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齐书

_58 萧子显(清)
劳他.
齐明帝驾崩,裴叔业回到徐州的治所。束昏
侯即位,诛杀大臣,京城不断发生变乱。裴叔业
登上寿春城楼北望肥水对部下说:。你们想富贵
吗?我认为富贵能够得到。”永元元年,裴叔业
转任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
刺史,将军、持节照旧。裴叔业见时局正纷乱,
不乐意镇守在京城附近。朝廷怀疑他想反叛,裴
叔业也派人侦察京师的消息,于是谣言四起,越
来越多。当时裴叔业哥哥的儿子裴植、裴飏同为
直合,殿内驱使。担心大祸降临,于是抛下母亲
跑到寿阳,告诉裴叔业说朝廷必定会派兵来偷
袭。而徐世榇等人也担心裴叔业叛变,所以派裴
叔业同族人中书舍人裴长穆去宣布圣旨,允许裴
叔业暂时停止本身的职务。裴叔业还觉得不安
全,而裴植等劝说不停,于是裴叔业忧虑害怕,
便向梁王问计,梁王让他派遣家属回京师去,自
然就没有灾难。裴叔业于是便派儿子裴芬之等人
回到京都作为人质。第二年,进封冠军将军的称
号。但是传说裴叔业反叛的流言不断,裴芬之更
加恐惧,又跑回寿春。于是朝廷颁发韶书讨伐裴
叔业,派护军将军崔慧景、征虏将军豫州刺史萧
懿督率水陆各军向西征讨,驻军在小岘。裴叔业
病重,裴植便向北魏请求救助,并送裴芬之去作
人质。裴叔业不久去世,北魏派大将军李丑、杨
大眼带二千多骑兵进入寿春。当初,北魏孝文帝
元塞在齐明帝洼武二年时曾到过画画城下,他
的臣下们都劝他攻城.元宏说: “用不着攻打,
以后会投降的。”韭擅等人都回到盗堡。
崔慧景字君山,清河郡束武城人。祖父崔
构任奉朝请,父亲崔系之为州别驾。
崔慧景初为国子学生。宋明帝泰始年间,
历任职位至员外郎,不久便升为长水校尉,宁朔
将军。齐太祖萧道成在淮阴时,崔慧景便与同
族人崔祖思自动前去交结。萧道成想北渡广陵,
让崔慧景在陶家后渚准备好舟船,北渡之事虽然
没有施行,但崔慧景因此而受到亲近,拜授前军
之职。沈攸之的事件乎息以后,崔慧景出任武陵
王安西司马、河东太守,被派去防卫陕西。宋顺
帝升明三年,豫章工任荆州刺史,崔慧景留任
为镇西司马,兼谘议,河东太守之职照旧。齐太
祖受宋帝禅让登基,封崔慧景为乐安县子,食邑
三百户。豫章王派崔慧景奉表祝贺回到京都,齐
太祖召见他,特意慰劳接待他。转官为平西府司
马、南郡内史。不久即改任南蛮横史,加辅国将
军,内史照旧。从前南蛮府设置辅佐官员,其资
历很浅,自此以后才开始注重被选派者的资历。
齐太祖建元元年,北魏兵出动,豫章王派
崔慧景率三千人屯驻方城,以声援司州。魏兵退
去,但梁州贼人李乌奴还没有平定,任命崔慧景
为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军事、西戎校尉、
梁与南秦二州剌史,将军照旧。敕命荆州供应物
资派人送去,并配备甲士千人,徒步经过襄阳去
梁州镇所。当初,李乌奴多次被官军打败,逃奔
到氐地,常常乘隙而出,扰动梁州、漠中,并据
守在关城。他曾派遣使者到荆州请求投降。豫章
王不答允,派中兵参军王图南率领益州的军队从
砌合进击李乌奴,大大地挫败了他,李乌奴回保
武兴。崔慧景发汉中军,进驻白马。又派另一支
部队与王圆南腹背夹击李乌奴,岛奴大败,于是
便从武兴逃走。
齐世祖即位,崔慧景进号为冠军将军。他在
州任职时积聚了很多财产,获得了很多珍贵的物
品。丞明三年,以原来授予的称号回到京都。转
官为黄门郎.领羽林监。过一年,又调任随手东
中郎司马,加辅国将军。出任持节、督司州军
事、冠军将军、司州刺史。母亲丧亡,有诏起用
恢复原任职务。崔慧景每次终止在州郡的任职。
都要倾其资财奉献给朝廷,动辄几百万,齐世祖
因此很赞赏他.永明九年,以本号征召回京,转
官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过一年。升为右卫将
