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只大白鹅了一样。”明兰努力用幼儿语言来解释。
盛老太太指着明兰笑道:“好好好,三只鹅……没错,就是那三只呆
鹅!”
两天处下来,盛老太太觉得这个说话都不利索的小孙女实是个妙人,
她也不似华兰那般能言会道,也不似墨兰那般知情识趣,看着呆头呆脑的,
偏偏有一种不可言表的意趣,她说的孩子话,乍听都没什么错,还很一本
正经,小脸一派认真,可总让人有些想捧腹的意味。
一上午的脑力体力双重劳动之后,盛老太太中午胃口大开,趁着高兴
多吃了一碗饭,明兰为了向新老板表现出愿意多长肉的诚意来,也奋力吃
了一整碗饭,那碟油光水滑的冰糖红焖袍子肉因为卖相甚好,居然被祖孙
俩同心协力一起拿下了,房妈妈看的目瞪口呆,偷偷吩咐翠屏去准备双份
消食的陈皮腌酸梅泡的神曲茶。
吃完午饭,祖孙俩坐在靠窗的一对宽大的黑檀木錾福寿纹圈椅上歇息,
打算消消食再去睡午觉;此时冬季已近尾声,冰消雪融,午间阳光暖意融
融,明兰被晒的暖洋洋的,像只毛茸茸的小猫咪一样蜷缩在铺着锦缎棉椅
套上,中午吃的很饱,小孩儿红彤彤的稚嫩喜人,盛老太太看着眼睛渐渐
眯拢的小孙女,突然问道:“……明儿,你觉着你四姐姐真的生病了吗?”
这句话问的有些玄。
明兰本来昏昏欲睡,听这问后,努力把眼睛睁大一些,神情有些茫然,
说的颠三倒四的:“不……不知道,我本来觉得四姐姐是恼了、羞了,所
以装病不肯来的——老爷每次来查五姐姐功课时,她就装病来着;可是今
早看见四姐姐,又觉得她是真生病了。”
老太太听了这大实话,微微一笑,对上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拢了拢
她头上的碎头发,摸摸头上圆圆的小鬏,道:“若你四姐姐真是装的呢?
咱们该不该罚她。”
明兰挨着祖母的温暖的手掌,摇摇头,伸出白玉般的一对小爪子,巴
住老太太的袖子,轻声道:“不能来老太太这边,四姐姐就算身上没病,
心里也是难受的,必是有些不妥当的,也不算装病,大姐姐那会儿天天押
着我踢毽子,我倒是真装过病来着。”
明兰其实挺同情墨兰的,估计之前林姨娘得宠时,也经常这样耍脾气,
所以当墨兰被拒绝时,林姨娘立刻反射性的给老太太脸子瞧,可惜这次撞
到了枪口上。
要知道,盛紘自从升官来登州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门风,他的
确喜欢林姨娘和她的孩子,也愿意抬举她们,可是他更喜欢自己的家族和
社会地位。老太太前脚刚拒绝墨兰,林姨娘后脚就让一双儿女装病不去请
安,这是摆明了下老太太的面子,也是明刀明枪的告诉整个盛府,她林姨
娘腰杆硬着呢。
而老太太立刻的反击,是在逼盛紘在宠爱林姨娘和家族体统之间做个
选择,孝字当头,盛紘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这就好像买股票不能光看
公司的运行状况,还要多看国家形势,现在盛府的形势是:盛紘愿意护着
林姨娘,但林姨娘必须谨守做妾的本分。
老太太觉得这个小孙女见事明白,微微有些意外,又温和的问道:
“那明儿觉着你四姐姐错在哪里?”
