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县在城民户隶之。
县七
南海,中。 番禺,下。与南海俱倚郭。 东筦,中。 增城,中。 香山,下。 新会,下。 清远。下。
韶州路,下。 唐初为番州,又更名东衡州,又改韶州,又为始兴郡,又仍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内附,未几广人叛,十五年始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曲江,中。元初分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属录事司。 乐昌,下。 仁化,下。 乳源。下。
惠州路,下。 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罗郡,又复为惠州。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归善,下。倚郭。 博罗,下。 海丰,下。 河源。下。
南雄路,下。 本始兴县。唐初属韶州。五代刘氏割韶之浈昌、始兴二县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总管府。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本浈昌,宋改今名。 始兴。下。
潮州路,下。 唐初为潮州,又改潮阳郡,又复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以孟招讨镇守,未几移镇漳州,土豪各据其地。二十一年,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来招谕。二十三年,复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兼广东道宣慰使以镇之,始定。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县三
海阳,下。倚郭。 潮阳,下。 揭阳。下。
德庆路,下。 唐初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晋康郡。宋升德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既取广州,而德庆未下。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取之,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立德庆路总管府,后仍属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 泷水。下。
肇庆路,下。 唐初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为端州。宋升肇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惟肇庆未附。十六年,广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隶广西。十七年,改为下路总管府,仍属广东。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 四会。中。
英德州,下。 唐洭州。五代南汉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大德四年,复为路。本州素为寇盗渊薮。大德四年,达鲁花赤脱欢察兒此岁招降群盗至二千余户,遂升英德为路,命脱欢察兒为达鲁花赤兼万户以镇之。 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县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 唐为程乡县,属潮州。五代南汉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
南恩州,下。 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二:
阳江,下。 阳春。下。
封州,下。 唐改为临封郡,后复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明年,广人叛,广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川,下。 开建。下。
新州,下。 唐改为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 本桂阳县,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升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灪龆蓟⒖ね醴值兀元隶湖南道宣慰司,后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 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 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 兴宁,下。 长乐。下。
----
元史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 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为荆湖北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月,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从阳罗洑南渡,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 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夏,中。倚郭。 咸宁,下。 嘉鱼,下。 蒲圻,中。 崇阳,中。
通城,中。 武昌。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属本路。户一万五千八百五,口六万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 唐巴州,又改岳州。宋为岳阳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
县三
巴陵,上。倚郭。 临湘,中。 华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 唐平江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 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州领一县。
录事司。
县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 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龙阳州,下。 宋辰阳县,元元贞元年升州。领一县:
沅江。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澧州路,上。 唐改澧阳郡,复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澧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澧阳,上。倚郭。 石门,上。 安乡。下。
