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_9 钱穆(宋)
前,余方作何语,亦记及。此下则全由别人相告,即头部痛楚亦
不自知。若果从此死去,则生不知何由来,死不知何由去,真亦
人生一大糊涂,亦人生一大爽快矣。是日为一九五二年之四月
十六日,余五十八岁,诚为余此后生命中最值纪念之一日。 余在病中得新亚同人来信,知香港政府新定法令,凡属私
立学校,其为不牟利者,须据实呈报,由港政府详查梭定。余遂 函嘱由新亚董事长赵冰代劳一切。结果得港政府认许新亚乃
为香港当时唯一独有之一所私立不牟利学校。此亦新亚一难 得之荣誉也。
余之赴惊声堂讲演,先有前在成都华西大学一女学生郭志
琴在门门守候,陪余进人讲堂。及余被泥块击倒,志琴外尚有 前在苏州中学旧学生杨恺龄,及其夫人邹馨埭等数人护送余至
中心诊所。馨埭挤上车坐未稳,不意车忽驶动,掉下车,受轻 伤。此后病中问候者不绝于户,惟彼等诸人则晨夕来侍病。及 余能出院赴台中养病,由志琴一人陪余同车往。旧日师生一段 因缘,不谓至是仍有如此深厚之影响之存在,是亦人生大值欣
慰之事也。
余伤未深入脑部,余清醒后,医生即来告余,此下三日无变
化,静养即可速愈。又田沛霖亦在前座受伤,与余同进医院。 医生言,君病断无危险,但不能早痊。及余出院,沛霖则尚留 院中。
余在台中住存德巷,台北广播公司一空宅中。《历代政治
得失》之讲辞,即在此改定。又常向台中省立师范图书馆借
书,所阅尽南宋以下文学小品。他年余著《读明初开国诸臣诗 文集》一篇,自谓稍有发明,则皆植因于此。
余在存德巷养病时,适新亚学生胡美琦服务台中师范学校 图书馆,日来相陪。前后约共四月,余始转台北、返香港。而余 之头部常觉有病,阅一年后始痊愈。

翌年,一九五三年初夏,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卢定教
授来香港,约余在其旅邸中相见,苏明璇陪往。明镟毕业于北 平师范大学,其妻系师大同学,曾亲受余课。又明璇曾在台湾
农复会任事,北大校长蒋梦麟为主委。及是来香港美国亚洲协
会任职,故与余一见即捻,常有往来。据一九八〇年卢定来香
港参加新亚三十周年纪念乏讲词,知其当年来港前,先得耶鲁 大学史学系同事瓦克尔教授之推荐,故卢定来港后,余为其相
约见面之第一人。瓦克尔曾在一九五二年先来香港,后又来港
任亚洲协会事,与余亦甚相稔。是晨,卢定告余,彼受雅礼协会
董事会之托,来访香港、台北、菲律宾三处,以学校与医药两项 为选择对象,归作报告,拟有所补助,俾以继续雅礼协会曾在中 国大陆长沙所办医院及学校两事未竟之业。彼谓,君为我此行 首先第一约见之人,如有陈述,请尽直言。余答,蒙约见,初无 准备。君既负有使命,倘有垂询,当一一详告。卢定闻余语,面 露喜色,随于衣袋中掏出两纸,写有二三十条,盖事先早书就
者。遂言,如我所问直率琐碎,幸勿见怪。余答,尽问无妨。
卢定首问,君来港办学校,亦意在反共否?余答,教育乃余 终身志业所在,余在大陆早已从事教育数十年,办学校自有宗 旨,决不专为反共。卢定又问,君办学校曾得台湾政府补助,有 此事否?余答,蒋总统乃以与余私人关系,由总统府办公费中
拨款相助,与政府正式补助性质不同。卢定又问,以后倘得他 方补助,能不再接受此款否。余答,此项补助本属暂时救急,倘 新亚另有办法,此款自当随即请停。卢定又问,倘雅礼能出款
相助,须先征港政府同意,君亦赞成否?余答可。以下卢定逐
条发问,余逐问回答。自上午九时起,已逾中午十二时始问答
完毕。三人遂出外午餐。卢定又随问余对宗教之态度。余答, 余对各宗教均抱一敬意,在余学校中,耶回教徒皆有,并有佛寺
中之和尚尼姑在校就学者。但余对近百年来,耶教徒来中国传 教之经过情况则颇有不满处。卢定屡点首道是。余又告卢定,
余决不愿办一教会学校。卢定亦点首。惟卢定言,雅礼倘决定 对新亚作补助,仍须派一代表来,俾其随时作联系。余谓此属
雅礼方面事。但此一代表来,不当预问学校之内政。卢定亦
首肯。
相晤后数日,卢定即去台北。返港后,又约相见。卢定告 余,彼不拟再往菲律宾,已决以新亚一校为雅礼合作对象。并
嘱余,分拟年得美金一万、一万五、两万之三项预算,由俾携归,
俟董事会斟酌决定。余遂写一纸与之,定年得一万则另租一校 舍,一万五则顶一校舍,两万则谋买一校舍。卢定见之,大表诧
异,云,闻君校诸教授受薪微薄,生活艰窘,今得协款何不措意
及此。君亦与学校同人商之否。余答,君与余屡见面,但未一
至学校。余因指桌上一茶杯云,如此小杯,注水多,即溢出。余 等办此学校,惟盼学校得有发展,倘为私人生活打算,可不在此
苦守。如学校无一适当校舍,断无前途可望。请君先往新亚一
查看。一日,卢定私自来新亚,遇及两学生,在课室外闲谈而
去。适新亚举行第二届毕业典礼,在校外另借一处举行,亦邀 卢定前往观礼。卢定来,礼成,留之聚餐,与诸同人分别谈话而 去。后新亚三十周年纪念,卢定演词中谓,是夕见新亚学校师 生对余一人之敬意,深信此校之必有前途。
卢定临别前告余,彼返美后,雅礼董事会定于新亚有协助。 惟君对此款,仍当作学校日常开支用,至于校舍事,容再另商。 又约一美人萧约与余见面,谓彼亦雅礼旧人,今居港,有事可约 谈。及卢定返美后,来函云,补助费按年贰万五千美元,又超原 定最高额之上。但萧约延不交款。一日,萧约来校告余,天热,
