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时年少

一草(当代)
那时年少
作者 一草
第1节:时光(1)
  序1:
  时光
  舒仪
  假如你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读一草的《那时年少》,那么,会有一个陷阱等着你。书的名字,开始的情节与文字,都会给你深刻的错觉--这是一本青春言情小说,你知道的,就是那种充溢着绯红的双颊、加速的心跳,栀子花、白裙子,以及你爱我、我不爱你或者我爱你、你不爱我的校园言情小说。所以,我虽然也写言情小说,但一般是不太爱看校园言情小说的,不为别的,只因每次看到别人策马扬鞭飞扬躁动的青春时,我都会为自己因掩埋在书本中而显得平淡无奇的青春岁月感到遗憾。
  但一草不一样。我们的缘分始于三年前,从为一本书的封面颜色和文案而争执,到为此书的一路畅销而激动,一直到三年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各添了一个儿子,一同经历过的快乐、不安和挫折,填满了三年记忆中的某个角落。我知道他来北京之前曾经一个人在上海奋斗过,也知道他在做图书出版之前,从事的行业和文化产业没有丝毫关系,甚至知道他儿子的生辰八字和小名,但我不知道他在他还是年轻的一草时,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人,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感情。因此当听说《那时年少》的某些情节近似他的自传时,我几乎是怀着满腔八卦的热情打开扉页的。我急于想在字里行间窥得一个友人的过去,于是毫不设防地一脚踏进了别人的二十岁。
  《那时年少》中的苏扬,二十岁的时候如你我一样,正在中国某座城市某所大学校园里度过他的四年大学生活--逃课、恋爱、打游戏、偷看A片.就像你我共同经历过的,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今却渐渐模糊的人与事,那些细如沙砾却终会在某天令你沉浸在回忆里并心潮汹涌的小细节。然而苏扬的二十岁,和我的二十岁终究是不一样的。七零后的二十岁记忆里,也有金庸,也有街机,但有一样是没有的--网络,以及因此而衍生出的无数关联词汇:BBS、聊天室、帝国时代、传奇、网恋……
  生于八零后的苏扬,在刚刚脱离大一大二的幼稚青涩,踌躇满志迈向大四的时刻,遇到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二零零零年,是的,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就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现的年代。苏扬对一个女孩的感情,亦起源于网络。那女孩的名字,叫童小语。
  除去这个网络的背景,其余都一样。
  同样如梦如歌的年华,同样百转千回的爱情,同样流光溢彩的风花雪月,后来却有了这样一个故事:最美好的开始,最甜蜜的过程,最无言的结局。年轻懵懂的时候相遇,可以不计较彼此的差距,可以不在乎曾经的背叛,一起经历悸动和甜美,一起经历挫折与辛酸,一起经历努力与挑战,却无法一起承受感情的变迁与成长。她可以轻描淡写地离去,他却没有连根拔走的力量。
实际上,这既不是你的故事,也不是我的故事。但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遗忘了现实,想起曾经爱过的男孩儿面庞上每个纤微的细节;你若能遗忘了此刻,也许会记起多年前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她永远飞扬的裙角。这是你的故事,这也是我的故事,谁的青春没有故事?
