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史

_11 李延寿(唐)
左右武伯各置中大夫一人。六月庚申,彗星出三台,入文昌,犯上将,经紫宫入苑,渐长丈
余,百余日乃灭。辛未,诏江陵人年六十五已上为官奴婢者,已令放免;其公私奴婢年七十
以外者,所在官私宜赎为庶人。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蚀之。庚寅,行幸秦州,降死罪已下刑。
辛丑,遣大使巡察天下。八月丙子,车驾至自秦州。冬十月辛亥,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十
一月丁未,陈人来聘。是岁,吐谷浑遣使朝贡。
天和元年春正月己卯朔,日有蚀之。辛巳,考路寝,命群臣赋诗。京邑耆老亦会焉,颁
赐各有差。癸未,大赦,改元,百官普加四级。己亥,亲耕籍田。丁未,于宕昌国置宕州。
遣小载师杜果使于陈。二月戊辰,诏三公已下,各举所知。庚午,日斗,光遂微,日中见乌。
三月丙午,祀南郊。夏四月辛亥,雩。是月,陈文帝殂。五月庚辰,帝御正武殿,集群臣,
亲讲《礼记》。吐谷浑龙涸王莫昌率户内附,以其地为扶州。甲午,诏曰:「甲子、乙卯,
《礼》云不乐。苌弘表昆吾之稔,杜蒉有扬觯之文。自世道丧乱,礼仪紊毁,此典茫然,已
坠于地。宜依是日,有事停乐。庶知为君之难,为臣不易,贻之后昆,殷鉴斯在。」六月丙
午,以大将军辛威为柱国。秋七月戊寅,筑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诸城,以置
军人。壬午,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即为恆式。
八月己未,诏诸有三年之丧,或负土成坟,或寝苫骨立,一志一行,可称扬者,本部官司,
随事上言。当加吊勉,以励薄俗。九月乙亥,信州蛮反,诏开府陆腾讨平之。冬十月甲子,
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乐。十一月丙戌,行幸武功等城。十二月庚申,还宫。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己亥,亲耕籍田。三月癸酉,改武游园为道会苑。丁亥,
初立郊丘坛壝制度。夏四月乙巳,省并东南诸州。以大将军、陈公纯为柱国。六月辛亥,尊
所生叱奴氏为皇太后。闰月庚午,地震。戊寅,陈湘州刺史华皎帅众来附。壬辰,以大将军、
谯公俭为柱国。秋七月辛丑,梁州上言凤凰集枫树,群鸟列侍以万数。甲辰,立路门学,置
生七十二人。壬子,以太傅、燕公于谨为雍州牧。九月,卫公直等与陈将淳于量、吴明彻战
于沌口,王师败绩。元定以步骑数千先度,遂没江南。冬十一月戊戌朔,日有蚀之。癸丑,
太保、许国公宇文贵薨。是岁,突厥、吐谷浑、安息等国并遣使朝贡。
三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三月癸卯,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甲辰,大赦。丁未,大
会百寮及宾客于路寝。戊午,太傅、燕公于谨薨。夏四月辛巳,以太保达奚武为太傅,大司
马尉迥为太保,柱国、齐公宪为大司马。五月庚戌,享太庙。六月甲戌,有星孛于东井。秋
七月壬寅,柱国、随公杨忠薨。八月乙丑,韩公元罗薨。齐人来聘,请和亲,诏军司马陆逞
报聘。癸酉,帝御大德殿,集百寮及沙门道士等,亲讲《礼记》。冬十月癸亥,享太庙。丁
亥,上亲帅六军,讲武于城南。京邑观者,舆马弥漫数十里,诸蕃使咸在焉。十一月壬辰朔,
日有蚀之。壬子,遣开府崔彦穆使于齐。甲寅,陈安成王顼废其主伯宗而自立。辛未,齐武
成帝殂。
四年春正月辛卯朔,以齐武成殂故,废朝。遣司会李纶等会葬于齐。二月戊辰,帝御大
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释老。夏四月己巳,齐人来聘。五月己丑,帝制《象经》成,
集百寮讲说。封魏广平公子元谦为韩国公,以绍魏后。丁巳,柱国、吴公尉纲薨。六月,筑
原州及泾州东城。秋七月,突厥遣使献马。柱国、昌宁公长孙俭薨。
五年春三月甲辰,初令宿卫官住关外者,将家累入京,不乐者,解宿卫。夏四月甲寅,
以柱国宇文盛为大宗伯。省帅都督官。丙寅,遣大使巡察天下。六月庚子,以皇女生故,降
宥罪人,并免逋租悬调。冬十月辛巳朔,日有蚀之。丁酉,太傅、郑公达奚武薨。十一月丁
卯,柱国、幽公广薨。十二月癸巳,大将军郑恪帅师平越巂,置西宁州。是月,齐将斛律光
侵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龙门。
六年春正月己酉朔,以路门未成故,庙朝。丁卯,以大将军王杰、谭公会、雁门公田弘、
魏公李晖等并为柱国。三月己酉,齐公宪自龙门度河,斛律光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蚀之。辛卯,信州蛮反,遣大将军赵訚帅师讨平之。庚子,以大将军司
马消难、侯莫陈琼、大安公阎庆、神武公窦毅、南阳公叱罗协、平高公侯伏侯龙恩并为柱国。
五月癸亥,遣纳言郑诩使于陈。丙寅,以大将军李昞、中山公训、杞公亮、上庸公陆腾、安
义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绍、许公宇文善、犍为公高琳、郑公达奚震、陇东公杨纂、常山公于
翼并为柱国。六月乙未,以大将军、太原公王秉为柱国。是月,齐将段孝先攻陷汾州。秋七
月乙丑,以大将军、越公盛为柱国。八月癸酉,省掖庭四夷乐、后宫罗绮工五百余人。冬十
月壬午,冀公通薨。乙未,遣右武伯谷会琨使于齐。壬寅,上亲帅六军讲武于城南。十一月
壬子,以大将军梁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丙辰,齐人来聘。丁巳,行幸散关。
十二月己丑,还宫。是冬,牛疫死者十六七。
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帝幸玄都观,亲御法座讲说,公卿道俗论难,事毕还宫。降死罪
