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知其太子年已八岁(因果经云年至七岁)即会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等当知。今我化内谁最有智。智能悉通堪为太子作师。诸臣报言。大王当知。今有毗奢婆蜜多罗。善知诸论最胜最妙。如是大师堪教太子(已下略述)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师。能教我太子一切技艺诸书论不。时蜜多报言。大王。谨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欢喜。即严五百释。种童子前后左右。别有无量无边童男童女。随从太子将升学堂。时彼大师遥见太子。威德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从座忽起。屈身顶礼于太子足。礼拜起已。四面顾视生大羞惭。时蜜多罗生惭愧已。于虚空中有一天子。名曰净妙。从兜率宫共于无量无边最大诸天神王而常守护太子。在彼虚空。隐身不现。而说偈言。
世间诸技艺 及余诸经论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胜众生者 随顺世间故
往昔久习来 今示从师学
出世所有智 诸谛及诸力
因缘所生法 生已及灭无
一念知彼等 名色现不现
犹尚能证知 况复诸文字
尔时天子说此偈已。以种种华散太子上。即还本宫。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栴檀作于书版。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执持至于毗奢蜜多罗阿阇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阇梨教我何书(自下太子广为说书)。
或复梵天所说之书(今婆罗门书正有十四音是) 佉卢瑟吒书(隋言驴唇) 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华华) 阿迦罗书(隋言节分)
瞢伽罗书(隋言吉祥) 邪寐(亡毗反)尼书(隋言大秦国书) 鸯瞿梨书(隋言指书)
邪那尼迦书(隋言驮书) 娑伽罗书(隋言牸牛) 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 波流沙书(隋言恶言) 父与书
(失译) 毗多荼书(隋言起尸) 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 脂罗低书(隋言形人) 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 优波伽书(隋言严炽) 僧佉书(隋言等计) 阿婆勿陀书(隋言覆) 阿?卢摩书(隋言顺) 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
阿陀罗多书(鸟场边山) 西瞿耶尼书(失译) 珂沙书(疏勒)
脂那国书(失译) 摩那书(科斗) 末
茶叉罗书(中字) 毗多悉底书(尺) 富数波书(华) 提婆书(天) 那伽书(龙) 夜叉书
(失译) 乾闼婆书(天音声) 阿修罗书(不饮酒) 迦娄罗书(金翅鸟) 紧那罗书(非人) 摩睺罗伽书(大蛇) 弥伽遮迦书(诸兽音) 迦迦娄多书(鸟音) 浮摩提婆书(地居天) 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 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 逋娄婆毗提呵书(须弥东) 乌差婆书(举) 腻差波书(掷) 娑伽罗书(失译) 跋阇罗书(金刚) 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 毗弃多书(食残) 阿?浮多书(未曾有) 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 伽那那跋多书(等转) 优差波跋多书(举转) 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梨佉书(足) 毗拘多罗波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句) 邪婆陀输多罗书(增十句已上) 末茶婆哂尼书(中流) 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书(诸山苦行) 陀罗尼卑叉梨书(观地) 伽伽那卑丽叉尼书(观虚空) 萨蒲沙地尼山陀书(一切药草目) 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 萨婆娄多书(一切种音)