  可为什么多年之后,岁月能令时光变成厚重的围墙,将记忆深锁?一路走过之后,再没有勇气推开记忆的门,公正地审视曾经的相遇和错失?因为这一切的背后,永远追随着一个灰色的影子,世间的所有爱情都逃不掉躲不过的翻云覆雨手--现实与生活。
  我是在读到苏扬毕业离开学校,踏上社会的那一刻时,察觉到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陷阱--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言情小说,这个故事的背景,已让它超越了言情。它是八零后对时光荏苒年少轻狂的一段共同的回忆。
  有一段文字,写到苏扬在地下室烧鼻涕虫的情景,我反复地看,眼前几乎浮现出那个二十二岁的苏扬在面对不可确认的未来时,迷茫而黯然的眼神。所以那个叫童小语的女孩,留给他的笑容甚至眼泪,是他生活里唯一的阳光和亮色。我想起一个喜欢的艺人,她提到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一个人去北京"北漂",年少的她把住地下室和在地铁通道卖唱,当作一种浪漫去向往。我在想,假如她看过这本书,会不会为自己当初的单纯哑然失笑?就是在这样黯淡艰辛的现实生活里,苏扬丢失了他的爱情,丢失了他深爱过的女孩儿。他忘不了童小语,或许也因为他无法抹去那些年的经历在他身上铭刻的岁月痕迹。
  或许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在某些片段中找到曾经的自己。很多年后,我们都会明白,校园生活中的波澜和挫折,比起日后真正为生活打拼时的艰难和无奈,都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
  纵使时光不能倒流,往事不可重现,我们再不能回过头朝着深爱的少年大步奔跑,但读过这本书之后,也许你能懂得,也许你会释然,特别是在你想起多年前的一段感情的时候:就算不能相守,就算没有刻骨铭心,可是,在彼此最美好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这就足够。
  平淡如水,岁月如梭,为了此刻身边的亲人和爱人,我们继续往前走着,与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遥遥相对,与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隔水相望,直到我们老去。
第3节:纯真
  序2
  纯真
  桐华
  《那时年少》的故事是写给这样一群人:
  1、2000年前后上大学;
  2、2000年前后接触到网络,;
  3、上过聊天室,见过网友;
  4、大学时爱过,哭过,分手过;
  5、为北京户口、上海户口苦恼过;
  6、在北京、上海失业过;
  7、望着汹涌人潮,摩天大楼,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
  是的,这本书其实就是写给你、写给我,写给无数个曾在本世纪年少过、纯真过的人们的。
  虽然本世纪才过了十年,但我可以现在就断言网络的普及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情。往大里说,网络让无数散落的草根力量凝聚,增强了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增加了社会的公平,上海的钓鱼事件,公务员咆哮哥的道歉……一件件、一桩桩都和网络密不可分。往小里说,现在还有几对恋人的关系不是或滋生于网络,或发展于网络?还有几个人不用email?
  网络就好像喝水、吃饭一样已经涔透到我们每一天,习惯得好似它本来就存在,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可是实际不过十年而已。1997年中国只有网民62万,2006年,根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的总数突破1.2亿。
  网络走近平凡年轻人是在2000年前后。
  十年前,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像故事中的一草一样风华正茂,胡楂子都未完全长硬,他们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走进北京、上海,第一次融入中国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接触到网络。
  在学校的公共机房,第一次申请电子邮箱,催着同学也申请,给坐在隔壁的同学写信,然后跑过去确认,真的能收到啊?第一次进入聊天室,和某个人聊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酣畅处,宿舍电话,就读专业等私人信息全部泄露,压根没有防备的观念,也不用防备,因为2000年前后能接触到网络,并勇于尝试聊天的人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最大的花花肠子也不过是祈祷网络那头的妹妹长得好看一点,最龌龊的念头也不过是暗暗期盼能发生一段网恋。
  无数的网恋也就轰轰烈烈的发生了,男生们热衷于见网友,热衷于谈论网络上那些或美丽或婉约或忧伤的ID,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无数个青蛙男们的最高幻想,所以火得一塌糊涂。
  那时候,网络上似乎从没有听闻到诈骗,顶多是肝肠寸断的失恋,某个著名ID为情自杀(注销论坛账号),可以被谈论半年。现在就是几百人死亡的矿难也不过在网上只挂几天。
  年轻的时光,除去上上课、去去自习室,就在认识网友,见网友,再认识网友、再见网友中飞逝。
  青蛙、恐龙、王子、公主可呈现无数多种组合,肯定的是男网友们出门前再囊中羞涩也会带够请妹妹的饭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无数个一草们把email的主要作用变作了找工作,QQ更多被用来交流工作信息,榕树下等论坛换作了51job。那些网络上倜傥风流的才子们全靠边,能解决北京户口,有办法搞定上海户口的人才是王子。
  惶惶恐恐中,一切风花雪月给残酷的现实让道。凄凄凉凉中,一群同学们做鸟兽状四散。
  之后,他们蚁族,他们失业,他们蜗居,他们房奴……
  不过短短几年,网民的数量爆炸般地增长,《第一次亲密接触》淹没于浩瀚的网络种马文学中,成了如烟网事。无数个一草们夹着香烟,看到网上报道某少妇遭遇网络骗子,被骗财骗色,暗骂SB,竟然连网络上的爱情都相信!?
