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齐书

_63 萧子显(清)
又老子、庄周、周公、孔子,他们存世
的论述,都是依靠太阳的余光,凭藉佛经的
遣法,从中窃取善言而来的,结果反成了书
蠹,探究考察其源流,毕竟和我们崇尚的道
不同。
依照西域的记载和佛经的税法,其民俗
以膝行为敬礼,而不以蹲坐为恭敬;道教以
环绕三圈为虔诚,而不以踞傲为庄重。岂衹
是戎夷之地如此,就连我们遣襄也一样。襄
童见帝是膝行而前;赵王见周也是环绕三圈
才停止。现在佛法流行于华夏,信仰者常觉
安宁;它劝诫人们相互友善,走上这条路的
人常能通达。文王创立周朝.泰伯建立吴
国,都能改革戎夷的风气而不因循他们旧有
的习俗。这哪裹像舟与车那样,按理是不可
代用的呢?佛法讲求感化,有的因循有的变
革。在家修行的居士,容貌服饰都不改变;
出家修炼的和尚,其服饰容貌必须改变。这
种改变原本是根据佛教教规,并不是遵守其
地的民俗。教规与民风本不相同,所以用不
着担心会互相淆乱。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其为圣人大概
相同,但对世界的观照不同,因此立教的宗
旨不同。孔、老以治理现世为根本,释氏以
出世为宗旨。其出发点既然有别,其终极目
标也有所不同。二教符合的论调,自然是出
于臆说之词。
又道教仙化以形体变化为上,佛教涅槃
以修炼精神为上。讲求变形的,就是满头白
发变成黑色,但终不免于一死;修炼精神
的,使尘世的诱惑Et渐减少,精神更加清纯
而长存。涅槃的方法,是没有死的。二教的
差别如此之大,怎能说它们是相同的呢?
顾欢答辩说:
案道经的著作,产生于西周;佛经的传
入,开始于束汉,二者年月相差超过八百
年,时代相隔数十代。如果说黄老之说虽
然久违,而其源在于释氏,遣就好比说吕尚
窃取了陈恒的齐国,刘邦窃取了王莽的汉朝
一样。
经书说,戎夷之气强悍粗犷,这难道又
是拾人牙慧吗?又夷俗是长跪,与华夏不
同,是抬起左腿踮起右脚,适全是蹲踞的模
样。所以周公与孑L子先后都禁止这种姿式。
又舟足用来渡河的,车是用来行陆的。佛教
兴起于戎地,岂不是戎俗向来便是恶的吗?
道教出于华夏,岂不是华夏风气原本就是善
的吗?现在华夏风气已经变化得与戎狄一样
丑恶,因而佛教便来破除它,确实是有原因
的。佛理的确珍贵,故其戒律条文值得遵
守;戎俗实在低贱,故其语言妆扮可以抛
弃。现在华夏的一些士女们,民族并没有改
变,却光着脑袋偏向蹲踞,滥用戎夷的礼
仪。对于这些削发之徒来说,完全是胡人
了。各国都有其原来的风尚习俗,按理是不
可以改变的。
如果说观照世界的方式不同,因而设教
的宗旨必定不同的话,那么,佛教并非是东
方华夏的宗教,道教也不是西方戎狄的宗
教,按理应当像鱼鸟一样,因渊源不同而永
不相关;但为什么老、释二教都能流行于四
面八方?现在既然佛教已风行于东方,道教
也向西方迈进,故此知道世风有精粗之分,
宗教有文质之别。但道教执守根本以导引末
流,佛教拯救末流以保存根本。请问其差别
的要领有哪些?如果仅认为差别在于是否剪
落头发,则罪犯也剪落头发。如果以为差别
在于是否设立偶像,则巫觋也设立偶像。这
些都不是其要领,其要领在于恒久不变。二
教都以永恒不变的“常住”为其形于物外的
“象”,那么其思想体系的“道”又有什么差
异?