教室中不能无电扇,已派人来装设。余因语萧约,谓君告余雅 礼款已到,今延迟不交,岂欲新亚先拒台北来款否?此事决不 可能。苟余得雅礼协款,再谢辞台北蹭款,始有情理可言。如 欲余先拒受台北赠款,以为获取雅礼协款之交换条件,以中国 人情言,殊不妥当。萧约道歉,即送款来。时为一九五四年之
五月。新亚乃具函谢总统府,时总统府秘书长已易张群岳军。 蹭款乃从此而止。
同时艾维来告,有关校舍事,卢定在离港前曾与彼相商,当 另作筹措,幸勿为念。余初来港,人心惶乱,亦曾为新亚经费多
方向大陆来港商人辗转请乞。其稍有关系者,亦曾出力相助。 惟所开支票,既不列受款人姓名,亦不列付款人姓名,若恐他日 或因此受累。余亦遂不敢以此扰人。余初次自台北返港,教育 司即派人来邀余到教育司一谈,云有人向政府告密,谓君实去
广州,非去台北。教育司因受政府嘱,不得不邀君亲来解释,此
亦政府礼待之意,务恳原谅。余适有台北返港证一纸留在身 边,乃携赴教育司。司中人以咖啡点心相待,欢语移时,屡表歉 意。如此类事,不胜枚举。及是时局渐定,然新亚得雅礼协款
已普遍流传,欲再获他方协助亦成难事。或有疑新亚不获中国
社会同情,乃始终仅赖雅礼一方协助,此一层在余心中常滋惭
恧,然亦无可语人也。

卢定离港后艾维又来访,语余,新亚既得雅礼协款,亚洲协
会亦愿随份出力,当从何途,以尽绵薄。余告艾维,新亚创办乃 因大陆遭剧变促成。余意不仅在办一学校,实欲提倡新学术,
培养新人才。故今学校虽仅具雏形,余心极欲再办一研究所。 此非好髙骛远,实感迫切所需。倘亚洲协会肯对此相助,规模
尽不妨简陋,培养得一人才,他日即得一人才之用,不当专重外
面一般条例言。艾维深然之。谓愿出力以待他日新机会之不
断来临。乃租九龙太子道一楼,供新亚及校外大学毕业后有志 续求迸修者数人之用。新亚诸教授则随宜作指导,是为新亚研
究所最先之筹办。时为一九五三年之秋。
是年初秋,余胃病又发。初在成都华西坝患十二指肠溃 疡,直至到无锡江南大学始渐愈。至是,又剧发。经常州中学
旧同学费保彦子彬沴治。子彬乃武进孟河世医,曾义务为新亚
校医,历年师生病,多经其诊治。余病稍愈,遂移住太子道研究 所,经某西医调理,并日常在太子道九龙塘往返散步,但迁延经
久不愈。新亚一女学生,其父亦西医,屡言欲来为余诊治,其家
住香港筲箕湾。余告其女,余病已渐愈,路远幸勿来。
日,其
父忽至,言非来为余进药,乃特有一言相告。因云,彼在日本学
:时,识一日本老人,常相偕远足登山,壮健异常。老人言,汝
乃一中国人,何来此学西医。我曾患内脏各部分病,经东京第
一流三大医院诊治,皆无效。改服中药,乃有今日。女父又言, 彼今乃于业余兼习中医,然尚无自信。所以特来欲相告者,十
指肠在身体内亦仍有用处,万勿听西医言割去。余深谢之 后其女赴英留学,其父则迁家南美洲,不通音讯,并其姓名亦忘 之矣。
一九五四年暑,余又去台北,是年为余之六十岁。台北 学人特有一宴集,在座之人分别献杯,余素不能饮,台大校长
钱思亮代余饮酒酬答。又应经国先生邀在青潭青年救
3醫&
作连续讲演,每周一次,前后凡四讲,讲题为《中国思想通俗
讲话》

为余在台北作有系统讲演之第四次。美琦陪余在
每次讲演之前一天下午,赴碧潭一小茶楼,面临潭水,撰写翌 晨之讲稿。又是年秋,有章群何佑森两人赴香港研究所。顷 章群任教香港大学,何佑森任教台湾大学,是为新亚研究所

:早之第一批。美琦亦于是年暑毕业台北师范大学后,重又
赴港

一九五五年秋,余又应教育部之邀去台北。时日本已三度
派人来台访问,教育部组团答访,部长张晓峰聘余为团长,凌鸿 勋为副,一团共七人,有邓萃英黄君璧等,去日本凡一月。所至
以东京奈良京都三地为主。时美国麦克阿瑟驻军始撤,日本初 获自由。余等一行所接触日本政、军、商、学各界人士甚不少。
言谈间,涉及美国统治往事,每露嗟愤之情。然社会风气已趋
向美化,则有不可掩之势。
招待余等之主要人物,即先来访台之人。一前田多门,曾 任战时内阁副首相,为主要战犯,与其首相广川在狱中同囚一 室。其人与余交谈最密。一日盛会,邀余僻坐,谓日本并非一 耶教国家,但近年来,每逢耶诞,贺卡遍飞,各家客厅书房悬挂 张贴贺卡,以多为荣。如此风气,前途何堪设想。彼询余蒋总
统在大陆提倡新生活运动之详情,谓拟组一私人集团,亦在日
本作新生活运动之提倡。但此后则未闻其详。余第二次赴日,
适前田拟赴欧洲,在医院检查身体,未能见面。此后即闻其逝
世,每常念之。其第二人乃宇野哲人日本一老汉学家,与余一
见如故。第三人乃一科学家,与余接谈最疏,今已忘其名。
其时日本朝野对华态度显分两派,一亲台湾,守旧偏右,尤
以昔日侵华主要人物为主。一趋新偏左,则以后起人物为主,倾 慕大陆。尤其是青年,都想去中国大陆留学。学界亦分两派,东
京偏左,京都偏右,俨成对立。余等游京都附近一名胜桂离宫, 一少女在门外收票,随身一册书,勤读不辍。取视,乃东京一名 教授在电视播讲华语之课本。问其何勤读如此,答,为去中国大 陆留学作准备。同行者告以余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可去留学,
既方便,亦可得优待。此女夷然曰,乃香港耶?竟不续语。
余在京都大学作一公开学术讲演,气氛极融洽。东京大学 亦同样有一讲演,一堂济济,然率中年以上人,不见有青年。盖
主事者早有安排。一新亚女学生,适亦在东京。余开讲后,忽
