中甚宏敞。
  ○明江在州东。自思明府界西北流经此,又西北入龙州境,注于丽江。
  太平州府西北八十里,东至左州九十里,东北至养利州百二十里。
  旧蛮峒地古名瓠阳,即西原农峒地也。唐为羁縻波州地,属邕州都督府。宋为太平州《宋志》不载。或曰即西农州,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以忠归附,世袭知州,设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二百三十九石,贡马。今仍曰太平州。
  ○龙蟠山州西二里。以山势盘绕而名。又州东有坡高山,绵延昂耸。○板栈山,在州南里许。州北又有岩傍山。《志》云:州治以四山环绕,称为形胜。
  ○逻水在州西。自南宁府下雷州发源,东南流入境,环绕州治。又有陇水,自安平州发源,东南流入境。又教水,自思城州发源,南流入境。俱合于逻水,三水同流,经崇善县入于丽江。
  思城州府西北百里。西南至太平州三十五里,北至南宁府下雷州界七十里,西至安平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洞地。唐置思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分置上思城、下思城二州,隶太平寨。元属太平路。至正中,并为一州。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赵雄杰归附,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属太平府编户二里,秋米一百八十六石有奇,贡马。今省。
  ○龙级山在州治西南。山蟠旋高峻,层级而上。又州治南有陇马山,高耸如马。○弄限山,在州北,峻险难越。《志》云:州境又有岜白、普眉诸山,皆雄胜。
  ○教水在州西南。流入太平州,合于逻水。《志》云:州南有流水,其下流入于丽江。安平州府西北百十里。东至思城州五十里,西南至龙州二百余里,西北至交趾界百四十里。本西原农峒地古名安山。唐波州置于此。宋皇?初,改置安平州,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郭佑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五里,秋米一百九十石有奇,贡马。今因之。
  ○帽山在州治西北。以山形高耸而名。又西北有星山,亦高峻。○显山,在州东北,又州南有仰山,州北有秀貌山,皆险峻。
  ○陇水在州东北。又有大水、小水并流而南合于陇水,入太平州界合于逻水。《图经》:州东南有长洲、印洲,州南又有宝洲,陇水与诸川环流分注处也。○古镫隘《图经》云:在州北。又州西北有兔零隘及兔零峒,又西有那营峒,皆与交趾接境,为戍守处。《志》云:州有烟邦、化隆二洞,亦与交趾接界。
  万承州府东北百五十里。西北至龙英州界三十里,南至思同州五十里,东北至南宁府隆安县百四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古名万阳。唐置万承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因之,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许郭安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二百五十石有奇,贡马。今省。
  ○万形废州在州西北。唐所置羁縻州也,隶邕州都督府。宋并入万承州。
  ○马鞍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南有武安峒。○连山,在州北。又州境有香寿山,亦高峻,为州之望。
  ○绿降水在州西南。又州南有?布黎水,合流而南经思同州界,入于丽江。○思崖泉,在州西五里,有二源,灌田万亩。又更塘,在州东北八十里,广数顷,与隆安县接界。《南宁志》:塘旧属宣化县,正德中,为州所侵据。是也。
  全茗州府北百六十里。东至茗盈州五十里,西北至龙英州五十五里。
  本西原蛮地古名连冈。宋置全茗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土酋李添庆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二十石,贡马。今省。
  ○端坐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州东有狮子山。
  ○涧水在州南。自茗盈州流入境,又东南流入陀陵县界,注于丽江。《志》云:州东有?布显水,源出茗盈州,流入界,引流溉田,两州数争其利。万历二年,立石分界,争始息。