  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纯真就那么不知不觉中埋葬在了网络中。
第4节:曾经(1)
  序2:
  曾经
  桔子树
  《那时年少》是青春小说,似乎有些超出了青春小说的水准线,可是,如果这不是青春,那也不能是别的了。
  站在岁月长河的下游回望,那些曾经的过往,迷乱的傻帽儿的,曾经额头飚汗的荷尔蒙爆炸式的激情。
  那一年的纯真时代,我们最美好的年华。
  我是一名科学工作者,有时候对着一本烂书我可以写出无数废话,试图为作者补齐那渔网一般的漏洞与荒谬的逻辑;而当我面对一本好书,我常常只能疯狂地快速看完它,然后呆立两秒,说:嗯,爽快!
  如果需要我再多说一个字,我也可以说:嗯,很爽快。
  其实所有的好都是简洁的,有如奥坎姆的剃刀。
  一草有简洁的文字,那些简洁的长句子像狂奔的河流把你拉到曾经岁月里。让你不自觉微笑,你会摇头感慨这帮傻帽儿正在犯着所有你曾经犯过的错,然而你也知道这一切不可避免。青春是一辆脱轨的列车,我们都开足马力奔向愚蠢,而所有的美妙与不可言说的快乐也尽在于此。
  那时候我们很疯狂,我们骄傲而又自卑。我们无比渴望着爱情,却又瞧不起爱情,我们总说这只是在玩一玩,却一不小心就刻骨铭心。是啊,那么年轻的时光,自以为聪明无比却又极为单纯,爱情总是在我们迟疑不决的时候到来,在我们海誓山盟的时候崩裂,在生命中刻下伤痕。
  那个时候活得多有劲儿啊,会彻夜不眠地思念一个人,并为他(她)心碎。我们假装自己是满不在乎的痞子,我们总以为已经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却一不小心就鸡飞蛋打,遍体鳞伤。
  可是,那没关系,年轻时,快乐和忧郁一样敞开供应!
  有时候我会想,是我们老了,还是这个世界老了。当我们在赚更多的钱,我们开始走向社会控制阶层,我们不再是备受指责的八零后,当我们应该过得比原来更从容,却绝望的发现,现在的生活是这么的难。
  曾经我们口袋里没有一百块,却骄傲站在南京西路,用轻鄙的口吻说着恒隆啊,梅陇镇啊……那些金光闪闪的繁华与我们无关,我们谈论它们就像在谈论某种腐朽入土的苍老,那个时候我们有着无敌的青春,我们什么都可以不在乎。
第5节:曾经(2)
  而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钱,更好的职位,我们不再备受指责,我们已经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关心起国八条,国九条,各种户口,各种凭证。姑娘们不再会爱上诗人,诗人们想娶个城市户口。
  就这么一路走过,我们成熟了,不再愚蠢也就不再单纯,那些年华流落在风中,在你回望时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令人悄然地叹息与心动。
  你我都回不去了,只能在书中寻找。
  曾经的纯真时代,花样年华。
  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就连一个准胖子都能遇到他的野百合。
  看着这本书,我偶尔会拍案叫绝:MLGB,这根本就是自传体嘛!