闯人,满座惶然。待见此女学生先来讲台前向余行礼,知系相 识,乃始安然。某夕,在一学术界公开大宴会上,有人发言,谓 台湾仅有吴稚晖一人而已。'其言辞偏激有如此。
余等初至东京,各大报纸亦不作报导。离去前,郭沫若一 行方将自大陆来,各大报大事登载宣传。余等在日本,亦卒未 闻有一人曾对往日侵华战役吐露其忏悔惭怍之辞者。此实彼 邦自明治维新以来,承先启后,惊天动地一大转变。何以在彼
邦人心中乃卒未见有一深刻影响之表现,亦大堪作一问题思考 也。其实即此以可见彼邦受西化之影响已深,无怪余此后屡去 曰本,见其变化日亟,而此行所遘景象,则亦渺不复睹矣。

一九五四年秋季,新亚自得雅礼协款,即在嘉林边道租一
新校舍,较桂林街旧校舍为大,学生分于嘉林边道及桂林街两
处上课。雅礼派郎家恒牧师来作驻港代表。余告以雅礼派君 来,君之任务,雅礼当已交代明白,余不过问。学校事,已先与 雅礼约定,一切由学校自主。君来乃学校一客,学校已为君在
^林边道布置一办公室,君可随时来。双方有事,可就便相
1^2 0
家恒唯唯。但数月间,家恒袖来介绍信已三四封。余告家恒, 学校聘人必经公议。外间或误会新亚与雅礼之关系,凡来向君 有所请托,君宜告彼径向学校接头,俾少曲折。家恒亦唯唯。 又一日,艾维来告,卢定返美,即为新亚建校舍事多方接
洽。顷得福特基金会应允捐款。惟香港不在该基金会协款地 区之内,故此事在美惟雅礼,在港惟彼与余两人知之,向外务守
秘密,以免为福特基金会增麻烦。余初意拟在郊外觅地,屡出 踏看。遇佳处,又因离巿区远,各教师往返不便。而大批造教 授宿舍,则财力有限,又妨学校之发展。最后乃决定在九龙农 道,由港政府拨地。建筑事均交沈燕谋一人主持。忽得港政

府通知,港督葛量洪不久即退休,在其离港前,盼能参加新亚校
舍之
一―
'豸~ 」
遂提前于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七日举行新校舍
奥基典礼,而建筑则于五六年暑后落成迁入。
某日,福特基金会派人来巡视,极表满意。余询其意见。
彼谓,全校建筑惟图书馆占地最大,此最值称赏者
课室次
之。各办公室占地最少,而校长办公室更小,此值称赏者
又闻香港房租贵,今学校只有学生宿舍,无教授宿舍,此值称赏 者三。即观此校舍之建设,可想此学校精神及前途之无限。余
曰,君匆促一巡视,而敝校所苦心规划者,君巳
得之,亦大
值称赏矣。
嗣后学校又有第二第三次之兴建,此不详。

一九五五年春,哈佛雷少华教授来嘉林边道访余,沈燕谋 在旁任翻译。余谈新亚创校经过,谓斯校之创,非为同人谋唤
饭地,乃为将来新中国培育继起人才,雷少华极表赞许。余谓,
惟其如此,故学校规模虽小,同时已创办了一研究所。科学经
济等部分优秀学生,可以出国深造,惟有关中国自己文化传统 文学哲学历史诸门,非由中国人自己尽责不可。派送国外,与
中国人自己理想不合,恐对自己国家之贡献不多。惟本校研究 所规模未立,仍求扩大。雷少华提声道是。谓君有此志,愿闻
其详,哈佛燕京社或可协款补助。余言,新亚同人对原有研究 所只尽义务,未受薪水。依香港最近情势,大学毕业生即须独 立营生,故办研究所,首需为研究生解决生活,供以奖学金。以 当前港地生活计,一人或一夫一妇之最低生活,非港币三百元, 不得安心。正式创办最先仅可招收研究生五六人,此下再相机 逐年增添。雷少华谓此款当由哈燕社一力帮助,君可放手办
去。余谓尚有第二条件,雷默然良久,问复有何条件。余答,办 研究所更要者在书籍,前两年日本有大批中国书籍可购,新亚 无经费,失此机会,但此下尚可在香港络续购置,惟已无大批廉 价书可得。雷谓此事诚重要,哈燕社亦当尽力相助。余又谓尚
有第三条件,雷甚表诧异之色,谓更再有第三条件耶?君试再 续言之。余谓新亚办此研究所,由哈佛出款,一切实际进行则
新亚自有主张,但须逐年向哈燕社作一成缋报告,始获心安。 故创办此研究所后,即宜出一学报,专载研究所指导同人及研 究生之最近著作与研究论文,可使外界知此研究所之精神所
在,亦为全世界汉学研究添一生力军,亦即为哈燕^:作报告。 此事需款不巨,但为督促此一研究所向前求进,亦不可缺。雷 频频点首,告余,君可照此三项具体作一预箅,当携返哈佛作决
议。是晨十时起,谈至十二时,余偕燕谋在街上一小餐店与雷 少华同膳而别。
新亚已先得亚洲协会之助,即在太子道租一层楼,作办研 究所之用。但艾维不久即离亚洲协会,此事遂无发展。至是,
新亚研究所在先不经考试,只由面谈,即许参加。或则暂
留一年或两年即离去,或则长留在所。自获哈燕社协款,始正 式招生。不限新亚毕业,其他大学毕生生均得报名应考。又聘 港大刘百闵、罗香林、饶宗颐三人为所外考试委员,又请香港教 育司派员监考。录取后修业两年,仍须所外考试委员阅卷口 试,始获毕业。择优留所作研究员,有至十年以上者。
哈佛燕京社先于五四年,来函邀请新亚选派一年轻教师, 在三十五岁以下者,赴哈佛访问。询之港大,并无此事,乃知在 港惟新亚一校获此邀请。以新亚教师无年轻合格者,姑以年长 者一人亦曾留学美国者,商其同意应之。哈佛以不符条件,拒
不纳。翌年,又来函邀,遂以新亚第一届毕业留为研究生者余 英时以助教名义派送前往。一年期满又获延长一年。又改请 加人哈佛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为新亚
