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岚、韩宝看着萧与义的尸体,一段一段的从深州的东门外抛下来,二人的脸
色皆是难看到了极点。
半晌,两人默然对视了一眼,韩宝见萧岚轻轻咬牙点了点头,心中的怒火,立
时化做一声怒吼,进发出来:“屠了它!”
〔①〕注:顺安军即高阳关。高阳关乃习惯称呼,其时正式名称乃是顺安
军。高阳关守将即顺安军知军。
〔②〕注:此处分别指宋太宗败于高梁河,曹彬败于岐沟关,刘廷让败于君
子馆。
〔③〕注:其时河北产业,虽铁、铅、锡、银等矿产,主要分布于大名府防
线一带及以南地区,但纺织业则是遍布整个河北路,素以精美著称,而其中犹以定
州刻丝、相州染色工艺最为著名。按,历史上河北精绢产量之大,即令人咋舌,据
学者推算,仅每年为内库收藏之河北精绢,即不下一百万匹。而以工艺精美来说
南方如两浙之纺织业,此时尚不能与河北路相提并论。
〔④〕注:擅渊之盟时,王继忠被俘,然后受辽人之意,致信宋真宗,提出
议和。
第二十七章臣忧顾不在边陲(一之全)
绍圣七年七月一日。
自晓胜军与环州义勇退回到衡水县,已经过去四天。这四天的时间里,唐康时
刻都在关注着苦河北岸的深州的战局。此间,大名府的宣抚使司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接受了唐康与李浩编造的解释,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只是移文唐康与李浩
命令他们接受仁多保忠的节制。但是,计唐净与李浩都深感意外的是,尽管仁多保
忠统率着神射军于六月二十七日便已经抵达冀州,但他却并没有前来衡水,而是率
军径直前往衡水东北的武邑县,在那里安营扎寨
武邑县距深州城也不过六十里,与深州的武强县隔着改道后的黄河北流南北相
望,两城相距不过四十里,神射军屯兵于此,对于深州的辽军侧翼,构成极大的威
胁。仁多保忠将自己的辅重部署于观津镇,中军扎营于阜城,并分兵一营三千之
众,北进河间府北望镇,另遣第一营,在黄河北流的东岸列阵。
仁多保忠这样的部署,从战略上来说,便是唐康与李浩,也不得不承认是一招
妙棋。他背后的水静军,位于御河,也就是永济渠之傍,而那是连通大宋北方诸镇
的重要水道,而当仁多保忠将阵势布好之后,一面将永静军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中,
另一方面,相计永砂军的教阅厢军与大量军事物资,成为自己的后盾。若做长期打
算的话,神射军可以从x济渠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此外,他占据的几个地区,进可以进攻辽军;次则可以起到沟通河间府与冀州
之作用,使河问之云骑军不再成为一只孤军:最差,他也可以凭借着黄河天险进行
防守,在他已率先布阵的情况下,辽军要想越过黄河来进攻他,绝非易事。
平心而论,以知兵而言,仁多保忠这一手,较之唐康与李浩光则急不可耐的屯
兵于苦河之南,而后又轻率进兵,不利之后仓皇后撒,实是要高明太多
辽军亦的确对仁多保忠的出现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在发现神射军出现在武邑等地之后,辽军在武强县的兵力增加到了两千骑以
上,河问府的辽军更是派出数千人马,开始加紧攻打河间府南边的乐寿县,除此以
外,辽军还沿着黄河东流的西岸,加派了巡逻的哨探…
但令唐康与李浩不满的是,仁多保忠似乎绝无渡河之意。
他只在当地收罗征集船只,并且征募工匠,昼夜不停的造船。从他经营的规模
来看,全然不是为了神射军区区一万五余人马打算的。唐康与李浩不能不疑心,仁
多保忠打的是等待西军的主意。
因为仁多保忠将中军大营扎在了阜城,离衡水较远,因此,六月二十九日,唐
康只是派了一名参军去问候,聆听训示。但仁多保忠亦无甚指示,只是盼咐二人“
持重用兵”而已。然而,这却是二人所天沙准从的,因为在六月二十九日,他们派
出去的哨探回报,辽军在休整了两天之后,开始更加猛烈的攻打深州城。韩宝这次
的攻城,不仅异常的凶狠,而且更有章法。据唐康派出的哨探观察,辽军并未采用
此前的蚁附攻城少注,而是集中了全部的火力,攻打深州东城。他这一次,调动了
