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齐书

_62 萧子显(清)
理?衹不过用人不当罢了。”于是便任命沈宪兼
山阴县令,他就任后政声卓著。孔稚珪请假回到
束土,对人说:“沈县令料理事整特别有天才。”
加封沈宪为宁朔将军。王敬则作会稽太守,沈宪
仍旧留任镇军长史,依旧兼山阴县令。
后来沈宪升为冠军长史,行南豫州事,晋安
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西阳王萧子明代理南
查丛刺史,Z扩仍留任冠军长史,依旧为卢堕太
守,多次掌管州府事务。齐世祖永明八年,萧
王塱属下典签型道渣擅自取用州府差役五十人供
自己役使,又役使萧子明的亲信,及私下使用其
车船仪仗并贪污钱财百万,被有司奏报,齐世祖
大怒,赐刘道济死。沈宪因不能纠察而受牵连,
免去官职。不久又恢复为长史、辅国将军,因病
离职。后又官拜散骑常侍,还没有举行正式任命
的仪式,选塞便亡故了。当时人们称赞他是良
吏。
选塞同郡人丘控茎,起先作置垩壑太守,清
廉自立。j翘赞叹说:“看见物欲心却不被迷惑,
造就是扰公留给子孙的好风尚啊。”丘仲垄字王
雳,年轻时受到选塞堂伯父领军选撞之的知遇。
塞五邀年间,任太子领军长史,宫至廷尉。去
世。
李珪之字孔璋,江夏郡钟武县人。父祖都
是县令。
李珪之年轻时被征召为州从事。宋泰始初
年,蔡兴宗任郢州刺史,以李珪之为安西府佐,
委托他处理本职事务,因为清正而受到知遇。升
他为镇西中郎谘议,右军将军,兼都水使者。李
珪之在历任的各种职位上都被称作清正干练,被
授游击将军,依旧兼都水使者。转官兼职少府,
去世。
先前,永明四年,荣阳人毛惠素为少府卿,
他管理才能很强而治理事情清正深入。皇上敕命
他购买铜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给帝室绘画用,用
钱六十万。有人诽谤毛惠素收受了钱财,齐世祖
大怒,命尚书评议价格,毛惠素所买贵了二十八
万多,有司奏报他,因此被杀。死后家徒四壁,
世祖很是后悔和遗憾。
孔璘之是会稽郡山阴县人。祖父孔季恭是
光禄大夫,父亲孔灵运是著作郎。
孔诱之起初为国子生,被举为孝廉。官拜卫
军行参军,员外郎,尚书三公郎。他被外任为乌
程县令,很有管理才能。回京转官为通直郎,补
为吴县县令。他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偷割了邻居
家一束稻,孔璘之便把他交给监狱治罪,有人劝
谏他,孔璘之说:“十岁就能做盗贼,长大后什
么坏事不会做呢?”县裹人都受到震动。
孔诱之升为尚书左丞,又因为善于处理公务
而闻名。转官为前军将军,兼少府。又升为骁骑
将军,依旧任少府。外任宁朔将军、高宗冠军征
虏长史、江夏内史。回京后为正员常侍,兼左民
尚书、廷尉卿。又出任临海太守,在任上清正简
约,罢郡职回京,衹献上干姜二十斤,齐世祖嫌
少,等到了解到孔璘之清廉,才深为叹息。授孔
诱之为武陵王前军长史,还没有正式拜授,依旧
外任他为辅国将军,监吴兴郡,不久官拜吴兴太
守,治理事务很是清正严明。
高宗萧鸾辅政,防备限制各路藩王,下达
秘密旨令给皇上的各位辅佐官。产旦元年,提升
孔王蛙为宁朔将军、置鹦王冠军长史,行竖业
事,汪夏内史。丛N丝推辞,不答应。远未拜官
便亡故了。
史臣日:琴瑟不和,定要改弦更张。魏、晋
时作官吏,与汉代略有差别,苛刻峻猛的风气虽
然有所减弱,但仁爱之情也减少了。用严峻的法
律、常规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是因为历世的仁
爱没来得及宣扬,而寄希望于年年求得治理的方
法。先公后私,对自己来说要做到造点并不容
易;取割民利以奉献国家,造件事做起来却不困
难;期望这种人来救补世弊,实际上衹能暂时苟
免过失而已。况且眼睛看见了物质利益,嗜欲便