及流罪一等,其五岁刑已下,并宥之。二月癸酉,遣大将军、昌城公深使于突厥,司宗李际
使于齐。乙酉,柱国、安义公宇文丘薨。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齐人来聘。丙辰,诛大冢
宰、晋公护及其子柱国、谭公会,并柱国侯伏侯龙恩及其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
赦,改元。罢中外府。癸亥,以太傅尉迥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大司空李穆为太保,齐
公宪为大冢宰,卫公直为大司徒,赵公招为大司空,柱国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
马。诏曰:「人劳不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则石言于国。顷兴造无度,征发不已;加以频
岁师旅,农亩废业,去秋灾蝗,年谷不登。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夏四月甲戌,以代
公达、滕肥逌并为柱国。己卯,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遣工部、代公达使于齐。丙戌,诏
百官军人上封事,极言得失。丁亥,诏断四方非常贡献。庚寅,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癸
巳,立鲁公赟为皇太子。大赦,百官各加封级。五月壬戌,以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
「亢阳不雨,岂朕德薄,刑赏乖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尽直言,无有所隐。」
公卿各引咎自责,其夜澍雨。六月庚子,改置宿卫官员。秋七月辛丑,陈人来聘。九月庚子
朔,日有蚀之。庚申,扶风掘地得玉杯以献。冬十月庚午,诏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
为百姓。辛未,遣小匠师杨勰使于陈。大司马、绥德公陆通薨。十一月丙午,上亲御六军,
讲武于城南。庚戌,行幸羌桥,集京城东诸都督以上,颁赐各有差。乙卯,还宫。壬戌,以
大司空、赵公招为大司马。十二月壬申,行幸斜谷,集京城西诸都督以上,颁赐有差。丙戌,
还宫。己丑,帝御正武殿,亲录囚徒,至夜而罢。庚寅,幸道会苑,以上善殿壮丽,遂焚之。
二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乙巳,以柱国田弘为大司空,大将军若干凤为柱国。庚戌,
复置帅都督官。乙卯,享太庙。闰月己巳,陈人来聘。二月甲寅,诏皇太子赟巡抚西土。壬
戌,遣司会侯莫陈凯使于齐。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三月己卯,
皇太子于岐州获白鹿二以献。诏答曰:「在德不在瑞。」癸巳,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官,
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官之长,上士贰之。夏四月己亥,享太庙。丙辰,增改东宫官员。五
月丁丑,以柱国侯莫陈琼为大宗伯,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司寇,上庸公陆腾为大司空。六月
庚子,省六府员外诸官,皆为丞。壬子,皇孙衎生,文武官普加一级大阶。大选诸军将帅。
丙辰,帝御路寝,集诸军将,勖以戎事。庚申,诏诸军旗旌皆画以猛兽鸷鸟之象。秋七月己
巳,享太庙。自春末不雨,至于是月。壬申,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时政得失。
戊子,雨。八月丙午,改三夫人为三妃。关中大蝗。九月乙丑,陈人来聘。戊寅,诏曰:「
顷者婚嫁,竞为奢靡,有司宜加宣勒,使遵礼制。」冬十月癸卯,齐人来聘。甲辰,奏六代
乐成,帝御崇信殿,集百官观之。十一月辛巳,帝亲帅六军,讲武于城东。癸未,集诸军都
督以上五十人于道会苑大射,帝亲临射堂,大备军容。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
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以大将军赫连达为柱国。诏
军人之间,年多耆寿,可颁授老职,使荣沾邑里。戊午,听讼于正武殿,自旦及夜,继之以
烛。
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群臣于路门。册柱国齐公宪、卫公直、赵公招、谯公俭、陈公纯、
越公盛、代公达、滕公逌并进爵为王。己巳,享太庙。庚午,突厥遣使献马。癸酉,诏自今
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爰及鳏寡,所在以时嫁娶,务从节俭。乙亥,亲耕籍田。丙子,
初服短衣,享二十四军督将以下,试以军旅之法,纵酒尽欢。诏以往岁年谷不登,令公私道
俗,凡有贮积粟麦者,皆准口听留,已外尽粜。二月壬辰朔,日有蚀之。丁酉,纪公康、毕
公贤、酆公贞、宋公实、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并进爵为王。丙午,令六府各举贤良清正
之士。癸丑,柱国、许公宇文善有罪免。丙辰,大赦。三月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居倚
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诏皇太子赟总庶政。夏四月乙卯,齐人来吊赗会
葬。丁巳,有星孛于东井。五月庚申,葬文宣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辛酉,诏曰:「