军,加给事中。
当时北魏将要南侵,齐世祖派崔慧景出任持
节、督豫州、郢州的西阳郡、司州的汝南郡一:郡
的各种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郁林王即
位,进号为征虏将军.、崔慧景因为郁林王新登帝
位,所以秘密地与北魏互相往来,朝廷因此而怀
疑担忧。齐高宗萧鸾辅政,派梁王到寿春去安
抚慰问他,崔慧景派人送秘密奏疏给萧鸾,表示
忠诚,劝他登上帝王之位。朝廷征召崔慧景回
京,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齐高宗建武二年,
北魏侵犯徐州、豫州,崔慧景以本官假以符节,
临时出巡去钟离,受王玄邈节制调度。不久加冠
军将军。建武四年,转为度支尚书,领太子左
率。
这年冬天,北魏孝文帝发兵攻打沔北五郡。
朝廷令崔慧景以假节的身份率领二万人,战马一
千匹,向襄阳进发。雍州各军都受他的节制调
度。永泰元年,崔慧景来到襄阳,但五郡已经陷
落。朝廷加封崔慧景为平北将军,设立辅佐官
员,分兵帮助守卫樊城。崔慧景屯驻在涡口村,
与太子中庶子梁王以及军主前宁州刺史董仲民、
刘山阳、韭坠、垡迭塞等人率五千余人前进到邓
越。前军参将返回,说北魏军马上就要到来。不
久,便见几万骑兵一同冲来,崔慧景据守南门,
翌王据守北门,命各路人马都到城上。当时崔慧
量等人的部队因为早餐时间很早又轻装急行军,
所以都面有饥色心中害怕。当时军中有三位幕友
是北方人,逃跑去投奔北魏,将齐军的情况全都
告诉给他们。北魏都督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
分派其武卫将军元蚪急忙挥兵邓城东南,截断崔
盖量的归路。;邀司马垂越挥兵指向城束,北魏
右卫将军播正屯驻城北,都向城内射箭。梁王
芦面想出战,崔慧景说: “北虏不会连夜包围城
池,到太阳落山时便会自动散去。”不久北魏兵
越来越多,于是崔慧景便先率军从南门撤退,开
始各军并不知道,随后便跟着败退。北魏军从北
门攻入城中,刘山阳与部下几百人断后,拼死而
战。北魏军派铁甲马队百余人冲击刘山阳,刘山
阳让射手用箭射他们,射倒了三人,并亲自斩杀
十几人,不能阻止住,边战边退。崔慧景出南门
过闹沟,上兵们互相践踏,桥都断裂倒塌。北魏
军从两边向他们放箭,军丰傅法宪被射死,掉进
沟中而死的人尸体都互相枕压着。刘山阳取用衣
袄器杖填进沟中,踩在上面过了沟,得以幸免。
北魏孝文帝率领大军追击他们。黄昏时,北魏孝
文帝到达沔北,包围了军主刘山阳。刘山阳依据
城池苦战,到傍晚,敌人才退去。齐众军都恐慌
害怕,当夜便都乘船回到襄阳。
束昏侯即位,崔慧景改领右卫将军,平北将
军、假节则照旧。尚没有正式拜授。永元元年,
调为护军将军,不久加侍中。陈显达反叛,朝廷
又加封崔慧景为平南将军,都督各项军事,屯驻
于中堂。当时辅国将军徐世铡专权,发号施令,
崔慧景衹不过是凑数而已。束昏侯大肆杀戮将
相,原来的大臣几乎被杀尽,崔慧景由于资历老
职位重,渐渐地自感不安。
第二年,裴叔业以寿春投降北魏,于是朝廷
改授崔慧景为平西将军,假节、侍中、护军将军
诸职号照旧,命其率军从水路去征讨寿阳。军队
驻扎在白下,将要出发,束昏侯用很长的围布形
成屏障,挡住杂人,亲自出琅邪城送他。东昏侯
身着军服坐在城楼上,单召崔慧景一骑进入围屏
内,没有一人跟随着。才交谈几句话,崔慧景便
拜别告辞而去。他出了围屏之后,很是高兴。崔
慧量之子崔觉任直合将军,崔慧景秘密与他约
定:三月崔慧景到达广陵,崔觉便从京师逃出来
奔向广陵。
部队遇了广陵几十里,崔慧景召集各位军主
说:“我蒙受齐三位皇帝的厚恩,本应顾及托付
的重任。但幼主昏庸狂暴,朝廷纲纪败坏混乱,
如果见危险而不去扶持,那么责任便在今天。我
想与奋位共建大功,以使社稷安定,怎么样?”
