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掌控他人的力量——心理操纵术

苗一梅(当代)
掌控他人的力量 作者:苗一梅
前言:驾驭人际关系的心理密码(1)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核心需要”,这句话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确实,你、我还有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社会关系需求。我们渴望被关爱,渴望与他人产生牢固的友谊,我们同样渴望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矛盾 亚里士多德将人称为“社会性动物”,确实有他的道理。
  当然,有这种需要是一回事,是否能够有能力获得这种满足则是另一回事。这一点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或在夜幕下行走一样,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获得更好的或者是更亲密的人际关系。而且,即使是那些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也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就像那个写下《草叶集》的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所说的那样:“我说不出我的脚踝怎样弯曲和我最微小的愿望来自何处,也说不出我付出友情的缘故,以及我收回友情的缘故。”
  我们的观点是:如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显然也无法知道怎么得到它。所以,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则:需要达到某种结果,就首先要了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者条件。
  下面这些看似简单的观点或者问题,隐藏着一个世纪以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伟大成果,探索这些观点的来龙去脉,你揭开的将是一幅幅神秘的“心理电码图”:
  1.关于喜欢和不喜欢:对方接近你、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更优秀,而是因为你最靠近对方!
  激动人心的爱情、亲密的友谊、受人欢迎的喜爱和支持 类似这样的关系似乎可遇而不可求,很多人都相信爱情是机缘,亲密的知己难找,而事业上的伙伴更是大海捞针般缥缈。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图景:你与他人是否能够产生符合期望的关系,是从接近性开始的,以外表、相似性和互补性为基础,最终在关系的相互回报中得到巩固。反过来的道理也一样,如果你能够提供这些条件,那么你也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本书的第1章将详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2.关于改变他人的态度:一个人是因为某种态度产生了相应的行为,还是因为作出了某种行为,然后产生了相应的态度呢?
  做父母的因为无力改变孩子而烦恼,管理人员因为改变不了员工的态度而焦虑,朋友之间因为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而产生矛盾,因态度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问题随处可见。调节或改变他人态度的秘密就隐藏在上面这个问题的背后。本书的内容将揭示:所有的态度都是可以改变的,而成功地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总是需要心理认知、心理刺激、意识唤醒、角色调节以及行为激发五个方面的策略加以综合运用。本书的第2章将深入说明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
  3.关于帮助和拒绝: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很难产生你需要的帮助行为,恰恰是因为“自私之心”促使对方伸出了援助之手。
  你避免不了需要他人的帮助,就像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我们处在一个相互帮助才能幸福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当你提出一个请求或者要求时,怎样才能让别人更加积极地帮助你而不是拒绝你的请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所有的帮助行为都不是基于无私之心,寄希望于对方的责任心或者无私感是无法获得善意帮助的。相反,你必须借助于对方的“自私之心” 当然,你需要掌控足够的心理技巧。本书第3章对这方面的内容有详细的介绍。
  4.关于反对和说服:当需要说服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反对意见时,你会采用怎样的策略?