  镇远州府东北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南宁府果化州界百三十里,北至向武州界四十里,南至结伦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古陇。宋置镇远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赵胜昌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九十九石,贡马。今省。
  ○天马山在州西北。又州东南有笔架山。俱高胜。
  ○岩磨井在州治南。水泉清冽,州人皆仰给焉。
  思同州府东二百里。东南至罗阳县百里,北至永康州六十五里,西北至万承州五十里。
  本西原蛮地旧名永宁。唐置思同州,属邕州都督府。宋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黄克嗣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八十石有奇,贡马。今省。
  ○明山在州治东。岩穴相通。其在州治北者又有敦厚山。又马鞍山在州东,金星山在州西,俱高峻。《志》云:州境有寿桃峰、顿笏峰,皆以形似名。○丽江在州南。自左州流入境,又东入陀陵县界。州西又有渌零水,流入丽江。
  茗盈州府东北百六十里。西至全茗州五十里,东北至结安州七十里。
  本西原峒地。宋置茗盈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李铁钉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三石,贡马。今省。
  ○帽山在州北。州北又有狮山。皆以形似名。
  ○涧水在州东。自结安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全茗州界。又?布显水,在州北,亦西南流入全茗州,合于涧水。龙英州府北二百十里。东南至全茗州五十五里,南至养利州六十里,西至镇安府上映洞界六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五十里。
  唐羁縻蛮地旧名英山。宋为龙英洞,属邕州。元置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世贤归附,割上怀地益之,世袭知州,流官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二里,秋米三百七十五石,贡马。今仍旧。
  ○上怀废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废。
  ○牛角山在州治东。以山岩相对形如牛角也。又岩山在州南,笔架山在州西北,俱高耸。
  ○通利江在州治前。其源有三:一自州西北境流入,一自西南境流入,一自笔架山流入,俱至州治前合流,经养利州,历崇善县,入于丽江。
  结安州府东北二百二十里。东北至都结州九十里,北至结伦州十五里,西南至茗盈州七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营周。宋置结安峒,隶太平寨《宋志》不载。元升为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张仕荣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今仍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七十八石,贡马。○城门山在州治东北。以壁立如门也。州北又有石人山,州南有石牛山,皆以形似名。
  ○堰水在州西南。或曰即涧水也。自都结州流入境,土人堰水以溉田,因名。堰水南流,入茗盈州。结伦州府东北二百三十里。东至都结州八十里,南至结安州十五里,北至镇远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那兜。宋为结安峒地。元置结伦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洞长冯万杰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百二十石,贡马。今省。
  ○倚坐山在州治北。以形似名。又州治西有兜鍪山,其并峙者曰高寺山。
  ○?布卑水在州东。自都结州流入境,又西南入结安州界,合于堰水。
  都结州府东北三百三十一里。西至结伦州八十里,西南至万承州百八十里,东南至南宁府隆安县七十里,北至田州上林县界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渠望。宋为结安峒地。元置都结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农威烈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九十八石,贡马。今省。