神仙有死,衹是权宜的说法。神仙是大
化的总称,而不是穷极玄妙的至名。至名是
没有名称的,其有名称者共有二十七个品
级, “仙”变而成“真”, “真”变便成
“神”,“神”或称为“圣”,仙、真、神各有
几种品级,品级达到极致便进入了空寂的境
界,既无为又无名。如果仅仅是服用素食丹
芝,以求延年益寿,那药尽寿终便会死去,
这衹是些修身养颜之徒,并非神仙一流人
物。
明僧绍《正二教论》认为: “佛教在于显明
其信仰,道教在于保全其生命。保全生命者暗
蔽,显明信仰者通达.现在道家宣扬长生不死,
可以补为天上的神官,这根本违背了老、庄立论
的原理。”文惠太子、竞陵王萧子良都喜好佛
教。吴兴孟景翼为道士,太子召他进玄圃园。
当时正足众僧大会,萧子良让盂景翼向佛礼敬,
孟景翼不肯,萧子良赠送《十地经》给他。孟景
翼作《正一论》,大约是说:“《宝积》云‘佛以
一音广说法’。 《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
式,。‘一’是极其神妙的,它的空寂幽玄可以与
有形的世界相隔绝,其神奇的变化可以充满于无
穷的境界。它无为而可衍生万物,处一而成为无
数。没有谁能给予确切的命名,故勉强称之为
‘一’。在佛教称为‘实相,,在道教称为‘玄
牝’。这无形的东西就是道家所说的‘大象’,也
即是佛教所谓的‘法身’。二教都主张采用不去
有意为之而是听其自然方法来执守‘法身,、‘大
象’。但事物有八万四千种,说法也有八万四千
种。方法既然是无数的,其施行也是没有穷尽
的。虽然各种品级的修炼衹是随其机缘,不能勉
强,但必须引导归之于‘一’。遣归之于‘一,
叫作回归向正,向正即是无邪。邪念既已排除,
众多的善性便会曰曰更新。三五四六,随用而
行,独立持守而不改变,弃绝学问而无忧愁。远
古的诸圣,都共同遵守着这个‘一’。老、释二
教初始之时并未分开,迷惑的人将其分离而不能
融合。众多的善行都去普遍地修炼,修行普遍了
便能成为圣人。虽然称号有千百种,但终究不能
穷尽。既然难以穷尽,怎能一一思议。”司徒从
事中郎张融作《门律》说:“道舆佛的终极没有
不同。我看佛僧与道士论辩是非,好像儒、墨两
家论战一样。从前有鸿雁在天边飞翔,距离遥远
而形象不很鲜明。越人认为是凫,楚人以为是
乙。人的看法有楚、越之分,但鸿雁就是鸿雁,
这是同一的。”张融把它拿给太子仆周颐看。周
颗驳难他说:“虚与无就其内涵性质来说,都指
空寂,这点是相同的。但它们处于空寂的方位,
所表露的意义则有所区别。你持论的根据是‘处
于极远处方是无二’。这处于极遗的虚与无没有
分别,大概是指其内涵的性质而言的hE?但足下
您所宗仰的本旨却是同一在鸿这一实实在在的物
上,而没有同一于虚无。以此奔驰在佛道二教之
中,难免不会产生错误。不知您高明的眼光是如
何认识本源的,轻易地信仰,哪裹会有根本的宗
旨呢?”他们之间往来论辩很多,遣裹就不一一
记载了。
顾欢不善于El辩,而善于写作。着有《三名
论》,很是精巧,是钟会《四本》之类的著作。
又注释王弼《易》书的《系辞》,在学者中流传。