大家都一齐响应。于是回师广陵,司马崔恭祖镇
守广陵城,打开城门迎接他们。东昏侯听说兵
变,便派征虏将军右卫将军左兴盛假以符节,都
督京城水陆各军。崔慧景停驻了两天,便收集部
众渡过长江会合在京I;1。江夏王萧宝玄又作为
内应,崔慧景便聚合两藩镇的兵力,奉萧宝玄为
主挥师京都。
朝廷派骁骑将军张佛护、直合将军徐元称、
屯骑校尉姚景珍、西中郎参军徐景智、游荡军主
董伯珍、骑官桓灵福等以竹里为据点造了几道城
墙。萧宝玄派信使对张佛护说:“我要返回朝廷,
你为何要竭力阻止我的去路?”张佛护回答说:
“小人我深受国家大恩,奉命在这裹创建小小的
营垒。殿下要返回朝廷,但请径直通过,我怎敢
阻断。”便用箭去射崔慧景军,于是两军会战。
崔慧景子崔觉及崔恭祖率领的前锋,都是粗猛善
战的人;况且他们装备轻便,行动迅速,不生火
煮饭,衹用几艘大船沿江排开,船上满载酒肉作
为军粮。每当看见朝廷军城中的炊烟升起,他们
就尽力攻击,朝廷军没法吃饭,因此都很饥饿困
乏。涂互称等人商议,想投降,退佛护却不答
允。十二日,崔恭祖等又一次发动攻击,城池被
攻陷,张佛护单人匹马逃跑,被崔军追杀斩首,
徐元称投降,其余的军主也都被杀死。崔慧景来
到堕近,命李玉之拆桥断路,崔慧景将他捕杀
了。
朝廷义派中领军王莹都督众军,占据湖头构
筑营垒,上面连着蒋山的西岩,有甲士几万人。
崔慧景来到查剑。笪塘人菖亘蝗善于射猎,能捕
捉老虎,他投奔崔慧景,说:“现在平路上都被
官军阻断,不要想从这条道前进。衹应当从蒋山
那像龙尾一样的后山爬上去以出其不意。”崔慧
基听从了他的建议,分派一千多人沿着山尾鱼贯
而上,晚上从西岩而下,鼓噪而进,兵临城中。
官军惊惶恐惧,当即四散奔逃。束昏侯又派右卫
将军左兴盛率台省的三万人,在北篱门抗击崔慧
基,但抵敌不住,望风而逃。崔慧景领兵进入乐
j鱼逸,崔茎祖率十几位轻骑兵冲进北掖门,又退
出来,宫门都紧紧关上。崔慧景率军包围了皇
宫。于是束府、石头、白下、新亭各城营都溃
败。左兴盛逃跑,不能进入宫中,只好逃到停泊
在秦淮河小洲边芦荻中的船上,崔慧景把他抓住
杀掉。宫中派兵出去冲杀,不能腾敌。崔慧景把
兰台府署都放火烧掉以作为战场。守卫尉萧畅屯
驻在南掖门,处理城内军事,随机应付来自不同
方向的攻击,因此众心才稍微安定一些。
崔慧景以宣德太后的名义发布命令,废少帝
为呈王。当时。先前逃往民间的且逛萧昭胄,
这时也出来投奔崔慧景。崔慧景有意改向着他,
所以犹豫不决,不知到底拥立江夏王还是巴陵
王。竹里之捷,崔觉和崔恭祖争功,而崔慧景不
能判定。崔恭祖劝崔慧景射火箭糊匕掖楼,崔慧
景藉VI大事即将告成,如以后再行建造,又要花
费大量的财力人力,所以没有听从他的计谋。崔
慧景生性喜欢谈论义理,又通晓佛理,屯驻在法
轮寺,与客人高谈阔论。因此崔恭祖抱有深深的
怨恨情绪。
先前,卫尉萧懿任征虏将军、豫州刺史,从
历阳出发从陆路征讨寿阳。束昏侯派秘密使臣将
京城情况告诉给他。萧懿率军主胡松、李居士等
几千人马从采石矶登岸,屯驻在越城,举火为
号,台城中见了擂鼓欢呼庆贺。崔恭祖原先曾劝
崔慧景派二千人阻挡住西岸敌军,使他们不能渡
江。崔慧景认为台城早晚便要投降,那时外援自