  ○印山在州治南。山形方正如印。又青云山,在州北,以高耸入云而名。
  ○?布卑水在州治南。流入结伦州界。《志》云:涧水出州境山中,西南流入结安州,即堰水也。
  上下冻州府西二百二十里。东至龙州四十里,西南至交趾界百里。
  本西原农洞地旧名冻江。宋置冻州,隶太平寨。元分上冻、下冻二州,隶太平路;旋合为一州,隶龙州万户府。明初,仍曰上下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赵帖从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百有二石,贡马。今省。
  ○八峰山州西二里。八峰并耸。又州治北有青连山,自交趾广源州发脉,西连州境。今详见太平府。○拱天岭,在州南十里。山高峻而长,绵延百余里,东南接交趾界。峰头皆北向,因名。
  ○大源水在州北。源出八峰山,东北流入于丽江。
  思明州府西南二百三十里。东至思明府百里,南至西平州百二十里,西至交趾界百里。
  本羁縻蛮地。宋置思明州,属太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属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黄钧寿归附,授世袭知州,本思明府土酋同族也。成化中,思明府黄?煽乱,谋夺州,四传至黄泰,窃据州地。万历中,其裔黄恩隆复与思明府土官黄承祖争地相仇,因改属太平府。万历十一年,改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六十一石,贡马。今仍曰思明州。
  ○逐象山在州东。回环甚远,为州屏障。
  ○明江在州东北。自思明府流入境,又东入龙州界。《志》云:州有太子泉,下流入于明江。
  陀陵县府东二百四十里。东至罗阳县六十里,北至思同州五十里。本西原农峒地,旧名骆陀。宋置陀陵县,隶古万寨。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黄富归附,世袭知县,以流官典史佐之,仍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一百六十七石,贡马县今省。
  ○渌空山在县治东。山下有水,引以溉田。又那寰山,在县南。县北又有骆陀山。
  ○丽江在县南。自思同州流入境,又东入罗阳县界。《志》云:涧水在县西北,自全茗州流入境,而注于丽江。《志》云:县旧有驮柴驿,万历中革。
  罗阳县府东三百里。东南至南宁府新宁州百里,西至陀陵县六十里。本西原农峒地,地名福利。唐置羁縻罗阳县。元和末,裴行立攻黄峒蛮,得其地。长庆初,邕州刺史李元宗复以其地归蛮酋黄少度,遂没于蛮。宋复置罗阳县,属迁龙寨。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黄宣归附,世袭知县,以流官典史佐之,仍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五十五石,贡马。县今省。
  ○青山在县治东。其在县西北者又有白虎山。《志》云:县西北有白面山。隆庆五年,土酋黄金彪作乱,官兵讨之,彪奔陇闷村白面山箐中,既而食尽,乃就缚处也。
  ○丽江在县南。自陀陵县流入界,又东入新宁州境。○驮排江,在县西。自永康州东南流入县界,注于丽江。《志》云:县有陇茗驿。
卷一百十一 广西六
  ◇思恩府东至柳州府宾州上林县二百五十里,东南至南宁府二百三十里,西南至南宁府归德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庆远府那地州百七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三百里。
  古百越地。汉郁林郡地。晋、宋以后,皆为蛮所据。唐置羁縻思恩州,属邕州都督府。宋仍为思恩州,录邕州迁隆镇。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永乐三年,改隶广西布政司。正统五年,改为思恩府,寻升军民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岑永昌归附,授世袭知州,时居民仅八百户,子瑛强勇,有谋略。洪熙间,以武缘白山峒七百户分属思恩。宣德间,又以上林渌溪洞八百余户益之。正统间,从安远侯柳溥议,升为府,又益以宜山八仙诸峒六百六十户,寻升为军民府。弘治中,岑?恃兵力,屡寇思城、果化、上林,又攻陷田州,放兵大掠。官兵讨之,?败死,因改设流官,其土目叛服不常。嘉靖初,王守仁列其地为九土巡简司,乱稍弭。其后,九司日炽,府不能制。万历七年,督臣吴文华请割南宁府之武缘县属思恩,自是遂成巨镇。弘治中,改同正府编户二十里,领县一。今仍曰思恩府。