全部的火炮、抛石机,锰攻深州东城。在弓弩、炮石的掩护下,辽军将事先秘密造
好的数+架尖头木驴推到深州城下,每架尖头木驴里面,可以躲藏十名辽军,这些
辽军拿着铁凿、斧锤等工具,开始径直在深州的城墙根部凿洞。
这又是火药时代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攻城术。
唐康不难猜到韩宝想做什么。一旦辽军在深州城墙上成功的凿出几个大洞来,
再在洞里装满震天雷或者火药桶,点燃之后,深州的城墙便会被彻底炸塌。这一招
不是韩宝的独创,米军当年在攻打兰州之时,便已经用过,只不过,当时米军是耐
心的挖地道,而韩宝则更加的简单粗暴—如果你拥有足够的能力压制城墙上的守
军,你的确是可以采用更加简单但也更加迅捷的办法
但唐康无暇感慨辽军在攻城方面的迅速进步—当韩宝一开始围攻深州的时
候,唐康敢打赌他是绝对不曾想过尖头木驴的这种用法的,但现在他们会了,据哨
探的报告,他们甚至还学会了利用风向,在深州城外燃起浓烟,用烟雾来遮蔽守军
的视野,同时熏得他们在城墙上难以立足。对于唐康来说,他只是深刻的感受到威
胁,当辽军开始学会有效的攻城方式之时,深州城离陷落便越来越近了
而另一方面,守!河间乐寿县的,除了几百名教阅厢军外,再无一兵一卒,乐
寿知县便率领着这些厢军与百姓缨城自守,沦陷亦不过是迟早之事。虽然乐寿县在
军事上意义不大,但仍可部分抵消神射军北进北望镇的影响。
在六月三十日,唐康与李浩召集魔下的将领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晓胜军与环
州义勇的进止。除了北边岌岌可危的深州城外,晓胜军与环州义勇还面临一个潜在
的威胁—当地的官员在他们退回衡水之后,便开始来试探询问他们打算会在衡水
呆多久。晓胜军与环州义勇自带的补给马上就耍用完,以衡水县的财力来说,供养
这两只骑军个把月或许不成问题,但是地方官员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不可能倾县
之力来供养这两支军队。对衡水县来说.最好是唐康与李浩分兵,留下必要的军队
保!衡水,其余的人马则不妨回冀州的治所信都县就粮。尤其是上次血战之后出现
的伤兵,衡水县借口缺医少药,急不可耐的希望唐康将这些人送到信都县去。
这些问题本是早应该考虑周全的。这相是仁多保忠为何要将自己的部队分散驻
扎的原因,在没有长期经营准备的情况下,即使在自己的国土作战,也必须要考虑
到地方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不可能避免要造成地方的反弹。既便你的任务的确很重
要,也没有理由就认为别人一定要为你牺牲让步。
伯唐康缺乏经验,他与李浩又都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战斗力,此时便不免陷入一
种窘境中。
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单独再次渡过苦河增援深州,但又不甘心坐视深州的陷落
更不愿意南撒一部分人马回信都。
三十日的会议上,晓胜、环州义勇众将,无一人愿意再次增援深州,众人纷纷
主张在衡水就地征募一些勇壮,补充兵力。除非是神射军愿意北上,众将才愿意再
次渡过苦河,协助牵制辽军。
尤其对于驻胜军诸将来说,他们是绝不愿意自己在这边苦战,而神射军却在武
邑隔岸观火的。
与晓胜军同属殿前司的神射军,全军共计一万五千余人,骡马四千余匹,军如
其名,神射军装备了近万架神臂弓—除了列阵所必需的长枪手、刀牌手,以及少
量骑兵外,其主力作战部队全部是神臂弓手!神臂弓制造不易,价格高昂,在大宋
步军中,神臂弓营向来都是精锐部队,征战时极受倚重。宋朝枢密院苦心打造这么
一只部队,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帛,一向被视为以步克骑的利器。晓胜军与神射军在
演习之中,向来互为对手,结怨不少。而神射军主将郭元度又是个籍籍无名之辈
能居此重位,大半是靠家世,晓胜军上上下下,对他多是鄙视与不屑。
倘若晓胜军在这边苦战,神射军却在武邑安然不动,这让他们如何能心理平
衡?
