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语文随笔》作者: 叶圣陶

_7 叶圣陶(当代)
  列着的五个人头便构成了半规形的
  “步哨线
  ”,正
  对着池子的白石岸旁的冷水龙头。这是个擦得耀
  眼的紫铜质的大家伙,虽然关着嘴,可是那转柄
  的节缝中却蚩蚩地飞进出两道银线一样的细水,
  斜射上去约有半尺高,然后乱纷纷地落下来,像
  是些极细的珠子。
  五岁光景的一对女孩子,就坐在这个冷水龙
  头旁边的白石池岸上,正对着我们五个人头。水
  蒸气把她们俩的脸儿熏得红喷喷地,头上的水打湿
  了的短发是墨黑黑地,肥胖的小身体又是白生生地。
  原载作者著的《文章例话》,开明书店一九三七年二月出版。
  84
  
  她们俩像是孪生的姊妹。坐在左边的一个的肥白的小手里拿着个橙黄
  色透明体的肥皂盒子;她就用这小小的东西舀水来浇自己的胸脯。右
  边的一个呢,捧了一条和她的身体差不多长短的毛巾,在她的两股中间
  揉摩。
  虽是这么幼小的两个,却已有大人的风度,然而多么妩媚。
  这样想着,我侧过脸去看我左边的一个人头。这是满腮长着黑森
  森的胡子根的中年汉子的强壮的头。他挺起了眼睛往上瞧,似乎颇有
  心事。
  我再向右边看。最近的一个正把滴水的毛巾盖在脸上,很艰辛地
  喘气。再过去是三角脸的青年,将后颈枕在池子的石岸上,似乎已经入
  睡。更过去是一张肥胖的圆脸,毫无表情地浮在水面,很像个足球。
  忽然那边的矿泉水池里豁剌剌一片水响,冒出个黄脸大汉来,胸前
  有一丛黑毛。他晃着头,似乎想出来,却又蹲了下去。
  大概是惊异着那边还有人,两个小女孩子都转过头去了。拿肥皂
  盒的一个的小脸儿正受着冷水龙头迸出来的水珠。她似乎觉得有些痒
  罢,她慢慢地举起手来搔了几下,便又很正经地舀起水来浇胸脯。
  茅盾先生这篇文章并不是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他眼睛里
  看见的一番光景。文章的内容本来是各色各样的。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
  桩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
  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我们从早上睁开眼睛起来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随时随地看见种种光
  景。如果把种种光景完全记下来,那就像一篇杂乱无章的流水账,教人家看
  了摸不着头脑。而且作者也没有写这种流水账的必要。作者要写的一定是
  85
  
  语文随笔
  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
  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这样说起来,写这类文章,必须在种种光景里画一圈界限,把要写的都
  圈在界限里边,用不着的都搁在界限外边。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就先画这
  么一圈界限。读者试想一想:他那界限是怎样画的?
  当时作者在日本的浴池洗澡,若把身子打一个旋,看见的应该是浴池全
  部的光景。但是他的兴趣并不在浴池全部。他只对于正在洗澡的几个人感
  到兴趣,觉得他们值得描写。所以他所写的限于池子,池子以外的光景都不
  写;他的界限是沿着池岸画的。
  写出眼睛里看见的光景,第一要位置分明,不然,人家看了你的文章就
  糊涂,不会看见像你看见的那样。读者试注意这篇文章里位置的交代:“池
  子是圆的
  ”,“五个人头便构成了半规形”,“正对着池子的白石岸旁的冷水龙
  头”。五个人头中间,作者是一个,作者的左边一个,右边三个。冷水龙头旁
  边的池岸上坐着两个女孩子。那边还有个矿泉水池,里面也有一个人在那
  里洗澡。像这样把位置交代清楚,使人家看了,简直可以画一张图画。
  因为写的是作者看见的光景,所以对于作者自己并没有写什么。看见
  池子怎样就写池子怎样。看见冷水龙头怎样就写冷水龙头怎样。看见洗澡
  的几个人怎样就写洗澡的几个人怎样。池子跟冷水龙头固然是死物,洗澡
  的几个人却是有思想感觉的。思想感觉藏在他们的里面,作者无从知道。
  作者只能根据看得见的他们的外貌,去推测藏在里面的他们的思想感觉。
  推测不一定就准,所以看见左边一个
  “挺起了眼睛往上瞧
  ”,说他
  “似乎颇有
  心事
  ”,看见矿泉水池里的一个“晃着头
  ”,说他
  “似乎想出来
  ”,看见
  “两个小
  女孩子都转过头去了”,说她们
  “大概是惊异着那边还有人
  ”,看见拿肥皂盒
  的一个
  “慢慢地举起手来搔了几下”,说“她似乎觉得有些痒罢”。读者试想:
  86
  