  我们每天要面对太多的说服,要说服一些重要的领导,让他们相信确实有必要做某项工作,要说服你手下的部门,让他们毫无反对意见地去干活,还有你的客户,说服他们接受你的方案和产品 说服的过程是一场有趣的战斗,是强有力的说服途径、语言等多个心理要素的完美结合。这方面的内容详见本书第4章。
  5.关于服从与抗拒:人人都有倾向于服从他人的人格特质,而
前言:驾驭人际关系的心理密码(2)
  最有效的服从总是发生在情境的引导中。
  对大多数从事组织管理、社会活动的人来说,这个命题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它意味着有效地获得大众或相关群体的认可和合作。心理学家们一次次证明了绝大多数正常的、社会适应良好的成年人会对他人的命令或看法产生服从行为。服从似乎并不是一个人格特质上的弱点,而应该是一种强大的情境力量的产生。换句话说,真正能够让他人产生服从行为的是一种情境的力量,有技巧地创造这种情境,你就能够轻易地让他们信服你 本书的第5章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6.关于冲突的化解:冲突都是被环境诱发的,解决的方法也必须从情境调节入手。
  大多数冲突的调节似乎都以失败告终,那成功的冲突调节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规则?心理学家证明,很多冲突中真正的对立目标只是核心处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问题来自对对方的动机和目标的误解。所以,化解冲突时我们应该找准核心。第6章中介绍的冲突调解和化解办法会告诉你:化解冲突不是特别难的事情,甚至有的冲突也可以变成积极的、建设性的。而所有冲突的化解必须依靠一定的手段调节情境,这些手段包括情绪上的疏导、气氛的缓和等,本书的第6章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本书的6章。本书在内容上对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如何应用于生活实践有非常具体的描述。从更实用的角度讲,这些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既可以用作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调节,同样也可以作为个人与群体、组织与群体之间的深层原则指导 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无处不在,欢迎你在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1.人际吸引力的NASCR法则(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上最复杂的东西,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你可能很可爱、很能干,但你不能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 吸引他人来接近你。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需要,那就是要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当我们有归属时,感到被一种亲密的关系所支持时,我们会更加健康和快乐。反之,就会情绪低落,引起自卑感和失败感。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即使在虚拟世界,被一个永远不可能见面的人拒绝交往,我们都会产生挫折感。
  为了得到这种快乐感和归属感,我们希望、喜欢别人来接近自己、亲近自己。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做法来影响他人。
  这一章,就是教给大家如何通过心理战术的运用技巧来获得更多的吸引。
  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人们都会用排斥来调节社会行为。想一下,被故意避开、转移视线或是默然以对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人们对排斥的反应常常是抑郁、焦虑,感到情感被伤害并努力修复关系,以致最后陷入孤僻。从家庭成员或同事那里遭受这种沉默以对的人,都会认为这种对待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
  就此,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62个国家招募了1486名被试者,让每个被试者与另外两人一起玩一种网络飞碟游戏(另外两个人实际上是电脑模拟的)。结果,那些遭到另外两人排斥的被试者感到情绪低落。后续实验发现,他们的大脑皮层活动性较高的区域,与身体创伤所激活的脑区是一样的。被排斥,看来的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伤。
  那么,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创伤并吸引他人接近自己呢?如下图所示,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阐述的人际吸引力的NASCR法则,具备了这些吸引力,你就能轻松赢得他人的喜欢和接近。
  让他人接近自己需要具备的几种吸引力
  N=near,接近性吸引力
  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进而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尽管接近也可能诱发敌意,但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和吸引。社会学家已经证实,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是那些和他们居住在相同小区或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或曾在同一班里上过课的人。
  我们常常与一些人共享小区入口、停车场和娱乐场,我们和随即分配到同一宿舍的同学共享宿舍的所有资源,这些共享使人不可避免地频繁交往,那么为什么这些交往会诱发喜欢而不是反感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易得性。很显然,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认识一个不同学校的人或住在另一个城市的人。事实上,这种靠近的地理距离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它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真正的关键是人们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我们叫它 功能性距离。
  接近是帮你和他人建立友谊的基石,这样的近距离交往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们归结为一个社会的单元。
  A=appearance,外表吸引力