然会消散,不听。至此,崔恭祖请求攻击勤王义
师,崔慧景又没有答应。衹派崔觉带领数千精兵
渡到南岸。义师从黎明起发动进攻,几个回合,
官兵们都拼命冲锋,因此崔觉大败,掉下秦淮河
而死的有二千多人。崔觉单人匹马逃回,拆掉朱
雀航以阻断秦淮。当夜,崔恭祖舆勇将刘灵运都
跑到台城投降,崔慧景军心离散,他衹带几名心
腹偷偷地逃离,想北渡长江。而删匕的各军还不
知晓,仍然在作战。这时,台城内又派兵出击,
杀了好几百人。义师又从北岸渡过来,崔慧景的
余部才纷纷奔逃。崔慧景围困台城总共十二天,
部队都分散在京城各处,并且没有建造营垒。及
至退兵,沿途又逃散了一些人。崔慧景单人匹马
来到懈浦,被渔民所杀。渔民把他的头颅装在泥
鳅篮中,挑送到京城。崔差速当时六十三岁。
朝廷追赠亟垡遥为旦泌刺史,左里盛为莲业
刺史,二人都被封为征虏将军。追封涂量塑、担
玺担为屯骑校尉,董坦趁为员外郎,;’奎玉之为给
事中,其余死难者的追赠依等级不同而各有差
别。
崔恭祖是崔慧景同族之人,骁勇果敢,善于
骑马惯用长矛,气力超众,多次经历过战阵。讨
伐王敬则时,他与左兴盛部的军容袁文旷争夺斩
王敬则首级的功劳,向明帝诉说:严恭祖我骑一
匹无鞍之马,身着红袍,亲手将贼人刺倒,所以
文旷方能够斩下他的首级。我拼死换得的功绩,
却冤枉被别人抢夺走。如果我失掉逭件功劳,定
要刺杀左兴盛。”明帝认为他很勇猛,派人对左
兴盛说:“怎能忍心让恭祖与文旷争功。”于是便
封他食邑二百户。崔慧景事件被平定后,崔恭祖
遭囚禁,不久被杀。
崔觉亡命作了道士,最后被捕伏法。他临刑
前给妹妹的信中说:“舍弃客舍,回归家中,我
以为是极大的快乐,何况还能够追随先君去游历
太空呢!古人有力能扛起周鼎,但却无立锥之地
以处身的叹息;由此而言,死又有什么值得哀伤
的呢!我平生夙愿,士大夫们都已知道。既然不
能够依附他人以成名,怎能扬名于后世?心中向
往的古人留芳于竹帛的美事,现在全都消亡了。”
崔慧景的妻子女儿也懂得一些佛理。
崔觅的弟弟崔堡,任垃室内史,到处躲避流
窜,才得幸免。和帝萧实融在江睦即位,以崔
僵为宁朔将军。史兴元年,他到公重盟上书说:
我想,算得上是太祖、高宗的孝子忠
臣,束昏侯的乱臣贼子的人,恐怕祇有江夏
王萧实玄和陛下,先父与镇军蔻颖胄。我
听说尧、垒的心中,常以天下安危为忧虑,
而不以天子的地位为快乐。舜是孑然一身独
自躬耕田野的人,尚且能够如此;何况陛下
还有祖宗家国厚重基业的切身利益呢?江夏
玉既然施行义举于前,陛下其后又照着这样
走下去,虽然成败的结果不同,但所采取的
方法是一样的。
陛下初登至尊高位,与天命相符合。天
下人有小如草芥的委屈,尚希望陛下为之伸
张;有微如丝发的冤枉,犹期盼陛下审理
它。何况先帝贵子,陛下尊兄,他所走的道
路,不就是陛下所经历的吗?像这样大的冤
屈还不去体恤,那其余的还有什么希望?陛
下的仁德可以和天地相媲美,爱护抚育万物
众生,即使是昆虫草木,如果有不能按其自
然形态生长的,您见了也觉得悲伤。何况对
于出白天性的兄弟友爱的深情,怎会不怀
恋?并不是不怀恋,而是由于事态被分离
了。这实在是因为陛下左右群臣不明事实真