始兴人卢度,道教的造诣也很深。年轻时他
曾经跟随迟丞北征。退丞战败,敌虏追击得非常
紧迫,前面又被进丞阻挡不得渡通。卢仅在心中
发誓说: “如果能够免死,从今以后再不杀生。”
不一会儿便看见两根栏木漂来。卢度接到栏木得
以渡过淮水。后隐居西昌三顾山,常有飞鸟走
兽伴随他。 .天夜里,有鹿触碰其墙壁,卢度
说:“你碰坏了我的墙壁。”鹿应声离去。他屋前
有一水塘养鱼,他用名字来招呼这些鱼,鱼便依
次前来,取食后方离开。他预先便猜测到自己去
世的年月,于是便和亲友诀别。齐永明末年,
寿终正寝。
当初,在永明三年,征召骠骑参军顾惠胤为
司徒主簿。顾惠胤是宋朝镇军将军顾觊之弟弟的
儿子.他志在闲居养身,不肯应征。
臧荣绪是东莞莒县人.祖父臧奉先是建陵
县令,父亲臧庸民是国子助教。
臧荣绪年幼时父亲便亡故了,他亲自种菜浇
园,用以供奉祭祀。母亲死后,于是便撰著《嫡
寝论》,洒扫房屋,设置筵席,每遇朔、望之H
便按礼拜献,甘珍美味从不先尝。
臧荣绪性格纯厚喜好学问,他搜集束晋、西
晋史合成…书,分纪、录、志、传,共一百一十
卷。隐居在京口教授门徒。南徐州征辟他为西
曹,举荐为秀才,都不肯应允。齐太祖作扬州刺
史时,曾征召臧荣绪为主簿,他也不来。司徒褚
渊年轻时曾经亲自寻找过他。齐建元年间,褚
渊禀告太祖说:“臧荣绪是朱方的隐士。从前臧
质在宋朝时,以国戚身份出任彭岱的牧守,曾招
引他为辅佐,但这并不是臧荣绪所爱好的,所以
藉El有病而请求免职.他坚守归隐之志,身居草
屋,虽条件艰苦,渗漏潮湿也觉安宁,以浇园种
菜终老一生.与朋友关康之都沉溺于典籍,追记
古事著书立说,撰有《晋史》十帙,赞论虽没有
显示出超卓的才华,但也完全能包罗统括一代之
事。臣年前去京1:3,早已与他相见。最近告诉他
要取用他的书,他已送出,希望能收录进石渠
秘合,供博采异闻鉴别善本之用。”齐太祖回答
说:“公所说的臧荣绪,我很记得他。他有史书。
想把它收进天禄阁,很好。”
臧荣绪看重和爱好《五经》,他对入说:“从
前吕尚奉献丹书,周王斋戒降位以迎;老氏、释
门的教诫,都有礼敬的仪式。”为表明至道,于
是便着《拜五经序论》。因孔f生于庚子日,故
常常在逭一天陈列《五经》叩拜他。自号“被褐
先生”.又认为饮酒会淆乱德性,所以平时言谈
常以酒为诫。齐永明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当初,臧荣绪和关康之都隐居在京口,世人
称为“二隐”。关康之字伯愉,河东人。世代居
住在丹徒县,以研学古代典籍为业。四十年不出
门,不肯应承州府的招聘。宋太始年间,征召
为通直郎,不就任。晚年因为母亲年老家境贫
寒,所以要求做岭南小县的县令。性格清正简
约,独自居一室,很少与妻小相见,也不与宾客
交往。弟子以学业相传授。特别喜好《左氏春
秋》,、齐太祖为领军时,平素也喜欢《左氏春
秋》。关康之送给齐太祖《春秋》、《五经》,是经
他亲手句读校定的,并且还有十余条论述《礼
记》的文字。齐太祖非常高兴,很是珍惜这部
书。,死时还遣诏命将这部书放入冥宫。关康之卒
于刘宋末年.