齐斩之情,经籍彝训,近代沿革,遂亡斯礼。伏奉遗令,既葬便除;攀慕几筵,情实未忍。
三年之丧,达于天子,古今无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但时有未谐,不得全制;军国务重,
庶有听朝。衰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前典,以申罔极。百僚以下,宜遵遗令。」公卿上表
固请俯就权制,过葬即吉。帝不许,引古答之。群臣乃止。于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内,
亦令依礼。初置太子谏议,员四人;文学,十人。皇子、皇弟友,员各二人;学士,六人。
戊辰,诏故晋公护及诸子并追复先封,改葬加谥。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
门、道士,并令还俗。并禁诸淫祀,非祀典所载者,尽除之。六月丁未,集诸军将,教以战
阵之法。壬子,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钱并行。戊午,诏曰:「至道弘深,混
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但歧路既分,源流逾远;淳离朴散,形器斯乖。遂使三墨八
儒,硃紫交竞;九流七略,毕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
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赜玄文;可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
阐,一以贯之。俾夫玩培塿者识嵩岱之崇崛;守碛砾者悟渤澥之泓澄,不亦可乎。」秋七月
庚申,行幸云阳宫。乙酉,卫王直在京反,欲突入萧章门。司武尉迟运等拒守,直败,遁走。
戊子,车驾至自云阳宫。八月辛卯,禽直于荆州,免为庶人。冬十月丙申,诏御正杨尚希使
于陈。庚子,诏蒲州人遭饥乏绝者,令向郿城以西及荆州管内就食。甲寅,行幸蒲州。乙卯,
曲赦蒲州见囚大辟以下。丙辰,行幸同州。十一月戊午,于阗遣使献名马。己巳,大阅
于同州城东。甲戌,车驾至自同州。十二月戊子,大会卫官及军人以上,赐钱帛各有差。
丙申,改诸军军人并名侍官。癸卯,集诸军讲武于临皋泽。凉州比年地震,坏城郭,地裂涌
泉出。
四年春正月戊辰,初置营军器监。壬申,布宽大之诏,多所蠲免。二月丙戌朔,日有蚀
之。辛卯,改置宿卫官员。己酉,柱国、广德公李意有罪免。三月丙辰,遣小司寇元伟使于
齐。郡县各省主簿一人。甲戌,以柱国、赵王招为雍州牧。夏四月甲午,柱国、燕公于实有
罪免。丁酉,初令上书者并为表,于皇太子以下称启。秋七月己未,禁五行大布钱不得出入
关,布泉钱听入而不听出。甲戌,陈人来聘。丙子,召大将军以上于大德殿,帝亲谕以伐齐
之旨。言往以政出权宰,无所措怀,自亲览万机,便图东讨。恶衣菲食,缮甲练兵,数年以
来,战备稍足。而伪主昏虐,恣行无道,伐暴除乱,斯实其时。群臣咸称善。丁丑,下诏暴
齐氏过恶。以柱国、陈王纯为前一军总管,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前二军总管,郑公达奚震为前
三军总管,越王盛为后一军总管,周昌公侯莫陈琼为后二军总管,越王招为后三军总管,齐
王宪帅众二万趣黎阳,随公杨坚、广宁公侯莫陈回师三万自渭入河,柱国、梁公侯莫陈芮帅
众一万守太行道。申国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常山公于翼帅众二万出陈、汝。壬午,上
亲帅六军众六万,直指河阴。八月癸卯,入齐境,禁伐树残苗稼,犯者以军法从事。丁未,
上亲帅诸军,攻拔河阴大城。攻子城未克,上有疾。九月辛酉夜,班师,水军焚舟而退。齐
王宪、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
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戊寅,至自东伐。冬十月戊子,初置上柱国、上大将军官,改开
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又置上开府、上仪同官。闰月,以柱国齐王宪、蜀公尉迟迥
为上柱国。诏诸畿郡各举贤良。十一月己亥,改置司内官员。十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丙
子,陈人来聘。是岁,岐、宁二州人饥,开仓振恤。
五年春正月辛卯,行幸河东涑川,集关中河东诸军校猎。甲午,还同州。丁酉,诏分遣
大使,周省四方,察讼听谣,问人恤隐。废布泉钱。戊申,初令铸钱者至绞,从者远配。二
月辛酉,遣皇太子赟巡抚西土,仍讨吐谷浑。三月壬寅,车驾至自同州。文宣皇太后服再期。
戊申,祥。夏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辛亥,享太庙。丙辰,利州总管、纪王康有罪,赐死。
秋七月乙未,京师旱。八月戊申,皇太子入吐谷浑,至伏俟城而还。乙丑,陈人来聘。九月
丁丑,大醮于正武殿,以祈东伐。冬十月,帝复谕群臣伐齐。以去岁属有疹疾,遂不得克平
逋寇。于时出军河外,直为抚背,未扼其喉。然晋州本高欢所起,统摄要重,今往攻之,彼
必来援,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诸将多不愿行。
帝曰:「机者事之微,不可失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己酉,帝总戎东伐,以越王盛
为右一军总管,杞公亮为右二军总管,隋公杨坚为右三军总管;谯王俭为左一军总管,大将
军窦泰为左二军总管,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癸亥,帝至晋州,
遣齐王宪帅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