横流而不可节制,贪得无厌而败坏官风,取得和
给予都违反了礼义,官吏的不良行为,没有哪一
种不是由此而来。揭露奸邪辨别伪善,确实要有
卓异的见识,衹有清廉公正,才能垂名史册政绩
卓著。当今治理百姓的官吏,没有能超过这些人
的。
赞日:众多的下民,是为官者所长期接近
的。丝线混乱了就需要理清,怜悯百姓痛苦才能
称为仁德。奸邪与正直交相错乱,就应当交替使
用宽刑与峻法。用什么去引导民风民俗?可贵之
处在于自身清正廉明。
[第三十五
高 逸
良 臧荣绪 何求 刘纠 庾易
洗瞵士 吴苞 徐伯珍
《周易》记载君子之道四种,说的是仕舆隐
的事。所以有人身在朝堂而形同隐居,有人浪迹
江湖而长期归隐。隐居避世的形式情态,繁复纷
纭,千差万别。如果对道的含义理解十分透彻,
声名与形迹都已忘怀,将身影隐埋在峻极的山
岩,把名声掩蔽在深深的谷底,解除了仁义的桎
梏,将形体精神回归于自然,那么在儒家名教之
外,另有一番风韵情致。所以,在唐尧时代就有
不信奉圣人的隐士,孔门子弟也阴差阳错地成为
荷篠丈人的客人。其次则高举独来独往的节操,
看重仕隐去就的空虚的名声,他们热烈争取的不
是实际的物质利益,这与世俗风尚不同。有人谋
虑周全而最终悔悟,事情有了结局方知道它的危
险陆;有人志向得不到伸展,于是归隐山林,歌
吟泽畔。这些人都是凭藉宇宙而成其心志,以自
然风云作为警戒借鉴。其志向如果真的达到了
道,也是很自然的。他们具有贞洁纯正的品德,
并以“文”来培养它们。不然的话,他们与那些
在山中砍柴的樵夫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樊英接
受了征聘,这不符合李固对他的期望。冯恢改节
出仕,便受到张华的鄙薄。希望身处尘世之外的
人,可见是很多的。像现在的这十多位先生,出
仕却不求闻达,退隐又不受世俗的讥讽,虽信服
儒道,但能保全自身,这就是逸民节操的模范,
所以将他们合在一起写成《高逸篇》。
厘垣王字互琼,昱郦鱼睦人氏。高祖!韹
曾为舱王太守。父亲±挝为征虏参军。
褚伯玉年轻时便有隐士的品德,清心寡欲。
十八岁时,其父为他婚配,新娘从前门进房,褚
伯玉便从后门外出。于是前往剡地,居住在瀑布
山。他很能忍耐寒冷暑热,当时人们把他比作是
王仲都。在山上三十余年,与世人隔绝。王僧达
作吴郡太守,不辞繁劳地苦苦礼请他来,褚伯玉
迫不得已,只好在郡城停留了二夜,才交谈几句
便告退。宁朔将军丘珍孙写信给王僧达说:“听
说褚先生住在您的馆舍。这位先生藏身于云雾山
中,不侍奉王侯,高尚其志,采野果为食,已有
很多年了。如果不是屈己谦恭喜爱贤者的人,怎
能够请他到来。从前文举曾住冶城,安道进入昌
门,加上这次伯玉宿吴郡,共是王件美事了。大
凡辞却米粮,以烟霞为食的人,祗可以暂时礼请
他来,而不宜长久地留住他们。您应该顺遂其遣
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愿望。希望他回马归山时,
能屈尊暂停;也希望您能帮我转达,使他知晓。”
王僧达回信说:“褚先生随云烟飘游已经很久了。
古代的隐逸之士,有的因为思虑儿女而留下,有
的则使隐居地成为闹市,但这位先生对此毫无兴
趣,祇与青松山石交友。身居孤峰绝岭累积已达
几十年。所以最近特邀请他来这襄,期望宽慰我
日夜仰慕他的一片真心。及至谈轮起寻访芝桂、
荔萝之类隐居生活,我就好像亲见烟波流泉,亲
临隐居之地一样。知道您想拜见他,我会转达您
的意思。”
宋武帝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施行风俗
教化,上表荐举褚伯玉,特准征聘为本州议曹从
事,褚伯玉不肯就职。齐太祖即位,亲手韶命吴
郡、会稽二郡太守对他以礼迎送,褚伯玉又藉口
有病而辞谢。太祖不想违背他的志向,敕命在剡
县白石山建筑太平馆让他居住。建元元年去世。
享年八十六岁。因为经常住在一楝楼上,所以就
安葬在这座楼中。孔稚珪曾经跟随他学道法,所
