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
_52 萧子显(清)
将军、冠军将军、南束海太守,代行南徐州事
务。又任南彭城太守,将军照旧。又任辅国将
军、:呈兴太守。宣塞废郁拯王后,董j眯又任冠
军将军、南蛮校尉、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一
年之内,他频繁调动,连任五职,都没有正式拜
授。当时直宗萧蚕想登上皇位,凡是诛杀封赏
各种事情都衹和萧遥光一人共同商议。
塱壶建迭元年,以萧遥光为持节、都督扬
直涂二州诸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晋安王
萧宝义当时任亩徐州刺史,所以萧遥光请求解除
都督南徐州军事的职务,得到允许。建武二年,
萧逐光进号抚军将军,加封散骑常侍,并赐给带
布幔的车和鼓吹乐一部。萧遥光喜欢判理诉讼之
事,自认为公正严明,但被他残酷杀害的人很
多。由于患有脚病,不能与百官同在朝廷站列,
所以常常乘车从望贤门入宫。每次和明帝闲谈很
久,谈完,明帝要香火敬神,第二天必定要杀
人。明帝认为自己这一支脉近亲人少,势单力
薄,对高帝、武帝的子孙既恨又怕,想把他们全
都杀掉。萧遥光便帮他参谋策划,要依次施行,
逐步除掉他们。永泰元年,萧遥光就任本位赠为
大将军,赐给油络车。明帝患病,萧遥光多次入
宫侍候,明帝病势逐渐沉重,河东王萧铉等七
王在同一夜全被杀害,这是萧遥光的主意。
明帝驾崩,遣诏加封萧遥光为侍中、中书
令,赐给扶侍一人。东昏侯永元元年,又赐给
他带剑仪仗队二十人,即以大将军号开府仪同三
司。萧遥光既已辅佐朝政,见东昏侯即皇帝位,
暗中与江柘兄弟谋划要自立为帝。其弟萧遥欣在
荆楚,拥有重兵居于长江上游,秘密地准备起兵
响应。萧遥光当即据东府发出号令,要萧遥欣马
上领兵火速束下.阴谋将要发动,但萧遥欣病
死。江柘也被诛杀,束昏侯召萧遥光进殿,把江
柘的罪行告诉了他,萧遥光很害怕,回到台省便
假装发狂号哭,从此以后藉口有病不再进入朝
廷。先前,萧遥光出行回来进入城中,风把仪伞
吹起飘出了京城。
萧遥光弟萧遥昌先死于寿春,其豫州的部下
都归属萧遥光统领;及萧遥欣归葬于武进,暂时
停柩在束府前的小洲上,荆州来送葬的人很多。
束昏侯诛杀江柘后,忧虑萧遥光自己不安心,想
转调他为司徒回到府第,召他进宫告诉他这个意
思。萧遥光担心被杀,于八月十二日黄昏,收集
荆、豫二州的部属,在东府门前聚集了很多人,
街上路人都觉得很奇怪,不知他们想干什么。萧
遥光召见亲信丹阳丞刘涸以及很多卑贱之人,想
以讨刘喧为名发难。并连夜派遣好几百人攻破束
冶放出囚徒,到尚方署取来兵器。又召骁骑将军
垣历生,垣历生跟随着使者立刻就到了,他劝萧
遥光派他率领城内的兵马连夜攻击朝廷,用车载
蒿草去焚烧城门。他说:“你衹需乘车跟在后面,
反掌便可夺取台城。”萧遥光狐疑,不敢出动。
天稍微有些亮,萧遥光便身穿军服出外听消息,
停车安排仪仗,登上城楼施行赏赐。垣历生又劝
他出兵,萧遥光不答应,却希望朝廷内部自己发
生事变。
到中午,朝廷的军队渐渐到来,尚书给萧遥
光的檄文中说:“逆顺的运数,是有明显征兆的,
干犯纲纪扰乱常规,刑法是不会赦免这种人的。
萧遥光是宗室的败类,品行卑劣才能浅薄,他像
缇裙山的瘸子想上天,天路哪有他登的阶级。他
从前就受到明帝的知遇,恩待他好像儿子一样,
而且礼敬宠信超过了一般的皇子。赐给他的旗章
车服等仪仗,超过了藩王的尊严;他所据府第宽
阔,超过了城墙的规模。等到圣皇升天,他亲受
顾命托孤的重任,先帝的话犹在耳,德音尚存,
他就欺侮蔑视皇上,并不害怕背负不义的名声,
他心中没有君父,像寒霜一样由来已久。甚至私
下在京畿发兵,进犯朝廷,自古以来巨大的挑衅
事件,没有哪次能比这次更过分。现在我命令六