尔时太子说是书已。复咨蜜多阿阇梨言。此书凡有六十四种。未审尊者欲教我何书。是时多罗闻于太子说是书已。内心欢喜悦豫熙怡密怀私惭。折伏贡高我慢之心。向于太子。而说偈言。
希有清净智慧人 善顺于诸世间法
自己该通一切论 复更来入我学堂
如是书名我未知 其本悉皆诵持得
是为天人大尊道今复更欲觅于师
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故字为言蹄。言为理筌。音义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虽迹系翰墨而理契乎神。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梵佉卢居于天竺。黄史苍颉在于中夏。梵佉取法于净天。苍颉因华于鸟迹。文书诚异传理则同矣。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准梵及佉卢为世胜文。故天竺诸国谓之天书。西方写经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国往往有异。譬诸中土犹有篆籀之变体乎。安苍颉古文沿世代变。古移为籀。籀迁为篆。篆改成隶。其转易多矣。至于傍生八体。则有仙龙云芝。二十四书则有楷奠针灸名实虽繁为用益鲜。然原本定义。则体备于六文。适时为敏则莫要于隶法。东西之书源亦可得而略究也。
又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复集群臣言。何处有师最便武技教我太子。诸臣报王。此处有释名为善觉。其子名羼提提婆(隋言忍天)堪教太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一切凡有二十九种。善巧妙术(已下略而不述)忍天白王。臣甚能教。王为太子欲游戏故造一园苑。名曰勤劬。是时太子入彼苑内游戏。或令按摩。时彼五百释种臣悉为其儿。古先一切书典教于太子。及自释子亦如是教。又复世人积年累月。所学问者或成不成。太子能于四年之中。及余释种皆悉学得。通达无碍一切自在。是时忍天即为太子。而说偈言。
汝于年幼时 安庠而学问
不用多功力 须臾而自解
于少日月学 胜他多年岁
所得诸技艺 成就悉过人
尔时太子生长王宫。孩童之时游戏未学。年满八岁出问诣师入于学堂。从蜜多及忍天所二大尊边。受读诸书并一切论兵戎杂术。经历四年至十二时。种种技能遍皆涉猎。既通达已。随顺世间悦目适心。曾于一时在勤劬园遨游射戏。自余五百诸释种童子。亦各在其自己园内嬉戏。时有群雁行飞虚空。是时童子提婆达多弯弓而射即着一雁。其雁被射带箭遂堕悉达园中。时太子见彼雁带箭被伤堕地。见已两手安徐捧取已。跏趺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苏蜜封其疮。是时提婆遣使来语太子言。我射一雁堕汝园中。宜速付来不得留彼。是时太子报使人言。雁若命终即当还汝。若不死者终不可得。时提婆达复更重遣使人语言。若死若活决须相还。我手于先善功射得。云何忽留。太子报言。我已于先摄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发于菩提心来。我皆摄受一切众生。况复此雁。而不属我。以是因缘即便相竞。聚集诸释宿老智人判决此事。是时有一净居诸天。变化作老宿长者。入释会所而作是言。谁养育者即是摄受。射着之者即是放舍。时彼诸释宿老诸人一时印可。高声唱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达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构结怨仇因缘。
捔力部第三
如因果经云。太子至年十岁。与兄弟捔力。与万眷属将欲出城。于时有一大象。当城门住。诸人皆不敢前。提婆达多以手搏头即便躄地。难陀以足指挑掷着路傍。太子以手执象。掷着城外。还以手接不令伤损。象又还苏。时诸人民叹未曾有。深生奇特。四远人民百千万亿皆集来看。园中有七重金鼓银鼓鍮石铜铁等鼓。各有七牧。提婆达多最先射之。彻三金鼓。次及难陀亦彻三鼓。太子嫌弓弱。取库内祖王一良弓。无能张者。太子在坐以手拼弓。声悉闻城内。百千国人及虚空天子。举声嗟叹。以放一箭彻过诸鼓。然后入地泉水流出。又彻过大铁围山。