  是的,这是你与我,与他的自传体,这里面有我们曾经的青春,只要你曾经有趣过,或者,曾经傻帽儿过。
第6节:记得
  前言︱记得
  1
  2010年6月20日,一如往常忙碌的我突感不安。中午时分,同事全部出去吃饭了,我完全没有饿意,突发奇想,在搜索框里输入:童小语 174cm。
  回车。
  只出现一个网页。
  点开,是msn空间,有日志,也有照片。
  紧张,稍作犹豫,还是打开了其中一组名为"婚纱"的照片。
  果然是她,只是成熟了不少。
  新郎不帅,眼角眉梢很有点儿像我--难道是以我为模板找的?
  呵呵,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这么喜欢开黑色幽默。
  记得童小语曾和我说过一起买婚纱的事,她说苏州的婚纱很便宜,300元就可以买到一套很漂亮的婚纱。她说等我们结婚时,我要买十套,好不好?
  我说好,一百套都没问题。
  她说,我还要到宜家,买所有喜欢的家具,好不好?
  我说好,把宜家没下来都没问题。
  那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一穷二白,但却爱得肆无忌惮。
  不像现在,干什么都拘谨。
  2
  我叫苏扬,江苏扬州人,生活在上海很多年,现在飘在北京。
  我在一家出版社上班,编辑。此外,我还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
  做编辑前,我曾是一名不入流的青春作家,出过几本书,但销量都不好,所以慢慢也就丧失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近几年,愈发不愿表达。
  不愿表达还有一个原因:所谓幸福,其实无法言说,说出来别人也不懂,懂了也不关心,关心也是虚情假意--这年头,我们买不起房,买不到车,所看全是疮痍,所吸全是废气,所吃全是毒品,工作一年是蚁族,工作十年是房奴,工作二十年就得拆迁,一个个都没安全感,谁还能有真心关心谁?
  所以,不如沉默。
  十年来,我恋爱,失恋,再恋爱,再失恋。
  十年来,我上班,然后失业,再上班,再失业,然后一直工作到现在,还要工作到永远。
  现在的我生活平淡,买房,结婚,生子,上班,下班,努力工作,赡养父母,培养下一代。
  和这个城市数百万上班族一样,面无表情。
  3
  童小语曾问我:苏扬,如果我们分手了,你还会爱上别的女人吗?
  我说不会。
  我显然撒谎了。
  她说她也不会。
  我们都说了慌。
  不同的是,那时候我已经知道我在撒谎。
  她不知道。
  十年前的她,真的相信天荒地老。
  4
  十年来,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女人,性感的,狡猾的,矫情的,物质的,愚蠢的,恬不知耻的,高不可攀的……
  我为什么单独念念不舍十年前的童小语呢?
  她不是我的初恋,我和她恋爱时间也不算长,当年我们都还是学生,我们的恋爱实在波澜不惊。
  这个问题从她离开我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却一直不得其解,直到结婚前我才恍然大悟,她和其他女孩最大的不同是她足够单纯。
  是的,我遇到过各种女孩,还将遇到更多的女孩,可是我再也没法遇到像她那样纯真的女孩了。
  想到这个,我真的觉得很悲哀。
  5
  打开网页,今天的新闻是--
  三名英国小伙子成功学会了水上漂;
  暴雨已经到了江西;
  美国击毙了本·拉登;
  山木老总强奸了女大学生;
  黄光裕被判了14年;
  郑少秋全裸出镜;
  年薪三十晚的高级白领自比富士康,压力大到想跳楼;
  一位美女高调宣布自己不是天上人间的小姐。
  ……
  童小语,每天资讯这么多,它们犹如魔鬼,疯狂充溢着我日趋膨胀的大脑,将我的对你所剩无几的思念吞噬。
  我拼命抵抗,却也徒劳无功。
  6
  现实很残忍,回忆太伤人!
  生活总是这样矛盾!