明兰晃动小脑袋,有模有样的说:“让谁来老太太这边,本就是我们
的孝心和老太太的乐意,四姐姐不该因为没遂成心愿就来装病来让您操心。”
老太太满意的笑了,把明兰抱过来坐在自己膝盖上,摸着她的小脸道:
“我的六丫头呀,你说的好。要知道,在老祖母这里识字学女红都是次的,
咱么第一紧要的就是学着明理知事;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遂心的和不遂
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强求,要惜福随缘,不能为求目的
不择手段……”
老太太看见小孙女一脸懵懵,表情似懂非懂,觉得自己说的也太深奥
了,就不再说下去了,叫崔妈妈来把明兰抱进梨花橱去睡午觉。
其实明兰都懂,盛老太太这人挺悲催的,当初她养林姨娘吧,原想养
出个高洁的林黛玉,没想到却养出个彪悍版的尤二姐,心机重、战斗力强,
把盛府闹了个天翻地覆,而这一切原由概因一个‘贪’字。这次她养的是
个庶女,倘若因为跟在她身边就心高气傲起来,还有了不该有的指望,那
反而是害了她,所以老太太在这儿未雨绸缪呢。
躺在暖和的炕上,明兰小小的叹了口气,其实盛老太太不用担心,从
接受这个身份的那一天起,她就在想过自己的将来了。显然这是个很正常
的古代世界,森严的等级制度,明确的封建规则,没有一点YY的社会环境,
她不可能离家出走去当侠女,也不可能异想天开去创业,更加不敢想象去
宫里讨生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人类的幸福感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如果周围人人都比你惨,哪怕你吃
糠咽菜也会觉得十分愉快,庶女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一起长大的嫡出姐
妹往往会有更好的人生,看着一个爹生的、一起长大的姊妹处处比自己强,
心里不痛快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不和嫡女去比较呢?明兰假设自己出生在一个食不果腹的
农家,或是更差,生在一个命不由己的奴仆家呢,比起这些,她已经好很
多了,目前的生活让她至少衣食无忧,还算是微有薄财;父亲也不是贾赦
之流乱嫁女儿的烂人,家庭也还算殷实。
像她这样的古代女孩,人生已经被写好轨迹——按照庶女的规格长大,
嫁个身份相当的丈夫,生子,老去;除了不能离婚,很可能得接受几个
‘妹妹’来分老公之外,和现代倒没很大的区别。有时,明兰会很没出息
地想:这样也不错。
如果生活不顺遂,老天硬要给她安一个悲惨的人生,哼,那就要命一
条要头一颗,真的无路可走,她也不会客气;她不好过,也不会让亏待她
的人好过,到时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大不了鱼死网破,谁怕谁,她可是
被泥石流淹死过的人!
想到这里,明兰心里反而通透了,舒展着小肚皮,沉沉睡去了。
第13话
又忽忽过得十几日,待到一日冬雪初晴,王氏期盼已久的孔嬷嬷终于
翩翩而至,据说她原是山东孔府旁支后人,从宫女升做女官;这几十年皇
帝换了好几任,她却一直安然在六局女官的位置上轮换着,前几年病老请
辞出宫后,一直在京中的荣恩观养老。
时下,不少公侯伯府或世家望族时兴请些宫中退出来的老宫人到家里
来教养女儿规矩礼仪,明兰的理解是增加女孩的附加值。
这位嬷嬷前后已在英国公府、治国公府还有襄阳候府教养了几位千金
小姐,都说她脾气温厚,教规矩的时候耐心细致,不像别的嬷嬷动不动就
要罚要打的,却又能把礼数规矩教到位。王氏没想到盛老太太这么有面子,
居然能请到这么有档次的嬷嬷,又到寿安堂谢过几次。
能在宫里当足几十年女官而没有发生任何作风问题,明兰估计这位嬷
嬷长的很安全,见面之后,果然如此。孔嬷嬷大约比老太太小几岁,体型
消瘦,眼睛不大,鼻子不高,团团的一张大饼脸瞧着很和气,穿着一件银
灰色素面织锦褙子,只在袖口镶着茸毛皮边,头上也只简单的绾了支斜如
意纹的白玉扁方,一身显得很素净。
她原照着宫中的老规矩要给老太太行礼,忙被老太太扶了起来,她们
是旧识,便一同坐在炕上聊了起来,这样长相平凡的一个人,一说起话来
却让人如沐春风,一举手一投足都大方流畅,谦谨端庄。盛紘和王氏笑着
陪坐在一旁,华兰兴奋的小脸红红,收敛手脚,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墨兰
坐的雅致,保持完美的微笑着听两位老人说话,王氏怕如兰不懂事,丢了