大将军韩明步兵五千守齐子岭,乌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
关,柱国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兵一万守汾水关,遣内史王谊监
六军攻晋州城。帝屯于汾曲。齐王宪攻洪洞、永安二城并拔之。是夜,虹见于晋州城上,首
向南,尾入紫宫。帝每日自汾曲赴城下,亲督战。庚午,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降。壬申,齐
晋州刺史崔嵩夜密使送款,上开府王轨应之。未明登城,遂克晋州。甲戌,以上开府梁士彦
为晋州刺史以镇之。十一月己卯,齐主自并州帅众来援,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诸军
班师。齐主逐围晋州。齐王宪屯诸军于涑水为晋州声援。河东地震。癸巳,至自东伐,献俘
于太庙。丙申,放齐诸城镇降人还。丁酉,帝发京师。壬寅,度河,与诸军合。十二月戊申,
次晋州。庚戌,帝帅诸军八万,置阵东西二十余里;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所至辄呼主帅
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将战,有司请换马,帝曰:「朕独乘良马何所
之?」齐主亦于堑北列阵。申后,齐人填堑南引,帝大喜,勒诸军击之,齐人便退。齐主与
其麾下数十骑走还并州。齐众大溃,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辛亥,帝幸晋州,仍率诸
军追齐主。诸将固请还师,帝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不
敢言。甲寅,齐主遣其丞相高阿那肱守高壁,帝麾军直进,那肱望风退散。丙辰,师次
介休,齐将韩建业举城降,以为上柱国,封郇国公。丁巳,大军次并州。齐主留其从兄安德
王延宗守并州,自将轻骑走鄴。是日,诏齐王公以下,示以逆顺之道,于是齐将帅降者相继。
戊午,高延宗僭即伪位,改年曰德昌。己未,军次并州。帝帅诸军合战,齐人退,帝遂北入
城东门,诸军绕城置阵。至夜,延宗帅其众排阵而前,城中军却,人相蹂践,大为延宗所败。
齐人欲闭门,以阃下积尸,扉不得阖,帝从数骑,崎岖危险,仅得出门。至明,帅诸军更战,
大破之,禽延宗,并州平。壬戌,诏曰:
昔天厌水运,龙战于野,两京否隔,四纪于兹。朕垂拱岩廊,君临宇县;相邠人于海内,
混楚弓于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方欲德绥未服,义征不譓. 伪主高纬,放命燕、齐,
怠慢典刑,俶扰天纪。加以背惠怒邻,弃信忘义。朕应天从物,伐罪吊人;一鼓而荡平阳,
再举而摧强敌。伪署王公,相继道左。高纬智穷数屈,逃窜草间。伪安德王高延宗,扰攘之
间,遂窃名号,与伪齐昌王莫多娄敬显等,收合余烬,背城借一。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
竹更难,建瓴非易。延宗众散,衿甲军门。根本既倾,枝叶自陨。幽青海岱,折简而来;冀
北河南,传檄可定。八纮共贯,六合同风。方当偃伯灵台,休牛桃塞,无疆之庆,非独在予。
汉皇约法,除其苟政,姬王轻典,刑彼新邦。思覃惠泽,被之率土;新集臣庶,皆从荡涤。
可大赦天下。高纬及王公以下,若释然归顺,咸许自新。诸亡入伪朝,亦从宽宥。官荣次序,
依例无失。齐制伪令,即宜削除。邹、鲁搢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铨录。
丙寅,出齐宫中金银宝器珠玉丽服及宫女二千人,班赐将士。以柱国赵王招、陈王纯、
越王盛、杞公亮、梁公侯莫陈芮、庸公王谦、北平公寇绍、郑公达奚震并为上柱国,封齐王
宪子安城郡公质为河间王。诸有功者封授各有差。癸酉,帝帅六军趣鄴。
六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恆,改年曰承光,自号太上皇。壬辰,帝至鄴。癸
巳,帅诸军围之,齐人拒守,诸军奋击,大破之,遂平。齐主先送其母及妻子于青州,及城
陷,帅数十骑走青州,遣大将军尉勤追之。是战也,于阵获其齐昌王莫多娄敬显,帝数之曰
:「汝有死罪三:前从并州走鄴,弃母携妻妾,是不孝;外为伪主戮力,内实通启于朕,是
不忠;送款之后,犹持两端,是不信。如此用怀,不死何待。」遂斩之。是日,西方有声如
雷。甲午,帝入鄴城。诏去年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己亥,诏曰:「晋州大阵至鄴,
身殒战场者,其子即授父本官。」尉勤禽齐主及其太子恆于青州。庚子,诏曰:「伪齐之末,
奸佞擅权,滥罚淫刑,动挂罗网。伪右丞相咸阳王故斛律明月、伪待中特进开府故崔季舒等
七人,或功高获罪,或直言见诛。朕兵以义动,翦除凶暴,表闾封墓,事切下车。宜追赠谥,
并加窆措。其见在子孙,各随廕叙录。家口田宅没官者,并还之。」辛丑,诏伪齐东山、南
园及三台,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山园之田,各还本主。二月丙午,论定
诸军勋,置酒于齐太极殿,会军士以上,班赐有差。丁未,齐主至,帝降自阼阶,见以宾主
礼。齐任城王湝在冀州,拥兵未下,遣上柱国、齐王宪与柱国、隋公杨坚讨平之。齐范阳王
高绍义叛入突厥。齐诸行台州镇悉降,关东平。合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五,
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八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六。乃于河阳及幽、青、南兗、豫、
徐、北朔、定州置官管府。相、并二总管,各置官及六府官。癸丑,诏自伪武平三年以来,
河南诸州人,伪齐破掠为奴婢者,不问公私,并放免之。其住在淮南者,亦即听还;愿住淮