研究所派赴国外留学之第一人。后又续派研究所何佑森、罗球
庆、孙国栋等赴哈佛访问。
又一年,美国西雅图大学德籍教授某君来新亚,已忘其名。
告余,倘新亚派学生赴彼校研究所,可获优遇。遂派余秉权前
往。任萧公权助教,得该校学位后,归港任教港大中文系。嗣 又赴美任某资料中心主任,出版及宣扬华文书籍亦历有年矣。
此后新亚研究所及大学部学生远赴美欧及日本各国游学及任
职者,不胜缕举。
余离大陆前一年,有新任苏州城防司令孙鼎宸,来余家相 访。其人忠厚诚朴,极富书生味。告余,彼系青年军出身,在军 中不断诵读中国史书,对吕思勉先生所著,玩诵尤勤。对余书, 亦有研究。有所询问,备见其用心之勤。时国内风声日紧,余 与彼曾屡有往来。余只身赴广州,以家事相托,恳其随时照顾。
及新亚书院创始,鼎宸亦举家来港。新亚在桂林街创办学术讲 座,鼎宸每周必来听。后遂将当时历次讲稿编为《新亚学术讲
座》一书,是为新亚正式有出版之第一书。新亚研究所正式成
立,鼎宸亦来所学习。余曾嘱其编《中国兵制史》一书,由张晓 峰代为在台北出版,亦为新亚研究所诸生正式出书之第一部。
鼎宸岳母乃山东主席王耀武之母,某年卒,余夫妇赴其家
吊唁,此为余至鼎宸家之第一次。乃知鼎宸来港,本顶有一层
楼,因日用不给,将此楼诸室络续出租,仅留沿街一廊有檐有 窗,自供居住。仅一床,供其岳母卧宿。鼎宸夫妇则睡行军床,
晨起则拆去,为一家饮膳起居及鼎宸读书之所。余初不知其生
活之清苦有如此,而勤学不辍,绝未有一言半辞吐露其艰困。
乃大敬之。亦新亚艰困中所特有之一例也。
后因其女留学加拿大有成,鼎宸夫妇随去。余八十之年,
鼎宸曾编有余历年著作论文一目录,搜罗极详,编次极谨。亦 见其虽身在国外,勤奋犹昔,年近七十,而能不忘故旧一如往年
有如此。
新亚既得雅礼方面协助其常年费,又为代募款建筑一新校 舍,继之续获哈佛燕京社协助研究所费用,一时困难解决。此
两事,香港政府亦早预知。惟大陆变后,香港私立大学一时崛 兴不止七八所之多。港政府既不禁止,亦不补助。新亚独得美
方协款,香港教育司高诗雅及港大林仰山教授献议,港督葛量 洪在香港大学一九五五年之毕业典礼上,授余名誉博士学位。 以前港大曾对胡适之及其他中国人一两位有此赠予,然事隔已 久。余此事一时哄传。不一年,又得余结婚消息。群传余在短
短数年内,一得雅礼哈佛协款,一得港大学位,一新婚,三大喜
庆,接踵而至,为当时大批来港人士中所未有。
余妻胡美琦,江西南昌人。先曾在厦门大学肄业一年,其
父家凤秀松,曾长赣政。一九四九年,阖家来港,美琦亦由厦门 来。无锡同乡丁熊照邀宴,余赴席,适秀公亦至。客未集,余与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秀公遂在丁家屋顶露天占一桌对坐长谈。及邀进屋,有一客曾 任上海市警务。主人请其上坐,续邀秀公为次坐,秀公坚让余。
余谓其他一切不论,即序齿,余亦当陪下座。且主人与余为同
乡,又同居港九,闻公不久当去台北,乃过客,义无可让。秀公
坚不坐,推挽四五番,今已不记究系何人坐了第二席。只忆与
秀公骈肩坐,继续长谈不止,旁席作何语,皆已不复记及。此为
余与秀公之初次见面。不数日,美琦即来投考新亚。
一九五〇年暑秀公家迁台北,美琦独留港寄居熊式辉天翼 家。天翼任江西省主席聘秀公为秘书长。抗战胜利后,天翼出 任东北行辕长官,秀公又为其秘书长。一口,天翼忽来桂林街 新亚相访,坐余卧室内长谈。随来一副官,立门外,天翼久坐不 去,余对此副官亦无法招待。
美琦在新亚就读仅一年,亦去台北。及余在台北惊声堂受
伤,卧病于中心诊所,时美琦服务于台中师范之图书馆,特告假 来台北视余病。余出院,转赴台中休养,美琦遂于每日下午图
书馆服务公毕后来护侍。留同晚餐而去。星期日来,则同去台 中公园散步,如是为常。暑后,美琦转学台北师范学院,即此后 之师范大学。一九五四年暑毕业后又来港,遂又得日常相见。 美琦以余胃疾时发,久不愈,学校事烦,一人住校饮食不宜,乃
慨允余缔婚之请。于九龙钻石山贫民窟租一小楼,两房一厅,
面积皆甚小。厅为客室兼书室,一房为卧室,一房贮杂物,置一
小桌,兼为餐室。婚礼在九龙亚皆老街更生俱乐部举行,仅新 亚同事眷属共十余人参加。时为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日。香
港大学为余再版《先秦诸子系年》,余亲任校对,积年有增订稿 数十处,尤需精思详定,须在新婚后书室中赶工完成,每达深
夜。惟每日傍晚则必两人下楼同赴近宅田塍散步一小时。曰 以为常。
美琦为其父秀公每期其出国留学,不忍终背父志,而余则 婚后体况转佳,遂于一九五八年一月一人赴美,在加州柏克莱
大学进教育研究院。留学一年,卒以念余一人居家不便,乃又
中途辍学归。美琦告余,在加州一年,始知自己兴趣终偏向在 本国传统方面,不如归来自己修习。再多留,徒为获得一学位
外,别无意义。
余因得刘百闵介绍,获识陈士文。士文毕业于杭州艺专, 赴法专习西画。归国后执教于其母校。时亦闲居在港,其家亦 在钻石山旁。一日,余告以新亚拟创办一艺术系,以教授中画
为主,西画为副。惟无固定之经费,拟照新亚初创时,授课者仅
拿钟点费,不能与他系同仁同样待遇,不知君肯任此事否。士 文云,愿供奔走。先商得其老友丁衍庸同意,再与吴子深相商。 子深与余素识,及余偕士文往访,或因其曾在苏州自办一艺术