以替他在馆舍旁立了一块碑石。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人。祖父明玩,
为州治中。父亲明略,为给事中。
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举为秀才,通晓经
义,儒学造诣很深。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
他为功曹,一概不就职。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
聚徒讲学。淮北陷落于敌手之后才南渡长江。宋
明帝泰始六年,征他为通直郎,不肯就任。
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当时为太傅,教
采用以旌旗币帛为礼品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
及顾欢、臧荣绪等人,征召明僧绍篇记室参军,
他也不来。明僧绍之弟明庆符,任贵州刺史,明
僧绍因为缺乏粮食,所以随明庆符一起到郁洲,
住在弁榆山,栖云精舍,喜欢赏玩水石,竟然一
次也没有进过青州城。齐高帝建元元年冬,诏
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又怀想尘俗之
外的隐者。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
朴,幽静贞节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征召他
为正员郎,明僧绍藉VI有病而不肯就职。以后齐
高帝在给崔祖思的信中说:“明居士立志值得敬
重,我以前的旨意竟然没有传达给他吗?天气稍
凉想举办讲习之事,你可以到他那儿,把我的意
思全部告诉他,令他和明庆符一块儿回来。”又
说:“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却采食周朝野菜,
在古时候尚且受到人们议论,现今难道能息止造
种议论吗?姑且把它当作笑话罢了。”
明庆符解除现任职务后,明僧绍跟着他返
回,住在江乘摄山。齐太祖对明庆符说:“你的
兄长高尚隐逸之事,这也是尧的方外之臣。朕虽
然没有与他直接交往,有时却在梦中相通。”赠
给明僧绍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壳冠。明僧绍听
说佛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前往定林寺
守候他。太祖想出寺庙去见僧绍。僧速问明僧绍
说:“天子如果到来,居士你怎样和他相见?”明
J鳄说: “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以躲避。
假如得不到同意,便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办法行
事了。”丞塱元年,查型趄敕命召塱峦且,他藉
口有病不肯相见。下诏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也不
肯就任,去世。其子明元琳,字仲璋,也能继传
家业。
明僧绍的长兄明僧胤,能谈玄说道,宋朝时
为冀州刺史。明僧绍之弟明僧嵩,也爱好学问,
宋武帝见了他,亲自迎接并颂扬其名声,当时人
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宋明帝泰始初年,他任
青州刺史。
明庆符在齐高帝建元初年为黄门官。
塱腿之子塱墓盟,塞五邀年间,任壹越旦
盖;蔓盛的平南主簿,跟随拒守挂堕,累官至骠骑
中兵,与荀伯玉同为值班管领。齐高帝§纽元
年,为旦业刺史,对銮羞人采用绥靖怀柔政策,