北者,可随便安置。癃疾孤老不能自存者,所在矜恤。乙卯,车驾发自鄴。三月壬午,诏山
东诸州各举士。夏四月乙巳,至自东伐。列齐主于前,其王公等并从,车舆旌旗及器物以次
陈于其后。大驾布六军,备凯乐,献俘于太庙。京邑观者,皆称万岁。戊申,封齐主为温国
公。庚戌,大会群臣及诸蕃客于路寝。乙卯,废蒲、陕、泾、宁四州总管。己巳,享太庙。
诏分遣使人,巡方抚慰,观风省俗。五月丁丑,以柱国、谯王俭为大冢宰。庚辰,以上柱国、
杞公亮为大司徒,郑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梁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柱国、应公独孤永业为大
司寇,郧公韦孝宽为大司空。辛巳,大醮于正武殿,以报功。己丑,祀方丘。诏曰:「往者,
冢臣专任,制度有违,正殿别寝,事穷壮丽。非直雕墙峻宇,深戒前王;而缔
构弘敞,有逾清庙;不轨不物,何以示后。兼东夏初平,人未见德;率先海内,宜自朕
始。其路寝、会义、崇信、含仁、云和、思齐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雕斫之物,并
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戊戌,诏曰:「京师宫殿,已从撤毁;并、鄴二所,华侈
过度,诚复作之非我,岂容因而弗革。诸堂殿壮丽,并宜除荡;甍宇杂物,分赐穷人。三农
之隙,别渐营构,止蔽风雨,务在卑狭。」庚子,陈人来聘。是月,青城门无故自崩。六月
辛亥,御正武殿录囚徒。甲子,东巡。丁卯,诏曰:「自今不得娶母同姓以为妻妾。」秋七
月丙戌,行幸洛州。己丑,诏山东诸州,举有才望者赴行在所,共论政事得失。八月壬寅,
议权衡度量,颁于天下。其不依新式者,悉追停之。诏曰:「以刑止刑,以轻代重,罪不及
嗣,皆有定科。杂役之徒,独异常宪,一从罪配,百代不免。罚既无穷,刑何以措?凡诸杂
户,悉放为百姓。配杂之科,因之永削。」甲子,郑州献九尾狐,皮肉销尽,骨体犹具。帝
曰:「瑞应之来,必昭有德。若使五品时序,州海和平,家识孝慈,乃能致此。今无其时,
恐非实录。」乃令焚之。九月壬申,以柱国邓公窦炽、申公李穆为上柱国。戊寅,初令庶人
以上,非朝祭之服,唯得衣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壬辰,诏
东土诸州儒生,明一经以上,并举送,州郡以礼发遣。冬十月戊申,行幸鄴宫。戊午,改葬
德皇帝于冀州,帝服缌,哭于太极殿,百官素服哭。是月,诛温公高纬。十一月壬申,封皇
子充为道王,兑为蔡王。癸酉,陈将吴明彻侵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与战不利,退守徐州。
遣上大将军、郯公王轨讨之。是月,稽胡反,遣齐王宪讨平之。诏自永熙三年七月以来,十
月以前,东土人被钞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江陵日,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免同人伍。诏曰:
「正位于中,有圣通典,质文相革,损益不同。五帝则四星之象,三王制六宫之数。刘、曹
已降,等列弥繁,选择偏于生灵,命秩方于庶职,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之情,非
关风化之义。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弘赞后庭,事从简约。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
三人。自兹以外,宜悉减省。」己亥晦,日有蚀之。初行《刑书要制》。持杖群强盗一疋以
上,不持杖群强盗五疋以上,监临主掌自盗二十疋以上,小盗及诈请官物三十疋以上,正长
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皆至死。《刑书》所不载者,自依律科。十二月,北营
州刺史高宝宁据州反。庚申,行幸并州宫。移并州军人四万户于关中。戊辰,废并州宫及六
府。
是岁,吐谷浑、百济并遣使朝贡。
宣政元年春正月癸酉,吐谷浑伪赵王他娄屯来降。壬午,行幸鄴宫。辛卯,幸怀州。癸
巳,幸洛州。诏于怀州置宫。二月甲辰,柱国、大冢宰、谯王俭薨。丁巳,车驾至自东巡。
乙丑,以上柱国、越王盛为大冢宰,陈王纯为雍州牧。三月戊辰,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
春二宫。壬申,突厥遣使朝贡。甲戌,初服常冠,以皁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
之折角巾也。上大将军王轨破陈师于吕梁,禽其将吴明彻等,俘斩三万余人。丁亥,诏柱国
豆卢宁征江南武陵、南平等郡所有士庶为人奴婢者,悉依江陵放免。壬辰,改元。夏四月壬
子,初令遭父母丧者,听终制。庚申,突厥入寇幽州。五月己丑,帝总戎北伐,遣柱国原公
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五道俱入。发关中公私马驴悉从军。癸巳,帝不豫,止于云阳宫。
丙申,诏停诸军。六月丁酉,帝疾甚,还京。其夜崩于乘舆,时年三十六。遗诏曰:
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修短之期,莫非命也。朕君临宇县,十有九年,未能使百姓安
乐,刑措不用。未旦求衣,分宵忘寝。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燕、赵榛芜,又窃名号。朕上述先志,下顺人心,遂与王公将帅,共平东夏。虽复妖氛荡定,
而人劳未康,每一念如此,若临冰谷。将欲包举六合,混同文轨。今遘疾大渐,力气稍微,
有志不申,以此叹息。天下事重,万机不易;王公以下,爰及庶寮,宜辅导太子,副朕遗意
;令上不负太祖,下无失为臣。朕虽瞑目九泉,无所复恨。朕平生居处,每存菲薄;非直以