专科学校,新亚欲办此系而不聘彼任系主任之职。彼乃坚拒。 余意此事须费大辛劳,故仅请其授课不敢以种种杂事相烦。彼
既坚拒,遂亦不再相强。
又转访顾青瑶女士。青瑶亦在港开门授徒。告余,倘钱夫 人有意学画,彼愿尽力传授。学校上课,彼殊无意。余与青瑶
初次相识,彼未露坚拒意,余遂告以蒙许余妻登门学画,特先致 谢意。余妻正拟赴美进修,俟其归,当偕其同来谒师。惟仍恳 能来校任课。青瑶答,今年授课时间已排满,明年决当来。青
瑶有女弟子荣卓亚,乃德生之女,有一私家车,允亲送其师来 校,因亦请其随同授课。嗣又请得张碧寒,乃上海张园主人,亦
在港,与青瑶亦相稔。又请得其他数人,山水花鸟虫鱼人物各
有专长,阵容整齐。
一曰,余告董事会,有一报告但非议案不必讨论。学校拟
创办一艺术系,以经费困难,下学期学校先添设一二年制艺术
专修科。仅求在学校中划出教室及办公室两间。教师已多洽
聘,但如本校初创时例,只致送钟点费,学校不烦另筹经费。俟
艺术专修科获得社会之认可,相机再改办艺术系。诸董事皆默 无语。此后有一董事,美国人,屡向余作戏言,云此乃报告,非 议案。以艺术系初办,即获美誉,故彼常忆及往事也。
艺术专修科创始于一九五七年二月,又得侨港珍藏名画者 三四人,各愿暂借其所藏,合得四十件左右,暑假期间由新亚开 一展览会。一时观者络绎,港督亦特来参观。其后艺术专修科 师生又举行一次作品联展,颇获佳誉。此项展览品后由雅礼协 会赞助运往美国,在美国各地巡回展览,亦得美誉。其有助于
此后正式成立艺术系为力亦甚大。一九五九年秋,雅礼协会又 增加协款,正式添设一艺术系。但教师待遇则仍不平等。
余因艺术系与其他各系同样招考,有不合资格应考,而有
志学国画者,多被拒门外。遂于假期内开设一补习班。并同时
开一展览会,展出学期中诸师生近作。社会观众瞻其成绩,竞 来报名,学校即以补习班所得学费,补贴艺术系各教师,聊济薪
水之微薄。
士文为人朴忠,又谦和,质讷无华,不喜交际应酬。而艺术系 一切杂务均由其一人任之。溥心畲赵无极等来港,均邀在系中特 幵讲座。又王季迁自美来港,亦在艺术系开课一年。季迁后又曾
专任并兼系务。皆士文一人接洽之。及罗维德来校任雅礼代表,
其夫人亦在艺术系学习中国画。而美琦则自美返港后,即亲赴青
瑶家习画。每去必整半天,甚感兴趣。台北师大教授金勤伯来港,
艺术系亦请其任课。美琦亦向勤伯习画。及余家迁台北,勤伯亦
在台,美琦又从学有年。余对銜昌中国艺术,本早具此意。桂林街 初创校时,俞振飞尚滞港,余曾与接洽,拟聘其来校教昆曲。振飞
已允,并曾来校讲演,但不一年终返大陆,未能留港。新亚成立艺 术系后,乃又于课外添国乐团,有古琴古筝二胡箫笛之传习。又先
设有国剧团,先后有两女学生善唱,曾在校中演出平剧两次。此皆
新亚在艰辛中,兼具娱乐精神之一种收获也。
一 一
雅礼驻新亚之代表,初派郎家恒。一九五八年暑改派罗维
德来作代表。罗维德乃耶鲁大学之宗教总监,又任耶鲁大学皮
尔逊学院院长。其在耶鲁德高望重。年老退休,雅礼乃请其来 港任驻新亚之代表。
—日,罗维德语余,若新亚更求发展,似宜添设理学院,但 不知余意云何。余云,余亦久有此意,惟需经费甚巨,不敢向雅
礼轻易提出。今君亦同具此意,大佳。但物理化学诸系,须先 办实验室,俟物理仪器化学药品粗备,始可正式开办,免来学者
虚费岁月。当先幵设数学系,次及生物系,只需购置显微镜等
少数几项应用仪器即可。时适耶鲁有理学院某教授赴菲律宾, 为其某大学部署理学院研究所,罗维德遂邀其迂道来港,为新
亚设计,以最低款筹备物理化学等实验室。而数学生物两系, 则率先创设。时为一九七〇年秋。隔一年,始正式添物理化学 系。若非罗维德来港,新亚理学院恐不能如此顺利创办。
其时香港政府忽有意于其原有之香港大学外,另立一大 学。先择定崇基、联合与新亚三校为其基本学院,此后其他私 立学院,凡办有成绩者,均得络续加人。崇基乃一教会学院,经 济由美国各教会支持,创办后于新亚。联合书院乃由亚洲基金 会出资,集合其他私立学院中之五所组成。因新亚已得雅礼哈
佛协助,亚洲基金会遂改而支持此五校。凡此崇基、联合、新亚
三校,皆得美国方面协助。港政府似乎意有不安,乃有此创办
一新大学之动议。崇基联合均同意,新亚同人则多持异见。余 意新亚最大贡献在提供了早期大批青年之就学机会。今则时 局渐定,此种需要已失去。而新亚毕业生,非得港政府承认新 亚之大学地位,离校谋事,极难得较佳位置。倘香港大学外,港
政府重有第二大学,则新亚毕业生出路更窄。此其一。又国内
学人及新起者,散布台港美欧各地日有加,倘香港再增办一大 学,教师薪额一比港大。此后络续向各地延聘教师,亦可借此
为国储才。香港政府所发薪金,亦取之港地居民之税收。以中
国人钱,为中国养才,受之何愧。此其二。三则办一大学,当如 育一婴孩,须求其逐年长大。而新亚自得雅礼哈佛协款,各方 误解,欲求再得其他方面之大量补助,事大不易。必求一校独 自发展,余已无此力量与信心。抑且余精力日衰,日间为校务 繁忙,夜间仍自研读写作,已难兼顾。亦当自量才性所近,减少
工作,庶亦于己无愧。而香港政府意,则实以新亚参加为其创
办新大学一主要条件。余以此事告罗维德,彼极表赞同,更不 发一语致疑问。余谓学校内部会议,余可负全责。遇学校与港
政府磋商,君肯任学校代表,不惮奔走之劳否。彼亦慨允。