  讲茅盾的《浴池速写》
  这些地方假如去掉了“似乎
  ”跟“大概
  ”,有没有什么不妥当?有的。假如去
  掉了
  “似乎
  ”跟“大概
  ”就变得作者的眼光钻到这几个人的里面去了。这就不
  是专写光景的手法。这就破坏了全篇的一致。—
  ——作者的眼光钻到人物里
  面去的写法并非绝对不容许,而且常常用得到。像许多小说里,一方面叙述
  甲的思想感觉,同时又叙述乙、丙、丁的思想感觉,好像作者具有无所不知的
  神通似的。这是一种便利的法门,不这样就难教读者深切地了解各方面。
  然而小说并不是专写光景的文章。
  专写光景的文章,所占时间往往很短,就只是作者放眼看出去的一会儿。
  这篇文章虽然有六百多字,所占时间却仅有四瞥的工夫———向对面两个女孩
  子一瞥,向左边的一个一瞥,向右边的三个一瞥,“忽然那边的矿泉水池里豁剌
  剌一片水响
  ”,又是一瞥。这类文章也有不占时间的。比如记述一件东西,描
  写一处景物,作者自己不出场,并不叙明
  “我”在这里看,那就不占时间了。
  这篇文章写得细腻。写得细腻由于看得精密。你看他写一个冷水龙
  头,使我们仿佛亲眼看见了那“紫铜质的大家伙
  ”。若不是当时精密地看过,
  拿着笔伏在桌子上想半天也想不出来的。其馀写几个人的形象跟动作的地
  方也是这样。读者都应该仔细体会。
  87
  
  语文随笔
  ︽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约言之,有四条件:第一,
  建筑形态须视实用目的而定。第二,建筑形态须
  合于工学的构造。第三,建筑形态巧妙地应用材
  料的特色。第四,建筑形态须表出现代感觉。
  现代建筑界的宠儿勒
  ·可尔褒齐(Le Corbusi-
  er)有一句名言:“家是住的机械。”这句话引起了
  世界的反应,大家从机械上探求建筑美。换言之,
  即从实用价值中看出的艺术的价值。凡徒事外观
  美而不适实用的建筑,都没有美术的价值,在现代
  人看来都是丑恶的。现代人的家,要求室内有轻
  便的卫生设备,换气、采光、暖房等。要求建筑材料
  宜于保住温度,宜于防湿气,宜于隔离音响,且
  原载作者著的《文章例话》,开明书店一九三七年二月出版。
  88
  讲丰子恺
  的
  
  讲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耐久耐震。要求窗户的启闭轻便而自由。因此木框的窗改为铁框的
  窗。最彻底表现这种建筑美的,便是
  Siedlung———无产者集合住宅的新
  形态,集合住宅的意图:是用最小限的费用,来企图最大限的活用。昔
  日不列入艺术范围内的平民之家,现在成了最显示美的特质的建筑
  题材。
  建筑形态合于工学的构造,就是要求力学的机能与建筑的基本样
  式保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铁比石轻便,比石占据地位更少;铁骨建造可
  使建筑物表面免去柱的支体。尽量利用这种力学的机能,便可以在建
  筑上显示一种特殊的美。
  材料的特色,例如古代建筑用石材,表示石材特有的美。现今的建
  筑用铁,用玻璃,亦必尽量发挥铁和玻璃所固有的材料美。白色的半透
  明玻璃的夜光的效果,已在现代都市中处处显示着。
  现代感觉,不限于视觉,须与现代人生活全部相关联。例如最近流
  行一种钢管的家具桌椅,便是为了它适合现代感觉,与现代人的简便轻
  快的生活相调和,最适宜于作为
  “住的机械
  ”的一部份的原故。
  这篇文章是从丰先生的《西洋建筑讲话》第六讲
  “店的艺术
  ”中摘录出来
  的,题目是我加上的。丰先生编的讲述艺术的书不少,有关于图画的,有关
  于音乐的,有关于建筑的。现在摘录这一篇来和读者诸君谈谈,除了使诸君
  知道它的内容以外,更重要的在使诸君辨认文体,懂得一种文体的作法。
  我们读教科书,看报纸和杂志,接触许多文章。留心一下,就觉得这许
  多文章在作用上并不相同。譬如,讲一只可爱的猫的,讲几幅名贵的画的,
  这些文章讲的是占有空间的东西,按照东西的性状写下来,好比作写生画。
  又譬如,讲某次战争的始末的,讲某人努力学习的经过的,这些文章讲的是
  89
  