训子孙,亦乃本心所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随吉即葬,葬讫
公除。四方士庶,各三日哭。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谥曰武皇帝,庙称高祖。己未,葬于孝陵。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
人莫测其深浅。及诛护之后,始亲万机,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
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凡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
人。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改为土阶数尺,不施栌栱。
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
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
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每晏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伐之处,躬在
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强。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
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
宣皇帝讳赟,字乾伯,武帝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
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武帝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二年,诏皇太
子巡抚西土。文宣后崩,武帝谅暗,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武帝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
监国。五年二月,又诏太子巡西土,因讨吐谷浑。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武帝崩,戊戌,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甲子,诛上柱国、
齐王宪。闰月乙亥,诏山东流人新复业,及突厥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给复一年。立妃
杨氏为皇后。辛巳,以上柱国、赵王招为太师,陈王纯为太傅,柱国、代王达、滕王逌、卢
公尉迟运、薛公长孙览并为上柱国。是月,幽州卢昌期据范阳反,诏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
讨平之。秋七月乙巳,享太庙。丙午,祀圆丘。戊申,祀方泽。庚戌,以小宗伯、岐公斛斯
征为大宗伯。壬戌,以南兗州总管、隋公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癸亥,尊所生李氏为帝太
后。八月丙寅,夕月于西郊。长安、万年二县人居京城者,给复三年。壬申,幸同州。遣大
使' 巡察诸州。制九条,宣下州郡。其母族绝服外者,听婚。以上柱国、薛公长孙览为大司
徒,柱国、杨公王谊为大司空。丙戌,以柱国、永昌公椿为大司寇。九月丁酉,以柱国宇文
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并为上柱国。庚戌,封皇弟元为荆王。诏诸应
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冬十月癸酉,至自同州。戊子,百济遣使朝贡。十一月己亥,讲武于
道会苑,帝亲擐甲。是月,突厥犯边,围酒泉,杀掠吏士。十二月甲子,以柱国、毕王贤为
大司空。己丑,以上柱国、河阳总管、滕王逌为行军元帅,伐陈。免京师见徒,并令从军。
大象元年春正月乙丑,受朝于路门,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大赦,
改元为大成。初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
大左辅,大司马隋公杨坚为大后丞。癸卯,封皇子衍为鲁王。甲辰,东巡。丙午,以柱国、
常山公于翼为大司徒。辛亥,以柱国、许公宇文善为大宗伯。戊午,行幸洛阳。立鲁王衍为
皇太子。二月癸亥,诏曰:「河、洛之地,旧称朝市,自魏氏失驭,城阙为墟。我太祖受命
酆、镐,有怀光宅;高祖往巡东夏,布政此宫。朕以眇身,祗承宝运,虽庶几聿修之志,敢
忘燕翼之心。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百王制度,基址尚存。今若因循,为功易立。宜命
邦事,修复旧都。奢俭取文质之间,功役依子来之义。北瞻河内,咫尺非遥,前诏经营,今
宜停罢。」于是发山东诸州兵,增一月功为四十五日役,起洛阳宫。常役四万人,以迄晏驾。
并移相州六府于洛阳,称东京六府。杀柱国、徐州总管、郯公王轨。停南讨诸军。以赵王招
女为千金公主,嫁于突厥。乙亥,行幸鄴。丙子,初令总管、刺史行兵者加持节,余悉罢之。
辛巳,诏传位于皇太子衍。大赦,改元,大成为大象。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
冕二十有四旒,车服旗鼓皆以二十四为节。内史、御正皆置上大夫。皇帝衍称正阳宫。置纳