  有很多不拘小节的人认为外表是无关紧要的细节,这种观点往往使他们在交往中受挫且不自知。事实上,外表是诱发人际吸引的首要因素。
  仪表堂堂和具有身体魅力的人能给人好感,让人愿意接近。它对人们的判断、行为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甚至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美女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和阿伦森等人针对“美女效应” 外表魅力对人的吸引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宴会,给一些原本陌生的人制造见面机会,或者让人们看照片,然后询问他们愿意和什么人约会,结果表明所有人都愿意和那些外表出色的人约会。
  此外,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表明,铁面无私的法官也会被犯人的外貌所左右。心理学家赛格尔和奥斯特夫还特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人安排被试者做法官,并给他们几份案犯材料,并附有罪犯的照片,这些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
  法官
1.人际吸引力的NASCR法则(2)
  审理后的判决让人很惊讶,法官对同等罪行的盗窃犯,外貌漂亮的要比外貌不漂亮的少判三年。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进行一番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没有特殊才能的人,仅凭外表漂亮就能轻而易举地结交很多朋友,而且大家都愿意接近他。
  外表吸引力将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态度,是认可还是拒绝,是亲近还是疏远,对你自身的吸引力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S=similarity,相似性吸引力
  在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纽科姆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
  他研究了两组转学的男生,每组17人,他们彼此不认识,但在共同度过了13周的寄宿公寓生活后,那些一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相似性的被试者更容易成为亲密的朋友。
  研究发现,其中一组朋友包括5个文科生,他们的政治观点都很自由,他们都很聪明;另外一组朋友由3个保守而老练的人组成,他们都是工学院的学生。
  试验的结果是:拥有较多相似地方的人,相互之间就比较容易吸引。
  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向对方诉说你和他共同的观念、立场或者发现相同的兴趣、爱好或有相似的经历时,两人的思想就很容易产生共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心理学家指出,这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相似相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在与朋友交往时,如果我们能找到共同点,投其所好,就能很容易把对方吸引过来,跟他们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C=complementarity,互补性吸引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对这一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两人相处,对双方都有助益(互补)或彼此都有友好的意愿(相悦)或彼此发现有类似的态度(相似)时,两人的交互关系就有继续维持的可能。
  也就是说,当双方的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对气质相同的人合作的效果和气质不同的人合作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个弱气质的学生在一起,常常因缺乏主见而面面相觑、无可奈何;而两个强气质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常因对问题各执己见、争执不下而影响团结;团结搞得最好的是两个气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该小组的学习效果最显著。
  所以,需求互补必能增加吸引力。
  比如A所具有的长处正是B所不具备的,而B所占据的优势正是A所没有的,他们对对方的互相倾慕造成A与B的相互吸引。因为A和B各自都能满足对方的缺憾,双方一拍即合,这是以需要补足为前提的。这一原理源自于心理依赖性和自我完善的愿望,交往双方都具有异于对方的长处,才能产生对对方期待的心理。期待是被吸引的直接基础。
  R=return,关系回报吸引力
  感觉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就是关系回报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一切关系的形成都被这个定律制约着,你期待什么样的朋友,你身边的朋友就是什么样;你希望朋友怎么接近你,他就能怎样接近你。所有的一切,全都由你的态度决定。
  心理学家巴克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随意抽取几个人作为被试者,并确保他们互不相识。接下来,他分别告知被试者,小组里有几个特别的人会喜欢他们。事实上,这些信息是假的。在经过一次讨论后,巴克曼告诉被试者有可能解散小组,重新组成两人小组进行讨论,他要求被试者自己提出喜欢和哪个成员配成两人小组。结果表明,被试者选择的是巴克曼说的喜欢他们的成员。
  随后,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在某个圣诞前一天做了相似的实验。他给随机抽样挑选出来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开始,他对回音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随后发生的情况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绝大多数收到他卡片的人,根本没打听他是谁,就自动给他回寄了一张。
  这
1.人际吸引力的NASCR法则(3)
  两个实验有力地证明关系回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人们有责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回报曾经接受过的恩惠、礼物和邀请等。简单而言,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人们会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更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往往愿意和那些喜欢他们的人打交道,并且努力在交往中回馈同等的喜欢。这就是关系回报吸引力的巨大作用。