军,宣布对你讨伐。皇上当会亲驾兵车,实施这
朝廷的重大的战略。指长江为誓,一定要奖赏勇
士,惩罚你这逆贼。”于是全城戒严,在京城部
分地区实行大赦。领军萧坦之屯兵湘宫寺,镇军
司马曹虎驻扎在清溪大桥,太子右卫率左兴盛驻
守束府束篱门。
各路兵马三面包围了东城,焚烧了司徒的二
座府库。萧遥光派垣历生从西门出战,朝廷军马
多次战败,主将桑天爱被杀。当初。萧遥光起兵
之时,曾经询问过谘议参军萧畅,萧畅正色拒
绝,不服从他的命令。八月十五日,萧畅与抚军
长史沈昭略偷偷从南门逃出来,渡过秦淮河回到
朝廷,萧遥光的部众很是灰心丧气。十六日,垣
历生从南门出战,乘便丢下长矛投降了曹虎部,
曹虎命令将他斩首。萧遥光闻讯大怒,自己从床
上蹦跳起来,让人去杀垣历生的儿子。
当晚,官军发射火箭焚烧城东北的角楼,至
深夜城中溃散了。萧遥光回到小房屋,在帐中穿
好衣服戴着哈帽端坐着,自己拿着烛火照明,命
人拒守,房屋阁门都紧紧关闭。他左右的侍从都
越过房屋四散逃出。官军主将刘国宝、时当伯等
人最先冲进去,萧遥光听见外面士兵到来,便吹
灭烛火,爬下床来,官军冲开房门进来,在黑暗
中将萧遥光拉出去斩首,时年三十二岁。萧遥光
还未失败的一天晚上,城内人都梦见很多蛇沿着
城向四外爬出去,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很奇
怪。官军入城,将城中房屋焚烧殆尽。
萧遥光府中的佐官司马端任掌书记,曹虎对
他说:“你是反贼不是?”司马端说:“我受了始
安王的厚恩,今天死了也甘心。”曹虎不杀他,
把他抓起来送回朝廷,徐世揦把他杀了。刘况逃
跑回家,被人杀死。司马端是河内人。刘飒是南
阳人,事奉继母很孝顺,其弟刘漾事奉刘飒也很
谨慎小心。
诏命将萧遥光的尸体收殓安葬,赦免了他的
几个儿子。追赠桑天爱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以江陵公萧宝览继任始安王,作为始安靖王萧
凰的后代。永元二年,萧宝览任持节、督湘州、
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萧遥欣字重晖。宣帝萧承之的兄长西平太
守盖奎之没有后代,以萧遥欣过继给他作曾孙。
官拜秘书郎,太子舍人,巴陵王文学,中书郎。
海陵王延垒元年,产塞扶植势力,以萧遥欣为
持节、督查业沿进回军事、宁朔将军、查业刺
史。又为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阳、司州的汝南二郡
军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持节照旧。尚未到
任。旦眯建武元年,他进号西中郎将,封闻喜
瑟公。又调任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
凿、直台、寸远七州军事,右将军,型州刺史。
又改封为曲江公。齐高宗由于自己的子弟势弱力
小,晋安王萧实义又有残疾,所以以萧遥光为
扰业刺史居于朝中,以萧遥欣外居陕西,这样都
由同宗同门子弟掌握权势。萧遥欣喜爱勇武,积
聚蓄养了很多武士,作为自己的支援。建武四
年,萧j铋进号为平西将军。永泰元年,由于雍
州受到圣l::理的侵犯,诏命萧迁毖以原官职兼领壅
业刺史,宁蛮校尉,迁移到襄阳镇守,后因北魏
兵退而没有成行。永元元年去世,时年三十一
岁。追赠侍中、司空,溢康公。安葬时采用了藩
王的礼仪。
萧遥昌字季晖。初任秘书郎,历任太孙舍
人,给事中,秘书丞。延兴元年,任黄门侍郎,
未正式拜授,转任持节、督郢司二州军事、宁
朔将军、郢州刺史。建武元年,进号冠军将军。
封丰城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尚未到任,转调