  十年过去了,有些故事仿佛就在昨天。
  这话太酸,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开始回忆。
  那时我们真年少,还相信世界有很多美好--
  故事,从十年前开始。
第7节:不缺(1)
  第一章︱不缺
  1
  十年前,也就是公元2000年。
  那时我21,正在上海一座理工大学读大四。
  我强烈意识到再过一年我就得从学校里彻底滚蛋,我再也不能满脸温情地对你微微笑然后露出洁白的牙齿告诉你我是一特善良的学生。我不可以动辄愤怒地像个诗人用夸张的形体动作表达着我的沧桑我的郁闷我的故作姿态。我得离开象牙塔走进社会然后承担起所有潜在的无奈和责任,我将会参加尔虞我诈的大军或许有一天变得比你还要忘恩负义、狗肺狼心。
  面对这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我感到了莫大的恐惧,于是站在学生边缘上,我一边暗自神伤地怀念着学生年代里所有的风花雪月,一边对茫茫不可知的未来窃窃感伤,犹如一个临产前的女人,孱弱、易怒、敏感万分。
  毕业前一年,学校里的男女混混们是什么样的心态都有--
  有人渴望一步登天,最好立即能中体育彩票变成资产阶级;
  有人崇尚不劳而获,幻想可以被哪个富裕的老女人包养起来逗她欢心成为她的小蜜;
  有人憧憬能够找到一个月薪800元人民币的工作认为那就是他要追求的幸福,也有人想投资800万在南京路上开一家肯德基。
  有人动不动就绝望,眼角眉梢无比苍凉;也有人躲在操场或者天台上拼命做爱,他们说流年逝水应该及时行乐,有人成天大笑、莫名其妙;有人通宵酗酒,然后在酒醉之际以愤怒的姿势去控诉这个社会对他缺少温情的关怀……
  一切都是无序的、激情的,燃烧的快,熄灭的也快。 
  再看看这个城市,这个美丽的城市正以一种你所无法理解的速度飞速膨胀着: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压抑着风压抑着云也压制着人的灵魂,黄浦江上继续造着大桥,黄浦江下继续挖着隧道,轨道在延伸,道路在扩建,老房在改造,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建造的石库门敲敲打打之后就变成了"新天地",苏州河边的老仓库补补缝缝就是顶级画廊……一切的膨胀都让你有点头晕有点目眩有点不知所措。
  而与之一起膨胀的名词还包括:伪娘、BL、肥胖儿童、形形色色的选美大赛、唱RNB的人、先知、波西米亚风格的内裤、艾滋病患者、性骚扰、重口味,步履匆匆的人们交叉而过神情冷漠、站在金茂大厦88层的高度思考幸福是什么……
  2
  我一直是个自命不凡的家伙,从小到大都在怀疑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是鲜活的生物之外其他的一切飞禽走兽、花鸟树木都他妈的是虚无的存在。不管是在教科书上还是在其他媒体里听到某个人在讲什么大道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放屁、在骗人、在造谣生事。
  我曾经无比渴望成为一名电影导演,这个纯朴的愿望来自于一部叫《东方不败》的电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从一个狭小脏乱的录像馆出来以后着魔似的手脚乱颤激动得要命。我想呐喊我想歌唱我想迎着风飞迎着那漫天大雨到处乱飞,以此表达我的欲罢不能。
  这部电影构成了我最赤裸最纯真的创作欲望,从此以后我立志将从事影视制作作为我人生发展的方向。当然那部电影还导致了另一个结果那就是让我疯狂迷恋上了林青霞,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看到下巴中间有道沟且长相半男不女的人就会心乱不已。
第8节:不缺(2)
  高二时语文老师要求大家畅谈自己的理想,我战战兢兢地说渴望成为中国最牛B的电影导演,结果当场就引发哄堂大笑,我的那些目光短浅的同学们一个个用看怪物的眼光打量着我然后嘲笑我是一傻帽,我那同样目光短浅的混账老师也说我为人不踏实,整天就爱不切实际胡思乱想,他貌似善良地劝我还是想想办法考上大学先。我不敢反驳什么,你有理想,他有教鞭,我势单力薄所以我只能逃避只能缄默不言。后来等到高三的时候,我的理想变成了作家,当然我没有敢对任何人说,我要是再说我就真是一大傻帽了。
  啰唆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明:我的青春期活得是多么压抑。
  我是自尊的,我更是自卑的,这两种水火不容的性格在青春期发育成形,然后多年来一直深深折磨着我,让我不堪承受。
  3