又佛本行经云是时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释从虚空中秉执。将向三十三天。至天上已。为此箭故于彼天中建立箭节。常以吉日诸天聚集。以诸香华供养此箭。乃至于今。诸天犹有此箭节日。又太子执箭一射。便穿七铁猪。过七铁猪已。彼箭入地至于黄泉。其箭所穿入地之处。即成一井。于今人民常称箭井。又太子共诸释种相扑。并皆卧地其体不伤。又一切释种。一时共扑太子。太子以手触彼皆悉倒地。尔时彼释及诸看众。皆生奇特之心。于上虚空。无量诸天。同以一音。而说偈言。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诸力士
悉皆力敌如调达 不及太子圣一毛
大人威德力无边 暂以手触皆倒地
圣者威神力广大 汝等云何欲比方
假使不动须弥山 大小铁围甚牢固
并及十方诸山等 一触能碎如微尘
铁等强鞭金刚珠 及以诸余一切宝
大智力能末如粉 况复扑此少力人
尔时诸天说此偈已。将诸种种天华散太子上。于虚空中隐身不现。时净饭王知其太子所有技能。皆悉胜彼一切诸人。自既眼见踊跃喜欢。敕唤白象璎珞庄饰。令太子乘。将入城内。从城门出。是时提婆城外而入。见此白象而问人言。此象谁许。欲将何处。其人报言。欲将出城。拟悉达乘欲入城内。提婆达以妒嫉故。便以左手执于象鼻。右手筑额一下倒地。宛转三匝遂即命终。白象卧地塞彼城门。众人往来不通出入。道路填塞。不能得行。复有童子。名曰难陀。相续而来。问知事已。即以右手执彼象尾。牵取离门可行七步许。太子复问。谁牵离门。众人言。难陀。太子言。善哉难陀。作事善也。太子思惟。彼等二人虽能示现其自气力。但此象身甚太粗壮。于后坏烂臭熏此城门。以左手举象。以右手承。从于空中掷置城外。越七重墙度七重堑。既掷过已。离城可有一拘卢奢。而象堕地即成大坑。乃至今者诸人相传。名于此处为象堕坑。即此是也。尔时无量百千众生。一时唱言。希有奇特。未曾闻见。而说偈言。
调达筑杀白象已 难陀七步牵离门
太子手擎在虚空 如以土块掷城外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尔时毗耶离大城有大力士。名曰净威德。成就大力。阎浮提中所有众生。无有等者。闻沙门瞿昙成就十力那罗延身。复作是念。我当往观沙门瞿昙。何如我也。即往佛所。初睹如来得大信乐。礼如来足一心观佛。世尊知已。心欲降伏。即告目连。汝往取吾昔菩萨时。为妙瞿夷释种捔力时箭。目连白佛。不知何处。尔时世尊。从右足放光。照遍三千世界之下大金刚轮。箭在彼坚住。佛告目连。汝见箭不。目连白言。已见。佛告目连。汝取持来。时大目连即下至彼如屈申臂顷。一切大众皆见其去。即便持来授与如来。佛言。此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过无量无边诸佛世界。
校量部第四
如集一切诸功德三昧经云。佛告目连。如一切四天王中。一切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释力。十帝释力等焰摩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摩天中天子力等一焰摩天王力。十焰摩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一化乐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乐天中天子力等一化乐天王力。十化乐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一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罗延力。十半那罗延力等一那罗延力。十那罗延力等一大那罗延力。十大那罗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萨力。十百劫修行菩萨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萨力。如是已下展转十重加之。乃至十方千千千万劫修行菩萨力等一无生法忍菩萨力。十无生法忍菩萨力等一十地菩萨力。十十地菩萨力等一最后身菩萨力。是故目连。菩萨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于七步。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坏不住。何以故。菩萨当其生已行七步时。此界大地纵广六十千由旬。菩萨生已。当下足时。便当都没。深百千由旬。还举足时。复当涌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动无坏众生无恼。最后身菩萨。始初生时。则便具有如是力。假使一切世界众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萨之力补于如来处非处智力。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种之力。名为如来应正。遍觉。此中不明菩萨通力。若用通力。能以恒沙世界。置于足指一毛端上。掷过无边恒沙世界。如是往来。不令众生有于苦恼。如是神力。不可称量。不可数知。若当如来尽现通力者。汝等声闻尚不能信。况余众生。尔时净威力士闻说菩萨父母生力。闻己惊怪身毛皆竖。生希有心憍慢皆灭。归依三宝发无上心。