一曰,港政府送来一创办新大学之纲领,凡二十余款,嘱各 校参加意见。新亚特开一会议,逐款加以改定者,逾三之二。 但港政府亦不坚持,率从所改。又一日,余偕同事四五人赴教
育司应邀谈话,罗维德亦同往。时高诗雅已退休,毛勤接任,手 持一纸,列五六条,起立发言。先述第一条,辞未毕,余起立告
毛勤,能有几分钟许余先有申述否。毛勤允之。余发言毕,再
请毛勤讲话。毛勤谓,尊意未尽,尽可续言,于今日之会有益无
损。余遂继续发言,再让毛勤。毛勤又言,君尽畅所欲言,勿作 存留。余再继续发言。自上午十一时开会,壁上挂钟打十二
响,余告愧憾。毛勤谓,今日畅聆君言,极所惬意。惟有一事乞
原谅。港政府为成立新大学事,亦特组织一会。我居此位,特
转达政府公意,非私人有所主张。今晨聆钱先生言,当转告政 府,俟下次再商,遂散会。是夜,新亚在市区有酒会,罗维德告
美琦,今日钱先生有一伟大令人敬佩之表现。席散,美琦询余, 乃以午间教育司开会事告之。
罗维德驻新亚一年,回雅礼,由萧约继任。在卢定来港时, 即与余相识。其人久居中国,又娶一中国太太,离大陆后,居港 写作亦已多年。与港政府人多相熟。时以新亚意与港府意彼
此传递,为助亦大。港政府又特自伦敦聘富尔敦来,为创建新 大学事,与三校磋商。富尔敦力赞新亚研究所之成绩,谓当保
留此研究所,成为将来新大学成立后之第一研究所,一任新亚 主办。并将此意写人新大学创建法规中,俾成定案。余与谈及 新校长人选,余主由中国人任之。富尔敦谓,先聘一英国人任 首席校长,再由中国人继任,或于实际情势较适,未细谈而罢。
一九五九年秋,余得耶鲁大学来信,邀余去在其东方研究 系讲学半年。余以新亚事烦,适桂林街旧同事吴士选俊升自国 民政府教育部次长退职去美,余邀请其来新亚任副院长,余离 港可暂代校务。毛勤告余,吴君曾任台湾政府教育部次长职,
彼来新亚,似有不便,港政府将拒其人境。余问毛勤,在英国是 否有从政界退职转入学校任教之例。今吴君已正式从国民政
府退职,转来新亚,有何不便。毛勤言辞趑趄,谓新亚聘人易,
君何必选走一限途。余谓,港政府倘有正当理由告余,余自可
改计。倘并无正当理由,何乃坚拒余请。毛勤通粤语,并亦略 读中闰书。彼谓,君心如石,不可转也。只有仍待港政府作最
后决定。
一日,萧约特来告余,私闻港政府中人语,新亚申请吴君人 境,颇惧大陆忽提抗议,横生波折。顷港督休假离港,不三曰即 返,专待其最后一言。万一坚拒新亚之请,岂不对新亚颜面有 关。不如暂撤所请,再俟他日从长商榷。余谓,既只须再待三
数曰,余必俟港督返,听其作最后之决定。及港督返,语其部 下,我们且勉从新亚此一请,他日复有此等事,再作详商。翌
晨,毛勤一早来新亚,入余室,即连声恭喜,谓港督已允吴君人 境,并已直接通知纽约英国领事馆,嘱其就近转达吴君,俾可即 速治装。毛勤又谓,君为此事延迟美国之行,顷吴君不日可来
港,君亦可整备行装矣。
又一日,毛勤来告余,彼于明年夏须退休返英伦,君将去美
国,特先来辞行。彼又谓,英国乃民主政治,于反对方面意见,
亦知尊重。君坚持己见,一次不见从,尽可再次提出,幸勿
介意。
毛勤又于年前向余提议,由新亚来创办一中文中学,可作
港九中文中学之榜样。嘱余先选定一地,香港政府可无条件拨
付。校舍图样绘就,建筑经费新亚只需担任其十分之一,其余 十分之九,全由港政府负担。将来此中学之常年经费,教育司
当担任其百分之八十,而内部用人行政,则全由新亚作主,教育
司决不干预。余遂于九龙近郊荃湾择定一地,距市区不远,而
隔绝烦嚣,可全不受市区之影响。其地背负山,南面距海亦近, 可遥望,地极宽敞。惟须待港政府先在该区四围筑路,再于路
面下安装自来水电灯各线。余并聘定台北沈亦珍来任校长。 亦珍特来港一行,同去踏看新校舍之地址。一切端倪粗定,忽
港政府创设新大学之动议起,余为此事,各方商谈,极费曲折,
遂将中学事搁置。及毛勤去职,亦未目睹其成。
余自办新亚,与香港教育司时有接触。前为高诗雅,继任
者为毛勤。而高诗雅任职时,毛勤即为之副。故余与毛勤交接
为特多。高毛两人皆久居港地,通达中国社会人情,对余皆具
礼貌。及中文大学成立,特授高诗雅以名誉博士学位。高诗雅 来港接受学位时致辞,特纪念及余与新亚之往事。余时已离港 来台,有人特转送其演讲辞于余。余初不通英语,居大陆时,与
外国人交涉极少,不谓在香港交接得许多美国英国人。至今不
胜驰溯
吴士选既来,余夫妇遂成行。时为一九六〇年一月十八 曰。第一站为日本东京,初拟在东京小住一两日即转游日本各 地名胜。乃抵站,即有数十人在机场守候。盖亚细亚大学有驻 新亚专员,先以消息透露。并已预为排定余在东京数日之节 目,亚细亚大学又派一女士来陪美琦出游。亚细亚大学校长为
太田耕造,留学英国,曾任文部省大臣,亦战犯之一。某年来港 访余,谓其在狱中专诵《左传》。余赠以《中国历史精神》一册,
彼读后告余,未见有以如此见解,如此议论,来作反对西方共产
主义思想之根据者。因告余,彼方筹备成立亚细亚大学,拟每
年派送两学生来新亚肄业,盼新亚亦能派两学生去作为交换, 余允之。逮余初次去日本,太田屡来旅邸晤谈。太田乘公共汽
车来,余送之出门,唤旅邸一车请其乘坐,太田坚不允,仍乘公
共汽车返。又邀余赴其家午餐,家无佣仆,其子应门,其妻献