象,不了解详细情况所造成的。希望陛下能
兼听并观,去询问平民百姓。如果群臣中有
人认为我的意见不对,不可施行,乞望能让
我与他当廷辩论这个问题。则天意民意的不
满便会止息,四海的怀疑也会消释。假若不
这样做的话,那衹有侥幸希望小民们没有识
见.假使百姓们都十分清楚地懂得这个道
理,那就会相聚而从陛下这裹逃亡,以此来
表示对江夏王冤情的责问,朝廷将如何回答
他们?陛下若能开天听,颁发悲悯的韶书,
使束牟、朱虚、东褒、仪父的高节重新充实
光大,那么荷戟的战士,哪个会不拼死效
力?我这愚蠢的意见,万一能够符合陛下之
意,便乞请将奏章留于宫禁之中。
书奏上而消息全无,不见答覆。
崔偃又上奏和帝说:
最近我冒昧地陈述了江夏王的冤情,后
接到诏书,对他已有所封赠,这是我狂妄粗
率所造成的罪过。但臣下我之所以再度询问
的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切合实际的答覆,虽
罪该万死,我也没有什么话说。但我心中深
感遗憾的,并非胆敢以父子骨肉之间的亲
情,去侥幸地让陛下的法律受到枉屈,伤害
了极公止的道义。而是确实不懂得圣朝之所
以这样做的含意何在。如果因为狂暴的君主
即使狂暴,他也是天子;江夏王虽然贤德,
也不过是人臣;先父事奉人臣而背叛人君,
所以认为不可以颁发韶书为之申雪,从道理
上讲似乎是这样。但我不明白陛下也是不是
人臣?而镇军将军也是事奉人臣去背叛人
君,现在严整而强劲的军队,正在向朝廷进
发,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我之所以不死,苟
且偷生,没有别的原因,衹是在等待着皇朝
国运的重新开通。以便申诉冤魂的枉屈之
情。今皇运已经亨通安泰,而那些竭尽忠心
为社稷而死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贼子,我这
辈子何必要生在陛下之世呢!
我听说志匡王室之臣的节义,是竭尽才
智公心来事奉君上。担负辅佐重任的股肱之
臣,更要申雪处理冤屈阻滞之情,举荐各种
贤德之人。所有的这些臣子们,都是早起晚
睡,心思没有一刻不是放在公务上。所以万
事万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百姓们便发出
了颂扬之声。据我看来,镇军将军大臣萧颖
胄,是皇室的宗亲,股肱重臣,具有伊尹、
霍光那样的功勋,为陛下担负着像后稷、周
公旦那样的重任.中领军大臣夏侯详,受到
军事重任的委托,和宰相的尊贵相称。他们
都是朝廷的栋梁,社稷的重臣,众望所归,
民心所向。他们毫不松懈地竭尽忠诚,想让
万事万物都顺其条理,而赞颂之声大起,还
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的?而先父同样作为江
夏王的股肱之臣,匡扶挽救王室,但天命不
使其成功,与江夏王一道就死,却得不到陛
下匆忙的一顾和片言的评价。知道而不说,
是不忠正的臣子;不知道而随便说,是不明
智的臣子。这样重大的事都不想知道,那还
有什么值得知道的?