法苑珠林卷第九
法苑珠林卷第十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千佛篇第五之三纳妃部第九(此别六部)
?述意部
?灌带部
?求婚部
?疑谤部
?胎难部 ?神异部
述意部第一
夫法身无形随应而现。机缘万途故化迹非一。或离欲而受道。或处染而现权。若不示其纳妃。凡识谤非人种。虽示五欲之境。不改一心之志。故历王城之四门。衰老病死之八苦。乃自嗟曰。人生若此。在世何堪。脱屣寻真其于斯矣。故维摩经曰。先以欲拘牵后。令入佛道也。
灌带部第二
依因果经云。太子年大。父王敕下余国。却后二月八日灌太子顶。皆可来集立为太子。敕既至已。诸国王及群臣等。至时并皆云集。看立太子放大鸿恩。
长安西明寺道宣律师者。德镜玄流。业高清素。精诚苦行。毕命终身。早得从师。五十余年。栖遑问道。志在住持。但一事可观。资成三宝。缉缀仪范百有余卷。结集高轨。属有深旨。粤以大唐干封二年仲春之节。身在京师城南清宫故净业寺。逐静修道。年至桑榆。气力将衰。专念四生。又思三会。忽以往缘幽灵顾接。病渐瘳降。励力虔仰。遂感冥应。时有诸天四王臣佐。至律师房门。似人行动蹀足出声。律师问言。是谁。答言。弟子张琼。律师又问。何处檀越。答言。弟子是第一欲界南天王之第十五子。王有九十一子。英略神武各御邦都。所统海陆道俗区分。持犯界别。并亲受佛教护持善恶。使遗法载隆积殖其功也。依经即是护世四王南方毗留离王之子。常加守卫不徒设也。律师又问。檀越既不遗德劣故来相看。何故门首不入。答云。弟子不得师教不敢辄入。律师云。愿入就座。入已礼敬伏坐。律师又问。檀越既笃信三宝。又受佛属护持。善来相看。何不现形。答言。弟子报身。与余人别。光色又异。惊动众心。共师言论足。得不劳现身。律师又问。贫道入春已来气力渐弱医药无效。未知报命远近。答云。律师报欲将尽无烦医药。律师又问。定报何日。答云。可须道时。但知律师不久报尽。生第四天弥勒佛所。律师又问。同伴是谁。答云。弟子第三兄张玙。通敏超悟信重释宗。撰只桓图经百有余卷。列峙天宫无闻地府。律师承此告。及踊思寻之请述用开道俗。又有天人韦琨。亦是南天王八大将军之一臣也。四天王合有三十二将。斯人为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清净梵行修童真业。面受佛嘱弘护在怀。周统三洲住持为最。亡我亡瑕。殷忧于四部。达物达化。大济于五乘。所以四有佛教。互涉颓纲。僧像阽危无非扶卫。屡蒙展对。曲备嘉猷。叹律师缉叙余风。圣迹住持删约撰集。于是律师。既承灵嘱。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律师忧报将尽。复虑天人将还。笔路苍茫。无暇余事。文字亦复疏略。但究圣意不存文式。所有要略住持教迹不决者。并问除疑以启心惑。合有三千八百条。勒成十篇。一叙结集仪式。二叙天女偈颂。三叙付嘱舍利。四叙付嘱衣钵。五叙付嘱经像。六叙付嘱佛物。七叙结集前后。第八第九(此二不成阙于名字)十叙住持圣迹。律师既亲对冥传。躬受遗诰。随出随欣耳目虽倦不觉劳苦。但恨知之不早文义不周。今依天人所说。不违三藏教旨。即皆编录。虽从天闻还同佛说。始从二月迄至六月。日别来授无时暂闲。至初冬十月三日。律师气力渐微香幡遍空。天人圣众同时发言。从兜率天来请律师。律师端坐。一心合掌。敛容而卒。临终道俗百有余人。皆见香华迎往升空。律师是余同学。升坛之日同师受业。虽行殊薰莜好集无二。若见若闻。随理随事捃摭众记。简略要集编录条章。并存遗法住持利益也。