  语文随笔
  占有时间的事情,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写下来,好比拍活动影片。无论是讲占
  有空间的东西或者是讲占有时间的事情,都是记叙外界的现成的材料,通
  常叫做记叙文。
  但是这一次选读的这篇文章又不同了。它讲到现代建筑,可并不讲某
  一所建筑的外观和内容,也不讲某一所建筑从奠基到落成的经过情形。它
  所讲的不是占有空间的东西,也不是占有时间的事情,而是附着于事物的一
  种道理。它讲明白现代的建筑的形式美是什么,换一句说,就是讲明白现代
  建筑的形式美根据什么来判定。现代建筑的形式美根据什么来判定,这是
  一种道理,凭空去找是找不到的,因为它附着于现代建筑,离开现代建筑就
  不存在。不凭空去找,要凭现代建筑去找,但是只凭一所建筑还是不行,必
  须看了许多现代建筑,才能发见这个道理,理解这个道理。发见了、理解了
  才能讲。这同记叙文不一样,不是告诉人家一些外界的现成的材料,而是告
  诉人家一些内心的努力的结果。这样的文章,作用在讲明白一些内心所发
  见、所理解的道理,通常叫做说明文。
  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事
  情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见、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
  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说明文的用处非常大。我们读的教科书就大半是说明文。生理学、物
  理学的教科书不必说了;就像历史教科书,它那述说史实的部份固然是记叙
  文,但是指明前因后果的部份就是说明文;又像地理教科书,它那述说地方
  的部分固然是记叙文,但是阐明有关人文的部份就是说明文。
  这篇文章中所引勒·可尔褒齐的话
  “家是住的机械
  ”,可以说是最简单
  的说明文。只有一句话,但是说出了他对于家的理解。通常的说明文也无
  非许多这样形式的话的集合,以及它们的引申。像这篇文章的第一节,作者
  90
  
  讲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对于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有四项理解,就用四句话来说明。这四句的每一
  句,形式都和
  “家是住的机械
  ”相同。例如第一句,其实就是
  “现代建筑的形
  式美的条件是建筑形态须视实用目的而定
  ”。说了这四句恐怕人家还不明
  白,要问什么叫做建筑形态须视实用目的而定。这就不得不加引申,于是写
  了第二节。第三、四、五节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构成了全篇。
  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见、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发见得准确,理
  解得准确,写下来的就是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如果所发见
  的是空想,所理解的是误会,即使文字上一无毛病,也不能认为是好的说明
  文。怎样才能使所发见、所理解的道理完全准确呢?这要靠平时修养、锻
  炼,是整个生活上的事情,不是只读几篇文章所能做到的。
  91
  
  语文随笔
  讲韬奋的
  ︽
  分头努力
  ︾
  我记得有一个时候,有人提出枪杆和笔杆对
  救国谁的力量强的问题。有些人对这个问题打了
  一顿笔墨官司,结果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
  有得到什么一定的结论。其实枪杆自有枪杆的效
  用,笔杆也自有笔杆的效用,只须用得其当,都可
  有它的最大的贡献;真要救国,应该各就各的效用
  作最大限度的努力。当十九路军在淞沪英勇抗敌
  御侮的时候,我们亲眼看到枪杆对于保卫国土所
  贡献的伟大的力量,但是同时我们也亲眼看到民
  众被爱国言论和宣传所引起的异常深刻的感动,
  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妇
  孺老幼都奋发努力于后方的种种工作,军力和民力
  原载作者著的《文章例话》,开明书店一九三七年二月出版。
  92
  
  讲韬奋的《分头努力》
  打成了一片。
  救国的工作是要靠各种各样的分工配合而成的,是要各就自己所
  有的能力作最大限度的奋斗。
  试再就军事上的作战说吧,有的担任前线的冲锋,有的卫护后方的
  辎重,各有各的任务,谁也少不了谁;你如果一定要使冲锋的队伍都到
  后方来卫护辎重,或一定要使辎重队都往前方去冲锋陷阵,那在军事的
  作战上都是损失。
  不但枪杆和笔杆,不但军事上的作战,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工作,
  乃至似乎是很平凡的工作,都应作如是观。例如一个报馆里卷包报纸
  的社工,在表面上看来,他的工作似乎是很平凡的,但是只要这个报纸
  是热心参加救国运动的,在救国的任务上,他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
  意义。
  稍稍有一点知识和良心的中国人,没有不时常想到中华民族解放,
  没有不殷切盼望中华民族解放的早日实现,所以也没有不想在这上面
  尽他的力量。这种心理的随处流露,在救国运动方面当然是一件可喜
  的事情。但是有许多人因此感到苦闷,总想跳出他所处的现实,跑到一
  个合于他的理想的环境中去努力。他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各就各的能
  力,即在现实中随时随地做工夫;更没有想到环境若是真能合于我们的
  理想,那需要我们的努力也就不会怎样迫切的了。
  也许我们自己还没有做到“最大限度
  ”,那只有更奋勉地加工干去。
  也许别人还没有做到
  “最大限度
  ”,那我们也不应轻视他,却要指示他,
  鼓励他,帮助他,做到
  “最大限度
  ”。
  让我们在民族解放的大目标下,分头努力干去!
  93
  