州二
慈利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柿溪州。下。
辰州路,下。 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领县四:
沅陵,中。 辰溪,下。 卢溪。下。 叙浦。下。
沅州路,下。 唐巫州,又改沅州,又为潭阳郡,又改叙州。宋为镇远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路总管府。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领县三:
卢阳,下。 黔阳,下。 麻阳。下。
兴国路,下。 本隋永兴县。宋置永兴军,又改兴国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兴国路总管府,旧隶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隶湖广。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县三
永兴,下。倚郭。 大冶,下。 通山。下。
汉阳府,唐初为沔州,又改沔阳郡。宋为汉阳军。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来归。元至元十四年,升汉阳府。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领县二:
汉阳,至元二十二年,升中县。 汉川。下。
归州,下。 唐初为归州,又改巴东郡,又复为归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归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领县三:
秭归,下。倚郭。 巴东,下。 兴山。
靖州路,下。 唐为夷、播、叙三州之境。宋为诚州,复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明年,改靖州路总管府。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领县三:
永平,下。 会同,下。 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天临路,上。 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府。十八年,迁行省于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户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领司一、县五、州七。
录事司。宋有兵马司,都监领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长沙,上。倚郭。 善化,倚郭。 衡山,上。南岳衡山在焉。 宁乡,上。
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浏阳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攸州,中。 唐为县,属南云州。宋属潭州。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乡州,下。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益阳州,中。 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益阳州。
湘阴州,下。 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 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为治所。十八年,移司于潭,衡州隶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顷。
录事司。宋立兵马司,分在城民户为五厢。元至元十三年改立。
县三
衡阳,上。倚郭。 安仁,下。 酃县。下。
道州路,下。 唐为南营州,复改道州,复为江华郡。宋仍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营道,中。倚郭。 宁远,中。 江华,中。 永明。下。
永州路,下。 唐改零陵郡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顷。
录事司。
县三
零陵,上。倚郭。 东安,上。 祁阳。中。
郴州路,下。 唐改桂阳郡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六
郴阳,中。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 宜章,中。 永兴,中。 兴宁,下。 桂阳,下。 桂东。下。
全州路,下。 石晋于清湘县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二
清湘,上。倚郭。 灌阳。下。
宝庆路,下。 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庆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 新化。中。
武冈路,下。 唐武冈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八十六顷。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领四厢,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三
武冈,上。倚郭。 新宁,下。 绥宁。下。
桂阳路,下。 唐郴州。宋升桂阳军。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抚司。十四年,升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平阳,上。 临武,中。 蓝山。下。
茶陵州,下。 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下。 唐、宋皆为县,隶湘东郡。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
常宁州,下。 唐为县,隶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二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言:“比者黄圣许叛乱,逃窜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请募溪洞徭、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缓急则令击贼,深为便益。”从之。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 唐初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置桂管,又升静江军。宋仍为静江军。元至元十三年,立广西道宣抚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为静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领司一、县十。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 兴安,下。 灵川,下。 理定,下。 义宁,下。