  府土田广衍,山溪环错,控临诸夷,为西土之外险《志》云:府旧治桥利,四面绝壁,署据?确,触之皆芒刺利?令砑之石,如在矛戟中,瘴雾昏塞,薄午始开。今治四野平旷,轩豁秀丽,后山起伏蜿蜒,敷为平原,两水绕山合流,而入巨浸。江水既通,商贾辐辏,益比于内地矣。
  ○思恩旧城在今城西五里,地名桥利。其西北又有旧城,今名寨城,明初思恩州治也。正统七年,岑瑛以府治遐逖,迁于桥利。成化初,始筑城,有门四。嘉靖七年,督臣王守仁奏徙治于荒田,创筑砖城。十七年,大水,城坏,旋复修治。二十一年及万历十九年,俱重修。有门三,北面无门。城周三里有奇。
  凤化废县府北三十里。正德七年增置,属思恩府,治以流官。嘉靖七年,王守仁议割武缘止、戈二里益新郡,又议割上林三里移凤化县治焉,为犬牙相错之势。明年,林富议以三里地迁置南丹卫,遂并凤化县裁之,于是府治益孤。三里,在府东百十里。其地在八寨间,平旷博衍,多良田茂林。南丹卫置于此。详见前上林县。
  ○独秀山在旧城东半里。一峰峭立,亦名印笏山。又旧治南有笔架山,五峰并耸。《志》云:旧府城内有仙女山,前有大潭,水光如镜。其环绕旧治左右者,又有狮子、栖霞诸岩。○将军山,在旧府城西,山势雄伟,状如兜鍪。旁有两峰,峭拔夹峙。
  崇武山在旧城西北十里。高峻,为一方之巨镇。又文笔山,在府西北五里,高插云中。○安山,在府北十里,为郡后屏障,土人讹为暗山。又鹰山,在府西北七十五里,临江屹立。又西有仙迹山,上有池,登其巅可见田畴。
  大名山府东南五十里,即大明山也。形势高广,接上林、武缘二县界,远近群川多出于此。可泸水亦出焉,下流入于郁江。余见前上林县。○双马山,在府西五十五里,二峰昂耸,如骏马并驰,因名。
  都阳山府西北二百余里。山高广,有泉下注成溪,引流溉田。旧有都阳寨。弘治中,土酋岑?作乱,?都阳等寨石城十有八所,即此处也。○靖远峰,在府东北,近庆远府宜山县界。弘治中,官兵讨岑?,道出此,登此峰以望贼氛,事平,名曰靖远。又黄?岭,在府北四十里,其高处有废垒。
  白云岩《志》云:在旧城东北十余里。林壑甚胜,泉自岩出,流成溪涧。又滴玉岩,在旧城西十余里,又西七十余里有通天岩,皆深广。
  ○清水江在府北。东南流,城中有通津水、桥利水,俱流合焉,下流会于大榄江。《志》云:大榄江,一名剑江,出大明山,流入武缘县,沿江立陂以溉田,盖即可泸水之别名矣。又府南有?朱砂江、粟谷江、渌流江,皆分流并导,有灌溉之利。
  洪水江府西北六十里。一名驮蒙江。源出府西北都阳诸山,经鹰山下,又东会于清水江。或以为即清水江之上源。○惠泉,在府城西,流经城中而东出,引流灌田。○白山镇府北六十里。正德中,土目王受与田州土目卢苏合谋煽乱。嘉靖初,督臣王守仁招抚之,寻分思恩地为九土巡司,管以头目,而授王受白山巡司是也。今府西北六十里有兴隆巡司。府北五十里有那马巡司,隆庆中,移治?布咳。府东北七十里有下旺巡司。府东八十里有古零巡司。府东北三百二十里有安定巡司。府西一百三十里有定罗巡司。府西北百五十里有旧城巡司,百六十里有都阳巡司。俱嘉靖六年置。
  八仙堡在府东北,即元所置八仙屯也。亦曰八仙峒。本庆远府宜山县地。正统中,割属思恩,置堡于此,仍以八仙为名。《志》云:堡东五里即靖远峰。弘治中,讨岑?,以堡为驻兵之所。○渌溪峒,在府东,本上林县地。宣德中,改今属。又白山峒,在府南,本武缘县地。洪熙元年,改属思恩是也。《志》云,有在城、荒回、苏韦三驿,又有古陵驿,今革。武缘县府南百五十里。东南至南宁府八十里,西至南宁府隆安县百二十里,东至宾州百五十里。汉领方县地。梁置武缘县,属岭山郡。隋平陈,郡废。大业初,以武缘县并入岭山县。唐武德五年,仍置武缘县,属南晋州,寻属邕州。宋因之。元属南宁府。明初仍旧。万历七年,改今属。《城邑考》:县城,洪武二十四年筑,周三里有奇。编户十五里。
  ○乐昌废县在县东南。刘宋时,置乐昌郡,治乐昌县。齐、梁因之。隋废。唐为晋兴县地,属邕州。宋初,置乐昌县,仍属邕州。景?二年,省入武缘县。《志》云县北有永宁废县,误。
  罗波城县东四十里。正统中,土官岑瑛筑石城于此,中有罗波潭,因名。又东二十里有镆?石城,亦岑瑛所筑。今皆废。○镆?山县东八十里,即大明山也。延袤甚远,旧为邕、澄二州之望。又武台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后有大章岭,耸秀冠于一邑。又起凤山,在县东九里,平地特起,两峰轩耸,秀丽如双凤之腾霄。○独秀山,在县南五十里,平地突起一峰,高数十丈。其相近有高峰岭,高二百余丈,长十五里,南接宣化县界。
  帽山县西十五里。山形圆耸。又郎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状如人。又西北十里有峥山,上有泉,甚清冽。○紫金岭,在县南二十里。又南五里有天井岭,山顶有井。俗传侬智高败遁经此,人马渴甚,穿石得泉。似误。
  ○南流江县南二里。源出大明山麓,西流合西江水,南流经宣化县界会于郁江。○西江,在县西门外,可泸水支流也。源亦出大明山,其正流经县西入隆安县界,支流经城西南合南流江而注于郁江。