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阳、司州的汝南二郡军事、征
虏将军、豫州刺史,持节照售。
建武二年,北魏主元宏侵犯寿春,派使者呼
叫城裹人答话,萧遥昌派参军崔庆速、朱选之去
拜见元宏。崔庆远说:“旌旗车盖迎风飘扬,大
队人马远渡淮河、泅水,受到风霜尘土的侵蚀,
岂不是太辛苦了?”元宏说: “大军像六龙腾跃,
一会儿便飞越千里,经过的路程不算太远,谈不
上辛苦。”崔庆远说:“山川I环境既然不同,有劳
皇驾远来。屈完曾经说过: ‘不曾料到您会来到
我们的国土上,这是什么缘故呢?”’元宏说:
“原因自然会有的。您想要我含糊其辞、模棱两
可地回答呢,还是想要我直接地指明你们的过失
呢?”崔庆远说:“您包容远荒的仁德,本来衹施
行于北地的政治,我们并没有要你们来发议论,
所以也就不必含糊其辞。”元宏说:“朕本来就有
话想说,正巧你来询问,我就直说罢。齐主废君
自立,有过这种先例没有?”崔庆远说:“废昏君
而立明主,这是古今相同的准则。要使国家能够
中兴昌盛,岂能衹依靠某一代君主?当今我主明
帝与先武帝,不仅是堂兄弟,而且关系融洽有如
鱼水。武帝临崩之际,将后事托付给明帝。继立
的皇太孙昭业荒淫昏乱,我主才将他废为郁林
王,功臣们坚决请求,要拥立圣明的君主。我主
砠壹上迫于皇太后的严令,下迫于群臣的恳拜,
这才顺应万民的心愿,登上了皇帝宝座。不知何
故衹有魏主意下觉得怀疑惊奇?”元宏说:“听你
这一席话,消释了我心中的怀疑。但聪明的妇人
倾国倾城,怎么可以再次使用?果然像你所说
的,那么亘瞳的子孙现今在什么地方?”崔庆远
说:“七王共同作恶,都像管叔、蔡叔一样被诛
杀。其余各藩国二十余位王子,在朝内的晋升了
官阶,在外地的都作了方镇的首领。对那位聪明
妇人的惩戒,古人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各种乱
行充满朝廷,实在是这位文帝幸姬霍氏的罪过。”
元宏说: “据我所知,武帝子孙没有剩下一个。
你的言辞华美但违背了事实,不可全信。”
元宏又说:“云雾遮盖之处,天地四方应当
归于一统。所以往年曾有书信给齐武帝,谈论今
天的事情,看来书信似乎没有送达齐武帝,遣也
是天命啊。你可以回返,朕也觉得悲伤,当会停
止进兵。我这次来,原意主要是问清情况,并不
是专门为兴师问罪。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
便可消释我的疑心。”崔庆远回答说:“见可进则
进,知难而退,这是圣人用兵的奇妙之处。今魏
主的旨意是想效法圣人,不使两国丧失原来的和
好之情,这不是非常好吗!”元宏说:“你是想要
我与贵国和亲?还是不想要二国和亲?”崔庆远
说:“和亲则两国都很欢悦,天下苍生将赖以生
存;不和则两国互相仇恨,将使生灵涂炭。和还
是不和,一切听凭魏主陛下的裁决。”元宏说:
“朕这次来是为了再次巡行江、淮一带产盐的边
境,北去洛阳,轻易就可到达。我既不攻打你的
城池,也不侵伐你的村庄,你不要担心。”元宏
设置酒席及烤羊果品招待崔庆远等人,他又对崔
庆远说:“听说你朝君主废黜凶恶的继位者而又
没有违背忠孝之义。为何不拥立武帝的近亲藩
王,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而要苟且地自取皇
位呢?”崔庆远回答说: “成王有次于圣主的贤
德,所以周公才能够做他的宰辅扶助他。今武帝
的近亲藩王虽然没有谁违背仁德,但都没有周成
王那样贤能。霍光电舍汉昭帝的近亲藩王而迎立
丁远亲的宣帝。”元宏说:“如果是逭样,那么从
前霍光自立为帝,他能不能算得上忠臣?”崔庆
远回答说: “这本不是同一类性质的事,怎么可
以去谈论该不该拥立宣帝的问题呢?明帝怎能去
和霍光相比较?如果这样去比,为什么不说‘武