尔时有四天王白宣律师。如来临涅槃时。与人天大众在于香山顶阿耨达池南牛头精舍住告大迦叶。汝将须菩提。在须弥山顶吹大法螺。召集十方十地诸菩萨及声闻僧。百亿梵释及四天王等。亦召十方诸佛来集香山。迦叶随教。大众云集。尔时世尊跏趺而坐。入金刚三昧定。大地六种震动。又放眉光遍照大千。经于七日。大众咸疑不知何缘。世尊从三昧起。熙怡微笑告诸大众言。我初逾城始出宫门。外有揵闼婆王。将领部族。奏百千天乐。来至我所。即问我言。欲往何所。我答言。欲求菩提。彼语我言。汝定成正觉。有拘留孙佛。欲入涅槃时。付嘱我金瓶。瓶中有宝塔盛七宝印。黄金印有二。百白银印有五。将付悉达常使我护。若成正觉时我寻来至。依言受瓶。已不久成道。大梵天王与地神坚牢。于菩提树南。以黄金白玉造大金刚坛众宝庄严。尔时揵闼婆王白十方佛言。我见过去佛初成道时。咸升金刚坛。金瓶盛水用灌佛顶成就法王位。今见释尊始得菩提。亦如前佛升金刚坛。我闻山王下七重青海内有八功德水。往古诸佛欲升法王位。皆登金刚坛用水灌顶。我自往取欲灌释迦顶。彼揵闼婆王。开瓶出印塔。将瓶取水。尔时十方诸佛命我升坛。我即绕坛三匝。从于南面上。西转而北住。至于坛中心。自敷尼师坛。礼十方佛。诸佛命我。坐入金刚三昧。十方来佛又告娑竭龙王。汝往大海底宝马王洲上频伽罗山顶。彼有大岩窟。名为金刚藏。用贮轮王钟。及贮法王钟。皆用黄金作。七宝白玉用填其上。诸佛出世皆用千钟灌顶之上。轮王出世亦千钟灌。汝持佛钟来。不用轮王者。即盛八功德水以灌释迦。尔时龙王承佛教已。即取金钟以授十方诸佛。诸佛受已命揵闼婆王。汝持彼水来泻我金钟内。诸佛受已地为六种震动。十方诸来佛各放白毫光。而彼光明中叹佛宝功德。我从三昧起亦放眉光。共诸佛光合成一宝盖。遍覆大千界。日月星辰大海诸山及众生业报盖中悉现。而是宝盖中有百亿诸佛土。诸佛命我起立金坛。又礼十方佛。时十方诸佛。又告和修龙王。往频伽山顶。彼山有窟。藏诸佛座轮王座。皆用黄金作之。如须弥山。佛座九龙绕之。轮王座五龙绕之。今法王登位时座。于时十方诸佛。又命大魔王。及大梵王。共舆佛座来至于金坛上。诸佛命我坐。我即依言便却踞坐。时十方诸佛以金钟盛水用灌我顶。诸佛灌已。次及四王帝释魔梵。次第灌之。我灌顶已得净三昧。无量佛法一时皆现。地又大动。百亿诸魔皆来降伏。十方诸梵王各执天乐奏佛成道曲。而诸乐器中皆放光明说六波罗蜜。时揵闼婆王。将前七宝印来授十方佛。诸佛受已。印我面七窍。佛又告我言。今印汝七窍。今具七觉分。最初印面门。为拣择烦恼及诸智数。如是耳目鼻等次第印之。又以黄金印用授十方诸佛。诸佛受已。即印我胸三处。由获法印。故证得三空智。解了诸佛法。次持白银印。又授十方佛。诸佛受已。即印我顶及以手足。既得印已证成无漏智。具五分法身。诸佛印竟。咸舒金色手以摩我顶。我得摩已证百千三昧。得千法明门。斯等诸佛法我已久证。为诸众生故示同轮王相。又示希瑞相。我顶及手足。皆放五色光明。一一光中具百千楼观。我诸分身佛并在楼观中。皆如我受印登大法位。我自成道来。常持此瓶塔。未曾示汝等。今时方现。又佛告普贤大士。开瓶出宝塔。依命出塔已在世尊前立。世尊起礼塔已塔门自开。中有真珠观。其数十三万。观别成一印并金叠毗尼。还有十三万。中有五比丘入于灭尽定。佛告文殊。汝取我法角黄金为扣。至彼比丘所。吹我出世曲及起深定曲。比丘闻乐音。寻从定起问文殊师利。今何佛兴世耶。答曰。此贤劫中第四释迦佛。比丘又言。我是。拘留孙佛声闻大弟子。彼涅槃时。令我住此塔内守护诸印等。及至楼至佛方始涅槃尔时比丘。即从座起遥礼世尊。问讯起居已又告文殊。彼佛敕我。释迦临涅槃时。汝于诸印中。取二十三印。将付释迦佛灭度之后所有遗教。彼时众生。垢重邪见。不持禁戒。诸天龙神皆不拥护。令诸四部无有威德。我留此印与释迦文佛。令大菩萨于后世中将二十三印遍印遗法。印彼四部无有毁犯。若乐读诵经者。印彼人口无有遗忘。若修定人行直心者。并用印之。令彼终后尸形不坏。或有光明。诸恶众生见如上瑞。皆生欣重心。说是语已。塔门还自闭之。
求婚部第三
如佛本行经云。尔时太子渐向长成。至年十九时。净饭王为于太子。造三时殿。一者暖殿以拟隆冬。第二凉殿以拟夏暑。第三中殿用拟春秋。于后园广造池台栽莳华果。众人作乐随时侍卫。不可具陈。净饭王复忆太子初生之时。相师私陀记为轮王。复记威王复记成道。作何方便令不出家得绍王位。释族报王。今当速为太子别造宫室令诸婇女娱乐。是则太子不舍出家。而说偈言。
阿私陀所记 决定无移动
诸释观立殿 望使不出家
王复语释种言。汝等当观。谁女堪与太子为妃。尔时五百释种各各唱言。我女堪为作妃。王复筹量。忽取他女。说不称可则成违负。若语太子终不可道。复更思惟。可以杂宝作无忧器持与太子令施诸女。密使观察。看太子眼目瞻瞩在谁。即娉作妃。王即于迦毗城振铎唱言。从今已去至七日来。我太子欲见诸释女施与一切杂宝种种玩弄无忧之器尔时一切诸女庄严其身。来集宫门欲见太子。以太子威德大故。不敢正看。但取宝器。各各低头速疾而过。宝器尽已。最后一女。波私吒族释种大臣摩诃那摩。其女名为耶输陀罗。前后侍从围绕而来。遥见太子駊峨注睛。徐举雅步。瞻观直眄目不斜窥。渐进前趋来迎太子。如旧相识曾无愧颜。即白太子。可与我宝。太子报言。汝来既迟皆悉施尽。女复白言。我有何过。汝令欺我不与宝器。太子答言。我不欺汝。但汝不及。是时大指边有一所著印环。价直百千。从指脱与。耶输白言。我于汝边可止直尔许物耶。太子报言。我之所著自余璎珞任意所取。女复白言。我今岂可剥脱太子。止可庄严太子。作此语已。心不欢喜。即回还去。