  ○博涩寨县东六十里。有巡司。又县东五十里有镆?寨巡司,县北百五十里有高井寨巡司,县西北百里有西舍寨巡司,县南四十里又有横山寨巡司,俱为戍守处。
  高峰堡县南四十里。又县东百十四里有马头堡,百二十里有彭岭堡,百四十里有扶台堡。又有暗山堡,在县南三十里。俱拨兵戍守。
  横桐驿县东六十里,马驿也。又县北四十里有?朱砂马驿,县西百二十里又有白石马驿。《志》云:县南五十里有暗桥,与宣化县接界。又县北五十五里有?朱砂渡,思恩府境?朱砂江所经也。
  附见:
  武缘守御千户所在县治西。本南宁卫前所。洪武二十四年,拨武缘县守御,仍隶南宁卫。万历九年,改属思恩府。
  ◇镇安府东至向武州界八十里,西至交趾广源州界三百五十里,南至都康州界六十里,北至奉议州界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六百五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百九十四里。
  古百粤地。汉属交趾郡。唐为羁縻蛮地。宋于镇安峒建右江镇安军民宣抚司。元改镇安路。明洪武二年,以旧治僻远,移建于废冻州或曰:元上冻州尝置于此,改镇安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岑天保归附,世袭知府,流官守领佐之。三十五年,向武知州黄世铁侵夺高寨等地,督抚遣兵平之,仍以其地属镇安,隶布政司编户二里,秋米千二百五十石,贡马。今仍旧。府高峰峻岭,环带左右,内抚溪峒《志》云:府压溪峒二十有八,外控安南,亦形胜处也。
  ○镇安旧城在府西感驮岩下,即故镇安峒也。宋时,宣抚司置于此。元泰定三年,镇安总管岑修广为其弟修仁所攻,来告,命湖广行省辨治之,即此地。明初,移置于废冻州,即今治也。○岜笔山府城北。上有数峰相连。又云山,在府城东,峰峦耸拔,上接云霄。其北又有岭曰雷高岭。○敢山,在府西十里,下有泉流,为?布来水。感驮岩府西四百五十里。岩周二十余丈,内有石柱如盘,亦名盘石岩。侧有镇安峒,宋、元时镇安旧治也。○驮命江在府城南。府境之水皆流汇焉,东北历奉议州界,入于大江。又?布来水,在府城北,南流合驮命江。
  黑洞水府南二百余里。水出洞中,长流不竭,引以灌溉。又莲花塘,在府南,其水四时不涸。又那盎陂,在府东三里。皆潴水溉田,为利甚博。○?布桑泉,在府西百八十里,亦有灌溉之利。
  ○上映洞在府东。元置上映州,属镇安路。明初,废为上映洞。明崇祯十年,复为州,仍属镇安府。土官许朝卿管峒事,世守其职。
  湖润寨在府东南。明初,土酋岑元全归附,授巡简司,世袭传至岑稳。隆庆三年,调征广东,阵殁,其子复继其职。◇归顺州东北至镇安府百余里,东至都康州界四十里,南至太平府安平州界七十里,西至交趾界二百余里。宋羁縻蛮地。明初,为归顺峒,隶镇安府。弘治九年,升为归顺州《土夷考》:永乐中,镇安知府岑志纲分其第二子岑永福领归顺峒事,传子瑛,屡率兵报效。弘治中,都御史邓廷瓒奏:归顺峒旧为州治,洪武初裁革,今其峒主每效劳于官,乞设州治,授以土官知州。从之,仍增设流官吏目一员。后又以瑛子岑璋奏,改隶布政司。从之,仍隶镇安府。嘉靖初,改隶布政司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五十石,贡马。今仍曰归顺州。
  ○归顺江在州北。流入镇安府,合于驮命江。
  ○禄峒在州西。又州西北有计峒,西南与禄峒接界。元皇庆二年,交趾犯镇安、归顺二州,陷禄峒、计峒,焚养利州,寻引去。
  ◇思明府东至广东钦州界三百里,南至思陵州界八十里,西至交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江州界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三百六十里,至京师九千五百二十七里。
  古百越地。汉属交趾郡。晋、宋以后,皆为蛮地。唐置羁縻思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隶永平寨。元至元二十四年,改置思明路。明初,改为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初,思明总管黄忽都归附,世袭知府,流官佐之。编户三里,秋米六百三十七石,贡马。旧领州七、县一,领州一。今因之。
  府密迩交趾,江山环带,资为屏蔽。
  ○回团山府治西南十里。以山势盘旋而名。又府南百二十里有公母山,以山顶有两峰相对也。○摩天岭,在府南十五里,道出思陵州;又府北十里有风门岭,皆高峻。
  ○明江在府治南。源出上思州之十万山,西北流,绕府治而北流百八十里,入龙州之龙江。龙江,即丽江也。
  太子泉在府治西。《志》云:元镇南王讨占城,师还思明,士卒饮明江水而病,祷于神,马跑泉涌,味甘美,汲之不竭,因?为井,亦名太子井。明初,建楼其上。