  1997年,我高中毕业,考到了上海,我想当然地以为这个号称全国最为时尚的城市可以开放一点,文明一点,自由那么一点点。可生活了一段日子后,才发现是换汤不换药,人心依然险恶,世道依然狭隘,你要敢说你想从事文艺创作,一样会被别人无情耻笑。
  我不想再被别人耻笑,所以我只能被同化,几年的大学生活充分培养了我如下的习惯:
  1、开口之前必先说一个"操";
  2、熟练掌握了"傻B"的应用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大量使用;
  3:不管见到认识不认识的同学,都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用说声"hi,饭吃了吧",仿佛大家都是文明人;
  4:学会了抽烟。热衷的香烟是8块钱一盒的"红双喜",曾经一度贫穷到只能抽一块五一包的"大前门"的地步,2000年开始只抽四块钱一盒的"中南海";
  5:吃了生平第一顿火锅,从此爱的一塌糊涂,隔三岔五都要到学校附近的"乐满家"火锅城撮一顿;吃了上千顿三块钱一份的蛋炒饭,和校门外那些做打排档生意的安徽人混的倍儿熟;
  6:掌握了不下十种牌技,尤其精通"诈金花。"我和我们寝室的"杨三儿","林滔"并称我们系的 "金花三贱客",人见害怕,鬼见发愁;
  7:知道了一些衣服品牌,比如"班尼路"和"佐丹奴",初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穿着搭配技巧,知道原先高中时在运动服下穿皮鞋是一种很傻B的行为;
  8:或光明正大或偷偷摸摸追求过几个女孩,无一例外都失败了,那些心狠手辣的姑娘们一个个以貌取人,忽略了我冲天的才华,把我纯真的感情扼杀在朦胧之中,死得很惨很惨;
  ……
  人最害怕的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现在想想几年大学生活下来改变还真不少,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虚荣的表现,还有一部分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时候我会对着镜子抚摸着自己的脸庞试图寻找出高中时期的种种锋芒,可我所能触及的只是越来越茂密的汗毛和鲜亮的青春痘,它们无耻地横亘在我光洁的肌肤之上,搁手万分,犹如我堕落的人证物证。
第9节:不缺(3)
  而我所真正想表达的只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大大超过了我来上海时作为一个乡下孩子所能预见的全部目标。于是,到现在我对我的某种语言或动作依然有一定的陌生感,觉得那很丑陋、很肤浅,其实并不属于我。
  也就是说同化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我的内心依然无比守旧。具明显的证明就是我依然坚持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一个真正的生命体,其他的依然是虚无和假象,由此可见我真是一顽固的人,我听说过上天会保佑吃饱饭的人,却没有听过上天会保佑顽固的人,所以,在2000年以前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我一直活的比较郁闷,并且不认为在剩下的一年内会有任何改变。
  这一点可真让人伤心。
  我一直喜欢把大学生活比喻成花朵,那么我的大学充其量也只是一朵开放失败的红玫瑰。
  这个比喻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可以将我一颗敏感受伤的心表露无遗。
  4
  郁闷的人往往火力过剩,需要找个合适的途径发泄发泄,否则弄不好就会整出杀人放火、抢劫越货之类的生猛举动。
  2000年大行其道的网络世界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发泄平台。上网立即成了最时尚的行为,成了全体火力过猛的男女青年的桃花源,也成了我们这帮毕业前无所事事的混混们的精神天堂。
  天堂就是那个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忘掉烦忧的地方;天堂就是那个可以让你尽情实现梦想的地方,即将告别校园的我们都是容易受伤的小孩,所以更愿意把自己置于虚拟的世界久久不愿醒来。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喜怒哀乐的理由――脆弱的可以从中寻找到坚强,弱小的可以从中寻找到强大,虚伪的可以寻找到真诚,无耻的可以寻找到更无耻的力量。