尔时世尊成佛已后。尊者优陀夷而白佛言。云何如来。将身一切无价璎珞。脱持施与耶输陀罗。不能令彼心喜。佛告优陀夷言。至心谛听。我当说之。优陀夷言。愿为我说。尔时佛告优陀夷言。我念往昔无量世时。迦尸罗国内波罗奈城。时有一王。信邪倒见而行治化。彼王有子。造少罪愆。父王驱摈令出国界。渐渐行至一天寺中。共妇相随居停而住。食粮罄尽。王子游猎杀捕诸虫以用活命。所猎之处见一鼍虫。趁而杀之。即剥其皮。内水中煮。其欲向熟汁便竭尽。是时王子语其妇言。肉未好熟。卿更取水。彼王子妇即便取水妇去已后。王子饥急不能忍耐。即食鼍肉。一切悉尽不留片残。时王子妇取水回还。问其夫言。此中鼍肉今在何处。王子报言。鼍忽然还活。今已走去。其妇不信何忽如是。鼍肉已熟云何能走。妇心不信而意思念。必是我夫饥急食尽。诳我言走。情坏嗔恨心常不欢。于后数年其父命终。时诸大臣即迎王子灌顶为主。既作王已。所得众宝皆悉与妃。其妃不悦。王语妃言。何故颜不悦。其夫人即说偈。以报王言。
最胜大王听 往昔游猎时
执箭或持刀 射杀野鼍已
剥皮煮欲熟 遣我取水添
食肉不留残 而诳我言走
佛告优陀夷。此汝当知。尔时王者我身是也。其王后者今耶输是也。我于尔时少许犯触。犹今不喜。又佛本行经云。尔时大臣摩诃那摩。见于太子一切技艺胜妙智能最为上首。而作是言。唯愿大子受我忏悔。我于先时谓言。太子不解多种技艺。令我心疑不嫁女与。我今已知。愿受我女用以为妃。尔时太子。占良吉日及吉宿时。称自家资而办具礼。持大王势将大王威而用迎纳。耶输陀罗以诸璎珞庄严其身。又复共五百婇女相随而往。迎取入宫。共相娱乐受五欲乐。是故说偈言。
耶输陀罗大臣女 名闻盖国远近知
占卜吉日取为妃 迎将来入宫殿内
太子共其受欲乐 欢娱纵逸不知厌
犹如天王憍尸迦 共彼舍脂夫人戏
尔时世尊于后。最初得成道已。时优陀夷即白佛言。未审世尊。往昔之时。与瞿多弥释种之女。有何因缘。乃能令彼舍诸童子。直取如来用以为夫。而心娱乐云何而得。尔时佛告优陀夷言。汝优陀夷。至心谛听。其瞿多弥释种之女。非但今世嫌余释童而乐于我。乃往过去世时亦复如是。不用彼等诸释童子。取我为夫。我念往昔。雪山之下多有杂类。无量无边诸兽驰游。各各相随任其所食。时彼兽中有一牸虎。端正少双。于诸兽中无比类者。彼虎如是毛色光鲜。为于无边诸兽求觅欲取为对。各各皆言。汝属我来。汝属我来。复有诸兽。自相谓言。汝等且待莫共相争。听彼牸虎自选取谁。即为作偶。彼兽即是我等之王。时诸兽中有一牛王。向于牸虎而说偈言。
世人皆取我之粪 持用涂地为清净
是故端正贤牸虎 应当取我以为夫
是时牸虎向彼牛王。说偈答言。
汝项斛领甚高大 止堪驾车及挽犁
云何将此丑身形 忽欲为我作夫主
是时复有一大白象。向于牸虎。而说偈言。
我是雪山大象王 战斗用我无不胜
我既有是大威力 汝今何不作我妻
是时牸虎。复以偈答彼白象言。
汝若见闻师子王 胆詟惊怖驰奔走
遗失屎屎狼藉去 云何堪得为我夫
尔时彼中有一师子。诸兽之王。向彼牸虎。而说偈言。
汝今观我此形容 前分阔大后纤细
在于山中自恣活 复能存恤余众生
我是一切诸兽王 无有更能胜我者
若有见我取闻声 诸兽悉皆奔不住
我今如是力猛壮 威神甚大不可论
是故贤虎汝当知 乃可为我作于妇
时彼牸虎向师子王。而说偈言。
大力勇猛及威神 身体形容甚端正
如是我今得夫已 必当顶戴而奉承
尔时佛告优陀夷言。汝优陀夷。应当悟解。彼时师子诸兽王者即我身是。时彼牸虎者今瞿多弥释女是也。时彼诸兽现今五百释童子是。当于彼时。其瞿多弥已嫌诸兽。意不愿乐。闻我说偈即作我妻。今日亦然。舍诸释种五百童子。既嫌薄已取我为夫。又因果经云。时太子至年十七。王集诸臣而共议言为访索婚。有一释种婆罗门。名摩诃那摩。其人有女名耶输陀罗。颜容端正聪明智慧贤才过人。人礼备举。有如是德。故索为妃。太子虽纳为妃。然常与妃行住坐卧。未曾有世俗之意。但修禅观。又普曜经云。时诸力士释种长者启王。若太子作佛断圣王种。王曰。何所有玉女宜与太子为妃。以权方便令当试之。使上工匠玄端金像以书文字。女人德义如吾所流能应耳。王告左右梵志。入迦夷卫国。偏瞻周行睹一玉女。净犹莲华类玉女宝。是执杖释种女名俱夷。见太子奇异才术。以女俱夷为菩萨妃。又年十七。王为纳妃。简选数千。最后一女。名曰裘夷。端正第一神义备举。是则宿命卖华女也。虽纳为妃久而不接。妇人情欲有附近心。太子曰。汝却女人有污垢必污此亵。妇不敢近。诸女咸疑太子不男。太子以手指妃腹曰。却后六年尔当生男。遂以有娠。又五梦经云。太子有三妃。第一妃姓瞿昙氏。是舍夷长者女。长者名水光。其妇名余明。妇居近边城。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内皆明。因立字之瞿夷(此云明女)即是太子第一妃也。第二妃生罗云名耶檀。亦名耶输。其父名移施长者(案瑞应本起善权众经及智度论。并云。罗睺罗是第二耶输生。依五梦十二游经等云。第一妃生。十二游经。前无如是。复阙流通。恐是西方诸罗汉。别集释前卷已会之)第三妃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太子以三妃。故白净王为立三时殿(依西方。一年立为三时。春夏冬。不别立秋。用四月为一时。故云三时殿也)殿别有二万婇女。以娱乐太子。太子不出家时。身作转轮王。别名遮迦越王(此云飞行皇帝)。