盛家的人,所以根本没让她来。
“盛大人为官明正,治理德方,在京中也素有耳闻,如今儿孙满堂,
府上的少爷小姐都芝兰雪树一般,老太太真有福气。”孔嬷嬷含笑着说。
“居然能把你这大忙人请来,我是有福气;我这大丫头可交给你了,
有什么不好的,你只管打罚,不必束手束脚的。”盛老太太笑着指了指华
兰。
“老太太说的什么话,我今日虽有些体面,不过是诸位贵人给的面子,
说到底我在宫中也不过是个奴婢;照我看呀,规矩是用来彰显德化,明正
伦理行止的,不是用来折腾人的;规矩要学,但也不用死学,用心即可,
况且老太太的孙女能差到哪儿去。”孔嬷嬷一边说,一边随意的看了眼了
华兰,华兰似乎受了激励,端端正正的坐着,腰背挺的笔直,目光期盼,
仿佛用肢体语言表决心一般。
“嬷嬷此次能来,真是托了母亲的福,回头嬷嬷教导华儿得空时,也
与我们说些京里头的事,好让我们这些个常年在外的乡下人长长见识。”
王氏道。
“泉州到登州,从南至北,物宝民丰,天高海阔,太太既见过高山大
川,又晓得天南地北的风土,见识当在我这一辈子不挪窝的老婆子之上,
太太过谦了。”孔嬷嬷谦和的微笑,这番话说的王氏全身汗毛孔都熨帖舒
坦,笑的更加合不拢嘴。
这位孔嬷嬷话说的很慢,但没有让人觉得拖沓,话也不多,但每句话
都恰到好处,让旁人都能听的进去,恭敬又适意,明兰在一旁看了很是佩
服。王氏和华兰本来以为会来一个严厉的教养嬷嬷,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
没想到孔嬷嬷居然如此和气可亲,高兴之余,更感激盛老太太。本来王氏
早已备下了孔嬷嬷住的屋子和使唤的下人,可孔嬷嬷委婉的表示想先在寿
安堂住一夜,好和老太太叙叙旧,王氏自然从命。
当夜,孔嬷嬷睡在盛老太太暖阁里。
“你居然肯来,我本来可不敢请你。”盛老太太道。
“我真是厌烦那些权贵之家了,每个人都有千张面孔,面上肚里弯弯
绕绕的算计个不歇,我这一辈子都是猜人心思过来的,连梦里都思量着那
些贵人的肚肠,本想着请辞后能过几天舒心日子,没曾想还是不消停,索
性借了你的由头逃出京来,好过几天清净日子;再说我也老了,总得落叶
归根。”孔嬷嬷一改刚才的不慌不忙,一副疲惫状。
“落脚的地方可找好了?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一定找我。”盛老太
太目露伤感。
“不用了,早找好了,我还有个远房侄子在老家,他没父母,我没子
嗣,整好一起过日子,况且你也知道,我这身子骨也没几天活头了,不想
再拘束了。”孔嬷嬷一副解脱的样子。
盛老太太微有怜意,低声道:“你这一辈子也不容易,当初你都订亲
了,入宫的名牌上明明是你妹妹的名字,却被你后娘拿你硬冒名顶了进宫,
耽误了你一辈子。”
“什么不容易?”孔嬷嬷豁达的笑了,“我这辈子经历的比常人可精
彩,不说吃过的用过的,就是皇帝我就见了三个,皇后见过五个,后妃贵
人更是如过江之鲫,也算是开眼了!还能衣食无忧的活到花甲,没什么好
抱怨的;倒是我那妹妹,嫁人、偷人,给妾室婆婆下毒,被休,一辈子弄
的声名狼藉,我那后娘为她倾家荡产,最后潦倒而死,我可比她们强多了。”
说着呵呵笑起来,“当初听到这消息时,我可偷着喝了一整瓶老窖庆祝!”
盛老太太笑道:“你还是老样子,瞧着恭敬,内里却落拓不羁。”
孔嬷嬷微有伤感,道:“不这样,怎么熬得过去。”说着,突然冲老
太太怪声怪气道:“倒是你,怎么修身养性得如此地步?当年你那派头哪
里去了?”
盛老太太摇了摇头,无奈道:“紘儿终归不是我亲生的,何必讨人嫌;
况且我也乏了,当年折腾的天翻地覆又如何,还不是一场空空。”
孔嬷嬷冷笑道:“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你不想想,当初静安皇后
可比你日子难多了,儿子死了两个,女儿被抱走,皇家又不能和离走人,
她又能如何?太宗爷宠她,她高兴,冷落她,她也高兴。当年她怎么对咱
们几个说的,‘女人这一辈子顺心意的事太少了,出身嫁人又全不由己,
当需给自己找些乐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她虽不长命,可却天天活
得开心过瘾,薨逝后,太宗爷日日思念,后来一病不起……”孔嬷嬷的声
音渐渐低下去,盛老太太也目光惘然,都想起了那个肆意昂扬的洒脱女子。
孔嬷嬷吁了长长的一口去:“好在先帝爷最终还是立了她的小儿子,
她也算留了后,我就听她的话,从不把恶心的事放在心上,当装傻时得装
傻,该卑微时就卑微,该吃吃,该享受就享受,也不枉这一辈子。当年进
宫的人要是你这个倔性子,早不知死了八百回了!”