王伐纣,为何不拥立塑王而辅佐他,而要自己去
贪得天下?”,元宏大笑。第二天魏主元宏领兵向
城东开拔,并派道登道人进城向众和尚布施五百
匹绢,给崔庆远、朱选之每人一套裤褶和络带。
萧遥昌死于永泰元年。明帝喜爱萧遥昌兄弟
好像喜欢儿子一样,所以对他的死很感痛惜。追
赠他马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帝以此询问徐孝
嗣,徐孝嗣说:“丰城县公原来资历尚浅,赠给
他这样高的职位,好像有些小失误。”明帝说:
“你是想保存万代的准则,他是我死去兄长的儿
子,就不必计较这些了。”谧为宪公。
安陆昭王萧缅字景业.他的仪表举止很得
体。初任秘书郎,宋朝邵陵王的文学侍从,中
书郎。齐太祖建元元年,受封为安陆侯,食邑
一千户。转调为太子中庶子,又改迁为侍中。齐
世祖即位,萧缅调任五兵尚书,领前军将军,又
出任辅国将军、吴郡太守。不久,在教化方面便
政绩卓著。竟陵王萧子良给萧缅的信中说:“我
甘拜下风,您的政绩数十年来都未曾有过。”齐
世祖很赏识他的才能,调他任持节、都督郢州及
司州的义阳郡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
永明五年,萧缅回京任侍中,领骁骑将军,
又迁为中领军。第二年,又转官属散骑常侍,太
子詹事。出任会稽太守,照旧是散骑常侍。又升
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荆州的竟
陵郡司州的随郡军事、左将军、宁蛮校尉、雍
州刺史。萧缅很留心于诉讼狱事,亲自体恤百姓
的疾苦,对于那些以劫夺财物度El的人,都赦免
遣散他们,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如果再犯才加以
惩罚,所以深受百姓的敬畏与爱戴。
永明九年,萧缅去世。诏命发放十万钱和二
百匹布以资助他家办丧事。灵柩回京时,百姓们
沿着沔水痛哭着为他祭奠,并在岘山为他建立祠
堂。追赠为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这
些官位照旧。又赐给鼓吹乐一部。谧号昭侯。时
年三十七岁。明帝年轻时便和萧缅非常友爱,萧
面死时明帝任仆射,领卫尉,他上表请求解除卫
尉的职务,在自己家中陈设灵堂对他哀悼,韶命
不许可这样做。明帝每当来到萧缅的灵前,总要
悲哭,泣不成声。建武元年,又追赠萧缅为侍
中,司徒,安陆王,食邑二千户。
萧缅子萧宝睡继承安陆王位,任持节、督湘
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萧宝晅弟萧宾览
为江陵公,萧宝宏为汝南公,食邑各一千五百
户。建武二年,萧宝眨进号为冠军将军。建武三
年,萧宾宏改封为霄城公。永元元年,由于安陆
郡靠近北魏,所以改封萧宝晅为湘东王,进号征
虏将军。永元二年任左卫将军。齐明帝兄弟一门
都喜爱审案之事,萧宝晅还略微爱好文学。梁王
义师束下,萧宝晅正在京城内。束昏侯被废黜
后,萧宝晅希望人心归向自己,坐等成为皇帝。
不久城内人将束昏侯首级送去给梁王。宣德太后
临朝视事,以萧宝晅为太常。萧宝陉自己感到很
不安,所以谋反,兄弟都被诛杀。
史臣曰:齐太祖承受天下的期望统治国家,
他的二位兄长却早已殒落,奖赏的命令惠及同族
旁支,所以都被追封为藩王。安陆王萧缅由于
是太祖的同宗子侄世祖的亲属,年轻时便进入仕
宦之列,执掌过治理州郡的大权,人虽去而存有
余迹,在百姓中留下了仁爱。这是由于他顺应民
情施行感化的结果。这样的政绩,岂是那些初学
从政的人所必定能够达到的。
赞曰:太祖二位兄长,双双被迫封藩王。元
王的后代依托过继,贞王的子孙兴旺发达。各人
都依靠自己的威福,或存或亡,都是自取。安陆
王确实值得赞美,他的事迹显扬在西部边境人民
的心L.