原本仁多保忠虽官高爵贵,但毕竟是以降臣领兵,而唐康不仅是石越义弟,更
是枢密会议成员,纵然宣抚使司下令让他听仁多保忠节制,唐康也未必会真的听
从。但此时,他部将皆无斗志,进则无功,退亦受辱,所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
低头”。六月三+日会议之后,唐康与李浩一商量,亦只得收拾起心中的傲气,由
李浩在衡水主持军务,他则由何灌率人护!,轻骑简从,次日亲自前往阜城拜会仁
多保忠,争取说服仁多保忠渡河援救深州
衡水县与阜城相距整整一百宋里,唐康一行清晨出发,一人三马,马不停蹄的
挥鞭疾驰,只花了一个多时辰,便跑了五十里,到了武邑县。到了武邑之后,唐康
并不入城,只盼咐几个随从进县城打探,得知城中并无禁军,他迟疑了一下,最终
还是决定绕道先去黄河边的神射军军营看一眼。
在武邑黄河北流之傍列阵的,是神射军第一营。他们沿着黄河边上,用木枷建
了大小三个营寨,木寨之中,密密麻麻的,有将近百来个营帐。唐康一行到时,一
些低级武官正在指挥着部下与民夫在修建望楼、箭楼,还有几百人在中间的大寨之
前大挖缘沟,自武邑方向,更有许多百姓,挑着一捆捆的木柴,送至军营中,有几
个穿着神射军校尉服饰,却长得肥头大耳的男子,在那儿咙喝着,指挥几个士兵帮
着称木柴的重量,然后发给送柴的百姓数量不等的木签。
唐康看了这情形,便知道这些薪炭柴火的供应,必是由武邑县承担。他不由得
皱了皱眉,须知晓胜军除了粮草供应迫不得已,必须仰赖地方之外,如这些薪炭之
类,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士兵自己去砍柴,或者掏钱买柴,总之以不惊扰地方为
上。但他虽感不满,却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神射军摆出的这副阵势,却完全是想
在武邑做长久打算的样子,这更让他担心起仁多保忠的态度来。
不过,除此以外,神射军的营寨倒也颇有法度,营寨四面都广布侦骑,很快
便有人发现了唐康一行,回营察报。没多久,他们的副都指挥使、护营虞侯便出营
相迎。这二将皆是班直侍!出身,与唐康本是旧识,尤其副都指挥使张仙伦,晋升
此职时,唐康正在枢府,从中出了不少力,此时见唐康,格外热情。因他们的营都
指挥使去阜城会议,营中便由他主持军务断3他领着唐康巡视营寨,不仅将神射军的
部署毫不隐瞒的告诉了唐康,末了,待唐康离开大营之时,他又单独送出数里,悄
悄告诉唐康:仁多保忠在先前的军中会议中,已做了“厚张军势,绝不轻动”的决
策,并称中军行营都总管王厚不日将履任,凡神射军、晓胜军,都要受王厚节制,
一切进止战守,全要等王厚到任再说。他并告诉唐康,神射军都指挥使郭元度虽然
表面上唯唯诺诺,对仁多保忠恭恭敬敬,实际上却是心怀不满。郭元度是个外谦内
傲之人,他统率神射军,演习之时屡屡取胜,因此自视甚高,对自己未曾命讨佰得
一提的战功,十分耿耿。此番出兵.他一心以为可以泣下不世之功,旱已将武功侯
当成囊中之物,不料仁多保忠却按兵不动,凡是郭元度的亲信,都知道他常怀腹
诽,只是郭元度是个素以“儒将”自命的人,他做过班直侍!.也在枢府担任过差
遣,还在朱仙镇讲武学堂做过教授…这些履历,让他自己自觉要与寻常武将区别
开来。他生平最重阶级之法,常常挂在嘴边的便是武人要服从命令、守纪律、清廉
不贪。因此,对于阶级高于他的仁多保忠,他面子上仍是遵从不渝。但是,神射军
各营的将领,却并不如郭元度那么好说话,各营将领在晓胜军进取无功之后,其实
都想好好打个胜仗,好让晓胜军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况且,对于营一级的将领来
说,若不打仗,则不能立功,升官封侯,便都无指望.谁也不想坐失良机。只不
过,众将对郭元度却都+分服气,又素闻王厚“小阎王”的威名,谁也不敢当出头
鸟,怕的是落到王厚手中,大好人头被他用来立威。
唐康也很难知道张仙伦说的话,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夸大其辞。他心里自是明
白,弓长仙伦与他说这些话,心里面自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但是,不论如何,倘若郭
元度与神射军诸将果然有进取求战之心,那事情总要好办许多。
离开武曰少后,唐康不再耽搁.一路疾驰前往阜城,但半路之上,又遇到大股