言、御正、诸卫等官,皆准天台。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癸未,日出、将入时,其中并有
乌色,大如鸡卵,经四日乃灭。戊子,以大前疑、越王盛为太傅,大右弼、蜀公尉迥为大前
疑,代王达为大右弼。辛卯,诏徙鄴城石经于洛阳。又诏洛阳凡是元迁户,并听还洛州。此
外欲往者,听之。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总管受东京六府处分。三月庚申,车驾
至自东巡,大陈军伍,亲擐甲胄,入自青门。皇帝衍备法驾从,百官迎于青门外。是时骤雨,
仪卫失容。辛酉,封赵王招第二子贯为永康县王。夏四月壬戌朔,有司奏言日蚀,不视事。
过时不蚀,乃临轩。立妃硃氏为天元帝后。癸亥,以柱国、毕王贤为上柱国。己巳,享太庙。
壬午,大醮于正武殿。五月辛亥,以洛州襄国郡为赵国,齐州济南郡为陈国,丰州武当、安
富二郡为越国,潞州上党郡为代国,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
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并之国。是月,遣使简视京城及诸州士庶女,充选后宫。突厥寇并
州。六月,咸阳有池水变为血。征山东诸州人修长城。秋七月庚寅,以大司空、毕王贤为雍
州牧,大后丞、隋公杨坚为大前疑,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后丞。丙申,纳大
后丞司马消难女为正阳宫皇后。己酉,尊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改天元帝后硃
氏为天皇后,立妃元氏为天右皇后,妃陈氏为天左皇后。八月庚申,幸同州。壬申,还宫。
甲戌,以天左皇后父大将军陈山提、天右皇后父开府元晟并为上柱国。初,武帝作《刑书要
制》,用法严重。及帝即位,恐物情未附,除之。至是,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大醮
于正武殿,告天而行焉。壬午,以上柱国、雍州牧毕王贤为太师,上柱国、郇公韩建业为大
左辅。是月,所在蚁群斗,各四五尺,死者十八九。九月己卯,以酆王贞为大冢宰。上柱国、
郧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杞公亮、郕公梁士彦伐陈。遣御正杜果使于陈。冬十月
壬戌,幸道会苑,大醮,以高祖武皇帝配醮。初复佛象及天尊象,帝与二象俱南坐。大陈杂
戏,令京城士庶纵观。是月,相州人段德举谋反,伏诛。十一月乙未夜,行幸同州。壬寅,
还宫。丁巳,初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千,与五行大布并行。是月,韦孝宽拔寿阳,杞国公
亮拔黄城,梁士彦拔广陵。陈人退走,于是江北尽平。十二月戊午,以灾异屡见,帝御路寝,
见百官。诏曰:「朕以寡德,君临区宇。始于秋季,及此玄冬,幽忧殷勤,屡贻深戒。至有
金入南斗,木犯轩辕;荧惑干房,又与土合;流星照夜,东南而下。然则南斗主于爵禄,轩
辕为于后宫,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则忧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验。岂其宫人失序,
女谒尚行,政事乖方,忧患将至,何其昭著,若斯之甚。将避正寝,斋居克念;恶衣减膳,
去饰彻悬;披不讳之诚,开直言之路。欲使刑不滥及,赏弗逾等,选举以才,宫闱修德。宜
宣诸内外,庶尽弼谐;允叶人心,用消天谴。」于是舍仗卫,往天兴宫。百官上表,劝复寝
膳,许之。甲子,还宫,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胡人乞寒,
用水浇沃以为戏乐。乙丑,行幸洛阳。帝亲御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
并乘驿以从。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便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属于道。己卯,还宫。
二年春正月丁亥,帝受朝于道会苑。癸巳,享太庙。乙巳,造二扆,画日月象以置左右。
戊申,雨雪。雪止又雨细黄土,移时乃息。乙卯,诏江右诸州新附人,给复二十年。初税入
市者,人一钱。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戊午,突厥遣使献方物,且逆千金公主。
乙丑,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圣皇
太后。癸未,立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硃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
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直称皇后。是月,洛阳有秃鹙鸟集新太极
殿前,荥州有黑龙见,与赤龙斗于汴水侧,黑龙死。三月丁亥,赐百官及百姓大酺. 诏进封
孔子为邹国公,邑数准旧,并立后承袭,别于京师置庙,以时祭享。戊子,行军总管、杞公
亮举兵反,行军元帅韦孝宽获而杀之。辛卯,行幸同州。增候正,前驱式道,为三百六十重,
自应门至赤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又令武贲持鈒马上,称警跸,以至同州。
乙未,改同州宫为天成宫。庚子,车驾至自同州。诏天台侍卫,皆着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
色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壬寅,诏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