  以上的排比句所形容的就是2000年网络带给我的所有感想,时隔多年回头去看的时候,居然发现那种感觉竟是那么的青涩懵懂,犹如池塘边的睡莲、理想中的初恋。
  据说每个人都喜欢在网络上扮演另外一种身份,我很想脱俗但我比谁都俗,我在网络上扮演的是一个情感专家,天天和有爱情的人讨论爱情的甜蜜,和没有爱情的人研究爱情的可悲,日子过得非常荒淫。
  该年的六月份我的荒淫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的可能――我在当时特知名的中文原创作品网站"榕树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论坛,我思考了三天三夜综合了无数种可能最终给这个论坛取名为"寂寞疼痛。"我的用心良苦很快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冲着这"寂寞"和"疼痛"两名词,祖国各地无数痴男怨女齐聚而来,集体抒发他们内心的"寂寞",个个"疼痛"的不行。
  这些痴男怨女们一个个感情丰富、精力旺盛,仿佛没有人为了当时还不便宜的上网费用而忧愁过,在我的论坛上她们整天说着风花雪月的故事,畅想着更加风花雪月的未来,实在浪漫的可以。很快"寂寞"和"疼痛"就成了她们用来标榜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标志,并且为此欲罢不能。
第10节:不缺(4)
  就如此疼痛了一阵子后,我的论坛在"榕树下"网站声名鹊起。那些痴男怨女们近乎变态的热情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我犹如改革开放后暴发的个体户一样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时感到不知所措。最初的几天我是白天上不好课,夜里睡不好觉,逢人就媚笑,遇事就手脚乱颤,一天到晚像个小疯子一样没心没肺的活蹦乱跳,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个神经病患者别无二样。
  5
  "寂寞疼痛"上的网友大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属于那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宝贝儿,世纪末的时候这些宝贝们正好发育成熟,于是一个个雄心壮志地开始渴望起一种叫爱情的东西来。
  2000年的爱情和那年的网络一样泡沫,且没有风险投资又不能上市。于是那年失恋的女孩就特别的多。隔三岔五的就会冒出个小姑娘在论坛发帖子大放厥词说自己又失恋了,生怕别人不知道。除却失恋告白之外她们往往还会信誓旦旦地说在有生之年再也不相信狗屁爱情再也不相信猪狗不如的男人之类绝望无比的话。
  姑娘们的绝望很快得到我的同情,我这人没有太多优点就擅长多愁善感,我写了大量无病呻吟的文字像爱护小动物一样精心抚慰那些为爱痴迷为爱疯狂为爱欲罢不能的少女们那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我总是鼓励她们不要那么绝望还是应该去相信爱情应该再勇敢去爱别人,虽然我自己根本就不是这样去认为的。但是我还是那样去鼓励别人好好去爱,由此可见我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当然你会理解这是一种虚伪,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其实是一个道理,重要的是我确实是那样去做了,而且做得很不错。
  很多小姑娘在我的安慰之下重新获得了爱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她们很快又轰轰烈烈地重新投入到下一场爱恋之中,这真让人感到欣慰。
  在这些宝贝们的文字中有大量的词汇被反复提及,类如:小资,爱上一个比自己大八岁的男人,安妮宝贝,同性爱,怎么样才能有效防止便秘,南京东路的星巴克内的蓝山咖啡,资生堂的唇彩有多美……。
  我就整天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蔓延的胭脂流离,忽男忽女,欲罢不能。
  也有女孩试图直接和我交流对爱情的心得体会,她们千方百计弄到我宿舍的电话号码然后给我打电话说要和我讨论爱情,这个时候我则会一改温柔善良的面目,汹相毕露,特别是在对方告诉我她是多么爱一个男人的时候我总会立即打断她然后恶狠狠地说:
  "别他妈的和我讨论爱情,恶心!"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