2.三个步骤让别人更容易接近你(1)
  接近性能使人们因为地理距离的便利而有更多的接触,从接触中找到共性并熟悉友好起来。于是我们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人和物,比如,我们名字中的字以及和自己有关的人、地方和东西。
  心理学家米塔等人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们给某大学的女生拍了照片,然后给她们呈现一张真实的照片和一张做了镜像变换(左右反转)的照片。研究者询问她们更喜欢哪个形象,结果发现,她们更喜欢那张镜像版的,因为镜像版的是她们熟悉的形象。但当给这些女生呈现她们最要好的朋友的照片时,她们说最喜欢那张真实的照片,这也是她们熟悉的形象。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有着自然的好感,从而乐意去接近。
  这种偏爱会对我们生活中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继而去接近那些我们熟悉的事物。
  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们在20世纪90年代接受了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更加偏好那些出现频率高的单词,看到无意义词语或中国表义文字的次数越多,他们便认为这些字词表示的意思也越积极。也就是说,他们对见多了的无意义词语比没有见过的无意义词语的评价要更积极。
  到这里,我们似乎得到了一点让别人愿意接近的方法,那就是频繁出现,但这种方法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另外,有的接触也会带来反感,还需要注意你的方式和手段,这一节我们就把这些方法方式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增加交往的频率
  我们已经知道,他人对你的态度是在不断的见面、接触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际关系要想密切,彼此有一定频率的交往是其前提。生活中我们常可看到,原先关系亲密的两个人,后来由于交往少了,关系可能淡薄下去了;反之,原先不很熟的两个人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可能亲密起来。
  这种从近邻和同事的关系中获得友谊的好处,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所以很好操作。
  多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
  不论是单位组织的旅行、聚餐、年会、庆祝活动还是小区物业或居委会要求大家参加的会议,甚至是同事或朋友孩子的婚礼等。
  因为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了不少自己的老朋友,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进一步加深一些印象,对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很重要。
  说话而不只是沉默
  在所有的这些场合你不能只是干坐着或者听别人发表意见,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微笑着寒暄,与别人多交流。而在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你更要抓住机会表现,让更多人对你有印象。
  遇到朋友的喜事要第一时间赶去祝贺
  当你的朋友升职或调到新的组织去时,祝贺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个人的情况。如果不能亲自前往祝贺,最好也应该通过电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制造与人见面的机会
  当你熟悉了对方的一些时间规律,你要分析哪些可以为你所用。比如说你知道他每天上午8:50会出现在电梯里,那你完全可以也在那时候出现。见到对方的时候,你可以微笑示意,顺便寒暄。
  现年21岁的瑞娜是个生性腼腆的女孩,不善言谈,很文静,刚从大学毕业,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当行政专员。和原来在学校一样,瑞娜默默地工作,开会的时候也极少发言。与同期进公司的新同事相比,瑞娜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
  最近,有一件事情让瑞娜很苦恼。一个月前,公司对新进员工进行了一次测评。在知道结果之前,瑞娜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差的一个。但结果却让瑞娜很吃惊:自己的名字被赫然地印在了最后一个,尤其是他人对她的评价这一项,分数几乎少得可怜。
  这件事促使瑞娜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她决定按以下步骤改变当下的状况:
  (1)之前: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解决自己的午饭。
  现在:选择在休息室吃饭,坐在靠近饮水机的位置。
  成效:与同事照面的机会增多。
  (2)之前:觉得电梯很慢,选择一个人走楼梯。
  现在:与同事一起等电梯。
  成效:在等电梯的过程中,每天自然地彼此寒暄问候。
  结果单位的同事们
2.三个步骤让别人更容易接近你(2)
  都开始找她说话,她成功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怎么样,你是否也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愿意接近你,不妨尝试一下去租靠近超市、小卖部的房子,坐靠近咖啡壶的桌子,在靠近主要建筑的停车点停车 这些都是可以增加交往频率的有效手段,是帮你建立友谊的基石。
  利用好手机信息和网络
  如果你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那么在恰当的时间发一条问候的信息。如果你知道对方的MSN、QQ以及邮箱地址,那么每当看到他在线,就不慌不忙地发去一条问候,而当你发现对对方有用的信息时,你也可以通过邮件传给对方。
  表露出你希望接近他
  朋友多的人与朋友少的人、有人缘的人和朋友场冷清的人,他们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能够主动走近他人,流露出自己希望接近的想法。而后者不懂得表达和经营。其实,流露自己的喜欢,主动去接近,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般困难。
  拿参加宴会来说,如果你主动靠近对方,互相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然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你一言我一语,你趁机询问对方的近况,并说说自己的一些发展,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对你产生好感,进而也愿意接近你。那么在其他的场合和情况下呢?下边这些手段可以帮到你。