修仁,下。 荔浦,下。 阳朔,下。 永福,下。 古县。下。
南宁路,下。 唐初为南晋州,又改邕州,又为永宁郡。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 武缘。下。
梧州路,下。 唐改苍梧郡,又仍为梧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梧州路总管府。户五千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领县一:
苍梧。下。
浔州路,下。 唐改浔江郡,又仍为浔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十九。领县二:
桂平,下。 平南。下。
柳州路,下。 唐改龙城郡,又改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柳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万六百九十四。领县三:
柳城,下。倚郭。 马平,下。 洛容。下。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唐为龙水郡,又改粤州。宋为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中书省臣言:“南丹州安抚司及庆远路相去为近,所隶户少,请省之。”遂立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户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领县五:
宜山,下。 忻城,下。 天河,下。 思恩,下。 河池。下。
平乐府,唐以平乐县置乐州,复改昭州,又为平乐郡,又仍为昭州。宋因之。元改为平乐府。户七千六十七,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领县四:
平乐,下。倚郭。 恭城,下。 立山,下。 龙平。下。
郁林州,下。 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为郁林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领县三:
南流,下。 兴业,下。 博白。下。
容州,下。 唐改铜州为容州,又改普宁郡,又置管内经略使。宋为宁远军。至元十三年,改安抚司。十六年,改容州路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领县三:
普宁,下。 北流,下。 陆川。下。
象州,下。 唐改为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五年,改象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领县三:
阳寿,下。 来宾,下。 武仙。下。
宾州,下。 唐以岭方县地置南方州,又为宾州,又改安城郡,又改岭方郡,又仍为宾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领县三:
岭方,下。倚郭。 上林,下。 迁江。下。
横州,下。 唐初为简州,又改南简州,又改横州,又为宁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总管府。户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领县二:
宁浦,下。倚郭。 永淳。下。
融州,下。 唐初为融州,又改融水郡,后仍为融州。宋为清远军。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领县二:
融水,下。 怀远。下。
藤州,下。 唐改感义郡,后仍为藤州。宋徙州治于大江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领县二:
镡津,下。 岑溪。下。
贺州,下。 唐改临贺郡,后仍为贺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百三十五。领县四:
临贺,下。倚郭。 富川,下。 桂岭,下。 怀集,下。宋属广州,至元十五年,以隶本州。
贵州,下。 唐改怀泽郡,后仍为贵州。元至元十四年,领郁林县。大德九年,省县,止行州事。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贵州地接八番,与播州相去二百余里,乃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大德六年,云南行省右丞刘深征八百媳妇,至贵州科夫,致宋隆济等纠合诸蛮为乱,水东、水西、罗鬼诸蛮皆叛,刘深伏诛。
左江。左江出源州界,至合江镇与右江水合为一,流入横州号郁江。
思明路,户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六。
右江。右江源出峨利州,与大理大盘水通。大盘在大理之威楚州。
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六千九百一。
来安路军民总管府。
镇安路。以上并阙。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立。
雷州路,下。 唐初为南合州,又更名东合州,又为海康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南征海外四州,雷州归附,初置安抚司。十七年,即此州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抚司为总管府,隶宣慰司。户八万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本路屯田一百六十五顷有奇。 领县三:
海康,中。 徐闻,下。 遂溪。下。
化州路,下。 唐置罗州、辩州。宋废罗州入辩州。复改辩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顷有奇。 领县三:
石龙,下。 吴川,下。 石城。下。
高州路,下。 唐为高凉郡,又为高州。宋废高州入窦州,后复置。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本路屯田四十五顷。 领县三:
电白,下。 茂名,下。 信宜。下。
钦州路,下。 唐为宁越郡,又为钦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领县二:
安远,下。 灵山。下。
廉州路,下。 唐为合浦郡,又改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设总管府。户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本路屯田四顷有奇。 领县二:
合浦,下。倚郭。 石康。下。
乾宁军民安抚司,唐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又为琼山郡。宋为琼管安抚都监。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乾宁军民安抚司。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本路屯田二百九十余顷。 领县七:
琼山,下。倚郭。 澄迈,下。 临高,下。 文昌,下。 乐会,下。
会同,下。 定安。下。
南宁军,唐儋州,改昌化郡。宋改昌化军,又改南宁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领县三:
宜伦,下。 昌化,下。 感恩。下。
万安军,唐万安州。宋更为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领县二:
万安,下。倚郭。 陵水。下。
吉阳军,唐振州。宋改崖州,又为硃崖郡,又改吉阳军。元至元收附后,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领县一:
宁远。下。
八番顺元蛮夷官。至元十六年,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以龙方零为小龙番静蛮军安抚使,龙文求卧龙番南宁州安抚使,龙延三大龙番应天府安抚使,程延随程番武盛军安抚使,洪延暢洪番永盛军安抚使,韦昌盛方番河中府安抚使,石延异石番太平军安抚使,卢延陵卢番静海军安抚使,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抚使,并怀远大将军、虎符,仍以兵三千戍之。是年,宣慰使塔海以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已归附者,具以来上,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番千一百八十六寨,户八万九千四百。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龙番三百六十寨。二十八年,从杨胜请,割八番洞蛮,自四川行省隶湖广行省。三十年,四川行省官言:“思、播州元隶四川,近改入湖广,今土人愿仍其旧。”有旨遣问,还云,田氏、杨氏言,昨赴阙廷,取道湖广甚便,况百姓相邻,驿传已立,愿隶平章答剌罕。
罗番遏蛮军安抚司。
程番武盛军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
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
韦番蛮夷长官。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卢番蛮夷军民长官。
定远府。
桑州。
章龙州。
必化州。
小罗州。
下思同州。
〓朝宗县。〓上桥县。〓新安县。〓麻峡县。〓甕蓬县。〓小罗县。〓章龙县。〓〓乌山县。〓华山县。〓都云县。〓罗博县。
管番民总管。
小程番。以下各设蛮夷军民长官。
中嶆百纳等处。
底窝紫江等处。
甕眼纳八等处。
独塔等处。
客当刻地等处。
天台等处。
梯下。
党兀等处。
勇都硃砂古鐾叩却Α
大小化等处。
洛甲洛屯等处。
低当低界等处。
独石寨。
百眼佐等处。
罗来州。
那历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龙州。
峡江州。
罗赖州。
桑州。
白州。
北岛州。
罗那州。
龙里等寨。
六寨等处。
帖犵狫等处。
本当三寨等处。
山斋等处。
羡塘带夹等处。
都云桑林独立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竹古弄等处。
中都云板水等处。
金竹府。古鐾呦亍
都云军民府。
万平等处。
南宁。
丹竹等处。
陈蒙。
李稍李殿等处。
阳安等处。
八千蛮。
恭焦溪等处。
都镇。
平溪等处。
平月。
李崖等处。
阳并等处。
卢山等处。
乖西军民府。皇庆元年立,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符。
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讨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
雍真乖西葛蛮等处。
葛蛮雍真等处。
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抚事阿重尝为曾竹蛮夷长官,以其叔父宋隆济结诸蛮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楼苗、狫,生获隆济以献。
龙平寨。
骨龙等处。
底寨等处。
茶山百纳等处。
纳坝紫江等处。
磨坡雷波等处。
漕泥等处。
青山远地等处。
木窝普冲普得等处。
武当等处。
养龙坑宿徵等处。
骨龙龙里清江水楼雍眼等处。
高桥青塘鸭水等处。
落邦札佐等处。
平迟安德等处。
六广等处。
贵州等处。
施溪样头。
朵泥等处。
水东。
市北洞。
思州军民安抚司。婺川县。
镇远府。
楠木洞。
古州八万洞。
偏桥中寨。
野鸡平。
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
思印江等处。
石千等处。
晓爱泸洞赤溪等处。
卑带洞大小田等处。
黄道溪。
省溪坝场等处。
金容金达等处。
台蓬若洞住溪等处。
洪安等处。
葛章葛商等处。
平头著可通达等处。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
亮寨。
沿河。
龙泉平。思州旧治龙泉,及火其城,即移治清江。至元十七年,敕徙安抚司还旧治。
佑溪。
水特姜。
杨溪公俄等处。
麻勇洞。
恩勒洞。
大万山苏葛办等处。
五寨铜人等处。
铜人大小江等处。
德明洞。
鸟罗龙干等处。
西山大洞等处。
秃罗。
浦口。
高丹。
福州。
永州。
乃州。
銮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凤州。
芝山州。
安习州。
茆惸等团。
荔枝。
安化上中下蛮。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麦着土村。
衙迪洞。
会溪施容等处。
感化州等处。
契锄洞。
腊惹洞。
劳岩洞。
驴迟洞。
来化州。
客团等处。
中古州乐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李等洞。
张家洞。
沿边溪洞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八年,播州杨赛因不花言:“洞民近因籍户,怀疑窜匿,乞降诏招集。”又言:“向所授安抚职任,隶顺元宣慰司,其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从之。以播州等处管军万户杨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仍虎符。汉英即赛因不花也。仍颁所请诏旨,诏曰:“爰自前宋归附,十五余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
播州军民安抚司。
黄平府。
平溪上塘罗骆家等处。
水军等处。
石粉罗家永安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锡乐平等处。
白泥等处。
南平綦江等处。
珍州思宁等处。
水烟等处。
溱洞涪洞等处。
洞天观等处。
葛浪洞等处。
赛坝垭黎焦溪等处。
小姑单张。
倒柞等处。
乌江等处。
旧州草堂等处。
恭溪杳洞。
水囤等处。
平伐月石等处。
下坝。
寨章。
横坡。
平地寨。
寨劳。
寨勇。
上塘。
寨坦。
岑奔。
平莫。
林种密秀。
沿河佑溪等处。
新添葛蛮安抚司。大德元年,授葛蛮安抚驿券一。
南渭州。
落葛谷鹅罗椿等处。
昔不梁骆杯密约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