何求字子有,庐江郡潜县人。祖父何尚之
是宋司空。父亲何铄为宜都太守。
何求于宋元嘉末年为宋文帝的挽郎,初仕
著作郎,中军卫军行佐,太子舍人,平南参军,
抚军主簿,太子洗马,丹阳、吴郡丞。何求性格
清淡没有过分的欲望。又官拜征北参军事,司徒
主簿,太子中舍入。宋泰始年间,何求的妻子
丧亡,归葬在吴县旧墓中,授职为中书郎,他不
肯拜受。仍住在吴县,居住在波若寺内,足不出
产,谁也见不着他。宋明帝驾崩,他才出门赴京
奔国丧,被授为司空从事中郎,不肯就任。于是
便拜官为永嘉太守。何求当时寄住在南涧寺内,
他不肯前往台省,请求就在寺中拜受,获得许
可。一天晚上忽然乘小船逃回吴县,隐居在虎丘
山。又授职为黄门郎,不肯就任.齐永明四年,
世祖让他做太中大夫,又不就任。永明七年去
世,享年五十六岁。
当初,何苤的生母工区被他父亲害死,何求
兄弟因此没有做官的兴趣。
何求之弟何点,年轻时就不肯出仕。宋朝时
曾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不就任。隐居在东离门外
卞望之的墓旁。他性格循顺善良,很少亲附名
人。齐建元年间,褚渊、王俭为宰相,何点对
人说:“我作《齐书》已经完成,赞辞云:‘褚渊
出身于豪门世族,王俭也门第高贵家族华丽。若
不是依赖于母舅之力,怎能够关怀体恤亲戚之
家。”’王俭原想会见他,知道见不着,才打消了
这个念头。齐永明元年,征召他为中书郎。豫
章王亲自登门造访,何点却从后门逃出去。竟陵
王萧子良闻知此事,说:“豫章王尚且不能够使
他屈就,我更不能提出这种要求。”于是赠给何
点嵇叔夜酒杯和徐景山酒枪以表达心意。何点
常自得其乐,虽然一喝酒就醉,但交游宴乐时仍
不离酒。永元年间,京都常受敌寇的侵扰,何点
曾把亡衣结成下裤,与崔慧景共同讨论佛教教
义,其归隐的行迹多是这样。
何点之弟何胤,有儒学造诣,也怀抱着隐遁
之志,将居宅命名为小山。齐隆昌年间他为中
书令,因是皇后的堂叔而受到亲近恩宠。齐明帝
即位,何/乱便出卖了田园住宅,准备顺遂自己归
隐的心愿。建武四年,他为散骑常侍、巴陵王
师。听说吴兴太守谢础辞官,何胤深恐落在他后
边,于是上表辞职不等回音便擅自离开,隐居在
会稽山。齐明帝大怒,命有司上奏弹劾何胤,然
后再发布优待他的诏书。永元二年,征召何胤为
散骑常侍,太常卿。
刘纠字灵预,南阳郡涅阳县人。他本是中
原旧族,迁居到江陵。他年轻时便节操高尚,好
学上进,必要取得爵禄后方归隐。宋泰始年间,
官至晋乎王骠骑记室,宣厘县令。后罢官归家,
便选择幽静处居住,不食五谷,以吃山蓟及胡麻
为生。
齐建元初,豫章王为塑幽刺史,教人写信
礼请塑幽,要聘任他为别驾,与他同时受到礼请
的还有同郡人宗测、新野人庾易,刘纠等人各修
书答谢,却都不应允受召之事。永明三年,刺史
庐陵王萧子卿表奏朝廷,请加授给予刘纠及同
郡人宗测、宗尚之、庾易、刘昭五人蒲车束帛之
命。有韶征请刘纠为通直郎,不就任。
竞陵王萧子良写信向他表达心意。刘纠回
信说: “我一年四季经常患病,平时以浇园种菜
为业。若使我余生能在山泽间得到舒畅,暮年情
趣寄托在鱼鸟身上,这难道不是唐尧、虞舜对我
的深重恩典,周公、邵公对我的宏大惠泽吗?刘
纠进不研究机巧玄妙,没有孔门之徒、稷下学人
的论辩才能;退不费神脱离物累,没有终老于坟
间树下的节操。远来的恩泽既已洒下,仁爱的规
劝也已表明。我谨收起被认为是樵夫牧人之类的
嫌疑,对您表示越工勾践‘轼蛙’般的敬意。”
刘纠笃信佛教,他穿粗衣布衫,礼敬佛而吃
长斋。注解《法华经》,亲自讲说佛教教义。因
为江陵西面的沙洲远离人群,于是迁居到那儿。
建武二年,有诏征聘为国子博士,他不就任。这
年冬天,刘纠病重,正午有白云飘绕在屋檐下房
门内,又有香气及磬声,这天他便亡故了,终年
五十八岁。
刘昭与刘则同宗。州府聘请他为祭酒从事,
不肯就任,隐居在山中。
庾易字幼简,新野郡新野县人。迁居到江
陵某地。祖父庾玫是巴郡太守,父亲庾道骥是安
西参军。