  首先克服主动交往的心理障碍
  表露自己的喜爱,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何在?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人们不愿意表达这种想法。
  担心自己的主动不会得到对方的积极响应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交往的需要,我们主动交往而对方不加以理会的事情是少见的。如果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攀谈,就会发现,这其实很容易。
  过多的心理负担
  在主动同陌生人谈话前,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先和别人打招呼,会不会显得自己低贱呢?”、“我这样打扰别人,人家没准会烦的。”或者“我们彼此并不那么熟悉,这样人家会不会怀疑我居心不良?”等。正是这些心理负担阻碍了我们与人交往的积极性,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发展友谊的机会。
  发出邀约
  如果你与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你可以热情地请对方去喝茶休闲或者别的你认为可以的活动。如果对方答应,你们又有下一次见面的机会了,因为他多半会回请你。
  主动“凑热闹”
  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者搬去新的住所,千万不能自卑退缩,被动地等别人来理你,而应该有一种愿意主动“凑热闹”的态度,别人在玩,你可以欣赏,别人聊天,你可以倾听,然后找机会加入。
  在某个方面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常识和技巧,和别人有了共同的活动乐趣,才有可能共享快乐。我们常说的是“先讲共性,再求个性,而不能反其之”。在和大家的一般交往中寻找价值观,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先学会喜欢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然而让别人喜欢和喜欢别人是互为因果的事,周围的人你都不喜欢,你一定为周围的人所讨厌,所以,改变一下态度,先学会喜欢别人,再去接近别人。
  以高兴和热诚的心情去迎接别人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诚的心情去迎接别人。比如,当别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和语调要显出你期待了很久,很高兴他打电话给你。比如,他送你一件礼物,你要非常欣喜,感谢他,并表达你内心的无比快乐。
  只要你能主动向对方伸出友谊之手,结识新的朋友和让朋友喜欢你将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当你尝试向陌生人伸出友谊之手并彼此成为朋友时,你便会明白得到一个朋友是如此的简单与快乐。
  给予对方安全感
  无论是谁,做朋友都是知人而交,对于不是很熟悉的人,人们都会有所戒备;对于已经了解
2.三个步骤让别人更容易接近你(3)
  、熟悉、可以信赖的朋友,就会报以亲近和喜爱。可以这么说,熟悉的过程就是安全感不断增加的过程。也只有关系的亲近,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得他人接近的必要前提。
  安全感具体包括:尊敬、重视、真诚、可靠。这些,你需要具备。
  敞开心扉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隐蔽不愿示人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有开放的一面。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
  只有你真诚实在,肯露真心,对方才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心理,把你当做真心的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
  那种“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人生哲学,还是不要有了。这只能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难以得到对方的亲近和喜欢。
  讲究方式的坦诚
  1968年,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列出了555个描写人的内在品质的形容词,让大学生们指出喜欢怎样的人格品德,结果评价最高的品质就是坦诚。
  坦诚的态度就是保持人之初原有的那份美丽、坦然和纯真。而不是工于心计,对人不讲实话、不吐真言,那样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时间久了,大家都不愿与之打交道,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所以说,坦诚相待是获得对方好感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瞿秋白与鲁迅的深厚情谊是世人皆知的,他们的交往没有一点虚伪,而是极为坦率,开诚布公。瞿秋白经常指出鲁迅在创作和翻译上字句不当的地方。鲁迅喜欢瞿秋白直率的为人态度,也处处以真情相报。他俩经常彻夜畅谈对形势的看法,交换修改文章的意见。正是在这样的交往中,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成为生死不渝的知己。
  当然,坦诚待人也要讲究方法。要注意说话的时间、场合和语气,比如,尽量在只有小部分人在场的时候指出对方的缺点,不能不择语言的直言不讳,以防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使你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友谊因为这样一个小细节而受到影响。
  遵守诺言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诚信构成的。
  我们之所以可以安然地享用种种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品,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遵守诚信的原则。走进一家从未走进过的陌生餐馆,就可以放心地享用美味,因为你相信餐馆是讲信誉的;到一家医院去看病,你会毫不犹豫地同意一个陌生的护士把一种不认识的液体输入你的体内,因为你相信医生、护士是诚实的;你很放心地把钱借给急需用钱的朋友,因为你相信他真的需要帮助,相信他会如期归还
  遵守诺言会让你变得更可信,更值得信任。所以,恪守你的诺言,哪怕它是在谈笑间所订的。
3.增加身体魅力的六大秘诀(1)
  在约会中,你更看重对方的什么?美貌、个性、幽默、谈吐,还是别的什么?