盛老太太回忆起自己娇憨的青春,一片怅然,半响,甩甩头,岔开话
题道:“好了,别说了,你瞧瞧我家怎么样?”
孔嬷嬷翻白眼道:“一塌糊涂,没有规矩;最没规矩的第一个就是你!”
她似乎在京中被闷了很久,终于逮到个机会畅言,盛老太太无法,只得让
她接着说。
“你家老太公倒是个人物,挣下偌大的一份家业,三个儿子中也有两
个成器的,临终前亲自把家给分了,可坏就坏在他走后没多久,你夫婿也
去了,若不是有你,盛大人他一个庶子,早被那黑心的三叔给嚼的骨头渣
子都不剩了,这份产业能留的下来?你当时要钱有钱,年纪还轻,勇毅老
候爷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也不是难事,纵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
阔找个远处去过日子就是了;男人一嫁,儿子一生,自己过小日子,岂不
美哉?!你偏要给你那没良心的守节,把庶子记到名下,撑起整个盛家,
接着给他找师傅,考功名,娶媳妇,生儿育女,然后呢,你功成身退,缩
到一角当活死人了?简直不知所谓!”孔嬷嬷差点没把手指点到盛老太太
脸上。
“你虽不是他的亲娘,可却是他的嫡母,对他更是恩重如山,你大可
挺直了摇杆摆谱,有什么好顾忌的?告诉你,儿子都是白眼狼,娶了媳妇
忘了娘,你若是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他乐得把你撇一边!我朝以孝治天
下,他但凡有半点忤逆,他就别想在官场上待了!你好歹把日子过舒坦些,
就算不为了你自己,也得为了你的那宝贝儿小丫头。”孔嬷嬷说着,朝梨
花橱那头努了努嘴。
盛老太太被喷的一头一脸的唾沫,又无可辩驳,终于有个话题可说,
忙道:“对了,你瞧我那明丫头怎么样?”
孔嬷嬷侧着脸,沉吟了会儿,方道:“很不错。”
看盛老太太一脸期待的样子,又加了几句:“那孩子一双眼睛生的好,
淡泊,明净,豁达,好像什么都看明白了,却又不清冷,还是开开心心的,
稳重守礼,知道不在人前招眼,比你强。不枉你心肝肉似的待她。”
盛老太太白了她一眼:“什么心肝肉?几个孙女我都是一般的。”
孔嬷嬷不耐烦的挥手:“少给我装蒜,适才一顿晚饭,你往她碗里添
了几次菜?隔一会儿,就嘱咐一句‘明丫儿,多吃点儿’,再隔一会儿,
再一句‘不许挑食’,她往哪个菜多伸一筷子,你身边的房妈妈就暗暗记
了,你当我是瞎子!才儿她睡觉,你把我撂在这里半响,定要看着她吃药
就寝,估计等她睡着了才来的吧。”
盛老太太莫可奈何:“那孩子睡的不少,却老也睡不踏实,一晚上得
醒过来几次,有时半夜还哭醒过来。我知道,她是心里闷着伤心却说不出
来,夜里折腾,白天还没事人一般,照样跟着我读书识字,乖乖的坐着听
我这老太婆说古;说来也怪,她不如当初的林姨娘识文断字、能写会画,
也不如华丫头伶俐讨喜、哄我开心,可我反觉得她最贴心。”说着怅然。
“那是你长进了,冤枉了半辈子,终于知道看人要看里头货,外边再
花里胡哨也不如人品敦厚要紧;也是你独自太久了,如今有个孩子日日做
伴,再怎么端着,也忍不住要当心肝。”孔嬷嬷目光犀利,说话一语中的。
盛老太太指着她骂道:“你这老货,这张厉嘴,怎么没死在宫里?让
你出来祸害人。”
孔嬷嬷瞪眼:“那是自然,没听过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么?”