庾易生性恬静志在归隐,不舆外界交往。齐
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聘请他为骠骑参军,他不
肯就任。临川王萧映来到州府,特别看重庾易,
上表举荐他,并送他一百斛麦子毛庾易对来使
说:“山民我砍柴采野食与麋鹿为伍,终年少有
皮毛之衣,自耕自种的收获足够度过岁月。受大
王的恩泽,已经很深重了。”推辞不接受所赠的
粮食。永明三年,有诏征为太子舍人,不肯就
任。平时以作文章而自得其乐。安西长史袁彖钦
佩他的风范,写信给他表达自己的心意,庾易则
以兄弟间家书的格式给他回信。建武二年,又下
诏征召他为司徒主簿,不肯应征。去世。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是宋朝征士宗炳的孙
子,世代居住在江陵。宗测年轻便好幽静避隐,
不喜欢处于世俗间。慨叹说: “因家境贫寒双亲
年老便不择官而出仕,先哲以此为美谈,我却有
所疑惑。人的孝心确实不能感动神灵而获得财
物,但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凭劳动去分取土地的
出产。怎能够去接受别人鬯厚的俸禄,替他分担
重任呢?”
州府推举宗测为秀才,主簿,不肯就任。骠
骑将军豫章王征聘他为参军,宗测答覆说:“为
什么要错误地去伤害海中之鸟,横暴地去砍伐山
中之木呢?”母亲丧亡,他亲自背土种植松柏。
豫章王又写信给他聘请为参军。宗测回答说:
“我性格同于鱼鸟,喜爱止息在山岩沟壑,眷恋
着青松翠竹,迷失了人世之路。纵情游荡在高山
流水之中,好像发狂一般,忽而不觉老之将至.
而今双鬓已白,怎么可以再要求我收敛虚渺的行
迹而担负实际的责任,限制我倾慕鱼乌的心情
呢?”永明三年,有韶征聘他为太子舍人,不肯
应征。
宗测想要游览名山大jI!,于是便将其祖父宗
炳画的《尚子平图》临摹到墙壁上。宗测的长子
在京师作官,知道父亲有出游的意思,便求取俸
禄,回去作南郡丞,以便照管家事。刺史安陆王
萧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的各级官员都赠送礼物给
他,宗测什么也不接受。衹随身携带了《老于》、
《庄子》两部书。子孙们拜别他时悲痛哭泣,而
宗测看也不看便长啸而去。于是他前往庐山,在
祖父宗炳的旧宅中居住。
鱼复侯萧子响为江州刺史,赠送给他丰厚
的礼物。宗测说: “年轻患有癫狂病,为找山采
药,才从速道来到造裹。按肚量而进食松子苍
术,按形体而穿薜荔女萝,这已足够维持我淡泊
的生活,怎能再接受这强加的施予!”萧子响亲
自去拜访他,宗测隐避不见。后来萧子响干脆不
通告便来访,已经快要到宗测的住所,他不得
已,才戴着葛巾穿着麻布衣与萧子响相见,但却
不和他交谈,萧子响很不高兴地回去了。尚书令
王俭送给宗测蒲草被褥。
不久,宗测护送弟弟的灵柩西去回到江陵,
仍留住在旧宅永业寺内,不和宾客朋友相交往,
衹和志趣相投的庾易、刘纠、族人宗尚之等人往
来谈论。刺史随王萧子隆来到江陵,派遣别驾
宗哲前去慰问,宗测笑着说:“按理贵贱不相交
往,你为什么来到这裹?”竟不回答他的问候。
建武二年,征召他为司徒主簿,不肯就任,去
世。
宗测善绘画,自己在屏风上画有阮籍在苏门
山相遇孙登的图画,无论坐卧都能看着它。又画
永业寺的佛影台,这些都是精妙之作。他又很爱
好音乐,喜欢《易经》、 《老子》,为皇甫谧的
《高士传》续作三卷。又曾经游历衡山的七座峰
岭,着有《衡山记》、《庐山记》。
宗尚之字敬文,dl爱好山/I[水泽。和刘纠一
样,祇做官至骠骑记室便辞官不仕。宋末,刺史
武陵王聘请他为赞府。豫章王聘请他为别驾,都
不肯应允。齐永明年间,与刘纠一同征召为通
直郎,和帝中兴初年,又征召为谘议,都不就
任.高寿而终。
杜京产字景齐,吴郡钱唐人,是杜子恭的
玄孙。祖父杜运,为刘毅卫军参军。父亲杜道
鞠,是州从事,他善于弹琴下棋。杜家世传五斗.