  ○迁隆峒府东二百里,东至上思州五十里。亦曰迁隆寨。宋邕州五寨之一也,为控扼要地。元曰迁隆峒。明洪武初,峒长黄氏归附。四年,置迁隆峒土巡司,以黄氏世其职。秋米四十石。况村在府西。成化中,思明庶孽黄绍治兵况村,残思明州及下石西、上石西州,并据府治。弘治十八年,讨平之。绍子文昌后肆恶,迁府治于况村,筑城拒命,复讨擒之,思明始定。《志》云:有明江驿及永平寨巡司,今革。
  下石西州府西百四十里。西至上石西州十五里,北至思明州界三十里。
  本蛮峒地。唐置石西州。宋嘉?间,分置下石西州,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二年,土官闭贤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佐之,属思明府编户一里,秋米二十五石,贡马。今省。
  ○白乐山在州治北。峰峦耸秀,林木苍翠。
  附见:
  禄州府东南二百余里。
  本蛮洞地。唐置羁縻禄州,属安南都护府。宋属邕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复置,寻没于交趾。永乐二年,开复。宣德二年,复没于安南州南三里有栋包山。
  西平州府西南二百里。
  本蛮峒地。唐置羁縻西平州,属安南都护府。宋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省。永乐二年,复置。宣德二年,没于安南。
  ◇田州东南至南宁府归德州三百里,南至奉议州界一百里,西至泗城州界百十里,北至庆远府东兰州界二百五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三百三十里。
  古百粤地。汉属交趾郡。晋、宋以后,皆没于蛮。唐开元初,置田州。天宝初,曰横山郡。乾元初,复故,后为羁縻蛮洞地。宋亦置田州,隶邕州横山寨。元改为田州路。明初,曰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元年,土官岑伯贤归附,世袭知府。弘治三年,恩城州土官岑钦、泗城州土官岑应攻寇田州,自是田州与邻境互相仇杀。正德中,酋岑猛恃其强狡,凌粇邻境。嘉靖初,骄慢益甚,督臣姚镆遣兵攻之,猛走死。疏请改置流官,从之。未几,田州复乱,乃命王守仁总制军务。七年,诸蛮听命,守仁疏言:治田州非岑氏不可,请降府为州,分设土巡司以杀其势,而添设田宁府,统以流官知府,俾总其权。从之。未几,以都御史林富言,罢府治,惟分置十九土巡司。嘉靖五年,改为流官。七年,降府为州,复添设田宁府治焉。明年,废府,仍为田州,直隶布政司编户十里,秋米四千八百六十五石,贡银炉并马。旧领四州一县,领县一。今省。
  州山川平旷,控带百粤,翼蔽南荒《风土记》:田州临大江,地势平衍,沃野方数百里,兵力悍勇。
  ○田州旧城州东四十里。唐置州,治都救县,兼领惠隹、武龙、横山、如赖四县。大历以后,为羁縻州县。宋诸县皆废,而田州如故。元末,移于今治。今故址犹存。
  废来安路在州西。元置来安路军民总管府于此。明初,岑伯颜以田州、来安二路来降。洪武七年,来安酋岑即广叛命,旋讨平之,寻以来安省入田州府。又唐兴废州,亦在州西境,元置,属来安路。延?六年,来安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即此。明初废。
  婪凤废州在州境。宋所置羁縻州也。元废。今为婪凤巡司。
  ○横山州东南十里。以山势蜿蜒横列而名。又岜野山,在州东三十里。《志》云:州西十里有怕武山。○古钵山,在州境。万历二十一年,土目黄关据周安镇作乱,官兵讨之,贼败遁古钵山,官兵追及之于石崖藤萝间,斩之。周安镇,见前上林县。
  ○左江州东南三十里。自泗城州流入界,又东入奉议州境。详见大川左江。○万洞溪,在州西二十里,水深阔,居民常渔于此,下流入于左江。又州西五十里有那坝泉,四时不竭,引流溉田。
  ○工尧隘在州东南。亦曰工尧村,州之险塞也。嘉靖初,官兵讨岑猛,猛以劲兵屯工尧隘,别将沈希仪击之,去工尧五里而营,夜分三百人缘山而右走间道,三百人缘江而左绕出工尧山背,黎明接战,间道兵登山树我旗帜,贼惊溃,遂入田州。○武峒,在州东。万历二十一年,州目黄关作乱,掩州之武峒,大掠而去,即此。一名武笼峒。
  凌时镇在州境。嘉靖七年,王守仁抚定田州土目卢苏等,因分州地置十八巡司,以卢苏为岩马甲巡司,余曰凌时,曰大田子,曰万冈甲,曰阳院,曰思郎,曰累彩,曰洎河,曰武隆,曰拱甲,曰床甲,曰婪凤,曰下隆,曰寨桑,曰思幼,曰侯周,曰县甲,曰篆甲,俱以土酋世袭。《会典》:有怕牙土巡司,又有平马土官驿,慕化、驮淮、横山各驿,俱革。上林县州东南三百八十里,西至向武州界六十里。宋置羁縻上林县,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二年,土官黄嵩归附,授世袭知县,以流官吏目佐之,编户一里。今省。
  附见:
  恩城州在田州北二百五十里。旧为蛮峒地。唐置恩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土夷考》:明初,岑氏世袭知州。弘治中,知州岑钦与田州相攻,官军讨之,钦服罪。弘治末,思恩岑?作乱,攻田州,钦孙桂佩党于?,官兵讨?,并诛桂佩。印失,今无袭。旧有编户六里。弘治末废。
  上隆州在田州北八十里。
  旧为蛮峒地。宋置上隆州,隶横山寨《宋志》不载。元属田州路。明属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初,以上林知县岑永通管州事。成化间,移置浔州府武靖州,州遂废。旧有编户四里。成化三年,州废。◇泗城州东至东兰州界三百里,南至果州界百八十里,西至上林长官司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贵州永宁州界百六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唐羁縻蛮地。宋置泗城州,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初,移州治古?洞,仍曰泗城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岑善忠归附,世袭知州。宣德七年,岑豹袭职,桀骜亡状,子应及接,世济其恶,迫逐程县流官知县,攻杀上林安隆长官司,残破田州。嘉靖初,为田州所戕杀,自是衰息。编户二里,秋米一千六百四十一石,贡马,隶广西布政司,领县一。
  州山川明秀,境壤深僻,与庆远羁縻诸州互相雄长《风土记》:泗城方千余里,兵倍田州,散居岩洞,石城险绝,芭蕉关尤峻而固。
  ○泗城旧城在州西南。宋、元时,州皆治此。今治即古?勘洞也。或曰:宋置勘州于此,元州废,改为古?勘洞。明初,移州治焉。
  ○凌云山州治北。极高峻。又治东有迎晖山,治西有饯?山,东西并峙,为州之胜。
  ○左江州东八十里。其上源即南北盘江也。自贵州慕役长官司合流入州境,又东南入田州界。详见大川左江。○澄碧水,在州东北三里。又州南百五十里有龙渊水。
  ○罗博关在州界。有巡司戍守。又州界有芭蕉关。○古那村,在州西北,与利州接界。宣德七年,总兵柳溥以泗城与利州争地,议将古那易利州之利甲庄,不果。《志》云,有木沙、板驮、上林、博赛、泗城、往甸、归乐七土官驿。旧又有罗博驿,今革。
  程县州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至南丹州界二百里。旧名程丑庄。洪武初,土酋归附。二十一年,升置程县,隶泗城州,寻以县距州远而距宜山稍近,因改属庆远府。宣德初,改任流官,还隶泗城州。正统间,为泗城岑豹所窃据,凡七十余年。嘉靖初,始征县印,贮于公帑。其地已为蓁莽,南丹、那地诸州俱图吞据,治兵相攻。旧有编户一里。
  ○回顾山县东五十里。又县西百里有藩篱山。
  ○布柳水在县西。流入那地州境,合于都泥江。
  ◇利州东至泗城州界八十里,南至田州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隆安长官司界百五十里,北至贵州永宁州界六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五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隋、唐以来,为溪峒地号阪丽庄。宋置利州,属邕州横山寨。元仍置利州。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岑姓者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正统间,利州知州岑颜为泗城酋岑豹所攻,夺其地二十五里。颜诉于上,屡敕镇官开谕豹,终不悛,攻杀颜及子得,夺去州印,遂以流官州判管州事。嘉靖二年,泗城土酋岑接为田州岑猛所攻杀,督府始遣官按问,州印核颜,宗枝无可据者。印贮宾州库中,而以地方兵民归并泗城州。旧有编户二里,秋米一百石,贡马,直隶布政司。今省。
  ○白丽山州治北。又州西二里有巴牙山。
  ○阪丽水州北二里。又蒙泓水,在州东百三十里。阪作水,在州南八十里。三水皆小溪,乱石嵯岈,难通舟楫。◇奉议州东至田州界十里,南至镇安府界百二十里,西至田州界十五里,北至田州界一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十里,至京师一万九百五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隋、唐以来,为溪洞地。宋置奉议州《志》云:初属静江军节度使,后属广西经略安抚司。元因之《一统志》:元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洪武五年,省入来安府。七年,复置。二十八年,改为奉议卫,寻罢卫,复置州《土夷考》:洪武初,奉议州为土酋所窃据。七年,向武土官黄志威招抚有功,兼辖州事,世袭。弘治中,殄世。今以判官掌州事。编户二里,秋米二百八十六石,贡马,直隶布政司。今仍旧。