疑谤部第四
如智度论云。菩萨有二夫人。一名劬毗耶。是玉女不孕。二名耶输陀罗。菩萨出家。夜有人言。太子出家何得有娠。污辱我门释种欲以火坑焚烧母子。耶输自恨无事立大誓言。我若邪行其腹内儿。愿母子随火消化。耶输发此愿已即投火坑。于是火灭母子俱存。火变莲池母处华座。知实不虚。后生儿似菩萨身。父王大喜。作百味欢喜丸奉佛。佛变五百比丘。皆如佛身。罗睺持丸与佛钵中。方验不虚。又大善权经云。疑菩萨非男是黄门。故纳瞿夷释氏之女。罗云于天变没化生。不由父母合会而有。
又佛本行经云。尔时摩诃波阇波提共彼释女耶输陀罗。将罗睺罗。广办供具。赍持杂物。诣彼神所。其神名曰卢提罗迦。从神作名。其苑亦名卢提罗迦。于彼苑中。菩萨往昔在家之日。常于彼苑按摩游戏。彼苑之内有一大石。菩萨往日于上坐起。耶输陀罗释种之女。当于尔时将罗睺罗卧息彼石。于后捉石掷着水中。遂立誓言。我今安誓如实不虚。唯除太子更无丈夫共行彼此。我所生儿。实是太子体胤之息。是不虚者。令此大石在于水上浮游不没。时彼大石如彼心安誓。在于水上遂即浮泛。如芭蕉叶浮于水上。不沈不没亦复如是。于时大众见闻此已。生希有心。欢哗啸调踊跃无已。噭唤跳踯歌舞作唱旋裾舞袖。又作种种音声伎乐。更为罗睺罗作其生日。耶输陀罗生息之时。是罗睺罗阿修罗王捉食其月。于刹那顷暂捉还放。是故立名。罗睺罗可喜端正。诸人见者莫不欢悦。肤体黄白如真金色。然其头项犹如伞盖。其鼻高隆犹如鹦鹉。两臂修佣下垂过膝。一切肢节无有缺减。诸根完具莫不充备。
胎难部第五
如佛本行经云。其罗睺罗如来出家六年已后始出母胎。如来还其父家之日。其罗睺罗年始六岁。问曰。何故罗睺处在母胎六年不出。答曰。罗睺往昔为王。将彼仙人入苑。六日不出。故在母胎止住六岁。大意同前。问何故其母耶输六年怀胎。答故本行经云。佛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无量世。有一群牛在于牧所。其牛主妻自将一女。往至牛群??取乳酪。所将二器并皆盈满。其器大者遣女而负。其器小者身自担提。至其中路语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间路险有大怖畏。尔时彼女语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云何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三语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尔时彼女而作是念。云何遣负最重器。更复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嗔恚。而白母言。母可具兼将此乳器。我今暂欲大小便耳。而彼母取此大器负担行已。其女于后徐徐后行。尔时彼母兼负重担。遂即行至六拘卢舍。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嗔恚心乃遣其母负重行六拘卢舍者。莫作异见。耶输陀罗释女是也。既于彼时遣母负重其道路六拘卢舍。由彼业障。在于生死烦恼之内受无量苦。以彼残业。今于此生怀胎六岁(亦有经云。罗云由过去塞其鼠孔禁鼠六日不出故。处胎六年)。
神异部第六
如观佛三昧论云。时耶输陀罗及五百侍女。或作是念。太子生世多诸奇特。唯有一事于我有疑。婇女众中有一女子。名修曼那。即白妃言。太子是神人也。奉事历年不见其根。况有世事。复有一女。名曰净意。白言。大家我事太子经十八年未见太子有便利患。况复诸余。尔时诸女各各异说。皆谓太子是不能男。太子昼寝。皆闻诸女欲见太子阴马藏相。尔时太子于其根处出白莲华。其色红白。上下二三华相连。诸女见已复相谓言。如此神人有莲华相。此人云何心有染着。作是语已噎不能言。是时莲中忽有身根。如童子形。诸女见已更相谓言。太子今者现奇特事。忽有身根如丈夫形。诸女见已不胜喜悦。现此相时。罗睺罗母见彼身根。华华相次如天劫贝。一一华上乃有无数大身菩萨。手执白华围绕身根。现已还没如前日轮。此名菩萨阴马藏相。尔时复有诸淫女等。皆言瞿昙是无根人。佛闻此语。如马王法渐渐出现。初出之时。犹如八岁童子。身根渐渐长大如少年形。诸女见已皆悉欢喜。时渐长大如莲华幢。一一层间有百亿莲华。一一莲华有百亿宝色。一一色中有百亿化佛。一一化佛有百亿菩萨无量大众。以为侍者。时诸化佛异口同音。毁诸女人恶欲过患。而说偈言。
若有诸男子 年皆十五六
盛壮多力势 数满于河沙