  语文随笔
  我们已经选读了一些说明文。说明文无非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
  等。那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是本来存在的,并非作者所创造,也非任何人所
  能创造。作者不过懂得了这些(或者由自己悟出来,或者从他人那里传习得
  来),就把所懂得的告诉他人罢了。这时候作者的态度是异常冷静的,一点不
  搀入自己的感情或愿望,也不问读者是谁,只要把自己所懂得的说明白了就
  行。如果在另一处地方,另一个时间还有说明那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的必
  要,若是他自信所懂得的并不错误,那么他所写出来的依然是从前的那番话。
  读者对于那番话相信不相信,他是不过问的。相信不相信是读者的事情,而他
  只担负说明白那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的责任。这种态度是说明文的特点。
  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
  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明的道理、原由、关系等
  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从文章体制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无论
  什么主张,决不能没有理由地建立起来。譬如你主张常常运动以增进健康,
  必然由于你懂得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可见主张也不是凭空造出来的。从
  事事物物之间去参悟、去体验,因而懂得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什
  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的主张才有价值,才可以作为言论和
  行动的标准。一个人有了一种主张,他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当然和它一致,那
  是不用说的,不然就是人格的不一致,道德上的缺失。同时一个人常常欢喜
  把自己的主张告诉他人,使他人相信他的主张确有道理,言论和行动也和它
  一致。为着使他人相信,语气之间就不能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得带有表示感
  情或愿望的成份。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就在这里。说明文以
  “说明白了
  ”
  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
  “说服他人
  ”为成功。我们时常看见的“宣言
  ”、“告
  ×
  ×书”一类的宣传文章,其中当然有一些意思,但是这些文章不只希望把那
  些意思说明白,还要用一种打动人心的语句和调子表达出来,使他人乐于接
  94
  
  讲韬奋的《分头努力》
  受。这类文章也是议论文,从这类文章也可以看出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不同。
  这一回我们选读韬奋先生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所说明的是什么呢?读
  者诸君一定能够看出,就是作为第二节的一句话:“救国的工作是要靠各种各
  样的分工配合而成的,是要各就自己所有的能力作最大限度的奋斗。”从淞沪
  战役的经验,知道枪杆和笔杆同样具有伟大的力量。从军事的常识,知道担任
  前线的冲锋和卫护后方的辎重同样不能缺少。更从其他很平凡的工作着想,
  知道一家热心参加救国运动的报馆里的一个卷包报纸的社工,他的工作也有
  着重要的意义。“各种各样的分工
  ”以及
  “各就自己所有的能力作最大限度的
  奋斗
  ”的道理,是从这些认识上悟出来的,并不是作者凭空造出来的。
  假如文章只说这些,那就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所以要说明白这个道理,
  为的是从这个道理他建立了一个主张:“让我们在民族解放的大目标下,分
  头努力干去!”有许多人
  “总想跳出他所处的现实,跑到一个合于他的理想的
  环境中去努力。”作者要拿他的主张去劝说那些人,使他们不再这么想,而在
  现实中随时随地做工夫。他用提醒的方法来劝说。第一,他指出他们没有
  想到各就各的能力去做工夫的道理。第二,他指出他们意念的错误。现在
  迫切地需要大家努力,为的就是现实环境不合理想,又怎么能够跳出现实,
  另寻理想的环境去努力呢?经作者这么一提醒,这许多人至少要爽然自失,
  因而信从作者的主张吧。倒数第二节是表示意志的语言。不放松自己,也
  不放松别人,像共同宣誓一样把
  “做到
  ‘最大限度
  ’”作为彼此努力的目标。
  最后一节,简单地明确地提出主张。如果是在台上演说,这一句话是字字着
  力地说出来的。就在此戛然而止,打动听众心坎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95
  
  语文随笔
  讲老舍的
  ︽
  北平的洋车夫︾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
  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
  ”,爱什么时候出
  
  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
  “车口
  ”或
  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
  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
  份儿
  ”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
  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
  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
  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
  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
  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
  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
  原载作者著的《文章例话》,开明书店一九三七年二月出版。
  96
  
  讲老舍的《北平的洋车夫》
  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
  “整天
  ”,也许拉
  “半
  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
  是“拉晚儿
  ”。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
  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
  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
  “拉晚儿
  ”,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
  早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
  “车份儿
  ”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
  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
  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
  ———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
  ———很少
  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
  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
  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
  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
  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
  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
  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
  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
  决没有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
  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
  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
  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
  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
  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
  97
  
  语文随笔
  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
  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份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
  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
  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
  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
  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
  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
  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
  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
  ”,他们都晓得。
  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
  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
  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
  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