皆俯伏。甲辰,初置天中大皇后,立天左大皇后陈氏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迟氏为天左大皇
后。夏四月己巳,享太庙。己卯,以旱故,降见囚死罪已下。壬午,幸仲山祈雨,至咸阳宫,
雨降。甲申,还宫。令京城士女于衢巷作音乐以迎候。五月甲午,帝备法驾幸天兴宫。乙未,
帝不悆,还宫。诏扬州总管、隋公杨坚入侍疾。丁未,追赵、越、陈、代、滕五王入朝。己
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隋公杨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
殿,时年二十二。谥宣皇帝。七月丙申,葬定陵。
帝之在东宫也,武帝虑其不堪承嗣,遇之甚严。朝见进止,与诸臣无异;虽隆寒盛署,
亦不得休息。性嗜酒,武帝遂禁醪醴不许至东宫。帝每有过,辄加捶扑。尝谓之曰:「古来
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兒岂不堪立邪!」于是遣东宫官属录帝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帝惧威严,
矫情修饰,以是恶不外闻。嗣位之初,方逞其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通乱先帝宫人。
才逾年,便恣声乐,采择天下子女,以充后宫。好自矜夸,饰非拒谏。禅位之后,弥复骄奢。
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公卿近臣请事者,皆附阉官奏之。所居宫殿,帷帐皆饰以金玉珠
宝,光华炫耀,极丽穷奢。及营洛阳宫,虽未成毕,其规摹壮丽,逾于汉、魏远矣。唯自尊
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后宫位号,莫难详录。每对臣下,自称为天。以五色
土涂所御天德殿,各随方色。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罇彝圭瓚之属。以次食
焉。又令群臣朝天台者,致斋三日,清身一日。车旗章服,倍于前王之数。既自比上帝,不
欲令人同己。常自带授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
令去之。又不听人有高者大者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为次长祖。
官称名位,凡谓上及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车皆浑成为轮,禁天下妇人
皆不得施粉黛,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西阳公温,杞公亮之子,即帝从祖兄子也。
其妻尉迟氏有容色,因入朝,帝遂饮以酒,逼而淫之。亮闻之惧,谋反。才诛温,即追尉迟
氏入宫,初为妃,寻立为皇后。每左右侍臣论议,唯欲兴造革易,未尝言及政事。其后游戏
无恆,出入不节;羽仪仗卫,晨出夜还;或幸天兴宫,或游道会苑,陪侍之官,皆不堪命。
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好令京城少年为妇人服饰,入殿歌舞,与后宫观之,
以为喜乐。摈斥近臣,多所猜怨。又吝于财,略无赐与。恐群臣规谏,不得行己之志。常遣
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抄录;小有乖违,辄加其罪。自公卿以下,皆被楚挞。其间
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每捶人皆以百二十为度,名曰天杖。宫人内职亦如之。后妃嫔御,
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
于终矣。
静皇帝讳衍,后改名阐,宣帝之长子也。母曰硃皇后。建德二年六月,生于东宫。大象
元年正月癸卯,封鲁王。戊午,立为皇太子。二月辛巳,宣帝于鄴宫传位授帝,居正阳宫。
二年五月乙未,宣帝寝疾,诏帝入宿路门学。己酉,宣帝崩,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
大赦,停洛阳宫作。庚戌,上天元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李氏为太帝太后,
天元大皇后为皇太后,天大皇后硃氏为帝太后。其天中大皇后陈氏、天右大皇后元氏、天左
大皇后尉迟氏并出俗为尼。以柱国、汉王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上柱国、扬州总管、隋公
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柱国、秦王贽为上柱国。帝居谅娼,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壬
子,以上柱国、郧公韦孝宽为相州总管。罢入市税钱。六月戊午,以柱国许公宇文善、神武
公窦毅、修武公侯莫陈琼、大安公阎庆并为上柱国。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
王悄来朝。庚申,复佛、道二教。辛酉,以柱国巳公椿、燕公于实、郜公贺拔伏恩并为上
柱国。甲子,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不受代,诏发关中兵,即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讨之。上
柱国、毕王贤以谋执政,被诛。以上柱国、秦王贽为大冢宰,巳公椿为大司徒。己巳,诏
南定、北光、衡、巴四州人为宇文亮抑为奴婢者,并免之。甲戌,有赤气起西方,渐东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