说着,两个老人笑在一起。
笑了半响,盛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伸着脖子往梨花橱那里看,被
孔嬷嬷拉住:“别看了,吵不醒你的小孙女,她不是喝了一整碗安神汤么?
要是醒了早有声响;快回来,我有话对你说。”
盛老太太想想也是,便转了回来,孔嬷嬷正色道:“我是山东民女,
你是金陵的侯府千金,因了静安皇后,相识一场也算缘分,有些话我要劝
你。”
盛老太太正色点点头,孔嬷嬷方道:“我知道你冤枉了半辈子,奋力
拼搏却也不过是人亡情逝,因是凉透了心,也不肯再嫁,只守着盛家过日
子。可我问你,你还有多少日子可活?”
孔嬷嬷见盛老太太神色伤怀,接着说:“静安皇后临终前说了一番话,
我今日送给你——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做女人的一辈子不容易,
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后头如何就看老天爷的意思了;父母生养不易,咱么
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这一世,该怎么好过就怎么过,有一天日子便要过
好一天。你既然还有口气在,就得好好过下去,看见不平就说,瞧着不对
就骂,把你金陵徐家大小姐的架子端出来,把府里的规矩振一振,不说你
自己能过的舒坦些,也能给你盛家子孙留个好样不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盛老太太眼圈红了,拿帕子轻轻拭着眼角:“到底是老姐妹,现如今
也只有你与我说这番话了,你的一番心意老姐姐我领了;……好歹我也得
撑到明丫儿出阁。”
孔嬷嬷眼见劝成,大是欣慰:“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六姑娘还小,日
后且得倚仗你呢,不求她大富大贵,能顺遂地找个好人家就是了。”
第14话
次日一早,明兰端着习字帖去老太太跟前,打算这几天把没剩下多少
的《千字文》一鼓作气拿下,以后就不用装文盲了,正当她迈着小短腿来
到正堂,却没想王氏一大早就来接孔嬷嬷了,活脱脱是来领救济粮的灾民
生怕晚些来就没了。
她坐在下首,恭敬的听盛老太太说话:“……昨夜我撂下老脸求了孔
嬷嬷,让她劳累些力气,在教大丫头时,把其余几个小丫头也捎上,虽然
她们年纪还小,但跟着听些看些,也好增长些涵养……”王氏自然愿意,
本来她就觉得难得请到个这么高规格的家教,怎么也不能浪费,于是明兰
的习字课只好先行中断,一吃完早饭就被崔妈妈送到华兰处。
绕过点熙桥,穿过半片小园子,来到华兰的葳蕤轩,一看见华兰,明
兰顿时眼前一亮,只见今日华兰身着一件烟柳色的银错金双凤织锦短袄,
下着浅碧色轻柳软纹束腰长裙,头上绾着如云的朝月髻,上只束着一条累
金丝嵌宝石金带饰,整个人如一支白玉兰花苞一般,真是明媚鲜艳之极,
连孔嬷嬷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明兰心里暗道:那姓袁的家伙好艳福。
王氏见长女如此风采,心中骄傲之极,再转头去看另外两个——如兰
明显情绪不高,蔫了吧唧的站在一旁,墨兰却精神饱满,一看见孔嬷嬷就
伶俐地嘘寒问暖,引的王氏一阵气闷,呵斥道:“如儿,见了孔嬷嬷怎地
不问好,这般没规矩,仔细你的皮!”