产童答允让他作益丛刺史,还未升转便去世了。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氏。祖顾赳,晋
朝隆安末年,因躲避动乱而迁居。顾欢六七岁
时书写甲子,有简策三篇,顾欢据以分析推算,
于是知道了六甲。他家境贫寒,父亲让他驱赶田
中麻雀,顾欢作了《黄雀赋》便回家,麻雀将田
中稻谷吃了大半,父亲发怒,想鞭打他,看见顾
欢作的赋才停手。乡村中有学堂,顾欢因贫困而
拿不出钱来上学,于是就靠在学堂后墙上旁听,
所学东西没有什么遗忘的。他八岁便读了《孝
经》、《诗经》、《论语》。等到长大后,更笃志好
学。他母亲年老,他便边种田边读书,晚上便燃
烧谷糠来照明。同郡人顾觊之来到县裹,见了他
觉得很是惊奇,于是让几个儿子都与他相交往,
顾觊之的孙子顾宪之也跟他学经傅。顾欢二十多
岁便跟随豫章人雷次宗咨询玄学儒学各种意义。
母亲亡故时,他有六七天都水米不沾牙,在墓旁
筑室而居,于是就隐逸避世而不出仕。他在剡县
天台山开馆聚众讲学,接受他教导的经常有近百
人。顾欢早年丧父,每当读到《诗经》中“哀哀
父母”这句诗时,便拿著书恸哭流泪,学者从此
放弃《蓼莪篇》而不再讲。
齐太祖辅佐宋朝朝政时,对枫欢的风范教化
很欣赏,征召他为扬州主簿,并派中使去迎接顾
欢。到太祖即位,顾欢才到了京城。顾欢自称是
山谷臣顾欢,上表章说:“臣听说张纲要提纲绳,
整理裘衣要提着衣领。纲领既已理顺,裘毛网眼
自然会张开。而道德是纲,事物的形式是目。从
上治整其纲,则万事都符合时势顺序;从下张开
其目,则庶民百官都不敢荒废其业。因此商汤、
周武王既得情势又师法正道,其基业便延绵不
绝;秦始皇、项羽轻视正道而一昧放纵其威势,
结果是身遭杀戮。自古以来,天门便有开有闭,
春夏秋冬气候互相更新,丝衣皮裘也互相变换替
代。当今已是火水更换了位置,Et、月、星也变
改了法轨,上天树立显德之人,适应时序生育万
物,搜集宣扬偏狭浅陋的意见,草莽中也没有隐
伏的议论了。因此山谷中愚笨之人,也敢于表明
自己偏颇的一管之见,谨删撰《老子》一书,献
上《治纲》一卷.希望皇上能考察古代百王的治
理方法,斟酌运用到现时,不要因为是草野鄙陋
之人的话而抛弃它,不要因为是地位微贱者的见
识而废置它,那么就是率土之民的福分,微臣我
的万幸了。希望皇上能看看,则从上至下都相互
安泰。虽不求百姓欢悦而百姓自然欢悦,不祈请
上天保佑而上天自会答应。上顺应天,下使民欢
悦,那么皇上的基业便很稳固了。臣志向在深山
幽谷,不想获得荣耀;云霞野食完全满足需要,
不必依靠俸禄养身。陛下既然远道寻求访见我,
我怎敢不畅所欲言?话已说完,请求允许我从此
退隐。”
当时员外郎刘思效上表陈述自己正直的意见
说:“刘宋白大明以来,逐渐凋敝衰落,征收的
税赋比往年增多但国库却比以前更贫乏。加上战
争烽火屡起,国家创伤得不到平复,服兵役的兵
士们,家中没有半点粮食储备,百姓哀号哭叫,
毫无生活的快乐。豪门权贵之流,富商巨贾之
族,其车马服饰伎乐,争相攀比奢侈靡丽;其亭
台楼阁池苑居宅,互相竞争着趋于高大华美。甚
至连居于山泽之人也不敢采摘饮用他们的水草。
贫富对照鲜明,抛弃本源而崇尚未流。陛下应当
发布明确的韶书,倾吐仁德的声音,广施恩惠甘
霖,禁止邪僻奸伪,减省徭役,杜绝奇丽的财
物,堵塞郑、卫之音,顺应历数天命的变化,改
变前朝奢靡的风气,使礼文与实质相符,这样做

不是很伟大吗?又彭城、汴州有鸱枭的巢穴,青
丘是狐兔藏身的洞窟,这些害人精残虐百姓祸害
人民,其程度比以往更凶暴,而且一天比一天更
厉害。鬼神哭泣旧泉的改色,人们悲愤故土的陷
敌;儿童见发式改换而感到活得惭愧,老人见衣
襟左掩而觉得陷入敌手的羞耻。陛下应当回报上
天、臣民的引颈以顾的期望,哀怜悯惜群黎百姓
翘首以待的殷切企盼,授兵权给卫青、霍去病之
类的将领,把韬略交给萧何、张良那样的军师,
万道并进,扫荡山谷。这样不用挥鞭而恒山倾
倒,渤海不够饮用而枯竭,哪裹仅仅址使敌寇灰
飞烟灭而已呢!”