如果以为江夏王心志并不同于先父,他
是受到先父力量的挟制,那么江夏王与先父
共同招致杀身之祸,就只好聘任昏暗的政治
和暴虐的刑罚横行,被无道的君主残害了。
但江夏王与先父不同心,用什么来证明?孔
明、吕尚二人,将会拿谁来开刀?他们都手
执指挥大旗,言谈出以公心,同心共志,如
胶似漆般的亲密,而认为他们各怀异心,我
对此深感疑惑。如果以先父派遣去的使臣被
江夏王斩杀作为他们异心的理由的话,那么
征东将军派来的使者又为什么会被杀戮?陛
下斩征束将军的使臣,是像山阳公那样使用
欺诈之术;江夏王违背先父的请求,也是出
于像孔矜一样的策略需要。天命已确定了归
向,所以他们的事业才没有成功。大凡衹有
圣人才知道天命,而一般坚持忠诚的臣子,
惟知尽心竭力,哪裹会去考虑事业的成败。
诏书说江夏王因为遇到艰难时世的缘故,所
以才不得不委屈自己的心迹而行事,探测他
心中的隐情,是可以原谅的,这并没有玷污
他纯洁的节操。依照这道圣旨,又将把镇军
将军萧颖胄放在什么位置上呢?
我要说的都说完了,请求让我赴汤镂而
死吧。但即使我罪该万死,还希望陛下一定
为先父申辩冤情。为什么呢?悲悯而申辩冤
情,则天下人便心悦诚服;不去悲悯和申辩
冤情,则天下人之所以还能向北事奉陛下,
那衹不过是屈服于陛下的威力罢了。先父的
忠贞,这是有识之士所共知的,并可期望良
史之笔将他载入史册,千古流传,何苦定要
等待陛下为之伸张褒赞呢。但小臣我之所以
要如此恳切地表达愚情,是替陛下考虑啊。
我所说的一切,并非是孝顺父亲,实在是忠
诚于君王。希望陛下能仔细考虑,对此稍加
留心。
我多次触犯了陛下的帝威,但都不是明
显地表露出来。之所以每次都是上奏封事,
以防泄漏,并非故作戆直,而是包含有《春
秋》大义为尊者隐讳的意思在内。我虽然浅
薄,但今H之事,即使是砍断我的脚,杀我
的头,摧残我的身体,消灭我,怎样做都可
以,我是为了陛下啊。我听说让将死的人复
生,使贫弱的人富有,对于这种做法,有识
之士并不会过多的感激。如果能够保持仁
德,处事公正,普遍听取意见,多方加以考
察,为人申理冤屈,则普天下的人都会争着
为他去死。为什么呢?因为公理是不可以止
息的。陛下如果能够替我申冤。赦免我兄长
的罪过,收回以往的失误,颁布悲伤的诏
书,心怀报德之意,则夏桀之犬可以对尧狂
吠,盗跖的刺客可以去刺杀许由,何况尧之
犬,许由之客,更会为主人效死力。我并不
期望着能够活着,实在是为了使陛下的名声
受天下人所敬重.已开创的基业,是最可珍
惜的宝物,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珍贵。对
于君土来说,一定要让它顺着逐渐开明昌盛
的道路继续发展,而小心谨慎地不使它逐渐
衰微和败亡。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审慎地择
取我的善言。
如果陛下还有疑惑,镇军将军萧颖胄也
不能决断的话,那就乞请陛下舆征束将军萧
衍共同研究能否这么办。不要因为我个人的
悲伤而损害了陛下满朝的和乐。为什么呢?
陛下足昏庸君主的弟弟,江夏王也是昏庸君
主的弟弟;萧颖胄受到托孤的恩宠,先父也
肩负着顾命的重任。情节毫无差异,所作所
为也都相同,区别之处仅是仰仗依赖皇朝的
方式不同及最终成败的结果不同而已。我之
所以不胜愚忠地请求与群臣当廷辩论,实际
是请求陛下专门命令一人,将陛下的原话精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