逃难百姓,他停下来打听,才知道这些百姓都是自河间府乐寿县而来,唐康想询问
乐寿县的情况,但这些百姓逃难较早,都是一问三不知,只是纷纷传说阳信侯在肃
宁打了败仗一…唐康听得又惊又疑,他自与李浩领兵至衡水,久不闻田烈武消息,
此时听到这些流言,虽难辨真假,但仍不能不担心。他相信以河间府之坚固.又有
火炮之助,纵然是耶律信亲率主力攻城,也绝非旬日所能攻破。但是唐康深知章
序、田烈武皆非甘心缨城自守之辈,若是他们主动出城攻击,为耶律信所乘,那也
不是不可能之事。深州已然难守,若云骑军再遭人挫,辽军兵势更盛.河北形势,
就更难收拾了。他一路忧心忡忡,直到下午申初时分,才终于到阜城。
阜城在绍圣七年,隶属于河北路水静军东光县—它曾经是一个小县,在宋仁
宗嘉佑八年时,才并入永静军治所在的东光县,降格为镇,到熙宁十年,又恢复为
县,伯该次复县没能持续多久,因熙宁间司马光、石越力行撒并州县计划,所以很
快阜城又再次降格为镇。
阜城的地理位置虽不及御河旁边的东光县,但原也是一个商湘发达的紧华之
地,唐康至阜城之时,发现此地已经被仁多保忠改造成了一个大军营。原本的集
市,已被神射军征用,成为兵营。城墙卜阵旗密布,城门口站着一队队持戈荷矛的
士兵,城西更是整出一片空地,数百名神射军将士正在那里练习阵法。
唐康一行离城尚有数里,便被侦骑发现,不多久,便有仁多保忠的次子仁多观
国与一个神射军的参军迎了出来,将唐康请至仁多保忠的行辕。
仁多保忠正在与诸营将领议事,得报之后,连忙亲率诸将迎了出来,他远远见
着唐康,便笑容满面的抱拳招呼道:“康时,是哪阵风将你给吹来了?”
唐康本是有求于人而来,却不料仁多保忠如此阵仗相迎,心中大感意外,当下
连忙笑着回礼,客气说道:“康奉台命,受守义公节制,早该前来请安听令。只是
苦河血战之后,军中多事,又恐为韩宝所乘,不敢轻动,故拖延至今,还望守义公
毋怪才是。”
“康时说哪里话来,说甚节制不节制,这却是见外了。”仁多保忠哈哈笑道
“你我同僚,所思所想,不过是同心协力,抵御外侮,报效皇上。”
唐康正待再谦让几句,却见着郭元度便站在仁多保忠身旁,朝他行了一礼,说
道:“守义公说得甚是,守义公乃成名宿将,唐参谋是后起之秀,二公齐心协力
何愁契丹不破。”唐康耳听着众将齐声附和,连忙谦道:“郭将军与诸位将军谬赞了,康岂敢与
守义公相提并论?!便是郭将军,亦久历戎机,在下实是钦慕已久。此番能与诸公
携手应敌,实是平生幸事!”
唐康当真是能屈能伸之人,这个时节,他无论何等诌媚之语,都能脱口而出
半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想法。休说仁多保忠与神射军诸将,便是何灌也大吃一惊
众人早都听说过唐康是个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衙内,少年新贵,平素何曾轻易许
人颜色?此时听他说话,仁多保忠与郭元度也就罢了,神射军那些对他不甚了解的
将领,却都是暗中感慨,传言不可尽信,闻名不如见面。人人都以为唐康不好共
事,这时却都认定他是个谦谦君子,平易近人
当下,仁多保忠将唐康请进议事厅中,在郭元度的上首设了个座位,请唐康坐
了,何灌则站在唐康身后—这里自仁多保忠以下,却也没人认识他,只当是唐康
的!士,何灌却也不以为异。
坐定之后,仁多保忠便问起深州的战局,尤其是苦河之战,唐康便详细介绍
仁多保忠问得仔细,唐康回答得也是条理分明、事迹清晰,众人听得都甚明白,不
断的点头。对于这场战事,仁多保忠并无一字评论,直说到唐康与李浩决定撒回衡
水,田宗恺再度返回深州,仁多保忠才说道:“退兵之事康时与李太尉堪称果决
既然进取无功,若迟疑不定,必酿大祸。只是不合放田宗销回去一”
唐康知道仁多保忠与田烈武私交甚好,趁势说道:“让他回去,虽是田宗恺本
人坚执,可在下亦以为若田宗恺回到深州,使深州军民知援兵不日将至,必能鼓舞
士气,坚其死守之心。”
“话虽如此,但要救援深州,必耍得其法一如今辽军势大,我大军未集,仓
促进兵,是所谓‘欲速则不达,。援救深州之事,还当从容图之。”
仁多保忠话里有话,唐康听得脸上一红,但却只能当没听懂,他朝着仁多保忠
欠身抱抱拳,只说道:“守义公说得虽然有理,然恐深州已等不到咱们再从容图
之二,,
仁多保忠微微一笑,打断唐康,“康时必是见韩宝这几日又骊攻深州,故而着
急。我却以为,州似危实安。”他不待患康发问,又解释道:“康时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