齐太祖颁诏说:“朕I[I以继夜,思考着弘扬
治理朝政的方法,做梦都停留在山岩海滨,精力
集中在国家的管理库藏,诸事烦扰于心而很晚才
进食,可以说是极其勤勉了。吴郡顾欢、散骑
郎刘思劲,或来自山丘田园,或处于闲散职位,
都能到金门凤阙的朝廷来上书献策,辨析治理世
事的方式方法,对朕心有所帮助。现将其表章发
下,外臣们可详细选择适用的,以待陈奏。顾欢
最近已赏给旌旗饰物,刘思劫可以交给吏部按照
铨序官员的制度予以升迁,以显扬正直之言。”
顾欢束归时,太祖赐给他尘尾、素琴。
齐武帝永明元年,有韶征聘顾欢为太学博
:七,同郡人顾黯征为散骑郎。顾黯字长孺,有隐
逸的节操,与顾欢一起都不接受徼召。
顾欢晚年的衣着食物与常人不同。每天早晨
一出门,山鸟便聚集在他手掌上啄食。信奉黄
老之道,善解阴阳之书,用术数预测事物,大多
应验。当初宋元嘉末年时,他出京都寄住在柬
府,忽然在柱上题字说: “三十年二月二十一
日。”并因此而束返。后刘劭弑君篡逆,果然是
这一年的这一天。他自知将要去世,便赋诗言志
说:“精气随天命而行,游魂随物化而逝。”死期
一到,卒于剡山,身体仍然柔软,时年六十四
岁。归葬旧墓,树木枝干相连从墓侧长出,县令
江山图上表描述。齐世祖诏令顾欢的几个儿子,
编撰顾欢的《文议》三十卷。
佛道两家,其立教宗旨不同,学者因此互相
, s j’ , £三 :一 ,丈一 武 勿 , 苔 昔
非难诽谤。顾欢着《夷夏论》说:
凡是辨别是非,应当依据圣典。所以追
寻二教的本源,特标明二教的经典之句。道
经云:“老子入关到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
名曰净妙,老子趁着她白天睡觉,乘太阳的
精气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
左腋而出生,坠地就行走七步。于是佛道兴
盛了。”此段话出白《玄妙内篇》。佛经云:
“释迦牟尼成佛,有在尘世中遭劫难的命
数。”语出自《法华无量寿》。“为国师道士,
儒林之宗”。语出《瑞应本起》。
顾欢论述道:
五帝三皇,莫不有师傅。国师道士,没
有超过老聃、庄周的;儒林之宗,谁能超出
周公、孔子。如果孔、老都不是圣,那么谁
可称得上是圣。然上述经籍所说,像符契一
样相合。道则是佛,佛即是道。其道义的极
致是相符合的,其行迹则相反。或聚合光辉
以照明近处,或星光闪耀以照亮远处。道救
济天下,所以无处不进;智周全万物,所以
无物不为。它们进入世界的方式不同,所以
其作法必定不一样。各成其本性而不改易其
事。因此端庄从容的绅士,遣是华夏的容
貌;剪发而松开衣服,这是各少数民族的服
饰。挺身跪跽,如磬一样弯曲行礼,这是中
原的恭敬的礼节;像狐狗一样地蹲踞,这是
蛮荒之地的庄严的礼俗。用棺椁殡葬死者,
这是中原华夏的丧葬制度,火化水沉,这是
酉戎的丧葬习俗。保全身形笃守礼仪,这是
使人保存善性的教导;破坏容貌改易性格,
这是教人杜绝恶性的学问。不仅人是如此,
就连异于人的万物也是这样。鸟兽之王也往
往是佛,在无穷无尽的世界裹有圣人代代兴