  ○奉议旧城州东十五里。宋置州治此。元大德中,始筑此城。明洪武初,迁州治于柴林村,即今治。旧城遗址尚存。
  ○唏沙山州南十里。州东南十六里又有石门山。○左江在州城北。自田州流入境,又东入南宁府归德州界。今州城北门外有州门渡,州东二里有通济桥,即左江经流处也。《一统志》作右江,而谓交趾所出之丽江为左江,误。详见大川左江。○莲花关《图经》云:在州北,与田州接境处也。
  ◇
  向武州东至田州上林县界五十里,南至太平府镇远州界七十里,西至镇安府界百二十里,北至田州界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里,至京师一万九百四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隋、唐以来,为溪洞地。宋置向武州,隶横山寨《宋志》不载。元隶田州路。明初,亦曰向武州。洪武二十八年,改置向武军民千户所。三十二年,复曰向武州《土夷考》:洪武二年,土官黄志威归附,世袭知州。七年,以志威兼辖奉议州及富劳县,皆世袭。弘治中,奉议改流官,而向武、富劳羁縻如故。编户七里,秋米八百六十八石,贡马,改隶布政司,领县一。今省。
  ○向武旧城州西北五里。元筑。延?中,迁州治于岜棒村,即今治也。旧城故址尚存。○武林废县,在州东北十里,元置。明永乐初,省入富劳县。又向武千户所,在今州城内,洪武中置。正统中,徙浔州府贵县。○马鞍山州东三里。又州南有武城山。
  ○枯榕江在州城南。其上流即驮命江也。自镇安府流入州境,又东至田州上林县界合于左江。又泓氵?江,在州东南。自太平府境流入州界,有多罕泉江流合焉,复流合枯榕江,注于左江。
  富劳县州北三十里。元置,隶向武州。明初,为蛮獠所据,县废。二十五年,复置富劳县,仍隶向武州,以知州黄志威兼辖,仍命世袭。编户二里,秋米二百一十四石。
  ○坡州山县北三里。山势如虎,一名虎山。又塘滨山,在县西五里,山势萦纡耸秀,下有塘滨泉。
  ◇都康州东至太平府龙英州界二十里,南至龙英州界五里,西至镇安府界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五十里,至京师一万九百九十五里。汉交趾郡地。隋、唐皆为蛮地。宋置都康州,隶横山寨《宋志》不载。元属田州路。明初,州废。建文元年,复置都康州《土夷考》:洪武初,蛮獠作乱,酋长冯原保出奔,诏抚还。其子进福以安集民夷,后置州以授。进福子斌世袭知州,设流官吏目佐之。编户二里,秋米二百三十石,贡马,直隶布政司。今省。
  州崇山峻岭,环列左右,控御诸蛮,亦称险固。
  ○唏显山在州治北。州治东又有岜望山。
  ○岜炉江州西四里。下流入龙英州界,合于通利江。○札空陂,在州西,其地有炉泉水,涌流不竭,筑为陂。又州治南有黎塘。俱为灌溉之利。
  ◇江州东至南宁府忠州界百二十里,南至思明府界百里,西至龙州界九十里,北至太平府界十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里,至京师一万四百四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隋、唐时,皆为蛮地地名江阳。宋置江州,隶古万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属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元年,土官黄威庆归附,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编户二里,秋米二百二十石,贡马。洪武二十五年,改隶布政司,领县一。今仍曰江州。
  州山川环带,土田旷远,于诸部中称为饶沃。
  ○波汉山在州治后。山势起伏如波澜,因名。
  ○绿眉水在州治南。下流入丽江。又有归安水,自上思州流经州境,下流亦入丽江。
  罗白县州东北百里。本蛮地。宋置罗白县,属迁隆寨。元属江州。明洪武初,土官梁敬宾归附,授世袭知县,仍属江州。编户一里,秋米一十五石。县今省。
  ○罗高山在县治东。
  ○陇冬水在县南。下流入于丽江。◇思陵州东至南宁府忠州界四百二十里,南至交趾界三百九十里,西至思明府界七十里,北至思明府界一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四百八十里,至京师九千九百二十七里。汉交趾郡地,后为溪峒杂夷所据。唐置羁縻思陵州,属安南都护府。宋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复置州授土酋韦氏世袭。编户二里,秋米二十五石,贡马,直隶布政司。今省。
  州逼近交趾,山川回绕,亦为要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