专第二十七
察约 陆慧晓顾宪之 萧惠基
王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人。祖父王裕是宋
朝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任金
紫光禄大夫。
王秀之很小时,王裕便喜爱他的仪表举止。
最初任著作佐郎,又为太子舍人。父亲死,他在
墓旁建了一间草房,住在裹面守丧,服丧期满后
复职。吏部尚书褚渊见王秀之端正清纯,想与他
结为婚姻之好,王秀之不肯答应,因此在两府外
兵参军的职务上频繁调动。升调为太子洗马,司
徒左西属,桂阳王司空从事中郎。王秀之知道桂
压旺型住筵将会谋反,藉口有病不去就任。又出
任为晋平太守。到郡任职整一年,王秀之就对人
说:“这块地方土壤肥沃,所以我的俸禄时常充
裕。既然我资财已足够,怎么可以久留此地以妨
碍贤路?”于是上表请求让别人代替他,当时人
称之为“王晋平怕富求归”。
王秀之回京后任安成王骠骑谘议,转为中
郎。又任查左担的骠骑谘议。塞昼塱二年,调任
左军长史、曼缰太守,随军府一道转任为镇西长
史、卢邓太守。府帅豫章王萧嶷既已封王,王秀
之升任司马、迥塞太守,辞太守之职不肯接受,
被加封为宁朔将军,改任黄门郎,尚未正式拜
授,又调任逸章王骠骑长史。豫章王在荆州设立
学校,以王秀之兼任儒林祭酒。调任为宁朔将
军、直:虽王司马。又任黄门郎,统领羽林监。又
转调为垦主哇中军长史。查世担即位后,王重之
为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任义兴太守,迁侍中
祭酒,又转任都官尚书。
当初,王秀之的祖父王裕,性格忠贞正直。
徐羡之、傅亮把持朝政时,王裕不与他们来往。
及至辞官退隐吴兴,写给儿子王瓒之的信中说:
“我想使你处于不与他人竞争的位置上。”王瓒之
为官一直做到了五兵尚书,也从来没有去拜见过
任何一位朝廷权贵。江湛对何偃说:“像王瓒之
这样就是今日的朝廷隐士。”及至柳元景、颜师
伯处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这显贵重要的位置上
时,王瓒之竟然不去问候他们。到了王秀之任尚
书时,又不与尚书令王俭相交往。一家三代都不
迎合权贵,深为当时人所称道。王秀之转调为侍
中,统领射声校尉。
王秀之又出任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
郡内史。州西曹荀丕写信给王秀之要求结为知
交,王秀之拒绝了,不肯答覆。荀丕又给他写信
说:“我听说人应当处在《谦》遣一位置,这已
经刊载在《周易》上了;傲气不可以助长,《礼
经》上也有明白的条文。因此信陵君能招来夷门
监侯蠃的义行,燕太子丹能获得荆轲的高节,都
是因为他们能礼贤下士的缘故啊‘大丈夫处世,
怎么可以独自寂寞地享受恩宠荣耀,白白地成为
后世的一丘黄土呢?足下的事业受到曰月的润
泽,声名高居于他官之上,若不建立超越世人的
功绩,将与愚蠢的凡夫俗子有何睡别?我年轻时
性格耿介,不与官宦来往,至今年老,饥寒交
迫,不得不希望有嗟来之食。成人之美,是《春
秋》所赞扬的,推举我这位单者的长处,也可以
提醒您这位高者改正短处,所以期望有德者推举
的风气,原本是为了互有裨益,确实不是庸碌之
辈有求于平原君所能相比的。我舆阁下,同是四
海的国士。兴盛与衰败的相互更替,原本就是天
道运行的常规。名位的高低,命运的通达与阻
塞,这怎么是个人的品德行为所能决定得了的?