  外表很重要,在第一节里,我们已经看到,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外表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它是一笔财富。不管你承认与否,这是的确存在的事实。
  并且,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 人们都会认为漂亮的人拥有社会需要的其他特质。在各方面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会猜测漂亮的人更快乐、更热情开朗、更聪明成功。简言之,漂亮的人什么都是好的。
  那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外貌吗?去做整容手术?让牙齿变得整齐,鼻子变得挺拔,皮肤变得紧绷、白皙、有光泽。但是,改变一个人的外貌是否合乎道德?尽管人们在这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但是对自己的外貌却越来越不满。而且,随之而来的麻烦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并不是教你怎么改变自己的外貌,我们还有更好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魅力。生活中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虽然他(她)不是很美、很英俊,但是一举手一投足却有足够的吸引力,他招人喜欢,他的感情很容易带动周围人的情绪,他有着广泛的人缘和众多的好评,这是为什么呢?这一节就告诉大家增加自己身体魅力的六大秘诀。你要知道,美丽的外表并不一定让你有足够的魅力,而身体所具有的魅力,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抵挡的。
  丰富的脸部表情
  我们的面部肌肉就像拼图一样,可以分成一块一块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移动情况,来定量分析“拼图”主人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可以从中看出来。并且,这些肌肉也会“说话”,告诉我们它的主人对对方的态度。舒适柔和的脸部表情能够增添人的魅力,相反,就会使别人不舒服。那么怎样控制面部表情呢?
  不要在脸上堆砌表情
  自然明朗是最好的脸部表情,要做到不做作,不在脸上堆砌表情,不要夸张,要给人以自然和明朗的感觉。
  长、方脸形要多微笑
  轻松柔和始终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但对长、方脸形的人来说,要注意多一点微笑,因为微笑能够起到软化脸型的作用,让人看起来轻松柔和,感到温暖舒服。
  不人为地追求表情
  不要人为地追求表情,不要作夸张和娇滴滴的伪饰。人的表情和打扮一样,要求大方宁静,以得体为美。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穿着更重要。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微笑持续0.5秒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长时间的微笑(持续0.5秒)比一个短时间的微笑(持续0.1秒)显得更真诚和更有魅力。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发现长时间微笑显得更有吸引力、更真诚而不那么张扬。头部微斜同样会增加吸引力和可信度,但只限于右倾。
  尽量配合语气
  表情的变化与语气的变化相一致,才能产生有声有色的生动形象。例如,有一个人在谈到他朋友的孩子被老人宠坏了时,模仿他朋友的表情说:“有一次他碰到我,叹息道: 咳,有什么办法呢?隔辈贼亲,你管得了吗。 ”这里说话者用了叹词和语气助词“咳、呢、吗”,配上无可奈何的苦笑又很幸福的表情,使他变得惟妙惟肖,非常可爱。
  恰当得体的手部姿势
  手部姿势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表达语言,可能你注意自己的表情,注意自己的眼睛,甚至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但你往往忽视了手势。
  你会觉得利用手势显得过分张扬,或者,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既使用得当,又能够完美地丰富自己的表情,怎样的手势才算美呢?