茶。及午餐,仅太田与余及一译人同席。其妻在厨房,送菜至 餐室一墙洞中,太田自取之。余云,何不请夫人及公子共餐。 太田谓,日本无此规矩。倘他年先生与夫人同来,必夫妇相陪。 某日下午,余在亚细亚大学讲演,大意谓,中国一"人"字观念, 西方无之。如称中国人、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即见为同是 人。而西方语言不如是说。讲后,太田谓,先生此讲演,恨不能 使更多人闻之。盖太田亦知余之所讲,乃有感于中日战争而发
焉。是日晚太田夫妇在一酒家设盛宴,盖践往年之宿约也。美 琦与其夫人交谈,乃知其出身教会学校,能操英语。余往年在
其家,其夫人端茶献菜,执礼甚恭,俨如一佣妇,绝不带丝毫新
女性之风范,其谨守传统礼教,良亦可佩。然此乃余两度去日
本之所见。此后又屡去,社会经济日繁荣,而此等景况则渐已 少见。日本慕效西化,其武力外侵,我国家已深受其害。迨其
工商业日发展向上,而一般人生之风教礼俗则日见腐蚀,此亦
堪供我国借镜之另一面也。余第三次赴日,太田已退休,又特
来旅店相访,亦可称乃余日本一友。
余夫妇曾抽空乘夜赴箱根,宿一宵。在日本共住六日,即
赴夏威夷。预定停留三天,罗维德已先通知其友在机场接候。 其友乃岛上一教会中学之校长,陪余夫妇午餐后,即送至其所
预定之旅馆。是日下午即出游,翌晨,在旅馆晨餐,餐室中见一
老妇,孤寂独餐,见室中惟余夫妇为中国人,颇若欲相语,乃双 方终未一接谈。是晚,该教会中学校长夫妇在正开音乐会之大 酒店邀宴。旅店中所遇老妇亦同席,见余夫妇,欣喜难状。谓
今夕主人乃彼之子媳,而余夫妇又为今晚之上宾,不谓竟有此
奇遇。席散,余夫妇先辞归。有一客在旅馆楼下客室相候,余 夫妇遂留坐相谈。不久,门外车声,校长陪其母进内,至室旁电
梯门口,拥抱相吻道晚安,其母一人独登电梯。其媳则在门外
车中,亦未同送其母进旅店。翌晨,余夫妇早餐时,又与此老妇 在餐厅相值。告以当日下午即离去。老妇言,与子久别已五六 年,此次特自纽约来,已一周,但其子尚须邀其去家中叙一餐, 故得再留三四日。余念其子任中学校长职,其家宁不能空出一 榻,邀其母同住家中,获一旬之欢聚。而其母孤居旅店,与余夫
妇谈话中,若有无限欣喜,不能掬心肺而倾吐。余初履美国国
土,即窥见美国家庭情况之一斑,亦深留心坎不能忘。
离夏威夷抵旧金山,即换机飞纽约。罗维德已先在机场相 候。同进早餐后,即同去纽海文。沿途积雪,为余十许年来所 未睹。心恨此行来已晚,或许冬雪已过,蹉失此佳景。不谓此
后大雪纷飞,尚有两月之期。抵纽海文,学校已为预留一寓所, 乃专供访问教授居住。与耶鲁副校长同宅。一楼三层,余寓在 底层之左侧。右侧及楼上两层,副校长夫妇及其两女居之。余
寓则占全楼六之一,一卧室,一书房兼客厅餐室三用,厨房亦在 内,另一浴室。余夫妇抵寓所,即见厨房柜中瓶装各色中国佐
膳食品,冬菇虾米油盐酱醋等一二十种。初不知何人来此先为 布置,后知乃由新亚同事王佶王宁之妹,夏道泰夫人所置。初 履异国,倍感温情。夏道泰夫妇本同在耶鲁语言学校任教,时 已辞职,不久即去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任职。
余之此来,自念为外国学生讲中国学问,不烦多有准备。 拟两计划,一则补读英文,又一则写《论语新解》一书。忙碌数 日,余夫妇即抽空去附近一书肆浏览选购《现代历史哲学》一 小书,乃汇集最近代西方人讨论史学各篇合成。归即启读。适
陈伯庄来。伯庄先余来美,有意翻译美国各大学社会学名教授 著作,各择其代表作一部,编一丛书。来美商取各教授之同意。
彼毕业耶鲁,来母校访问,顺道来余寓。见余桌上此书,谓此乃 美国最近畅销书,兄何亦读此。余闻言大喜,谓余购此书,初不 知有此巧值。伯庄又告余,编译事均已商妥,雅礼并愿增款为
新亚下学年添设一社会系,以便伯庄物色新人共襄译事。余告
伯庄,开系增款,由余在此商其细节,君归尽可物色新人,勿有
他虑。及夏,忽闻伯庄染病进医院竟不起。良友永诀,未获一 面,伤悼无已。及余归,乃闻伯庄生前仍愿以社会学课程隶属
哲学系,不欲为彼另增新系。其谦和敦厚之精神又如此,更增
哀思。后美国汇来一款协助其编泽事,余以原计划人已逝世,
将原款退回。
余读先购《现代历史哲学》一书毕,又续购英译本《希腊哲 学》数册。但觉读哲学不如读史学书之易。又念读中文译本 亦可得其大意。晚年进学宜有深人,不宜漫求。遂决意开始写
《论语新解》。新亚在桂林街早期,余曾开《论语》一课,逐章逐
句讲解。沈燕谋偕其一女来旁听。燕谋并携带美国最新一部
《论语》译本,告余,听讲后当与此书比读,遇其有误解处,逐条
记下,将来作一长函告原译者,嘱其斟酌改定。待听了一月,燕 谋又告余,只听一月,英译本出人太多,君所讲亦与《朱子集
注》有不同,君当另撰一书,以供国人广泛阅读。并当译作英
文本传之西方。余遂有意撰写《新解》。初用纯粹白话为广流 布。唐君毅有一女,尚在小学,读余稿,亦云能解。王道取去刊
在其《人生》杂志中。但不久,余后悔,用纯粹白话对《论语》原
义极难表达其深处。且此书成,亦仅堪供高中优秀生及大学生
诵读。幼年学童,求其了解《论语》亦不易。遂决心改写,而新
亚杂务纷烦,乃竟搁置。迄今巳将十年,乘在此间有近半年闲 暇,将此书草速成一初稿,以便返港后再续加改定。行箧中携
有程树德《论语集释》一书,日夕翻诵。姑从以前先成稿继续 写下,逐日成几章,此外再不作他务。及写毕全书,再从头细改
旧稿。幸离纽海文前,全稿粗完,积十年来之心念,竟在远旅异 邦中获偿宿愿,亦余终生所未有也。