第五的称号,既然没有被骠骑将军所轻视,那么
西曹的名声,又怎么值得长史您藉故推托呢?阁
下的答覆久久不见到来,对于您遣种不合常典的
举动,怎么能用来对待国士?如果是遵照礼仪行
事,礼仪上没有不答覆这一条。仅仅以书信相往
来,这怎么会触犯您的逆鳞呢?君子待人,应当
以人品德的好坏为准则而不应该衹看其地位的高
下,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没有被压服,毛遂在楚国
郢都不肯受屈辱,赴敌临难,我一定会超过这两
位先生的。不知足下的尊贵和威势,能比得上
秦、楚两王吗?我以德性为宝,足下以地位为
宝,各人都认为自己的宝贝才是真正的宝贝,对
之采取恭敬的态度,这也是很正常的。常听说古
人绝交,不会发泄恶语丑话,我说这是鄙夫之
见。我拿不出什么来送给你,所以献上这篇贫困
者的赠言。”荀丕是颖川人。豫章王萧嶷任荆州
刺史时,荀丕进献谏书要他减少些奢侈华丽的行
为,豫章王用宽容的态度答谢他。尚书令王俭执
掌朝政,荀丕又上书给王俭说:“足下建立了高
出世代的美名,却没有表现出高出世代的行迹
来,将来在齐国历史上会怎么记载呢?”至此,
南郡纲纪启奏随王萧子隆请求处罚荀丕,荀丕上
书自我申辩。
王秀之不久被征聘为侍中,兼领游击将军。
未正式拜授,仍然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
之常说,衹要官至司徒左长史,就可以满足了。
吴兴郡是退隐的好地方,王秀之也愿意做隐士。
他到吴兴郡任职后,修整旧山,将行李箱笼都移
放到那儿。隆昌元年,死于吴兴任上。时年五十
三岁。谧号筒子。
王秀之同宗人王僧佑,是太尉王俭的堂兄。
两人同一曾祖父。王僧佑的父亲王远任光禄勋。
宋朝时,有人说:“王远好像屏风一样,能委曲
地随从流俗,可以遮挡风雨。”而王僧佑却心高
气傲不合群,王俭常去问候他,王僧佑都推托不
肯相见。齐世祖好几次阅兵,王僧枯献上《讲武
赋》,王俭想借来看看,王僧佑就是不给。竟陵
王萧子良听说王僧佑很会弹琴,便从座位上取出
琴来请他弹,他不肯从命。永明末年,王僧佑任
太子中舍人,值班时刚好患病,代替值班的人还
没有到来,王僧枯就抛下不管私自出去,逭事被
主管官员奏报了皇上,于是处以用钱物赎过。最
后官至黄门郎。当时卫军掾孔逭也是刚直不屈,
他着有《三吴决录》,没有流传下来。
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是司空王僧虔的
儿子。他八岁时,外祖父宋朝太宰江夏王刘义
恭把他接到内室,要送给他实物,任凭他爱取什
么就取什么,王慈拿了素琴和石砚,刘义恭很赞
许他。王慈小时候与堂弟王俭一起练字读书。官
拜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官为
记室。又升为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
用为新安太守,又任黄门郎,太子中庶子,领射
声校尉,安成王冠军,豫章王司空长史,司徒左
长史,兼侍中。又出任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
由于为父守丧而离职。又起用为建武将军、吴郡
太守。升为宁朔将军,人司马长史,又重新拜授
为侍中,领步兵校尉。
王慈认为朝堂上设置避讳的牌匾,不是古代
原有的制度,于是上奏说: “帝王之仁德,充满
于天地;君主之光辉,与Et月相连续。以至于在
典籍中不必写出名姓,衹需记载其年号、庙号和
谧号,也就很清楚明白。所以魏臣据此提出建
议,晋帝依照经籍颁下了避讳的诏书。但在朝堂
上悬挂牌匾,高高显露出需要避讳的文字,这种
做法并不是古代就有的,实在是从中世才开始
的,这就徒然失去了供人敬仰的情理,违背了与
天地庄严配合的意义。如果需要表彰赞颂重臣元
勋,或是推崇他们的卓越功绩,或是宣扬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