持以供给女 不满须臾意
时诸女人闻此语已。心怀惭愧懊恼躄地。举手拍头而作是言。呜呼恶欲。乃令诸佛说如此事。我等怀恶心着秽欲不知为患。乃令佛闻诃厌欲恶。各厌女身。四千女等皆发菩提。二千女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千女人于未来世得辟支道。
佛告阿难。我初成道在熙连河侧。有五尼揵共领七百五十弟子。自称得道来至我所。以其身根绕身七匝。来至我所铺草而坐。即作此语。我无欲故身根如此。如自在天。我今神道过逾沙门百千万亿。尔时世尊告诸尼揵。汝等不知如来身分。若欲见者随意观之。如来积劫修行梵行。在家之时。都无欲想。心不染黑故得斯报。犹如宝马隐显无常。今当为汝少现身分。尔时世尊从空而下。即于地上化作四水如四大海。四海之中有须弥山。佛在须弥山。正身仰卧放金色光。其光晃曜映诸天身。徐出马藏绕山七匝。如金莲华。华华相次上至梵世。从佛身出一亿那由陀杂宝莲华。犹如华幢覆蔽马藏。此莲华一亿有十亿层。层有百千无量化佛。一一化佛百亿菩萨无数比丘以为侍者。化佛放光照十方界尼揵见已大惊心伏。佛梵行相乃至如此不可思议。形不丑恶犹如莲华。我今顶礼佛功德海。求佛出家皆得道果。
厌苦部第十(此别四部)
?述意部
?观田部
?出游部
?厌欲部
述意部第一
详夫三有区分。四生禀性。其游火宅俱沦欲海。蠢蠢怀生喁喁哨类。所以法王当洲渚之运觉者。应车乘之期。道彼戏童归兹胜地。悲怜俗网慈欣出离。是以观妓女之似横尸。悟宫闱之如败冢。嗟生老之病苦。慕出世之常乐。故舍国城而高蹈。逮降魔而成道也。
观田部第二
如佛本行经云。其净饭王共多释种。并将太子出外野游观看田种。时彼地内所有作人。赤体辛勤而事耕垦。飞鸟共相残害。即复唱言。呜呼呜呼。世间众生极受诸苦。所谓生老病死。兼复受于种种苦恼。展转其中不能得离。云何不求舍是诸苦。时净饭王观田作已。共诸童子还入一园。是时太子安庠瞩盻。处处经行欲求寂静。忽见一处有阎浮树。蓊郁扶疏人所乐见。见已即语左右。汝等诸人各远离我。我欲私行。是时太子发遣左右。悉令散已渐至树下。即于草上结跏趺坐。谛心思惟。众生有生老病死种种诸苦。发起慈悲即得定心。离于诸欲弃舍一切诸不善法。欲界漏尽即得初禅。一切诸天帝释等。见太子在树荫坐。飞来到太子所礼敬说偈赞已还去。时净饭王须臾之间不见太子。心内即生不喜不乐。而问人言。我之太子今在何处。忽然不见。是时诸臣东西南北交横驰走。寻觅太子莫知所在。时一大臣遥见太子在彼阎浮树荫之下思惟坐禅。复见一切树影悉移。唯阎浮阴独覆太子。时彼大臣见太子有是希奇难思议事。即大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急疾奔驰走诣王所。至已长跪依所见事。即说偈言。
大王太子今在于 阎浮树阴下端坐
跏趺思惟入三昧 光明照曜如日山
此实真是大丈夫 树影卓然不移动
唯愿大王自观察 太子相貌坐云何
譬如大梵诸天王 亦如忉利天帝释
威神巍巍光显赫 遍照于彼诸树林
时净饭王闻已。即诣阎浮树所遥见太子。在彼树间结跏趺坐。譬如黑夜视山顶头大聚火光出猛明焰。威德显著炳照巍巍。如重云间忽出明月。亦如暗室然大净灯。时王见已生大希有奇特之心。遍体颤惶身毛悉竖。即头顶礼于太子足。欢喜踊跃而作是言。善哉善哉。此太子大有威德。说偈赞言。
如夜大火聚山顶 似秋明月蔽云间
今见太子坐思惟 不觉毛张身颤栗
时净饭王说偈赞已。更复顶礼于太子足。重说偈言。
我今再度屈此身 顶礼千辐胜妙足
从生已来至今日 忽复得见坐思惟
时有系挟筌蹄小儿。随从大王啾唧戏笑。有一大臣。咄彼小儿。作如是言。汝小儿辈幸勿唱噭。时小儿报彼臣言。何故不听我等喧适。尔时大臣即以偈诵答彼一切诸小儿言曰。
日光虽极热猛盛 不能回彼树阴凉
复有最妙一寻光 威德世间无有匹
思惟端坐于树下 不动不摇如须弥
悉达太子内深心 乐此树阴当不舍
佛本行经云。菩萨向白净王说偈言。
譬如金屋火炽盛 如食甘美毒药和
如满池华有蛟龙 王位受乐后大苦
出游部第三
如佛本行经云。尔时作瓶天子欲令太子出向园林观看好恶发厌心故渐教舍离。尔时太子闻是声已。即唤驭者可速严饰好车。今欲向园观看。时净饭王知太子欲出。敕宣令迦毗罗城。一切内外悉遣洒扫清净安杂香华。男女之者而庄严之。或有老病死亡六根不具者悉令驱逐。是时驭者装饰车乘驾善调马。悉严备已白太子言。圣子当知。今已驾讫。尔时太子从东门引道而出欲向园看。是时作瓶天子于街巷前。正当太子。变身化作一老弊人。太子见已即问驭者。此是何人。身体皱赧肉少皮宽。眼赤涕流极大丑陋独尔鄙恶不似余人。即向驭者而说偈言。
善驭驾乘汝今听 此是何人在我前
身体不正头发稀 为生来然为老至
尔时驭者。即为太子而说偈言。
此时名为大苦恼 劫杀美色及娱乐
诸根毁坏失所念 肢节举动不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