起。或昭明五经,或传布三乘。在鸟的世界
便如乌一样呜,在兽的世界裹便像兽一样
吼。用华夏的语言教导他,便说华夏之语:
用夷戎的语言化育他,便说夷戎的话。虽然
舟与车都是用来乘坐以行达远方的,但却有
衹能济川I或行陆的限制。佛与道都是为了教
化世人,但也有夷戎与华夏的区别。假如说
它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因而采用的方
法可以互换的话,这岂不是车可以渡河,舟
可以在陆上行走吗?现在以中原华夏的体
性,去仿效西戎的方法,既不完全相同,也
不完全相异。在下抛弃妻子儿女,在上废除
宗庙祭祀。贪图物欲享受的,都因为礼节而
得到伸张;孝亲敬长的标准,衹凭藉是否犯
法来判断理亏。违犯了礼仪的条理次序,还
一点也不觉悟。丧失了体性忘却了回返,谁
还记得旧有的道路?况且理的可贵之处是正
道;事的可卑视之处在于习俗。舍弃华夏而
仿效夷戎,这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道吗?道
原本就是相同的。是取其风俗吗?风俗本来
就大大地不同。
常见那些刻舟求剑式的和尚,守株待兔
式的道士,互相争论谁的教义为大谁的教义
为小,互相攻击。或将道一分为二,或将华
夷习俗混为一谈。造就是牵强附会地将异认
作同,将同破坏成异。那么这种论争所持的
理由就是混淆是非的本源。考察两教,最崇
高的道义是相同的,衹是所取的方法有分
别。开始于无端,结束于无终止。或涅槃或
仙化,各是一种方式。佛教号称正真,道教
叫作正一。正一归结于无死,正真归结于无
生。在词义上虽然相反,实际含意上却互相
符合。但无生的教义则渺远,无死的教义更
切近。切近之法可以使性格谦虚软弱者得到
促进,渺远之法可以使喜好夸口逞强者受到
抑制。佛教有文采而广博,道教质直而精
细。太精细则不是粗笨之人所能信服的,太
广博则不是精细之人所能信奉的。佛教的语
言华美而善于诱导,道教的语言朴实而慎
密。太慎密则衹有聪明人能上进领悟,善导
引则使愚昧者争着向前。佛经繁多而明显,
道经简练而幽深。幽深则使人难于看清其奇
妙的门径,明显则使人容易遵循其正路。这
就是佛道二法的区别。
神圣的大师原本没有形成差别的心思,
但形式体制却方圆有别。方圆的器物既然用
途不同,因而二教实施的方法也不相同。佛
教是破除恶习的方法,道教是舆起善德的方
法。兴善则以崇尚自然为高,破恶则以讲究
勇猛为贵。佛教的行迹光明正大,适宜于教
化万物;道教的行迹慎密捆微,有益于为自
己所用。其优劣的分别,大致就是这些。
至于蹲踞平坐的种种仪式,本出于它们
各自的习俗;教徒们互相争论,也衹不过出
于他们各自的理解,这犹如蚊呜乌叫一样,
怎么值得一一去比较呢?
顾欢虽然赞同二教,但内心更偏向道教。宋
司徒袁粲假托道人通公的名义驳斥他,其内容大
略说:
白曰停息了照耀,恒星隐藏了光辉,这
是佛祖诞生时应验的征兆,其事在老子之
先,所以并非老子入关后,上天才显现这种
祥瑞。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