如兰闻言立刻嘟起小嘴,低头忿忿。
王氏离开后,孔嬷嬷开始上课,她把教学重点放在华兰身上,另外三
个属于陪客性质,学习态度一开始就不端正的如兰,基本上是摸鱼打混,
没一会儿功夫就坐到一边和小丫头翻花绳去了;明兰其实也不想学,但是
她没有如兰这么硬的底气,也没她这么强的怨气,勉强性学习对明兰来说
那是家常便饭,早就习惯成自然,比起现代应试教育体制,孔嬷嬷这点不
过是毛毛雨啊毛毛雨。难道姚依依是喜欢三角函数,才一遍又一遍的画双
曲线计算的吗,难道她是喜欢盎格鲁撒克逊的腔调,才天天早起背鸟语单
词的吗,难道她是喜欢背书,才选择枯燥无聊的政法专业的吗——别逗了,
混饭吃尔。
如今换了个环境,一样的道理,明兰要能在这里立住脚,也非重头开
始学习不可。
“按说女孩儿家人品德行最重,举止教养不过都是虚礼,可大凡体面
人家偏偏喜欢讲这个虚礼,这关系也可大可小,做的好未必有人夸你,做
错了却不免被人明里暗里的笑话,姐儿们都是聪明人,当知道当中要紧。”
孔嬷嬷对着几个女孩谆谆道,一上来就把学习必要性说清楚了,接下
来就好办了,孔嬷嬷的课讲的很好,深入浅出的把要点先点明了,然后示
范纠正,还时不时的举些实际的例子,华兰墨兰做不好,她也不生气,让
女孩们自己慢慢领会。
墨兰亦步亦趋的跟在华兰身边,华兰做什么她就做什么,高标准严规
格的要求自己,还时不时的问‘嬷嬷我这样对不对’,‘嬷嬷您瞧这么着
好吗’,几乎喧宾夺主的把自己当正牌学生了,华兰咬着嘴唇,努力忍耐
着不在孔嬷嬷面前发飙训人。
明兰的学习态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上午也跟着练了几个福礼和走
路的姿势,但总觉得越学越别扭,她来这个世界不过一年多,倒有一大半
日子是躺在床上装死的,别说大姐姐华兰,就是和另外两个比,自己对这
个世界的礼数也是一窍不通的,现在一时半会儿的如何能跟得上进度。
于是趁着中午吃饭时让崔妈妈剪裁出素笺来订了个小册子,先把上午
的知识点回忆起来记下,然后下午去上课时,让小桃把自己的小毛笔小砚
台小墨锭还有那个素笺小册子都装在一个竹编的手提篮子里带去,孔嬷嬷
再上课时,她就不急着上前去练习,而是在一张松竹梅花梨木小几上铺开
了笔墨纸砚,然后撩袖子趴上桌,摘起随堂笔记来。
孔嬷嬷正指点华兰几种不同的布菜姿势,不动声色的瞥了明兰一眼。
上培训课摘笔记,对于明兰这样饱受应试教育锻炼的同志来说,简直
就是本能,要是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时候手里不拿支笔,那简直活脱脱被老
师注意的标靶,一笔在手,心中不愁,明兰立刻进入状态,十几年的素质
教育也没有白瞎,条条款款归纳总结的十分清楚。
所谓规矩礼数,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举
止行礼,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成例
的做法,本来大家小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这种举止习惯,
孔嬷嬷来不过是给女孩儿们提点一下顶层贵族与盛家这种中层宦官人家的
礼数迥异罢了,讲白了,就是个速成班。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几个兰姑娘一通修行,明兰是先天不足后天
正在补,如兰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三天晒网两天也没怎么打渔,墨兰虽然
聪明可毕竟身型尚小,年龄悟性限制,动作不够伶俐规整,最后当然是华
兰一枝独秀,学得快记得牢。
几天下来就初见成效,华兰不盛气凌人了,墨兰也不扭捏了,如兰也
不撒野了,明兰也不发呆了,女孩儿们似乎突然间温婉端庄起来,说话大
方得体,行为举止春风拂柳,看的盛紘大为满意,连着夸了好几天,连王
氏也真心尊敬孔嬷嬷起来了。
“到底是宫里来的,就是有能耐;这不打不骂不红脸的,就把这几个
丫头给收拾了。”王氏啧啧连声的。
“都是托了母亲的福,我听说孔嬷嬷在京里时,一般的公侯之家是请
不到的,你可不能在她面前摆架子,倒叫人家笑话我们没见识。”
盛紘为人慎敏,颇有心计,后得盛老太太教养,心胸开阔,目光长远,
他知道这官要做长久,必得耳聪目明,知己知彼,这几日他时时借机讨教
孔嬷嬷一些京城故事,孔嬷嬷看在盛老太太面子上,也把京中权宦贵胄复
杂隐秘的关系挑干系不大的略略说了。孔嬷嬷几十年混迹于深宫内院,往
来之人大多是社会顶层人物,见识自也不凡,几次谈话下来,盛紘受教不
浅,几乎将孔嬷嬷当自家长辈了,恨不得把她留下才好;无奈孔嬷嬷惦念
故乡,坚辞不肯;盛紘也只好作罢。
孔嬷嬷的培训班很人性化,辛苦学了十天后她发话让休息一天,刚好
又赶上个好天气,华兰领头带着如兰明兰去园子里玩,同样也休假的孔嬷
嬷则到寿安堂找盛老太天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