余在耶鲁授课两门,分昼夜上堂。有美籍学生三人,加拿
大籍女生一人,一中国人从其他研究班来堂听讲。而在耶鲁服
务之中国人来旁听者,则十许人,多半皆耶鲁语言学校之教师。
李田意为同系教授,随堂作义务翻译,余更可随意发挥,畅所欲
宣。余寓所距研究大楼近,仅隔一旷场,闻钟声出门,到教室则 听者方集,可不误时。此加拿大女生颇谙英文著作有关宋代理
学方面者,略通中文,课后发问,亦颇有思路。数年后,忽来书,
求进新亚研究所。余以新亚有耶鲁来教初年级英文者四人,一
时无其他安置,告以免学宿费外,需自筹在港之生活费。彼竟
未来,亦一憾事。
余喜作乡间游。有耶鲁语言学校教师万荣芳女士,亦来余
课堂听讲,星期六下午或星期日上午,必驾车来余寓,载余夫妇
同去附近超级市场购食物用品等,每次择一新处,借此遍游附
近四乡。大抵尽半日程而回。有一湖,四围栽杨柳树,最具中 国情调。滨湖一咖啡馆,仅过路车辆在此小憩。惟闻星六之 晚,乃有附近居民大群来此跳舞。余等遍游纽海文近郊,惟此
处所留印象最深。荣芳又曾陪余夫妇去近郊西山观赏红叶,亦
与此湖同具中国情调。而西山则屡去不一去。又到其他公园 则多栽一种花,色彩续纷,而总觉单调,宜游览不宜坐赏。大抵 各地流动皆佳,一处停留则少味。
吴纳孙在耶鲁艺术系任教,彼于附近买一山地,面积甚广,
有一池,乱石错耸。夫妇自盖小屋一所。余尤喜前往。其他西 式庭院,率整洁,无野趣。诸教授晨赴学校,晚始归。余寓所前
大旷地,即教授停车处。子女亦多上学,主妇孤寂,非有正常职 业亦多兼社会活动。惟星期六下午乃阖家团聚,星期日上午每
赴附近公园野餐作半日游。别人告余,美国家庭多自城市迁乡 村。实则虽乡居仍以每日赴城市工作为主。其乡居院中花草, 屋内修理,亦多自任其劳,难有闲暇。
星期六之晚则相约餐叙,余夫妇居纽海文五月余周末常有
餐约,有预约在一月之后者。每赴一家,往往有客室,无书斋。
或有书斋,多甚小。日常研究书籍都放在学校研究室,故虽寒
暑假,亦仍每日赴学校工作。而厨房则较宽大讲究,因乃女主 人整日活动之所在。美籍主人邀宴,必备中国茶。饭后问,喜
茶抑喜咖啡。余必答咖啡。主人每诧问,先生亦爱咖啡乎。余
答,君等去中国宜饮茶,余来此则宜习饮咖啡。以各从其主为
佳。彼等皆颔首。
实则饮茶必宜多有闲暇工夫,与饮咖啡不同。城市中咖啡 馆每有在柜前立饮而去者,饮茶则宜闲情品赏,非仅为解渴。
西式餐宴亦无闲情。饮酒亦各取所需,各尽其量,无中国味。
餐叙在西俗亦算一闲。但余以中国人目光视之,则仍是一忙。 读其报章连得两三日假期,公路上必多车祸。盖假期长,在彼
俗则仍增一忙耳。倘获半载一年长期休假,则或作出国旅行, 仍是换一新忙。闲居则似非美国人所惯。
罗维德返美后仍在雅礼协会服务。办公室中放一沙发,午
饭后小作休息,亦不回家。余夫妇一日傍晚至其家,仅夫人应 门。余偶问,何以先生尚未归。其夫人再三解释。余始悟失 言。盖丈夫过时不归,乃犯彼俗大忌。然老夫人长日孤寂,其
生活亦良可念矣。其家子女分在各地,岁时来省亲,举家欢乐。 每人既各有所务,则小家庭自较适。
艾侃乃耶鲁毕业生,雅礼协会派来新亚任教,在港两年。
余赴美前半年,艾侃每星期必来余寓一次,余尤与相稔。时艾 侃已返美,假中远道来访,佘直言何不回家省亲,乃来此。艾侃
言,已曾回家。余问,数十年前常闻人言,美俗迟婚,时中国多
早婚,每奉以为戒。君去香港,当知今中国人亦尚迟婚,男年三
十,女年二十四五,犹多未婚嫁者。君今年未达三十,亦似急求 婚配,何也。彼言,只身归,父母仍以儿子视我。成婚后,夫妇 同归,父母乃以客礼相待。故今只身返家,转滋不安。既有职
业,自该议婚。余始知情随俗变有如此。又彼有一祖父颇富 有,一人居南部,三世单传,乃互不相顾。余戏言,若他日得祖
父遗产,纵非大富,亦成小富。彼言,祖父长年有一护士相伴,
遗产事,即我父母亦未计及,我又何论。余因念,倘美国亦推行
中国大家庭制度,祖孙同居,则艾侃之父决不会自营一油漆工
厂,而艾侃亦不致大学毕业即汲汲自谋职业,自求成家。人生 复杂,牵一发动全身有如此。
余暑期去芝加哥,曾蒙友人邀宴于其市上一著名牛肉馆。
适逢大批大学女学生暑假来餐馆服务。两女学生在旁侍奉,为 余割切牛排。中国学生留学彼邦,假期工作亦到处可见。惟当
时在台港两地,则绝所少有。又去华盛顿,租住一美国人家,每 晨见少年儿童五六人在四邻送报纸。宅主告余,此等皆参众两 院议员之子,以假期赚外快。此亦中国所难见。则美国全国家
庭,不论男女老幼,全忙于工作赚钱,亦据此可知。今日吾国人
方竞慕美国社会之工商实业,而又常言文化传统,家庭伦理,企
新恋旧,恐非经深长考虑,得有会通,不易两美俱全也。 美国人过的是忙碌人生,因此颇知重视时间。有人来余
寓,必先通电话,言明需谈话多少时间,短则一刻钟,长则半小
时,到时即离去。所谈皆属事务,少涉人情。美国人事多情少。
尝读报端一论文,谓各人晨出晚归,各拥有私家车,绝少坐公共
汽车,毗邻之家,无一面一语之机缘。故美国人对其居住之四
,乃一环境,无情可言。非如中国人,可视为亦即其生活之园
地也。余亦为忙于撰述,不读其全国性报纸,仅读其地方报,篇 幅亦八张三十二面。但多地方琐事,少全国性新闻,世界性新
闻更少刊登。后得一经验,每一披阅,注意分类之后幅,或值有
余地,即羼人一条不相干者,却正是有重要性之世界新闻。可
返回书籍页