  手势宜少不宜多
  的确,过多、过滥的手势,只能说明一个人的浅薄和无知。手势表达要简洁明了,而且要和口头语言相辉映。
  静态的手势仍然可以表述人的感情
  动静结合。如果没必要,不要使用手势。静态的手势仍然可以表述人的感情。不要做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手势,这很不雅观。手势的美只有静动的交替和恰当的搭配才给人美感。
  不要刻意模仿别人的动作
  一个人的手势是表情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某人是美的
3.增加身体魅力的六大秘诀(2)
  ,硬移到其他人身上就不一定得体,反而容易肢解了原本完整的和谐与形象,自然亲切才是应该追求的。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别人那么做很美你做也一样。
  但是有时候适当的模仿却能增进你们的关系。
  大小适度
  除非演讲等表演场合,手势的活动限度要大小适度。太大,会给人做作的感觉;太小,使人觉得拘谨。
  双手摊开
  这表明准备好接受或者提供帮助,在任何情况下,这种手势都表明对于谈话的积极参与。
  双手不要收回
  比如,你去参加一个自由宴会,别人举着盘子向大家提供饼干和酒水,他可以继续向前走离开你,或者是走到你面前把托盘放低 这完全取决你的手部姿势。在你举棋不定的时候,别人就可能举着托盘走开了,托盘在你面前只停留了一秒钟供你选择或拒绝。
  如果一个人害怕拒绝,他就会把手收回来,似乎想要说不,是自己不知不觉地传递了拒绝。
  如果一个人热情地迎接这一切,那么他的手还举着,就是在鼓励对方对该事物表态,主人就会走到你面前把托盘放低。
  你是哪一个?
  头部动作暗藏的吸引力
  头部动作类型比较简单,却很重要。因为这些动作相比较体态动作来说,人们更容易忽视,往往伴随着语言的发生就不自觉地发生了。
  将手举向头部作出“抓、擦、摸”的动作
  这本是维护头部清洁的动作,但会让你看起来情绪混乱。尤其是在你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千万杜绝这样的姿态,除非不想干下去了。
  点头
  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的意思,当听别人发表意见的时候,轻微点头会表达出你对演讲者的尊敬和信任。
  摇头
  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的意思。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幅度尽量不要太大,也不要频率过高,否则你会被贴上执拗的标签。
  增强眼睛交流的魅力
  “看着你的眼睛,我就会知道你的秘密。”这是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因为眼睛会传达你所有的感情和想法,想让别人喜欢,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视对方
  不要害怕目光接触,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冷漠、不关心或者在逃避,要练习正视对方,这会赋予你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的标签。
  直接的眼神交流还能表明你很愿意了解他,是一种开放迎接的姿态。
  保持目光平视
  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地上,这会给他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眼珠要灵活
  这包括眼睛的转动范围和转动频率。表现为思维敏捷的反应,是青春活力的表现,是生命力的象征。灵活的眼睛会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眼睛要明亮
  明亮的眼睛没有掩盖、没有伪饰、没有愁云、没有迷惘,使人一览无遗。明亮的眼睛是童贞的表现,它给人一种清晰的美感。
  要做到眼睛明亮就要注意不要有斜视、俯视、不屑一顾、轻浮等不礼貌的“眼语”。要达到这一点,除了表现的技巧外,加强文化、品德修养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眼神交流的同时,记得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定会让你美上加美。
  优雅的体态语
  每天早晨,我都会看见家附近幼儿园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的老师,伴随着微笑,问候着:“早上好。”然后随之而来的是边说边低下身子作出请的动作。
  这些体态语会让我们觉得亲切无比,会觉得最重要的表达技巧真的不是语言,而是我们的身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更有魅力呢?下面的表格一定会启发你的:
  让你有魅力的破坏你形象的 与人打招呼,首先伸出手
  听人说话身子向前倾
  抬头挺胸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