米教,直传至杜京产及其子杜栖。
杜京产年轻时便恬淡静穆,无意于荣耀与仕
宦。颇涉猎文章道义,专修黄老之学。会稽人
孔觊,清正刚毅有高节,一见杜京产便与他结成
好友。郡召杜京产为主簿,州聘他为从事,他都
称病离开。拜官为奉朝请,也不就任。他与同郡
人顾欢脾性相投,在始宁束山设馆聚徒讲学。
齐建元年间,武陵王萧晔任会稽太守,齐太祖
派遣儒士刘秋去东方为萧晔讲说儒术,杜京产便
邀请刘辙到馆舍讲书,竭尽资财供应接待他,儿
子杜栖匆忙间拖着鞋走路,亲自替刘珊师徒做
饭,他们就是这样礼敬贤士的。孔稚珪、周颐、
谢满都写信给他以表达恳切深厚的情意。
永明十年,孔稚珪及光禄大夫陆澄、祠部尚
书虞惊、太子右率沈约、司徒右长史张融上表荐
举杜京产说:“依我们看吴郡杜京产这个人,心
地洁静,性格谦虚,平顺通和出自于天性,聪敏
豁达表露得极其自然。学遍玄、儒之经,博通历
史、诸子之书,耽乐于文章学问,沉吟于道义奥
妙。宋泰始之朝,挂冠罢仕,抛舍家业,辞世
遁避,隐归于太平。在峻极的山者上筑室而居,
在深幽的山涧中采芝而食,自耕自种, 自给自
足,自得其乐。卓然独立而不群,淡泊寡欲,麻
衣蔬食,已二十余年。即使是古代的高尚志士,
怎能超过他!我们认为应该使他放弃幽谷中的隐
居生活,穿着绣衣进入朝廷,则山谷都会欢悦,
薜萝也会鼓掌欢迎。”表章虽上但未见回音。建
武初年,征召为员外散骑侍郎,杜京产说: “庄
生持钓的志向,怎能为白璧而回转。”推辞有病
不肯应微。年六十四,卒于永元元年。
会稽人孔道征,坚守志向而不仕宦,杜京产
和他很友好。
永明年间,会稽钟山有一个姓蔡的人,不
知其名.在山中养鼠数十只,叫来就来,叫去便
去.此人言谈狂妄简慢,当时称之为“谪仙”。
不知所终。
沈骚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
是晋朝的太中大夫。
沈膦士年轻时爱好学习,家境贫寒,他就边
织帘边读书,VI手不停。宋元嘉末年,宋文帝
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并查访举荐好
学之士,武康县以沈膦士应选。何尚之对儿子何
偃说:“呈会从来就有奇异之士.”不久,沈鳞士
便藉121有病而回归乡里,再不与名人交往。他抚
养丧父的侄儿,义名显扬于乡间。
有人劝说选盐工出仕,他回答说:“悬鱼囚
兽,天下同是如此。圣人妙悟,所以每行一步都
有吉兆在先.我确实未有高尚的德行,不能淡泊
无虑,物我两忘,为何不企求谦退一些?”于是
作《玄散赋》表示与世隔绝。太守孔山士聘请
他,他不应允。同族人徐州刺史逸昙庆、侍中这
怀文、左率沈勃都来探望他,沈膦士一概不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